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精選11篇)

欄目: 應急預案 / 釋出於: / 人氣:1.72W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篇1

一、總則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精選11篇)

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執行機制,規範緊急救助行為,提高緊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緊急救助,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2、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2)政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

(3)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4)依靠群眾,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公益性社會團體的作用。

3、編制依據

依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及國家有關救災工作方針、政策和原則,制定本預案。

4、適用範圍

在我鄉區域內發生的洪澇、颱風、暴雨、乾旱、冰雹、雪、地震、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達到啟動條件的,適用於本預案。

二、啟動條件

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啟動本預案

1、發生水旱災害,颱風、暴雨、乾旱、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鄉行政區域內,緊急轉移安置1千人以上;倒塌房屋100間以上,或者在全鄉行政區域內死亡3人以上。

2、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出現下列情況之一:鄉行政區域內,死亡3人以上;緊急轉移安置2千人以上;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100間以上。

3、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4、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貧困地區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5、鄉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三、自然災害救助組織體系及工作職責

1、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機構及職責

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是鄉自然災害教助工作的領導機構,鄉長任總指揮,鄉政府分管民政、國土的分管領導任副總指揮,對應災害神類鄉直主管單位是成昆單位鄉民政辦是鄉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機構,在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組織開展各類災害的救助、救濟工作,指導災區開展災後倒塌民房恢復重建工作;相關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參與鄉自然災害救助工作。

2、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任務

(1)做好非常態下自然災害的救助、救濟綜合協調工作。

(2)會商、分析、評估災區形勢,提出對策;協調落實對災區的支援措施。

(3)聽取災區救災工作彙報。

(4)收集、彙總、報告、評估災害資訊、災區需求和救災工作情況,通報災情,向上爭取支援。

(5)、協助、知道開展救助工作。

3、相關成員單位及職責

民政辦: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備災救災和災後救助救濟、恢復重建、社會捐助等工作。

經濟發展辦:協調安排並積極爭取重大救災基建專案,幫助落實專案建設資金,爭取省以工代賑資金。

供電所:負責災後電力供應恢復工作。

中、國小校:幫助災後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幫助做好校舍恢復重建。

派出所:負責災區的社會治安工作,協助組織災區群眾的緊急轉移工作。 財政所:負責救災資金安排、撥付和監督檢查。

國土資源所:負責地質災害預警;指導地質災害點監測;地質災害搶險救災;重大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督管理。

城建站:幫助、指導災後房屋和基礎設施的抗震鑑定、修復、重建等工作。協助制定災後恢復重建規劃。

公路站:負責交通運輸綜合協調;負責救災人員、物資的公路運輸、組織提供轉移災民所需的交通工具,組織指導搶修被毀公路。

水務站:掌握、釋出汛情。旱情,組織。協調、指導全鄉防汛、抗旱、搶險工作,對主要河流、水庫實施排程,負責組織指導災後水利設施的修復。

農技站:負責組織重大農作物病蟲害草鼠害,幫助。指導災後農業生產恢復和災後自救。

畜牧獸醫站:負責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養殖人員的安全轉移和救援工作。幫助、指導災後畜牧水產生產恢復和災後自救。

衛生院:負責搶救傷病員;開展傳染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監測,做好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測預警;實施疾病控制和衛生應急處理措施。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擴散和蔓延,保證飲水和食品衛生;組織心理衛生專家赴災區開展心理危機干預。

林業站:負責重大林業有害生物、森林火災的監測和防範工作。

廣電站:負責災區廣播。電視系統設施的恢復工作。

安全生產辦:負責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協調、指導工作。

統計站:協助分析災情統計資料。

電信、移動代辦點:負責組織協調災區通訊的恢復重建工作

人武部:根據縣人武部和鄉政府指令,組織協調民兵和應急分隊參加搶險救災。主要擔負解救、轉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員,搶救、運送重要物資(重點是救災物資)和森林防火等任務。

各村委會、有關單位應負責落實由鄉政府制定的幫助災區恢復重建的各項優惠政策。

四、應急準備

1、資金準備

鄉財政所根據鄉年度財政預算和鄉財政預算。安排本級救災資金預算,並督促各村、鄉直各單位加大救災資金投入力度。

(1)、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的原則,鄉村兩級應安排救災資金預算。

(2)、鄉級財政建立自然災害救濟預備金制度。鄉、村根據實際情況妥善安排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資金,專項用於幫助解決嚴重受災地區群眾的基本生活困境。

(3)、鄉村兩級應根據財力增長。物價變動、居民生活水平實際狀況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災資金樸助標準。

2、通訊和資訊準備

通訊運營部門應依法保障災害資訊的暢通。自然災害救助資訊網路應以公用通訊網為基礎,合理組建災害資訊專用通訊網路、確保資訊暢通。

(1)、加強各級災害資訊管理系統建設,建立覆蓋鄉村兩級的救災通訊網路。

(2)、充分發揮各類災害監測預報系統的作用,建立基於遙感和地理資訊系統技術的災害監測、預警、評估和災害應急輔助決策系統。

3、救災裝置及物資準備

(1)、鄉直有關單位應配備救災管理工作必需的救災物資和裝置。

(2)、鄉民政辦應配足救災必需的裝置和準備。備足救災必需的救災物資,建立救災物資商家名錄,必要時簽訂救災物資緊急購銷協議。

4、人力資源準備

(1)、加強自然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

(2)、建立健全與軍隊。公安、武警、消防、衛生、地震等專業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

(3)培育、發展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隊伍。

5、社會動員準備

(1)、建立和完善社會捐助的動員機制、執行機制、監督機制,規範突發自然災害捐助工作。

(2)、建立完善救災捐贈制度,規範組織發動。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會公示、表彰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3)、建立社會捐助接收站、點,健全經常性社會捐助接

(4)、完善社會捐助表彰制度,為開展社會捐助活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5)、建立健全未受災區地區對受災地區。輕災區對重災區的對口支援機制。

6、宣傳培訓和演習

(1)、開展社群減災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災害知識,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教、互救、保險的常識,增強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2)、鄉民政辦負責組織各村災害資訊員的集中培訓。

(3)、自然災害多發地區,每年應根據災害發生特點,適時組織演練,檢驗並提高應急準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4)、有關單位根據各災害種類的特點參與或自行組織培訓和演習。

五、預警預報與資訊管理

1、災害預警預報

(1)、根據縣氣象局的氣象災害預警資訊。縣水利局的汛情預警資訊、縣水文站的洪水趨勢預報和水質監測資訊、縣地震部門的地震趨勢預測資訊、縣國土資源局的地質災害預警資訊、縣林業局森林火險和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預警資訊、縣農業局的重大農作物病蟲害草鼠害的預警資訊;重大動物疫情預警資訊,相關單位要主動及時向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通報,並按有關規定釋出預警預報。

(2)、鄉政府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災害預警預報資訊,結合預警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社會經濟背景資料庫進行分析,對可能受到自然災害威脅的相關地區和人口數量及時提出災情評估意見,向縣政府和縣有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報告,同時向有關部門和各村通報。

(3)、鄉有關單位和各村應根據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人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預警預報。提前做好應急準備或採取應急措施。

2、災害資訊共享

鄉民政辦及時、收集、彙總災害資訊,向有關單位和各村通報;各有關單位和各村應主動及時向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報送各類災害資訊。

3、災情資訊管理

(1)、災情資訊報告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農作物受災情況、房屋倒塌、損壞情況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巳採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

①災害損失情況包括以下指標:受災人口、因災死亡人口、因災失蹤人口、因災傷病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飲水困難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絕收面積、毀壞耕地面積;倒塌房屋、損壞房屋、直接經濟損失、農業直接經濟損失。

②因災需救濟情況包括以下指標:需口糧救濟人口、需救濟糧數量;需衣被救濟人口、需救濟衣被數量;需救濟傷病人口;需恢復住房間數、需恢復住房數。

③已救濟情況包括:投親靠友人口數量、借住房屋人口數量、搭建救災帳篷和簡易棚人口數量;已救濟口糧人口、已安排口糧救濟款、已安排救濟糧數量、已救濟衣被人口、已安排衣被救濟款、已救濟衣被數量,已救濟傷病人口。已安排治病救濟款,已安排恢復住房款、已恢復住房間數、已恢復住房戶數。

(2)、災情資訊報告時間

①災情初報。各村對於本行政區域內突發的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時間瞭解掌握災情,及時向鄉政府和鄉民政辦報告初步情況,最遲不得晚於災害發生後2小時。對於造成死亡人口(含失蹤人口)2人以上或其他嚴重損失的重大災害。鄉民政辦在接到各村報告後,在2小時內完成稽核、彙總災情資料的工作。向鄉政府和縣民政局報告。

②災情續報,在重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鄉、村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各村每曰9時前將截止到前一天24小時的災情向鄉民政辦報告,鄉民政辦每日10時前向縣民政局報告。

③災情核報。各村各有關單位在災情德定後,應在2個工作B核心定災情,向鄉民政辦報告。鄉民政辦在接到報告後,應在3個工作曰內稽核、彙總災情資料,將全鄉彙總資料向縣民政局報告。

(3)、建立因災死亡人口臺帳。倒塌房屋臺帳和需政府救濟人口臺帳。鄉民政辦在災情核定後要建立因災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和需政府救濟人口的花名冊,為恢復重建和開展救助提供可靠依據。

六、應急響應

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救災工作以鄉政府為主。災害發生後,鄉政府根據災情,按照分級管理、各司其職的原則,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做好災民緊急轉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救災、災害監測、災情調査、評估和報告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

根據突發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設定三個響應等級。啟動響應等級建議和終止建議,由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相關專項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各成員單位根據響應等級的需要,切實履行本部門的職責。

(—)一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①在我鄉行政區域內,發生颱風、乾旱、暴雨、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

死亡5人以上;

緊急轉移安置5000人以上; 倒塌房屋1000間以上,

②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出現下列情況之一: 死亡3人以上; 緊急轉移安置5000人以上; 倒塌房屋500間以上,

③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人員重大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④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教助能力特別薄弱的貧困地區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⑤縣政府及鄉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2、響應工作

①由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負責人主持會商,相關成員單位參加,對災區救災的重大事項作出決定。

②由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負責人率有關部門赴災區慰問災民,指導救災工作?

③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實行24小時值班,相關成員單位每日12小時前向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報告救災情況。

④鄉民政辦全域性動員,實行24小時值班,並做好救災有關工作,接到災害發生資訊2小時內,向鄉政府、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負責人報告,並向縣民政局報告;災害發生後12小時內,鄉財政所提出撥救災應急資金建議報鄉政府,同時向縣政府報告爭取支援;協調交通等部門緊急調運救災物資;組織開展全鄉性救災捐贈活動,統一接收、管理、分配救災捐贈款物;協調落實上級和鄉黨委、鄉政府的有關指示。

(二)二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①在我鄉行政區域內,發生颱風、乾旱、暴雨、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

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下;

緊急轉移安置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倒塌房屋500人以上,1000間以下。

②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出現下列情況之一: 死亡2人以上,5人以下;

緊急轉移安置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500間以上,1000間以下。

③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i:、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④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教助能力特別薄弱的貧困地區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⑤上級政府及本級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2、響應工作

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實行24小時值班,及時與有關成員單位聯絡,溝通災害資訊;組織召開會議,分析災區形勢,落實對災區的救災支援措施;組織有關部門聽取受災情況彙報。

鄉民政辦實行24小時值班,開展以下工作:

①災情發生後12小時內,由分管領導帶隊的救災聯合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瞭解救災工作情況,瞭解災區的救助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災區開展救災工作。

②根據災區的申請,災情發生12小時內製定救災應急資金補助方案。經審批後及時下撥到災區,同時向上級報告爭取支援;災情發生後24小時內製定並完成向災區緊急調撥救災儲備物資工作,及時協調交通等部門落實有關救災物資的緊急調運工作;監督災區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和救災款物的使用;隨時落實上級和鄉黨委、鄉政府緊急救助工作指示。

③每2小時與受災地區聯絡一次,及時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資訊;接到災害發生的資訊後2小時內報送縣民政局和鄉政府及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

④向社會發布接受救災捐贈的公告,根據《救災捐贈管理暫行辦法》,組織開展全鄉性救災捐贈活動;公佈接受捐贈單位和賬號,設立救災捐贈熱線電話。向社會公佈災情和災區需求情況,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救災捐贈;及時下撥捐贈款物、定期把救災捐贈的接收和使用情況向社會報告。

(三)三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①在我鄉行政區域內,發生颱風、乾旱、暴雨、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

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

緊急轉移安置1000以上,3000人以下; 倒塌房屋100以上,500以下,

②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出現下列情況之一: 死亡1人以上,2人以下;

緊急轉移安置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

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500間以上,1000間以下。

③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④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教助能力特別薄弱的貧困地區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⑤上級政府及鄉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2、響應工作

1、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實行24小時值班,及時與有關成員單位聯絡,溝通災害資訊;組織召開會商會,分析災區形勢、研究落實對災區的救災救助支援措施;組織有關部門共同聽取受災情況彙報;協調有關部門向災區派出聯合工作組。

2、鄉民政辦實行24小時值班,開展以下工作:

①災情發生後12小時內,由分管領導帶隊的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瞭解救災工作情況,瞭解災區的教助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開展救災工作。

②根據災區的申請。在災情發生後24小時內製定救災應急資金補助方案,報鄉政府批准後及時下撥;災情發生後24小時內完成向災區緊急調撥救災儲備物資工作,協調交通等部門落實有關救災物資的緊急調運工作;監督災區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和救災款物的使用。

③每2小時與受災區聯絡一次,及時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信悤;接到災害發生的資訊後2小時內報送鄉政府和縣民政局、並向縣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通報;同時向縣級部門報告爭取支援;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組織召開群眾代表會議,對外通報災情和救災資訊。

④不定期向社會公佈災情和災區需求情況;公佈接受捐贈單位和賬號,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救災捐贈;設立救災捐贈熱線電話。受理捐贈事宜;及時下撥捐贈款物,對救災捐贈款物進行調劑;定期對救災捐贈的接收和使用情況進行公告。接受社會監督。

七、災後救助與恢復重建

1、災後救助

(1)、災區每年9月(1月)下旬開始調查冬春災民生活困難情況,建立需政府救濟人口臺帳。鄉民政辦將需政府救濟人口等災民生活困難情況報順昌縣民政局。

(2)、鄉民政辦組織有關單位赴災區開展災民生活困難狀況評估,核實情況。制定冬春臨時救濟工作方案。

(3)、根據災區的申請報告,結合災情評估情況,鄉民政辦會同鄉財政所提出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費分配方案,經鄉政府同意後下撥,專項用於幫助解決冬春災民吃飯、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難。

(4)、向社會公佈各災區救災款下撥進度。確保救濟資金在春節前發放到戶。

(5)、通過開展社會捐助、對口支援、緊急採購等方式解決災民的過冬衣被問題。

(6)、經濟發展辦、財政、農業等部門落實以工代賑政策、災歉減免、糧食部門確保糧食供應。

2、恢復重建

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堅持“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教,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救災工人方針,災民倒房重建由鄉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採取自建。援建和幫助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自建為主。建房資金通過政府救濟、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以工代賑、政策優惠等多種途徑解決。房屋規劃和設計要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科學規劃,充分考慮災害因素。

(1)、組織核査災情。災情穩定後,各災區立即組織災情核定,建立因災倒塌房屋臺帳。鄉民政辦在災情穩定後7日內將全鄉因災倒塌房屋等災害損失情況報縣民政局。

(2)、制定恢復重建工作方案。根據全鄉災情和各災區實際,制定恢復重建方針、目標、政策、重建進度、資金支援、優惠政策和檢查落實等工作方案。

(3)、鄉民政辦定期通報各地救災資金下撥進度和恢復重建進度,鄉政府向災區派出督查組,檢查、督導恢復重建工作。

(4)、民政部門商有關部門制定優惠政策,簡化手續,減免稅費,平抑物價。

(5)、衛生部門做好災後疾病預防和疫情監測工作。組織醫療衛生人員深入災區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宣傳衛生防病知識,指導群眾搞好環境衛生,實施飲水和食品衛生監督,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

(6)、經濟發展辦、經貿、教育、財政、鄉建、交通、水利、農業、衛生、廣播電視等部門以及電力、通訊等企業做好救災資金、物資安排,組織做好災區學校、衛生院等公益設施及水利、電力、交通、通訊、供排水、廣播電視設施的恢復重建工作。

八、附則

1、名詞術語解釋

自然災害: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險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洪澇、颱風、乾旱、冰雹、暴雪、地震、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

災情:指自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情況,包括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

災情預警:指根據氣象、水文、海洋、地震、國土等部門的災害預警、預報資訊,結合人口、自然和社會經濟背景資料庫,對災害可能影響的地區和人口數量等損失情況做出分析、評估和預警。

2、預案管理與實施時間

本預案由鄉政府民政辦負責管理。本預案自印發之曰起生效。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篇2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做好農業自然災害的預防、應急處置和災後農業生產恢復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農業損失,保障都市型現代農業安全、有序和可持續發展。

1.2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需要出發,建立“集中領導、統一指揮、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農業自然災害應急體系,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對北京農業造成的損失。

1.3工作原則

1.3.1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最大限度減輕農業自然災害損失,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1.3.2堅持生態治理與防災減災相結合,預防與抗災相結合,以預防為主。

1.3.3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分級管理和行政首長負責制,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抗災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1.3.4依靠科技,充分發揮農業與相關減災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提高農業災害預警水平和應急能力。

1.4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自然災害救助條例》、《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北京市防汛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北京市農業工作實際,制定本預案。

1.5事件等級

依據農業自然災害造成或即將造成的危害程度、發展情況和緊迫性等因素,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四個級別。

1.5.1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為特別重大(Ⅰ級)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

(1)發生涉及半數以上區縣的區域性特大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或佔受災區域耕地總面積50%以上,且其中大部分可能成災,部分農田可能絕收;或飼養動物或魚類的因災損失率達30%以上。

(2)一個區縣發生特大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佔受災區域耕地總面積的80%以上,且其中大部分可能成災,部分農田可能絕收;或飼養動物或魚類的因災損失率達50%以上。

(3)重大作物病蟲害發生面積佔農作物種植面積的80%以上且絕大部分可能受災,大部分可能成災;或重大動物疫病或魚病已在本市大範圍發生並迅速蔓延。

(4)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定為特別重大(Ⅰ級)的農業自然災害。

1.5.2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為重大(Ⅱ級)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

(1)發生涉及兩個以上區縣的區域性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50~100萬畝,或佔受災區域耕地總面積的30%~50%,且其中有相當部分可能成災,少部分可能絕收;或飼養動物或魚類的因災損失率達20%~30%。

(2)一個區縣發生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佔受災區域耕地總面積的50%~80%,且其中有相當部分可能成災,少部分可能絕收;或飼養動物或魚類的因災損失率達30%~50%。

(3)重大作物病蟲害發生面積佔農作物種植面積的50%~80%,且大部分可能受災,少部分可能成災;或重大動物疫病或魚病已在本市多個小片區域發生並繼續蔓延。

(4)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定為重大(Ⅱ級)的農業自然災害。

1.5.3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為較大(Ⅲ級)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

(1)發生涉及兩個以上區縣區域性較大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30~50萬畝,或佔受災區域耕地總面積的20%~30%,其中一部分可能成災,個別地塊可能絕收;或飼養動物或魚類的因災損失率達10%~20%。

(2)一個區縣發生較大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佔受災區域耕地總面積的30%~50%,其中一部分可能成災,個別地塊可能絕收;或飼養動物或魚類的因災損失率達20%~30%。

(3)重大作物病蟲害發生面積佔農作物種植面積的30%~50%,部分地塊可能受災,個別地塊可能成災;或重大動物疫病或魚病已在本市多點發生。

(4)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定為較大(Ⅲ級)的農業自然災害。

1.5.4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為一般(Ⅳ級)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

(1)發生涉及兩個以上區縣區域性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10~30萬畝,或佔受災區域耕地總面積10%~20%,少數地塊可能成災;或飼養動物或魚類的因災損失率5%~10%。

(2)一個區縣發生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佔受災區域耕地總面積的20%~30%,少數地塊可能成災;或飼養動物或魚類的因災損失率10%~20%。

(3)重大作物病蟲害發生面積佔農作物種植面積的10%~30%,少數地塊有可能受災;或發生重大動物疫病或魚病的傳播源已接近本市。

(4)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定為一般(Ⅳ級)的農業自然災害。

1.6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本市範圍內危害農業生產的各類自然災害預防、應急處置和災後農業生產恢復。

農業自然災害發生區域涉及重大動物疫情的,按照《北京市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規定執行;涉及農業重大有害生物突發事件的,按照《北京市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規定執行。

2組織機構與職責

2.1組織機構

在市應急委的領導下,市農委、市農業局成立“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由市農委主任任組長,市農業局局長任常務副組長,市農委、市農業局主管領導為副組長;市農委辦公室、產業發展處、發展規劃處,市農業局辦公室、動植物疫情應急處、糧經作物管理處、蔬菜管理處、畜牧管理處、水產管理處、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農村能源生態處、農產品質量安全處,各郊區縣農業主管部門負責人為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應急處。

各郊區縣農業主管部門也要設立本區縣的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

2.2 領導小組職責

負責組織部署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工作;根據農業災情和生產恢復情況,及時做出啟動或解除應急預案的決定;指導農業抗災、救災和災後恢復生產;參與國家和本市農業救災資金的管理,負責救災種子儲備和調劑,協調救災化肥、農藥等物資供應,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2.3 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2.3.1編制農業防災減災工作計劃;籌備領導小組辦公會議。

2.3.2密切與氣象、水利、地質等部門的聯絡,及時收集、整理和反映與農業有關的自然災害預測預報資訊,組織有關部門專家會商,分析對農業生產的可能影響。根據災情及時提出應急預案啟動或應急解除建議。

2.3.3負責收集、整理、分析和核查災情並報告災情資訊及動態。

2.3.4在災情多發時期,組織安排人員值班,協調相關部門有關農業抗災救災的工作。

2.3.5負責協調救災資金、物資的使用和分配。

2.3.6負責組派農業抗災救災工作組和專家組。

2.3.7督導區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農業防災減災工作。

2.3.8負責處理農業防災減災的其它日常工作。 2.4 領導小組成員職責

2.4.1市農委、市農業局辦公室:協調委、局各成員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做好值班人員安排和後勤保障。

2.4.2產業發展處:負責協調、制定和組織實施農業自然災害的有關政策措施。

2.4.3發展規劃處:負責瞭解災後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情況。

2.4.4應急處:承擔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有關職責。

2.4.5糧經作物管理處:負責糧經作物的災情收集、核查和反映;負責組織協調糧經作物防災減災和災後恢復生產的技術指導工作;協調救災物資(含救災備荒種子)的分配調劑和管理;負責組織協調災後耕地質量監測、農田修復與土壤改良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承擔農業防災減災方面的具體工作。

2.4.6蔬菜管理處:負責蔬菜生產災情的收集、核查和反映;負責組織協調蔬菜作物防災減災、災後恢復生產的技術指導工作。

2.4.7畜牧管理處:負責畜牧生產災情的收集、核查和反映;負責組織協調畜牧養殖業防災減災、災後恢復生產的技術指導工作。

2.4.8水產管理處:負責水產生產災情的收集、核查和反映;負責組織協調水產養殖業防災減災、災後恢復生產的技術指導工作。

2.4.9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負責組織督導區(縣)農機管理部門及時組織農機人員和農機具參與抗旱、排澇、抗災搶險和災後恢復生產服務工作。

2.4.10農村能源生態處:負責與防災及災後恢復有關的農業生態工程建設;組織對因災損毀農業可再生能源及農業生態工程設施的修復。

2.4.11農產品質量安全處:負責組織有關單位對因災受損可能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農產品進行檢測和指導處置。

2.4.12區縣農業部門:負責區縣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啟動或解除;安排部署本區縣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組織指導本區縣農業抗災救災、災後恢復生產、農業防災減災技術示範與推廣應用;參與國家和市政府下達本區縣的農業救災資金管理,負責救災種子儲備和調劑,協調救災化肥、農藥等物資供應;組織重大病蟲害的統防統治。

2.5 專家顧問組職責

成立農業減災專家顧問組,主要職責:

(1)為編制北京農業減災有關規劃和農業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等提供諮詢、建議。

(2)在發生農業自然災害時,協助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分析判斷災害型別與特點,評估災害形勢與可能造成的損失,為確定預警和響應等級提供建議和諮詢。

(3)協助市農業主管部門開展重大農業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技術難點的攻關研究和農業防災減災的技術培訓等。

3監測和預警

3.1監測

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與氣象、水務、地質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資訊交換機制,健全和完善農業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及時掌握氣象預警資訊、水情、汛情、旱情、地質災害等農情資訊,加強對農業病蟲災害的監測,對農業自然災害進行適時監測,確保有效監測、及時發現並逐級上報災情。

3.1.1資訊採集

(1)採集途徑。市農委、市農業局與氣象、水務、地質等部門定期、不定期會商災情;區縣農業主管部門農業報告的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情況。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各成員要與區縣建立穩定暢通的資訊交換渠道,確保農業資訊網路系統暢通。

(2)採集內容。降水、水文、汛情等資料;氣溫、光照、風雹等情況;農業自然災害種類、發生時間、地點、範圍,農作物受災、成災、絕收面積,農作物、畜禽損失程度;農田及農業基礎設施損毀程度;農業直接經濟損失;採取的對策措施等。

3.1.2資訊報告

(1)實行分級上報,歸口處理。農業自然災害發生後,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向當地政府和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彙總情況後,統一向市應急辦或市政府報告。造成重大農業損失的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可直接上報,並同時報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

(2)區縣發生農業自然災害的,區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立即向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災情狀況。

(3)因不可控因素一時難以掌握詳細農業自然災害資訊的,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核查,在發生後24小時內補報詳情。

(4)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資訊的內容應包括:時間、地點、資訊來源、事件性質、危害程度、事件發展趨勢、已採取的措施等,並及時續報事件處置進展情況。

3.1.3資訊研判

收到氣象、水務、地質及其它部門的黃色或橙色自然災害預警資訊,或收到農情資訊部門的自然災害上報資訊後,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有關人員會商和研究災害形勢,分析評估可能造成的產量和經濟損失,初步判斷災害等級,提出釋出災害預警及其等級的意見。

在災害發展過程中跟蹤採集資訊和動態研判,為及時調整預警等級和響應行動提供依據。

3.2資訊釋出

農業自然災害發生後,確需對外發布的,由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渠道釋出。

3.3預警的級別

依據突發事件即將造成的危害程度、發展情況和緊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劃分為一般(Ⅳ級)、較大(Ⅲ級)、重大(Ⅱ級)、特別重大(Ⅰ級)四個預警級別,依次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來加以表示。

3.3.1藍色預警(Ⅳ級):收到氣象、水務、地質、植保及其它部門的自然災害預測預報或預警資訊,事件即將臨近,可能造成局地農業受災,預計將要發生一般農業自然災害;或已輕微發生的農業自然災害有發展趨勢,事態可能會擴大。

3.3.2黃色預警(Ⅲ級):收到氣象、水務、地質、植保及其它部門的自然災害預警資訊,事件已經臨近,預計將要發生較大農業自然災害;或已輕度發生的農業自然災害有發展趨勢,可能造成較明顯的農業災害損失。

3.3.3橙色預警(Ⅱ級):收到氣象、水務、地質、植保及其它部門的黃色或橙色自然災害預警資訊,事件即將發生,預計將要發生重大農業自然災害;或已中度發生的農業自然災害有蔓延擴充套件或明顯加強趨勢,事態正在逐步擴大,可能造成較為嚴重的農業災害損失。

3.3.4紅色預警(Ⅰ級):收到氣象、水務、地質、植保及其它部門的橙色或紅色自然災害預警資訊,預計將要發生特別重大(Ⅰ級)農業自然災害,事件會隨時發生;或已重度發生的農業自然災害有迅速蔓延擴充套件或急劇增強趨勢,事態正在不斷蔓延,可能造成特大的農業災害損失。

3.4預警釋出和解除

3.4.1預警釋出

(1)藍色預警和黃色預警,由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釋出和解除,並報市應急辦備案。

(2)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由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市應急辦提出預警建議,由市應急辦或授權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釋出和解除。

(3)預警資訊應包括突發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範圍、警示事項、應採取的措施和釋出機關等。

3.4.2預警等級變更

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農業自然災害致災因子強度、範圍及農業災情的變化,分別提出預警等級升級或降級變更的意見。

(1)由黃色預警或橙色預警升級為橙色或紅色預警,或由紅色或橙色預警降級為橙色或黃色的變更,由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市應急辦提出預警建議,由市應急辦或授權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釋出。

(2)藍色預警升級為黃色預警,或由黃色預警降級為藍色預警的變更,由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釋出和解除,並報市應急辦備案。

3.4.3預警解除

根據農業自然災害致災因子強度和範圍的縮小及農業災情的逐步緩解,由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預警等級變更的程式,釋出解除較重一級預警並轉入較輕一級預警,直至解除全部預警。

3.5預警響應

3.5.1藍色、黃色預警響應:根據發生農業自然災害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各級農業自然災害應急機構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1)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傳真、專用通訊渠道等形式,將預警資訊傳送至各區縣農業主管部門;根據需要通過新聞媒體、政府的網站、手機簡訊等渠道向社會發布農業自然災害預警資訊。

(2)與氣象、水務、地質、植保等災害監測部門保持密切聯絡,加密農情觀測,加強農業自然災害資訊監測和採集,及時分析評估災害形勢。

(3)受災地區的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實行領導帶班制度和值班人員24小時在崗,確保聯絡暢通。

(4)及時向可能受災地區釋出災害資訊,提出防災減災的措施建議。

(5)根據需要調動受災區縣的應急救災隊伍、物資、資金等應急資源。

3.5.2橙色、紅色預警響應:根據農業自然災害的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各級農業自然災害應急機構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1)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傳真、專用通訊渠道等形式將預警資訊傳送至各區縣農業主管部門,並報送至市應急辦以及市有關部門;根據需要通過新聞媒體、政府的網站、手機簡訊等渠道向社會發布農業自然災害預警資訊。

(2)加強與氣象、水務、地質、植保等災害監測部門的會商與資訊採集,相關農情資訊實行日報告制度。

(3)市級農業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實行領導帶班制度和值班人員24小時在崗,確保聯絡暢通。

(4)及時向受災地區釋出災害資訊,提出抗災或補救措施建議。

(5)根據需要調動市級應急救災隊伍、物資、資金等應急資源。

3.5.3預警資訊釋出後,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密切關注農業自然災害情況,並依據事態變化情況和專家顧問組提出的調整預警建議,適時調整預警級別,並將調整結果及時通報各相關部門。

3.5.4當確定突發事件不可能發生或危險已經解除時,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立即宣佈解除預警,並通報相關部門。

3.6災害預防和應急準備

3.6.1 思想準備。不斷完善農業防災減災組織,落實責任制。加強宣傳,強化農業部門和農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做好防大災抗大災的思想準備。

3.6.2風險管理準備。組織有關部門、有關企業、農村幹部並動員農戶加大轄區農業自然災害隱患排查,評估災害風險、找出薄弱環節、確定災害風險對策。

3.6.3預案准備。根據農業自然災害的發生規律,修訂完善農業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確定防禦重點;研究制定關鍵時段、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的農業抗災救災、恢復生產措施;指導自然災害多發地區的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的避災與抗災能力。

3.6.4工程準備。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農田設施、棚室建築的加固和防護,配合水利部門做好水利基礎設施的維修和加固,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3.6.5適時防控

(1)及時組織搶收災前已成熟農作物;對沒有成熟和來不及搶收的農作物,因地制宜地採取防護措施。

(2)根據旱情和作物生長狀況,及時組織採取中耕、鎮壓、灌溉等抗旱措施;建議氣象部門利用有利時機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根據受澇程度與地形、土壤、作物狀況及時採取排水和耕耙散墒、補肥等措施。

(3)接到低溫凍害、乾熱風等災害預報後,根據災害強度與作物生長狀況,必要時組織、指導農民採取薰煙、覆蓋或噴灌、噴藥等相應防範措施。

(4)接到大風、冰雹、大雪等災害預報後,要對果樹和大棚、畜舍等農業設施採取臨時保護與加固措施。

4應急響應

根據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發生範圍、危害程度、受災面積和緊迫性,分四級啟動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

4.1.1一般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Ⅳ級)應急響應區縣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組織會商,做出工作安排,指導救災工作,並報告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關注事態發展,必要時報告市政府,並通報有關部門。

4.1.2較大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Ⅲ級)應急響應

(1)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主持會商,部署應急工作;及時向市政府報告災情,並通報有關部門。

(2)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前往受災區縣現場檢查情況,及時掌握受災區縣農業災情。

(3)根據災情需要,提出救災意見和災後恢復農業生產的措施,派出專家組指導救災工作,組織技術人員開展救災技術服務。

4.協助災區調劑、調運救災物資;必要時動用救災備荒物資。

5.監督救災措施的落實和救災資金、物資的使用。

4.1.3重大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Ⅱ級)應急響應

(1)提請市有關領導主持會商,研究部署應急處置工作;及時將情況報告市政府,並通報有關部門。

(2)根據災區救災工作需要,派出救災工作組或專家指導組,指導救災工作,組織技術人員開展救災技術服務。

(3)適時提出支援災區恢復農業生產的意見和措施,建議市政府從市級財政安排農業生產救災資金。

(4)根據救災需求,調劑、調運救災物資,必要時動用救災備荒物資,動員社會各界對重災區給予救助。

(5)監督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規範救災資金和物資的使用。

4.1.4特別重大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Ⅰ級)應急響應

(1)提請市有關領導主持會商,研究部署應急處置工作;重大問題報請市政府組織協調,有關部門予以支援。

(2)迅速向重災區派出工作組或專家指導組,組織指導救災工作。組織技術人員開展救災技術服務。

(3)提出支援災區恢復農業生產的意見和措施,建議市政府從市級財政安排農業生產救災資金,爭取國家救災資金。

(4)根據救災需求,調劑、調運救災物資,必要時動用救災備荒種子,協調恢復農業生產所需救災物資,動員社會各界對重災區給予救助。

(5)監督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規範救災資金和物資的使用。

4.2響應升級

因事態發展,應急事件已超出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控制範圍,需要其他部門提供援助和支援時,由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報請領導小組負責同志批准後,啟動擴大應急響應。必要時請求市應急辦或市政府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參與。

4.3應急結束

4.3.1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基本完成,農業生產基本恢復正常時,應急處置工作宣告結束,並在1周內向市政府、市應急辦報告應急處置工作。

4.3.2一般(Ⅳ級)和較大(Ⅲ級)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全部結束後,由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宣佈應急響應結束。

4.3.3重大(Ⅱ級)和特別重大(I級)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全部結束後,由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市應急辦批准後宣佈應急響應結束。

5後期處置

5.1善後處置

5.1.1與民政部門協調開展區域自然災害的農業產量損失、農業設施裝備損失的調查評估與核實,準確掌握災情資訊。

5.1.2主動與水務部門溝通,及時掌握農田灌溉、排澇,損毀農田和各類受損農業基礎設施的修復情況。

5.1.3督促、幫助、指導災區加強農作物田間管理和畜牧生產管理,及時搶種、補種、改種各類應時農作物。

5.2協調救助

5.2.1根據災區需求,及時協調有關部門,組織區域間種子、化肥、地膜、農藥、飼草料等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

5.2.2積極與金融部門協商,落實災後農業生產恢復所需貸款。

5.2.3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農業災害保險理賠工作。 5.2.4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災民生活與生產救助。

6應急保障

6.1資金保障

根據災情程度,積極向上級申請專項救災資金。

6.2資訊保障

各級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要加強農業自然災害災情資訊體系建設,實現上下暢通,達到早預報、早發現、早處置的要求。加強通訊設施建設與維護,保證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電話、網路等資訊渠道暢通。

6.3物資保障

各級農業部門為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儲備必要的種子,農藥等救災物資。應急預案啟動後,應優先保證救災物資的及時供應和調運。每次救災動用後,應在下一年度內補齊缺額。

6.4應急隊伍保障

區縣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要建立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隊伍,保證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有專人負責,並定期對救災應急工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6.5職責保障

各級農業部門要落實責任制,加強宣傳,消除隱患,強化防災減災意識,做好防大災抗大災的思想準備,推廣普及農業防災減災技術。

6.6宣傳保障

各級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要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路和手機等資訊手段,加強農業防災減災技術與法律知識的科普宣傳。

7附則

7.1名詞術語

7.7.1本預案中的農業包括種植業和養殖業,前者包括糧油等大田作物和蔬菜、瓜果、花卉、中藥材等園藝作物及食用菌生產,後者包括畜牧業、水產養殖、養蜂和其他養殖物件。

7.1.2本預案中的農業自然災害,是指乾旱、洪澇、低溫凍害(含冷害、霜凍、凍害、雪災等)、風雹(含雷雨大風、寒潮大風、龍捲風等風災及冰雹)、高溫(含乾熱風)、沙塵暴、陰害、重大動植物生物災害等危害農業生產的自然災害。

7.1.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本預案中的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農業自然災害中的乾旱、漬澇、冷害、凍害、陰害和許多植物病蟲害屬累積型災害,並非突發;但在災害事態嚴重發展時,同樣會出現緊急事態,也應納入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範疇。

7.1.4本預案中的農作物受災面積,是指在遭受上述自然災害的受災面積中,農作物實際收穫量較常年產量減少10%~30%的農作物播種面積。成災面積是指在遭受上述自然災害的受災面積中,農作物實際收穫量較常年產量減少30%~80%的播種面積。絕收面積是指在遭受上述自然災害的受災面積中,農作物實際收穫量較常年產量減少80%以上的播種面積。受災面積不得重複計算,在同一播種面積地塊上如先後遭受幾種或幾次災害,只按其受害最大最重的一次計算受災面積。

7.2預案管理

7.2.1本預案由市農委、市農業局編制和管理,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作相應修改,報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辦公室備案。

7.2.2各區縣農業主管部門應依照本預案並結合轄區實際,制定區縣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報市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7.3預案的銜接

具體災種的應急響應等級與行動應與北京市相關部門已編制的應急預案和專項預案中與農業有關的內容銜接,如北京市地震應急預案、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北京市防汛應急預案、北京市抗旱應急預案、北京市撲救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北京市氣象應急保障預案、北京市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等。

7.4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市農委、市農業局負責解釋。

7.5預案生效

本預案自公佈之日起生效。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篇3

為了預防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火災、澇災、地震等自然災害事故),快速有序地進行搶險救災,保護學校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現制定搶險救災應急預案。

一、組織結構

1、領導小組

組長:(負責全面協調指揮)

組員:(負責教學區物業)

(負責家屬區物業)

(負責學生宿舍物業)

(負責上教學區物業)

(負責教科園區物業)

(負責保安隊員調動及協調)

(負責消防隊員調動及消防協調)

(負責客戶服務協調)

職責:協調處理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搶險救災。

2、設定三個突發事件應急分隊,各自分工負責。

(1)消防應急分隊

負責人:

成員及聯絡方式:吳勝寧、李世平、曾滔、曾強、陳澤民、楊東、李渝、楊傑、王樂勇、王政、陳同軍等。接到報告立即奔赴現場撲滅初期火災、協助撲滅火災。(應急分隊隊員每天24小時通訊暢通)

職責:根據《消防控制程式》《義務消防隊工作職責》處理,保護學校、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防汛應急分隊

負責人:

成員及聯絡方式:

第一梯隊:吳勝寧、李世平、曾滔、曾強、陳澤民、楊東、李渝、楊傑、王樂勇、王政、陳同軍等。接到報告立即奔赴現場。(應急分隊隊員每天24小時通訊暢通)

第二梯隊:全體保安隊員奔赴現場,職能部門增派中青年積極配合搶險救災。

職責:阻擋、排洩洪澇,保護重點部位,搶救人員物資,保護學校、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3)地震應急分隊

負責人:

成員及聯絡方式:以家屬區保安、巡邏隊員作為家屬區疏散引導員;以教學區保安、巡邏隊員作為家屬區疏散引導員。其他物業服務人員配合做好疏散引導和救助工作。(應急分隊隊員每天24小時通訊暢通)

職責:及時疏散引導家區群眾到達避難地點,及時救助和協助救助傷員,減少人員傷亡。

二、處置步驟

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發生後,應嚴格按下列步驟處理:

1、在第一時間報告災害的`地點、類別和損害程度。啟動預案。

2、以在現場工作的保安、城管隊員作為第一梯隊,立即奔赴現場搶險救災。

3、其他保安、城管隊員,聞訊儘快奔赴現場;各個部門50歲以下健壯中青年聞訊儘快奔赴現場搶險救災。

三、預防措施

1、各應急分隊造具名冊,明確崗位職責和聯絡方式,進行崗位培訓,接受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發生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迅速奔赴現場實施搶險救災。

2、物管中心各業務部門,作好預防自然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檢查本部門預防自然災害的程度,發現並堵塞漏洞,實施本部門自然災害防範責任制。制定本部門搶險救災預案,發現災害,率先對管轄範圍自行搶險救災,及時報告引導實施綜合搶險救災。同時為支援學校搶險救災作好人員準備。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篇4

1.1目的

為切實抓好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的預防、應急處置和災後農業生產恢復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有序、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1.2.1堅持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樹立農業自然災害“預防為主,防抗結合”的思想。

1.2.2在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實行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一把手負責制,屬地管理,分級負責。

1.2.3農業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1.3編制依據

編制本預案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安微省防汛抗旱條例》、《安徽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宣城市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檔案。

1.4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旌德縣範圍內突發性乾旱、洪澇、低溫凍害和風雹等農業重大災害的預防、應急處置和災後農業生產恢復。

2.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任務

2.1組織機構

縣農委設立生產救災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指導全縣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處置和災後恢復工作。由縣農委主任任領導小組組長。縣農技推廣中心(縣蔬菜辦公室)、縣農機管理局、縣畜牧獸醫局、縣水產站、縣名茶辦等委屬單位和委機關農業資訊股、專案辦、財務室等股室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縣農委生產救災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委辦公室。

2.2縣農委生產救災領導小組職責

2.2.1負責協調、指導全縣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處置和災後恢復工作;研究制定全縣農業生產救災預案。

2.2.2組織開展全縣農業災情調查和統計,建立農業災情報告制度和資訊網路系統。

2.2.3分析研究,提出全縣農業生產救災的意見和建議。

2.2.4組織和指導災區抗災救災和災後農業生產恢復工作。

2.2.5組織機關幹部和科技人員深入災區開展科技服務和生產救災。

2.2.6開展生產救災的宣傳工作。

2.2.7爭取和籌集生產救災經費和救災種子、化肥等物資,提出分配意見。

2.2.8對各鄉(鎮)生產救災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

2.3縣農委生產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2.3.1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工作,負責處理領導小組日常事務。

2.3.2與縣氣象、水利、民政等部門密切協作,採集天氣、水文災情等資訊,供領導參閱。

2.3.3與各鄉鎮災情統計部門共同對災情進行核實,掌握災情動態;負責全縣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災情資訊上報工作。

2.3.4及時瞭解各鄉鎮抗災救災行動情況,掌握抗災救災動態,供領導參閱,並提供給有關部門。

2.3.5負責生產救災文字資訊綜合工作,並辦好《農業生產抗災救災簡報》。

2.3.6對領導小組派往災區檢查指導抗災救災工作的機關幹部和科技人員進行具體工作安排和聯絡工作。

2.3.7參與救災資金、物資的發放工作,並對資金、物資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解和核查。

2.3.8負責處理好其它日常工作。

2.4縣農委生產救災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職責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生產救災工作。

2.4.1委農業資訊股:負責全縣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抗災救災新聞宣傳報道等工作。

2.4.2委財務室和專案辦:爭取和籌集農業生產救災資金、物資,並根據領導小組分配意見,將資金、物資發往受災地區,爭取和落實農業抗災基礎設施專案及災後恢復重建專案。

2.4.3縣農技推廣中心:及時提出全縣農業生產救災預案,督促指導各鄉鎮做好災後農技服務和恢復生產等工作,收集和反映種植業災情。負責農作物病蟲草害監測和預測預報工作;負責救災種子、肥料的籌集和儲備工作,做好災後恢復的土壤墒情和養份動態監測等工作。

2.4.4縣畜牧獸醫局和縣水產站:及時提出全縣畜禽、水產養殖業生產救災預案,核查、收集和反映畜禽、水產養殖業受災情況。督促指導各鄉鎮做好畜禽、水產救災和災後恢復生產服務工作。負責指導災後動物防疫工作,督促指導災區落實免疫、消毒、檢疫等防疫措施,協調疫苗、消毒劑等應急防疫物資供應。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篇5

HD縣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1應急預案編制的目的及依據1.1目的。為建立指揮統一、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做好農作物冰雹、乾旱、洪澇等引發的突發性重大農業災害的預防、應急處置和抓好災後恢復生產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有序、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樹立農業災害可持續治理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防為主、防抗結合。在縣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首長負責制。所屬各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1.3編制依據。制定本預案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農業部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

1.4適用範圍。本預案適用於全縣範圍內突發性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的預防、應急處置和災後恢復生產自救。

2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2.1組織機構。成立以縣農業委員會主任為組長、分管副副主任為副組長,委屬農技推廣中心主任、作物栽培站站長、植保站站長、土肥站站長及各鄉(鎮)農技站站長為成員的縣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各職能部門相互配合,統一指揮全縣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及時準確做好各種重大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制定防治方案,快速傳遞資訊,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農民掌握防治技術,適時開展科學有效的防治,最大限度地減輕和控制危害,儘可能減少損失。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辦公室,具體承擔日常工作。

2.2建立健全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測報工作崗位責任制。為進一步加強我縣主要農作物高溫熱害、低溫凍害、乾旱、洪澇等災害的預測預警,提高效率,保證質量,確定專人負責各類災害的測報工作,實行定人員、定任務,定期檢查落實情況,充分調動測報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農技推廣中心要根據氣象部門釋出的天氣預報和氣象災害預警資訊,及時制定防災抗災技術措施,指導生產。

2.3經費保障。為保證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的預測與防治,縣財政每年預算安排一定的工作專項經費。如遇突發事件,相應安排救災、抗災、減災經費。

2.4物資保障。由於高溫熱害和低溫凍害、乾旱、洪澇災害具有暴發性和突發性等特點,縣農委應安排好相應的農用物資(種子、化肥等)儲備,一旦災害發生,要及時組織調供相應的農作物良種,確保改種補種需求。

2.5辦公室職責2.5.1配合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民政等有關部門彙總、核查突發農業重大災害和應急工作的有關情況,提出建議意見,及時報告領導小組,為領導小組決策提供依據。在領導小組決定啟動應急預案後,牽頭實施應急預案。

2.5.2研究提出農業防災減災工作計劃,提議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的具體工作。

2.5.3經常與有關部門聯絡,及時收集、反映與農業有關的自然災害預測預報資訊。

2.5.4指導農業抗災救災和災後農業生產恢復工作,指導災區調整農業結構,推廣應用防災減災技術。

2.5.5瞭解和督導災區落實農業防災工作措施。

2.5.6在自然災害多發時期,及時收集、核查災情,並報告災情動態。

3預防、預警3.1預警資訊。包括縣氣象局低溫凍害、乾旱、洪澇等預警資訊,各鄉(鎮)農業重大災害發生情況的傳真電報、報告等。

3.2資訊採集。採集內容包括農業災害災種、發生時間、地點、範圍;

農作物受災、成災、絕收面積;

損失程度和防治措施等。

3.3資訊報送。災害發生後,由縣鄉農業部門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農業重大災害資訊做到立即上報,因不可控因素一時難以掌握詳細農業重大災害資訊的,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核查,3日內補報詳情。

3.4預警報告。出現下列情況時,立即發出農業災害預警:收到氣象部門的低溫凍害、高溫熱害預測預報,乾旱及洪澇預報。

3.5預防控制3.5.1組織、思想準備。不斷完善農業防災減災組織,落實責任制。加強宣傳,強化有關單位和農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做好防大災抗大災的思想準備。

3.5.2預案准備。根據農業重大災害的發生規律,修訂完善不同型別災害的應急預案,確定防禦重點。研究制定關鍵時段、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的農業抗災救災、恢復生產措施。指導受災地區的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適應性種植,提高農業生產的避災抗災能力。

3.5.3技術準備。積極組織培訓,推廣農業防災減災技術,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技術攻關。

3.5.4適時防控。及時組織搶收已成熟的農作物,對尚未成熟和來不及搶收的農作物,因地制宜地採取防護措施。接到低溫凍害等災害預報後,及時與有關部門協調,立即組織、指導農民採取覆蓋、灌水等相應防範措施。

4臨災和災後應急措施根據我縣重大農業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一旦發生重大農業自然災害前兆或災害發生時,主要採取的措施為: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報告縣政府請求立即做出應急處理;

領導小組協調有關部門實施防災預案;

辦公室迅速組織力量赴現場進行調查,分析災害發生的原因、發展趨勢,為領導小組和縣政府決策提供準確情報;

根據受災程度制定救災、減災措施,並幫助指導抗災救災工作;

報請縣政府採取有力的措施發動群眾開展群防群治,組織生產自救,減輕災害損失。

5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分級標準和應急響應按照突發公共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可分為一般(Ⅵ級)、較大(Ⅲ級)、重大(Ⅱ級)、特別重大(Ⅰ級)四級預警,並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5.1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Ⅰ級)應急響應5.1.1有下列情況之一時,為特別重大(Ⅰ級)響應:

(1)受災面積(指因災害造成田間農作物產量損失10%以上的面積)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0%以上。

(2)災害發生面積佔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的50%以上。

(3)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一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

5.1.2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Ⅰ級)響應行動:

(1)縣領導小組啟動縣級突發農業災害應急預案,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安排部署抗災工作,並報告縣人民政府。

(2)縣領導小組派出技術組,深入災區調查瞭解受災情況,指導災區開展抗災減災工作。

(3)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援災區恢復農業生產的意見。

5.2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Ⅱ級)應急響應5.2.1有下列情況之一時,為重大(Ⅱ級)應急響應:

(1)受災面積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15—20%。

(2)災害發生面積佔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的35—50%。

(3)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二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

5.2.2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Ⅱ級)響應行動:

(1)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抗災應急工作,向縣人民政府報告災情,申請啟動應急預案。

(2)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需要,派出技術組深入災區調查瞭解災情,指導幫助災區開展農業救災工作。

(3)研究提出支援災區恢復農業生產的意見。

5.3較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Ⅲ級)應急響應5.3.1有下列情況之一時,為較大(Ⅲ級)應急響應:

(1)受災面積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10—15%。

(2)災害發生面積佔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的15—35%。

(3)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三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

5.3.2較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Ⅲ級)響應行動:

(1)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會議,分析災情發展趨勢,及時向領導小組彙報災情動態,由領導小組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

(2)根據災區抗災工作的要求,提請領導小組派出技術指導組,調查災情,指導災區救災工作。

(3)研究提出支援災區恢復農業生產的意見。

5.4一般自然災害突發事件(Ⅳ級)應急響應5.4.1有下列情況之一時,為一般(Ⅳ級)應急響應:

(1)受災面積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10%以下。

(2)災害發生面積佔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的15%以下。

(3)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四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

5.4.2一般自然災害突發事件(Ⅳ級)響應行動:

由辦公室向領導小組彙報受災情況,由領導小組決定是否向受災地區派出技術組幫助指導工作。

5.5應急解除當災害結束,農業生產恢復正常時,由領導小組報請縣人民政府宣佈應急解除。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篇6

為了保障我礦對礦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應急工作高效、科學、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提高救災工作應急反應能力,維護礦區社會穩定,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和集團公司20xx年“雨季三防”工作安排,結合我礦區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和實用範圍

1、工作原則:礦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分級負責;科學決策、科學施救;區域性服從整體,一般工作服從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2、實用範圍:本應急預案適用於礦區危巖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及河床裂縫、塌陷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後或險情出現時的應急反應。

二、應急機構及分工

1、為做好礦區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應急指揮工作,礦成立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

指揮長:彭明懷;

副指揮長:漆順剛、晏光沮、許雲龍、李常木、周祥元、賈偉;成員:瞿光金、龔森隆、謝自遊、陳明、婁倫寬、黃懷安、鄭永春、關廣文、張維剛、王洪德、孫伏亞、劉國平、謝凇、餘昌鑫、劉援振、秦興華、李彬、劉照龍、張建強、顧惠平、劉天海、莊益民。

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礦排程室,王洪德兼任辦公室主任(聯絡電話:)。根據搶險救災應急工作需要,成立10個專業組:

⑴、宣傳動員組

組長:劉照龍

成員:宣教科有關人員⑵、搶險救災技術組組長:漆順剛副組長:瞿光金

成員:技術科、地測科、安全科有關技術人員⑶、搶險救助組組長:許雲龍

副組長:陳明、孫伏亞

成員:救護隊有關人員和礦防洪搶險隊伍⑷、醫療救護組組長:陳善釗

成員:水礦集團總醫院老鷹山分院有關人員⑸、物資籌備組組長:秦興華

成員:器材科有關人員⑹、維穩組組長:賈偉副組長:劉天海

成員:保衛科有關人員⑺、通訊保障組組長:莊益民

成員:機電一區電話維護有關人員⑻、資金籌備組組長:張建強

成員:財務科有關人員

政策,並做好受威脅區域的職工、群眾撤離避讓思想工作,宣傳搶險救災過程中的先進人物和事蹟。

⑵、搶險救災技術組:負責組織專業技術力量趕赴現場進行調查,根據已掌握的資料和現場調查情況,對已發生的地質災害的規模和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成災範圍進行評估,確定其等級;分析具體險情的地質災害特徵、性質,預測影響範圍及發展趨勢,並按速報制度規定及時上報;對正在發生變化的地質災害,進行科學觀測和分析,及時提出處理方案。

⑶、搶險救助組:負責搶救受災人員,尋找失蹤人員,搶救國家重要財產;配合有關部門按照事先選擇預定的路線及時將受災人員和財產疏散到安全地帶;對災害點尚存危害部分採取緊急防護措施。

⑷、醫療救護組:負責組織急救隊伍、救護傷員。

⑸、物資籌備組:負責搶險材料、工具、裝置的籌備供應和運輸工作。

⑹、維穩組:負責災害區域的治安維護、安全保衛工作,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⑺、通訊保障組:保證搶險救災通訊暢通。

⑻、資金籌備組:保證應急救災和災後重建資金的及時到位。

⑼、供電保障組:負責組織修復供電線路和設施,確保災害區域正常供電。

⑽、安置和善後組:負責災害區域人員的臨時安置,保障受災人員的基本生活;負責傷亡人員的善後處理工作。

⑾、重建組:負責受災區域內受損工業設施、職工住宅重建方案的制定;保證生產、生活的臨時方案的制定;並按規定組織實施。

⑿、救災情況資訊收集整理和事故分析組:負責對救災情況資訊收集、整理,按規定向上級安全部門和政府部門彙報和聯絡,並參與或協助事故的調查和分析處理。

⒀、後勤保障組:負責搶險期間的交通、搶險人員的生活保障。

三、地質災害等級劃分、速報和預警訊號

1、地質災害等級劃分⑴、特大型a)b)發生狀況: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

隱患狀況:因災受脅人數在1000人以上或者預估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

⑵、大型a)b)發生狀況:因災死亡1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隱患狀況:因災受脅人數在100人以上或者預估經濟損失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

⑶、中型a)b)發生狀況:因災死亡3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隱患狀況:因災受脅人數在10人以上或者預估經濟損失100上500萬元以下的;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

⑷、小型a)下的;

b)隱患狀況:因災受脅人數在10人以下或者預估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

2、地質災害速報

⑴、速報原則:資訊準確、上報及時、區(科、車間)為基礎、連續完整。

發生狀況: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⑵、速報規定:a)i.發生狀況

特大型:發現區(科、車間)應於半小時內速報礦排程室,礦根據情況按規定在1小時內速報集團公司。

ii.大型:發現區(科、車間)應於1小時內速報礦排程室,礦根據情況按規定在2小時內速報集團公司。

iii.中、小型:發現區(科、車間)應於2小時內速報礦排程室,礦根據情況按規定在3小時內速報集團公司。

b)i.隱患狀況

特大型:發現區(科、車間)應於3小時內速報礦排程室,礦根據情況按規定在5小時內速報集團公司。

ii.大型:發現區(科、車間)應於5小時內速報礦排程室,礦根據情況按規定在10小時內速報集團公司。

iii.中、小型:發現區(科、車間)應於8小時內速報礦排程室,礦根據情況按規定在10小時內速報集團公司。

3、地質災害預警訊號和人員財產轉移路線

⑴、預警訊號:

a)特大、大型地質災害及特大、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預警訊號為音響警報:鳴36秒,停24秒,反覆三遍為一個週期(三分鐘)。共鳴三個週期,每個週期間停三分鐘。

b)中、小型地質災害及中、小型地質災害隱患預警訊號為礦山救護警報器:嗚!嗚!嗚!……短聲連續密鳴。

⑵、人員財產轉移路線:

a)各採區風井發生滑坡、泥石流、危巖崩塌等地質災害時,人各採區風井進場公路→金河公司廠區公路→小河邊至鍋廠員財產轉移路線為:鄉村公路→水納公路→109至老鷹山礦礦區公路→老鷹山煤礦。

b)大井工業廣場發生地表裂縫、塌陷等地質災害時,人員財產吊水崖小河發生河床裂縫、河水下洩地質災害時,按《老鷹轉移路線為:工業廣場→大食堂→辦公樓。山煤礦防、避東二採水災安全技術組織措施》執行。

四、預案啟動條件和方式:

1、特大型、大型、中型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時,接報後礦宣佈啟動本應急預案,指揮部成員應於接到通知後10分鐘內趕到礦排程室指揮搶險救災,各專業組應於預案啟動後半小時內趕到災害現場,搶險救災技術組對正在發生的地質災害,要進行科學觀測和分析,及時提出處理方案,由指揮部統一指揮進行搶險救災工作。

2、發現地質災害隱患時,礦立即組織搶險救災技術組有關人員趕赴現場進行地質災害隱患調查,評估隱患級別。現場調查人員要及時將調查評估結果彙報礦排程室,由指揮部根據調查評估結果決定是否啟動本應急預案。

五、應急準備

1、應急隊伍準備:主要由老鷹山礦區救護隊隊員和礦防洪搶險隊伍人員組成。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質災害報請集團公司和地方政府支援救災。

2、救援物資由物資供應公司老鷹山供應站、器材科、黨政辦公室、財務科負責組織籌集,器材科負責搶險期間的物資運送。

六、應急行動

1、轉移受威脅人員:當突發性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構成威脅,出現緊急狀態時,礦救災應急指揮部按照確定的轉移路線和安置地點,組織受災區域人民及時轉移。

2、實施救援:發生中型以上災害時,搶險隊伍立即趕到現場,實施搶險救災,搶救被埋人員,排除險情,並搜尋失蹤人員,努力使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3、醫療救護:應急預案啟動後,速請水礦集團總醫院老鷹山分院組織醫療隊伍,迅速趕赴災害現場搶救、醫治傷員。

4、治安:保衛科負責做好災害現場和相關地點的安全保衛工作。警力不足時,可報請老鷹山警署協警。

5、後勤保障:後勤部、黨政辦負責搶險人員的生活保障,並解決好轉移災民的基本生活。

6、通訊、供電保障:機電一區負責組織修復通訊和供電設施及電力排程,保證災害區域供電正常和通訊暢通。

七、事後處理

1、已動用的災害應急物資,器材科應及時補足。

2、救災完畢立即制定恢復生產,保障職工生活的方案。

3、組織有關部門對災情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提出預防措施。

4、對在搶險救災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篇7

1、總則

1.1總編目的及依據

為建立統一、高效、科學、規範的山洪災害應急、保障和防控體系,全面提高應對山洪災害的能力,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最大限度的消除山洪災害危害,避免和減輕山洪造成的損失,保證抗洪搶險工作高效、有序進行,保障本公司員工生命財產安全,杜絕群死群傷,根據《盧氏縣山洪災害防禦預案》制定本預案。

1.2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本公司礦區內山洪災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置,是礦區山洪災害防禦組織,協調本公司山洪災害應急工作的整體規劃和程式規範。

1.3預案有效期

本預案有效期為3年,特殊情況下及時予以修訂。

2基本情況

2.1社會經濟和河流情況

本公司位於潘河鄉清河村後清河組,公司有3個採礦區(清南、清北、前坪礦區)一個選廠一座尾礦庫,全公司有職工345人,礦區面積大約有8平方公里,清河從礦區穿過是全礦區的中間防洪河流。

2.2山體滑坡情況

本公司沒有發現山體滑坡跡象。

3危險區

我公司危險區主要在清南礦區712、706、700、744以及尾礦庫。

4群防群測組織體系

4.1人員組成

本公司山洪災害防禦指揮部總指揮由鍾文均擔任,副總指揮由擔任,成員為、等21人。同時成立一支由青壯年職工為主體的32人應急搶險隊伍,應急搶險隊長由擔任。根據本公司實際情況指揮部確定雨量觀測員2名、水位觀測員2名,預警員(包括鳴鑼員、口哨員、手動警報器報警員)共9名,負責水雨情、險情的監測、傳送及預警工作。

4.2主要職責

4.2.1相關機構職責如下

指揮部:在縣、鄉山洪災害防禦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落實山洪災害防禦避災躲災各項措施,掌握山洪險情動態,收集雨情、水情、災情等資料資料並上報,定期進行險工險段、山體開裂、滑坡等隱患的監測,動員和組織員工的安全轉移與避險,認真執行上級的命令,積極組織山洪災害防禦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建設等。認真落實公司、各坑口、二級聯創機制,確保發生洪災後人員能夠及時轉移。在發生交通、通訊、電力中斷的緊急情況下,指揮做好本公司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和人員轉移工作。

應急搶險隊:在緊急情況下聽從命令,進行有序的搶險救援工作。

4.2.2相關人員職責如下:

總指揮:負責組織制定本公司防禦山洪的各項制度,組織做好宣傳和思想動員工作,增強廣大職工防禦山洪的意識;負責組織開展本公司防禦山洪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設,不斷提高防禦山洪災害的能力。負責編制本公司的山洪災害防禦預案並督促各項措施的落實;貫徹執行上級排程命令。根據汛情,及時做出防禦山洪災害工作部署,組織指揮本公司職工參加搶險;山洪災害發生後,立即組織、迅速開展救災工作,安排好職工生活,儘快恢復生產,保持社會穩定。

監測員:負責本公司的雨量、雨情、水位、險工險段、泥石流及滑坡點的監測工作。

預警員:在獲得險情監測資訊或接到緊急避災轉移命令後,立即按預定訊號釋出報警訊號。

5水雨情資訊監測

5.1監測內容

本公司的水雨情監測內容包括水位監測、降雨量監測、泥石流監測和滑坡監測。降雨量監測收集簡易雨量站的降雨量資訊;水位監測收集河道水位資料,泥石流和滑坡監測負責監測由山洪引起的泥石流、滑坡資料。

5.2監測要求

監測要突出實時性、準確性,以便能提供實時的、可靠的監測資料,並及時將檢測結果上報給各級防汛指揮部。

5.3監測方式

監測採取群防群測為主的方式。通過利用現有雨量站、水位站進行監測,將監測到的資料及時報告到防汛指揮部。在發生暴雨時,要充分發揮群防群測的作用,發現險情及時報告。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篇8

1、目的

為了貫徹“預防為主,平震結合,常抓不懈”的防震減災工作的方針,在地震災害發生時,保護職工的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院財產損失,減少汙染或破壞環境,同時為震後恢復生產和生活秩序創造有利條件,特制定本預案。

2、應急處理原則

(a)災害發生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b)發生災害時及時組織力量,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c)災害發生後穩定職工情緒,做好生活、醫療及有關家屬的工作,妥善安排好生產恢復等各項工作。

3、應急指揮機構組成及職責

本預案為二級應急預案。

3.1抗災工作由應急指揮中心組織實施,並在勘探局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下進行。應急指揮中心機構組成見附錄1。

3.2組織機構職責:

3.2.1總指揮

由HSE最高管理者擔任。

職責:

(a)負責組建院應急指揮中心,實施應急管理;

(b)負責批准二、三級應急預案。

3.2.2應急指揮中心常設辦公室

辦公室設在院生產辦公室。生產辦主任任應急指揮中心常設辦公室主任,成員由生產辦、院辦、科研辦、黨群辦等職能科室有關人員組成,負責防震減災的日常工作。

職責:

(a)負責破壞性地震應急準備工作的組織和檢查;

(b)組織、協調院內各單位的抗震救災工作,對各專業搶險組實施指揮,保證抗震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c)定期組織院各單位進行應急培訓和演練;

(d)負責震前震後院全部設施抗震情況的檢查鑑定,提交需要加固設施的相關方案給院長辦公室和防震減災辦公室,並組織實施。抗震設防的標準應依據國家、中石化集團公司的有關標準和規範編制;

(e)震後迅速投入搶險救災工作,協調內外搶險隊伍排險救困,協調消防、醫療部門救死扶傷,並組織救治和向外轉送傷員。

3.2.3生產系統搶險組

設在生產辦排程室,排程長任組長,成員由生產辦、科研辦、黨群辦及基層單位相關人員組成。

職責:

(a)制訂生產檢修系統震時的安全檢修、搶修計劃並組織實施;

(b)協調院各基層單位抗震減災工作,組織震後生產裝置的檢修搶修,為裝置安全生產提供服務。

3.2.4後勤保障系統搶險組

設在院綜合服務中心,書記任組長,成員由綜合服務中心、院工會的有關人員組成。

職責:

(a)震前制訂並實施生產及辦公設施的抗震加固計劃;

(b)震前制訂落實辦公區的搶險、搶救、消防、醫療、救護應急措施;

(c)震後組織院職工自救互救,對疏散的職工家屬提供救治必需用品,維持工作秩序;

(d)組織震損震毀生產、辦公設施的修復和重建工作,安置被疏散人員。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篇9

自然災害在我鎮發生較為頻繁,主要有乾旱、洪澇、風雹、病蟲等。這些自然災害給國家、集體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為保證在災害發生前準確地預報和有效地預防,災害發生後高效、有序地開展救援、安置、轉移災民和災後重建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市上有關規定,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臨災應急反應

臨災應急是指上級釋出特大災害預報後的應急行為。臨災預報釋出後,鎮政府及有關部門立即進入臨災狀態,並做好救災準備工作,對重點部位和易發災害的地方要重點關注。

1.啟動救災應急預案,成立救災機構。救災工作實行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鎮抗災救災指揮部統一指揮,各部門、各單位、各村社共同參與,全力實施,協同配合,各司其職。

(1)鎮抗災救災指揮部的組成

總指揮:胡智(鎮黨委書記)、鄧昌豔(鎮長)

副總指揮:盧敏(鎮黨委副書記)、李光福、楊海龍(副鎮長)、劉關蓉(副鎮長)、曹晉鬆(派出所所長、鎮黨委委員)、何東(副鎮長)。

成員:馬廷祥(經濟發展與社會事務辦主任、鎮黨委委員)、黃貴洪(財政所所長、鎮黨委委員)、曾小麗(高坪鎮場鎮黨支部書記、鎮黨委委員)、楊牧晨(黨政辦副主任)、彭長生(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楊善春(武裝部副部長)、蔣澤(社會事業和計生服務中心主任)、向帆波(衛生院院長)、王祥金(畜牧站站長)。

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經濟發展與社會事務辦,馬廷祥兼任辦公室主任。

(2)鎮抗災救災指揮部的主要職責

向市救災辦、民政局和有關部門報告災情和救災應急方案及救災中發生的重大問題。

統一指揮全鎮的災害應急、救災工作和應急預案的實施;派出指揮人員組織災區現場救災工作。

決定派遣搶險救災隊伍,協調解決救災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及時掌握災情、險情及其發展趨勢,請求市上有關部門實施對口緊急支援和增撥救災款物。

及時彙總災情,統一發布災情資訊。

接受救災捐贈,分發救災款物。

協調跨單位及其他救災工作。

2.召開鎮抗災救災指揮部成員、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會議,通報預測的災情,研究、部署預報區的防災減災工作。派出防災監督、檢查人員,赴預報區檢查督促應急預案的實施,協調處理有關事項;建立救災物資儲備庫。

3.適時向預報地的村民和單位發出進行避災疏散的指令和公告。

4.隨時向上級報告災情變化,做好災害快速評估準備,及時提出延長臨災應急期或撤消預報建議。

5.民兵應急分隊組織做好搶險救災準備。

6.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含水利)、供電等部門,對預報區內的生命線工程和次生災害源,要採取緊急抗災加固措施,做好搶險救災準備。

7.派出所做好預報區社會治安管理工作,對重要部位和重點企業加強保衛。

8.經濟與社會事務辦、社會事業和計生服務中心在預報區廣泛宣傳防災、避災知識,及時平息災害謠傳、誤傳,保持社會穩定。

9.經濟與社會事務辦、黨政辦、鎮衛生院等部門做好救災準備。

(二)災後救災措施

災害發生後,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在抗災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分工協作,全力投入搶險救災工作。

1.人員搶險與工程搶險

鎮武裝部迅速調集、指揮民兵應急分隊趕赴災區,搶救、轉移被困人員,協助有關部門進行工程搶險,並在受災現場抗災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及時調整搶救和搶險隊伍。

2.醫療救護與疾病預防

衛生院、畜牧站在災後2小時內建立起傷員、家畜救治網路,迅速組織本鎮醫療機構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趕赴災區搶救傷員,必要時請上級對口支援。災情發生12小時內派出防疫隊伍進入指定區域,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及時檢查、檢測災區的飲用水源、食品等。

3.食品、物資供應

經濟與社會事務辦、黨政辦、財政所等部門要組織調運食品(飲水)、救災物資,保證災區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災後3小時內,食品供應按每人每天1斤主食(饅頭、方便麵、餅乾等)、部分副食(純淨水、礦泉水等)標準供應災民。保證布匹、煤炭、鐵絲、木材等物資供應;負責救災車輛及油料供應。

4.通訊保障

與有關單位聯絡,儘快恢復被毀的通訊設施。

5.電力保障

與電力部門聯絡迅速調集搶修隊伍,協助災區儘快恢復被破壞的送、配電設施,保證災區用電。

6.災民安置

災情發生2小時內,鎮人武部民兵應急分隊和其他救援人員一起搶救遇險群眾、轉移和安置災民。採取借住公房、搭建簡易棚、調撥帳篷、對口接待、投親靠友等多種形式,組織群眾自救,救護傷員;妥善處理死亡者的善後事宜,組織群眾儘快恢復生產和生活秩序。及時制定救災款物分配方案,承擔災民無力克服的吃、穿、住和因災引起疾病的醫治等救濟工作,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

7.災情報送和釋出

(1)災情評估。包括以下內容:災情發生的時間、時段、受災面積、成災面積、絕收面積、受災人數、成災人數、被困人數、轉移安置人數、無家可歸人數、飲水困難人數、因災傷病人數、因災死亡人數、倒塌房屋、損壞房屋、損失糧食、減產糧食、飲水困難大牲畜、因災死亡大牲畜、直接經濟損失、農業直接經濟損失、缺糧人數、缺糧數量、需口糧救濟人數、需救濟糧數量、需救濟傷病人數、需衣被救濟人數、道路、橋樑、企業等受災情況。

(2)災情報送。在災情發生後,6小時內分別報市救災辦和市民政局,災情一時統計不準的,先報受災種類、受災區域、受災面積、受災人口等大致情況,待查實後作詳細書面報告。

(3)災情釋出。需要向社會公佈的,在徵得市上同意後由鎮抗災救災指揮部實施向社會公佈。

8.生產自救和生產恢復

經濟與社會事務辦、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等組織指導災民開展生產自救及災後生產恢復工作,組織指導災民搞好搶種補種農作物以及各類應時蔬菜。組織毀壞溝渠和其他設施的搶修。

財政所、經濟與社會事務辦、國土辦等負責組織、指導、幫助災區進行倒房、危房的重建。

個別或部分農戶民房因災倒塌的,原則上在原宅基地建房;整個院落房屋倒塌的,統一規劃建房。

9.社會治安維護

武裝部、派出所加強災區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維護社會秩序,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保障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10.氣象及水位監測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與上級有關部門聯絡,負責對天氣、雨情、水情、汛情的預報和監測,及時作好測報。分析預測未來流量以及可能出現的險情,對可能出現的和已出現的災情、險情及時報告,並提出應對和緊急求援的建議。

11.宣傳報道

黨政辦、社會事業和計生服務中心要依據救災指揮部提供的情況和部署,按照宣傳提綱和災情統一報道口徑,及時向公眾釋出災情等有關資訊,做好宣傳工作,傳播救災知識,提高社會的防災、抗災和減災意識,鼓勵、動員民眾戰勝災害,及時平息災害謠傳或誤傳,安定民心,共建家園。

12、.其他緊急事項

由鎮抗災救災指揮部根據情況指定有關部門負責處理。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篇10

為進一步防禦雷電災害,保障人員和財產的安全。按照防雷減災工作的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結合酒店的防雷減災工作,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成立酒店防禦雷電災害領導小組:

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執行“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專業處置”的原則,負責做好區域內防禦雷電災害的領導工作,監督檢查防雷工作的執行情況,負責突發雷電災害的救援、傷亡救護、因雷電誘發火災和雷電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二、主要職責:

1.負責研究和制定酒店的防禦雷電災害工作安排和雷電災害應急處置的具體措施和意見;

2.負責雷電災害的處置、救援、救護和事故善後處理工作;

3.負責雷電災害的應急保障和應對工作;

4.負責防雷安全聯合檢查,職能部門負責防雷工程質量監督、驗收工作;

5.負責制定防禦雷電災害的工作規劃和計劃,做好防雷工作總結

6.負責雷電災害搶救和救援隊伍的建設、管理工作;

7.負責公司交辦的其他安全工作事項。

三、組成人員: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由各成員成立救護組、搶險組、搶修組、物資供應組、交通運輸組、警戒疏散組、醫療救護組。接到雷電災害傷亡緊急報警時,20分鐘之內應迅速到位。實施對傷員、裝置的救援、救護工作;災害現場的秩序維護工作;處理電力、電訊設施事故;做出事故責任調查和災害鑑定以及做好現場影像資料錄制、災情上報和資訊傳送工作;

四、認真落實防雷減災安全措施:

1、與青陽氣象部門建立定點聯絡制度,以便對突發性雷電災害做到及早預防。

2、五溪山色的房屋主體已全部安裝了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及其他連線導體等防雷設施;辦公樓配電櫃還專門增加了電湧保護器。我們要做好這些防雷裝置的日常維護工作,並指定專人負責。發現問題,及時維修或者報告承擔該裝置檢測的單位進行處理。

3、除了對防雷裝置實行定期檢測外,每年3-4月還邀請氣象部門對所有的防雷產品和設施進行年檢,對爆炸危險環境的防雷裝置每半年檢測一次。

5、嚴禁非維護人員私自拆卸、移動防雷裝置,如確實需要拆卸或者移動的必須報工程部,批准後由專門維護人員施工。

6、所有新接電器裝置必須通過電工連線接地裝置。

五、防雷減災巡視:

1、主動從電視、報紙、網際網路、手機簡訊息、12121氣象臺及時瞭解雷電災害預警資訊。

2、定期組織開展酒店內部的防雷安全工作檢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並做好督促落實工作。

3、酒店的水電維修人員在每日的巡視工作中,要對現有避雷針、避雷帶的狀況與屋頂金屬物的連線情況、引下線是否有斷裂或鏽蝕、接地裝置附近土壤是否有沉降現象、排(下)水管線是否堵塞等進行仔細安檢。

4、防雷減災工作重點建築物是:二期各單位、辦公樓、總部宿舍、168酒店、鍋爐房、動力中心、洗滌中心等設施裝置。

六、事故調查及恢復:

發生險情時,酒店防禦雷電災害領導小組要在最短時間內做到指揮、領導到位,及時組織救援人員到位,協調物資、資金到位,確保高效妥善處置災情,並做好雷電災害的調查、鑑定和上報工作,絕不隱瞞不報。

2023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範文 篇11

為了預防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火災、澇災、地震等自然災害事故),快速有序地進行搶險救災,保護學校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現制定搶險救災應急預案。

一、組織結構

1、領導小組

組長 :周振祥 62652757 (負責全面協調指揮)

組員:蔣天佑62652785 (負責教學區物業)

戴哲忠 62652785 (負責家屬區物業)

曾小玲 62652757 (負責學生宿舍物業)

況正榮 (負責上教學區物業)

孫中平 (負責教科園區物業)

吳勝寧 62651996 (負責保安隊員調動及協調)

李昌勇 (負責消防隊員調動及消防協調)

李榮慶 62652778 (負責客戶服務協調)

職責:協調處理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搶險救災.

2、設定三個突發事件應急分隊,各自分工負責。

(1)消防應急分隊

負責人:李昌勇

成員及聯絡方式:吳勝寧 李世平、曾滔、曾強、陳澤民、楊東、李渝、楊傑、王樂勇、王政、陳同軍等。接到報告立即奔赴現場撲滅初期火災、協助撲滅火災。(應急分隊隊員每天24小時通訊暢通)

職責:根據《消防控制程式》《義務消防隊工作職責》處理,保護學校、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防汛應急分隊

負責人: 吳勝寧 62651996

孫中平

王 政 62652203

成員及聯絡方式:

第一梯隊: 吳勝寧李世平、曾滔、曾強、陳澤民、楊東、李渝、楊傑、王樂勇、王政、陳同軍等。接到報告立即奔赴現場。(應急分隊隊員每天24小時通訊暢通)

第二梯隊:全體保安隊員奔赴現場,職能部門增派中青年積極配合搶險救災.

職責:阻擋、排洩洪澇,保護重點部位,搶救人員物資, 保護學校、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3)地震應急分隊

負責人: 戴哲忠 62652785

成員及聯絡方式:以家屬區保安、巡邏隊員作為家屬區疏散引導員;以教學區保安、巡邏隊員作為家屬區疏散引導員。其他物業服務人員配合做好疏散引導和救助工作。(應急分隊隊員每天24小時通訊暢通)

職責:及時疏散引導家區群眾到達避難地點,及時救助和協助救助傷員,減少人員傷亡。

二、處置步驟

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發生後,應嚴格按下列步驟處理:

1、在第一時間報告災害的地點、類別和損害程度。啟動預案。

2、以在現場工作的保安、城管隊員作為第一梯隊,立即奔赴現場搶險救災。

3、其他保安、城管隊員,聞訊儘快奔赴現場;各個部門50歲以下健壯中青年聞訊儘快奔赴現場搶險救災。

三、預防措施

1、各應急分隊造具名冊,明確崗位職責和聯絡方式,進行崗位培訓,接受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發生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迅速奔赴現場實施搶險救災.

2、物管中心各業務部門,作好預防自然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檢查本部門預防自然災害的程度,發現並堵塞漏洞,實施本部門自然災害防範責任制.制定本部門搶險救災預案,發現災害,率先對管轄範圍自行搶險救災,及時報告引導實施綜合搶險救災。同時為支援學校搶險救災作好人員準備.

3、消防器材儲藏室(滅火器、水帶等),設在慧園小區培訓樓二樓學校安管處。消防科聯絡電話62652882;安管處24小時聯絡電話62651111.各個大樓設有滅火器、消防水帶、逃生應急箱和逃生應急指示燈。

4、防澇器材儲藏室(沙袋、水靴、電筒等),設在地下車庫。負責人戴哲忠 62652785 ;抽水機放置在能源中心,負責人李雲霄62652777.

5、地震避難所:設在教學區兩個足球廣場。

地震發生後,地震應急分隊:

(1)地震發生前,根據地震預報有序疏散室內人員到地震避難所。

(2)地震發生後,迅速疏散家屬區各住戶室內人員到地震避難所,搶救被壓人員。

(3)迅速疏散教學區各大樓及學生宿舍室內師生到地震避難所,搶救被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