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精選20篇)

欄目: 天津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98W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精選20篇)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天津_____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天津旅遊觀光。我是導遊員陳奕婷,

我旁邊的這一位是我們的司機門師傅。今天就由我們來為大家服務。如果大家在旅途中遇到什麼問題請您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竭誠為您服務。最後在這裡望大家能夠在天津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地方是天津五大道風情區。首先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五大道的概況。五大道是指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區成都道以南,馬場道以北,西康路以東,馬場道與南京路以西的長方形區域。總長度為17公里,總佔地面積為1.28平方公里。內涵23條道路。歷史上曾經由海河淤泥墊地而形成。19世紀初,這裡曾是英國租界。

說起小洋樓,上海、青島、廈門都有很多,但是比較起來,天津卻是現存最多,儲存最為完好,也是最為出名的。在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這裡居住的人不同尋常。據不完全統計,在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在這裡就曾居住過兩任民國總統,分別是徐世昌,曹錕。七任國務總理或代理國務總理以及各省的督軍,實業家,買辦。

今天我們主要遊覽的景點有天津外國語學院,粵唯鮮酒樓,和平賓館,慶王府,民院體育館,以及其他名人舊居。好了,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來體味五大道獨特的風味建築。

現在我們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寫有五大道三個字的大時鐘。它是五大道的標誌之一。那我們今天就以它為起點,首先遊覽的就是馬場道。下面請大家隨我參觀。

馬場道是五大道中最長的一條路,他全長是3216米。因通往英租界的跑馬場而得名。下面請大家跟我繼續參觀。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天津外國語學院。它的前身是北疆博物院。北疆博物院是近代所設立的第一家自然博物館,它的創辦者是法國學者離桑,中文名字叫桑志華。大家請看,它的建築為典型的法式建築,主要體現的是它的大屋頂,它的大屋頂主要體現的是法國曼賽爾的建築特色。

眼前的這座小洋樓,它始建於1920_年,是有英國的皮毛商人達文士修建。這棟小洋樓是五大道上為數不多的西班牙式建築。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睦南道。睦南道全長是1968米。走進睦南道,我們首先看到的是著名愛國將領高樹勳的舊居。這棟小洋樓風格別具,是一座典型的英式建築。英式建築最主要的特點是大坡度,尖屋頂,並開有天窗。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睦南道金林村四號,當時居住的是清朝末年最後一個總管太監小德張。接下來就請大家跟我進去參觀。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金林村四號小德張的居所。民國二年,小德張攜大量私款及他的家人來到天津。他先是在重慶道的55號置地建房,後來把這棟房產讓給了清慶王載振,於是小德張又在天津的其他地方購置了很多房產。而這棟小洋樓是小德張在家境逐漸衰落的時候所居住的地方,直到1957年,小德張在這裡病逝。好了,接下來請大家繼續跟我參觀。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位於河北路183號的粵唯鮮海鮮酒樓,這棟樓始建於1936年到1937年間,由於它外圍疙瘩點點,所以天津人把它稱之為疙瘩樓。這棟樓是由著名的義大利設計師保羅鮑乃弟設計的。當時設計出來之後是一座公寓式的大樓。而在這棟大樓的305號房間曾經居住的是著名的京劇表演大師馬連良。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位於睦南道20號的孫殿英舊居。孫殿英當時盜掘清東陵的慈禧墓,把慈禧墓盜掘一空,所盜寶物足足裝了五隻大皮箱子。而且都是由孫殿英親自加封的。該樓始建於1930年,是以其二姨太的名義所購置的房產。整棟建築為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的點睛之筆就是迎面的幾根絞繩式立柱。接下來請大家隨我進去參觀。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大理道。大理道全長1745米,兩側房屋大多是單體的英式小洋樓。它的私密性和隱蔽性非常的強。接下來就請大家跟我繼續參觀。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大理道上的和平賓館。它又被稱之為潤園。1951年的時候,毛爺爺來到天津視察工作,就曾在這裡居住。為了紀念他,取名為潤園。因為毛爺爺,字潤之。這棟樓始建於1931年,是由安徽壽州著名的實業家孫振芳先生出巨資修建的。整棟樓的建築風格為西班牙式建築。這也是整個五大道上為數不多的西班牙式建築。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民院體育場。它是由海河的淤泥墊地而形成的。整體的佔地面積為41200平方米。當市民園體育場外圍的圍牆以及羅馬柱全部都是鐵質的。但在1943年的時候日本人侵佔天津,便把原來的鐵質羅馬柱及圍牆全部盜走,用來製造軍火,後來改為磚砌的圍牆以及羅馬柱。1954年民園體育場足球場地鋪設了草坪,並搭起了24米高的木質燈架,成為全國第一個燈光草坪足球場。它也曾經是天津泰達足球隊的主場。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整修一新的民院體育場。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位於重慶道55號的慶王府。它始建於1920_年,是由清朝末年最後一個總管太監小德張所督建的。1920_年清王朝慶親王第四代傳人愛新覺羅·載振來到天津,相中了小德張所督建的這套宅院,於是載振用當時他在天津北馬路的十一所平方與他交換,所以說此處房產是載振置換到手的。1920_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載振也隨之來到天津,就一直居住在這座王府當中。搬進來的載振在這裡吃喝享樂,吸食鴉片,過起了悠哉悠哉的寓公生活,直到1947年,71歲的四世親王在這裡病故。慶王府的建築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門樓為典型的西式門樓。它的寓意是海納百川。接下來請大家隨我進去參觀。一進大門口,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組高大的石臺階,它的臺階數為17級半,這其中是有含義的。因為在古代,9是陽數,99是極陽數,只有皇帝才有權利使用。而當時的小德張想把它修成十八級,但又怕皇帝怪罪於他,於是他命人把第一層削去了一層,變成了17節半。而這一點又充分的表現了小德張當時的一種心態,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皇帝,只有他是最大的。現在請大家隨我到側面看一下主樓的主體建築。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它的主樓,為典型的中式建築。現在請大家跟我參觀一下它的後花園。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慶王府的後花園。這座花園是小德張按照北方園林的建築造型而修建的。它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這裡有涼亭,假山,水池,小橋等。在整座花園當中,最令人叫絕的是這七棵黃金樹。據說這是北美的一種樹種,到了深秋季節它會結出像長豆角一樣的果實,而且表面是呈金黃色的。這樣一根根的倒掛在樹上,像金條一樣,由此而得名。_期間,慶王府是遭到破壞最少的一座風貌建築。其中的原因就是從解放後至今,這裡一直是天津外事辦公室。現在這裡已經成為天津對外友好往來的一個重要場所。

百年曆史看天津,天津的縮影在和平,和平的精華全部集中在五大道這個地區,我相信明天的五大道將會以更新的姿態來迎接更多遊人的參觀。轉眼之間我們今天的旅途就要結束了,在此我要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和幫助,對大家深深的道一聲謝謝。如果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妥也希望您能夠見諒,在此留下您寶貴的意見以便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有所改進。如果有緣,我期待能夠和您再次相會在天津。最後我在這裡祝願大家萬事順意,一路平安。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昆明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昆明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文化名城,先輩們在追求進步、幸福、獨立、自由的曲折歷程中給我們留下了浩淼博大、光輝燦爛而又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這裡不乏歷史遺蹟、歷史遺址、歷史墓葬,更不缺歷史名人、歷史大事、歷史貢獻。

昆明是中華文化發祥地之一,早在三萬年前,“昆明人”就在滇池周圍生息繁衍,三萬年間昆明的歷史連綿不斷,文化代代傳承;昆明是歷史大戲頻頻上演的舞臺,這裡上演過莊蹻開滇、明末農民軍據昆反清、創辦雲南陸軍講武堂、修建滇越鐵路、西南聯大遷駐、搶修滇緬公路、開通駝峰航線等歷史大劇;昆明是有重要歷史地位的都會,它曾作為滇國的中心、南詔大理國五百多年的副都、明末永曆政權的“滇都”、支撐抗戰的重要基地和抗戰決勝的橋頭堡、聞名世界的“民主堡壘”;昆明曾孕育和匯聚了一批傑出的歷史人物,鄭和、楊升庵、孫髯翁、蔡鍔、朱德、葉劍英、聶耳、蔡希陶、李廣田、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等歷史名人或生於此或在此長期活動;昆明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重九起義、護國首義、“一二·一”運動、昆明起義等影響全國的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在此。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先輩用勤勞、智慧和犧牲給我們留下了珍貴而又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值得我們認真瞭解,傳承和發揚。

遠古時期

滇池周邊及附近地區是地球生物起源地之一。在昆明海口發現的“海口華夏魚”和“中新魚”,隱藏著人類生命起源的奧祕。

距今300 多萬年前,正處於雛形的昆明盆地只有幾條小河緩緩流過。距今290 萬年至260 萬年前,形成了一些面積較小且彼此孤立的湖泊;距今102萬年前到20 萬年前,現在意義上的滇池出現。

遠古時期的滇池周圍,山上是原始森林,山下壩子則竹草豐盛,亞洲象、犀牛、大熊貓等動物在此繁衍生息。九鄉張口洞發現的牙齒化石證明,30萬年前,昆明地區就有早期智人生存。稍晚些時候,滇池地區,開始有“現代人”活動的蹤跡。在呈貢區龍潭山,考古工作者發現了滇池周邊迄今為止最早的人類顱骨、頜骨、體骨、牙齒化石。經科學測定,年代為距今30520_年,±820_年,屬晩期智人(現代人),專家們將其命名為“昆明人”。當時,“昆明人”住在溶洞中,能使用簡單、粗糙的石制、骨制、蚌制工具。比“昆明人”時代稍晚的大板橋遺址、小石壩野貓洞遺址、石林板橋鄉的舊石器遺址,也都發現了許多古人類活動的遺蹟。

新石器時代,滇池地區原始人群大為增加,已有了 “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

滇池地區居住著不同的部落,他們與巴(在今川東)、蜀(在今川西)和中原地區都有聯絡。《禹貢》將夏代的昆明地區劃入九州之一的梁州。商沿夏制。周朝合樑於雍。公元前七八世紀,即內地的西周時代,滇池地區進入了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出現了階級分化。春秋戰國時期,滇池及周邊地區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部落聯盟,其中“滇”的規模最大。當時滇池周圍,“河土平敞,多出鸚鵡孔雀,有鹽池田漁之饒,金銀畜產之富”。

戰國時期,楚國大將莊蹻入滇,統一了滇池流域各大大小小的部落,建立起統一的滇國政權。滇國的都城在今晉寧縣晉城鎮,莊蹻還在今昆明市區修建了一座“苴蘭城”。“莊蹻開滇”,將楚國和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帶到滇池地區,加速了當時以“滇族”部落為首的滇池地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3

據說古時有一個黑龍王和一個白龍王經常在這裡觀景下棋。一天,二位龍王在聊天時談到棋藝,互不服氣,便以妻子打賭,大戰了三天三夜,不分勝負。正巧,這時黑龍王的妻子來喚黑龍,黑龍一步不慎,全盤失利。白龍王便要拖走黑龍王的妻子,黑龍王妻子執意不從,白龍王就強拉硬拽。如今,這裡的草都是斜長著,據說就是當年白龍拖黑龍妻子留下的痕跡,另外,九龍溪的石頭上還清晰地印著黑龍妻子的腳印。後來,黑龍王一氣之下掀翻棋盤,用大水沖垮了白龍宮院。此舉激怒了玉皇大帝,天上掉下一個火球,將黑龍宮全部燒光。因此,老潭溝內的蛇,無論大小,均為黑色,據說它們都是黑龍王的後代。黑白二龍當年下棋的山便叫作棋盤山。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鴨綠江風景名勝區參觀遊覽,下面請大家聽我介紹一下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概況。

一、景區概況

鴨綠江風景名勝區,是國務院於1988年批准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地處鴨綠江下游,渾江口至大東港之間,與朝鮮的碧潼、清水、義洲和新義州隔江相望,全場210公里,面積824.2平方公里。

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由綠江、水豐、太平灣、河口、虎山、大橋和江口等景區100多個景點組成,以自然風光旖旎,人文景觀薈萃、地理區位獨特、環境質量優越而馳名中外,是一覽兩國風光,憑弔歷史遺蹟,融休閒度假、科學考察和異國旅遊於一體的河川型風景名勝區。

鴨綠江風景區20_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景區,20_年榮獲遼寧省“十佳”旅遊區,20_年虎山長城、鴨綠江斷橋升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年獲全國十佳休閒景區稱號,20_年被評為遼寧省文明景區。

二、綠江景區

綠江景區位於寬甸振江鄉,從東江至渾江口,面積141平方公里,為鴨綠江景區上游。這裡層巒疊嶂,風景秀麗、野趣橫生,由南天門、小青溝、壯哉谷等景點組成,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狀態,處於待開發階段。

三、水豐景區

水豐景區以水豐水庫為核心,面積為274平方公里,建成於1941年的水豐大壩,長900米,高146米,寬8.5米,為世界少見的水泥結構高壩。素有東北第一大水庫和遼寧第一大淡水湖之稱的水豐湖,因開發較晚兒完整地儲存了自然風貌。

湖面浩瀚壯闊,山水相映,空氣清新,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渾壯美,又有江南山水的清秀之美。水豐湖面由中朝兩國共管,船隻只在水面上自由來往停泊,遊人儘可飽覽兩岸風光和異國風情。

四、太平灣景區

太平灣景區距丹東市50公里,與朝鮮平安北道朔州郡隔江相望,主要由古渡新村和太平灣電站等景點組成。其中太平灣電站為景區核心,是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在這裡可以直觀地看到“水是怎樣發電的”,並踏上朝鮮土地感受異國風情。

五、河口景區

河口景區位於寬甸縣長甸鎮境內,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譽,是鴨綠江沿線景區景色最優美的地方,也是一個彙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遺蹟、民俗民風及異國風景的超濃縮型綜合景區。

自然景觀有著名歌唱家蔣大為唱紅大江南北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中的萬畝桃花園,人文景觀有電視劇《劉老根》中的“龍泉山莊”,具有深刻教育的意義的渡江作戰的“河口斷橋”,原名“清城橋”,是鴨綠江上的第一座公路橋。

六、虎山景區

虎山景區是鴨綠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朝鮮八大景”之一的統軍亭隔江相望。景區內有明萬里長城東端的起點--虎山長城、中朝邊境“一步跨”等景點。從一定意義上說,虎山景區是一處以古代軍事文化遺址旅遊為主題,以邊境旅遊和紅色旅遊為特色的著名景區。

七、丹東市城區

丹東市城區段屬於鴨綠江風景名勝區中著名的大橋景區,有寶山懸紅,碧水玉榭、鴨江帆影等著名景點。其中,斷橋原是鴨綠江的第一座大橋,由當時的殖民機構--日本駐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承建,1920_年8月動工,1920_年10月竣工,長944.2米,寬11米,共12孔,始為鐵路橋。

1950年11月8日,“第一橋”被美軍飛機多次轟炸稱為殘橋保留至今,俗稱“斷橋”。橋上儲存碉堡等文物遺蹟,並開設有大橋旋轉處觀賞臺、斷橋炸斷處觀賞臺、斷橋史話,世界橋樑與戰爭史展等。

登上斷橋處不僅可以領略中朝兩國風光,更是人們憑弔歷史、緬懷英烈、激發愛國之情的遊覽勝地,鴨綠江斷橋已經成為丹東這座英雄城市的標誌性景點。第二座橋建於1940年,為鐵路、公路兩用橋,全場940米,歸中朝兩國共管。

八、江口景區

江口景區是鴨綠江風景區名勝區最南端的一個景區,從江口至文安島北端,面積為246平方公里,大東崗區的江海分界線時中國海岸線的最北端,三號江海界碑吸引了許多遊客。

好了,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旅行。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們,下面我們來到了在清風峽口,高聳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各位請看!愛晚亭位於嶽麓書院後青楓峽的小山上愛晚亭,它坐西朝東,四周山巒聳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漳環繞,山、樹、溪、石各展風流。_同志青年時期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的和工作期間,經常同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摯友一齊登臨愛晚亭,“指點江山,激揚發字”,有時甚至通宵達旦。1952年重修愛晚亭時,當時的湖南大學樣長李達請_為亭題名,_欣然提筆寫下了“愛晚亭”三個大字,就是此刻亭子門楣上的這塊匾。

愛晚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古典攢尖頂亭子。什麼叫做攢尖頂呢?誒,我們往上看,愛晚亭的頂棚啊它有四個面,由四條斜脊構成,這四條斜脊呢在古代建築中叫作“四披”。“四披”向中心凝聚成一點而構成的頂棚結構就叫做攢尖頂了。攢尖頂使得整個亭子有一種向心的凝聚力,而這種凝聚力也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重“中庸”、重“立身”、重“大一統”等儒家思想的體現。

我們往下看,發現頂棚下面啊還有一套頂棚,我們明白,一般的亭子它是隻有一個頂的,而這種兩套頂棚的結構就相對少一些,這種結構就叫做“重簷”了。“重簷”使得整個亭子顯十分有氣勢和穩重,但我們從外面看來,愛晚亭整體穩重卻不顯笨重,這是為什麼呢?

原先我們的古人,當時建造愛晚亭的工匠心思十分巧妙,我們沿著四條脊往簷角看去,能夠發現簷角是向上飛翹的,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鳥,或者想要翩翩起舞的蝴蝶,這樣就使得亭子有了一種輕巧活潑的感覺。再加上愛晚亭的丹柱、碧瓦、白玉護欄和彩繪藻井,我們能夠全面感受到這座百年名亭的古樸之美。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6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大地灣遺址位於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鄉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遺址,距今4900-8120_年。大地灣遺址1958年後即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秋開始發掘,1988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地灣遺址對研究我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明乃至華夏文明的起源等都具有重要意義。這裡大地灣遺址以文化型別多、延續時間長、歷史淵源早、技藝水平高、分佈面積廣、面貌儲存好而倍受考古界關注。

大地灣最早距今7820_年,最晚距今4820_年,有3020_年文化的連續,其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在我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值得提出的是大地灣的房屋建築遺址,不僅規模巨集偉,而且形制複雜。尤其是屬於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5020_年前)的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門開和帶簷廊的大型建築,其房址面積270平方米,室內面積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牆,其復原圖為四坡頂式房屋。這一房屋的規模在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房屋居住面上,還給有地畫,圖案由人與動物構成,是我國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畫,這一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繪畫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這裡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農業生產工具數量很多,貯存物品的大袋形窯穴的建造,大型陶甕、缸、罐等貯藏器的大量出現,都說明和反映了其經濟形態屬於定居的以農業為主的型別。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7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位於中甸縣東南部,距中甸縣城120公里,總面積為21908公頃。主峰海拔5396米,海拔最低點僅1550米。

哈巴雪山是第四紀阿爾卑斯——喜馬拉雅構造運動而隆起的。整個保護區4000米以上是懸崖陡峭的雪峰,亂石嶙峋的流石灘和冰川。海拔4000米以下地勢較平緩,地貌呈階梯狀分佈,保護區內氣候呈明顯的立體分佈,海拔從低至高依次分佈著亞熱帶、溫帶、寒溫帶、寒帶氣候帶,可稱整個滇西北氣候的縮影。

哈巴雪山山頂發育的現代冰川為懸冰川,是我國緯度最南的海洋性溫冰川。至今還保留有許多古冰川遺蹟——角峰、刃脊、U形谷和羊背石,最典型的古冰水形成的眾多的冰磧湖,如黑海、圓海、黃海、雙海等,湖水因湖底石色而異,水溫極低,無水藻和魚類生存。

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高山森林垂直分佈的自然景觀及滇金絲猴、野驢、獼猴為目的而設立的寒溫帶針葉林型別的自然保護區。哈巴雪山有“天然動物園”的美譽。

自然保護區風光主要由哈巴雪山主峰、高山冰磧湖、杜鵑花、雪山瀑布群構成,高山冰磧湖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

哈巴雪山主峰終年冰封雪凍,顯得挺拔孤傲,四座小峰環立周圍,遠遠望去,恰似一頂閃著銀光的皇冠寶鼎。隨著時令、陰晴的變化交替,雪峰變幻莫測,時而云遮霧罩,寶鼎時隱時現;時而云霧飄渺,絲絲縷縷盪漾在雪峰間,“白雲無心若有意,時與白雪相吐吞”。

到哈巴雪山旅遊,令人最難忘的要數這裡的杜鵑花。自殺保護區幾乎集中了整個滇西北杜鵑種屬,從山腳到山頂分佈著近200個品種,佔整個雲南杜鵑種類的70%左右。被國內外生物學家雀為“世界花園之母”。自然保護區內海拔高差大,氣候呈垂直分面,在不同的海拔地段,可欣賞到不同種類的杜鵑花。每到花期,杜鵑花破雪綻放,隨山衍展,白雪紅花,交相輝映。最為奇者是遊人可踏花而行,移步於群芳之上,俗稱“花上飛”,是哈巴雪山自然風光中的一絕。

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內,自然景觀除雪山、湖泊、杜鵑外,還有許多縣泉飛瀑。或清漪奇秀,絲絲縷縷,或氣勢洶湧,聲喧如雷,令無數遊人流連忘返。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8

遊客朋友們好,歡迎遊覽撫順永陵!

在關東地區,有著名關外三陵:昭陵(北陵)、福陵(東陵)、永陵。永陵被譽為關外第一陵。

永陵,始建於1558年,初稱興京陵,1659年,改稱為永陵,至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是目前儲存最完好,修動最少的帝王祖陵。陵內葬者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扁古。

一、下馬碑

清代的皇陵、宮陵、王府及壇廟前,兩側的甬道上均設有下馬碑和下馬木,作為官兵人等下馬標誌。永陵作為清王室的祖陵,下馬碑更顯得神聖而莊嚴。

永陵建陵之初,下馬標誌為木牌。1783年,年近七旬的乾隆皇帝最後一次東巡祭祖時下旨,把盛京三陵原有的木質下馬碑全部換成石刻的下馬碑。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豎立在永陵陵宮正門前1公里處的兩座下馬碑。

兩座下馬碑相聚120米,碑上用滿、蒙、漢、藏、回五種文字刻著:諸王以下官員至此下馬。

二、正紅門

永陵的正門稱為正紅門,又稱前宮門,它是永陵的總門戶。

此門是一座硬山式通道門,共三間,每間有兩扇對開木質柵欄門。門及前後簷柱均塗紅色,頗具滿足祖先的生活特點,不禁使人聯想到滿族依山傍水的生活特點。

柵欄門在國內皇陵建築中極為少見,建築風格獨特,堪稱一絕。長達數千年的部落生活,使滿族祖先們具有強烈的疆土意識,以山為寨,立柵為城,便是這種疆土意識的濃重縮影,作為清代陵寢建築的鼻祖,永陵之所以要用木質柵欄門,意在懷念祖先創業時那段艱難的歲月。

二、神門與神道

這裡就是永陵的前宮院,大家看,我們腳下的是三條石甬道,這三條甬道與永陵的正紅門、啟運門一樣,曾是清代皇權的象徵。

永陵正紅門、啟運門均為三間門,正中為神門,左為君們,右為臣門。與門一樣,陵內的石甬道也是3條,中為神道,左為君道、右為臣道。神門與神道是陵內所葬清王朝六位祖先的靈魂行走的。其它人、包括皇帝均不得由此出入。

皇帝祭祖時要走君門,隨從則走臣門,皇帝祭祖時要用蘆蓆在門前搭蓋帷幕,將神門遮擋起來,避免看見此門,以示對祖先的尊敬。今天,永陵的神門、君門、臣門與神道、君道、臣道對遊人已經不具有任何約束力。

三、四祖碑樓

與其它清代皇陵相比,永陵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一陵多葬,君臣共陵;二是葬在這裡的四位皇帝皇帝生前並無建樹,只是因為子孫為帝而貴,被清王朝追封為“肇興四祖”,我們現在看到的4座碑樓,就是“肇興四祖”的神功聖德碑樓。

原始的滿族人有“祖孫父子生同居,死同城”的傳統,而後世的滿族人則講究“四世同堂”。清王朝的“肇興四祖”輩分不同,長幼有別,四座碑樓卻樣式一致,於前宮院內一字排開,坐北朝南,東西並列,給人以不分先後大小,不講輩分高低之感。

清入關以後,歷朝皇帝生前死後都為自己建造了單獨的陵寢,這樣永陵的“四祖碑樓”也就成了大清皇陵中的一曲絕唱。

四、坐龍

與坐落在瀋陽的福陵和昭陵相比,永陵的歷史輩分最大,建築規模最小,儘管如此,我們仍然不可小視它,因為這裡值得一看的東西很多,耐人尋味的歷史典故也不少,下面就請大家跟我一道去看看坐龍。

這就是著名的永陵“坐龍”,它是一種國內罕見的浮雕,龍首狗身,共16條。坐龍分別盤坐於四座碑樓前後二門左右兩側的石壁上,兩隻前爪直立撐地,尾部卷坐壁底,大家不妨在腦海裡網羅一下所見過的龍,似乎從未見過龍像狗一樣坐著,那麼,坐龍究竟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狗是滿足祖先的崇拜物,龍則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物,傳說中狗曾救過努爾哈赤的命,不過,滿族的祖先因遊牧、打獵而崇尚狗,稱其為天龍,將龍與狗合為一體,坐龍便誕生了。

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龍是用來象徵清王朝祖先的,向人們暗示著,清王朝既能打天下,也能坐天下。

五、功德碑

聳立在四座碑樓內的四座石碑,即清王朝“肇興四祖”的神功聖德德碑。四座石碑規格一致,建築形式相同,只是碑文的內容不相同,碑文由御筆秦撰,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合璧刻寫。

據史料記載,四祖碑樓建於兩個時期。肇祖、興祖之碑立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景祖、顯祖的碑立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碑樓內的四座石碑是在北京郊區刻制而成後運到這裡的。

六、啟運門

啟運門,又稱內宮門,是方城、寶城的門戶。這道門為什麼叫做啟運門,其中有一個典故。據永陵《大事記》記載,順治八年(1651年),清王朝封永陵的後山為啟運山,順治十八年(1661年),又命名永陵方城門為啟運門,永陵享殿為啟運店。

《現代漢語詞典》對“啟運”一詞的解釋就是“起運”,封山、殿、門為“啟運”,無外乎就是說清王朝的好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而清王室對此的解釋就是:“光啟巨集圖,肇興帝業,開先裕後”。

啟運門是一座單簷歇山式建築,兩側有袖壁,由6扇硃紅門板製成,每扇門上裝飾著九九八十一顆鎏金銅釘,並各配有一個銅門環,在中國封建社會裡,自然數以九為大,九是皇家御用數字,皇帝稱為九九之尊,所以皇家的門上有橫九、豎九共九九八十一顆銅釘,逐次排列,老百姓的門上不允許釘銅釘,因此才叫做白釘,可見清代封建等級之森嚴。

七、螭吻

在啟運門和啟運殿上,各有一條螭吻被寶劍刺在門脊和殿脊之上。傳說螭吻是龍的二兒子,生於大海,生性凶猛,且能噴水成雨,有滅火之威。啟運門上被寶劍刺在上面的那條龍,就是傳說中的螭吻,用作鎮火防災。

大家仔細看,啟運門上的寶劍,劍柄是兩個火焰圈,內裡嵌了字,東邊的火焰圈中鑲著“日”,西邊的火焰圈中鑲著“月”,日月和為明,而將日月拆開則具有濃厚的政治意味。

永陵修建之初,清王朝剛剛入主中原不久,順治皇帝擔心江山不穩,於是便在這裡將日、月拆開,意為破明,並希望祖先能夠保佑大清皇帝。另一層意義是,啟運門脊形如一條長長的扁擔,西挑日,東擔月,象徵著清王朝“肩擔日月,一統天下”之意。

八、啟運殿

建在方城內的啟運殿是永陵的中心建築,啟運殿內供奉著四祖黃帝及皇后的神位。

請大家隨我進入殿內一起去參觀,這四座暖閣是康熙元年(1662年)所建,是用來供四祖黃帝和皇后休息的地方,暖閣設有8個龍鳳寶座,這是四祖皇帝及皇后的座位。

道光九年(1820_年),道光皇帝來這裡祭祖,曾留下龍褂一件。在道光皇帝之前,乾隆皇帝因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再東巡祭祖,而將兩件龍袍分別留在福陵和昭陵,叫守陵人逢祭日掛出來,替他向祖宗盡孝,顯然道光皇帝是在效仿祖宗。

道光皇帝執政後,僅東巡祭祖一次,由於清王朝日漸衰落,他形色匆匆,並從此結束了有清以來的這項盛典,稱為清王朝皇帝東巡祭祖的終結者。

九、寶城

這座呈八角馬蹄形的城叫做寶城,又稱“月牙城”,這就是陵寢的墓葬所在地,清王朝的六位祖先就安息在這裡,皇家的墳冢稱為寶鼎,容納寶鼎的城就被稱作寶城。

永陵寶城寬20米,縱深18米,三面有青磚高牆環護,加上前面有雄偉高大的啟運殿做門面,寶城便形成了一個封閉式的空間。寶城分上下兩級平臺,上層的三座寶鼎,中間葬著興祖福滿,左面是景祖覺昌安,右面是顯祖塔克世,興祖德右上方有一塊小平地,下面葬著肇祖猛哥帖木兒的衣冠。

在墓地的5座寶鼎中,只有興祖福滿的墓是原葬,其餘4座是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由遼陽的東京陵遷到這裡的。

十、神樹

永陵興建之初,在興祖福滿的墓前,生有一株巨大的古榆樹,這棵樹就是被乾隆皇帝追封的“神樹”。

相傳,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當政,欽天監夜觀天象,發現遼東有望不斷的紫氣滾滾而來,就像100條神龍在騰雲駕霧。崇禎皇帝害怕混龍出世,自己的皇位被奪走,就從南方找來一個風水先生,到東北來破除100條龍脈。

風水先生帶領一班人馬來到東北,在山上挖溝割龍首,在山上壓小廟鎮龍氣,一連破了99條龍脈,只剩下一條離地三尺的懸龍,能走能飛,破不了,風水先生向,既然是旋龍,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龍脈,不破也罷,於是就回京城覆命去了。

恰巧在此時,努爾哈赤的祖父在長白山的部落被人打敗,他揹著父親的骨灰盒,沿著長白山走下來,打算給自己的部落找一個落腳的地方。這天,他來到蘇子河畔,見天色已晚,找到西堡的一個小店要投宿。

店主人看他身背骨灰盒,怎麼也不讓他進店,無奈之下,他只好揹著骨灰盒來到龍崗山下,見有一棵大榆樹,樹幹離地三尺分叉,於是便把骨灰盒放在上面,然後再去住店。沒想到第二天來取骨灰盒時,卻發現骨灰盒長到了樹上,他借來一把斧子想砍樹取盒,大樹竟流出幾滴血出來。

他找來一位風水先生,風水先生看罷這裡地勢地形後,說:“這兒是一塊風水寶地,前有呼蘭哈達相照,後有龍崗山相依,龍崗山上有12個山包,你家裡將有12代皇帝可做,天意不可違,你就把骨灰葬在這裡吧”。

努爾哈赤的祖父就把父親的骨灰葬在了這裡,然後回長白山將部落遷到了這裡。前面說的那條懸龍,就伏在這棵大榆樹上,被努爾哈赤的祖父壓中了,後來的清王朝果真出了12位皇帝。

這段傳說意在宣傳“君權神授”,同治二年(1863年),所謂的“神樹”被一場大風颳倒,最後枯竭而死,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棵小榆樹,是第二代“瑞榆”,它是新賓滿族自治縣成立後,永陵人在此種下的,如今它樹幹挺拔,枝繁葉茂,一派方興未艾之勢。

十一、招魂葬

古時候,一般百姓人家講究供奉祖宗三代,帝王則要追尊四祖,這是古代宗法制度決定的。皇太極在盛京黃衣稱朕後,為依宗法制度,曾經做過將四祖歸於一處,建造自家祖陵的夢,但由於其家族最高的一位老祖猛哥帖木兒的遺骨埋於朝鮮境內,無法遷回國內,因而沒有完成建造祖陵的夙願。

猛哥帖木兒生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曾任女真部落統領,後被明朝授為建州衛指揮使,1433年,猛哥帖木兒被七性野人所殺,藏於朝鮮境內一個名叫半山血的地方。

愛新覺羅家族可以說是東北的第一大家族,據相關資料介紹,其家族由猛哥帖木兒始之繁衍,到1920_年,620_年間家族人口已經繁衍到了30餘萬人,永陵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祖陵,當然不能少了猛哥帖木兒。讓這位高祖魂歸祖陵,不僅是皇太極一個人的夢,也是愛新覺羅家族眾望所歸。

順治五年(1648年),清王朝追封猛哥帖木兒為大清朝的肇祖原皇帝,並依照古已有之的“招魂葬”之法,用綢緞製成一套衣冠,於衣領上縫白綢一條,上寫肇祖姓名及生辰八字,葬入永陵寶城東北角。

現在,我們在這裡只能看到5座墳冢,而肇祖猛哥帖木兒之墓沒有墳冢,僅僅以魂的形式存在這裡。

今天我們的遊覽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援與合作。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9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普濟寺,俗稱前寺,位於舟山市普陀區普陀山白華頂的靈鷲峰南麓,創建於後梁貞明二年(920_年),後屢興屢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時下詔重建寺廟,後又賜題額“普濟群靈”。風景名勝普濟寺前有一個廣約15畝的蓮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於明代。池上築橋三座。中間一座,橋面平闊,北接著普濟寺的正門,南銜御碑亭。

橋中有一湖心亭,又稱八角亭,正對普濟寺山門。周圍玉液擁抱,粉牆環繞。夏日荷花盛開,綠葉田田,紅花亭亭,景色迷人,憩此玩賞,憑欄臨風,清香撲鼻,頓覺暑氣全消,令人心曠神怡。橋南的御碑亭,在湖心亭前,與海印池相連。山門。面寬五間,重簷歇山,正山門平時關閉,僧人遊客均從東山門出入。僧人圓寂後由西山門出寺。御碑殿。在山門內,有明萬曆、清康熙時的御碑三塊,正中一塊刻的是普濟禪寺歷史沿革,立於3.5噸重的贔屓上,贔屓昂首伸頸,服珠能轉動,可見其雕刻之精。天王殿。亦稱金剛殿,面寬五間,進深四間,重簷歇山。

最佳旅遊時間浙江氣候總的特點是: 季風顯著, 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 光照較多, 雨量豐沛, 空氣溼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氣溫15~18℃, 極端最高氣溫33~43℃,極端最低氣溫-2.2~-17.4℃;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_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歷史文化普濟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動中心,一切重大的佛舜活動在此舉行。十年動亂中,殿宇佛像受到破壞。1979年,國家重視名山修復,貫徹落實宗教政策,今殿堂樓閣,已修葺一新。每日來普濟寺進香的善男信女和尋勝探幽的旅遊者絡繹不絕。普陀山佛協第二屆代表大會於1993年11月23日至27日在普陀山普濟寺隆重召開。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10

山西省運城市鸛雀樓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黃河東岸、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時兵家修建的軍事建築。因其氣勢巨集偉,高大眼闊,登上層樓則有騰空欲飛之感,故名“雲棲樓”。古城緊靠黃河,有一種食魚鳥類經常成群棲息於高樓之上,此水鳥似鶴,但頂不丹,嘴尖腿長,毛灰白色,人們稱其為“鸛雀”,故“雲棲樓”又稱“鸛雀樓”。

鸛雀樓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地理位置優勢、風景秀麗,唐宋時期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王之渙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堪稱千古絕唱。詩因樓作,樓因詩名。鸛雀樓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

據傳歷史上的鸛雀樓後被元兵燒燬,成為國人一憾。20_年10月,在各界人士關心下,鸛雀樓得以復建落成。復建的鸛雀樓為目前國內惟一一座採用唐代彩畫藝術的仿唐建築,達到了“修舊如舊”的藝術效果。

以鸛雀樓主體為中心的鸛雀樓景區分四個遊覽區:一是名樓遊覽區,包括門殿、鸛影湖、唐韻廣場;二是黃河風情遊覽區,包括蒲州風情園、黃河風情園、柳園;三是山水遊覽區,包括蒼山自然景觀園、吉祥如意湖、鸛雀園;四是康樂遊覽區,包括蒲津康樂園、唐風馬球場、日潭戲水園等人文自然景觀。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11

魯山大佛位於魯山縣的溫泉之鄉上湯村,始建於20_年,20_年基本建成,但正遇上非典,於是就一直拖到現在,聽說20_年要開光,本來修的禮佛壇現在已拆除重建,目前還沒有正式開放。

魯山大佛身高108米,蓮花寶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15米,計總高168米。其中金剛座內分三層,每層有九個展殿,三個拜佛臺,每個拜佛臺有300平方米,氣勢之雄偉是前所未有的。其外層上部是飛天造型,中部為萬佛龕,下部正南為巨門三個。其下為須彌座,佔地6680平方米。整座像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佛身用黃銅、紫銅2700噸、黃金100公斤,為抗震、防風、防災內部用鋼材3700噸支撐,其造型莊嚴、飄逸、氣執獨特,可以稱作“全國第一佛”。

畫眉谷景區位於魯山縣西部堯山鎮境內、石人山風光名勝區的北麓,總面積30平方公里。景區距平頂山市100公里,距鄭州、洛陽、漯河、許昌、均在200公里以內,311國道貫串景區,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景區於20_年11月份起頭建設,20_年4月份正式歡迎遊客,20_年12月份被省旅遊局定為河南省旅遊景區。畫眉谷內,瀑、潭、洞、湖、崖、峰、澗、溝、山花、林果、雲霧、原始森林等旅遊資源齊備,各類景點100餘處。景區中柳綠粉紅色、林密果稠、碧水跌蕩、瀑潭成串,四季風光各異。春季,群山吐綠,百花爭豔,猶以杜鵑為最;最熱的時候,飛瀑歡歌,濃蔭遮日,清涼如春;金秋,萬山紅遍,野果飄香,引人沈醉;寒冬,銀裝素裹,冰瀑樹掛,如雕似玉。遊客至此,遊峽谷、觀飛瀑、賞杜鵑、嘗野果、聽鳥鳴、住農家、訪山谷、品民風、探谷獵奇、熱帶天然、反璞歸真、氣韻悠然,恰是度假、休閒、觀光、遊覽的理想之所。

石人山風光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部,景區面積55平方公里,地處伏牛山東段.主峰玉皇頂海拔2153.1米.它一年四季景緻各異,號稱"三十六處名勝,七十二個景點",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石人山古稱堯山,相傳為劉姓發源地,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於此而得名.戰國時,偉大思想家,工作外的集體活動家墨翟降世於堯山之下,現存墨子故里遺蹟.堯山又名大龍山。夏代,是堯的裔孫劉累立堯祠紀念先祖的處所,為全國劉姓發源地,後世劉氏宗親多來這個地方尋根拜祖。又因山上眾多石峰酷似人形,後史稱之為石人垛、石人山。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12

春暖花開,風和日麗,很高興能在這樣美好的日子裡與大家相遇,我是導遊員小武,希望和大家一起度過一個愉快而又難忘的一天!

“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處峰成林”,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的一句溢美之言,揭開了今天我們所遊覽景區的神祕面紗——錦繡壯麗的萬峰林景區。這裡是中國最美五大峰林之一;這裡是國家著名錐狀喀斯特地質公園;這裡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各種頭銜,各種美譽,數不勝數,紛至沓來。相信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去領略一下,還等什麼呢?那麼就請跟隨小武的腳步,一起去發現萬峰林的美麗。

萬峰林景區距離興義市約4.5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分為東、西峰林,其景觀各有特色,風韻獨具。東峰林以巍峨壯闊的喀斯特峰叢為主,大氣恢弘,峰勢雄奇。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觀,潺潺的納灰河穿流而過,寧靜秀美,沁人心脾。因為萬峰林氣勢巨集大壯闊,山峰密集奇特,造型和諧完美,明河暗流溝壑縱橫,溶洞峰林此起彼伏,這鬼斧神工人間仙境的韻味,被不少專家和遊人譽為“天下奇觀”,讓人過目不忘,流連忘返。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崢嶸巍峨的東峰林現在已經映入眼簾。峰如劍立,巖如斧劈,一座座山峰星羅棋佈,從不同角度觀賞,給人充分的想象空間,能領略到各種不同的韻味。細細思量,彷彿來到了遠古戰場,飛沙走石,刀光劍影,一位位滿身鎧甲的戰士,為了家園,為了生存,決戰於此。又依稀是站在遼闊的大海邊,一浪接一浪的浪花,帶著鹹溼的空氣撲面而來。一座座形態各異,玲瓏精美的錐狀峰叢,彷彿剛剛出土的春筍,在不同的季節中,點綴在無邊無際綠色和黃色的海洋中。寶劍峰林、列陣峰林、羅漢峰林、群龍峰林、疊帽峰林等五大型別峰林的形態各異,造型生動,這是造物主的恩賜,這是大自然的饋贈。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轉眼間我們來到了西峰林,如果說東峰林是大家閨秀,那西峰林則是小家碧玉了。西峰林是一座座奇美的山巒,與碧綠的田野、彎曲的納灰河、古樸的納灰布依村寨、蔥鬱的樹林融為一體,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佳生態環境,形成天底下罕見的峰林田園風光,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卷。這裡的美,美在靜謐,美在內涵。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八卦田,顧名思義,就是前方平臥在納灰寨農田中央的八卦圖案的農田了,但是這一切卻是天然形成的,絕非人工打造,八卦田中央有三個天然地漏,深不見底,被稱為地眼——大地的眼睛,彷彿在與天對視,思索人生。日出日落,月圓月缺,八卦田貌似在不停地轉動,帶著勤勞質樸的布依民族豐收的希望轉動著,來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相聚總是很短,期待總是很長,就讓我們在這首《祝福》中結束今天美妙的旅程:“朋友,我永遠祝福你;朋友,我永遠祝福你…”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13

侗寨鼓樓是侗族地區特有的一種公共建築物,是侗寨的標誌。在侗族南部方言區,幾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樓,是侗寨風光的一大特色。鼓樓具有歷史悠久、造型美觀、結構獨特、用途多樣等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民族民俗文物價值。

鼓樓的來源,眾說紛紜。民間傳說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曾紮營侗鄉,為方便指揮,在營寨中修築高亭,內建銅鼓,以鼓聲傳令,遂流傳成為鼓樓。另有一種說法更加神奇,傳說鼓樓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遺蹟。古代外星人來過侗鄉,曾修建火箭和飛碟發射架。鼓樓外形頗似發射火箭的支架,頂層閣樓的剖面恰如飛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築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師讚頌鼓樓的歌詞中,就"那天神仙下界送禮錢"的句子,耐人尋味。肇興以鼓樓群最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被譽為"鼓樓之鄉"。寨中五團,共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臺五座。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

鼓樓從外觀觀賞像一座寶塔,飛閣重簷,氣勢雄偉。全樓為木結構建築,用四根大杉木為主柱直達頂層,另立副柱加橫豎瓜於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穿合。傳統為中央懸空一根為雷公柱、四根金柱為主承柱、四周有十二根簷柱的結構方法,象徵一年、四季、十二個月,寓意"天長地久"。

鼓樓的平面均為偶數,一般有正方形、六邊形、立面均為奇數重簷,少則一層,多達十七屋,高度多為二十米左右,逐層收縮,最高頂閣內放置牛皮大鼓。頂部為攢尖、懸山、歇山等形式,頂端置葫蘆形塔剎。底部多數系正方形,中央置火塘,塘火終年不斷。建築型別有廳堂式、幹欄式、門闕式、樓閣式、密簷式等多種。

侗寨建鼓樓,是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由全寨人集資修建。鼓樓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標誌。二是侗族族姓的標誌。三是侗族群眾休閒的場所。四是年輕人社交的場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會議事的要地。七是傳遞資訊或報警的工具。鼓樓的來源,眾說紛紜。民間傳說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曾紮營侗鄉,為方便指揮,在營寨中修築高亭,內建銅鼓,以鼓聲傳令,遂流傳成為鼓樓。另有一種說法更加神奇,傳說鼓樓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遺蹟。古代外星人來過侗鄉,曾修建火箭和飛碟發射架。鼓樓外形頗似發射火箭的支架,頂層閣樓的剖面恰如飛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築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師讚頌鼓樓的歌詞中,那天神仙下界送禮錢"的句子,耐人尋味。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盤錦紅海灘旅遊區觀光旅遊。

紅海灘旅遊區位於盤錦市的西南端,綿延於雙臺子河口防洪大堤百餘里的沿海灘塗上。它以全球儲存的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溼地資源為依託,以舉世罕見的蘆葦蕩為背景,構成一處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純綠色生態旅遊區域。

我們現在來到了紅海灘旅遊區。放眼望去,一望無垠的紅色海灘宛如一幅紅霞似火、巨型紅色的地毯覆蓋於渤海之濱,其間有彎彎的小溪、片片蘆葦,或翠綠色或金黃色,呈現出一派鷗翔鶴鳴的溼地風光,真不愧為世界罕見的自然景觀。

這裡是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鳥在此遷徙、停歇,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黑嘴鷗、大天鵝和蒼鷹等。據調查,在這裡棲息著236種鳥類。

在眾多的候鳥中,最為著名的是溼地之神——丹頂鶴。丹頂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特殊的位置,它是吉祥和福壽的象徵,又稱‘丹頂鶴’。有這樣一個動人的傳說:丹頂鶴原來是一個善良、漂亮的漁家姑娘,她的丈夫每天都出海打漁維持生計。他每天傍晚都要站在海邊等她的丈夫回來。有一天海上起了大風暴,從此魚郎再沒回來過。姑娘悲痛欲絕,但她任然期盼丈夫會回來。她每天向佛祖祈求,乞求佛祖保佑她心愛的漁郎平平安安。一邊乞求一邊磕頭、一邊磕頭一邊哭泣,頭磕破了,血跡蓋住了額頭,嗓子也哭沙啞了。最後終於感動了佛祖,佛祖把她變成一隻鳥,能在空中尋找她的丈夫。大家看她額頭的紅色,就是磕破頭時流出來的血。並因此而得名"丹頂鶴",‘丹’就是‘紅色’的意思。

我們現在就將船駛入紅海灘。紅海灘地上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從大門開始一直到碼頭全部是木製的,它是全國唯一一處在泥灘上建起的木結構。紅海灘碼頭坐落在遼河三角洲的入海口處。我們到碼頭所經過的這座橋叫做‘九曲廊橋’,全長680米,由519根木樁支撐,自岸邊逶迤延伸,直探進海中。

這就是紅海灘!這種神奇的草叫‘鹼蓬草’,因為它呈翅膀狀,學名叫‘翅鹼蓬’。它是一種覆蓋在灘塗鹽鹼上的特有植被,一種可以在鹽鹼土質中倔強生長的野草,每年4、5月份長出地面,慢慢變紅,開始還很淡,到了9、10月份便紅得十分濃烈。

紅海灘形成並非神話,而是遼河移山填海的自然工程產物。遼河從上游帶來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在入海處形成鹹淡相溶的大量物質在這裡沉積,形成了退海之地---灘塗。由於灘塗含有大量的沉積物質,所以適於鹼蓬草生長。鹼蓬草從生長髮育的初期階段到逐漸變紅,一簇簇、一蓬蓬,平平整整,一片錦紅,形成紅海灘。

那麼紅海灘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紅海灘的確切出現時間無法考證,有學者稱有了地球有了海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紅海灘。

好了,我們的船即將返回了。有人說:“紅海灘是活的,始終追趕著海浪的蹤跡。灘塗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紅海灘也就踩著它的足跡,一步步的走向大海。追隨紅海灘,也就追隨了生機與希望。”那麼,最後我真誠地希望今日的紅海灘之行能帶給您無盡的遐想,無限的快樂!

這片壯麗的紅海灘擁有著一個古老悽美的愛情神話。相傳,在這條大河入海的地方,有一條水路連線著遼東彎裡的水晶宮。水晶宮裡住著老龍王和他心愛的女兒紅袖,龍王只有一個女兒,百般寵愛,從不讓她出宮半步,生怕她有什麼閃失。紅袖在龍王的呵護下漸漸長大,出落的亭亭玉立,端莊秀美。故事就發生在紅袖十六歲那年的夏天。

這一天,老龍王突然接到玉帝的聖旨要他上天議事,老龍王放心不下女兒,百般叮囑了一番,才上天去了。紅袖一個人在宮裡有些寂寞,她忽然聽見從河口的地方傳來一陣陣悅耳的笛聲,便偷偷出了龍宮,沿著水路一直來到河口。她偷偷浮出水面,看見一個年輕的後生坐在灘頭吹著蘆笛。

那年輕的後生叫蘆生,是個孤兒,清晨出海打魚,傍晚就在灘頭折一枝蘆葦,對著夕陽吹奏。紅袖被蘆生深深的吸引住了,年輕的心房迸發出第一朵愛的火花兒,於是每晚,她便都來到灘頭,躲在葦蕩中偷偷的看著自己的心上人。終於有一天,紅袖大膽地化做一位紅衣少女來到了蘆生身邊。兩人一見鍾情,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紅袖又把龍宮裡的珊瑚草種在了這片灘頭上,傍晚兩人就依偎在草地上一起看天上的月亮。

天上一日,凡間一年。等老龍王回宮時,才發現自己的女兒已經和一個打魚郎在一起生活幾年了。老龍王勃然大怒,他趁蘆生出海打魚時,掀起了滔天巨浪,將蘆生的漁船打翻,害死了蘆生,將可憐的紅袖押回龍宮。紅袖知道父親害死了丈夫,於是她每晚都到灘頭前,對著月光哭泣。慢慢地淚哭幹了,眼睛裡流出了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片灘頭上原本翠綠的珊瑚草都被染紅了。

如今,一片一片的紅珊瑚已經長滿了所有的灘塗,向每一位路過的人講述著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老人們還說,即使是現在,在月亮半圓的晚上,你還可以在這裡聽到紅袖那如泣如訴的聲音。

其實滿眼的紅色都是由一株株小草構成的,它叫翅鹼蓬。因為它的葉片呈翅狀,不過當地老百姓還是習慣地叫它紅鹼蓬,它是唯一一種可以在鹽鹼土質上存活的草。海的滌盪與灘的積沉,是紅海灘得以存在的前提,鹼的滲透與鹽的浸潤,是紅海灘得以紅似朝霞的條件。火、紅,就是她生命的形式和內容。織就紅海灘的是一棵棵纖柔的鹼蓬草,這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草,每年4月長出地面,初為嫩紅、漸次轉深,9月是它紅得最為濃烈的時候,不要人撒種,無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鹽鹼滷漬裡,年復一年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於時光蒞苒中,釀造出一片片火紅的生命色澤,牽人心魄,燃透天涯。紅海灘,心之觸控便有靈犀相通,驚鴻一瞥終將一世銘記,在此我祝願大家在今後的人生旅途之中大展鴻圖,日子紅紅火火,願紅海灘在您的腦海裡留下一頁嫣紅的記憶。

大家看!紅海灘碼頭就在我們眼前,請大家帶好隨身攜帶的物品準備下車。

現在我們抬頭就可以看到的是“盤錦紅海灘”這個牌扁,這是國家旅遊局長 何光瑋先生於1999年8月18日親筆提寫的。

現在映入大家眼簾的便是九曲橋,這是全球唯一一處在泥灘上建起的純木質旅遊景點,全長680米,由夯進灘裡達3米的2998根木樁組成,建築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矗立在潮漲為海,潮落為灘之地。

大家一定見過許多的橋,在中國的園林建築中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橋文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極重要的地位,趙洲河上趙洲橋,瘦西湖畔有小紅橋,昆明湖上有玉帶橋,就是在天上,我們的老祖宗也還修了一座鵲橋。橋承載著歷史故事,也傾訴著愛情傳說。我們腳下的九曲長橋,就承載著大家的這一段愉快的時光。

我們腳下的這座橋,名叫“九曲橋”,也就是說它有九道彎。之所以把它建成九曲橋,一是因為它全長千餘米,又在海灘之上,這樣拐彎抹腳的便於加固,以增加對海潮衝擊的承受力,這就是運用幾何中三角形穩定性的特徵。大家一定知道,“九”在中國文化中的涵義是代表著帝王皇權,是最高的象徵,古時候皇帝身邊的很多事務都有“九”的稱謂。如北京的九龍壁,稱呼皇帝用的“_至尊”。而今我們走在九曲橋上,也可以感受一下帝王的威風,走出吉祥如意。(知道它們是怎麼夯進灘裡去的嗎?也許大家不能相信,這一根根木樁,都是全人工的。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大連古建公司沒有使用任何機械裝置,沒有藉助任何外力。他們緊緊抓住每天潮漲潮落的短暫空隙,用純人工的力量把這一根根木樁深深地夯進灘裡。

盤錦境內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大小21條河,流域面積1200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1/3,其中有三條大河在這裡入海,西邊是大淩河,隔海相望的是凌海市,東面是大遼河,與營口市相接,中間就是我們眼前的雙臺子河。可以說每一條河都記載著盤錦的歷史變遷,每一條河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我們眼前便是雙臺子河的入海口。這條雙臺子河有人也叫它遼河,但此遼河到底是不是彼遼河呢?遼河古稱“遼水、句輛河、杞柳河”,稱天下名川之一。因多次氾濫,河道也屢次變遷。在1851年(清咸豐20_年)遼河東冷家口(現盤山縣壩牆子)決口,河水衝入了現在的雙臺子河。而那時的雙臺子河還不是河,而是由於大海漲潮落潮沖刷成的一條潮溝。決堤後,遼河水一半經雙臺子河入海,一半經原來故道入海。但由於雙臺子河沒有堤壩,水患還是沒有徹底根治。

為了防護雙臺子河的洪水,1896年,清政府花費3百萬兩白銀,大規模興建了雙臺河大堤,雙臺子河正式成為了遼河瀉洪道。1958年,當地政府正式截流,雙臺子河獨立承受了遼河水,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盤錦母親河。

在棧橋的南端便是長江以北最大的天后宮,她靜靜地屹立於濤濤碧波之上,守望著渤海灣,守望著萬千的漁民和百姓,也為當地漁民找到了心靈的寄託。媽祖誕生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經過一千年的分靈傳播,媽祖文化深深地融入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中,有華人在的地方就一定有媽祖文化,媽祖從中國走向世界已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祗,為祈求平安的人們燃起了希望之花,請大家跟隨我走上福路,直通平安。

我們這尊媽祖佛像是從安徽的九華山請回來的,是用中國古代遺留下來最大的整檀香木雕刻而成,面部和手臂是貼金的,價值800萬人民幣。大家請看天后宮東西兩壁,滿布著有關於媽祖的千古傳說,精工細描處,飽含著世人對其的愛與崇拜。凝眸細看,畫面中仙氣嫋嫋,甚至一根髮絲,都在畫工的精雕細刻下變得充滿了靈氣。

媽祖文化源於中國明朝,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和海外華人供奉的海洋保護神,又稱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聖母、等等。媽祖廟從中國走了向世界,道教《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稱,太上老君封媽祖為“輔鬥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有關媽祖的記載,大約起於北宋。傳說中的媽祖是一位漁家姑娘,生於福建莆田縣湄洲島一個漁民家庭,原是都巡檢林願之女,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歿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享年28歲。林默娘出生時,紅光滿室,異氣氤氳。由於生而彌月,不聞哭聲,故名之默娘。林默8歲就塾讀書,喜燒香禮佛。她小時候就非常的聰明,讀書過目成誦,稍大些又學得一些巫術,常為村民漁夫療病驅災,行了好多善事、益事。一個天昏海暗的日子,她站在崖邊聽到海上傳來遭遇風暴的漁民的呼救聲,毅然點燃了自家草房,用沖天的火光把在洶湧波濤間迷失了方向的漁船引回到了岸邊。13歲得道祕法。16歲觀景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根據史料,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有文字記載的資料顯示,由最初的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靈惠夫人”四個字,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媽祖的封號已經累計達到66個字。

媽祖從小聰明伶俐,溫文爾雅,孝敬父母。相傳媽祖十六歲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駕船渡海北上之際,海上掀起狂風惡浪,船遭損,情況危急。這時媽祖在家織布,忽然閉上眼睛,使勁全力扶住織機,母親見狀,忙叫醒她,媽祖醒來時失手將梭掉在了地上,見梭掉在了地上,媽祖哭道:父親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來報,情況屬實。兄掉到海里後,媽祖陪著母親駕船前去大海里尋找,突然發現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濤洶湧的海面,眾人十分擔心,而媽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來迎接她,這時海水變清,其兄屍體浮了上來,於是將屍體運回去。此後每當媽祖誕辰之日,夜裡魚群環列湄嶼之前,黎明才散去,而這一天也成為當地漁民的休船之日,這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救父尋兄的故事。

關於媽祖有太多講不完的傳奇,16歲窺井得符,救苦救難於百姓;21歲禱雨濟民;23歲降服千里眼、順風耳二神,為百姓解除苦難,由此有人說千里眼是其觀順風耳是其音,因此,民間認定媽祖是海上觀音的前身;收服宴公;四海龍王率水族龍子來朝;賴神功澎湖破賊,助康熙大帝收復臺灣;保護鄭和下西洋,老人們說啊,鄭和在每次出海前都要供奉祭祀媽祖娘娘,還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寫上“海神天妃”四個字,高懸於桅杆之上,早晚參拜,這樣一來,船隊在航行途中,每遇狂風巨浪都是有驚無險,遇難呈祥,最終抵達勝利的彼岸…媽祖文化繁衍至今,不僅僅出海的人向她祈求平安,祈福、求財、升官、升學……只要是心中的願望,人們總是誠心向媽祖禱告,媽祖都會保佑這些善良的人們。

大家請看我們的周圍。幾百年來,這裡一直是雲飛雲起,潮漲潮落,在時光的變換中,一片灘塗在河床上無聲無息的孕育,抬升。終於,有一天它披著鮮紅的外衣浮出水面,一時間,大地上彷彿紅雲漫卷,朝霞映天。所有見過它的人都被它濃重的色彩深深地震撼,在海神娘娘的保佑下,您可以乘坐遊艇深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氣造化,感受那一片火紅的生命色澤和它帶給我們的那一份旺盛的生命力。

我們眼前這條紅地毯的盡頭就連線著海神娘娘的宮祗,這看似普通的紅地毯其實隱藏著一個祕密,這上面凝聚著媽祖娘娘的靈氣,當您踏上這火紅的地毯,媽祖娘娘就能與您的心靈遙相呼應,這是一條名至實歸的福路,踏上福路,享一生幸福安康!各位遊客朋友們,請您不要喧譁,以免影響媽祖娘娘聆聽他人的祈禱,我建議您一定要放慢腳步,將心裡的願望默默訴禱,再到廟前請柱高香,心誠則靈,高香飄得高遠,您的心願就會隨著香氣一直飄到媽祖娘娘那裡,她會保佑著您心想事成。慢慢地走在福路之上,您也可以細細回想一下帶給您那些美好回憶的親人和朋友,也許他今天沒有和您一起來,但是您可以為自己牽掛的人祈福送平安,您這份用心準備的禮物您的朋友會感受到您最真心的祝福。

(在媽祖廟停留大致30-50分鐘,如果該導遊所領的遊客無香火購買則可以短時間停留後到快艇遊船處)

你想暢遊遼河三角洲嗎?你想飽覽遼河口風光嗎?你想深入到世界之最的紅海灘嗎?你想與紅海灘有零距離接觸嗎?你想領略“葦海紅灘,北上江南”奇景嗎?快來乘坐紅海灘快艇和遊船,向紅袖女祈求婚姻美滿;向媽祖祈求財運亨通;向接官廳祈求仕途平順,請一朵蓮花寫上您的名字在水中放逐,萬事萬靈。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大家好:

萬仙山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南省輝縣市沙窯鄉境內,距新鄉市70多公里,面積達64平方公里,最高山峰海拔1672米,至峰頂可遠眺黃河,是國內著名的休閒旅遊勝地、避暑基地、影視基地、寫生基地和拓展培訓基地。萬仙山景區距新鄉市70多公里,距鄭州150公里,面積達64平方公里,最高山峰海拔1672米,至峰頂可遠眺黃河,一覽逶迤群山。萬仙山景區由中華影視村——郭亮、清幽山鄉——南坪、人間仙境——羅姐寨三個分景區組成。主要景點有:紅巖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長廊、天池、蓮花盆、白龍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龍潭瀑布、五峰山林海、黃龍洞、磨劍峰、羅姐寨、孫臏泉、七朗峰等200餘處。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夏季平均氣溫比山外低5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勝地,世外桃源。

萬仙山景區是南太行風光的典型代表,太行之魂的集中體現,景區內既有雄壯而蒼茫的紅崖絕壁,又有妙曼而又秀雅的山鄉風韻,集雄、險、奇、秀、幽為一體,各類景點有200餘處,主要有紅巖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長廊、天池、蓮花盆、白龍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龍潭瀑布、五峰林農場、磨劍峰、丹分溝等。絕壁長廊長1200多米,完全由人工開鑿,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優美的自然風光,古樸的風俗民情,吸引了眾多的藝術名家、影視巨臂、中外遊客、美院學生。著名導演謝晉稱郭亮為“太行明珠”,著名作家張仃稱萬仙山為“華夏奇觀”。先後有《清涼寺鐘聲》、《走出地平線》、《倒黴大叔的婚事》、《舉起手來》等40多部影視劇在此拍攝,郭亮村被譽為“中華第一影視村”,著名影星濮存昕,郭達,倪萍,潘長江等藝術家都曾蒞臨景區。中央美院、廣州美院等100多所藝術院校和30多個攝影家協-會把萬仙山定為寫生基地、採風基地。

萬仙山風景區誠邀國內外各界朋友光臨!

萬仙山的由來

多少年來,據傳寶蓮燈的故事就發生在萬仙山。農家子劉彥昌進京趕考途中,到三聖母廟內避雨,被三聖母看中,婚配生子。三聖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後,惱羞成怒,說她有辱門風,以違反天條定罪,將三聖母壓在華山之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被元始天尊抱走,教他習武學藝,沉香長大後,帶著斧頭劈山救母。二郎神知道後,力阻沉香,惡戰數日,二郎神的劍、沉香的斧,砍削出聳立的紅巖絕壁。二郎神戰不過沉香,求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助陣。天兵天將為沉香救母之心所感動,不願幫二郎神作戰,留下個替身迴天上去了,這些替身似人似仙,蹲立各異,千姿百態。萬仙山裡的華山、磨劍峰、聖母洞都內涵一個個傳說故事。

1992年,國家建設部旅遊資源調查組的專家到郭亮、南坪考察,時任沙窯鄉鄉長的劉興國和南坪村黨支部書記崔電亮給專家講了神話傳說,專家們聽了就給郭亮、南坪周圍的山峰定名為萬仙山。從此,沙窯風景區就成了萬仙山風景區。

清幽山鄉——南坪

萬峰競秀 俏裝列陣作儀仗

千瀑飛流 同音歡奏迎賓曲

這裡是南坪停車場,南面是五峰山,西南是龍潭溝,西面的懸崖絕壁屬於山西省地界,西北面是通天河谷,北面是將軍峰,峰頂上的山嶺是翠屏山,山那面是郭亮景區。

將軍峰

將軍峰是一座孤立的石峰,高89米,遊離絕壁28米,似身披盔甲的武士。據傳,玉皇大帝召集萬仙聚會,命令一天將在此值更守護。散會後忘了撤更,這一天將就永久的站立在這裡,化成了一座巖峰,成為萬仙山的守護神。將軍峰左右兩側壁立如削,高120餘米。1996年,全國第四屆攀巖比賽就在將軍峰西側的巖壁上舉行,是萬仙山第一次舉辦這樣的體育盛會,從那一年開始,每年都有許多攀巖愛好者來這裡練習。攀巖活動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鍛煉活動,誰如果有興趣攀巖,可以試一試,但一定要帶上保險繩。將軍峰也是美術學生繪畫寫生的最佳景點之一,來南坪寫生的學生都給將軍峰作過素描和速寫。

到南坪景區不能不看日月星石,這是一塊淡紅色的沉積岩,石面長2.28米,最寬處1.28米,最厚處1.07米。1995年,村民宋運林鑿石蓋房,在河邊破開一塊大石頭,見石板面上清晰地顯著太陽、月亮、星星的影象,他立即收起鐵錘鋼鑽,把村裡人叫來觀看,老支書崔電亮同志說這塊石頭是一塊奇石,一定要儲存好。石英岩屬於沉積岩,石頭內有這種逼真的圖案實屬罕見。村裡人給這塊石頭定名為日月星石。日月星石上的太陽呈圓形,乳白色,直徑33公分,圓心中有一個淡粉色的圓圈,直徑4公分;月亮呈月牙形,直徑16公分,月牙中間有一個直徑11公分的白色圖案,太陽挨著石頭的邊沿,似初升的紅日,右上方19公分處是彎彎的月牙,石面上的56個星星是56粒晶體狀的石英石子,均勻地鑲嵌在沉積岩裡,圖案逼真清晰。

1996年春,河北省《邯鄲市報》副主編喬建勳為日月星寫詩,贊曰: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三寶精華聚南坪。1999年,一位客商願出10萬元買走這塊石頭,村裡人說,日月星石是萬仙山的鎮山之寶,千金不賣,真是黃金有價石無價。

從日月星石向南走就是龍潭溝,溝底是黑龍潭瀑布,落差30多米,水量隨季節的變化明顯,歷經歲月,瀑布在石板上衝擊出一潭,名黑龍潭。黑龍潭瀑布雖然落差不太高,但它具有太行瀑布的鮮明特點,瀑布的壑口有2米多深,上寬下窄,呈梯形,瀑布中間那一片紅色的岩石光華亮麗,光潔度可與最好的花崗岩石材媲美。黑龍潭有多深呢?至今也沒人能探到底。1998年夏天,南坪村請濟南軍區某部潛水員了來探水深,也沒有測定其深度。不過黑龍潭周圍空氣清新,含有極高的負離子;黑龍潭的水含有各種礦物質,用水洗浴,可使面板光滑細嫩。距黑龍潭百米處是白龍潭,沿著之字形的石梯走進了有紅河谷之稱的丹分溝,清澈的山泉在殷紅的岩石上流淌,男人說是一條血水河,女人說是一條胭脂河。這條河不知用了多少萬年的時間在紅巖絕壁之間衝涮出來一個石缸似的深潭,泉水如一束白絹穿潭而過。在這流淌的小溪裡,有一隻腳印清晰地印烙在赤紅的岩石上。據說,太上老君從這裡取水時留下的腳印,跺一跺這個腳印,可以健身祛邪。

從丹分溝逆水而上是丹分村,蔥鬱的松林環抱著這個秀美的小山村。傳說,太上老君曾在此分發仙丹而得名。

華夏影視村——郭亮

影視村是郭亮的美譽。只有幾十戶人家的郭亮村,依地勢座落在一個山坳裡,房子不分行,不成排,錯落有致,參差不齊。青石壘牆,白灰粘縫,藍瓦蓋頂,木門木窗。村後是翠巒疊嶂的蓮花山,村前是溝壑起伏的皇碑尖嶺。從1975年以來,海內外影視界看好郭亮的自然風景,40多部影視劇的攝製組住在這裡拍攝外景。影壇巨臂謝晉,為拍《清涼寺鐘聲》三上郭亮,在村裡常住百天之久。於本正、郭凱敏、沈好放、馮小寧……等導演曾在郭亮食宿多日,留下墨寶;著名演員楊在葆、許還山、趙麗蓉、濮存昕、趙炎、郭達、潘長江等曾在這裡拍攝過影視劇,原國家女子乒乓球隊教練員張燮林曾在這裡留言。亞洲車王盧寧軍曾率車隊穿越絕壁長廊,在郭亮村前的河床上擊水輾石飛車表演。郭亮村拍影視劇的趣聞軼事很多,村裡人個個能說幾段,全村的成年人都有多次當群眾演員的經歷,只要導演說明演什麼戲,他們就會自行化妝,自帶道具,很快入戲,在攝影機前不拘謹,不怯場,有表演天賦的還能過一把癮。村民申合山在《戰爭角落》裡的表演被拍成劇照,已卸任的老書記宋保群在《缸九醒酒》電視劇中,作了個簽約演員,名字上了演員表。

郭亮村還是輝縣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割槽司令員皮定鈞和輝縣第一任縣委書記王雲清曾在這裡住過多日,電影《李向陽》生活原型,傳奇英雄郭興曾在這裡學習培訓、接受任務,那些老房子仍然完整的儲存著。

絕壁長廊

遊至郭亮,必穿郭亮洞。這是一條橫穿絕壁的長廊通道,1972年3月9日開工,1977年5月1日通車,長1250米,寬6米,高4米。投工3萬個,清理石渣2.4萬立方,消耗鋼釺12噸,鐵錘20_個。郭亮村投資8萬元,20_年又投資40萬元進行擴修。郭亮洞開工之初,村內挑選了13名硬漢組成施工隊,號稱十三壯士,腰繫大繩,凌空作業,鋼釺鑿赤巖、鐵錘破石壁。13壯士掄錘打釺放炮,炸出的石渣由全村的男女老幼清理,沒有用任何機械,上至70歲的老人,下至8歲的娃娃,人人上工地,大石塊用力搬、挪、抬、翻、推到崖下,小石塊裝進筐、簍、籃子裡,倒到崖下。肩頭磨成繭,十指磨出血。

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個橫穿絕壁的隧道,號稱太行隧道之父。郭亮絕壁與太行山斷層一樣,屬砂質沉積岩,硬度達到8.3級,一支鋼釺只能打10公分深,就得淬火,打10公分的炮眼,12鎊重的鐵錘要打4000次,開鑿郭亮洞打了多少個炮眼,掄了多少次鐵錘,是無法統計的天文數字。1977年5月1日,郭亮人用5年時間打通了隧道,汽車穿越太行腹,天塹從此變通途。

十三壯士出郭亮,掄錘執釺鑿太行

打通天嶄破石壁,橫斷千仞穿一廊

這裡是郭亮停車場,南面這條小路通往另山和大峽谷觀景臺,沿著這條路可經過山西崑山村,到達南坪的五峰山,北面是蓮花山,有臺階通往蓮花盆,郭亮村的多數景點在村西北的裡溝,喊泉、老潭、白龍洞、紅龍洞等一線相連。長約3600餘米的洞溝,兩廂山崖對峙,溝底亂石填塞,山崖絕壁上灌木、青藤纏繞,野花常開,幽香陣陣,之所以喚作洞溝,是因溝兩邊窯龕、巖穴、石窟成排相連,一個接一個,深的不見底,淺的可容身,洞洞相連,洞洞相套。最奇怪的是每個石洞外,都豎立著一根石柱,大洞大柱,小洞小柱。大洞口高闊數丈,小洞口不過尺餘,大石柱高30餘米,小石柱高不足5米

懸羊擂鼓

據說,東漢末年,連年災荒,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太行山區的農民郭亮,帶領鄉間饑民,揭竿而起,周圍農民紛紛響應,跟隨郭亮與官兵作對,很快形成一支農民隊伍。當時的封建王朝慌了手足,屢次派兵前來鎮壓,但因山高路險,地理不熟,結果都失敗了。後來,就採取封官許願的辦法,加以利誘。郭亮手下有一將領,名叫周軍,投降了官府,被封為平西大將,率領官兵數萬人,前來捉拿郭亮。後來,因眾寡懸殊太大,又有叛將帶領,打了幾仗後,郭亮只好率領部隊登上西山絕壁。周軍步步緊逼,把住各個路口,想把郭亮困死在山上。

兩軍對峙數日,郭亮所帶糧草眼看就完了,周軍兵馬仍在山下把守。危急之中,郭亮心生一計,將戰鼓放置樹下,把一隻山羊懸掛在樹杈上,羊蹄能觸擊鼓面,被吊懸的山羊四蹄亂蹬,鼓聲“咚咚”日夜不停。在鼓聲中,郭亮率部沿小道進入山西。周軍聽著鼓聲,以為郭亮在壯士氣,更加放心死守。過了兩天,鼓聲漸息。周軍派人上山打探,見崖邊吊掛著一隻死羊和一面鼓。周軍方知中計,急氣攻心,長嘆一聲,倒地而亡。

從此,懸崖上的小山村就取郭亮為名,周軍死後被部下埋到山腳下的一塊荒地,就是現在的周軍場。懸羊擂鼓的故事流傳於今。

位於郭亮村下邊,是一棵千年古樹,因主杆內朽,胸圍4.2米粗的樹幹朽爛內空,1978年一場大風把枯柳攔腰折斷,人們以為漢柳會枯死,誰知次年春天,半截樹樁上又長出新芽,樹幹一邊長出枝梢。20_年5月,大風又把新長的半邊樹幹扭彎,樹梢觸地,嫩芽又生,可見古柳生命的頑強。據傳,西漢末年,王莽纂政,帶兵追殺劉秀,劉秀沿太行山而逃,來到此地飢渴難忍,追兵逼近,緊急中落鞍下馬,讓戰馬北逃引誘追兵,劉秀爬上這一棵柳樹上藏身採柳絮充飢,躲過劫難。劉秀當上皇帝后,感謝這棵柳樹的功德,敕封為奉公柳,百姓稱為漢柳。

這裡是鴛鴦石停車場,北面是花花山,西面是裡溝,可通往山西省的蓮花嶺,喊泉、老潭等景點就在這條溝裡,南面是翠屏山,山那面是山西省的崑山村和河南的南坪村。

鴛鴦石

位於紅石河的南邊,這是兩塊石灰岩,山體坍塌時滾落到這兒,西側的一塊長5.24米,高2.72米,寬2.89米,東側的一塊長5.55米,高2.55米,寬3.21米,石上長滿苔蘚,石縫中生長著20多種野草,兩塊石頭互為支點,擠在一塊。相傳,昔時一對妙齡男女,兩小無猜,結為伉儷。有一山寇,覬女貌美,欲霸為妾。夫婦逃至潭邊,窘無去路,爬到石上,相抱墜潭殉情。後人見這兩塊石頭相偎相依,恰似鴛鴦繾綣,便取名為鴛鴦石。

藥神石

站在鴛鴦石停車場向北山頂遙望,可看到嶺坡上有一尊石頭,豎在草木之中,這塊石頭高21米,長16米,寬11米,山頭上長滿花草藤蔓。當地人稱此石為藥神石。據說,當初神農爺走遍名山大川,嘗草識藥,路經此處,見山上奇花異草甚多,一一辯之,均可入藥,便扶起一塊石頭,作為標識,以便後人採藥。

喊泉

位於郭亮村西500米處,在窯龕狀的懸崖峭壁中間,距地面18米處,一股泉水從石縫中流出來,成噴淋狀落地。

相傳,七仙女來此遊玩,欲淋沐洗浴,龍王得知,急忙拔下幾根髯須粘在石壁中間,形成天然噴淋,水量受聲音影響,喊聲大水量就大,喊聲小水量就小,由此得名喊泉。泉下有一塊石紋淺紅的石頭,被稱為仙女浴臺。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喊泉冰掛倒豎,橫排10餘米,一根根、一條條長的近8米,短的約3米。根紮在石壁間,浴臺石上結成一個大冰坨,站在上面可觸控到冰掛。喊泉的冰到五一節才全部融化。

仙女浴臺臨風站,喊卻龍王擲鬚髯。

一束銀絲掛半壁,天然噴淋聲控關。

老潭

從喊泉往西走,翻過一道小山頂,可看到一池碧水,這就是老潭,又稱紅龍潭。老潭正上方是80多米高的懸崖,每到汛期山洪挾裹泥沙石塊從崖上跌落下來,巨大的衝擊力,在平坦的岩層上衝刷出一個圓形水潭,潭邊石塊均勻排列,似能工巧匠壘砌,外側一個出水壑口,在水潭東側的一個斜坡上,長著一片20多平方米的碧綠青苔,淙淙泉水從青潭下的石縫間潛流下來,注入水潭,老潭是汛期的瀑布鑿出,潭水卻是山崖下流淌的清泉。在老潭的東邊可以用手觸控水鏽石,感受一下是怎麼由膠狀鈣化成石。據傳,這個潭是紅龍洗浴的地方,紅龍來這兒洗澡後,就邀請天上的歌舞樂仙來這兒聚會,來的多了,沒地方坐,山神爺選石塊擺成樂池讓歌舞樂仙都能坐下來,又被稱為仙樂池。

翠谷綠水成老潭,天砌秀石圍半圓。

細聽韶韻何處有,無影樂工濯清泉。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16

途中: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從酒店出發,經過短短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的車現在已經行駛在通祠路上了,距離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武侯祠還有大約5分鐘。

剛剛我們經過的那條河就是成都的母親河——府南河了。府南河是府河和南河的合稱,府河進入成都市區後繞城北、東而流,南河繞城西、南而流在合江亭處匯合。匯合後稱府南河。它的前身是成都地區古老的自然河道。先秦蜀郡太守李冰治水時,將其疏浚治理,成為岷江水系在成都城下的主要河流,是都江堰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當時叫郫江和檢江,這就是《史記》中所說的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郫江和檢江,就是今天府河和南河的前身。

而李冰時代的二江都從城南流過的格局,到唐代有了很大的變化。唐末時期,為防備吐蕃和南詔的侵犯,西川節度使高駢決定將城牆的範圍擴大。為便於守城,他又決定將原來的郫江改道,讓郫江從西北角直接向西流再轉向南流,到合江亭地區與檢江匯合。這樣,成都的北面和東面有郫江,南面有檢江,三面都有了大江。西面則利用原來郫江的故道,使成都城外四面都有流水,形成天然的護城河。

KK從此之後,成都的二江也就從“雙過郡下”變成了“二江抱城”,繞城三面。這種格局一直保持到今天。

府南河是成都文化的搖籃,成都城市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離不開它的滋潤和哺育,故成都人又深情的稱她為母親河。《華陽國志.蜀志》這樣記述成都:“山林澤漁,園囿瓜果,百穀蕃廡,四節代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唐代詩人陳子昂在其《諫雅洲討生羌書》中稱“蜀為西南—都會,國家之寶庫,天下珍貨,具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順江而下,可以兼濟中國”。李白的:“濯錦清江萬里流,雲帆龍舸下揚州”。杜甫的“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詩句,即是當時成都府南河的真實寫照。義大利威尼斯探險家馬可波羅則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成都府》中如是寫道:“有一大川,經此大城,川中多魚,川流甚深......水上船舶甚眾,未聞未見者,必不信其有之也。

商人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世界之人無有能想象其甚者”。

可是這條母親河也曾受到過嚴重的汙染和破壞,有一首打油詩是這樣寫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質變壞,七十年代魚蝦絕代,八十年代洗馬桶蓋。"府南河地區也一度成為成都最貧瘠的地區。不過經過政府整合工程之後呢,現在我們面前的府南河又是一座美麗的水上公園了。所以如今的府南河也有了另外一個美麗的名字,叫錦江。

好了,朋友們,我們這一路說說看看,馬上就要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武侯祠了。請大家稍作休息,我們一會兒再一起遊覽君臣合祀的武侯祠。

景點: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諸葛亮殿。殿的門楣楹柱上掛滿了前人留下的匾聯。其中最有名的是懸掛在諸葛亮殿正中的一聯,即“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聯文是清末雲南劍川人趙藩撰書。

上聯說,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戰術,如南征時對孟獲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服,以此稱讚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戰的軍事家。

下聯稱頌諸葛亮能審時度勢,制定出寬嚴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後來治理四川的人從中汲取教益。這幅對聯對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觀的評價,提出“攻心”和“審勢”兩個很有啟發性的問題,是武侯祠匾聯中的上品,也是我國名聯之一。

諸葛亮殿內,供奉著諸葛亮和他的兒子、孫子的貼金泥塑像。諸葛亮像在正中的龕臺上,他羽扇綸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憂國憂民,深謀遠慮的神采,顯示出一代儒相的風儀。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東沂南人,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年輕時隱居於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學,胸懷大志,得“臥龍”的美稱。經劉備三顧之請,出山鋪佐劉備,建立蜀漢;劉備死後,受託孤之重任,輔佐其子劉禪,執掌朝政,治蜀達20多年;他施行教化,嚴明賞罰,選賢任能,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貞、勤勉、廉潔和才智,換來了蜀地的安定和繁榮。史學

家陳壽評論說,當時的蜀國,政治清明,民風淳正,田野開闢,倉廩充實,到處是昇平景象。由於過度辛勞,他54歲時,病逝於北伐前線五丈原軍中,埋葬在陝西勉縣定軍山下,墳墓至今尚存。

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愛民和有益於社會進步的好事,他死後,人們十分懷念他,對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於是,人們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來紀念他,還把他作為忠臣賢相的典範,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在蜀漢面臨存亡之時,率部與魏軍在綿竹決戰,終因寡不敵眾,為國捐軀。

諸葛亮殿內陳列有一面銅鼓,是公元五、六世紀時的文物。銅鼓,原是西南少數民族古代的炊具,從考古發現來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後來銅鼓逐漸演變成一種樂器、禮器,在集會、慶典時使用,也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徵。相傳諸葛亮南征時,曾使用過這種銅鼓,白天用來煮飯,晚上當鼓,用來報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稱為諸葛鼓。

在殿外的兩側廂房內,陳列著木刻詩文。西廂有_、董必武、張愛萍、方毅、周谷成、楚圖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寶共12幅,東廂為木刻的《隆中對》和《出師表》。

出劉備殿,穿過掛有“武侯祠”匾額的過廳,便到了諸葛亮殿。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製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緻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您好!成都武侯祠內古建中的屋頂建築符號以靜遠堂(諸葛亮殿)最具有代表性,根據現有資料看,其時代為清道光年間初塑,民國早期重塑,在內容上是典型的儒、釋、道三家合一。

中坐者為笑口彌勒,彌勒左手邊還有一小橋,從其造型看,可能是傳說中的“奈何橋”;彌勒東邊為道教人物赤松子,赤松子是道教中的雨神,能化為一條赤龍,故造像頭上仍有兩角;他左手執盂,內盛一龍,右手執瓶若散水狀。

彌勒的西邊是陳天君。陳天君也是雨神,與雷公江天君、電母秀天君、風伯方天君同為明清時期流傳很廣的“天君”。陳天君左手執瓶,右手執圓形閃電盤。

這一組塑像的主要功能為防火辟邪。

在靜遠堂屋頂南脊兩邊,還分別有鐵柺李和漢鍾離的造型。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17

老邊溝景區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東營坊鄉南營坊村,距縣城小市65公里,距本溪市104公里。在當地人言語中,”大市“是指本溪市,”小市“是指本溪縣城。

景區面積22.8平方公里,由擁硌河、石陣坡和永珍谷三大瀏覽區組成,是遼東走廊、本溪旅遊幹線上的一個重點旅遊觀光區。這裡是一個美麗而富饒、古老而時尚、神奇而多彩的人間仙境。她因綿綿的群山而美,因潺潺的流水而秀,更因“層林盡染,五彩花山”的楓葉而名揚天下。

這裡春天山花競放,匯聚成一個山花爛漫的海洋,秋天楓葉如霞,幻化出一個紅葉流丹的世界,夏季無酷暑,冬日少嚴寒,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

這裡的人之所以健康又長壽,就是因為這裡氣候適宜、資源充盈、山青水碧、風景秀美,是各地遊人一年四季觀光旅遊、休閒娛樂的理想目的地,特別是金秋十月,這裡更是以那漫山遍野的紅葉而成為攝影愛好者的聖地,藝術家的天堂,來到這裡,絕對是不虛此行,離開這裡,依然是夢繞魂牽。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18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宋城,我是導遊小黃,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宋城。

一進門,是一個大舞臺,一會這會上演一場結婚的戲劇,左邊有個大劇院,這個大劇院十一點半會上演一場大型科技演出—《宋城千古情》,它裡面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和水漫金山等,一會我們再來看。

大家看,這就是城門了,在城門上有通緝武松的告示,在城門裡面有皇榜,皇榜上說的是投繡球招親的事,地點在哪呢?就在對面的王爺府上,好了大家和我繼續走吧。

大家看,這時怪街,為什麼叫它怪街呢,原來它裡面的屋子都很奇怪。

第一個是隱身屋,人站到玻璃後面可以隱身。第二個屋子是倒屋,當然裡面全都是倒的。第三個是橫屋,顧名思義,橫屋裡面的東西都是橫著的。第四個是斜屋,斜屋的整個屋子都是斜的,裡面有兩個梯子看起來很好爬,可是實際爬起來就……

過了怪街就是潑水節了,在這可以盡情的潑水,如果不想潑水的可以道對面玩,不過記住,十一點比去看錶演,我得到有到此結束。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19

嘉興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東臨大海,南倚錢塘江,北負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運河縱貫境內。市城處於江、海、湖、河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滬、杭、蘇、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區位優勢明顯,尤以在人間天堂蘇杭之間著稱。

嘉興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於北緯30度21分至31度2分與東經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間,東臨大海,南倚錢塘江,北負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運河縱貫境內。市城處於江、海、湖、河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滬、杭、蘇、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區位優勢明顯,尤以在人間天堂蘇杭之間著稱。

市境陸域東西長92公里,南北寬76公里,陸地面積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

市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吳淞高程),其中秀洲區和嘉善北部最為低窪,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間,部分低地2.8米~3.0米。全市有山丘200餘個,零散分佈在錢塘江杭州灣北岸一線,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點是位於海鹽與海寧交界處的高陽山。市境為太湖邊的淺碟形窪地,地勢大致呈東南向西北傾斜,由於數千年來人類的墾殖開發,平原被縱橫交錯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錯分佈,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種糧、湖蕩養魚的立體地形結構,人工地貌明顯,水鄉特色濃郁。

1990年新建巍峨的南湖革命紀念館後,更增添了肅穆雄壯的氛圍,前來瞻仰者絡繹不絕;市區范蠡湖、落帆亭、子城、瓶山、清真寺、小蓬萊等都是有名的景區,知名遠近。海寧鹽官的錢江潮,素稱天下奇觀,每年農曆八月十八觀潮節高潮洶湧時,各地前來的觀眾常以十萬計;鹽官附近的海塘,工程巨集大,堪稱海上鋼鐵長城;鹽官海神廟建築峻偉,佔鰲塔聳立海塘,均為遊覽壯觀;鹽官陳閣老故宅尚存部分明清古蹟。

海鹽的南北湖人稱小西湖,兼有山海湖之勝,是浙江省級遊覽區,區內景點眾多,尤以高陽山上的鷹窠頂為著,冬初觀日出,可見日月並升奇景;海鹽城內的綺園,園林綺麗,有“浙北名園屬第一”之譽。

平湖乍浦的九龍山,瀕海屏立,似九龍婉蜒,黃山下的海濱浴場浪平沙堅,夏日各地來游泳者車水馬龍;平湖城內的莫氏莊園,屋舍嚴整,展現舊時封建大戶的場景。市境許多勝蹟和名人生平密切聯絡,文化內涵豐富。市區曝書亭是清初學者朱彝尊的故居,園宅清雅;城中有當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沈鈞儒的祖居和近代傑出學者沈曾植的舊居。

桐鄉烏鎮茅盾的故居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附近茅盾幼時就讀遊釣之地立志書院、昭明太子讀書等,均儲存完好,修葺一新;桐鄉石門重建的緣緣堂,是著名藝術家、文學家豐子愷的故居;梧桐鎮有新建的君陶藝術院,庋藏今人錢君陶捐獻的文物藝術品。嘉善魏塘的梅花庵是歷史名跡,內有我國元代傑出畫家吳鎮的墓園;西塘鎮重建的西園,20__年代革命文藝團體南社領導人柳亞子等曾在此雅集。

海寧鹽官新整修了近代傑出學者王國維的故宅,硤石西山公園風景區內修復了現代著名文學家徐志摩的墓。市境景觀水鄉特色濃郁,大運河曼延穿境,王江涇長虹橋等古橋如垂虹臥波,景色雄偉,平原水網縈迴,處處小橋流水,富於野趣。烏鎮、西塘等古鎮儲存較多古昔房屋、街道、市河和橋樑,是江南水鄉的珍貴明珠。嘉興秀美的水鄉田園風光及其獨特的民俗風情,為人們注視,成為旅遊開發的熱點。

天津美麗風光導遊詞 篇20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參觀的是靈谷景區。

靈谷景區位於鐘山東麓,面積約20_多畝,這裡是六朝名勝薈萃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孝陵時,將原位於鐘山西麓的六朝名剎開善寺遷到這裡,更名靈谷寺,當時號稱“天下第一禪林”。到了民國時期,1920_年國民政府為了紀念在北伐戰爭中犧牲的數萬將士,又在靈谷寺舊址修建了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由於歷史的原因,人們仍通稱這一片風景區為靈谷寺。這裡古木參天,曲徑通幽,古稱“靈谷深鬆”,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眾多名勝古蹟隱約其間,有無樑殿、松風閣、靈谷塔、志公殿、三絕碑等,名人墓葬有鄧演達墓、譚延闓墓等。這些人文建築和山水勝景,掩映於鬱蔥深秀的林海之中,每至深秋,葉紅如火,色彩斑斕,桂花飄香,景色十分迷人。靈谷景區鮮明體現出了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國文化、生態文化的特點,是遊人們品味歷史、賞桂休閒的好去處。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鐘山風景區以山聞名,又以森林公園著稱,20_年3月1日被國家林業局正式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鐘山總面積為4萬5千多畝,其中森林面積3.2萬畝,總覆蓋率達72%,在全市綠化體系中覆蓋全市總面積的15.6%,是國內外少見的城市森林公園。紫金山猶如一臺巨大的空氣濾清器,據專業人士測算,各類綠色植物每年吸收二氧化碳達440萬噸,釋放氧氣達380萬噸,可供1300多萬人呼吸所用,如果平攤到每個南京市民,每人每天可從中獲得氧氣超過4公斤。按國際環境生態效益計算方法計算,每年產生生態效益達13億元。總之,鐘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森林公園。只要你走進了它,就如同進入了“天然氧吧”。特別是靈谷景區,近年規劃建成了萬株桂園,其中桂花專類園達1700畝,共有桂花18000株。專類園設計風格獨特,佈局自然清幽,秀木佳林,鬱郁蒼蒼,令遊客神往不已。

靈谷寺是古代鐘山70多所南朝佛寺中唯一留傳到今天的一座,其前身是梁武帝為名僧寶誌所建的開善寺,建於樑天監十四年(520_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寶誌就是我們熟知的濟公和尚的原型。因為梁武帝很崇拜寶誌,故在寶誌死後,為他建造了墓塔“寶公塔”和一座開善寺。到明朝初年,寺名已改為蔣山寺。不久,朱元璋選中開善寺這裡為自己建造陵墓,於是又在紫金山東麓找到一處“山川形勢非尋常之地”,也就是現在的靈谷景區所在地,明太祖朱元璋決定在這裡為寶誌建造一座新寺。

靈谷寺工程始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第二年六月告竣。以後又陸續增建了一些殿宇。寺成後,明太祖賜名為“靈谷禪寺”,並題書了“第一禪林”四個字,刻碑懸於寺門。

關於靈谷寺名稱的來由,明太祖在靈谷寺新建時寫的《遊新庵記》一文中說:“鐘山之陽有谷,谷有靈泉曰八功德水。”他在《御製大靈谷寺記》中又說,靈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嶺”間的一片谷地。可見“靈谷”二字的含義,“靈”是指當地一股被認為有靈性的泉水,即八功德水;“谷”是指地形而言。明代的靈谷寺佔地500畝,供養了1000多名僧,其範圍南抵孝陵衛,北接明孝陵的皇牆,據說當時每天傍晚,寺僧要騎著馬經過五里鬆徑才能去關山門,可見範圍之大。在今天的南京體育學院以南,現在還有一個叫做大柵門的地名,就是從大山門諧音而來。寺內的主要建築有金剛殿、天王殿、無樑殿、五方殿、大法堂(清代稱毗盧殿)、律堂(清代稱觀音殿)、寶公塔等。寺東北還有一座巨集偉壯麗的大寶法王殿,是明成祖為西藏活佛哈立麻所建的殿宇。因哈立麻曾來此建齋講經,所以又稱說法臺。此外,在寺的兩側還有方丈、靜室、鐘樓等建築。寺內還有148間畫廊,繪有各種姿態的佛像壁畫。上述建築,除無樑殿儲存至今,其餘都已成為如煙往事了。

古代靈谷寺在國內佛林中佔有較高地位,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青睞。據《金陵梵剎志》的統計,明代靈谷寺在上元、江寧、句容、六合等地所擁有的地產,總共達34000餘畝。明朝還把棲霞寺、方山的定林寺等12座佛寺劃歸靈谷寺管轄,這樣大規模的佛寺,真可謂是天下“第一禪林”了!清朝初年的戰火,使靈谷寺遭受嚴重的破壞,除無樑殿和寶公塔外,其餘殿宇全部被毀。清朝統治進入所謂“康乾盛世”後,靈谷寺也重新修復,又成為東南名剎,並多次接待滿清皇帝。康熙遊覽靈谷寺時,曾親筆題書“靈谷禪林”匾額,還寫了一副對聯:“天香飄廣殿,山氣宿空廊”。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過靈谷寺,並在這裡建了行宮,還賦詩、賜物,親筆御書“淨土指南”四字,令刻在三絕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