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精選16篇)

欄目: 寧夏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32W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1

鳴翠湖總佔地10000餘畝,其中溼地8000畝,綠化及其他用地20_畝,是銀川市東部面積最大的自然溼地保護區。鳴翠湖通過退耕還湖、封育治理、禁牧禁獵,儲存了其原有的自然風貌,給鳥類資源和水生動植物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維護自然生態平衡。這裡植被豐富,鳥類眾多,有維管植物109種,水生浮游植物69種,以適於溼地的植被為主,如垂柳、沙棗、 紫穗槐、 香蒲、蘆葦、荷花等;有野生鳥類共97種,如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 中華秋沙鴨、 黑鸛、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大天鵝 、小天鵝 、鴛鴦等14種,每逢春夏,成千上萬只鳥在這裡棲息繁衍,成為鳥的樂園。此時,您可以盪舟於蘆葦迷宮,聽鸝啼鶯鳴,看蘆葦瑟瑟,體驗山窮水盡疑無路的神祕驚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或品味荷花、水車、千步廊橋的江南小橋流水的自然之味。鳴翠湖的設計完全是人性化無障礙,觀光車、觀光船是安全無汙染的環保交通工具.鳴翠湖以湖水、蘆葦、荷花、飛鳥、游魚,建成了集文化性、趣味性和濃郁生態特色於一身的十大景觀景點:“車水排雲”吐氤氳,“碧水浮蓮”戲紅鱒。“千步廊橋”楊柳色,“百鳥鳴翠”啁啾聲。“蘆花追日”飛白絮,“青紗漏月”點碎金。“迷宮尋鷺”千百度,“白沙落雁”三五蹤。“綠帳問茶”清幾許,“東堤夕照”黛色新。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精選16篇)

鳴翠湖以廣闊的水體,優美的自然環境,舒適宜人的氣候,吸引了無數的遊人來此觀光遊覽或迷宮探險,或靜心垂釣,泛舟採蓮或望蘆花而談笑,令人陶醉於湖光,忘形於葦色,頤養性情,忘塵世喧囂,樂而忘返。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2

鳴翠湖溼地區域處於中國西北——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路線上,並且是黃河流域鳥類遷徙路線的必經之地,作為一個典型的溼地生態系統,湖周邊沼澤廣佈蘆葦,蒲草和香蒲等,有大量水生動植物、溼地生物、荒漠植物等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豐富,加之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獨有的環境因素,有機地形成適於鳥類繁衍、棲息和生存發展的生態系統。經20_年專家組實地考察,鳴翠湖溼地有脊椎動物5綱24目46科129種,其中鳥類14目29科97種;維管植物3門40科82屬109種,水生浮游植物7門30科69屬,水生浮游動物29種,水生大型無脊椎動物29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4種,發現寧夏鳥類新紀錄4種。定期棲息有白琵鷺、蒼鷺、夜鷺、斑嘴鴨、赤嘴潛鴨、白骨頂、燕鷗等50多餘種, “天時、地利、鳥和”形成了一個自然、適宜、和諧、非常理想的鳥類棲息地和候鳥驛站,為建設銀川及西部的鳥類研究、觀賞基地,提供了絕好的天然資源。

鳴翠湖是一個百鳥的樂園,這裡共有鳥類97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黑鸛、白尾海雕、中華秋沙鴨。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鴛鴦等14種。每逢春夏,成千上萬只鳥兒在這裡追逐嬉戲,構成鳴翠湖“百鳥鳴翠啁啾聲“一景。

據調查,鳴翠湖國家溼地公園共有脊椎動物129種,鳥類97種,其中旅鳥35種、夏候鳥44種、留鳥15種、冬候鳥3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黑鸛、白尾海雕、中華秋沙鴨;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4種:大天鵝、小天鵝、角、斑嘴鵜鶘、白琵鷺、鴛鴦、大?、紅腳隼、紅隼、黑浮鷗、縱紋腹小鴞、長耳鴞。野生動物29種,包括野兔、水獺、蛇等,水生大型無脊椎動物29種。經過溼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後,園區有維管植物109種,40多萬株,水生浮游植物69種。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3

銀川鳴翠湖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境內,距銀川市區約10公里,距離黃河約3公里。這裡是黃河流域、西部地區第一家國家溼地公園,景區集黃土高原、黃河、湖泊、蘆葦、溼地等景觀於一身。當你來到這裡遊玩後會有一種感覺,這裡不像是大西北,更像是在江南的某處,銀川不愧是塞上江南。

公園內裡湖水清澈,一派江南水鄉的風景。夏天你來到這裡,可以沿著水邊漫步,釣釣魚,近處是垂柳,遠處是蘆葦。你還可以在湖中盪舟,近距離的欣賞荷花。景區為年輕遊客準備眾多娛樂專案,比如:水上梅花樁、水上S橋、水上雲梯等水上娛樂活動,此外還有一些刺激的拓展運動可供遊客選擇。

如果你是冬天來到景區,也不會讓你失望,可以在景區內的滑雪場玩玩雪上運動。如果你是個鳥類愛好者,那麼你在春夏時節,能在宮內內觀賞到成千上萬的珍貴鳥類,其中不乏有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大鴇等國家保護鳥類。

溼地公園可以分南北兩部分,幾乎所有的人工景點和娛樂專案都在公園的北部,公園的南部是非常自然狀態的生態保護區。公園有四個入口,幾乎都位於北部區域,西南部的入口位於南北兩部分的分界處。

位於銀川東郊的鳴翠湖溼地生態旅遊區,距市區9公里,鄰黃河2公里,規劃面積10000餘畝,是集生態保護、旅遊觀光、會議度假、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生態示範園區。

到鳴翠湖溼地觀鳥,靜聞百鳥齊鳴的天籟之音,可以說是人生一大樂事。鳴翠湖有鳥類97種,其中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大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園區內的水、電、路、綠化等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形成,構建了“水車苑”、“蘆葦迷宮”、“野生垂釣”、“觀鳥賞花”等旅遊專案,是一處休閒養性的好去處。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4

秋天的鳴翠湖非常美麗!

清晨,走進鳴翠湖,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猶如披上一層青紗。湖裡有大片大片的蘆葦叢,秋天的蘆絮已經變成了銀白色,像仙女穿上了白裙子,在湖面上翩翩起舞。這影像讓我想到了宋代詩人蘇軾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

太陽升起來了,湖邊的草地上,開滿了野菊花,有紅色的、粉色的、黃色的、金黃色的,五顏六色,好看極了!還有火紅的爬山虎,使鳴翠湖更加美麗多彩。你看,遠處的樹林已經被秋天染成了金黃色,一陣風吹過,金色的樹葉對我擺著手,彷彿在說:“來吧!快來看看美麗的鳴翠湖。”微風吹過湖面,湖面波光粼粼,陽光撒在湖面上,像撒了一層金子,閃閃發光。岸邊有幾隻天鵝在悠閒地踱著步,梳理著自己的羽毛,咦?他們為什麼不去南方呢?哦,原來是被秋天的鳴翠湖迷住了,不捨得離去!

中午的鳴翠湖熱鬧起來了,釣魚的人們紛紛趕來,擺好魚杆,神情專注地看著湖面,他們個個都像木頭人一樣一動不動。湖面的木橋上有一對對新郎新娘在照婚紗照,他們也想把鳴翠湖的美景留住,陪他們度過幸福的時光。你看湖中央,人們悠閒地划著船,自在地欣賞著鳴翠湖的美景。

該回家了,我戀戀不捨地又看了鳴翠湖一眼,啊!秋天的鳴翠湖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5

銀川鳴翠湖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銀川鳴翠湖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境內,距銀川市區9公里,距黃河3公里。是我國繼江蘇溱湖和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後第三家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的國家溼地公園,也是黃河流域、西部地區第一家國家溼地公園。享有“中國最美的六大溼地公園之一”的美譽。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鳴翠湖、閱海分別位於銀川的東側和北側,被稱之為銀川的“前廳”和“後花園”。來自國內林學、地學、生態等領域多名專家組成的考察組一致認為,鳴翠湖和閱海溼地承載了古老的黃灌文化,體現了塞上江南水鄉文明的特色;既有顯著的溼地生態特徵和生態過程,溼地景觀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又是我國西部地區鳥類遷徙的中轉站之一,作為乾旱地區存在的溼地景觀,具有長期穩定的補水來源;獨特而豐富的溼地人文旅遊資源,奠定了建設溼地公園的基礎。同時,專家建議在規劃和建設中,要遵循“生態優先、最小干預、適度利用與持續發展”的原則,嚴格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設立絕對生態保護區、鳥類繁殖期禁遊區等。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6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是一座具有阿拉伯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築,始建年代較為久遠。明朝末年,原寺地址在銀川南關外“拱北”亭,規模較小。1920xx年將寺址遷入南關內,建成一座具有古典風格的大寺。60年代寺院在動亂中被毀殆盡。1981年廣大穆斯林募資在今址重建。位於銀川市城區東南角,是銀川市回族群眾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傳統節日時,成百上千的穆斯林會聚於此,朝聖禮拜。

重建的南關清真大寺主殿建築高26米,坐西朝東,寺院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殿為圓形拱頂兩層,上層是大殿、陽臺,方形大禮拜殿可容納1300多人做禮拜。下層有寬敞的沐浴室、小禮拜殿、女禮拜殿、阿拉伯語學校、阿訇臥室、辦公室、會客室等,皆以迴廊相連。

樓頂正中聳立著一大四小的綠色穹隆裝飾,大的居於中央,直徑9米,頂端高懸新月,小的直徑3米,分佈在樓頂四角,遠眺,綠色圓頂閃閃發光,十分壯麗。主樓前有通向上層的階梯,兩側種植花圃。殿前中部為一座直徑15米的噴水池,四周花木扶疏,兩邊各建有30米高的“宣禮塔”。寺院內還種植了許多珍貴的松柏和各種樹木、花卉。整個建築佈局嚴整,結構緊湊,規模巨集偉。

南關清真大寺以其別具一格、典雅莊重的特點,以及濃郁的伊斯蘭建築藝術風格,成為自治區重點對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旅遊景觀之一。近年來,有9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領導、使者、友人來訪。許多海外穆斯林亦到此參觀做禮拜。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7

各位貴賓、大家好、

大家不遠千里來到我們美麗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對我們寧夏真正的瞭解多少呢?不瞭解沒關係、這裡就有我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黃河中上游、簡稱‘寧’、東臨陝西、北接內蒙、南於甘肅相連、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被稱為是‘穆斯林之鄉’、人口600多萬、回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的1/3、多民族在這裡團結友愛、安居樂業、這裡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祕的西夏曆史、美麗的塞上明珠、雄渾的大漠風光、在西部大開發後慢慢的被世人所瞭解、走向世界、

‘天下黃河富寧夏’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寧夏397公里、黃河從甘肅黑山峽進入寧夏境內、水流平緩、水面寬廣、為寧夏創造了富饒的黃河河套灌區、寧夏引黃灌溉的歷史已有20xx多年、歷代皇帝都比較關心水利工程、秦、漢就有秦渠、漢渠、唐徠渠、漢延渠等渠道、由於黃水中帶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寧夏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寧夏的農副產品也是獨佔鰲頭、更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我國的山脈基本都是東西走向的、而在我們寧夏就有兩座南北走向的山脈、這就是有名的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位於寧夏和內蒙的交界處、東西長50-250公里、南北長456公里、賀蘭在蒙語裡是‘駿馬’的意思、寧夏的氣候早晚溫差大就要歸功於賀蘭山、因為賀蘭山阻擋了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也阻擋了騰格裡沙漠的東移、成為了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寧夏的大氧吧、賀蘭山內有綠色植被1.9萬公頃、稀有動物和國家保護動物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寧夏五寶之一的賀蘭石就是產自賀蘭山上、在寧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紅軍長征最後翻越的一座山脈、六盤山、因盤山古道要經六盤才能到達山頂、故名六盤山、偉大的領袖毛爺爺在這裡還留下了千古的詞篇、《清平樂、六盤山》被稱為是南部的‘油盆’現為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六盤山現在正在開發建設當中、但其秀美的景色還是讓人著迷、這兩座寶山就像倆個英勇的戰士、為寧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門、

‘穆斯林之鄉’寧夏、由於回族人口密集、居住習慣、‘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寧夏全區人口的1/3、佔全國人口的2/5、燦爛的回族文化和風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現在寧夏的每個角落、身穿回族服飾的穆斯林人情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金燦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讓人為之心動、而獨特的生活習俗定會讓你流連忘返、位於賀蘭山腳下的西夏王陵卻又在訴說著曾經的興衰榮辱、早在1038到1220xx年、党項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現在的銀川建立了大夏政權、由於位於黃河以西、又在我國的西北、被稱為西夏、西夏在歷史的舞臺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曆史、就算有的史書中有記載、也是幾筆帶過而已、《24史》中又唯獨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學家稱為‘絕學’、全世界認識西夏文字的人沒有幾個、這個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西夏、因為發生了什麼變動、就這樣悄然退出了世人們的視線、就讓我們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謎一樣的國家、

由於寧夏地處西北、被三個沙漠所包圍、所以寧夏的風沙也是珍貴的旅遊資源、位於石嘴山市的首批5A級生態旅遊景區沙湖卻有別樣的塞上風光、沙湖、顧名思義、有沙有湖、金沙懷抱翠湖、翠湖圍繞金沙、倆種風格迥異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書記的題字、沙湖名聲大震、吸引著中外遊客到此觀光遊覽、併為寧夏創造可觀經濟效益、沙山、翠湖、飛鳥、游魚、蘆葦、每個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卻又逃脫不了遊人每每的讚歎、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級全球五百家環保單位沙坡頭也在這片熱土上撒下她的妖嬈和柔情、沙坡頭位於騰格裡沙漠邊緣、‘麥草方格沙障’阻擋了4.3萬平方公里騰格裡沙漠的腳步、使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在這裡穿過、隨著沙坡頭的開發建設、這裡又被譽為‘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無際的沙海、騎著沙漠之舟、聽著駝鈴叮噹、展望黃河那性感的曲線、此時的心情、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與河相依、也許、這樣的塞上江南、就是夢中追尋過多次的地方!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8

方塔位於銀川市西北方向的賀蘭山麓,拜寺口風景區內,處山泉清澈、風景優美的環境中。

介紹:方塔為11層簷實心塔,高約30米。邊長6.2米。每層略有收分,層次分明。塔身外表抹以白灰,上有彩繪,似為力士,雙手託日月。

交通:可從鎮北堡包車前往,行程約半小時。

興聖教寺塔,俗稱:“方塔”,已有九百多年曆史,興聖教寺建於五代後漢乾佑枯二年(949年),北宋熙寧、元豐、元佑年間(1068-1094)造塔,磚木結構,九級方形,高48.5米。形態結構,因襲唐代磚塔,磚身每層四面闢壺門,門內通道上施疊澀藻井,內室用券門。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門上的月樑,外簷之羅漢枋、撩簷枋等均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儲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

後因年久失修,底層圍廊全毀,各層腰簷、平座、欄杆、樓板均殘缺零落。1975-1977年重修,恢復腰簷、平座、欄杆等,修葺一新的方塔端莊挺拔,造型優美,巍然屹立,玲瓏多姿,已成為古城松江的象徵。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9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__,我會帶領你們一起去遊玩這個景點的。

在寧夏固原市須彌山南麓,有一百多處石窟,總稱"須彌山石窟", "須彌"是梵文音譯,意為寶山。須彌山石窟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坐落在寧夏固原西北的須彌山南麓,是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始建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明等朝代繼續營造修繕,長期以來是自長安西行之路上第一個規模最大的佛寺遺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有著“寧夏敦煌”之稱.

據史料記載,須彌山石窟初創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477至499年,興盛於北周和唐代,先後開鑿石窟130多處,其中70多窟雕塑了造像,其藝術成就可與山西雲岡、河南龍門石窟造像媲美。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勢,錯落有致的分佈在7座崖面上,迂迴曲折,綿延近兩公里,場面甚是壯觀。

千百年來,須彌山石窟造像長期遭受了風雨侵蝕,岩石風化,自然坍塌,地震破壞和人為的損壞,致使許多精美雕像已面目全非,甚至蕩然無存。雖然如此,須彌山仍有一大批規模較大的石窟造像比較完好地儲存至今,在國內石窟造像中佔有獨特的地位,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和精湛的藝術價值,是研究中國石窟藝術、民族宗教歷史不可多得的寶貴實物資料。

北周石窟,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須彌山石窟中佔有突出的地位。與北魏石窟相比,其最須彌山石窟大的變化是中央塔柱小龕已不見,代之以大龕及髮鬢低平、面相方圓、兩肩寬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給人以厚重敦實之感。

現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兩窟,有比真人還大的造像40餘尊,每龕內,有的是立佛,一般皆為一佛一菩薩。裝飾性的雕刻,如幔帳式的佛龕;龕邊龍嘴銜口的流蘇;龕頷上的各種小佛;龕座下手執各種樂器的伎樂人,或吹橫笛,或彈琵琶,或擊羯鼓。窟頂圍繞塔柱,還雕有一對相向手舞足蹈的伎樂飛天,披巾飄動,顯示了北朝音樂藝術的盛況。以上琳琅滿目的藝術精品,都是未加修飾的原作,十分珍貴。

在這些石窟當中,標碼為五十一窟的北周時期所鑿的高達6米的一個一佛二菩薩造像,裝飾華麗,高大雄偉,實屬全國北周造像中罕見的雕塑精品。

唐代是須彌山石窟藝術的繁榮時期,無論鑿窟數量,還是雕塑藝術,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唐人窟室主要分佈在大佛樓、相國寺和桃花洞三區。

須彌山石窟最著名的造像,就是景區入口處的彌勒大座佛造像。這是一尊高20.6米的露天彌勒佛坐像,大佛儀態端莊而安詳,為唐代武則天時期開鑿。佛像佔整座山頭的上半部分,光一隻耳朵就兩人高,一隻眼睛足有一人長。這尊高聳的大佛造像雖是砂崖雕鑿,但造型和雕鑿的刀法卻給人以泥塑一樣的溫柔。大佛造型比山西雲岡第19窟大坐佛還高7米多,也比河南龍門奉先寺盧舍那大佛高,是全國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

唐代須彌山造像風格,已明顯地表現出世俗化的特點,即以豐滿為美,以雍榮華貴為美。無論佛還是菩薩,弟子、天王還是力士,都雕鑿得豐滿圓潤,栩栩如生,內著僧衣,衣薄透體,自然流暢。

菩薩上身袒露,斜披絡涎,下著貼腿裙,腰間繫帶並折出大裙一角,顯得體透輕紗,多姿多彩。力土袒露上身,下著短裙,採取束紮帶,光腳,攢拳怒目,表現了男子的健康之美。天王身著鎧甲,下著戰袍,手執兵器,腳踩夜叉,顯得十分威武。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10

俗稱小口子,位於銀川市西北方向35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歷史上曾是李元昊的行宮和民國期間寧夏軍閥馬鴻逵的避暑山莊,現為賀蘭山著名的風景遊覽區。滾鐘口風景秀麗,林木蔥籠,共有70多種常綠樹和落葉林,尤以初春時節景色最美,山花爭豔,泉水淙淙,山腰綠蔭蔥蔥,山巔白雪皚皚...

這就是名聞遐邇的“賀蘭晴雪”。景區內古禹王臺、興隆寺、晚翠閣等清代所建的寺廟,佈局巧妙,錯落有致。賀蘭山前有筆架峰,峰上有望海亭,站在亭中遠眺,銀川市的平原景色一覽無餘。滾鐘口山巒起伏,岩石峻峭,林木蔥蘢,巍峨秀麗。在西夏時,就是“西夏古名勝地”。當時,李元昊曾於山溝北部建造了一處規模巨集大的避暑宮苑。現在在這片參差錯落的20多處建築遺址上,散落的磚、瓦、器物殘片遺物,還俯拾即是。明清時,這裡也大興土木,建造廟宇、樓閣,修建了賀蘭廟、老君堂、大悲閣、鬥母宮、小洞天、關帝廟、興隆寺、晚翠閣、觀音廟等14處廟庵臺閣,這些建築依山臨險,隨勢自然,錯落有致。

山內的三座山峰之上,還建有三座造型優美、小巧別緻的白色喇嘛式塔。滾鐘口經過歷代修茸建設,已成為一處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春夏之際,景區內滿谷高杉,一片蔥綠。溝間坡地的山果樹上掛滿了晶瑩欲滴的紅山果和紅酸棗。山澗裡一縷清泉涓涓流淌。“筆架山”、“望海亭”、“獅吼”、“臥虎”、“仙人指路”等奇石神態各異,令人歎為觀止。山中綠樹、紅花爭相輝映,綠草如茵,絢麗多彩,是最舒坦幽靜的休息之地。門票:20元交通:從銀川汽車站乘坐往賀蘭山東麓方向的班車。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11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喜歡看電視看電影,所以在我的旅行計劃表裡,寧夏的影視一條街肯定是我的必經之地。想在那裡感受曾經在電視裡面看到過的鏡頭,想身臨其境的感覺吶樸的氛圍。位於銀川的鎮北堡西部影視城,被稱為“寧夏之寶”。所以,我的寧夏之旅第二站——鎮北堡影視城。

西部影視城位於銀川市城區西北郊區空曠的荒野上,有兩座古代城堡遺址,這就是聞名國內的鎮北堡古城。該城堡是銀川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西部影視城所在地。被譽為“中國一西部影視城絕”。

鎮北堡影視城西部地區最大的影視城,俗話說南有橫店,北有西部影城,名氣很大。

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現通稱鎮北堡西部影城),被譽為“東方好萊塢”,地處寧夏銀川西郊鎮北堡,原址為明清時代的邊防城堡。在中國眾多的影視城中,西部影城以其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唯一著名影視城。

在此攝製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獲得國際,國內影視大獎之多,皆為中國各地影視城之冠,故被譽為“中國一絕”。

西部影視城已逐步將單純參觀型的旅遊點發展成既有觀光價值,又有為遊客製作影視片及餐飲、購物、陶藝、騎射等多樣化服務的娛樂型旅遊區。

鎮北堡歷經數百年滄桑,以其雄渾、古樸的風格,成為賀蘭山東麓風景旅遊景觀;並以它那特有的神祕韻味,引起了中國許多著名電影藝術家的濃厚興趣,被藝術家們稱讚為“神祕的寶地。

在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寧夏西部影視城,自1993年成立以來,已接待國內外攝製組近100家,主要影片有《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雙旗鎮刀客》、《大旗英雄傳》、《紅河谷》、《黃河絕戀》、《越光寶盒》、《刺陵》等,現在,鎮北堡已成為中國西部題材和古代題材的電影電視最佳外景拍攝基地。

遊歷完整個影視城後終於明白,為什麼寧夏人民稱它為寧夏之寶。因為作為一個外鄉人的我,也早已被它深深吸引。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12

列位旅客:

接待各人到寧夏來參觀旅遊。起首請應承我向列位先容一下寧夏輪廓。

寧夏位於故國的西北本地地域,黃河中上游,全區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現轄銀川、石嘴山兩個地級市,銀南、固原兩個地域,吳忠、青銅峽、靈武3個縣級市和6各轄區,15各縣。全區生齒536萬。

寧夏是我國獨逐一個回族自治區,回族生齒約佔全區總生齒的1/3。回民信奉伊斯蘭教,全自治區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寧夏又被稱為中國的“穆斯林之鄉”。

寧夏是中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黃河岸邊的靈武市“水洞溝遺址”掘客表白,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期間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時屬北地郡,秦軍在此屯墾戍邊,抗擊匈奴。漢代時又分為朔方和西涼刺史兩部。唐代時屬關內道,農牧經濟獲得了很大的成長。11世紀初,党項族以寧夏為中心,成立了西夏政權,並締造了光輝燦爛的西夏文化。元滅西夏後,設寧夏行省,取“逍遙西夏永久平定”之意,於是便開始有了寧夏的名稱。明改制寧夏衛,清屬甘肅省。1928年建寧夏省。1654年又取消省建制,分歸內蒙古、甘肅省統領。1958年創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地處華夏文化與草原文化的過渡地帶,又是河套文化與絲綢之路的領悟區,迂腐深遠的黃河文化、特色光鮮的伊斯蘭文化、唯一無二的西夏文化、頗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濃烈粗曠的邊塞文化器材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從而為後人留下了很多貴重的遺蹟和探尋不盡的機密。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13

各位貴賓、大家好、

大家不遠千里來到我們美麗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對我們寧夏真正的瞭解多少呢?不瞭解沒關係、這裡就有我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黃河中上游、簡稱‘寧’、東臨陝西、北接內蒙、南於甘肅相連、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被稱為是‘穆斯林之鄉’、人口600多萬、回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的1/3、多民族在這裡團結友愛、安居樂業、這裡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祕的西夏曆史、美麗的塞上明珠、雄渾的大漠風光、在西部大開發後慢慢的被世人所瞭解、走向世界、

‘天下黃河富寧夏’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寧夏397公里、黃河從甘肅黑山峽進入寧夏境內、水流平緩、水面寬廣、為寧夏創造了富饒的黃河河套灌區、寧夏引黃灌溉的歷史已有20xx多年、歷代皇帝都比較關心水利工程、秦、漢就有秦渠、漢渠、唐徠渠、漢延渠等渠道、由於黃水中帶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寧夏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寧夏的農副產品也是獨佔鰲頭、更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我國的山脈基本都是東西走向的、而在我們寧夏就有兩座南北走向的山脈、這就是有名的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位於寧夏和內蒙的交界處、東西長50-250公里、南北長456公里、賀蘭在蒙語裡是‘駿馬’的意思、寧夏的氣候早晚溫差大就要歸功於賀蘭山、因為賀蘭山阻擋了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也阻擋了騰格裡沙漠的東移、成為了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寧夏的大氧吧、賀蘭山內有綠色植被1.9萬公頃、稀有動物和國家保護動物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寧夏五寶之一的賀蘭石就是產自賀蘭山上、在寧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紅軍長征最後翻越的一座山脈、六盤山、因盤山古道要經六盤才能到達山頂、故名六盤山、偉大的領袖毛爺爺在這裡還留下了千古的詞篇、《清平樂、六盤山》被稱為是南部的‘油盆’現為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六盤山現在正在開發建設當中、但其秀美的景色還是讓人著迷、這兩座寶山就像倆個英勇的戰士、為寧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門、

‘穆斯林之鄉’寧夏、由於回族人口密集、居住習慣、‘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寧夏全區人口的1/3、佔全國人口的2/5、燦爛的回族文化和風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現在寧夏的每個角落、身穿回族服飾的穆斯林人情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金燦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讓人為之心動、而獨特的生活習俗定會讓你流連忘返、位於賀蘭山腳下的西夏王陵卻又在訴說著曾經的興衰榮辱、早在1038到1220xx年、党項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現在的銀川建立了大夏政權、由於位於黃河以西、又在我國的西北、被稱為西夏、西夏在歷史的舞臺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曆史、就算有的史書中有記載、也是幾筆帶過而已、《24史》中又唯獨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學家稱為‘絕學’、全世界認識西夏文字的人沒有幾個、這個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西夏、因為發生了什麼變動、就這樣悄然退出了世人們的視線、就讓我們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謎一樣的國家、

由於寧夏地處西北、被三個沙漠所包圍、所以寧夏的風沙也是珍貴的旅遊資源、位於石嘴山市的首批5A級生態旅遊景區沙湖卻有別樣的塞上風光、沙湖、顧名思義、有沙有湖、金沙懷抱翠湖、翠湖圍繞金沙、倆種風格迥異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書記的題字、沙湖名聲大震、吸引著中外遊客到此觀光遊覽、併為寧夏創造可觀經濟效益、沙山、翠湖、飛鳥、游魚、蘆葦、每個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卻又逃脫不了遊人每每的讚歎、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級全球五百家環保單位沙坡頭也在這片熱土上撒下她的妖嬈和柔情、沙坡頭位於騰格裡沙漠邊緣、‘麥草方格沙障’阻擋了4.3萬平方公里騰格裡沙漠的腳步、使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在這裡穿過、隨著沙坡頭的開發建設、這裡又被譽為‘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無際的沙海、騎著沙漠之舟、聽著駝鈴叮噹、展望黃河那性感的曲線、此時的心情、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與河相依、也許、這樣的塞上江南、就是夢中追尋過多次的地方!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14

玉皇閣坐落在銀川城區解放東街和玉皇閣北街的交會處。此閣始建年代無從查考,從明代《弘治寧夏新志》府城圖上觀察,現玉皇閣的位置居明代府城鼓樓所在地。清乾隆三年( 1739年)毀於地震,重修後,稱為“玉皇閣”。清乾隆《銀川小志》載:“極崇煥軒敞,上供真武帝。”此後遂稱其為玉皇閣。

玉皇閣通高22米,佔地約1040平方米。在一座長36米、寬28米、高8米的臺座下,正中闢有南北向的拱形門洞。西北側外部有石條臺階可登上臺座。臺座中央為高達14.1米的兩層重簷歇山頂大殿,殿寬5間,進深2間。底層向南接出券棚殿5間,正中闢有玲瓏俏美的券棚抱廈。大殿東西兩側是兩層重簷飛脊的亭式鐘鼓樓。從底層大殿內側的木梯登上頂層,是一層寬敞的殿堂,殿外以迴廊相通,繞以朱漆欄杆,可憑欄四望。整個建築群重樓疊閣,飛簷相啄,佈局巧妙,結構嚴謹。

玉皇閣是銀川市僅存的古代木結構高層樓閣,其獨特的建築風格、高超的建築技巧,充分體現了銀川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術。現在玉皇閣是寧夏文物保護單位,臺閣上經常舉辦各種小型美術、書法和文物展覽,是銀川市開放的旅遊景點之一。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15

在銀川市城區西北郊空曠的荒野上,有兩座古代城堡遺址,這就是聞名國內的鎮北堡古城。該城堡是銀川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華夏西部影視城所在地。

兩座城堡是明清時期為防禦賀蘭山以北各族入侵府城(銀川城)而設定的駐軍要塞。鎮北堡也因此得名。當地群眾分稱之老堡和新堡。據方誌記載,老堡始建於明弘治十三年(1520xx年),新堡始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

兩堡一南一北,均坐西朝東。緊鄰沿山公路東側的老堡已被風蝕殆盡,僅存殘牆斷垣,形制尚存。城東西長175米,南北寬160米。向北穿過城中黃土路,是老堡甕城遺址。再向北行200米便是新堡。新堡城池較完整,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50米,牆體用黃土夯築而成,高10餘米。東面闢有半圓形甕城,城門南側有一斜坡可登上城牆。城牆寬5米,牆上築砌有1.8米高的堞牆垛口。城牆四角原建有角樓,角樓基址依稀可見。

寧夏的鳴翠湖導遊詞 篇16

古城中衛城北建在接連城牆的高臺上的雄偉古建築——高廟,格外引人注目。高廟,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稱“新廟”。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後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後,改稱“高廟”,建築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築群。

高廟坐北朝南。前院為保安寺,進入山門,耀眼的單簷歇山頂大雄寶殿正面屹立;兩側廂房、地藏宮、三霄宮和3座配殿各具特色。保安寺後就是高廟主體建築。沿24級青磚鋪砌的臺階而上,高廟磚雕牌坊聳立眼前。牌坊立的一幅對聯十分有趣。上聯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裡;下聯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過南天門,達中樓。

中樓靈巧別緻,六角三重簷四面坡頂分三層疊合。途中兩側有東西天池和磚砌天池,分別有飛橋同南天門相連,渾然一體。中樓上層塑的太白金星像,肅穆尊嚴;中層塑的觀音像,寧靜慈善;下層繪的二十八宿,各展風采。最後,是分上中下三層而設的五嶽玉皇、聖母寶殿。下層正面是五嶽廟,東有三宮殿,西有祖師殿;中層正中塑有玉皇像,後樓為大成殿,祀孔子;上層正面為瑤池宮,東西兩側為三教宮。三殿底層東西兩側的文武樓別是一番景色:文樓塑文昌,身騎四不象怪獸;武樓塑關公,騎赤兔追風馬。文武樓下層的龍王宮,塑四海龍王,神態各異,功力超群,令人敬慕。磚牌坊下面的地獄宮,繪滿了各種怪像,或青面紅發,或鋸齒獠牙,或面目猙獰,或神態從容……整個繪畫想象豐富,結構嚴謹,色彩鮮豔,筆法細膩,顯示了民間藝人不同凡響的高超技藝。

十分可惜,高廟1700多個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畫在動盪年代,遭到了破壞,如今,雖補塑了不少彩像,但遠不及矣!

高廟的主要建築都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築位於兩側,均衡對稱。在僅

20xx餘平方米的高臺上,建築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型別、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築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飛簷相啄,迴環曲折,緊湊而富於變化,真是寧夏古建築中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