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小組關於分配工作計劃書

欄目: 工作計劃書 / 釋出於: / 人氣:1.98W
篇一:小組計劃書 模板

“痛風性關節炎日常防護”自我管理小組計劃書

小組關於分配工作計劃書

一、活動名稱:痛風性關節炎日常防護小組

二、活動背景:現代生活中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生活條件更優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

開始變得不健康,許多老年人因為遺傳的因素和不均衡的飲食誘導了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長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從醫學角度分析,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障礙和血尿酸持續升高而引起的疾病,痛風性關節炎是其中的一種。較之於其他老年人慢性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等),痛風的日常防護更簡單一些,只要控制好飲食,讓身體的嘌呤指數與血尿酸指數處在正常範圍內,並加以適當的訓練,痛風患者一般能和一般人一樣正常生活。考慮到老年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對於痛風的認識、日常防護相關知識和痛風藥物的正確使用沒有系統的瞭解,為了使他們能瞭解更多有關痛風的知識,能通過自我管理預防痛風性關節炎的反覆發作,我們選擇開展這次為期六次的痛風性關節炎日常防護自我管理小組。

三、理念:

四、理論架構:

1、馬斯洛需求理論: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它們構成一個有相對優勢關係的等級體系,一種需要滿足之後,另一個更高的需要就立刻產生,成為引導人行為的動力。(社會心理學.人民大學出版社.沙蓮香)人類只有滿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才能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我們開展小組的目的就是儘量滿足組員的生理需要,讓組員能夠保持基本的健康狀態,並且滿足組員的心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力求組員在滿足最基本的兩個需要之後能夠追求更高的層次的需要,讓他們仍然能發現和實現自我價值。 五、活動目標: 短期目標:

1. 幫助組員系統地掌握痛風性關節炎的病理常識

2. 掌握痛風性關節炎飲食注意事項,制定適合自身的飲食清單

3. 改善整體健康狀況,舒緩痛風性關節炎及其他併發症症狀,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長期目標:

1. 預防痛風反覆發作

2. 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與運動習慣

3. 建立社群支援網路 六、活動內容:

1.小組性質:支援性封閉式小組 2.工作物件:患有痛風性關節炎的老年人群 3.預計參加人數:7~9人 4.小組週期: 20xx年10月

5. 聚會次數及主題:6次聚會圍繞如何運用自我管理理念以及相應的方法有效控制痛風的惡化。

7.人手編配:

8.資源:(1)硬體資源:多媒體裝置

(2)經費資源: (3)督導資源:

七、招募及宣傳手法: 八、工作時間表

九、草擬每次聚會計劃

十、預計困難及應變計劃: 十一、評估方法

十二、程式安排:(見附表) 十三、財政預算:

篇二:小組工作計劃書

姓 名 姚紅義 學 號 20xx20822191 班 級 12級社工2班 指導教師 馬澤春

20xx年7月

小組名稱: 規劃未來

小組計劃書

指導教師:馬澤春

組員: 穆山杉、魏冬雪、李雲思、鄧夢齡、何敏慧、陳竹君、遊娜、高曄偉、

王晶

理念:

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看不到自我的優點,覺得處處不如別人,就會產生自卑,喪失信心,做事畏縮不前……相反,如果一個人過高地估計自己,也會驕傲自大、盲目樂觀,導致工作的失誤。因此,恰當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調節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每個人都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認識和了解自己,但,到最後仍然不能百分之百地認識。只是認識的程度不一樣,認識和了解自己越多,走的彎路就會越少,不管是工作、生活還是愛情。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自我瞭解程度比較高的,只有認識和了解自己才知道什麼樣的事情適合自己,才知道自己要用什麼方法方式去面對!人一生都在不斷的成長,想更多的瞭解自己就是,不斷的去做事,不斷的去犯錯,不斷的自我檢討,不斷的自我總結。不時的安靜下來進行自我對話,和自己溝通!

在自我瞭解、自我體驗、自我反省後,又一重要議題來到了我們的面前-----人生規劃。人生規劃有近期和遠期之分,近期規劃可以讓自己生活的更有條理,遠期規劃可以讓我們有一個目標,並朝著目標而邁進。規劃前,我們勢必會思考自己、思考人生,這又需要結合自己的自我瞭解和自我體驗,引發對自己的探索。所以對自己進行人生規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很多同學平時很少思考未來,只著眼於現在,沒有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合理的規劃,所以如果能通過一些活動引發大家對人生的思考,進而合理規劃人生還是很有必要的。

畢業後讀研還是工作?選擇對口工作還是不從事於與本專業有關的工作?日後在北京工作還是回到自己家鄉某出路?還有婚姻等等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

這個小組會引導組員思考人生,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怎麼實現,如何合理規劃,讓組員充分認識人生規劃的重要性。使用小組的方法介入可幫助對未來沒有思考的同學一個思考的機會,並且可以從已經有規劃的同學那裡獲得支援,使自己更願意去規劃人生。同時,小組相對於個案更能節省資源,小組的互動性比個案強,組員可以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來學習溝通技巧,為組員提供一個很好的溝通環境,讓組員在各種現實的溝通中提高自己。

另外,工作員又可以通過小組中間的互助,觀察到組員間的實質溝通狀況,比個案來得更直接,實際,便於工作員給予更合適和實質的意見和幫忙。

理論構架

一、庫利鏡中自我理論

庫利認為在於他人的互動過程中,我們通過感知他人對我們的反映和評價,從而建立起我們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和自我評價。他人猶如一面鏡子,我們正是從他人這面鏡子裡發現我們的自我。通過他人這面鏡子,也就是通過他人的反映和評價,我們看到了自己的風度、行為、性格等是否合適,是否需要修正。我們對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對他人關於這一形象的想象,對他人關於這一形象的想象以及某種自我感覺,構成了我們的自我認識。

因此,在小組中,每個成員的表現和變化都會影響到小組,小組整體的程序也會影響到小組中的每一個人。小組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動和真實的回饋,可以幫助組員在小組中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反映和評價,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和自我評價。沒有人生規劃的組員可以從已有規劃的組員那裡獲得啟發,使他們明白具有一個完整規劃的必要性。已有規劃的組員也可以向沒有規劃的組員提出寶貴建議。

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強調人的行為、思想、情感反應方式和行為不僅受直接經驗的影響,同時也受間接經驗的影響;行為與環境具有互動作用;觀察和模仿學習是學習的重要過程。人們通過觀察學和模仿他人的行為就可獲得改變,形成新的行為方式。

在小組中,每個成員都是一個資源庫,他們會在小組中真實地表現出各種適應性和非適應性的行為,他們也會分享各自的想法、經驗、感受。這樣,小組就提供給每個組員一個豐富的行為總彙,組員可以結合自己的風格,從如此豐富的表現和互動中尋找榜樣,進行觀察、模仿和學習,增加個人的適應性行為。 在小組中,組員的交流過程也是一個互相學習、相互影響的過程,組員與工作人員通過自己的語言與行為,為別人樹立一個觀察與模仿的榜樣。同時,組員也通過對別人的觀察與模仿,使自己發生一些改變。 三、生態系統理論

生態系統理論強調人與周圍系統的相互作用,強調人在情境中。小組可以看成是一個母系統,組員是一個個子系統。每個組員都會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也就是會受到小組整體、其他組員與工作人員的影響。所以,小組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好這些系統,對組員進行引導。

目標及目的

目標:引導組員對人生進行合理規劃 目的:

1. 引導組員思考自己

2. 糾正組員人生不需要規劃的錯誤觀念。

3. 讓組員思考自己近期的目標,以及應該如何實現目標

4. 讓組員思考遠期的目標,喜歡什麼樣的職業,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5. 最終讓組員對人生有個合理的規劃

所需資源

1.人手:工作者一名

2.財政預算

3.物資

白紙48張×0.1元=4.8元 筆9支×1元=9元 合計:13.8元

應變計劃

篇三:小組工作計劃書

第一小組

小組名稱:自我認知,自我概念成長

指導老師:馬澤春,李寶龍

工作員:李晴,邱鈺茜

計劃時長:2小時

小組目標:

1、增強組員“自我”的意識,促進組員的健康發展。

2、幫助組員認識自己,理清思緒 ,增強組員的自決能力。

3、加強組員間交流,建立小組支援網路 。

組員招募:直接招募

理念:

進入大學後,很多的學生出現自我同一性混亂的現象,其表現在自我概念模糊,日益淡化最初的美好理想,彷徨迷失。進而影響到大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和人生觀念,常常出現自律性差,自信心脆弱,疑慮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敢肯定自己。如此的自我消極,對於其過渡到成人必會產生很深刻的影響。因此,若要終止自我墮落的惡性迴圈,作為大學生,應該讓自己冷靜的思考人生,思考職業,思考社會競爭!然後尋求妥善的方法去處理,走出墮落的漩渦,讓自己重振旗鼓,朝著理想不斷前進,不管前面是荊薺還是玫瑰。

同時,小組會先讓組員對自身目前的自我認知進行認識一番,然後通過小組的引導,幫助他們建立科學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他

們掌握一些相應的技巧,使他們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他們在小組當中能夠和其他組員進行交流共勉,最後重建自我!

最重要的是通過小組能夠真正體現“助人自助”的蘊味和內涵! 理論架構:

1、 按照埃裡克森的八階段心理髮展理論。

青年期主要面臨的問題和困惑是自我同一性,這個階段自身應當看作是一個尋找同一性的時期,正在生長和發展的青年人,他們正面臨著一場內部生理髮育的革命,面臨著擺在他們前頭的成年人的使命,他們現在主要關心的是把別人對他們的評價與他們自己的感覺相比較,主要關心的是如何把各種角色及早期培養的技能和當今職業的標準相聯絡這個問題。如果年輕人不以同一性來離開這個階段,那他們就會以角色混亂或者也許會以消極的同一性來離開這個階段。角色混亂是以不能選擇生活角色為特徵的,這樣就無限制地延長了心理的合法延續期,或者說僅僅應諾了一些很快就拋棄的口頭許願。如果青年人在這個階段中獲得了積極的同一性而不是角色混亂或消極的同一性時他們就會形成忠誠的美德。埃裡克森把忠誠定義為,?使忠誠得到持久和保證的能力,儘管不可避免地存在價值體系的各種矛盾。

2、弗洛依德的自我人格理論。

他將人格分成三個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

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衝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為本我服務。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範,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其機能主要在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超我的特點是追求完美,所以它與本我一樣是非現實的,超我大部分也是無意識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 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個部分必須始終是和諧的。

3、社會學習理論

相信人可以通過觀察和模仿學習新行為。在小組中,工作人員會較多地使用正面增強和模仿。在小組活動時,工作人員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對組員的積極行為和態度給予正面的稱讚和評價,使該行為或態度得到滿足,加強日後繼續出現的可能性。此外,工作人員也要讓組員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如提供溝通的黃金定律——想要怎樣被對待,就要怎樣對待別人。

4、認知行為理論

相信人是理智的和自主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信念。伊利斯指出,個人對外界事物的情緒及行為反應,不是直接的,而是受制於過程中的思想信念。信念合理積極,則反映也合理積極。信念

有偏差謬誤,則反映也會有問題。通過找出謬誤信念,重建合理思想,情緒及行為問題亦可獲得解決。我們希望通過練習設計、遊戲及小組討論,讓組員明白個人思想往往會影響情緒的反應及行為表現,從而協助組員開放思想,以及減少因一些非理性觀念帶來的情緒不安和困擾。

小組特徵

時間 :20xx年7月4日下午13:30-15:30

地點 :教學樓A406

服務物件 :第三小組組員

人數: 9

小組活動內容:

篇四:小組工作計劃書(改後)

小組名稱:婆媳一家親

指導老師:李同

組長:陳號

助手:孫斌

小組成員:宋婧(宋阿姨)、張昱(張阿姨)、劉楚楚(劉阿姨)、仝

雪瑩(仝阿姨)

趙晴(小晴)、王秋月(小月)、許翠(翠花)、王瀚婧(小

婧)

理念: 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很複雜。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女人的地位不斷是升

高。婆媳之間的矛盾也在隨之而升級。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經”。在家庭中,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最明顯和最 常見的,是出現在婆媳關係上。婆媳不合,是使不少人提起就搖頭嘆息的問題。

怎樣念好這本“難唸的經”,使得婆媳和睦呢?這當然不會有什麼“標

準答案”。俗話說:“婆媳親,全家和”。這話有雙重涵義。其一是說婆媳關係融洽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家庭中其他人際關係,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兄弟姐妹關係以及祖孫關係。其二是指婆媳關係是家庭內部人際關係中最微妙、最難處的一種關係。

婆媳關係可以說是中國家庭內部人際關係中的一個傳統難題。在漫長的

封建社會中,婆媳關係是一種不平等的人際關係,媳婦必須俯首聽命於婆母,沒有獨立、平等的人格尊嚴。“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是舊社會做媳婦艱難的生動寫照。同時,“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從而形成了一種婦女壓迫婦女的惡性迴圈。今天, 這種婦女壓迫婦女的不良傳統已被廣大的新一代女性所擯棄了。現代家庭中媳婦有獨立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婆

媳關係已基本成了一種平等的人際關係;但是也應看到,即使在今天,相處融洽的婆媳關係也並不十分普遍。婆媳關係惡化也會催生以下問題:

1、婆媳失和催生“婆媳暴力”。近幾年婆婆與兒媳大打出手的情況頻繁出

現,顯示出婆媳關係失和有升級為暴力的趨勢。從法律上講,家庭暴力可以分為夫妻暴力、父母與子女間的暴力、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等。所以,婆媳間的暴力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種,應引起社會的關注。

2、婆媳矛盾成婚姻第二大“殺手”。造成離婚率的飆升,因為在家庭暴力

造成的離婚中,有近三成是因婆媳不和引起的。

3、婆媳關係不好其中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第三代的子女教育問題上,所以

如果矛盾沒有很好地解決將直接危害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總之,如果處理不好婆媳關係,不但會危害家庭幸福,也會破壞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我們開展的這個小組要通過一些輕鬆愉快的活動讓婆媳們瞭解矛盾產生的原因及危害,並通過互動增進婆媳之間的感情。工作人員可以在活動過程中可以引導婆媳們採取正確的溝通方式,改變過去一些非理性的情緒。使用小組方法介入可幫助面對相同問題的組員得以建立支援網路,並從組員之間的相互支援中,得到更大的信心去改善,而且在組員的互動中,大家可以互相監督,更能利用其他組員的回饋做改善的參考。工作員可以通過小組中的互動,觀察到婆媳之間實際的溝通情況,便於工作人員給予更適當和實質的意見和幫忙

理論構架

這個小組的物件,是希望改善或加強婆媳關係的婦女。

首先,我們應看到婆媳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家庭關係。它既不像夫妻那樣有親

密的姻緣關係,又不像母子那樣有穩定的血緣紐帶。它實際上是一種通過兒子、丈夫這個特定的雙重角色,而發生的間接“血緣——親緣”關係。婆媳關係同其它直接的家庭關係比較,天然的“內聚力”——“愛”明顯地降低,在客觀上導致了婆媳關係的特殊性。 婆媳在一起生活,需要有一個相互適應的過程。所以,在小組內,需要工作

者多製造機會訓練婆媳間的雙向討論式溝通。幫助婆媳進行理性溝通,增進認識,促進彼此關係。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是由5個等級構成的,它們按照從低階到高階的排列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我實

現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別人的尊重。歸屬和愛的需要是小組成員所需的。通過小組的形式把婆媳召集起來,調節她們內心,使她們感覺被尊重等。

另外,婆媳來自不同的家庭,各自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性,而文化上、

思維習慣上的差異處處成了婆媳之戰的導火線。特別是在教育第三代的方法上,婆媳之間常存在很大的分歧。

所以在小組的溝通訓練中,應多采用行為治療法。正因為小組希望改善婆媳

間的溝通模式及認知差異,對婆媳間存在的問題行為,不同的認知差異,通過行為治療法來進行學習和矯正,從而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為,以及處理目前的行為。

此外,工作者可使用心理劇,引導小組成員以戲劇化角色表演她們經歷過的,當前的或預期的生活情形,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幫助她們以一種戲劇化的自發的方式表達感受,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更深的自我理解和情緒宣洩,以引導成員進行積極的小組互動,探討婆媳關係,嘗試接近彼此,減少彼此的陌生感。 就小組物件和目標而言,行為治療不應

是主要方法,理性情緒治療法比較適合。角色扮演是可以的。 小組目標

最終目標:

改善婆媳間的溝通模式,提升婆媳關係,增進婆媳的感情,使其關係更加融洽。 目標還包括,增進家庭和睦,增強家庭功能。 階段目標(成熟階段):

1、增加雙方的溝通機會及瞭解

2、增進婆媳感情,加強她們的心理了解

服務物件:

1、 資格:已婚婦女和婆婆(可並非一對)

2、 特點:希望改善或加強婆媳關係的婦女

小組特徵:

1、 性質:身心教育小組

2、 節數:六節

3、 日期:20xx年11月21日至20xx年12月26日

4、 地點:社工活動實驗室(地點可能因活動性質而改變)

5、 人數:四隊對婆媳(共八人)

招募方法:

1、於社群內張貼海報

2、在各小區的公告欄裡通知

3、由社群委員推薦 就中國傳統文化而言,家長裡短、婆媳不和一般被認為是 “家醜”,所以採用的招募方式應注意保密。

活動計劃

由於時間等原因,本次活動為第五次活動

上期活動回顧:婆婆的一些問題已有較大的解決,但媳婦們還存在一些問題

成小組活動時吵架等現象發生,本小組為非親屬關係的婆媳,但主要矛盾

有些相似

小組程式設計比較合理。工作者帶領小組過

程時的語言組織很重要。

所需資源

1、人手:工作員一名,助手一名,指導老師一名(這個,不必須)

2、場地:社會工作實驗室(裝置較齊全)

應變計劃

評估方法

1、在小組前面面談及小組最後一節時,組員將在小組最後一節邀請小組成員參

加問卷調查,比較成員參加活動前後心態是否有改變。

篇五:3月小組工作計劃

一、 銷售任務

1、 任務總數,小組現有成員有:王歡、王志強、張偉偉、尹莉莉、付燕熊。組長的任

務是7臺,組員的任務是15臺,實習銷售顧問7臺,小組總任務共計59臺。

2、 任務達成預期,調取20xx年同期銷量做參考,20xx年2月份銷量40臺,20xx年3

月銷量84臺,鑑於本店是20xx年12月份正式開業,20xx年春節在1月份,而2、3月份是剛開業不久,存在之前的訂單2月沒到車3月開始陸續到車的情況,所以2月銷量低3月銷量高,而20xx年春節在2月份且3月份留存的訂單非常少,並且2月份的進店量非常少,所以綜合20xx年同期銷量做參考並結合20xx年具體情況來看,預測20xx年3月的銷量不會很高,保守估計會在100臺左右,在組內人員完成情況上看,王志強和張偉偉個人能力強在任務完成上不會有太大問題,但由於本月每人15臺的任務有些重,預測以上二人可完成13臺,組內其他人員預測王歡7臺尹莉莉10臺付燕熊5臺,小組總計45臺。

3、 任務完成辦法,督促組內成員認真接待每一個進店和來電客戶,積極留取客戶資訊,

增加接待數量和建卡數量,並且在現有基盤客戶中做好客戶跟進工作挖掘潛在客戶,每天與組員溝通客戶反饋資訊和其他兩家的價格情況,為領導制定銷售政策提供依據,還可在客戶進店量小時組織組員出去巡展蒐集客戶資訊。

二、 滿意度檢查

1、 OQC檢查,預計本月初OQC就會進店,綜合前幾次OQC檢查分析其中銷售顧問

負責的部分失分項主要集中在展車衛生,故督促組員每天早上認真擦拭負責的展車,尤其注意負責車輛內薄膜、車內CD及收音機頻道和展架內宣傳資料,每天不定時檢查組內展車衛生,以確保展車衛生達標,耗電車輛做好充電準備。

2、 MS暗訪,由於20xx年一季度的檢查都集中在3月份,所以3月份的MS暗訪將會

非常頻繁,且滿意度是今年公司主抓的重點工作,故要向組員強調MS的重要性,要在接待過程中把每一個客戶都當成神祕客戶接待,認真按照流程來接待,綜合之前的MS情況分析,失分項主要集中在電話接待、試乘試駕和傳送短息環節,故要求組員在以上三項項環節中多加註意,且每天不定時在前臺監督電話接待情況,每天籤黃卡時抽查簡訊傳送情況。

3、成交客戶回訪,綜合以前的CSS成績來看,失分項主要集中在疑難客戶的維護和關

愛電話環節,督促並幫助組員對疑難客戶做好重點維護並且利用好工時代金券等輔助工具,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及時上報反應情況,確保客戶在打分環節給予滿分,對於關愛電話環節則採取每週抽查通話記錄的形式。

三、 日常工作

1、 銷辦衛生,每次輪換值班的前一天晚上做好分配工作,每個組員都有自己的負責工

作,值班日的每天早上和組員一起做,有組員休息時提前做好協調工作。

2、 黃卡,每天早會後瞭解組員的跟進黃卡數量,如上午值班則在下午三點前將跟進卡

交給黃卡錄入員,下午值班則中午十一點半前交付,督促組員及時填寫每天的新建黃卡並且在簽字時檢查填寫是否正確。

3、 前臺站崗,前一天晚上了解組員休息和交車情況,督促做好時間安排,如有特殊情

況無法站崗,及時協調組員調換站崗時間或暫時替代站崗,確保負責時間不空崗,每天不定時到前臺監督站崗情況。

篇六:小組工作計劃書

小組工作計劃書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檔案為依據,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結合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紮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課改目標

縣政府和縣教育局提出的具體目標:“1236工程”。

三、課改實驗要點

(一)認真培訓,貫徹精神

國中數學課程改革是一場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變革,是一項系列工程。師資的培訓工作是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成敗的關鍵。要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瞭解國中數學課程改革背景,學習新一輪國中數學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標等,對國中數學課程標準,課程目標、具體內容和評估要求等,作到心中有數。

(二)立足教學,抓好常規

走進新課程,實踐新課程。首先教師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教材,特別是一年級新編教材,教師更要從編寫思路、結構、內容和要求等方面去了解其新特點。只有把握了新特點,才能更好地領悟課改精神。其次課堂是課改的主陣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再次在練習的設計上,要擯棄以往數學教學中的題海做法,應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出發,設計開放的、靈活多樣的練習。

(三)改革評價,促進發展

新一輪課程改革總體上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程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針對國中數學課程改革要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將實踐、創新、成效綜合起來,並重視教師個體差異、個性發展。

(四)注重積累,加強研究

國中數學課程改革實驗的本身就是科研過程。全體數學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積極撰寫教學隨筆、教後反思,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國中數學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積極組織開展以“新課程”為專題的研討活動,如“學習新課程的體會”、“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案例與反思”等,使課改逐漸深入。

四、本實驗小組主要工作計劃:

八-九月份:

1.成立嘉善四中國中數學課程改革實驗小組;

2.成立嘉善四中國中數學課程改革備課小組,優選教材的1/3的典型課例進行集體備課,重點探索教材教法,新課程教學設計;

3.全員國中數學教師參與新課程培訓,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認真學習由縣教育局組織的7月29日通識培訓、8月12日片級教材研討會及8月23日的新教材培訓會重要思想;

4.各自撰寫學習新課程心得體會。

十月份:

1. 開展七年級數學新教材研討活動,以數學骨幹教師為首,“上課——說課——評課”為流程,在實踐、研討中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好地領悟新課程理念;

2.繼續開展理論學習。

十一月份:

1.“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案例與反思”徵文活動;

2.“嘉善四中骨幹教師課堂教學展示周”活動;

3.繼續開展理論學習。

十二月份:

1.派實驗教師外出借班上課,與兄弟學校進行課改研討;

2.繼續開展理論學習。

一月份:

1.召開部分學生和家長會,聽取他們對新課程改革的反映與意見。逐步獲得社會對課程改革的支援;

2.進行評價考核,分析研究下學期國中數學課程改革思路及工作計劃。

篇七:小組計劃書

執行力提升 小組工作計劃書

策劃者:駱號

學號:2220xx304012041

小組計劃書

小組名稱:且行且思小組——執行力提升

理念:

一、四要素及八要素論

心理學家霍曼斯( ns)在 50年代提出了群體組成四要素理論。他認為,任何一個群體都是由活動、相互作用 --資訊溝通和行為相應、思想情緒 --群體成員的態度、感受、意見、信念、思維過程和群體規範四種要素組成的系統。

在此基礎上,有些行為科學家還提出八要素理論。認為有八種要素影響到群體,這八要素分別是:

1、成員的共同性。共同性 --特別是共同目標和共同利益越多,群體的凝聚力越大。 2、群體規模的大小。群體的大小與凝聚力成反比。

3、群體與外部的關係。群體與外界越隔離、外部對群體的壓力越大,則群體的凝聚力就越大。 4、成員對群體的依賴性。群體越能滿足個體需要,即個體處處得依賴群體,則群體凝聚力越大。

5、群體的地位。有光榮稱號,或有較高技術水平,或有富於挑戰性工作,或有較多經濟報酬, 或有較多晉升機會,或有較多自由而不受太嚴厲監督的群體,其凝聚力一般較大。 6、目標的達成。凡能達成目標的群體,其凝聚力較大。

7、資訊的溝通。資訊越暢通的群體,凝聚力越大;而肅靜沉悶的大辦公室,分散在一條長裝配線上工作的小組、噪音大的工廠,由於資訊不易溝通會降低凝聚力。

8、領導的要求與壓力,領導越強調成員應遵守組織規定,群體的凝聚力也就越大。

二、群體動力論

該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行為( B),是個體內在需要( P)和環境外力( E)相互作用的結果,可以用函式式 B=f( P, E)來表示。

三、庫利的鏡中自我理論:

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我們通過感知他人對我們的反映和評價,從而建立起我們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和自我評價。他人猶如一面鏡子,我們正是從他人這面鏡子裡發出了我們的自我。

四、人際關係的理論

人際關係的捲入程度分為輕度捲入 ,中度捲入和深度捲入 .奧爾特曼和泰勒認為 ,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發展 ,需要經過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穩定交往四個階段。人際關係的改善的方法:溝通能力的提高;正確使用身體語言。

五、群體的合作

不同的個體為了共同的目的而協同合作,促使某種既有利於自己,也有利於他人的結果得以實現。

當今由於現行的教育體制,使得學生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學習課本知識上,因此同學們的“動手辦事”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培養,所以採用小組互動的模式,以達到小組成員挖掘自身潛能、樹立自身信心,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目的。

目標及目的:

目標:提升成員的執行力。 具體分為:

1.執行心態訓練:自信心、責任心 、決心信念

2.增強成員的有效溝通、整合資訊的能力

3.增強成員的時間管理能力

4.發掘成員的創造力

5.增強成員利用資源、協作能力 服務物件: 在校大學生 小組特徵:

1.性質:發展小組 2.節數:四節

3.日期:5月14日至6月8日 4.時間:上午八點到九點半

5.地點:文化與發展學院社會工作實驗室 6.人數:八人

招募方法:

1.在校內發放宣傳資料 2. 在網際網路上釋出招募資訊

每節活動計劃

第一節 活動內容

時間及整節活動時間:5月14日15:00-16:30

第二節活動內容

日期及整節活動時間:5月20日15:00-16:30

篇八:小組工作計劃書

目錄

一、 理念: ................................................................................ 2

二、 理論架構: ............................................................................ 4

三、 目標及目的: ................................................................................ 4 四、 服務物件: ................................................................................... 5 六、 招募方法: ................................................................................ 5

七、 每節活動計劃: .......................................................................... 5 八、 所需資源: .................................................................................. 16 九、 工作日程 ...................................................................................... 17 十、 應變計劃 ...................................................................................... 17

十一、 評估方法: ............................................................................... 17 十二、 參考文獻: ............................................................................... 18 十三、 附錄: ................................................................ 18

小組名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給站在大二尾巴上的我們

督導:

組員:xx xxx xxx

一、 理念:

進入大學二年級下學期後,同學們的緊迫感明顯增強了,學習抓緊了許多,開始思考自己的前途問題及未來努力的方向。現在的大學生一般有直接就業、考研、考公務員、出國等幾種選擇,一些人在這幾種選擇中猶豫不定,不知道該選擇哪個,一些人做出了選擇,但不知道具體該這麼做,該採取怎樣的行動,如部分大學生選擇就業,但是他(她)還沒有考慮過自己以後可能會從事哪個方向的職業,對從事這個職業的技能、品質等方面的要求都不清楚,對如何採取具體行動達到目標也不不清楚。因此許多同學在學習中都感到了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採取行動。而且,現在大學生的就業、考研和考公務員的競爭壓力都很大,早一點做出選擇,就多一份準備的時間,也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覺得很有必要為大二的大學生們提供一些生涯規劃方面的服務,幫助他們更好的認識自我,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合理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現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迷茫的這種狀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環境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成熟,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逐步實現,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俊,大學生不得不盡早規劃自己的未來,儘早做準備。二、個人方面。大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優缺點、人格特徵的認識不足,在做選擇時忽視個人自身的特點

與所作的選擇是否相符。除了自我認識全面外,大學生對外部的認知不足。大學生對外部的整體狀況不是非常瞭解,或者是瞭解程度不深。三、家庭方面。大學生對於未來的選擇會受父母的影響。大學生自己的選擇有時會與父母衝突,這時該如何選擇有面臨一個難題。 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採取小組工作的方法來介入。小組會通過一些自我探索、內心體驗、心理測試的活動,幫助組員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在小組成員的交流、分享、互動中釋放迷茫情緒,並增強對自己對他人及外部環境深入的瞭解。同時由於小組成員都面臨著類似問題,有著共同需要,因而很容易獲得認同和支援,加上工作員的引導和幫助,小組成員將對自己的方向更加明確,並制定自己的短期、中期、長期目標,並增強小組成員在實際情況發生改變時及時對自己制定的目標進行評估與調整的能力。二、 理論架構:

“人在情境”中的理論認為人受到生理、心理及社會各方面的影響,而這三者的互動作用決定人的現實情況。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去認識,通過了解求助者的家庭,學校親屬朋友情況,幫助求助者解決問題。我們小組的目的也在於通過小組的活動,和組員的互動,工作人員的引導,幫助組員認清自己,瞭解社會現實和周圍的環境,從而明確自己的目標,做出決定。

小組的工作物件是大二的學生,他們正面臨著對自己的未來做出選擇的問題,而在選擇的過程中,他們既要考慮自己的興趣,又要考慮現實的需要和父母的意願,而這三者有時是矛盾的。精神分析學認為,人格有三個部分組成: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最原始、與生俱來的潛意識的結構部分,按照“快樂原則”行事。自我是人格的意識結構部分,能知覺自身的種種需要,是人與環境接觸的過程中由本我發展而來的,按照“現實原則”行事。超我:道德化的我,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將道德規範、社會要求內化為自身的良心、理性,對個體的動機、慾望和行為進行管理。按照“理想原則”行事。如果這三者沒達到平衡就會產生心理問題。而大學生在選擇過程中因考慮三方面的因素而無法做出選擇的問題就是這三者無法達到平衡的結果。

庫利的“鏡中自我”理論,認為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我們通過感知他人對我們的反映和評價,從而建立起我們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和自我評價。小組猶如一面鏡子,組員可以從這面鏡子裡發現真實的自我,加深自我瞭解。

霍蘭德的個人—環境相互作用理論強調職業選擇以及將個人與環境相匹配。行為由人格和環境的相互作用所決定,每種人格型別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適合從事的工作,霍蘭德把人分為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這六種(如表一),當然也存在相對應的職業環境。這幾種型別有些比較相近,有些則是對立的。而大多數人實際上並不是只有一種興趣型別,一個人可能有好幾種,如果這比較相近,就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如果這幾種型別相對,個人選擇職業的困難就越大。

表一 霍蘭德職業興趣型別

三、 目標及目的:

目標:幫助組員認清自己,瞭解社會現實和周圍的環境,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提高其生涯規劃能力。 目的:

1.協助組員對生涯發展有正確的認識。

2.協助組員有正確的自我認識,對自己有一個比較客觀、全面的認識,如自己的興趣點、優劣勢、社會資源等。

3.協助組員對社會環境和職業環境有正確的認識。通過資料查詢和小組分享,對當前的就業、考研、考公務員等形勢,相關專業的考取難易程度、市場需求情況有更深入的瞭解,並提高獲取外部資訊的能力。

4.在小組中營造信任、關懷、尊重的氛圍,讓成員在小組互動中感到不再孤單和無助,獲

得信任和支援,消除不安心理。走出焦慮、迷茫的狀態,堅定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5.使組員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並制定相應的計劃,同小組成員一起共同努力,在互相鼓勵中付諸實踐。

四、 服務物件:

我校處於大二下學期,對未來發展目標不明確,對自己前途感到迷茫的同學。

五、 小組特徵:

1.性質:發展成長性小組

2.型別:結構型、封閉型、自願型 3.節數:6節

4.日期:20xx年6月2日到7月7日 5.時間:每週三下午

6.地點:社工實驗室(小組工作實驗室) 7.人數:12人

六、 招募方法:

1.在校園內張貼海報。

2.在校園網論壇上發帖宣傳。

3.在人流較多的地方如活動中心門口發放宣傳單,提供諮詢,為招募物件進行深入講解。

4.通過校園廣播,傳送新聞稿件,播送招募資訊。 5.在大二同學之間進行宣傳。

6.若每組人數不足,會親自致電招募物件宣傳並邀請參加。

七、 每節活動計劃:

第一節 歡樂開場

日期:6月2日下午3點半到5點 地點:6號樓6樓小組工作實驗室

6

第二節:認識我自己

日期:6月9日下午3點半到5點

地點:小組工作實驗室

7

第三節 展現自我價值

日期: 6月16日下午3點半到5點

8

9

附錄一

大拍賣專案單

1學到一技之長(專業地位、成就)。

2當一個有名的人(名聲)。

3指揮一百人的老闆(領導)。

4與你喜歡的人朝夕相處(情感)。

5環遊世界(休閒)

6書、錄音帶(知識)。

7幫助殘障的人(社會服務)。

8身心健康(健康)。

9擁有早出晚歸的工作(生活形態)。

10擁有相處和諧的夥伴(人際)。

10第四節 我的未來 我主宰

日期:6月23日下午3點半到5點 地點:小組工作實驗室

第五節 我的征途

日期:6月30日下午3點半到5點半

地點:小組工作實驗室

第六節 把握現在

日期:7月7日下午3點半到5點 地點:小組工作實驗室

八、 所需資源:

1. 人手:1人為領導者,2人協助,1人做觀察員 2. 財政預算 3. 物資

九、 工作日程

十、 應變計劃

十一、 評估方法:

1.在小組活動前對小組成員做一次問卷調查,結束之後再做一份內容相同的問卷。通過前後對比,檢測組員對於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是否有更深的認識。

2.活動中安排一名記錄員,對小組成員的參與和活動情況進行記錄。通過記錄員的記錄和對活動情況的觀察來進行評估。

3.在結束的問卷調查中,讓組員表達自己對活動的感受和評價。 4.通過與組員的溝通及各組的分享來了解他們對活動的感受和評價。

十二、 參考文獻:

劉夢 主編,《小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王瑞鴻 編著,《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華東理工出版社20xx年版 許莉婭 主編,《個案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吳武典 主編,《團體輔導手冊》,教育部訓育委員會閱審,心理出版社 林孟平著,《小組活動與心理治療》,商務印書館出版,1993年版 錢寧 主編,《企業社會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十三、 附錄:

小組規範:

一、自願加入本小組。

二、自覺遵守本小組相關規則:

1.準時參加每次活動,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參加,提前請假並說明理由。 2.遵守活動紀律。

宣傳單: 一 活動簡介:

1.指導思想及活動目標2.主題3.人員安排(會有哪些比較專業的人員參加)4.活動時間 二:活動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

課外小組活動報名表

備註:

加入活動小組後必須按要求參加活動。

小組活動記錄表

記錄員:

評估問卷

請用1-5分描述您參加小組活動的情況: 12345

從來沒有————幾乎總是

21

篇九:小組工作計劃書

一、小組理念

人際交往是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自我的發展、心理的除錯、資訊的溝通、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人際關係的協調,都離不開人際交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善於交往、都希望通過交往建立良好的關係,這些良好的關係可以使個人在溫馨怡人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生活和工作。而在當代大學生中,人際交往卻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難題,通過觀察和總結二,這部分人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缺少知心朋友。他們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際關係也不錯,但感覺缺少能互吐衷腸、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們不免感到孤獨和無奈。

(2)與個別人難以交往。他們與多數人交往良好,但和特定個人交往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學或父母等,由於相處不好,常會影響其情緒,成為一塊“心病”。

(3)與他人交往平淡。這類同學交往面比較寬,但都是淺層次的交往,沒有影響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了解,並沒有產生友誼,這種人際關係難以滿足要求,所以他們多會感到空虛、孤獨和落寞。

(4)感到交往有困難。他們渴望交朋識友,但由於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個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礙等原因,致使交往不盡如人意,感到苦惱,希望改變。

(5)社交恐懼症。這類同學對人際交往過於敏感、害怕、極力迴避與人接觸,交往中有緊張、恐懼、面紅耳赤、心跳加速等現象出現,常陷入焦慮、自卑的情緒,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和成長。

(6)抵制交往。前幾類都有交往的意願,而這類同學卻缺乏交往的願望和動機,他們故意自我封閉、孤芳自賞或存有怪癖。

大學生在具體交往中表現出以下特點:以人格平等為基礎;交往物件、範圍、內容、方式的開放性;較單純的精神性;期望值與理想較高;交往中的主動性和合作意識較強。一部分同學由於很少融入一些實際活動中,導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評價,也就對自己在所處環境中的地位與角色不能正確的認識。因此,在具體的交往活動中便出現了各種“交往不適症”或“交往綜合症”。經歷各種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給他們留下一些陰霾;嚴重者心靈扭曲,精神紊亂,甚至自傷或他傷,給自己、他人、社會都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我們設計的這個小組,就是讓組員在小組活動中認識自我和他人,瞭解和學習人際交往的原則、理念和方法,體驗人際交往的感受,與他人友好互動,從而解決自身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增強自信心和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宿感。

二、理論基礎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如果個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滿足了,那麼就會出現感情、友誼和歸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學等對其表現愛護和關懷、溫暖、信任、友誼以及愛情等。他們還渴望自己有所歸屬,被人認同和承認,成為集體中的一員。交往動機是個人交往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引起交往活動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動機產生的基礎。同時,斯普蘭格(nger,1924)將青年期形容為“第二次誕生”。在這一時期,人的社會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際關係不斷複雜起來,也開始學會深化體驗人際關係的內涵,並希望能熟練掌握與人交往的藝術。美國心理學家舒茨在《人際關係三維理論》一書中,提出了人際交往的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傾向是包容、情感和控制,並在人格特質觀點的基礎上闡明瞭這種人際交往的三維傾向,呈現出主動型人格特質的行為表現和被動型人格特質的行為表現。人際交往的心理基礎包括認知、情感和言行。認知是人際交往的前提,人與人的交往首先通過感知、認知、理解才能建立一定得關係。情感是人際交往的調控因素,如滿意、厭惡等。言行是人際交往溝通的手段,即通過言、情、姿、行等達到交往的目的。在小組活動中,組員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注意理解和把握人際交往的相關理論,加深對自我的認識,改正自身人際交往中存在的缺點,學習並掌握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以提升認識,學

會與人溝通,改善人際關係,表達、完善、超越自我。

三、小組設計

小組目標:提高組員的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改善其人際關係。

小組目的:

1、引導組員認識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從而為尋求良好人際交往進行積極地自我探索和行為認知。

2、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和改善組員間的溝通交流,積極運用各種交往技巧。

3、鼓勵組員積極地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在此過程中學習、反思、提高和成長。

服務物件:希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際關係的同學 小組性質:學習、發展性小組

活動次數:六次

小組人數:6-8人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滄波園校區社會工作系實驗室

招募方法:

1、與之前參加過我係其他同學開展的小組活動的同學聯絡,邀請其中有意繼續參加小組活動的同學參加我們此次的小組活動

2、在學校內張貼招募海報

3、到學生班級和宿舍進行介紹併發放宣傳單頁

若人數過多則先對報名者進行了解,然後篩選部分合適的報名者入組。

工作員分工情況:共三名工作員,一名為主持人,兩名為助理工作員,其中一名助理工作員負責對活動進行記錄、填寫小組活動記錄表,另外一名助理工作員負責對小組活動進行評估、填寫小組活動評估表。

篇十:小組工作計劃書

一、指導思想以***同道“三個面向”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檔案為依據,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結合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紮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二、課改目標縣政府和縣教育局提出的具體目標:“1236工程”。三、課改實驗要點

(一)認真培訓,貫徹精神國中數學課程改革是一場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變革,是一項系列工程。師資的培訓工作是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成敗的關鍵。要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瞭解國中數學課程改革背景,學習新一輪國中數學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標等,對國中數學課程標準,課程目標、具體內容和評估要求等,作到心中有數。

(二)立足教學,抓好常規走進新課程,實踐新課程。首先教師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教材,特別是一年級新編教材,教師更要從編寫思路、結構、內容和要求等方面往瞭解其新特點。只有把握了新特點,才能更好地領悟課改精神。其次課堂是課改的主陣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再次在練習的設計上,要擯棄以往數學教學中的題海做法,應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出發,設計開放的、靈活多樣的練習。

(三)改革評價,促進發展新一輪課程改革總體上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誇大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進步和課程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針對國中數學課程改革要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將實踐、創新、成效綜合起來,並重視教師個體差異、個性發展。

(四)注重積累,加強研究國中數學課程改革實驗的本身就是科研過程。全體數學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積極撰寫教學隨筆、教後反思,進步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國中數學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積極組織開展以“新課程”為專題的研討活動,如“學習新課程的體會”、“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案例與反思”等,使課改逐漸深進。四、本實驗小組主要工作計劃:八-玄月份:1.成立嘉善四中國中數學課程改革實驗小組;2.成立嘉善四中國中數學課程改革備課小組,優選教材的1/3的典型課例進行集體備課,重點探索教材教法,新課程教學設計;3.全員國中數學教師參與新課程培訓,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認真學習由縣教育局組織的7月29日通識培訓、8月12日片級教材研討會及8月23日的新教材培訓會重要思想;4.各自撰寫學習新課程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