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嶗山導遊詞(通用22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01W

嶗山導遊詞 篇1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於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臨太清灣,背依七峰,為嶗山道教祖庭,是嶗山最大的道觀。全真道天下第二叢林。道教的“返璞歸真”內涵與嶗山自然生態互為詮釋,渾然天成。位於嶗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環山,前瀕面海,四季蔥蘢賽江南。現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餘間。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牆,單開山門。

嶗山導遊詞(通用22篇)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淨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

三官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殿內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內有紫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幹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三個月。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豔,猶如落下一層絳雪。據說這兩棵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丰從海島上移植於此。

三皇殿院子裡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遊覽區的中心。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簷。當年蒲松齡寓於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嶗山導遊詞 篇2

嶗山,古稱勞山、牢山,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黃海之濱,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山,被譽為“海上第一仙山”,主峰巨峰(嶗頂)高1132.7米,為山東省第三高峰。1982年被國務院設為中國名勝景區之一。其上道教宮觀太清宮1983年獲稱道教全國重點宮觀。

嶗山歷史悠久,距離市區距離遠近適中,小路眾多,因此在官方開闢的旅遊景區外,民間登山活動也很活躍。每到週末就會有大量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來到嶗山進行登山、野營等活動。他們有些是自發的,也有些通過網路論壇或是俱樂部的形式來組織活動。比較著名的俱樂部活動有動力巔峰的“走遍嶗山”活動(一般每週舉行)。 在山東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的說法,足見嶗山之盛名。

常見的登山線路有:

1. 大河東-茶澗-德國王子沐浴處-椒林-黑風口-清涼河-北九水

2. 大河東-盤山公路-巨峰入口-入口南側山脈-繞過收費站-嶗頂(途中有很多驢友開發的小路,比較有挑戰性的一個路線)

3. 流清河-八水河(途中有一顆千年銀杏)

嶗山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您來青島嶗山參觀遊覽。青島地區大小山峰幾十座,嶗山則為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嶗山風景區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氣候清新而溼潤,年平均氣溫為12.6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為-0.2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為23攝氏度。嶗山歷史悠久,古蹟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

嶗山自然景觀獨具天然特色。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嶗山名泉聖水富有特色。神水泉、聖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領風騷;著名的青島啤酒和嶗山礦泉水均依此水釀就而成。

嶗山林木蒼鬱、花繁草茂,區內僅古樹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樹齡高達2500餘年。山深處,春日一片翠綠,夏天濃廕庇日,秋季滿谷金黃,嚴冬則處處玉樹瓊花。

嶗山以其山海奇觀、深邃幽靜之勝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譽,倍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詩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東海上,嶗山餐紫霞”的著名詩句

總之,清新而溼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成了嶗山旅遊的豐富內涵。

嶗山共分為7個風景遊覽區,分別為巨峰、流清、太清、仰口、棋盤石、北九水、華樓風景遊覽區;接下來我將按照“嶗山一日遊”的習慣旅遊線路,介紹南線上幾處主要主要景觀。那未及介紹的留等嶗山探勝者們自己去體味。 基本旅遊線路(南線) 太清宮--明霞洞--上清宮--龍潭瀑

請各位遊客往這邊看,這座高大上的建築物就是太清宮了;太清宮亦稱下清宮,當地人也稱下宮。位於嶗山南麓老君峰下,前臨黃海,一碧萬頃,夏納清風,冬隔朔氣,素稱“北國小江南”。

太清宮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軒轅”三帝。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

請各位旅客繼續往前走,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明霞洞了, 明霞洞位於昆化山之陽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為上清宮的一處別院。明霞洞景色幽麗,雲霧繚繞,霞光山色變幻無窮,素有“明霞散綺”的美稱,為嶗山十二景之一。 好了我們欣賞完明霞洞繼續往前走,接下來就到了上清宮了,上清宮位於嶗山南部叢山峻嶺,這裡因入山已深,空氣清新,清泉飛鳥,不但怡靜,而且特別清幽。上清宮屬全真道華山派道觀,是嶗山中別具一格的“叢林”廟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宮稱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絕霞之外,有八皇老君,運九天之仙,而處上清宮也”,故而得名。又因與太清宮對稱,又簡稱上宮,與太清宮,明霞洞同為嶗山東南部的主要道觀。

各位遊客我們繼續往前走,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這個自然景觀就是 龍潭瀑

龍潭瀑又名玉龍潭,水源來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澗水穿山越嶺,聚成一股急流,奔騰而下,在一處高約30米的崖頂平臺上,平直地衝出數尺之外;那氣勢,宛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之顛,騰雲駕霧,呼嘯而下,擊得潭中水花四濺。人們擬其形,取其聲,觀其色,叫它“龍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龍潭”,大家不妨再看一下瀑布頂端“龍吟”兩個隸書大字,直徑一米,為當代著名書法家黃苗子1981年遊嶗山時所書。瀑下長形巨石下尖上平,遊人坐在平臺下遠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視“龍潭噴雨”的壯麗景色。

好我們這次嶗山南線遊覽到此結束了,如果時間充足各位遊客還可以瀏覽一下嶗山其他路線的景觀。

謝謝

嶗山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您來青島嶗山參觀遊覽。青島地區大小山峰幾十座,嶗山則為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嶗山風景區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氣候清新而溼潤,年平均氣溫為12.6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為-0.2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為23攝氏度。嶗山歷史悠久,古蹟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後漢書.逢萌傳>>、<<南史.明僧銘傳>>等均有記載。

嶗山自然景觀獨具天然特色。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山內群峰聳立、怪石嶙峋、層巒疊嶂、壁削如刀、澗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碧海無涯、山高林密、雲氣離合、嵐光變幻;海崖線曲折蜿蜒,或廣闊幽靜、煙波浩淼、或驚濤拍岸,谷應山鳴。

嶗山名泉聖水富有特色。神水泉、聖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領風騷;潮音瀑、龍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韻。著名的青島啤酒和嶗山礦泉水均依此水釀就而成。

嶗山林木蒼鬱、花繁草茂,區內僅古樹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樹齡高達2500餘年。山深處,春日一片翠綠,夏天濃廕庇日,秋季滿谷金黃,嚴冬則處處玉樹瓊花。

嶗山以其山海奇觀、深邃幽靜之勝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譽,倍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詩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東海上,嶗山餐紫霞”的著名詩句。清代蒲松齡以嶗山風物為內容寫出了<<香玉>>、<<嶗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宮觀寺庵星羅棋佈,鼎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總之,清新而溼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成了嶗山旅遊的豐富內涵。

嶗山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您來青島嶗山參觀遊覽。青島地區大小山峰幾十座,嶗山則為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她身上不僅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瞭解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就棧橋本身來說,他能在海浪的衝擊和海水浸泡下依然屹立於海中,可建造橋的工藝之高。這也體現出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技術水平。

嶗山風景區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氣候清新而溼潤,年平均氣溫為12.6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為-0.2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為23攝氏度。嶗山歷史悠久,古蹟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後漢書.逢萌傳》、《南史.明僧銘傳》等均有記載。

嶗山自然景觀獨具天然特色。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山內群峰聳立、怪石嶙峋、層巒疊嶂、壁削如刀、澗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碧海無涯、山高林密、雲氣離合、嵐光變幻;海崖線曲折蜿蜒,或廣闊幽靜、煙波浩淼、或驚濤拍岸,谷應山鳴。

嶗山名泉聖水富有特色。神水泉、聖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領風騷;潮音瀑、龍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韻。著名的青島啤酒和嶗山礦泉水均依此水釀就而成。

嶗山林木蒼鬱、花繁草茂,區內僅古樹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樹齡高達2500餘年。山深處,春日一片翠綠,夏天濃廕庇日,秋季滿谷金黃,嚴冬則處處玉樹瓊花。

嶗山以其山海奇觀、深邃幽靜之勝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譽,倍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詩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東海上,嶗山餐紫霞”的著名詩句。清代蒲松齡以嶗山風物為內容寫出了《香玉》、《嶗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宮觀寺庵星羅棋佈,鼎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總之,清新而溼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成了嶗山旅遊的豐富內涵。

嶗山旅遊分南線、北線、東線,每條線如同一顆珍珠項鍊,串連著無數個景觀(點)。本文按照“嶗山一日遊”的習慣旅遊線路,介紹每條線上幾處主要景觀(點),未及介紹的留等嶗山探勝者們自己去體味。

嶗山導遊詞 篇6

龍潭瀑又名玉龍潭,,位於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水源來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嶗,於百尺懸崖飛流直下,噴珠吐玉,狀如龍舞,故名“龍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見底。山雨過後,洪湧瀑注,飛騰叫嘯,蔚為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潭噴雨”。周至元有詩讚曰:“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遊客貪清賞,斜陽不忍歸。”

澗水穿山越嶺,沿路彙集了數十條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騰而下,在一處高約30米的崖頂平臺上,平直地衝出數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飛旋了幾曲折之後,會合成一道長約30米,寬約5米的瀑布,順著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氣勢,宛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之顛,騰雲駕霧,呼嘯而下,擊得潭中水花四濺。人們擬其形,取其聲,觀其色,叫它“龍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龍潭”,瀑布頂端“龍吟”兩個隸書大字,直徑一米,為當代著名書法家黃苗子1981年遊嶗山時所書。瀑下長形巨石下尖上平,遊人坐在平臺下遠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視“龍潭噴雨”的壯麗景色。

嶗山導遊詞 篇7

嶗山旅遊分南線、北線、東線,每條線如同一顆珍珠項鍊,串連著無數個景觀。本文將按照“嶗山生態旅遊”的習慣旅遊線路,介紹南線上幾處主要景觀。

基本旅遊線路(南線):太清宮--明霞洞--上清宮--龍潭瀑

嶗山風景區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歷史悠久,古蹟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

總之,清新而溼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成了嶗山生態旅遊的豐富內涵。

太清宮亦稱下清宮,當地人也稱下宮。位於嶗山南麓老君峰下,前臨黃海,一碧萬頃,背依七峰,峰巒竟秀,地勢清幽,竹林翁鬱,夏納清風,冬隔朔氣,素稱“北國小江南”。太清宮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500平方米。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軒轅”三帝。太清宮古樹參天,院外“龍頭榆”又名“唐榆”,為唐朝天佑年間李哲玄所植。院內銀杏、古柏相傳樹齡更長。明朝所植兩棵耐冬樹,枝繁葉茂,每年冬盡春回,花開似錦,花期長達三個多月。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位於昆化山之陽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為上清宮的一處別院。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幽麗,朝暈夕陽,雲霧繚繞,霞光山色變幻無窮,素有“明霞散綺”的美稱,為嶗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宮位於嶗山南部叢山峻嶺,這裡因入山已深,煙塵遠隔,空氣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蒼松翠綠,修竹滴翠,清泉飛鳥,奇石屹立,不但怡靜,而且特別清幽。上清宮屬全真道華山派道觀,是嶗山中別具一格的“叢林”廟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宮稱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絕霞之外,有八皇老君,運九天之仙,而處上清宮也”,故而得名。又因與太清宮對稱,又簡稱上宮,與太清宮,明霞洞同為嶗山東南部的主要道觀。

龍潭瀑又名玉龍潭,水源來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澗水穿山越嶺,沿路彙集了數十條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騰而下,在一處高約30米的崖頂平臺上,平直地衝出數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飛旋了幾曲折之後,會合成一道長約30米,寬約5米的瀑布,順著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氣勢,宛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之顛,騰雲駕霧,呼嘯而下,擊得潭中水花四濺。人們擬其形,取其聲,觀其色,叫它“龍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龍潭”,瀑布頂端“龍吟”兩個隸書大字,直徑一米,為當代著名書法家黃苗子1981年遊嶗山時所書。瀑下長形巨石下尖上平,遊人坐在平臺下遠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視“龍潭噴雨”的壯麗景色。

嶗山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們,你們好!今天,我們來的是青島嶗山,我們從這可以喝到嶗山的泉水。

進了嶗山的大門,你們還要走一段路,但是這一段路上都是各種鮮花,你們可以在這裡拍到一些市區見不到的花。走完這一段路,就到了山下,你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坐索道,一種是爬上去的。坐滑雪索道直接可以到半山腰,但是還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山頂。但爬上去的話,可以邊爬山邊看美景。我先給大家說說爬山的話能看到什麼,你先爬一會,會看到一個堡壘,但並不高,你要爬上去才能繼續走。你走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看到一個有野猴的地方,有可能會看見猴子,但你不可以給它吃東西,因為它可能會食物中毒。你走著走著就會看到一個分岔口,我建議你們走左邊,因為右邊比較難走,從左邊走一小會,你就會到一個小石頭山,到了那,你可以看見石頭峰,但石頭山上沒有路,所以只能原路回去,然後去右邊。你去了右邊後,就會看到你到了一個陡峭的半山腰上,再往前走幾分鐘,就能看見索道的終點——半山腰。再走幾個鐘頭,就來到了覓天洞,裡面很黑,你可以去買頭燈,10元一個,租一個5元。覓天洞有4層樓那麼高,有些地方要趴著走,走完覓天洞,就快到山頂了,站在一塊高大的石塊上,嶗山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碧藍的海水,蔥鬱的山林。再走一會,就到了嶗山山頂,山頂的景色更壯觀了,石頭峰、太平宮……等等。

下山有兩種選擇:坐索道或走下山,如果你很累或者想坐一次索道,那就選擇第一種吧,因為也可以看看大海。下了山以後,你就可以去對面的沙灘玩,那裡也有賣海鮮的,也可以去那裡看看捕魚的漁民和漁船。海灘旁邊有很多餐館,你可以去找一個坐落在海邊的餐館,邊看大海邊吃飯,我想那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如果在黃昏下,那我想你會有不錯的食慾吧?

那,我們今天就說到這了,希望你們玩的愉快!

嶗山導遊詞 篇9

位於青島市東部的嶗山區,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嶗山聳立在黃海之濱,古語云:“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是其特色。 嶗山是全國唯一在海邊拔地崛起的山脈,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座道教名山,以聊齋中的《嶗山道士》名聞天下。山上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丰等都曾在此修道。嶗山石為頂級石料,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是嶗山石。

嶗山景區主要包括巨峰、流清、太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和華樓幾個遊覽區。其中,流清——太清——棋盤石——仰口在同一個遊覽線上。這些景區的風光:巨峰旭照、龍潭噴雨、明霞散綺、太清水月、海嶠仙墩、華樓疊石、九水明漪等共同組成嶗山十二景。

嶗山遊覽線路共有四條其中陸路三條(南線,東線,中線),水路一條。

南線:由香港東路或東海東路向東經沙子口、登贏、流清河奔太清宮。如果時間允許,可再去上清景區或去巨峰景區;也可去棋盤石景區。此條遊覽路線距離近,可觀幾個著名景點,並可輕鬆往返。

東線: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先向北轉東,經惜福、王哥莊到仰口,如果早晨出發時間較早,遊覽行程緊湊,剩餘時間較多,可向南遊覽棋盤石景區或直奔太清景區由南線返回。

中線:也是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向東經北龍口轉北,經北宅,烏衣巷赴北九水景區。時間允許,此線可於途中游覽華樓景區;亦可驅車經柳樹臺攀巨峰,步行過潮音瀑亦可達巨峰。由大嶗觀可轉赴仰口景區。

水路:由青島灣旅遊碼頭乘船遊覽海上風光,在太清灣登陸,主要遊覽太清、上清景區。

嶗山位於青島市內,青島市內前往嶗山非常方便。 嶗山分為四個景區,即北九水景區、華樓景區、仰口景區、巨峰和太清景區,在不同的位置,需要走不同的公交線路。 在青島打車去嶗山也比較方便,打車約70元,包車約300元。 自駕遊嶗山亦是不錯選擇,但景區內不允許遊客自駕進入,需要在大河東停車場或售票處換乘景區觀光車。 景區內有觀光大巴和索道,要注意的是華樓景區既無大巴也無索道。

嶗山導遊詞 篇10

山東,中國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偉大的土地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而且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明。山東的名勝古蹟、山水風光舉不勝舉。

各位遊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嶗山太清宮。

現在我們來到的這個道觀是嶗山的太清宮,它是嶗山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一處道觀,建於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曆史。

太清宮的創始人是江西人張廉夫,他因做官不順,棄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廟”。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擴建廟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時期,道士劉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劉若拙武藝高強,宋太祖聽說他修道高深,於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宮中,劉若拙堅決要求回嶗山,宋太祖就赦封他為“華蓋真人”,由此給他鉅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宮,重修太清宮。太清宮是劉若拙的別院。從此,太清宮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太清宮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間建築。

[太清牌坊]

這裡是太清宮牌坊,1997年太清宮出資修建,高8米,寬16米,由底座、立柱、額枋、字板四部分組成,為四柱三門式。牌坊又稱牌樓,是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築,雖然它只是中國古建築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極為豐富的人文內涵使其被公認為是中華文化的象徵,加上它具有強烈的裝飾、襯托、氣氛渲染的風格,自然被廣泛地應用到寺觀廟宇的建築中來,起到了標識引導、空間分界、裝飾美化、紀念頌揚的作用。

太清石坊陽面“嶗山太清宮 ”五字為中國宗教局閔志庭道長題寫;陰面“閬苑聖德”為本觀現任道長劉懷遠所題。“閬”字意為“空曠”,莊子外物曾記“胞有重閬,心有天遊”,意指心胸寬闊;“苑”指花園,“閬苑”則指具有“閬風的花園”,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隱《李羲山詩集》中有“閬苑有書多附鶴,女牆無處不(妻)鸞”。“閬苑聖德 ”是指具備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處。

[正門→鐘樓→鼓樓→元辰閣→元君閣]

我們現在來到了太清宮的正門,大門比以前更加寬敞大方。這個門是20xx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開放。大門為重簷廡殿頂建築,也稱“山門”,這一名稱還保留著當初道眾聚于山林隱修的痕跡。來到宮觀,仙、俗相分的標誌就是宮觀的山門,按照道教的說法,跨過山門,就意味著踏進了仙界,與立於山門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別、仙俗之別。

進入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鐘樓和左手的鼓樓。俗話說,“晨鐘暮鼓”。鐘鼓是為了給道士們一種嚴整的時間觀念,提醒他們勤學苦修,不要偷懶。

鐘鼓樓後有兩座高大雄偉的建築,這是新建成的“元辰閣”和“元君閣”。

元辰閣供奉的是鬥母元君,鬥母又稱鬥老,鬥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眾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農業節令的神。

兩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迴圈相配而得。元辰殿內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備,喜怒各異,或持槍劍,或抱琴執笏,各顯神通,輪流管理人間一年禍福,被尊為值年太歲。

元君閣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稱是天仙聖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華北最受崇拜,因為她的“老家”在山東泰山。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說,男子得仙稱“真人”,女子得仙稱“元君”。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臨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紅裙,所以全稱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右邊是送子娘娘,古代人們認為生兒育女是送子娘娘恩賜的,她能保護子孫後代平安成長。左邊是眼光娘娘,傳說眼光娘娘能治療各種疾病,保佑人們眼明心亮、身體健康。

殿內兩邊供奉的是“八仙”,八仙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神仙群體之一,但八仙的產生與定型卻經歷了很長一個過程。今天各位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後見於唐宋文人的記載,但他們湊成一個班子是在元代,而這個班子的定型卻是明代的事,並沿用至今,這顯示了民間造神的隨意性。

嶗山導遊詞 篇11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您來青島嶗山參觀遊覽。青島地區大小山峰幾十座,嶗山則為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嶗山風景區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氣候清新而溼潤,年平均氣溫為12.6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為-0.2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為23攝氏度。嶗山歷史悠久,古蹟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後漢書.逢萌傳>>、<<南史.明僧銘傳>>等均有記載。

嶗山自然景觀獨具天然特色。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山內群峰聳立、怪石嶙峋、層巒疊嶂、壁削如刀、澗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碧海無涯、山高林密、雲氣離合、嵐光變幻;海崖線曲折蜿蜒,或廣闊幽靜、煙波浩淼、或驚濤拍岸,谷應山鳴。

嶗山名泉聖水富有特色。神水泉、聖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領風騷;潮音瀑、龍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韻。著名的青島啤酒和嶗山礦泉水均依此水釀就而成。

嶗山林木蒼鬱、花繁草茂,區內僅古樹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樹齡高達2500餘年。山深處,春日一片翠綠,夏天濃廕庇日,秋季滿谷金黃,嚴冬則處處玉樹瓊花。

嶗山以其山海奇觀、深邃幽靜之勝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譽,倍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詩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東海上,嶗山餐紫霞”的著名詩句。清代蒲松齡以嶗山風物為內容寫出了<<香玉>>、<<嶗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宮觀寺庵星羅棋佈,鼎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總之,清新而溼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成了嶗山旅遊的豐富內涵。

嶗山旅遊分南線、北線、東線,每條線如同一顆珍珠項鍊,串連著無數個景觀(點)。本文按照“嶗山一日遊”的習慣旅遊線路,介紹每條線上幾處主要景觀(點),未及介紹的留等嶗山探勝者們自己去體味。2、基本旅遊線路(南線)

太清宮--明霞洞--上清宮--龍潭瀑

景點導遊:

太清宮

太清宮亦稱下清宮,當地人也稱下宮。位於嶗山南麓老君峰下,前臨黃海,一碧萬頃,背依七峰,峰巒竟秀,地勢清幽,竹林翁鬱,夏納清風,冬隔朔氣,素稱“北國小江南”。

嶗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說,相傳鼎盛時期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而今可數者有十七處。據<<太清宮志>>記載:太清宮建於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為江西瑞州府高樂縣人張廉夫所建立。張廉夫,字靜如,號樂山,生於漢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後棄職入道。精研玄學,入終南山學道數載,得師傳道,來嶗山之陽,臨海之濱,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廟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宮”,這就是太清宮的由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唐朝末年,李哲玄東遊嶗山,又擴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這時,太清宮已初具規模。五代十國時期,道人劉若拙遊至嶗山,對太清宮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修繕。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處機從昆化山來嶗山講道。從此,嶗山道教,包括太清宮名揚天下,天下道眾多慕名而來,有的在此隱居潛修,有的在此著書立說。如張三丰、徐復陽等均在此修過道。

明萬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宮發生了一起僧道之爭。僧人憨山大師與道人耿義蘭相互爭奪太清宮廟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鑾殿,歷時十多年,終以道人勝訴而告結束。現太清宮前“海邱奪遺址”碑刻的明萬曆十三年憨山大師建海邱寺於宮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毀寺復宮,就是記的這件事。

太清宮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500平方米。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軒轅”三帝。

太清宮古樹參天,院外“龍頭榆”又名“唐榆”,為唐朝天佑年間李哲玄所植。院內銀杏、古柏相傳樹齡更長。明朝所植兩棵耐冬樹,枝繁葉茂,每年冬盡春回,花開似錦,花期長達三個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的<<香玉>>篇裡所記的“香玉”、“絳雪”的故事,據說就是院中一棵紅牡丹和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於昆化山之陽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為上清宮的一處別院。

<<膠澳志>>載,明霞洞“建於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巔“明霞洞”三字,相傳為邱處機所書。名道孫紫陽曾潛修於此。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孫紫陽疏>>載有其修行的始末。元代在洞側建有“鬥母宮”,奉佛教。明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重修時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觀音殿”一座。據說,這裡曾有過僧、道交替的歷史。

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幽麗,朝暈夕陽,雲霧繚繞,霞光山色變幻無窮,素有“明霞散綺”的美稱,為嶗山十二景之一。

嶗山導遊詞 篇12

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青島市區以東的黃海之濱,面積為446平方公里,“三圍大海,揹負平川”,山海相連,雄偉壯觀。最高峰叫“巨峰”,俗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萬里海岸線上的第一峰,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

嶗山的山體由岩漿岩構成,屬於花崗岩地貌景觀,山勢峭拔雄偉,奇峰、怪石、象形石隨處可見,可謂是“天然雕塑公園”。

嶗山年平均氣溫為12.6℃,夏季平均氣溫為24℃,冬季平均氣溫為-2℃,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宜人,是旅遊、療養、度假的理想之地。

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嶗山最高的名泉是“天乙泉”,又名“原泉”,位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極為罕見。嶗山泉水清澈豐富,水質優良,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經常飲用,延年益壽。歷代嶗山道士中,年逾百歲的多有記載。聞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就是用嶗山泉水釀製而成。

嶗山植物品種繁多,古樹名木蔥鬱蒼勁,更令人稱奇的是南北花木盤根共存。據不完全統計,嶗山有各種植物1600餘種,其中不少亞熱帶植物長勢良好,數百年的耐冬和一二千年的銀杏、柏樹、黃楊、赤松等枝繁葉茂,挺拔蒼翠,為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

嶗山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是道家方士修仙煉丹的風水寶地,鼎盛時期曾有 “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為嶗山平添了深邃神祕的色彩。著名道士如唐代的李哲玄,宋代的劉若拙,元代的丘處機、劉處玄、劉志堅,明代的張三丰、徐復陽、孫玄清、齊本守等都曾受到過帝王的敕封。嶗山的佛教也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著名的廟殿古剎有法海寺、潮海院、華嚴寺等,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此弘揚佛法。為世界佛教所推崇的那羅延窟坐落在嶗山東麓棋盤石遊覽區,《華嚴經》記載:“震旦國有一住處,名那羅延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那羅延窟被佛教界稱為“世界第二大窟”。 嶗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奇特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綺麗無比,尤其以“明霞散綺”、 “棋盤仙弈”、“巖瀑潮音”、 “蔚竹鳴泉”、“太清水月”、“海嶠仙墩”、“龍潭噴雨”、“華樓疊石”、“巨峰旭照 ”、“獅嶺橫雲”、“那羅延窟”等嶗山著名景點為最。

改革開放以來,嶗山的旅遊業獲得了很快發展。1979年,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來嶗山視察,感慨地說:“這裡的景色很美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遊事業。嶗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 1989年起,嶗山風景區開始全面規劃和開發,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景區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景觀品味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榮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優秀單位”、“最佳資源保護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中國風景名勝區顧客十大滿意品牌”、 “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

嶗山風景名勝區共分7個風景遊覽區,分別是巨峰、流清、太清、仰口、棋盤石、北九水、華樓風景遊覽區。進入嶗山共有4條線路,即南線、北線、中線和一條海上觀光遊覽線。 南線:可分兩條線遊覽。一條從嶗山遊客服務中心,經盤山公路到巨峰山門,乘索道至自然碑,沿巨峰遊覽線路環遊巨峰;另一條是自嶗山遊客服務中心出發,經流清河至太清遊覽區。游完太清遊覽區,可乘索道前往上清遊覽區。也可乘車前行至棋盤石遊覽區,華嚴寺、那羅延窟座落於此。繼續北行,可至仰口遊覽區。

北線:從仰口景區南行便是棋盤石遊覽區、太清遊覽區。

中線:沿濱海大道經北宅街道辦事處,直達華樓遊覽區和北九水遊覽區。遊覽結束後可返回濱海大道,繼續北行到達仰口遊覽區。

海上線路:起點為青島奧帆中心,終點為嶗山太清灣碼頭,途經小麥島、石老人雕塑園、栲栳島、老公島等島嶼,整個航程約1個小時。在太清灣碼頭還可乘船至嶗山頭,欣賞八仙墩。海上看嶗山,為遊客提供了新的觀光視角,帶來全新的旅遊感受。

嶗山導遊詞 篇13

華嚴寺位於嶗山東麓返嶺後村西那羅延山半腰,是嶗山規模最大的佛寺,明代高僧憨山曾在“那羅延窟”面壁修行使這裡遠近聞名。華嚴寺系明代御史黃宗昌在崇禎年間罷歸故里即墨後出資修建,未成面毀於兵燹。清初由其子黃坦移址續修,順治九年(1652年)落成,始名“華嚴寺”,又名“華嚴禪寺”;1931年改稱“華嚴寺”。佔地面積4000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房屋120餘間。整個廟宇依山勢修建,為“階梯式”院落,佈局嚴謹,巨集偉而典雅。正北為大殿,系斗拱單簷雕甍歇山式建築。內尊釋迦牟尼塑像;東西兩廊為禪堂。由大殿側門再拾級而上,又一院落,是為後殿,內尊觀音;側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住持慈沾師。東北角有西式小樓五間;小院內植桂花、牡丹,十分幽雅。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青島市政府就設在這裡。

寺僧屬“臨濟宗”。第一代住持慈沾是臨濟宗傳人。華嚴寺位於共經二十代,20世紀20xx年代是鼎盛時期,寺僧達80多餘人。藏經閣建在4米多高洞形的山門之上,呈方形;閣高8.2米,闊13.8米,深8米。閣中央大應立四稜形石柱,木構架為抬樑式屋頂,是重簷歇山式。四周遊廊貫通,環以雕欄,外簷木柱20撐頂,簷角飾“嘲風”,兩端飾“螭吻”。前為幕式牆,門窗結合在一起,穿堂門,無後窗,頂披黃綠琉璃瓦,雕甍高約40公分,鏤空雲龍。建築古樸典雅,集中體現了明代建築的藝術風格。閣內藏清順治九年(1652年)刊《大藏經》一部;元人手抄本《冊府元龜》一部,142冊,計1000卷,另外還有憨山手書條幅、於七畫像等。

華嚴寺前西側有一塔院,四周環築圍牆,是寺中歷代住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級磚塔埋葬著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師,有兩珠蒼松緊繞塔身,虯曲多姿,名“鬆抱塔”,60年代松樹枯死。與磚塔相對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處。相傳是農民起義領袖於七兵敗出家,法名善和,圓寂後藏此墓之中。

華嚴寺門前有一條直通海濱的公路,名“華嚴路”,是1930年寺僧仁棟鳩工破石條築成。沿路蒼松夾道,翠竹成林;有時,煙靄橫空,白雲嫋嫋,如九天幻境。路旁有石刻“煙嵐高曠”、“東瀛曉色”、“無風海濤”、“蓮池會海”等。

嶗山導遊詞 篇14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華嚴寺坐落於桓臺縣田莊鎮高樓村,建於隋代,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明·成化,嘉靖,萬曆,清·康熙,幹隆,嘉慶年間地方民眾多次修繕和復建。

華嚴寺名字因華嚴宗而得名,華嚴宗,中國佛教著名宗派之一,依《華嚴經》而立宗,故而得名,武則天曾賜號創始人法藏為“賢首大師”,故又稱“賢首宗”,《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又稱《雜華經》,為華嚴宗主要典籍。華嚴寺歷史上佔地150餘畝,而遺留重修部分僅有3畝之大。

按照市文物部門批覆全面修復華嚴寺的總體規劃,全面修復後的華嚴寺需佔地100餘畝,為了儘快啟動全面修復古剎華嚴寺的二期工程,20xx年9月,縣政府批准講村企佔用的20餘畝土地劃撥給華嚴寺,並向寺院頒發了國有土地使用證。

嶗山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們,你們好!今天,我們來的是青島嶗山,我們從這可以喝到嶗山的泉水。

進了嶗山的大門,你們還要走一段路,但是這一段路上都是各種鮮花,你們可以在這裡拍到一些市區見不到的花。走完這一段路,就到了山下,你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坐索道,一種是爬上去的。坐滑雪索道直接可以到半山腰,但是還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山頂。但爬上去的話,可以邊爬山邊看美景。我先給大家說說爬山的話能看到什麼,你先爬一會,會看到一個堡壘,但並不高,你要爬上去才能繼續走。你走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看到一個有野猴的地方,有可能會看見猴子,但你不可以給它吃東西,因為它可能會食物中毒。你走著走著就會看到一個分岔口,我建議你們走左邊,因為右邊比較難走,從左邊走一小會,你就會到一個小石頭山,到了那,你可以看見石頭峰,但石頭山上沒有路,所以只能原路回去,然後去右邊。你去了右邊後,就會看到你到了一個陡峭的半山腰上,再往前走幾分鐘,就能看見索道的終點——半山腰。再走幾個鐘頭,就來到了覓天洞,裡面很黑,你可以去買頭燈,10元一個,租一個5元。覓天洞有4層樓那麼高,有些地方要趴著走,走完覓天洞,就快到山頂了,站在一塊高大的石塊上,嶗山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碧藍的海水,蔥鬱的山林。再走一會,就到了嶗山山頂,山頂的景色更壯觀了,石頭峰、太平宮……等等。

下山有兩種選擇:坐索道或走下山,如果你很累或者想坐一次索道,那就選擇第一種吧,因為也可以看看大海。下了山以後,你就可以去對面的沙灘玩,那裡也有賣海鮮的,也可以去那裡看看捕魚的漁民和漁船。海灘旁邊有很多餐館,你可以去找一個坐落在海邊的餐館,邊看大海邊吃飯,我想那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如果在黃昏下,那我想你會有不錯的食慾吧?

那,我們今天就說到這了,希望你們玩的愉快!

嶗山導遊詞 篇16

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青島市區以東的黃海之濱,面積為446平方公里,“三圍大海,揹負平川”,山海相連,雄偉壯觀。最高峰叫“巨峰”,俗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萬里海岸線上的第一峰,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

嶗山的山體由岩漿岩構成,屬於花崗岩地貌景觀,山勢峭拔雄偉,奇峰、怪石、象形石隨處可見,可謂是“天然雕塑公園”。

嶗山年平均氣溫為12.6℃,夏季平均氣溫為24℃,冬季平均氣溫為-2℃,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宜人,是旅遊、療養、度假的理想之地。

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嶗山最高的名泉是“天乙泉”,又名“原泉”,位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極為罕見。嶗山泉水清澈豐富,水質優良,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經常飲用,延年益壽。歷代嶗山道士中,年逾百歲的多有記載。聞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就是用嶗山泉水釀製而成。

嶗山植物品種繁多,古樹名木蔥鬱蒼勁,更令人稱奇的是南北花木盤根共存。據不完全統計,嶗山有各種植物1600餘種,其中不少亞熱帶植物長勢良好,數百年的耐冬和一二千年的銀杏、柏樹、黃楊、赤松等枝繁葉茂,挺拔蒼翠,為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

嶗山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是道家方士修仙煉丹的風水寶地,鼎盛時期曾有 “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為嶗山平添了深邃神祕的色彩。著名道士如唐代的李哲玄,宋代的劉若拙,元代的丘處機、劉處玄、劉志堅,明代的張三丰、徐復陽、孫玄清、齊本守等都曾受到過帝王的敕封。嶗山的佛教也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著名的廟殿古剎有法海寺、潮海院、華嚴寺等,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此弘揚佛法。為世界佛教所推崇的那羅延窟坐落在嶗山東麓棋盤石遊覽區,《華嚴經》記載:“震旦國有一住處,名那羅延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那羅延窟被佛教界稱為“世界第二大窟”。 嶗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奇特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綺麗無比,尤其以“明霞散綺”、 “棋盤仙弈”、“巖瀑潮音”、 “蔚竹鳴泉”、“太清水月”、“海嶠仙墩”、“龍潭噴雨”、“華樓疊石”、“巨峰旭照 ”、“獅嶺橫雲”、“那羅延窟”等嶗山著名景點為最。

改革開放以來,嶗山的旅遊業獲得了很快發展。1979年,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來嶗山視察,感慨地說:“這裡的景色很美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遊事業。嶗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 1989年起,嶗山風景區開始全面規劃和開發,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景區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景觀品味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榮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優秀單位”、“最佳資源保護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中國風景名勝區顧客十大滿意品牌”、 “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

嶗山風景名勝區共分7個風景遊覽區,分別是巨峰、流清、太清、仰口、棋盤石、北九水、華樓風景遊覽區。進入嶗山共有4條線路,即南線、北線、中線和一條海上觀光遊覽線。 南線:可分兩條線遊覽。一條從嶗山遊客服務中心,經盤山公路到巨峰山門,乘索道至自然碑,沿巨峰遊覽線路環遊巨峰;另一條是自嶗山遊客服務中心出發,經流清河至太清遊覽區。游完太清遊覽區,可乘索道前往上清遊覽區。也可乘車前行至棋盤石遊覽區,華嚴寺、那羅延窟座落於此。繼續北行,可至仰口遊覽區。

北線:從仰口景區南行便是棋盤石遊覽區、太清遊覽區。

中線:沿濱海大道經北宅街道辦事處,直達華樓遊覽區和北九水遊覽區。遊覽結束後可返回濱海大道,繼續北行到達仰口遊覽區。

海上線路:起點為青島奧帆中心,終點為嶗山太清灣碼頭,途經小麥島、石老人雕塑園、栲栳島、老公島等島嶼,整個航程約1個小時。在太清灣碼頭還可乘船至嶗山頭,欣賞八仙墩。海上看嶗山,為遊客提供了新的觀光視角,帶來全新的旅遊感受。

嶗山導遊詞 篇17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您來青島嶗山參觀遊覽。青島地區大小山峰幾十座,嶗山則為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嶗山風景區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氣候清新而溼潤,年平均氣溫為12.6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為-0.2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為23攝氏度。嶗山歷史悠久,古蹟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後漢書.逢萌傳>>、<<南史.明僧銘傳>>等均有記載。

嶗山自然景觀獨具天然特色。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山內群峰聳立、怪石嶙峋、層巒疊嶂、壁削如刀、澗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碧海無涯、山高林密、雲氣離合、嵐光變幻;海崖線曲折蜿蜒,或廣闊幽靜、煙波浩淼、或驚濤拍岸,谷應山鳴。

嶗山名泉聖水富有特色。神水泉、聖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領風騷;潮音瀑、龍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韻。著名的青島啤酒和嶗山礦泉水均依此水釀就而成。

嶗山林木蒼鬱、花繁草茂,區內僅古樹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樹齡高達2500餘年。山深處,春日一片翠綠,夏天濃廕庇日,秋季滿谷金黃,嚴冬則處處玉樹瓊花。

嶗山以其山海奇觀、深邃幽靜之勝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譽,倍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詩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東海上,嶗山餐紫霞”的著名詩句。清代蒲松齡以嶗山風物為內容寫出了<<香玉>>、<<嶗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宮觀寺庵星羅棋佈,鼎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總之,清新而溼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成了嶗山旅遊的豐富。

嶗山導遊詞 篇18

青島華嚴寺  華嚴寺,位於青島嶗山區王哥莊鎮返嶺後村西那羅延山上,為嶗山中現存唯一佛寺。在明崇禎時(1628--1644)即墨人黃宗昌捐造,名華嚴庵,亦稱華嚴禪院,在今天寺的西邊山上,後毀於兵火。清初黃坦助慈沾禪師重建於今址,1931年改今名。清初重建後,巨集偉典雅,為嶗山古代建築藝術之最,原為四進院落,有殿堂、僧寮、客房130餘間,建築面積2500餘平方米,佔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據傳農民抗清英雄於七遺骨埋藏於寺前路西之塔院,寺周圍還有那羅延窟、掛月峰、望海樓、魚鼓石等名勝。

寺中藏經閣建在山門上,閣外走廊環繞。登閣遠看,浩浩湯湯的大海直入眼底。西南群峰林立,閣下松竹青翠。從山門到海濱,通有石砌盤道,名為華嚴路,路旁林木茂盛,怪石嶙峋,可坐可依,遊人多在石上題刻。山門外有塔院一處,內有九級磚塔,為該寺第一代住持僧慈沾墓塔。二蒼松幡屈環抱塔身,名曰“鬆抱塔”。另有小石塔,為明末清初於七之墓。寺廟西邊不遠,就是魚鼓石,只見一巨石斜臥如魚,上有小竇,如以手拍擊,琅琅作響,聲似魚鼓,因名。寺西南那羅延窟,寬7米,高深各15米,可容百數十人。

華嚴寺屬佛教臨濟派,現為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嶗山導遊詞 篇19

嶗山風景名勝區是1982年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全國44個風景名勝區之一,以“海上名山第一”著稱。位於山東半島的南部,青島市區東北端,面積446平方公里,東臨嶗山灣,南瀕黃海,海山相連,水氣嵐光,變幻無窮,雄奇壯闊,靈秀幽清,為內地名山所不及。

風景區由青島海濱和嶗山兩處景區組成。

嶗山景區:位於青島市區東南約30公里,面積300 多平方公里。以嶗山為主體,地域遼闊, 嶗山景區景點甚多,可分為六個小區:南線太清宮區,東線太平宮區,中線北九水區。西線華樓宮區,北線鶴山景區和巨峰嶗頂區。

嶗山位於青島東部的黃海之濱,主峰海拔1133米, 是中國18000公里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峰,也是我國海岸線上唯一一座海拔超千米的高山。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遊覽、避暑、療養勝地,全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嶗山拔海而立,山海相連,峰雄壑險,水秀雲奇,自古被傳為“神窟仙宅”、 “靈異之府”。

嶗山曾是道教的一個重要傳播地,始於漢、唐,宋元兩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明、清不衰, 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道士曾逾千人。至今儲存完好的道觀尚有10餘處,$$孔林導遊詞 ·山東曲阜導遊詞 ·青島導遊詞 ·山東泰山導遊詞

嶗山山脈系燕山期花崗岩地貌景觀,山石造型奇特。海拔500米以上的山脊上奇峰突兀, 怪石嶙峋,象形石比比皆是,素有天然雕塑公園之稱。 嶗山植物資源和物產也十分豐富,尤以古樹名木著稱,有漢柏、唐榆、宋朝銀杏、元朝耐冬等。此外還有高山杜鵑以及滿山遍谷的落葉松和千餘種奇花異草。嶗山旅遊的最佳時節為每年3月中旬至11月中旬。 嶗山的特產有嶗山礦泉水,嶗山啤酒,嶗山海底綠石等。

嶗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尤以“明霞散綺”、“雲洞蟠鬆”等十二景為最。嶗山的主要景點有:龍潭瀑與八水河、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八仙墩、太平宮、白雲洞、華嚴寺、百福庵、華樓宮、九水、巨峰、蔚竹庵、塘子觀、法海寺。

嶗山導遊詞 篇20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於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臨太清灣,背依七峰,為嶗山道教祖庭,是嶗山最大的道觀。全真道天下第二叢林。道教的“返璞歸真”與嶗山自然生態互為詮釋,渾然天成。位於嶗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環山,前瀕面海,四季蔥蘢賽江南。現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餘間。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牆,單開山門。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淨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

三官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殿內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內有紫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幹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三個月。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豔,猶如落下一層絳雪。據說這兩棵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丰從海島上移植於此。

三皇殿院子裡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遊覽區的中心。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簷。當年蒲松齡寓於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嶗山導遊詞 篇21

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青島市區以東的黃海之濱,面積為446平方公里,“三圍大海,揹負平川”,山海相連,雄偉壯觀。最高峰叫“巨峰”,俗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萬里海岸線上的第一峰,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

嶗山的山體由岩漿岩構成,屬於花崗岩地貌景觀,山勢峭拔雄偉,奇峰、怪石、象形石隨處可見,可謂是“天然雕塑公園”。

嶗山年平均氣溫為12.6℃,夏季平均氣溫為24℃,冬季平均氣溫為-2℃,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宜人,是旅遊、療養、度假的理想之地。

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嶗山最高的名泉是“天乙泉”,又名“原泉”,位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極為罕見。嶗山泉水清澈豐富,水質優良,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經常飲用,延年益壽。歷代嶗山道士中,年逾百歲的多有記載。聞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就是用嶗山泉水釀製而成。

嶗山植物品種繁多,古樹名木蔥鬱蒼勁,更令人稱奇的是南北花木盤根共存。據不完全統計,嶗山有各種植物1600餘種,其中不少亞熱帶植物長勢良好,數百年的耐冬和一二千年的銀杏、柏樹、黃楊、赤松等枝繁葉茂,挺拔蒼翠,為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

嶗山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是道家方士修仙煉丹的風水寶地,鼎盛時期曾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為嶗山平添了深邃神祕的色彩。著名道士如唐代的李哲玄,宋代的劉若拙,元代的丘處機、劉處玄、劉志堅,明代的張三丰、徐復陽、孫玄清、齊本守等都曾受到過帝王的敕封。嶗山的佛教也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著名的廟殿古剎有法海寺、潮海院、華嚴寺等,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此弘揚佛法。為世界佛教所推崇的那羅延窟坐落在嶗山東麓棋盤石遊覽區,《華嚴經》記載:“震旦國有一住處,名那羅延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那羅延窟被佛教界稱為“世界第二大窟”。嶗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奇特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綺麗無比,尤其以“明霞散綺”、 “棋盤仙弈”、“巖瀑潮音”、“蔚竹鳴泉”、“太清水月”、“海嶠仙墩”、“龍潭噴雨”、“華樓疊石”、“巨峰旭照 ”、“獅嶺橫雲”、“那羅延窟”等嶗山著名景點為最。

改革開放以來,嶗山的旅遊業獲得了很快發展。嶗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1989年起,嶗山風景區開始全面規劃和開發,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景區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景觀品味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榮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優秀單位”、“最佳資源保護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中國風景名勝區顧客十大滿意品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

嶗山風景名勝區共分7個風景遊覽區,分別是巨峰、流清、太清、仰口、棋盤石、北九水、華樓風景遊覽區。進入嶗山共有4條線路,即南線、北線、中線和一條海上觀光遊覽線。南線:可分兩條線遊覽。一條從嶗山遊客服務中心,經盤山公路到巨峰山門,乘索道至自然碑,沿巨峰遊覽線路環遊巨峰;另一條是自嶗山遊客服務中心出發,經流清河至太清遊覽區。游完太清遊覽區,可乘索道前往上清遊覽區。也可乘車前行至棋盤石遊覽區,華嚴寺、那羅延窟座落於此。繼續北行,可至仰口遊覽區。

北線:從仰口景區南行便是棋盤石遊覽區、太清遊覽區。

中線:沿濱海大道經北宅街道辦事處,直達華樓遊覽區和北九水遊覽區。遊覽結束後可返回濱海大道,繼續北行到達仰口遊覽區。

海上線路:起點為青島奧帆中心,終點為嶗山太清灣碼頭,途經小麥島、石老人雕塑園、栲栳島、老公島等島嶼,整個航程約1個小時。在太清灣碼頭還可乘船至嶗山頭,欣賞八仙墩。海上看嶗山,為遊客提供了新的觀光視角,帶來全新的旅遊感受。

嶗山導遊詞 篇22

華嚴寺位於嶗山東麓返嶺後村西那羅延山半腰,是嶗山規模最大的佛寺,明代高僧憨山曾在“那羅延窟”面壁修行使這裡遠近聞名。華嚴寺系明代御史黃宗昌在崇禎年間罷歸故里即墨後出資修建,未成面毀於兵燹。清初由其子黃坦移址續修,順治九年(1652年)落成,始名“華嚴寺”,又名“華嚴禪寺”;1931年改稱“華嚴寺”。佔地面積4000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房屋120餘間。整個廟宇依山勢修建,為“階梯式”院落,佈局嚴謹,巨集偉而典雅。正北為大殿,系斗拱單簷雕甍歇山式建築。內尊釋迦牟尼塑像;東西兩廊為禪堂。由大殿側門再拾級而上,又一院落,是為後殿,內尊觀音;側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住持慈沾師。東北角有西式小樓五間;小院內植桂花、牡丹,十分幽雅。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青島市政府就設在這裡。

寺僧屬“臨濟宗”。第一代住持慈沾是臨濟宗傳人。華嚴寺位於共經二十代,20世紀20xx年代是鼎盛時期,寺僧達80多餘人。藏經閣建在4米多高洞形的山門之上,呈方形;閣高8.2米,闊13.8米,深8米。閣中央大應立四稜形石柱,木構架為抬樑式屋頂,是重簷歇山式。四周遊廊貫通,環以雕欄,外簷木柱20撐頂,簷角飾“嘲風”,兩端飾“螭吻”。前為幕式牆,門窗結合在一起,穿堂門,無後窗,頂披黃綠琉璃瓦,雕甍高約40公分,鏤空雲龍。建築古樸典雅,集中體現了明代建築的藝術風格。閣內藏清順治九年(1652年)刊《大藏經》一部;元人手抄本《冊府元龜》一部,142冊,計1000卷,另外還有憨山手書條幅、於七畫像等。

華嚴寺前西側有一塔院,四周環築圍牆,是寺中歷代住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級磚塔埋葬著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師,有兩珠蒼松緊繞塔身,虯曲多姿,名“鬆抱塔”,60年代松樹枯死。與磚塔相對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處。相傳是農民起義領袖於七兵敗出家,法名善和,圓寂後藏此墓之中。

華嚴寺門前有一條直通海濱的公路,名“華嚴路”,是1930年寺僧仁棟鳩工破石條築成。沿路蒼松夾道,翠竹成林;有時,煙靄橫空,白雲嫋嫋,如九天幻境。路旁有石刻“煙嵐高曠”、“東瀛曉色”、“無風海濤”、“蓮池會海”等。

經政府有關部分批准,華嚴寺現已開放為宗教活動場所。嶗山區在在積極制定規劃,即將在華嚴寺周圍建立國內唯一的以華嚴宗經典教義為依據的大型佛教文化風景旅遊區“華藏世界”。屆時,華嚴寺下方的“山海奇觀”,上方的“那羅延窟”,將與華嚴寺連為一體。在“華藏世界”中,將出現數千尊隨石形而雕造的佛像,蔚為壯觀。同時還將修建一座寶塔,紀念法顯從古印度求法歸國在嶗山登陸的歷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