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精選27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31W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1

八一公園清代為貢院,1932年闢為湖濱公園,1946年4月3日改稱為介石公園。1950年7月定今名,總面積23.7公頃,陸地面積64公頃。園中林木繁盛,花團錦簇。公園可分為湖區和陸區兩部分。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精選27篇)

南昌八一公園處於鬧市中心,綠蔭如蓋,湖水盪漾,“豫章十景”中的“東湖月夜”及“蘇圃春曉”均在其中。由於鬧中取靜,每天遊人如潮,且每年園內均舉辦大型花卉或花燈展,吸引不少遊人前往。

公園免費開放後,市裡要求把公園管得更好。焦點問題正是在於管理。有的擔心開放後什麼盲流呀、賭徒呀,都會湧到公園來,使公園成為藏汙納垢之所;有的還擔心孩子在湖濱的安全,擔心園內的清潔衛生難以維護,擔心公園的草坪被隨意踐踏,花卉被隨意弄走……這些擔心當然也有道理,但是從大局看,從長遠的發展看,還綠於民勢在必行。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正是因為存在這些矛盾,才更需要加強管理,做好工作。公園管理者將接受開放的考驗,同樣南昌市民也將接受開放的考驗。公園管理處處長熊社林對記者說,我們不能一味責怪市民的素質差,而應該首先從提高管理者的素質入手,有高素質的管理就一定會有高素質的市民,要堅定不移地相信這一點。

換個思路看公園,還綠於民後,它應該建設得更美麗更豐富多彩。記者獲悉,市園林設計院現正在緊張地進行八一公園改造的規劃設計。公園的一些設施將改裝,草坪將全面進行綠化調整,園內的路面實施硬化,鋪上彩色的人行道板。公園管理處正組織職工討論,發動大家想點子,有的提出要擴大茶室,包括開設露天茶室,有的說要辦好滑冰場,還有的建議在東湖劃定一個水域作游泳場,更有不少人提出,要將百花洲地段統一規劃,拆除一些臨湖的店面,還百花洲以安靜,以吸引更多的遊人……觀念一變,思路大開,原來八一公園蘊藏著這麼多的潛力!這麼大的商機!

現在的八一公園每天遊人即達萬人,節日期間更多。免費開放後,前往觀光休憩的市民肯定還會增加。這裡的湖光本色和蘇圃風景,將盡情地為市民所享有。我們為公園拆牆而鼓掌,同時也寄希望於廣大市民: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愛護公園的一草一木,因為,那就是我們自己的“家”。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2

龍亭公園的大門朝南,是開封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也是中國開封菊花花會的主場的主場。

我們從大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美麗的菊花,有白的,粉的,紫的等等。菊花真是五彩繽紛!除了菊花的顏色美麗,菊花的造型也各不相同,有巨龍飛天,還有像吊蘭一樣的菊花掛滿了道路兩旁。菊花還有招人喜歡的名字,有葉公好龍,古都慶菊,還有奧運火炬呢!連名字都特別招人喜歡。

觀看過菊花,我們走上了玉帶橋,今天有霧,潘楊二湖像被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霧中的小亭若隱若現,過了一會兒,太陽出現了,湖面像有螢火蟲飛舞。不一會兒,太陽又消失了。

過了玉帶橋,我們來到了古色古香的龍亭大殿前,“天哪!這也太高了吧!”我情不自禁的喊出聲來。我禁不住爬上了龍亭大殿,大殿周圍有許多石欄,上面雕刻著龍與風的圖案,龍亭大殿裡面真是金碧輝煌!裡面全是金色,又高又粗的柱子上雕刻了飛龍,盤龍,舞龍,臥龍的形象,皇家好氣派呀!!!

出了龍亭大殿我們又來到了右邊的廂房,裡面展現的都是古代的一些大事,有“包公上任”,有“王安石變法”,還有“接待外使”的蠟像。我們又來到了右邊的廂房,展現的也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場面非常逼真,令人笑嘆!我們又聽到了鑼鼓聲,原來是在演節目啊!有“楊八姐遊春”,變臉節目,好看極了!遊人陣陣叫聲,此起彼伏!

我們稍休息了一下,便戀戀不捨的離開了龍亭公園。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3

“今天凌晨6時左右,環城公園7盞景觀燈連遭惡意破壞。每個燈成本在580元,讓人痛心啊。”4月7日上午,合肥市環城公園燈飾辦向本報反映。記者趕到景觀燈遭破壞的環城公園環東景區現場,看到原本高出地面20餘釐米的草坪燈被弄壞,剩下了7個燈座,包上了塑料袋,並壓有磚塊。

據燈飾所的工作人員介紹,當天凌晨,工作人員發現這段路一百多米的距離內燈不亮了,趕來檢視時發現7盞草坪燈遭破壞:每盞燈地上部分倒在地面,燈泡已破碎,現場凌亂。燈飾所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草坪燈損壞嚴重,破壞者只是踩壞燈具,並非盜竊,這種惡意破壞行為,實在不應該!

據燈飾所人員介紹,這裡的草坪燈年後才投入使用。本來是為了亮化、美化環城公園環境,方便市民晚上休閒。據燈飾所人員介紹,這種遭破壞的草坪燈每盞造價在580元,還沒有現貨。由於新燈需要到廠家進貨,他們還正在聯絡。因沒有新燈及時安裝,市民晚上到這裡休閒時就不太方便了。

合肥市導遊詞 ·包公祠導遊詞 ·七星潭導遊詞

一位路經現場的市民得知一夜7盞路燈連遭惡意毀壞後,告訴記者,這可能是有人在宣洩內心的鬱悶,只是這一宣洩方式很不文明,不應該以毀壞公共財物的方式來發洩。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4

多呈錐石狀,直刺青天,現在,我們抬頭仰望,大家是否有一種高亢的激情?〔登上山頂〕女士們,先生們,妙趣橫生的一個多小時山谷旅行後,現在我們站在了青山頂上,那麼此時大家有一種什麼感覺?是不是豁然開朗,興奮之極?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王安石《遊褒禪山記》那段名言: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弗能至也。我們都登上了青山之巔,說明我們都是有志之人。而對有志者,青山自有其禮遇,那就是:無限風光在險峰。讓我們盡情感受這山風徐來,如天之語,環胸繞耳,美妙絕倫的大自然恩賜吧。請大家極目南望,西拉沐淪河西來東去,宛如天女之飄帶,銀波流暢,納百川而歸海。再請您遠眺北方,群峰茫茫,雞冠山、錐子山、青羊圈、連陰寨、大小窟窿山、五石人山、千山萬嶺一脈相承,諸條山逶迤而來,從四面八方歸入青山。景觀一:大小窟窿山青山西面是一條十幾公里長的狹窄的溝谷,稱滲金溝。大窟窿山在滲金溝西側的山脊上,小窟窿山在滲金溝東側的山脊上,大小窟窿山遙相斜對。小窟窿直徑四、五米,彷彿藍色天棚的窗戶。大窟窿直徑七、八米,可謂洞天奇觀。相傳,當年這裡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二郎神擔山填海,從遙遠的西域擔山至此,抽去扁擔就留下了大小窟窿山。我們不能不感謝這位神仙給我們留下這美麗的傳說和別有洞天的自然奇觀。景觀二:五僧朝聖山多少年來,此山一直演繹著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四人及白龍馬西天取經的故事!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5

朋友們,老虎山公園位於集寧區中心,方圓5平方公里,是集寧區城中一大景觀,也是集寧地區的至高點。該公園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國家2A級旅遊區。站在老虎山上,集寧街景一覽無餘。老虎山公園建有大型人工瀑布一景、人民英雄紀念碑一處、特色涼亭十幾處。盤山公路由山底直達山頂,鵝卵石小路曲徑通幽,滿山青松翠柏,是人們理想的休閒之處。 老虎山的名稱有多種說法:一說是黃家樑趙家店水井飲牲畜的石槽附近,因老虎去喝水,常有虎蹤跡出現,因此,當時的店主趙石朝還立一石,刻上“泰山石敢當”以驅之。據此認為此山是踞虎之山,故名老虎山。一說是虎山西北側一堆巨石貌似老虎而得名。五十年代闢為公園,在原有樹木和植被基礎上,修建了門樓及革命烈士紀念碑,成為集寧區內的主要公園。20xx年,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品位,集寧區委、政府決定重新修建老虎山公園,並與白泉山自然森林資源合為一塊,修建老虎山、白泉山城市生態主題公園。該建設專案從20xx年開始施工, 20xx年完成,投資總額為5630萬元,總佔地面積758公頃。其中老虎山公園總面積368公頃,設九個功能區,分別有大門瀑布區,紀念碑區,植物園區,點石區、虎山遊樂區,趙家大院、龍潭區、馮將軍林和老城遺址。白泉山公園總面積390公頃,設八個景區,有主大門區、水景區、草原區、草原風情區、遠古印象區、世界風情園,民俗村和動物園區等。整個專案20xx年完成全部建設並投入使用,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集休閒、娛樂、旅遊觀光,改善城市整體形象和生態環境的城市主題公園。朋友們,游完老虎山公園,大家可去九龍文化商業步行街觀光購物。好客的集寧各族人民衷心祝願大家在集寧吃得噴香、住得舒服、遊得開心、玩得快活。謝謝大家今天的配合,歡迎大家有機會再舊地重遊。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6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叫,是天津市南開科技實驗國小的學生,今天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你們就叫我誠誠好了!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長虹公園。長虹公園是前不久剛剛免費開放的公園。,希望大家愛護花草,可不要亂扔垃圾、亂寫亂畫哦!

長虹公園位於天津南開區長江道、紅旗路立交橋下。佔地33.9公頃,其中水面佔12.5公頃。假山迎門而立,右側一泓湖水,岸上垂柳成蔭,公園裡幽靜的通道,大片的綠地,鮮花爭豔,大樹參天,全園綠地面積佔97.5%。公園西部有兒童樂園、旱冰場等遊樂設施,為遊樂區;南部的南湖為划船區。公園西北角建有老年閣,是遊人聚會和文娛活動場所。如果拍幾張照片,與朋友們一起享受“長虹”的陽光與美景,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哦。長虹公園是 本市首個免費開放的大型公園。市民在免費開放的公園內,可以領略“山水園林、南派建築、植物造景、生態造園”等美景。市民反應良好。在一次對改造後的公園滿意度調查中,滿意度達到了98.9%。

近年來,公園闢出大片地塊,開設了“長虹風情街”,裡面的建築都是徽派建築風格,黑瓦白牆,鬥柱翹簷,還有各種形狀的小橋,有平橋、拱橋、曲橋、月橋、廊橋等等。街兩旁的商家經營的商品包羅永珍,大部分是各地名小吃,引來遊客駐足而樂。 各位遊客,今天的遊覽到這裡就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與合作,謝謝。長虹公園恭候您的下次光臨。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7

貴陽,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相傳有一位老和尚來到貴陽,發現在貴陽的某座山上,匯聚了大量的天地靈氣,於是老和尚來到這裡倒栽了一棵松樹,結果,這棵松樹居然存活了,而且枝繁葉茂,證明了老和尚的話,這位老和尚就是有名的赤松和尚。於是他在這裡修建了一座寺廟,名曰“弘福寺”,意為弘揚佛法,造福天下。而這座匯聚了天地靈氣的靈山,則叫做“黔靈山”。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山就是黔靈山了,它由大羅嶺、象王嶺、白象嶺、檀山、杖缽峰、獅子臺、關刀巖、寶塔峰和北峰組成。現在的黔靈公園就是由黔靈山為主體,後又開闢了黔靈湖,動物園,麒麟洞,二壩和三嶺灣等景點。 在我的右手邊是索道,如果想先登上山頂可以從索道出發。如果想去看看大熊貓、孔雀、獅子老虎的遊客,可以從三嶺灣、麒麟洞去參觀動物園。不過“玩山”的人,特別是朝山拜佛的香客,大都沿著“九曲徑”慢慢爬上去。 現在我們腳下的九曲徑共有380級臺階,24個“之”字拐,因有9個大彎道而稱為“九曲徑”。沿著山道旁的石壁上,有許多石刻,從“第一山”、“黔靈勝境”到“南無阿彌陀佛”……引導人們走近佛門,感受“心既是佛”的境界。大家看,這裡有一個巨大的“虎”字,這是清朝的石刻。為什麼在這佛山上會有“虎”字?大家都知道,虎是山中之王,以虎鎮山,還有什麼妖魔鬼怪敢接近呢?於是,佛法弘揚,得一清淨之地。走到上面還有一個“吹螺壁”,一些奇妙的小洞遍佈在石壁上,洞眼大小象手指一樣,如果用嘴貼著石壁可吹出海螺鳴叫的聲音,傳說吹響小洞,就能使人長壽。九曲徑的最後,還有一個泉亭,叫做洗缽池。到了這裡,我們就走完九曲徑了,各位遊客,現在我的右手邊這幅大型石雕叫做“九龍浴佛”,它說的是釋迦磨尼誕生時,有九條龍吐水為他沐浴。左手邊就是弘福寺了。平時寺門只會開邊上的小門,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在佛教,這叫做山門,分別代表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如果中間的門開了,那就是遁入空門,出家當和尚了。 大家在弘福寺上香後,我們可以順著這條山間小路一直下到黔靈湖畔。黔靈湖碧波盪漾,讓人心曠神怡。在這裡,可以全身心地放鬆,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這裡你可以到湖面上泛舟,如果累了,還可以到湖畔上的茶室砌一壺暖茶。從這邊走過去,有個廣場,聳立著貴州解放烈士紀念碑,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現在我們順山而下,便到了麒麟洞。它的得名是因為在麒麟洞內有一塊巨大的鐘乳石,非常象一頭麒麟。在麒麟洞旁的這個“水月庵”,曾關押過兩位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留下過許多故事。 好了,到了這裡,黔靈山的主要景點都遊過了。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可以再來遊玩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8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

現在我們將去遊覽的是無錫市內最主要的風景名勝區——錫惠公園。它位於無錫市西2.5公里處,包括錫山和惠山,全園面積達6.85平方公里。

公園概況和名稱由來

遊客們:錫惠公園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東部是錫山。惠山高329米,周圍約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稱。它是天目山的支脈,從東南連綿而來,山有九峰,境蜒似龍,又稱“九龍山”。惠山因晉代開山禪師慧照在此建寺,後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時慧、惠兩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龍眼泉等十多處,名勝古蹟有春申澗、惠山寺、聽松石床、竹爐山房等數十處。

錫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圍長約1.5公里,相傳因周秦時盛產錫礦而得名。錫山是惠山東峰脈斷處突起的小峰。山頂建有龍光塔和龍光寺,山下有龍光洞。1958年開鑿映山湖後與惠山連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產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遊客們:錫惠公園全國分為三個遊覽觀賞區:一是名勝古蹟區,包括惠山寺、寄暢園、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風景區,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澗等;三是文娛活動區,在錫山南麓。下面就請大家跟我前往參觀遊覽。

錫山:龍光塔—龍光洞—吳文化福壽天地

各位遊客:請隨我進入錫山大門。錫山大門,面對大運河,飛簷翹角,大門正中高懸“山色溪光”橫匾,為當年康熙南巡時所書。進人大門,一塊巨石屹立於水池之畔,上刻“錫山”兩個大字。各位請看:下刻《無錫金匾縣誌》所載無錫和錫山的幾句話,點出了此處地名的來歷。

沿山路向上,錫山頂上就是龍光塔。關於龍光塔,還有這麼一段歷史傳說:明朝正德初年,禮部大臣崑山人顧鼎臣,遊覽錫惠勝景後說;“惠山是龍身,錫山是龍頭,無錫所以自南宋以來長期無狀元的原因,是龍頭上無角的緣故。”聽了這位大臣的話,人們信以為真,於是後人就在錫山頂上建了一座實心的石塔。此後幾十年仍沒有人中狀元,於是有人又提出“龍以角聽,塔中宜空”。因此又在萬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層八角的樓閣式磚塔,並由當時常州知府施觀民取名“龍光塔”,寓意龍光普照。龍光塔建造以來,屢次被毀。重修時把培改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頂鑄重1.5噸,高2.85米銅剎,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糾正傾斜,把牆面由杏黃色改成深紅色,使古塔更為挺拔端莊,英姿煥發。

錫山腳下是龍光洞,為地下游覽場所,於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樓亭相連,人口處拱門上磚刻“隱辰”兩字,“辰”屬豬年,“隱辰”是把龍隱於山內之意。洞內有三百多米長的通道,兩邊壁上燈火通明。東部的地下劇場,可容納五六百人。另有13個廳室,陳列工藝、陶瓷、泥人等。這裡的氣溫常年保持18“C,冬暖夏涼,遊人至此,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龍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頂三部分組成,彩陶燒製,以花崗岩為基座,金星綠琉璃瓦頂,全長26.71米,高4.09米,九龍騰空,氣勢不凡。再向西是“吳文化福壽天地”。它沿錫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著著名書畫家朱屺瞻102歲時題寫的景點名稱。石階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臺,臺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壽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瓊林赴宴;壽仙默默為我海屋添籌。”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長壽。”繞過承露臺,上面兩座方亭合併而成的雙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對聯寫道:“國泰盡福地,民安多壽星。”亭名和對聯均由我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沈鵬書寫。

錫山就參觀到此,下面我們再去參觀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遺址。

惠山:惠山寺遺址—山門—唐宋石經幢

惠山寺在惠山東麓,早在南北朝時,劉宋司徒長史湛挺就在此建造“歷山草堂”,後改為“華山精舍”。樑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惠山寺。由於寺院地處福地,又因與天下第二泉同處名山勝景,於是名聞遐邇。

遊客們:我們來到了惠山寺山門前,看到這座黃色拱形建築門上刻有“古華山門”4個金色題字,因惠山古稱“華山”,惠山寺原是“華山精舍”,所以惠山頭山門就叫“古華山門”,大門背面門檻上刻有“勝地名泉”4字。這個山門是1954年惠山街拓寬時王耀庭重新設計的,拱門頂端有雙龍戲珠的裝飾。

現在我們來到了山門內,各位看到的兩座古老的石經幢,南側一座建於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無錫現存最古老的石刻經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由白鹿山人李瑞符書寫,經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雕刻精美,充分顯示了唐代的藝術風格。北側一座建於宋代熙寧三年(120xx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傘蓋神咒”。這種刻咒而不刻經的做法,是宋代以後才在佛教界流行的。兩座石幢分別用幾塊圓形湖石壘成,極具歷史價值。

山門殿—日月池和香花橋—聽松石床—古銀杏樹

進入古華山門,迎面是金剛殿,也叫“山門殿”。始建於明正統十年(1445年),改建於1976年。正中高懸“惠山寺”匾,匾額最早為明代陳勉所寫,清雍正時蔣衡重書,現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據影片《無錫景》畫面複製而成。

大殿廊柱上掛有清代無錫知縣廖綸所撰的對聯:“大哉王言,山為第一,泉第二;巍然廟貌,調為教孝,寺教忠。”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重書。大殿背面,上懸“江南第一山”橫匾,系我國名畫家李可染所書,它為古殿平添了幾分光彩。

過金剛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蓮靜臥,名“日月他”。池上架一石橋,名“香花橋”。池是南北朝劉宋元徽二年(474年)開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了。香花橋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橋的名稱取自佛經:信佛昇天,進入無量壽之時,日月飛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樂相迎。香花橋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鯉魚跳龍門”的圓形浮雕,中間兩扇石門,一開一閉,表示虔誠的善男信女可以從開著的佛門進入,若是惡人佛門則永閉不納。所謂佛門半開,有緣進來,或者說;善門開,惡門閉。遊人過橋,都會在開著的石門上踏一腳,表示願做善人。

各位遊客:下面請大家進二山門,請看古銀杏樹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橫臥一石,名“聽松石床”,長1.99米,寬0.87米,高0.56米,它是馳名全國的江南奇石之一。石塊天然斷裂形成,質地堅硬,一端翹起,宛如石床。唐高宗時著名書法家李陽冰應無錫縣丞公孫羅之邀請同遊惠山,特地篆寫“聽鬆”兩字,刻於石床枕端,以示紀念,雖經1200多年風雨,字跡依然清晰可見。床邊原有兩棵古鬆,毀於元末。

“聽松石床”前的古樹為銀杏,相傳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所植,已經歷了600多年風霜。據說當時共種有18棵,象徵佛門18羅漢,現僅存這一棵。此樹高21 米,直徑1.91米,為雄性銀杏,只開花不結果,離地6米的樹洞中寄生的一株薛荔,也有200多年樹齡了,卻結出了圓圓的果實。但在1982年,這棵雄性古銀杏,居然也結出了7粒白果。古銀杏旁的石壁中,嵌有“頫察仰觀”4個篆字,是清代無錫書法家邵涵初所寫。意思是說人們在此可以“俯察古樹之茂盛,仰觀錫惠之秀色”。

大同殿—竹爐山房

大同殿,也叫大雄寶殿,始建於樑朝大同三年(537年)。到清同治年間,大同殿及周圍建築被毀。後來在此舊址建造了一所樹堂名“昭忠詞”。前廳裡壁上嵌有李鴻章所撰《敕建惠山昭忠詞記》等兩道石碑。請看這組洞堂的建築特色,青瓦白牆,樑枋、柱頭、門樓都畫棟雕樑。圖案為戲文風景、花卉鳥獸等。大同殿是儲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樹堂建築,具有我國古代建築的特點。殿後天井中還保留三株老桂,已有1300多年樹齡。中秋時節,桂花飄香,使這座建築顯得更為清雅。

由大同殿出南邊門,不遠處就是“竹爐山房”。這裡原是惠山寺彌陀殿,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房前平臺,簷廊古樸典雅,頭門邊兩塊磐陀石。正中匾額“竹爐山房”是1979年李苦禪重題。兩旁柱上的對聯:“削竹編爐,原是山房舊物;燒鬆煮雪,久為衲子珍藏。”為無錫書法家朱家駐題寫。

相傳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曾私訪惠山寺。寺僧性海砍倒一根竹子,一截為三,搭成竹爐,上架缽益,用二泉水煮茶,接待朱元津。朱元津品嚐了竹爐上煮的茶,極為滿意,讚揚性海是羅漢下凡、後來性海和尚重建惠山寺,並建立聽鬆庵,退居庵內,品茗聽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性海請湖州竹工,編制竹茶爐,上圓下方,象徵“天圓地方”。竹爐高不過一尺,外面用竹編織,裡面填土,爐心裝銅柵,形似道家的乾坤壺,叩之有金石之聲。性海常用它煮二泉水泡茶,招待客人。當時名畫家王紴作畫,學士王達題詩,合成《竹爐圖卷》共四卷,使竹茶爐流芳於世。明代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曾任湖廣提學副使的鄒迪光重建彌陀寺時改名“竹爐山房”,專門在這裡用竹爐煮茶招待四方賓客。後原爐多次被毀,康熙年間,無錫著名詞人顧貞觀在1684年重製了兩隻竹爐。竹爐山房也幾經重修,現在的建築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1984年把乾隆詩碑移到山房門廳和廊下。正中一塊正面刻的是乾隆1751年首次來無錫寫的《詠惠泉》詩,背面刻著乾隆第四次來無錫時寫的4首詩。東邊一塊碑上刻乾隆第三、四次來無錫的詩句。

“天下第二泉”—二泉亭—漪瀾堂—阿炳墓

出竹爐山房南行,就是聞名於世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惠山一帶,林木茂盛,泉水豐富,自古素有“九龍十三泉”之稱。其中“二泉”更是出名。“天下第二泉”得名於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唐代茶聖陸羽,遍嘗天下名泉名茶,認為“廬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從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譽四海。

“二泉”得名以來留下了許多人文古蹟。唐代時無錫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長安。到宋徽宗時“二泉”水被列為貢品,“月進百壇”。蘇東坡品飲“二泉”水後,贊稱“色味兩奇絕”。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六次南巡至無錫,每次必到“二泉”品茗,並吟詩題字。20世紀40年代,著名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瞎子阿炳),作二胡曲,取名《二泉映月》,更使“二泉”馳名中外。

“天下第二泉”泉址於1954年進行了全面整修。1992年6月對“二泉”進一步清理疏浚。現在“二泉”泉水隨山勢自西向東,分上、中、下三池。上池為八角形泉井,深1.94米,水質最好;中池深1米,正方形,緊靠上池,兩池都是石底,青石圍欄。池上的“二泉亭”,初建於南宋初期,是宋高宗趙構到此巡遊時特地下令建造的,並題有“源頭活水”四字。亭頂裝飾雙龍戲珠。現在的亭子重建於清同治初年(豆862年)。亭壁上石刻“天下第二泉”出自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泉水通過暗渠從港瀾堂底流入下池。

漪瀾堂位於二泉庭院正中,四周遊廊環繞,遊客們在此可小想品茗。蘇東坡有“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的詩句。乾隆多次在此設御座品茗,堂前匾額是現代書法家費新我所書。大門柱上有蘇東坡的詩:“雪萍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怕惠泉。”

三池中下池最大,長8.6米,寬5.7米,深0.33米,是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開鑿的。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稱龍頭),雙爪前踞,龍頸彎突,張開大口,清泉白龍口傾注而出,構成“螭吻飛泉”勝景。石始建於明朝弘治初年,最初採用無錫本地黃色陽山石雕鑿而成,至今已有近520xx年的歷史,為“天下第二泉”內現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蹟。池前一組太湖石,疊成觀音立於鰲背像,世稱“觀音石”,右為龍女,左為善才。觀音石下有一段銘文,落款“蕙巖”,說明這是原禮部尚書顧可學別墅“蕙巖小築”中的遺物,清乾隆年間才移到此地。

無錫歷史上最著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華彥鉤的墓,坐落在錫惠公園春申澗流向映山湖的洞口南邊的山坡上,音樂臺背後山頭墓地林間,樹立著這位民間音樂家的銅像。阿炳通道教,道名彥鈞,無錫東亭人。生於1893年8月20日。從小跟父親學習音樂,對民族樂器琵琶、二胡有很深的造詣,後來雙目失明,流落街頭。直到解放後重獲新生。阿炳墓原在河口燦山下“一和山房”道教墓地。1983年12月,遷葬於此。

阿炳的代表作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創作於1939年,是作者心聲的流露及生活的寫照。全曲由引子和6個階段構成,是迴圈變奏的曲式結構。《二泉映月》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週年時作為國禮贈送外賓。美國、義大利、法國、日本等紛紛改編,成為一支譽滿國際的名曲。

愚公谷—春申澗—映山湖—惠山泥人一條街

二泉東側就是“愚公谷”,原是惠山寺的淨月住所,名“龍泉精舍”,是明代晚期極負盛名的我國四大私家園林之一。它是無錫人鄒迪光在明萬曆年間建造的,佔地約50畝,先後用十多年時間建成。國鄒迪光以愚公自勉,故命名為“愚公谷”。

現在的“愚公谷”於1958年重建,具有明代古典園林特色。“愚公谷”匾是1960年郭沫若題寫的。人門向南,由長廊通向荷花池畔,廊k一軒二亭,軒名“荷軒”,由著名畫家吳作人書額。軒前對聯“得山水清氣,極大地大觀”,是當代山水畫家邑人錢鬆嶽於84歲時書寫的。荷軒以南的泉亭,名“濾泉”。泉邊枝峰閣有唐代古聯:“掃石月盈帚,濾泉花滿篩。”南邊廊內的對聯“老龍聽法,頑石點頭”,巧妙地寫出了當年惠山寺高僧講經,老龍也前來聽法,使大同殿前聽松石連連點頭的情景,反映惠山寺高僧佛學的博大精深。由濾泉穿過小石橋,只見假山旁有一株古玉蘭,樹齡已達400多年。

遊客們:現在我們前往參觀惠山“金粟堂”西南的“春申澗”。春申澗又名“黃公澗”,現為無錫觀瀑的景觀,因戰國時代楚國國相春申君黃歇曾率軍在此飲馬而得名。

山澗前石牌坊,古拙雅緻。洞中一塊大石橫臥,如中流低柱,使洞水分流而下。石上刻有“臥雲”兩字,是明代南京禮部尚書邵寶為紀念惠山寺住持圓顯而題寫的,臥雲是圓顯的號。澗邊三角亭,名“臥雲亭”。

順春申澗東下,位於錫、惠兩山之間的是映山湖,古時稱“秦皇塢”。1958年這裡開挖出1400平方米的湖面,清澈如鏡的水面使錫、惠兩山的景色融為一體,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風景更加美妙動人。湖畔周圍精心種植喬木、灌木、花草。東面建有一石牌坊,題有“映山湖”匾額。牌坊對面,各位請看春申澗出口處的那塊石頭,上刻“翠螺”兩字,形容錫惠山峰如少女的發會。

各位遊客:錫惠公園的參觀就到此為止,下面隨我去觀賞一下惠山直街,大家可以隨意選購一些無錫的土特產“惠山泥人”。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惠山東端的五里街,這條路原是赴惠山寺朝山進香的必經之路。現為“惠山泥人一條街”。惠山泥人歷史悠久,已有400多年曆史,起源於惠山山麓,故名“惠山泥人”,是無錫著名手工藝品。它採用惠山腳下特別細膩潔淨的黑泥,在藝術家手裡經過捶泥、打稿、捏塑、制模、翻模、泥胚、整修、上粉、上色、開相和上油等十幾道工序製作而成。惠山泥人分兩類:一類為“粗貨”,是泥人的傳統產品,以胖娃娃、動物為題材;另一類為“細貨”,即“手控戲文”,以戲曲、神話故事、舞蹈為題材,其中代表作有“大阿福”。傳說惠山古時林木參天,一對猛獸常下山傷人。後來,一家生了一對雙胞胎,一男一女,取名阿干將莫邪.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我的講解到此結束。祝願大家遊玩愉快.謝謝大家!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9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到了天壇公園。這裡是我國的世界遺產。

天壇公園,以前是皇帝祭天的地方,它象徵著天圓地方。北邊是祈年殿,南邊是圜丘壇,中間是一條很長的路,叫“神道”,也叫“丹陛橋”,寓意著從人間到天上的路很長。

咱們先來看看圜丘壇,是皇帝專門在冬至祭天的地方,祈求天讓今年風調雨順。圜丘圜丘,一定是圓的,但不是的,他的外邊是方形的,只有最裡面是圓的。

走著走著,咱們又來到了迴音壁,這個迴音壁也是必去不可的哦!它有一個特點:兩人隔著8、9米遠,貼著迴音壁輕輕地說悄悄話,對方也能聽得清清楚楚。通往南邊和北邊有一座之前提到過的“丹陛橋”,它有360米,是給古代皇帝走的路。

遠遠望去,天壇裡面的祈年殿映入眼簾,天壇香菸上面也有天壇的招牌標誌——祈年殿。祈年殿有三層,是用三重琉璃瓦製作而成,非常漂亮。最精彩的還在後面呢!那裡28根金色大楠木的柱子支撐著龍鳳藻井,最中間是四根龍井柱,上面雕刻著精美的龍、鳳。

天壇裡面有2500多棵250歲的古樹,還有一棵500多歲的九龍柏,因為樹幹上面好像有九條龍沿著樹幹盤繞,所以得名九龍柏。

說了這麼多,還等什麼?趕緊去天壇公園看看吧!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故宮後面的景山公園遊覽觀光。景山公園原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佔地323萬平方米。“景山”一詞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取自《詩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的詩句;其次,因為這裡是帝后們御景的地方;再次,有景仰之意。在600多年前的元代,這裡是個小山丘,名青山。據傳明代興建紫禁城時,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稱。明永樂年間,將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堆積於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萬歲山,又稱大內的鎮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稱的。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綺望樓,位於景山北面南北中軸線上,原為皇帝供奉孔子牌位處。坐北朝南,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重樓重簷,面闊5間,進深3間。上簷單昂三踩斗拱,明時懸匾額用滿、漢文書寫綺望樓;下簷單昂五彩斗拱,前帶廊,有丁頭拱雀替,旋子彩畫。四周有漢白玉石護欄。

各位朋友,景山由五座山峰組成,髙43米,為舊時北京城內的制高點,東、西、北三面砌有爬山磴道。山頂五亭建於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造型優美,秀麗壯觀。居於中峰的叫萬春亭,是一座方形、三重簷、四角攢尖式的黃琉璃瓦亭,巨集偉壯觀。其兩側是兩座雙重簷、八角形、綠琉璃瓦亭,東側的名叫周賞,西側的稱為富覽。兩亭外側還有兩座圓形、重簷藍琉璃瓦亭,東為觀妙,西為輯芳。舊時,每座亭內均設有銅鑄佛像一尊,統叫五位神,又有代表甘、辛、苦、酸、鹹的五味神之稱。,被八國聯軍掠走四尊、砸毀一尊(萬春亭中的毗盧遮那佛h五亭矗立山脊,中高側低,主從分明,左右對稱。更兼樑柱飛金,頂瓦映彩,綠樹環合,藍天相襯,構成一幅壯闊、精美的畫圖i遊人至此,必奮力登攀,以一睹首都壯麗迷人的無限風光為快慰!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壽皇殿。壽皇殿是位於景山正北面的一組建築,有正殿、左右山殿、東西配殿以及神廚、神庫、碑亭、井亭等附屬建築組成。垣牆呈方形,坐北朝南。外有4柱9樓木牌坊3座,分東、南、西三面,均為琉璃筒瓦廡殿頂。通面闊16.2米,均帶斗拱,門前正中有牌樓式拱券門3座。黃琉璃瓦廡殿頂,琉璃重昂五彩斗拱。通面闊20米,通進深4.2米。兩側各有旁門1座,黃琉璃筒瓦廡殿頂,琉璃單昂單翹五彩斗拱。南牆門內為壽皇門,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5間,進深3間。重昂五彩斗拱,和璽彩畫。四周有漢白玉石欄杆,八級踏步,中間帶御路。壽皇門兩旁有側門,均為黃琉璃筒瓦廡殿頂,單昂單翹五彩斗拱單昂。壽皇門左右各有配亭1座,黃琉璃筒瓦頂,每面寬6.1米,一斗二升交麻葉頭斗拱,下有石圍欄。壽皇門東西有配殿各5間,進深1間,黃琉璃筒瓦懸山頂調大脊,一斗二升交麻葉頭斗拱,旋子彩畫。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觀德殿,它在南牆正中有大門1間,琉璃磚瓦仿木結構,黃琉璃筒瓦歇山頂單翅單昂五彩斗拱,兩側各開隨牆門1座。前為觀德門5間,黃琉璃筒瓦硬山調大脊,一斗三升斗拱,前後出廊,旋子彩畫。東西配殿各3間,黃琉璃筒瓦硬山頂,一斗二升交麻葉頭斗拱。後殿3間,筒瓦硬山籀頭脊。後殿耳房各三間,筒瓦硬山元寶頂,前出廊,旋子彩畫。

各位遊客朋友,景山東麓,原有一株向東傾斜的低矮老槐樹,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朱由檢)上吊自殺的地方。因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豺狼當道,民不聊生,從而導致人民揭竿而起。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農曆三月十八,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城時,崇禎見大勢已去,在走投無路之下,便逼死皇后,砍殺昭仁公主等,然後倉皇逃到景山,以發遮臉,吊死在駝背的老槐樹下,從此明王朝滅亡。陪同崇禎自盡的還有他的御前太監王承恩。原樹早已枯死伐除,現存槐樹為重新栽種的,並掛有說明牌,記述了這一歷史事實。清軍人關後,為招降明廷官吏,稱這棵槐樹為罪槐,用鐵鏈加鎖,並規定清室皇族成員路過此地都要下馬步行。原樹向南傾斜,已枯死,後補栽。樹邊有一石碑,刻“明思宗殉國處”。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11

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聖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臺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餘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造成日後八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叔虞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後,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於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12

親愛的來賓們,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黔靈山公園。來到黔靈山,不得不說的是赤松和尚。相傳,赤松和尚把一棵松樹倒栽在山上。沒想到,這棵松樹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於是,他就在倒栽松樹前建立了弘福寺,並把這山命名為“黔靈山”,以黔之山靈的意思來表示該處是貴州人傑地靈之處。

仰望黔靈山公園的大門,我們看到的是“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這10個閃閃發光的大字。這裡,於20__年12月被評為國家級4A旅遊景區。在入口,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濃濃的熱鬧氣氛了。放眼望去,男女老少,隨處可見。這是貴陽人民悠閒的好去處,也是異地遊客的必到之處。因為人多,所以大家要跟著我走,不要亂跑,以免丟失了。

九曲徑是一條蜿蜒而上的石級小道,有380多級石階。各位遊客不要急不要慌,身邊有老人小孩的,特別照顧一下。請小心臺階。跟著我,慢慢走。環顧四周,都是陡峭的石山,石山上,古樹林立。仔細聽的話,還可以聽到百鳥鳴啾。在這裡,回首眺望。但見遠山峰巒疊嶂,綠叢點點,微風吹過,頓覺心曠神怡。沿著九曲徑走,我們將看到不少古蹟。這是清代黃宗源的題壁————“第一山”。“九佛洞”,為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所記。

穿過山丫口,在拐彎處,聽到的鐘聲告訴我們這裡便是弘福禪林了。眼前,我們看到的是著名的“九龍治佛”壁畫。喜歡拍照的遊客可以在這裡拍照留念。弘福寺坐西朝東,分南、中、北三軸,又分前、中、後三進。這樣的佈局有沒有讓我們想到哪個形似的漢字呢?大家可以盡情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大膽猜想。其實,弘佛寺這樣的佈局就猶如一個巨大的“甲”字。高大的牌坊式寺門立於“甲”字下端,上面鐫刻著“黔南第一山”5個鎦金大字。這是赤松和尚的道場。鐘樓是人們祈求通過撞擊大鐘來減輕煩惱,增長智慧,遠離痛苦,希望能得到佛祖的保佑,快樂地度過一生的去處。信佛的遊客們,不妨一試。抬頭仰望鐘樓的屋簷,看到的是一塊關於人生感悟的石牌。這石牌也是對撞鐘意義的闡釋。景區內遊客量常年穩定,其中,慕名來這裡上香祈福的佔了不少,年輕人佔的分量也不少。大雄寶殿裡,陸陸續續的遊客,無一不認真上香,默默祈福。香火旺盛,從未斷絕。遊客們,大家跟著我,過來這裡摸一下這兩塊帶鐫刻的石板。為什麼要摸一下呢?因為傳說,摸了這兩塊石板,就會帶來好運哦。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來到這寺,怎麼能不見一下其建立人的廬山真面目呢?大家不要誤會,我指的是畫像而非真人。這裡便是赤松和尚的畫像和他的生平介紹。

佛經數量浩大,包括“經藏”、“律藏”、“論藏”三部分,總稱為“三藏”。我們路過的就是藏經樓。玉佛殿位於藏經佛的樓下。寺內建築群佈局嚴謹、工藝精巧,充分體現了貴州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屋簷微微上翹,調皮的雙龍在嬉戲,無不顯示生氣活力。現在我們要進去參觀了。巧妙的四合院結構建築圍起來的小池塘中,紅色的,黃色的,銀色的魚兒在池中游來游去,自由玩耍。純金鑄造的觀音菩薩立於池中,用慈祥的笑容和溫善的神情在和我們打招呼。池裡面的硬幣都是遊客投進去的。你們也可以往池中的小洞投擲硬幣。如果投中了,說明你的運氣還不錯哦。

看到這麼多大小不一的寶塔,大家是不是很好奇我們到底到了哪裡呢?這裡是弘福寺開山祖師赤松紀念塔,塔背上刻了關於赤松的生平事蹟以及他對弘福寺的功勞。

在海拔1300多米的象王嶺上,我們可以在瞰築亭放眼眺望,把貴陽全城盡收眼底。若在秋夏兩季晴朗的清晨,可透過那薄如輕紗的霧靄,看到那參差錯差、鱗次櫛比的房屋,繁忙的人流,新修的大廈。黨和國家已故領導人朱德欣遊於此,曾題詞到:“黔靈山上望貴陽,十年建設換新裝。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幹勁建家鄉”。

看到這麼可愛的小猴子,大家是不是心動了呢?是不是也想跟他們親近親近呢?黔靈山的猴子很頑皮的,一點兒都不怕人,反而會主動的向你們奔來,甚至跳到你的背上。你們在逗他們的時候,可是要注意安全哦。

黔靈湖位於公園的西面,20世紀50年代,曾是貴陽市人民的飲用水源。 還沒到動物園,我們就在門口看到很多動物了。大家跟上,到動物園去。

參觀了那麼多景點,遊客們是不是覺得意猶未盡呢?放心,還有一個典型的溶洞洞穴——麒麟洞等著我們。因洞口處有一鍾乳巨石,形似麒麟,故稱“麒麟洞”。洞口崖壁陡峭,雜樹叢生。洞前有繁茂的紫薇和石榴。這裡常是遊人駐足留影的好去處。你們是不是也要來一張呢?其實,人們之所以在這裡駐足,還不完全在於它的景緻美,更在於這裡曾一度作為蔣囚禁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的場所。張、楊二將軍的不幸遭遇,給這個古蹟和這裡的人們留下了無盡的歷史憂思和思考。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13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昭陵,因為位於瀋陽市的北郊,所以又稱為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擠吉特氏的陵墓,是清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巨集偉的一座,也是我過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築群之一。

皇太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出生於現在的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永陵鎮。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生勤於政事,勇於戰陣,在位20xx年,完成了東北統一大業,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崇德八年,也就是公曆1643年的八月初九深夜,在瀋陽故宮的清凝宮東屋南炕上“端坐無疾而終”,享年52歲。死後的梓棺移至陵寢暫安。順治六年也就的公元1649年四月十七日,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四去,第二年梓棺移至昭陵與皇太極合葬。

昭陵建於崇德八年即1643年,竣工於順治八年即1651年,以後歷經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形成現在的規模。在建築風格上,昭陵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築長處,又具有滿足陵寢建築的特點,是漢滿文化交融的典範。昭陵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平面佈局遵循“前朝後寢”的原則,自南向北由前、中、後三部分組成,其主要建築都建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建築採取對稱形式分佈,中軸線的最後面是全部建築的主體。現在我們就按照由南向北的順序進行參觀遊覽,首先是第一部分。

[從下馬碑到正紅門]

遊客朋友們,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下馬碑。北陵周圍有6座這樣的下馬碑,上面用漢、滿、蒙、回、藏五種文字刻著“親王以下各等官員至此下馬”,告戒人們前方是帝王的陵寢,請下馬下轎,以示對先皇的悼念和尊重。

現在我們走在神橋上。這是一座三孔拱形石橋,原為青磚鋪面,現在改成了條石,兩側有石雕護欄,欄板和護欄上雕刻天馬、花卉、八寶等圖案,橋兩端有守橋的石獅子,橋下是“玉帶河”。神橋是清朝帝王陵寢中普遍使用的建築形式,它既有裝飾陵寢的作用,又有實用價值。以這個昭陵來說,陵寢地勢基本上是前低後高,每到雨季有大量的雨水從後向前洩出,神橋下面的玉帶河就成了排水的渠道,起到了保護陵寢的作用。

大家請看,眼前這座巍然聳立的石牌坊,也稱為石牌樓。它是古代建築中“門”的一種,但並非僅僅用做大門,還起到裝飾陵寢、增加氣勢的作用,是明清時代特有的裝飾性建築。它來源於華表柱連成的大門,後來演變成為對某些人的戰功政績或封建倫理道德進行旌表的紀念建築物,常常被立於陵墓、廟宇、祠堂、道路和園林之間,除了表彰公德的紀念意義之外,還有陪襯景物,引導人們進行膜拜帝王境界的作用。這些石牌坊是在嘉慶六年即1820xx年增建的,用遼寧出產的青石雕鑿而成,高約15米,長約14米,4柱3樓,單簷歇山式樓頂,仿木斗拱,透雕欄板刻有八寶花卉、行龍等文飾。柱腳下有坐獅4對,獬豸1對,形象生動。整個石坊雕琢京戲,刀法粗獷,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堪稱一件石雕藝術精品。下面我們將走進中紅門參觀第二部分。

[從正紅門到方城]

穿過石牌坊,我們就來到了正紅門。在正紅門前的東西兩側各有一組院落。東側的叫更衣亭,是皇帝謁陵時進祭時更衣、洗漱的地方。按照清代慣例,皇帝謁陵時,第一天行“展謁禮”,要穿素服,第二天行“大饗禮”,要穿朝服。衣服不能在來前就換好,需要在正紅門前的更衣亭內更換。後面的小亭為淨亭,是皇帝的御用廁所。西側的叫宰生亭,又稱省牲亭,是祭祀時宰殺豬、牛、羊的地方。院內北側的房間是安置鍋灶的,用來收拾上祭用的豬、牛、羊等。

請大家隨我上臺階,這就是正紅門。正紅門也叫山門,是陵寢的總門戶。它是一座單簷歇山式三洞拱門建築,樓頂鋪滿黃色琉璃瓦,中門脊上刻有“寶瓶”一個,取“保護陵寢平安”之意。請看門的東西兩側牆壁,叫做“袖壁”,外呈海棠形。袖壁上鑲嵌著五彩琉璃行龍,所以“袖壁”又叫做“龍壁”。龍壁長8.5米,高5米。在中國封建社會中,龍是君王的象徵,君王自稱是龍的化身。正紅門有3個券門,它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正中的一道叫做“神門”,是供清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靈”出入的門戶,此門平時不開,只有在大祭時開啟,只許抬祭品的官兵從此門進陵;東側的一道叫“君門”是皇帝前來祭陵時走的門,西邊的一道叫“臣門”,是祭祀大臣走的門。因為“神門”只是在大祭時開啟,是“神靈”出入的門戶,所以當時人們對此門很是忌諱。

現在,大家請隨我共同走入這個“神門”吧!眼前這條筆直的道路就是“神道”,它是清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靈”出入陵墓的道路,與“神門”一樣,除了抬祭祀品的官員可以行走外,其他任何人絕對禁止亂行。清代時據說有“橫走罰、豎走殺、馬過砍蹄”的規定。神道由長條石板鋪成,一直通向陵寢後部,是整個陵寢的中軸線。陵寢的主要建築全部建在這條中軸線上,其它負數建築則均衡地建在它的兩側,這樣的陵寢設計體現了居中為尊、至尊無上的思想,同時也達到了使整個建築群穩重、平衡及統一的美學效應。

我們在可以看到神道的兩側依次是華表1對,石獸6對。華表的歷史久遠,其來歷說法不一。其中一種說法是它從古代的“誹謗木”演變而來,是供人們傳遞意見或冤狀的工具;還有一種說法是它來源於立在交通要道上的“路標”。後來用石材製造,因此也叫石柱或“表柱”。在華表柱的頂部端坐一個石獸,似犬非犬,批鱗掛甲,這個動物叫做“犼”。因為它生性喜歡瞭望,所以也叫“望天犼”。相傳這種怪手骨瘦嶙峋,但是非常凶猛,所以把它放在華表頂上,讓它來守陵 暝諡ド獻姆較蠆煌械拿娉希械拿娉薄>菟擔娉系慕小巴觥保饉際翹嶁焉碓詒本┑幕實鄄灰親嫦鵲墓攏襖醇漓耄幻娉鋇慕小巴欏保饉際僑拔坷湊飫錛漓胂缺駁幕實鄄灰な奔涑齡嫌詘酥校辣轄詘Ф觥

看過華表之後,大家順著神道往兩側看,共有6對石獸,它們依次是坐獅、坐獬豸、坐麒麟、立馬、臥駱駝、立象。這些石獸虔誠地守護陵寢,被清康熙年間道士苗俊稷在《秋日望昭陵》詩中描述為“十二御林”。下面大家請看,第一對是石獅子。獅子是百獸之王,所以把獅子放在首位,作為威振八方、惟我獨尊的王權化身,也是守護陵寢的“御林軍”中的排頭衛士,更是威嚴、尊貴、崇高的象徵。第二對是頭上長著獨角的怪獸,叫獬豸。據說,它是東北特產的動物,能辨別是非善惡曲直,見有人相鬥,便用頭上的獨角去頂撞壞人。在我國古代,執法官頭上的帽子就叫獬豸冠,表示他能象獬豸一樣執法嚴明。在陵寢中放置獬豸象徵著帝王死後也能明斷是非,公正嚴明,實際上是在美化統治階級。第三對就是麒麟,它是一種祥瑞之獸。形象很特別,頭象龍的頭,犄角象鹿的角,全身都是鱗甲,尾巴象牛的尾巴,腳象馬的腳。在師像生裡出現麒麟,是表示帝王的仁義至聖,世事蹟象太平,王業興旺發達。第四對是立馬,這一對石雕最能引人注目。它用漢白玉雕刻而成,全身潔白,腿短,體壯,具有蒙古馬的特點,大小和真馬一樣,昂首佇立,英姿勃勃,威武雄壯。滿族是一個有著騎射傳統的民族,皇太極被稱為“馬上皇帝”,他的戰功都是馬背上取得的,他有兩匹心愛的坐騎,一胖一瘦,胖的叫“大白”,瘦的叫“小白”。“小白”行軍趕路可日行千里,“大白”可日行五百里。“大白”長於馳騁疆場攻破敵陣,“小白”善於行軍趕路。“大白”、“小白”曾多次立功,也曾保護過主人的性命,因此皇太極對它們也倍加珍愛。皇太極死後,他的子孫們就令工匠按照它們的樣子雕成兩匹石馬,放在墓前,永遠陪伴它們的主人。第五對是石駱駝,這是用黑色石料雕造成的。相傳此駱駝在皇太極生前的征戰中立下大功,所以後來建陵時,把它列在陵寢,表示它的功績與主人同在。最後一對是立象,以白色石料雕成。大象是綠洲之王,它高大威嚴,性情溫和,是天下太平祥和的象徵。在石像中使用它,寓意廣有順民,江山穩固。在古代,只有帝陵神道才可以列置石象,而臣下的墳墓是不允許擺放的。

現在大家隨我一起來參觀碑樓。這個碑樓也叫神功聖德碑亭,九脊重簷歇山式建築,頂上鋪滿黃琉璃瓦,飛簷斗拱,枋、柱、檁、椽施以彩繪,四面為紅牆,每面各有一個拱門。亭子正中有石碑一座,即“大清昭陵神功聖德碑”,為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所立。碑通高6.67米,碑身寬1.76米,厚0.71米。碑文為清聖祖康熙親撰,共計20xx餘字,是對清太宗皇太極一生文德武功的高度概括和頌揚。石碑是用北京房山縣產的石材雕刻而成,重10餘萬斤,馱碑的名字叫“贔屓”,相傳為龍生九子之一,它長的是龍頭、龜身、鷹爪、蛇尾,因為它喜好詩文,又善於負重,所以老龍王派它馱碑。

在碑樓北面的東西兩側,各有兩座三間青磚瓦房,都是當年的祭祀用房。東側南邊的叫儀仗房,是皇帝謁陵時存放旗、傘等祭祀所用物品的庫房;北邊的叫奶茶房,是上祭時烹茶煮奶和上茶官員休息的地方;西側南邊的叫膳房,是上祭時造飯和上膳官員休息的地方;北邊的叫果房,是上祭時準備土雜果品鮮貨及上果官員休息的地方。

[方城、寶城、寶頂]

走過碑樓,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北陵的主體建築——方城。方城高7.8米,周長263米,青磚鋪砌,東、西、南三面有雉堞和女牆,北面砌成宇牆。城四角有角樓,角樓是2層的建築,黃琉璃瓦頂,大脊正中有寶葫蘆,四拱角下各懸有風鈴。方城上有馬道,寬5.4米,青磚鋪成,路面由外向裡傾斜,目的是為了防止雨水沖毀方城外圍牆基。

這是隆恩門,是方城的正門。門楣正中有石刻門額,上面用滿、漢、蒙三種文字豎刻著“隆恩門”三個字。隆恩門的頂部是門樓,俗稱“五鳳樓”,樓高3層,歇山式建築,大脊正中原有一隻琉璃燒製的寶葫蘆,並用四條金鍊加固,金鍊俗稱“江山萬代”。五鳳樓是昭陵的最高建築,昔日登樓向南眺望,沈城全貌可盡收眼底。接下來請大家隨我進入方城。

方城的主體建築是隆恩殿,兩側輔以東西配殿。東配殿的用途主要有兩個:一是存放祝板,每年祭禮之前,盛京禮部要將祝板、制帛在大祭前一天送到這裡存放;二是代替隆恩殿存放神牌,每當龍恩殿大修時,龍恩殿內的神牌、寶座、五供等移到這裡供奉。西配殿是舉行“忌辰”行大祭禮時供喇嘛誦經作法的場所。清朝崇信喇嘛教,因此西配殿只用於做佛事用。西配殿前的小型建築叫“焚帛亭”,祭祀時,先將祭詞寫在帛上,在三拜九扣,讀祭文,哀畢,變將祭帛放入焚帛亭內燒掉。

現在呈現大家面前的這座大殿就是隆恩殿,它是陵寢的正殿,又稱“享殿”,是供奉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神牌的地方,也是舉行祭祀大典的場所。始建於崇德八年即1643年,順治七年,即1650年定名為“隆恩殿”,同時懸掛匾額,康熙三十年(1691年)改建。隆恩殿坐落在須彌座臺基上,臺基高2米,平地起臺是滿族的一種風俗。臺基正面有3路塔跺,中路為丹陛御路,俗稱“龍道”,是由一塊長5.5米、寬近2米的巨石鋪成,上面雕有“壽山福海”及雙龍圖案,當時是任何人都不準在上面行走。臺基周圍環以雕刻精美的漢白玉欄杆,其雕刻技法採用透空雕和突起浮雕的形式,這在關內明清諸陵中是不多見的,具有濃重的地方色彩。在臺基邊上還設有石雕龍頭作為排水口,它也是龍生九子之一,名叫“八蝦”,因為喜好媳水,因此將它放在橋上或排水口處,每逢暴雨,雨水便會從其口中噴湧而出,甚為壯觀,成為昭陵一景。

龍恩殿是一座單簷歇山式建築,殿頂覆以黃琉璃瓦,正中鑲有3顆琉璃寶珠,殿簷上有藍地金字的“隆恩殿”題匾一塊,從做至右以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殿以“隆恩”命名是表示感恩愛福之意。隆恩殿面闊3間,四門八窗,窗櫺剔透,殿內無天花,樑架裸露,上面施以彩繪。殿內候補備有大暖閣一座,內設寶床、帷幔、衾枕等臥具,閣上方用黃雲龍緞罩頂,名為“毗廬帽”。大暖閣內還有小暖閣一座,內供帝后神牌。大暖閣前有帝后的龍鳳寶座,寶座前設有供桌,為擺放祭品之用。隆恩殿周圍所鋪的地磚都是金礦石製成,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金磚鋪地”,因為它喊有黃金沙的成分,所以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

現在請大家隨我到殿後繼續參觀。隆恩殿後是石柱門及石祭臺。石柱門也叫“照牌”,因為兩邊有兩根3丈多高的方形石柱,所以叫石柱門,也叫二柱門,又叫“沖天牌坊”。門為一道,其上有一歇山式琉璃瓦屋頂,在兩柱之間有木板門,施以彩繪。柱子的頂端各有一隻石獸,是用來護衛陵寢的,叫護陵獸,而且身上都鎖著一條鐵鏈,民間有“石獸顯靈”的傳說。石柱門後是石祭臺,用漢白玉雕成,須彌座式。上面雕刻著各種圖案,寓意是把所有的寶物獻給陵主,“事事如意,平平安安”。石祭臺上有五件石雕:正中為香爐、兩側有香瓶和燭臺各一對,寓意是香菸不斷,燭火長明,大清江山萬事一系。這座祭臺是大祭時皇帝在此舉哀和獻奠酒的地方。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門叫券洞門,是方城的北門。券洞門之上為明樓,穿過此門為月牙城。我們現在仰視可見的就是明樓。明樓又叫大明樓,為重簷九脊歇山式建築,前簷掛有匾額。上面寫著“昭陵”二字,以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明樓內立有一塊漢白玉石碑,高大約6米,碑額浮雕二龍戲珠,正中開光部分刻有“昭陵”二字,也是滿、蒙、漢三種字型;碑身豎刻“太宗文皇帝之陵”字樣,還是滿、蒙、漢三種文字。這座石碑又叫“聖號碑”,刻寫的是清太宗的廟號和諡號。在歷史上,大明樓幾次遭受雷火,最嚴重一次是1936年,整個明樓幾乎被雷火燒燬,聖號碑也被雷火燒壞,文飾不全,碑身也出現了裂痕,後來用兩道鐵箍加固。現在的大明樓是1939年重修的。

請大家隨我穿過券洞門參觀月牙城。月牙城在大明樓後,因其南面凹進,形狀如同一彎新月,所以叫“月牙城”。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有這樣一首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牙有悲傷離散的意思,修個月牙城,象徵“人缺”,以此來表示對皇帝的哀悼。在我們視線的正前放是琉璃照壁,照壁上共有13朵牡丹花,枝繁葉茂,給這座高大空曠的月牙城增添了幾分生氣。傳說地宮的入口就在這琉璃照壁後面,在照壁上按照一定的順序按那些紅花綠葉,就可以開啟地宮。但為了防止有人盜墓,在地宮入口處安裝了許多暗器,如果按動錯了,就會有毒箭飛出。還有傳說,皇上怕陵工們洩密,當他們把棺槨抬入地宮之後,立刻把地宮入口堵死,將所有的陵工活活埋葬在地宮裡殉葬了。這些傳說的確使人感到月牙城陰森恐怖。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14

江陰的公園個個都美不勝收[注: 勝:盡。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尤其是那黃山湖公園,今天我就帶你們一起去黃山湖公園去瞧一瞧吧!

剛到大門前,只見一塊高大的巨石映入我們的眼簾,土黃色的大石頭上刻著五個蒼勁有力、栩栩如生的大字——黃山湖公園。走進大門,只見人山人海[注: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水洩不通,周圍樹木蔥蘢。又大又粗的樹幹上,青翠欲滴的樹葉兒一大從、一大從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生機勃勃。

漫步在長廊上,一棵棵大樹成了一座座天然的涼亭,讓人們在長廊上不受烈日的曝晒。穿過大理石鋪成的小徑,我們陸續來到了飛簷翹角的湖心亭。亭中,人們悠然自得[注:悠然:閒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閒而舒適。],瞧!那兒幾個大叔正坐在椅子上,揮動著他們長長的魚竿,若無其事[注: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地釣著魚;看!這兒幾個小朋友圍在一起,手中拿著零食,正大口大口地享受著美味呢!

我們隨著人群,來到了九曲十八彎的小木

橋上,在這兒,人們悠閒得欣賞著湖光山色[注:湖的風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風景秀麗。],湖水清澈見底,微風輕輕拂過,湖面蕩起一圈圈漣漪。靜時,如一面碩大的銀鏡,把岸邊美麗的倒影映在水中如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畫卷。湖岸,綠草如茵,一些星星點點的野花兒在湖岸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讓人聞了如痴如醉。

“嘰嘰嘰-”我隨著小鳥美妙的歌聲來到了小樹林,許多人都在樹下休息,小鳥在枝頭演唱,樹葉在風中伴舞,人們在這迷人的樹林中野餐、乘涼。怎麼不心曠神怡呢?一陣微風吹過,林子兒跳起了快樂的舞蹈,宛如綠色的大海連綿起伏。

穿過林子,令人神往[注:使人很嚮往。]的金色沙灘上,岩石千奇百怪,它們或屹立、或斜出、或躺臥……個個堅硬無比。沙灘上金色一片,如碎金點點,遠看如一個金色耀眼的地毯,披在湖岸上,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人們在沙灘上玩耍、嬉戲著。

這就是黃山湖公園,令人心曠神怡的公園,我們江陰迷人的後花園!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15

北陵,本名“昭陵”,位子瀋陽城北約十華里,故稱“北陵”。這裡埋葬著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陵區古鬆參天,湖水盪漾,金瓦紅牆,斑斕耀目。充分顯示出這座封建皇家陵園雄偉的氣勢。“風水寶地”特有的莊嚴,肅榜和神祕,徜徉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激起思古之幽情。

昭陵始建於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順治八年(1651年)初步完工。康熙、乾隆及嘉慶各朝又對之做了若干增建和改建。可以說.它是一座積累式建築群。它既保持有清初關外某些建築特色,更多的則是按照中原王朝陵寢制度所改建的。所以它與明清皇陵有許多相似之處。

昭陵陵區範圍,三十年代瀋陽市政公所公佈的實測結果:南北5.1華里,東西為2.6華里,總面積為12.4平方里。

陵區四周設有紅、白、青三種顏色界樁,其前面還備有擋眾木(又叫“拒馬木”)四百四十二架。陵區南北狹長,東西偏窄。陵區最南端是下馬碑,其北為華表和石獅。石獅之北建有神橋及滌品井一眼。神橋往北為石牌坊。石牌坊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跨院。東跨院是更衣亭和靜房。更衣亭是皇帝祭祀時更換衣冠及小憩之處。靜房是御用廁所。西跨院是省牲亭和饌造房。省牲亭是祭祀時宰殺牲畜及家禽的場所,饌造房是製做祭品之處。石牌坊之北是陵寢正門----大紅門,此門周圍是環繞陵區的硃紅圍牆。大紅門內有一條南北筆直的“神道”,神道兩側由南往北依次立有擎天柱一對,石獅子一對,石獬豸一對,石麒麟—對,石馬一對,石駱駝一對,石象一對。這些石獸統禰“石象生”。再北,在神道正中有神功聖德碑亭一座。碑亭兩側有“朝房”。碑亭之北足方城,方城正門曰“隆恩門”,城門上有樓,方城正中是隆恩殿,兩側有配殿和配樓。隆恩殿後有二柱門和石祭臺,再後是券門,券門頂端為大明樓,步入券門是月牙城,月牙城正面有琉璃影壁,兩側有“磴道”。月牙城之後是寶城、寶頂,寶頂之內為陵寢的“心臟”——地宮。寶城之後是人工堆積起來的陵山——“隆業山”。另在陵寢西側,與寶頂遙遙相對還有一組建築叫“懿靖大貴妃、康惠淑妃園寢”,是安葬太宗眾妃的塋地。昭陵建築佈局嚴格遵循“中軸線”及“前朝後寢”等陵寢規制。陵寢主體建築全部建在南北中軸線上,其它附屬建築則均衡地安排在它的兩側。這樣的設計思想主要是體現皇權至高無上,同時,達到使建築群穩重、平衡及統一等美學效應。“前朝後寢”是出於“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需要,帝王生前使用的宮殿是按“前朝後寢”建造的。按照古人的傳統觀念.皇帝死後也要和生前一樣如期“臨朝”,仍然有飲食起居的“寢宮”。

昭陵的管理有文武兩大衙門。一個叫總管衙門,一個叫關防衙門,管衙門主要負責陵區的防衛,關防衙門負責祭祀和陵寢建築的一般修繕。

清朝遜國之後,昭陵雖然仍由三陵守護大臣負責管理,但由於連年戰亂,國庫入不敷出,對昭陵無力做大的修繕,以至陵園建築殘破凋零。當時有位文人寫過這樣一首《遊北陵》詩:“涉足昭陵戶與庭,輝煌眩目未曾經。莓苔滿徑無人管,楊柳山中猶自清”。寫出了當時昭陵的真實面貌。從三十年代起奉天省當局將昭陵開闢為北陵公園,並設定監督員和管理員進行實際管理。昭陵自古就是瀋陽重要景區,清代“陪京(瀋陽)八景”裡有“北陵(昭陵)紅葉”。金樑在《奉天古蹟考》中說:“北陵多楓柳,西風黃葉紅滿秋林,故名北陵紅葉。”

瀋陽解放後,昭陵和其它許多歷史文物古蹟一樣受到國家的重視和保護,並被列入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國務院公佈其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陸續撥出專款,對之進行全面修繕。現在,這座曾經殘破不堪的古陵已重現其昔日的輝煌。同時,園林管理部門為了充分利用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拓造人工湖,增建亭臺閣榭、種植各種花草樹林,設定各種遊藝及體育、文化娛樂等場所,這些舉措給這座古老的陵園注入了現代生活氣息,使它成為國內外著名的風景區和遊覽勝地,每年接納來自海內外的遊人近百萬,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瞭解中國,瞭解瀋陽的視窗。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16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香山公園參觀遊覽。我是大家的景點講解員小張。今天大家在香山的遊覽就由我全程為大家服務。在此,希望大家在領略香山的爛漫楓葉以及古典園林文化之美的同時也給大家帶來一份愉快的的心情和美好的回憶。下面就讓我們開始我們今天的遊覽。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東麓,這裡層巒疊嶂,海拔577米,滿山是黃櫨樹,霜後呈深紫紅色。陳毅詩“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即指黃櫨樹葉。霜降時節,香山方圓數萬畝坡地上紅豔似火,遠觀以為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橢圓的樹葉。香山觀賞紅葉絕佳處在森玉笏峰小亭,從亭裡極目遠眺,遠山近坡,鮮紅、粉紅、猩紅、桃紅,層次分明,似紅霞繚繞,情趣盎然,成為北國著名的秋遊勝地。

香山山頂有巨石兩塊,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爐”,周圍又常有云霧瀰漫,如嫋嫋升空的香菸,香山由此得名。香山景色秀麗,名勝遍佈,風光旖旎,極富自然野趣。秋來黃櫨換裝,漫山紅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紅葉”,是燕京八景之一。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人,每當冬雪初晴,一片銀妝素裹,分外妖嬈,舊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這裡。 香山寺,在香山公園內蟾蜍峰北。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賜名大永安寺,為香山諸寺之首,“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後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燬,僅存石階,石坊柱、石屏等遺蹟,唯有寺內的“聽法鬆”依然屹立。香爐峰,俗稱鬼見愁。在香山公園西部。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頂可飽覽香山全景。近年已建有纜車索道,牽引登山。雙清別墅在香山公園內香山寺下。這裡原有兩股清泉,相傳金章宗時稱夢感泉。清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題刻“雙清”二字。 熊希齡在此修建別墅,並以此為名。別墅淡雅幽靜,山水樹石順其自然。清泉大聚一池,池邊有亭,亭後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麗非凡。在此春日賞花,酷夏避暑,秋觀紅葉,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綺麗,稱為香山“園中園”。眼鏡湖,在香山公園北門內。兩泓平靜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橋相聯,形似眼鏡,故此得名。湖的北側山石疊嶂,峰巒崛起。一洞之上,流泉直下,恰似珠簾垂掛的水簾洞。山花芳草在溝壑石縫和小溪池水旁爭奇鬥豔,古柏蒼松、老槐垂柳交匯成一片清蔭。見心齋在香山公園北門內西側,毗鄰眼鏡湖。建於明嘉靖年間,幾經修葺,是座頗具江南風味的庭院。

香山庭院中心是一平圓形水池,清洌的泉水從石雕的龍口中注入,夏來新荷婷立,金魚嬉戲。池東、南、北三面迴廊環抱,內有一小亭伸入池中。池西有軒榭三間,即見心齋。齋後山石嶙峋,松柏交翠。整個庭院清靜幽雅,使人留連忘返。當年乾隆帝曾在此讀書和賜宴臣僚。

香山公園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早在1186年就出現了人文景觀。香山寺曾為京西寺廟之冠。 香山四季美景不斷。如果把北京西郊比作北京現代化大都市的"後花園"。那麼,歷史悠久的香山公園便以"春天山花爛漫,夏日清爽宜人,深秋紅葉飄丹,冬林銀妝素裹"的自然景觀,成為北京西郊的綠谷"氧吧"。公園內樹木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6%,僅古樹名木就有5800餘株,佔北京城區的四分之一,公園具有獨特的"山川、名泉、古樹、紅葉"資源。香山紅葉馳名中外,1986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為首都秋季最靚麗的一道景觀,每到深秋時節,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齊聚香山,共賞秋色。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我們的遊覽已經接近尾聲了。相信大家一定領路到丹楓爛漫錦妝成,要與春花鬥眼明的紅葉美景。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祝願以後的每一天都能想今天一樣快樂,像這滿山紅葉一樣如火如荼!期待我們下一次再見!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17

青島魯迅公園為匯泉景區第一景點,也是青島最富特色的臨海公園。此園位於萊陽路之南,西鄰小青島,東接第一海水浴場,北側有景色秀麗的小魚山,南側為碧波盪漾的匯泉灣。公園沿狹長基岩海岸東西伸展,長約1公里。佔地面積約四公頃。紅礁、碧浪、青松、幽徑,逶迤多姿,山光水色,淡雅清新,景色十分迷人。

魯迅公園位於匯泉灣西側,與匯泉角隔海相望,公園風景點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以海灣、 礁石叢和婀娜多姿的黑松林帶交織成海濱自然風光。園內有海豹池供觀賞。該園赭紅色礁石突兀嶙峋,形成天然丘壑,懸崖斷岸,海浪搏擊,景色蔚為壯觀。園內道路依勢而成,起伏自然,築有瀉水小橋,曲徑通幽。伴以茂密的黑松林和涼亭、水族館等建築的點綴,形成一幅瑰麗的海濱風景圖畫,成為遊人觀潮、聽濤、賞景、垂釣的理想地。“匯濱垂釣”30年代被譽為青島十景之一。

遊覽魯迅公園,沿正門的石徑而下,魯迅塑像矗立在圓形的花畦之中。石徑兩側青松成排,迎面為岩礁和大海。岩礁上部赭紅,底部灰褐,在大海的映襯下,越發顯得熠熠生輝。岩礁底部長滿堅硬的牡蠣,沙汀內散落著各種貝殼,遊人往往顧不上沿小徑漫步,卻在礁石叢中穿行,不時地拾起五光十色的彩貝,撿起海浪衝來的海藻。沿園中曲徑漫步,別有一番情趣。石砌的小徑,迴環曲折,高低起伏。一側是蓊鬱蔚然的松林,一側是嶙峋巋然的礁灘,突起處有石砌臺階,折角處有西式涼亭,漫步其間,十分愜意。臨海觀潮,另是一種意境。坐在礁石之上,觀眼前浪花舒捲,起伏迭宕,大浪湧來只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潮湧過後,濤聲寂然,水面上留下一層晶瑩潔白的水沫,波光水色,煞是好看。遠處的海面,風帆點點,鷗鳥競翔,遊人無不為眼前的景色而陶醉。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18

寒冷的冬天走了,陽光明媚的春天來了。

走進五泉山公園,首先,你會看到一個個美麗的花燈,有金燦燦的南瓜燈,青綠色的黃瓜燈,如果到了晚上,這些美麗的花燈不僅會亮起來,而且還會動。

向前走,就到了傳說中孫大聖的花果山―――水蓮洞了!這裡面又黑又暗,和一種可怕的聲音;裡面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有孫悟空大鬧天宮;有唐僧收豬八戒為徒;還有豬八戒背媳婦……

走出水蓮洞,我們又到了另一個洞―――神奇洞。在神奇洞的不遠處,有一個比較小的湖,春天的時候,湖裡面的荷花正在發芽;夏天的時候,池中長滿了翠綠的荷葉,一片挨一片,一片擠一片,一眼望不到邊,滿目碧綠的荷葉中偶爾冒出幾朵美麗的荷花。美麗的荷花仰起了清秀的臉花瓣上託著一滴滴晶瑩的水珠,像一顆顆閃亮的珍珠;秋天的時候,荷花幾乎沒有了;冬天的時候,荷花去"冬眠"了,湖面上結起了冰。走進神奇洞,裡面有許多稀奇古怪和神奇的東西。

從神奇洞出來向右走,就到了五泉山公園的一角。啊!裡面的人可真多呀!有打拳的,有跳舞的,還有跑步的!這的風景也不錯嘛!這梨花一簇簇,一層層,像雲錦似的漫天鋪去,在和暖的陽光下,如雪如玉,潔白萬傾,流光溢彩。

這時,我聯想到夏天,到那時,這裡的植物綠樹成蔭,枝繁葉茂,我們也可以到這裡來避暑。

五泉山公園可真美麗呀!春秋的時候,我們可以來這裡乘涼,夏天的時候,我們可以避暑,還可以來觀賞荷花。啊!五泉山公園,我喜歡你!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19

淨月潭是長春市東南郊的一個水庫,因形如彎月而得名,圍繞著淨月潭種植了大面積的樹木,成為了長春最大的森林公園。來淨月潭森林公園,你可以順著潭邊一路溜達、在水庫大壩邊欣賞湖光山色,也可以漫步於林間的木棧道,呼吸最純淨的空氣,享受森林浴。此外,公園內還有淨月潭滑雪場、北普陀寺等景點。

淨月潭森林公園的西北端是正門,從市區坐輕軌或公交就到這裡下。公園很大,環湖有公路,若是全程步行可能要一整天,而且很累。正門廣場可以乘坐遊覽車(電瓶車),沿西環潭路行駛,終點站為滑雪場,半途可下車。不過比較省力而有趣的是騎自行車,騎車繞湖一圈用時將近兩小時,正門口可租自行車,單人車每小時30元。

淨月潭公園樹木茂盛、空氣清新,很適合享受森林浴。淨月潭南岸有森林浴場,你可以在這片密林中漫步散心,吐納最純淨的空氣。淨月潭的西部還有小森林浴場,你可以帶上食物、野餐布,甚至是帳篷,可在此露營。公園內還有吉林東北虎園,但屬於獨立景點,門票60元,可看到東北虎、非洲獅、棕熊、梅花鹿等動物。

在淨月潭上划船是件愜意的事兒,大壩旁、滑雪場旁、森林浴場前都有遊船碼頭,手划船和腳踏船每小時50元。冬季時可以來淨月潭滑雪場滑雪,這裡有初、中、高階滑道和越野雪道。夏季來也可以體驗滑雪場的索滑道(每人75元),即先坐索道上山,然後坐1.6公里長的管軌式滑道穿過層層林海下山,相當刺激。

於長春淨月潭公園的導遊詞5

淨月潭因築壩蓄水呈彎月狀而得名,因山清水秀而聞名,被譽為中國臺灣日月潭的姊妹潭,浩瀚林海,茂密如織,依山佈陣,威武壯麗,構成了含有30個樹種的完整森林生態體系。這裡四季分明的氣候似神風指碧波,是泛舟、垂釣、游泳的避暑勝地;落葉婆婆,層林盡染,色彩斑讕,天涼好個秋;白雪初霽,千里冰封,潭水凝脂,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

淨月潭不僅是國家森林公園,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它的森林面積逾100平方公里,潭水面積430公頃,如此浩瀚的人工林海,當之無愧地堪稱為“亞洲之最”!在淨月潭,記者乘坐全長1316米的空中觀光纜車時俯瞰淨月潭風景區,那茂密挺拔的參天樹木遍佈在白雪茫茫的大地上,一幅幅林海雪原的壯觀景象盡收眼底令人歎為觀止。特別是人在纜車上猶如置身於一個龐大無比的空中氧吧中,其所呼吸的新鮮空氣好似都帶著屢屢的清新與甘甜。從地面乘索道纜車環繞淨月潭往返大約要四十分鐘。可見淨月潭景區其地域的廣闊。

觀光纜車到達花大山頂後,乘坐管軌滑道下山更是別有一番的驚險與刺激。淨月潭的管軌滑道全長1616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同類型滑道。風馳電掣,峰迴路轉般地穿梭于濤濤林海碧波中的那種感受簡直是樂趣無窮。由於採用了世界上先進的技術裝置,所以管軌的滑行速度可以由人自由調節。看似危險的運動其實卻有驚無險,老少皆宜。特別下山時是林中的新鮮空氣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完全的放鬆,真是一種美妙絕倫的享受

淨月潭冬季的冰雪娛樂專案更是豐富多彩。在淨月潭滑雪場能感受到有別於北大湖滑雪場時的另一種趣味。駕馭雪地摩托賓士在遼闊的雪原冰湖上,體味北國銀白世界的神韻;跨上駿馬馳騁在遼闊的雪原上,飽覽北國風光,體味遊樂民族的生活情趣;坐狗爬犁奔跑在冰雪上,令人樂趣無窮,遊興大增。遼闊的淨月潭一片林海雪原,碧水銀花,不用說多彩的遊樂專案,即使在林中漫步、觀皚皚白雪,聽林海松濤,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也是別有一番情趣。

淨月潭滑雪場與眾多滑雪場所不同的是這裡是“城市中的滑雪場”,與城市不同的是這裡湖光山色、空氣清新。淨月潭滑雪場年積雪期為150天,滑雪期為120天。每年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中旬都是最理想的滑雪時間。為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熟練程度旅遊滑雪者的需求,滑雪場共設有5條雪道。分為初級、中級和越野雪道。

初級雪道三條各長580米、470米、300米,平均寬度30米,坡度8-10度,可供初學者使用。中級雪道一條,長1470米,平均寬度35米,坡度15度,高差80.6米,可供有一定滑雪基礎的熟練者和開展各類趣味滑雪比賽使用。如果滑雪者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較強的技術熟練程度,大可在2.5公里長的越野滑雪道上一展英姿。

滑雪場還有一條雙人迴圈彩色吊椅式空中纜車和三條進口託牽機供滑雪者上山使用。建築面積為2800平方米歐式風格的多功能雪具大樓,上千套進口滑雪器材供滑雪者出租。為保證雪量,滑雪場還備有2臺進口造雪機,6臺進口雪地摩托

在淨月潭風景區的雪雕園裡,遊客們繼觀賞哈爾濱冰燈藝術後再次領略了另一種冰雪的創作藝術。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20

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春遊,到茂名森林公園去玩,特別期待,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上車了!客車呀?不習慣,到了茂名森林公園,我們先吃飯,放菜太難吃了,所以我們大家都去買香腸歐同學:“肖同學(我姓肖,所以他叫我肖同學,有讀者說不能留真名),我去買香腸,要不要給你帶一份?”我:“謝謝,我吃這些飯就行了,謝謝你了!”歐同學:“沒關係的,呵呵呵!”

吃完飯後,同學們都跟著導遊走啦!導遊把我們帶到動物園那裡,咱們第一個看的就是白老虎,哇哦,好可愛呀,小白老虎真可愛……居然還有大狗熊?太牛了,居然能把狗熊帶到這裡!

咱們來到遊樂園,我第一個進去鬼屋,同學們都說我勇敢,我謙虛的說,哪有哪有?你們想不想知道鬼屋長的什麼樣嗎?我現在就告訴你們吧!你一進去的時候就看見一個木乃伊在那裡走,進去到一半就看見一個殭屍在跳,再進去一點就看見鬼在打麻將,進去那裡面有個房子,我就走進去,看見有個籠子裡,裡面有個棺材,棺材在跳,真夠嚇人的,差點把我給嚇死!最後,我和那些女同學們上當,那個什麼旋轉木馬上面玩,男孩子們說我們幼稚,還不知道是誰說我們幼稚,進去鬼屋的時候都把尿尿到褲子裡了,哈哈哈!

接下來就是去博物館,進去博物館裡有很多恐龍的骨頭,我發現很多絨毛毛的玩具,我就買了一個猴子,Monkey,我媽媽屬猴,所以我送一個猴子給她!

因為這些都是去年的事了,我都忘了許多,所以沒有寫多少,請各位讀者們原諒!以下就是小女子想說的啦!盡情的期待我的下一篇作文吧!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21

今天陽光明媚,我的心情也格外爽朗。因為爸爸媽媽要帶我和弟弟到貴陽市黔靈山公園遊玩。

一下車,我們就直奔黔靈山公園。這兒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真熱鬧啊!到處都是小販在賣東西。有拖鞋、各種各樣的玩具、老人用的柺棍……應有盡有,看的`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來到黔靈山公園大門前,“黔靈山公園”幾個金碧輝煌的大字閃現在我的眼前,爸爸去買了門票,然後我們依次排隊進入黔靈山公園。公園裡面真熱鬧啊。有許多老人聚在一起娛樂,有的唱歌,有的在拉二胡,有的在為表演的人鼓掌……

再往前走,就是一個大池塘,裡面有很多開得正豔的大荷花。荷花在微風中翩翩起舞,好似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向人們頻頻點頭。在池塘中央的淺水處,臥著兩隻大石龜,栩栩如生。一隻頭向上望著,好像在向行人打招呼,另一隻低頭浮在水中,好像在覓食。

走過大池塘,我們就來到了麒麟洞。麒麟洞是蔣某人關押楊虎成和張學良的地方。走進麒麟洞,感到陣陣寒意。洞裡的燈光五光十色,甚是好看。麒麟洞裡暗無天日,張學良和楊虎成被囚禁在這裡,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度過的呢?

出了麒麟洞,我們繼續往山上走。一路上有許多頑皮可愛的猴子在嬉戲玩耍。有的猴子站在路邊在向路人要零食吃,有的猴子乘行人不注意,一把從人手中槍過食物,那個人一回頭,而猴子呢,卻早已逃之夭夭享受“搶”來的美食去了。還有的猴子從行人手中搶到水,因為急切的想喝水,可偏偏又不知道怎樣將瓶子開啟,就坐在石頭上使勁的咬,實在咬不開,就急得上蹦下跳。最後,索性將瓶子扔掉,又繼續去搶行人的食物去了。還有的母猴懷中抱著頑皮可愛的小猴子,站在路邊向行人要東西吃。母猴穿梭在叢林之中,小猴子四肢緊緊地抓著猴媽媽的肚皮,我心想小猴子難道不會掉下來嗎?再往前走,又看見一隻頑皮可愛的猴子,坐在椅子上,吃東西吃的津津有味,那樣子活像人在吃東西。旁邊又有一隻猴子,在為喝不到“爽歪歪”而急得焦頭爛額,旁邊一個姐姐,看到猴子急得團團轉,便悄悄走到旁邊,想拿起猴子身下的吸管給猴子,可被猴子發現了,以為要傷害它,就起身想要去咬它,把那個姐姐嚇的哇哇亂叫。可猴子對那個姐姐還是窮追不捨,姐姐趕緊躲了起來。猴子這才返回去繼續喝“爽歪歪”,猴子看見前面有個人提著一大口袋的零食,便放下“爽歪歪”去搶零食,另一隻猴子看見了,便趕忙去幫那隻猴子,一起搶。這些猴子真是調皮可愛啊!

不一會兒進到了動物園。裡面有潔白如雪的鴿子、貪睡的大老虎、可愛的鴕鳥、溫順的梅花鹿、可怕的大蟒蛇、美麗的孔雀,讓我真是開了眼界。

沿著公路繼續走,就到了弘福寺,弘福寺是貴陽市非常有名的寺廟。媽媽到門口去買了香、蠟,我們跟著媽媽到財神廟、觀音廟和大殿燒香拜佛。然後進入到羅漢堂,羅漢堂裡有幾百個神態各異的羅漢,看得我們眼花繚亂。出了羅漢堂,旁邊有個水池,池中有笨頭笨腦的大小烏龜,有各色名樣的金魚,可愛極了。

出了弘福寺,再沿著山路繼續走。爸爸說再往上走就到了這座山的最高處——橄欖亭了,可是現在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怎麼爬到山上去嘛!我無力的說:“我沒有力氣了,實在走不動了。”爸爸說:“不要洩氣,一定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聽了爸爸的話,我又鼓起了精神,努力的跟著爸爸媽媽向上爬。

終於爬到了橄欖亭,站在橄欖亭內,全城風光盡收眼底,真是“站得高看得遠”啊!一陣涼風襲來,將所有的酷暑炎熱都拋之腦後。哇!山下的風景好美呀!怪不得說這裡是全城最高的山,整個貴陽市都在自己腳下,彷彿是人間仙境!於是,我拿起相機。咔嚓、咔嚓,一個勁兒的拍,生怕漏了哪一處美景。

玩了許久,我們戀戀不捨的離開橄欖亭順著下山的路出了公園。

這次遊玩,雖然爬山很累,但是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受益很深:陽光總是在風雨之後,只有苦盡才會甘來;只要有毅力,有恆心,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成功!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22

北山公園位於吉林市西北,是一座久負盛名的寺廟風景園林。佔地萬平方米,以山地景觀為主,主峰海拔270米。園內峰巒疊翠,亭臺樓閣遍佈,一座臥波橋把一池湖水分為東西兩部分,夏季湖中荷花盛開,微風起時,花香四溢。

公園內的古建築主要有玉皇閣、藥王廟、坎離宮和關帝廟,全部坐落於東峰上。其中關帝廟的修建年代最早,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廟內正殿供泰關羽朔像,兩側是關平、周倉像,正中高懸乾隆御書“靈著幽岐”四字匾額。正殿對面是戲臺,兩側有鐘樓、鼓樓、翥鶴軒、松風堂、澄江閣、暫留軒等建築。

每年農曆四月的北山廟會期間,山下有歌舞、秧歌等民間表演,熱鬧非凡。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23

五泉山位於蘭州市區南側的皋蘭山北麓,是一處“林木蔥鬱花草香,雕樑飛閣泉瀑鳴”,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遐邇聞名的隴上勝地。公園景點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築為主,海拔1,600多米,佔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來的建築群10餘處,1,000餘間,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規模巨集大。現存最早的一所建築“崇慶寺”內的“金剛殿”,系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所建,距今已有600餘年。其餘建築群均系清末陸續重修。

五泉山中峰高處為古建築群。從山門沿中間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剛殿、大雄寶殿、萬源閣、文昌宮、地藏寺、千佛閣等古廟宇依山就勢排列,層層相疊,以石階亭廊相連。中峰兩翼為東西龍口,五泉沿東龍口——文昌宮——西龍口一線呈弧形排列,懸于山腰。各泉間又以石階棧橋和亭閣四廊相連。

五泉山

五泉山可分西、中、東三路遊覽,三路均有樓臺亭閣、長棧虹橋、清泉飛瀑,但佈局各異,自成體系,各有獨到之處。

若從西路前行,第一個風景點為“翠幽新圃”,圃內有梅花洞,洞內有幾汪清池,幾丈迴廊,一座凌波軒,一座八角亭,一座地下游藝場。池中飛簷紅柱的倒影,和青幽山色相映,景緻優美迷人。循西長廊而上,有一形似一輪初上新月的小亭,名“半月亭”,穿半月亭即到企橋,五泉之一的“惠泉”就緊依在企橋邊。泉圓形,四周綠樹掩映,芳草環繞,泉水清澈見底,味甘甜,宜於烹茶,且有灌溉之利,非常實惠,故名“惠泉”。

離開惠泉,踏著一道道青石階迴旋而上,就到了久負盛名的“嘛尼寺”。這裡古槐濃郁,寺院清幽,一排懸樓橫壓寺門,東為瞰霞樓,西為延月樓,樓下前方有依依徑、仄仄門、重重院、疊疊園、曲曲亭,小巧玲瓏,曲折有致。出嘛尼寺,向高處繼行,只見一面削壁上有涓涓清瀑直瀉壁下一汪清潭中,這便是西龍口。這裡距甘露泉很近。“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地處文昌宮西邊,孤亭掩護,源流纖細,久雨不淫,大旱不幹,飲之猶如甘露。相傳此泉合“天下太平,則天降甘露”之意而得名。

出甘露泉就到了文昌宮。宮東側有一垣花牆,其花瓶狀小門的門楣上,大書著三個淡灰的隸字——掬月泉。此泉和其它幾眼泉迥然不同,說它是泉,其實更象井,泉水聚在一眼井樣的深洞中,距地面深約1.6米。每逢月夜,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盤中,“掬月”雅名由此而來。這裡還是西、中、東三條上山路徑的匯合處。

與文昌宮毗鄰的是曠觀樓。登樓俯瞰,蘭州市容盡收眼底。樓下有一深約10米的古洞,洞底聚有一汪泉水,水底布有花石瓦礫,這就是五泉中的“摸子泉”。常有信男善女鑽進洞中,用手在泉水中摸索,摸著石頭則得男,摸著瓦片則生女,劉爾炘曾在洞門口書一對聯,嘲諷這種迷信行為是“糊糊塗塗將佛腳抱來,求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頭拿去,說是兒孫。”

出曠觀樓榜著山岩再向高處登攀,就到了千佛閣。它修築在東龍口的

千佛閣

飛瀑上面,氣勢雄偉壯觀,地形險要驚人,為五泉山最高的建築物。憑欄下望,只見東長廊凌空而下,跨重巖,繞清流,環亭榭,把半壁園林團團圍起,象捍衛林泉的長城。

邁出千佛閣沿東長廊緩步而下,就到了子午臺和八卦臺。這兒上臨東龍口,下瀕蒙泉。仰視可觀東龍口飛瀉而下的瀑布,俯瞰則可飽覽五泉之冠的“蒙泉”。“蒙”為卦名,是六十四卦之一,坎上艮下,坎為水,艮為山,用“蒙”字概括東谷面貌,含山下有險之意。明人李文曾有詩讚美蒙泉:“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泉。”

由東長廊西望,在那高聳、陡峭的青雲梯下有一個四角鍾亭雄立山腰。亭內懸掛一個高約3米,口寬2米,計重10000斤的泰和鍾,系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由待鑑鎬監視鑄造。此鍾造型雄偉,聲音洪亮,所鑄銘文,清晰可辨。原懸於普照寺(蘭園舊址)鐘鼓樓,為蘭州最早的金石文物之一。解放後移置五泉山,現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從鍾亭而下,過萬源閣,大雄寶殿,就到了“金剛殿”(即明崇慶寺中殿)。大殿系歇山式屋頂,斗拱飛簷,雕樑畫棟,結構精巧,氣勢莊嚴。殿內原塑四大金剛,今已蕩然無存,只有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所鑄的一尊銅接引佛和鐵籌的蓮花基座尚存。佛像高5.3米,圍闊2.7米,重20000餘斤,站立在蓮花鐵座之上,面目豐腴,微露笑容,衣褶清晰,左手託缽,右手輕揚,似向中外遊客致招手禮。

五泉山位於蘭州市南,皋蘭山北麓。層樓疊閣,沿山鋪陣,溪流如帶,綠樹掩映,好一派清幽山色。五泉山因山上有五眼山泉而得名。相傳武帝時,霍去病西征匈奴,曾屯兵此山,士卒疲渴,霍去病“著鞭出泉”。這五眼泉至今猶在。一為甘露泉,在文昌宮西邊,孤亭掩蔽,清泉涓涓,久雨不淫,大旱不幹,飲之如甘露。二為掬月泉,在文昌宮東面,泉寬約尺許,深約五尺,形如井狀,中秋之夜,月出東山,這裡得月最早,月影投泉心,如掬月盤中。三為摸子泉曠觀樓下的摸子洞中。

過去善男信女,用手在泉水中摸索,說摸著石子的生男孩,摸著瓦片的生女孩。清末學者劉爾欣曾在洞口書寫一聯,嘲諷這種迷信行為是“糊糊塗塗,將佛腳抱來,求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頭拿去,說是兒孫。”四為蒙泉,在東龍口下。這裡懸崖凌空,有瀑布瀉下,如掛練,如揚絲,墜入亂石叢中,濺起無數明珠,流到草坡間,積成一片明鏡。“蒙”為卦名,寓意東谷山下有險之意。五為惠泉,在西龍口下的企橋南端谷底,泉圓形,水淨沙明,清澈見底,味甘美,宜於烹菜,且有灌溉之利,有惠於民,故而得名。

五泉山是蘭州市內著名的名勝之地,在唐,宋時代這裡就建有寺廟,後毀於兵火。有建築一萬多平方米,其中崇慶寺、嘛尼寺、臥佛殿、地藏寺等多系明清時代建築。古建築群多集中於中峰。進山門沿中間通道直上,殿宇層疊,樓閣錯落,甚為壯觀。中峰兩側為東西龍口,幽谷之中清泉吐翠,林蔭如蓋,廊榭亭閣環繞。

東龍口利用山泉之水,新建了碧波盪漾的蓮池和逶迤池上的九曲橋,池邊佇立二龍戲珠釉壁。240多級,97盈的長廊盤旋而上,將東龍口與中峰連通。西龍口依山就勢,建成高閣橫秀,飛泉掛碧的“小蓬萊”和碧水,亭臺,綠樹相映成趣的“翠山新圃”。西龍口西側的動物園,闢有鹿苑,熊池,獅虎房,猴山,禽園,熊貓館等。五泉山的“銅接引佛”,“泰和鐵鐘”是公園的“鎮山之寶”,現為國家級的保護文物。

“銅接引佛”原在蘭州東關接引寺內安放,現移至五泉山金剛殿。這是一件明洪武年(公元1370年)所鑄的銅佛,身高一丈六尺,身圍八尺。重約萬餘斤。造型優美,衣褶顯晰,面部神態敦厚丰韻,怡靜莊重,面含微笑,左手託缽,右手舒展,一副悲天憫人、接引眾生普渡的形態。這是一件極為珍貴的文物。

“泰和鐵鐘”原為普照寺物,後安放在五泉山鍾廳內。這座鐵鐘為金代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所鑄造,鍾高九尺,直徑六尺,重一萬斤。造型巨集偉肅穆,聲音渾厚洪亮。

蘭州市動物園也在這裡,有鹿苑、熊池、獅虎房、猴山、禽園、熊貓館、大象館等,有相當數量的珍惜保護動物。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24

各位遊客:

你們好!

我是伍駿傑,你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太子灣公園,是原始森林,也是中國最美的地方,還是我們的旅行景點之一。

太子灣佔地約30平方千米,而河灣就佔了10平方千米,所以名字裡就會有個“灣”字。

公園裡風景秀麗,景色迷人。裡面有許多樹,而且長的很密。夏日,這些樹就可以為人們當“太陽傘”,人們就不怕熱了。

聽了介紹,希望你們能留下美好的回憶,快樂地玩吧!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25

太子灣公園位於杭州西湖西南,園中以西湖引水工程的一條明渠作為主線,積水成潭,太子灣公園截流成瀑,環水成洲,跨水築橋,形成了諸如琵琵洲、翡翠園、逍遙坡、玉鷺池、頤樂苑、太極坪等空間開合收放相宜,清新可人的景點。 公園內有數千株日本東京櫻,三月中旬盛開,燦若雲霞,美不勝收。故名現為著名的婚慶公園與鬱金香展地。公園在中國傳統山水園林的基礎上,吸取了西方造園開朗飄逸的藝術處理手法,富有瀟灑、自然的藝術趣味。公園的環境適宜舉辦西式婚禮,有"忠心不渝"、"比翼齊飛"等專案。

整個婚禮的過程首先在歡快的《婚禮進行曲》樂聲中拉開序幕,新娘懷抱鮮花,同新郎手挽手走過小橋,漫步於一片開闊的草坪,然後來到一座婚慶教堂。這時新郎新娘走上紅色的心形地毯,在彩紙飄飄之中,新娘新郎捧綵帶、放鴿子,隨即坐在圓桌旁,禮儀小姐送上大瓶香檳酒和紅色的姻緣貼,請新人共飲交杯酒。儀式結束後,新人坐花轎到林間小屋,拜過天地,舉行洞房儀式。此後,新人坐馬車繞曲徑進入西式花園,在園中,新人與陪伴的親友同乾一杯喜酒,整個西式婚禮到此結束。 公園為增添喜慶而浪漫的氣氛,營造了愛情柱、愛情郵局等景觀。 現在去太子灣公園,在遊覽公園美景之時,更驚奇地發現:在太子灣公園居然能無線上網,暢遊無線寬頻。 原來,早在去年6月份,杭州風景名勝管理委員會了解到杭州正在進行無線城市寬頻網路建設,就通過太子灣公園整治指揮部與華數數字電視公司合作,規劃了華數無線寬頻網路覆蓋太子灣公園的專案,經過近10個月的建設,於20xx年3月20日試點開通,隨著太子灣公園一起向市民、遊客開放。

公園總面積1200.45畝。全園以園路、水道為間隔,約略劃分為東、中、西三塊景區。東部景區為望山坪、頤樂苑等。望山坪系一大草坪,坪面寬廣,視野開闊,既可眺翠微山色,又可在草地上或臥憩,或嬉戲。大草坪南瑞,有一處用淺紅、灰黑二色磨面石塊拼砌而成的太極圓形鋪裝,其直徑約10米,遊人到此晨可練拳習舞,夜可歌詠歡娛。中部景區以琵琶洲與翡翠園為主景點。琵琶洲高高隆起,翡翠園參差毗接,相倚而成。丘坡上遍玉蘭、含笑、櫻花等觀賞花木,下層襯以繡球、火棘及宿根花卉,花影照眼,馨香沁人。

太子灣公園南靠九曜,現實南屏二山,東鄰淨慈寺,小有天園及張蒼水,章太炎墓道,西借南高峰煙霞翠嵐入園,北有一長列高大蔥鬱的水杉密林如翠帷中垂而與車水入流的南屏路相隔。山(九濯、南屏)為屏,水(明渠)為脈,山障水繞,氣韻生動,太子灣公園“先天”就超群脫俗。全園以園路、水道為間隔、約略劃分為東、中、西三塊景區,東部景區為望山坪,頤樂苑等。望山坪系一大草坪,坪面寬廣,視野開闊,既可眺翠微山色,又可在草地上或臥憩,或嬉戲。大草坪南瑞,有一處用淺紅,灰黑二色磨面石塊拼砌而成的太極圓形鋪裝,其直徑約10米,遊人到此晨可練拳習舞,夜可歌詠歡娛。中部景區以琵琶洲與翡翠園為主景點。琵琶洲高高隆起,悲翠園參差毗接,兩面三刀者相邊相倚而成丘坡上遍玉蘭,含笑,櫻花等觀賞花木,下層襯以繡球,火棘及宿根花卉,花影照眼,馨香沁人。這裡景緻大都以秋色稱勝。

太子灣公園的精到之處在於得用引水工程和明渠改建的平面形狀多樣化的水體,園之生動靈活賴以全出。園中水體大的折彎有數十處這多;分叉,聚合亦不下十餘處。水道或與路同行,或繞丘而軒,或平鋪如泊,曲折迴環,聚散有致。水道兩岸多呈自然式緩坡延伸入水狀,隨意點綴些許或高或低或倚或側或斷或續的石磯,石坎。臨水坡岸密植宿根花卉和水生,溼生植物,野趣盎然。六七座用帶皮杉木坯料築就的小橋,造型,構架各異,跨水而立,不僅連線了兩岸的園路,而且又是極佳的賞景點。自琵琶洲與流水相向南行,漸行漸聞然水聲愈來愈大。當直上一小木拱橋時,但聽得橋下流水歡歌,奔跳不息。再前行,復有一石砌拱橋躍然水波之上,自石橋望引水工和出水洞口,清波滔滔而來,湧至橋墩前一道橫石坎處驟然下瀉,轟鳴之聲不絕於耳,使人有身臨山谷深處飛瀑直貫的活水源頭之感。隨著攝像,錄影裝置的普及,太子灣公園仗著景緻的綺麗和名字的吉利,成為杭州新婚夫婦攝製婚禮錄影的場所,野趣與新潮,構成了一幅動人的西湖風情新圖。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26

集世界名勝於一體的北京世界公園,位於北京豐臺區花鄉大堡臺,總面積46.7公頃,距市中心16公里,距北京西客站8公里,緊鄰花鄉森林公園。

北京世界公園是由豐臺區政府與花鄉鄉政府共同投資1.5億元興建的。公園1991年破土動工,經過建設者們18個月的共同努力奮戰,高速度地建成了這座以“不出國門,周遊世界”為建設意圖的世界公園,並於1993年10月1日正式向遊人開放。

公園整體佈局按照五大洲版圖劃分景區,以世界上40個國家的109處著名古蹟名勝的微縮景點為主 體,薈萃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法國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美國白宮、國會大廈、林肯紀念 堂、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等建築,以及義大利式、日本式花園等。公園內設東歐、西歐、北歐、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西亞、東亞、南亞等17個景區,水系分佈按照四大洋的形狀連通全園。園內的雕塑、 雕刻有近百件,自由女神、尿童、丹麥美人魚、大衛、維納斯、肖邦、莫扎特等人物,精雕細琢,栩栩如生。園內設有鐳射噴泉、植物迷宮、童話世界等娛樂場所。公園內還建有集餐飲、購物、娛樂於一身的、體現異國情調的國際街及國際民俗村。國際街位於公園的東北角,長約200米,面積1.5萬平方米,是具有歐美風格的建築群體,其中有義大利名店街、德國歌德美食大樓、瑞士洛桑禮品街等,主要經營各國風味及旅遊紀念品,開展富有異國特色的娛樂活動等。

遊客漫步北京世界公園,一座座按1:10比例微縮的建築物會使您目不暇接,大飽眼福。這些仿照世界名勝而建的微縮建築,設計精細,造型逼真,置身此地,您會感到彷彿真的在周遊世界。能用一天的時間飽覽世界所有最著名的名勝古蹟,多少人的夢想今天在這裡變為了現實。

有關公園的導遊詞 篇27

桂林七星公園位於桂林市灕江東岸,整個公園面積137.4公頃,因有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最大的以巖洞為中心的綜合性公園。七星山七峰並峙,宛如北斗七星座;北四峰象斗魁,稱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稱月牙山,山多溶洞,著名的七星巖就在普陀山腹,巖洞雄奇深邃,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千姿百態、蔚為狀觀。小東江經花橋順月牙山蜿蜒南流,水中青峰橋影相映成趣。七星公園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觀,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絕於一體。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時代,七星巖就成為瀏覽勝地。歷史上形成了“北斗七星”、“棲霞真境”、“月牙虹影”、“駝峰赤霞 ”、“龍隱奇蹟”等名勝。公園內摩崖碑碣有500多件,為山水增添了歷史文化的光彩。

花橋坐落在七星公園西面,橫跨小東江與靈劍溪會流處。原名嘉熙橋、天柱橋,為石砌5孔,始建於宋。明代作過兩次大修,因時值春夏,該處屬郊外,山花爛漫, 故更名花橋。

1949年前,石橋部分橋墩下沉,橋欄崩塌。1965年整修後,橋全長134.66米,由水、旱兩段組成。水橋寬6.9米,4大拱,拱圈倒映水面,狀如滿月,有“花橋虹影”美譽。旱橋寬5.3米,7小拱,水橋上建有風雨長廊。

於花橋觀景,山光水色,幽雅綺麗,讓人心曠神怡。然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觀月,有月看水中映月,無月看橋孔影月。四孔臨水,圓月可數,正是:花橋常有月,慧眼數團圓。

七星巖古時稱棲霞洞,在七星公園內普陀山腹,眼洞內原來是一段地下河,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由地下河形成的巖洞一般有兩種地形;一是“巖洞的侵蝕地形”,如洞內的“銀河鵲橋”景點,就是一個巨大的廳堂,宛如天空;二是“巖洞的堆積地形”,由石鐘乳、石筍、石柱等次生沉積物組成,具有各種形態,千奇百怪。今依民間習慣稱呼,又據巖內明代桂林畫家張文熙所題“第一洞天”之義,定名為“七星洞天” 。

七星公園內駱駝山即駝峰,在普陀山南麓,是地殼運動融蝕後的一塊殘石,原名酒壺山,因其形狀像老式酒壺,山南刻有“壺山”二字。

駱駝山末有一江南名士隱居於此,以栽花種桃,著書立說為生,死後,葬於壺山南麓。舊時,朝陽映於壺山桃林,桃花紅遍,故有“壺山赤霞”之譽。壺山酷似伏地駱駝,今遊人見之,直呼為駱駝,足見形象逼真故可稱“駱駝赤霞”。

山南側是盆景苑,近20xx盆的各類盆景俱屬珍品,各具神韻,意趣天成。景區內建有魚池、疊石、平橋、曲廊、水榭、亭臺,曲折清幽,如入仙境。

七星公園內桂海碑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桂林市區七星公園月牙山瑤光峰南麓,由 龍隱洞、龍隱巖兩處石刻組成。此處“壁無完石”,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餘方,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係等。形式有詩詞、曲賦、銘文、對聯、影象等。書體楷、草、隸、篆俱全。年代最早的,是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張浚、劉崇龜的《杜鵑花唱和詩》。宋碑有130多方,著名的《元佑黨藉》碑,反映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內部鬥爭,是國內現存唯一完整的一塊,史料價值很高。《平蠻三將題名》碑,記錄了宋朝狄青、餘靖平定儂智高反抗朝廷的史實。梅摯的《龍圖梅公瘴說》,尖銳指出當世 “ 民怨神怒 ”之源,在仕宦群中普遍存在的“五瘴”,而“仕者或不自知,乃歸咎於土瘴,不亦謬乎”!郭沫若讀後,贊為“梅公瘴說警人心”。石曼卿(延年)《餞葉道卿題》28字,筆法堅勁,是傳世稀品。米芾、程節《贈、答詩》,朱唏顏、章峴、方信孺以及明人周進隆、清人謝啟昆的題詩,都有較高藝術水平。清康熙四年(1665)所刻陽線觀音像,線條精細,面容豐滿,髻堆上有三個小頭像,額間有一隻小眼睛,嘴脣上還有兩撇鬍須,形象十分奇特。清人所書“佛”字,糅書、畫為一體,匠心獨具,頗有欣賞價值。龍隱巖左側現已增建碑閣,展出歷代文化名人歌詠桂林山水的詩詞曲賦以及題榜、銘記的碑刻和拓片。

七星景區位於桂林市區灕江東岸,是桂林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景區內最有名的景點是駱駝山和七星巖,當然還有很多人對花橋感興趣,那是一座很漂亮的宋代石拱橋。景區內還有動物園和攀巖、野戰等拓展專案。

來了桂林,大部分的人都想看下溶洞,如果不想到銀子巖那麼遠,那七星景區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它位於市區,交通也便捷,還可以順帶逛逛這個桂林出名的公園和玩玩公園裡的其他的專案,比如帶孩子的可以去下動物園看熊貓,對拓展有興趣的還可以玩玩冒險樹。

如果本身你有打算去銀子巖,那其實七星景區沒有什麼來的必要,因為溶洞說來也都類似。而駱駝山其實就是外形像駱駝的山,3分的形似7分的想象,並且在公園外就已經可以看見,只是沒那麼近而已。畢竟這是個門票75元的公園,而且裡面的小景點都還需要另外收費。拓展要收費、動物園要收費、銀子巖也要收費,所以即使這個公園環境及文化底蘊都不錯,但花個75元逛個城市公園看看駱駝山,想來,還是不核算的!

七星景區一共有4個門:花橋大門也就是東門,是正門;龍隱大門是北門、它靠近靈隱寺和兒童樂園;駝峰大門是西門,也是公園的後門,靠近動物園和駱駝山;棲霞大門是南門,靠近棲霞寺。哪個門進入都可以,可以根據自己的交通或者地理位置選擇比較近的門進入。

一般遊客從花橋大門進入的最多,可能是因為這個是正門的關係,並且這個門最大。給出正門進入的遊覽路線供參考,當然真的去遊玩的時候可以很隨意,比如不想看動物的可以去掉動物園,不想吃飯的可以去掉月牙樓等,不是一定要按照行程走,行程基本只是依次經過的景點順序。

花橋大門進-花橋虹影(是座宋代石拱橋)-棲霞禪寺(唐式建築風格寺廟)-七星巖(溶洞)-駱駝峰(桂林市名山之一,因其狀態酷似駱駝,遂名之,駱駝峰旁邊還有新的拓展專案冒險樹。)-動物園(裡面可以看到熊貓)-天權湖-華夏之光廣場(有個五彩石雕壁畫)-桂林名樓月牙樓(可品嚐百年“姑子面”及特色素宴)-花橋大門出。

以上游覽方式:步行遊覽時間約2.5小時,如果嫌累也可以考慮乘坐電瓶車遊覽,時間約1.5小時,電瓶車費用15元,電瓶車可直達景區花橋大門和駝峰大門。

桂林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位於桂林市區灕江東岸,距市中心1.5公里,因七星山的七個山峰, 猶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墜地而得名。 七星景區是桂林市最大, 遊客最盛, 歷史性最長的一個綜合性公園,集桂林山、水、洞、石、庭院、建築、文物之大成,是桂林山水精華景觀的縮影。 七星公園是桂林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總面積137.4公頃。

園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整個公園彙集了山、水、洞、石、庭園、建築、文物的精華,還包括了一個動物園在其中,是桂林公園的傑作。從天空上俯瞰,七星公園的七座山頭就像天上的北斗七星,前面有三座山峰,像斗柄,叫“月牙山”;北面有四座山峰,像鬥勺,叫“普陀山”。兩山七峰,好像天山的“北斗七星”,合稱“七星山”。七星公園和七星巖也因此而得名。

除了享有盛名的七星巖以外,裡面還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桂海碑林博物館。著名景點有:“北斗七星”、“花橋虹影”、“月牙仙境”、“龍隱奇蹟”’、“普陀石林”、“棲霞真境”、“壺山赤霞”、“桂海碑林”、“華夏之光”、“盆景藝苑”等。整個公園環境優美、空曠開闊,早在隋唐時代已成為遊覽勝地。鄧小平、郭沫若、克林頓等許多中外名人、政府首腦曾到過公園內參觀遊覽。七星公園共有四個門,您參觀遊覽的時候可儘量不走回頭路,合理安排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