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幼兒園教育案例(精選14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34W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1

——他伸出的不再是拳頭了

幼兒園教育案例(精選14篇)

大班的傑傑小朋友在班裡是出了名的“打架好手”,每天都有關於他的一些新聞。每當他看到其他孩子做遊戲、玩玩具時,他悄悄地靠近他們,趁其不備便伸手去搶玩具,搶不到就撒潑哭鬧,甚至拔出拳頭伸向同伴。他的一對拳頭幾乎成了他的全部語言。由於他愛打人,同伴們都不願與他一起玩,還不斷地向我告狀,告狀聲越多,他越孤單,拳頭也就越多地伸向別人。

分析

我想,標標的行為一定與家庭環境和教育有關。通過電訪及來接送家長交談,我瞭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層次較低,他的媽媽對孩子是百依百順,從不對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卻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的爸爸自述:“標標在家不聽話,跟他講道理太累,還是痛打一頓有效,打痛了,他才會長記性。有時被打後還不服,反而發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久而久之,在爸爸的暴力行為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這樣標標也就有了動不動就打人的惡習。據觀察,標標在幼兒園,也非常想和別人交流,又因為表達的方式與眾不同,小朋友都不願與他一起玩。

對策

1.家園合作。共同要求標標遇到問題先把想法說出來,不能動手打人。要求標標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要求他爸爸在任何情況下不動手打孩子,要做到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同時要求標標媽媽也要改變

與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遷就孩子的不良行為。我也向家長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不摻雜對標標的成見和偏見,公正而耐心地對待他。當標標動手打人時,我們一定都要弄清楚原因,不要先去責怪或處罰他,平時,我要求家長多觀察挖掘孩子的閃光點。

2.我們發現標標雖然很調皮,好動,很喜歡打人,但他很喜歡講故事,聽故事。我平時會在自由時間裡,讓他坐在我的旁邊給他講故事。如《四個好朋友》,《小紅花找朋友》,《雷鋒的故事》等,並從中引導他要有禮貌,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懂得愛護公物,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始有終,做錯了事要說“對不起”。雖然他在聽的時候似懂非懂的樣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卻也表現得不錯。如:有一次我組織小朋友到草地撿落葉,這時標標說:“要不我也學雷鋒,去撿吧。我笑著說:“好吧,小雷鋒,去撿吧。”他高高興興地去了,而且表現很不錯。

3.行為專項訓練:由於標標與同伴交往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了欠佳,因此,培養他合作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平時,我經常讓他當值日生,給他有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勺子、分碗、分盤子;使他能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學會與同伴交流。比如,在玩結構遊戲的時候,我提供了豐富的遊戲材料,讓他與同伴拼搭動物園的各種動物。他玩得很認真,而且不斷變化手中的作品。快結束時,標標面前的玩具少了,找不到他要的積塑,就離開了自己的位置,到領桌去拿,嘴裡還說“借我一塊”。到了評價的時候,我請標標給大家講講自己的作品是什麼,漂亮嗎;他很自信地說:“是熊寶寶,漂亮!”

我向全體幼兒亮出了他的作品,並表揚了標標懂得向別人借玩具,也表揚了借給他的幾位幼兒。標標體驗到了與人合作,對人禮貌的愉快,並在同伴中樹立了好孩子的形象。

經過一段時間,我們驚異地發現標標打人的行為明顯減少了, 與同伴的關係也開始變得融洽起來了。在遊戲中,他向同伴伸出的不再是拳頭,而是一雙合作和友好的手。

反思

當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我們應用一顆寬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長的問題,他們畢竟是年幼的孩子。由此,我深刻領會到家長、老師在孩子一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更領會到了帶領家長共同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任何幼兒、任何問題都應有冷靜的頭腦,要多觀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嚴肅的氛圍中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2

給孩子一個有尊嚴的身體

有位科學家曾經說過,人們生來就具有性的差別和性的要求,並且保持終生。在兒童期,尤其是嬰幼期,根本不存在性問題,更無從談起性心理了。事實上,人生伊始就有性生理現象出現。當然,嬰幼兒期也就相應存在著性心理問題,只是表現形式和認識程度不一樣。在很多成人眼裡,小孩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此往往隨意逗弄孩子,不論孩子是否願意,掐一掐,捏一捏,摸一摸,抱一抱。最近,我班的孩子經常會問:“老師,為什麼女孩子要蹲下來,我們男孩子就要在另一處站著小便呢?” 同時,他們對兩性問題表現出的早熟傾向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有的孩子經常會扭住我提了很多他關於成人生活的困惑;還有的男孩子竟忍不住好奇,偷偷在女孩子小便時觀察一會兒„„。近日,又從新聞上看到一男子對兒童進行性侵犯,又恰逢“安全宣傳日”。 於是,我們決定對孩子們現階段最為關注的話題作出正面的、積極的

迴應,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工作放在首位。”這就要求幼兒園教育目標必須以幼兒為本,從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的需求出發實施教育,為幼兒奠定終身發展的基礎。同時對學前教育階段如何開展啟蒙“性教育”進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動“身體的祕密”。

案例描述:

一、在教師的談話中很自然的引出了問題“什麼是性”,在讓小朋友以性別分為男女兩組的同時,幼兒闡述著自己對不同性別的看法,即“男女有什麼區別”。從而教師又提問引發幼兒思考:什麼是“性”?

有的說:“性是我們的姓名。”

有的說:“性是性別的不同,就是男孩和女孩。”

那麼怎樣來辨別男孩女孩呢?孩子們都選擇了平時生活中男女的外表特徵來進行區分,如:頭髮的長短、鞋子的顏色與款式、裙與褲的差別。恰巧,我班也正有一個男孩子留著小辮子,那又怎麼去辨別他是女孩還是男孩呢?這一次可難住了他們。這時,黃宇

斌害羞地指著自己的褲襠輕輕地說:“看這裡。”這時活動室裡傳出了一陣笑聲,有的還對他指指點點,斌斌覺得很不好意思。

有個小朋友問:“這裡是什麼呀?”

他又再次回答,說:“小蟲蟲。”

我說:“那我們給他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小弟弟吧。”

“那女孩呢?她們的生殖器是什麼呢?”又有一個孩子問。

“我知道,男孩子叫小弟弟,女孩子叫小妹妹。”項勝說的很乾脆。頓時,教室裡又傳來了笑聲,大家問我項勝說的對不對,我不好意思的說:“對,可以這麼認為。”隨即我進行了小結:“性”是和我們的身體密切相關的,不關是從頭髮的長短就能判斷性別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身體的某些部位,是代表著性別差異的。是那些部位呢?就是我們穿衣服遮起來的部位。

二、讓幼兒明確身體的隱私部位,學會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

1、請幼兒觀看《蠟筆小新》,對小新隨便脫褲子的行為進行討論。

2、出示洋娃娃,請幼兒指出什麼部位是要保護的,不能隨便給別人看的?

孩子們指出了娃娃的乳房、生殖器及臀部。我再次展開了小結:我們身體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隨便給別人看的,我們要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因為那是我們的隱私,隨便暴露自己的隱私是不禮貌的行為。除了媽媽,我們的隱私部位別人不能碰;如果有人叫你單獨一人去沒人的角落或屋子,千萬不要去„„

最後我們又進行了討論,提出了自我防衛的策略。

有的說:“如果別人碰我、摸我,我就打電話給父母。”

有的說:“我會報警。”

有的說:“我會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

有的說:“我會大聲呼叫救命。”

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進廁所去小便時,男孩子、女孩子都互相讓著,有的甚至會關上門進行小便,有的男孩子等女孩子出來再進去,有的剛進去,看見女孩子在小便,就立刻閉起眼轉過頭去等,看在邊上的我是喜是憂啊!本活動給幼兒帶來了啟發。

案例分析與反思:

本節活動的目標:

1、科學、正確地面對性話題,學會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

2、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瞭解基本的防衛方法。

3、引導幼兒積極地思維,自由地表達。

教師與幼兒在教與學的雙向活動中,應該是相互作用、互為主客體的。教育活動的過程實質上是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的過程。師幼互動的狀況直接決定了教育活動的效果。從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的角度

來看,教師作用與幼兒的兩種方式也可以理解為教師對幼兒幼兒直接引導和間接引導。那麼如何讓師幼互動的的良好運作呢,使教學活動取得交好的效果。

1、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是有效引導的基礎,也是形成愉快、寬鬆、和諧的師幼互動形成的前提。

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要求教師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尊重兒童的觀點和意見,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兒童,堅持兒童利益優先,保障幼兒健康、科學地充分的獲得知識。 在本案例中教師坐在孩子們中,和幼兒拉近了距離,改變了平時的教學方法。面對幼兒的回答教師能給予及時的肯定;面對他們的提問,教師讓幼兒展開討論進行了有效的討論,較好的完成了活動的目標。

2、關注幼兒,善於發現來自幼兒的學習生長點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活動中出現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組織活動中能結合幼兒的身心健康及社會環境的改變,密切關注幼兒的反應,抓住幼兒的反應及時提問質疑,以引發起思維的不斷深入,進一步讓幼兒知道身體存在的祕密,培養孩子的自尊

心,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使幼兒瞭解被關愛的身體、有隱私的身體、被尊重的身體,理解“隱私”的概念。

案例反思:

1、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目標適合本班幼兒,選擇與幼兒的生活課程,有利於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即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是樂於去探知身體的各部分祕密,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2、既然我們的父母沒有對我們進行過什麼性教育,我們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把這樣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孩子們。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觀念,這是值得我們共同探討的一個問題。隨著孩子身體的成熟,自然要了解性的奧祕和性的知識,如果他不能從我們這兒探聽到,就會從其他途徑得到,哪個途徑更為可靠,準確呢?這是值得我們去思索的。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幼兒的活動,以便能更好地促進。

3、正確回答幼兒的提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幼兒的年齡小,對教師非常崇拜,如果教師給幼兒的回答是錯誤的,那麼這種錯誤將對幼兒可能有終生的影響。

活動結束後,我們幾位老師也在探討:是不是應該把身體的器官用科學的名稱來告訴幼兒還是用暱稱容易被孩子接受呢?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3

環節一: 組織幼兒集體觀察老師操作,看哪些東西可以沉,哪些東西可以浮,並在黑板上畫出二維的記錄表格,讓幼兒學習如何記錄觀察結果。 具體過程是:首先,教師指著面前的水盆,問道:“這是什麼呀?”(評:無效和無用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應該引起幼兒思考和探索,答案是多元的。教師的問題,按其作用,可以分為:引起幼兒探索興趣的;激起幼兒認知矛盾的;引導幼兒探索方向的等)接著又指著面前各種沉浮材料問道:我把這些東西放進水裡會怎麼樣?”這時,有幼兒說“沉下去”,有幼兒說“浮起來”(評:這時,老師對幼兒的回答沒有什麼反饋,因為幼兒的回答沒有符合她期望的結果)接著又有一名幼兒回答道:“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這時,老師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並且表揚了那位幼兒,要求所有的幼兒重複說“東西放進水裡,有的浮起來,有的沉下去。”其次,教師邊操作,邊在黑板上畫出二維記錄表格, 讓幼兒學習如何記錄觀察結果 (評:這一環節用了很長時間,幼兒顯得有點煩躁,原因是二維記錄表格太抽象, 不適合幼兒,而且,要求幼兒學習老師規定的記錄方式, 剝奪了幼兒探索如何進行記錄的機會。)

環節二:幼兒以組為單位,進行沉浮操作。在幼兒操作前,教師強調要邊實驗邊將觀察結果記錄到老師發的記錄表格中,並提出看誰做得又快又好!(評:這一要求影響了幼兒真正探索的發生! 因為迎合老師的期望是每個孩子都善於做的。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忙於放進水中一樣物體,趕快記錄一下,根本沒有用心探索,即使有個別孩子正在探索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老師走到他身邊提醒他,要求他抓緊時間,趕快記錄,這一行為把幼兒的探索興趣驅逐得一無所有,結果是最沒有用心探索的孩子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因為他最快,最好地完成了老師的任務,但完成老師的任務就算達到教育目標了嗎?)

環節三:組織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情況

環節四:教師將鹽放進水中,讓幼兒攪拌並再次探索同樣物體的沉浮情況,並讓幼兒記錄。(評:教師統一放好鹽,剝奪了幼兒探索鹽量與物體沉浮的變化的機會,老師的目的在於讓幼兒認識到淡水和鹽水中物體沉浮的不同,但這一目標模式剝奪了幼兒的探索過程,其實這一認識目標的達成是長期的過程,不能因為達成認識目標,而失落了情感目標和方法目標的達成,科學教育的目標有三個方面:認知目標、情感目標、方法目標,三者要兼顧。)

一切為了比賽

某幼兒園組織大、中班幼兒排練團體操。為了能在比賽中得獎,園長要求每天在室外排練不得少於3個小時,且為了保證排練效果, 排練期間不允許幼兒上廁所。 一天,甲幼兒在排練過程中要小便,但他怕老師批評,始終忍住不敢去,結果尿了褲子,後又因體力不支,當場暈倒。 有時讓幼兒參與班級的管理,也會贏得其他孩子們的接受和認同。例如:一次美術作業前,我邀請值日班長負責點名發彩筆。在分發的過程中,我卻驚奇地發現:幾乎每一個上前接筆的幼兒都說了一句“謝謝”,這讓我很納悶,怎麼老師發筆的時候從沒有“享受”過這般待遇。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想最大的

原因可能在於由來自他們身邊的小夥伴來負責管理和服務他們,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新鮮感,他們也更樂於接受和認同吧。

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幼兒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能力差異問題。這顯然不是短時間就能提高和解決的難題,我們希望能與家長達成共識,多為幼兒提供“當小主人”的機會,鍛鍊幼兒的責任意識,提高幼兒為自我和為他人服務的能力。另外,我們也會適當考慮為幼兒調整配對,讓幼兒嘗試與不同的小夥伴之間的合作。

由此可見,在實施“值日班長”制度時幼兒成為了管理生活常規活動的主角,但並不是教師就解脫了,就沒有責任了。此時,教師更要擔當起關注者、引導者的重任,以旁觀者冷靜的眼光,細細觀察幼兒在其中的行為表現、引導幼兒做出正確的行為。

日常生活常規活動可以稱得上是幼兒園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有秩有序、發揮孩子潛能、順應當前幼教發展新趨勢地開展幼兒園的生活常規活動?值得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大膽嘗試、勇於反思。我願意與大家一起探討、一起分享。

正在上計算課,突然一架飛機從教室上空飛過,聲音震耳欲聾。“飛機,飛機!”一個小朋友尖叫起來。緊跟著,全班小朋友都轉頭東張西望,邊看邊嚷。有的還想離開座位到室外看看。這時,教師靈機一動:“好呀,飛機,也來聽我們大班小朋友數數了。我現在找一位小朋友站起來數數,給飛機上的飛行員叔叔聽聽,好不好?”“好!”按照平時養成的習慣,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

“老師,你講錯了!”

“老師,你講錯了!”當小朋友還沉浸在小動物團結起來、齊心協力將“大烏龜送回家”的喜悅中時,家楨小朋友一語驚人地發話了,教室裡頓時安靜下來,大家向他投去了詫異的目光。“哪裡講錯了”?”我本能地問道,(心中納悶,這個故事選自教材,不會錯呀!)“烏龜四腳朝天會自己翻身的,用不著別人推的?”

孩子自信地說著!(有道理,“自己翻身”可是烏龜的本能。家楨居然能想到這一點,說明孩子平時觀察得非常仔細,我為孩子的表現而叫好!)我暗自思忖著還來不及做出應答,“不信把烏龜捉出來„„”孩子見我沒吱聲就邊說邊向龜盆走去,捉出了盆中最大的一隻烏龜,順勢將它四腳朝天放置在地板上,(原來孩子是想用實驗來說明自己的觀點,讓事實說話,有道理。)該舉動立即吸引了孩子們的視線,大家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地看著“大烏龜”的反應,停了一會兒,只見大烏龜慢慢地伸長脖子和四條腿,並用頭和腿使勁兒仰面往地上一頂,“噗嗵”笨重的身體終於翻了過來,隨後雙眼四處觀望了一下,慢悠悠地朝前爬了起來„„,“烏龜自己回家嘍” 孩子們發出了歡呼聲,家楨終於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事實”告訴大家,烏龜除了在水中會翻身,其實在陸地上也會自己翻身的„„

附故事: 送大烏龜回家

大烏龜爬山坡,一不小心,從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滾了下來,四腳朝天,爬不起來。

小蚱蜢看見了,大聲喊:“快快救救烏龜大叔!”

小老鼠來了,使勁想把大烏龜翻過身來,但小老鼠力氣小,也幫不了忙。 小刺蝟來了,用力搬動大烏龜的身體,要把大烏龜翻過身來,但小刺蝟力氣小,也幫不了忙。

小白兔來了,對大家說:“來,來,來!我有辦法,我們把大烏龜推到河邊去。”大家用力把大烏龜推呀,推呀,一直推到小河邊,“撲通”一聲,讓大烏龜跌下河去。大烏龜在河裡翻過身來,划動四隻腳,歡快地遊開了。 大烏龜會過頭來,對大家說:“謝謝你們!送我回家了!”

由一條毛毛蟲想到的

今天下午戶外活動回到教室以後,孩子們剛剛坐下來穩定了一下情緒,而我則在擺放上課要用的材料,突然,聽見一個小朋友大叫起來,一瞬間,整個班級沸騰了,我走進一看,原來是一條毛毛蟲爬在了一個孩子的衣服上,他害怕地將毛毛蟲抖到地上,這時候,孩子們都看著這條躺在地上的毛毛蟲,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聽見他們的各種議論“這是壞的,吃莊稼的,我們要弄死它”“別弄死

它,把它扔到垃圾筒裡算了”等等,我在旁邊不動聲色,看他們準備怎麼辦,最後,龔思龍用餐巾紙把毛毛蟲包好,扔到了垃圾筒裡,他們還是覺得不殺死它,因為毛毛蟲也是有生命的。

事情過後,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了一下毛毛蟲,他們只知道毛毛蟲是壞的,吃農民伯伯種的糧食,別的就不太瞭解,於是我和他們說了一些有關毛毛蟲的知識,如,有的毛毛蟲是帶刺的,有的吃莊稼,有的吃樹葉,有的是青色的等等,也鼓勵他們自己回家以後去發現更多毛毛蟲的知識。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4

——讓我們牽手,一起走進孩子的世界

案例產生的背景:

當前,我國幼教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時代要求幼兒教育的目的應由只對幼兒傳授知識技巧轉向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上來。然而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教育,它是幼兒園、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

我班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在生活上得到了父母的關注,物質上得到了充分的滿足,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教育得法;成才率會很高,否則適得其反。幼兒不僅要有一個充實的物質環境,更需要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

《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因此,我們在家長工作中,積極從情感入手,主動與家長聯絡,真心、真實的去幫助家長解決教育上的難題,共同關心孩子的進步與成長,達到同步教育。 案例實錄:

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叫李佳妮,天真、活波、可愛。有一天,她神情憂鬱,不愛吃飯,不想參加遊戲。當我蹲下去,同情的問她的時候,她的大眼睛迴避了我的目光。我說:“好朋友,看到你的這個樣子,我的心裡好難過。你有什麼困難,請告訴我,我會幫助你的”。她“哇”一聲撲進了我的懷裡:“爸爸、媽媽吵架了,媽媽不要我了。”“不會的,老師來幫助你”。我安慰她。

晚上,我和她的母親談了很久,她淚流滿面。我幫助他,分析它們之間的“戰爭”,只是一些瑣事的積累和誤會。我說:想想你們戀愛的情景,希望你冷靜一下,重新開始。由於你們的爭吵,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多大的創傷,孩子會因為你們的不和睦而變得鬱鬱寡歡”。我又說:“只要佳妮在我班一天,我就要為孩子負責,因為我實在不忍心看孩子那張痛苦的小臉”。事後,我又勸孩子的父親,要他學會體貼妻子,關心孩子,擔負起做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在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用心觀察佳妮父母的情況,隨時做一些工作。為此我設計了兩次聯誼活動——“全家長”節目。通過這個節目,使佳妮父母深受感動,關係有了很的大好轉。“五一”前我問佳妮:“老師一看見你那快樂的小臉,就知道爸爸媽媽和好了,是嗎?”她說“爸爸外出打工了,不在家。爸爸打電話給媽媽,說媽媽過生日時,爸爸要送她一條漂亮的項鍊。”噢,多麼真切的希望和燦爛的笑容呀!兒童節後,佳妮像一隻快樂的小鳥飛到我的身邊說:“爸爸、媽媽帶我去兒童遊樂場玩了。”那神情令我無限的欣慰和輕鬆。我為又一個家庭恢復了往日的溫馨,為又一個小朋友綻開了笑臉而高興。

之後,我又在班級舉行了繪畫比賽,題目是: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和五顏六色的畫筆繪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圖畫。他們都把自己的爸爸媽媽畫得非常漂亮。然後,我把這些作品佈置在活動室中,請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欣賞。這次活動同時也是一次親子活動,加深了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同時使家庭更加溫馨和諧。

是孩子把老師和家長緊緊連線在了一起,又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教育,促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案例分析及反思:

幼兒園教育是多層面,多元化的綜合系統工程,是家庭、幼兒園、社會密切結合的綜合整體,在實踐中,我們的認識不斷得到深化。幼兒良好的素質培養,單靠幼兒園老師教育而得不到家長的密切配合,將流於形式,成為空談。家庭環境、家長素質、家庭成員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其滲透性之強,影響之大是不容忽視的。

通過李佳妮小朋友的事情,是我深切感到一個完整溫馨的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多麼深的影響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有責任觀察,注意每一位幼兒的情緒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與孩子溝通,並與家長取得聯絡,想辦法幫助解決問題,令孩子恢復天真、活波的精神狀態。作為家長,要配合幼教老師的工作,共同為誘餌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生長環境。

家園手牽手目的就在於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家長和老師有共同的責任感,一起走進孩子的世界!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落實到“提高幼兒教育”的目標上。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5

幼兒姓名:呂浩冉 班級:小六 教師:丁文博

一、幼兒情況介紹:

呂浩冉小朋友是一個特比較上進、懂事聽話的小女孩,會自己獨立做很多事情,愛動腦筋,記憶力也特別的好。她是一個高高壯壯的小女孩,在班級裡她是最高最壯的孩子,上半學期開園第一天就讓幾位老師印象深刻。但是她上半學期由於生了兩次比較嚴重的病,請了好長時間的假。再次入園後很不適應,各種規則還不熟悉,班級中的常規她也掌握不好。而且她性格比較內向,活動的時候總是不活躍。她很聽話,遵守規則,很少故意犯錯誤,上進心比較強,但是做事的時候缺少一定的耐心。喜歡記憶性的活動,不喜歡開動腦筋的遊戲和活動。

二、培養目標:

1.做事情多些細心與耐心,成長中不斷取得進步。

2.能夠在活動中熟悉各種規則意識,更加適應幼兒園生活。

3.激勵她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尤其是體育活動。

4.鼓勵她多於其她小朋友交流,能夠跟老師表達內心的想法。

5.培養她積極動腦思考的習慣。

三、月份跟蹤

20xx年3月

(一)跟蹤記錄:

體育活動中,小朋友們都拿著球與魏老師積極地互動,但是她卻抱著球不敢往上拋,也不敢用力踢,生怕球跑遠了。在平時的戶外跳圈的遊戲中,她的積極性也不高,不喜歡這種跑跑跳跳的遊戲。如果是那種活動強度不太大的滑梯、玩沙、蹺蹺板、拱龍等遊戲她倒是比較喜歡,活動強度大一些,例如障礙比賽、投球比賽、跑跑跳跳等遊戲她在面目表情上就表現出不悅,而且也不樂於參與到遊戲當中,也不使出全身的努力去進行遊戲。 (二)情況分析:

為什麼呂浩冉小朋友對某些體育遊戲這麼不熱愛呢?她並不是不擅長,而是根本不喜歡做。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我們越來越關注幼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是否在獲得技能的同時體驗到自尊自信和相互尊重?她不喜歡這些遊戲首先可能跟她的生活習慣有關係,平時生活中沒有進行更多的體育遊戲,只進行一些比較安靜的遊戲,這從她的身材上看就能得出結論。她是一個胖胖的女孩,看來平時不怎麼進行體育鍛煉。其次,她胖胖的身材使她進行強度大的體育活動就會感覺很累,所以她不喜歡。再次,她有的時候覺得自己完不成這些任務,遊戲難度對

她來說比較大,她會失敗、會落後、笨笨的樣子會讓其她小朋友取笑,所以才不喜歡這些遊戲。

(三)採取措施:

首先要鼓勵她多參與體育鍛煉,在遊戲中告訴她她很棒,她能做到,要相信自己,給她樹立自信心,要讓她成為一些小朋友的榜樣。其次,還要多於她的家長溝通,讓家長在平時的生活活動中,多鼓勵她進行體育鍛煉,並和她一起鍛鍊。多安排一些有體能鍛鍊意義的遊戲。

20xx年4月

(一)跟蹤記錄

在數學活動中,我們學習按照規律排列圖形,有簡單的兩個形狀再到三個形狀,最難到四個形狀。呂浩冉能夠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可是回答的都是錯誤的答案,她還沒有明確規律到底是什麼,這讓我很苦惱。因為在以往的數學活動中,她的接受速度都很慢,知識探究和知識掌握能力都很差。自己無法通過老師的提示和引導自我發現數學中的奧祕,必須要老師給出直接的答案,多次講解後才能發現規律。在區角的自制蒙氏數學玩具遊戲過程中,也表現出不足。玩法我已經講過很多次,但是她在遊戲中還是不按照規則做,只有我在一旁告訴她“一”如何做,並且監督她繼續做,她才會繼續按照規則做。與她的媽媽溝通過,她的媽媽就會說:“我們在家也會多教她一些,主要是這個孩子太笨了!”也許這是一句謙虛的話,但是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笨是很不好的。

(二)情況分析:

呂浩冉家長說她笨,也許這是一句謙虛的話,但是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笨是很不好的。幼兒正處在自我評價初步形成的時期,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自我評價的依存性,即根據成人對自己的評價來進行自我評價。家長說她笨,她就會真的覺得自己笨,首先不自信,然後自己完不成任務就歸結到自己笨的原因當中,以至於以後的學習中不愛動腦。由於幼兒的智力水平和各種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老師和家長都要科學的認識。

(三)採取措施:

1.告知其家長這樣做的弊端,避免她們繼續這樣評價孩子,教育孩子。要求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在家中也多培養幼兒的愛動腦的習慣。

2.用積極鼓勵的語言激發她的興趣,在遊戲中多監督,也要多鼓勵她可以自己做好,能夠按照規則自己做。告訴她,只要動腦子就會越來越聰明。

20xx年5月

(一)跟蹤記錄:

快要“六一”兒童節了,我們進入了緊張的節目排練當中,她是班級最高的,安排小主演沒有能夠跟她配合的小朋友。所以將她安排在最後一排的中間位置,位置也很明顯。她也很認真的學習,很認真的跳舞。對於自己沒有當小主演沒有怨言。

(二)情況分析:

她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我們知道她跳得很好,但是由於她的身材的原因,這次沒有更好的適合她的主要角色了。我們跟她好好的交談了一次,說明了原因,她很理解老師。我們與她的家長也進行了溝通,讓她們也解釋原因,並鼓勵她。

(三)採取措施:

1.老師先與她好好溝通,解釋原因,說明所有參與節目演出的小朋友都很優秀,包括她。所以站在哪個位置都是小主演。

2.與其家長解釋、溝通,通過家長的配合讓她知道並不是她跳得不好,而是節目需要。

3.在排練過程中,多鼓勵,多誇獎。讓其她幼兒以她為榜樣,滿足孩子應有的“虛榮心”。

20xx年6月

(一)跟蹤記錄:

在“寶寶書吧”大區角中進行讀書的活動,區角中都是一些繪本,很多繪本文字很少,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看圖理解書中要講述的內容。呂浩冉拿了一本書,一頁一頁的翻,並沒有看每一幅畫中到底有什麼。看完一本後,馬上換另一本,也是以同樣的方式翻略書籍。

(二)情況分析:

我仔細觀察,首先書吧中的圖書有一小部分是適合小班閱讀的文字非常少的圖書,很多都是適合中大班閱讀的圖書。小班孩子受到能力限制根本看不懂,所以一頁頁翻書不仔細看也是正常的。其次,這裡的很多書是老師沒有講過的,她們的理解能力還有限,對於一本陌生的看不懂的書,她們也沒有閱讀的興趣,知識大致看一下書中的畫。再次,我們平時對於幼兒讀書習慣的培養做的工作不夠,家庭中也沒有提供一個適合孩子讀書的良好環境和榜樣示範。

(四)採取措施:

1.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多講解一些繪本故事,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2.建議園內多購買一些適合小班閱讀的圖書,並將圖書分年齡段進行分類。

3.家園共育,多提供適合閱讀的環境,家長和老師起到榜樣作用。

四、效果與總結

經過這半年時間家庭與幼兒園的共同努力,再加之孩子本來就很上進,很快就掌握了各種規則,適應了各項活動。規則意識也更強了。戶外活動中也更積極了,每次玩的都很開心。數學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由於閱讀的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還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持之以恆的努力。呂浩冉小朋友在家長和我們有意識的引導、培養下慢慢地進步著。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6

我們一起看,好嗎?

案例描述:

在課間自由活動時,王小朋友從圖書架上選了一本繪本書:《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坐在小椅子看書,周看到了,趕緊吃完點心,對坐在旁邊的王說:“這是我的書,我要看”王拿著書不肯給,周又到老師這兒來告狀:“黃老師,她拿我的書。” 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書說:“不管誰的書,大家都可以看。”周看了看我,對王說:“王,我們一起看,好嗎?”“好吧。”王欣然同意了。

案例分析:

在快樂閱讀主題活動中,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繪本書,在孩子們輪番借閱圖書的過程中,孩子們對閱讀圖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首先這本書其實不是周,只不過他剛剛借閱過這本書,他想要看這本書,就說是自己的,或者他誤認為是自己的了,他想老師一定會幫他的,所以就有了告狀,其次周對這本書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於他來說這本書對他有一定的吸引力,他能看懂這本書裡的大致內容,就有和同伴交流的話題了,可以說孩子有一定的表現慾望,願意與同伴來分享自己的經驗了。因為在這個快樂閱讀主題活動中老師強調了分享,因此,就有了“我們一起看,好嗎?”有了初步的合作看書,分享快樂的這一行為的表現。 採取策略:

首先,老師可以以旁觀者的身份來讓孩子解決問題,充分理解孩子,相信孩子,讓孩子在衝突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當孩子解決了問題,老師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表揚,肯定孩子的行為表現,或者也可以給一些建議,讓孩子獲得充分的滿足感。

再次,老師在活動中做個有心人,注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行為表現,及時捕捉孩子的行為點,給予機會,提供條件,讓孩子有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空間。 反思:

一日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潛藏著教育契機,現在的《指南》精神也明確指出要樹立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把理念落實到工作中,時時刻刻關注到兒童,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手中有孩子。只要我們老師做個有心人,孩子們將會給你無限的驚喜。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7

—讓我們牽手,一起走進孩子的世界

案例產生的背景:

當前,我國幼教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時代要求幼兒教育的目的應由只對幼兒傳授知識技巧轉向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上來。然而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教育,它是幼兒園、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

我班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在生活上得到了父母的關注,物質上得到了充分的滿足,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教育得法;成才率會很高,否則適得其反。幼兒不僅要有一個充實的物質環境,更需要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

《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因此,我們在家長工作中,積極從情感入手,主動與家長聯絡,真心、真實的去幫助家長解決教育上的難題,共同關心孩子的進步與成長,達到同步教育。 案例實錄:

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叫李佳妮,天真、活波、可愛。有一天,她神情憂鬱,不愛吃飯,不想參加遊戲。當我蹲下去,同情的問她的時候,她的大眼睛迴避了我的目光。我說:“好朋友,看到你的這個樣子,我的心裡好難過。你有什麼困難,請告訴我,我會幫助你的”。她“哇”一聲撲進了我的懷裡:“爸爸、媽媽吵架了,媽媽不要我了。”“不會的,老師來幫助你”。我安慰她。

晚上,我和她的母親談了很久,她淚流滿面。我幫助他,分析它們之間的“戰爭”,只是一些瑣事的積累和誤會。我說:想想你們戀愛的情景,希望你冷靜一下,重新開始。由於你們的爭吵,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多大的創傷,孩子會因為你們的不和睦而變得鬱鬱寡歡”。我又說:“只要佳妮在我班一天,我就要為孩子負責,因為我實在不忍心看孩子那張痛苦的小臉”。事後,我又勸孩子的父親,要他學會體貼妻子,關心孩子,擔負起做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在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用心觀察佳妮父母的情況,隨時做一些工作。為此我設計了兩次聯誼活動——“全家長”節目。通過這個節目,使佳妮父母深受感動,關係有了很的大好轉。“五一”前我問佳妮:“老師一看見你那快樂的小臉,就知道爸爸媽媽和好了,是嗎?”她說“爸爸外出打工了,不在家。爸爸打電話給媽媽,說媽媽過生日時,爸爸要送她一條漂亮的項鍊。”噢,多麼真切的希望和燦爛的笑容呀!兒童節後,佳妮像一隻快樂的小鳥飛到我的身邊說:“爸爸、媽媽帶我去兒童遊樂場玩了。”那神情令我無限的欣慰和輕鬆。我為又一個家庭恢復了往日的溫馨,為又一個小朋友綻開了笑臉而高興。

之後,我又在班級舉行了繪畫比賽,題目是: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和五顏六色的畫筆繪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圖畫。他們都把自己的爸爸媽媽畫得非常漂亮。然後,我把這些作品佈置在活動室中,請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欣賞。這次活動同時也是一次親子活動,加深了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同時使家庭更加溫馨和諧。

是孩子把老師和家長緊緊連線在了一起,又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教育,促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案例分析及反思:

幼兒園教育是多層面,多元化的綜合系統工程,是家庭、幼兒園、社會密切結合的綜合整體,在實踐中,我們的認識不斷得到深化。幼兒良好的素質培養,單靠幼兒園老師教育而得不到家長的密切配合,將流於形式,成為空談。家庭環境、家長素質、家庭成員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其滲透性之強,影響之大是不容忽視的。

通過李佳妮小朋友的事情,是我深切感到一個完整溫馨的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多麼深的影響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有責任觀察,注意每一位幼兒的情緒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與孩子溝通,並與家長取得聯絡,想辦法幫助解決問題,令孩子恢復天真、活波的精神狀態。作為家長,要配合幼教老師的工作,共同為誘餌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生長環境。

家園手牽手目的就在於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家長和老師有共同的責任感,一起走進孩子的世界!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落實到“提高幼兒教育”的目標上。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8

于越是從別的幼兒園轉到我班的新生,第一次與幼兒見面時,我記得她就躲在媽媽的背後用膽怯地眼光偷偷地看著我,當我看著她時,她又迅速轉移了目光,她媽媽忙解釋道:“這孩子就是這樣,特別膽小。”我笑著對於越說:“沒關係,過一陣子我們熟悉就好了,對嗎?”于越依舊一聲不響地躲在媽媽身後,可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情況還是沒什麼好轉。

實錄一:戶外活動時,小朋友們都興高采烈地玩著“貼人”地遊戲,只有于越一個人站在一旁看,有幾個小朋友都跑去邀請了,有的說:“于越。你也來 一起玩,很好玩地這個遊戲。”有的說:“于越是不是你以前沒玩過現在不會玩呀,沒關係,我們和你一起玩好了。”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課于越依舊時不理不睬的站在一邊。

實錄二:午餐時其他小朋友分到飯菜就開始吃了,可於越一定要老師連叫幾次:“于越于越你在幹什麼,為什麼不下去吃飯,快下去吃飯。”她這才勉強搬椅子下去吃飯,而且也很挑食,她喜歡吃豆製品和肉婁,其餘蔬菜一律不吃,我們讓她吃點她不愛吃的菜,她卻索性不吃了。

實錄三:一次離園時,她在畫畫,眼看快完成一副作品了,她卻把它撕成了碎片,奶奶來接時,它就喊道:“你這麼那麼晚來接,你快把地上的東西蓋我撿起來,不然我就不走了。”小朋友聽了都圍了上來指責她說:“你這麼能這樣,自己的事要自己做才對。”“不用你們來管我。”于越生氣地嚷道。 措施、分析:

我們針對幼兒的狀況選擇了每次利用離園時間與家長溝通,通過交談對從小的家庭環境有了些瞭解。于越從小一個人玩,缺少與同伴交往的環境,使得幼兒入園不知如何跟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以前的老師、同伴也缺少對她的關心。而且從小又奶奶帶大,父母都在外地工作,長輩過渡溺愛,處處包辦代替,使她的自我服務、動手能力方面不如同年齡幼兒,幼兒個性好強,在於越成長過程中,父母由於工作忙,基本沒參與孩子的教育,孩子成長缺乏父母的參與,使得孩子變得幼稚和依賴,不利於孩子獨立性格和平衡的家庭情感形成。建立良好師生關係要每天入園、離園,總要微笑地和她打招呼,鼓勵她與老師問好,善於發現 她地點滴進步,及時表揚,每天儘量與她交談,使她有一種被接納的心理感受,縮短與老師。同伴間的距離。在活動中,為了讓她多說話,我經常讓她回答問題,鼓勵她教育其他幼兒耐心等待,並用鼓勵的方式表揚她的進步,經常讓她為小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儘量創造機會讓她與同伴交流。針對幼兒的進步,及時反饋與家長,並要求家長多放手讓于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與幼兒交流,請一些小夥伴雙休日去于越家玩,平時,讓家長把孩子在家中表現與老師交流,使家園共育達到一致。到現在為止,在大家齊心協力之下,于越變開朗,話開始多了,也不會排斥同伴與身邊人了。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9

學會愛

獨生子女的現狀,造成了絕大多數家庭把幾乎所有的愛和關注給予了孩子,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由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圍著他轉。他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辦代替,並且認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父母親無原則的愛,客觀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的習慣,不知道自己還需要去愛別人、關心別人,更無法體會到愛別人的樂趣。

在我們班,就有很多這樣不會愛的孩子。在幼兒園裡,他們並不讓人覺得是個不會愛的孩子,但在家裡就是一個十足的小霸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誰都不怕,反而是他們千方百計的依著他,怕他不高興。

案例過程:

一、翔翔的奶奶來接他了,本來翔翔是很開心的在和小朋友玩,一看到奶奶,問奶奶:“帶什麼好吃的了?”奶奶說:“呀,今天來的匆忙,沒有帶。”翔翔的臉立馬多雲轉陰,奶奶呢,則對著孫子點頭哈腰„„

分析: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種各樣的愛包圍了,孩子沒有得不到的要求,所以,在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時,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也不會體諒父母,只會埋怨。試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是一個愛父母的孩子嗎?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愛,他又會去愛別人嗎!適當的對孩子說“不”,其實是對孩子的愛。

二、今天是笑笑媽媽來接她的,媽媽今天看起來臉色不太好,笑笑說放學了要去超市,媽媽說:“孩子,今天就不要去了,媽媽今天身體不舒服”,可是笑笑根本沒想著媽媽的身體,而是想著自己要去超市,哭哭啼啼,結果,媽媽還是答應了。

分析:在很多孩子的家裡,父母把孩子愛的機會壟斷了。如:爸爸下班回來了,孩子想給爸爸掛衣服,放東西,可是爸爸說:“算啦算啦,你還小,自己去玩吧!”孩子處於萌芽狀態對別人愛的意識被爸爸的一句不用擋了回去。因此孩子變的愛不愛別人無所謂,不再關心別人,也不懂得愛別人了。所以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可憐一點,多給孩子一次對他人施捨愛的機會。

反思:

在培養孩子關心他人、對人友善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其感受行為的積極結果。有一些孩子很有愛心,對人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吃的先想到別人,有好玩的先讓給別人,看到別人有困難了總能主動地去關心......,可是每一次的友善和關心,得到的卻是消極的結果,如:自己總也玩不上喜歡的玩具等。時間久了,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有一種“好心沒好報”或“吃虧”、“窩囊”的感覺,以後就不再願意這樣做了。這時,需要成人,包括家長和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積極肯定孩子的友善、關愛等行為,並在同伴面前給予及時的表揚,讓孩子知道這樣做父母、老師、同伴都很喜歡,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滿足。這樣,孩子體驗到積極的行為結果,其良好的行為才可能得以保持。

一個會愛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同樣一個人關愛別人、關心他人的過程中也同樣能感受到無窮的快樂。 讓孩子學會愛,比學會更多技巧更重要。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10

一、指導思想:

2月18日——2月21日是我園安全教育周,全體教職工應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增強安全意識,加大安全教育力度,防患於未然,積極開展紮實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幼兒園安全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二、活動時間:20xx年2月18日至2月21日

三、主要活動內容:

1.各部門、各班保教人員對各自負責的區域進行一次安全檢查,針對門、窗、欄杆、圍欄、教室、臥室、活動室、儲藏室、電腦室可能存在的問題認真排查,找出安全隱患。並做好記錄,解決問題,形成材料上交併存檔。

2.由幼兒園檢查組、對全園設施裝置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針對玩具、大型器械,消防器材、校園重點部位可能存在的問題認真排查,找出安全隱患。並做好記錄,解決問題,形成材料上交併存檔。

3.要求教師在周計劃、教案、家園聯絡欄及校園網站上充分體現安全教育內容。

四、後續工作

活動結束以後,我們將堅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鐘長鳴”的方針,繼續深入細緻、有條不紊地開展上述活動,不斷完善和鞏固相關安全制度,目的在於以“安全教育周”活動為載體,不斷加強幼兒園師生安全工作,牢固樹立“安全教育第一,責任重於泰山”的防範意識,努力打造“平安校園”,為師生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育人環境。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11

從扔玩具到撿玩具

“譁”這是繆趣小朋友把一簍雪花片倒到地上的聲音,緊接著小朋友們一陣鬨笑,競相模仿。這一切發生在短短的幾秒鐘裡,我在錯愕之餘冒出了一個念頭:“扔玩具真這麼好玩嗎?”孩子們偷瞄著我不做聲,“那你們想扔嗎?”“想。”一個大膽的孩子回答我,其他人向他投去佩服的眼光,我點點頭,“那好吧,請你們盡情地扔把。”

教室裡頓時炸開了鍋,孩子們的叫聲和玩具的碰撞聲淹沒了一切,十幾分鍾後,滿屋一片狼藉,孩子們紅撲撲的臉上透著意猶未盡的喜悅。我鎮定而舒緩地說:“好了,我們該撿玩具了。”孩子們看著滿地的玩具不知所措,我笑了笑,“沒關係,老師和你們一起撿。”時間一分分的過去,玩具一個個的進了簍子,汗珠也一滴滴的從孩子們的頭上冒出來,當最後一個雪花片放進簍子的時候,大家都往地上一躺,“好累呀,終於撿完了。”

“那你們喜歡扔玩具還是撿玩具呢?”

“當然是扔玩具。”

“為什麼?”

“因為扔玩具很開心,撿玩具太累了。”

“那誰來撿呢?”

“誰扔的誰撿。”

“最好大家都別扔。”

“對,那就沒有人累了。”

……

孩子們還在討論著,我想我成功了,因為“不亂扔玩具”不再是一句教條的規則,在勞動中它變成了孩子們樂意接受並自覺養成的習慣,由此我想到:與其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說教,不如另闢蹊徑,讓道理行動化,讓規則生活化,少對孩子說一點,多讓他們做一點,這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才能埋下關心他人、自我約束的種子,使之受用一生。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12

一、背景

五月中旬我園要開展全鎮公開課,是關於美術領域的,經過商討這個重擔落在了我們中班幼兒的身上。雖然我們班沒有特別好的美術功底,但我對幼兒充滿信心。為了引導幼兒知道快樂是人人都會有的基本情緒,我設計了本節課《我最高興的事》。為了給幼兒提供開心快樂的氛圍,首先,我用幼兒熟悉的樂曲邊聽歌曲邊走進課堂,讓幼兒一同體驗高興的情緒。其次,讓幼兒一同坐在地毯上觀賞自己高興時的照片,激發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同時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覺得高興的事。最後教師準備一些快樂的照片,讓幼兒互相討論是什麼高興的事,是怎麼做的,從中讓幼兒認識到做不同的事會有不同的動作。整節課下來幼兒們的注意力一直在我的身上打轉,這讓我覺得這節課上得很成功。但最後環節讓幼兒動手操作出現了問題,當我請幼兒們回到座位上繪畫時天天和儀儀同時坐在了一個座位上,兩個人發生了爭議,讓我措手不及。

二、過程

平時上課時,幼兒們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上課,所以不會發生這類事件。但是,這節是公開課,為了能更好地突出這節課,我在活動中設計了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請幼兒對著鏡子做自己高興時的動作;第二個場景是坐在地毯上一起討論自己最高興的事;最後一個場景是請幼兒自己動手畫《我最高興的事》。前面兩個場景幼兒們都很配合,我想最後一個場景應該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了吧。因為在最後一個場景中我做了很多工作,我怕幼兒們搶座位,所以分別在桌子上貼了四種水果分成四組,又在每張桌子旁邊放好五把椅子,這樣幼兒到自己那組拉開椅子就可以坐了。我剛請幼兒們坐下準備繪畫時,忽然聽到有個女孩子說:“你坐那邊去?”我回過頭一看,儀儀和天天同時坐在一個座位上,天天很不願意地說;“不好。”儀儀又很不耐煩地說:“你坐那邊去嗎,這裡太擠了,我都不能畫了。”沒辦法,我只能把他們分開,然後我對天天說:“天天,這裡太擠了,我們換個座位再畫吧。”天天沒回答,只是低著頭,我怕耽誤上課的時間,把他換到了旁邊的座位上,就繼續講我的課了。可沒過多久就聽見有人在哭,我回頭一看,原來還是天天,沒辦法,我只好走過去問道:“天天,你怎麼了,為什麼哭啊?”天天一聽是我就哭得更厲害了,沒辦法,為了能繼續把課上完,我只能先安慰他:“天天,別哭了,你看有這麼多的客人在,被他們看到了就不好了,老師知道你是最聽話的好孩子,老師最喜歡天天啦!”一聽這話天天的情緒明顯有所好轉,我又接著說:“是不是老師給你換了位置你不高興了,傻孩子,那裡太擠了,我知道天天的畫畫得很漂亮,所以,老師就給你換了一個大位置,這樣繪畫時手就不會碰到別的小朋友了,畫出來的畫才會更漂亮了。”天天聽了我的話慢慢地就不哭了,情緒也慢慢地穩定下來了,我見剛才的話對天天很有效,又忙說道:“天天畫的肯定很漂亮,我們畫好後給後面的客人老師看一看,客人老師看了肯定會喜歡的。”天天這才靜下心來開始繪畫。

三、分析

面對這個突發事件讓我感觸很多,雖然這節課上得挺完整,但我的心中留下了一個問號?為什麼他會這麼激動呢?平時給他換位置他從來不會這樣的,這次是怎麼了,是不是有別的原因呢?

課後,我找天天和儀儀談話,通過談話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問題出在了我的身上,而不是他。經過一番交談,原來那個位置是天天先坐下的,儀儀是後來才坐在那裡的,按理說應該是儀儀換位置,而不是天天,怪不得天天會哭,是受委屈才會這樣的。因為天天只不過是一箇中班的孩子,當他受了委屈時哭是他發洩情緒的最好辦法,作為老師的我卻沒能發現這一點,沒能及時地去了解問題、解決問題,因而引出更嚴重的問題。當時我就向天天承認了自己的過錯,也對儀儀進行了適當的教育。

四、策略

1.讓孩子學會分享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因為疼孩子,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讓孩子養成了自私的習慣。為此,我們請家長配合,讓孩子從家裡帶一些自己平時喜歡玩的玩具,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互相交換著玩。體驗與同伴一起玩遊戲帶來的快樂。

2.讓幼兒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我們請家長配合,要求幼兒在家、在園、在外做到尊老愛幼、有禮貌、不罵人、不講髒活、不打斷別人說話等。教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當好孩子的榜樣。當孩子有進步時,教師和家長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

五、結果

壞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要改變也不是幾天就見效的。但通過一段時間的累計教育,幼兒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每天一來到幼兒園,孩子們都很熱情主動地跟教師和小朋友說早上好、看到同伴遇到困難時會主動地去幫助別人、每次到吃飯的時間,孩子們都會爭當值日生,幫教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他們的進步我很欣慰,當然,這也離不開家長的支援和配合。作為教師,我們要觀察每一個幼兒在園裡的表現,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這些優點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六、有感

俗語說:“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學生的轉化也是如此,而此時的教師就必須有“滴水穿石”的恆心。這句話讓我感觸很多,教育孩子我們要循循誘導,不能操之過急,要讓孩子知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我們要善於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隨時隨地、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13

20xx年,我校全體教師緊緊圍繞安全工作開展了系列活動,在市區兩級教育部門領導下,堅持以“生命不保,談何教育”的思想,加強安全第一的教育,通過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營造全校教職員工齊抓共管的良好的局面,切實保障師生安全和財產不受損失,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現將今年的安全工作總結如下:

一、安全工作主要措施

1.強化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責。領導小組的組長負責協調統籌學校師生、財產的安全工作,負責起草並落實各項安全措施,負責召開師生安全工作會議及安全常識培訓等工作。做到時時、處處、事事的安全工作有專人負責,以保證安全工作萬無一失,杜絕安全事故。

2.重新制訂各類安全工作責任書。安全工作責任書包括

①《西幼安全工作責任書》、

②《西幼安全工作制度實施細則》、

③《西幼安全工作重點部位實施的具體措施》、

④《西幼安全工作上報制度》、

⑤《西幼安全事故處理應急方案》、

⑥《西幼突發事故、飲食衛生、傳染病應急處理預案》、

⑦《西幼20xx年幼兒安全工作責任書》、

⑧《西幼家長交接幼兒責任書》、

⑨《西幼家校共育責任書》、

⑩《西幼幼兒食堂留用制和試嘗制》新增添了《西幼幼兒樓道管理制度及責任書》、《禽流感的應急預案》等共十多類。

簽訂責任書。學校與各處室和班主任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各處的職責。學校還與學生家長簽訂了安全責任書,明確了家長應做的工作和應負的責任。將安全教育工作作為對教職員工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制度。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做到職責明確,責任到人。

3.完善學校安全保衛工作規章制度。建立學校安全保衛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及學生管理,門衛值班,巡邏值班,防火防災,食品衛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體育器器材檢查,健康體檢等規章制度。嚴禁私自組織學生集體服用藥品和保健品,嚴禁學生參加商業性慶典活動,嚴禁組織學生從事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危險性工作,嚴禁教師個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帶學生外出在校外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要堅持就近,徒步原則。對涉及學校安全保衛的各項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不留盲點,不出漏洞。

4、每月一次安全檢查更新各項安全裝置設施,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今年在10月和11月進行了專項的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消防栓、電燈電器、保管室、食堂、玩具、午睡室、醫務室、活動室等。及時更換了可能存在的隱患,做到校內沒有易燃易爆物品。醫務室內帶有腐蝕性的物品妥善保管並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式操作使用。上下樓梯有明確的批示牌和老師必須和幼兒一起上下樓的要求。

5.宣講安全知識、普及安全常識。今年我們請了四川省消防協會的小李到幼兒校為老師上了消防知識課,請了消防中隊的叔叔來為小朋友表演滅火技術和防火逃生的技巧。平時通過電視電腦媒體,向幼兒講解交通安全知識。多方宣傳用電、用氣等安全知識,普及家用電器的正確使用操作方法。特別是當發生火災險情時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及滅火器的正常使用方法等。

二、安全工作的主要經驗

1.高度重視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一件政治任務來抓,認識到安全工作關係到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樹立“安全至上”、“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思想意識,嚴防死守,層層落實,責任到人,對安全工作要小題大做、捕風捉影,保持對安全工作的高度敏感性。

2.堅決貫徹執行上級各部門有關安全工作的檔案,對上級佈置的每一項安全工作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反饋、有整改,真正提高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

3.對安全教育工作實行群防群治,定期對幼兒家長進行安全教育,要求家長認真督促檢查子女的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從校內做到校外。

三、安全工作的主要存在問題及今後努力方向

1.加強對幼兒的法紀教育、社會道德教育、文明意識教育是抓好幼兒安全教育的根本。孩子的法紀意識提高了,就會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對學校三申五令的安全教育就會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2.安全難度增大。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保護較多,而缺乏生活經驗。幼兒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多數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防範能力低,大大增加了學校安全工作的難度。

3.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必須做到長期的警鐘長鳴,這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並做好這一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工作。

今後,我們將進一步重視安全保衛工作,及時解決安全保衛工作中發現的新問題,不斷提高我校安全保衛工作水平。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14

案例背景:

有位科學家曾經說過,人們生來就具有性的差別和性的要求,並且保持終生。在兒童期,尤其是嬰幼期,根本不存在性問題,更無從談起性心理了。事實上,人生伊始就有性生理現象出現。當然,嬰幼兒期也就相應存在著性心理問題,只是表現形式和認識程度不一樣。在很多成人眼裡,小孩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此往往隨意逗弄孩子,不論孩子是否願意,掐一掐,捏一捏,摸一摸,抱一抱。最近,我班的孩子經常會問:“老師,為什麼女孩子要蹲下來,我們男孩子就要在另一處站著小便呢?” 同時,他們對兩性問題表現出的早熟傾向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有的孩子經常會扭住我提了很多他關於成人生活的困惑;還有的男孩子竟忍不住好奇,偷偷在女孩子小便時觀察一會兒„„。近日,又從新聞上看到一男子對兒童進行性侵犯,又恰逢“安全宣傳日”。 於是,我們決定對孩子們現階段最為關注的話題作出正面的、積極的

迴應,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工作放在首位。”這就要求幼兒園教育目標必須以幼兒為本,從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的需求出發實施教育,為幼兒奠定終身發展的基礎。同時對學前教育階段如何開展啟蒙“性教育”進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動“身體的祕密”。

案例描述:

一、在教師的談話中很自然的引出了問題“什麼是性”,在讓小朋友以性別分為男女兩組的同時,幼兒闡述著自己對不同性別的看法,即“男女有什麼區別”。從而教師又提問引發幼兒思考:什麼是“性”?

有的說:“性是我們的姓名。”

有的說:“性是性別的不同,就是男孩和女孩。”

那麼怎樣來辨別男孩女孩呢?孩子們都選擇了平時生活中男女的外表特徵來進行區分,如:頭髮的長短、鞋子的顏色與款式、裙與褲的差別。恰巧,我班也正有一個男孩子留著小辮子,那又怎麼去辨別他是女孩還是男孩呢?這一次可難住了他們。這時,黃宇

斌害羞地指著自己的褲襠輕輕地說:“看這裡。”這時活動室裡傳出了一陣笑聲,有的還對他指指點點,斌斌覺得很不好意思。

有個小朋友問:“這裡是什麼呀?”

他又再次回答,說:“小蟲蟲。”

我說:“那我們給他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小弟弟吧。”

“那女孩呢?她們的生殖器是什麼呢?”又有一個孩子問。

“我知道,男孩子叫小弟弟,女孩子叫小妹妹。”項勝說的很乾脆。頓時,教室裡又傳來了笑聲,大家問我項勝說的對不對,我不好意思的說:“對,可以這麼認為。”隨即我進行了小結:“性”是和我們的身體密切相關的,不關是從頭髮的長短就能判斷性別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身體的某些部位,是代表著性別差異的。是那些部位呢?就是我們穿衣服遮起來的部位。

二、讓幼兒明確身體的隱私部位,學會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

1、請幼兒觀看《蠟筆小新》,對小新隨便脫褲子的行為進行討論。

2、出示洋娃娃,請幼兒指出什麼部位是要保護的,不能隨便給別人看的?

孩子們指出了娃娃的乳房、生殖器及臀部。我再次展開了小結:我們身體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隨便給別人看的,我們要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因為那是我們的隱私,隨便暴露自己的隱私是不禮貌的行為。除了媽媽,我們的隱私部位別人不能碰;如果有人叫你單獨一人去沒人的角落或屋子,千萬不要去„„

最後我們又進行了討論,提出了自我防衛的策略。

有的說:“如果別人碰我、摸我,我就打電話給父母。”

有的說:“我會報警。”

有的說:“我會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

有的說:“我會大聲呼叫救命。”

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進廁所去小便時,男孩子、女孩子都互相讓著,有的甚至會關上門進行小便,有的男孩子等女孩子出來再進去,有的剛進去,看見女孩子在小便,就立刻閉起眼轉過頭去等,看在邊上的我是喜是憂啊!本活動給幼兒帶來了啟發。

案例分析與反思:

本節活動的目標:

1、科學、正確地面對性話題,學會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

2、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瞭解基本的防衛方法。

3、引導幼兒積極地思維,自由地表達。

教師與幼兒在教與學的雙向活動中,應該是相互作用、互為主客體的。教育活動的過程實質上是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的過程。師幼互動的狀況直接決定了教育活動的效果。從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的角度

來看,教師作用與幼兒的兩種方式也可以理解為教師對幼兒幼兒直接引導和間接引導。那麼如何讓師幼互動的的良好運作呢,使教學活動取得交好的效果。

1、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是有效引導的基礎,也是形成愉快、寬鬆、和諧的師幼互動形成的前提。

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要求教師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尊重兒童的觀點和意見,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兒童,堅持兒童利益優先,保障幼兒健康、科學地充分的獲得知識。 在本案例中教師坐在孩子們中,和幼兒拉近了距離,改變了平時的教學方法。面對幼兒的回答教師能給予及時的肯定;面對他們的提問,教師讓幼兒展開討論進行了有效的討論,較好的完成了活動的目標。

2、關注幼兒,善於發現來自幼兒的學習生長點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活動中出現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組織活動中能結合幼兒的身心健康及社會環境的改變,密切關注幼兒的反應,抓住幼兒的反應及時提問質疑,以引發起思維的不斷深入,進一步讓幼兒知道身體存在的祕密,培養孩子的自尊

心,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使幼兒瞭解被關愛的身體、有隱私的身體、被尊重的身體,理解“隱私”的概念。

案例反思:

1、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目標適合本班幼兒,選擇與幼兒的生活課程,有利於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即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是樂於去探知身體的各部分祕密,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2、既然我們的父母沒有對我們進行過什麼性教育,我們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把這樣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孩子們。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觀念,這是值得我們共同探討的一個問題。隨著孩子身體的成熟,自然要了解性的奧祕和性的知識,如果他不能從我們這兒探聽到,就會從其他途徑得到,哪個途徑更為可靠,準確呢?這是值得我們去思索的。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幼兒的活動,以便能更好地促進。

3、正確回答幼兒的提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幼兒的年齡小,對教師非常崇拜,如果教師給幼兒的回答是錯誤的,那麼這種錯誤將對幼兒可能有終生的影響。

活動結束後,我們幾位老師也在探討:是不是應該把身體的器官用科學的名稱來告訴幼兒還是用暱稱容易被孩子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