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數學-學年課改工作計劃範文

欄目: 個人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5.84K

課堂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制定好計劃,以助各項工作的順利有序地開展。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關於國小數學20xx-20xx學年課改工作計劃範文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國小數學-學年課改工作計劃範文
國小數學20xx-20xx學年課改工作計劃範文(一)

一、實施背景

新頒佈的20xx版課程標準較之以前的教學大綱在課程理念、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理念由“知識為本”到“育人為本”的轉變;課程目標由“雙基”到“四基”的轉變;內容方法由“結果性”到“結果性”加“過程性”的轉變;評價目標與方法由“單一”到“多元”的轉變。使得我們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方法以及評價不在適應也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不適應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目標要求,因此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校決定在全校二年級和五年級推行課堂教學改革。以五年級數學為主,二年級數學為輔助實驗年級進行課改實驗,在有了初步經驗和成果後全面鋪開。

二、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理念,改革課堂教學結構,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中過分束縛學生的做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20xx版課程標準為綱領,以“嘗試教育理論”和“生本教育理論”為依據,以“智慧數學,生命課堂”為目標,力求我們的數學課堂達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使教師由“教會”發展到“會教”,使學生由“學會”發展為“會學”,真正做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全面打造“智慧數學、生命課堂”品牌。

三、具體實施環節

第一個環節:課前兩分鐘

課前兩分鐘是用來給學生們來展示的舞臺,展示的內容可以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可以是口算比賽、數學古詩、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要聞、數學成語、數學符號的由來,或者誦讀數學公式和定律等等形式多樣。在這短短的兩分鐘時間內,通過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和表現帶給學生快樂、自由和成長。這個環節組織的好的話會成為師生的最愛。

第二個環節:前置性作業

“智慧數學、生命課堂”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完成老師佈置的前置性作業。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合理的設計“前置性作業”。前置性作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預留前置性作業,也就是課前要完成的前置性作業。在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要注意目標明確,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題目問的是什麼,如果好的前置性作業的話,設計要儘量富有啟發性、開放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做前置性作業的過程中,能得到學習方法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訓練,也能暴露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引發討論。二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前置性作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將“預習”移到課堂中,即在上課開始時,就讓學生緊緊圍繞著學習目標,按照教師的“前置性作業”進行自我探究、自我實踐、自主學習。這時的學生學習是在老師指揮下的統一行動,是每一個學生都在進行的探究、實踐與學習,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增強了時間觀念,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三個環節:小組合作學習

“智慧數學、生命課堂”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給每一個孩子創新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體現了這個原則。

教學流程是:1、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2、4人小組成員開始小組學習課前小研究,結合本組成員感受最深的部分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補充,準備好上臺向全班彙報。小組成員以4人小組為宜,組成一般按優良中差搭配。選出成績優秀,管理能力強的學生為組長,組長的任務有分工、協調、幫助、評價等。

第四個環節:小組彙報

小組內達成一致的建議向全班彙報是一堂課重要的也是最能張揚學生個性的環節。小組彙報時的要求是:1、組內每個學生都要發言。2、發言完畢,組長要承擔和臺下的同學交流互動的任務。發言完,組長要問: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彙報有評價、補充或疑問?3、組長還要承擔或指定其他同學提煉出發言內容的中心詞在黑板上板書的任務。4、每個小組要認真傾聽其聽發言,及時針對發言內容進行評價、補充或質疑,補充時切忌重複。在小組向全班彙報的過程中,少不了教師的點撥。點撥要掌握以下兩點:

1、點撥的語言要儘量精煉,儘量少點用時間。

2、點撥要起到表揚、激勵和“收”(不要讓一個問題沒完沒了擴展出去,注意收局)“放”(比如有些重點或難點可以拓展)“引”(引導學生將精力和注意力往本節課想要達成的目標方面作點撥)的作用。

第五個環節:師生評價

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提到:“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在教學中,通常的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口述式、文字式、評“星”式、稱號式等,評價的標準應多維、評價方法應多樣、評價主體應多元、尤其突出對學生合作探究,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評價。

第六個環節:自我挑戰

設計數學課堂練習。課堂練習要設計有挑戰性習題,可以通過遊戲、猜謎、闖關練習等形式,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當學生沉迷在問題的情境之中時,他們的無意注意就會轉化為有意注意並趨於主導地位,從而達到主動探究的目的。

當然,數學課堂教學的流程也可以在上述的流程中根據課型的不同進行刪減,但“智慧數學、生命課堂”的核心部分應在教學中體現出來。

四、作業佈置與批改

作業既是加深理解和鞏固新知識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實學以致用,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有環節。作業批改既是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又是獲取教學效果反饋資訊的重要手段。

1、作業種類

可分為課堂作業、家庭作業、錯題本。

2、作業數量

(1)數學課堂作業本。配合每天課堂教學佈置有代表性的有層次性的作業,要求課堂上留出10分鐘時間當堂完成。

(2)家庭作業。一二年級原則不留書面作業,三四年級作業量不超過30分鐘,五六年級作業量不超過45分鐘。

課外作業應當能使學生的知識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是他們掌握課堂知識的準備;教師要告訴學生,怎樣把學過的理論知識跟完成實踐作業結合起來;分析、研究、比較——這些積極思維活動應當貫穿在做家庭作業的過程中。

(3)錯題本。每個同學都要有一個錯題本,把每天做錯的題寫在上面,並及時改正,老師要做到當天批改。

3、作業要求。作業的內容要精選,要符合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重視系統訓練,體現梯度,做到題量適當,難易適度,並注意分層要求,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佈置適當的必做題作業和選做題作業。

4、作業格式、書寫用筆

(1)學生書寫要工整,字跡清楚,如有作圖、製表、橫線必須使用直尺畫。

(3)1-4年級作業一律用鉛筆書寫,5-6年級作業要用碳素筆書寫,要規範學生的書寫習慣。

5、作業的批改

(1)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緻、不漏批錯批。針對學生的特殊情況適當加入批語,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鼓勵性,字跡要工整。

(2)課堂作業、家庭作業、錯題本應全批全改,當天的作業做到當天批改。

(3)教師批改作業一律用紅鋼筆或紅圓珠筆,且書寫要規範,字跡要清楚工整。批改符號大小要適中(2釐米左右)。

(4)教師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多加關注和幫助,對他們能按時完成作業要給予鼓勵。批改他們的作業要側重於面批面改,及時訂正作業中的錯誤,使其增加信心,不斷進步。

(5)作業要及時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教師要做好摘記,認真分析原因,及時講評並予以糾正。對好的作業要加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無力訂正的學生應進行面批、個別輔導。

五、實施步驟

為了在全校紮實推進數學課堂改革,全面打造“智慧數學,生命課堂”,避免只是形式上適應,缺少實質上的改變,準備分以下三個步驟實施:

(一)準備階段(9月中旬---10月中旬)

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嘗試教育理論、生本教育理論等知識,做到更新觀念,明確目標、清晰理念。瞭解本班學生的學情,做到對學生以前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心中有數,並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為課堂改革的實施打下基礎。

(二)實施階段(20xx、10——20xx、6)

在實驗班級嘗試應用“智慧數學、生命課堂的六環節教學法”,在實踐中摸索、總結,並逐步改進完善。

(三)階段性總結(學期末)

總結經驗,發現問題,驗證效果,和兄弟學校間交流,制定改進措施,以便向其他年級和學科推廣。

國小數學20xx-20xx學年課改工作計劃範文(二)

一、方案的提出

1、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的必然要求

長期以來,在應試的背景下,數學教學往往偏重於以達到立竿見影的顯性效果為目的的熟練性訓練(如題型的強化訓練),而忽略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與發展的長效性目標。總體看來,學生學習的經驗主要被解題的經驗所替代,學生數學活動經驗單一和不足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雖然《標準》已明確把學生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列入了課程目標,但發現“數學活動經驗”在具體的課堂上教師並未有意識地圍繞這一目標設計教學過程,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關注。

2、數學新課程實施的必然要求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修訂過程中,把數學教學中的“雙基”發展為“四基”,即除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外,加上“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動經驗”。數學的學術形態往往是抽象化、形式化、符號化的。數學的教育形態,則是密切聯絡學生的活動經驗,鮮活的,具象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有助於把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為教育形態。同時《標準(實驗稿)》也將“實踐與綜合應用”作為單獨的學習領域。因此,“基本活動經驗”的獲得應在國小數學課程中得到反映。同時,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加深學生數學理解的有效方法,能潛移默化地提升著學生的數學素養。

3、數學學習的實質必然要求

首先,掌握好這些基本活動經驗,將對學生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產生“正遷移”的影響,能夠幫助學生在以後的數學學習、日常生活中養成數學思維習慣,即有一顆“數學的頭腦”,對從小培養這些未來公民的創新能力有著基礎性作用,這也是知識經濟時代對公民的迫切要求,同時也是我國經濟能在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其次,它的研究必將進一步凸現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使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及體驗,實行因材施教,促進各個學生的個體發展,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的利益,這也是黨的xx大提出的“教育公平”理念的其中一個要求。最後,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研究將會強化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使教師更加明確教學的目的,更加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的設計,這樣,教師不僅僅是教育者,還應是教育的研究者,有助於數學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提高。

4、理論和實踐方面研究薄弱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從課程目標上對數學活動經驗提出了要求。課程目標的變化,尤其是史寧中、張奠宙等數學教育專家對數學活動經驗的重點關注,引起了數學教育工作者對數學活動經驗相關問題的思索和探究。但是,從查閱的文獻來看,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數學活動經驗的內涵進行個人闡釋,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對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相關問題的研究都十分薄弱。因此,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學生數學活動經驗內涵及教學策略等問題展開研究,不僅有助於充實“數學活動經驗”的基本理論,而且有助於為深化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服務。

二、概念的界定

關於“經驗”一詞,新華字典裡是這樣解:從多次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或技能。數學活動經驗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數學活動經驗是在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的關於數學活動目的、數學內容、數學活動行為及其方式的轉換以及數學活動環境等方面的感受、理解、領悟和體驗以及由此獲得的數學知識、技能、智慧、情感、觀念等內容組成的有機組合性經驗,意指在數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實際的操作、考察和思考,從感性向理性飛躍進所積澱下來的認識。可以將廣義的數學活動經驗分為過程性數學活動經驗和結果性數學活動經驗兩個層面的內容,也可簡單地將它分為觀念性層面的數學活動經驗、認知性數學活動經驗,情感體驗性數學活動經驗與動作技能性數學活動經驗等層面的基本內容。狹義的數學活動經驗,特指觀念性層面的數學活動經驗與情感體驗性數學活動經驗。

三、理論依據

1、“課程之父”泰勒提出了經驗的重要性:經驗是課程編制的基本素材,“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學習經驗”,“學習經驗是指學習者與他對作出反應的環境中的外部條件之間的相互作用”,教師的職責是為每個學生提供有意義的經驗。

2、南京大學鄭毓信教授認為,從教學的角度看應該深入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如何對“基本數學活動經驗”作出清楚的界定,第二如何進行“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的教學,特別是應如何處理這一內容的教學與具體數學知識、技能以及基本數學思想教學之間的關係。

3、東北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孔凡哲認為“基本活動是個體在經歷了具體的學科活動之後留下的、具有個體特色的內容,既可以是感覺知覺的,也可以是經過反省之後形成的經驗。個體對已有經驗素材加工的深廣度,直接影響著個體經驗的品質。基本活動經驗包含策略性內容,模式性、方法性內容與體驗性內容等成分;同時,又可以區分為操作的經驗、探究的經驗、思考的經驗與複合的經驗”。

4、遼寧省阜新市教師進修學院單肖天和遼寧省基礎教育研究培訓中心景敏認為“數學活動經驗是數學學習的產物,從維度上分為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維方法、數學活動過程中的體驗;又表現為靜態與動態兩個層面。重視數學活動經驗的教學意義在於:擴充套件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彰顯個性化的學習,生成課程資源。其教學策略是:讓學生親歷數學活動,增加交流的機會,開展反思與評價”。

四、研究目標

1、豐富數學活動經驗的內涵,構建形成學生在國小數學課堂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具體內容的基本框架。

2、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探索出促進學生積累“直接的數學活動經驗”、

“間接的數學活動經驗”、“專門設計的數學活動經驗”的途徑、策略;

3、通過課例研究,整理出各年級有效積累基本數學活動經驗教學的典型案例。

4、通過研究,轉變教師觀念,對課堂中有效的數學活動引起高度重視。提高教師自身智慧,提高自身教學藝術和教學涵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具有組織者的智慧,能成為學生心聲的傾聽者和對話者,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五、研究的內容

1、基本活動經驗的概念內涵。

在《數學課程標準》的修訂過程中,東北師範大學史寧中校長提出,在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要積累“基本數學經驗”。

數學的學術形態往往是抽象化、形式化、符號化的。數學的教育形態,則是密切聯絡學生的活動經驗,鮮活的,具象的。通過數學活動,進一步探析“基本活動經驗”的內涵

2、促進學生積累各種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效積累

(1)積累“直接的數學活動經驗”

國小數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直接來源於日常生活現實,因此,應設計源於實際生活的數學活動,體驗其中的“數學味”獲得相應的數學活動經驗。比如說:購物活動、測量活動等。

(2)積累“間接的數學活動經驗”

間接地數學活動經驗是指創設情境,構建數學模型所獲得的經驗。這類活動的特徵是模擬,在假想的模型中進行操作和探索。比如:做一張數位表,取9顆圍棋子,讓學生在數位表中的個位、十位中擺數。這些活動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而大量存在於數學活動之中,是數學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

(3)積累“專門設計的數學活動經驗”

專門設計的數學活動經驗是由純粹的數學活動獲得的經驗。這類活動是專門為數學學習而設計的,是具體的形象的數學操作。比如:圓錐體積的教學,圓的面積推導,圓柱體積的推導等。

3、基本活動經驗的基本框架研究

從學生經歷的具體數學活動;學生在數學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受和逐步形成的對數學活動的觀點和看法以及對數學活動過程的一些傾向性價值判斷;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的事實性知識、程式性知識;如何進行合理的數學觀察、數學發現、數學猜想以及如何驗證、歸納、交流與討論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構建數學活動經驗具體內容的基本框架。

六、研究思路

1、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

知識和思維是互相聯絡的,在進行某種思維活動的教學之前,首先要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

什麼是知識結構?一般人們認為:在數學中,包括定義、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們之間存在的聯絡以及人們從一定角度出發,用某種觀點去描述這種聯絡和作用,總結規律,歸納為一個系統,這就是知識結構。在教學中只有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才能進一步瞭解思維水平,考慮教新知識基礎是否夠用,用什麼樣的教法來完成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目標和數學活動的設計、教學。

2、考慮學生的思維結構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進行數學教學時自然應考慮學生現有的思維活動水平。心理學早已證明,思維能力及智力品質都隨著青少年年齡的遞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亞爾在《數學教育學》中介紹了兒童在學習幾何、代數時的五種不同水平,在這五個階段上,學生掌握知識,思考方式、方法,思維水平都有明顯差異。因此,要使數學課堂教學成為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教學必須瞭解學生的思維水平。

學習數學的幾種思維形式:

(1)逆向思維。與由條件推知結論的思維過程相反,先給出某個結論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種條件。

(2)造例型思維。某些條件或結論常常要用例子說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證明其不合理性。根據要求構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體,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思考過程。

(3)歸納型思維。通過觀察,試驗,在若干個例子中提出一般規律。

(4)開放型思維。即只給出研究問題的物件或某些條件,至於由此可推知的問題或結論,由學生自己去探索。

瞭解了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數學思維的幾種主要形式,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的特點,設計有效的數學活動,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3、考慮教材的邏輯結構

我們現有的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內容有的是按直線式排列,有的是按螺旋式排列。

如果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為目標進行課堂教學,教材的邏輯結構就應有相應的變化。因為這些問題具體不同的思維形式,要受學生各階段思維發展不同特點的制約。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就是要儘量克服這些制約,使學生在短期內高質量獲取知識,大幅度提高思維能力,完成經驗積累。

4、考慮積極的數學活動形式

任何數學活動形式歸結為一句話,那就是:積極、有效的活動形式。其宗旨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它們的特點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獨立解決一些問題,注意能力的培養。從實踐效果看,活動形式在某個階段,對某部分學生,結合某部分內容確實有事半功倍功能,但這些活動哪個都不是萬能的,不是教學通法。因為要受學生水平的差異,興趣的不同,教材內容的變化,教師素質不平衡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我們主張,採用積極、有效的組織形式,因課、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究竟怎樣通過數學活動去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呢?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學方法,因此教學方法的採用,直接影響活動教學的效果。為使數學活動教學收到良好效果:

首先,重視結論的探求過程。數學活動中的結論教師一般不直接給出,而是引導學生運用觀察、實驗、練習、歸納等方法發現命題,爾後深入研究探求的過程和論證的方法,進而剖析結論的內容,舉例項將結論內容具體化。

其次,是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數學有著嚴密的體系,學生揭示數學知識之間縱橫交錯的內在聯絡,是學生主動思維活動的過程,可引導學生按知識的發生、發展、變化關係或邏輯關係整理出相關的知識結構和基本的研究方法,進行知識的引申、串變,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七、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通過對學生積累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的調查分析(問卷調查、訪談),發現問題,制定研究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案例分析研究。

2、行動研究法:通過自主選題——確定主題——制定活動計劃——活動展示——活動研討——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尋找對策——驗證對策,並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實施和落實。

八、預期成果

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創造性地整合國小數學課堂,建構有效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的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和數學化思維得到提高,逐步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整體的學習質量。

實驗的成果展示形式:

1、實驗活動的圖片、音像資料。

2、實驗過程中實驗觀察、分析記錄。

3、優秀論文集。

4、優秀數學活動方案集。

九、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條件分析

本課題的主持人是我校校長,也是我校唯一的一位區級數學學科帶頭人,國小高階教師,本科學歷,理論水平、業務水平、研究能力、管理能力等都很強,獲得並發表過多篇文章,對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和學生的數學學習力有過深入的鑽研。參加本課題的教師都是我校區級學科帶頭人和區級骨幹教師,其中區學科帶頭人3名,有區骨幹教師5名;這中間有教務副主任1名,教科室主任1名,高年級數學教師4名,中年級數學1名,低年級數學教師2名。他們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以及旺盛的精力,近幾年在學生省市級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有多人次獲獎,對學生的學習力有著深入的研究。旨在通過此課題研究,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和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學校領導對此發展前景較為看好,將全力保證本課題研究的時間和經費投入,並徵求多方專家和教研人員對課題的設計、論證和研究提供指導。

十、課改小組成員架構

褚裕鋒:課題管理、資金;

王琴:課題管理、課題實施、統籌、資料、分析、研究報告;

蔣飛、陳海勇、李海燕、孫家俊、劉志全:課題實施、分析、資料、統計;

徐安斌、劉軍:課題成果彙編。

國小數學20xx-20xx學年課改工作計劃範文(三)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的教研活動仍然以素質教育為中心,不斷深入課改實驗,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放在首位,嚴格執行“新課程標準”。以課程改革為核心,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業務能力不斷提升為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根本,加大教學研討力度,堅持科學育人,紮實有序地開展數學教科研工作。

二、教研目標:

1、以黨的先進性教育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

2、為教師們學習、交流、提高創設一個良好的研討氛圍,提供一個和諧的研討平臺。

3、繼承和發揚我組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愛崗敬業的精神、良好的教風和教學研究的熱情。在全組發揚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形成濃厚的教研之風、互學之風、創新之風。

4、在學習、實踐、研討中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探索,新課程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提升本組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5、紮實有效地開展課題實驗工作,規範數學教學常規,督促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

三、教研措施:

(一)紮實有效落實課改精神,以課改為核心開展教研活動。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究新課標、新教材。提倡每位教師本學期在小組裡講一節公開課,以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積極實踐、探索新課程下的課堂教育教學規律。立足於課堂教學實踐,用好新教材,通過反覆探索、研究、反思、實踐,把課程改革的精神紮實地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

2、細化課改過程管理。在課程改革實驗工作中,加強教材研討、堅持推行聽課制度,加強數學常規課的常規考核,收集、整理優質課件資料,並及時總結課改經驗,確保課改工作落在實處。

(二)開展多樣化教研活動,以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採用集中學習、教師自學、網路學習的方法,使教師及時瞭解最科學的教改資訊,擴充套件教師知識視野,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豐富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教研水平。

2、繼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每週一次的教研研討活動,開展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使教學研討進課堂。

4、開展聽課、評課的研討活動,通過互相聽課、說課、評課,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5、開展網路教研活動,充分利用教師部落格、QQ群、UC論壇進行教學研討,聆聽專家講座等活動。

四、教研組活動安排:

二月份:

1、學習教研組計劃,佈置任務;

2、觀看教育碟片,觀摩優質課件案例及評析。

三月份:

1、講評一年級三個教學班的小組教研課。

2、課後分別點評每節課的成功之處,指出不足之處,以促共同提高、進步。

四月份:

1、講評二年級的小組教研課,課後點評。

2、複習整理以備期會考試。

五月份:

1、講評三年級的小組教研課,課後且點評。

2、觀摩學習優質資源課件、案例。

六月份:

1、整理總結教研組工作。

2、制訂期終複習計劃,迎接期終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