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西湖導遊詞範文4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42W
本文目錄西湖導遊詞範文浙江杭州西湖雷峰塔導遊詞江蘇揚州瘦西湖導遊詞詩畫西湖導遊詞

講解線索: 【西湖簡介】—【東門牌樓】—【西新避暑】—【玉塔微瀾】—【孤山蘇跡】—【芳華秋豔】—【紅棉水榭】

西湖導遊詞範文4篇

【西湖簡介】 惠州西湖位於惠州城區的西北面,其東依西枝江,北連東江,兩面環山。湖的南北長6公里,東西寬4公里。湖水煙波浩淼。曲折的橋堤把西湖湖面分成五大部分,形成菱湖、鱷湖、平湖、豐湖和南湖,俗稱“五湖”。由此,惠州西湖有五湖、六橋、十美景之說。 西湖融秀麗山水與嶺南特色園林景觀為一體,“半城山色半城湖”。其湖水清澈,山川秀美,曲徑通幽,浮洲點翠,象嶺雲飛,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如此秀麗迷人的景色是怎樣形成的呢?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頭裹藍巾、懷揣青銅寶鏡的仙女下凡來到人間,他從東江上游沿江漂流而下,到惠州時,被眼前秀麗的風光所吸引,於是住了下來,與當地人民一起耕作,使惠州百姓安居樂業,五穀豐登。此事驚動了仙界,由於海龍王的妄奏,玉皇大帝便派了天兵天將把仙女抓回天庭。仙女依依不捨離開惠州。途中,她為使惠州農耕有水,且留美景於人間,便把自己心愛的青銅寶鏡投於東江之畔。寶鏡碎成五塊,變成了五個湖。而其乘騎的那隻仙鶴則化成西湖之濱的“飛鵝嶺”,形成西湖今天這湖山相映的人間美景。 當然這只是民間的美好傳說。據史料記載,西湖原是東江和西枝江匯合處的低窪地。宋治平三年(1066年)開始,陳稱任惠州知府時,發現西湖沒有合適的湖堤。當江水漲時成澤國,江水退時則成枯塘。因此,他帶領百姓築湖堤,建拱橋,立亭宇,使西湖可灌溉農田數萬畝,並初步形成西湖美麗景色。1094年,蘇東坡被貶至惠州後,將皇帝賞賜給他的犀帶和皇后賞給其夫人朝雲的黃金捐出來,修建了一條橫貫平湖與豐湖之間的林蔭大道“蘇堤”。此後,歷代又不斷修建。1992年政府投資1.2億元,對西湖進行修建和改造,許多古香古色的亭臺樓閣隱現於鬱鬱蔥蔥的樹木與萬紫千紅的花絮之中,形成五湖六橋十佳景。“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與羅浮”,這是前人對惠州西湖景色的讚美。 好了,景區已經到了,請各位下車,領略素有“苧蘿西子”美稱的惠州西湖景色。

【東門牌樓】 各位遊客,眼前嶄新的牌樓就是惠州西湖的大門,它是典型的嶺南牌樓建築。又因其地處西湖的東面,故稱之為“東門牌樓”。牌樓高12.9米,寬19.18米,紅柱綠瓦,精雕細築。正面樓額中央有“惠州西湖”四個雄渾俊美的打,其取自宋代大文學家、大詩人蘇東坡於《於曹子方書》中讚許惠州西湖的文句:“惠州風土善厚,山水秀邃。”

【西新避暑】 請大家轉過身來,前面的這條平坦的林蔭大道就是西湖著名的“蘇堤”。堤的右邊是平湖,左邊是豐湖。豐湖上這兩個小島,一個叫“披雲島”,一個叫“浮碧洲”。它猶如兩塊碧玉,終年碧綠,任由湖水漲落,均浮於碧綠的湖面上。這兩個小島有這條小橋把它們連成一體。以前這裡有個小村叫西村,宋時在其中建有東坡飛閣,明代萬曆年間又建了西新園,園內有留書樓、浩然亭和放生池等,亭臺樓閣,風景秀麗。經不斷修建,到了清代,這裡已是“堤邊修竹間垂楊,嫩綠繁蔭夏景芳,飛閣窗開無暑到,蟬聲喚起滿湖涼”。這裡的確是個避暑的好地方,故稱為“西新避暑”。為充分利用奇特的資源,政府在這裡建起這座賓館叫惠州賓館。它是一座四星級酒店,市委、市政府用於接待國、內外賓客。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沿著蘇堤,繼續遊覽。蘇堤東起西湖東大門,西至西山。詩人稱“蘇堤如帶五千尺”。這條橋叫“蘇公橋”,也是當年蘇東坡捐資建造的。原橋的木質橋,1983年建成六孔弧形花崗岩橋。遊艇可通過橋下洞眼穿梭於兩湖之間。在月下,這裡又是西湖的一大美景:“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蘇堤千頃邊。多少管窺誇見月,可知月在此間圓”。

【玉塔微瀾】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已來到平湖獅山之巔。這座塔叫“泗洲塔”,也稱“寶塔”,是惠州西湖的標誌性建築。塔是一座八角形七層樓閣式佛塔,寶塔高37.37米。原泗洲塔始建於唐末,後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重建,1989年全面維修成現狀。為便於遊人登塔,塔內設有扶欄木梯,塔的各層均闢有瞭望臺。登至第七層,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自北向南,市區高樓林立,東江、西枝江穿城而過。至夕陽西斜,“倒景入湖塔影長,湖光嫋嫋動斜陽”。傍晚,華燈初照,玉塔更加挺秀、壯觀。月夜中:“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正似西湖上,湧金門外看。冰輪橫海闊,香霧入樓寒。”因此,“玉塔微瀾”成為惠州西湖八景之一。 請各位往東北方向看:湖中有個綠色小島,叫“點翠洲”,它與玉塔所在的山頭組合在一起,想什麼呢?從這裡遠望,這座山猶如一隻大獅臥於湖邊,山的那兩處分支像獅爪,而山前的那個小島——點翠洲,古樹名木茂盛,它活像一個綠色繡球。每當風興浪湧,繡球飄蕩於湖水之中。清代薛侃登臨獅山見此景時曰:“此嶺前後二堤不牽,巍然錢塘之孤山”,“孤山”由此而得名。

【孤山蘇跡】 各位遊客,顯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巨集大的名人塑像,他昂首挺胸,目視前方,手握書卷,憤憤沉思,巍然屹立在孤山上。他是誰呢?對了,是蘇東坡。這是惠州人民為紀念這位為惠州歷史發展做出貢獻的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而建的。在塑像的背後還建了一座紀念館。請大家抬頭看,紀念館正門門匾上的“東坡紀念館”五個大,是惠州籍著名書法家秦鄂生的墨寶。正門兩邊懸掛著:“明月好無邊安排鐵板銅琶我亦唱大江東去;春風睡正美迢遞珠崖儋耳誰更憐孤鶴南飛”。這是什麼意思呢?請往前參觀就清楚了。 這是東坡紀念館,陳列的是蘇東坡的圖片、遺物和作品。蘇軾(1036-11XX年)子瞻,名長公,號東坡居士,故世人常稱其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官拜翰林學士和禮部尚書。後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至黃州、杭州等地。1094年,宋哲宗親政,章惇為相,“變法派”再起,蘇軾因與其政見不同,再次被貶,同年10月抵達惠州。他在居惠二年七個月中與當地人民融為一體,關心惠州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疾苦。他見羅浮山豐富的山間溪水,便建議村民造水碓和水磨。見農民於烈日下彎腰插秧,遂推薦使用羊馬插秧。他還捐出賜品犀帶和黃金興修水利、梳西湖,修建“蘇堤”、“西新橋”和“新東橋”,造福惠州人民。蘇軾的“詩文詞書畫,皆擅絕一代”,為後人所讚頌。他寄寓惠州期間共撰寫詩文400餘篇,多讚美嶺南氣候、美景和物產,其中,“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詩句,已成為古今廣為傳誦的名言佳句。後來,蘇東坡在惠州寫的“報道先生睡正美,道人輕打五更中”等是落入宰相章惇手中,章便藉故下令將其貶至更荒涼的海南儋州。展館前的塑像和館門口的對聯正反映出蘇東坡的這段生活及其瀟灑、不畏強權的性格。

【芳華秋豔】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已來到“芳華洲”。它北面有迎仙橋與陸地相接,南面有貼水長橋與點翠洲相連。芳華洲原為平湖北面的一個小島,因地貌變遷,逐漸與陸地相連。北宋時,洲上建有逍遙堂,蘇東坡經常來這裡尋幽訪友,到逍遙堂找何道士問疾,其留有“幽尋本無事,獨往意自長。釣魚豐樂橋,採杞逍遙堂”和“問疾來三士,澆愁有半瓶”的詩句,後逍遙堂荒廢。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逍遙堂於1987年重修,堂上“逍遙堂”三個大是秦鄂生的墨寶。 各位遊客,你們有沒有發現,芳華洲除逍遙堂外,還有什麼特色景物呢?對了,這裡竹子多,樹木多,洲上綠樹成蔭鬱鬱蔥蔥,空氣特別清鮮。這裡竹子的種類很多,這叫羅漢竹,這種大肚子的叫佛肚竹,這種叫琴絲竹„„東坡有詩云:“寧可食物肉,不可居無竹”,這裡的竹子為洲上添美景,更令人情趣盎然。這裡樹木的種類也多,每年深秋,洲上的梨樹,烏桕等樹由綠變黃和紅,燦若彩霞,豔麗如畫,因此,這個景點稱為“芳華秋豔”。 請大家向北看,那時香火鼎盛的元妙觀,是中國23間著名的道觀之一。它也為西湖添一美景。

【紅棉水榭】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又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島,叫紅綿洲,為什麼叫“紅棉洲”呢?這是因為這裡生長著許多蒼古奇麗的高大紅棉樹,紅棉學名木棉,屬錦葵科植物,你們聽過羅文唱的《紅棉》嗎?其歌詞是:“紅棉盛放,天氣暖洋洋,英姿勃發甚景仰,英雄樹力爭向上,氣質誰能擋;紅棉怒放,驅去嚴寒,花朵競向高枝放,英雄樣萬眾偶像,紅棉獨有傲骨幹;我正直無偏,英挺好榜樣,有上進雄心,堅決爭光;結棉子,借風飄,四方樹苗堅壯;紅棉盛放,天氣暖洋洋,英姿勃發堪景仰,英雄樹,力爭向上,紅棉獨有傲骨幹。”歌詞把紅棉的形態、風格和美景描寫得淋漓盡致。洲中水謝紅棉,使這裡形成“雲水空濛草樹妍,湖山幽賞曉晴天。繞亭花放紅於火,萬木叢中看木棉”的絕色景觀,稱為“紅棉水榭”。 “紅棉水榭”是西湖著名的景點之一,其面積約3000平方米。早在北宋年間,惠州知府陳稱於這個圓形小洲上建起了一座“湖光亭”,後被毀。清光緒年間,知府張桂聯、提督方耀在這裡建新亭,取名“水榭”。1921年章太炎遊西湖時,見這裡紅棉挺拔,便寫下“紅棉水榭”牌匾。抗日戰爭時期,“紅棉水榭”被炸。1944年重建。20世紀70年代,政府斥資建水上紅棉橋,與明月灣相接,同時建起紅棉賓館,環植垂柳,蒲葵等。XX年,政府再次撥款進行修茸,並建起露天舞臺、展覽廳、酒吧、茶館等。每逢節假日,這裡人群鼎沸,熱鬧異常,為紅棉水榭增添了新的活力。

各位遊客,今天惠州西湖的介紹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浙江杭州西湖雷峰塔導遊詞西湖導遊詞範文(2) | 返回目錄

(正門口--概況--室外電梯--正南門)

各位遊客大家好,西湖以其一山二堤三島十景而聞名於世,而在西湖十景中,雷峰夕照是唯一損毀又恢復的景點,現在我們所來到的便是剛對外開放不久的雷峰塔景區。

雷峰塔景區是於冬奠基,秋竣工,於11月20日開始對外開放,目前還屬於試運營階段。整個景區的造價達1.5億元人民幣,新塔的下半部是遺址保護層,通高9.85米,塔身五層,高61.9米,建築面積達三千三百多平方米,塔身採用鋼結構框架,外牆包銅,全塔共用銅280噸。

各位可能還記得在兩年前,也就是3月11日,中央電視臺和浙江電視臺曾連袂直播了發掘雷峰塔遺址的過程,當時在雷峰塔的地宮還發掘出很多文物,其中最珍貴的就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髮髻舍利子的阿玉王塔。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塔就是在老塔的遺址之上,這樣的建築形式很好的保護了原塔的遺址,而這種建築格式在目前尚屬首創。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我走上電梯一同到塔裡去看一番究竟。

(第一層)

好,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所來到的是雷峰塔的遺址保護層,在我們面前用玻璃罩罩著的便是老雷峰塔的遺址。

雷峰塔初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原本為吳越國王錢淑為奉藏佛螺髻發舍利子以祈禱國泰民安所建,原名叫皇妃塔,塔為磚木結構。雷峰塔的知名度之高,與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神話傳說《白蛇傳》密切相關,故事中白蛇的化身白素貞因追求人間真情而被法海和尚囚禁於雷峰塔下,雷峰塔因而宣告遠播。歷史上的雷峰塔曾兩次遭遇大火,第一次是在北宋宣和年間,因方臘起義,一把火把外面的木結構塔身加以焚燬。到了南宋年間,曾重修雷峰塔,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就是在那個時候流傳的。雷峰塔第二次遭受火燒是在明朝的嘉靖年間,當時倭寇侵犯杭州,雷峰塔再次把火焚,僅剩塔身屹立於西湖之濱。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清末民初,雷峰塔終因不堪重負而倒塌了。關於雷峰塔倒塌的原因,歷史上也很有爭論,一般來講有兩種說法,前兩年在清理雷峰塔遺址的時候,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塔磚一側有一個小洞,在洞裡有佛經。而在過去,老百姓們以訛傳訛將經磚傳成金磚,紛紛將塔磚拿回家,從而導致塔的倒塌。此說法之一。說法之二,由於江南自古就是魚米之鄉,而杭州又是絲茶之府,歷史上的杭州就盛產絲綢,而每年蠶寶寶吐絲結繭之時由於多種原因,往往有大量的蠶繭死亡,過去的人迷信,誤以為蠶繭中了邪,而雷峰塔是鎮妖的(白蛇),以為將雷峰塔的磚放在家裡,就可以抵擋妖邪的侵蝕,你家養蠶拿一塊,他家求財拿一塊,久而久之,塔身特別是塔基由於老百姓的破壞,加上當權者的漠不關心,雷峰塔終於在1924年9月25日下午1點40分轟然倒塌。

透過玻璃罩,我們可以看到塔的遺址,在正前方有臺階可以上去的就是塔的正南門,老塔共有八個門,分別對應八個方向,而我們現在遊覽的新塔,塔門也是和老塔相對應的。旁邊有木臺階的是前兩年發掘雷峰塔地宮時,專家學者們走的。

《看後可從塔內樓梯步行上至二層,俯瞰老雷峰塔遺址》

各外可能要問,這座塔為何叫雷峰塔呢?其實也很簡單,在過去這裡叫夕照山,山上有個姓雷的老翁,老百姓也就稱這座山為雷峰山,山上的塔也就稱為雷峰塔。當然,這個雷峰和學習雷鋒好榜樣的雷鋒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各位遊客,看過雷峰塔遺址後,我們從外面的臺階上到塔的第三層,這層也是新塔的第一層。在這裡,我們將直接乘電梯上到頂層。

江蘇揚州瘦西湖導遊詞西湖導遊詞範文(3) | 返回目錄

各位遊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豐滿嫵媚的少婦,那麼揚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為杭州西湖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韻味,而揚州瘦西湖卻給人幾分纖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來,她那獨具的魅力,不僅使揚州人民喜往樂遊,也使不少海內外的文人名士為之傾倒,單單一個“瘦”,就引出許許多多詩人的佳句。早些年,鄧拓遊湖時,就對湖山風光讚賞不已,欣然成詩:“板橋歌吹古揚州,我作揚州三日遊;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勝收。”

【名稱來歷—大虹橋—南門】

各位遊客:我國以“西湖”命名的景區有三四十處之多,而“瘦西湖”僅揚州一個。那麼她為什麼要定名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處揚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稱“保障河”,是隋唐時期由蜀同諸山之水,匯合安徽大別山東來的洞水流人運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頃的遊覽面積,6公里多的遊程,一條曲水如錦帶,時展時收,猶如嫦娥起舞時拋向人間的五色飄帶,形態自然動人。後來改稱“瘦西湖”,是因為乾隆年間詩人汪沆將揚州保障河與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較,寫了一首詠贊保障河的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從此“瘦西湖”作為正式名稱,名聞中外。

“揚州好,第一是虹橋”,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就是名聞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橋。這座橋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建於明崇份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為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元年改建為石橋。十五年後,巡鹽御史吉慶、普福、高恆相繼重建,並在橋上建橋亭,改“紅”為“虹”,意思是橋如彩虹。現已改建為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虹橋在歷史上曾經名噪一時,乾隆皇帝遊揚州時也作詩讚賞虹橋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遊船到虹橋,見一乞丐手執長竿,長竿端頭置一布袋,口中唸唸有詞,便門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紀曉嵐(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專在河邊吟詩乞討為生。乾隆聞聽下旨命令乞丐當面吟詩,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煙花風流在,一代天君過紅橋。錦帆徐牽碧鏡裡,落霞貧賤照天燒。”乾隆不得不感嘆:“揚州乞兒尚能作此詩,果然不愧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動詩興,出詩應和:“綠濃春水飲長虹,錦纜徐牽碧鏡中;真在橫披畫裡過,平山迎面送春風。”今日大虹橋已成為進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橋遠望,不僅可見湖水如帶,桃紅柳綠,畫航籤歌,更可見遠處小金山上的山亭,隱隱約約,似在招引我們,步入佳境。

各位遊客: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組恢巨集建築,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門,她正敞開懷抱,熱情歡迎我們的到來。瘦西湖南大門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門廳簷口的“瘦西湖”三匾,是揚州已故書法家孫龍父的手筆。門廳廊柱上一副檻聯這樣寫道:“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閒便是主人,且莫間平泉草木;湖山倍多麗,傑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閟畫圖。”是晚清揚州詩人李逸休撰題,並由其女兒揚州著名書法家李聖和書寫的。有了這副祖聯,瘦西湖風光也更添了幾分滋力。幾年前,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那場重頭戲就是在這地拍攝的,讓我們像當年的元妃那樣登上掛揖蘭橈,透過珠簾繡幕,去縱情領略瘦西湖的風光吧!

【長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塢】

各位遊客:步入大門,腳下一道長堤,逶迤北去。從虹橋直至徐園門前,是一條600米的長堤。東側是碧波盪漾的湖水,西側為花圃,路的兩邊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為清初鹽商黃為蒲所築。此景即稱“長堤春柳”。每當和煦春風吹到這裡時,那細細的柳絲就被染成嫩黃色,繼而吐出粒粒綠珠。春意盎然時,柳葉舒展了,桃花盛開了,湖上微風吹來,那柳絲們娜起舞,樹影婆婆,似青煙綠秀,漫步其間,怎不會令人人迷呢!這正如詩人陳其工所描寫的:“長堤春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人迷。”

春日踏訪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這“問株楊柳間株桃”的長堤上,不知遊客們是否有心曠神怕的感受。堤雖長但並不顯得單調,請看前面堤畔的這座攢尖翹角式的四柱方亭,顯然是讓我們在此駐足,靜靜地揣摩欣賞這裡的景色。亭內面西的“長堤春柳”匾是清代進士揚州書法家陳重慶的手筆。聯題:“佳氣溢芳甸(趙孟頫句),宿雲簷野川(元好問句)。”為揚州書畫家王板哉所書,登亭小想,使我們在領悟中又進入了新的意境。

堤邊的柳與別處是不同的,為什麼呢?據說,當年隋場帝開挖運河時,翰林學士虞世基建議在河堤兩岸大量插柳,既可護堤,又可遮蔭。隋揚帝大喜,並親手先栽一株,又賜垂柳姓楊,所以外地的柳樹到了揚州就稱楊柳,“多情最是揚州柳”,所以楊柳成了揚州的市樹。

如果說“長堤春柳”似東風二月,以桃紅柳綠間植取勝,那麼挑花塢則以成片桃林,雲霞散彩的氣派見長,的確是:“花落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各位遊客:現在我們所在之處就叫桃花塢,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拍攝時。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在此處以錦囊收桃花豔骨,埋於一環淨土之中,當她邊舞邊歌“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誰”時,連桃花雞的花瓣也籟籟飄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據野史記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間以古人“飛紅”為題,行令賦詩。到了某鹽商時,因才思枯竭,無以為對,竟然說出“柳絮飛來片片紅”之句。金農為之解圍,說是古人確有該詩,併為之補全,詩說:“廿四橋邊廿四風,憑鬧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眾人明知是金農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農的才思敏捷。

【四橋煙雨—徐園】

各位遊客:揚州素以橋鄉聞名,它與江南紹興一樣橋多、橋美,不同的是,紹興以樑橋為多,而揚州卻以拱橋見長。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景點叫“四橋煙雨”。此景建於康熙年間,以前為揚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曾經也是大鹽商的私家園林,登上這四橋煙雨樓,南面的虹橋,北面的長春橋,近處的春濃橋和西邊的五亭橋,都歷歷在目。每當風雨蕭蕭時,四橋就忽隱忽視,故稱“四橋煙雨”。可貴的是諸橋近在咫尺,橋橋不同,但這四座橋卻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銜接起來,又以各橋不同的落點和構架將全徹景點劃分為各具特色的若干區間,使每一風景區都呈現出各自獨特的韻味。難怪乾隆每次來揚州都要登臨四橋煙雨樓,憑窗眺望。“趣園”二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時的御筆。

園中有園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牆將大片湖水擋住,僅以一圓形的洞門引我們入內。清初這裡是韓園桃花塢故址。民國4年(191年)改為徐寶山洞堂,故名徐園。徐寶山曾任辛亥革命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統管兩淮及八百里長江的緝私。他曾追隨孫中山,與清軍對陣作戰,其後又提出撤銷揚州軍政府,從而統一江蘇的主張。由於他輕視袁世凱,並趕走袁派來監視他的參謀長,袁世凱下毒手派人將他炸死。此時,曾與徐寶山共事過的著名書法家吉亮工不待請求,主動寫了“徐園”兩。剛揮毫時,他心情還比較沉重,所以“徐”為行楷,而後越寫越激動,以至寫“園”時,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憤寫成了行草。徑雖逾尺,但兩配合和諧,筆力遭勁。

這一小小園林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此園是瘦西湖正門進入的第一個園,遊客一入其中頓感江南園林的精巧。未到過瘦西湖的人,就以為這就是瘦西湖的風貌,其實這正是構園者的苦心,給人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小金山—風亭—本樨書屋】

我們穿過徐國的後門,越過小虹橋,來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在清朝時,為了使乾隆皇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新開一段蓮花埂新河,小金山就是用開挖出來的河泥人工堆積而成的。那時滿嶺遍植梅花,香氣四溢,故稱“梅嶺春深”。據說當初在堆土成山時,屢堆屢塌,三年不成,督工也急得頭暈眼花,一次在睡夢中,看見關羽帶領士兵正在打梅花樁,將木樁幾個一組打在河心,然後堆土成山。他猛然驚醒,立即仿效此法,十天後,果然堆成一座“小金山”。其後乾隆遊覽至此,聞聽此事大悅,左右乘機連媚說:“皇上南巡,感動天地神靈,連關帝也主動為皇上效力。”乾隆更加高興,即命重賞。

對了,剛才有位遊客問,揚州為什麼老是引用人家的名稱?杭州有個西湖,這裡就叫瘦西湖;鎮江有個金山,這裡就叫小金山。原來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於“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來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借乎小”。

下面我們沿著碗蜒山路,拾級而上,嶺上便是風亭,匾額為清代著名詩人、學者阮元所題。山不在高,貴在層次,水不在深,貴在曲折。此時俯瞰小金山,上有風亭,中有觀音閣,下有各種形式的廳堂,很有層次,四周碧水時寬時窄,時直時曲,使人感到變化無窮而又富有自然之勢。

古城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直有“翰墨園林”之稱,到處都顯示出文學藝術的特徵。現在我們來到了臨水而建的琴室,門前古柏兩株,樹齡都在200年以上,樹高過簷數丈,蔥籠疊翠。請大家隨我走進琴室的庭院,請看東面花瓶門的石額上刻著“靜觀”兩,這是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的手筆。琴室後是木標書屋。遊客們:大家請保持安靜。為什麼?因為這裡是讀書所在,自然要安靜了。園內種有老桂樹15株,花開時節濃香醉人,又名“桂園”,木揮是桂花的別稱。

【吹臺—五亭橋—白塔】

各位遊客: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條岸柳成行的長堤,伸向湖心,長堤的頂端就是吹臺,也叫“釣魚臺”。提起釣魚臺,我們會想起北京國賓館的釣魚臺,另外還有陝西寶雞姜太公的釣魚臺。揚州的釣魚臺自有其高妙之處,伸出水面的小島,岸柳成行,寬丈許,長有百餘步,直插湖心。整個吹臺既無繁雜的斗拱挑出,又無雕樑畫棟的富麗堂皇,而是素油塗抹樑簷,顯得樸實無華。釣魚臺建於清乾隆年間,最初設計者的本意是:乾隆遊湖時,樂隊在其中彈奏江南絲竹,以助遊興,所以亭內有沙孟海題“吹臺”匾。誰知有一次乾隆皇帝來到此地,覺得此處更宜釣魚,於是勃發釣魚之興。這下忙壞了手下人,管事的鹽商火速暗中挑選水手,潛入水下,以荷葉蓋頂,以荷莖換氣。每當乾隆落竿垂釣,水手就將活魚一條條掛上構去,乾隆舉竿魚躍,大家都喝彩歡騰,以為水神也從太君心意,鹽商也自然得到獎賞。現今簷口的“釣魚臺”三匾,是書法家劉海粟所題。兩邊檻聯,上聯為“浩歌向蘭渚”,是唐代徐彥的佳句;下聯為“把釣待秋風”,是唐代杜甫的名言。吹臺三面各開圓洞門,以門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稱,為我國造園技藝中運用借景的傑出範例。

遊客們:前面橫跨瘦西湖南北兩岸,巍峨屹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環拱石橋就是五亭橋。五亭橋不僅是揚州瘦西湖的象徵,而且是全國風景名勝中獨一天二的景觀,因橋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稱它為“五亭橋”。此橋是由巡鹽御史高恆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而建,又因為其形狀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又叫“蓮花橋”。全長55.5米,橋基平面分成12個大小不同的橋墩,最為獨特的是橋基,雖然用大塊青石砌成,但十分纖巧,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造橋者把橋基建成“艹”形,主橋為單曲拱橋,旁構4翼,每翼各有3個半拱的橋洞,連同引橋兩個扇形橋洞,共有15孔。孔孔相連,正面望去,連同倒影,形成5孔,大小各異,形狀各殊;泛舟橋下,孔孔相通,猶如城堡。蓮花出水似的五亭橋,結構巧妙,造型獨特,橋亭結合,氣勢巨集偉,舉世無雙,被著名橋樑建築專家茅以升評價為“中國古城交通橋與觀賞橋結合的典範”。

五亭橋南面為蓮性寺,原稱“法海寺”,初建於元代,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改為“蓮性寺”。裡面有名的建築是白塔,巍峨矗立,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塔身為磚結構,分三層,上層叫剎,中層是龕,均呈圓形,下層是塔基,為正方形。整個造型與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據說這座白塔是一夜之間造成的。一天,乾隆的遊船到了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裡多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開窗一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為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連忙跪奏道:“是鹽商大賈為彌補聖上游瘦西湖之憾,連夜趕製而成的。”原來這座白塔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根據北京白塔的圖樣,然後用鹽包為基礎,以紙紮為表面,在一夜之間製作而成的。儘管只可遠視,不可近攀,但乾隆不無感慨地說:“人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當然真塔不可能是在一夜之間造成的,它究黨建於何年已無法考證。但白塔屬喇嘛塔,系藏傳佛教喇嘛教寺院裡的塔制,在瘦西湖中也僅作為點綴而且。它高27.5米,外形輪廓線也比北海白塔瘦長,塔座是磚雕的束腰須彌座,八角四面,每面三龕,龕內雕刻十二生肖像,象徵一年12個月,一天12個時辰。築臺53級,象徵童子拜觀音的53參;相輪為13層,象徵天的最高處13天。正是:處處有象徵,時時有暗示,造園手法運用得十分巧妙。

【熙春臺—望春樓—二十四橋—小李將軍畫本軒】

各位遊客:不知你們是否發現我們剛才走過的路程,從虹橋到小金山為一折,湖面由南北轉為東西,過吹臺,穿五亭橋到此又一折,湖面由東西轉為南北,直到蜀岡山麓。第二轉折處的起點就是前面那組氣勢恢巨集的仿清建築——熙春臺。所謂“熙春”是取《老子》“眾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表現了一種春日登高,與大自然相融,超然自樂的境界。熙春臺與小金山遙遙相對,都處在湖面轉折之處。它是當年乾隆皇帝祝壽的地方,因此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富麗堂皇的巨集大氣派。所有建築的瓦頂全用綠琉璃筒瓦,與遠處五亭橋的黃瓦朱棟,白塔的玉體金頂相映成趣。熙春臺內的裝飾,使用了揚州漆器工藝,特別是這幅壁畫《玉女吹蕭圖》,採用揚州磨漆畫的工藝,表現出一群唐代仕女歡歌豔舞的壯觀場面。

從熙春臺向東隔湖相望,赫然入目的是望春樓,樓屋二層,翹角飛簷。上層半為露臺,登臺可覽園中秀景;樓下中為茶室,南北兩小間分別闢為山水庭院,頂部可見天日。

望春樓之西為“小李將軍畫本軒”,兩層之間有水池曲橋相連。小李將軍指的是誰呢?據記載,唐高宗時,宗室畫家李思訓,受封為右武衛將軍,人稱大李將軍,他兒子李昭道曾任揚州大都督府參軍,人稱小李將軍。“小李將軍畫本軒”是按李昭道的畫意設計的,由於“大李小李”共創了唐代“金碧山水畫派”,因此,我們今天透過扇形窗戶觀賞對面熙春臺金碧輝煌的廓影,可以聯想起盛唐藝術那種雍容華貴的氣象。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調。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這是唐朝詩人杜牧留給我們的千古絕句,千百年來,二十四橋以其清麗俊爽的畫面,迷濛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揚的情調撥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絃。那麼二十四橋因何得名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前來觀賞。過了畫本軒向北過小石橋西折便是那名聞遐邇的二十四橋了。請看,整座橋是用漢白玉砌成的單孔拱形石橋。它全長24米,寬2.4米,兩端各12級臺階,兩邊各24根漢白玉雕柱,高、寬各2.4米。橋上雕飾明月圖案,秀麗典雅。橋東有貼壁黃石假山,西有熙春臺,再現了唐詩中的詩情畫意。景區佔地約7公頃,為一組古典園林建築群,整個景區在體現“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意境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在這裡,我們並未見到二十四橋橋名,但卻處處暗示二十四之意。當然也有人說二十四橋指的是二十四座橋,然而我們對二十四橋似乎也不必作繁瑣的考證。倒不如對杜牧詩中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奇股脫的意境去作一番細細的品味。正因為如此,歷史上才會有許多中外名人前來觀賞這裡的景觀。

1991年10月,江澤民總書記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日成遊覽二十四橋景區時,他們走到杜牧的詩碑前,一起觀賞並朗誦了毛澤東手書的杜牧絕句。在熙春臺,20名彈古箏的小朋友齊聲歡呼“金爺爺好”,併為金日成和江總書記彈奏了民樂《漁歌唱晚》,贏得了一片掌聲。

“二十四橋月如約,黃花開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揚州。”這是長期旅居國外的李鴻章的孫子李孔昕先生來遊覽瘦西湖後發出的感嘆,不知各位對此有無同感。作為導遊的我衷心希望迷人的瘦西湖風采能撥動您的心絃,給您留下清新雋永的回憶。

好,瘦西湖的講解到此告一段落,下面我們沿著湖畔長廊繼續往北,去遊覽下一個景點——大明寺。

詩畫西湖導遊詞西湖導遊詞範文(4) | 返回目錄

各位遊客:

站在我們這美麗的西湖面前您有什麼感覺呢?愜意?安靜?休閒?對了,還有“詩情畫意”。其實我們的西湖不僅僅景色美,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然與人文的結合才是我們西湖最大的特色。從古至今有許多詩人政客以及康熙乾隆都經常來我們西湖觀光。也為西湖留下了許多墨寶。比如蘇東坡、白居易、李枚、楊萬里等等。我們的前方就是嶽王墓了,站在這裡眼望嶽王廟前的西湖美景,讓我想起了袁枚的一首詩《謁嶽王墓》: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您猜得出這詩中的意思嗎?

其實啊,這第一句:江山也要偉人扶,想必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但其實呢這裡的江山還有另一層意思,一語雙關。指的是江山社稷需要偉人效忠扶持。但是西湖的江山山水也需偉人扶持。

第二句:神化丹青即畫圖的意思是指岳飛和于謙的浩然正氣融入了西湖山水中,形成了一幅渾然天成的圖畫。

第三句: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是指正是由於兩位民族英雄岳飛和于謙,所以更為嫵媚纏綿的西湖增添了一些慷慨悲壯的陽剛之氣,才使得天下人更加敬重西湖。

這首詩呢表達了作者心中對岳飛、于謙兩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此外從這首詩裡呢,也可以看出我們的西湖不僅僅是自然山水美,而且還有著豐厚的人文內涵。這也才使我們的西湖更加富有深意,成為了中國唯一一個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湖泊。所以你們選擇來我們西湖遊玩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好了,接下來我們就到嶽王廟裡面去參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