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8篇)

欄目: 雲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77W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1

位於仁壽縣城10公里左右的龍泉山南麓,被譽為“川西第一海”,蓄水3.6億立方米。在23.6平方公里的水面上,85座島嶼星羅棋佈,似水上盆景。碧波萬頃,水天一色,迴環掩映,如夢如幻,1986年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8篇)

黑龍潭景區位於仁壽縣城以西16公里的清水鎮楊柳鄉境內,位於成都西南方向,距成都市68公里。行車2小時可達。既可專程前往,也可順道遊訪。去相鄰的東山、峨眉等處

四川省仁壽縣黑龍潭,交通十分方便。。黑龍灘是一座人工湖泊,湖周長160公里,南北長32公里,水面23平方公里,蓄水3.6億立方米。 黑龍灘湖面寬闊,湖中有72座島嶼,湖岸蜿蜒曲折,島上綠樹成蔭。景區內有10處各具特色的景點:大壩、三大灣、蓬萊島、青龍嘴植物園、龍巖摩崖造像和石刻書畫、陳姑山、七星照月、八一群島,韓家壩、白果壩和雙燕子。湖區北部的太乙壩,是文物薈萃之地,有唐代鐫刻的龍崖、坐佛、碑碣。依崖所刻的石龍長約10米,鱗甲鮮明,躍然崖上;湖水上漲時,龍身少許浸入碧波,大部騰躍湖面,宛若戲水,蔚為壯觀。在龍崖附近的一座佛龕兩邊,石壁光潔,了無痕跡,如果潑水上去,就漸漸顯露出蒼勁的竹枝和瀟瀟的竹葉,這一奇蹟被稱為“潑水現竹”。據說是北宋畫竹聖手文同在仁壽做官時留下的手跡。

至於為何“潑水”能夠“現竹”,則是一個未解的謎。湖區四周林木蔥鬱,四季嫵媚清新,湖中有野鴨、白鷺,灰鶴、天鵝等上百種鳥類棲息。黑龍灘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食宿設施完備,型別齊全,在大壩附近有黑龍灘賓館、水利培訓中心、黑龍灘飯店、物資賓館、龍灣大酒店等多處可供遊客進餐住宿。所供應的全魚席遠近聞名,其魚頭湯、魚豆花更是鮮美異常。陳大山景區內的報恩寺也可供遊人食宿,佛門全素席又是另一境界。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2

黑龍潭位於白龍池北。潭之北高崖聳立,絕壁環圍,這就是東百丈崖,瀑流下瀉直衝崖下石穴。潭西有西百丈崖,西南有南百丈崖。每逢夏秋之際,陰雨連綿,3條瀑流猶如玉龍從崖巔凌空而降,古稱“雲龍三現”。

中溪之水自崖巔懸流下瀉,似天河落地,直衝崖下石穴,如虎嘯龍吟,濺珠迸玉,又是一番奇觀,人們稱它為“老龍窩”;又因瀑流好似古代士大夫的垂紳,又名“天紳泉”。長瀑下流之水,又順峽谷直瀉黑龍潭。石潭因常年溪水撞擊,腹大口小,形若瓦壇,深廣數丈,傳說與東海龍宮相通,所以被稱為“黑龍潭”。

龍潭之西有西百丈崖,再往南又有南百丈崖,每年夏秋之季陰雨連綿,三條瀑流猶如玉龍從雲中凌空而降,古稱“雲龍三現”,是泰山十大自然景觀之一。因此泰山人有諺語:“冒雨遊山也不嫌,遊山遇雨景更添。”20xx年盛夏,《泰安日報》社某記者,在老龍窩的百丈崖上發現了眾多的天然壁畫:天馬行空、美女出浴、鯉魚跳龍門、猛虎出山及著名世界油畫蒙娜麗莎頭像等。

黑龍潭東南有石亭,名西溪亭。清代光緒三十四年即公元1920xx年,泰安知府事宗室玉構題聯:“龍躍九霄,雲騰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揚波。”

潭北東百丈崖上是長壽橋,月牙形石拱橋,1920xx年軍閥張培榮建,拱橋跨溪,飾以硃紅鐵欄,與青山綠水相映,猶長虹臥波。再加兩側置以紅色箭桿鐵欄,與青山綠水相映,玲瓏別緻。橋兩側有石亭遙遙相對,東為雲水亭,西為風雷亭,1965年建。供遊人小憩賞景。

橋下澗底平緩,溪水潺涓而來,驟然飛落絕澗,似銀河倒流,紳帶下垂,又名天紳泉。在大型花崗岩的崖邊上,有侵入岩脈,形成幾條白色的平行紋路橫貫東西,如果遊人冒險越過此線,定會滑下深澗而喪生,因名“陰陽界”。據傳,這裡就是奈河以西陰曹地府的北界。馮玉祥在此設欄防護,後毀,1976年重建。

橋與欄之間是廣闊石坪,光滑似鏡,遊人坐石上,聽泉觀景,賞心悅目。橋北原有竹林寺遺址,今為竹林寺管理區駐地。西北有竹林寺墓塔林遺址,久毀。1925 年,兗州鎮守使張培榮號其夫人為無極真人,在此建無極廟。廟由山門、正殿、東西配殿和禪房組成,1986年整修。橋與欄之間是廣闊的石坪,被山洪溪流沖刷得光滑平整,民國年間吳邁在此大書“洗我國恥”,鞏如峰草書“還我山河”。遊人多在此靜坐賞景。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3

昆明黑龍潭位於昆明東北郊15公里的龍泉山麓有潭水一湫,名黑龍潭。山下潭深水碧,相傳有黑龍潛居,故名。潭邊林木蒼翠,碧苔滋生,名勝“龍泉觀”和“黑龍宮”依山而建,均隱於修竹茂林、蒼天方木之中,景緻十分優美。

黑龍潭內有五奇:其一是“兩水相交魚不往,一橋橫斷水色殊”。當遊客站在黑龍潭中間的石橋上就會發現:潭分深淺兩處,前清後混。清水潭為地下湧泉,呈黝黑色,與渾水潭以橋相接,潭水相連,但兩潭之魚卻“老死不相往來”。其二龍泉觀中1200多年前的唐梅,相傳為唐道安和尚手植,古幹虯技,至今花香襲人。

其三是植於宋代,需四五人才能合抱的巨柏,蒼翠挺拔,綠蔭如蓋。其四是一株植於明代的山茶“早桃紅”。龍泉觀內還保留著大量歷代的碑竭、題刻,集詩、書、畫、刻工為一體,是珍貴的文物。 黑龍潭還擁有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該園佔地427畝,擁有6000餘株(盆)梅花,有紅、白、綠等87個品種, 歲末是賞梅的好地方。

潭水從石縫間湧湧噴出,依山斛清泉匯成四萬平方米潭面。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更令人稱奇的是玉龍雪山正好倒映在黑龍潭水面上,清澈的湖水倒映著玉龍的巍峨,這個畫面曾經作為麗江的標誌為很多人所熟悉。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4

沿著四方街潺潺的流水溯源而上,在古城的北面象山腳下有一潭山泉,這就是黑龍潭,現在闢成公園,又名玉泉公園。玉龍雪山正好倒映在黑龍潭水面上,清澈的湖水倒映著玉龍的巍峨,這個畫面曾經作為麗江的標誌為很多人所熟悉。

麗江玉泉公園位於麗江古城北面象山腳下,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敕封“龍神”而得名,後改稱黑龍潭。又名玉泉公園。泉水從山麓岩石間湧出, 彙集成廣約四萬平方米深潭,水碧如玉,因稱玉泉。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依山傍水造型優美的古建築點綴其間。其流光溢彩,常引人駐足留連。潭水清澈見底,遠處高聳的玉龍雪山倒映其中,美不勝收。

黑龍潭在玉泉公園內,與一般公園一樣古木參天,亭臺樓閣,不同的是,它又是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的所在地。這裡儲存著納西族東巴教的經書2萬多冊,對東巴文或東巴文化感興趣的遊客必會前往。公園後門的五鳳樓內就是集漢藏納西建築風格為一體的麗江縣博物館,其內收藏著近萬件文物,是瞭解麗江民族歷史、文化和民俗的首選之地。

麗江黑龍潭內隨勢錯落的古建築有龍神祠、得月樓、鎖翠橋、玉皇閣和後來遷建於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國寺解脫林門樓、五鳳樓,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樓及清代聽鸝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築。

麗江黑龍潭玉泉北畔的五鳳樓(又名法雲閣),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20xx年),高20米,為三疊八角飛簷樓閣,共有20個啄天飛簷,從各個角度看,都見五 個飛角,就像五隻欲飛的鳳凰,故名“五鳳樓”。此樓融會了漢、藏、納西各民族的建築特點,是納西古代建築中的佼佼者,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崇禎十二年春,徐霞客遊歷麗江,曾留居此樓八日,為土司木增編校雜著並作序,在納西族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龍神祠為黑龍潭主要建築,含戲臺、得月樓,分佈在一組造型典雅、和諧而又變幻無窮的主軸線上。祠坐東朝西,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門樓、兩廂、大殿,南面闢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為單簷歇山頂,面闊進深三間,前有月臺,施作垂帶踏跺,四周遊廊回互貫通。大殿和門樓高聳突兀,極富廟堂氣息。門樓高懸“天光雲影”四字榜書。遊園,爬山,攀崖,探洞,踏青,採集,騎馬,射獵,垂釣,游泳,划船,漂流,滑翔溜索,快活林趣味競技,滑雪,滑冰,滑道,打爬犁,打冰球,雪地足球,雪山漂舟等使深山老林的春夏秋冬充滿了四時之樂。

麗江黑龍潭在玉泉東畔古慄樹叢中,有歷代石碑,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麗江黑龍潭園內還有東巴文化研究所和東巴文化博物館。這是雲南省第一個縣級博物館。該館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之一,同時也是遊客瞭解麗江民族文化的最佳去處。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5

黑龍潭,想必大家對這個詞並不陌生,5因為黑龍潭在全國的美麗土地上有著許4102多的不同的“黑龍潭”,但今天我要寫的並不是別的就是我家鄉的昆明的黑龍潭。

昆明黑龍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稱。同時,它還以“四絕”聞名遐邇。那麼“四絕”是什麼?這一定是許多人的疑問:所謂“四絕”,即唐梅、宋柏、明茶、明墓。就在昨天我親自遊覽了黑龍潭,黑龍潭給了我別樣的感覺。

走進黑龍潭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翠綠翠綠的竹子,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雖然現在是冬天但讓我感覺現在是春天我想:這應該是昆明四季如春的效果吧!黑龍潭給我感覺最深的並不是這些,而是古代昆明的文人墨客留下來的“財富”——對聯。清代滿族詩人碩慶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短短的十四個字就準確地概括了黑龍潭的主要景觀及自然景色。黑龍潭最著名的當然是那兩潭水

前後兩池池水相通,中間以石橋為界。左邊是渾水潭,它的面積有2600平方米,水深50釐米。右邊是清水潭,有600平方米,平均水深7米,最深處11米,蓄水量4400立方米。它就是“黑龍潭”。兩池水相連,而水色迥異,涇渭分明,就像是道家陰陽各半的“太極圖”。這主要是因為清水潭的水深,泉水由潭底湧出,所以水色清澈;而渾水潭水淺,加之雨後有泥水順山坡流入池內,故池水渾濁。站在橋上,可以發現一個奇景:“兩池相交魚不往,一橋橫斷水色殊。”我由這兩潭水想到了一則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昆明被水淹得只剩五華山山頭的一點地,造成這個的原因是:有九條龍天天在昆明上空吐水,道長張三丰實在看不下去了決定去收服這九條孽龍。

他在昆明的金雞塔收服了第一條龍,又在翠湖收服了五條龍,在白龍寺收復了白龍,又在藍龍潭收復了藍龍,最後一條就是龍老大——黑龍,張三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黑龍潭收服了黑龍……離橋不遠,是四絕之一的“明墓”。它是南明忠義之士薛爾望及全家的合葬墓。薛爾望是明末清初時的昆明一書生。據《明史》記載,順治辛丑(南明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吳三桂率領清兵追擊南明永曆帝,永曆帝從昆明敗走緬甸。薛爾望看到南明大勢已去,嘆息曰:“不能背城戰,君臣同死社稷,故欲走蠻邦以苟活,重可羞耶!”“吾不惜以七尺軀為天下明大義。”就攜妻兒媳孫侍女投潭殉節,後人稱之為忠義之士,為其立墓紀念。墓旁原有一紀念亭,名“起雲閣”。閣中曾掛清康熙年間雲南按察使許巨集勳撰寫的一副楹聯:“寒潭千載潔,玉骨一堆香。”清末,雲南經濟特科狀元袁嘉穀也曾撰聯一副,讚揚其品質:“扶一代綱常,秀才真以天下任;奉千秋俎豆,伊人宛在水中央。”現在,袁聯懸於黑龍宮中,已是後人所書。薛爾望家原住昆明小東門外薛家巷(現桃園國小所在地)。這裡曾有袁嘉穀題的“明忠義薛爾望故里”碑,此碑現存於黑龍潭碑館之中。渾水潭北邊山腳下有一石牌坊。坊額正面刻著“龍吟虎嘯”四字,背面刻有“水天一色”四字。坊前有兩個石獅,坊後有兩個石象。佛教裡有“青獅獻瑞,白象呈祥”的說法。所以說,僅從這一石坊和“明墓”,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許多寺廟建築都具有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特點。黑龍潭的對聯真是多得數不勝數那就讓我來說幾句我比較喜歡的對聯: 千歲梅花千尺潭,春風先到彩雲南。

香吹蒙鳳龜茲笛,影伴天龍石佛龕。

玉斧曾遭圖外劃,驪珠常向水中探。

只嗟李杜無題句,不與逋仙季迪談。

鐵石心腸宋開府,玉冰魂魄古梅花。

邊功自壞鮮于手,仙樹遂歸南詔家。

今日太平多雨露,當年萬里隔煙霞。

老龍如見三滄海,試與香林較歲華。我看了這麼多的對聯我由感而發出了一個上聯,但沒有人來對出來希望有人看了我這文章幫我對出來,上聯是:樹枝長長長長長長長高。

今天遊歷了黑龍潭,學到的學問有不少,看到的美景有不少,受到的影響也有不少,我現在無不佩服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希望想去昆明黑龍潭的人們也去感受一下,感受一下黑龍潭別具魅力的美景和學問!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6

我們現在來到了昆明的北郊,來參觀雲南最古老的公園吧!是古代有名的道教勝地,分為上下兩觀,從漢代的黑水祠演變而來。上觀始建於唐宋時期,始稱龍泉觀,下觀始建於明代,俗稱黑水宮。

黑龍潭位於昆明東北郊12公里處。昆明黑龍潭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山下有一碧潭,潭深水碧,相傳有黑龍潛居,故名黑龍潭。大家知道這個裡面有什麼傳說麼?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十條蚊龍常作惡於人間,呂洞賓收服了其中的九條,鎮壓在市區拓東古幢(即古塔)之下,留下一條小黑龍住在這裡,要它造福人民。黑龍潭便由此而得名。

昆明黑龍潭主要有上面的龍泉觀和碧潭邊的黑龍宮兩組建築群,均隱於修竹茂林、蒼天古木之中,景緻十分優美。昆明黑龍潭內有五奇,其一是“兩水相交魚不往,一橋橫斷水色殊”。當遊客站在黑龍潭中間的石橋上就會發現:黑龍潭南潭水碧,北潭水黃,兩水相通,但兩潭之0多個品種,是雲南昆明魚“老死不相往來”。其二是植於1200多年前的唐梅,古幹虯枝,垂垂老矣。其三是植於宋代,需四五人才能合抱的巨柏,其四是一株植於明代的山茶“早桃紅”。其五則是一座位於山頂的定風塔,不管風多麼大的時候,那個塔下的風都不會大。密簷式實心定風塔,此塔古已有之,始建年代不可考。傳說是此塔把北來的寒風定住,昆明才年年歲歲“四時煙雨半山雲”,美景如詩如畫,昆明也才沒有了冬天。

每年歲寒,其他茶花尚含苞欲放,昆明黑龍潭這株早桃紅卻已盛開。唐梅、宋柏、元茶均植於一院,為古老的道觀增色不少。最奇的要數凸字碑,此碑乍看呈凸狀,富立體感,但用手摸又感到筆筆凹圓,退後仔細再看,其字又呈凸狀,並且不同的人會看成不同的字。是明代名道士劉淵然來雲南傳道時寫給龍泉觀的道符。為“萬物茲生”四字。符章龍飛鳳舞,一氣呵成。由於光線折射的作用,往往會看成凸字或其他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昆明黑龍潭龍泉觀內還保留著大量歷代的碑碣、題刻,集詩、書、畫、刻工為一體,是珍貴的文物。昆明黑龍潭龍泉觀之北山頂上,聳立著一座高十三米的七層八角密簷式實心定風塔,此塔古已有之,始建年代不可考。傳說是此塔把北來的寒風定住,昆明才年年歲歲“四時煙雨半山雲”,美景如詩如畫,昆明也才沒有了冬天。黑龍潭還擁有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梅園佔地427畝,擁有6000餘株(盆)梅花,有色紅梅、白、綠等10多種,歲末是賞梅的好地方。

昆明黑龍潭的旁邊還有一座“明墓”,就是明末諸生薛爾望全家殉節後合葬的墳墓。薛爾望又叫薛大觀,是崇禎年間的一個讀書人,住在昆明東門外的薛家巷。過去一般人的印象中,認為他在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恥食清粟”,就帶領全家七口到黑龍潭投水自盡殉節。後人為了哀悼他,收了他們全家屍骨,埋葬在黑龍潭旁,以表示景仰,並且還修建了一個亭子,稱叫“起雲閣”,清朝初年許弘勳還寫了一副:“寒潭千載潔;玉骨一堆香”的對聯掛在亭子中間,作為賠襯。清朝末年,雲南考上經濟特科狀元的袁嘉穀又寫過一副對聯:

扶一代綱常,秀才真以天下任;奉千秋俎豆,伊人宛在水中央。

其實,根據宋潛虛的《薛大觀傳》記載:薛爾望隱居昆明黑龍潭和跳水自殺,是由於拒不接受大西軍農民革命政權的領導,特別是永明王即皇帝位,李定國迎永曆帝進入昆明,有人勸薛爾望出來,他卻回答說:“此李氏之官,仍非明官也”,對農民起義軍懷著階級偏見,不願擁護。他跳水的時間,是在南明政權撤退的1658年,並不是在吳三桂進入昆明後,縊死永曆帝的1662年,因此,他的自殺不過是封建正統思想的集中表現,算不得民族氣節。

好了,今天就講解到這裡吧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7

麗江黑龍潭,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年),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赦封“龍神”而得名,又名玉泉公園,因其泉水從山麓岩石間湧出,匯聚成四萬平方米的深潭,水碧如玉故名玉泉公園。黑龍潭不僅是麗江古城最重要的活水源頭,也是古城區重要的旅遊景點。以高聳潔白的玉龍雪山為背景的黑龍潭清澈見底,四周綠樹婆娑,鎖翠橋、解脫林、龍神祠、五鳳樓等古建築掩映其間。優美的自然風景與獨特的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使黑龍潭日益成為備受詩人矚目的風景名勝區,曾被列為《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

黑龍潭正門是一座塗金繪彩的清代牌樓,四座明代石獅子,雲南省書法協會會長李群傑的墨寶。這座古老的公園大門牌樓具有古老的文化符號,並沒有將歷史和現代分隔,而是將繼續承載與見證歲月的更迭和世事的變遷。

鎖翠橋始建於清朝光緒三年(1887年),長12米,寬2米的廊屋式風雨橋,橋面鋪蓋石板,上部為人字形通廊瓦頂,飛簷翹角,造型輕盈優美,是麗江獨具特色的古橋之一。橋上有古聯“驚濤撼樹飛晴雪,未雨垂虹臥曲波。”正如院牆無法關住滿院的春色,,取名“鎖翠”的廊橋又怎能鎖住這潭不竭的泉水呢?

一文亭,水中一個玲瓏的小亭子,又是一個傳說,傳說一位年邁的納西族老奶奶(有說僧人)向每人募捐一文錢而建起的這座亭子。可不論傳說的的主角僧人還是婦人,為什麼非要將多年來化緣得來而建成的亭子放在水中不可呢?也許當人們駐足聆聽這個傳說的時候,才發覺建亭子的人已經永遠與這山水相守了,這樣的智慧原來是和雪山一樣高,潭水一樣的深………

解脫林:此“林”乃指眾僧聚居的寺院,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20_年),是明朝皇帝朱熹曾御賜“福國寺”的山門,1974年搬遷重建於此。解脫是個佛教用語。意思是放下塵世煩惱,潛身修身養性,以求成佛,解脫林自然也就是修身之地。據傳這裡可以不用出家,到裡面轉轉就可以把煩心的事情拋一邊了。

東巴文化研究所:納西族的東巴經,現在已經成為“地球人”的記憶遺產。古人云“書畫同源”可最終書還是書,畫還是畫,而大智慧的納西族祖先發明瞭書畫合一的東巴文,字畫得跟圖案一樣還不過癮,還要染上各種豔麗的色彩。路邊一塊大石頭,石頭上的“東巴文化研究所”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任繼愈所題。1981年建立的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所,主要是開展以東巴講座。東巴字畫書寫、東巴儀式展示、東巴文翻譯、設計、諮詢等多項社會服務為主。

萬壽亭這個亭子的由來可不是什麼傳說故事了,而是真實的事,1996年泰國M集團總裁宋提,因其在麗江投資興建的格蘭林酒店開業,又時逢老母80大壽,故臨水而建此亭,以示紀念。“萬壽”只是個心願,亭臺也只是個念物,能常回家看看就好,“壽比玉龍山”“福如金沙江”送給天下的父母。

五孔橋:建於1966年,又名相思橋,橋上有許多的獅子和大象,取其諧音“相思”之意。也就是每張黑龍潭的經典照片裡面都有的那座橋,在畫中游走的人,只是一個一個的過客,為來而來,為走而走。而這橋,從來都無所謂誰來誰走,枕著潭水,伴著魚群,就是完美的生活。

龍神祠跟龍王廟是一回事。名氣頗大,清朝黃帝兩次加封“龍神”封號,想必是很靈驗的。

得月樓:此樓始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樓名取自古人對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中三字,1963年重建時,郭沫若為該樓題寫了匾額“得月樓”三字及兩幅對聯。一副是詩詞句“春風楊柳萬千條,風景這邊獨好;飛起玉龍三百萬,江山如此多嬌”。、另一幅是郭老撰寫的楹聯:“龍潭倒影十三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

抗日陣亡紀念碑:抗日戰爭期間,雲南各族兒女組編成第六十軍,由盧漢擔任軍長,開赴抗日前線。僅在1938年3月該軍參加的臺兒莊戰役中,就有納西族官兵和世鴻等110人為國捐軀。1940年8月麗江地方政府為抗日陣亡將士祭奠亡靈時,共有烈士280名之多,為了教育後代,麗江各界豎立了“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現存於黑龍潭公園內。

五鳳樓:建立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20_年),原為福國寺的主要建築,因明代皇帝御賜((藏經))一部,建此藏經樓,故又稱為“法雲閣”,清代同治年(公元1864年)遭兵患受損,光緒年(公元1920_年)重修。為了保護這一古代輝煌建築,1974年在廣大人民群眾和有識之士的要求和倡議之下,由當時縣革委會決定,搬遷五鳳樓及門樓到黑龍潭。1979年完成搬遷工程。五鳳樓樓高20米,為三疊八角飛簷閣樓,三層共24角,從任何角度望去都有五個翼角,好似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稱五鳳樓。該樓造型獨特,結構嚴密,雕刻精美,彩繪絢麗,融匯了納西.藏族.白族.漢族的建築特點和文化特色。是納西族古代建築的佼佼者。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明崇禎十二年春,徐霞客遊歷麗江,曾留居此樓八日,為土司木增編校雜著並作序,在納西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8

黑龍潭是有名的道教勝地,分為上下兩觀,從漢代的黑水祠演變而來。上觀始建於唐宋時期,始稱龍泉觀,下觀始建於明代,俗稱黑水宮。 黑龍潭內有罕見的大型梅園,是昆明的賞梅勝地,稱為“龍泉探梅”。園內的“唐梅”相傳由南詔移植過來,同安寧漕溪寺的“元梅”被認為是雲南最珍貴的古梅。在黑龍潭內還有這樣的奇怪現象,潭以中間的石橋為界一分為二,一清一濁,清濁之水互不相融,據說連魚兒都互不過界,頗為神奇。

黑龍潭公園位於昆明北郊的龍泉山五老峰下,(亦稱龍泉山麓,太極山、五老山),佔地面積91.4公頃,距離市區約17公里。這裡古木參天,泉壑幽邃,修竹茂林,潭深水碧,景色幽深。黑龍潭公園有人們稱為“四美”的漢祠、唐梅、宋柏、明墓,一潭碧水自地下湧出,清澄透徹,景色幽雅。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十條蛟龍常作惡於人間,呂洞賓收服了其中的九條,鎮壓在市區拓東古幢(即古塔)之下,留下一條小黑龍住在這裡,要其為民謀利。黑龍潭便由此而得名。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9

昆明黑龍潭位於昆明東北郊15公里的龍泉山麓有潭水一湫,名黑龍潭。山下潭深水碧,相傳有黑龍潛居,故名。潭邊林木蒼翠,碧苔滋生,名勝“龍泉觀”和“黑龍宮”依山而建,均隱於修竹茂林、蒼天方木之中,景緻十分優美。

黑龍潭內有五奇:其一是“兩水相交魚不往,一橋橫斷水色殊”。當遊客站在黑龍潭中間的石橋上就會發現:潭分深淺兩處,前清後混。清水潭為地下湧泉,呈黝黑色,與渾水潭以橋相接,潭水相連,但兩潭之魚卻“老死不相往來”。其二龍泉觀中1200多年前的唐梅,相傳為唐道安和尚手植,古幹虯技,至今花香襲人。

其三是植於宋代,需四五人才能合抱的巨柏,蒼翠挺拔,綠蔭如蓋。其四是一株植於明代的山茶“早桃紅”。龍泉觀內還保留著大量歷代的碑竭、題刻,集詩、書、畫、刻工為一體,是珍貴的文物。 黑龍潭還擁有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該園佔地427畝,擁有6000餘株(盆)梅花,有紅、白、綠等87個品種, 歲末是賞梅的好地方。

潭水從石縫間湧湧噴出,依山斛清泉匯成四萬平方米潭面。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更令人稱奇的是玉龍雪山正好倒映在黑龍潭水面上,清澈的湖水倒映著玉龍的巍峨,這個畫面曾經作為麗江的標誌為很多人所熟悉。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麗江黑龍潭,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年),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赦封“龍神”而得名,又名玉泉公園,因其泉水從山麓岩石間湧出,匯聚成四萬平方米的深潭,水碧如玉故名玉泉公園。黑龍潭不僅是麗江古城最重要的活水源頭,也是古城區重要的旅遊景點。以高聳潔白的玉龍雪山為背景的黑龍潭清澈見底,四周綠樹婆娑,鎖翠橋、解脫林、龍神祠、五鳳樓等古建築掩映其間。優美的自然風景與獨特的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使黑龍潭日益成為備受詩人矚目的風景名勝區,曾被列為《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

黑龍潭正門是一座塗金繪彩的清代牌樓,四座明代石獅子,雲南省書法協會會長李群傑的墨寶。這座古老的公園大門牌樓具有古老的文化符號,並沒有將歷史和現代分隔,而是將繼續承載與見證歲月的更迭和世事的變遷。

鎖翠橋始建於清朝光緒三年(1887年),長12米,寬2米的廊屋式風雨橋,橋面鋪蓋石板,上部為人字形通廊瓦頂,飛簷翹角,造型輕盈優美,是麗江獨具特色的古橋之一。橋上有古聯“驚濤撼樹飛晴雪,未雨垂虹臥曲波。”正如院牆無法關住滿院的春色,,取名“鎖翠”的廊橋又怎能鎖住這潭不竭的泉水呢?

一文亭,水中一個玲瓏的小亭子,又是一個傳說,傳說一位年邁的納西族老奶奶(有說僧人)向每人募捐一文錢而建起的這座亭子。可不論傳說的的主角僧人還是婦人,為什麼非要將多年來化緣得來而建成的亭子放在水中不可呢?也許當人們駐足聆聽這個傳說的時候,才發覺建亭子的人已經永遠與這山水相守了,這樣的智慧原來是和雪山一樣高,潭水一樣的深………

解脫林:此“林”乃指眾僧聚居的寺院,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20xx年),是明朝皇帝朱熹曾御賜“福國寺”的山門,1974年搬遷重建於此。解脫是個佛教用語。意思是放下塵世煩惱,潛身修身養性,以求成佛,解脫林自然也就是修身之地。據傳這裡可以不用出家,到裡面轉轉就可以把煩心的事情拋一邊了。

東巴文化研究所:納西族的東巴經,現在已經成為“地球人”的記憶遺產。古人云“書畫同源”可最終書還是書,畫還是畫,而大智慧的納西族祖先發明瞭書畫合一的東巴文,字畫得跟圖案一樣還不過癮,還要染上各種豔麗的色彩。路邊一塊大石頭,石頭上的“東巴文化研究所”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任繼愈所題。1981年建立的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所,主要是開展以東巴講座。東巴字畫書寫、東巴儀式展示、東巴文翻譯、設計、諮詢等多項社會服務為主。

萬壽亭這個亭子的由來可不是什麼傳說故事了,而是真實的事,1996年泰國M集團總裁宋提,因其在麗江投資興建的格蘭林酒店開業,又時逢老母80大壽,故臨水而建此亭,以示紀念。“萬壽”只是個心願,亭臺也只是個念物,能常回家看看就好,“壽比玉龍山”“福如金沙江”送給天下的父母。

五孔橋:建於1966年,又名相思橋,橋上有許多的獅子和大象,取其諧音“相思”之意。也就是每張黑龍潭的經典照片裡面都有的那座橋,在畫中游走的人,只是一個一個的過客,為來而來,為走而走。而這橋,從來都無所謂誰來誰走,枕著潭水,伴著魚群,就是完美的生活。

龍神祠跟龍王廟是一回事。名氣頗大,清朝黃帝兩次加封“龍神”封號,想必是很靈驗的。

得月樓:此樓始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樓名取自古人對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中三字,1963年重建時,郭沫若為該樓題寫了匾額“得月樓”三字及兩幅對聯。一副是集毛澤東的詩詞句“春風楊柳萬千條,風景這邊獨好;飛起玉龍三百萬,江山如此多嬌”。、另一幅是郭老撰寫的楹聯:“龍潭倒影十三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

抗日陣亡紀念碑:抗日戰爭期間,雲南各族兒女組編成第六十軍,由盧漢擔任軍長,開赴抗日前線。僅在1938年3月該軍參加的臺兒莊戰役中,就有納西族官兵和世鴻等110人為國捐軀。1940年8月麗江地方政府為抗日陣亡將士祭奠亡靈時,共有烈士280名之多,為了教育後代,麗江各界豎立了“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現存於黑龍潭公園內。

五鳳樓:建立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20xx年),原為福國寺的主要建築,因明代皇帝御賜((藏經))一部,建此藏經樓,故又稱為“法雲閣”,清代同治年(公元1864年)遭兵患受損,光緒年(公元1920xx年)重修。為了保護這一古代輝煌建築,1974年在廣大人民群眾和有識之士的要求和倡議之下,由當時縣革委會決定,搬遷五鳳樓及門樓到黑龍潭。1979年完成搬遷工程。五鳳樓樓高20米,為三疊八角飛簷閣樓,三層共24角,從任何角度望去都有五個翼角,好似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稱五鳳樓。該樓造型獨特,結構嚴密,雕刻精美,彩繪絢麗,融匯了納西.藏族.白族.漢族的建築特點和文化特色。是納西族古代建築的佼佼者。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明崇禎十二年春,徐霞客遊歷麗江,曾留居此樓八日,為土司木增編校雜著並作序,在納西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黑龍潭俗稱龍王廟、玉泉公園。位於麗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二股泉水從象山腳下的古慄樹下湧出,匯成面積近4萬平方米的水潭。泉水清澈如玉,水面開著潔白的海菜花,水底游魚如梭,潭畔花草樹木繁茂,樓臺亭閣點綴其間,風景秀麗。

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建玉泉龍神祠,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20xx年)和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玉泉曾兩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龍神”封號,使黑龍潭名列中國名泉而名滿天下,後又修建了得月樓、戲臺、萬壽亭、五孔橋等園林建築,新建了象山遊路,解放後,遷入明清古建築五鳳樓、解脫林、光碧樓、忠義坊石獅、文明坊、一文亭等園林建築,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方國瑜教授的墳墓也安放在黑龍潭靜溢的山林中。黑龍潭大門上的“黑龍潭”三個字是原省書法協會會長,納西族書法家李群傑所題寫。1963年重修得月樓時,郭沫若應邀題寫了“得月樓”三個字及兩副楹聯。1981年,東巴文化研究所在黑龍潭成立,使黑龍潭集中國風景園林之大成,又兼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近十年來,先後有十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到黑龍潭考察,中外遊客絡繹不絕。

黑龍潭成為麗江乃至雲南旅遊景點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為了追求新的發展目標,適應市場需求,實現與國際接軌,實施了ISO9001:20xx和ISO14001:1996國際標準認證,旨在提高整體質量/環境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謀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同步增長。

20xx年5篇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五)

黑龍潭公園位於昆明北郊的龍泉山五老峰下,(亦稱龍泉山麓,太極山、五老山)。這裡古木參天,泉壑幽邃,修竹茂林,潭深水碧,景色幽深。民間傳說有黑龍王潛藏於此,故稱黑龍潭亦稱龍泉山麓,距離市區約17公里。黑龍潭公園內有罕見的大型梅園,是昆明的賞梅勝地,稱為“龍泉探梅”。

黑龍潭公園有人們稱為“四美”的漢祠、唐梅、宋柏、明墓,一潭碧水自地下湧出,清澄透徹,景色幽雅。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十條蛟龍常作惡於人間,呂洞賓收服了其中的九條,鎮壓在市區拓東古幢(即古塔)之下,留下一條小黑龍住在這裡,要其為民謀利。黑龍潭便由此而得名。

黑龍潭風景名勝區,主要有龍泉下觀、上觀、梅園、水景園、桂花園、精品園、杜鵑谷、紅楓林和烈士墓等十餘個景區。清代嘉慶年間碩慶題聯:"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點出了黑龍潭風景名勝的主要景觀特色。

麗江黑龍潭在玉泉東畔古慄樹叢中,有歷代石碑,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麗江黑龍潭園內還有東巴文化研究所和東巴文化博物館。這是雲南省第一個縣級博物館。該館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之一,同時也是遊客瞭解麗江民族文化的最佳去處。黑龍潭是有名的道教勝地,分為上下兩觀,從漢代的黑水祠演變而來。上觀始建於唐宋時期,始稱龍泉觀,下觀始建於明代,俗稱黑水宮。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黑龍潭公園位於昆明北郊距城12公里的龍泉山下,又名五老山。這裡潭深水碧,古木參天,潭水旱年不涸。傳說有黑龍在此潛居,故稱“黑龍潭”。

步入黑龍潭公園的大門,我便被這裡的美麗景色吸引住了。只見路旁的各種鮮花爭相開放,綠色的潭面猶如一面明亮的大鏡子。走上黑龍潭的石橋,同學們都喊了起來:“真奇怪呀!真奇怪呀!”我聞聲仔細一看,只見石拱橋左邊的水渾濁不堪,而右邊的卻清澈見底。更奇怪的是,以石橋為界,兩邊的潭水相連但水色不同,兩邊的魚也互不越界,遊至橋下自行折回,形成了“兩水相連,魚不往來”之景。你說這潭水奇不奇?

參觀完黑龍潭後,我們沿著崎嶇的山路登上了龍泉觀的山門———“紫極玄都”。龍泉觀內遍植奇花異草,著名的“三異木”:唐梅、宋柏和明茶就在這裡。宋柏為宋代所植,盤根錯節,枝繁葉茂,要四五個人才能圍抱過來。唐梅更是歷經千歲風霜的奇花,它可算得上是老壽星了,遊人們見了讚不絕口。那棵明茶最引人注目,碩大鮮紅的花朵綴在枝頭,宛如一個個紅燈籠。接著,我們走進了龍泉觀的碑亭內,裡面儲存著歷代大量的碑碣。其中最為奇特的要算凸字碑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效果來,有時凸出,有時凹進,真不愧是黑龍潭公園的又一奇景呀。

隨後,我們還遊玩了玉皇閣、杜鵑花園……

我愛家鄉這座美麗的黑龍潭公園!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麗江黑龍潭,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年),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赦封“龍神”而得名,又名玉泉公園,因其泉水從山麓岩石間湧出,匯聚成四萬平方米的深潭,水碧如玉故名玉泉公園。黑龍潭不僅是麗江古城最重要的活水源頭,也是古城區重要的旅遊景點。以高聳潔白的玉龍雪山為背景的黑龍潭清澈見底,四周綠樹婆娑,鎖翠橋、解脫林、龍神祠、五鳳樓等古建築掩映其間。優美的自然風景與獨特的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使黑龍潭日益成為備受詩人矚目的風景名勝區,曾被列為《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

黑龍潭正門是一座塗金繪彩的清代牌樓,四座明代石獅子,雲南省書法協會會長李群傑的墨寶。這座古老的公園大門牌樓具有古老的文化符號,並沒有將歷史和現代分隔,而是將繼續承載與見證歲月的更迭和世事的變遷。

鎖翠橋始建於清朝光緒三年(1887年),長12米,寬2米的廊屋式風雨橋,橋面鋪蓋石板,上部為人字形通廊瓦頂,飛簷翹角,造型輕盈優美,是麗江獨具特色的古橋之一。橋上有古聯“驚濤撼樹飛晴雪,未雨垂虹臥曲波。”正如院牆無法關住滿院的春色,,取名“鎖翠”的廊橋又怎能鎖住這潭不竭的泉水呢?

一文亭,水中一個玲瓏的小亭子,又是一個傳說,傳說一位年邁的納西族老奶奶(有說僧人)向每人募捐一文錢而建起的這座亭子。可不論傳說的的主角僧人還是婦人,為什麼非要將多年來化緣得來而建成的亭子放在水中不可呢?也許當人們駐足聆聽這個傳說的時候,才發覺建亭子的人已經永遠與這山水相守了,這樣的智慧原來是和雪山一樣高,潭水一樣的深………

解脫林:此“林”乃指眾僧聚居的寺院,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20xx年),是明朝皇帝朱熹曾御賜“福國寺”的山門,1974年搬遷重建於此。解脫是個佛教用語。意思是放下塵世煩惱,潛身修身養性,以求成佛,解脫林自然也就是修身之地。據傳這裡可以不用出家,到裡面轉轉就可以把煩心的事情拋一邊了。

東巴文化研究所:納西族的東巴經,現在已經成為“地球人”的記憶遺產。古人云“書畫同源”可最終書還是書,畫還是畫,而大智慧的納西族祖先發明瞭書畫合一的東巴文,字畫得跟圖案一樣還不過癮,還要染上各種豔麗的色彩。路邊一塊大石頭,石頭上的“東巴文化研究所”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任繼愈所題。1981年建立的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所,主要是開展以東巴講座。東巴字畫書寫、東巴儀式展示、東巴文翻譯、設計、諮詢等多項社會服務為主。

萬壽亭這個亭子的由來可不是什麼傳說故事了,而是真實的事,1996年泰國M集團總裁宋提,因其在麗江投資興建的格蘭林酒店開業,又時逢老母80大壽,故臨水而建此亭,以示紀念。“萬壽”只是個心願,亭臺也只是個念物,能常回家看看就好,“壽比玉龍山”“福如金沙江”送給天下的父母。

五孔橋:建於1966年,又名相思橋,橋上有許多的獅子和大象,取其諧音“相思”之意。也就是每張黑龍潭的經典照片裡面都有的那座橋,在畫中游走的人,只是一個一個的過客,為來而來,為走而走。而這橋,從來都無所謂誰來誰走,枕著潭水,伴著魚群,就是完美的生活。

龍神祠跟龍王廟是一回事。名氣頗大,清朝黃帝兩次加封“龍神”封號,想必是很靈驗的。

得月樓:此樓始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樓名取自古人對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中三字,1963年重建時,郭沫若為該樓題寫了匾額“得月樓”三字及兩幅對聯。一副是集毛澤東的詩詞句“春風楊柳萬千條,風景這邊獨好;飛起玉龍三百萬,江山如此多嬌”。、另一幅是郭老撰寫的楹聯:“龍潭倒影十三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

抗日陣亡紀念碑:抗日戰爭期間,雲南各族兒女組編成第六十軍,由盧漢擔任軍長,開赴抗日前線。僅在1938年3月該軍參加的臺兒莊戰役中,就有納西族官兵和世鴻等110人為國捐軀。1940年8月麗江地方政府為抗日陣亡將士祭奠亡靈時,共有烈士280名之多,為了教育後代,麗江各界豎立了“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現存於黑龍潭公園內。

五鳳樓:建立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20xx年),原為福國寺的主要建築,因明代皇帝御賜((藏經))一部,建此藏經樓,故又稱為“法雲閣”,清代同治年(公元1864年)遭兵患受損,光緒年(公元1920xx年)重修。為了保護這一古代輝煌建築,1974年在廣大人民群眾和有識之士的要求和倡議之下,由當時縣革委會決定,搬遷五鳳樓及門樓到黑龍潭。1979年完成搬遷工程。五鳳樓樓高20米,為三疊八角飛簷閣樓,三層共24角,從任何角度望去都有五個翼角,好似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稱五鳳樓。該樓造型獨特,結構嚴密,雕刻精美,彩繪絢麗,融匯了納西.藏族.白族.漢族的建築特點和文化特色。是納西族古代建築的佼佼者。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明崇禎十二年春,徐霞客遊歷麗江,曾留居此樓八日,為土司木增編校雜著並作序,在納西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黑龍潭公園也叫玉泉公園,位於麗江古城北象山腳下,從麗江古城四方街沿經緯縱橫的玉河溯流而上,約行一公里有一處晶瑩清澈的泉潭,即為中外聞名的黑龍潭。公園是麗江金沙旅遊網重點推薦的麗江旅遊景點之一。

麗江黑龍潭內隨勢錯落的古建築有龍神祠、得月樓、鎖翠橋、玉皇閣和後來遷建於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國寺解脫林門樓五鳳樓,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樓及清代聽鸝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築。五鳳樓又稱法雲閣,原建於芝山福國寺內,1979年遷至黑龍潭。福國寺建於明代,原是木土司的別墅及家廟。木土司曾在寺內會見過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龍神祠為黑龍潭主要建築,含戲臺、得月樓,分佈在一組造型典雅、和諧而又變幻無窮的主軸線上。祠坐東朝西,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門樓、兩廂、大殿,南面闢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為單簷歇山頂,面闊進深三間,前有月臺,施作垂帶踏跺,四周遊廊回互貫通。大殿和門樓高聳突兀,極富廟堂氣息。門樓高懸“天光雲影”四字榜書。遊園,爬山,攀崖,探洞,踏青,採集,騎馬,射獵,垂釣,游泳,划船,漂流,滑翔溜索,快活林趣味競技,滑雪,滑冰,滑道,打爬犁,打冰球,雪地足球,雪山漂舟等使深山老林的春夏秋冬充滿了四時之樂。

麗江黑龍潭玉泉北畔的五鳳樓(又名法雲閣),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20xx年),高20米,為三疊八角飛簷樓閣,共有20個啄天飛簷,從各個角度看,都見五個飛角,就像五隻欲飛的鳳凰,故名“五鳳樓”。此樓融會了漢、藏、納西各民族的建築特點,是納西古代建築中的佼佼者,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崇禎十二年春,徐霞客遊歷麗江,曾留居此樓八日,為土司木增編校雜著並作序,在納西族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麗江黑龍潭在玉泉東畔古慄樹叢中,有歷代石碑,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麗江黑龍潭園內還有東巴文化研究所和東巴文化博物館。這是雲南省第一個縣級博物館。該館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之一,同時也是遊客瞭解麗江民族文化的最佳去處。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昆明黑龍潭位於昆明東北郊15公里的龍泉山麓有潭水一湫,名黑龍潭。山下潭深水碧,相傳有黑龍潛居,故名。潭邊林木蒼翠,碧苔滋生,名勝“龍泉觀”和“黑龍宮”依山而建,均隱於修竹茂林、蒼天方木之中,景緻十分優美。

黑龍潭內有五奇:其一是“兩水相交魚不往,一橋橫斷水色殊”。當遊客站在黑龍潭中間的石橋上就會發現:潭分深淺兩處,前清後混。清水潭為地下湧泉,呈黝黑色,與渾水潭以橋相接,潭水相連,但兩潭之魚卻“老死不相往來”。其二龍泉觀中1200多年前的唐梅,相傳為唐道安和尚手植,古幹虯技,至今花香襲人。

其三是植於宋代,需四五人才能合抱的巨柏,蒼翠挺拔,綠蔭如蓋。其四是一株植於明代的山茶“早桃紅”。龍泉觀內還保留著大量歷代的碑竭、題刻,集詩、書、畫、刻工為一體,是珍貴的文物。 黑龍潭還擁有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該園佔地427畝,擁有6000餘株(盆)梅花,有紅、白、綠等87個品種, 歲末是賞梅的好地方。

潭水從石縫間湧湧噴出,依山斛清泉匯成四萬平方米潭面。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更令人稱奇的是玉龍雪山正好倒映在黑龍潭水面上,清澈的湖水倒映著玉龍的巍峨,這個畫面曾經作為麗江的標誌為很多人所熟悉。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我們現在來到了昆明的北郊,來參觀雲南最古老的公園吧!是古代有名的道教勝地,分為上下兩觀,從漢代的黑水祠演變而來。上觀始建於唐宋時期,始稱龍泉觀,下觀始建於明代,俗稱黑水宮。

黑龍潭位於昆明東北郊12公里處。昆明黑龍潭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山下有一碧潭,潭深水碧,相傳有黑龍潛居,故名黑龍潭。大家知道這個裡面有什麼傳說麼?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十條蚊龍常作惡於人間,呂洞賓收服了其中的九條,鎮壓在市區拓東古幢(即古塔)之下,留下一條小黑龍住在這裡,要它造福人民。黑龍潭便由此而得名。

昆明黑龍潭主要有上面的龍泉觀和碧潭邊的黑龍宮兩組建築群,均隱於修竹茂林、蒼天古木之中,景緻十分優美。昆明黑龍潭內有五奇,其一是“兩水相交魚不往,一橋橫斷水色殊”。當遊客站在黑龍潭中間的石橋上就會發現:黑龍潭南潭水碧,北潭水黃,兩水相通,但兩潭之0多個品種,是雲南昆明魚“老死不相往來”。其二是植於1200多年前的唐梅,古幹虯枝,垂垂老矣。其三是植於宋代,需四五人才能合抱的巨柏,其四是一株植於明代的山茶“早桃紅”。其五則是一座位於山頂的定風塔,不管風多麼大的時候,那個塔下的風都不會大。密簷式實心定風塔,此塔古已有之,始建年代不可考。傳說是此塔把北來的寒風定住,昆明才年年歲歲“四時煙雨半山雲”,美景如詩如畫,昆明也才沒有了冬天。

每年歲寒,其他茶花尚含苞欲放,昆明黑龍潭這株早桃紅卻已盛開。唐梅、宋柏、元茶均植於一院,為古老的道觀增色不少。最奇的要數凸字碑,此碑乍看呈凸狀,富立體感,但用手摸又感到筆筆凹圓,退後仔細再看,其字又呈凸狀,並且不同的人會看成不同的字。是明代名道士劉淵然來雲南傳道時寫給龍泉觀的道符。為“萬物茲生”四字。符章龍飛鳳舞,一氣呵成。由於光線折射的作用,往往會看成凸字或其他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昆明黑龍潭龍泉觀內還保留著大量歷代的碑碣、題刻,集詩、書、畫、刻工為一體,是珍貴的文物。昆明黑龍潭龍泉觀之北山頂上,聳立著一座高十三米的七層八角密簷式實心定風塔,此塔古已有之,始建年代不可考。傳說是此塔把北來的寒風定住,昆明才年年歲歲“四時煙雨半山雲”,美景如詩如畫,昆明也才沒有了冬天。黑龍潭還擁有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梅園佔地427畝,擁有6000餘株(盆)梅花,有色紅梅、白、綠等10多種,歲末是賞梅的好地方。

昆明黑龍潭的旁邊還有一座“明墓”,就是明末諸生薛爾望全家殉節後合葬的墳墓。薛爾望又叫薛大觀,是崇禎年間的一個讀書人,住在昆明東門外的薛家巷。過去一般人的印象中,認為他在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恥食清粟”,就帶領全家七口到黑龍潭投水自盡殉節。後人為了哀悼他,收了他們全家屍骨,埋葬在黑龍潭旁,以表示景仰,並且還修建了一個亭子,稱叫“起雲閣”,清朝初年許弘勳還寫了一副:“寒潭千載潔;玉骨一堆香”的對聯掛在亭子中間,作為賠襯。清朝末年,雲南考上經濟特科狀元的袁嘉穀又寫過一副對聯:

扶一代綱常,秀才真以天下任;奉千秋俎豆,伊人宛在水中央。

其實,根據宋潛虛的《薛大觀傳》記載:薛爾望隱居昆明黑龍潭和跳水自殺,是由於拒不接受大西軍農民革命政權的領導,特別是永明王即皇帝位,李定國迎永曆帝進入昆明,有人勸薛爾望出來,他卻回答說:“此李氏之官,仍非明官也”,對農民起義軍懷著階級偏見,不願擁護。他跳水的時間,是在南明政權撤退的1658年,並不是在吳三桂進入昆明後,縊死永曆帝的1662年,因此,他的自殺不過是封建正統思想的集中表現,算不得民族氣節。

好了,今天就講解到這裡吧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17

黑龍潭俗稱龍王廟、玉泉公園。位於麗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二股泉水從象山腳下的古慄樹下湧出,匯成面積近4萬平方米的水潭。泉水清澈如玉,水面開著潔白的海菜花,水底游魚如梭,潭畔花草樹木繁茂,樓臺亭閣點綴其間,風景秀麗。

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建玉泉龍神祠,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20xx年)和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玉泉曾兩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龍神”封號,使黑龍潭名列中國名泉而名滿天下,後又修建了得月樓、戲臺、萬壽亭、五孔橋等園林建築,新建了象山遊路,解放後,遷入明清古建築五鳳樓、解脫林、光碧樓、忠義坊石獅、文明坊、一文亭等園林建築,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方國瑜教授的墳墓也安放在黑龍潭靜溢的山林中。黑龍潭大門上的“黑龍潭”三個字是原省書法協會會長,納西族書法家李群傑所題寫。1963年重修得月樓時,郭沫若應邀題寫了“得月樓”三個字及兩副楹聯。1981年,東巴文化研究所在黑龍潭成立,使黑龍潭集中國風景園林之大成,又兼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近十年來,先後有十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到黑龍潭考察,中外遊客絡繹不絕。

黑龍潭成為麗江乃至雲南旅遊景點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為了追求新的發展目標,適應市場需求,實現與國際接軌,實施了ISO9001:20xx和ISO14001:1996國際標準認證,旨在提高整體質量/環境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謀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同步增長。

雲南黑龍潭的導遊詞範文 篇18

麗江黑龍潭公園俗稱龍王廟,位於麗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一大股泉水從象山腳下古慄樹下汩汩而出,晝夜不停,匯成面積近4萬平方米的水潭,泉水清澈如玉,水面開著潔白的海菜花,水底游魚如梭,潭畔花草樹木繁茂,樓臺亭閣點綴其間,風景秀麗。清乾隆2(1737年),建玉泉龍神祠,清嘉慶20xx年(1820xx年)和光緒20xx年(1889年),玉泉兩次被皇帝敕加“龍神”封號,使之成為中國名泉。這裡以龍潭倒映十三峰的景點最為著名。有對聯:“龍潭倒映十三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龍為神”。

麗江黑龍潭,也稱“玉泉公園”,又名“玉水龍潭”、“象山靈泉”,初建於清乾隆年間(公元1737年),乾隆賜題“玉泉龍神”,因此而得名。

麗江黑龍潭位於麗江古城東北角的象山西麓,象山語稱格姆居,距古城兩公里。公園內有近76萬平方米麵積的湖面,形狀如一彎新月,湖中心有亭子,亭與湖岸另一側有一珍珠泉出水口。

過去,麗江黑龍潭的出水口為九眼洞,本意為九龍治水,九眼洞上面覆有一水樓,這座水樓是1985年修造下池時移到下池三孔出水口上面重修的。而九眼洞則改造成五孔的石拱橋,即玉帶橋。

龍潭水質清如翠玉,水冬暖夏涼,養人肌膚,每逢嚴冬零下天氣,滿潭飄浮著白霧似的水蒸氣,使人渾身透著一股春天的暖酥氣流。據說喝飲龍潭出水源的泉水,可理療胃病和氣管炎症。

在大門的正面高懸“玉泉公園”四個字其筆法蒼勁有力,氣韻非凡,為著名畫家吳作人先生所書。門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雄壯的石獅子,為蹲踞狀,顯得威武雄健。

進入公園門,沿左側五彩石鋪就的小道緩緩行進,約數百米一外,便可看到一座長10餘米的廊橋,即為“鎖翠橋”。橋下有三個小瀑布,翠液飛迸,所以取名“鎖翠”。站在“鎖翠橋”上躺北望去,遠處銀雕玉塑的玉龍雪山懸浮在一片白雲之上。近處泉水清澈,玉泉如一面碩大的明鏡,藍天、白雲、雪峰、古樹,全都倒映在其中,景色迷人。

公園內建有龍神祠、得月樓、五鳳樓、解脫林、一文亭、五孔橋等一批古樸典雅的建築,這些古建築,造型內雅古樸,雕刻和繪畫技法高超,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