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聊城東昌湖導遊詞3篇

欄目: 山東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51W

東昌湖風景名勝區,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市西南,隸屬東昌府區,是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其東、南、西、北分別以聊城市區主幹道柳園路、湖南路、湖西路、東昌路為界,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聊城東昌湖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聊城東昌湖導遊詞3篇
1:聊城東昌湖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

我是導遊員XXX,來自聊城XXX旅行社,今天由我陪同您一起遊覽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山東聊城。

聊城古稱東昌府,居魯西,毗泰岱,臨黃河,是一座黃河文化與運河文化共同孕育的城市。聊城因水而興,水是聊城魂。中華母親河――黃河在聊城境內蜿蜒百里;全市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條之多。京杭大運河、徒駭河等多條河流穿城而過;在聊城4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區內,水域面積達到三分之一。

下面,請各位隨我從明珠碼頭開始,泛舟水上,一起遊覽最核心也是最能體現水城特色的景區――東昌湖與古運河,親身感受江北水城之秀美,探索歷史文化名城之幽邃。

朋友們:我們乘坐的船已經緩緩啟動了,首先我們遊覽的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水域總面積6.3平方公里的東昌湖,煙波浩淼,環抱古城,河湖相連,來自聊城XXX旅行社城湖相依,形成了聊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獨特城市格局。這在全國獨一無二,被清華大學作為典型案例收錄在土木工程系教材中。

聊城又稱鳳凰城,在船的右前方,湖南岸有一個金鳳雕塑,就是為了紀念一個悽美的傳說而建。從前,聊城一帶曾是一望無際的梧桐林,生活著一對恩愛的鳳凰,統領著百鳥、護佑著百姓。東海一條黑龍欲將此地霸為己有,和鳳凰打鬥三天三夜。公鳳凰戰死,母鳳凰因腹中有蛋,暫時離去。從此,黑龍在此安家,這裡變成了一片汪洋,人們叫它東州湖。有一年,地方官見這裡湖波盪漾,林茂花繁,決定在湖中建城。夜裡一隻鳳凰託夢給他:“要建城,自有王東、王昌二人助你。”原來,母鳳凰自離開之後,因過度悲傷,雖生下兩蛋,卻未能孵化。後與一個叫王成的人結為夫妻,生下王東、王昌兄弟。來自聊城XXX旅行社母鳳凰讓二子幫助修城,目的就是尋機向黑龍報仇。動工那天,一隻鳳凰引領著百隻裝滿樁木、石塊的大船駛向料場。湖中城建好之後,人們為了紀念鳳凰運料的功績,就起名為鳳凰城。話說王東、王昌修城之際,正是黑龍探親之時。這日黑龍返回,見湖中城起,十分惱怒,立即興風作浪,意欲毀城。王氏兄弟跳入水中與黑龍搏鬥,母鳳凰叼下身上兩根羽毛,化作利劍,刺向黑龍。黑龍不敢戀戰,逃往東海。誰料黑龍逃走時扒出的水道冒出滾滾激流,使水面不斷升高。鳳凰見狀,在空中喊道:“孩子,此水通海,難以堵擋,為了百姓,你們只好獻身了。”二王兄弟聽後,先後鑽入水下,用身子堵在了水道口上。後來,人們為感謝二王兄弟,就取其名字,將鳳凰城改稱東昌城了。

各位朋友,前面船即將通過的橋,名叫六知橋。明朝中期,東昌府有位禮賢下士、愛民如子、清正廉潔、兩袖清風的知府,姓蔡,名興同。有一年發大水,河堤決口,平地划船。皇帝撥下善款,命蔡知府與河院一起抗災防洪。後因治河有功,皇帝把抗災剩下的銀兩開恩賞賜下來。河院想私分錢款,就在自己的行署備好酒菜,請知府過來議事。酒過三巡,河院提起分錢之事,對蔡知府說:“這錢我們二人分了,也無人知曉。”蔡知府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水知、河知,何來無人知曉?!此錢取之於民,理應用之於民!”回府後蔡知府即讓師爺盤點賬目,開列明細,邀地方士紳公議,將抗災剩餘的3萬6千多兩銀子修建了南關和北關兩座橋。後人感恩蔡知府義舉,將南關橋改稱“六知橋”。

[船過南關橋後]過了六知橋,我們就來到了東昌湖的東南水域。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幾個小島,是老百姓俗稱的演武場。水滸傳中沒羽箭張清調任東昌府之初,曾夢見自己在過吊橋迎敵時馬失前蹄,跌入護城河中。張清不習水性,眼看有生命之憂,這時一仙女從天而降,拋下一根紅繩,將其拖到城東南的小島之上,並教他訓練水兵之法,留下偈語:湖上練兵,遇江而止。後來盧俊義率水滸諸英雄攻打東昌,被張清連傷一十五員大將。幸虧宋江用計俘獲了張清,並勸其歸順水泊梁山。此時,來自聊城XXX旅行社張清才知仙女之意。後來因為水衝,小島越來越小,清朝以後,就無人在此練兵了。如今,這裡草密水清,天氣好的時候,湖裡的烏龜就爬上來晒太陽。

在南城牆裡,有一個不大的水面,多年來無論天氣多麼乾旱、無論用什麼器械取水,從未乾涸過,這就是傳說中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龍潭。當初大禹治水來到聊城,命人在南部開挖了徒駭河,在北部開挖了馬頰河後,洪水很快下降了許多,卻一直無法排完。夜裡,大禹趟水檢視,來到徒駭河北岸時,見到一股暗流,順暗流走出五六里路,發現了一股打著漩渦向上湧的水花。大禹拎起泥沙袋拋將下去。“呼啦”一聲,水下飛起一條蛟龍,張牙舞爪撲向大禹。雙方鬥至天亮,蛟龍向東飛去。大禹將此事告訴了舜帝,舜帝賜其刻有鎮蛟圖的方石一塊,告訴說那條蛟龍原是被趕出家門的東海龍王之子。夜裡子時,按照舜帝的囑咐,大禹把方石投到漩渦處,只聽幾聲悶雷過後,水花隨即落下。第二天,聊城一帶洪水退下,大禹投石處卻依然是一片深不見底的水面,人們稱作鎮蛟潭或龍潭。

聊城水多,橋也多。聊城的橋不但形態名異,而且都有著或傳奇、或動人的故事。前面這座連通東昌湖與古運河的橋,叫驚龍橋。乾隆皇帝曾九次南巡,七次留宿聊城。有一次南巡迴程,艄公因貪看沿途風景一時走神,待船行至龍灣橋頭,急忙轉舵,龍船的顛簸使得正在與人下棋的乾隆皇帝離身前傾,差點跪倒。乾隆大怒,急問何事?隨從忙跪奏道:“皇上貴為真龍天子,何事不知?來自聊城XXX旅行社不過是因下棋入迷,一時淡忘而已。不過,東昌府這個地方,歷來就不平凡。當年聖祖爺在此鬧龍街就遇到過活神仙。剛才,您跪天、跪地、跪師親,說明此地天有靈、地有德、水有韻、河有情。岸上就是龍灣,何不上岸,將息幾日。”乾隆聽罷稱是,住進了光嶽樓行宮。這後面還有一段故事,暫且賣個關子,過會再說。因為乾隆在龍灣橋受到驚嚇,後人就稱之為“驚龍橋”了。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了。明清時期,得益於漕運的發達,聊城繁榮昌盛達400餘年,這裡“舟楫如雲、帆檣蔽日”,被譽為“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當時,運河兩岸僅有名有姓的商鋪就多達3000餘家。有的朋友可能會問了: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這是有證可查的。前面左手的這處 院落,就是當時山西、陝西兩省商人在此經商的“聯絡處與招待所”,裡面磚雕、浮雕、透雕,天下三絕。請各位上岸,到山陝會館內遊覽。

看過了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我們再次上船,繼續運河之行。據記載,明清時期,聊城運河兩岸會館林立,規模與山陝會館差不多的就有8處,可惜如今只保留下這一處。

在運河開發過程中,來自聊城XXX旅行社我們聊城政府一方面注重保護原有的文物古蹟,另一方面新建築都是仿明清時期樣式的,白牆青瓦,充滿了仿古氣息,與運河和諧的融合在一起,成為聊城一道新的風景線。

[船過一中橋後]在船的左邊,各位朋友看到的這座基督教堂是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920xx年)修建的,是魯西地區建成時間最長,儲存最好的一座教堂。教堂面東臨古運河而建,主體為雙層樓房,兩側分別有3層的望樓和4層的鐘橋,可供千人舉行禮拜。教堂的北側為牧師樓,3層城堡式建築,是教堂神職人員居住的地方。1920xx年,一對美國傳教士夫婦生下了一個女孩,起名牧琳愛。1930年,13歲的牧琳愛隨父母回到了美國。歲月未能沖淡牧琳愛對中國的記憶,在回國後的幾十年中,她一直魂牽夢縈,渴望再次回到中國,為中國人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1998年8月,82歲高齡的牧琳愛,賣掉40英畝山林和別墅、來自聊城XXX旅行社花園、汽車等家產,隻身來到中國,在聊城市陽谷縣劉廟村安了家。自定居聊城之後,牧琳愛竭盡所能,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並積極出錢為村裡修路、為小學生配電腦,為醫院捐獻醫療裝置、聯絡美國專家講課……老人先後被授予“中華慈善大使”、“感動中國新聞人物”等稱號,成為一位活著的傳奇。每當有人問她為什麼這樣做時,牧琳愛老人總是說:“我有一顆中國心!”

大家再請看左手岸邊,這些滄桑古樸的青石,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登岸的御用碼頭,老百姓稱為“大碼頭”。當年,康熙南巡、東巡路經東昌府時,都是從這裡上下龍船。運河兩岸淨街戒嚴,大小官員及地方顯貴士紳,皆跪伏在地,恭迎聖駕。附近還建有專門的接駕亭,萬歲爺上岸後,首先來到亭內迎接官員們的叩拜,禮畢方才起駕進城。其聲勢浩大,場面巨集闊,令人歎為觀止。在中國運河博物館內,有復原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朋友們都知道,乾隆是比較有才的一個皇帝,也是相當自負的一個人,但他對開創清朝盛世的爺爺康熙還是比較尊敬的。這不,前面左邊就是乾隆皇帝南巡時登岸的小碼頭。為了表示對康熙的尊重,乾隆特意讓人另擇吉處修建了一個碼頭供自己上岸用,而不是使用康熙登岸的大碼頭,老百姓稱之為“小碼頭”。

說到乾隆呢,我們書接上回:在驚龍橋受驚後,來自聊城XXX旅行社雖經隨從百般勸解,乾隆卻一直心懷戒意。直到住進光嶽行宮,酒宴過後,才有了幾分詩興。憑欄眺望,乾隆被東南方向的一幅盛景吸引,隨口問道:“這是何方勝境?”當得知這便是前朝狀元鄧中嶽的莊園時,心中又來了氣。康熙十六年鄧中嶽應殿試贏得康熙“文章平平,字壓天下”的御批。人稱風流天子的乾隆皇帝,自認書法最佳,卻因一個“字壓天下”,使他多年心中不服。驚龍橋受驚,乾隆把一肚子的氣都撒在了鄧中嶽身上,回京沒幾天,便以“奏不對稱”的罪名罷了鄧狀元的官。鄧中嶽,因字而貴,又因字而衰,飽嘗人間五味,決意再也不讓兒孫涉足官場了。鄧中嶽死後,兒孫遵其遺願,將棺木沉入水下深埋,大抵是隱喻半生的宦海沉浮吧。

各位朋友,前面這座東西方向的橋,叫閘口橋。這裡發生過許多故事,比較有名的是“今日無稅”。康熙年間,刑部侍郎任克溥告老還鄉後,發現東昌府因連年遭受水災,民不聊生,而苛捐雜稅,更使百姓怨聲載道。任克溥三次上書,請求減免官稅,賑濟災民,卻未得到回覆。正當他憂心如焚時,京城傳來訊息,說皇帝南巡要路過東昌。這天,康熙乘坐的龍舟行至東昌府閘口附近,突然觸物擱淺。康熙令人速派水工清理河道。沒多長時間,水工撈出一塊刻有字跡的石碑。隨行官當即上奏康熙。康熙問:“上面刻有何字?”任克溥近前跪奏道:“啟奏萬歲,此碑膽敢阻擋龍舟,恐有緣由,還請皇上明察為好。”康熙點頭稱是,走到碑前辯認字跡,隨口唸道:“今日無稅。”任克溥急忙跪倒高呼:“謝主隆恩!”來自聊城XXX旅行社康熙問:“愛卿,這是何意?”任克溥答道:“萬歲體恤災民,免去東昌賦稅,我豈能不為家鄉父老謝恩!”康熙說:“古碑顯現,亦是天意,就照此辦理吧!”其實,這是任克溥冒著欺君殺頭之罪預設的計謀。他讓家人探明瞭龍船到達東昌的準確時間,於頭天夜裡將石碑投入河道之中,故意讓康熙來念。東昌知府把“今日無稅”碑立在了東關運河南岸,並修了牌樓。從此,凡在此碼頭裝卸貨物者,均不納稅。以至於在大碼頭一帶形成帆牆如織、百貨燦陳的景象,被譽為東昌古八景之一:崇武連檣。

[船過閘口後]聊城自古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據考證,明清以來考中舉人者323人、考中進士者71人。閘口橋西不遠處,就是清朝開國狀元傅以漸的宗祠家廟。

傅以漸是康熙的老師,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傅以漸自幼聰穎過人,經史過目不忘。三歲能誦書,五歲熟記經史不遺一字,十歲撰寫文章。幼年家境貧困,作文苦於無紙,每起草於牆壁間,夜以香頭照讀,苦志力學,二十年如一日,攻讀不懈,終成大器。清順治三年開科大考,傅以漸以進士及第一甲第一名,首奪大魁,位列清華。傅先生治學嚴謹,精於考究,學識淵博,來自聊城XXX旅行社道德文章為一時之冠,人尊之為“星巖先生”。傅以漸是一位竭誠盡忠的賢臣良相,雖居官顯耀,卻仍以簡樸無華而著名,深得順治皇帝的器重。別的文武官員都騎馬坐轎上朝,他卻以驢代步,往來於宮庭之間,一次,被順治皇帝見到,特御筆親作小照一幅,並題“狀元歸去驢如飛”,一時傳為佳話。後人借題演義,寫下一首詩:“閣老騎驢來玉殿,康熙引韁走在前。若非太保展雄才,清鼎豈能安如山。”

提及傅家,不能不提另一個人:傅斯年。這個名字,朋友們也許不是很熟悉,但“五四運動”大家都瞭解。當年“五四運動”的遊行隊伍中,走在北京大學方隊最前面、高舉大旗的,就是傅斯年。我國著名史學家、教育家、中國新文化運動倡導人之一,曾先後任北京大學和臺灣大學校長的傅斯年,是傅以漸的第七代孫。如今,傅家祠堂修成了傅斯年陳列館,著名的“仁義衚衕”也在那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親身去感受一下。

聊城南起龍灣,北至北壩的運河岸上,有多棵幾百年樹齡的老槐樹。樹下均有三丈見方的高臺,人稱“晒書檯”,又稱“賽書檯”。曾流傳這樣一個民謠:“數遍四百四十四棵槐,不知何處賽書檯。賽書檯?晒書檯?是晒是賽後人猜。”說晒書檯,是與海源閣主人楊以增有關。據說楊以增當運河總督的時候,從南方購了書,船運回東昌,途中受潮浸溼,上岸後先在槐樹下晾晒,然後再運到海源閣收藏,故後人稱之為“晒書檯”。說“賽書檯”,是因為當年運河岸不僅是十里碼頭,更是人員密集的繁榮市場:說評書的、唱鼓書的、演快書的等各路藝人在樹下襬攤,競相獻藝,甚至唱對臺戲,故後人稱之為“賽書檯”。

關於古槐下的高臺,還有一個說法:是與聊城的一個學子耿如杞有關,其人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人送外號耿書簍子。有年秋天,江南舉子乘船進京趕考,桅杆頂端高懸錦旗,上書十個繡金大字“精讀天下書,喜赴瓊林宴”。耿如杞本來也應參加科考,只因為父守孝,不能成行,看到江南舉子有些輕狂,心中不服。趕考船靠岸後,一位江南舉子要在此晒書,請耿如杞讓一讓。耿如杞也說要晒書,但卻兩手空空。江南舉子問:“書在何處?”耿一拍肚皮:“在此。”見兩人較勁兒,來自聊城XXX旅行社周圍就有好熱鬧的人激將,於是雙方擊掌賽書:江南舉子輸了,落旗罷試;耿如杞輸了,頭頂香盤送江南舉子進京。雙方你來我往,劈章摘句,均對答如流,圍觀者讚歎叫絕,雙方也是暗自佩服。這時,耿如杞要江南舉子背誦《萬年曆》。在同行的提示下,有一位過了關。待這位舉子讓耿如杞復背時,耿由後向前,倒背如流。剛剛背了一部分,忽聽一舉子喊道:“仁兄打住!恕小弟輕狂,小看天下,我等甘願回船。”言畢,同船工搬書上船,打道回府去了。看著解錨的南船,耿如杞心感不安,連連嘆道:“僥倖,僥倖,我實不如人。”原來,耿如杞並不能背下萬年曆,只是以驚人的記憶力,由後向前強背了一部分。不打不成交。後來,耿如杞與江南舉子們互通書信。下一個大比之年,他們在當年賽書檯相聚,同舟進京,又同科及第,共登皇榜,成了相知相契的官場同僚。故老聊城民謠雲:“天下文章裝滿船,賽書檯上遇奇男,脣槍舌劍分高下,誰知命裡是同年。”

無論是晒書檯還是賽書檯,總之這裡是充滿著文化的氣息。人們傳說,學生們經常在這裡走一走、轉一轉,成績就會好上幾分。這也許只是傳說而已,但幽靜的環境、清新的空氣,肯定能起到淨化身心,提神醒腦的作用。

[廊橋處]各位朋友,前面這座橋雕樑畫棟、飛簷走壁,恰似畫廊一般,這就是聊城唯一的廊橋。為什麼在這裡修這樣一座廊橋,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清道光年間,有位孔氏女嫁到這附近、運河左岸的一個竇姓人家為妻。一年鬧水荒,婆婆和丈夫都被淹死了,只剩下公公與孔氏。當時,孔氏剛二十歲出頭,長相俊俏,性情溫順,有很多人前來向她求婚。但是為照顧孤苦無依的公公,孔氏執意不肯再嫁。這年初春,公公得了傷寒病,孔氏五更天就揹著公公踏冰過河到北岸找大夫看病。返回時,由於太陽照射,河冰鬆動,公媳二人都被陷到並不深的河裡。孔氏費盡力氣才把公公拖上岸,背起來繼續往家趕。到家後,孔氏急忙為公公擦溼換幹。不料正好被人看到,從此流言蜚語就傳開了,孔氏當面遭唾棄,背後被人指脊樑,變得沉默寡言,聲言要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公公知道兒媳委屈,就找到在家為父母守孝的時任湖北按察使、海源閣的主人楊以增,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兒媳的嘉德孝行以及所受委屈如實傾訴。來自聊城XXX旅行社楊以增經過調查瞭解,明白了事情真相,決心還孔氏女以清白。楊以增先說通知府、由地方官出面,又由道光皇帝恩准,為孔氏建貞節牌坊。但孔氏家裡既無土地又無墳塋,牌坊無處可建,後來人們就在孔氏與公公落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橋,橋上建木廊坊代替了石牌坊。廊橋完工後,楊以增送來“清孝橋”匾一塊,人們就把孔氏居住的街道稱為:清孝街。由於楊以增的原匾早已丟失,所以至今廊橋的題名處仍是空白。

[看到鐵塔時]現在我們的船正在向西行駛。請大家看左前方的塔,這就是聊城三寶“古樓、鐵塔、玉皇皋”中的宋代鐵塔。其實,這鐵塔初建時,原本是一座磚石結構的墓塔。後來,磚塔因遭到破壞,人們為了報答正果寺仁安長老的大恩大德,又在原塔基礎上鑄造了這座鐵質舍利寶塔。千年來,鐵塔不僅成為聊城歷史的見證,而且給聊城增加了諸多光輝。後人把它列為聊城的八景之一:鐵塔煙霏。明嘉靖進士許東望有詩為證:絕頂摩雲迥去雁,暮雲倚樹起鳴塘。爭春慘淡煙光裡,蜃氣分明出海洋。

說到鐵塔,聊城還有一樣聞名的食品:鐵公雞。被老舍先生譽為“聊城鐵公雞”的魏氏燻雞,是北關魏永泰於清朝嘉慶十五年,公元1820xx年創制的。迄今已有近190年的歷史。當時的聊城緊靠運河,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為便於扒雞運銷外地,魏家扒雞店研製成這種能夠長時期儲存的燻雞,每年農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製作,供全年銷售。魏氏燻雞選料精良,製作精細。燻雞選用外型豐滿、肉多肥嫩、體重2至3斤的一年左右無病活雞,先加工成扒雞再在腹內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藥料,放在鋸末煙上熏製而成。經熏製的扒雞水分少、皮縮裂、內外露、無彈性、藥香濃,存放時間長,是過往聊城商賈遊客爭相購買的上等美餚和饋贈佳品。

[東昌湖、運河交匯處]在這裡,湖河之水融匯在一起,運河蜿蜒向北流去,我們的船將離開運河再次進入了東昌湖。

[稍候]前面這片湖面夏天時遍佈荷藕,是一處開放式的觀賞公園。皓月當空的夏夜,縷縷清香飄來,涼爽宜人。湖內不僅荷蓮遍佈,而且葦草蓊鬱,鳥禽棲息,花香鳥語,如詩如畫。公園內建有一涼亭,重簷攢尖,六角飛翅,雙簷12脊皆飾捲毛獸,建築精巧別緻。亭子的四周偎依湖水,荷蓮、柱間設有坐椅,供人休息,晨昏四時,景色各異。臨亭建有水橋,連線湖岸,亭橋相依,頗具江南特色。

各位朋友請往南看,這座橋是不是很有特點?對了,非常陡,不要說汽車,就是推自行車上橋,一般體力不濟的也甭想上去。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座橋叫白玉橋,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的避難處,名字也是朱棣定下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後,孫子朱允汶登基,改號建文。來自聊城XXX旅行社僅僅7個月後,燕王朱棣就開始發難,攻打濟南,久攻不下時,率兵佔領了滄州、臨清、館陶等地,建文帝令山東參政鐵弦率兵進駐東昌,阻擊朱棣。朱棣輕敵,上當中計,被圍住一通廝殺,直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朱棣邊戰邊退,最後只剩下單身匹馬,人困馬乏,無力支撐。就在這時一支敵軍追來,朱棣無心再戰,策馬便逃。誰知經過一拱橋時,不慎落馬。朱棣暗想,吾命休已!千鈞一髮之際,空中飄落一條長綾將其裹住,拉進橋洞。朱棣睜眼一看,原是觀音菩薩端立蓮臺上,於是納頭便拜,這才發覺自己是站在齊肩深的水裡,無法跪下。再抬頭時,觀音菩薩已不見蹤跡。再說追兵趕到橋頭,突然大霧迷漫,對面不見人影,無奈只好收兵而歸。朱棣登基後,派人專門前來搜尋,得知橋後即是隆興寺,供有觀音菩薩塑像。於是命人在京城建起觀音道場,將隆興寺命名為護國隆興寺,又用漢白玉重修了拱橋,命名為白玉橋。

[北關橋附近]東昌湖景區不僅古蹟多,而且還是一個高標準的體育比賽場所。我們經過這座北關橋後,西面的這片水域上經常舉行水上比賽。世界龍舟邀請賽、F1摩托艇比賽、中美滑水對抗賽等諸多國際級比賽都曾在這裡展開。每當比賽日,湖邊擠滿了觀眾,龍舟賽整齊劃一的動作、震天動地的鑼敲,摩托艇風馳電掣的速度,水上芭蕾的優美與驚險,給東昌湖更增添了幾分活力。

說到體育,人們喜歡用一個詞來形容運動健兒:龍騰虎躍。中國是龍的故鄉,聊城就有許多和龍相關的故事與傳說。各位請看,正西邊的廣場上是騰龍雕塑,這座雕塑訴說著“禿尾巴老李”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位身懷六甲的姑娘長途跋涉經過東昌府時,累倒在城西道口鋪王海子村路邊,被村裡的好心人收留。姑娘見這裡民風淳樸,便想留下來。好心人給她介紹了一戶李姓人家,小夥子見姑娘長得十分俊秀,也就答應了這門婚事。姑娘排行第三,婚後,人們就叫她三娘。轉眼間到了三娘生產的日子,這天夜裡,天無月色,黑雲壓頂,隨著一聲啼哭,一個面板黑色、長著條尾巴的嬰兒降生了。在場的人驚呆了,李姓小夥子更是心慌意亂,把孩子抱到床上,拿起菜刀,“咔嚓”一聲將尾巴砍了下來。一瞬間,來自聊城XXX旅行社一道閃電撩開後窗直衝東北而去。其實,這三娘本是東海龍宮的三公主,因與南海龍王的二太子私定終身被逐出龍宮,流落凡間。再說被砍掉尾巴的這條龍,四處遊蕩,尋找棲身之處。這天,它發現了一條大江,不料江中有條白龍,十分霸道,黑龍與它鬥過幾次,未能取勝。後來,黑龍邀請到所有在東北居住的山東人為它助戰,江岸上山東人把戰鼓擂得震天響,江中黑浪湧起時就投饅頭和肉,白浪湧起時就投石灰和石頭,幫助黑龍最終打敗了白龍,這條江恢復了平靜。為了紀念黑龍,人們把這條江取名為黑龍江。從此,凡是江上往來船隻,只要有山東人在船上就會風平浪靜。時至今日,黑龍江上的船工開船前總要問一句:船上有山東人嗎?聽到有字才開船。三娘去世時,接連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並伴有龍吟啜泣之聲,人們說,這是禿尾巴老李奠母來了。

[臨近古城西北角時]在東昌古城西北角,也就是我們船的左邊,各位朋友請看,有一個姜太公釣魚像。大家都知道,姜子牙釣魚與眾不同,他的魚鉤是直的,所以有一句歇後語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為什麼姜子牙像立在了東昌湖邊呢,這裡又有一段故事:當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與紂王作戰,紂王曾調集土方的軍隊前來增援。為打擊土方增援力量,姜子牙帶兵迎敵,雙方交戰處就在聊城一帶。姜子牙足智多謀,為了迅速打垮這支援軍,儘快返回主戰場,心生一計:每天夜裡讓士兵又唱又跳,自己一身漁夫打扮,點上篝火在河道邊釣魚,擺出一副驕兵輕敵的假相。土方統帥得到線報後,來自聊城XXX旅行社暗自高興,組織了隊伍夜襲西周軍,準備活擒姜子牙。當他們悄悄來到姜太公背後,準備活捉時,才發現上當了,姜子牙和兩個侍者都是用草扎的。土方統帥暗想不好,急令收兵,不想姜子牙早已派兵埋伏好了,只殺的土方軍隊四散奔逃,帶著殘兵敗將回到了北方。為紀念姜太公用垂釣之計大破土方的戰績,人們就在這裡塑了這尊像。

下面,我們即將登湖心島,在島上欣賞一下江北水城的風光。湖心島面積2750平方米,島上有望嶽亭、溢香齋、翠園、垂花門、沁園、觀景臺、金魚館、垂釣臺等建築物。望嶽亭位於湖心島西北角,高7.8米,佔地80平方米,黃琉璃瓦重簷六角攢尖頂,六柱拱托,柱間設有坐凳,可供遊人休憩。重簷下內外六面繪有《胭脂》故事的連環畫。蒲松齡先生《聊齋志異》中的“胭脂”故事就發生在東昌湖邊。當年,勤勞善良、家境貧寒的胭脂姑娘,與鄂公子一見鍾情後,歷經磨難,來自聊城XXX旅行社方才有情人終成眷屬。現在,戀愛中的青年男女都喜歡在東昌湖邊談情說愛,流水倒影、小橋美景,卿卿我我、你儂我儂,成就了一段段美好姻緣。

望嶽亭建築精巧巨集麗,因與光嶽樓遙相呼應而得名。湖心島北側建有3間殿堂式歇山頂茶社,名曰“溢香齋”,佔地60平方米,主要用於接待來島賓客。東側和中部為翠園,佔地740平方米,房屋均為青瓦白牆仿古起脊建築,古雅別緻。東側正中建有垂花門,黃琉璃瓦蓋頂,做工精細,古香古色,與望嶽亭交相映輝。南側為沁園,佈局精巧,廊壁漏窗圖樣各異。前園臨湖設有觀景臺,為7間敞廊,可供遊人休息觀景。後園為花園,內有石刻雕塑,噴水花池,系仿蘇州園林建造,園內翠竹繁茂,百花爭豔,環境清雅。登島遠望,煙波浩渺,水天一色,魚戲遊舟,猶臨仙境。

各位朋友,湖心島一遊,推開碧窗賞湖景,泥爐旁邊品香茗,是不是神清氣爽,飄飄然神遊天外的感覺?下面,我們再來欣賞東昌湖上最大的一座橋,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內石拱橋――東昌大橋。橫跨古城西部東昌湖上的這座大橋也叫二十一孔橋,因為它一共有21個橋洞,象徵著跨入21世紀。大橋於20xx年6月動工,20xx年7月竣工,全長322米,橋面淨寬15米。上部結構為石砌拱橋,中間5孔為懸鏈線拱,兩側為圓弧拱。主孔淨高9米,可供大型遊船順利通航。拱圈、橋身採用花崗岩嵌面,來自聊城XXX旅行社橋面青石鋪砌,漢白玉欄杆,被譽為“中國江北最大的內陸湖泊石拱橋”,堪稱橋樑建築史上的精品。由北而南,東昌大橋與水城明珠,成為聊城現代的建築標誌。由西而東,東昌大橋與古城中央的光嶽樓,則構成一幅今古和諧交融的圖畫。東昌大橋不僅僅是聊城的一個建築,而且橋兩側的漢白玉欄杆上雕刻著366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水滸故事,順著大橋走上一個來回,水滸精華盡收眼底。如今,大橋已成為東昌湖上一道亮麗的風景。有詩人曾這樣讚美道:滿城垂柳髮絲柔,一湖碧水照風流,白玉長橋形似梳,梳理詩情寫春秋。在這裡,詩人把我們的東昌大橋比喻為一把大大的梳子,它梳理著東昌湖的波濤,也梳理著聊城古老的歲月。

[進入西南水域]船的前方,湖西岸那個圓形的建築,就是水城明珠大劇場了。許多朋友說,這個劇場很像悉尼的歌劇院。其實,我們水城明珠劇場的投資比悉尼歌劇院少很多,只用了五千萬元左右。劇場高36米,與古城區的光嶽樓高度一致,觀眾席環形排列、逐排升高,一共有3636個座位。這個劇場有兩項國家專利技術,一是劇場可以開合。東邊的大半球可以順著軌道旋轉180度,蓋到最西邊的小半球上面,中間兩個條狀的可以東西方向平移,這時劇場就成了露天的。另一項專利技術是劇場內溫度控制方面的。因為劇場空間太高,安裝空調效果不明顯,於是建設者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在每個觀眾座椅下面,都留有一個空調出風口。這樣,就很容易地實現了冬暖夏涼。劇場建成後,xx等多位中央和國家領導人都來此視察過。劇場每年都有150場左右的文藝演出活動,大陸及港澳臺的知名演員大多在此演出過,許多國外團體如俄羅斯小白樺歌舞團、奧地利交響樂團等也都曾來此獻藝。

剛才,我們提到了光嶽樓。請各位朋友轉身朝古城區看一看,城中央猶如鶴立雞群,在周圍建築中拔地而起的,就是全國四大名樓之一的光嶽樓。與其他名樓不同,光嶽樓建成後,一直儲存完好,數百年來,只經歷過幾次小規模維護,從未重修、重建過。來自聊城XXX旅行社光嶽樓建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因為是用修建城牆時所剩餘木料建造的,整個樓全為榫鉚結構,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始稱“餘木樓”,又因為樓上放有一面報時用的大鼓,老百姓還稱為“鼓樓”或“古樓”。明弘治年間,吏部考工員外郎李贊登樓,寫下一首讚美詩:霄漢憑陵日月懸,下臨天地上通仙。平生放眼惟輸此,天下名樓數漫千。望入青徐光並嶽,勢尊正北位當前。從此,因為樓“有光於岱嶽”,就叫光嶽樓了。康熙、乾隆南巡留宿東昌時,大多把行宮設在光嶽樓內,樓上有多處他們的題字、題詩。

光嶽樓所在的老城區是始建於北宋時期的方正古城,原有高大堅固的城牆,四周環以寬闊的護城河,後來城牆被拆除,但古城格局依然如故,原用於“窺敵望遠”、報時報警的光嶽樓今仍高高矗立於古城中央。以光嶽樓為中心,向四面輻射,形成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四條大街向外延伸,依次有“四口”(東口、西口、南口、北口)、“四門”(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四關”(東關、西關、南關、北關)。城區街道,經緯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盤方格網狀骨架。城區居民,多為三合院、四合院,至今保留著白牆、灰瓦、坡屋頂的傳統建築風格。聊城古城區是一個非常標準的正方形,面積1平方公里,從中央的光嶽樓起,到東西南北四個城門處,都是500米。古城區內文物古蹟眾多,有人這樣形容:撿一片瓦塊就是歷史,挖一抔泥土就有文化。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當年毛主席送給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的《楚辭集註》就是海源閣的影印本;“誓死不渡黃河南”的範築先紀念館;琳琅滿目的明清聖旨博物館等諸多景點,都在古城區內。各位朋友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去看一看,保證會令您流連忘返。

古城內街道縱橫,素有9街18巷72衚衕之說,這裡藏龍臥虎,素有奇人異士。清朝初年,康熙南巡路過東昌府,住在了進士任克溥家中。這天,康熙微服私訪,步出東門,過了水橋,來到米市街,進了路西一家字號“八仙居”的飯館。來自聊城XXX旅行社當時飯館內一張桌子前坐著胖瘦兩個年逾花甲的老人,正在喝酒解悶,見康熙進來,一不點菜、二不要酒,坐在那裡話也不說,二人便打賭能否逼康熙說話。瘦老頭起身朝康熙走去,邊走邊跺腳,可康熙只當沒聽見,無動於衷,瘦老頭又連連咳嗽幾聲,康熙仍裝聾作啞,坦然自若,不動聲色。這時瘦老頭有點生氣了,心想莫非這人真的炮打不驚?好,我再給他使點眼色看看。只見那瘦老頭走過來,在康熙肩膀上拍了兩下。康熙一驚:“你是何人,為何這般無理?”瘦老頭嘻皮笑臉地說:“我認錯人了,你打我兩拳吧。”康熙非常惱火,立即轉身出了飯館,並讓任克溥搬到城外去住,準備回京後派兵血洗東昌府。任克溥聽後大驚,腦子轉了幾轉,跪下忙向康熙道喜,說:“萬歲爺去的是鬧龍街。這東昌府雖彈丸之地,卻是一塊寶地,神仙雲集。人們說,古樓下三天不過神仙就會腥血爛臭。東昌府常有天下能人來往,今天是萬歲犯地名了,鬧龍街有人打擾,這說明龍仙相遇,此乃大吉大利之兆,萬歲爺的江山定能穩如泰山。”聽罷此言,康熙轉怒為喜。從此,“鬧龍街”名聲大振。各位朋友,您也不妨到古城街巷中走一走、轉一轉,說不上機緣巧合,也許能碰到一兩個神仙呢。

一方古城四面水,兩道勝景八面風。朋友們,今天的東昌湖、古運河之行即將結束。但願後會有期,我們再次相聚,平湖秋月泛蘭舟,光嶽樓前瞻古懷,讓東昌湖的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2:聊城東昌湖導遊詞

東昌湖風景名勝區以建於北宋時期的聊城古城為中心,以水面遼闊、風景秀麗、環繞於古城。東昌湖區四周的東昌湖為依託,集中體現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營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體”的獨特風貌,是山東西部和冀、魯、豫接壤地 區最為著名的風景遊覽區.。

風景區內,錯落散佈著中國現存古代最高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的明代光嶽樓,中國佛教文化的瑰 光嶽樓寶宋代鐵塔,集商業與文化之大成的精美清代建築山陝會館,中國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等名勝古蹟,以及傅斯年紀念館、民族英雄範築先紀念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等文化景點;東昌湖區,近年又興建了中國釣魚協會聊城垂釣基地、東昌湖遊樂園、江北水上竹寨、沙灘浴場、遊船碼頭、湖心島、荷香島、浮春亭等一大批遊覽景點和設施,沿湖30餘華里的綠化帶也初具雛形,湖西公園、西關二十一孔遊覽石橋、北關遊覽石橋等一批重點建設專案也正在積極實施。

東昌湖始建於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在原護城河的基礎上經歷代開挖而成,現有水域4.2平方公里,為中國江北地區罕見的大型城內湖泊。東昌湖引黃河水為源,常年水深3-5米,湖水清澈,無任何工業汙染;景色宜人,令遊客流連忘返。東昌湖中心是已有千年歷史的1平方公里的正方形聊城古城。古城風貌儲存完好,以古城正中的光嶽樓為中心,向四面輻射,形成東西南北四條古城區幹道,其它大街小巷,也都是經緯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盤方格網狀骨架。 古城區民居,至今保留著白牆、灰瓦、城屋頂的傳統建築風格。古老的京杭運河兩岸,街巷佈列,各種店鋪民居,隨坡就勢,依河而建。條石鋪砌的大小碼頭,株株蒼勁的古槐,以及宋代隆興寺鐵塔,國家重點文物、清代建築山陝會館,仍會使人們體味到昔日運河漕運鼎盛時期古聊城的繁榮和輝煌。

通過有效地開發和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形成了東昌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內容——湖濱風景區、古城文化區和運河風情區。 東昌湖風景名勝區文化的內涵深厚,旅遊資源豐富。聊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傑出人物,明朝宰相朱延禧,清代名臣傅以漸、任克溥、書畫名家鄧鍾嶽,近代抗日民族英雄範築先、著名學者和社會活動家傅斯年,以及八十年代青年楷模張海迪和九十年代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 湖濱風景等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此外,《水滸》、《聊齋》、《金瓶梅》、《老殘遊記》等中國古代名著,對古聊城和東昌湖均有描述。千年的歷史滄桑,層出不窮的傑出人物,造就了東昌湖風景名勝區豐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蘊。

迷人的自然風光,眾多的文化景點,也匯成了東昌湖風景名勝區的豐富旅遊資源。風景區內,錯落散佈著中國現存古代最高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的明代光嶽樓,中國佛教文化的瑰寶宋代鐵塔,集商業與文化之大成的精美清代建築山陝會館,中國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等名勝古蹟,以及傅斯年紀念館、民族英雄範築先紀念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等文化景點;東昌湖區,近年又興建了中國釣魚協會聊城垂釣基地、東昌湖遊樂園、江北水上竹寨、沙灘浴場、遊船碼頭、湖心島、荷香島、浮春亭等一大批遊覽景點和設施,沿湖30餘華里的綠化帶也初具雛形,湖西公園、西關二十一孔遊覽石橋、北關遊覽石橋等一批重點建設專案也正在積極實施風景區內,錯落散佈著中國現存古代最高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的明代光嶽樓,中國佛教文化的瑰 寶宋代鐵塔,集商業與文化之大成的精美清代建築山陝會館,中國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等名勝古蹟,以及傅斯年紀念館、民族英雄範築先紀念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等文化景點;東昌湖區,近年又興建了中國釣魚協會聊城垂釣基地、東昌湖遊樂園、江北水上竹寨、沙灘浴場、遊船碼頭、湖心島、荷香島、浮春亭等一大批遊覽景點和設施,沿湖30餘華里的綠化帶也初具雛形,湖西公園、西關二十一孔遊覽石橋、北關遊覽石橋等一批重點建設專案也正在積極實施。

東昌湖始建於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在原護城河的基礎上經歷代開挖而成,現有水域4.2平方公里,為中國江北地區罕見的大型城內湖泊。東昌湖引黃河水為源,常年水深3-5米,湖水清澈,無任何工業汙染;景色宜人,令遊客流連忘返。東昌湖中心是已有千年歷史的1平方公里的正方形聊城古城。古城風貌儲存完好,以古城正中的光嶽樓為中心,向四面輻射,形成東西南北四條古城區幹道,其它大街小巷,也都是經緯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盤方格網狀骨架。

古城區民居,至今保留著白牆、灰瓦、城屋頂的傳統建築風格。古老的京杭運河兩岸,街巷佈列,各種店鋪民居,隨坡就勢,依河而建。條石鋪砌的大小碼頭,株株蒼勁的古槐,以及宋代隆興寺鐵塔,國家重點文物、清代建築山陝會館,仍會使人們體味到昔日運河漕運鼎盛時期古聊城的繁榮和輝煌。通過有效地開發和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形成了東昌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內容——湖濱風景區、古城文化區和運河風情區。

東昌湖風景名勝區文化的內涵深厚,旅遊資源豐富。聊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傑出人物,明朝宰相朱延禧,清代名臣傅以漸、任克溥、書畫名家鄧鍾嶽,近代抗日民族英雄範築先、著名學者和社會活動家傅斯年,以及八十年代青年楷模張海迪和九十年代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 等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此外,《水滸》、《聊齋》、《金瓶梅》、《老殘遊記》等中國古代名著,對古聊城和東昌湖均有描述。千年的歷史滄桑,層出不窮的傑出人物,造就了東昌湖風景名勝區豐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蘊。迷人的自然風光,眾多的文化景點,也匯成了東昌湖風景名勝區的豐富旅遊資源。風景區內,錯落散佈著中國現存古代最高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的明代光嶽樓,中國佛教文化的瑰寶宋代鐵塔,集商業與文化之大成的精美清代建築山陝會館,中國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等名勝古蹟,以及傅斯年紀念館、民族英雄範築先紀念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等文化景點;東昌湖區,近年又興建了中國釣魚協會聊城垂釣基地、東昌湖遊樂園、江北水上竹寨、沙灘浴場、遊船碼頭、湖心島、荷香島、浮春亭等一大批遊覽景點和設施,沿湖30餘華里的綠化帶也初具雛形,湖西公園、西關二十一孔遊覽石橋、北關遊覽石橋等一批重點建設專案也正在積極實施。

3:聊城東昌湖導遊詞

素有“江北水城”之稱的聊城,位於山東省的西北部,而東昌湖就像一條美麗的項鍊環繞在聊城的邊緣。前兩天,我隨著爸爸媽媽去了聊城,領略了東昌湖那特有的風格。

我們乘坐計程車到了東昌湖,湖畔有一座塔,聽爸爸說,站在塔頂就能觀賞到整個東昌湖的景色,於是我便決定上塔去看一看。

登上了第一層,我不經意向下瞥了一眼,哇,這塔可真高啊!在塔上向下看,等候在塔下的媽媽就像書上插圖裡的小人。我抬頭又看了看塔頂,猶豫著是否再向上爬。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不由分說,把我推到了更高的臺階上,我鼓足勇氣,小心翼翼的往上爬,終於爬上了塔頂。我靠在欄杆上,只覺得耳邊的風呼呼地響著,把驕陽帶給我的熱意吹的無影無蹤。我眯著眼睛欣賞著東昌湖的優美景色:湖面碧波盪漾,本來泛綠的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變得銀光閃閃。湖面上飄著的各種各樣的遊船就像五顏六色的小石子一樣,一切都是那麼的迷人。

從塔上下來,我們就去東昌湖划船了。我負責用腳蹬,爸爸負責掌舵,媽媽只是輔助爸爸分辨方向,充當“偵查員”。爸爸看起來是個新手,老是讓船走“S”形路線,要麼就是讓船在原地兜圈子,把我和媽媽弄得暈頭轉向,不過沒過幾分鐘就熟練了。

我快樂的用手撩著水,湖水很清澈,被太陽晒得熱乎乎的,偶爾還能看到小魚在水裡盡情地玩耍。忽然,“撲通”一聲,一條魚躍出水面,在空中劃了一道優美的弧線後又跳回了水中。好玩極了!“乖女兒,看這是什麼?”我好奇的回過頭去,“咔嚓”,媽媽手中的照相機記錄下了這愉快的時刻。

時間過得可真快,一轉眼東昌湖就被暮色籠罩了,我們才依依不捨得離開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到:東昌湖是聊城的一大亮點,我們應該好好保護環境,讓更多的地方成為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