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通用15篇)

欄目: 寧夏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4W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1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旅遊!大家知道,寧夏具有豐富多彩而又特色鮮明的旅遊資源:美麗的塞上江南、獨特的歷史環境和濃郁的回鄉風情,構成了寧夏主要的旅遊景觀格局。這裡有被譽為“塞上明珠”的沙湖生態旅遊區和黃土高坡上的綠島一六盤山;這裡有舉世聞名的沙坡頭治沙奇蹟、神祕的西夏王陵和奇特的賀蘭山岩畫;這裡還有被稱為中國長城博物館的歷代長城、青銅峽108塔、須彌山石窟、靈武水洞溝古人類遺址和“中國電影從這裡走向世界”的西部影視城等。

各位遊客朋友,今天我們要去遊覽的是沙湖景區。沙湖地處石嘴山市與平羅縣之間,距石嘴山市區26千米,距首府銀川56千米。國道與包蘭鐵路傍湖而過,姚葉高速公路直達沙湖。景區總面積為80.1平方千米,其中湖水面積8.2平方千米,沙山面積12.7平方千米。沙湖以自然景觀為主體,沙、水、華、鳥、山五大景源有機結合,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秀麗景觀,是一處融江南秀色與塞外壯景為一體的“塞上明珠”。沙湖景區自1990年開發建設以來,每年都有大量中外遊客來此遊覽觀光,現已成為祖國西北地區頗負盛名的旅遊熱點地區之一,20__年5月石嘴山市沙湖旅遊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現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級生態健康養殖示範區。

各位遊客朋友,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千畝荷池,盛產魚類、鳥類。在這裡,你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的場景,在水邊葦稈間、蘆叢底部更有鳥巢無數,每年春季,五顏六色的鳥蛋散佈其間,堪稱奇觀。除鳥類外,沙湖還盛產各種魚,在湖南岸的水族館裡,可以看到幾十種珍稀魚類,包括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大銳)和體圍1米多的大鱉。沙湖,南沙北湖。這裡是鳥的天堂、魚的世界、遊人的樂園。廣闊的沙湖水面宛如一幅巨大的銀色錦緞,初夏,新葦如茂林修竹,鬱鬱蔥蔥,或如港汊,或如街巷,或如華蓋,或如屏障,微風吹來,綠影搖曳,婀娜多姿。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景區大門口,大家請往上看,那是一隻展翅高飛的“天鵝”,張開雙臂,歡迎你的到來。旁邊有兩個鎦金大字“沙湖”。大家看,沙湖的形狀很像大元寶,因此當地人又稱沙湖為“元寶湖”。沙湖所處地勢較低,由於地面水和地下水逐年浸積,從而形成了今天的萬畝湖澤。沙湖平均水深2.2米,最深處可達4米。大家再向南看,遠處起伏的黃色沙山,似金波逐浪,北面碧水綠海,似翡翠鑲嵌,若是晴日黃昏,你定會看到霞光萬道,湖面平靜,巍巍賀蘭與深綠的蘆蘋叢倒映水中,宛如蒼龍戲綠水,綠水浮蒼龍。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大家看到的那個形似小山寨的建築物,就是被譽為“水上梁山”的鳥島。鳥島是整個沙湖自然保護區最具自然韻律美的地方,是數百種鳥兒棲息繁衍的場所。整個沙湖自然保護區有鳥類190多種,全部是候鳥。這裡是它們遷徙的一箇中轉站,所以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目睹“廬山真面目”。每年5~9月,鳥島是鳥兒們快樂生活的天堂。據有關專家考察,整個沙湖自然保護區有鳥150萬隻左右,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大鴇四種。我們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渾身呈黑青色、羽毛豐滿、行動遲緩的黑鸛和形體像鴛鴦的中華秋沙鴨。乍一看,中華秋沙鴨還真像鴛鴦,因為它們的出現是成雙成對的,飛起來你追我趕。它們閒暇時如一位孤芳自賞的姑娘在整理梳妝,歡快時成雙成對低空飛翔。而白尾海雕的活動區域似乎只限於湖中央,大家可以看到它們正在展示美麗的羽毛,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從形體上看,這種鳥屬於中型鳥。大鴇呢?我們很少能見到它們的倩影芳蹤,它們是一種詭祕的動物。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寧夏溼地博物館。此館位於沙湖旅遊景區內,建築面積4520平方米,以沙湖葦、鳥、水、沙為設計元素,於20__年10月29日正式開館。各位請看大廳,那是以鳥巢為視覺元素,周圍以沙丘為主造型,表現出沙湖“塞上奇湖”的形象。博物館的主體採用沙土色調,整體造型彷彿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鳥,周圍伴以起伏自然的沙丘造型,使博物館和大漠風光有機結合起來,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

館內分為溼地與鳥類知識介紹、人鳥同樂表演、鳥類生態行為觀察、4D科普教育電影廳、旅遊餐飲與購物服務等六個功能區。博物館的功能設計、結構佈局和外觀形態等方面,體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美學理念。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參觀遊覽。水洞溝遺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水洞溝村,南距靈武市30千米,西距銀川市19千米,距離河東機場11千米,北與內蒙古鄂前旗相接,佔地面積7.8平方千米。科考發現,水洞溝地區是三萬年前人類繁衍生息的聖地。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80多年來,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在水洞溝出土了3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製品、工具及石器製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的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對3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各位遊客朋友,水洞溝地區又是我國北方明代古長城、烽燧、城堡、溝塹、墩臺等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保護區內,蜿蜒東去的長城、高臺聳立的墩堠、古樸神祕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溝塹令人目不暇接,讓人遙想當年“甲士擁矛馳戰壘,將軍拔劍逐胡兵”的壯烈場面。水洞溝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南緣,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這裡充滿了雄渾、奇特的荒穀神韻,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這裡集中了魔鬼城、臥駝嶺、摩天崖、斷雲谷、檉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使人望而生奇,頓生地老天荒、曠古玄遠之嘆。經過兩年多的開發建設使水洞溝旅遊區已經成為一個集旅遊觀光、科學考察、休閒娛樂、軍事探密於一體的旅遊區。隨著水洞溝遺址博物館的開館,水洞溝景區又增添新的亮點。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水洞溝最神祕的藏兵洞。現在我們看到懸崖上的一個個黑洞,就是著名的藏兵洞。所謂藏兵洞,是紅山堡守軍由地上轉人地下,隱蔽軍隊,保護自己,伺機出擊,或在空曠處設伏兵的地道。這是全國唯一儲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立體軍事防禦體系。我國的長城防禦體系中,有長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在全國還沒有,這裡是獨一處。

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藏兵洞,是我國最早的地道戰遺址和原型。如果說抗戰時期,八路軍和游擊隊的地道戰能讓敵人膽戰心驚,聞風喪膽,那麼我們可以想象500多年前,明代的邊塞守軍也是以同樣的智慧和勇敢將侵略者擋在了長城之外。過去,由於沒有開發,根本沒有進洞遊覽的條件。人們只知道藏兵洞道路曲折,像迷宮一般,再加上洞頂坍塌,多處被土掩蓋,洞內設有陷阱,可能還有蛇蠍盤踞,所以,人們輕易不敢進洞走遠。洞內到底是何情景,無人能說得清。這樣,藏兵洞就成為一個十分神祕、人們望而生畏的去處。

如今,我們完全可以放心進去一飽眼福,但大家一定要跟著我,按照指示牌所指引的路線走,防止迷路,走不出來。

大家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3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黃沙古渡景區旅遊觀光。景區位於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距銀川市52千米,距銀川河東機場38千米,距銀川火車站66千米。景區由六大景點構成,分別是功能服務區、黃河溼地公園、望娘亭、觀日臺、古渡口、月牙湖。中國原生藏獒展示基地、寧夏民俗文化博物館、寧夏沙漠野生動物救助中心落戶於此。黃沙古渡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溼地公園、中國最佳生態休閒旅遊勝地。景區內的大漠風光、黃河古韻、自然溼地、黃沙擁長河的塞外奇景,是原生態自助遊的好去處。古老的羊皮筏子,原始的沙漠之舟路駝,現代的黃河龍舟,剌激的沙海衝浪,是寧夏最好玩的地方。

各位遊客朋友,黃沙古渡是一處古老的黃河渡口,明朝慶靖王朱栴詩《黃沙古渡》描述了這裡的壯麗景色,也闡述了黃沙古渡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當地政府深人挖掘了黃沙古渡歷史文化,恢復與建設了黃河祭臺、寧河臺、觀日臺、禹王井、黃龍鎮河、古渡口、黃河漁村、黃河古鎮、古渡人家、黃沙古渡黃河樓、塞外渾懷障、蘆蕩飄雪、黃河人家、古渡、黃河小鎮、大漠孤煙黃河落日、烽火臺、時來運轉閣、橫城古渡、橫城堡渡黃河、朱栴巡邊、康熙渡黃河、昭君出塞和親雕塑以及大漠駝場、漠北大營、黃河灘老羊圈等古蹟景觀。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開始遊覽行程。首站我們去乘坐沙漠衝浪車,衝浪車在沙漠裡穿行,很顛簸,看不到前面的路。從高坡下來,近似六七十度,比過山車還要刺激!下了衝浪車以後,我們看到一處蘆葦蕩,一邊是沙漠,一邊是蘆葦蕩,非常的神奇,真的有“塞上江南”的感覺。在這裡坐龍舟可穿行九曲黃河溼地,我們乘船穿行於蘆葦蕩之間。從溼地穿行過來,我們看到一座巨大的木亭子像烏龜的形狀,所以這裡就叫神龜島。神龜島上有幾匹放養的馬,悠然自得,還有小馬駒,好可愛。這裡有兩種交通選擇,有馬車、羊皮筏子可以到下一站。乘坐羊皮筏子,很安靜,萬籟俱寂的感覺,這邊的黃河水不打浪,很平穩。特別享受這種安靜的感覺!當然乘坐羊皮筏子時,一定要記得把手機、錢包拿好,不然掉入黃河母親的大懷抱可拿不回來。

各位遊客朋友,坐完羊皮筏子需要步行800米到大漠驛站,四面通風,很是涼快。大漠驛站周圍有騎馬、射箭、打氣炮、騎駱駝等,都可體驗一把,騎胳駝爬坡的感覺真的不錯!騎著胳駝到達沙丘上之後,看到的是“黃沙擁長河”的景色。西邊是一望無際的田野,視野非常的開闊,景色非常神奇。走過一段沙丘,我們就爬上了景區的最高點一觀日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高眺望的感覺非常舒暢,滔滔黃河在這裡拐了一個大彎,河面平靜如水,金色田園,隔河相望,景緻唯美、粗曠而又秀麗。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去黃沙古渡國家溼地公園一月牙湖溼地遊覽。這個溼地公園位於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依黃河東岸,距市區約30千米。月牙湖溼地區由湖泊、淺灘、灌叢、草甸、沙丘構成,主要包括月牙湖及周邊的河灘溼地,黃河在此流速變緩,形成了1。3萬畝灘塗溼地,生長著茂密的蘆華等自然植物,棲息著40餘種野生鳥類;灘塗內有一形似月牙的湖泊,俗稱月牙湖,也是當地月牙湖鄉名稱的由來。這裡生長著茂密的天然蘆葦、蒲草。溼地內修建了鳥類觀測臺,棲息著河鷗、大雁、山鴨、山燕、沙燕、灰鶴、白鶴、沙雞等40餘種珍禽候鳥。沙丘上種植了花棒、沙蒿、楊柴等植物200萬平方米。未來還規劃建設為溼地保護區、灘塗生態涵養區、古渡蘆葦蕩景觀區、塞上田園觀光區、治沙示範區、黃河水上娛樂區等,種植沙柳、新疆楊、沙棗樹、刺槐等樹苗500餘萬棵,成為保護最好的一片沙漠植物群。

各位遊客朋友,最後我們要去參觀的是位於景區內的黃沙古渡民俗博物館。該館是以搶救、保護、收藏和展示黃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民俗物品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博物館,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2300平方米,共計26個展廳。館內共分幸福年代、生產、生活、農具、石器、銅器、燈具、木雕、工匠製造、皮影、年畫、剪紙、繡品、泥塑、毛文化等展廳。館內主要藏品有黃河流域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當中常見的各種工具、農具、器具物品和民間藝術品,如各種木器、傢俱、運輸工具、工匠製作工具、生活用具和剪紙、年畫、皮影、小人書等。這些民俗物品,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黃河流域各族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勞動、居住、民俗、民風、民情和藝術審美的歷史風貌,也見證了我國北方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歷史程序,讓我們在觀賞古渡美麗景觀的同時,也享受了一把民俗文化的美妙樂趣。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4

歡迎大家來到銀川!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銀川。

美麗富饒的銀川,是黃河河套地區最早開發的一片綠洲,漢代時就在此推行浚渠屯田措施,興建了漢延渠等水利工程,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稱,明清以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民諺已經傳遍九州。古老的党項族在這裡創造出璀璨奪目的西夏文化;勤勞的回族人民自強不息,展現出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銀川是我國西北邊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燦爛人文底蘊博大精深,這裡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美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銀川,去感受這座邊塞古城的神奇魅力吧!

傳說很久以前,長江以南住著鳳凰七姐妹,給人們帶來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來到地薄人窮的寧夏,開渠引水,帶來了江南風光。後來為了阻止異族部落的入侵,鳳凰七妹就變成了一座城,保護寧夏百姓,這就是後來的銀川。如今,“鳳凰城”已經成為銀川的美稱。

銀川位於中溫帶乾旱氣候區,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是:雨雪稀少,蒸發強烈,日照充足,熱量適中,風大沙多;冬寒無奇冷,夏熱無酷暑,春季短而多變。銀川因為地處西北內陸,遠離海洋,加上氣候乾燥,雨水量少,日照又長,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晴天。據統計,年日照時間比“日光城”拉薩還多17.5個小時。

銀川地區土壤型別較多,植被多樣。森林面積達百萬畝,其中有一半為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護林和經果林等。隨著植樹造林等綠化工程的展開,森林面積和綠化面積呈逐年大幅增長的趨勢。1988年,國務院批准賀蘭山為國家級森林有野生動物型別自然保護區,山上有天然次生林18.3萬畝,有野生動物177種,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6種。

銀川地處鄂爾多斯西緣凹陷帶的的北部,礦產資源豐富。在銀川境內賀蘭山段貯藏的礦產品主要有煤、赤鐵、石灰石、白雲石、磷灰石、石英砂岩、輝綠岩、陶瓷粘土等,這位銀川市發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尤其是磷礦貯藏量較高。

“銀川”一詞是明末將此段黃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區形容為“銀色河川”而得名的。這座有著1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其人文景點一西夏文化為主要特色。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西夏王陵、拜四口雙塔、海寶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誘人的水鄉景色、奇特的塞上風光及多彩的回族風情,使銀川成為中國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遊客們,銀川城區分為老城、新城和新市區三部分,老城前身為清代的寧夏府城,東距黃河約15公里,自治區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設在這裡,又為商業區。新城位於火車站東側,東距老城區7.5公里,是在清乾隆時住的新滿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以後又在包蘭鐵路以西的大片荒漠草原上建起新市區。從前銀川市內除了鼓樓、玉皇閣、南門樓等幾座古建築外,大都是低矮的黃泥土坯房。如今,銀川市古顏新貌相得益彰,圍繞著那些古老的建築,一幢幢現代化的建築鱗次櫛比。入夜,燈火通明,霓虹閃爍,寬闊的街道流光溢彩。走進銀川,你可以該受到一種寧夏所特有的傳統與現在交相輝映的美麗,這座榮古都風貌、回族風情和現代韻味於一體的邊塞古城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迎接著五湖四海嘉賓的光臨。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來須彌山欣賞石窟藝術。須彌山石窟位於寧夏固原市城北55千米處六盤山支脈的寺口子河北麓的山峰上。須彌山中的“須彌”是梵文音譯,意為寶山,具有重要藝術價值的北朝、隋唐時期的須彌山大型石窟藝術造像,就開鑿在“寶山”諸峰的峭壁上。須彌山山基由紫色砂岩、砂礫岩及頁岩組成,海拔20xx米。這裡峰巒疊嶂,怪石嶙峋。夏秋之際蒼松挺拔,桃李鬱然,景色異常秀麗,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少有的風景區。須彌山石窟初創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公元477—499年),興盛於北周和唐代,是中國開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古代絲綢之路沿線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其開鑿規模、造像風格、藝術成就可與大同雲岡、洛陽龍門等大型石窟媲美。歷經西魏、北周、隋唐續鑿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經營,成為中國古代長安至關外之間規模最大的一處佛寺禪院,歷時已有1500多年。須彌山現存石窟150多座,分佈在連綿2千米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有:大佛樓、子孫宮、圓光寺、相國寺、桃花洞、松樹窪、三個窯、黑石溝8區。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雲岡、龍門石窟一樣,都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瑰寶。1982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評定為全國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須彌山人口處的大佛樓(第五窟),請大家看窟內,高達20.6米的彌勒大坐佛高坐於唐代大中三年(公元849年)開鑿的一個馬蹄形石窟內。我們如果要拍照請到下面的觀景臺上去拍,那裡拍到的大佛像的效果很好,只見在朝陽照耀下的大佛身披袈裟、頭梳螺髻、臉如滿月、雙耳垂肩、神情莊重,更加神奇的是大佛散發著金光,看起來更加雄偉、壯觀。這座大佛比雲岡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龍門石窟的奉先寺盧舍那佛還高,是全國較大的造像之一。將長焦鏡頭拉近觀察,只見彌勒佛祖高大魁梧,僅耳朵就有兩個人高,眼窩直徑1米多。佛雖大,但雕刻卻十分的精緻。專家說,這是一塊完整的罕見巨石雕琢出來的,雕像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工匠的髙超技藝和雄偉氣魄。據說,在明朝前曾建有三層樓閣對大佛進行保護,樓閣建築的氣勢巨集偉、壯觀,故稱大佛樓,後來毀於1920xx年海原8.5級地震中,現在僅能看到原來閣樓的木構洞眼兒。除大佛樓外,北魏石窟集中於子孫宮,以第14、24、32、33窟為代表,多是14.5米見方的中心塔柱式窟,也都值得大家細細欣賞。

各位遊客朋友,須彌山石窟具有兩大特點。一是須彌山佛教石窟藝術興盛與古絲綢之路關係密切。須彌山所處的位置自古以來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絲綢之路”開通後這裡又成為“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是由長安到西域的最短的必經之地。到了唐代,唐王朝為了加強邊疆防衛,又在這裡設立了“石門關”,直接制約著中原與西域的軍事與交通,使這裡有著“關中咽喉”之稱。石門關,是隋唐前後著名的七關之一,為西北通往都城長安的要衝,是遮蔽中原及長安的門戶。二是須彌山石窟的分佈格局與眾不同,國內大多數石窟都開鑿在一座石崖上,而須彌山石窟開鑿在鴻溝相隔的八座石山上,格局奇特,而且各溝之間有梯橋相連。各溝之間都已架梯搭橋,以方便遊覽。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須彌山博物館參觀。該館位於寧夏固原市,建築面積5558平方米,陳展面積4500平方米。博物館由序廳和尾廳加上五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絲路開通”。從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開始,通過場景復原、文物陳列手段展示了絲綢之路開通以後給固原帶來的文化經濟繁榮。第二單元“佛教東傳”運用場景復原、文物陳列和多媒體技術,展示了佛教從印度誕生並東傳進入中原大地的歷史程序。第三單元“須彌之光”再現了絲綢之路上古原州商賈如流、物阜民豐的繁榮景象r展示了須彌山從石窟初鑿、興盛、高峰期到衰落幾個部分,反映了須彌山石窟發展的全過程。第四單元“佛國眾生”運用圖版、石窟雕像復原、文物陳列和多媒體演示等手段系統介紹了佛國世界各類形象,是專題的佛教知識單元。第五單元“佛窟集萃”用圖片展示和多媒體技術系統地介紹了印度阿旅陀、阿富汗巴米揚和中國各具特色的18處著名石窟。陳展中運用科技媒介、藝術創作、文化象徵等多種手段全面展示絲綢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藝術,將遊客帶進了全景式的探祕絲綢之路、欣賞佛教石窟藝術的殿堂。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6

Dear tourists

The beautiful and rich Yinchuan is the first oasis developed in Hetao area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Han Dynasty, the measures of dredging canals andcultivating farmland were carried out here,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suchas hanyanqu were built. In the Tang Dynasty, Yinchuan had the reputation of"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folk sayingof "the Yellow River enriches Ningxia" has spread all over Jiuzhou. The ancientDangxiang people have created a dazzling Xixia Culture here, and the industriousHui people are constantly striving for self-improvement, showing colorful folkcustoms. Yinchuan is an important city in the northwest border of China, theca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nd one of the famous historical andcultural cities in China. It has a long and splendid history, profound culturalheritage, endless stories and endless beautiful scenery. Today, let's go intoYinchuan and feel the magic charm of this ancient frontier fortress city!

Tourists, Yinchuan city is located in the Hetao Plain formed by thealluvial of the Yellow River, facing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East, with flat andopen terrain; the Helan Mountain in the west, adjacent to the mountains of AlxaLeft Banner in Inner Mongolia; the Qingtongxia gorge in the South; and PingluoCounty in the North. The total area of the city is 3499 square kilometers, andthe urban area is 1277 square kilometers. It has jurisdiction over threecounty-level districts of urban area, new urban area and suburb, and twocounties of Yongning and Helan.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by the end of 20__, thecity's total population was about 1039100. Yinchuan is a multi-ethnic area,inhabiting 25 ethnic groups, such as Hui, Han, Manchu, Mongolian and Korean. Itis also a city where the Hui population is concentrated, with about 223100 Huipeople.

It is said that a long time ago, seven sisters of Phoenix lived in the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bringing happiness to people. Among them, theyoungest seven sisters came to Ningxia, where the land is thin and the peopleare poor, and opened a canal to divert water, bringing the scenery of the southof the Yangtze River. Later,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invasion of alien tribes,Fenghuang Qimei became a city to protect the people in Ningxia, which was laterYinchuan. Now, "Phoenix City" has become the reputation of Yinchuan.

Yinchuan is flat and open. The terrain trend is gradually inclined fromsouthwest to northeast. "Helan is the screen, the Yellow River is around, thefertile fields are thousands of miles, and the lakes are inlaid" is the featureof Yinchuan landform pattern. Yinchuan terrain is divided into mountain andplain. In the west is Helan Mountain, which forms a trapezoidal shape and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the south of quanqigou, with an altitude of 20__-2500meters. The main peak, aobaogeda, is 3556 meters. It is a natural barrier toprevent the cold air and sandstorm from driving into the northwest. In the Eastis the Yellow River alluvial plain. The Yellow River flows from 16 kilometerseast of Yinchuan city to 30 degrees south of the city to Shizuishan, with atransit length of 78.4 kilometers and a water surface of 124700 mu, forming avast and boundless alluvial plai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which there arehundreds of fertile fields, ditches, lush vegetation, scattered with hundreds oflakes and marshes, including the famous "72 Lian Lake". Since ancient times, ithas been the main agricultural,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production area.

Yinchuan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temperate arid climate zone, whichbelongs to the middle temperate continental climate. The main features are: lessrain and snow, strong evaporation, sufficient sunshine, moderate heat, strongwind and sand; cold in winter, hot in summer, short and changeable in hua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inland, far from the sea, coupled with adry climate, less rainfall and long sunshine, so most of the year is rding to statistics, the annual sunshine time is 17.5 hours more than thatof "sunshine city" Lhasa.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in Yinchuan is very large,with an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13.1-14.4 degrees in the wholeyear. This continental climate, coupled with the unique natural conditions, isvery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all kinds of crops. It is easy to store thesugar content of melons and fruits, and the sugar content of melons and fruitsis 15% - 20% higher than that of Central Plains.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fshuijingzhu written by Li Daoyuan, a famous geographer in the Northern WeiDynasty, Yinchuan plain was called "Guocheng" as early as 1500 years ago. It isrich in peach, plum, apricot, jujube, apple, grape and watermelon. The fruit isbig, sweet, tender and colorful. Yinchuan has been planting rice for more than2100 years. After careful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by the working people,Yinchuan's rice has become a famous variety in China. The main food crops arewheat, buckwheat, white pea and so on. Vegetables are Ningxia cabbage, pepper,tomato, scallion. In addition, fern, seabuckthorn and honey are alsowell-known.

There are many soil types and diverse vegetation in Yinchuan area. Theforest covers an area of one million mu, half of which are plantations,including timber forest, shelter forest and fruit forest. With the developmentof afforestation and other greening projects, the forest area and greening area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1988, the State Council approved Helan Mountainas a national forest nature reserve with wildlife types. There are 183000 mu of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and 177 species of wildlife on the mountain, including16 species of rare animals under state protection.

Yinchua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the depression belt in the westernmargin of Ordos, with rich mineral resources. The mineral products stored in theHelanshan section of Yinchuan are mainly coal, hematite, limestone, dolomite,apatite, quartz sandstone, diabase, ceramic clay, etc., which provide favorable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lurgy, chemical industry, buildingmaterials and other industries in Yinchuan, especially the high storage ofphosphate rock.

Yinchuan has a long history. As early as 20__ years ago in the period ofEmperor Wu of Han Dynasty, it was the habitat of Xiongnu, Xianbei and othernomadic peopl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somecastles have sprung up in Yinchuan plain. At that time, the castles, which werecalled Yinhan City, were the predecessor of Yinchuan city. Yinchuan county wasestablished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in the three years of Jiande(574), which was called Huaiyuan County. In 1020 ad, Li Deming, the leader ofDangxiang nationality, moved here and changed to Xingzhou. In 1038, the capitalof Xixia was established here, which lasted 189 years. After the change ofdynasties, it was renamed zhongxingfu, Ningxia, Ningxia Fu and Ningxia city. Itwas not until 1945 that Yinchuan city was established.

The term "Yinchuan" comes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this section of theYellow River and its coastal plain irrigation area as "Yinchuan" in the lateMing Dynasty. This famous cultural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0years is characterized by Xixia Culture. Xixia Mausoleum scenic spot is anational key scenic spot. Hel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is a national key naturereserve. Xixia mausoleum, baisikou twin pagoda and Haibao pagoda are the key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in China. Yinchuan is one of the mostattractive cities in Western China because of its attractive water scenery,peculiar scenery of Saishang and colorful Hui customs.

Tourists, Yinchuan city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old city, the newcity and the new city. The old city was formerly Ningxia Fucheng in the QingDynasty, about 15 kilometers east of the Yellow River. Both the regionalgovernment and the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are located here. It is also acommercial district. The new city is located in the east of the railway station,7.5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old city in the East. It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of the new Manchu city where Qianlong lived in the Qing Dynasty. After 1958, anew urban area was built on the vast desert grassland to the west of BaotouLanzhou railway. Once upon a time, in Yinchuan City, except for the drum tower,Yuhuangge, nanmenlou and other ancient buildings, most of them were low yellowmud Adobe houses. Nowadays, the ancient and new appearance of Yinchuan Citycomplement each other. Around those ancient buildings, there are many modernbuildings. At night, the lights are bright, the neon lights are flashing, andthe broad streets are full of light. When you enter Yinchuan, you can enjoy thebeauty of Ningxia's unique tradition and the present. This ancient frontierfortress city is welcoming gue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a newattitude.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美麗富饒的銀川,是黃河河套地區最早開發的一片綠洲,漢代時就在此推行浚渠屯田措施,興建了漢延渠等水利工程,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稱,明清以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民諺已經傳遍九州。古老的党項族在這裡創造出璀璨奪目的西夏文化;勤勞的回族人民自強不息,展現出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銀川是我國西北邊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燦爛人文底蘊博大精深,這裡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美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銀川,去感受這座邊塞古城的神奇魅力吧!

遊客們,銀川市地處黃河沖積而成的河套平原上,東臨黃河,地勢平坦開闊;西靠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依山為鄰;南抵青銅峽;北連平羅縣。全市總面積3499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277平方公里。轄城區、新城區、郊區三個縣級區和永寧、賀蘭兩縣。據統計,20xx年末全市總人口約103.91萬人。銀川是個多民族的地區,聚居這回、漢、滿、蒙古、朝鮮等25個民族,也是回族人口居住較集中的城市,回族約有22.31萬人。

傳說很久以前,長江以南住著鳳凰七姐妹,給人們帶來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來到地薄人窮的寧夏,開渠引水,帶來了江南風光。後來為了阻止異族部落的入侵,鳳凰七妹就變成了一座城,保護寧夏百姓,這就是後來的銀川。如今,“鳳凰城”已經成為銀川的美稱。

銀川地勢平坦開闊。地形走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賀蘭為屏,黃河繞境,沃野千里,湖泊鑲嵌”,是銀川地貌格局的特徵。銀川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是賀蘭山地,賀蘭山成梯形,自泉齊溝以南逐漸降低,海拔20xx—2500米,主峰敖包疙瘩3556米,是阻擋西北寒冷空氣和風沙長驅直入的天然屏障。東部為黃河沖積平原。黃河從銀川城東16公里城北偏南30度方向流往石嘴山,過境長度為78.4公里,水面12.47萬畝,形成廣闊無垠的黃河沖積平原,其間沃野百里,溝渠縱橫,草木茂盛,散佈著數百個大小湖沼,有著名的“七十二連湖”,自古以來,這裡就是主要的農林牧漁生產區。

銀川位於中溫帶乾旱氣候區,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是:雨雪稀少,蒸發強烈,日照充足,熱量適中,風大沙多;冬寒無奇冷,夏熱無酷暑,春季短而多變。銀川因為地處西北內陸,遠離海洋,加上氣候乾燥,雨水量少,日照又長,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晴天。據統計,年日照時間比“日光城”拉薩還多17.5個小時。

銀川晝夜溫差很大,全年平均日溫差為13.1度—14.4度,這種大陸性氣候的特點,加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各類農作物的生長,易於瓜果糖分的貯存,瓜果含糖量較中原地區高出15%—20%。據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記載,早在1520xx年前,銀川平原就被稱為“果城”。這裡盛產桃、李、杏、棗、蘋果、葡萄和西瓜。水果個大、味甜、肉嫩,且色彩鮮豔。銀川種植稻米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經勞動人民的精心培養和改良,銀川的水稻已成為全國著名的品種。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蕎麥、白豌豆等。蔬菜有寧夏大白菜、辣椒、西紅柿、大頭蔥。此外,蕨菜、沙棘、蜂蜜也小有名氣。

銀川地區土壤型別較多,植被多樣。森林面積達百萬畝,其中有一半為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護林和經果林等。隨著植樹造林等綠化工程的展開,森林面積和綠化面積呈逐年大幅增長的趨勢。1988年,國務院批准賀蘭山為國家級森林有野生動物型別自然保護區,山上有天然次生林18.3萬畝,有野生動物177種,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6種。

銀川地處鄂爾多斯西緣凹陷帶的的北部,礦產資源豐富。在銀川境內賀蘭山段貯藏的礦產品主要有煤、赤鐵、石灰石、白雲石、磷灰石、石英砂岩、輝綠岩、陶瓷粘土等,這位銀川市發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尤其是磷礦貯藏量較高。

銀川歷史悠久,早在20xx多年前的漢武帝時期,這裡就是匈奴、鮮卑等遊牧民族的棲息之地。隨著引黃灌區的開發,銀川平原興起了一些城堡,當時被人們稱為飲汗城的城堡,就是銀川城的前身。銀川設立縣城的開始是在南北朝時期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時稱懷遠郡。公元1020xx年,党項族首領李德明遷居於此,改為興州。公元1038年,西夏國在此建都,稱興慶府,歷時189年。之後歷經王朝更迭,又改稱為中興府、寧夏、寧夏府、寧夏城,直到1945年,才設立銀川市。

“銀川”一詞是明末將此段黃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區形容為“銀色河川”而得名的。這座有著1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其人文景點一西夏文化為主要特色。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西夏王陵、拜四口雙塔、海寶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誘人的水鄉景色、奇特的塞上風光及多彩的回族風情,使銀川成為中國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遊客們,銀川城區分為老城、新城和新市區三部分,老城前身為清代的寧夏府城,東距黃河約15公里,自治區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設在這裡,又為商業區。新城位於火車站東側,東距老城區7.5公里,是在清乾隆時住的新滿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以後又在包蘭鐵路以西的大片荒漠草原上建起新市區。從前銀川市內除了鼓樓、玉皇閣、南門樓等幾座古建築外,大都是低矮的黃泥土坯房。如今,銀川市古顏新貌相得益彰,圍繞著那些古老的建築,一幢幢現代化的建築鱗次櫛比。入夜,燈火通明,霓虹閃爍,寬闊的街道流光溢彩。走進銀川,你可以該受到一種寧夏所特有的傳統與現在交相輝映的美麗,這座榮古都風貌、回族風情和現代韻味於一體的邊塞古城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迎接著五湖四海嘉賓的光臨。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8

小滾鐘口經過歷代修葺建設,成為一處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春夏之際,小滾鐘口內滿谷高杉,一片蔥綠。來到景區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棵蒼勁蔥蘢的古槐和勃勃生機的長青松柏。進入景區,漫步于山道上,只見滿山遍谷的洋槐、翠柏、白楊綠陰遮蓋溝坡,鬱鬱蔥蔥。溝間坡地的山果樹上掛滿了晶瑩欲滴的紅山果和紅酸棗。山澗裡一縷清泉涓涓流淌。山中綠樹、紅花爭相輝映,絢麗多彩。

南望群山,有三峰峭立,形似筆架,人們稱它為筆架山”。山下有人採佳石為硯,因而又稱曰硯石筆架山”。若拾級而上,登臨山顛望海亭”,可憑高四覽,向西遠眺,但見峰巒起伏,勢若奔浪;極目東望,又見千里平疇,像風平浪靜的海洋,天地相間處,雲煙浩渺渾然融為一體。在這裡還可觀賞到日出筆架”、月光別鍾鈴”、石嶂穿白雲”等自然景觀。如逢朝暉夕映時,又可觀賞到賀蘭佛光”之景,堪與峨眉寶光”爭妍。六月暑日,在景區西邊溝盡頭的青羊溜山巔上,藍天晴空,白雪蓋頂,這就是古寧夏八景之首的賀蘭晴雪”。

在景區北部一條寬窄變異、蜿蜒曲折的深溝內,多有寺廟遺址,故稱大寺溝”。溝內樹木蒼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獅吼”、臥虎”、頑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澗”等奇石,神態各異,令人歎為觀止。順溝向西而下,有巨石立於溝間,上刻西爽亭”三個大字,這裡山勢開闊,泉水叮咚,綠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靜的休息之地。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9

南關清真寺建成的歷史有好幾百年,由於戰爭等原因,多次遭到破壞。1949年以後,在政府的幫助下,經過不斷修復。1981年,寧夏地區的廣大穆斯林群眾熱情募資,重建了這座具有阿拉伯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築群體。

南關清真寺是寧夏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該寺位於銀川市南關南環東路。明末清初始建於南門外,1920xx年遷至城區,1953年經過擴建,成為一座擁有大殿63間、面積1200多平方米,南北配房41間,佔地為20多畝的建築群,其規模居於當時銀川市區7座清真寺之首。原寺為中國傳統古典建築風格,殿堂門窗皆為紅松木,雕刻工藝精細,惜於“文革”中遭拆毀。1981年重建,改為阿拉伯式建築風格。 20xx年南關清真寺開始進行大規模的修葺,維修工程耗資700多萬元,歷時1年多,對清真寺進行了全面的修繕。這座阿拉伯式建築風格的清真寺對中外遊客開放。

寺廟整修

20xx年7月12日,有近420xx年曆史的銀川市南關清真寺維修工程全部竣工。從即日起,這座阿拉伯式建築風格的清真寺對中外遊客恢復開放。

南關清真寺管理委員會主任保進貴介紹說,這次維修工程耗資700多萬元,歷時1年多,對清真寺進行了全面的修繕,特地邀請原設計師姚復興進行修繕指導。南關清真寺始建於明朝末年,距今已有近420xx年的歷史。改革開放初期,南關清真寺破舊不堪,亟待重建。1981年,在銀川市有關部門和當地回族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南關清真寺重建落成。20多年來,南關清真寺成為寧夏對外開放的視窗,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代表團和友人前來參觀。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10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於祖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地處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東鄰陝西省,西部與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六盤山地。寧夏南北相距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寧夏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從地貌型別看,南部以流水侵蝕的黃土地貌為主,中部和北部以乾旱剝蝕、風蝕地貌為主。境內有較為高峻的山地和廣泛分佈的丘陵,也有由於地層斷陷又經黃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還有臺地和沙丘。地表形態複雜多樣。據20xx年初統計資料顯示,寧夏地形中丘陵佔38%,平原佔26.8%,山地佔15.8%,臺地佔17.6%,沙漠佔1.8%。平均海拔為1090-20xx米。賀蘭山是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峰敖包圪墶海拔3556米。黃河從中北部穿越12個市縣,境內流程397公里。

寧夏地處內陸,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跨東部季風區和西北乾旱區,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區,大致處在我國三大自然區的交匯、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為5℃~9℃,晝夜溫差大。年降水量一般為200~600毫米。全年日照達3000小時,無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國日照和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之一。

寧夏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寧夏靈武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遺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春秋戰國時期,境內就開始修築聞名世界的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兵在寧夏屯墾,開始了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到漢代(前206~220),這裡農耕經濟已相當繁榮。唐代天寶十四載(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進入寧夏,在靈武登基稱帝,史稱唐肅宗。當時,寧夏已成為中國東西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寶元元年(1038),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蒙古滅西夏後,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設寧夏府路,始有“寧夏”地名。明設寧夏衛。清設寧夏府。民國初年,寧夏府改為朔方道,1920xx年成立寧夏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撤銷寧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礦產資源豐富,農業、能源和旅遊優勢突出。全區有耕地128.8萬公頃。其中水澆地33.3萬多公頃。有待開發的宜農荒地66萬餘公頃,其中可開發水產養殖的荒灘13.3萬公頃、荒水面積5.6萬公頃,有草場300萬公頃。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50多種,人均自然資源潛在價值為全國平均價值的163.5%,居全國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氣等。石膏蘊藏量居全國第一。全區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蘊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探明儲量300多億噸,居全國第五位。僅靈武煤田探明儲量就達270多億噸,相當於中國東北地區探明儲量的總和。全國十大煤種,寧夏就有9種。世界著名的優質無煙煤太西煤,年出口量達100萬噸。地跨寧夏的陝甘寧盆地天然氣田,已探明儲量20xx多億立方米,是世界特級大氣田。

自治區下轄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5個地級市,興慶、金鳳、西夏、大武口、惠農、原州6個市轄區,靈武、青銅峽2個縣級市,永寧、賀蘭、平羅、同心、鹽池、中寧、海原、涇源、西吉、隆德、彭陽11個縣和紅寺堡開發區(縣級移民開發區),首府銀川市。

寧夏有回、漢等35個民族,20xx年末總人口603.73萬人,其中漢族377.42萬人、回族206.49萬人。寧夏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回族群眾信仰伊斯蘭教。

中國回族形成於元代。關於回族的來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紀中葉,那時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國經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到中國,由於通婚和社會經濟關係,與漢、維吾爾、蒙古等族在長期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在寧夏經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亞阿拉伯的穆斯林與蒙古人一起,遷今寧夏屯墾戍邊。元末明初回族逐漸形成,寧夏回族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發展的時期。

回族人居寧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時期,東來的穆斯林多從玉門、酒泉經西夏屬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亞人被徵調或遷徙,以半軍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迴回人以“歸附土達”身份被安插到靈州(今靈武市一帶)及固原各州縣,加之不斷遷徙來寧夏開發、屯墾的回回人,形成了許多回族聚居點。到了清乾隆年間,“寧夏至平涼千里,盡系回莊”,寧夏回族人口劇增。至同治年間(1862-1874年),西北迴民反清起義遭到殘酷鎮壓,義軍及眷屬被遷趕到偏僻地區,其中部分回民移居靈州、化平(今寧夏涇源縣)、隆德、海原等縣。

作為寧夏主體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在寧夏回族聚居地區,建有不同建築形式和不同規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約4000名。回族穆斯林群眾一般信奉五項“功課”即:念、禮、齋、課、朝。回族的傳統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和聖紀節三大節日。自治區和各市、縣建有各級宗教社會團體即伊斯蘭教協會,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區在銀川市開辦了寧夏伊斯蘭經學院,在同心縣開辦了同心阿拉伯語專修學校,幫助穆斯林群眾培養了大批有宗教學識的人才。除伊斯蘭教外,寧夏還有群眾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自治區人民政府對各種宗教一視同仁,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保護,各種宗教人士在寧夏長期和睦相處。

寧夏回族在衣著、飲食、起居衛生、婚嫁、喪葬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回族男性都喜歡戴白色的小圓帽,穿黑色的馬甲。回族婦女還喜歡戴蓋頭,戴金銀耳環、戒指、手鐲等。回族特別講究衛生,室內外清潔整齊,灶具潔淨。平時洗手、洗臉多用湯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歡吃牛、羊、駱駝等反芻類的偶蹄目食草動物肉,也吃雞、鴨、鵝、魚肉,禁食豬肉,不食動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誠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須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菸,不喝酒,男女老少都愛喝泡有冰糖、茶葉、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圓、紅棗、果脯等營養佐料的“八寶”蓋碗茶。喜慶節日,回族多製作油香、饊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貴客人時,會以豐盛的“全羊席”和各種回族小吃熱情接待。婚姻方面,實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禮很隆重,且有許多宗教和民族的特點。如舉行婚禮時,要請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經文進行證婚和祝賀。回族喪葬簡易,實行土葬、薄葬。葬禮包括清潔埋體、白布裹屍、阿訇主持舉行宗教祈禱儀式、入葬四道程式。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阿拉伯語為“麥斯吉德”,意即叩頭的地方。既是伊斯蘭教信徒聚眾禮拜的場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會活動中心的功用。寧夏清真寺的建立從元代開始,經明、清兩代,清真寺的數量和規模得到了相當的發展。拱北,是伊斯蘭教某地域傑出人物的陵園。道堂,是伊斯蘭教某分支宗教領導人禮拜、誦經、講學和居住的地方。寧夏伊斯蘭建築集中反映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並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個性。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11

各位貴賓、大家好、

大家不遠千里來到我們美麗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對我們寧夏真正的瞭解多少呢?不瞭解沒關係、這裡就有我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黃河中上游、簡稱‘寧’、東臨陝西、北接內蒙、南於甘肅相連、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被稱為是‘穆斯林之鄉’、人口600多萬、回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的1/3、多民族在這裡團結友愛、安居樂業、這裡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祕的西夏曆史、美麗的塞上明珠、雄渾的大漠風光、在西部大開發後慢慢的被世人所瞭解、走向世界、

‘天下黃河富寧夏’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寧夏397公里、黃河從甘肅黑山峽進入寧夏境內、水流平緩、水面寬廣、為寧夏創造了富饒的黃河河套灌區、寧夏引黃灌溉的歷史已有20xx多年、歷代皇帝都比較關心水利工程、秦、漢就有秦渠、漢渠、唐徠渠、漢延渠等渠道、由於黃水中帶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寧夏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寧夏的農副產品也是獨佔鰲頭、更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我國的山脈基本都是東西走向的、而在我們寧夏就有兩座南北走向的山脈、這就是有名的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位於寧夏和內蒙的交界處、東西長50-250公里、南北長456公里、賀蘭在蒙語裡是‘駿馬’的意思、寧夏的氣候早晚溫差大就要歸功於賀蘭山、因為賀蘭山阻擋了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也阻擋了騰格裡沙漠的東移、成為了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寧夏的大氧吧、賀蘭山內有綠色植被1.9萬公頃、稀有動物和國家保護動物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寧夏五寶之一的賀蘭石就是產自賀蘭山上、在寧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紅軍長征最後翻越的一座山脈、六盤山、因盤山古道要經六盤才能到達山頂、故名六盤山、偉大的領袖毛爺爺在這裡還留下了千古的詞篇、《清平樂、六盤山》被稱為是南部的‘油盆’現為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六盤山現在正在開發建設當中、但其秀美的景色還是讓人著迷、這兩座寶山就像倆個英勇的戰士、為寧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門、

‘穆斯林之鄉’寧夏、由於回族人口密集、居住習慣、‘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寧夏全區人口的1/3、佔全國人口的2/5、燦爛的回族文化和風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現在寧夏的每個角落、身穿回族服飾的穆斯林人情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金燦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讓人為之心動、而獨特的生活習俗定會讓你流連忘返、位於賀蘭山腳下的西夏王陵卻又在訴說著曾經的興衰榮辱、早在1038到1220xx年、党項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現在的銀川建立了大夏政權、由於位於黃河以西、又在我國的西北、被稱為西夏、西夏在歷史的舞臺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曆史、就算有的史書中有記載、也是幾筆帶過而已、《24史》中又唯獨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學家稱為‘絕學’、全世界認識西夏文字的人沒有幾個、這個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西夏、因為發生了什麼變動、就這樣悄然退出了世人們的視線、就讓我們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謎一樣的國家、

由於寧夏地處西北、被三個沙漠所包圍、所以寧夏的風沙也是珍貴的旅遊資源、位於石嘴山市的首批5A級生態旅遊景區沙湖卻有別樣的塞上風光、沙湖、顧名思義、有沙有湖、金沙懷抱翠湖、翠湖圍繞金沙、倆種風格迥異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書記的題字、沙湖名聲大震、吸引著中外遊客到此觀光遊覽、併為寧夏創造可觀經濟效益、沙山、翠湖、飛鳥、游魚、蘆葦、每個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卻又逃脫不了遊人每每的讚歎、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級全球五百家環保單位沙坡頭也在這片熱土上撒下她的妖嬈和柔情、沙坡頭位於騰格裡沙漠邊緣、‘麥草方格沙障’阻擋了4.3萬平方公里騰格裡沙漠的腳步、使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在這裡穿過、隨著沙坡頭的開發建設、這裡又被譽為‘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無際的沙海、騎著沙漠之舟、聽著駝鈴叮噹、展望黃河那性感的曲線、此時的心情、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與河相依、也許、這樣的塞上江南、就是夢中追尋過多次的地方!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12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縣的沙坡頭旅遊區是一處景觀奇異的遊覽區。已往,沙坡頭是以治沙成就而有名。包蘭鐵路在中衛境內六次穿越戈壁,箇中以沙坡頭坡度最大,風沙最激烈,為了擔保鐵路流暢,停止路軌被沙埋住,從50年月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工程。

這項工程取得了樂成,鐵路兩側巨網班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海浪,包蘭鐵路戈壁段幾十年來安全無事。這一治沙成就引起了全天下治沙界的廣泛存眷,不少外國專家慕名前來考查。

到了80年月,旅遊部分發明沙坡頭有著奇異的景觀,便將它建成一個頗具特色的遊覽區。

沙坡頭遊覽區的特色之一是滑沙。遊人從高約百米的沙坡頭的坡頂往下滑,因為特 殊的地理情形和地質佈局,滑沙時座下會發出一種怪異的響聲,如洪鐘巨鼓,沉悶渾樸,稱之為“金沙鳴鐘”。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眾多無垠的騰格里戈壁。而沙山南面則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沙 漠綠洲。遊人既可以在這裡撫玩大戈壁的景緻,遠望包蘭鐵路如一條綠龍伸向遠方;又可以騎駱駝在戈壁上逛逛,照張相片,明確一下戈壁行旅的味道。

特色之三是乘迂腐的渡河器材羊皮筏,在滾滾黃河之中,渡向彼岸。這種羊皮筏俗稱“排子”,是將山羊割去頭蹄,然後將囫圇脫下的羊皮扎口,用時以嘴吹氣,使之興起,十幾個“渾脫”製成的“排子”,一小我私人就能扛起,很是精練。遊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槳劃筏提高,很是風趣。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13

水洞溝遺址是三萬年前古人類繁衍生息的聖地。1920xx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具有“世界性”、“唯一性”、“教育性”。

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80多年來,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製品、工具及石器製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三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洞溝地區又是我國北方明代古長城、烽燧、城堡、溝塹、墩臺等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保護區內,蜿蜒東去的長城、高臺聳立的墩堠、古樸神祕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溝塹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遙想當年“甲士擁矛馳戰壘,將軍拔劍逐胡兵”的壯烈場面。

水洞溝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南緣,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這裡充滿了雄渾、奇特的荒穀神韻,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這裡集中了魔鬼城、臥駝嶺、摩天崖、斷雲谷、怪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曠古玄遠之嘆。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14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於祖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地處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東鄰陝西省,西部與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六盤山地。寧夏南北相距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寧夏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從地貌型別看,南部以流水侵蝕的黃土地貌為主,中部和北部以乾旱剝蝕、風蝕地貌為主。境內有較為高峻的山地和廣泛分佈的丘陵,也有由於地層斷陷又經黃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還有臺地和沙丘。地表形態複雜多樣。據20xx年初統計資料顯示,寧夏地形中丘陵佔38%,平原佔26.8%,山地佔15.8%,臺地佔17.6%,沙漠佔1.8%。平均海拔為1090-20xx米。賀蘭山是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峰敖包圪墶海拔3556米。黃河從中北部穿越12個市縣,境內流程397公里。

寧夏地處內陸,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跨東部季風區和西北乾旱區,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區,大致處在我國三大自然區的交匯、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為5℃~9℃,晝夜溫差大。年降水量一般為200~600毫米。全年日照達3000小時,無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國日照和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之一。

寧夏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寧夏靈武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遺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春秋戰國時期,境內就開始修築聞名世界的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兵在寧夏屯墾,開始了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到漢代(前206~220),這裡農耕經濟已相當繁榮。唐代天寶十四載(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進入寧夏,在靈武登基稱帝,史稱唐肅宗。當時,寧夏已成為中國東西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寶元元年(1038),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蒙古滅西夏後,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設寧夏府路,始有“寧夏”地名。明設寧夏衛。清設寧夏府。民國初年,寧夏府改為朔方道,1920xx年成立寧夏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撤銷寧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礦產資源豐富,農業、能源和旅遊優勢突出。全區有耕地128.8萬公頃。其中水澆地33.3萬多公頃。有待開發的宜農荒地66萬餘公頃,其中可開發水產養殖的荒灘13.3萬公頃、荒水面積5.6萬公頃,有草場300萬公頃。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50多種,人均自然資源潛在價值為全國平均價值的163.5%,居全國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氣等。石膏蘊藏量居全國第一。全區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蘊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探明儲量300多億噸,居全國第五位。僅靈武煤田探明儲量就達270多億噸,相當於中國東北地區探明儲量的總和。全國十大煤種,寧夏就有9種。世界著名的優質無煙煤太西煤,年出口量達100萬噸。地跨寧夏的陝甘寧盆地天然氣田,已探明儲量20xx多億立方米,是世界特級大氣田。

自治區下轄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5個地級市,興慶、金鳳、西夏、大武口、惠農、原州6個市轄區,靈武、青銅峽2個縣級市,永寧、賀蘭、平羅、同心、鹽池、中寧、海原、涇源、西吉、隆德、彭陽11個縣和紅寺堡開發區(縣級移民開發區),首府銀川市。

寧夏有回、漢等35個民族,20xx年末總人口603.73萬人,其中漢族377.42萬人、回族206.49萬人。寧夏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回族群眾信仰伊斯蘭教。

中國回族形成於元代。關於回族的來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紀中葉,那時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國經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到中國,由於通婚和社會經濟關係,與漢、維吾爾、蒙古等族在長期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在寧夏經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亞阿拉伯的穆斯林與蒙古人一起,遷今寧夏屯墾戍邊。元末明初回族逐漸形成,寧夏回族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發展的時期。

回族人居寧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時期,東來的穆斯林多從玉門、酒泉經西夏屬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亞人被徵調或遷徙,以半軍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迴回人以“歸附土達”身份被安插到靈州(今靈武市一帶)及固原各州縣,加之不斷遷徙來寧夏開發、屯墾的回回人,形成了許多回族聚居點。到了清乾隆年間,“寧夏至平涼千里,盡系回莊”,寧夏回族人口劇增。至同治年間(1862-1874年),西北迴民反清起義遭到殘酷鎮壓,義軍及眷屬被遷趕到偏僻地區,其中部分回民移居靈州、化平(今寧夏涇源縣)、隆德、海原等縣。

作為寧夏主體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在寧夏回族聚居地區,建有不同建築形式和不同規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約4000名。回族穆斯林群眾一般信奉五項“功課”即:念、禮、齋、課、朝。回族的傳統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和聖紀節三大節日。自治區和各市、縣建有各級宗教社會團體即伊斯蘭教協會,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區在銀川市開辦了寧夏伊斯蘭經學院,在同心縣開辦了同心阿拉伯語專修學校,幫助穆斯林群眾培養了大批有宗教學識的人才。除伊斯蘭教外,寧夏還有群眾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自治區人民政府對各種宗教一視同仁,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保護,各種宗教人士在寧夏長期和睦相處。

寧夏回族在衣著、飲食、起居衛生、婚嫁、喪葬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回族男性都喜歡戴白色的小圓帽,穿黑色的馬甲。回族婦女還喜歡戴蓋頭,戴金銀耳環、戒指、手鐲等。回族特別講究衛生,室內外清潔整齊,灶具潔淨。平時洗手、洗臉多用湯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歡吃牛、羊、駱駝等反芻類的偶蹄目食草動物肉,也吃雞、鴨、鵝、魚肉,禁食豬肉,不食動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誠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須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菸,不喝酒,男女老少都愛喝泡有冰糖、茶葉、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圓、紅棗、果脯等營養佐料的“八寶”蓋碗茶。喜慶節日,回族多製作油香、饊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貴客人時,會以豐盛的“全羊席”和各種回族小吃熱情接待。婚姻方面,實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禮很隆重,且有許多宗教和民族的特點。如舉行婚禮時,要請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經文進行證婚和祝賀。回族喪葬簡易,實行土葬、薄葬。葬禮包括清潔埋體、白布裹屍、阿訇主持舉行宗教祈禱儀式、入葬四道程式。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阿拉伯語為“麥斯吉德”,意即叩頭的地方。既是伊斯蘭教信徒聚眾禮拜的場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會活動中心的功用。寧夏清真寺的建立從元代開始,經明、清兩代,清真寺的數量和規模得到了相當的發展。拱北,是伊斯蘭教某地域傑出人物的陵園。道堂,是伊斯蘭教某分支宗教領導人禮拜、誦經、講學和居住的地方。寧夏伊斯蘭建築集中反映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並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個性。

關於寧夏旅遊景點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朋友,今天我們要去遊覽的景區是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該影視城地處銀川市城區西北,原為兩座古代城堡遺址,也是銀川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華夏西部影視城所在地。鎮北堡歷經數百年滄桑,以其雄渾、古樸的風格,成為賀蘭山東麓風景旅遊景觀;並以它那特有的神祕韻味,引起了中國許多著名電影藝術家的濃厚興趣,被藝術家們稱讚為“神祕的寶地”。20世紀80年代以來,自謝晉導演,叢姍、朱時茂主演的影片《牧馬人》在鎮北堡拍攝成功,榮獲“百花獎”後,影視奇才張藝謀又在這裡執導影片《紅高粱》,該片首次登上了“柏林金熊獎”的領獎臺。鞏俐、姜文也幸運地從這片古堡廢墟中崛起,成為著名影星。滕文驥導演的影片《黃河謠》,又以古堡神祕魅力捧回了國際大獎——“蒙特利爾金獎”。此後,中國著名作家張賢亮在古堡開創了華夏西部影視城,先後有西影、臺灣合拍的《五魁》《五個女人與一根繩子》;北影、香港合拍的《方世玉之英雄出少年》《東邪西毒》;謝晉導演,謝添、斯琴高娃主演的《老人與狗》及《荒原女神》《征服者》等40部影片相繼在此拍攝成功,轟動了國內外影壇。著名導演黃建新,著名演員王玉梅、王馥荔、周裡京和臺灣金馬獎得主張世,都在中國一絕的“西部影視城”展示過風采。由此給影視城帶來眾多榮譽:中國最佳旅遊景區、中國最受歡迎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亞洲金旅獎最具特色魅力風景名勝區。20xx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鎮北堡西部影城,大家請看前面的“知之門”,進人此門後就是明清一條街。鎮北堡主要由明城和清城組成,兩座城堡是明清時期為防禦賀蘭山以北各族人侵銀川城而設定的駐軍要塞,當地群眾習慣稱其為“老堡”和“新堡”。據方誌記載,老堡始建於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xx年),新堡始建於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兩堡一南一北,均坐西朝東。緊鄰沿山公路東側的老堡已被風蝕殆盡,僅存殘垣斷垣,形制尚存;城東西長175米,南北寬160米;向北穿過城中黃土路,是老堡甕城遺址。再向北行200米便是新堡。新堡城池較完整,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50米,牆體用黃土夯築而成,高10餘米。東面闢有半圓形甕城,城門南側有一斜坡可登上城牆。城牆寬5米,牆上築砌有1.8米高的堞牆垛口。城牆四角原建有角樓,角樓基址依稀可見。在老堡明城裡現已開發了聚寶盆、牧馬人、文革大院、月亮門、關中城門、柴草店、盤絲洞、定州總管府、酒作坊、九兒居室、鐵匠營、遺址廊、招親臺、龍門客棧、盤絲洞等景點。在老堡清城裡開發了甕城、幸運之門、神祕山洞、百花堂、影視一條街、古堡龜卦、都督府、牛魔王宮、觀音閣、展廳、明星犬舍、告子亭等景點,過會兒大家可以去自由遊覽。

各位遊客朋友,鎮北堡西部影城是一處集觀光、娛樂、休閒、餐飲、購物於一體的旅遊景區,它保留和複製了在此拍攝過的著名電影電視的場景140多處,有內容豐富的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展廳、古代傢俱陳列室、藝術攝影展覽廳、個性化海報展廳,有集茶藝、點心、足浴、客房、網咖、棋牌服務於一體的馬纓花休閒中心、寧夏特色風味的食神府餐廳、旅遊紀念品商店、古裝攝影、騎射等多種娛樂活動,以及捏麵人、皮影、拉洋片、糖畫、草編、泥塑、剪紙、活字印刷、燙畫、布藝、刺繡、魔術表演、雜耍等民間藝術表演,同時配有全程免費講解服務,使遊客在遊樂中增長曆史知識、在玩耍中領略古人生活。影城還利用影視劇組留下的場景道具、服裝,製作MTV、影視短片、模仿秀表演,隨團拍攝旅遊錄影片,錄製成DVD光碟,在個人的家庭影院中欣賞,讓每一位遊客輕輕鬆鬆來旅遊,快快樂樂當明星。

各位遊客朋友,說起西部影視城,就不得不提當代著名作家張賢亮(1936—20xx年)。張賢亮出生於江蘇南京,20世紀80年代創作的《靈與肉》《綠化樹》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小說作品,曾在當代中國文壇上名噪一時。他曾三次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有9部小說改編成電影電視搬上銀幕(《牧馬人》《黑炮事件》《肖爾布拉克》《龍種》《異想天開》《我們是世界》《男人的風格》《老人與狗》《河的子孫》)。20世紀80年代,他將鎮北堡介紹給電影界後,影視劇組陸續來此取景拍攝,已成廢墟的鎮北堡開始引人注目。1992年,他創辦寧夏華夏西部影視城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從此以後影視城名聲大振。20xx年9月27日,張賢亮因重病醫治無效在寧夏銀川去世,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