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棧橋導遊詞(精選11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96K

棧橋導遊詞 篇1

山東,中國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偉大的土地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而且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明。山東的名勝古蹟、山水風光舉不勝舉。

棧橋導遊詞(精選11篇)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 與市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遠處看,它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上,盡頭的“回瀾閣”如同飄浮在大海之顛,因此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讚譽,國內外的重要賓客、要員、知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20xx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為什麼叫棧橋?關於棧橋的定義,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麼又會成為青島的標誌呢?原來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 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 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 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

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立,鋼製橋架上面鋪有木板,並設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 1920xx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1920xx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取名“回瀾閣”。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一週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建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 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岩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要求,保持原有的風韻,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瞭解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於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體驗到海的寬廣偉大。碧波拍打著橋面,白雲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飛翔,遊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逐漸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遊覽、娛樂、演出、餐飲於一體的旅遊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築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我們可以在閣樓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和著名建築。個別景點,我們等一會還將去參觀遊覽,現在我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一下: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鬱鬱蔥蔥,看上去一片翠綠因此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後,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小青島”了。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裡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後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並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大家看到與小青島僅一水之隔停泊著許多軍艦的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她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一處反映中國人民海軍面貌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臨海處原是海軍駐青部隊小型航艦的停泊之處,陸地為海軍部隊駐地。1989年在此籌建海軍博物館。海軍各有關部門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該館文物處還在全國進行了廣泛的徵集,經過兩年的緊張籌建,在1991年正式開展,現每年接待遊客達幾十萬人之多。新的海軍博物館正在原址規劃建設,再過幾年這裡將建成世界一流的代表中國海軍現代風貌和水平的新的中國海軍博物館。

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北面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那就是天主教堂。天主教堂於1932年動工,1934年竣工,高56米,上面的兩個十字架分別為4.5米,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它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宗教景點。

與棧橋北端相接的是青島最繁華的商業街“中山路”。德國佔領青島後於1899年為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是開闢了一條南北連線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佔領青島時期,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為“斐迭裡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為大馬路,1920xx年,兩條路合併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0xx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

在棧橋的東側,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原是德國青島大飯店附屬的旅館部,由德國建築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築。而原德國大飯店的主要建築於1993年拆毀,在原址上蓋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親王多次來過青島,並曾下榻於這座飯店,因而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當時的德國墨克連堡親王、清朝郵部大臣盛宣懷也曾在此住過。1920xx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覆滅,孫中山先生於1920xx年1月出任臨時大總統。3個月後讓位於袁世凱。同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後,轉道青島返回上海。9月28日,孫中山抵達德國統治下的青島,曾下榻於此飯店。

棧橋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全長440米,寬8米。20世紀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市內十景之首、青島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寫下讚美它的詩詞,國內外的重要賓客、知名人士來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棧橋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既目睹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見證了青島的建設與發展。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時稱膠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長20xx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了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於1920xx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在南端鋼製橋架上鋪設木板,並建輕便鐵軌,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20xx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從嶗山仰口登陸佔領青島後,仍然在這座橋上舉行閱兵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

1920xx年,青島被中國北洋政府收回後,中國水兵在此閱兵。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岩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保持原有的風韻的要求,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20xx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前面這片水域被稱為青島灣。遠處看,棧橋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中,盡頭的“回瀾閣”彷彿飄浮在大海之上,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要領略棧橋的魅力,最好是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橋走進去。走進去,彷彿將自己置身於大海環繞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的浩淼,增強對大海的立體感受。碧波拍打著橋面,白雲漂浮在藍天,海鷗在海天間飛翔,遊船在海浪中穿梭,這種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時此地才能充分體味。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綠樹掩映、樓臺輝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滿浪漫歐陸風情的城市畫卷,正如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梁實秋的“觀壯闊波瀾,當大王之雄風”。

棧橋導遊詞 篇3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全長440米,寬8米。20世紀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市內十景之首、青島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寫下讚美它的詩詞,國內外的重要賓客、知名人士來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現在我把棧橋給大家做一下介紹:

[棧橋概況]

棧橋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既目睹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見證了青島的建設與發展。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時稱膠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長200米,寬10米。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是青島最早的碼頭。

棧橋是當時惟一的一條海上“軍火供給線”,也就是說,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膠州灣。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了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於1901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在南端鋼製橋架上鋪設木板,並建輕便鐵軌,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從嶗山仰口登陸佔領青島後,仍然在這座橋上舉行閱兵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

1922年,青島被中國北洋政府收回後,中國水兵在此閱兵。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岩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保持原有的風韻的要求,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20__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前面這片水域被稱為青島灣。遠處看,棧橋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中,盡頭的“回瀾閣”彷彿飄浮在大海之上,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要領略棧橋的魅力,最好是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橋走進去。走進去,彷彿將自己置身於大海環繞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的浩淼,增強對大海的立體感受。碧波拍打著橋面,白雲漂浮在藍天,海鷗在海天間飛翔,遊船在海浪中穿梭,這種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時此地才能充分體味。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綠樹掩映、樓臺輝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滿浪漫歐陸風情的城市畫卷,正如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梁實秋的“觀壯闊波瀾,當大王之雄風”。

[回瀾閣]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回瀾閣”匾額上的3個字最初是由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題寫的,這個匾額在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期間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東京陸軍博物館內展出,以顯示其侵華戰爭的“功績”。現在“回瀾閣”三字為著名書法家舒同所寫。

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名建築。

[棧橋周邊景點]

與棧橋在一條南北直線上的這條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島市一條老商業街,有著100多年的歷史。德國佔領青島後,為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1899年開闢了一條南北連線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為“斐迭裡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為大馬路,1922年,兩條路合併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豎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區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這樣看來,棧橋成了大海與街市的過渡。它將大海和陸地緊密地連線在一起。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築是“百盛商廈”。1998年9月開業。它豎務院批准的首批全國18家合資零售企業之一,由青島第一百貨公司與馬來西亞的金獅集團合資興建,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地下5層,地上49層,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商場面積5萬平方米。在當時被稱為齊魯商業第一樓。

棧橋西邊這個沙灘是第六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我們看到的那座玻璃幕牆樓是山東省國際貿易大廈,它於1991年1月份動工,同年12月份封頂,施工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創造了4.5天建一層樓的當時的全國最高紀錄,它共有39層,地下3層,地上36層,高118.5米,是20世紀90年代齊魯第一高樓。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那座高大的建築是青島海關大樓,海關大樓始建於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青島海關雖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督的總管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而且自1997年開始連續五年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遊覽、娛樂、演出、餐飲於一體的旅遊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築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位於膠州灣入海口北側的青島灣內,美景天成。其海拔僅為17.2米,面積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該島小巧如螺,山岩峻秀,林木蔥蘢,因此得名小青島。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靈山衛志》載:“小青島在淮子口對岸,入海者必由之道”。因該島形如古琴,水如弦,風吹波音錚錚如琴聲,故又被人們稱為“琴島”。德國佔領青島時,將小青島命名為“阿克那島”,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後,將該島改為“加藤島”。青島迴歸後,膠澳督辦公署將其命名為小青島,並於20世紀30年代初開闢為“小青島公園”,設有茶廳、花圃、石凳、石椅、闢建了道路,修築了遊艇碼頭,遊人可乘船前往。日本二次侵佔青島後,成為日軍駐地,此後一直被作為軍用。

1988年夏,小青島經重新規劃建設成為前海一處旅遊景點。如今的小青島,遍植黑松、櫻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花木。婀娜的琴女雕塑,別緻的花廊、水榭為小青島平添幾許嫵媚。

我們眼前的攔海大堤是20世紀40年代日本人修築的,長720米,將小青島與海岸連線。大家往上看,小青島最高處有一座白色燈塔,它於1900年由德國人建造,是青島市重點保護文物,高15.5米,呈八角形,塔內裝有水晶稜鏡鑲成的反射鏡,並以牛眼形旋轉式閃光燈發光,1997年更換為西班牙製造的航標燈,原燈送到秦皇島航標博物館收藏。這座燈塔海上射程15海里,是海上過往船隻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它與棧橋一起,被視為青島市的主要標誌。每當夜晚降臨,島上燈塔紅光閃爍,飄浮於海面波湧之上,引人入勝,勾勒出青島一大勝景——“琴嶼飄燈”。因此有“茫茫海灣有紅燈,時明時滅自從容,翠島白塔沐夜色,琴嶼飄燈傳美名。”之說。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座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裡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後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該島又名“鳳凰島”,因其形狀如飛鳳,而得名。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有青島最優美的沙灘之一—“金沙灘”。

大家看到小青島東面停泊著許多軍艦,這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往北邊看,靠近海岸的那座古典建築是天后宮,遠處樓群中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就是天主教堂。

棧橋以東、太平路北沿,有一座棧橋賓館,原是德國青島大飯店附屬的旅館部,由德國建築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築。而原德國大飯店的主要建築於1993年拆毀,在原址上蓋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裡希親王多次來過青島,並曾下榻於這座飯店,因而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當時的德國墨克連堡親王、清朝郵部大臣盛宣懷也曾在此住過。1922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在返回上海的途中,於9月28日抵達德國統治下的青島,曾下榻於此飯店。

各位遊客,棧橋的遊覽即將結束,相信棧橋美麗的景色定會使你有一個美好的回憶。

棧橋導遊詞 篇4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自豪。它位於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與市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遠處看,它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上,止境的"回瀾閣"如同飄浮在大海之顛,因此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讚美,海內外的主要賓客、要員、著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觀賞海濱景色。馳譽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20__年包含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度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景緻區。

為什麼叫棧橋?對於棧橋的定義,漢語字典中的說明是:"但凡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麼又會成為青島的標記呢?本來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聖旨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軍隊軍需物質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呼良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本人設計的,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佔據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犯青島後,

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破,鋼製橋架上面鋪有木板,並設輕巧鐵軌,南端還是鐵木橋,橋身延伸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步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端向遊人開放。1922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公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並在防浪堤上建築了存在民族情勢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籠罩,24根紅漆柱子支援,取名"回瀾閣"。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一週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建國後,國民政府屢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輕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岩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範圍整修,此次維修既到達防風浪、防腐化請求,堅持原有的風度,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添了雅觀後果,使全部橋體煥發了青春。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辱沒歲月,也記載懂得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猶如置身於大海之中,能充分感觸到海的氣味,休會到海的廣闊巨大。碧波拍打著橋面,白雲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翱翔,遊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前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猶如一幅俏麗的畫卷逐漸展示在我們眼前。我們可以充足領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述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榮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非常精美,有許多人到此游泳。

看團島方向的高大建築,我們首先看到的那座玻璃幕牆樓是山東省國際商業大廈,它於1991年1月份動工,同年12月份封頂,施工程序中應用新技巧、新資料發明了4.5天建一層樓確當時的全國最高紀錄,它共有39層,地下3層,地上36層,高是118.5米,是90年代齊魯第一高樓。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那座高大建築是青島的海關大樓,海關大樓始建於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青島海關固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視的總治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而且自1997年開始持續五年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獨特的修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遊覽、娛樂、上演、餐飲於一體的遊覽場合,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修建是由多少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各位團友,現在咱們來到了回瀾閣,我們能夠在閣樓憑窗遠望,全方位地看到漂亮的青島灣和四周的各個景點跟有名建造。個別景點,我們等一會還將去參觀旅行,當初我扼要地給大家先容一下: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由於植被旺盛,鬱鬱蔥蔥,看上去一片蔥綠因而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後,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小青島"了。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裡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爾後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並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四年級寫景點棧橋導遊詞5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您來青島觀光旅遊!

青島是美麗的海濱城市,是理想的度假勝地,青島棧橋導遊詞。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天藍海碧、綠草如茵,其海濱風光更是別具一格。下面我們要參觀的就是青島的象徵--棧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它上面的圖案便是棧橋。青島人以青島啤酒為驕傲,他們同樣也以棧橋為榮。棧橋西南面是新建的中苑廣場,東面是與棧橋隔海相望的小青島,北邊是繁華的中山路,他的南面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了。棧橋就好像一條長虹,飛旋與這碧波盪漾的青島灣中。我們漫步在棧橋之上,就如同置身於大海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和他的寬廣偉大。漲潮時,海浪拍打著橋身,使人聯想到正乘坐著輪船在海中航行……

我們現在看到的便是棧橋了。它位於青島灣中,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與市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從遠處看,它像一條長虹橫臥在大海之上。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讚譽,國內外的重要賓客、要員、知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20__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關於棧橋的解釋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麼又會成為青島的標誌呢?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

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

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立,鋼製橋架上面鋪有木板,並設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1922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取名"回瀾閣"。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

建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岩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要求,保持原有的風韻,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大家前面走,看前面這座由中國民族風的雙層閣樓叫回瀾閣。閣頂覆蓋著黃色琉璃瓦,周圍的亭柱共24根。閣內是雙層圓形的廳堂,各中心有螺旋形樓梯。回瀾閣與這碧波綠水相互輝映,非常的雄偉壯麗。6秒//早在30年代,飛閣回瀾這一景觀就被列在了青島市十大景觀之首。

大家看,每個窗都有一框,每個框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景象畫一樣嵌在窗中,這就是所謂的“一窗一框,一景一畫”。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瞭解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於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體驗到海的寬廣偉大。碧波拍打著橋面,白雲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飛翔,遊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逐漸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

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看前方的高大建築,我們首先看到的那座玻璃幕牆樓是山東省國際貿易大廈,它共有39層,地下3層,地上36層,高是118.5米,是90年代齊魯第一高樓。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那座高大建築是青島的海關大樓,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自1997年開始連續五年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遊覽、娛樂、演出、餐飲於一體的旅遊場所。整座建築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就店。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鬱鬱蔥蔥,看上去一片翠綠因此而得名。大家看它的形狀像不像一把琴?水像他的琴絃,風起時,波浪會響起錚錚琴聲,所以小青島又叫琴島。島上的那座錐形燈塔是船隻進出膠州灣的航標。塔內有水晶稜造的反光鏡,可以為進出港口的船隻導航。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並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大家看到與小青島僅一水之隔停泊著許多軍艦的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它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一處反映中國人民海軍面貌的綜合性博物館。現每年接待遊客達幾十萬人之多。

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北面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那就是天主教堂。它高56米,上面的兩個十字架分別為4.5米,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它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宗教景點。

與棧橋北端相接的是青島最繁華的商業街"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

在棧橋的東側,是泛海名人大酒店。由德國建築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築。

大家看東北方向離我們最近的建築就是天后宮,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有民族風格的建築群。那時一座集媽祖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的著名人文景觀,現在是青島市民俗博物館。天后宮裡保留著四大廟會節日:天后誕辰節、天后昇天節、清明節廟會及海洋節。那濃郁活潑的海洋民俗風情吸引了眾多遊人。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她身上不僅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瞭解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就棧橋本身來說,他能在海浪的衝擊和海水浸泡下依然屹立於海中,可建造橋的工藝之高。這也體現出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技術水平。

棧橋導遊詞 篇5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與市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遠處看,它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上,盡頭的“回瀾閣”如同飄浮在大海之顛,因此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讚譽,國內外的重要賓客、要員、知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20__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為什麼叫棧橋?關於棧橋的定義,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麼又會成為青島的標誌呢?原來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

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立,鋼製橋架上面鋪有木板,並設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1922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取名“回瀾閣”。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一週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建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岩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要求,保持原有的風韻,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瞭解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於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體驗到海的寬廣偉大。碧波拍打著橋面,白雲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飛翔,遊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逐漸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遊覽、娛樂、演出、餐飲於一體的旅遊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築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我們可以在閣樓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和著名建築。個別景點,我們等一會還將去參觀遊覽,現在我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一下: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鬱鬱蔥蔥,看上去一片翠綠因此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後,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小青島”了。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裡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後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並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大家看到與小青島僅一水之隔停泊著許多軍艦的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她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一處反映中國人民海軍面貌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臨海處原是海軍駐青部隊小型航艦的停泊之處,陸地為海軍部隊駐地。1989年在此籌建海軍博物館。海軍各有關部門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該館文物處還在全國進行了廣泛的徵集,經過兩年的緊張籌建,在1991年正式開展,現每年接待遊客達幾十萬人之多。新的海軍博物館正在原址規劃建設,再過幾年這裡將建成世界一流的代表中國海軍現代風貌和水平的新的中國海軍博物館。

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北面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那就是天主教堂。天主教堂於1932年動工,1934年竣工,高56米,上面的兩個十字架分別為4.5米,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它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宗教景點。

與棧橋北端相接的是青島最繁華的商業街“中山路”。德國佔領青島後於1899年為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是開闢了一條南北連線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佔領青島時期,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為“斐迭裡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為大馬路,1922年,兩條路合併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

在棧橋的東側,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原是德國青島大飯店附屬的旅館部,由德國建築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築。而原德國大飯店的主要建築於1993年拆毀,在原址上蓋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親王多次來過青島,並曾下榻於這座飯店,因而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當時的德國墨克連堡親王、清朝郵部大臣盛宣懷也曾在此住過。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覆滅,孫中山先生於1912年1月出任臨時大總統。3個月後讓位於袁世凱。同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後,轉道青島返回上海。9月28日,孫中山抵達德國統治下的青島,曾下榻於此飯店。

棧橋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您來青島觀光旅遊!

青島是美麗的海濱城市,是理想的度假勝地。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天藍海碧、綠草如茵,其海濱風光更是別具一格。下面我們要參觀的就是青島的象徵--棧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它上面的圖案便是棧橋。青島人以青島啤酒為驕傲,他們同樣也以棧橋為榮。棧橋西南面是新建的中苑廣場,東面是與棧橋隔海相望的小青島,北邊是繁華的中山路,他的南面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了。棧橋就好像一條長虹,飛旋與這碧波盪漾的青島灣中。我們漫步在棧橋之上,就如同置身於大海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和他的寬廣偉大。漲潮時,海浪拍打著橋身,使人聯想到正乘坐著輪船在海中航行……

我們現在看到的便是棧橋了。它位於青島灣中,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 與市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從遠處看,它像一條長虹橫臥在大海之上。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讚譽,國內外的重要賓客、要員、知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2019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關於棧橋的解釋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麼又會成為青島的標誌呢?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 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 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 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

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

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立,鋼製橋架上面鋪有木板,並設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2019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1922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取名"回瀾閣"。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

建國後,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 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岩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要求,保持原有的風韻,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大家前面走,看前面這座由中國民族風的雙層閣樓叫回瀾閣。閣頂覆蓋著黃色琉璃瓦,周圍的亭柱共24根。閣內是雙層圓形的廳堂,各中心有螺旋形樓梯。回瀾閣與這碧波綠水相互輝映,非常的雄偉壯麗。6秒//早在30年代,飛閣回瀾這一景觀就被列在了青島市十大景觀之首。

大家看,每個窗都有一框,每個框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景象畫一樣嵌在窗中,這就是所謂的“一窗一框,一景一畫”。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瞭解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於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體驗到海的寬廣偉大。碧波拍打著橋面,白雲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飛翔,遊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逐漸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

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看前方的高大建築,我們首先看到的那座玻璃幕牆樓是山東省國際貿易大廈,它共有39層,地下3層,地上36層,高是118.5米,是90年代齊魯第一高樓。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那座高大建築是青島的海關大樓,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自1997年開始連續五年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遊覽、娛樂、演出、餐飲於一體的旅遊場所。整座建築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就店。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鬱鬱蔥蔥,看上去一片翠綠因此而得名。大家看它的形狀像不像一把琴?水像他的琴絃,風起時,波浪會響起錚錚琴聲,所以小青島又叫琴島。島上的那座錐形燈塔是船隻進出膠州灣的航標。塔內有水晶稜造的反光鏡,可以為進出港口的船隻導航。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並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大家看到與小青島僅一水之隔停泊著許多軍艦的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它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一處反映中國人民海軍面貌的綜合性博物館。現每年接待遊客達幾十萬人之多。

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北面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那就是天主教堂。它高56米,上面的兩個十字架分別為4.5米,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它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宗教景點。

與棧橋北端相接的是青島最繁華的商業街"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

在棧橋的東側,是泛海名人大酒店。由德國建築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築。

大家看東北方向離我們最近的建築就是天后宮,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有民族風格的建築群。那時一座集媽祖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的著名人文景觀,現在是青島市民俗博物館。天后宮裡保留著四大廟會節日:天后誕辰節、天后昇天節、清明節廟會及海洋節。那濃郁活潑的海洋民俗風情吸引了眾多遊人。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她身上不僅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瞭解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就棧橋本身來說,他能在海浪的衝擊和海水浸泡下依然屹立於海中,可建造橋的工藝之高。這也體現出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技術水平。

好,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棧橋導遊詞 篇7

青島棧橋是青島海濱風景區的景點之一,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佈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首批4A級國家旅遊區。青島棧橋由回瀾閣、中山路、小青島、海水浴場等景點組成。

青島棧橋位於遊人如織的中山路南端,橋身從海岸探入彎月般的青島灣深處。橋身供遊人參觀並停靠旅遊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島。

青島棧橋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現在是青島的重要標誌性建築物和著名風景遊覽點。

青島棧橋全長440米,寬8米,鋼混結構。橋南端築半圓形防波堤,堤內建有民族形式的兩蹭八角樓,名"回瀾閣",遊人佇立閣旁,欣賞層層巨浪湧來,"飛閣回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一。橋北沿岸,闢為"棧橋公園",園內花木扶疏,青松碧草,並設有石椅供遊人憩坐,觀賞海天景色。

棧橋導遊詞 篇8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全長440米,寬8米。20世紀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市內十景之首、青島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寫下讚美它的詩詞,國內外的重要賓客、知名人士來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現在我把棧橋給大家做一下介紹:

[棧橋概況]

棧橋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既目睹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見證了青島的建設與發展。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時稱膠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長200米,寬10米。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是青島最早的碼頭。

棧橋是當時惟一的一條海上“軍火供給線”,也就是說,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膠州灣。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了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於1920xx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在南端鋼製橋架上鋪設木板,並建輕便鐵軌,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20xx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從嶗山仰口登陸佔領青島後,仍然在這座橋上舉行閱兵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

1920xx年,青島被中國北洋政府收回後,中國水兵在此閱兵。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岩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保持原有的風韻的要求,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20xx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前面這片水域被稱為青島灣。遠處看,棧橋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中,盡頭的“回瀾閣”彷彿飄浮在大海之上,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要領略棧橋的魅力,最好是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橋走進去。走進去,彷彿將自己置身於大海環繞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的浩淼,增強對大海的立體感受。碧波拍打著橋面,白雲漂浮在藍天,海鷗在海天間飛翔,遊船在海浪中穿梭,這種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時此地才能充分體味。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綠樹掩映、樓臺輝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滿浪漫歐陸風情的城市畫卷,正如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梁實秋的“觀壯闊波瀾,當大王之雄風”。

[回瀾閣]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回瀾閣”匾額上的3個字最初是由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題寫的,這個匾額在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期間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東京陸軍博物館內展出,以顯示其侵華戰爭的“功績”。現在“回瀾閣”三字為著名書法家舒同所寫。

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名建築。

[棧橋周邊景點]

與棧橋在一條南北直線上的這條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島市一條老商業街,有著100多年的歷史。德國佔領青島後,為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1899年開闢了一條南北連線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為“斐迭裡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為大馬路,1920xx年,兩條路合併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0xx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豎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區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這樣看來,棧橋成了大海與街市的過渡。它將大海和陸地緊密地連線在一起。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築是“百盛商廈”。1998年9月開業。它豎務院批准的首批全國18家合資零售企業之一,由青島第一百貨公司與馬來西亞的金獅集團合資興建,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地下5層,地上49層,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商場面積5萬平方米。在當時被稱為齊魯商業第一樓。

棧橋西邊這個沙灘是第六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我們看到的那座玻璃幕牆樓是山東省國際貿易大廈,它於1991年1月份動工,同年12月份封頂,施工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創造了4.5天建一層樓的當時的全國最高紀錄,它共有39層,地下3層,地上36層,高118.5米,是20世紀90年代齊魯第一高樓。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那座高大的建築是青島海關大樓,海關大樓始建於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青島海關雖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督的總管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而且自1997年開始連續五年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遊覽、娛樂、演出、餐飲於一體的旅遊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築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位於膠州灣入海口北側的青島灣內,美景天成。其海拔僅為17.2米,面積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該島小巧如螺,山岩峻秀,林木蔥蘢,因此得名小青島。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靈山衛志》載:“小青島在淮子口對岸,入海者必由之道”。因該島形如古琴,水如弦,風吹波音錚錚如琴聲,故又被人們稱為“琴島”。德國佔領青島時,將小青島命名為“阿克那島”,1920xx年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後,將該島改為“加藤島”。青島迴歸後,膠澳督辦公署將其命名為小青島,並於20世紀30年代初開闢為“小青島公園”,設有茶廳、花圃、石凳、石椅、闢建了道路,修築了遊艇碼頭,遊人可乘船前往。日本二次侵佔青島後,成為日軍駐地,此後一直被作為軍用。

1988年夏,小青島經重新規劃建設成為前海一處旅遊景點。如今的小青島,遍植黑松、櫻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花木。婀娜的琴女雕塑,別緻的花廊、水榭為小青島平添幾許嫵媚。

我們眼前的攔海大堤是20世紀40年代日本人修築的,長720米,將小青島與海岸連線。大家往上看,小青島最高處有一座白色燈塔,它於1920xx年由德國人建造,是青島市重點保護文物,高15.5米,呈八角形,塔內裝有水晶稜鏡鑲成的反射鏡,並以牛眼形旋轉式閃光燈發光,1997年更換為西班牙製造的航標燈,原燈送到秦皇島航標博物館收藏。這座燈塔海上射程15海里,是海上過往船隻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它與棧橋一起,被視為青島市的主要標誌。每當夜晚降臨,島上燈塔紅光閃爍,飄浮於海面波湧之上,引人入勝,勾勒出青島一大勝景——“琴嶼飄燈”。因此有“茫茫海灣有紅燈,時明時滅自從容,翠島白塔沐夜色,琴嶼飄燈傳美名。”之說。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座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裡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後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該島又名“鳳凰島”,因其形狀如飛鳳,而得名。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有青島最優美的沙灘之一—“金沙灘”。

大家看到小青島東面停泊著許多軍艦,這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往北邊看,靠近海岸的那座古典建築是天后宮,遠處樓群中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就是天主教堂。

棧橋以東、太平路北沿,有一座棧橋賓館,原是德國青島大飯店附屬的旅館部,由德國建築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築。而原德國大飯店的主要建築於1993年拆毀,在原址上蓋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裡希親王多次來過青島,並曾下榻於這座飯店,因而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當時的德國墨克連堡親王、清朝郵部大臣盛宣懷也曾在此住過。1920xx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在返回上海的途中,於9月28日抵達德國統治下的青島,曾下榻於此飯店。

各位遊客,棧橋的遊覽即將結束,相信棧橋美麗的景色定會使你有一個美好的回憶。

棧橋導遊詞 篇9

棧橋位於青島中心城區的南部海濱,是一條440米長的海上長廊,從陸地延伸入海中。棧橋建於清光緒年間(1892年),已有百年曆史,一直以來被視為青島的象徵。登上棧橋盡頭的回瀾閣,眼前大海景色盡收眼底。

棧橋曾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棧橋與小青島隔水相望,北端與中山路商業街成一直線相連,棧橋的盡頭建有三角形防波堤,而這裡有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八角亭閣,定名回瀾閣。回瀾閣裡面有一塊無字碑,閣內通過主題展陳的方式,全面展示青島近現代歷史、人文、民俗等獨特城市風貌。

棧橋兩邊有鐵鏈護欄和蓮花路燈,遊人漫步於棧橋海濱,風平浪靜時,可觀看海鷗在此自由翱翔。走到橋的盡頭還可遠眺小青島。島上樹影婆娑、綠蔭成群,一座白燈塔亭亭玉立。漲潮時,驚濤拍打著防波堤,激起簇簇浪花,可駐足觀看。退潮時,赭色岩礁和金色沙灘露出水面,可走下棧橋,漫步在海灘上趕海拾貝。

青島火車站就在不遠處,步行至棧橋也就10分鐘路程,當你下火車走出站廳便能看到伸入海中的棧橋。棧橋的北端兩側是棧橋公園。東側紅瓦綠樹交相輝映,各式建築參差錯落的分佈在海濱邊。而棧橋的西側,是第六海濱浴場,盛夏季節這裡常常雲集了很多當地游泳者。

棧橋導遊詞 篇10

棧橋位於青島中心城區的南部海濱,是一條440米長的海上長廊,從陸地延伸入海中。棧橋建於清光緒年間(1892年),已有百年曆史,一直以來被視為青島的象徵。登上棧橋盡頭的回瀾閣,眼前大海景色盡收眼底。

棧橋曾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棧橋與小青島隔水相望,北端與中山路商業街成一直線相連,棧橋的盡頭建有三角形防波堤,而這裡有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八角亭閣,定名回瀾閣。回瀾閣裡面有一塊無字碑,閣內通過主題展陳的方式,全面展示青島近現代歷史、人文、民俗等獨特城市風貌。

棧橋兩邊有鐵鏈護欄和蓮花路燈,遊人漫步於棧橋海濱,風平浪靜時,可觀看海鷗在此自由翱翔。走到橋的盡頭還可遠眺小青島。島上樹影婆娑、綠蔭成群,一座白燈塔亭亭玉立。漲潮時,驚濤拍打著防波堤,激起簇簇浪花,可駐足觀看。退潮時,赭色岩礁和金色沙灘露出水面,可走下棧橋,漫步在海灘上趕海拾貝。

棧橋導遊詞 篇11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全長440米,寬8米。20世紀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市內十景之首、青島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寫下讚美它的詩詞,國內外的重要賓客、知名人士來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現在我把棧橋給大家做一下介紹:

[棧橋概況]

棧橋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既目睹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見證了青島的建設與發展。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時稱膠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長200米,寬10米。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是青島最早的碼頭。

棧橋是當時惟一的一條海上“軍用武器供給線”,也就是說,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膠州灣。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了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於192019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在南端鋼製橋架上鋪設木板,並建輕便鐵軌,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2019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從嶗山仰口登陸佔領青島後,仍然在這座橋上舉行閱兵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

1922年,青島被中國北洋政府收回後,中國水兵在此閱兵。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岩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保持原有的風韻的要求,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2019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前面這片水域被稱為青島灣。遠處看,棧橋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中,盡頭的“回瀾閣”彷彿飄浮在大海之上,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要領略棧橋的魅力,最好是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橋走進去。走進去,彷彿將自己置身於大海環繞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的浩淼,增強對大海的立體感受。碧波拍打著橋面,白雲漂浮在藍天,海鷗在海天間飛翔,遊船在海浪中穿梭,這種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時此地才能充分體味。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綠樹掩映、樓臺輝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滿浪漫歐陸風情的城市畫卷,正如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梁實秋的“觀壯闊波瀾,當大王之雄風”。

[回瀾閣]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回瀾閣”匾額上的3個字最初是由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題寫的,這個匾額在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期間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東京陸軍博物館內展出,以顯示其侵華戰爭的“功績”。現在“回瀾閣”三字為著名書法家舒同所寫。

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名建築。

[棧橋周邊景點]

與棧橋在一條南北直線上的這條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島市一條老商業街,有著100多年的歷史。德國佔領青島後,為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1899年開闢了一條南北連線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為“斐迭裡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為大馬路,1922年,兩條路合併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區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這樣看來,棧橋成了大海與街市的過渡。它將大海和陸地緊密地連線在一起。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築是“百盛商廈”。1998年9月開業。它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全國18家合資零售企業之一,由青島第一百貨公司與馬來西亞的金獅集團合資興建,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地下5層,地上49層,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商場面積5萬平方米。在當時被稱為齊魯商業第一樓。

棧橋西邊這個沙灘是第六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