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精選17篇)

欄目: 遼寧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43W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1

本溪水洞原始"九曲銀河洞"。是一個大型地下暗河岩溶洞穴,總長5km。現已開發的旅遊洞道長為2438.4m,面積45000平方米,體積390000立方米,洞體規模巨集大,各種岩溶景觀千姿百態,有七宮、三峽、二門、九曲百餘景。地下暗河平穩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精選17篇)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長的水上游覽洞穴之一。1994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遊覽本溪水洞不僅可以飽覽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夢幻般的美景,同時您還可以獲得許多有關洞穴科學方面的知識。

岩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詞來源於南聯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為那裡的地貌景觀奇特,在石灰岩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學家的關注。此後,凡是美好現象都稱其為"喀斯特"。研究這一物件的科學就叫"喀斯特學及洞穴學。

岩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岩石特別是碳酸鹽巖類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岩層當中,由於水的長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純淨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當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時,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動就會發生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於水,故而被水帶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蝕成洞穴。

世界上最長的岩溶洞穴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獁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該洞從1820xx年始勘測,歷經180年才查清其長度為550Km。

我國最長的岩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騰龍洞,長度為39.5Km。

由於岩溶洞穴景觀奇特,在世界範圍內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旅遊資源,在我國已有200多個岩溶洞穴開發建設成為遊覽洞穴,供遊人參觀遊覽。其中,浙江的瑤琳洞、河南的雞冠洞、廣東的蟠龍洞、四川的芙蓉洞、貴州的織金洞、廣西的冠巖、北京的石花洞和遼寧的本溪水洞......他們在開發建設過程當中,在不同階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學研究,提高了旅遊洞穴的科學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遊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遊洞穴。今天參觀遊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遊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終年流淌不竭,每晝夜流量可達五千萬立方米。這些水是從哪來的呢?通過示蹤試驗以及同位素水文學的研究,現已證實其水的來源有三部分:一是源於湯河水的直接補給;二是來源於湯河河床覆蓋層下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岩溶水補給;三是來源於水洞西岸分佈的寒武系、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岩溶水補給。這三部分的水匯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後,分別從銀波洞(東支洞)蟠龍洞(西支洞—潛流洞)排洩於太子河。

九曲銀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從洞到源頭長度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達7m,水溫保持在7-12℃,據水質簡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證實其水質為優質飲用水。

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曾於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說他所見過的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礫石沉積物,怎麼水洞暗河卻不見砂和礫石的蹤影。只有一種灰色的粉砂質粘土沉積呢!他認為暗河河床沒有礫石沉積物,這是本溪水洞的奧祕之一。使他從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特別的關注,後經研究結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沒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湯河水的補給為"集中流入"式,則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存在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會有砂、礫石沉積的堆積了。因為下游段僅有粉砂質粘土沉積物的事實,說明湯河補給區內的河床和岸邊,都不會有被沖積層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為一條岩溶地下河道來說,水洞的發育受到石灰岩含水層中的火成岩——脈岩的干擾與阻隔,好似一堵脈岩高牆築成的篩子一般,不準砂、礫石通過。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極緩,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礫石搬運到暗河的下游段。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導遊員劉金達。我們將要遊覽的是本溪水洞,本溪水洞裡的奇石很多,由於長年被流水沖刷,才形成了今天奇形怪狀的石頭,所以遊覽時請大家自覺保護它的衛生。

本溪水洞的奇石非常怪異,最有名的就是虎口石。由於長年被細菌腐蝕和流水沖刷,才形成了今天似如虎口的巨石了。虎口石相貌非凡,乍一看,好像真有一隻大老虎張著雪盆大口向你撲來。

和虎口石差不多有名的就是大佛講經了。那一塊巨石,長期被細菌腐蝕,再加上流水沖刷不斷,形成了今天的“大佛”。而底下那些聽經的僧與佛,卻是由流水長年沖刷不斷而導致的。所以,那些聽經的僧與佛並不是那麼精緻。

本溪水洞除了奇石多,化石也多。最突出的化石就是食肉恐龍的化石了。大腦袋、兩隻小爪子和兩條粗壯的大腿,都逼真地再現了當時食肉恐龍的生活場景。

本溪水洞除了奇石多、化石多,還有古人的器具也多。也就是指生活用品。這些物件,別看它們小,卻讓我見到皇帝時代的情形。

本溪水洞奇石多、化石多、古代使用的器具更多,真是“三多”呀!現在,請大家慢慢瀏覽吧!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3

親愛的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你們的到來!今天我很開心能在這做大家的導遊,帶領大家一起去遊玩遼寧省著名的本溪水洞。

大家也許早就聽說遼東山城本溪有一個億萬年的洞穴奇觀:山中藏洞、洞中有水、水潤石生、石揚城名,今天我們終於有機會能在這飽受眼福啦,哈哈——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遊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遊洞穴。今天參觀遊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遊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本溪水洞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東部約35公里的俠柯山中,距本溪市中心28公里,原名“九曲銀河洞”,後來因為薄一波同志來參觀時題寫了“本溪水洞”的名字,所以改為現名。是我國北方最富有特色的國家級風景旅遊區。它不僅是一座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更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長的充水溶洞,有“亞洲水洞之最”的美稱。

洞內一條長達3000米以上的地下長河蜿蜒幽深更是叫人稱絕。其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達7米,水流平穩、清澈見底,可供遊人乘船遊覽的路線長2800米。現已開發的旅遊洞道長近3000米,面積45000平方米,體積390000立方米,洞體規模巨集大,各種岩溶景觀千姿百態,有七宮、三峽、二門、九曲百餘景。地下暗河平穩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20xx年10月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旅遊洞穴”。一直以來,它憑藉得天獨厚、與眾不同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

各位遊客請向上看……

抬眼望去,群山之中,一洞獨尊:大自然在這裡用自己的鬼斧神工雕塑了一座半月形的洞口,30多米寬、最高處10數米高,坐南面北,偉岸碩闊,粗獷灑脫。在洞頂崖鬆的掩映之下,則是石刻的薄一波手書“本溪水洞”四個大字。

距離洞口還有五六米,一股清新的涼風水氣就迎面撲來,等到邁進洞中,雖在夏日,卻只覺得涼意逼人。洞口碼頭上,精巧的遊船來去如梭,水面波光粼粼,一下子便能讓我們興奮起來,不知不覺中加快了腳步,來到水邊,大家可以彎下腰掬起一捧洞水,那種似涼似凍、不涼不凍,明明有些刺骨,卻使人只覺得舒爽的感覺,能把所有的燥熱和酷暑都從身體裡驅趕出去,只剩下了精氣神。

按照旅遊路線,我們首先進入了本溪水洞的旱洞部分。旱洞與水洞相背而生,也稱為本溪水洞的輔洞。其長約280米左右,完全天然的洞穴裡面是一座古生物展覽館,許多形態各異的鋼結構恐龍、老虎、大象等古動物模型栩栩如生,展示著古生物漫長的進化過程。旱洞深處是一條200多米長的通道,傳說當年日本侵略中國時曾經在這裡做過細菌試驗。通道的盡頭是使人霍然開朗的明亮世界。潺潺的流水聲透著清澈和涼爽。只見一波碧水映入眼簾,足有1000平方米的水面上穿行著數十隻遊船。洞口上方的石壁上“九曲銀河”四個大字清晰可見。此處正是本溪水洞的主洞部分即水洞入口。

下面請大家乘上游船……

小船悠悠將我們載入洞中,這時,我們便能見到洞府高低錯落,洞中有洞,幽深莫測,別有情趣。河道兩岸石筍林立,洞頂鍾乳高懸,洞內石柱、石華形態各異,不加修鑿,便成景觀。水洞“九曲銀河”共分九個宮,有八個空間大於20xx平方米,其中北極宮最為壯觀,這裡洞府寬闊,是水洞內洞府最高的地方,達30—32米。崖壁上一座高大雄偉的巍峨雪山彷彿冰雕一樣挺拔屹立,雄壯威武。洞頂的縫隙可與外界相通,因此洞內通風良好,再配上形象逼真的北極風光,便更覺神清氣爽,叫人不忍離去;宛若龍宮仙境的玉皇宮,在燈光的映照下形態萬千的洞中物象倒懸於水中,有如瓊宮晶閣,顯得金碧輝煌,美不勝收。

遊船在洞內遊覽,燈光所及之處,無不呈現景象逼真的畫面,有的如傾斜的寶塔,有的如玉象吸水,還有的如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洞中各種次生化學沉積物千姿百態,配上標牌描述,發揮想象,便更覺景象惟妙惟肖、美侖美奐。

欣賞水洞之大、水洞之長、水洞之深,不禁讓我想起:“鍾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的詩句。用這首詩來形容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好了,本溪水洞全程遊覽到此結束,經過今天的遊玩活動,相信大家對遼寧本溪水洞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和見識。感謝各位的參觀遊覽!歡迎各位下次再來,謝謝大家!!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4

本溪水洞位於遼寧省本溪市,由水洞、溫泉寺、湯溝、關門山、鐵剎、廟後山6個就景區組成,沿太子河呈帶狀分佈,總面積42.2平方公里。在本溪市東北35公里處。大廳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有碼頭可同時停泊遊船40艘,泛舟可游水洞。本溪水洞被讚譽為"鍾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一此洞天。本溪水洞位於位於遼寧省本溪市,由水洞、溫泉寺、湯溝、關門山、鐵剎山、廟後山六個景區組成,沿太子河呈帶狀分佈,總面積四十四點七二平方公里。 風景名勝區以本溪水洞為主體,融山、水、洞、泉、湖、 古人類文化遺址於一體。

本溪水洞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內深邃寬闊, 現開發地下暗河長三千米,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 洞頂和巖壁鐘乳石發育較好,千姿百態,泛舟遊覽,使人流連忘返。 溫泉寺景區,泉水溫攝氏四十四度,日流量四百噸,有較高的醫療價值。廟後山古文化遺址, 是我國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對研究遼東古人類分佈、古代地理有重要價值。

本溪水洞是數十萬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於距本溪市26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東經124度5分,北緯40度18分,洞內分水、旱二洞。本溪水洞洞口座南面北,洞口高16米,寬25米,呈半月形,上端刻有薄一波手書"本溪水洞"四個大字。進洞口是一座高、寬各20多米,氣勢磅礴,可容納千人的"迎客廳"。大廳向右,有旱洞長300米,洞穴高低錯落,洞中有洞,曲折迷離,各有洞天。遠在5億7千萬年時期,本溪水洞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這時期氣候溫暖,大量的筍石類,腕足類,腹足類和梯蟲類動物繁殖衍生,各家族群體都順應自然規律進行自身的更新換代,它們的軀殼由於水動力的淘洗和磨濁下沉,便沉積了不同型別的生物碳酸鹽和化碳酸鹽。

本溪水洞的石灰岩就是在這個時期的奧陶系下統亮山組和中統馬家溝組時,經過巖化作用發育而成。後來由於地殼運動,海水退去,這裡便緩慢地臺升為陸地。石灰岩在地質運動中受到外力作用不斷地對石灰岩進行溶蝕,日積月累,經過億萬年時間,便逐漸發育成今天的水洞。這種溶蝕作用,至今仍在繼續進行。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5

歡迎各位來到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於本溪縣境內,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是數百萬年前第三世紀後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岩沖水巖洞。這裡風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異、水幽而著稱。

水洞由三洞組成。主洞是一條長達5800米的地下衝水溶洞,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衝水溶洞,現已開發2800米,被譽為‘天下奇觀’。輔洞為旱洞,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的進化過程。此外,還有一個洩水洞。

如今,水洞連同周圍的溫泉、廟後山、關山門、湯溝和鐵剎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遊區。

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領略著奇異的水洞風光吧!

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著的‘本溪水洞’四個大字是1983年,薄一波同志遊覽本溪時親手題寫的。

這裡是古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在這裡發掘了大量的石器、磨製陶器等文物,說明遼東先民早在1萬年前就曾在這裡生息繁衍。

水洞大廳也叫迎客廳,可容納千人以上。迎客大廳與三洞相連。右側的事旱洞,左側的是洩水洞。正前方的是水洞。

這裡是旱洞,呈橢圓形。這裡建成了古生物宮,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演變過程。

請隨我乘船遊覽水洞。水洞又稱“九曲銀河”,面積3.6萬平方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可達7米。可以說,遊覽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洞按其景觀形體可分為“二門、三峽、七宮、九曲”,共有100餘處景觀。洞中景物全部為自然形成。大家請看,那是“寶蓮燈”,前面是“芙蓉峽”。蓮花又稱芙蓉,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與梅、蘭、菊、牡丹、芍藥一起並稱歷史上6大名花。蓮花本應向上開放,這裡卻是倒懸。

繼續前行,便是“廣寒宮“。也就是月宮,嫦娥住的地方。

出了廣寒宮,便是“雙劍峽”。鐘乳石就猶如利劍,高懸在上,在此遊覽,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劍叢過”。

過了雙劍峽,就是“九曲銀河”的第一門----“劍門”。穿過劍門,豁然開朗,洞體突然高大寬敞起來,是九曲銀河洞最奇、最美之處。

現在進入“九曲銀河”的第二門——虎閘門。看,那塊岩石真是貌似一直凶猛的大虎。

前方進入“玉象峽”,這是‘九曲銀河’最長的一段,約700米。

現在看到的這座‘大斜塔’,斜度竟然超過比薩斜塔30°,堪稱世界之最。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冰雪世界”---北極宮。北極宮是九曲銀河中最大的一宮。

過了大雪山,前方的是“九曲銀河”第六宮---“玉女宮”。河中島上的那個石筍,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啊!

現在看到的是九曲銀河最後一宮---“源泉宮”。這裡是本溪水洞已經開發部分的盡頭,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湧出。

遊客朋友們,我們已經遊覽了開發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讓我們無法繼續前行。但是,水洞並沒到盡頭,距發現,還有3000米以上,所以啊,水洞未來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們盡情地觀賞了這座水洞的種種奇觀,大家可能要問:如此大的洞穴是怎麼形成的呢?地下暗河水源來自哪裡呢?

其實,水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距今4.5億年時,本溪還是一片淺海,大量的石灰岩沉積下來。以後歷經了5次劇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尤其是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本溪不僅由淺海變為陸地,而且在沉積的石灰岩中間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順著裂隙流進來,不斷溶解石灰岩,成為碳酸氫鈣,使裂隙變大成為洞穴,日積月累終於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出了水洞。洞外這是櫻桃園和天女木蘭園。天女花是本溪市花,花潔白碩大,芳香撲鼻,每年6月、9月開花兩次,為花中珍品。

歡迎再次光臨本溪水洞!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6

歡迎各位來到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於本溪縣境內,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是數百萬年前第三世紀後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岩沖水巖洞。這裡風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異、水幽而著稱。

水洞由三洞組成。主洞是一條長達5800米的地下衝水溶洞,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衝水溶洞,現已開發2800米,被譽為‘天下奇觀’。輔洞為旱洞,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的進化過程。此外,還有一個洩水洞。

如今,水洞連同周圍的溫泉、廟後山、關山門、湯溝和鐵剎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遊區。

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領略著奇異的水洞風光吧!

這裡是古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在這裡發掘了大量的石器、磨製陶器等文物,說明遼東先民早在1萬年前就曾在這裡生息繁衍。

水洞大廳也叫迎客廳,可容納千人以上。迎客大廳與三洞相連。右側的事旱洞,左側的是洩水洞。正前方的是水洞。

這裡是旱洞,呈橢圓形。這裡建成了古生物宮,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演變過程。

請隨我乘船遊覽水洞。水洞又稱“九曲銀河”,面積3.6萬平方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可達7米。可以說,遊覽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洞按其景觀形體可分為“二門、三峽、七宮、九曲”,共有100餘處景觀。洞中景物全部為自然形成。大家請看,那是“寶蓮燈”,前面是“芙蓉峽”。蓮花又稱芙蓉,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與梅、蘭、菊、牡丹、芍藥一起並稱歷史上6大名花。蓮花本應向上開放,這裡卻是倒懸。

繼續前行,便是“廣寒宮“。也就是月宮,嫦娥住的地方。

出了廣寒宮,便是“雙劍峽”。鐘乳石就猶如利劍,高懸在上,在此遊覽,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劍叢過”。

過了雙劍峽,就是“九曲銀河”的第一門――“劍門”。穿過劍門,豁然開朗,洞體突然高大寬敞起來,是九曲銀河洞最奇、最美之處。

現在進入“九曲銀河”的第二門――虎閘門。看,那塊岩石真是貌似一直凶猛的大虎。

前方進入“玉象峽”,這是‘九曲銀河’最長的一段,約700米。

現在看到的這座‘大斜塔’,斜度竟然超過比薩斜塔30°,堪稱世界之最。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冰雪世界”―――北極宮。北極宮是九曲銀河中最大的一宮。

過了大雪山,前方的是“九曲銀河”第六宮―――“玉女宮”。河中島上的那個石筍,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啊!

現在看到的是九曲銀河最後一宮―――“源泉宮”。這裡是本溪水洞已經開發部分的盡頭,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湧出。

遊客朋友們,我們已經遊覽了開發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讓我們無法繼續前行。但是,水洞並沒到盡頭,距發現,還有3000米以上,所以啊,水洞未來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們盡情地觀賞了這座水洞的種.種奇觀,大家可能要問:如此大的洞穴是怎麼形成的呢?地下暗河水源來自哪裡呢?

其實,水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距今4.5億年時,本溪還是一片淺海,大量的石灰岩沉積下來。以後歷經了5次劇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尤其是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本溪不僅由淺海變為陸地,而且在沉積的石灰岩中間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順著裂隙流進來,不斷溶解石灰岩,成為碳酸氫鈣,使裂隙變大成為洞穴,日積月累終於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出了水洞。洞外這是櫻桃園和天女木蘭園。天女花是本溪市花,花潔白碩大,芳香撲鼻,每年6月、9月開花兩次,為花中珍品。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7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導遊員劉金達。我們將要遊覽的是本溪水洞,本溪水洞裡的奇石很多,由於長年被流水沖刷,才形成了今天奇形怪狀的石頭,所以遊覽時請大家自覺保護它的衛生。

本溪水洞的奇石非常怪異,最有名的就是虎口石。由於長年被細菌腐蝕和流水沖刷,才形成了今天似如虎口的巨石了。虎口石相貌非凡,乍一看,好像真有一隻大老虎張著雪盆大口向你撲來。

和虎口石差不多有名的就是大佛講經了。那一塊巨石,長期被細菌腐蝕,再加上流水沖刷不斷,形成了今天的“大佛”。而底下那些聽經的僧與佛,卻是由流水長年沖刷不斷而導致的。所以,那些聽經的僧與佛並不是那麼精緻。

本溪水洞除了奇石多,化石也多。最突出的化石就是食肉恐龍的化石了。大腦袋、兩隻小爪子和兩條粗壯的大腿,都逼真地再現了當時食肉恐龍的生活場景。

本溪水洞除了奇石多、化石多,還有古人的器具也多。也就是指生活用品。這些物件,別看它們小,卻讓我見到皇帝時代的情形。

本溪水洞奇石多、化石多、古代使用的器具更多,真是“三多”呀!現在,請大家慢慢瀏覽吧!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8

親愛的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你們的到來!今天我很開心能在這做大家的導遊,帶領大家一起去遊玩遼寧省著名的本溪水洞。

大家也許早就聽說遼東山城本溪有一個億萬年的洞穴奇觀:山中藏洞、洞中有水、水潤石生、石揚城名,今天我們終於有機會能在這飽受眼福啦,哈哈~~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遊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遊洞穴。今天參觀遊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遊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結尾:

好了,本溪水洞全程遊覽到此結束,經過今天的遊玩活動,相信大家對遼寧本溪水洞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和見識。感謝各位的參觀遊覽!歡迎各位下次再來,謝謝大家!!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9

本溪水洞原始"九曲銀河洞"。是一個大型地下暗河岩溶洞穴,總長5km。現已開發的旅遊洞道長為2438.4m,面積45000平方米,體積390000立方米,洞體規模巨集大,各種岩溶景觀千姿百態,有七宮、三峽、二門、九曲百餘景。地下暗河平穩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長的水上游覽洞穴之一。1994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遊覽本溪水洞不僅可以飽覽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夢幻般的美景,同時您還可以獲得許多有關洞穴科學方面的知識。

岩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詞來源於南聯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為那裡的地貌景觀奇特,在石灰岩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學家的關注。此後,凡是美好現象都稱其為"喀斯特"。研究這一物件的科學就叫"喀斯特學及洞穴學。

岩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岩石特別是碳酸鹽巖類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岩層當中,由於水的長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純淨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當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時,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動就會發生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於水,故而被水帶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蝕成洞穴。

世界上最長的岩溶洞穴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獁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該洞從1802年始勘測,歷經180年才查清其長度為550Km。

我國最長的岩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騰龍洞,長度為39.5Km。

由於岩溶洞穴景觀奇特,在世界範圍內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旅遊資源,在我國已有200多個岩溶洞穴開發建設成為遊覽洞穴,供遊人參觀遊覽。其中,浙江的瑤琳洞、河南的雞冠洞、廣東的蟠龍洞、四川的芙蓉洞、貴州的織金洞、廣西的冠巖、北京的石花洞和遼寧的本溪水洞......他們在開發建設過程當中,在不同階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學研究,提高了旅遊洞穴的科學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遊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遊洞穴。今天參觀遊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遊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終年流淌不竭,每晝夜流量可達五千萬立方米。這些水是從哪來的呢?通過示蹤試驗以及同位素水文學的研究,現已證實其水的來源有三部分:一是源於湯河水的直接補給;二是來源於湯河河床覆蓋層下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岩溶水補給;三是來源於水洞西岸分佈的寒武系、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岩溶水補給。這三部分的水匯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後,分別從銀波洞(東支洞)蟠龍洞(西支洞─潛流洞)排洩於太子河。

九曲銀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從洞到源頭長度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達7m,水溫保持在7-12℃,據水質簡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證實其水質為優質飲用水。

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曾於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說他所見過的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礫石沉積物,怎麼水洞暗河卻不見砂和礫石的蹤影。只有一種灰色的粉砂質粘土沉積呢!他認為暗河河床沒有礫石沉積物,這是本溪水洞的奧祕之一。使他從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特別的關注,後經研究結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沒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湯河水的補給為"集中流入"式,則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存在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會有砂、礫石沉積的堆積了。因為下游段僅有粉砂質粘土沉積物的事實,說明湯河補給區內的河床和岸邊,都不會有被沖積層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為一條岩溶地下河道來說,水洞的發育受到石灰岩含水層中的火成岩──脈岩的干擾與阻隔,好似一堵脈岩高牆築成的篩子一般,不準砂、礫石通過。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極緩,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礫石搬運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續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從源頭洞到湯河入滲點這段長約3Km的尚待開發的暗洞。

各位朋友!當您乘著遊船向一個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進發時,您會被神話般的奇異景色所陶醉。

現在我向朋友們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個奧祕。這還是前面所提到過的那位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時提出的問題。"水洞洞口的規模為什麼這麼大?這也是他在國內外所見到的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所不同之處。一般來講,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較大,出水口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這當然是個迷了。

經過1996年對本溪水洞的科學研究,這一問題也得到了圓滿地解釋。原來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並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於太子河的側向侵蝕作用將水洞"側蝕掉"其間的一段,這一般長度大約800m。因為太子河屬於古老的上層遺留河,平面形態呈蛇曲狀,所以它的侵蝕作用的能力特別強,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攔腰"吃掉"800m。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約800m遠處的燕丹亭下,有一個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沒,這個水下洞穴原本應與水洞相連,由於太子河的側蝕作用吃掉了這一段,使水洞成為斷頭洞,因此水洞洞口並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間一部分,所以洞口就顯得非常大,高達5.75m。

關於水洞暗河不見較大入水洞口的解釋,根據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補給是以地表水湯河為主,屬於"側向輸入"型別暗河。但我國南方的側向輸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層的點狀灌入式補給。因而有極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就是有較大的入水洞口。而本溪水洞暗河雖獲湯河補給,但並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滲式,因而沒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也就沒有較大的入水洞口了。本溪水洞的這一特異現象,為"地下河洞穴發育的系統演化"理論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滲式的側向輸入型別"。

岩溶洞穴的形成,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的潛水洞階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階段和晚期的完全脫離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稱化石洞)階段。

本溪水洞正處於中期階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發育階段。而洞中西側的旱洞已進入晚期的化石洞階段,而洞口東側的銀波洞則仍處於早期的充水洞發育階段。

水洞發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萬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湯河水的入滲水流在進入"湯河──太子河間地段呈條帶分佈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之後,由於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較厚的石炭──二疊系砂頁岩層,是不透水層,受其影響而使岩溶水集中運動。在裂隙潛流條件下的巖滲作用應以溶蝕為主。此時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續到距今約3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雛形。水洞歷經了全充水之後,不斷擴大洞道,特別是太子河的不斷下切和排洩基礎面的不斷降低,加上古氣候的影響,在距今約20-30萬年時,水洞進入了半充水狀態的"地下水位洞穴"階段,形成了暗河。當地下河洞道完全地或季節性地脫離全充水狀態之後,在地層平緩、巖性軟弱、機構破碎強烈的地段就產生了崩塌作用,從而使洞體的空間迅速增大,其洞頂的高度可達32m,是含水層地下水位從未達到過的高度。

另外,在距今約20-25萬年左右時,地表水不斷地向地下滲透的水流也開始在洞頂、洞壁活動,從而產生了最古老的以鐘乳石為主的次生化系沉積物。

在距今大約12-14萬年之間,長期排水的主洞口脫離了水流而成為幹洞口。今日的旱洞發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間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質粘土沖積層,並堵塞了洞穴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於太子河水位持續下降的驅動,使水洞東側的銀波洞成為新的排洩口,西側的旱洞成為幹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來,洞口西側的旱洞形成地下潛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蝕岸邊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萬年來,水洞次生化學沉積作用在洞穴入滲相對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許多石鐘乳、鈣板和壁流石類的沉積物。

水洞的年齡

關於水洞的形成年代有過多種說法或推測:

其一,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億年;

其二,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千萬年;

其三,水洞形成年代約數百萬年;

其四,水洞形成年代約億萬年等等不同的推測。

其實水洞的形成年代並沒有那麼久遠,據1996年本溪水洞洞穴科研成果已經準確地告訴我們,水洞開始發育於距今40-50萬年前的第四紀中更新世的早中期,經過裂隙充水和洞道擴大,形成了水洞的雛形。

在距今20-25萬年的中更新世的晚期,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地下暗河。

當您遊覽了水洞之後,一定很想知道水洞是怎麼形成的,現在簡要地向您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成因:

水洞的成因,根據1996年最新的權威性的研究成果得知它有三個基本有利條件:一是水洞發育在奧陶系下統馬家溝組石灰岩當中,該石灰岩層是可溶性岩層,它呈條帶狀分佈在太子河和湯河的河間地帶。二是這裡的斷層、常理裂隙特別發育見有東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東向四組斷裂構造。其中東西向的F1斷層幾乎與水洞的延展方向一致。斷裂構造破壞了岩石的完整性,同時也是地下水在其中運移的通道。三是在石灰岩裂隙中流動的水,是由湯河水補給的,它具有很強的溶蝕能力。

由於上述條件並存於水洞地區,湯河水在石灰岩層裡流動,經過幾十萬年的溶蝕、崩塌作用,最終形成了本溪水洞──大型地下暗河型岩溶洞穴。

次生化學沉積

當洞穴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而上升,全部或部分脫離了地下水位後,它就接受地表滲流水的作用。其滲流水在石灰岩的裂隙運移的過程中發生了碳酸化反應。石灰岩的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含有二氧化碳的水與碳酸鈣反應結果,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於水,它便隨滲流水繼續往下滲透。這樣裂隙不斷被溶蝕而加大。如果這種含有碳酸氫鈣的水(又稱岩溶水)從洞穴的洞頂或側壁上的裂隙滲出時,由於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使其部分水份蒸發,結果重新在洞頂或側壁形成碳酸鈣結晶,這即是次生化學沉積物。

從洞頂向下生長的,呈鍾乳狀或圓錐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鐘乳"在地面從下往上長的呈筍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筍。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線起來的稱為石柱。在側壁上形成的形狀如幃幕一樣的稱為石幔。

水洞洞穴的次生化學沉積物型別較為簡單。但在某種意義上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別具一格的特色。

在洞頂、洞壁和河岸兩側平臺上所形成的各種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旗、石盾、流石壩、鈣板和石花等等。

它們有的是由重力水沉積,形成的滴石類和流石類,也有的是由非重力水沉積而成的。

1、鵝管:這是石鐘乳的最初形態,屬滴石類,在國外稱麥桿狀鐘乳石,它的直徑與水滴一樣大小。

2、石盾:這是因為它呈園盤狀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種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筍: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筍狀而得名。

4、石柱:是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線起來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這是一根歪斜的石筍。這根石筍原本是直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的,因地下河水沖刷土層使臺地坍塌,石筍也就傾斜了。據測定,這根石筍高3.5m,生長年齡在距今7.97萬年至2.79萬年之間,經歷了5.18萬年,其生長速度為每4年長6.76cm。

6、鐘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豎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後因地下河水把土層沖走,使石柱懸掛在洞頂而成。

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幔狀沉積物而得名。

8、石瀑布:是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狀的沉積物而得名。

9、懸石盤:底盤呈水平狀蓋板,中心有後生的鵝管,邊緣有裙狀流石或石鐘乳。它們原來是小型石柱,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其底盤蓋立檯面土層上。後因地下河水將其基座上土層沖刷掉,使帶有底盤的小石柱懸空而得此名。

10、北極宮:是洞中最大的一個呈廳堂狀的洞道,高32m,寬50m,面積為3768.75平方米。如此巨集偉的洞道主要是由於洞頂的岩層塊狀崩塌,使洞體空間增大所致。

11、"崑崙映雪"又名"大雪山":是水洞中最大型的列隊式堆狀石筍,它的形成主要受脈岩的影響。

地殼深處的岩漿由於侵入到馬家溝組石灰岩層中的裂隙裡邊,形成隔水層,對水洞的發育會起阻礙作用,並對洞道延伸的位置也有控制作用。

洞頂呈暗褐色的條帶就是脈岩,它沿東西向分佈,因脈岩不透水,地下河受阻。要穿過脈岩就得花費更大的能量,這樣對脈岩周圍的岩石就有更大的破壞,產生塊狀崩塌,使崩塌下來的巖塊沿東西向呈列隊式展布。後來由於包氣帶水流沿灰巖與脈岩的邊界集中滲入,在其巖塊上形成鈣板,故沿分界線形成列隊式的大石筍。

12、玉象戲水、太白神筆、天生橋......

水洞最古老的鐘乳石是玉皇宮右岸距水面約18m的高臺上小石筍的年齡最老,才十四萬五千歲,還不到"萬萬歲"。

洞穴生物

一般在洞穴中的動物可分三種:一是真洞穴動物。這種動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離開洞穴環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具代表性的此類動物有:盲魚、盲鰍、蜘蛛和蚰蜒等。這類動物以眼睛明顯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應器官,缺乏色素,代謝較低,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而壽命很長為其特徵。

二是洞穴動物。這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基本上能適應洞穴生活和繁衍後代。

三是擬洞穴動物。這類動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暫居及季節性回洞內生活的動物。

水洞的洞穴生物目前在洞中發現的洞穴動物主要有:蝙幅、灶,這些動物多是從洞外遷入暫居的,或是在洞內已經適應了洞穴生馬、馬陸、蛾等。在地下河中見有魚(白漂魚)、蝦和河蚌等。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等器官沒有明顯變化可以看出活環境而未達到遺傳變異的擬洞洞穴動物。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10

歡迎各位來到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於本溪縣境內,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是數百萬年前第三世紀後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岩沖水巖洞。這裡風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異、水幽而著稱。

水洞由三洞組成。主洞是一條長達5800米的地下衝水溶洞,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衝水溶洞,現已開發2800米,被譽為‘天下奇觀’。輔洞為旱洞,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的進化過程。此外,還有一個洩水洞。

如今,水洞連同周圍的溫泉、廟後山、關山門、湯溝和鐵剎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遊區。

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領略著奇異的水洞風光吧!

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著的‘本溪水洞’四個大字是1983年,薄一波同志遊覽本溪時親手題寫的。

這裡是古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在這裡發掘了大量的石器、磨製陶器等文物,說明遼東先民早在1萬年前就曾在這裡生息繁衍。

水洞大廳也叫迎客廳,可容納千人以上。迎客大廳與三洞相連。右側的事旱洞,左側的是洩水洞。正前方的是水洞。

這裡是旱洞,呈橢圓形。這裡建成了古生物宮,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演變過程。

請隨我乘船遊覽水洞。水洞又稱“九曲銀河”,面積3.6萬平方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可達7米。可以說,遊覽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洞按其景觀形體可分為“二門、三峽、七宮、九曲”,共有100餘處景觀。洞中景物全部為自然形成。大家請看,那是“寶蓮燈”,前面是“芙蓉峽”。蓮花又稱芙蓉,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與梅、蘭、菊、牡丹、芍藥一起並稱歷史上6大名花。蓮花本應向上開放,這裡卻是倒懸。

繼續前行,便是“廣寒宮“。也就是月宮,嫦娥住的地方。

出了廣寒宮,便是“雙劍峽”。鐘乳石就猶如利劍,高懸在上,在此遊覽,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劍叢過”。

過了雙劍峽,就是“九曲銀河”的第一門----“劍門”。穿過劍門,豁然開朗,洞體突然高大寬敞起來,是九曲銀河洞最奇、最美之處。

現在進入“九曲銀河”的第二門——虎閘門。看,那塊岩石真是貌似一直凶猛的大虎。

前方進入“玉象峽”,這是‘九曲銀河’最長的一段,約700米。

現在看到的這座‘大斜塔’,斜度竟然超過比薩斜塔30°,堪稱世界之最。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冰雪世界”---北極宮。北極宮是九曲銀河中最大的一宮。

過了大雪山,前方的是“九曲銀河”第六宮---“玉女宮”。河中島上的那個石筍,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啊!

現在看到的是九曲銀河最後一宮---“源泉宮”。這裡是本溪水洞已經開發部分的盡頭,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湧出。

遊客朋友們,我們已經遊覽了開發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讓我們無法繼續前行。但是,水洞並沒到盡頭,距發現,還有3000米以上,所以啊,水洞未來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們盡情地觀賞了這座水洞的種種奇觀,大家可能要問:如此大的洞穴是怎麼形成的呢?地下暗河水源來自哪裡呢?

其實,水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距今4.5億年時,本溪還是一片淺海,大量的石灰岩沉積下來。以後歷經了5次劇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尤其是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本溪不僅由淺海變為陸地,而且在沉積的石灰岩中間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順著裂隙流進來,不斷溶解石灰岩,成為碳酸氫鈣,使裂隙變大成為洞穴,日積月累終於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出了水洞。洞外這是櫻桃園和天女木蘭園。天女花是本溪市花,花潔白碩大,芳香撲鼻,每年6月、9月開花兩次,為花中珍品。

歡迎再次光臨本溪水洞!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11

在遼寧本溪市,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洞——本溪水洞。它被譽為“鍾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是一處非常美麗的自然景觀。今年暑假,媽媽帶我去本溪遊覽水洞。

一路上,我都在想象著水洞的樣子。水洞很黑嗎?裡面都是水嗎?會不會很恐怖呢?帶著種種疑問,我忐忑不安地跟著媽媽來到了目的地。

到了水洞洞口,我發現洞口非常大,有幾米高。洞口上方長滿了植物,長長的枝條像髮絲一樣,垂在水洞上方,看上去水洞好像留了“劉海”。我心裡有點害怕,不敢再東張西望,緊緊地拉著媽媽的手,隨著進入水洞的隊伍,走進了水洞。

進洞口是一座高、寬各20多米,可容納千人的“迎客廳”。穿過蜿蜒崎嶇的旱洞,就進入了水洞。抬眼就看到清澈見底的地下河,水氣襲來,陰涼刺骨,雖然是夏天,也需要穿上棉衣才能進入,否則會凍得瑟瑟發抖。我們穿上備好的大衣,坐上小船,緩緩地向水洞裡面劃去。

我們乘著小船逐漸進入洞穴的深部,只見洞穴高低錯落,洞中有洞,曲折迷離,別有洞天。沿途可以欣賞到許多美景:飛泉迎客、群猴、仙丹石、龍角巖、春筍、倚天長劍、雪山等奇景。很多鐘乳石維妙維肖,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樣。

水洞真是太美了,岩石上裝點著五顏六色的霓虹燈,隨著小船的划動,碧綠的水面像揉皺的綢緞,閃著璀璨的光芒,彷彿置身仙境。我忍不住偷偷地把手伸進水裡,“哇,好涼啊!”我叫出聲來。

突然,我發現一條透明的小魚在水裡遊動著。仔細一看,這條小魚長得好怪呀,它居然沒有眼睛!媽媽告訴我,這種生活在水洞裡的小魚,叫做盲魚,因為常年見不到陽光,隨著漫長歲月,它的眼睛因無用武之地而退化,變成了今天的盲魚。

我的目光還在追逐著遊動的盲魚,耳邊突然傳來陣陣驚呼 “大象!一隻大象在喝水!”,我轉過頭,看見一塊酷似大象的鐘乳石,果然是非常逼真!

突然,水路變得又窄又黑,我們都以為要出洞了。但是小船輕輕一轉,眼前豁然開朗!我們進入了一個又高又大的洞穴中,頭頂上無數的鐘乳石直垂向水面,高低錯落,像一盞盞華麗的吊燈。兩岸更是有一組組的鐘乳石擺出各種造型,講述著一個個古老迷人的傳說。我們在這大洞穴中驚歎著前行,無數奇異的鐘乳石令我們彷彿置身在童話王國。剛剛看完這個,又險些錯過那個。剛剛看完一個,緊接著發現另一個更加奇特。我張著嘴巴,一聲接一聲地發出感嘆的驚呼聲。

彷彿很短的時間,我們的行程結束了。通過游水洞,使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幸福,我為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奇觀而感到驕傲,同時也受到了很大啟發,大自然為我們人類創造了無數個神奇的美景,我們要在好好利用的同時、而更重要的是保護好它,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從小樹立起熱愛家鄉建設家鄉保護自然的意識,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天更藍、水更清、樹更綠、花兒更美。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12

在遼寧本溪市,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洞——本溪水洞。它被譽為“鍾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是一處非常美麗的自然景觀。今年暑假,媽媽帶我去本溪遊覽水洞。

一路上,我都在想象著水洞的樣子。水洞很黑嗎?裡面都是水嗎?會不會很恐怖呢?帶著種.種疑問,我忐忑不安地跟著媽媽來到了目的地。

到了水洞洞口,我發現洞口非常大,有幾米高。洞口上方長滿了植物,長長的枝條像髮絲一樣,垂在水洞上方,看上去水洞好像留了“劉海”。我心裡有點害怕,不敢再東張西望,緊緊地拉著媽媽的手,隨著進入水洞的隊伍,走進了水洞。

進洞口是一座高、寬各20多米,可容納千人的“迎客廳”。穿過蜿蜒崎嶇的旱洞,就進入了水洞。抬眼就看到清澈見底的地下河,水氣襲來,陰涼刺骨,雖然是夏天,也需要穿上棉衣才能進入,否則會凍得瑟瑟發抖。我們穿上備好的大衣,坐上小船,緩緩地向水洞裡面劃去。

我們乘著小船逐漸進入洞穴的深部,只見洞穴高低錯落,洞中有洞,曲折迷離,別有洞天。沿途可以欣賞到許多美景:飛泉迎客、群猴、仙丹石、龍角巖、春筍、倚天長劍、雪山等奇景。很多鐘乳石維妙維肖,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樣。

水洞真是太美了,岩石上裝點著五顏六色的霓虹燈,隨著小船的划動,碧綠的水面像揉皺的綢緞,閃著璀璨的光芒,彷彿置身仙境。我忍不住偷偷地把手伸進水裡,“哇,好涼啊!”我叫出聲來。

突然,我發現一條透明的小魚在水裡遊動著。仔細一看,這條小魚長得好怪呀,它居然沒有眼睛!媽媽告訴我,這種生活在水洞裡的小魚,叫做盲魚,因為常年見不到陽光,隨著漫長歲月,它的眼睛因無用武之地而退化,變成了今天的盲魚。

我的目光還在追逐著遊動的盲魚,耳邊突然傳來陣陣驚呼 “大象!一隻大象在喝水!”,我轉過頭,看見一塊酷似大象的鐘乳石,果然是非常逼真!

突然,水路變得又窄又黑,我們都以為要出洞了。但是小船輕輕一轉,眼前豁然開朗!我們進入了一個又高又大的洞穴中,頭頂上無數的鐘乳石直垂向水面,高低錯落,像一盞盞華麗的吊燈。兩岸更是有一組組的鐘乳石擺出各種造型,講述著一個個古老迷人的傳說。我們在這大洞穴中驚歎著前行,無數奇異的鐘乳石令我們彷彿置身在童話王國。剛剛看完這個,又險些錯過那個。剛剛看完一個,緊接著發現另一個更加奇特。我張著嘴巴,一聲接一聲地發出感嘆的驚呼聲。

彷彿很短的時間,我們的行程結束了。通過游水洞,使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幸福,我為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奇觀而感到驕傲,同時也受到了很大啟發,大自然為我們人類創造了無數個神奇的美景,我們要在好好利用的同時、而更重要的是保護好它,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從小樹立起熱愛家鄉建設家鄉保護自然的意識,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天更藍、水更清、樹更綠、花兒更美。

本溪水洞導遊詞篇三

歡迎各位來到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於本溪縣境內,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是數百萬年前第三世紀後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岩沖水巖洞。這裡風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異、水幽而著稱。

水洞由三洞組成。主洞是一條長達5800米的地下衝水溶洞,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衝水溶洞,現已開發2800米,被譽為‘天下奇觀’。輔洞為旱洞,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的進化過程。此外,還有一個洩水洞。

如今,水洞連同周圍的溫泉、廟後山、關山門、湯溝和鐵剎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遊區。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領略著奇異的水洞風光吧!

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著的‘本溪水洞’四個大字是1983年,薄一波同志遊覽本溪時親手題寫的。這裡是古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在這裡發掘了大量的石器、磨製陶器等文物,說明遼東先民早在1萬年前就曾在這裡生息繁衍。

水洞大廳也叫迎客廳,可容納千人以上。迎客大廳與三洞相連。右側的事旱洞,左側的是洩水洞。正前方的是水洞。這裡是旱洞,呈橢圓形。這裡建成了古生物宮,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演變過程。

請隨我乘船遊覽水洞。水洞又稱“九曲銀河”,面積3.6萬平方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可達7米。可以說,遊覽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洞按其景觀形體可分為“二門、三峽、七宮、九曲”,共有100餘處景觀。洞中景物全部為自然形成。大家請看,那是“寶蓮燈”,前面是“芙蓉峽”。蓮花又稱芙蓉,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與梅、蘭、菊、牡丹、芍藥一起並稱歷史上6大名花。蓮花本應向上開放,這裡卻是倒懸。

繼續前行,便是“廣寒宮“。也就是月宮,嫦娥住的地方。出了廣寒宮,便是“雙劍峽”。鐘乳石就猶如利劍,高懸在上,在此遊覽,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劍叢過”。過了雙劍峽,就是“九曲銀河”的第一門----“劍門”。穿過劍門,豁然開朗,洞體突然高大寬敞起來,是九曲銀河洞最奇、最美之處。

現在進入“九曲銀河”的第二門——虎閘門。看,那塊岩石真是貌似一直凶猛的大虎。前方進入“玉象峽”,這是‘九曲銀河’最長的一段,約700米。現在看到的這座‘大斜塔’,斜度竟然超過比薩斜塔30°,堪稱世界之最。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冰雪世界”---北極宮。北極宮是九曲銀河中最大的一宮。

過了大雪山,前方的是“九曲銀河”第六宮---“玉女宮”。河中島上的那個石筍,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啊!現在看到的是九曲銀河最後一宮---“源泉宮”。這裡是本溪水洞已經開發部分的盡頭,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湧出。遊客朋友們,我們已經遊覽了開發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讓我們無法繼續前行。但是,水洞並沒到盡頭,距發現,還有3000米以上,所以啊,水洞未來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們盡情地觀賞了這座水洞的種.種奇觀,大家可能要問:如此大的洞穴是怎麼形成的呢?地下暗河水源來自哪裡呢?

其實,水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距今4.5億年時,本溪還是一片淺海,大量的石灰岩沉積下來。以後歷經了5次劇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尤其是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本溪不僅由淺海變為陸地,而且在沉積的石灰岩中間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順著裂隙流進來,不斷溶解石灰岩,成為碳酸氫鈣,使裂隙變大成為洞穴,日積月累終於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出了水洞。洞外這是櫻桃園和天女木蘭園。天女花是本溪市花,花潔白碩大,芳香撲鼻,每年6月、9月開花兩次,為花中珍品。

歡迎再次光臨本溪水洞!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13

本溪水洞位於本溪縣境內,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是數百萬年前第三世紀後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岩沖水巖洞。這裡風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異、水幽而著稱。

水洞由三洞組成。主洞是一條長達5800米的地下衝水溶洞,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衝水溶洞,現已開發2800米,被譽為‘天下奇觀’。輔洞為旱洞,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的進化過程。此外,還有一個洩水洞。

如今,水洞連同周圍的溫泉、廟後山、關山門、湯溝和鐵剎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遊區。

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領略著奇異的水洞風光吧!

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著的‘本溪水洞’四個大字是1983年,薄同志遊覽本溪時親手題寫的。

這裡是古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在這裡發掘了大量的石器、磨製陶器等文物,說明遼東先民早在1萬年前就曾在這裡生息繁衍。

水洞大廳也叫迎客廳,可容納千人以上。迎客大廳與三洞相連。右側的事旱洞,左側的是洩水洞。正前方的是水洞。

這裡是旱洞,呈橢圓形。這裡建成了古生物宮,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演變過程。

請隨我乘船遊覽水洞。水洞又稱“九曲銀河”,面積3.6萬平方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可達7米。可以說,遊覽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洞按其景觀形體可分為“二門、三峽、七宮、九曲”,共有100餘處景觀。洞中景物全部為自然形成。大家請看,那是“寶蓮燈”,前面是“芙蓉峽”。蓮花又稱芙蓉,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與梅、蘭、菊、牡丹、芍藥一起並稱歷史上6大名花。蓮花本應向上開放,這裡卻是倒懸。

繼續前行,便是“廣寒宮“。也就是月宮,嫦娥住的地方。

出了廣寒宮,便是“雙劍峽”。鐘乳石就猶如利劍,高懸在上,在此遊覽,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劍叢過”。

過了雙劍峽,就是“九曲銀河”的第一門----“劍門”。穿過劍門,豁然開朗,洞體突然高大寬敞起來,是九曲銀河洞最奇、最美之處。

現在進入“九曲銀河”的第二門——虎閘門。看,那塊岩石真是貌似一直凶猛的大虎。

前方進入“玉象峽”,這是‘九曲銀河’最長的一段,約700米。

現在看到的這座‘大斜塔’,斜度竟然超過比薩斜塔30°,堪稱世界之最。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冰雪世界”---北極宮。北極宮是九曲銀河中最大的一宮。

過了大雪山,前方的是“九曲銀河”第六宮---“玉女宮”。河中島上的那個石筍,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啊!

現在看到的是九曲銀河最後一宮---“源泉宮”。這裡是本溪水洞已經開發部分的盡頭,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湧出。

遊客朋友們,我們已經遊覽了開發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讓我們無法繼續前行。但是,水洞並沒到盡頭,距發現,還有3000米以上,所以啊,水洞未來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們盡情地觀賞了這座水洞的種.種奇觀,大家可能要問:如此大的洞穴是怎麼形成的呢?地下暗河水源來自哪裡呢?

其實,水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距今4.5億年時,本溪還是一片淺海,大量的石灰岩沉積下來。以後歷經了5次劇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尤其是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本溪不僅由淺海變為陸地,而且在沉積的石灰岩中間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順著裂隙流進來,不斷溶解石灰岩,成為碳酸氫鈣,使裂隙變大成為洞穴,日積月累終於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出了水洞。洞外這是櫻桃園和天女木蘭園。天女花是本溪市花,花潔白碩大,芳香撲鼻,每年6月、9月開花兩次,為花中珍品。

歡迎再次光臨本溪水洞!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14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導遊員劉金達。我們將要遊覽的是本溪水洞,本溪水洞裡的奇石很多,由於長年被流水沖刷,才形成了今天奇形怪狀的石頭,所以遊覽時請大家自覺保護它的衛生。

本溪水洞的奇石非常怪異,最有名的就是虎口石。由於長年被細菌腐蝕和流水沖刷,才形成了今天似如虎口的巨石了。虎口石相貌非凡,乍一看,好像真有一隻大老虎張著雪盆大口向你撲來。

和虎口石差不多有名的就是大佛講經了。那一塊巨石,長期被細菌腐蝕,再加上流水沖刷不斷,形成了今天的“大佛”。而底下那些聽經的僧與佛,卻是由流水長年沖刷不斷而導致的。所以,那些聽經的僧與佛並不是那麼精緻。

本溪水洞除了奇石多,化石也多。最突出的化石就是食肉恐龍的化石了。大腦袋、兩隻小爪子和兩條粗壯的大腿,都逼真地再現了當時食肉恐龍的生活場景。

本溪水洞除了奇石多、化石多,還有古人的器具也多。也就是指生活用品。這些物件,別看它們小,卻讓我見到皇帝時代的情形。

本溪水洞奇石多、化石多、古代使用的器具更多,真是“三多”呀!現在,請大家慢慢瀏覽吧!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15

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位於遼寧省本溪市,由水洞、溫泉寺、湯溝、關門山、鐵剎山、廟後山六個景區組成,沿太子河呈帶狀分佈,總面積四十四點七二平方公里。風景名勝區以本溪水洞為主體,融山、水、洞、泉、湖、古人類文化遺址於一體。本溪水洞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內深邃寬闊,現開發地下暗河長三千米,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洞頂和巖壁鐘乳石發育較好,千姿百態,泛舟遊覽,使人流連忘返。溫泉寺景區,泉水溫攝氏四十四度,日流量四百噸,有較高的醫療價值。廟後山古文化遺址,是我國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對研究遼東古人類分佈、古代地理有重要價值。

水洞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內深邃寬闊,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長的充水溶洞,已成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最長的充水溶洞候選世界紀錄。現開發地下暗河長3000米,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洞口呈半月形,進入洞口是個大廳,可容千人,大廳右側有個300米長的旱洞,洞府高低錯落,洞中有洞,各有洞天,洞頂和巖壁鐘乳石多沿裂隙成群發育,呈現各式物象,不假修鑿,自然成趣,宛若龍宮仙境。左側為一處“港灣”,燈光所及,洞中物象,--倒懸水中,瓊宮晶閣,十分好看。旱洞現已建成一座大型古生物館。大廳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0頭,可同時停泊遊船40艘,泛舟則可暢遊水洞,欣賞水洞之大、水洞之長、水之深、飛瀑之美,然後,你不得不驚歎:“鍾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

本溪水洞於1983年對外開放,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7年被國際洞穴協會接納為亞洲首批會員;20xx年3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名勝風景區,並通過iso9002質量認證。每年來本溪水洞遊覽觀光的中外遊客近百萬,被譽為“北國一寶”、“天下奇觀”、“亞洲一流”、“世界罕見”。20xx年5月25日“中國第一橫渡勇士”-成功挑戰“世界第一長地下暗河”--本溪水洞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16

本溪水洞原始"九曲銀河洞"。是一個大型地下暗河岩溶洞穴,總長5km。現已開發的旅遊洞道長為2438.4m,面積45000平方米,體積 390000立方米,洞體規模巨集大,各種岩溶景觀千姿百態,有七宮、三峽、二門、九曲百餘景。地下暗河平穩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長的水上游覽洞穴之一。1994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遊覽本溪水洞不僅可以飽覽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夢幻般的美景,同時您還可以獲得許多有關洞穴科學方面的知識。

岩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詞來源於南聯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為那裡的地貌景觀奇特,在石灰岩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學家的關注。此後,凡是美好現象都稱其為"喀斯特"。研究這一物件的科學就叫"喀斯特學及洞穴學。

岩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岩石特別是碳酸鹽巖類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岩層當中,由於水的長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純淨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當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時,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動就會發生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於水,故而被水帶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蝕成洞穴。

世界上最長的岩溶洞穴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獁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該洞從1802年始勘測,歷經180年才查清其長度為550Km。

我國最長的岩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騰龍洞,長度為39.5Km。

由於岩溶洞穴景觀奇特,在世界範圍內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旅遊資源,在我國已有200多個岩溶洞穴開發建設成為遊覽洞穴,供遊人參觀遊覽。其中,浙江的瑤琳洞、河南的雞冠洞、廣東的蟠龍洞、四川的芙蓉洞、貴州的織金洞、廣西的冠巖、北京的石花洞和遼寧的本溪水洞......他們在開發建設過程當中,在不同階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學研究,提高了旅遊洞穴的科學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遊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遊洞穴。今天參觀遊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遊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終年流淌不竭,每晝夜流量可達五千萬立方米。這些水是從哪來的呢?通過示蹤試驗以及同位素水文學的研究,現已證實其水的來源有三部分:一是源於湯河水的直接補給;二是來源於湯河河床覆蓋層下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岩溶水補給;三是來源於水洞西岸分佈的寒武系、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岩溶水補給。這三部分的水匯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後,分別從銀波洞(東支洞)蟠龍洞(西支洞—潛流洞)排洩於太子河。

九曲銀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從洞到源頭長度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達7m,水溫保持在7-12℃,據水質簡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證實其水質為優質飲用水。

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曾於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說他所見過的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礫石沉積物,怎麼水洞暗河卻不見砂和礫石的蹤影。只有一種灰色的粉砂質粘土沉積呢!他認為暗河河床沒有礫石沉積物,這是本溪水洞的奧祕之一。使他從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特別的關注,後經研究結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沒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湯河水的補給為"集中流入"式,則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存在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會有砂、礫石沉積的堆積了。因為下游段僅有粉砂質粘土沉積物的事實,說明湯河補給區內的河床和岸邊,都不會有被沖積層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為一條岩溶地下河道來說,水洞的發育受到石灰岩含水層中的火成岩——脈岩的干擾與阻隔,好似一堵脈岩高牆築成的篩子一般,不準砂、礫石通過。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極緩,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礫石搬運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續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從源頭洞到湯河入滲點這段長約3Km的尚待開發的暗洞。

各位朋友!當您乘著遊船向一個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進發時,您會被神話般的奇異景色所陶醉。

現在我向朋友們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個奧祕。這還是前面所提到過的那位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時提出的問題。" 水洞洞口的規模為什麼這麼大?這也是他在國內外所見到的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所不同之處。一般來講,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較大,出水口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這當然是個迷了。

經過1996年對本溪水洞的科學研究,這一問題也得到了圓滿地解釋。原來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並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於太子河的側向侵蝕作用將水洞"側蝕掉"其間的一段,這一般長度大約800m。因為太子河屬於古老的上層遺留河,平面形態呈蛇曲狀,所以它的侵蝕作用的能力特別強,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攔腰"吃掉"800m。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約800m遠處的燕丹亭下,有一個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沒,這個水下洞穴原本應與水洞相連,由於太子河的側蝕作用吃掉了這一段,使水洞成為斷頭洞,因此水洞洞口並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間一部分,所以洞口就顯得非常大,高達5.75m。

關於水洞暗河不見較大入水洞口的解釋,根據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補給是以地表水湯河為主,屬於"側向輸入"型別暗河。但我國南方的側向輸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層的點狀灌入式補給。因而有極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就是有較大的入水洞口。而本溪水洞暗河雖獲湯河補給,但並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滲式,因而沒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也就沒有較大的入水洞口了。本溪水洞的這一特異現象,為"地下河洞穴發育的系統演化"理論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滲式的側向輸入型別"。

岩溶洞穴的形成,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的潛水洞階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階段和晚期的完全脫離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稱化石洞)階段。

本溪水洞正處於中期階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發育階段。而洞中西側的旱洞已進入晚期的化石洞階段,而洞口東側的銀波洞則仍處於早期的充水洞發育階段。

水洞發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萬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湯河水的入滲水流在進入"湯河——太子河間地段呈條帶分佈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之後,由於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較厚的石炭——二疊系砂頁岩層,是不透水層,受其影響而使岩溶水集中運動。在裂隙潛流條件下的巖滲作用應以溶蝕為主。此時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續到距今約3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雛形。水洞歷經了全充水之後,不斷擴大洞道,特別是太子河的不斷下切和排洩基礎面的不斷降低,加上古氣候的影響,在距今約20-30萬年時,水洞進入了半充水狀態的"地下水位洞穴"階段,形成了暗河。當地下河洞道完全地或季節性地脫離全充水狀態之後,在地層平緩、巖性軟弱、機構破碎強烈的地段就產生了崩塌作用,從而使洞體的空間迅速增大,其洞頂的高度可達32m,是含水層地下水位從未達到過的高度。

另外,在距今約20-25萬年左右時,地表水不斷地向地下滲透的水流也開始在洞頂、洞壁活動,從而產生了最古老的以鐘乳石為主的次生化系沉積物。

在距今大約12-14萬年之間,長期排水的主洞口脫離了水流而成為幹洞口。今日的旱洞發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間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質粘土沖積層,並堵塞了洞穴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於太子河水位持續下降的驅動,使水洞東側的銀波洞成為新的排洩口,西側的旱洞成為幹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來,洞口西側的旱洞形成地下潛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蝕岸邊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萬年來,水洞次生化學沉積作用在洞穴入滲相對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許多石鐘乳、鈣板和壁流石類的沉積物。

水洞的年齡

關於水洞的形成年代有過多種說法或推測:

其一,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億年;

其二,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千萬年;

其三,水洞形成年代約數百萬年;

其四,水洞形成年代約億萬年等等不同的推測。

其實水洞的形成年代並沒有那麼久遠,據1996年本溪水洞洞穴科研成果已經準確地告訴我們,水洞開始發育於距今40-50萬年前的第四紀中更新世的早中期,經過裂隙充水和洞道擴大,形成了水洞的雛形。

在距今20-25萬年的中更新世的晚期,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地下暗河。

當您遊覽了水洞之後,一定很想知道水洞是怎麼形成的,現在簡要地向您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成因:

水洞的成因,根據1996年最新的權威性的研究成果得知它有三個基本有利條件:一是水洞發育在奧陶系下統馬家溝組石灰岩當中,該石灰岩層是可溶性岩層,它呈條帶狀分佈在太子河和湯河的河間地帶。二是這裡的斷層、常理裂隙特別發育見有東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東向四組斷裂構造。其中東西向的F1 斷層幾乎與水洞的延展方向一致。斷裂構造破壞了岩石的完整性,同時也是地下水在其中運移的通道。三是在石灰岩裂隙中流動的水,是由湯河水補給的,它具有很強的溶蝕能力。

由於上述條件並存於水洞地區,湯河水在石灰岩層裡流動,經過幾十萬年的溶蝕、崩塌作用,最終形成了本溪水洞——大型地下暗河型岩溶洞穴。

次生化學沉積

當洞穴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而上升,全部或部分脫離了地下水位後,它就接受地表滲流水的作用。其滲流水在石灰岩的裂隙運移的過程中發生了碳酸化反應。石灰岩的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含有二氧化碳的水與碳酸鈣反應結果,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於水,它便隨滲流水繼續往下滲透。這樣裂隙不斷被溶蝕而加大。如果這種含有碳酸氫鈣的水(又稱岩溶水)從洞穴的洞頂或側壁上的裂隙滲出時,由於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使其部分水份蒸發,結果重新在洞頂或側壁形成碳酸鈣結晶,這即是次生化學沉積物。

從洞頂向下生長的,呈鍾乳狀或圓錐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鐘乳"在地面從下往上長的呈筍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筍。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線起來的稱為石柱。在側壁上形成的形狀如幃幕一樣的稱為石幔。

水洞洞穴的次生化學沉積物型別較為簡單。但在某種意義上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別具一格的特色。

在洞頂、洞壁和河岸兩側平臺上所形成的各種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旗、石盾、流石壩、鈣板和石花等等。

它們有的是由重力水沉積,形成的滴石類和流石類,也有的是由非重力水沉積而成的。

1、鵝管:這是石鐘乳的最初形態,屬滴石類,在國外稱麥桿狀鐘乳石,它的直徑與水滴一樣大小。

2、石盾:這是因為它呈園盤狀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種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筍: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筍狀而得名。

4、石柱:是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線起來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這是一根歪斜的石筍。這根石筍原本是直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的,因地下河水沖刷土層使臺地坍塌,石筍也就傾斜了。據測定,這根石筍高3.5m,生長年齡在距今7.97萬年至2.79萬年之間,經歷了5.18萬年,其生長速度為每4年長6.76cm。

6、鐘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豎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後因地下河水把土層沖走,使石柱懸掛在洞頂而成。

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幔狀沉積物而得名。

8、石瀑布:是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狀的沉積物而得名。

9、懸石盤:底盤呈水平狀蓋板,中心有後生的鵝管,邊緣有裙狀流石或石鐘乳。它們原來是小型石柱,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其底盤蓋立檯面土層上。後因地下河水將其基座上土層沖刷掉,使帶有底盤的小石柱懸空而得此名。

10、北極宮:是洞中最大的一個呈廳堂狀的洞道,高32m,寬50m,面積為3768.75平方米。如此巨集偉的洞道主要是由於洞頂的岩層塊狀崩塌,使洞體空間增大所致。

11、"崑崙映雪"又名"大雪山":是水洞中最大型的列隊式堆狀石筍,它的形成主要受脈岩的影響。

地殼深處的岩漿由於侵入到馬家溝組石灰岩層中的裂隙裡邊,形成隔水層,對水洞的發育會起阻礙作用,並對洞道延伸的位置也有控制作用。

洞頂呈暗褐色的條帶就是脈岩,它沿東西向分佈,因脈岩不透水,地下河受阻。要穿過脈岩就得花費更大的能量,這樣對脈岩周圍的岩石就有更大的破壞,產生塊狀崩塌,使崩塌下來的巖塊沿東西向呈列隊式展布。後來由於包氣帶水流沿灰巖與脈岩的邊界集中滲入,在其巖塊上形成鈣板,故沿分界線形成列隊式的大石筍。

12、玉象戲水、太白神筆、天生橋......

水洞最古老的鐘乳石是玉皇宮右岸距水面約18m的高臺上小石筍的年齡最老,才十四萬五千歲,還不到"萬萬歲"。

洞穴生物

一般在洞穴中的動物可分三種:一是真洞穴動物。這種動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離開洞穴環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具代表性的此類動物有:盲魚、盲鰍、蜘蛛和蚰蜒等。這類動物以眼睛明顯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應器官,缺乏色素,代謝較低,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而壽命很長為其特徵。

二是洞穴動物。這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基本上能適應洞穴生活和繁衍後代。

三是擬洞穴動物。這類動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暫居及季節性回洞內生活的動物。

水洞的洞穴生物目前在洞中發現的洞穴動物主要有:蝙幅、灶,這些動物多是從洞外遷入暫居的,或是在洞內已經適應了洞穴生馬、馬陸、蛾等。在地下河中見有魚(白漂魚)、蝦和河蚌等。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等器官沒有明顯變化可以看出活環境而未達到遺傳變異的擬洞洞穴動物。

最新的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範文 篇17

本溪水洞原始"九曲銀河洞"。是一個大型地下暗河岩溶洞穴,總長5km。現已開發的旅遊洞道長為2438.4m,面積45000平方米,體積390000立方米,洞體規模巨集大,各種岩溶景觀千姿百態,有七宮、三峽、二門、九曲百餘景。地下暗河平穩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長的水上游覽洞穴之一。1994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遊覽本溪水洞不僅可以飽覽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夢幻般的美景,同時您還可以獲得許多有關洞穴科學方面的知識。

岩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詞來源於南聯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為那裡的地貌景觀奇特,在石灰岩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學家的關注。此後,凡是美好現象都稱其為"喀斯特"。研究這一物件的科學就叫"喀斯特學及洞穴學。

岩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岩石特別是碳酸鹽巖類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岩層當中,由於水的長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純淨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當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時,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動就會發生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於水,故而被水帶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蝕成洞穴。

世界上長的岩溶洞穴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獁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該洞從1820xx年始勘測,歷經180年才查清其長度為550Km。

我國長的岩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騰龍洞,長度為39.5Km。

由於岩溶洞穴景觀奇特,在世界範圍內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旅遊資源,在我國已有200多個岩溶洞穴開發建設成為遊覽洞穴,供遊人參觀遊覽。其中,浙江的瑤琳洞、河南的雞冠洞、廣東的蟠龍洞、四川的芙蓉洞、貴州的織金洞、廣西的冠巖、北京的石花洞和遼寧的本溪水洞......他們在開發建設過程當中,在不同階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學研究,提高了旅遊洞穴的科學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遊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遊洞穴。今天參觀遊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遊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終年流淌不竭,每晝夜流量可達五千萬立方米。這些水是從哪來的呢?通過示蹤試驗以及同位素水文學的研究,現已證實其水的來源有三部分:一是源於湯河水的直接補給;二是來源於湯河河床覆蓋層下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岩溶水補給;三是來源於水洞西岸分佈的寒武系、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岩溶水補給。這三部分的水匯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後,分別從銀波洞(東支洞)蟠龍洞(西支洞─潛流洞)排洩於太子河。

九曲銀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從洞到源頭長度為2320m,其平均水深2m,深達7m,水溫保持在7-12℃,據水質簡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證實其水質為優質飲用水。

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曾於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說他所見過的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礫石沉積物,怎麼水洞暗河卻不見砂和礫石的蹤影。只有一種灰色的粉砂質粘土沉積呢!他認為暗河河床沒有礫石沉積物,這是本溪水洞的奧祕之一。使他從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特別的關注,後經研究結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沒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湯河水的補給為"集中流入"式,則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存在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會有砂、礫石沉積的堆積了。因為下游段僅有粉砂質粘土沉積物的事實,說明湯河補給區內的河床和岸邊,都不會有被沖積層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為一條岩溶地下河道來說,水洞的發育受到石灰岩含水層中的火成岩──脈岩的干擾與阻隔,好似一堵脈岩高牆築成的篩子一般,不準砂、礫石通過。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極緩,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礫石搬運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續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從源頭洞到湯河入滲點這段長約3Km的尚待開發的暗洞。

各位朋友!當您乘著遊船向一個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進發時,您會被神話般的奇異景色所陶醉。

現在我向朋友們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個奧祕。這還是前面所提到過的那位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時提出的問題。"水洞洞口的規模為什麼這麼大?這也是他在國內外所見到的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所不同之處。一般來講,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較大,出水口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這當然是個迷了。

經過1996年對本溪水洞的科學研究,這一問題也得到了圓滿地解釋。原來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並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於太子河的側向侵蝕作用將水洞"側蝕掉"其間的一段,這一般長度大約800m。因為太子河屬於古老的上層遺留河,平面形態呈蛇曲狀,所以它的侵蝕作用的能力特別強,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攔腰"吃掉"800m。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約800m遠處的燕丹亭下,有一個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沒,這個水下洞穴原本應與水洞相連,由於太子河的側蝕作用吃掉了這一段,使水洞成為斷頭洞,因此水洞洞口並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間一部分,所以洞口就顯得非常大,高達5.75m。

關於水洞暗河不見較大入水洞口的解釋,根據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補給是以地表水湯河為主,屬於"側向輸入"型別暗河。但我國南方的側向輸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層的點狀灌入式補給。因而有極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就是有較大的入水洞口。而本溪水洞暗河雖獲湯河補給,但並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滲式,因而沒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也就沒有較大的入水洞口了。本溪水洞的這一特異現象,為"地下河洞穴發育的系統演化"理論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滲式的側向輸入型別"。

岩溶洞穴的形成,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的潛水洞階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階段和晚期的完全脫離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稱化石洞)階段。

本溪水洞正處於中期階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發育階段。而洞中西側的旱洞已進入晚期的化石洞階段,而洞口東側的銀波洞則仍處於早期的充水洞發育階段。

水洞發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萬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湯河水的入滲水流在進入"湯河──太子河間地段呈條帶分佈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之後,由於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較厚的石炭──二疊系砂頁岩層,是不透水層,受其影響而使岩溶水集中運動。在裂隙潛流條件下的巖滲作用應以溶蝕為主。此時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續到距今約3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雛形。水洞歷經了全充水之後,不斷擴大洞道,特別是太子河的不斷下切和排洩基礎面的不斷降低,加上古氣候的影響,在距今約20-30萬年時,水洞進入了半充水狀態的"地下水位洞穴"階段,形成了暗河。當地下河洞道完全地或季節性地脫離全充水狀態之後,在地層平緩、巖性軟弱、機構破碎強烈的地段就產生了崩塌作用,從而使洞體的空間迅速增大,其洞頂的高度可達32m,是含水層地下水位從未達到過的高度。

另外,在距今約20-25萬年左右時,地表水不斷地向地下滲透的水流也開始在洞頂、洞壁活動,從而產生了古老的以鐘乳石為主的次生化系沉積物。

在距今大約12-14萬年之間,長期排水的主洞口脫離了水流而成為幹洞口。今日的旱洞發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間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質粘土沖積層,並堵塞了洞穴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於太子河水位持續下降的驅動,使水洞東側的銀波洞成為新的排洩口,西側的旱洞成為幹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來,洞口西側的旱洞形成地下潛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蝕岸邊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萬年來,水洞次生化學沉積作用在洞穴入滲相對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許多石鐘乳、鈣板和壁流石類的沉積物。

水洞的年齡

關於水洞的形成年代有過多種說法或推測:

其一,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億年;

其二,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千萬年;

其三,水洞形成年代約數百萬年;

其四,水洞形成年代約億萬年等等不同的推測。

其實水洞的形成年代並沒有那麼久遠,據1996年本溪水洞洞穴科研成果已經準確地告訴我們,水洞開始發育於距今40-50萬年前的第四紀中更新世的早中期,經過裂隙充水和洞道擴大,形成了水洞的雛形。

在距今20-25萬年的中更新世的晚期,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地下暗河。

當您遊覽了水洞之後,一定很想知道水洞是怎麼形成的,現在簡要地向您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成因:

水洞的成因,根據1996年新的權威性的研究成果得知它有三個基本有利條件:一是水洞發育在奧陶系下統馬家溝組石灰岩當中,該石灰岩層是可溶性岩層,它呈條帶狀分佈在太子河和湯河的河間地帶。二是這裡的斷層、常理裂隙特別發育見有東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東向四組斷裂構造。其中東西向的F1斷層幾乎與水洞的延展方向一致。斷裂構造破壞了岩石的完整性,同時也是地下水在其中運移的通道。三是在石灰岩裂隙中流動的水,是由湯河水補給的,它具有很強的溶蝕能力。

由於上述條件並存於水洞地區,湯河水在石灰岩層裡流動,經過幾十萬年的溶蝕、崩塌作用,終形成了本溪水洞——大型地下暗河型岩溶洞穴。

次生化學沉積

當洞穴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而上升,全部或部分脫離了地下水位後,它就接受地表滲流水的作用。其滲流水在石灰岩的裂隙運移的過程中發生了碳酸化反應。石灰岩的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含有二氧化碳的水與碳酸鈣反應結果,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於水,它便隨滲流水繼續往下滲透。這樣裂隙不斷被溶蝕而加大。如果這種含有碳酸氫鈣的水(又稱岩溶水)從洞穴的洞頂或側壁上的裂隙滲出時,由於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使其部分水份蒸發,結果重新在洞頂或側壁形成碳酸鈣結晶,這即是次生化學沉積物。

從洞頂向下生長的,呈鍾乳狀或圓錐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鐘乳"在地面從下往上長的呈筍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筍。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線起來的稱為石柱。在側壁上形成的形狀如幃幕一樣的稱為石幔。

水洞洞穴的次生化學沉積物型別較為簡單。但在某種意義上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別具一格的特色。

在洞頂、洞壁和河岸兩側平臺上所形成的各種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旗、石盾、流石壩、鈣板和石花等等。

它們有的是由重力水沉積,形成的滴石類和流石類,也有的是由非重力水沉積而成的。

1、鵝管:這是石鐘乳的初形態,屬滴石類,在國外稱麥桿狀鐘乳石,它的直徑與水滴一樣大小。

2、石盾:這是因為它呈園盤狀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種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筍: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筍狀而得名。

4、石柱:是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線起來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這是一根歪斜的石筍。這根石筍原本是直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的,因地下河水沖刷土層使臺地坍塌,石筍也就傾斜了。據測定,這根石筍高3.5m,生長年齡在距今7.97萬年至2.79萬年之間,經歷了5.18萬年,其生長速度為每4年長6.76cm。

6、鐘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豎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後因地下河水把土層沖走,使石柱懸掛在洞頂而成。

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幔狀沉積物而得名。

8、石瀑布:是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狀的沉積物而得名。

9、懸石盤:底盤呈水平狀蓋板,中心有後生的鵝管,邊緣有裙狀流石或石鐘乳。它們原來是小型石柱,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其底盤蓋立檯面土層上。後因地下河水將其基座上土層沖刷掉,使帶有底盤的小石柱懸空而得此名。

10、北極宮:是洞中的一個呈廳堂狀的洞道,高32m,寬50m,面積為3768.75平方米。如此巨集偉的洞道主要是由於洞頂的岩層塊狀崩塌,使洞體空間增大所致。

11、"崑崙映雪"又名"大雪山":是水洞中型的列隊式堆狀石筍,它的形成主要受脈岩的影響。

地殼深處的岩漿由於侵入到馬家溝組石灰岩層中的裂隙裡邊,形成隔水層,對水洞的發育會起阻礙作用,並對洞道延伸的位置也有控制作用。

洞頂呈暗褐色的條帶就是脈岩,它沿東西向分佈,因脈岩不透水,地下河受阻。要穿過脈岩就得花費更大的能量,這樣對脈岩周圍的岩石就有更大的破壞,產生塊狀崩塌,使崩塌下來的巖塊沿東西向呈列隊式展布。後來由於包氣帶水流沿灰巖與脈岩的邊界集中滲入,在其巖塊上形成鈣板,故沿分界線形成列隊式的大石筍。

12、玉象戲水、太白神筆、天生橋......

水洞古老的鐘乳石是玉皇宮右岸距水面約18m的高臺上小石筍的年齡老,才十四萬五千歲,還不到"萬萬歲"。

洞穴生物

一般在洞穴中的動物可分三種:一是真洞穴動物。這種動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離開洞穴環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具代表性的此類動物有:盲魚、盲鰍、蜘蛛和蚰蜒等。這類動物以眼睛明顯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應器官,缺乏色素,代謝較低,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而壽命很長為其特徵。

二是洞穴動物。這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基本上能適應洞穴生活和繁衍後代。

三是擬洞穴動物。這類動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暫居及季節性回洞內生活的動物。

水洞的洞穴生物目前在洞中發現的洞穴動物主要有:蝙幅、灶,這些動物多是從洞外遷入暫居的,或是在洞內已經適應了洞穴生馬、馬陸、蛾等。在地下河中見有魚(白漂魚)、蝦和河蚌等。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等器官沒有明顯變化可以看出活環境而未達到遺傳變異的擬洞洞穴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