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精選19篇)

欄目: 山東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47W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們: 我是大家這次去招虎山的導遊----,咱們今天要遊覽的招虎山主要以奇山、秀水、真自 然為特色,主要分為東西兩大遊線。西線是以溪流飛瀑,奇木翠竹位主要特色,全程 8.8 公 裡,途中我們可以看到百歲木瓜樹,木魚石,巨觀飛瀑。天柱峰等多處景點。東線十一奇石 險峰為主要特色,全程 7.5 公里,途中我們可以看到鑑海石、飛魚石、蓮花峰、杜鵑谷等景 點。進了景區就會有示意圖,到時候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選擇線路。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精選19篇)

到了中心服務區離招虎山還有大約 1 個小時的路程, 到時候大家可以步行過去, 也可以 坐電瓶車過去,坐電瓶車的話需要十塊錢,是單程票,票是現場買的。 (去十塊,回來十塊) 另外再跟大家交代一下注意事項: 旅遊車就是我們第二個家, 所以為了讓我們自己有一個溫馨舒適的乘車環境, 咱們一定 要注意保持好衛生,八卦果皮等垃圾放在塑料袋裡。

另外,一定隨身攜帶好您的貴重物品,不要落在車上。進了景區,有的朋友可能喜歡拍 照,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邊走邊拍,一定要找個安全的地方,安全的位置, 停下來再拍。 有老年證的,年齡 70 歲以上的請把證件交給我,到時進景區可能會有優惠,但是我也 不能保證一定會有優惠,這得看景區的規定。

兒童票是根據景區的標尺決定優惠情況的,到時候景區人員會給小朋友量身高。1.2 米 以下的兒童免票, 米以上 1.4 米以下的兒童是半票, 米以上的收全票, 1.2 1.4 也就是成人票。 咱的車牌號是 大家下車的時候注意看一下,記好了咱們撤的特點,等爬完山後 別找不到車了。咱們 2:20 集合,2:30 出發,大家要把握好計算好時間。 由於景區屬於森林公園, 護林防火非常重要, 為了大家的旅途安全同時也為了保護景區 安全,進入景區後請大家不要吸菸,不要採集,不要攀爬,將垃圾隨手放入垃圾桶內。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2

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海陽市城區東北方向8公里處,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2公里,總面積1762.7公頃,最高峰招虎山寨海拔549.7米,為海陽市集生態遊、宗教遊、古蹟遊、民俗遊為一體的龍頭景區。

招虎山地處膠東半島的低山丘陵處。這裡原為汪洋大海,現在形成的奇石、險峰、深谷和溪流都是太古代至元古代造山運動及燕山運動的結果。關於招虎山名字的由來,據《海陽續志》中記載:邑北三十五里有山,曰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訓之,遂化為石,遺蹟宛然,故名招虎山。因此從上空俯視招虎山的整座山體,特別象一隻猛虎。景區主要是以奇山、秀水、真自然為主要特色,享有“半島奇山”的美譽,在05年底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同時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的示範點。

根據景區資源分佈狀況,現分為東、西兩大遊線。東遊線是以奇石險峰為主要特色,全程7.5公里,途中我們可以看到鑑海石、飛魚石、蓮花峰、杜鵑谷九塔峰、探海神龜、天馬戲水等多處景點。西遊線是以溪流飛瀑、奇木翠竹為主要特色,全程8.8公里,途中我們可以看到百歲木瓜樹、寶璽石、天柱峰、紅樹林、木魚石、巨觀飛瀑等多處景點。

(成到禪寺概況)

坐落在景區九龍湖畔的東方琉璃世界成道禪寺為藥師佛道場,成道禪寺佔地面積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為仿唐代風格建築,由山門(天王殿)、藥師寶殿、日光菩薩殿、月光菩薩殿、法堂、藏經閣、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伽藍殿、祖師殿、等建築組成。20__年經宗教部門批准重新修建此廟。20__年6月26日籌建委員會主任、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主持了奠基儀式和灑淨法會。20__年8月中旬在釋永信大和尚和四方大德的禮請下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席、現年105歲的佛門泰斗本煥長老擔任開山方丈,同時定名為東方琉璃世界成道禪寺。成道禪寺已於20__年11月7日舉行了寺廟落成、本老升座和佛像開光儀式,屆時成道禪寺將成為膠東半島最大的藥師文化修習中心。

招虎山的山花,讓我想起了那句歌詞:“山上的山花兒開呀,我才到山上來,原來麼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開……”,漫步在山中的步行路,放下工作,扔掉煩惱,感受招虎山的花海——錦帶花、桃花、黃花、蘭花依次向您微笑,讓這“笑”走進您的心田……招虎山是一個充滿“愛“的山,九龍湖中的天鵝船,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天鵝的”愛情“。一隻黑色的天鵝愛上了白色天鵝腳踏船,黑天鵝每日裡與”白天鵝“如影隨形,彷彿一對痴情的戀人,執著的追求著它的愛人。如果你愛她請帶她來招虎山,體驗”天鵝的愛情”!

九龍湖:大家可以看一下位於我們左手邊的這座湖叫做九龍湖。大家一定在想為什麼叫做九龍湖?這個問題我待會回答大家。我們現在踏上的這座橋叫做九龍橋。它是景區內最長的一座石拱橋,全長是175米,寬為7.5米。每逢下雨的時候,大量的雨水從橋孔湧出,形成壯觀的瀑布特別漂亮。龍橋、虎山構成一體,龍虎一直貫穿中國文化的整個過程,象徵著中國五千年古老文化龍騰虎躍的精神氣概。

現在再回過頭來說我們的九龍湖,九龍湖的得名是因為從寺院山上往下看,湖邊共有九條山脈而得名的,大家不妨數一下。九龍湖的蓄水量為500萬方,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準,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山泉水。古詩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招虎山山不高、水不深,但是非常有靈氣。九龍湖是1952年依山而建的,大家可以猜一下最大的一條魚它的長度是多少(2米左右)?它的體重有多重(100多斤)?同時大家可以估測一下我們九龍湖的最深水位是多少米(37米)?九龍湖是禁止垂釣的,它是一個大放生池,每逢七年級、十五或者佛事活動經常有居士來此放生。九龍湖已被定為20__年亞洲沙灘運動會龍舟比賽場地,20__年6月12日—13日已在此成功舉行了“全國十二人制龍舟錦標賽”,此次龍舟賽是作為亞沙會的測試賽,九龍湖北岸是主席臺、觀眾席、運動員休息區,大約能同時容納一千餘人,今年景區已在九龍湖上增加水上游樂專案。

鑑海石:位於我們正前方的就是海拔431米高的鑑海石,它頂部的岩石非常明亮,很多年前這附近海邊的漁民就是以此作為航海標誌早出晚歸的。

藥師佛介紹:藥師琉璃光如來,又作大醫王、醫王善逝、十二大願王,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依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所說,裟婆世界之東方有世界名為淨琉璃,彼土有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名號,是以能拔出眾生生死之病而顯佛之大悲;琉璃光名號,是表智慧照破無明而顯佛之大智。藥師佛一般的形象是其身藍色,如吠琉璃,內外清澈,三衣趺坐,右手勝施印持天訶子,左手定印捧缽。

依經中所說,其佛國土有日光遍照與月光遍照兩大菩薩,為彼土無量菩薩之上首,共同受持藥師佛如來的正法寶藏,輔導藥師佛化導眾生。

藥師如來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秉持所發的十二大願而成佛。這十二大願滿足眾生與出世間的諸多願求,成就不可思議功德。若有人生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與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誦讀《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四十九天之五色經幡,其人得以復甦續命。在出世間上,藥師佛大願之一是在成就菩提時“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證得無上菩提”等。而在世間上則有“使眾生飽滿所欲而無令少乏”、“使一切不具者諸根完具”、“除一切眾生重病、令身心安樂”、“使眾生解脫惡王劫賊等橫難”等誓願。這些誓願是加持眾生速證菩提,另一方面也著重於滿足眾生現世的安樂。因此,藥師法門成為眾生祈求世間吉祥如意的重要方便。釋迦摩尼佛,(約為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949),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佛為太子時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意為“一切義成就者”(舊譯“義成”)。據佛經記載,佛陀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弘法45年。年80左右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盤。(另一說過30歲成道,弘法45年)。成道禪寺的佛祖聖像,與佛祖在菩提樹下成道時的姿態是一樣的,左手託缽,右手扶膝盤座。彌勒佛,即未來佛,藏語謂“強巴”。意譯為慈氏,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此佛常懷慈悲之心,笑口常開。是釋迦摩尼佛的繼任者,常被尊為彌勒佛(成到禪寺詳解)

成道禪寺:半山之處修建的就是成道禪寺。成道禪寺為藥師佛道場,裡面供奉的是藥師佛。藥師佛能普度眾生,拔除生死之病,他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稱為橫三世佛。

大家可以看一下寺院入口處“琉璃世界”這四個字就是由本寺方丈本煥長老題寫的。這裡就是我們成道禪寺的鳥瞰圖。成道禪寺為三進三跨式仿唐代風格建築,由山門(天王殿)、藥師寶殿、法堂、藏(zang)經閣、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伽(qie)藍殿、祖師殿、日光菩薩殿、月光菩薩殿等建築組成。山門與天王殿一體而建,其殿堂為三開間歇山重簷式結構,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外部為八字照壁,上面刻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題寫的“佛光普照”及藥師佛佛號“南無(mo)藥師琉璃光如來”。山門內正中供奉彌勒佛,兩側供奉彩繪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故稱天王殿。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以曲樂使眾生皈依佛教,維護國土和道場安寧;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懲惡揚善,使人增長慧根;西方廣目天王手握蛟龍,以淨眼觀察裟婆世界,挾持降服邪魔,使之改邪歸正;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寶傘,福德聞名四方,以武力降魔伏邪,引導眾生向善。四大天王代表調、風、順、雨,寓意“風調雨順”。天王殿後有浮雕韋馱菩薩像,牆壁刻有本寺方丈本煥長老題寫的“成道禪寺”,。成道意為成功得道。持念《藥師佛本願功德經》並禮佛供養,可消災延壽,滅除一切災劫病苦,當生受益,願每一位到此禮佛之人都能真修實行,成功得道。山門的東側為鐘樓,西側為鼓樓,兩樓呈對稱性建築。正中為寺廟的主體建築“藥師寶殿”,為歇山重簷式建築,開間33米,高16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殿內供奉藥師佛,佛像為青銅鑄造,高11.8米,殿內六根楠木寶柱,直徑0.8米,高9米,樹齡千年有餘,寺內門窗均為楠木製成,是中國殊勝、成道禪寺一寶。殿頂彩繪是工匠藝人們手工精心繪製。寺廟所用琉璃瓦也是專門定做的。藥師佛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又作藥師如來、大醫王佛、十二願王,為東方琉璃世界教主,能普度眾生,救拔生死病苦,與釋迦摩尼佛、阿彌陀佛並稱為“橫三世佛”,亦稱“三寶佛”。

藥師寶殿前方兩座配殿供奉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菩薩遍照菩薩,東西跨院四座主殿分別供奉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位菩薩。觀音殿左後方為祖師殿,供奉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地藏殿的右後方為伽(qie)藍殿,供奉關公,在佛教中稱伽藍菩薩。藥師寶殿後面正對的殿宇,為歇山式屋頂七開間二層建築,一層是法堂,二層是藏(zang)經閣。法堂為傳法之所,內有銅板壁畫“釋迦摩尼說法圖”(也是本煥長老升座的地方)。二層藏經閣內供奉釋迦摩尼佛坐像,佛像與當年佛祖在菩提樹下成道的姿態是一樣的,左手託缽,右手扶膝盤坐。釋迦摩尼佛又稱作大成就者。藏經閣的東側是方丈室。西側是禪堂。寺廟的東北角為齋堂,西北角為僧舍。

位於寺院東南方向是規劃中東方琉璃塔。它是一座仿唐代風格的十三層佛塔,高70米。此塔白天晶瑩剔透,反射陽光;晚上反射四周的燈光,以此來顯示佛法的法力無邊。人們在生前持誦藥師經,稱念藥師佛名號,即可往生琉璃世界。

我們海陽屬於暖溫帶東亞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受沿海地區的影響,這裡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年均氣溫在11、5℃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消暑納涼的好去處。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右手邊這塊石頭像什麼?對像猿猴,它的眼睛深凹嘴巴凸出我們叫它怪猿石。

走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涼爽呢?大家可以看一下道路兩旁茂密的植被,我們這裡野生動植物資源特別的豐富,園內有狐、獾等野生獸類25種,中華秋沙鴨,翠鳥、等鳥類143種。中華秋沙鴨民間稱其為塗口紅的鳥,它在談戀愛和繁殖期的時候嘴是紅色的,它屬於一種候鳥。到了冬天的時候會在臥龍湖的湖面上浮臥一層,現在棲息在西伯利亞。園內還有赤松、黑松、映山紅等木本植物200餘種,黃草、蒿類等草本植物400餘種,植被覆蓋率高達92%,其中不乏銀杏、水杉、紫椴等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公園入口路旁有一紫薇樹,樹齡400餘年,樹高近7米,冠幅8餘米,每年夏季開花時,形成粉紅色的花球,引人注目,十分壯觀。

這裡就是電瓶車乘車處山裡人家了,大家可以過來看看這邊是西線遊覽線路圖。再往前走大約十分鐘就到中心服務區了。大家可以走右邊的步行路,前面有吊橋大家可以過去玩一下,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

條石堰:大家看一下在我們右邊的這些石條,這些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條石堰,象這樣的條石堰景區有100多座。招虎山流域面積大,山勢陡峭,雨季遇到大雨會形成水患。為除水患海陽人民政府出資修建條石堰,它可以減緩水的流速,達到防災減災的作用。但同時又起到了水土保持的功效。水利專家曾來此考察,認為這是北方修建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水土保持工程。在70年代時膠東半島曾發生過一場鬆災,災難過後招虎山的松樹恢復的速度最快。還有就是我身旁的這條溪水,四季流淌從不斷流,在北方非常少見。這些都與條石堰是有很大關聯的,它們是招虎山山水的“守護神”。

夫妻巖:大家順我手所指方向看一下,對面有兩個小尖尖的山峰,它呢叫做夫妻巖。關於這個夫妻巖還有一段感人的傳說:山上曾經住著一對父女,他們以採藥給百姓治病為生,他的女兒長得非常漂亮,後來嫁給一個秀才,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後來縣官聽說她的美貌想佔為己有,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夫妻雙雙跳崖殉情。過了七天正逢農曆七月初七,在他們跳崖的地方長出一塊參天巨石,人們為了紀念他們給這巨石起名“夫妻巖”。

蘆葦蕩:我們身旁所經過的地方就是蘆葦蕩,大家都知道蘆葦是生長在江、河、湖水的岸邊它們是特別耐溼的植物,請大家仔細觀察在蘆葦中間還長著松樹和柞樹,柞樹、松樹是特別耐乾的植物,耐乾的植物和耐溼的植物相互生長在一起而且如此旺盛,這是招虎山森林公園又一個奇特景觀。招虎山的土壤十分特別,它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到了秋天雪白的蘆花隨風飛舞會形成一種景觀,前面有四個字代表這種景觀,大家可以到前面看一下是否認得?這四個字是“荻蘆飛雪”,到了秋天蘆花被風一吹像下雪一樣就形成荻蘆飛雪的景觀。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3

招虎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膠東半島南部的海陽市境內,招虎山距海陽城區8公里,地處煙臺、青島、威海三市的中心地帶,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主峰海拔549.7米,總面積1762.7公頃。

招虎山屬嶗山山系,《海陽續志》載:“邑北三十五里有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訓之,遂化為石,遺蹟宛然,故名”。招虎山以山稱奇,以水叫絕,因林冠幽,以史誨人。

招虎山園內自然和人文景觀珠聯璧合,相映成趣。在此您可頓悟天人之合一,感受原始之裸露,聆聽燕雀之鳴幽,享受潭溪之音韻,拋卻塵世之煩惱!

招虎山園區東路崖壁如削、怪石嶙峋、幽谷含秀;西路水急石美,幽谷瀑潭,層層有景;南路山光雲影,微波盪漾,似龍顯靈;北路翠綠竹海、陰鬱蔽日、北國江南,形成“群山共一脈,兩水繞主峰,山水相環繞,遊路貫其中”的空間佈局,遠觀可取其勢,近視可得其質。臥龍湖、十八潭、天馬戲水、天柱峰、金蟾拜佛、觀音澤慧等景觀,各具特色,盡顯自然之玄暝造化!

招虎山公園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受海洋、小地形影響,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1.5℃,是理想的旅遊度假,避暑康體、觀光休閒的勝地。招虎山園內空氣純淨,其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達50000個/cm3,是理想的天然氧吧。招虎山公園野生資源豐富,有木本植物200餘種,草本植物400餘種,野生動物168種,是一處天然的生態樂園。“花徑緣客掃,蓬門為君開”,優美的招虎山森林公園期待您的到來!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4

“招虎山”的名字一直被遊客津津樂道,很多人猜測是不是因為山間有流水由下奔騰而上造成虎嘯山間的氣勢得名?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此山中原本有虎……林林總總,千百個版本更令此山充滿神奇,其實據《海陽續志》記載:“邑北三十五里有山曰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訓之,遂化為石,遺蹟宛然,故名 。”由此可見,原本的山中之虎,獸中之王已被仙家化做林中山石了,所以,各位遊客身至其中時,定當細細觀摩,或許你會有幸遇到它們呢。

招虎山森林公園(Mount Zhaohu National Forest Park)位於膠東半島南部的海陽市境內,距海陽城區8公里,公園地處膠東低山丘陵的低山部分,屬嶗山山系的分支。山體綿亙於海陽市境東北部,主峰招虎山海拔549.7米,山勢陡峭,峰險谷深。招虎山是個大動植物王國。有莽莽蒼蒼的林海,千姿百態的森林奇觀,植被覆蓋率達到92%,四季林相變幻奇特,色彩各異。草木本植物600多種,屬於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植物14種,更有狼、花面狐、金雕、中華秋沙鴨等走獸飛禽180多種出沒其中。公園雲頂景區有江北量最大的淡竹林,規模500多畝,是淡竹分佈的最北界,生長旺盛。

招虎山森林公園已規劃出臥龍湖景區、招虎山景區、龍門峽景區、霜葉谷景區、雲頂竹海景區、山村風情區等6大景區。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5

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海陽市城區東北方向8公里處,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2公里,總面積1762.7公頃,最高峰招虎山寨海拔549.7米,為海陽市集生態遊、宗教遊、古蹟遊、民俗遊為一體的龍頭景區。

​招虎山地處膠東半島的低山丘陵處。這裡原為汪洋大海,現在形成的奇石、險峰、深谷和溪流都是太古代至元古代造山運動及燕山運動的結果。關於招虎山名字的由來,據《海陽續志》中記載:邑北三十五里有山,曰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訓之,遂化為石,遺蹟宛然,故名招虎山。因此從上空俯視招虎山的整座山體,特別象一隻猛虎。景區主要是以奇山、秀水、真自然為主要特色,享有“半島奇山”的美譽,在20xx年底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同時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的示範點。

​根據景區資源分佈狀況,現分為東、西兩大遊線。東遊線是以奇石險峰為主要特色,全程7.5公里,途中我們可以看到鑑海石、飛魚石、蓮花峰、杜鵑谷九塔峰、探海神龜、天馬戲水等多處景點。西遊線是以溪流飛瀑、奇木翠竹為主要特色,全程8.8公里,途中我們可以看到百歲木瓜樹、寶璽石、天柱峰、紅樹林、木魚石、巨觀飛瀑等多處景點。

​(成到禪寺概況)

坐落在景區九龍湖畔的東方琉璃世界成道禪寺為藥師佛道場,成道禪寺佔地面積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為仿唐代風格建築,由山門(天王殿)、藥師寶殿、日光菩薩殿、月光菩薩殿、法堂、藏經閣、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伽藍殿、祖師殿、等建築組成。20xx年經宗教部門批准重新修建此廟。20xx年6月26日籌建委員會主任、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主持了奠基儀式和灑淨法會。20xx年8月中旬在釋永信大和尚和四方大德的禮請下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席、現年105歲的佛門泰斗本煥長老擔任開山方丈,同時定名為東方琉璃世界成道禪寺。成道禪寺已於20xx年11月7日舉行了寺廟落成、本老升座和佛像開光儀式,屆時成道禪寺將成為膠東半島最大的藥師文化修習中心。

​招虎山的山花,讓我想起了那句歌詞:“山上的山花兒開呀,我才到山上來,原來麼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開……”,漫步在山中的步行路,放下工作,扔掉煩惱,感受招虎山的花海——錦帶花、桃花、黃花、蘭花依次向您微笑,讓這“笑”走進您的心田……招虎山是一個充滿“愛“的山,九龍湖中的天鵝船,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天鵝的”愛情“。一隻黑色的天鵝愛上了白色天鵝腳踏船,黑天鵝每日裡與”白天鵝“如影隨形,彷彿一對痴情的戀人,執著的追求著它的愛人。如果你愛她請帶她來招虎山,體驗”天鵝的愛情”!

九龍湖:大家可以看一下位於我們左手邊的這座湖叫做九龍湖。大家一定在想為什麼叫做九龍湖?這個問題我待會回答大家。我們現在踏上的這座橋叫做九龍橋。它是景區內最長的一座石拱橋,全長是175米,寬為7.5米。每逢下雨的時候,大量的雨水從橋孔湧出,形成壯觀的瀑布特別漂亮。龍橋、虎山構成一體,龍虎一直貫穿中國文化的整個過程,象徵著中國五千年古老文化龍騰虎躍的精神氣概。

現在再回過頭來說我們的九龍湖,九龍湖的得名是因為從寺院山上往下看,湖邊共有九條山脈而得名的,大家不妨數一下。九龍湖的蓄水量為500萬方,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準,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山泉水。古詩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招虎山山不高、水不深,但是非常有靈氣。九龍湖是1952年依山而建的,大家可以猜一下最大的一條魚它的長度是多少(2米左右)?它的體重有多重(100多斤)?同時大家可以估測一下我們九龍湖的最深水位是多少米(37米)?九龍湖是禁止垂釣的,它是一個大放生池,每逢七年級、十五或者佛事活動經常有居士來此放生。 九龍湖已被定為20xx年亞洲沙灘運動會龍舟比賽場地,20xx年6月12日—13日已在此成功舉行了“全國十二人制龍舟錦標賽”,此次龍舟賽是作為亞沙會的測試賽,九龍湖北岸是主席臺、觀眾席、運動員休息區,大約能同時容納一千餘人,今年景區已在九龍湖上增加水上游樂專案。

​鑑海石:位於我們正前方的就是海拔431米高的鑑海石,它頂部的岩石非常明亮,很多年前這附近海邊的漁民就是以此作為航海標誌早出晚歸的。

藥師佛介紹: 藥師琉璃光如來,又作大醫王、醫王善逝、十二大願王,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依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所說,裟婆世界之東方有世界名為淨琉璃,彼土有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名號,是以能拔出眾生生死之病而顯佛之大悲;琉璃光名號,是表智慧照破無明而顯佛之大智。藥師佛一般的形象是其身藍色,如吠琉璃,內外清澈,三衣趺坐,右手勝施印持天訶子,左手定印捧缽。

​依經中所說,其佛國土有日光遍照與月光遍照兩大菩薩,為彼土無量菩薩之上首,共同受持藥師佛如來的正法寶藏,輔導藥師佛化導眾生。

​藥師如來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秉持所發的十二大願而成佛。這十二大願滿足眾生與出世間的諸多願求,成就不可思議功德。若有人生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與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誦讀《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四十九天之五色經幡,其人得以復甦續命。在出世間上,藥師佛大願之一是在成就菩提時“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證得無上菩提”等。而在世間上則有“使眾生飽滿所欲而無令少乏”、“使一切不具者諸根完具”、“除一切眾生重病、令身心安樂”、“使眾生解脫惡王劫賊等橫難”等誓願。這些誓願是加持眾生速證菩提,另一方面也著重於滿足眾生現世的安樂。因此,藥師法門成為眾生祈求世間吉祥如意的重要方便。 釋迦摩尼佛,(約為公元前1020xx年——公元前949),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佛為太子時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意為“一切義成就者”(舊譯“義成”)。據佛經記載,佛陀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弘法45年。年80左右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盤。(另一說過30歲成道,弘法45年)。成道禪寺的佛祖聖像,與佛祖在菩提樹下成道時的姿態是一樣的,左手託缽,右手扶膝盤座。 彌勒佛,即未來佛,藏語謂“強巴”。意譯為慈氏,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此佛常懷慈悲之心,笑口常開。是釋迦摩尼佛的繼任者,常被尊為彌勒佛(成到禪寺詳解)

​成道禪寺:半山之處修建的就是成道禪寺。成道禪寺為藥師佛道場,裡面供奉的是藥師佛。藥師佛能普度眾生,拔除生死之病,他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稱為橫三世佛。

​大家可以看一下寺院入口處“琉璃世界”這四個字就是由本寺方丈本煥長老題寫的。這裡就是我們成道禪寺的鳥瞰圖。成道禪寺為三進三跨式仿唐代風格建築,由山門(天王殿)、藥師寶殿、法堂、藏(zang)經閣、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伽(qie)藍殿、祖師殿、日光菩薩殿、月光菩薩殿等建築組成。 山門與天王殿一體而建,其殿堂為三開間歇山重簷式結構,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外部為八字照壁,上面刻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題寫的“佛光普照”及藥師佛佛號“南無(mo)藥師琉璃光如來”。山門內正中供奉彌勒佛,兩側供奉彩繪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故稱天王殿。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以曲樂使眾生皈依佛教,維護國土和道場安寧;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懲惡揚善,使人增長慧根;西方廣目天王手握蛟龍,以淨眼觀察裟婆世界,挾持降服邪魔,使之改邪歸正;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寶傘,福德聞名四方,以武力降魔伏邪,引導眾生向善。四大天王代表調、風、順、雨,寓意“風調雨順”。天王殿後有浮雕韋馱菩薩像,牆壁刻有本寺方丈本煥長老題寫的“成道禪寺”,。 成道意為成功得道。持念《藥師佛本願功德經》並禮佛供養,可消災延壽,滅除一切災劫病苦,當生受益,願每一位到此禮佛之人都能真修實行,成功得道。 山門的東側為鐘樓,西側為鼓樓,兩樓呈對稱性建築。正中為寺廟的主體建築“藥師寶殿”,為歇山重簷式建築,開間33米,高16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殿內供奉藥師佛,佛像為青銅鑄造,高11.8米,殿內六根楠木寶柱,直徑0.8米,高9米,樹齡千年有餘,寺內門窗均為楠木製成,是中國殊勝、成道禪寺一寶。殿頂彩繪是工匠藝人們手工精心繪製。寺廟所用琉璃瓦也是專門定做的。藥師佛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又作藥師如來、大醫王佛、十二願王,為東方琉璃世界教主,能普度眾生,救拔生死病苦,與釋迦摩尼佛、阿彌陀佛並稱為“橫三世佛”,亦稱“三寶佛”。

​藥師寶殿前方兩座配殿供奉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菩薩遍照菩薩,東西跨院四座主殿分別供奉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位菩薩。觀音殿左後方為祖師殿,供奉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地藏殿的右後方為伽(qie)藍殿,供奉關公,在佛教中稱伽藍菩薩。藥師寶殿後面正對的殿宇,為歇山式屋頂七開間二層建築,一層是法堂,二層是藏(zang)經閣。法堂為傳法之所,內有銅板壁畫“釋迦摩尼說法圖”(也是本煥長老升座的地方)。二層藏經閣內供奉釋迦摩尼佛坐像,佛像與當年佛祖在菩提樹下成道的姿態是一樣的,左手託缽,右手扶膝盤坐。釋迦摩尼佛又稱作大成就者。藏經閣的東側是方丈室。西側是禪堂。寺廟的東北角為齋堂,西北角為僧舍。

​位於寺院東南方向是規劃中東方琉璃塔。它是一座仿唐代風格的十三層佛塔,高70米。此塔白天晶瑩剔透,反射陽光;晚上反射四周的燈光,以此來顯示佛法的法力無邊。人們在生前持誦藥師經,稱念藥師佛名號,即可往生琉璃世界。

​我們海陽屬於暖溫帶東亞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受沿海地區的影響,這裡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年均氣溫在11、5℃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消暑納涼的好去處。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右手邊這塊石頭像什麼?對像猿猴,它的眼睛深凹嘴巴凸出我們叫它怪猿石。

​走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涼爽呢?大家可以看一下道路兩旁茂密的植被,我們這裡野生動植物資源特別的豐富,園內有狐、獾等野生獸類25種,中華秋沙鴨,翠鳥、等鳥類143種。中華秋沙鴨民間稱其為塗口紅的鳥,它在談戀愛和繁殖期的時候嘴是紅色的,它屬於一種候鳥。到了冬天的時候會在臥龍湖的湖面上浮臥一層,現在棲息在西伯利亞。 園內還有赤松、黑松、映山紅等木本植物200餘種,黃草、蒿類等草本植物400餘種,植被覆蓋率高達92%,其中不乏銀杏、水杉、紫椴等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公園入口路旁有一紫薇樹,樹齡400餘年,樹高近7米,冠幅8餘米,每年夏季開花時,形成粉紅色的花球,引人注目,十分壯觀。

​這裡就是電瓶車乘車處山裡人家了,大家可以過來看看這邊是西線遊覽線路圖。再往前走大約十分鐘就到中心服務區了。大家可以走右邊的步行路,前面有吊橋大家可以過去玩一下,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

​條石堰:大家看一下在我們右邊的這些石條,這些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條石堰,象這樣的條石堰景區有100多座。招虎山流域面積大,山勢陡峭,雨季遇到大雨會形成水患。為除水患海陽人民政府出資修建條石堰,它可以減緩水的流速,達到防災減災的作用。但同時又起到了水土保持的功效。水利專家曾來此考察,認為這是北方修建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水土保持工程。在70年代時膠東半島曾發生過一場鬆災,災難過後招虎山的松樹恢復的速度最快。還有就是我身旁的這條溪水,四季流淌從不斷流,在北方非常少見。這些都與條石堰是有很大關聯的,它們是招虎山山水的“守護神”。

​夫妻巖:大家順我手所指方向看一下,對面有兩個小尖尖的山峰,它呢叫做夫妻巖。關於這個夫妻巖還有一段感人的傳說:山上曾經住著一對父女,他們以採藥給百姓治病為生,他的女兒長得非常漂亮,後來嫁給一個秀才,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後來縣官聽說她的美貌想佔為己有,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夫妻雙雙跳崖殉情。過了七天正逢農曆七月初七,在他們跳崖的地方長出一塊參天巨石,人們為了紀念他們給這巨石起名“夫妻巖”。

蘆葦蕩:我們身旁所經過的地方就是蘆葦蕩,大家都知道蘆葦是生長在江、河、湖水的岸邊它們是特別耐溼的植物,請大家仔細觀察在蘆葦中間還長著松樹和柞樹,柞樹、松樹是特別耐乾的植物,耐乾的植物和耐溼的植物相互生長在一起而且如此旺盛,這是招虎山森林公園又一個奇特景觀。招虎山的土壤十分特別,它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到了秋天雪白的蘆花隨風飛舞會形成一種景觀,前面有四個字代表這種景觀,大家可以到前面看一下是否認得?這四個字是“荻蘆飛雪”,到了秋天蘆花被風一吹像下雪一樣就形成荻蘆飛雪的景觀。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6

國家2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膠東半島南部的海陽市境內。南面青威高速公路橫貫而過,北有藍煙鐵路可達。距海陽市區約8公里。是典型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據《海陽 續志》載:“邑北三十五里有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訓之,遂化為石,遺蹟宛然,故名”。

招虎山屬嶗山山系,總面積1762.7公頃,主峰海撥549.7米。園區東路崖壁如削、怪石嶙峋、幽谷含秀;西路水急石美,幽谷瀑潭,層層有景;南路山光雲影,微波盪漾,似龍顯靈;北路翠綠竹海、陰鬱蔽日、北國江南,形成“群山共一脈,兩水繞主峰,山水相環繞,遊路貫其中”的空間佈局。園內地勢複雜,山體挺拔俊秀,山谷狹窄幽深,植被茂密,瀑布眾多,展現出膠東地區的獨特風貌。山體岩石為燕山運動的二長花崗岩和正長巖。土壤主要為棕壤性土和棕壤。植被覆蓋率達到92%,四季林相變幻奇特,色彩各異。草木本植物600多種,屬於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植物14種,更有狼、花面狐、金雕、中華秋沙鴨等走獸飛禽180餘種出沒其中。年平均氣溫11.5℃,空氣負離子含量達770000個/cm3,氣候宜人,冬暖夏涼,是理想的旅遊度假、避暑康體、觀光休閒的勝地。

景區每年舉行獨具膠東特色的旅遊節慶活動:5月份舉辦招虎山櫻桃節和踏青節;7月份舉辦“相約招虎山、關愛大自然”夏令營活動;9月舉辦招虎山膠東民俗旅遊活動;10月舉辦招虎山相約金秋旅遊活動;12月舉辦“海陽大秧歌”民俗旅遊活動。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7

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海陽市城區東北方向8公里處,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2公里,總面積1762.7公頃,最高峰招虎山寨海拔549.7米,為海陽市集生態遊、宗教遊、古蹟遊、民俗遊為一體的龍頭景區。

​招虎山地處膠東半島的低山丘陵處。這裡原為汪洋大海,現在形成的奇石、險峰、深谷和溪流都是太古代至元古代造山運動及燕山運動的結果。關於招虎山名字的由來,據《海陽續志》中記載:邑北三十五里有山,曰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訓之,遂化為石,遺蹟宛然,故名招虎山。因此從上空俯視招虎山的整座山體,特別象一隻猛虎。景區主要是以奇山、秀水、真自然為主要特色,享有“半島奇山”的美譽,在20xx年底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同時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的示範點。

​根據景區資源分佈狀況,現分為東、西兩大遊線。東遊線是以奇石險峰為主要特色,全程7.5公里,途中我們可以看到鑑海石、飛魚石、蓮花峰、杜鵑谷九塔峰、探海神龜、天馬戲水等多處景點。西遊線是以溪流飛瀑、奇木翠竹為主要特色,全程8.8公里,途中我們可以看到百歲木瓜樹、寶璽石、天柱峰、紅樹林、木魚石、巨觀飛瀑等多處景點。

​(成到禪寺概況)

坐落在景區九龍湖畔的東方琉璃世界成道禪寺為藥師佛道場,成道禪寺佔地面積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為仿唐代風格建築,由山門(天王殿)、藥師寶殿、日光菩薩殿、月光菩薩殿、法堂、藏經閣、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伽藍殿、祖師殿、等建築組成。20xx年經宗教部門批准重新修建此廟。20xx年6月26日籌建委員會主任、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主持了奠基儀式和灑淨法會。20xx年8月中旬在釋永信大和尚和四方大德的禮請下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席、現年105歲的佛門泰斗本煥長老擔任開山方丈,同時定名為東方琉璃世界成道禪寺。成道禪寺已於20xx年11月7日舉行了寺廟落成、本老升座和佛像開光儀式,屆時成道禪寺將成為膠東半島最大的藥師文化修習中心。

​招虎山的山花,讓我想起了那句歌詞:“山上的山花兒開呀,我才到山上來,原來麼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開……”,漫步在山中的步行路,放下工作,扔掉煩惱,感受招虎山的花海——錦帶花、桃花、黃花、蘭花依次向您微笑,讓這“笑”走進您的心田……招虎山是一個充滿“愛“的山,九龍湖中的天鵝船,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天鵝的”愛情“。一隻黑色的天鵝愛上了白色天鵝腳踏船,黑天鵝每日裡與”白天鵝“如影隨形,彷彿一對痴情的戀人,執著的追求著它的愛人。如果你愛她請帶她來招虎山,體驗”天鵝的愛情”!

九龍湖:大家可以看一下位於我們左手邊的這座湖叫做九龍湖。大家一定在想為什麼叫做九龍湖?這個問題我待會回答大家。我們現在踏上的這座橋叫做九龍橋。它是景區內最長的一座石拱橋,全長是175米,寬為7.5米。每逢下雨的時候,大量的雨水從橋孔湧出,形成壯觀的瀑布特別漂亮。龍橋、虎山構成一體,龍虎一直貫穿中國文化的整個過程,象徵著中國五千年古老文化龍騰虎躍的精神氣概。

現在再回過頭來說我們的九龍湖,九龍湖的得名是因為從寺院山上往下看,湖邊共有九條山脈而得名的,大家不妨數一下。九龍湖的蓄水量為500萬方,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準,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山泉水。古詩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招虎山山不高、水不深,但是非常有靈氣。九龍湖是1952年依山而建的,大家可以猜一下最大的一條魚它的長度是多少(2米左右)?它的體重有多重(100多斤)?同時大家可以估測一下我們九龍湖的最深水位是多少米(37米)?九龍湖是禁止垂釣的,它是一個大放生池,每逢七年級、十五或者佛事活動經常有居士來此放生。 九龍湖已被定為20xx年亞洲沙灘運動會龍舟比賽場地,20xx年6月12日—13日已在此成功舉行了“全國十二人制龍舟錦標賽”,此次龍舟賽是作為亞沙會的測試賽,九龍湖北岸是主席臺、觀眾席、運動員休息區,大約能同時容納一千餘人,今年景區已在九龍湖上增加水上游樂專案。

​鑑海石:位於我們正前方的就是海拔431米高的鑑海石,它頂部的岩石非常明亮,很多年前這附近海邊的漁民就是以此作為航海標誌早出晚歸的。

藥師佛介紹: 藥師琉璃光如來,又作大醫王、醫王善逝、十二大願王,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依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所說,裟婆世界之東方有世界名為淨琉璃,彼土有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名號,是以能拔出眾生生死之病而顯佛之大悲;琉璃光名號,是表智慧照破無明而顯佛之大智。藥師佛一般的形象是其身藍色,如吠琉璃,內外清澈,三衣趺坐,右手勝施印持天訶子,左手定印捧缽。

​依經中所說,其佛國土有日光遍照與月光遍照兩大菩薩,為彼土無量菩薩之上首,共同受持藥師佛如來的正法寶藏,輔導藥師佛化導眾生。

​藥師如來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秉持所發的十二大願而成佛。這十二大願滿足眾生與出世間的諸多願求,成就不可思議功德。若有人生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與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誦讀《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四十九天之五色經幡,其人得以復甦續命。在出世間上,藥師佛大願之一是在成就菩提時“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證得無上菩提”等。而在世間上則有“使眾生飽滿所欲而無令少乏”、“使一切不具者諸根完具”、“除一切眾生重病、令身心安樂”、“使眾生解脫惡王劫賊等橫難”等誓願。這些誓願是加持眾生速證菩提,另一方面也著重於滿足眾生現世的安樂。因此,藥師法門成為眾生祈求世間吉祥如意的重要方便。 釋迦摩尼佛,(約為公元前1020xx年——公元前949),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佛為太子時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意為“一切義成就者”(舊譯“義成”)。據佛經記載,佛陀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弘法45年。年80左右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盤。(另一說過30歲成道,弘法45年)。成道禪寺的佛祖聖像,與佛祖在菩提樹下成道時的姿態是一樣的,左手託缽,右手扶膝盤座。 彌勒佛,即未來佛,藏語謂“強巴”。意譯為慈氏,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此佛常懷慈悲之心,笑口常開。是釋迦摩尼佛的繼任者,常被尊為彌勒佛(成到禪寺詳解)

​成道禪寺:半山之處修建的就是成道禪寺。成道禪寺為藥師佛道場,裡面供奉的是藥師佛。藥師佛能普度眾生,拔除生死之病,他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稱為橫三世佛。

​大家可以看一下寺院入口處“琉璃世界”這四個字就是由本寺方丈本煥長老題寫的。這裡就是我們成道禪寺的鳥瞰圖。成道禪寺為三進三跨式仿唐代風格建築,由山門(天王殿)、藥師寶殿、法堂、藏(zang)經閣、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伽(qie)藍殿、祖師殿、日光菩薩殿、月光菩薩殿等建築組成。 山門與天王殿一體而建,其殿堂為三開間歇山重簷式結構,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外部為八字照壁,上面刻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題寫的“佛光普照”及藥師佛佛號“南無(mo)藥師琉璃光如來”。山門內正中供奉彌勒佛,兩側供奉彩繪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故稱天王殿。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以曲樂使眾生皈依佛教,維護國土和道場安寧;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懲惡揚善,使人增長慧根;西方廣目天王手握蛟龍,以淨眼觀察裟婆世界,挾持降服邪魔,使之改邪歸正;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寶傘,福德聞名四方,以武力降魔伏邪,引導眾生向善。四大天王代表調、風、順、雨,寓意“風調雨順”。天王殿後有浮雕韋馱菩薩像,牆壁刻有本寺方丈本煥長老題寫的“成道禪寺”,。 成道意為成功得道。持念《藥師佛本願功德經》並禮佛供養,可消災延壽,滅除一切災劫病苦,當生受益,願每一位到此禮佛之人都能真修實行,成功得道。 山門的東側為鐘樓,西側為鼓樓,兩樓呈對稱性建築。正中為寺廟的主體建築“藥師寶殿”,為歇山重簷式建築,開間33米,高16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殿內供奉藥師佛,佛像為青銅鑄造,高11.8米,殿內六根楠木寶柱,直徑0.8米,高9米,樹齡千年有餘,寺內門窗均為楠木製成,是中國殊勝、成道禪寺一寶。殿頂彩繪是工匠藝人們手工精心繪製。寺廟所用琉璃瓦也是專門定做的。藥師佛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又作藥師如來、大醫王佛、十二願王,為東方琉璃世界教主,能普度眾生,救拔生死病苦,與釋迦摩尼佛、阿彌陀佛並稱為“橫三世佛”,亦稱“三寶佛”。

​藥師寶殿前方兩座配殿供奉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菩薩遍照菩薩,東西跨院四座主殿分別供奉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位菩薩。觀音殿左後方為祖師殿,供奉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地藏殿的右後方為伽(qie)藍殿,供奉關公,在佛教中稱伽藍菩薩。藥師寶殿後面正對的殿宇,為歇山式屋頂七開間二層建築,一層是法堂,二層是藏(zang)經閣。法堂為傳法之所,內有銅板壁畫“釋迦摩尼說法圖”(也是本煥長老升座的地方)。二層藏經閣內供奉釋迦摩尼佛坐像,佛像與當年佛祖在菩提樹下成道的姿態是一樣的,左手託缽,右手扶膝盤坐。釋迦摩尼佛又稱作大成就者。藏經閣的東側是方丈室。西側是禪堂。寺廟的東北角為齋堂,西北角為僧舍。

​位於寺院東南方向是規劃中東方琉璃塔。它是一座仿唐代風格的十三層佛塔,高70米。此塔白天晶瑩剔透,反射陽光;晚上反射四周的燈光,以此來顯示佛法的法力無邊。人們在生前持誦藥師經,稱念藥師佛名號,即可往生琉璃世界。

​我們海陽屬於暖溫帶東亞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受沿海地區的影響,這裡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年均氣溫在11、5℃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消暑納涼的好去處。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右手邊這塊石頭像什麼?對像猿猴,它的眼睛深凹嘴巴凸出我們叫它怪猿石。

​走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涼爽呢?大家可以看一下道路兩旁茂密的植被,我們這裡野生動植物資源特別的豐富,園內有狐、獾等野生獸類25種,中華秋沙鴨,翠鳥、等鳥類143種。中華秋沙鴨民間稱其為塗口紅的鳥,它在談戀愛和繁殖期的時候嘴是紅色的,它屬於一種候鳥。到了冬天的時候會在臥龍湖的湖面上浮臥一層,現在棲息在西伯利亞。 園內還有赤松、黑松、映山紅等木本植物200餘種,黃草、蒿類等草本植物400餘種,植被覆蓋率高達92%,其中不乏銀杏、水杉、紫椴等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公園入口路旁有一紫薇樹,樹齡400餘年,樹高近7米,冠幅8餘米,每年夏季開花時,形成粉紅色的花球,引人注目,十分壯觀。

​這裡就是電瓶車乘車處山裡人家了,大家可以過來看看這邊是西線遊覽線路圖。再往前走大約十分鐘就到中心服務區了。大家可以走右邊的步行路,前面有吊橋大家可以過去玩一下,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

​條石堰:大家看一下在我們右邊的這些石條,這些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條石堰,象這樣的條石堰景區有100多座。招虎山流域面積大,山勢陡峭,雨季遇到大雨會形成水患。為除水患海陽人民政府出資修建條石堰,它可以減緩水的流速,達到防災減災的作用。但同時又起到了水土保持的功效。水利專家曾來此考察,認為這是北方修建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水土保持工程。在70年代時膠東半島曾發生過一場鬆災,災難過後招虎山的松樹恢復的速度最快。還有就是我身旁的這條溪水,四季流淌從不斷流,在北方非常少見。這些都與條石堰是有很大關聯的,它們是招虎山山水的“守護神”。

​夫妻巖:大家順我手所指方向看一下,對面有兩個小尖尖的山峰,它呢叫做夫妻巖。關於這個夫妻巖還有一段感人的傳說:山上曾經住著一對父女,他們以採藥給百姓治病為生,他的女兒長得非常漂亮,後來嫁給一個秀才,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後來縣官聽說她的美貌想佔為己有,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夫妻雙雙跳崖殉情。過了七天正逢農曆七月初七,在他們跳崖的地方長出一塊參天巨石,人們為了紀念他們給這巨石起名“夫妻巖”。

蘆葦蕩:我們身旁所經過的地方就是蘆葦蕩,大家都知道蘆葦是生長在江、河、湖水的岸邊它們是特別耐溼的植物,請大家仔細觀察在蘆葦中間還長著松樹和柞樹,柞樹、松樹是特別耐乾的植物,耐乾的植物和耐溼的植物相互生長在一起而且如此旺盛,這是招虎山森林公園又一個奇特景觀。招虎山的土壤十分特別,它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到了秋天雪白的蘆花隨風飛舞會形成一種景觀,前面有四個字代表這種景觀,大家可以到前面看一下是否認得?這四個字是“荻蘆飛雪”,到了秋天蘆花被風一吹像下雪一樣就形成荻蘆飛雪的景觀。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8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讓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對大家來泰山旅遊、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遊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穫,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於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於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1992年榮登全國旅遊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築群有22處,總建築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築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裡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餘株,其中有2120xx年前的漢柏6株,1320xx年前生的唐槐,520xx年前生的望人鬆、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20xx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鬆。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內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潭、扇子崖、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聖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的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雲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雲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雲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雲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雲飄浮在天際,落日的餘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雲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雲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雲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雲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綵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雲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後初晴,大量水氣蒸發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雲致霧。有時大片雲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雲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雲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雲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湧,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雲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寶光俗稱佛光,多出現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的前懷,地勢相對低凹,雲霧較為濃密且較穩定,在瀰漫背後照來,人影呈現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紫外紅彩色光環,燁燁生輝,彩環呈現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雙環,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遊客舉手投足,光環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後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岩石、房頂,凝結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岩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後天晴,紅日映冰峰,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的文明篇章。現代考古科學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大量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顯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地區之一,產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嶽之首。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並不太高,在五嶽中次於恆山、華山,僅佔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麼成為赫赫於古今的五嶽之長、五嶽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餘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徵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絡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闢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後頭為東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盤古屍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嶽,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嶽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五行》、《五德》學說創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嶽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徵。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嶽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雨順的物件來崇拜,於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權力的象徵。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後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聖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伴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後,以後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佈道,建觀築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建立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髮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遊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遊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餘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鉅製。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韻深情與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千年的文明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佈局與創作,是根據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遊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容,佈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了長達10餘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為陰曹地府;泰安城區為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遊覽觀光發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後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築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式次第展開,貫穿著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後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築規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上看,紅牆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裡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奏,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築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擇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才開放。前奏長,對比十分強烈,對於祭天活動來說,造成環境感應的心理狀態,若步步登天,扣人心絃。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傑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群體位置的選擇與建築結構的創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築,有登山轉折處的導向性建築,有臨溪而設的賞景建築,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築,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築等。其三,從建築的結構、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為基本單元的群體組合上,均能適應地形環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閣的則設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因景而設,因境而生的建築思想。

泰山古建築主要儲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於建築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儲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築典範,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調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和深化自然環境。由於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於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併名揚全世界,成為全為類的珍貴遺產。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在的東路,遊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後,可先遊岱廟,然後從岱廟後門至岱宗坊,步行經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後轉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來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後,可乘遊覽汽車沿環山公路經黑龍潭、竹林寺直達中天門,然後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遊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闢的環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裡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這裡。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個深刻的瞭解,還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裡,沿著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遊覽,仔細地去觀賞。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9

招虎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膠東半島南部的海陽市境內,招虎山距海陽城區8公里,地處煙臺、青島、威海三市的中心地帶,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主峰海拔549.7米,總面積1762.7公頃。

招虎山屬嶗山山系,《海陽續志》載:“邑北三十五里有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訓之,遂化為石,遺蹟宛然,故名”。招虎山以山稱奇,以水叫絕,因林冠幽,以史誨人。

招虎山園內自然和人文景觀珠聯璧合,相映成趣。在此您可頓悟天人之合一,感受原始之裸露,聆聽燕雀之鳴幽,享受潭溪之音韻,拋卻塵世之煩惱!

招虎山園區東路崖壁如削、怪石嶙峋、幽谷含秀;西路水急石美,幽谷瀑潭,層層有景;南路山光雲影,微波盪漾,似龍顯靈;北路翠綠竹海、陰鬱蔽日、北國江南,形成“群山共一脈,兩水繞主峰,山水相環繞,遊路貫其中”的空間佈局,遠觀可取其勢,近視可得其質。臥龍湖、十八潭、天馬戲水、天柱峰、金蟾拜佛、觀音澤慧等景觀,各具特色,盡顯自然之玄暝造化!

招虎山公園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受海洋、小地形影響,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1.5℃,是理想的旅遊度假,避暑康體、觀光休閒的勝地。招虎山園內空氣純淨,其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達50000個/cm3,是理想的天然氧吧。招虎山公園野生資源豐富,有木本植物200餘種,草本植物400餘種,野生動物168種,是一處天然的生態樂園。“花徑緣客掃,蓬門為君開”,優美的招虎山森林公園期待您的到來!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朋友們: 我是大家這次去招虎山的導遊----,咱們今天要遊覽的招虎山主要以奇山、秀水、真自 然為特色,主要分為東西兩大遊線。西線是以溪流飛瀑,奇木翠竹位主要特色,全程 8.8 公 裡,途中我們可以看到百歲木瓜樹,木魚石,巨觀飛瀑。天柱峰等多處景點。東線十一奇石 險峰為主要特色,全程 7.5 公里,途中我們可以看到鑑海石、飛魚石、蓮花峰、杜鵑谷等景 點。進了景區就會有示意圖,到時候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選擇線路。

到了中心服務區離招虎山還有大約 1 個小時的路程, 到時候大家可以步行過去, 也可以 坐電瓶車過去,坐電瓶車的話需要十塊錢,是單程票,票是現場買的。 (去十塊,回來十塊) 另外再跟大家交代一下注意事項: 旅遊車就是我們第二個家, 所以為了讓我們自己有一個溫馨舒適的乘車環境, 咱們一定 要注意保持好衛生,八卦果皮等垃圾放在塑料袋裡。

另外,一定隨身攜帶好您的貴重物品,不要落在車上。進了景區,有的朋友可能喜歡拍 照,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邊走邊拍,一定要找個安全的地方,安全的位置, 停下來再拍。 有老年證的,年齡 70 歲以上的請把證件交給我,到時進景區可能會有優惠,但是我也 不能保證一定會有優惠,這得看景區的規定。

兒童票是根據景區的標尺決定優惠情況的,到時候景區人員會給小朋友量身高。1.2 米 以下的兒童免票, 米以上 1.4 米以下的兒童是半票, 米以上的收全票, 1.2 1.4 也就是成人票。 咱的車牌號是 大家下車的時候注意看一下,記好了咱們撤的特點,等爬完山後 別找不到車了。咱們 2:20 集合,2:30 出發,大家要把握好計算好時間。 由於景區屬於森林公園, 護林防火非常重要, 為了大家的旅途安全同時也為了保護景區 安全,進入景區後請大家不要吸菸,不要採集,不要攀爬,將垃圾隨手放入垃圾桶內。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11

國家2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膠東半島南部的海陽市境內。南面青威高速公路橫貫而過,北有藍煙鐵路可達。距海陽市區約8公里。是典型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據《海陽 續志》載:“邑北三十五里有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訓之,遂化為石,遺蹟宛然,故名”。

招虎山屬嶗山山系,總面積1762.7公頃,主峰海撥549.7米。園區東路崖壁如削、怪石嶙峋、幽谷含秀;西路水急石美,幽谷瀑潭,層層有景;南路山光雲影,微波盪漾,,似龍顯靈;北路翠綠竹海、陰鬱蔽日、北國江南,形成“群山共一脈,兩水繞主峰,山水相環繞,遊路貫其中”的空間佈局。園內地勢複雜,山體挺拔俊秀,山谷狹窄幽深,植被茂密,瀑布眾多,展現出膠東地區的獨特風貌。山體岩石為燕山運動的二長花崗岩和正長巖。土壤主要為棕壤性土和棕壤。植被覆蓋率達到92%,四季林相變幻奇特,色彩各異。草木本植物600多種,屬於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植物14種,更有狼、花面狐、金雕、中華秋沙鴨等走獸飛禽180餘種出沒其中。年平均氣溫11.5℃,空氣負離子含量達770000個/cm3,氣候宜人,冬暖夏涼,是理想的旅遊度假、避暑康體、觀光休閒的勝地。

景區每年舉行獨具膠東特色的旅遊節慶活動:5月份舉辦招虎山櫻桃節和踏青節;7月份舉辦“相約招虎山、關愛大自然”夏令營活動;9月舉辦招虎山膠東民俗旅遊活動;10月舉辦招虎山相約金秋旅遊活動;12月舉辦“海陽大秧歌”民俗旅遊活動。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12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聊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於古聊河西岸而得名, 有“ 水城 ”的美譽。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

聊城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可以追溯到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於有莘之野”,輔佐商湯滅夏桀,世稱賢相。周時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閔子騫。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有謀士計然。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時有著名兵家孫臏、名士魯仲連威名遠播。

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通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建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鬥、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聊城古稱東昌,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極為豐富。現有名勝古蹟446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風景如畫的東昌湖,面積達4.2平方公里,聊城古城座落在湖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體”的獨特的古城格局和風貌,是著名的中國北方水城,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全市主要旅遊資源聊城山陝會館,臨清舍利塔、清真寺,東阿曹植墓,陽谷景陽岡等。

建於明代的光嶽樓,氣勢恢弘,“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建於清初的山陝會館,雕刻精細,佈局嚴謹,是我國會館建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傑作。被譽為“東昌三寶”之一的宋代鐵塔,古樸雄渾,蒼勁挺拔,是我國現存為數極少的鐵塔之一。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收藏之豐富“為海內之甲觀”。在市區周圍,還分佈著武松鬥西門慶的獅子樓、武松打虎的景陽岡、魚山腳下的曹植墓,以及古阿井、迷魂陣、鰲頭磯、舍利塔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蹟。

聊城是人傑地靈的地方,是著名學者傅斯年、季羨林、國畫大師李苦禪、民族英雄張自忠和黨的好乾部孔繁森的故鄉。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岱廟創建於漢代 ,為泰山信仰的祖庭,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之載。漢武帝時期(前140-前87年),漢廷於博縣境內建泰山廟(又名岱宗廟,後世習稱東嶽廟,即今岱廟的前身)。武帝元封二年(前120_年)四月,武帝巡東萊,過祀泰山。於泰山廟中植柏千株,夾廟之兩階,是為岱廟漢柏之由來。

後趙 建武十三年(347年),後趙永貴侯張餘向泰山廟獻金馬一匹,高二尺餘,形制甚精,供奉於廟中神器庫。

東魏 興和三年(541年),兗州刺史李仲璇重修岱嶽祠,並“虔修岱像(泰山神像)”。此為岳廟設立泰山神像之始。

隋 開皇十五年(595年),文帝行巡兗州,遂次岱嶽祭天“飾神廟展宮懸於庭”。開皇二十年(620_年)十二月,文帝下詔保護泰山等神造像,稱:“五嶽四鎮,節宣雲雨,利益兆人,故建廟立祀,以時恭敬。敢有毀壞偷盜嶽鎮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論。”

唐 武德七年(620_年),唐廷立制:東嶽泰山祭於兗州,年行一祭,以立春舉行。 武周時期(690-720_年),武則天命將岱嶽廟(岱廟)由漢址升元觀前(今岱宗坊西南)移建於今址。開元十三年(720_年)十一月,玄宗封泰山,禪社首山。日本、新羅、大食等數十國皆遣使從封。禮成後詔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命拓修泰山廟。開元二十年(732年),泰山神進封王號後,其信仰較前更盛。天寶十一年(752年),朝廷遣朝議郎、行掖令孫惠仙諸人修整岱嶽廟告成,立題名碑柱於廟庭。唐時,於岱嶽廟植槐,今岱廟唐槐院古槐,傳為唐植。唐代(618-920_年),隨著泰山神影響的增大,各地漸有行祠(於泰山以外地域奉祀泰山神的廟宇)之建,元和之前,兗州、魚臺等縣已有泰山府君祠,其他關內、河東各道亦多建有東嶽廟宇。

宋太祖開寶三年(970年),遣太子右贊善大夫袁仁甫等重修嶽瀆祠廟,此為東嶽廟入宋後首次重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20_年)七月,建立天貺殿。十月,詔封泰山神為“仁聖天齊王”。大中祥符六年(1020_年)六月,真宗詔翰林學士晁迥撰《大宋東嶽天齊仁聖帝碑銘》,記加封泰山神帝號之事,立石於岳廟。宣和六年(1120_年),宋徽宗嗣位後,屢降詔命,增葺岳廟,至是竣工,稱“凡為殿、寢、堂、閣、門、亭、庫、館、樓、觀、廊、廡,合八百一十有三楹。”詔翰林學士宇文粹中撰《宣和重修泰岳廟碑》。同期,民間報賽活動的頻繁舉行,泰山廟會逐漸形成,尤以三月二十八日之東嶽廟會為盛。

金 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東嶽廟發生火災,惟存門牆,堂室蕩然。次年金廷敕令知泰安軍事徐偉等加以重修。金宣宗貞祐四年(1220_年),岳廟因遭戰火,殿宇盡焚,僅存延禧與誠明堂。

元 世祖中統四年(1263年)元廷以嶽瀆諸廟多毀於金末兵火,命掌教宗師誠明真人張志敬分別修復。張志敬委泰山道士張志純提舉東嶽廟事務。至元三年(1266年)四月,元世祖詔命重修東嶽廟,構建仁安殿,以奉祀泰山神。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九月,惠宗頒旨,宣諭保護東嶽廟產。元末,戰事頻繁,東嶽廟被毀。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明太祖以“嶽瀆之靈受命於上帝,非國家封號所可加”,詔去泰山神封號,改稱東嶽泰山之神,立碑岳廟詔告天下。明成祖永樂元年(1420_年)十二月,下詔修泰安州東嶽廟。明世宗嘉靖元年(1520_年),山東參政呂經改泰安東嶽廟前草參亭為遙參亭。遙參亭原為岱廟之第一門,明代奉祀元君像於其中,遂與岱廟分隔。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二月,岱廟起火,正殿、門廊俱焚,僅存寢宮及炳靈、延禧二殿。古樹、碑刻也多被毀。此後朝議重修,聚材鳩工,歷時十餘年始開工重建。

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夜,泰安發生強烈地震,東嶽廟配天門、三靈侯殿、大殿等牆垣坍塌。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明延平郡王鄭經在東寧省城(今臺灣台南)建立東嶽廟,奉祀泰山神,自此泰山信仰傳入臺灣。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重修泰安東嶽廟竣工。此前東嶽廟建築多因康熙七年地震而毀,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委張所存督工營繕,全部工程歷時十年。殿宇門牆皆予重修,並於正陽門前建立岱廟石坊一座。同期,在岱廟施工期間,泰安民間畫工劉志學等人應召在峻極殿(即今岱廟大殿)繪製《泰山神啟蹕迴鑾圖》壁畫。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泰安官府於岱廟建御墨亭,以庋聖祖登岱手書。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高宗東巡至泰安,謁岱廟登岱祀 碧霞祠。 高宗前後十次巡幸泰安岱廟,共題泰山詩百七十餘首。

1949年7月,開始修復岱廟。

1953年,整修岱廟 天貺殿、 東御座等主要建築8處。

1957年,翻修岱廟後寢宮、東靈侯殿、太尉殿、配天門等;漢柏院新建假山,並將石碑鑲嵌在該院東牆。

1984年5月1日泰山岱廟天貺殿東嶽大帝神像重塑完工,塑像高4.4米。同年,復建岱廟厚載門、正陽門。厚載門建築面積165平方米。厚載門兩側恢復城牆96.5米,並新建仿古建築100平方米。翻修御碑亭,續建廊房15間。

1986年2月1日, 泰安市博物館成立,館址設在岱廟。

1987年,被列入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清單。

20_年,修復岱廟北、東城牆部分,至此岱廟城牆完善工程,基本完成。

20_年,完成歷代石雕、漢畫像石、歷代碑刻、岱廟神軸及配天門臨展廳等五個展室的改造。在鐘樓和西神門之間,復建廊房11間,面積339平方米。西花園進行改造工程。

20_年,建立了岱廟網站,涵蓋了岱廟景區建設和博物館管理的公共和研究資訊。進行厚載門生態停車場改造。完成雨花道院建設工程、三靈侯、太尉殿兩個殿的彩畫和塑像。

20_年,完成了委重點專案漢柏亭和東御座過廊的維修,通過了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複核。

20_年,泰山東嶽廟會在岱廟隆重舉行。舉辦“天貺殿、碧霞祠千年慶典”大型活動。進行東花園涼棚搶救性翻修、東御座垂花門及兩座儀門翻修工程。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14

國家2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膠東半島南部的海陽市境內。南面青威高速公路橫貫而過,北有藍煙鐵路可達。距海陽市區約8公里。是典型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據《海陽 續志》載:“邑北三十五里有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訓之,遂化為石,遺蹟宛然,故名”。

招虎山屬嶗山山系,總面積1762.7公頃,主峰海撥549.7米。園區東路崖壁如削、怪石嶙峋、幽谷含秀;西路水急石美,幽谷瀑潭,層層有景;南路山光雲影,微波盪漾,似龍顯靈;北路翠綠竹海、陰鬱蔽日、北國江南,形成“群山共一脈,兩水繞主峰,山水相環繞,遊路貫其中”的空間佈局。園內地勢複雜,山體挺拔俊秀,山谷狹窄幽深,植被茂密,瀑布眾多,展現出膠東地區的獨特風貌。山體岩石為燕山運動的二長花崗岩和正長巖。土壤主要為棕壤性土和棕壤。植被覆蓋率達到92%,四季林相變幻奇特,色彩各異。草木本植物600多種,屬於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植物14種,更有狼、花面狐、金雕、中華秋沙鴨等走獸飛禽180餘種出沒其中。年平均氣溫11.5℃,空氣負離子含量達770000個/cm3,氣候宜人,冬暖夏涼,是理想的旅遊度假、避暑康體、觀光休閒的勝地。

景區每年舉行獨具膠東特色的旅遊節慶活動:5月份舉辦招虎山櫻桃節和踏青節;7月份舉辦“相約招虎山、關愛大自然”夏令營活動;9月舉辦招虎山膠東民俗旅遊活動;10月舉辦招虎山相約金秋旅遊活動;12月舉辦“海陽大秧歌”民俗旅遊活動。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15

各位朋友:

現在我們將進入的是蓬萊閣名勝景區,遊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在遊覽過程中,我將竭誠為您服務,並很願意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希望我們共同合作,度過這美好愉快的時光。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蓬萊閣景區的基本情況。

蓬萊閣景區是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的,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名勝風景區。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蓬萊閣古建築群始建於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的擴建和改建。整個建築群建築面積為18900平方米,佔地面積為32800平方米,分為六個建築單體,共有100多間,整個古建築群樓臺殿閣分佈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古樸典雅,獨有千秋,成為名揚中外的遊覽勝地。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蓬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並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並且是我國目前儲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於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於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

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一個是崑崙神話系統,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崑崙神話系統發源於西部高原地區,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後,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

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於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嚮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

後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裡,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我們剛才進入的是“人間蓬萊”坊,為四柱沖天式單簷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遊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遊。

彌陀寺:彌陀寺始建於唐代,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的佛教寺廟。這裡曾是香火極盛的佛教傳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鑑於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廟佔耕地過多,出家當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來越多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國家賦役來源,與國家利益發生尖銳衝突,發動了禁佛運動。佛教歷史上共發生過四次法難,即滅佛。唐武宗的法難稱“會昌法難”,時間不長,因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國範圍內拆毀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還俗佛教徒26萬多人。就這樣,使佛教受到嚴重打擊。彌陀寺也不能倖免,雖然沒有遭到拆除之災,也一度僧尼還俗,門庭冷落。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禪僧之一)來山東嶗山傳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終於實現了他儒、釋、道三教合一、各宗並進、禪淨雙修的思想。由於當時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進思想,在嶗山以及膠東地區的佛教界影響很深,他的弟子遍佈各地。這時,蓬萊閣內的彌陀寺香火復盛,漸漸擴建成今天的規模。

彌陀,是號稱西方三聖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聖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

這裡是彌陀寺前殿,東邊是密跡金剛,西邊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這裡是祖師殿(西廂),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他的右側為劉遺民、恆伊,左邊為陶淵明、慧然。

慧遠,是古山西雁門樓煩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賈,生於公元334年。他自幼聰穎過人,博覽六經、《老子》、《莊子》。由於厭倦當時戰亂年代,他無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門下。他從21歲開始,跟隨道安師父20_年。44歲時奉道安之命帶著十來個弟子南行,經過廬山時,被廬山秀麗風光所迷,便決定留在廬山接收徒弟,共修佛業。

慧遠在江州刺史恆伊的資助下,在廬山的西林寺東面建起東林寺,東林寺的選址和建起,構成宗教建築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園林,體現了中國寺廟園林的雛形,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後來慧遠在東林寺創立淨土宗,東林寺就成為淨土宗祖庭,慧遠成為淨土宗一代祖師。為紀念江州刺史恆伊功德,將他塑在慧遠的身旁。公元420_年,慧遠邀集劉遺民、慧然等123人建齋立誓,建立了中國佛教最早的結社--白蓮社。白蓮社的成立,標誌著中國佛教淨土法門的興起。劉遺民、慧然功不可沒,被塑在慧遠左右。

東林寺的前面有一條小溪,名叫虎溪。慧遠專心修行,足不出戶,所以送客的時候從來不過虎溪橋。如果過了虎溪橋,神虎便會大聲吼叫,提醒慧遠。一次他送陶淵明和劉遺民,邊談邊走,不知不覺便過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視大笑。這一則文苑佳話,被稱為“虎溪三笑”,流傳到現在。

這裡是關公殿(東廂),中間主尊為關公。關公,是我國東漢末年西蜀名將,官拜前將軍、漢壽亭侯爵位。宋代以後,統治者為鞏固政權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關羽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元末著名小說《三國演義》問世以後,關羽名聲大震,由王升為帝,由帝升為大帝,成為華夏諸神中的一員,併為之修建關帝廟,獨立道觀。

關公怎麼會到了佛寺裡,成為佛界神明?相傳南朝高僧智者大師(智)在當陽玉泉寺居住時,當地鄉民反映:關公遇害,心懷憤恨,常於悽風苦雨之時顯靈大呼“還我頭來!”。智者大師敬仰關公為一代名將,仁義至極,因此設壇超度關公,並對關公靈位說法,關公聞法後,願作佛弟子。智者大師念關公已入佛門,就將其塑在佛寺伽藍殿中。自此,關公成為釋、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邊供奉的是關公手下的幾員大將,分別是關平、王甫、周倉和趙累。

關公進入佛寺的原因還有一說:南朝陳與隋朝時的高僧智是中國天台宗四祖。南朝陳後主贈名智為“海慧菩薩”。陳亡後,隋朝煬帝為智受“菩薩戒”,並尊他為“智者大師”。關公本是道教的神,而關公被佛教神化是源於《佛祖統記》卷六《智者傳》:天台宗智在湖北當陽玉泉山建精舍,曾“見二人威儀如王,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冠帽而秀髮”。自通姓名,乃關羽、關平父子,請於近山建寺,把關公列為伽藍神之一。如現在杭州的靈隱寺,就在十八伽藍神旁塑關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居此後,改名玉泉山。

現在我們一起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裡面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和十八羅漢。正中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其左協侍為觀世音菩薩,右協侍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唸佛的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又稱“接引佛”,為淨土宗敬奉的主要物件。傳說阿彌陀佛過去是一位國王,喜歡聽佛講經說法,所以放棄了王位,出家修行,法號“法藏”。他在佛前發下四十八願,其中一個大願就是:將來他成佛後,凡信奉他並讀誦他的名號的人,命終之時,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極樂世界。後來,他經歷無數劫難,終於實現誓願,成為阿彌陀佛,號“無量壽佛”,他所在的世界為西方淨土極樂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當胸,執一蓮臺表示“弘揚佛法,度盡世間眾生苦”。據專門敘述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的漢譯佛經《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在極樂淨土中,高站於蓮臺上,左右分別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協侍,構成“西方三聖”的組像。阿彌陀佛胸前有一(萬)字,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誌,象徵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

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為本願的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觀音聲菩薩、窺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凡是遇難的人唸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著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為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之所以稱為“大勢至”,據說,在他出行的時候十方土地都為之震動,所以得名。他是一位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的菩薩,但是他的名氣卻遠不及觀世音,儘管大勢至菩薩在中國受到冷落,但在日本卻受到廣泛崇拜。日本佛教中,有觀世音和大勢至接引善人靈魂送歸淨土的說法。所以在公元1192--1333年這一時期,隨著佛教淨土學和淨土真言的傳播,日本對大勢至的信仰頗為流行。他手拿蓮花,意為“淨土”。

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簡稱。和尚經修行,取得正果後,便可以成為羅漢。他們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間拯救眾生的,常住世間不涅(不進行生死輪迴)。中國佛教中經常提到的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以及五百羅漢等等。羅漢原來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達到的最高成就。據說,一個佛教徒修行,可能達到高低不同的四種成就,每種成就就叫一個果位。這四種果位是: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有點類似現在的學位,阿羅漢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學位,修成這個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遠也不會再投胎轉世遭受生死輪迴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稱為阿羅漢。

“蓬kǔn”圓形牆門:這個“kǔn”字指的是宮中的小路。蓬萊既然是一處仙界,這裡的“蓬”二字便毫無疑問指的是仙宮中的路了。裡面的門額上書有“勝境”二字。

萬民感德碑亭:這是萬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賦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義,建起了這座碑亭。原碑早已毀壞,只剩下碑座,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為木石結構,式樣為八角十六柱,拱頂飛簷式。

丹崖仙境坊: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丹崖山並不高,但是因為它有了仙人的傳說和仙境的美稱,便名揚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尋仙和修仙,從一開始就與海中的神山聯絡著。方士們很早就從事著去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覓取不死之藥的活動,並且慫恿帝王也去從事這類活動,三神山傳說的擴充套件,又引出了十洲三島的仙境。在凡界人間,被稱為道教勝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嶽、洞天、福地”,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道教勝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萊。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來叫“丹崖勝境坊”,是木質結構。清光緒末年被毀壞,民國初年修復後,改名“丹崖仙境坊”,後又被毀壞,這是1981年下半年修復的。“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閣時題寫的。因為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上,這裡的石頭是紅褐色的,所以稱為“丹崖”。丹崖山古稱蓬萊島。自從有了三神山的傳說,在我們漢語的詞彙中,“蓬萊”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詞。蓬萊閣是建造在仙島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徵。這個牌坊是蓬萊閣上標誌性比較強的一個建築物,大家可以在此攝影留念。…等領導人都曾在這裡留過影。

文山李啟垣在蓬萊閣上留下一副楹聯寫道:“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萊有別於其它旅遊勝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萊旅遊叫得響的品牌,神仙的超脫與逍遙,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遊,非蓬萊莫屬。

顯靈門: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天后宮裡供奉的是海神娘娘,過去漁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來這裡祈禱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無事。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16

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位於明水城東南五公里處,胡山東北腳下,距省會濟南約45公里,從309國道(濟王路),南行2。5公里便到該村。 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後改名富山峪,朱氏於明洪武四年(1371)入村,因朱系國姓,即與皇帝朱元璋同宗,又將富山峪改名為朱家峪。20xx年8月,據省內專家考證古村土臺子出土陶器殘片和斑鹿角化石,夏商時期有廬於此,距今3820xx年以上,自明代至今,雖經六百餘年滄桑之變,但仍較完整的保留著原

來的古門,古哨,古橋,古道,古祠,古廟,古宅,古校和古泉等建築格局。 古村為梯形聚落,上下盤道,高低參差,錯落有致,該村三面環山,北臨齊魯世博精品園,南接胡山,西連胡山森林公園,村南頭,文峰獨秀;莊北首,文昌閣樓; 筆架山偎依著村西首;東崖下,清泉長流。村四周尚有九山不露頭,這風光此處獨有。 朱家峪大小建築近二百處,大小石橋二十餘座,井泉二十餘處,廟宇十餘處,自然景觀數不勝數,該村自古以來重視文化教育,自明代至建國前,私熟星羅祺布,近二十處,先後有文峰國小,女子學校,山陰國小各一處,故人才輩出,可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被專家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 20xx年6月6日,章丘市人民政府將朱家峪譽為“歷史文化名村”,並將其方碑立於“禮門”跟前,以此激勵朱家峪人,承前啟後,不斷進取。另外,遊客可入村“訪古,探幽,歸真,”一飽眼福,或許感受一到種種啟迪。

一、禮門、圩牆的來歷:鴉片戰爭(1840-1842)之後,盜匪四起,朱家峪時遭匪患之苦,全村諸姓氏族長,防患未然,確保村民平安,決議修圩門(禮門),築圩牆,建哨門,修更屋,並組織民丁,日夜輪班站崗放哨,在圩牆每箭垛處,佈下土槍土炮,手持大刀,長矛,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痛擊來犯的敵寇,結果,眾匪望而卻步,不敢肆意冒犯,遠逃而去,此後村民得以安寧。 古村治安防禦設施,共分為南北里兩道防線,其一,從村北禮門起,東至東山,西至雁落山,築起了一道長約一公里餘,高約三至五米不等的小長城,牆頂部設有箭垛,其二,朱氏家祠北首設中哨門(已拆除),東西兩哨門依舊尚存,三處哨門基本連成一線,在古村內均勻設有八個打更屋,全用石料築成,多處保留完好,由此足見,古人為保衛家鄉之用心良苦。 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朱家峪自古以來,十分重視儒教,舊時,當官者每到禮門跟前,便下馬,下轎,步行入村,以示做官放架子,視鄉民為衣食父母,故將圩門取名“禮門”。 文昌閣前後石路,建於明代,復修於清代,領袖朱志臣倡義舉復修此路,故取名“義路”,每當我們走在這光滑如鏡的石板路上,便油然產生對古人的無限敬仰之情。 圩門系古村八景之一,名曰“圩門遠眺”,遊人登臨禮門頂部,可迎旭瞻霞,一覽山鄉之秀美,深秋季節,或賞漫山霜葉,大雪過後,玉樹瓊枝,群山玉峰,更招人留戀。

二、雙軌故道(雙名義道):北起禮門,南至匯泉小橋,長約三百米,雙軌,即指上行與下行,舊時,不論出村或入村,人與車馬均靠右邊走,秩序井然,正與當今交通規則不謀而合,在數百年前,朱家峪古人能意識到這一步,難能可貴。

三、登雲橋:來源於一個民間傳說,很古很古以前,這裡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隨著海水的日漸東移,群山畢露,有一條獨角大獸,脾氣極壞,吞雲吐霧,飛沙走石,天無寧日,如來駕雲而至,用滅妖鏡除掉了此害,就在這河邊一大青石上登雲雨而回,後來,村民用其石在此建一古橋,故取名登雲橋,登雲橋,環山抱水,東鄰文昌閣,西依雁落山,是一處亮麗的景點。 另外,每當有志學子和忠臣良將祭拜文昌閣之後,登此橋以示平步青雲。

四、雙面無字碑:並非無字,東石碑乃文昌閣之原碑,西石碑乃登雲橋之原碑,文革中,雙碑被村裡人移去做了橋面石,因字面上,日久真跡人踏車碾,字跡磨滅,今將其碑復其原位,以示不泯滅之意,這石碑記錄了一段慘遭蹂躪的歷史。

五、文昌閣:領袖朱志廣倡義舉,建於清道光十八年(1838),系善起文運,精通風鑑的浙江紹興人朱霞所設計,建立,文昌閣座北面南,正與文峰山頂魁星樓南北遙遙相對,魁星點狀元,文昌主仕途,其內涵融為一體,這種互應式道教建築,在全國實屬罕見。 文昌閣主體工程全用大青方石築成,上建閣樓,下築閣洞,渾然一體,造形古樸而壯觀,令人注目的是,文昌閣屋脊是由十餘塊大形方磚透雕而成的二龍戲珠,橫貫於屋頂,被專家譽為“清代精美之作”,建閣至今,160年過去了,歷經滄桑,未修復一次,依然堅固原貌。 文昌閣,景點名曰“危閣連雲”,古村八景之一,每逢盛夏逢雨之時,雲霧纏繞,濃雲低垂,濃霧不時從閣頂飄然而過,不時從閣洞穿越而行,文昌閣若隱若現,別有仙閣之意境。 文昌閣,系文曲星,主宰讀書人功名祿位,舊時為世人所崇尚祭拜,文昌身前左右侍奉神童,一曰:“天聾,”一曰:“地啞”,用其以示“知者不能言,言者不得知”,即天機不可洩露。文昌閣原有“德”一匹(傳說中的吉祥獸,其形非馬非騾,文昌駕“德”出行,以示世人,什麼都可缺,就是不可缺德。) 全國著名專家,經多次認真考察,一致認為“朱家峪地理風水結構良好。”是中國北方地區少有的山村型古村落。

六、山陰國小的建成: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章丘教育先師朱連厚(字敦夫),一向十分重視文化教育,他常向學生講“要達強國富民之目的,若忽視教育則將一事無成”,就在這種正確思想的指導下,他積極敦促頗有社會能力的朱連勳等人,大力發展募捐活動,不斷籌措建校資金,於民國三十年(1941)興工建立朱家峪山陰國小,竣工於民國三十三年(1944)先後由畢資傑、張子源任校長,(注,該校前院,系1952年淄博專區第六速師所建。) 該校四進院落於一體,南北長,東西寬,佔地66畝,建築格局完全相同,每院北屋為教室,東屋為儲蓄室或宿舍,西屋是辦公室,校門系仿黃埔軍校門而建,校門內一條筆直的中央甬道直達後院,四進院落格局和諧對襯,構成一長方形整體,學校建築結構全是青石根基,磚鑲玻璃門窗,小瓦屋面,白灰牆,繫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的章丘一流學校。 自該校創辦以來,先後八九所學校在此辦學,有的在此就讀國小,有的就讀師範,有的就讀中學,可謂莘莘學子,濟濟精美,層出而不盡然,從該校走向社會的各類知名人士,已在此校布展。

七、朱家峪民俗文化展覽共分三個展館:一進院西屋(北)為第一展館,北屋(東)為第二展館,每個展館均有前言,內壁均有大型人文照片,每幅照片下附有文字介紹,每展館靠四壁牆基,陳列著清代至建國後古村人生產與生活之用具,面對古老的實物,不禁令人撫今昔,回味無窮(導遊員每進展館,首先要讀“前言”,因為前言正是對古村畫龍點晴式的概括介紹,最後要讀結束語,使遊客明確意識到:朱家峪遊覽區,這僅僅是起步,未來前途更加燦爛。)

八、黃石洞:系朱氏原野居之處,明洪武二年,始祖朱良盛,攜眷屬由河北棗強遷此洞暫居,家有一頭棗紅色高頭大馬,傳說“一聲長鳴震山嶽,四蹄登空貫風雷,”豺狼虎豹不敢近身,是絕好住家衛士,後來,主人梳理並剪齊了馬鬃,卻失去了當日的威風,竟然被老虎吃掉,主人一家悲痛難忍,不得不遷入村裡,蓋了一座簡陋的石屋住下(位於今朱繼會北鄰)。

九、戲臺牆石:系該村明清至民國期間,古墓中出土文物,文革後期,該村掀起了一陣平墓運動,村民將雕刻精美的墓石選出來,壘了這一戲臺,浮雕古鬆,仙鶴,花鳥,栩栩如生,再現了古人技藝之精湛。

十、照壁畫像:文革初期(1966-1968)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紅衛兵,這畢竟是紅海洋的印記,此像系該村張景慧所畫,她現任章丘市美協主席和書畫院副院長。

十一、朱氏家祠: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領袖朱士傑,朱秉忠和朱秉剛,建祠近六十年之後,復修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推拉式鐵質祠門別具一格,堅固,美觀大方,在祠門正上方,鑲嵌著一“七星圖”,其中有個悠久的故事,南宋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東方文化貴族的傑出代表,儒家學說的正宗繼承者朱熹,他出世時,在臉部有七顆黑點,恰似北斗星,據說這是文運之標誌。 後來,同屬沛國世胄的朱氏宗祖,將朱熹臉上的七顆黑點組成一個“七星圖”,懸於祠門,以此激勵後人,刻苦讀書,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在祠門最頂部,勻稱設有五個大白球狀之物,名曰“五元相生”吉祥圖,即火星,土星,金星,水星,木星,五星依次相繼而相生,這五顆星由南向北,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周而復始,五元相生,象徵人丁興旺。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17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貌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開啟“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裡亭子裡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為什麼成為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稜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裡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型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為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為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為“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為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裡。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為“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裡起分為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聖門”,再往東為“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裡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裡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14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施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啟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為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為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著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為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18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為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為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稜的淺浮雕龍柱,一個稜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稜,八九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著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為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為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為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為“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殊緒寫的,意為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裡。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為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為啟聖王和啟聖王夫人,建有啟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14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18

抱犢崮總面積 665.5 公頃,地貌特徵表現為低山丘陵型別,頂部由一系列崮組成,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森林覆蓋率在 98%以上,以天然雜木林和松柏防護林為主。 1992年 9 月,抱犢崮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山東省罕見的帶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種的天然雜木林彙集區,有各種植物165 科, 627 種。

抱犢崮與人工湖周村水庫交融為一體,山水相連,氣勢磅礴,以她獨有的“雄”、“奇”、“險”“秀”居魯南七十二崮之首,被譽為“魯南小泰山”,是研究魯南植被和科研教學難得的基地。

抱犢旅遊區共分為 4 個景區:巢雲竹林、桃源仙境、君山望海、鳳落古崖。

巢雲竹林

好了,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景區的第一個景點:巢雲竹林,巢雲竹林景區是抱犢崮的主要景區,以觀溝登山路為主要遊覽線路,以巢雲觀、清華寺為中心景點,是人們進行探古、尋幽、遊覽、科研、科普等活動的絕佳選擇。其景點主要有:厚殼樹、清華寺、巢雲觀、千年銀杏、巢雲洞等。

厚殼樹

進山後,沿石階上行約100米處就到了巢雲觀,沿其門前向南一條山間小路行進,約有10米就可看到山東省境地內獨一無二的厚殼樹。

厚殼樹為紫草科厚殼樹種,樹葉大而蔭濃,摘下它的一片葉子,用帶尖的硬物稍加用力在上寫字,它就會象紙一樣很快“顯形”。更令人稱奇的是,據介紹,該樹發芽較早則風調雨順;如發芽較晚則定有自然災害,俗稱“神樹”,此樹又名“相思樹”。相傳古時候,抱犢腳下的村莊裡有一位秀才,每正都要在一片樹葉上寫上一段情詩,以解對遠方情人的相思之苦,。

天然動植物園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內植物種類繁多,古老植物和現代植物混雜生長,被稱為“天然植物園”。抱犢崮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適宜名類植物生長,植被型別較多:現初步查明有維管植物100科302屬453種,其中喬木樹種36種,灌木樹種119種,草本植物298種,具有亞熱帶與暖熱帶兩大植物區系成分的特點,並相互滲透。在植被組成上,近代植物區系中保留了很多第三紀以來或更古老的殘遺植物,如榆、臭椿、枸樹、榿木、槐、柳等一些屬種,植物區系的地源較為古老,自然植被歷史悠久。具有亞熱帶區系成分為主的天然植被,主要有欒樹、楸樹、楝等。長白山植物區系中的糠椴、蒙古櫟也有分佈。抱犢崮還有“花果山”和“藥山”之美譽。果樹品種應有盡有,如桃、杏、蘋果、核桃、板栗等,自古以來一直佔領著江南市場的半壁江山;天然中藥材品種有杜仲、黃精、玉竹、柴胡等100多種。

除此之外,在抱犢崮中生活的鳥、獸、兩棲、爬行類動物共有134種,林中分佈的野生動物98%為有益生物。其中鳥類103種,屬13目31科和亞科,包括留鳥32種,夏候鳥24種,冬候鳥11種,旅鳥36種,屬於國家級保護的鳥類有15種。

山東招虎山的導遊詞 篇19

此景位於岱廟西南角的唐槐院內。唐槐院因原奉祀“延禧真人”,舊稱延禧宮,延禧真人是道教第二大神“靈寶天尊”的化身和全權代表,曾被唐玄宗封為泰山主神。但這只是當時唐玄宗急於向道士司馬承禎請教道義,權宜之封,唐玄宗在兩年前已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後世以此為基礎不斷加封進爵,只認“天齊王”是泰山神。延禧真人的尊容在天貺殿東半部的“啟蹕圖”中可見,坐在亮轎上,留大鬍子的就是他。據此推斷他已淪為天齊王的臣屬了。後宮殿毀圮,他也就逐漸淡出人們記憶。現僅存門口懸著的“延禧門”匾額。而相傳是在唐朝時種植在殿前的槐樹,據今已1300餘年,雖死猶生,“唐槐”之名日盛,這個院落自然也被稱為“唐槐院”了。

走進院內,迎面是一塊山形玲瓏石,傳是淄博人所贈,石上有泰山學者楊辛教授題刻“古槐蔭山”。後有漢白玉圍欄,欄內有一棵枯死的老槐樹,數圍中空,如一慈愛的母親,在懷中抱著一棵相傳50年代初所植幼槐。幼槐在母槐的呵護下歷經50餘年生長,已是高11米,直徑半米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了。故得名“唐槐抱子”,俗稱“槐(懷)中抱子”。

創造此景有五說:

一說:1948年1949年連續兩次補種未活,1950年岱廟道長尚士廉與岱西村村長王寶其等人再植,遂成今景。是尚道長根據“景中造景”“槐(懷)中抱槐”的意境構思命名。

二說:1948年因連年戰火,古建築盡毀,泰安區中心衛生院在此建院至1955年遷出,就是今天的泰安市中心醫院。1952年一王姓青工在此樹內種植一棵小槐,因當時老槐尚有一枝存活,此人還受到了當時院領導的批評。中心醫院院志有記載,現市中心醫院院內有紀念石刻為記。

三說:剛解放時,唐槐院是個大雜院,居民雜居其中,據當年房管所老人回憶,老槐中的小槐是房管所一王姓工人所植。

四說:植樹人叫王英蘭,20_年她71歲,給我市焦ⅩⅩ來信稱:槐中之槐是她1944年種的,是從岱廟城牆上移過來的。王女士是1935年生人,當年九歲。

五說:小槐是1953年所植。該記載僅此一句。

筆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在我省尚有多處與此相近或相同的景點。又詢問專業人士稱,槐樹生長到一定年歲,中空現象很普遍。樹中長樹,多是自然形成,也有不少是人為所致。槐(懷)中抱子寓意美好,不少有文化的人喜好此道。因此筆者較贊成創造此景的第一種說法。

延續生命,老樹新枝,枯木逢春。畢竟是泰山人用自己的智慧與唐代先人神交物合,創造出了這一寓意美好的景緻,為後人憑添了情趣。何人所植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