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烏鎮導遊詞(通用25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09W

烏鎮導遊詞 篇1

各位團友: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參加我們杭師旅行社組織的烏鎮一日遊,現在我們的車已經行駛在滬杭高速上了,我們今天要去的就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的烏鎮,從杭州到烏鎮大約1小時的車程,下面呢,我先對烏鎮做個簡單的介紹。提到烏鎮,喜歡劉若英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從似水年華拍攝到最近成為烏鎮的形象大使可以說劉若英跟烏鎮是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我們就將前往這座千年古鎮順著劉若英的思路來欣賞一下古鎮的美景。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烏鎮的確稱得上是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風水寶地,從古至今誕生了不少傑出的英才。據這個鎮志記載:從宋朝到晚清,全鎮出了64名進士,161名舉人,近代更是出現了一代文學巨匠茅盾。真可謂人因鎮而興,鎮因人而名。

烏鎮導遊詞(通用25篇)

既然烏鎮是這麼出名,想必大家對於烏鎮的來歷也一定非常的好奇。烏鎮在南宋以前,以現在鎮中的車溪為界分為烏鎮和青鎮兩個鎮。河西的是烏鎮屬於湖州府,河東的是青鎮屬於嘉興府。解放以後進行區劃調整,把烏鎮和青鎮合併統一由嘉興市管理。關於“烏鎮”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在唐朝時,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據稱王,舉兵造反,朝廷就命令烏贊將軍率兵前往討伐。這位烏贊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李琦的叛軍是節節敗退。

當打到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掛牌休戰。正當這個烏將軍就地安營休息時,李琦卻在當天晚上偷襲烏軍的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後連人帶馬跌入李琦在橋上設的陷阱裡面了。結果當場被叛軍用亂箭射死。雖說丈是打敗了,但是烏贊將軍忠君愛國的精神卻感動了當地的所有百姓。大家為了紀念他,就用他的姓氏來作為鎮名。

上面說了一些有關烏鎮的歷史,我們朋友到了烏鎮是去玩的,那麼到了烏鎮都該玩些什麼呢?無外乎是吃,穿,遊。說到吃啊,可能我們多數朋友就開始興奮起來了,畢竟民以食為天,誰都好這一口。別急,聽小王給您慢慢的介紹。說到烏鎮的名吃,就不得不提這個姑嫂餅。聽到這個名字估計大家已經猜到了,肯定跟姑嫂關係有關。不錯,相傳啊,在明朝時候,鎮上有戶姓張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餅為生。因為是獨家配方自然風味獨特,因此經久不衰生意興隆。但是張家有一個條不成文的規定,為了保證這個祕方世代相傳規定祕方只傳給媳婦,不傳給女兒。畢竟女兒以後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別人家的人。

當傳到明朝這代時呢,家裡的小姑子看到母親只教嫂子做餅的方子,心裡就非常不高興。畢竟嫂子才嫁到家裡一年多,而自己在這個家裡待了十幾年了,母親都從來不提教給自己。於是呢,就處處跟嫂子過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餅的時候,天開始下雨了。於是小姑子就對嫂子說:“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聽就連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氣不過偷偷的抓了一吧鹽丟到了餅鍋裡。說來也巧,今天吃了張姑嫂餅的客人都說今天餅的味道很特別,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還是跟以前一樣的做法,怎麼會不一樣呢。於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塊,結果感覺味道真的非常特別。這時候小姑子,開始說話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為什麼餅的味道這麼好,並且想以後天天這麼好的話就先把做餅的祕方告訴我”,嫂子拗不過她,就把做餅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訴給了小姑子。當然小姑子也很誠實的把她如何使壞的但又適得其反因禍得福的事情告訴了嫂子。因為現在的做法是姑嫂兩個人共有的,所以就把這餅取名為“姑嫂餅”。等會參觀完了,自由活動時大家不妨買些嚐嚐。說完了“姑嫂餅”當然就不得不說說烏鎮的特產“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純手工製作。因為以白米,白麵,白水為原料,所以起名為“三白酒”。其他的還有這個杭白菊,白水魚,紅燒洋肉。等會吃飯是大家也可以點些來品嚐一下。

講完了吃,我們再說說穿。藍印花布是烏鎮特產之一,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環保。大家可以買些小件的東西,比如愛美的女士可以買一兩個藍印花布的頭巾,小手提袋留做紀念。衣服我建議大家就不要買了,因為現在也沒有什麼人願意去穿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藍印花布容易掉色。等會天熱了,穿著這種衣服一流汗搞的滿身花紋象個金錢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購買。

下面我再給大家介紹最重要的遊,讓大家把握重點,等會遊覽時做到有的放矢。剛剛說了,烏鎮是大文學家茅盾的故鄉,那麼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鄉遊覽不外乎是看建築,品民俗。而“臨街枕水,粉牆黛瓦”是水鄉建築的共性,我們既然到了烏鎮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東西。烏鎮的建築特色都集中在鎮頭的修真觀和古戲臺上了。所以大家等會第一個景點修真觀一定不要錯過。觀裡有景點講解員給大家講解,我會大在進去的時候在門口把景點的門票發跟各位。參觀完第一景點以後,大家願意跟我一起遊覽的就跟我一起,不願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動的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再回到遊的介紹上來。俗話說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們杭州離烏鎮估計有個2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烏鎮在民俗方面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賞的平臺。鎮裡設有江南木雕陳列館,巨集泰染坊藍印花布陳列館,江南百床館,民俗館等多個展館,等會小楊會帶大家一一參觀。

好了,烏鎮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帶上行李跟我下車。

烏鎮導遊詞 篇2

烏鎮地處浙江北端,與江蘇省相鄰,曾經是兩省三府七縣交界之處。春秋時期,烏鎮是吳疆越界,吳國曾駐兵於此以防越國,當時稱烏戌。“烏鎮”的稱呼,首次出現是在唐鹹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間,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河東為青鎮,解放後,統稱烏鎮。

關於“烏鎮”一詞的由來,還有一個典故。據說在唐憲宗元和年間,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據稱王,舉兵叛亂,朝廷命烏贊將軍率兵討伐。烏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叛軍節節敗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掛牌休戰,正當烏將軍就地紮營伺機再戰時,李琦卻於當日深夜偷襲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後連人帶馬跌入李琦設下的陷阱,被叛軍亂箭射死。雖說仗是打輸了,但是烏贊將軍那種正直、忠誠、愛國的表現,讓老百姓十分欽佩。大家為了紀念他,就把鎮名以他的姓氏為名,改稱“烏鎮”。

烏鎮二期的西柵景區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河畔,佔地三平方公里,由12個碧水環繞的島嶼和72座形態各異的古石橋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進入景區。相對一期東柵景區而言,二期的保護和開發更加完善徹底,人和環境、自然、建築更為和-諧。橫貫景區東西的西柵老街長1.8公里,兩岸臨河水閣綿延1.8公里有餘,整個景區內儲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築25萬平方米,真正成為了觀光、休閒、度假、商務活動的最佳旅遊目的地。草木本色染坊

整個工坊佔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磚鋪就的,上面豎立著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階梯式晒布架,規模相當龐大。這裡除了製作藍印花布外,還有獨特的彩烤工藝流程,而且當時的彩烤色彩也十分豐富,都是從當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來的,像茶葉啊,桑樹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紅茶可以染成淺紅色,綠茶可以染成淺綠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淺黃色,桑樹皮可以染成淺褚色,因此,這個染坊在當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敘昌醬園

中國是醬油生產起源最早的國家,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而敘昌醬園是烏鎮有歷史記載以來最早的醬園,它是鎮人陶敘昌於清咸豐九年創立的。

醬園前店後坊,自產自銷,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它晒醬的地方。滿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醬缸,我們從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敘昌醬園”的字樣。大晴天的時候,工人們就把斗笠取下,露出蓋著蠶絲棉的醬缸,讓裡面的豆瓣醬盡情的吸收陽光。或許大家要問,為什麼要蓋一層蠶絲棉呢?首先這是因為要防灰防蚊蟲,另外一方面,蠶絲有很好透氣性,讓豆瓣醬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發酵。晒的時間大概要3—4個月,直到變成黑褐色為止。

這裡是陶家的一個會客廳,旁邊還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醬的工藝流程。做醬的工藝比較複雜,要先浸泡黃豆、蠶豆、小麥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發酵,發酵好了加鹽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時間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帶的人家幾乎都是自己做醬的。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後坊的性質,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口鍋被稱為“天下第一鍋”。明代嘉靖年間,湖州鐵匠沈濟帶著一身熟練的冶煉技術來到烏鎮開了個小作坊,當時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鐵作坊,因此生意興隆,發展的很快。這口大鐵鍋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時候做出來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煉的高超技能,也展現了他家的經濟實力。旁邊牆上的照片有關於這口大鐵鍋的資料記載,我們面前的這一口鐵鍋,也是根據資料仿製的,並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樓是一個體驗區,每個禮拜的二、四、六下午2點到4點,這裡會有專門的師傅給大家展示

烏鎮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劉X,大家可以叫我小劉,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的是烏鎮、西柵。

烏鎮是浙江的一個水鄉古鎮,烏鎮地處浙江北端,與江蘇省相鄰,曾經是兩省三府七縣交界之處。春秋時期,烏鎮是吳疆越界,吳國曾駐兵於此以防越國,當時稱烏戌。“烏鎮”的稱呼,首次出現是在唐鹹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間,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河東為青鎮,解放後,統稱烏鎮。

關於“烏鎮”一詞的由來,還有一個典故。據說在唐憲宗元和年間,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據稱王,舉兵叛亂,朝廷命烏贊將軍率兵討伐。烏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叛軍節節敗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掛牌休戰,正當烏將軍就地紮營伺機再戰時,李琦卻於當日深夜偷襲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後連人帶馬跌入李琦設下的陷阱,被叛軍亂箭射死。雖說仗是打輸了,但是烏贊將軍那種正直、忠誠、愛國的表現,讓老百姓十分欽佩。大家為了紀念他,就把鎮名以他的姓氏為名,改稱“烏鎮”。

烏鎮二期的西柵景區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河畔,佔地三平方公里,由12個碧水環繞的島嶼和72座形態各異的古石橋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進入景區。相對一期東柵景區而言,二期的保護和開發更加完善徹底,人和環境、自然、建築更為和諧。橫貫景區東西的西柵老街長1.8公里,兩岸臨河水閣綿延1.8公里有餘,整個景區內儲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築25萬平方米,真正成為了觀光、休閒、度假、商務活動的最佳旅遊目的地。

草木本色染坊

整個工坊佔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磚鋪就的,上面豎立著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階梯式晒布架,規模相當龐大。這裡除了製作藍印花布外,還有獨特的彩烤工藝流程,而且當時的彩烤色彩也十分豐富,都是從當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來的,像茶葉啊,桑樹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紅茶可以染成淺紅色,綠茶可以染成淺綠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淺黃色,桑樹皮可以染成淺褚色,因此,這個染坊在當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敘昌醬園

中國是醬油生產起源最早的國家,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而敘昌醬園是烏鎮有歷史記載以來最早的醬園,它是鎮人陶敘昌於清咸豐九年創立的。

醬園前店後坊,自產自銷,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它晒醬的地方。滿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醬缸,我們從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敘昌醬園”的字樣。大晴天的時候,工人們就把斗笠取下,露出蓋著蠶絲棉的醬缸,讓裡面的豆瓣醬盡情的吸收陽光。或許大家要問,為什麼要蓋一層蠶絲棉呢?首先這是因為要防灰防蚊蟲,另外一方面,蠶絲有很好透氣性,讓豆瓣醬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發酵。晒的時間大概要3—4個月,直到變成黑褐色為止。

這裡是陶家的一個會客廳,旁邊還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醬的工藝流程。做醬的工藝比較複雜,要先浸泡黃豆、蠶豆、小麥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發酵,發酵好了加鹽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時間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帶的人家幾乎都是自己做醬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後坊的性質,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口鍋被稱為“天下第一鍋”。明代嘉靖年間,湖州鐵匠沈濟帶著一身熟練的冶煉技術來到烏鎮開了個小作坊,當時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鐵作坊,因此生意興隆,發展的很快。這口大鐵鍋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時候做出來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煉的高超技能,也展現了他家的經濟實力。旁邊牆上的照片有關於這口大鐵鍋的資料記載,我們面前的這一口鐵鍋,也是根據資料仿製的,並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樓是一個體驗區,每個禮拜的二、四、六下午2點到4點,這裡會有專門的師傅給大家展示鐵鍋的製作過程。這個屋子的建築結構也非常特別,所有立柱都是用石料雕鑿而成,因此有“石腳屋”之稱,其實這也是為了防止冶煉過程中四處飛濺的火花引燃木料,釀成火災。這面牆上描繪了冶煉鐵鍋的所有制作步驟,其中最耗時間,也最難的一步就是給爐子升溫,因為要鐵水熔化,溫度一定要達到1400度以上才行。我們身邊這個就是給爐子鼓風的風箱,大家可以在這裡繞一圈參觀一下。

昭明書院

昭明書院得名於曾在此地讀書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蕭統編輯整理的《文選》是我國第一半詩歌散文選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文選》和《古文觀止》、《唐宋八大家文鈔》都是古代讀書人案頭必備的文學讀本,影響深遠。

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參天,正門入口有明朝萬曆年間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題“六朝遺勝”,龍鳳板上有“樑昭明太子同沈尚書讀書處”的字樣,在文革期間,被有心人塗上了石灰,才得以倖存。

書院的後冊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及作品展覽館。烏鎮是文學巨匠茅盾的故鄉,自第五屆開始烏鎮已經成為茅盾文學獎的永久頒獎地,第五屆是在烏鎮一期東柵,第二期是在我們西柵。

三寸金蓮館

中國封建歷史裡的纏足現象存在了上千年,對於這段纏足歷史,歷來都是褒貶不一。這個三寸金蓮館用大量珍貴的實物和圖片給大家講述中國歷史上的纏足文化,如此系統全面的介紹,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

我們現在進的是當初西柵大街大戶人家的房子,這裡很多景點包括客棧都是把幾個大戶人家的房子打通建成的。我們現在第一進的地方是做商店用的,主要賣一些工藝品。第二進是蠟像區,讓遊客瞭解一下當時裹小腳的場景。這邊是我們的女孩到了一定年紀,長輩給她裹小腳的場景。裹腳一般都是在女孩5—8歲的時候,如果年齡太小,腳還很軟,可能會裹的不到位,落下終身殘疾,沒辦法走路,如果年齡太大,腳掌就定型了,裹起來更痛苦,而且也裹不漂亮。現在我們到裡面的展覽館去看一下。

那個時候就已經有高跟鞋、坡跟鞋了,為的是讓腳顯的更小些。大家看他們的鞋子都是尖頭鞋,那我們現在穿尖頭鞋是為了漂亮,為了時髦,那時候他們的指令碼來就被綁成了尖形,所以鞋子都是尖頭的。當時她們只有大腳趾是不動的,其他四個腳趾都被折斷壓在腳底板下面,同時還要把腳面骨折斷,從而把腳裹成一個彎弓的形狀。

大家過來看一下這邊的兩雙鞋子。這是一雙富貴高筒靴,是富家小姐或有錢人家的小姐穿的,平常的鞋子都是自己做,做靴子的話就要請專門的鞋匠來訂做。這靴子上的花卉是牡丹花,也表示大富大貴的意思。這邊這雙是專門給古時的歌舞妓跳舞時穿的,腳後跟這個抽屜是放花粉用的,下面還有個鏤空的蓮花形狀圖案。跳舞的時候,隨著腳步的移動,會有一朵朵的蓮花印在地板上,因此這被稱為步步生蓮鞋。

往裡面進去,這些都是小孩子的童鞋,有虎頭鞋、十二生肖鞋等等。再進去就可以看見更多的鞋子,這裡的鞋子有按種類分,按地區分的。像這幾雙鞋子普遍要偏大點,因為是民國初年的時候的鞋子,那時候纏腳不是很講究,所以腳還是比較大的。現在我們看看這些小的,這幾雙單個的鞋子很有特色,它們都是單個的,叫做訂婚鞋。因為當時男婚女嫁都是靠媒婆做媒的,媒婆會把女孩子的繡花鞋其中一隻拿到男方家給女孩做媒,而男方的父母就看著這鞋子來選媳婦。他們主要看兩方面,一方面看大小,因為當時以小腳為美,另一方面是看鞋的做工,也就是鞋面上的繡花。因為女孩子裹了小腳之後,幹不了重活了,只能在家裡做些家務活,女工方面當然也是非常看重的,因此挑媳婦主要就是看鞋子的大小和做工這兩個方面。

這裡還有一雙睡鞋,顧名思義是睡覺時穿的鞋子。這鞋的底是軟的,睡覺前套在腳上,出門的時候在這雙鞋子外面再套一雙硬底的鞋子就可以了。

這邊有四個地區的鞋,南方的,北方的,中原地區的,江南地區的。其中中原地區的腳型是最漂亮的,像湖南湖北這一帶,而且那裡做的鞋大多是坡跟鞋。大家都知道,相同長度的鞋子,做成坡跟和做成平跟效果會有很大的差別,做成坡跟後看上去明顯更小些。中原地區的女孩有纖骨的稱號,她們骨骼長的比北方女孩要小,因此腳也相對小些。而纏腳是要按比例的,纏的過小了會影響女孩子的正常行走,所以北方的鞋子要相對的大一些。

這邊是72雙精品鞋,這些大一點的是民國時期的,這些有點少數民族味道的是青海地區的,都是從山區農戶家收集回來的。

這邊還有兩雙鎮館之寶—兩雙出土文物。這裡是故意放著一大一小兩雙,做一個對比。這雙是北宋年間的,到現在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當時還沒有廣泛流行纏腳,當時沒有纏過的腳是跟我們現在一樣,自然生長的,那這個鞋子也是蠻大的,按現在的標準來說有 39碼的樣子。那旁邊這雙就明顯小很多,這是明朝的鞋子,也是從烏鎮近郊出土的一雙三寸金蓮鞋。因為明朝是纏腳最鼎盛的時期,那個時候如果女孩子不纏腳是嫁不出去的。

剛開始流行纏腳是在南朝的時候,李後祖有個宮女叫媚娘,她本身腳比較小,經常在跳舞的時候不穿鞋子,用布把腳綁一下,在棉花上面跳舞,李後祖就讚譽她是“凌雲之態”。那時候開始就以小腳為美,到了宋代的時候開始有了三寸金蓮的說法。它從宮廷傳到一些富貴家庭,再傳到妓院,慢慢的開始廣泛流行。那時候民間老百姓還不怎麼會纏,特別是在農村,農村裡的女孩子是家裡勞動力的一部分,纏腳後就意味著不能下地幹活了。那到了明朝的時候,如果說女孩子不纏腳肯定是嫁不出去的。皇帝朱元璋娶了馬皇后,因為上轎時一陣風吹來,把轎簾吹開,露出了馬皇后的一雙大腳而被人恥笑,於是就有了露馬腳之說。

清朝的宮廷裡面是不纏腳的,因為滿人認為江山是從馬背上打來的,纏了腳還怎麼騎馬呢?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年的時候下了一個禁纏令,就是說凡是我康熙元年出生的女孩一律不準裹小腳,可是漢族的老百姓太多了,而且纏足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了,他們還是在偷偷給自己家裡的女孩子裹小腳。於是在康熙七年的時候,朝廷就索性不管了,也把這個禁纏令罷免了。真正沒有裹小腳是在民國的時候。

這個腳是我們烏鎮90多歲的老人家的腳,她這個腳已經不是三寸金蓮的小腳了,而是有點畸形。因為這位老人家小的時候父母給她裹了一段時間的小腳,後來又不裹了,但是腳始終長不好,就變成這樣畸形的了。

烏鎮導遊詞 篇4

烏鎮是浙江的一個水鄉古鎮,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鄉。據譚家灣古文化遺址的考證表明,大約在6000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

唐時,烏鎮就隸屬蘇州府。唐鹹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烏鎮稱“鎮”的歷史可能從此開始。烏鎮的建鎮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運河穿鎮而過,歷史上曾以河為界分為烏、青兩鎮。河西為烏鎮隸屬於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隸屬於嘉興府桐鄉縣,至直1950年烏青兩鎮才正式合併,統稱為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到今天。

烏鎮景區是20xx年1月1日正式開放的,雖然開發較晚,但起步較高,儲存得非常完整,整個開發過程堅持了“以舊修舊、整舊如故”的原則。現在景區裡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並沒有因為旅遊開發而把他們全部搬走,他們原來怎麼生活現在幾乎仍然怎麼生活,烏鎮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著的古鎮!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河名為東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連通京杭運河。河對岸的古民居里現在還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烏鎮是一個真正的活著的水鄉古鎮。

在這邊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橋——逢源雙橋。跟一個成詞結合起來就是說左右逢源的意思了,還可以看到在這座橋上面有一個廊棚,所以也稱為廊橋,橋的下面還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於一座水城門的作用。

過橋以後,首先來到的是財神灣,原先這不叫財神灣,而叫轉船灣,烏鎮的水系比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柵頭河道越窄,船隻也不易掉頭,所以當地人就在這兒開塘挖河造了一個能轉船的地方,同時為了區別於其它的地方的轉船灣,便借用前面的財神堂命名為財神灣。

回過頭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它的規模雖然小於杭州的胡慶餘堂,但也有12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由寧波藥商陸慶餘建立的,並由他的孫子陸渠清將藥店搬到這裡,在櫃檯四周約有300多隻藥材櫃。

看完藥店接著往前走,接下來看到的就是剛才所說的財神堂了,在烏鎮歷來都有接五路的習俗,所謂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財神,東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這一位財神就是東路的文財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為官正直,對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後來自己的心都掏給了商紂王,當時百姓為此很敬重比干,特別是一些商人,他們認為做生意就應該誠心誠意,象比干一樣,所以比干奉為財神。

現在我們所走的這條街叫東大街,全長1300米,走的都是舊石板路,兩旁都是古民居,整條街上還居住著350多戶人家有將近1000的人口。望過去非常整齊乾淨,因為開發時把所有的三線兩管全都下地了,現在兩旁人家家裡都是有水也有電的,並家家戶戶幫他們裝好了抽水馬桶,汙水也不排到旁邊的河裡了,因此旅遊的開發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環境。

江南百床館

了各位領導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江南百床館,顧名思義就是從江浙一帶收集過來的各式各樣的古床。這個老宅子是當地姓趙的一個大戶人家,七進深的一個老宅子。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張床是我們這個展覽館當中年代最久的一張床: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00年曆史了,明式傢俱簡潔大方,用料講究,整張床都是用黃櫸木所做的。接著我們住裡進,裡面有一張是百床館中的鎮館之寶,拔步千工床。

在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為什麼說是千工床呢?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個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時間了。雕刻之精緻也謂之巧奪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時以108為吉祥數字,而且此床為新婚床,加上一對新婚夫妻剛巧湊足108,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徵了,此床佔地面積達六個多平方,共有四進深,第一進是換鞋處,第二進是更衣室,第三進是放馬桶箱的,在古代稱它為子孫桶,就是現在家裡的衛生間了。最後一進是主人睡覺休息時所用的,裝置這齊全相當於現在的套房。在這床上最有特點的地方就是懸掛在空中的那塊木牌了,是以前做床的木匠送給那床的主人的,相當於現在的一張賀卡,還有一種說話,此牌就好比咱們現在住酒店掛在門上的請勿打擾牌哦

看完千工床再往裡走,在這一進可以看到的是三張風格一樣的床,是屬於中西合璧的,在床兩邊還有兩個羅馬柱是西式的,在床掛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國的古代是國花代表富貴,還有葡萄和雙喜,葡萄是多子多孫,多子多福;雙喜是中國人結婚時用的代表喜慶。也就是說這床也是當是時結婚時所用的喜床,而這床是民國初留下來的,材料是紅木做成的。

那剛才我們看的大部分都是雙人床,接下來往裡走可以看一下兩張小姐床。首先我們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歲的小姑娘所睡的,雖然是小姐床,但是這張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將的圖案,可以說這位小姑娘她是不愛紅妝愛武妝,是屬於花木蘭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是非常高,抬頭可以看到有兩行字,“雙手要撈天邊月,一石擊破心底天”。在這張床上還雕刻了蝙蝠的圖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獅子還起到了避邪的作用。旁邊是清代的小姐床,這張小姐床的顏色比較亮麗是紅顏色,這是一種比較珍貴的銀子漆,床上的人物都是鍍金的。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藤榻,也可以稱之為“羅漢床”,它就像現在人們家裡的沙發,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抽菸等等,你看它還配有床幾,根據需要可拿下來也可以放上去的。在“羅漢床”的對面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兩張姐妹床,它們之所以被稱為姐妹床並非是指姐姐妹妹睡的,而是由於這兩張床是我們當地同一個木匠師傅製作的,風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們放在一起展出所以命名為“姐妹”床。你看中間“鸞鳳和鳴”四個字不就是代表了夫妻恩愛嗎?

江南民俗館

接下來我們進入了另外一戶人家金家廳,在這裡展出的是有關於烏鎮當地的民俗民風.首先我要參觀的是衣俗廳,有關於民國三四十年代的江南一帶的人物的穿著。在這個櫥窗中我們看到的男女的穿著是當時那個年代較為普遍的,女子穿著以旗袍為主,而男子則穿上長衫,禮帽配西褲、皮鞋,這也是當時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的表現吧。在這邊的這個場景中我們看到的四個人,從衣著服飾可來判斷其身份,裡面坐著的是賬房先生,淡色短衫長褲的是當時的文人或小商人的穿著打扮,而頭戴烏氈帽的則是勞動者,藍色長衫的則是夥計的形象。在我們身後的這個櫥窗中看到的是民國時期的西服,學生裝及中山裝。學生裝是由西服演變而來,也是日本製服的改良,簡便不用戴領帶。中山裝是由學生裝演變而來的,民國18年由國民黨政府定為國家制服。四個口袋,分別代表“四維”:禮、義、廉、恥。袖口上三個釦子表示國民黨三民主義:民主、民權、民生。再往邊上過來看到的歷史照片是茅盾和家人穿著的介紹,從服飾來看,茅盾也是出生於小康家庭的書香門第,待會我們會去茅盾紀念館和故居參觀;再這邊看到的是三十年代的婦女時裝;邊上櫥窗中看到的是清代漢族女子的穿著襖裙及滿人所穿的旗袍,旗袍也是旗女之袍的簡稱。到了民國時期,旗袍也已經西化了,線條趨向於全身的裁剪了。

現在我們進入的是歲俗廳,這是當地人每年的正月初五接財神的一個儀式,中間桌子上擺放的都是接財神所需的供品。頭桌是水果,用到的有甘庶、桔子、蘋果、寓意了甜甜蜜蜜節節高高;二桌是糕點、菱角,代表了稱心如意,財源廣進;三桌是三牲,豬頭、雄雞、鯉魚,但是整個儀式最特別的是中間吊起的這條魚,這魚當地人在接完財神後要放生,放生的魚就是代表了年年有餘。

看過了當地人接財神的展廳後,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節俗廳,中間的是齋月堂。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當地人都要祭拜月神,祈求全家子孫團圓。兩邊是江浙一帶的風俗習慣:賀歲拜年、元宵走橋、清明踏青、立夏稱人、端午粽子、分龍彩雨、天貺晒蟲、中元河燈、中秋賞月、重九登高、冬至祭祖、臘月小更。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展廳比較喜慶了,是烏鎮人以前結婚的儀式。展示了民國年間新婚夫妻拜天地的情景。中間是個喜堂,供奉了送子觀音像,觀音前面所放的是:紅棗、花生、桂圓和荔枝,象徵著早生貴子。這兩位身著大紅喜服的就是新郎新娘了,新娘旁邊所站的就是能說會道的媒婆了,新郎身後的鬍鬚長長的老先生則是主婚人司儀了。坐著的兩位是新郎的父母高堂,按男左女右坐在那裡。民間的婚嫁風俗向來很講究,在司儀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乃夫妻交拜。行禮之後,用兩家各出一條的紅綢帶結成同心花球式的牽巾,新郎新娘各牽一頭,新郎面對新娘倒行將新娘緩緩牽入洞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國傳統婚姻的一般原則,先由媒人傳言,再由父母決定,當事人往往對自己的婚姻沒有直接表示意見的權利,因此二人未曾認識,新娘頭上的紅蓋頭是最後入洞房後新郎所去揭開的,當然不可直接用手,得手持一杆擱在如意之上的稱,挑去紅蓋頭,喻意為“稱心如意”!屋子右邊所放是以前新娘子出嫁時的嫁妝了,有子孫桶、漆盒、綢盒、樟木箱、澡盆、飯籃等,

對面還有以前女孩子出嫁時坐的花轎,因為傳統的婚育觀念女孩子十五、六歲就出嫁了,而且南方的姑娘長得嬌小玲瓏,所以花轎很小,四人抬的。另外還有三個條箱,用於放絲綿被的。烏鎮的女孩子出嫁時,連被子一併都要嫁入男方家的。

最後一個展廳就是壽俗廳了,由於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比較強,祝壽講究做九不做十,也就是說逢九做比較隆重。六十大壽是在五十九歲時做的,中間桌子上擺放的是做壽用到的東西,三尺三的長壽麵,取其長長久久之意,還有烏鎮特色糕點定勝糕。正堂中供奉了福、祿、壽三星。兩旁分別掛有百福,百壽圖和麻姑獻壽等圖案。

高公生糟坊

走過傳統居民區,接著便來到了傳統作坊區。

烏鎮特產很多,除杭白菊、姑嫂餅外,還有三白酒也是其中之一。古時民間的作坊大都以前店後坊的格局佈置。接著請大家隨我往裡走。

烏鎮的三白酒歷史悠久,早在朱元璋登基做皇帝時,就有浙江的官員把三白酒進獻給朱元璋。他喝過之後大加讚賞,封為貢酒。從此三白酒的作坊就開始興旺發達起來。但是直到清朝同治11年(1872年),向工部申請,朝廷才頒發公文。從此,高公生糟坊正式掛牌營業。

之所以稱它為三白酒,是因它的原料所命名的。白米、白麵、白水。即由糯米、小麥和地下深井水經過二次發酵、二次蒸餾所釀製而成的糧食白酒。酒精度55度。

三白酒製作方法複雜,大致如下:

先把糯米放在大缸中加水浸泡,一般需要十二小時,然後用木桶裝上糯米蒸熟(約半個小時)。蒸熟後用冷水淋涼,倒入大缸中,拌入酒麴粉。每缸中大約放入四桶,然後把飯壓緊,在中間挖一個小洞,蓋上蓋子進行發酵,二、三天後,在小洞中

有酒漿溢位,此時前發酵已經完成。

前期發酵完成後,在缸里加水至缸口,同時再倒入一桶剛蒸熟的飯,密封進行主發酵。一個星期後進行開耙,用木耙把發酵過的米飯上下攪拌均勻,去除二氧化碳,再密封繼續發酵。48小時後把缸裡的酒釀裝入酒罈進行後期發酵。四、五個月後進行壓榨,把酒糟和酒水分開,其酒水放入蒸餾箱。架上鐵架,上面鋪上小麥粉和糯米進行蒸餾。出來的酒分為酒頭、酒中、酒尾。然後去頭掐尾,酒頭和酒尾放開,與下次壓榨出來的酒水一起再蒸餾,即所謂的二次蒸餾酒,也就是55度的三白酒!

那麼瞭解了三白酒的釀製原理,接著就來品嚐一下當地的特產——三白酒!

藍印花布作坊

各位領導,前面就是藍印花布作坊。走進這扇古老的木門,這兒是一個天井,也是晾布匹的地方。藍印花布始於後晉,發展於宋元,鼎盛於明清。舊時,我們烏鎮一帶染坊遍佈,最多時有十幾家之多。可見當時這個印染業在烏鎮是非常興旺的。

由於藍印花布特殊的原料及工藝,我們也將它俗稱“石灰拷花布”或“藥斑布”。走進這個在展廳,再看這旁邊這些櫥窗中,陳列了不少明清時的衣服,布料,蚊帳,頭巾等物品一些現代工藝的製品“清明上河圖”,“世紀上海”等。在這裡您還能目睹到許多明清時,和更早的製作藍印花布的工具。比如在古書《二儀實錄》裡講到的夾纈板,就是最古老的印染工具。

看過展廳,讓我們到邊上這間小屋,參觀一下上漿和拷花工藝。這道工序是製作藍印花布非常重要的步驟。就是用事先刻好的花版,平放在上好漿的白布上,均勻地刷上調和好的石灰粉和黃豆粉。為什麼要刷上這兩種粉?因為石灰粉可以起防染作用,也就是說拷上石灰粉的地方是染不上顏色的。而黃豆粉有較強的粘性,可以把石灰粉牢牢地固定在布上。上好漿在這裡面晾一星期左右,再拿到隔壁的染坊去染色。

一進染坊,一股焦味撲面而來。在這大染窯下是用闇火燒礱糠的。使染窯保持一定的溫度。像它的製作染料是用板藍根的葉子,根可以治感冒的。一般藍印花布要經過反覆七八次之多。最後再把漿刮掉,有漿的地方就是白顏色的,而其它地方是藍顏色了。在這染窯中央有一根毛竹是空心的,就是煙囪。在這染坊中,柱子,煙囪上都貼著一張紅紙,這就是吉祥如意紙,上面繪著梅葛二仙的畫像。相傳這藍印花布是他們的發明的。所以舊的江南,幾乎每家染坊都供著葛洪,梅福畫像,奉他們為行業的祖業。

傳統作坊區

走過仁義橋,現在所到的是傳統作坊區。這邊有各式各樣的民間傳統工藝,當地的老百姓所開的各種小作坊集聚一起也是煞有特色的。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家姑嫂餅作坊。姑嫂餅是烏鎮的傳統名點,據考察,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姑嫂餅味道鮮美,油而不膩,酥而不散,又香又糯,甜中帶鹹。這種充滿鄉土氣息的糕點價廉物美,是饋贈親友的最佳禮品。有一首民謠這樣讚美姑嫂餅:

姑嫂一條心,同做小酥餅。

白糖加焦鹽,又糯又香甜。

那麼這種餅為什麼叫“姑嫂餅”呢?它又是怎麼來的呢?

據說很久以前,烏鎮有一家小糕餅店,是一戶姓方的人家開的。起先,他們只是從大作坊裡批一些糕餅來賣,後來,他們生下一男一女,靠這小本買賣難以餬口了,於是,夫妻倆想學酥糖來賣。他們仿造酥糖的配料,用炒過的麵粉,熬過的白糖,去殼的芝麻,煎熟的豬油等細心的拌勻,蒸熟,然後用模具製成一個個小酥餅。由於用料考究,製作精良,他們的酥餅生意越做越好,財源茂盛,鎮上的同行十分眼紅。為了保住自己的財源,夫妻倆對酥躺的製作方法嚴格保密,他們夫妻倆親手配料,自家人動手製作,工具不外借,技術只傳兒子、媳婦,不傳女兒,因為女兒將來要出嫁,制餅方法就會傳出去了。眼見得嫂嫂得到密傳,他家女兒心中不服氣。有一次,嫂嫂正在做酥糖,女兒騙嫂嫂說姆媽叫她有事,嫂嫂一走開,她急忙到灶間抓了一把鹽,拌在嫂嫂製作的那堆粉料裡。她想,這樣,嫂嫂做的酥餅味道肯定不好,一定賣不出去,出出自己心裡那口氣。哪裡知道,這次她嫂嫂配料做出來的小酥餅銷路特別好,個個讚不絕口。店主人二丈金剛摸不著頭腦,等她弄明白是自己女兒搗的鬼後,靈機一動,借題發揮,說這種餅是他家姑娘阿嫂合作配製而成的,並且,將甜中帶鹹,香味獨特的小酥餅命名為“姑嫂餅”了。

這一來,小酥餅的名氣居然傳遍了江、浙一帶,也是我們烏鎮的傳統糕餅。您在這裡不僅可以觀看其整個製作過程、品嚐姑嫂餅的風味,而且還可以戴上一次性手套親手做幾個呢?

接著我們來到的是一家木雕坊,裡面有木雕師傅現場雕刻。東陽木雕名聲遠播,為浙江的三雕之一,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伴隨著淡淡的木香,給人一種傳統、樸素的美。

旁邊熱氣騰騰的是烏鎮的青團了,它是用南瓜的葉子揉著米粉做成的,中間包著豆沙的陷,感覺可是非常誘人的噢!

再看這兒的竹器坊,製作的都是老百姓家裡常用的一些居家用品和小工藝品,有竹籃子、針線籮、杯墊、首飾盒、斗笠等等,質樸清新。安置在現代的居室裡也是很有意味的。如果您有充裕的時間,不妨指定或設計一個物品現場製作,這可是挺有意義的噢!

在回味坊的旁邊就是竹藝齋了,浙江盛產竹子,這邊的竹刻和竹根雕都是師傅根據竹子本身的特點因才制宜,精心設計而成的,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看!這裡面還有不少師傅的得意之作呢?

這是一間製作湖筆的小作坊。湖州是“湖筆”的發源地,在歷史上烏鎮曾一度隸屬於湖州府烏程縣。湖筆始創於公元前二百多年,歷經兩千年製作的改進和完善,形成了獨特的民間手工制筆工藝傳統。它採用山羊、雞狼、山兔等獸毛為原料,經過手工七十多道工序製作而成,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色,毫性鋼柔相濟,書寫得心應手,是為“毛穎”之冠。如果您喜歡書法繪畫的話,相信您一定能在這裡找到一支稱心如意的筆。

來到這邊還有很多各式作坊,如:真絲手繪的作坊,製作銅器的作坊,還有工藝車木和磨製梳子的作坊等。除此之外,您看還有刨老菸絲和納布鞋的作坊呢!在這,想必您對烏鎮的傳統手工藝已經有所瞭解了吧!它們也是民間文化折射的璀璨的光芒噢!

江南木雕館

各位領導接下來我們要來到的是江南木雕館。進門首先看到的是一對紫黑色的木柱,圖案分別是龍與鳳,取龍鳳呈祥之意。這類柱子在古代被稱為儀式柱,它主要的作用在於裝飾性。舊時,家中若有紅白喜事,正廳之上都要懸掛中堂,這對柱子便是置於中堂兩側。由於柱子價值極高,一般人家都是在需要時才去租用,用完即還。

走過天井看到的院落當地人稱為百花廳。長窗,牛腿、挑頭、垂柱、月樑等等,到處是精美的花紋,稱它為百花廳是毫不誇張的。廊前的牛腿上是圓雕的明暗八仙。垂柱上的蓮花、牡丹、芍藥、菊花及四隻花籃更是美侖美奐,可謂是木雕工藝中的精品。廳中陳列的是一根巨大的掮樑。原是一祠堂中的舊物,用一根四米多長的香樟木雕刻而成。所刻圖案是郭子儀拜壽時的全家福。郭子儀是唐玄宗時的大將,曾率兵平定了“安史之亂”。上面雕刻了郭子儀、郭夫人、七子八胥及四名丫環,三位同朝大臣等二十四人。

跨過一進院子又是三間廳堂,廳中最顯眼的是兩根異常粗大的刻花柱子。這兩根柱子直徑1.5米,需三人才能合抱。兩根柱子上,一面上方刻有一威武的獅子,下端則是一女孩。另一面,上端是一男孩,下方則是一高大的大象。這柱子顯然不屬於江南木雕,是屬於東南亞一帶的圖騰柱,一般是立於大型寺廟之前,其作用類似於中國的石獅子。據說,此柱可能來自於徐州一帶,據載,在古代中國,時常有民族大遷徙,明末時,有一少數民族從南方往北遷徙過程中,保留了古老的本民族傳統風俗,並與當地人格格不入。這兩根柱子便是該族原始圖騰柱,是豐收與興旺的象徵。在回過頭可以看到的是天花板,我們是看它的貼粘技術,不是看它的雕刻技術,是雕刻好以後貼粘上去的,當中的牡丹花是中國古代的國花代表了富貴,兩邊還雕刻了鳳,鳳穿牡丹代表了大富大貴了。在兩邊的櫥窗裡還展出的是由沈墨寧先生個人收藏的清朝初與清朝末之間的木雕作品。看完以後我們可以往旁邊的過道出去。

餘榴樑錢幣館

走過東大街,我們將要參觀的下一個景點,被譽為“江南有錢人”的餘榴樑先生的錢幣館。

餘榴樑1942年出生於烏鎮,現在上海定居,40年中他收藏了世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錢幣25000多種,其中金屬幣21000多種,紙幣3000多種,花錢1100多種,他的家猶如一座“萬國銀行”。餘先生與錢幣結下如此深厚的淵源,其實與他當時所學的專業是大有關係。1960年當時18歲的他進入了上海江南造船廠,在廠內開辦的鑄造專業技校學習後,他便漸漸對錢幣收藏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在以後40年的收藏生涯中,他不僅收藏錢幣而且也研究錢幣,成為了錢幣收藏界的佼佼者。近年被評為“全國十佳收藏家”之一。

展廳所陳列的是中國花錢,即古時的紀念幣,在收藏過程中,他不僅深入閱讀在研究有關錢幣方面的著作,還廣泛閱讀歷史和文學書籍。收藏、閱讀、研究三結合,使他的理論水平大大提高,先後撰寫論文500多篇,專著10多部,其中《中國花錢》是我國第一本“花錢”專集,彌補了這一領域研究的空白。

在這展出有一枚是古錢.,十分珍貴,南宋時期的大宋河山,是開爐錢中的一種。開爐錢是指歷代錢局在正式鑄造前,先精工鑄制一批帶有紀念性質的錢幣。發行數量相當少,江南地區偶而有所發現,但從來沒有批量發現。據傳“大宋河山”當時存世僅五枚,其它四枚或早已流落國外,或湮滅不知所終。

在櫥壁上所展示的是民國時期軍閥割據的紙幣,省內內部發行所用,出省就毫無價值,相當於地方糧票的作用。其中有一張面額最大的紙幣,新疆銀行發行的六千萬元,但當時只可換來一個大餅,可嘆民國時期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當然,餘先生的貨幣總價值達360多萬元。因此亦被稱為“江南有錢人”。

茅盾故居

接下來我們要來到的是茅盾故居了。茅盾故居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個是立志書院,另一個是故居了。

茅盾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家、文藝理論家、文學翻譯家。他以創造進步文化為已任,辛勤筆耕60餘年,為祖國留下了1000多萬字的不朽作品。作為文學工作者,為我國現代文學的繁榮作出了卓越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被任命為文化部長。茅盾在1896年7月4

日出生在烏鎮的,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小名燕昌。少年時期的茅盾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學生,而且尤善作文。這首先得歸於他的母親。茅盾5歲時,母親就開始向他教授當時上海澄衷學堂的《字課圖說》和從《正蒙必讀》中抄下來的《天文歌略》,還有一本歷史讀物《史鑑節要》,也激發了他對文學的熱情。茅盾的中學是在湖州、嘉興、杭州唸的,在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學,1916年,畢業後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復遊歷日本,儘管行蹤杳遠,卻始終與故鄉保持著較親密的關係。在文學創作中,茅盾屢屢發烏鎮作小說的故事,甚至到了不肯割愛的程度。在《子夜》、《林家鋪子》、《多角關係》、《霜葉紅似二月花》、《春蠶》、《秋收》、《殘冬》等小說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烏鎮的影子,讀到烏鎮的方言,聞到烏鎮的氣息。

首先進來的是立志書院,坐落在茅盾故居的東側,最初由邑紳嚴辰於同治四年(1865)建立。立志書院前起觀前街,後至觀后街,直落五進。今天的書院基本保持了當時的面貌。大門的門楣上嵌著“立志”二字,兩旁的柱聯分明是院名的註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進得門來,穿越過道,就見一個小天井,內植桂花樹,隱含“蟾宮折桂”、榮登“桂榜”之義,古代讀書人是一看就明白的。過天井是——講堂,上懸“有志竟成”額,是浙江布政使楊昌濬所題;講堂後面為當時的教學樓,名“籋雲樓”,為山長嚴辰所題。籋有“鉗”義,“籋雲”可作“拿雲”、“凌雲”解,它與“立志”互為呼應,寓意顯然。立志書院門前河埠上有一幢樓閣,名文昌閣。文昌閣是立志書院的附屬建築,建於同治十年(1871)。此閣是烏鎮讀書人心目中的聖地,裡面不僅奉祀著主持文運科名的星宿和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還是文人聚會和科舉預考的場所。

接下來去參觀茅盾故居,書院跟故居只有一牆之隔。茅盾故居在在觀前街17號,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450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是茅盾的曾祖父沈煥分兩次購買的,東面的先買,稱“老屋”。西面的後買,叫“新屋”。門口高懸著陳雲同志題寫的“茅盾故居”匾額;穿過天井,便是老屋第二進的兩間樓房。東邊樓下是客堂間,西邊是廚房,老屋前樓靠東一間是茅盾祖父母的臥室,靠西一間是茅盾父母的臥室,茅盾祖父就誕生在這裡。新屋第一進樓下兩間與老屋格式一樣,但是打通的,是全家用膳的地方。第二進後面是個半畝地大小的院子,有門與老屋相通。茅盾的曾祖父從梧州返鄉後,曾在這裡建了三間平房以度晚年。他逝世時便一直空著。1933年,茅盾回鄉為祖母除靈,決定用剛剛收到的《子夜》的稿費翻建這三間瀕臨坍毀的小屋。他親自畫了新房草圖,請人督造。1934年秋,新屋告在成,茅盾從上海趕來察看,並在小徑旁親手栽植了一棵棕櫚和一叢天竹。此後,茅盾多次回鄉,都住在自己設計的房子裡,並從事寫作,小說《多角關係》就是他於1935年秋在小屋的書房裡寫的。到這邊茅盾故居也就參觀完了。

修真觀及戲臺

各位領導,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烏鎮的中心廣場:修真觀廣場,它是舊時烏鎮的文化娛樂中心,人們迎廟會,看神戲的最好場所。這個戲臺就是修真觀的附屬建築,最早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後遭到毀損,但這戲臺自1919年修繕以後就一直儲存到今天,所以這裡的人都稱其為古戲臺。戲臺佔地204平方米,分兩層,上層的前部即為戲臺。

現在,戲臺前鑼鼓聲不斷,每天上午、下午逢整點都有演出,唱的是當地的地方戲曲:桐鄉花鼓戲,都是用地方方言演唱的。接下來我們回頭看一下修真觀吧。修真觀最早建於北宋鹹平元年(998年),道士張洞明在此結廬修真得道,所以取名修真觀。是江南的三大道觀之一,與蘇州玄廟觀和濮院翔雲觀並稱。據有關資料記載,初建時的修真觀有三大殿,後屢毀屢建,至乾隆十四年增設山門和戲臺後,修真觀的格局就基本定型了。現在的修真觀,前為山門,中為東嶽大殿,後為玉皇閣。

在這我想大家一定在奇怪為什麼門口掛著一個大算盤吧?您看這付對聯,上聯是:“人有千算”,下聯是:“天則一算”,告訴了人們“人算不如天算”的意思,所以呢?這大算盤就代表了老天爺的算盤。現在請隨我進內參觀。進入山門您就看到了兩位熟悉的神仙,左為青龍君,右為白虎君,他倆就相當於門神,日夜守衛著修真觀。

進入修真觀您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也是修真觀的一大特點,它是佛道合一的。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從理論上說佛、道雖各有教義和宗旨,其行為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時有

融合、滲透,兩者都是勸人為善的,所以老百姓看來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把它們混同起來,也是很自然的。

過了山門的兩邊配殿中,右邊是十殿閻王和文武判官的塑繪,正中間一位就是地藏菩薩。每年的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薩的誕辰,所以那天晚上烏鎮這一帶就有插地藏香的習俗。左邊為道教中的三清尊神,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他們三位在道教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第二進正殿是東嶽殿。正中供奉的為東嶽大帝,相傳東嶽大帝是主管人間生死的,人們非常敬畏他,所以地方上都有東嶽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為其誕辰日,會舉行隆重的祭奠和廟會。兩旁依次是高2米的十二生肖元神像。

現在,在左右配殿內供奉的是城隍菩薩和瘟都元帥,每年的五月十五、七月十五烏鎮都有迎瘟元帥、城隍菩薩的活動。

第三進玉皇閣分兩層。下層供有觀音,其左右兩邊站立的是她的弟子善財童子和小龍女。上層供有玉皇大帝塑像,玉皇大帝是仙界中至高無上的主管,所以地位也最高。兩邊有程長庚研究室創作的壁畫。這兩幅壁畫均高3米,長8米,分別是太乙諸神上朝圖和西王母出遊圖。

看完修真觀,接下去前往的是夏同善的翰林第。

夏同善翰林第和皮影戲

我們烏鎮曾有兩處翰林第,一為北柵的嚴辰,一為中市的夏同善。夏同善翰林第原是一般的民居,我們當地稱之為肖家廳。肖家廳大門裡的門檻很高,中間一節可卸下來,稱為“德檻”。跨過石板天井便是肖家的正廳,在正廳匾額兩旁供奉著的大紅鏤漆木盒是盛放聖旨皇榜的。

那麼既然是肖家廳又怎麼會變成夏同善的翰林第呢?原來肖家廳是夏同善繼母的孃家,夏同善的生母在他五歲時就已過世了,他的父親續娶了烏鎮肖家的小姐肖氏,夏同善侍之如生母,在他十五、十六歲時,因家道中落,其父欲棄儒經商,夏同善隨繼母常住於肖家,他舅舅肖儀斌藏書頗豐,夏同善又酷愛讀書,每日手不釋卷而懶於酒醬鋪的事務。肖老太公非旦不責怪,反而認為孺子可教,把他送入塾館請老師教授。由此夏同善學問大進,科舉連連告捷,在二十五歲時考取進士,次年被欽點為翰林,夏同善為報答肖家對他的養育之恩,就把翰林第的匾額掛於肖家廳。

在一八七六年時,夏同善會同二十七名官員為楊乃武與小白菜翻案,得到當地百姓的稱頌,烏鎮的鄉紳非常敬重他,出資在肖家廳隔壁造了一間翰林第。現在我們就穿過這個假山到隔壁看一下。這個小小的庭院就是肖家花園了,假山、小池、竹子、芭蕉,顯得小巧而雅緻,花園北邊的是“轎廳”,又稱“接官廳”,裡邊停放的是兩頂轎子,一頂為冬轎,一頂為夏轎。在看南邊,這就是翰林第的正廳了,裡面的一切擺設都是按當年的情形佈置的,正廳的牆上高掛著“翰林第”的匾額。這幅題有“高風亮節”的竹子圖則象徵了夏公的為官清廉和為人正直。走過正廳後面的天井就是樓廳,樓下安放著夏同善的塑像,當時夏同善與翁同和同為光緒皇帝侍讀,官拜兵部右侍郎。

在這個翰林第中還有一間小白菜曾住過的房子,被稱之為“白菜樓”。那麼小白菜怎麼會住在這裡呢?據說,當年“楊葛”冤案昭雪以後,裕親王十分好奇,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子竟使我朝大小官員近百名被革去頂戴花翎?於是他命刑部帶那小白菜來面察,那小白菜雖然面色憔悴不堪,但仍掩不住她的天生麗質,裕親王頓起同情之心,便問她有什麼要求,小白菜見裕親王問就說了:她曾在獄中許下一個願,誰幫她洗清冤情,就服侍誰一輩子。裕親王一聽就為難了,因為慈禧已經下了諭旨要小白菜到庵堂了卻餘生,可自己剛才話已出口又很難收回,這可怎麼辦才好呢?思慮片刻之後,倒也想了個兩全其美的主意,他讓小白菜到烏鎮去伺候夏同善的母親夏老夫人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後再進庵堂,以還其心願。但這段時間必須是不見天日的,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據說這裡的後門與長廊就是為了使小白菜“不見天日”而修築的。

接下來我們要去看的是一種快失傳的民間藝術:“皮影戲”,也就是古代的動畫片了!

看過了精彩的皮影戲,下面將要前往的是一家老字號的典當行“匯源當鋪”。

匯源當是烏鎮首富徐東號的第九代徐渙藻所設,它創建於清朝光緒年間(1875—1908年),舊時烏鎮是一個兩省三府七縣交接之地,經濟繁榮,故而典當行也特別多,最多時達十三家,後經時代的變遷,典當行也曾消失了幾十年。現因旅遊的開發,使這家古老的典當行又恢復了往年的面貌。現在就讓我們進去看一下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高牆上特別醒目的“當”字,這牆稱之為照牆,它有兩種含義,其一它是一個玄關;其二是因為進入當鋪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害怕被街上認識的人看到,所以設牆擋之,起到了“遮羞”的作用。由此可見當年的商家已經考慮到了顧客的心理。

當鋪的櫃檯特別高,有1.8米,在古代的時候有些當鋪的櫃檯比這還要高,可達2.0米呢。那麼您可能會奇怪為什麼建這麼高?其實呢這是為了使當鋪的朝奉先生居高臨下,讓他氣勢凜人面對顧客,可以更好地壓底價格,而且起到了保護的作用,避免打架鬥毆。這邊請,我們去裡面看一下。

一進門,我們便看見在西牆邊有一張特別的床,這便是卷當床,它是用來整理一些典當衣服和物品的。在卷當床的兩邊我們看到了兩股麻繩,這麻繩便是用以包紮典當物品的。

在這邊有一塊特別的木牌,被稱之為望牌,其實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日曆表。望牌一、三兩行採用了《千字文》中的十八個字,這些字是可以移動的,為什麼採用十八個字呢?那是因為舊時典當物品最長的時間就是十八個月,每個字代表一個月,物品存放了一個月後對應的字移過一格,移到十八格後,此物未能贖回,店主即可自行處理。

中間這“天然幾”上供奉了三位財神。這三位當中,臉頰特別紅的呢,故名思意就是關公,旁邊這位是趙公明元帥,他們兩位是武財神,後邊這一位看他的著裝打扮便知他是一位文財神——增福。

這邊的這張桌子,我們稱之為“管錢桌”,裡面存放一些錢幣,用於支付典當物品,舊時這位子的工作人員就相當於現在的出納。坐的這個就稱為錢榻,它即可以坐人而且還可以存放零錢。那麼在這邊的便是一個小小的帳桌,它主要做一些典當業中所獨有的一些帳簿。舊時徽字先生那龍飛鳳舞的也是在這邊開的。

再往裡走就是一間首飾房了。靠牆這些有抽屜的木櫃在舊時是用來存放一些金銀細軟的。在我們左手邊的這張桌子為真正的帳桌,做類似於流水帳一類的帳目。

在這旁邊的樓梯下,是一個很深很暗的暗房,起避難應急之用,因而它靠首飾房特別近,以便於貴重物品的轉移。

沿著樓梯上樓時,迎面看到了兩個只有在典當鋪中才能見到的神位。左邊的是火神,舊時主人為防火災而供奉祈求平安。另外一位便是號神,“號”與“耗”諧音,顧名思義是為了防老鼠的。舊時的當鋪還是不能養貓的噢!

整個二樓共隔成了五間,在古代這五間是用於存放典當物品的倉庫,現在主要是典當業仔細系統的圖文資料介紹。

烏鎮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浙江桐鄉烏鎮。請允許我代表我們的旅行社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的名字叫何玉婷。現在我給大家簡單說一下我們今天的行程安排,今天我們要去遊覽烏鎮的東市河、逢源雙橋、江南百床館等等。

下面是浙江烏鎮的一個簡單的介紹。1991年,烏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於 20xx年1月1日正式開放的,現已被評為國際四A級風景區,全國20個黃金週預報景點之一。雖然開發較晚,但起步較高,儲存得非常完整,整個開發過程堅持了“以舊修舊、整舊如故”的原則。現在景區裡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並沒有因為旅遊開發而把他們全部搬走,他們原來怎麼生活現在幾乎仍然怎麼生活,烏鎮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著的古鎮!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河名為東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連通京杭運河。河對岸的古民居里現在還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烏鎮是一個真正的活著的水鄉古鎮。

在這邊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橋——逢源雙橋。跟一個成詞結合起來就是說左右逢源的意思了,還可以看到在這座橋上面有一個廊棚,所以也稱為廊橋,橋的下面還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於一座水城門的作用。

下面一個景點江南百床館,顧名思義就是從江浙一帶收集過來的各式各樣的古床。這個老宅子是當地姓趙的一個大戶人家,七進深的一個老宅子。為什麼要帶大家去看這個呢?因為床最能反映當地生活中一些最真實最細膩的想法。古人認為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所以中國人對床的要求一直是非常考究的。

接下來我們要來到的是江南木雕館。進門首先看到的是一對紫黑色的木柱,圖案分別是龍與鳳,取龍鳳呈祥之意。這類柱子在古代被稱為儀式柱,它主要的作用在於裝飾。舊時,家中若有紅白喜事,正廳之上都要懸掛中堂,這對柱子便是置於中堂兩側。由於柱子價值極高,一般人家都是在需要時才去租用,用完即還。

遊客們,我們今天的行程就到這裡了,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這段美好而又短暫的時光。

烏鎮導遊詞 篇6

正中供奉的為東嶽大帝,相傳東嶽大帝是主管人間生死的,人們非常敬畏他,所以地方上都有東嶽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為其誕辰日,會舉行隆重的祭奠和廟會。兩旁依次是高2米的十二生肖元神像。

現在,在左右配殿內供奉的是城隍菩薩和瘟都元帥,每年的五月十五、七月十五烏鎮都有迎瘟元帥、城隍菩薩的活動。

第三進玉皇閣分兩層。下層供有觀音,其左右兩邊站立的是她的弟-子善財童子和小龍女。上層供有玉皇大帝塑像,玉皇大帝是仙界中至高無上的主管,所以地位也最高。兩邊有程長庚研究室創作的壁畫。這兩幅壁畫均高3米,長8米,分別是太乙諸神上朝圖和西王母出遊圖。

看完修真觀,接下去前往的是夏同善的翰林第。

夏同善翰林第和皮影戲

我們烏鎮曾有兩處翰林第,一為北柵的嚴辰,一為中市的夏同善。夏同善翰林第原是一般的民居,我們當地稱之為肖家廳。肖家廳大門裡的門檻很高,中間一節可卸下來,稱為“德檻”。跨過石板天井便是肖家的正廳,在正廳匾額兩旁供奉著的大紅鏤漆木盒是盛放聖旨皇榜的。

那麼既然是肖家廳又怎麼會變成夏同善的翰林第呢?原來肖家廳是夏同善繼母的孃家,夏同善的生母在他五歲時就已過世了,他的父親續娶了烏鎮肖家的小姐肖氏,夏同善侍之如生母,在他十五、十六歲時,因家道中落,其父欲棄儒經商,夏同善隨繼母常住於肖家,他舅舅肖儀斌藏書頗豐,夏同善又酷愛讀書,每日手不釋卷而懶於酒醬鋪的事務。肖老太公非旦不責怪,反而認為孺子可教,把他送入塾館請老師教授。由此夏同善學問大進,科舉連連告捷,在二十五歲時考取進士,次年被欽點為翰林,夏同善為報答肖家對他的養育之恩,就把翰林第的匾額掛於肖家廳。

在一八七六年時,夏同善會同二十七名官員為楊乃武與小白菜翻案,得到當地百姓的稱頌,烏鎮的鄉紳非常敬重他,出資在肖家廳隔壁造了一間翰林第。現在我們就穿過這個假山到隔壁看一下。這個小小的庭院就是肖家花園了,假山、小池、竹子、芭蕉,顯得小巧而雅緻,花園北邊的是“轎廳”,又稱“接官廳”,裡邊停放的是兩頂轎子,一頂為冬轎,一頂為夏轎。在看南邊,這就是翰林第的正廳了,裡面的一切擺設都是按當年的情形佈置的,正廳的牆上高掛著“翰林第”的匾額。這幅題有“高風亮節”的竹子圖則象徵了夏公的為官清廉和為人正直。走過正廳後面的天井就是樓廳,樓下安放著夏同善的塑像,當時夏同善與翁同和同為光緒皇帝侍讀,官拜兵部右侍郎。

在這個翰林第中還有一間小白菜曾住過的房子,被稱之為“白菜樓”,那麼小白菜怎麼會住在這裡呢?據說,當年“楊葛”冤案昭雪以後,裕親王十分好奇,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子竟使我朝大小官員近百名被革去頂戴花翎?於是他命刑部帶那小白菜來面察,那小白菜雖然面色憔悴不堪,但仍掩不住她的天生麗質,裕親王頓起同情之心,便問她有什麼要求,小白菜見裕親王問就說了:她曾在獄中許下一個願,誰幫她洗清冤情,就服侍誰一輩子。裕親王一聽就為難了,因為慈禧已經下了諭旨要小白菜到庵堂了卻餘生,可自己剛才話已出口又很難收回,這可怎麼辦才好呢?思慮片刻之後,倒也想了個兩全其美的主意,他讓小白菜到烏鎮去伺候夏同善的母親夏老夫人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後再進庵堂,以還其心願。但這段時間必須是不見天日的,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據說這裡的後門與長廊就是為了使小白菜“不見天日”而修築的。

接下來我們要去看的是一種快失傳的民間藝術:“皮影戲”,也就是古代的動畫片了!

匯源典當行

看過了精彩的皮影戲,下面將要前往的是一家老字號的典當行“匯源當鋪”。

匯源當是烏鎮首富徐東號的第九代徐渙藻所設,它創建於清朝光緒年間(1875—1908年),舊時烏鎮是一個兩省三府七縣交接之地,經濟繁榮,故而典當行也特別多,最多時達十三家,後經時代的變遷,典當行也曾消失了幾十年。現因旅遊的開發,使這家古老的典當行又恢復了往年的面貌。現在就讓我們進去看一下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高牆上特別醒目的“當”字,這牆稱之為照牆,它有兩種含義,其一它是一個玄關;其二是因為進入當鋪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害怕被街上認識的人看到,所以設牆擋之,起到了“遮羞”的作用。由此可見當年的商家已經考慮到了顧客的心理。

當鋪的櫃檯特別高,有1.8米,在古代的時候有些當鋪的櫃檯比這還要高,可達2.0米呢。那麼您可能會奇怪為什麼建這麼高?其實呢這是為了使當鋪的朝奉先生居高臨下,讓他氣勢凜人面對顧客,可以更好地壓底價格,而且起到了保護的作用,避免打架鬥毆。這邊請,我們去裡面看一下。

一進門,我們便看見在西牆邊有一張特別的床,這便是卷當床,它是用來整理一些典當衣服和物品的。在卷當床的兩邊我們看到了兩股麻繩,這麻繩便是用以包紮典當物品的。

在這邊有一塊特別的木牌,被稱之為望牌,其實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日曆表。望牌一、三兩行採用了《千字文》中的十八個字,這些字是可以移動的,為什麼採用十八個字呢?那是因為舊時典當物品最長的時間就是十八個月,每個字代表一個月,物品存放了一個月後對應的字移過一格,移到十八格後,此物未能贖回,店主即可自行處理。

烏鎮導遊詞 篇7

大家好,歡迎來到浙江烏鎮!我叫,大家叫我“韓導”就可以了。我今天負責向大家烏鎮的具體情況。在開始之前我先宣佈幾項注意事項:一是不要在車上抽菸;二是愛護環境;三是時間較緊,一定聽從韓導的安排;四是大家有啥要求一定要向我提出。預祝今天遊玩愉快。

烏鎮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從杭州出發走高速公路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乘坐高鐵則只要22分鐘,相當便捷。烏鎮歷史悠久,六千多年前,烏鎮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這裡。烏鎮的名人大家數不勝數,自古名人薈萃學子輩出,而這其中近代最著名的恐怕當屬文學巨匠茅盾(原名沈雁冰),他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任文化部長,其小說如《子夜》、《春蠶》、《林家鋪子》等是“五四”以來優秀文學的典範。

烏鎮具典型江南水鄉特徵,完整地儲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樑、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與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清晨與傍晚。清晨,河道上會漫起薄薄的霧氣,彷彿夢境。傍晚,夕陽西照,遊人散盡,一個生活著的烏鎮出現於眼前。

烏鎮景美人更美,希望通過一天的瀏覽給大家留下美好印象,也希望下次再來。

烏鎮導遊詞 篇8

提到烏鎮,喜歡劉若英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從似水年華拍攝到最近成為烏鎮的形象大使可以說劉若英跟烏鎮是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我們就將前往這座千年古鎮順著劉若英的思路來欣賞一下古鎮的美景。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烏鎮的確稱得上是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風水寶地,從古至今誕生了不少傑出的英才。據這個鎮志記載:從宋朝到晚清,全鎮出了64名進士,161名舉人,近代更是出現了一代文學巨匠茅盾。真可謂人因鎮而興,鎮因人而名。

既然烏鎮是這麼出名,想必大家對於烏鎮的來歷也一定非常的好奇。烏鎮在南宋以前,以現在鎮中的車溪為界分為烏鎮和青鎮兩個鎮。河西的是烏鎮屬於湖州府,河東的是青鎮屬於嘉興府。解放以後進行區劃調整,把烏鎮和青鎮合併統一由嘉興市管理。關於“烏鎮”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在唐朝時,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據稱王,舉兵造反,朝廷就命令烏贊將軍率兵前往討伐。這位烏贊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李琦的叛軍是節節敗退。當打到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掛牌休戰。正當這個烏將軍就地安營休息時,李琦卻在當天晚上偷襲烏軍的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後連人帶馬跌入李琦在橋上設的陷阱裡面了。結果當場被叛軍用亂箭射死。雖說丈是打敗了,但是烏贊將軍忠君愛國的精神卻感動了當地的所有百姓。大家為了紀念他,就用他的姓氏來作為鎮名。

上面說了一些有關烏鎮的歷史,我們朋友到了烏鎮是去玩的,那麼到了烏鎮都該玩些什麼呢?無外乎是吃,穿,遊。說到吃啊,可能我們多數朋友就開始興奮起來了,畢竟民以食為天,誰都好這一口。別急,聽小王給您慢慢的介紹。說到烏鎮的名吃,就不得不提這個姑嫂餅。聽到這個名字估計大家已經猜到了,肯定跟姑嫂關係有關。不錯,相傳啊,在明朝時候,鎮上有戶姓張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餅為生。因為是獨家配方自然風味獨特,因此經久不衰生意興隆。但是張家有一個條不成文的規定,為了保證這個祕方世代相傳規定祕方只傳給媳婦,不傳給女兒。畢竟女兒以後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別人家的人。當傳到明朝這代時呢,家裡的小姑子看到母親只教嫂子做餅的方子,心裡就非常不高興。畢竟嫂子才嫁到家裡一年多,而自己在這個家裡待了十幾年了,母親都從來不提教給自己。於是呢,就處處跟嫂子過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餅的時候,天開始下雨了。於是小姑子就對嫂子說:“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聽就連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氣不過偷偷的抓了一吧鹽丟到了餅鍋裡。說來也巧,今天吃了張姑嫂餅的客人都說今天餅的味道很特別,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還是跟以前一樣的做法,怎麼會不一樣呢。於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塊,結果感覺味道真的非常特別。

這時候小姑子,開始說話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為什麼餅的味道這麼好,並且想以後天天這麼好的話就先把做餅的祕方告訴我”,嫂子拗不過她,就把做餅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訴給了小姑子。當然小姑子也很誠實的把她如何使壞的但又適得其反因禍得福的事情告訴了嫂子。因為現在的做法是姑嫂兩個人共有的,所以就把這餅取名為“姑嫂餅”。等會參觀完了,自由活動時大家不妨買些嚐嚐。說完了“姑嫂餅”當然就不得不說說烏鎮的特產“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純手工製作。因為以白米,白麵,白水為原料,所以起名為“三白酒”。其他的還有這個杭白菊,白水魚,紅燒洋肉。等會吃飯是大家也可以點些來品嚐一下。

講完了吃,我們再說說穿。 藍印花布是烏鎮特產之一,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環保。大家可以買些小件的東西,比如愛美的女士可以買一兩個藍印花布的頭巾,小手提袋留做紀念。衣服我建議大家就不要買了,因為現在也沒有什麼人願意去穿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藍印花布容易掉色。等會天熱了,穿著這種衣服一流汗搞的滿身花紋象個金錢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購買。

下面我再給大家介紹最重要的遊,讓大家把握重點,等會遊覽時做到有的放矢。剛剛說了,烏鎮是大文學家茅盾的故鄉,那麼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鄉遊覽不外乎是看建築,品民俗。而“臨街枕水,粉牆黛瓦”是水鄉建築的共性,我們既然到了烏鎮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東西。烏鎮的建築特色都集中在鎮頭的修真觀和古戲臺上了。所以大家等會第一個景點修真觀一定不要錯過。觀裡有景點講解員給大家講解,我會大在進去的時候在門口把景點的門票發跟各位。參觀完第一景點以後,大家願意跟我一起遊覽的就跟我一起,不願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動的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再回到遊的介紹上來。俗話說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們南京離烏鎮估計有個5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烏鎮在民俗方面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賞的平臺。鎮裡設有江南木雕陳列館,巨集泰染坊藍印花布陳列館,江南百床館,民俗館等多個展館。等會小王會帶大家一一參觀。

烏鎮導遊詞 篇9

各位團友: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參加我們杭師旅行社組織的烏鎮一日遊,現在我們的車已經行駛在滬杭高速上了,我們今天要去的就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的烏鎮,從杭州到烏鎮大約1小時的車程,下面呢,我先對烏鎮做個簡單的介紹。提到烏鎮,喜歡劉若英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從似水年華拍攝到最近成為烏鎮的形象大使可以說劉若英跟烏鎮是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我們就將前往這座千年古鎮順著劉若英的思路來欣賞一下古鎮的美景。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烏鎮的確稱得上是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風水寶地,從古至今誕生了不少傑出的英才。據這個鎮志記載:從宋朝到晚清,全鎮出了64名進士,161名舉人,近代更是出現了一代文學巨匠茅盾。真可謂人因鎮而興,鎮因人而名。

既然烏鎮是這麼出名,想必大家對於烏鎮的來歷也一定非常的好奇。烏鎮在南宋以前,以現在鎮中的車溪為界分為烏鎮和青鎮兩個鎮。河西的是烏鎮屬於湖州府,河東的是青鎮屬於嘉興府。解放以後進行區劃調整,把烏鎮和青鎮合併統一由嘉興市管理。關於“烏鎮”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在唐朝時,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據稱王,舉兵造反,朝廷就命令烏贊將軍率兵前往討伐。這位烏贊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李琦的叛軍是節節敗退。當打到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掛牌休戰。正當這個烏將軍就地安營休息時,李琦卻在當天晚上偷襲烏軍的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後連人帶馬跌入李琦在橋上設的陷阱裡面了。結果當場被叛軍用亂箭射死。雖說丈是打敗了,但是烏贊將軍忠君愛國的精神卻感動了當地的所有百姓。大家為了紀念他,就用他的姓氏來作為鎮名。

上面說了一些有關烏鎮的歷史,我們朋友到了烏鎮是去玩的,那麼到了烏鎮都該玩些什麼呢?無外乎是吃,穿,遊。說到吃啊,可能我們多數朋友就開始興奮起來了,畢竟民以食為天,誰都好這一口。別急,聽小王給您慢慢的介紹。說到烏鎮的名吃,就不得不提這個姑嫂餅。聽到這個名字估計大家已經猜到了,肯定跟姑嫂關係有關。不錯,相傳啊,在明朝時候,鎮上有戶姓張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餅為生。因為是獨家配方自然風味獨特,因此經久不衰生意興隆。但是張家有一個條不成文的規定,為了保證這個祕方世代相傳規定祕方只傳給媳婦,不傳給女兒。畢竟女兒以後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別人家的人。當傳到明朝這代時呢,家裡的小姑子看到母親只教嫂子做餅的方子,心裡就非常不高興。畢竟嫂子才嫁到家裡一年多,而自己在這個家裡待了十幾年了,母親都從來不提教給自己。於是呢,就處處跟嫂子過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餅的時候,天開始下雨了。於是小姑子就對嫂子

說:“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聽就連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氣不過偷偷的抓了一吧鹽丟到了餅鍋裡。說來也巧,今天吃了張姑嫂餅的客人都說今天餅的味道很特別,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還是跟以前一樣的做法,怎麼會不一樣呢。於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塊,結果感覺味道真的非常特別。 這時候小姑子,開始說話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為什麼餅的味道這麼好,並且想以後天天這麼好的話就先把做餅的祕方告訴我”,嫂子拗不過她,就把做餅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訴給了小姑子。當然小姑子也很誠實的把她如何使壞的但又適得其反因禍得福的事情告訴了嫂子。因為現在的做法是姑嫂兩個人共有的,所以就把這餅取名為“姑嫂餅”。等會參觀完了,自由活動時大家不妨買些嚐嚐。說完了“姑嫂餅”當然就不得不說說烏鎮的特產“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純手工製作。因為以白米,白麵,白水為原料,所以起名為“三白酒”。其他的還有這個杭白菊,白水魚,紅燒洋肉。等會吃飯是大家也可以點些來品嚐一下。

講完了吃,我們再說說穿。 藍印花布是烏鎮特產之一,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環保。大家可以買些小件的東西,比如愛美的女士可以買一兩個藍印花布的頭巾,小手提袋留做紀念。衣服我建議大家就不要買了,因為現在也沒有什麼人願意去穿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藍印花布容易掉色。等會天熱了,穿著這種衣服一流汗搞的滿身花紋象個金錢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購買。

下面我再給大家介紹最重要的遊,讓大家把握重點,等會遊覽時做到有的放矢。剛剛說了,烏鎮是大文學家茅盾的故鄉,那麼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鄉遊覽不外乎是看建築,品民俗。而“臨街枕水,粉牆黛瓦”是水鄉建築的共性,我們既然到了烏鎮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東西。烏鎮的建築特色都集中在鎮頭的修真觀和古戲臺上了。所以大家等會第一個景點修真觀一定不要錯過。觀裡有景點講解員給大家講解,我會大在進去的時候在門口把景點的門票發跟各位。參觀完第一景點以後,大家願意跟我一起遊覽的就跟我一起,不願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動的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再回到遊的介紹上來。俗話說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們杭州離烏鎮估計有個2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烏鎮在民俗方面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賞的平臺。鎮裡設有江南木雕陳列館,巨集泰染坊藍印花布陳列館,江南百床館,民俗館等多個展館,等會小楊會帶大家一一參觀。 好了,烏鎮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帶上行李跟我下車。

烏鎮導遊詞 篇10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我姓X,你們可以叫我X導,祝我們今天的旅程愉快。

烏鎮是個美麗的地方,烏鎮的小河,河水清澈見底。河上有許許多多的船,叫烏篷船。這種船很大,一船就能乘十多個人,大家可以上去玩玩。注意,小心一點,別掉到河裡。烏鎮的每條小路旁邊都有烏鎮特有的小吃,大家可以去買點嚐嚐。注意,這條小路很窄,大家別擁擠!你們別看這條小路很窄,裡面啊,還有一個傳說呢:很久以前,這條路本來很寬的,但,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情,在這裡住著一位大漢和他的妻子,本來很幸福的。可有一天,大漢的妻子為大漢做了一件衣服,大漢不穿,就吵起了架。大漢一生氣,就把這條路想方設法的變小了,大漢的妻子就和他分手了。多麼可惜的一個家庭呀。

下面我再給大家介紹最重要的遊,讓大家把握重點,等會遊覽時做到有的放矢。剛剛說了,烏鎮是大文學家茅盾的故鄉,那麼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鄉遊覽不外乎是看建築,品民俗。而“臨街枕水,粉牆黛瓦”是水鄉建築的共性,我們既然到了烏鎮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東西。烏鎮的建築特色都集中在鎮頭的修真觀和古戲臺上了。所以大家等會第一個景點修真觀一定不要錯過。觀裡有景點講解員給大家講解,我會大在進去的時候在門口把景點的門票發跟各位。參觀完第一景點以後,大家願意跟我一起遊覽的就跟我一起,不願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動的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再回到遊的介紹上來。俗話說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們南京離烏鎮估計有個5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烏鎮在民俗方面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賞的平臺。鎮裡設有江南木雕陳列館,巨集泰染坊藍印花布陳列館,江南百床館,民俗館等多個展館。等會小王會帶大家一一參觀。

各位朋友,接下來,讓我們走進烏鎮的大圖畫吧!這些圖畫,可都是人們一代一代的雕刻下來的,現在,就傳到了我們這一代,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這些圖畫啊!

各位朋友,站在烏鎮的盡頭,日出也是十分有特色的。早晨,太陽露出了娃娃臉,十分調皮可愛,慢慢地,慢慢地,太陽越長越大,終於長成了一個成年女性。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的旅程結束了。祝大家玩得開心,希望下一次還能當你們的導遊。

烏鎮導遊詞 篇11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要一起遊覽半個烏鎮,這裡是烏鎮的一期景區,也是它的精華所在,叫做東柵,那當然還有個西柵了,想玩就得另外買票,或者從河裡潛水也能進去。鎮子不大,0.98平方公里,但是遊客是相當之多,有時候去洗手間要排十分鐘的隊。所以大家還是儘量跟好小X,走丟了很麻煩。出來玩,講究的是“多吃飯、少喝酒,聽老婆話,跟導遊走”嘛。

這個鎮的名字很奇怪,叫做烏鎮。為什麼叫烏鎮呢?歷史上有很多的傳說和原因。有人說這兒古代烏鴉多,有人說這裡的人喜歡吃烏雞白鳳丸。其實呢,“烏”很顯然就是黑的意思。因為唐代這裡的土地非常的肥沃,而且土地是黑色的,並且大家看房子頂上的瓦也是黑色的,所以這地方就取名烏鎮了。當然,烏鎮的東西賣的有點貴,有人說鎮上人心也比較黑,門票都100,西柵還要120,黑吧?所以稱他為烏鎮,這個話您可別大聲說哈,要不然咱們進得來可出不去了。上次有個遊客跟我講,小X啊,我一看你就知道你是烏鎮的人,因為你長的比較黑,所以你是烏鎮的人。我說為什麼我會這麼的黑呢?這個問題我在我小的時候問過我媽,為什麼別的孩子那麼的白,而我就那麼的黑呢?母親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別人的孩子都是喝牛奶長大的———白的;吃雪魚肉——白的;擦珍珠粉———白的,我跟你爸生你的時候吃的是黴乾菜加茄子,所以你這顏色就重了點。大家記住,以後要多用珍珠粉,少吃黴乾菜哈。

我們剛才進來的時候呢,迎面有一個土堆,這個土堆放在這裡呢,在造園手法中叫做障景。就是故意讓你看不到裡面的景色,要是不買門票在大門口就都看到了,那他賺錢賺個屁啊。烏鎮這個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比較適合拍電視,像《似水年華》,《天下糧倉》等都是在這裡取景拍攝的。很多客人都是看了《似水年華》這部電視劇才來這裡的。所以大家回去有機會把這部“愛情出軌劇”看一看,學一學。當然我是說學一學裡面關於烏鎮的歷史,不是說學著出軌哈。

現在我們看到一條河,這條河叫做“東市河”,4米深,嚴禁隨便跳河。它不僅連線著烏鎮的東柵和西柵,還跟世界第一運河――京杭大運河是直接通著的。京杭大運河咱們都知道從北京通到杭州,全長1794公里,所以呢據說只要你願意,從這游過去,一直游到北京看毛主席也可以,火車票都省了。時間大概要半年左右。大家看一下河的對面,對面的房子叫做水閣,就是水上的閣樓,這是江南六大水鄉中烏鎮特有的民居建築。大家看到那個水閣的下面的石柱是方的,而不是圓的。為什麼呢?因為水裡會有蛇啊,方形的柱子蛇爬不上來,怎麼樣,設計還是很細緻的吧。

這個東西看起來像船,其實它開不動,名字叫高杆船,所謂高杆就是中間那根毛竹了。每年的清明節前後,都會有人在這裡模仿蠶寶寶,因為烏鎮人民是以養蠶為生的,在這裡模仿蠶寶寶進行表演,正是為了感激為他們帶來幸福和收益的蠶寶寶。表演時,四五十歲的大叔會爬到那個竹子上面去翻跟斗,很驚險的。我想要是大叔們年輕二十歲,咱中國體操隊又能多拿兩枚金牌,大家說好不好?

大家再看那座橋,左一座,右一座,名叫叫逢源雙橋。很多導遊都會講,這個橋走左邊可以升官,走右邊可以發財,我說那是扯淡,小肖來回走了不下二十次也沒見升官,也沒見發財,還是個導遊。但是我告訴你,做人要踏踏實實,別老想著一步登天,升官升的太快,發財發的太狠,往往是比較危險的。人這輩子最大的財富莫過於健康快樂,大家說呢?那麼這座橋也叫做廊橋,因為橋本身也是走廊的形式,橋下面呢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於一座水城門的作用。其實呢,這座橋還有一個另外作用,江南一帶,每逢過節都很熱鬧,特別是到了元宵節,男男女女,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都走出來去看花燈。那麼古代男女授受不親,萬一走在一起女的吃了男的豆腐就不好了對吧。所以就男左女右,把人群分開。要是情侶的話,過了橋小夥子會牽起小姑娘的手,叫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好現在我們過橋,男同胞請走左邊,女同胞請右邊,其他人自覺點,從河裡游過去。(大家注意監督哈,這年頭,頭髮長的不一定是女的,頭髮短的不一定是男的,有水平的不一定當領導,當領導的也不一定是有水平的。比如小肖,咱就不當領導當導遊,我驕傲!)

過了橋我們可以看到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它的規模雖然小,但也有12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由清代寧波藥商陸慶餘建立的,現在已不營業,但在櫃檯四周保留了約有300多隻藥材櫃,展示了清朝時期中藥店的風貌。我們知道中醫,國畫,武術,和京劇是中國的四大國粹。中醫為什麼是國粹,除了他神奇的療效之外呢,他實際上還包含了很多人生哲學在裡面,中藥講究的是味甘而補,味苦而清,藥酸可以凝神鎮靜,藥苦可以發散解表;我們通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也是這麼來的。所以呢,如果有人批評你,這個人未必是討厭你;有人天天巴結你,這個人也未必真的喜歡你,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藥店的對面是一個水灣,以前是為了方便船掉頭而開挖的,叫做“轉船灣”,後來改名叫“財神灣”,因為旁邊有個財神廟,在哪兒呢?大家往前走一點。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小肖剛才所說的財神堂了,在烏鎮歷來都有接五路財神的習俗,所謂五路財神,東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這一位財神就是東路的文財神比干,大家看過封神榜都知道,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為官正直,對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後來自己的心都掏給了商紂王,所以本地商人很敬重比干,他們認為做生意就應該象比干一樣,誠心誠意,才能發大財,所以比干被奉為財神。那麼北路財神是范蠡,又稱陶朱公,幫助勾踐滅吳之後,拐帶西施泛舟太湖,去做紫砂生意了;南路財神是關公關二爺,香港社會有人不認識曾蔭權,但沒人不認識關二爺;西路財神沈萬三,周莊的傳奇人物,說他有個聚寶盆,裡面的金銀拿不完,後來被朱元璋給黑了,所以人太有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中路財神是宋公明元帥。大家瞭解一下就可以了。

現在我們走的這條街叫做東大街,全長1300米,走道都是舊石板路,兩旁都是古民居,這條街上至今都還有人住著,350多戶,1000多人呢。東大街比較乾淨,因為水管電線啥的都埋在下面了,這個是烏鎮比較成功的一個改造措施。兩邊的民居,房價絕對不比蘇州低,一套房子的價格據說是二百萬,黑吧?知道烏鎮的含義了吧?

好下面我們進入第一個景點,江南百床館。有人就問了,為什麼要帶我們看床呢?朋友們啊,人生命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我們生在床上,死在床上,一生當中最快樂的時光可能也是在床上度過的,傳宗接代的任務也是在床上完成的,你說床重要不重要?所以有人會花500萬買輛車,還有人花18萬吃頓飯,有人花5萬塊買個戒指,我說那又是扯淡。既然人生命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你為什麼不花個萬把塊錢給自己買張好床呢?買不起好床,也可以給自己買一套好一點的床上用品吧。比如說蠶絲被,幾百塊錢,可以舒舒服服地蓋一輩子了,多好啊。

我們看到的第一張床是明朝的,明朝的傢俱最大的特點是簡單而流暢,講究實用。為什麼明朝傢俱都簡單呢?據說和他們的皇帝出身有關,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八歲開始要飯,他是個小流氓、小乞丐。真名叫朱重八,排行第八嘛,他爸爸叫朱五四,爺爺更有意思,叫朱七年級。名字都是很簡單的。而清朝的皇帝就比較複雜了,清朝的開國皇帝叫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貴族出身,所以清朝傢俱呢就比較雍容華貴。這床是明朝的,筆管式的,所以叫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其實這張床的藝術價值是很高的,但是卻比不了裡面的那張床了。裡面的那張床是這裡的鎮館之寶,我們進去看看。

這張床很漂亮吧,它已經被中華收藏網列為江南第一床了。叫做拔步千工床。什麼是千工?一個木匠幹一天活就是一工。這張床是一個木匠花了整整三年時間,也就是一千天才能做完的,故名千工床,而“拔步”,就是說床前有階梯,上床要先抬腿。

這張床上共雕有106個人物的圖案,中國古代以108為吉祥數字,為什麼這裡只雕了106個人呢?對了,這是一張新婚床,106再加上裡面睡的夫妻倆,剛好是108個。這張床總共分為四進,第一進換鞋,第二進是化妝間、掛衣服,第三層是衛生間,放馬桶,最裡面才是臥室,相當於現在三室一廳的小套間了,整個床佔地6、3平米,一般的小房子根本放不下,所以這種床只有財主家中才有。大家看,床中間還掛了一塊木牌子,這塊牌子是做什麼用的呢?有人說是說是“請勿打擾,正在睡覺”。其實呢,也有那麼一點道理。但最主要的作用不是這個。中國古代木匠是不做床的,說做床會折壽,所以他不做。但是呢,我接了這單生意,我做完以後不賣給你,而是當作禮物送給你,買家也不能直接給錢,要包個紅包沖沖喜,然後掛上這麼木牌,寫上百年好合等吉祥的話,起到辟邪的作用,這樣我才不會折壽。那麼這張床呢,是一個丈夫送給心愛的妻子的,上面有一句話叫“愛你五十餘年”。為什麼只愛五十年呢?說明這個人是比較現實的,朋友們,“人生七十古來稀”啊,再說結了婚都二十了,愛你五十年其實也就是一輩子啊,這就足夠了。不像現在很多男人那麼誇張,張口閉口就是愛你一萬年。所以以後各位美女要記得,如果以後有人跟你說愛你五十年那叫真愛,跟你說愛你一萬年那是騙你的。千年王八,萬年龜,愛你一萬年其實在罵你哈。

來,我們往裡面走。這裡是三張床雙人,這張床是廣東款式的,但它的風格接近西洋風格,旁邊是義大利的羅馬柱。中間的圖案是心心相印。這張是帶鏡雕花床,帶鏡就是帶著鏡子唄,但是以後大家出來旅遊要記住了,江南一帶,床上的鏡子儘量不要照。因為那不是用來照人的,而是照鬼的,叫照妖鏡哈,你上去要照出來的是自己的臉問題還不大,但你要是照出來是張國榮的臉那就麻煩了。張先生已經於2019年成功去世了,留下3個億的財產,全部給他男朋友唐唐,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朋友們,錢是王八蛋,花了我再賺,大家一定要想開,小瀋陽說了,人這輩子最痛苦的事不就是人死了錢沒花了嗎?整張床全部用紅木做成,紅木很重,放在水裡面會下沉。所以你要記得,江南容易發大水,萬一發大水什麼木料都可以抱,千萬不要抱紅木,因為紅木是往下沉的。好,我們繼續往裡看看。

這兒也是幾張雙人床,上面的雕花比較漂亮,葡萄代表多子多孫,牡丹代表富貴,蝙蝠代表幸福。咱們就不看了,大家跟小肖進去看看單人床。

這是百床館中唯一的單人床,也是一張小姐床,這張床很小巧,長度也就一米七八的樣子,因為江南一帶女子長的都比較小巧秀氣,平均身高不到一米六,而且十五六歲就出嫁了嘛,嫁出去之後就跟著老公睡大床了,所以這麼大的床絕對足夠了。床上面畫的是整套的濟公圖,全部都是鍍金的。古代的大戶人家,小姐床上是要鍍上千克黃金的,所謂“千金小姐”大家知道是怎麼來的了吧? 四周的橫木是用來掛衣服的,古代大戶

小姐早上起床後,一定要先穿好衣服再下床,要是下來以後還衣衫不整會被取笑沒有教養的。所以大家以後啊,一定要穿好衣服再下床哦!

這幾張床是很有意思的,叫做兄弟床、姐妹床。但並不是姐姐妹妹睡的床,主要是說這兩張床是由同一個工匠打造而成,風格又很接近,所以就叫姐妹床了。其實這張呢,是新婚夫妻的;而這張是老年夫妻的。你看,老年夫妻床上面寫的鸞鳳和鳴,就是老年恩愛,白頭到老的意思。邊上有個塌,這個塌上是睡丫鬟的,有人說為什麼這個丫鬟是睡外面的啊?因為這樣晚上端茶遞水比較方便啊。以前的大小姐出嫁都是有陪嫁丫鬟的。傳說中國的古代是一夫多妻,錯了,其實中國古代也是一夫一妻制。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丫鬟有時候也是小妾,但小妾不能算人,是沒有地位的。大家想想小妾的妾字怎麼寫?上面一個立下面一個女,小妾者,立女也。站在旁邊的女子是沒有地位的。

接下來我們進入江南民俗館。首先我們要參觀的是衣俗廳,展示了有關於民國三四十年代江南一帶的人物的穿著。我們看到那時的女子穿著以旗袍為主,而男子則穿上長衫,禮帽配西褲、皮鞋。這邊我們看到四個人,從衣著服飾就可來判斷他們的身份,裡面坐著的是賬房先生,穿短衫長褲的是小商人,藍色長衫是夥計的形象,而頭戴烏氈帽的則是農民工兄弟。在我們身後的櫥窗中能看到中山裝。民國2019年被反動派政府定為國家制服。中山裝我本熱比較喜歡。四個口袋,分別代表“四維”:禮、義、廉、恥。袖口上三個釦子表示反動派三民主義:民主、民權、民生。再往邊上過來看到的是茅盾先生和家人的穿著照片,從照片上看,茅盾家可以說是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了。

現在我們進入歲俗廳,這裡展示的是當地人每年的正月初五接財神的一個儀式,中間桌子上擺放的都是接財神所需的供品。頭桌是水果,用到的有甘庶、節節高,桔子、甜蜜蜜,蘋果、平平安安。第二桌是糕點、菱角,代表了高升、財源廣進;第三桌是三牲,什麼?豬頭?沒文化了吧,這叫元寶頭,保發財的。整個儀式最特別的是中間吊起的這條魚,這魚當地人在接完財神後要放生,放生的魚就是代表了年年有餘,魚線很長,什麼意思呢?對了,放長線,釣大魚嘛。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節俗廳,中間的是齋月堂。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當地人都要祭拜月神,祈求全家子孫團圓。齋月堂上有劉海戲金蟾的故事,金蟾是劉海的寵物,這隻癩蛤蟆可不一般,它不僅長了三隻腳,而且是白天吐金,晚上吐銀吶!所以大家以後養寵物知道了吧,別養狗養貓的,養只蛤蟆多實惠!中間的花瓶中插著三隻三叉戟,這個叫做“平生三級”升官發財的意思。兩邊是江浙一帶的風俗習慣:如賀歲拜年、元宵走橋、清明踏青、立夏稱人、端午粽子、天貺(況)晒蟲、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冬至祭祖等。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展廳比較喜慶了,是烏鎮人以前結婚拜天地的儀式。中間是個喜堂,供奉了送子觀音像,觀音前面所放的是:紅棗、花生、桂圓和荔枝,象徵著早生貴子。這兩位身著大紅喜服的自然就是新郎新娘了,新娘旁邊所站的長的像容嬤嬤的這位美女,有人說是媒婆,也對哈,其實在婚禮上是叫喜娘。新郎身後的鬍鬚長長的老頭就是司儀了。坐著的兩位是新郎的父母高堂。夫妻倆在司儀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進了洞房幹嘛呢?你看你笑什麼笑啊,想歪了吧?告訴你,進洞房以後,小夥子先得拿一杆擱在如意之上的稱,挑去新娘的紅蓋頭,喻意為“稱心如意”!這時候你才能知道自己的老婆是嫦娥還是燒鵝,以前兩人沒機會近距離接觸的,萬一新娘子長的像崔永元你就認命吧哈。屋子右邊所放是以前新娘子出嫁時的嫁妝了,有子孫桶、樟木箱、澡盆、飯籃子啥的。對面還有以前女孩子出嫁時坐的花轎,因為傳統的婚育觀念女孩子十五、六歲就出嫁了,而且南方的姑娘長得嬌小玲瓏,所以花轎也很小,四人抬的。另外還有三個條箱,用於放蠶絲被的。烏鎮的女孩子出嫁時,連家裡的被子都要一起要嫁過去的。

最後一個展廳就是壽俗廳了,江南祝壽講究做九不做十,也就是說六十大壽是在五十九歲時做的,這個瞭解一下就行,我們就不看了。

大家有沒有聞到什麼味道?對了,酒!一聽您就挺能喝的哈。好,接下來小肖請大家喝酒,真的,這是烏鎮的特產三白酒,白吃白喝白拿,不喝白不喝!開個玩笑,其實三白酒指的是白水、白米、白麵、。即由糯米、小麥和地下深井水經過二次發酵、二次蒸餾所釀製而成的白米酒,度數比較高,55度,咱們等下可以免費品嚐,不能喝千萬別逞強,先說好喝趴下我是不揹你哈。

烏鎮的三白酒歷史悠久,曾被朱元璋封為貢酒。其實朱元璋這孩子沒喝過什麼好酒,喝啥都覺得挺香的。我們現在看到的高公生糟坊在清朝同治年間(1872年)正式掛牌營業。

好的接下來我們去參觀洪源泰染坊。這裡是生產烏鎮特產藍印花布的地方。中國現在依然儲存藍印花布製作工藝的據考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在江蘇的南通,另一個就是烏鎮。藍印花布現在在日本和歐美賣的很好,有人說它是在中國的牛仔布,說它穿在身上是有一種鄉土氣息,一種野性的美。

這兒是電視劇似水年華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場景,非常漂亮是吧,來先跟小肖一起進去看看這布是怎麼做的,回頭再給大家時間拍照好吧?來我們請大媽做一下演示,這是上漿工藝,你看大媽用石灰粉和黃豆粉攪拌成漿塗在模版上,為啥塗這兩種東西呢?因為石灰粉具有防止染色的作用,而黃豆粉起到粘和的作用, 所以有花紋的地方不會染上顏色。所用的染料呢叫做板藍根,絕對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產品。咱們都知道板藍根可以治感冒是吧?所以建議女同胞待會可以買一件,平時可以穿,穿著很漂亮,有一種野性的美感。感冒的時候呢,還可以脫下來撕一小片泡杯茶,治治感冒,一舉兩得嘛,呵呵。

下面我們到隔壁去看一下染色的過程。

來我們看一下染缸,大家說這個染缸裡的水是什麼顏色的?

“藍色的!”

“你很可愛,既然小X讓你們猜就肯定不是藍色的嘛!這個水是綠顏色的,而且咱們看到的藍色的布在剛從水中拿出來的時候也是綠色的,在晾乾的過程中,不斷氧化才變成了藍色。好大家可以在這片布林中拍些照片留作紀念,不過這些布已經不怎麼新鮮了,都掛了五六年了。

大家有沒有要唱“歌的”,這邊有傳說中的WC。《似水年華》裡面,黃磊跟劉若英親熱的鏡頭就在這個廁所門口拍的哈,有興趣的可以來一張。

烏鎮導遊詞 篇12

大家好,歡迎來到浙江烏鎮 !我叫韓睿,大家叫我“韓導”就可以了。我今天負責向大家烏鎮的具體情況。在開始之前我先宣佈幾項注意事項:一是不要在車上抽菸;二是愛護環境;三是時間較緊,一定聽從韓導的安排;四是大家有啥要求一定要向我提出。預祝今天遊玩愉快。 烏鎮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從杭州出發走高速公路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乘坐高鐵則只要22分鐘,相當便捷。烏鎮歷史悠久,六千多年前,烏鎮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這裡。烏鎮的名人大家數不勝數,自古名人薈萃學子輩出,而這其中近代最著名的恐怕當屬文學巨匠茅盾(原名沈雁冰),他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任文化部長,其小說如《子夜》、《春蠶》、《林家鋪子》等是“五四”以來優秀文學的典範。

烏鎮具典型江南水鄉特徵,完整地儲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樑、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與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清晨與傍晚。清晨,河道上會漫起薄薄的霧氣,彷彿夢境。傍晚,夕陽西照,遊人散盡,一個生活著的烏鎮出現於眼前。

烏鎮景美人更美,希望通過一天的瀏覽給大家留下美好印象,也希望下次再來。

烏鎮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遊玩的目的地是江南水鄉烏鎮,烏鎮是江南六大水鄉之一,也是江南最美的水鄉,劉若英傾情代言,似水年華等多部影視劇在這裡取景拍攝,不過呢,如果在座的有喜歡節奏快、高樓林立、鋼筋混泥土的現代化大都市生活的朋友,那您恐怕就會失望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烏鎮的生活節奏是非常慢、非常舒適安逸,並且沒有高樓大廈、有的只是一兩層臨水而建的白牆黑瓦的木質建築,這裡甚至連電梯都沒有,景區裡看不到超過三層的建築,整個烏鎮有的只是一種煙雨朦朧,瀟灑閒逸的情懷,但是,若有朋友覺得大都市的生活太累太喧鬧的話,那烏鎮就是一個絕妙的休憩場所了,在烏鎮可以得到心靈的放鬆,身體的舒適、所以有好多江浙滬附近的朋友會在週末的時候駕車來烏鎮,走走看看,吃吃糕點,品品美酒美茶,住上個一兩晚,沒事坐坐烏鎮的搖擼船,感受古代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沒有夜生活,遠離鬧市,實在是愜意無比。

烏鎮分為東柵和西柵,我們此次遊覽的是東柵,為什麼不去西柵呢,因為烏鎮的歷史,人文,情懷都在東柵,西柵只是近些年開發出來的景區,主打的是住宿和夜景遊,不過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西柵住個一兩晚,看看美麗的河色夜景。說回到東柵,東柵景區其實不大,也就兩條街組成,東大街和西大街,中間則被一條東市河隔開,西大街沿路有一些小商鋪,有買糕點的,手工藝品的等等,有興趣的朋友待會自由活動的時候可以去看一看。我們此次主要要參觀的景點則都在東大街,東大街長1300米,主要景點有百床館、木雕館、茅盾故居、錢幣館、酒作坊、染坊等等,具體的我就不為大家介紹了,待會到了景區我再為大家細緻講解。

那麼出來玩,吃喝很要緊,說到這些,就不得不提烏鎮的姑嫂餅,姑嫂餅是烏鎮傳統名點,油而不膩,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帶鹹,大家一聽這個名字會覺得這個餅一定是姑嫂二人商量一起做出來的,其實不然,反而姑嫂餅是姑嫂二人鬥氣的結果,這其中還有一個典故,大家別急,我這就給大家慢慢道來。話說明朝年間,烏鎮有一戶姓張的人家,這家的姑嫂餅做的特別好吃,遠近聞名,但是家裡有一個不成文的無規矩,那就是做姑嫂餅的祖傳祕方只傳給兒媳婦,不傳給女兒。古時不是有一句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嘛,認為女兒出嫁了就是別人家的了。這戶人家的嫂子嫁到張家一年多了,每次小姑子看到母親教嫂子做姑嫂餅的時候就特別羨慕嫉妒,覺得自己在這個家裡生活了十幾年,而嫂子才在這個家裡呆了一年多,母親不教給自己反而教給嫂子,太不公平了。於是有一天嫂子在做姑嫂餅的時候,正好下雨了,小姑子就對嫂子說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吧,嫂子就去收衣服了,而小姑子就趁這個時候抓了一把鹽巴扔進做餅的鍋裡。這天客人來訪的時候,吃了嫂子做的姑嫂餅,大讚好吃,說跟以前的味道不一樣,嫂子覺得奇怪,自己就是按祖傳祕方做的,怎麼會不一樣呢,於是她就嚐了一口,發現味道確實跟以前不一樣,所以她就百思不得其解,把這個疑惑告訴小姑子,小姑子就說,只要你把做餅祕方告訴我我就把今天的餅為什麼這麼好吃的祕密告訴你,嫂子拗不過小姑子,就把祕方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小姑子,二小姑子也很誠實的告訴嫂子自己是如何使壞,又是如何因禍得福的。自此,由於姑嫂餅是由姑嫂二人共同製成,所以就命名為姑嫂餅了,景區裡很多小商店商鋪都有賣的,喜歡的朋友可以嚐嚐,買點帶回去給親朋好友也是很好的禮物。另外,烏鎮也有許多其他好吃的小糕點點心,比如芡實糕、定勝糕、綠豆糕、龍鬚糖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可都是純天然手工製作的噢,大家可別錯過了。

聊完了吃,就談談喝了,烏鎮的特色酒叫做三白酒,三白,顧名思義,是用白米、白麵、白水釀成,米麵水用的都是烏鎮地地道道的材料,在烏鎮民間還有一個別名,叫“杜搭酒”,民間有民謠“貓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三白酒醇厚清純、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飲用,數百年來風靡烏鎮一帶,經久不衰。我們的東大街就有一個景點叫高公生糟坊,專門製作三白酒的,告訴大家,裡面的三白酒是可以免費品嚐的噢,不過大家可不要貪杯,別往凳子上一坐,整點小酒小茴香太愜意了,就忘了參觀時間,一坐就是一下午,鬧的咱一團人找你一個了。要我說,如果大家喜歡的話,不妨買點,回家與家人親朋怎麼喝都好,都高興,三白酒也不貴,一瓶也就二三十塊錢,很經濟實惠。

吃喝說完了就得說用了,烏鎮也有自己的特產藍印花布,也叫做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也是我國傳統民間工藝品,烏鎮是印花藍布的原產地之一,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的手工、環保。走在烏鎮街上,還能夠看到有些民居里就有人在製作這個。我們參觀的巨集源泰染坊就是一個印花藍布的展覽場所,裡面還有專門的工人師傅現場展示製作印花藍布的流程,景區裡也有許多當地人開的小店買自己做的各種印花藍布,種類也繁多,有頭巾、絲巾、披肩、衣服、旗袍等等,很秀麗別緻。

好了,現在我們的車子就快到烏鎮了,有些事情我還是要叮囑下大家,烏鎮裡面是還有原住民居住,也有很多巷子,有的地方是當地居民進出用的,牆上也會貼一張“遊客止步”的白紙,那我們的各位朋友不要好奇心太強,你讓我止步,我偏要去一探究竟,這個就不必了,待會我會為大家講解一段時間,剩下的時間就是大家的自由活動時間,提醒大家一定要把票保管好,因為烏鎮的每一個景點都是要檢票的,把票掉了可不好辦呢。烏鎮的橋多水多,路也都是石板路,在這裡提醒大家,過橋不看景,看景不過橋,一定要注意安全,還要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其它具體的一些注意事項,我會在遊覽中慢慢告訴大家。好了,現在大家隨我下車去參觀遊覽吧。

烏鎮導遊詞 篇14

烏鎮是浙江的一個水鄉古鎮,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鄉。據譚家灣古文化遺址的考證表明,大約在6000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

唐時,烏鎮就隸屬蘇州府。唐鹹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烏鎮稱“鎮”的歷史可能從此開始。烏鎮的建鎮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運河穿鎮而過,歷史上曾以河為界分為烏、青兩鎮。河西為烏鎮隸屬於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隸屬於嘉興府桐鄉縣,至直1950年烏青兩鎮才正式合併,統稱為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到今天。

烏鎮景區是20xx年1月1日正式開放的,雖然開發較晚,但起步較高,儲存得非常完整,整個開發過程堅持了“以舊修舊、整舊如故”的原則。現在景區裡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並沒有因為旅遊開發而把他們全部搬走,他們原來怎麼生活現在幾乎仍然怎麼生活,烏鎮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著的古鎮!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河名為東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連通京杭運河。河對岸的古民居里現在還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烏鎮是一個真正的活著的水鄉古鎮。

在這邊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橋——逢源雙橋。跟一個成詞結合起來就是說左右逢源的意思了,還可以看到在這座橋上面有一個廊棚,所以也稱為廊橋,橋的下面還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於一座水城門的作用。

過橋以後,首先來到的是財神灣,原先這不叫財神灣,而叫轉船灣,烏鎮的水系比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柵頭河道越窄,船隻也不易掉頭,所以當地人就在這兒開塘挖河造了一個能轉船的地方,同時為了區別於其它的地方的轉船灣,便借用前面的財神堂命名為財神灣。

回過頭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它的規模雖然小於杭州的胡慶餘堂,但也有12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由寧波藥商陸慶餘建立的,並由他的孫子陸渠清將藥店搬到這裡,在櫃檯四周約有300多隻藥材櫃。

看完藥店接著往前走,接下來看到的就是剛才所說的財神堂了,在烏鎮歷來都有接五路的習俗,所謂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財神,東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這一位財神就是東路的文財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為官正直,對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後來自己的心都掏給了商紂王,當時百姓為此很敬重比干,特別是一些商人,他們認為做生意就應該誠心誠意,象比干一樣,所以比干奉為財神。

現在我們所走的這條街叫東大街,全長1300米,走的都是舊石板路,兩旁都是古民居,整條街上還居住著350多戶人家有將近1000的人口。望過去非常整齊乾淨,因為開發時把所有的三線兩管全都下地了,現在兩旁人家家裡都是有水也有電的,並家家戶戶幫他們裝好了抽水馬桶,汙水也不排到旁邊的河裡了,因此旅遊的開發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環境。

烏鎮導遊詞 篇15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烏鎮遊玩,我是導遊劉淑雅。好了,我們馬上進入烏鎮了,大家排好隊跟緊我。

大家應該知道烏鎮很出名,既然烏鎮這麼出名,想必大家對烏鎮的來歷也一定非常好奇。烏鎮在南宋以前,以現在鎮中的車溪為界分為烏鎮和青鎮兩個鎮。河西的烏鎮屬於湖州府 ,河東的青鎮屬於湖興府。關於:“烏鎮”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段小故事:傳說在唐朝時,漸江刺史李琦想割據稱王。這位吳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的李琦的軍隊節節敗退 。最後烏贊連人帶馬掉進了陷阱裡。當場被人射死。烏贊忠君愛國的精神感動了所有百姓。大家為了紀念他,就用它的姓氏來作為鎮名。

接下來去參觀矛盾故居,書院跟故居只有一牆之隔。矛盾故居在觀前街17號,四開間兩進兩層木桔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450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是矛盾的曾祖父購買的,稱“老屋”。先買的稱“新屋”。 1933年,矛盾回家為祖母守靈,決定用剛收到《子夜》的稿費親自畫了親房草圖,請人督造。1934年秋,新屋告在成,矛盾從上海趕來觀看,並在小徑旁親手載植了一顆棕櫚和一顆天竹。

好了,剩下的時間就交給你們,可以自己拍拍相,留下美好的記憶吧!

烏鎮導遊詞 篇16

歡迎來到水鄉古鎮——烏鎮,今天就允許我作為一個地道的小烏鎮人帶您遊一回我們美麗的烏鎮吧!

走進烏鎮,您會驚訝地發現,這裡完整地儲存著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與眾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樑,擱上木板,人稱“水閣”,這是烏鎮所特有的風貌,我想水上城市威尼斯也不及如此吧。走在那用青石板鋪成的狹窄的小街上,你會看到兩邊各式各樣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鄉民,親切至極。要是您來我們烏鎮正是那多雨的春季,那晰晰瀝瀝的雨絲從藏青的瓦楞裡成串成串地往下滴,在石板路上發出叮叮咚咚的清脆響聲,亦景亦畫,讓您恍若隔世。

說到烏鎮的景點,除了修真觀、昭明太子讀書處、雙橋等,我得向您隆重的介紹一下茅盾故居了。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是我國的文學巨匠。此處房屋是他成名後用稿費自行建造的一個住所,茅盾故居是迄今中國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450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老屋臨街靠西的一間房是茅盾曾讀過書的家塾,故屆內部的佈置簡單,卻散發著沈家世代書香特有靜雅之氣。

對了,帶您逛了這麼一大圈,您的肚子也該餓了吧。別急,下面我就向你介紹一下我們烏鎮的美食吧。在烏鎮,您隨處可以看到烏鎮的特產,如:姑嫂餅、烏鎮羊肉、薰豆茶、三白酒等,其中尤以“姑嫂餅”最為出名。關於“姑嫂餅”這個名稱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典故呢。據說在一百多年前,烏鎮方家名叫“方天順”的夫妻茶食店,祖上學得一手製作酥糖的好手藝。只可惜這手藝只傳媳不傳女,日子久了,自家姑娘不免會產生嫉恨,故將一包鹽抖進了製作餅的麵粉缸內,指望著第二天看嫂嫂的尷尬。誰知第二天此餅味道鹹甜適口,更得顧客的喜愛,由此得名“姑嫂餅”,並一直流傳至今,是遊人必嘗的烏鎮美味。

朋友們,接下來我們一起去參觀遊覽吧!

成老師:朱牧謠同學可真是一位出色的小導遊,把水鄉古鎮枕水人家的結構特色描寫得淋漓盡致。我們說旅遊少不了吃,小朱導遊還不忘通過故事向大家介紹烏鎮的美味——姑嫂餅,真不錯!

同學季雅柔:讀了朱牧謠的習作,讓我對水鄉古鎮——烏鎮有了更深的瞭解。

烏鎮導遊詞 篇17

烏鎮是浙江的一個水鄉古鎮,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鄉。據譚家灣古文化遺址的考證表明,大約在6020xx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

唐時,烏鎮就隸屬蘇州府。唐鹹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烏鎮稱“鎮”的歷史可能從此開始。烏鎮為何稱為烏鎮呢?原因有很多,最為真實的原因是烏鎮的土地非常肥沃,色澤較黑且地勢比周圍高,所以古時叫做“烏墩”。後來唐代是正式建鎮,所以稱為烏鎮。烏鎮的建鎮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運河穿鎮而過,歷史上曾以河為界分為烏、青兩鎮。河西為烏鎮隸屬於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隸屬於嘉興府桐鄉縣,至直1950年烏青兩鎮才正式合併,統稱為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到今天。

1991年,烏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於 20xx年1月1日正式開放的,現已被評為國際四A級風景區,全國20個黃金週預報景點之一。雖然開發較晚,但起步較高,儲存得非常完整,整個開發過程堅持了“以舊修舊、整舊如故”的原則。現在景區裡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並沒有因為旅遊開發而把他們全部搬走,他們原來怎麼生活現在幾乎仍然怎麼生活,烏鎮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著的古鎮!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河名為東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連通京杭運河。河對岸的古民居里現在還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烏鎮是一個真正的活著的水鄉古鎮。

在這邊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橋——逢源雙橋。跟一個成詞結合起來就是說左右逢源的意思了,還可以看到在這座橋上面有一個廊棚,所以也稱為廊橋,橋的下面還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於一座水城門的作用。

過橋以後,首先來到的是財神灣,原先這不叫財神灣,而叫轉船灣,烏鎮的水系比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柵頭河道越窄,船隻也不易掉頭,所以當地人就在這兒開塘挖河造了一個能轉船的地方,同時為了區別於其它的地方的轉船灣,便借用前面的財神堂命名為財神灣。

回過頭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它的規模雖然小於杭州的胡慶餘堂,但也有12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由寧波藥商陸慶餘建立的,並由他的孫子陸渠清將藥店搬到這裡,在櫃檯四周約有300多隻藥材櫃。

看完藥店接著往前走,接下來看到的就是剛才所說的財神堂了,在烏鎮歷來都有接五路的習俗,所謂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財神,東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這一位財神就是東路的文財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為官正直,對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後來自己的心都掏給了商紂王,當時百姓為此很敬重比干,特別是一些商人,他們認為做生意就應該誠心誠意,象比干一樣,所以比干奉為財神。

現在我們所走的這條街叫東大街,全長1300米,走的都是舊石板路,兩旁都是古民居,整條街上還居住著350多戶人家有將近1000的人口。望過去非常整齊乾淨,因為開發時把所有的三線兩管全都下地了,現在兩旁人家家裡都是有水也有電的,並家家戶戶幫他們裝好了抽水馬桶,汙水也不排到旁邊的河裡了,因此旅遊的開發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環境

江南百床館

今天要帶大家去看的卻是烏鎮的江南百床館,顧名思義就是從江浙一帶收集過來的各式各樣的古床。這個老宅子是當地姓趙的一個大戶人家,七進深的一個老宅子。為什麼要帶大家去看這個呢?因為床最能反映當地生活中一些最真實最細膩的想法。古人認為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所以中國人對床的要求一直是非常考究的。但據說中國人最初的是時候是沒有床的概念的,他們白天工作,晚上在地上鋪上一張草蓆就可以了。這叫席地而坐。在往後就有床了,從戰國出土的木漆床可以看出那時候的比較矮,20公分左右,而且很寬,這時床的功能其實不僅僅是睡覺,它還可以供人娛樂,以及談論國家大事。有個成語叫促膝長談指的就是符堅和王猛坐站床上膝蓋碰著膝蓋談論國家大事。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張床是我們這個展覽館當中年代最久的一張床: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20xx年曆史了,明式傢俱簡潔大方,用料講究,整張床都是用黃櫸木所做的。接著我們住裡進,裡面有一張是百床館中的鎮館之寶,拔步千工床。

在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為什麼說是千工床呢?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個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時間了。雕刻之精緻也謂之巧奪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時以108為吉祥數字,而且此床為新婚床,加上一對新婚夫妻剛巧湊足108,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徵了,此床佔地面積達六個多平方,共有四進深,第一進是換鞋處,第二進是更衣室,第三進是放馬桶箱的,在古代稱它為子孫桶,就是現在家裡的衛生間了。最後一進是主人睡覺休息時所用的,裝置這齊全相當於現在的套房。在這床上最有特點的地方就是懸掛在空中的那塊木牌了,我們可以猜一下這牌子,是幹什麼用的?有人說是閒人請勿打擾是意思,您還別說到後來還真有那麼點意思。但最主要的作用不是這個,據說最早的時候木匠是不做床的,做床要折壽行話叫:“寧上一根樑,不做一張床”那麼怎麼才能不折壽呢?有一個變通的方法,就是在做完床以後我不賣個你,當禮物送給你,刻上一塊牌子,上面寫一些吉祥如意的話:如百年好合之類,主人也不給工錢,包個紅包,據說這樣就不會折壽了。床四周的木板可以抽掉,冬暖夏涼,設計十分精巧。

看完千工床再往裡走,在這一進可以看到的是三張風格一樣的床,是屬於中西合璧的,在床兩邊還有兩個羅馬柱是西式的,在床掛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國的古代是國花代表富貴,還有葡萄和雙喜,葡萄是多子多孫,多子多福;雙喜是中國人結婚時用的代表喜慶。也就是說這床也是當是時結婚時所用的喜床,而這床是民國初留下來的,材料是紅木做成的。

那剛才我們看的大部分都是雙人床,接下來往裡走可以看一下兩張小姐床。首先我們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歲的小姑娘所睡的,雖然是小姐床,但是這張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將的圖案,可以說這位小姑娘她是不愛紅妝愛武妝,是屬於花木蘭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是非常高,抬頭可以看到有兩行字,“雙手要撈天邊月,一石擊破心底天”。在這張床上還雕刻了蝙蝠的圖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獅子還起到了避邪的作用。旁邊是清代的小姐床,這張小姐床的顏色比較亮麗是紅顏色,這是一種比較珍貴的銀子漆,床上的人物都是鍍金的。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藤榻,也可以稱之為“羅漢床”,它就像現在人們家裡的沙發,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抽菸等等,你看它還配有床幾,根據需要可拿下來也可以放上去的。在“羅漢床”的對面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兩張姐妹床,它們之所以被稱為姐妹床並非是指姐姐妹妹睡的,而是由於這兩張床是我們當地同一個木匠師傅製作的,風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們放在一起展出所以命名為“姐妹”床。你看中間“鸞鳳和鳴”四個字不就是代表了夫妻恩愛嗎?

烏鎮導遊詞 篇18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要一起遊覽半個烏鎮,是烏鎮的一級景區,也是它的精華所在,叫東柵。

誰知道這裡為什麼叫烏鎮呢?大家的猜測都很有道理,因為這裡有很多歷史傳說。剛才有的遊客說這兒古代烏鴉多,有的遊客說這裡的人喜歡吃烏雞白鳳丸。其實呢,你仔細想想,“烏”很顯然就是黑的意思。因為唐代這裡的土地非常的肥沃,而且土地是黑色的,大家看,周圍房子頂上的瓦也是黑色的,所以這地方就取名“烏鎮”了。

烏鎮這個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比較適合拍電視劇,像《似水年華》《天下糧倉》等都是在這裡取景拍攝的。眼前的這一條河,叫做“東市河”,深四米。它不僅連線著烏鎮的東柵和西柵,還跟世界第一運河——京杭大運河是直接通著的。

大家看一下河的對面,對面的房子叫做水閣,就是水上的閣樓,這是江南六大水鄉中烏鎮特有的民居建築。你走近點看,那個水閣的下面的石柱和我們平常見到的有什麼不同?對,它是方的,而不是圓的。為什麼呢?因為水裡會有蛇啊,方形的柱子蛇爬不上來,怎麼樣?設計很獨特吧?

再看前面的橋,左右相鄰,名叫逢源雙橋,也叫廊橋。因為橋本身是走廊的形式,橋下面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於一座水城門的作用。這座橋同時還有另一個作用:江南一帶,每逢過節都很熱鬧,特別是到了元宵節,男男女女,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都走出來去看花燈。

古代認為男女授受不親,所以這橋就起到了“男左女右”把人群分開的作用。

過了橋,對面有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一會兒,小肖會帶大家去看江南百床館、江南民俗館、歲俗廳、節俗廳、壽俗廳,並請大家品嚐烏鎮的特產三白酒。現在請大家隨意地遊覽,半小時後再在此處集合。

烏鎮導遊詞 篇19

烏鎮位於浙江省北部,京杭大運河西側。地當水陸要衝,俗稱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烏程,歸安,崇德,桐鄉,秀水,吳江,震澤)交界之地。

烏鎮原以市河(車溪)為來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清朝文人施曾錫所作《雙溪竹枝詞》:“苕溪清遠秀溪長,帶水盈盈匯野礦,兩岸一橋相隔住,烏程對過是桐鄉。”正是源當時烏青二鎮地勢的形象寫照。據烏青鎮志記載,春秋時此地為吳疆越界,秦漢為烏程由拳分境,唐鹹通年間始正式稱鎮,南宋嘉定年間,以市河為界分為兩鎮,解放zd後,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才統稱烏鎮。

如今,烏鎮不僅是浙江有名的水鄉集鎮,而且成了國內外研究茅盾著作的專家學者嚮往的地方。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烏鎮經過整修建設,將更添秀色。

烏鎮導遊詞 篇20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要一起遊覽半個烏鎮,是烏鎮的一級景區,也是它的精華所在,叫東柵。

誰知道這裡為什麼叫烏鎮呢?大家的猜測都很有道理,因為這裡有很多歷史傳說。剛才有的遊客說這兒古代烏鴉多,有的遊客說這裡的人喜歡吃烏雞白鳳丸。其實呢,你仔細想想,“烏”很顯然就是黑的意思。因為唐代這裡的土地非常的肥沃,而且土地是黑色的,大家看,周圍房子頂上的瓦也是黑色的,所以這地方就取名“烏鎮”了。

烏鎮這個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比較適合拍電視劇,像《似水年華》《天下糧倉》等都是在這裡取景拍攝的。眼前的這一條河,叫做“東市河”,深四米。它不僅連線著烏鎮的東柵和西柵,還跟世界第一運河——京杭大運河是直接通著的。

大家看一下河的對面,對面的房子叫做水閣,就是水上的閣樓,這是江南六大水鄉中烏鎮特有的民居建築。你走近點看,那個水閣的下面的石柱和我們平常見到的有什麼不同?對,它是方的,而不是圓的。為什麼呢?因為水裡會有蛇啊,方形的柱子蛇爬不上來,怎麼樣?設計很獨特吧?

再看前面的橋,左右相鄰,名叫逢源雙橋,也叫廊橋。因為橋本身是走廊的形式,橋下面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於一座水城門的作用。這座橋同時還有另一個作用:江南一帶,每逢過節都很熱鬧,特別是到了元宵節,男男女女,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都走出來去看花燈。

古代認為男女授受不親,所以這橋就起到了“男左女右”把人群分開的作用。

過了橋,對面有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一會兒,小肖會帶大家去看江南百床館、江南民俗館、歲俗廳、節俗廳、壽俗廳,並請大家品嚐烏鎮的特產三白酒。現在請大家隨意地遊覽,半小時後再在此處集合。

烏鎮導遊詞 篇21

各位團友: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參加我們杭師旅行社組織的烏鎮一日遊,現在我們的車已經行駛在滬杭高速上了,我們今天要去的就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的烏鎮,從杭州到烏鎮大約1小時的車程,下面呢,我先對烏鎮做個簡單的介紹。提到烏鎮,喜歡劉若英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從似水年華拍攝到最近成為烏鎮的形象大使可以說劉若英跟烏鎮是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我們就將前往這座千年古鎮順著劉若英的思路來欣賞一下古鎮的美景。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烏鎮的確稱得上是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風水寶地,從古至今誕生了不少傑出的英才。據這個鎮志記載:從宋朝到晚清,全鎮出了64名進士,161名舉人,近代更是出現了一代文學巨匠茅盾。真可謂人因鎮而興,鎮因人而名。

既然烏鎮是這麼出名,想必大家對於烏鎮的來歷也一定非常的好奇。烏鎮在南宋以前,以現在鎮中的車溪為界分為烏鎮和青鎮兩個鎮。河西的是烏鎮屬於湖州府,河東的是青鎮屬於嘉興府。解放以後進行區劃調整,把烏鎮和青鎮合併統一由嘉興市管理。關於“烏鎮”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在唐朝時,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據稱王,舉兵造反,朝廷就命令烏贊將軍率兵前往討伐。這位烏贊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李琦的叛軍是節節敗退。當打到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掛牌休戰。正當這個烏將軍就地安營休息時,李琦卻在當天晚上偷襲烏軍的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後連人帶馬跌入李琦在橋上設的陷阱裡面了。結果當場被叛軍用亂箭射死。雖說丈是打敗了,但是烏贊將軍忠君愛國的精神卻感動了當地的所有百姓。大家為了紀念他,就用他的姓氏來作為鎮名。

上面說了一些有關烏鎮的歷史,我們朋友到了烏鎮是去玩的,那麼到了烏鎮都該玩些什麼呢?無外乎是吃,穿,遊。說到吃啊,可能我們多數朋友就開始興奮起來了,畢竟民以食為天,誰都好這一口。別急,聽小王給您慢慢的介紹。說到烏鎮的名吃,就不得不提這個姑嫂餅。聽到這個名字估計大家已經猜到了,肯定跟姑嫂關係有關。不錯,相傳啊,在明朝時候,鎮上有戶姓張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餅為生。因為是獨家配方自然風味獨特,因此經久不衰生意興隆。但是張家有一個條不成文的規定,為了保證這個祕方世代相傳規定祕方只傳給媳婦,不傳給女兒。畢竟女兒以後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別人家的人。當傳到明朝這代時呢,家裡的小姑子看到母親只教嫂子做餅的方子,心裡就非常不高興。畢竟嫂子才嫁到家裡一年多,而自己在這個家裡待了十幾年了,母親都從來不提教給自己。於是呢,就處處跟嫂子過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餅的時候,天開始下雨了。於是小姑子就對嫂子說:“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聽就連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氣不過偷偷的抓了一吧鹽丟到了餅鍋裡。說來也巧,今天吃了張姑嫂餅的客人都說今天餅的味道很特別,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還是跟以前一樣的做法,怎麼會不一樣呢。於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塊,結果感覺味道真的非常特別。 這時候小姑子,開始說話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為什麼餅的味道這麼好,並且想以後天天這麼好的話就先把做餅的祕方告訴我”,嫂子拗不過她,就把做餅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訴給了小姑子。當然小姑子也很誠實的把她如何使壞的但又適得其反因禍得福的事情告訴了嫂子。因為現在的做法是姑嫂兩個人共有的,所以就把這餅取名為“姑嫂餅”。等會參觀完了,自由活動時大家不妨買些嚐嚐。說完了“姑嫂餅”當然就不得不說說烏鎮的特產“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純手工製作。因為以白米,白麵,白水為原料,所以起名為“三白酒”。其他的還有這個杭白菊,白水魚,紅燒洋肉。等會吃飯是大家也可以點些來品嚐一下。

講完了吃,我們再說說穿。 藍印花布是烏鎮特產之一,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環保。大家可以買些小件的東西,比如愛美的女士可以買一兩個藍印花布的頭巾,小手提袋留做紀念。衣服我建議大家就不要買了,因為現在也沒有什麼人願意去穿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藍印花布容易掉色。等會天熱了,穿著這種衣服一流汗搞的滿身花紋象個金錢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購買。

下面我再給大家介紹最重要的遊,讓大家把握重點,等會遊覽時做到有的放矢。剛剛說了,烏鎮是大文學家茅盾的故鄉,那麼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鄉遊覽不外乎是看建築,品民俗。而“臨街枕水,粉牆黛瓦”是水鄉建築的共性,我們既然到了烏鎮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東西。烏鎮的建築特色都集中在鎮頭的修真觀和古戲臺上了。所以大家等會第一個景點修真觀一定不要錯過。觀裡有景點講解員給大家講解,我會大在進去的時候在門口把景點的門票發跟各位。參觀完第一景點以後,大家願意跟我一起遊覽的就跟我一起,不願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動的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再回到遊的介紹上來。俗話說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們杭州離烏鎮估計有個2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烏鎮在民俗方面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賞的平臺。鎮裡設有江南木雕陳列館,巨集泰染坊藍印花布陳列館,江南百床館,民俗館等多個展館,等會小楊會帶大家一一參觀。

好了,烏鎮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帶上行李跟我下車。

烏鎮導遊詞 篇22

烏鎮是浙江的一個水鄉古鎮,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鄉。據譚家灣古文化遺址的考證表明,大約在6000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

唐時,烏鎮就隸屬蘇州府。唐鹹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烏鎮稱“鎮”的歷史可能從此開始。烏鎮為何稱為烏鎮呢?原因有很多,最為真實的原因是烏鎮的土地非常肥沃,色澤較黑且地勢比周圍高,所以古時叫做“烏墩”。後來唐代是正式建鎮,所以稱為烏鎮。烏鎮的建鎮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運河穿鎮而過,歷史上曾以河為界分為烏、青兩鎮。河西為烏鎮隸屬於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隸屬於嘉興府桐鄉縣,至直1950年烏青兩鎮才正式合併,統稱為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到今天。

1991年,烏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於20__年1月1日正式開放的,現已被評為國際四A級風景區,全國20個黃金週預報景點之一。雖然開發較晚,但起步較高,儲存得非常完整,整個開發過程堅持了“以舊修舊、整舊如故”的原則。現在景區裡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並沒有因為旅遊開發而把他們全部搬走,他們原來怎麼生活現在幾乎仍然怎麼生活,烏鎮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著的古鎮!

烏鎮導遊詞 篇23

各位團友: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參加我們杭師旅行社組織的烏鎮一日遊,現在我們的車已經行駛在滬杭高速上了,我們今天要去的就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的烏鎮,從杭州到烏鎮大約1小時的車程,下面呢,我先對烏鎮做個簡單的介紹。提到烏鎮,喜歡劉若英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從似水年華拍攝到最近成為烏鎮的形象大使可以說劉若英跟烏鎮是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我們就將前往這座千年古鎮順著劉若英的思路來欣賞一下古鎮的美景。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烏鎮的確稱得上是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風水寶地,從古至今誕生了不少傑出的英才。據這個鎮志記載:從宋朝到晚清,全鎮出了64名進士,161名舉人,近代更是出現了一代文學巨匠茅盾。真可謂人因鎮而興,鎮因人而名。

既然烏鎮是這麼出名,想必大家對於烏鎮的來歷也一定非常的好奇。烏鎮在南宋以前,以現在鎮中的車溪為界分為烏鎮和青鎮兩個鎮。河西的是烏鎮屬於湖州府,河東的是青鎮屬於嘉興府。解放以後進行區劃調整,把烏鎮和青鎮合併統一由嘉興市管理。關於“烏鎮”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在唐朝時,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據稱王,舉兵造反,朝廷就命令烏贊將軍率兵前往討伐。這位烏贊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李琦的叛軍是節節敗退。當打到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掛牌休戰。正當這個烏將軍就地安營休息時,李琦卻在當天晚上偷襲烏軍的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後連人帶馬跌入李琦在橋上設的陷阱裡面了。結果當場被叛軍用亂箭射死。雖說丈是打敗了,但是烏贊將軍忠君愛國的精神卻感動了當地的所有百姓。大家為了紀念他,就用他的姓氏來作為鎮名。

上面說了一些有關烏鎮的歷史,我們朋友到了烏鎮是去玩的,那麼到了烏鎮都該玩些什麼呢?無外乎是吃,穿,遊。說到吃啊,可能我們多數朋友就開始興奮起來了,畢竟民以食為天,誰都好這一口。別急,聽小王給您慢慢的介紹。說到烏鎮的名吃,就不得不提這個姑嫂餅。聽到這個名字估計大家已經猜到了,肯定跟姑嫂關係有關。不錯,相傳啊,在明朝時候,鎮上有戶姓張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餅為生。因為是獨家配方自然風味獨特,因此經久不衰生意興隆。但是張家有一個條不成文的規定,為了保證這個祕方世代相傳規定祕方只傳給媳婦,不傳給女兒。畢竟女兒以後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別人家的人。當傳到明朝這代時呢,家裡的小姑子看到母親只教嫂子做餅的方子,心裡就非常不高興。畢竟嫂子才嫁到家裡一年多,而自己在這個家裡待了十幾年了,母親都從來不提教給自己。於是呢,就處處跟嫂子過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餅的時候,天開始下雨了。於是小姑子就對嫂子說:“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聽就連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氣不過偷偷的抓了一吧鹽丟到了餅鍋裡。說來也巧,今天吃了張姑嫂餅的客人都說今天餅的味道很特別,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還是跟以前一樣的做法,怎麼會不一樣呢。於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塊,結果感覺味道真的非常特別。 這時候小姑子,開始說話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為什麼餅的味道這麼好,並且想以後天天這麼好的話就先把做餅的祕方告訴我”,嫂子拗不過她,就把做餅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訴給了小姑子。當然小姑子也很誠實的把她如何使壞的但又適得其反因禍得福的事情告訴了嫂子。因為現在的做法是姑嫂兩個人共有的,所以就把這餅取名為“姑嫂餅”。等會參觀完了,自由活動時大家不妨買些嚐嚐。說完了“姑嫂餅”當然就不得不說說烏鎮的特產“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純手工製作。因為以白米,白麵,白水為原料,所以起名為“三白酒”。其他的還有這個杭白菊,白水魚,紅燒洋肉。等會吃飯是大家也可以點些來品嚐一下。

講完了吃,我們再說說穿。 藍印花布是烏鎮特產之一,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環保。大家可以買些小件的東西,比如愛美的女士可以買一兩個藍印花布的頭巾,小手提袋留做紀念。衣服我建議大家就不要買了,因為現在也沒有什麼人願意去穿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藍印花布容易掉色。等會天熱了,穿著這種衣服一流汗搞的滿身花紋象個金錢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購買。

下面我再給大家介紹最重要的遊,讓大家把握重點,等會遊覽時做到有的放矢。剛剛說了,烏鎮是大文學家茅盾的故鄉,那麼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鄉遊覽不外乎是看建築,品民俗。而“臨街枕水,粉牆黛瓦”是水鄉建築的共性,我們既然到了烏鎮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東西。烏鎮的建築特色都集中在鎮頭的修真觀和古戲臺上了。所以大家等會第一個景點修真觀一定不要錯過。觀裡有景點講解員給大家講解,我會大在進去的時候在門口把景點的門票發跟各位。參觀完第一景點以後,大家願意跟我一起遊覽的就跟我一起,不願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動的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再回到遊的介紹上來。俗話說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們杭州離烏鎮估計有個2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烏鎮在民俗方面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賞的平臺。鎮裡設有江南木雕陳列館,巨集泰染坊藍印花布陳列館,江南百床館,民俗館等多個展館,等會小楊會帶大家一一參觀。

好了,烏鎮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帶上行李跟我下車。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烏鎮導遊詞 篇24

烏鎮雖歷經20__多年滄桑,仍完整地儲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樑、柱、門、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藝精湛。當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這些老房子裡。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築屋,深宅大院,重脊高簷,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古色古香,水鎮一體,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舊木屋,還有清清湖水的氣息,彷彿都在提示著一種情致,一種氛圍。

許多遊客對烏鎮最初的瞭解,其實是早已開放的東柵景區;西柵則是經過修葺後對外開放的。用“和諧”來形容西柵是最確切的。西柵景區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河畔,由12座小島組成,72座小橋將這些小島串連在一齊,河流密度和石橋數量均為全國古鎮之最,需坐渡船才能夠進入景區。例如,通濟橋和仁濟橋兩橋成直角相鄰,不管站在哪一座橋邊,都能夠看到一個橋洞裡的另一座橋,故有“橋裡橋”之稱。“橋裡橋”是烏鎮最美的古橋風景,堪稱橋景一絕。

在西柵有許多“老底子”的東西——老街長達數公里、青石板路、屋子有一半挑在水上。有幾樣純手工的東西能夠一看:一是手工制醬作坊,鎮上的紅燒菜系味道不錯,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自產自銷的醬油的功勞。價格不便宜,一瓶普通醬油25元;二是生鐵鍋,系手工鑄造。開價為99元的鐵鍋據說最受歡迎;三是蠶絲,益大絲號始創於光緒初年,遊客能夠親手在老底子的繅絲機上操作。

夜幕降臨時,喝著小酒,看對岸樓臺上唱戲,或者到水邊放幾盞蓮花燈,都會令人心醉。攝影愛好者千萬別忘了帶上三腳架。那裡還保留著一些民俗活動。當時,女人們梳妝後各帶一隻平時煎藥的瓦罐結隊而行,過橋時將瓦罐丟入河中,認為這樣可保佑在新的一年裡無病無災。到了近代,丟藥罐的舉動消失了,提燈走橋演化為節日遊樂和祈福活動。

西柵的酒店和民宿也很異常,外殼是明清時期的,內有空調、直飲水、天然氣、寬頻網路、衛星電視等,遊人在古與今之間穿梭,享受著另一種“和諧”。西柵的古街上還“藏”著高階商務會館、SPA養生館、酒吧等最現代化的娛樂休憩場所。

草木本色染坊

整個工坊佔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磚鋪就的,上頭豎立著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階梯式晒布架,規模相當龐大。那裡除了製作藍印花布外,還有獨特的彩烤工藝流程,並且當時的彩烤色彩也十分豐富,都是從當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來的,像茶葉啊,桑樹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紅茶能夠染成淺紅色,綠茶能夠染成淺綠色,杭白菊能夠染成淺黃色,桑樹皮能夠染成淺褚色,所以,這個染坊在當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敘昌醬園

中國是醬油生產起源最早的國家,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而敘昌醬園是烏鎮有歷史記載以來最早的醬園,它是鎮人陶敘昌於清咸豐九年創立的。

醬園前店後坊,自產自銷,此刻我們看到的就是它晒醬的地方。滿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醬缸,我們從缸身上,斗笠上都能夠看到“敘昌醬園”的字樣。大晴天的時候,工人們就把斗笠取下,露出蓋著蠶絲棉的醬缸,讓裡面的豆瓣醬盡情的吸收陽光。或許大家要問,為什麼要蓋一層蠶絲棉呢?首先這是因為要防灰防蚊蟲,另外一方面,蠶絲有很好透氣性,讓豆瓣醬能夠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發酵。晒的時間大概要3—4個月,直到變成黑褐色為止。

那裡是陶家的一個會客廳,旁邊還有一些照片,上頭是做醬的工藝流程。做醬的工藝比較複雜,要先浸泡黃豆、蠶豆、小麥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發酵,發酵好了加鹽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時間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帶的人家幾乎都是自我做醬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後坊的性質,大家此刻看到的這口鍋被稱為“天下第一鍋”。明代嘉靖年間,湖州鐵匠沈濟帶著一身熟練的冶煉技術來到烏鎮開了個小作坊,當時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鐵作坊,所以生意興隆,發展的很快。這口大鐵鍋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時候做出來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煉的高超技能,也展現了他家的經濟實力。旁邊牆上的照片有關於這口大鐵鍋的資料記載,我們面前的這一口鐵鍋,也是根據資料仿製的,並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樓是一個體驗區,每個禮拜的二、四、六午時2點到4點,那裡會有專門的師傅給大家展示鐵鍋的製作過程。這個屋子的建築結構也十分異常,所有立柱都是用石料雕鑿而成,所以有“石腳屋”之稱,其實這也是為了防止冶煉過程中四處飛濺的火花引燃木料,釀成火災。這面牆上描繪了冶煉鐵鍋的所有制作步驟,其中最耗時間,也最難的一步就是給爐子升溫,因為要鐵水熔化,溫度必須要到達1400度以上才行。我們身邊這個就是給爐子鼓風的風箱,大家能夠在那裡繞一圈參觀一下。

西柵景區佔地面積三平方公里,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畔,由十二個碧水環繞的島嶼組成,需坐渡船進入。歷時三載磨礪,投資近十億,烏鎮西柵真正呈現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古鎮的歷史風貌。

三寸金蓮館

過去有人說:三寸金蓮是江南女人最美所在。也有人說:封建枷鎖森嚴的地方比如傳統文化丰韻,我們此刻即將進入三寸金蓮館,就是感受千百年來纏足文化在中國封建歷史的沿革。而我們烏鎮設了這樣的一個展館,目的在於:客觀展示這段裹小腳的歷史,向您講述烏鎮的歷史,裹腳的歷史和民族的歷史。

現代年輕人可能沒辦法想象,在1000多年前,中國的婦女確定自我是否美麗,最主要的不是美麗的容貌、豐滿的身材,而是自我的腳夠不夠小,夠不夠迷人。三寸的小腳,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三寸金蓮”是最美的標準。能夠說不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圖片,不看到這些不可思議的小鞋子,也許咱們永遠無法理解中國小腳女人們以往經歷過的酸甜苦辣。

先看這組十分逼真的蠟人像,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金蓮”這個名字的由來。其中最多的說法是,金蓮得名於南朝齊東昏侯的潘妃,赤腳走在用金箔鋪成的地毯上,在上頭留下蓮花狀的腳印,產生了步步生蓮花的故事。之後人們就根據小腳的大小再來細分貴賤美醜。在第二進展廳,我們能夠看到三個玻璃櫃裡分別陳列了宋、元、明、清、民國的裹小腳的珍貴實物。旁邊的版面上向大家介紹了纏足的起源發展史,大家能夠仔細觀看。

這邊還有兩雙鎮館之寶——兩雙出土文物。那裡是故意放著一大一小兩雙,做一個比較。這雙是北宋年間的,到此刻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當時還沒有廣泛流行纏腳,當時沒有纏過的腳是跟我們此刻一樣,自然生長的,那這個鞋子也是蠻大的,按此刻的標準來說有39碼的樣貌。那旁邊這雙就明顯小很多,這是明朝的鞋子,也是從烏鎮近郊出土的一雙三寸金蓮鞋。因為明朝是纏腳最鼎盛的時期,那個時候如果女孩子不纏腳是嫁不出去的。

剛開始流行纏腳是在南朝的時候,李後祖有個宮女叫媚娘,她本身腳比較小,經常在跳舞的時候不穿鞋子,用布把腳綁一下,在棉花上頭跳舞,舞姿曼妙,蓮步輕巧,被李煜譽為“凌雲之態”。所以,在皇宮始興纏足之風。那時候開始就以小腳為美,到了宋代的時候開始有了三寸金蓮的說法。後隨著纏足之風的蔓延,元代末年甚至出現了以不纏足為恥的觀念。中國人歷來崇拜纖足,就連建立元朝的蒙古人纏足之風也遠勝於南宋,最明顯的是在元代的文學作品中,寫人先寫腳,寫腳定要小。過去文人雅客到妓院喝花酒“行酒令”,用的酒杯也是三寸金蓮的陶瓷杯,甚至直接把女孩子的鞋子當作酒杯“伎鞋行酒”。在我們旁邊就有一家以金蓮為主題的金蓮酒吧。纏足到明代開始被賦予禮教色彩,女人的纏足不僅僅為了所謂的“有個好嫁”。更甚的是大腳者成了被恥笑的物件,傳說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成親當日,風吹轎簾動,馬皇后的一雙大腳無意間被人看到,好事者在元宵節那天在一個燈籠上畫了一個大腳女子懷抱一個西瓜“懷(淮)西(瓜)女子好大腳”,有意諷刺朱元璋娶了個大腳老婆。從此就有了“露馬腳”之說。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皇帝的老婆都敢拿來諷刺,可想而知在當時裹小腳有多風行!

清朝的宮廷裡面是不纏腳的,滿清統治者入主中原後,起初極力反對漢人的纏足風俗,因為滿人認為江山是從馬背上打來的,纏了腳還怎樣騎馬呢?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年的時候下了一個禁纏令,就是說凡是我康熙元年出生的女孩一律不準裹小腳,可是漢族的老百姓太多了,並且纏足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了,他們還是在偷偷給自我家裡的女孩子裹小腳。於是在康熙七年(1668年)的時候,朝廷就索性不管了,也把這個禁纏令罷免了。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甚至遠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染上了纏足習俗。在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腳為恥,小腳為榮。“三寸金蓮”之說深入人心。由此便引出了展館的第二個資料,就是各種款型的金蓮鞋。

下頭我們能夠看到在那裡陳列的72雙花紋各異、各有寓味的三寸金蓮鞋。在這一雙雙秀美小巧的金蓮鞋裡麵包含了小腳女人們的才情與嚮往。更是寫就了古代女人的痛快和辛酸。可是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由此便誕生了橫跨幾個朝代的“三寸金蓮鞋”文化。在那裡我們看到幾乎每一雙鞋上,都有傳統吉祥的花卉圖案,除了賞心悅目外,很多圖案都有含義在裡面。像繡有荷花與盒子,寓意著和和美美;繡上蝙蝠、壽桃、錢幣,寓意著多福多祿多壽;這邊還有一隻繡有英文字母的鞋,從這上頭能夠看出鞋子的主人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繡有花蝶的,其主人必是春意融融的未婚少女;繡有蓮花、桂花的,其主人必是企願“蓮生桂子”的新婚少婦;繡有金魚的為“金玉滿堂”的富家女子。能夠說一雙三寸金蓮鞋就是一個謎語,一段寓義。

除了繡花圖案差異外,金蓮鞋也像現代鞋一樣有春夏秋冬鞋之分。一般春鞋的鞋面厚薄適中,布料顏色多以翠綠、粉紅為主,而夏鞋當然是以透氣為主,秋鞋較厚實飽暖,鞋面色彩也較深些。冬鞋通常是用棉花或絲綿填充鞋幫。

還有雨鞋,套鞋、訂婚鞋壽鞋、喪鞋等各具形態和功能的鞋,異常值得一提的是睡鞋,因為古代女子裸足是一個禁忌。所以女子睡覺也會穿上睡,然而有的睡鞋是“性的催化劑”,鮮豔香軟的睡鞋具有床第間挑逗助興的作用。最異常的要數新婚睡鞋,玻璃櫃裡的這雙大紅的就是,新婚睡鞋通常是母親為出嫁女兒準備的洞房花燭夜所用,通常鞋內卻藏有春宮畫,鞋成了母親教給女兒的最難啟齒的知識載體。能夠在洞房花燭夜,用睡鞋進行婚前性教育,是中國生育文化中的一大趣味發明。

那個時候就已經有高跟鞋、坡跟鞋了,為的是讓腳顯的更小些。大家看他們的鞋子都是尖頭鞋,那我們此刻穿尖頭鞋是為了漂亮,為了時髦,那時候他們的指令碼來就被綁成了尖形,所以鞋子都是尖頭的。當時她們僅有大腳趾是不動的,其他四個腳趾都被折斷壓在腳底板下頭,同時還要把腳面骨折斷,從而把腳裹成一個彎弓的形狀。大家過來看一下這邊的兩雙鞋子。這是一雙富貴高筒靴,是富家小姐或有錢人家的小姐穿的,平常的鞋子都是自我做,做靴子的話就要請專門的鞋匠來訂做。這靴子上的花卉是牡丹花,也表示大富大貴的意思。這邊這雙是專門給古時的歌舞妓跳舞時穿的,腳後跟這個抽屜是放花粉用的,下頭還有個鏤空的蓮花形狀圖案。跳舞的時候,隨著腳步的移動,會有一朵朵的蓮花印在地板上,所以這被稱為步步生蓮鞋。

往裡面進去,這些都是小孩子的童鞋,有虎頭鞋、十二生肖鞋等等。再進去就能夠看見更多的鞋子,那裡的鞋子有按種類分,按地區分的。像這幾雙鞋子普遍要偏大點,因為是民國初年的時候的鞋子,那時候纏腳不是很講究,所以腳還是比較大的。此刻我們看看這些小的,這幾雙單個的鞋子很有特色,它們都是單個的,叫做訂婚鞋。因為當時男婚女嫁都是靠媒婆做媒的,媒婆會把女孩子的繡花鞋其中一隻拿到男方家給女孩做媒,而男方的父母就看著這鞋子來選媳婦。他們主要看兩方面,一方面看大小,因為當時以小腳為美,另一方面是看鞋的做工,也就是鞋面上的繡花。因為女孩子裹了小腳之後,幹不了重活了,只能在家裡做些家務活,女工方面當然也是十分看重的,所以挑媳婦主要就是看鞋子的大小和做工這兩個方面。這邊有四個地區的鞋,南方的,北方的,中原地區的,江南地區的。其中中原地區的腳型是最漂亮的,像湖南湖北這一帶,並且那裡做的鞋大多是坡跟鞋。大家都明白,相同長度的鞋子,做成坡跟和做成平跟效果會有很大的差別,做成坡跟後看上去明顯更小些。中原地區的女孩有纖骨的稱號,她們骨骼長的比北方女孩要小,所以腳也相對小些。而纏腳是要按比例的,纏的過小了會影響女孩子的正常行走,所以北方的鞋子要相對的

大一些。

看過了不一樣功能不一樣地區的鞋,接下來介紹一下不一樣款型的鞋。那裡有按照鞋子鞋面的有無,產生了沒臉鞋和合臉鞋;鞋面以絲線為網路,用兩幫合成的網子鞋;平底弓鞋,前端作倒勾狀翹起的古式晉鞋;下頭的套鞋與上頭飾褲(褲腿)相連而成的靴子;鞋底呈葫蘆形的葫蘆底鞋;清末明初北方婦女最常見的弓鞋形式尖口鞋;以及深臉圓口鞋、方口兩截鞋等。

下頭我們要看到平常所說的“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的裹腳布,孰不知裹腳布又臭又長並不僅僅是“老太婆”的專利,在主宰了我們千年的小腳文化歷史上,那臭臭長長的裹腳布,雖然說是纏繞於每個女性的足間,不如說是是纏繞於女人們的心間。就連三四歲的孩子也不例外,八尺到十尺的裹腳布,白、藍、紅為主流色調,顏色的選擇是有講究的,藍色能夠收斂潰爛傷口,同時不必頻洗,所以是初裹腳的幼女和下層婦女所用;紅色歷來是喜慶的專用色,是新娘或婦女遊春時使用;用絲羅織成的裹腳布應當是“裹腳布世界”裡的貴族了,它們邊緣完整、堅固密實為裹腳布的上上之材。

還有裹腳之用的藕覆、腿帶、褲腿、掛跟等,都是給女人帶來無數痛苦的附屬品。那麼古時裹腳是在什麼年齡開始呢?一般來講,纏足的年齡通常在五歲到八歲之間,年紀太小骨頭太軟,裹腳需要很用力,所以這時候開始很容易成殘廢;年紀太大的話足部骨頭太硬,又不容易裹成形。旁邊是纏足工具展示區,就有花樣簿,繡花繃,鞋楦,線板,針盒,熨斗等纏足工具,下頭我為大家介紹一下纏足的五個階段。

一:“試纏”:用裹腳布輕輕攏著足趾頭,使它略微向下彎些,不會感覺有太大的痛苦。

二:“試緊”:再纏足時,力度略略加強,此時兩足疼痛加劇。

三:“裹尖”:經過一番緊纏,將八個足趾全部踩在腳底下,此時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六至八個小時才能略微減輕,此階段足趾節多生雞眼,或紅腫甚至潰爛,寸步難行。纏到最終,第三、四、五趾的跖關節會嚴重扭傷,甚至脫臼,痛苦之極。

四:“裹瘦”:把四個足趾全部壓在足下後,再把腳把骨(小趾跖骨)纏到腳下去,此時腳成尖形,在此期間,每纏足時,要使足把骨向下無可再屈。

五:“裹彎”:將腳面骨折斷,在腳掌心裹出一道深深的凹陷,腳的長度明顯縮短,裹彎的時候,痛苦程度稍有緩和。

最終一進是休息區,我們在那裡向大家展示是女孩著喜鞋出嫁的場景。如果有興趣的話在休息區裡還能夠親自體驗一下著小鞋的感受。我們能夠體驗一下古時婦女的痛苦。

昭明書院

昭明書院得名於曾在此地讀書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蕭統修改整理的《文選》是我國第一半詩歌散文選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文選》和《古文觀止》、《唐宋八大家文鈔》都是古代讀書人案頭必備的文學讀本,影響深遠。

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參天,正門入口有明朝萬曆年間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題“六朝遺勝”,龍鳳板上有“樑昭明太子同沈尚書讀書處”的字樣,在__期間,被有心人塗上了石灰,才得以倖存。

書院的後冊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及作品展覽館。烏鎮是文學巨匠茅盾的故鄉,自第五屆開始烏鎮已經成為茅盾文學獎的永久頒獎地,第五屆是在烏鎮一期東柵,第二期是在我們西柵。

關帝廟

關公是武財神之一,世人尤其是商賈們都敬佩關公的忠誠和信義,期望關公作為他們發財致富的守護神。烏鎮在明清時期商業十分繁華,在鎮上聚集了很多有錢的商戶,再加上烏鎮又是二兩省三府的交界之地,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很多商人經商都會走過烏鎮。烏鎮西柵又緊臨京杭大運河,家門口就是接通杭州、蘇州的京杭運河的蘇杭段。古時都是以船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關帝廟所處水陸要衝,故烏鎮雖與關公沒有太多直接的聯絡,但西柵的關帝廟卻是香火旺盛,信徒膜拜絡繹不絕。

關帝廟內供奉著關武大帝的青銅像,威風凜凜,在關公兩側供奉著是關公的大將周倉,關平。周倉是關帝爺的侍衛,日常為他持護青龍偃月刀,上馬為將,下馬為侍,忠心耿耿;關平是關羽在征戰途中收的義子,隨著關帝爺南征北戰,戰功顯赫。

烏將軍廟

關於“烏鎮”鎮名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但烏鎮的老百姓更多的認同“烏鎮”是為了紀念唐代的一位烏贊將軍而名。

傳說早在唐憲宗元和年間,烏鎮有個英勇的將軍,姓烏名贊,人稱烏將軍。烏將軍愛國愛民,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唐代自安史之亂以後,中央實力漸弱,地方官吏飛揚跋扈,紛紛割據稱王。當時,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稱霸,舉兵叛亂,致使這一帶兵荒馬亂,百姓無法生活。唐憲宗就命烏贊將軍同副將吳起,率兵討伐。烏贊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叛軍節節敗退,烏將軍乘勝追擊當官兵追趕到烏鎮的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掛出免死戰牌,要求休戰,烏將軍就原地紮營,待機再戰。當天深夜,叛軍偷襲營地,烏將軍匆忙迎戰,李琦佯退至車溪河邊,從一座石橋上飛快逃過,烏將軍過橋時一陣亂箭飛來,把烏將軍及他的青龍駒射死。原先是李琦在橋堍下設下陷阱,暗害了烏將軍。吳起率兵趕到,殺退了叛軍,把烏將軍埋葬在烏鎮車溪河西,為他堆墳立碑。當天夜裡,人們看到烏將軍的墳上冒出一株綠葉銀杏,並很快就長成參天大樹,這棵銀杏從來不結果實。當地百姓說,這銀杏就是烏將軍的化身。

為紀念烏將軍,當地百姓集資建造了烏將軍廟,烏將軍成了烏鎮的地方保護神。將軍廟佔地3600平方米,分前後殿,兩側有耳房偏殿,園林假山。正殿正中供奉的就是家喻戶曉的烏將軍,身後是將軍的書童,而兩邊則分別是火神和水神。

月老廟

位於遊覽車通道中段路邊,外表很不起眼,沒有巨集大的場地和幽深殿堂,只是一座小小的土廟建築,甚至不注意的話會忽略它的存在。但所謂有仙則靈,它悠久的歷史和靈驗的傳說卻在當地頗負盛名,也許和感情一樣,平凡的才是永久的吧。過去單身的青年男女到了懷春年齡總會悄悄的到這兒燒柱香,許個願,祈求月老保佑他們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更有熱戀中的戀人攜手來到廟中,祈禱感情長久,終成眷屬。趣味的是,此廟四周的樹木都是雙枝併發,樹亦有情,何況人乎!

隨著《似水年華》的熱播,烏鎮成了尋找和品嚐幸福感情的天堂,這座月老廟也逐漸成為人們追逐的“感情熱點”,每一天都會有人尋訪到這兒,許下海枯石爛的誓言。

水上集市

昔日烏鎮地處二省三府七縣的交界處,河道密佈,四通八達。四鄉八鄰的鎮村居民習慣於在清晨搖著船早早的出來喝早茶,順便趕個早市,把家裡種的蔬菜和養的家畜帶到集市買賣,添補家用,逐漸的就構成了集市,十分熱鬧。臨河的居民只要吆喝一聲,船就會搖到水閣邊,不出門也能夠買到新鮮的蔬菜,很受居民喜歡,所以至今仍興盛不衰。

西柵的水上市場人稱“水市口”,整個水域面積約3400平方米,被一條東西走向的木棧橋一分為二,木棧橋與景行橋隔西市河相望,水域東西兩側臨河都建有水閣。

清晨,晨霧還沒散去,水市口就熙熙攘攘熱鬧起來,八方來船已擠滿了河道,兩邊的水閣裡,茶館、肉鋪、小吃店、豆腐攤也早早的卸下了門板開張了,水鄉的一天拉開了序幕。

傍晚,暮色籠罩了小鎮,水閣窗櫺間、門縫中透出了點點燈光,水市口兩側的茶座、夜宵、燒烤店又熱鬧起來,人們在這兒享受一天工作後的逍遙自在。

遊客有興趣的話能夠住在西柵景區內的民居旅館,自我買菜,學做本地的家常小菜,感受一下江南水上居民生活的樂趣。

北溼地

西柵景區的北部有一塊麵積約五萬平方米的天然溼地,被稱為古鎮之腎。溼地生態保護良好,動植物種類豐富,生長著蘆葦、水燭、菖蒲、茭白、荷花、浮萍、苔草等數十種水生植物,岸坡上則有茂盛的垂柳、夾竹桃、紫荊和石榴等喬灌木,時見白鷺、野鴨和多種水鳥出沒其中。夏夜星空下,螢火蟲在茂密草叢中飛舞,青蛙和鳴蟲歡快的歌唱此伏彼起,秋高氣爽的夜晚,滿天的繁星離你很近很近。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發端於春秋戰國時期在揚州開鑿的邗溝,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它是世界最長的古運河,全長1700餘公里。這條運河北與海河相連,南與錢塘江相接,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成了統一的水運網,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項奇蹟。目前國外著名的大運河有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前蘇聯土庫曼運河等。這些運河的長度不但都比我國的大運河短得多,並且也都比隋朝開鑿南北大運河的時間晚1000多年。

烏鎮位於運河的南起點一百多公里處,是唯一一個與大運河直接相通的江南古鎮。運河是烏鎮的母親河,她哺育了烏鎮燦爛的文化,造就了烏鎮的經濟繁盛。緊貼烏鎮西柵街區的白蓮塔下,大運河由西向北拐了一個大彎,站在大運河與烏鎮內河相接的望津橋畔,只見兩岸垂柳依依,水面開闊蜿蜒;登塔遠眺,兩岸農田豐茂,船隻穿梭不息,晨光夕陽裡,波光漣漪,恰似一條黃金水道。

龍形田

龍形田在昭明書院的西北角,溼地的東區,因它的形狀似一條臥龍而得名,從河對岸高處望去,巨龍首西尾東,活靈活現。龍形田面積有7500平方米,四季栽種不一樣農作物。此田南側有一座晴耕橋,橋下清溪潺潺而流,所以夏不澇,冬不幹,盡得灌排之利。

龍形田的北坡有一大片白菊園,金秋十月,漫坡菊花盛開,猶如一片花海,與豐收在望的稻田相映,醉人心扉。如果你在古鎮住上幾天,能夠在這塊充滿靈氣的土地上嚐嚐鋤禾日當午的滋味,體會一下農耕的艱辛與樂趣。

五彩路

西柵景區北部有一條一點四公里長的遊覽車通行的專用車道,它是街區外唯一一條能夠行車的道路。這條路沿途自然風光優美,兩邊植被完整,古木蔥鬱,徜徉在塊石壘成的人行道上,能夠領略與古街區迥然不一樣的原野風情,又因路兩旁生長著各類花木果樹,四季五彩繽紛,故得五彩路之美名。

春夏秋冬,五彩路風情各有不一樣。初春,所有的老樹都爆出了嫩綠的新芽,路邊大片的綠草盛開了紫色的小花,密密的猶如花毯鋪展在大地上,杜鵑、茶梅綻開了豔紅的花朵,蜜蜂忙碌地在潔白的桔子花、粉紅的桃花叢中採蜜;盛夏,道邊的竹林中春筍破土瘋長,小河中擠滿了青蔥的蘆葦,睡蓮、荷花的粉紅花朵也綻放在水面,風中搖曳著垂柳嫵媚的身姿,老棗樹的頂梢枝丫上知了在鳴唱;深秋的色彩最為濃冽,老烏桕和楓樹的葉子染成了一片金黃,桔樹、柚樹、白棗樹上澄黃的果子壓彎了枝梢,金桂、銀桂吐露著沁人肺腑的幽香,更有大片的白菊在燦爛的陽光下盛開如一片花海;入冬,棗樹、烏桕、黃柿已脫落了他們華麗的衣衫,僅有虯勁的枝丫上還掛著幾顆戀枝的果子,樟樹林和桂花林卻仍一片青蔥。如若正好下了一場雪,則路兩旁完全成了銀白世界,土坡上、田野中都成了堆雪人、打雪仗的好場所,時不時的會驚起一群喳喳覓食的麻雀,金黃的臘梅卻頂著寒風熱烈的開了。

元寶湖

烏鎮鎮區內最大的一個湖泊,面積有11600平方米,由三條支流匯聚而成,東連中市河,北接護鎮北河,西通西市河,因湖中有通安島形似元寶而得名。西柵的元寶湖與東柵的財神灣取名相映成趣,表達了古鎮先民對富庶生活的祈求。

元寶湖水域寬廣,湖水深平均二米,最深處達三點五米。湖東為遊客服務中心,建有遊客渡船碼頭;對面就是安渡坊碼頭,是遊客進入西柵景區的第一站。南側就是元寶狀的通安島,湖北則是大片原生態坡地,草木茂盛,一派野趣。相連的護鎮北河口,有一座木船塢,一向沿用古法修建木船。

江浙分府

江浙分府明代稱浙直分署,是烏鎮歷史上特有的一個政府機關。職掌巡鹽捕盜,兼理地方詞訟,俗稱二府衙門。自明朝嘉靖間設立,至民國初撤銷,幾經革復,數易其址,歷時三百七十餘年。

烏鎮地處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桐鄉、石門、秀水、烏程、歸安、吳江、震澤)交界,人煙輻輳,河港縱橫,雜隸難治,易藏奸宄。明嘉靖十九年(1540),原任廣東按察副使鎮人施儒,奏請分立縣治未果,部議添設通判一員,駐鎮督理,建廨於普靜寺之東,名添設館署。隆慶二年(1568),為前官常有別項差委,不駐烏鎮,實在郡城,遂指為冗員,奉議裁革。萬曆三年(1575),因烏鎮周邊鹽盜猖獗,準參政朱炳如、巡撫謝鵬舉、巡按蕭稟的會疏,改添設總捕同知一員,欽給“督理巡鹽捕盜同知”關防,常川駐箚烏鎮,專一緝捕盜賊,兼管水利鹽法,隨便受理詞訟,革除奸弊,附近府縣悉聽約束。由是擴建原有廨宇,稱浙直分署。

清初沿襲明代建置,仍為添設同知,署所依舊。順治四年(1647)奉例裁革,廨宇盡毀。康熙元年(1662),準分守道張武烈條陳,將湖州府總捕同知移駐烏鎮,給以“控制江浙巡鹽捕盜”關防。鎮人董漢策捐西中橋左之空房為廨,名督捕同知署。十八、九年間署圮,官員回駐府城。雍正三年(1725),鎮紳以鹽盜不靖,籲請總捕同知仍駐烏鎮,以資彈壓。翌年,巡撫李衛題準,改湖州府總捕同知為烏鎮捕盜同知,再無回駐郡城之虞。六年(1728)給價買西柵官人橋西之進士唐彥暉故宅,撥官銀改建為廨,稱江浙分府。咸豐十年(1860)兵燹,毀大堂,同治四年(1864)重葺。民國成立廢同知,衙成空屋,四年(1915)標價售入民間,署宇卸除,漸次成為民宅。20__年,江浙分府依照清同治間的舊貌原址復建,以存歷史陳跡。

浙江烏鎮導遊詞5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今日我們要遊玩的目的地是江南水鄉烏鎮,烏鎮是江南六大水鄉之一,也是江南最美的水鄉,劉若英傾情代言,似水年華等多部影視劇在那裡取景拍攝,可是呢,如果在座的有喜歡節奏快、高樓林立、鋼筋混泥土的現代化大都市生活的朋友,那您恐怕就會失望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烏鎮的生活節奏是十分慢、十分舒適安逸,並且沒有高樓大廈、有的只是一兩層臨水而建的白牆黑瓦的木質建築,那裡甚至連電梯都沒有,景區裡看不到超過三層的建築,整個烏鎮有的只是一種煙雨朦朧,瀟灑閒逸的情懷,可是,若有朋友覺得大都市的生活太累太喧鬧的話,那烏鎮就是一個絕妙的休憩場所了,在烏鎮能夠得到心靈的放鬆,身體的舒適、所以有好多江浙滬附近的朋友會在週末的時候駕車來烏鎮,走走看看,吃吃糕點,品品美酒美茶,住上個一兩晚,沒事坐坐烏鎮的搖擼船,感受古代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沒有夜生活,遠離鬧市,實在是愜意無比。

這個鎮的名字很奇怪,叫做烏鎮。為什麼叫烏鎮呢歷史上有很多的傳說和原因。有人說這兒古代烏鴉多,有人說那裡的人喜歡吃烏雞白鳳丸。其實呢,“烏”很顯然就是黑的意思。因為唐代那裡的土地十分的肥沃,並且土地是黑色的,並且大家看房子頂上的瓦也是黑色的,所以這地方就取名烏鎮了。當然,烏鎮的東西賣的有點貴,有人說鎮上人心也比較黑,門票都100,西柵還要120,黑吧所以稱他為烏鎮,這個話您可別大聲說哈,要不然咱們進得來可出不去了。上次有個遊客跟我講,小X啊,我一看你就明白你是烏鎮的人,因為你長的比較黑,所以你是烏鎮的人。我說為什麼我會這麼的黑呢這個問題我在我小的時候問過我媽,為什麼別的孩子那麼的白,而我就那麼的黑呢母親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別人的孩子都是喝牛奶長大的———白的;吃雪魚肉——白的;擦珍珠粉———白的,我跟你爸生你的時候吃的是黴乾菜加茄子,所以你這顏色就重了點。大家記住,以後要多用珍珠粉,少吃黴乾菜哈。

我們剛才進來的時候呢,迎面有一個土堆,這個土堆放在那裡呢,在造園手法中叫做障景。就是故意讓你看不到裡面的景色,要是不買門票在大門口就都看到了,那他賺錢賺個屁啊。烏鎮這個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比較適合拍電視,像《似水年華》,《天下糧倉》等都是在那裡取景拍攝的。很多客人都是看了《似水年華》這部電視劇才來那裡的。所以大家回去有機會把這部“感情出軌劇”看一看,學一學。當然我是說學一學裡面關於烏鎮的歷史,不是說學著出軌哈。

此刻我們看到一條河,這條河叫做“東市河”,4米深,嚴禁隨便跳河。它不僅僅連之後烏鎮的東柵和西柵,還跟世界第一運河――京杭大運河是直接通著的。京杭大運河咱們都明白從北京通到杭州,全長1794公里,所以呢據說只要你願意,從這游過去,一向游到北京看__也能夠,火車票都省了。時間大概要半年左右。大家看一下河的對面,對面的房子叫做水閣,就是水上的閣樓,這是江南六大水鄉中烏鎮特有的民居建築。大家看到那個水閣的下頭的石柱是方的,而不是圓的。為什麼呢因為水裡會有蛇啊,方形的柱子蛇爬不上來,怎樣樣,設計還是很細緻的吧。

這個東西看起來像船,其實它開不動,名字叫高杆船,所謂高杆就是中間那根毛竹了。每年的清明節前後,都會有人在那裡模仿蠶寶寶,因為烏鎮人民是以養蠶為生的,在那裡模仿蠶寶寶進行表演,正是為了感激為他們帶來幸福和收益的蠶寶寶。表演時,四五十歲的大叔會爬到那個竹子上頭去翻跟斗,很驚險的。我想要是大叔們年輕二十歲,咱中國體操隊又能多拿兩枚金牌,大家說好不好

大家再看那座橋,左一座,右一座,名叫叫逢源雙橋。很多導遊都會講,這個橋走左邊能夠升官,走右邊能夠發財,我說那是扯淡,小肖來回走了不下二十次也沒見升官,也沒見發財,還是個導遊。可是我告訴你,做人要踏踏實實,別老想著一步登天,升官升的太快,發財發的太狠,往往是比較危險的。人這輩子最大的財富莫過於健康歡樂,大家說呢那麼這座橋也叫做廊橋,因為橋本身也是走廊的形式,橋下頭呢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於一座水城門的作用。其實呢,這座橋還有一個另外作用,江南一帶,每逢過節都很熱鬧,異常是到了元宵節,男男女女,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都走出來去看花燈。那麼古代男女授受不親,萬一走在一齊女的吃了男的豆腐就不好了對吧。所以就男左女右,把人群分開。要是情侶的話,過了橋小夥子會牽起小姑娘的手,叫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好此刻我們過橋,男同胞請走左邊,女同胞請右邊,其他人自覺點,從河裡游過去。

今日小張就給大家介紹到那裡了,祝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週末!歡迎大家再次光臨烏鎮。

烏鎮導遊詞 篇25

歡迎來到水鄉古鎮烏鎮,今天就允許我作為一個地道的小烏鎮人帶您遊一回我們美麗的烏鎮吧!

走進烏鎮,您會驚訝地發現,這裡完整地儲存著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與眾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樑,擱上木板,人稱水閣,這是烏鎮所特有的風貌,我想水上城市威尼斯也不及如此吧。走在那用青石板鋪成的狹窄的小街上,你會看到兩邊各式各樣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鄉民,親切至極。要是您來我們烏鎮正是那多雨的春季,那晰晰瀝瀝的雨絲從藏青的瓦楞裡成串成串地往下滴,在石板路上發出叮叮咚咚的清脆響聲,亦景亦畫,讓您恍若隔世。

說到烏鎮的景點,除了修真觀、昭明太子讀書處、雙橋等,我得向您隆重的介紹一下茅盾故居了。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是我國的文學巨匠。此處房屋是他成名後用稿費自行建造的一個住所,茅盾故居是迄今中國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四百五十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老屋臨街靠西的一間房是茅盾曾讀過書的家塾,故居內部的佈置簡單,卻散發著沈家世代書香特有靜雅之氣。

對了,帶您逛了這麼一大圈,您的肚子也該餓了吧。別急,下面我就向你介紹一下我們烏鎮的美食吧。在烏鎮,您隨處可以看到烏鎮的特產,如:姑嫂餅、烏鎮羊肉、薰豆茶、三白酒等,其中尤以姑嫂餅最為出名。關於姑嫂餅這個名稱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典故呢。據說在一百多年前,烏鎮方家名叫方天順的夫妻茶食店,祖上學得一手製作酥糖的好手藝。只可惜這手藝只傳媳不傳女,日子久了,自家姑娘不免會產生嫉恨,故將一包鹽抖進了製作餅的麵粉缸內,指望著第二天看嫂嫂的尷尬。誰知第二天此餅味道鹹甜適口,更得顧客的喜愛,由此得名姑嫂餅,並一直流傳至今,是遊人必嘗的烏鎮美味。

朋友們,接下來我們一起去參觀遊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