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阿爾山周邊景區一系列導遊詞

欄目: 內蒙古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21W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前往中蒙阿爾山——鬆貝爾口岸,阿爾山市與蒙古國有93.531公里的邊界線,對面是蒙古國的東方省,口岸距蒙古國東方省省會喬巴山市485公里,距鬆貝爾(哈拉哈河縣所在地)96公里。阿爾山歷史上就是中蒙邊貿與友好往來的通道,早在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就曾在阿爾山設立辦事處,負責內蒙古人員赴蒙古國的雙邊貿易事宜。1992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阿爾山口岸為國家二類口岸,不定期開放,海關及檢驗機構沒有設立,但已開展了互貿業務。2000年國家在整頓口岸工作中,保留了阿爾山口岸,並原則同意將阿爾山口岸升級為國家一類口岸。阿爾山位於東北亞經濟圈的腹地,是中國東北經濟區的西出口,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規劃的東北亞運輸主幹線的連線點。修通阿爾山至蒙古國喬巴山的鐵路,就可以形成東聯朝鮮、韓國、日本、西進蒙古、俄羅斯直至歐洲的國際大通道,這也是聯合國規劃的一條新的歐亞大陸橋。“兩山”鐵路建設事宜也正在積極推進。1999年阿爾山口岸公路建設列入國家計劃,總投資3400萬元的公路工程於2002年9月竣工通車,2002年8月,中國外交部照會蒙古國外交部,同意在中蒙邊界努木爾根河上架設界河橋,兩國外交部實現了換文,批准了界河橋建設。現在界河橋建設及口岸規劃正在緊張進行。阿爾山滑雪場朋友們,阿爾山滑雪場位於市內溫泉街兩側,由西山滑雪比賽暨訓練場和東山滑雪遊樂場兩部分組成,是大型多功能雪上運動和遊樂場所。西山滑雪比賽暨訓練場是按照國際比賽標準修建的,適於開展專業比賽和訓練,滑雪場面積約5.5平方公里。以越野滑雪為主,相繼開發了1.5公里、2公里、2.5公里、4公里、5公里越野滑雪道。同時兼顧跳臺滑雪、自由式滑雪、滑雪定向等專案。東山滑雪場內有高山速降雪道和中、初級雪道,還設有一條雙人吊椅索道和兩條拉桿式拖牽索道及一條簡易拖牽索道。滑雪場面積約4平方公里,專案以高山滑雪為主,兼顧單板滑雪。屬城市溫泉滑雪場的典型場區。設有燈光滑雪道、少兒滑雪道、初級滑雪道、雪圈道、雪橇道等,同時為初學者專門設定了滑雪學習機。除滑雪外,場內還建有雪地摩托場地和雪上飛碟場地,以滿足不同愛好者的娛樂需求,是旅遊滑雪的主場地。阿爾山滑雪場配置了先進的裝置設施。現有中級高山索道一條,長度800米,平均坡度12度,最大坡度22度;初級高山索道3條,累計總長度1000米,平均坡度6度,最大坡度15度。滑雪場具有國內唯一一條起終點位於市中心廣場的高標準5公里越野滑雪線路和冬季兩項比賽用的射擊場。自由式滑雪空中場地屬目前國內最大、設施最齊全的場地。阿爾山擁有極其豐富的冰雪資源和典型的北國風光,有7個月的寒冷天氣,積雪期長達5個月,具有冰雪運動時間長的優勢。朋友們,阿爾山每年10月中旬至來年5月上旬是冰雪旅遊之佳期,屆時,滑雪場恭候您的光臨。白狼林俗村各位朋友,今天我們前往白狼林俗村觀光遊覽。白狼在阿爾山市的中部,是白狼鎮政府和白狼林業局所在地。白狼是由蒙古語“白力嘎”演變來的,漢語為“富饒”之意。清朝咸豐年間,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派專人把九世班禪活佛請去做道場,後班禪活佛一行200多人在新巴爾虎左旗官員的引導下,經哈倫·阿爾山去錫林郭勒盟,途經白狼時,活佛發現這裡森林茂密,水草豐美,遂評價說“白力嘎”,說這裡是非常富饒的地方,後因語音上的演變,人們便叫成了“白狼”。關於白狼還有一個說法,過去這裡人煙稀少,冬天大雪鋪天蓋地,常有狼群侵襲村落,由於狼群很大,常常是狼夾著雪,雪卷著狼,滾滾而來,滾滾而去,分不清哪是狼,哪是雪,狼群去時,禽畜一掃而光,人們只有躲在大樹上哀嘆,每當人們看到白雪滾動時,就以為是狼群來了,把這種現象稱為白狼,白狼的名字也就由此而來。林俗村到了,這是東北林區的一個典型村落,全村有76戶,241口人,多為伐木工人及其家屬。林區人純樸大方、熱情好客,來到這裡我們可以感受一下林區特有的生活環境,瞭解林業工人的生活習慣。也可以在這裡吃上一頓飯,嚐嚐包米麵大餅子、大米查子、發糕、大蔥蘸大醬,豬肉酸菜燉粉條、小雞燉蘑菇以及土豆、豆腐、山野菜等家常菜飯。還可以在這裡住上一夜,睡睡林家的小火炕,體味一下火牆的溫暖,再與林區人坐在炕桌上,喝上幾杯燒酒,嘮家常,侃大山,能夠找到迴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感覺。 林俗村仍保留著林業職工獨具特色的生活習慣。人們把這裡的民俗概括為:小杆柵欄柈子垛,房屋脊上放山貨,客人來了炕上坐,爐子火牆菸袋鍋,炕稍被子摞成摞,粗糧燉菜酒添樂。在這裡,有時我們還可以看到紅紅火火的東北大秧歌表演和林區抬木頭表演,也能買到一些純正的林區產品,如蘑菇、木耳、野山花茶、山野菜、木製工藝品和野生藥材等。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景區遊客朋友們,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科爾沁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巴彥呼舒鎮東南30公里處,面積126987公頃,背靠突泉縣,東與吉林省向海自然保護區相接,南以霍林河為界,是一個以保護科爾沁草原、榆杏樹林景觀、鸛鶴類珍禽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溼地為主要保護物件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其中核心區面積17807公頃,溼地面積45500公頃,核心區分為三部分:物種核心區、生態系統核心區、珍禽繁育核心區。1994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科爾沁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11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並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優先保護生態系統,1997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網路”。溼地——俗稱地球之腎。該保護區內的溼地對我們周圍的氣候環境有著極為重要的調節功能,同時保護區內還有以珍稀鳥類為核心的完整生物鏈,春夏季節裡百鳥飛來,築巢繁殖,有大量珍禽、水禽等鳥類盼著大家去欣賞呢。遠遠望去,鬱鬱蔥蔥的茫茫林海庇護著這塊神奇的綠色寶地,蒙古黃榆作為珍稀物種,頑強地抵禦著大自然的侵襲,生生不息,是本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保護區裡1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湖中間有一個小島——叫布魯島,周圍建有蒙古包村落,它與珍禽飼養基地相連,並與周圍的榆杏樹林自然景觀相輝映,構成了一處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集旅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度假村。保護區境內高20.8米的觀景——觀鳥塔巍然屹立於布魯島生態旅遊景區和烏蘭泡生態旅遊景區中心,登上塔頂可一覽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草原的遼闊、森林的茂盛及鳥兒的展翅翱翔。保護區原始的自然環境和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裝點了野生動植物的天堂,尤其是造就了百鳥的樂園。朋友們,心動不如行動,快來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體驗生態旅遊的樂趣吧!蒙格罕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景區朋友們,我們今天的旅遊目的地是蒙格罕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景區。蒙格罕山又名古鮮卑山。很早以前,鮮卑人就生活在此山,此山是鮮卑人發祥地之一,也是漢晉時期鮮卑民族繁衍生息的後方根據地之一。從公元181年起,為鮮卑轄地。“鮮卑”,鮮卑語為“帶鉤”的意思。蒙格罕山是科爾沁右翼中旗的四大罕山之首,也是黃教喇嘛和科右中旗十五代王爺祭祀的神山。每年農曆五月七年級,歷代的王爺們帶領王府大小官員來祭祀古鮮卑山,很多老百姓也紛紛雲集古鮮卑山腳下參加祭祀活動。蒙格罕山不僅是科右中旗的名山之一,而且也是歷代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感興趣考察的山脈之一,也是人民大眾的旅遊勝地。在這裡,可讓你看到千年的山峰、千年的洞、千年的石刻題記,領略到古鮮卑山的悠久歷史,感受到古鮮卑民族悠久的風流。讓我們跨越歷史,去赴當年鮮卑人的約會吧。蒙格罕山位於科右中旗西爾根蘇木伊和哈達嘎查境內,距旗政府所在地巴彥呼舒鎮15公里處,主峰海拔721.3米,頂峰平坦,似天公所賜方圓幾千平方米的天然賽馬場,(很早王爺們就在祭完古鮮卑山後舉行活動,有摔跤、賽馬、射箭,也有演說烏力格爾、好來寶等娛樂活動)。主峰四周溝谷縱橫,山澗小溪涓涓奔流,飛禽走獸頻繁出沒,有野豬、鹿、狍子等野生動物及各種鳥類繁衍生息在山林之中。山上有茂密的林木,山間深處雜草叢生,喬灌密佈,還有奇花異草和珍貴的中草藥。山裡有古人築成的微型王廟和棲人石洞。洞壁還有古人題記。洞穴坐北朝南,在距峪底約80—100米的山腰間,洞口俯瞰山谷,陡峭險峻,氣勢雄偉。山洞有三處,它們之間距離均為20米,中間洞裡有佛像,很多人去上香磕頭,並給山頂上的敖包添石祈福,給敖包插上樹枝,掛上五顏六色的布條。 古鮮卑山還有奇怪的傳說:古鮮卑山原來是一條蛟龍,呼嘯向東,欲投大海,途中口渴飲水於霍林河谷。當地王爺心懷叵測,用一把巨鎖鎖住了龍頭,蓋了九九八十一間大廟宇,鎮住了龍身,又在龍背上大興土木,廣闢園林,用一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的王爺府壓住了神龍,為使神龍永世不得翻身,又用童男童女運土在龍身上堆了一座小山,還在龍的肚子上刺了一個洞,流出了龍血。天長日久,這條龍就變成了一座逶迤的山,就是古鮮卑山(蒙格罕山),巨鎖也變成了一座小山——就是現今的敖尼斯台山,刺的洞就變成了一股清泉,長年不斷流著,流出的龍血滋潤了一片土地,長出了一片紅葉樹木——五角楓。從此,王爺便藉助這天精地氣,青雲直上,飛黃騰達。在這裡,遊人可盡情領略大自然風光。花草樹木那麼生機勃勃,那麼自然,那麼和諧,真讓人流連忘返。

阿爾山周邊景區一系列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