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重慶的朝天門導遊詞(精選5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25K

重慶的朝天門導遊詞 篇1

各位,我們現在站在遊船上,憑欄遠眺。我們看到的是久負盛名的朝天匯流的勝景。你看,長江從右路湧來,嘉陵江從左邊淌過。兩江急撞,激起滾滾波濤,其勢如萬馬奔騰,浩浩蕩蕩,爭流而下,氣吞萬里,蔚為壯觀。大有不盡長江滾滾來,奔流到海不復還之勢。古詩“千頃波濤匯東流,雄吞雙江入胸中”即是描繪“朝天匯流”景觀的點睛之筆。觀兩江之潮洶湧澎湃,聽兩江之浪濤聲霍霍,常常給人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催人奮進。“朝天匯流”因水漲水落,季節不同而景觀各異。夏季江水洶湧澎湃,如野馬分鬃。尤其令人稱絕的是,嘉陵江水碧綠而清澈,長江水紅褐而渾濁,涇渭分明的成語成了它最好的寫照。而到了冬至初春的枯水季節,莽莽江水,變成一泓細流,揚子嘉陵如兩姊妹攜手謙讓,悠悠東行,顯現出另一番風韻。時而奔騰咆哮,時而溫文爾雅,千萬年來“朝天匯流”就是這樣留給我們無盡的遐想。

重慶的朝天門導遊詞(精選5篇)

朝天門的故事各位,我們遊船現在停靠的位置是在重慶朝天門碼頭。您知道朝天門碼頭為什麼叫朝天門嗎?這裡面還有一個故事呢!相傳明朝初年,在當時的舊城址砌築石城,按九宮八卦之數建城門17座。朝天門為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古渝雄關”,因城門面朝當時的帝都南京,此地也就成為迎接京城來渝送旨的朝廷官員的地方,皇帝乃天子,故名朝天門。從此,朝天門作為重慶的門戶,扼守兩江匯合的要地,歷經了五百多年的滄桑,見證了重慶城的發展。1997年直轄後的重慶新一屆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朝天門修建廣場,扮靚新重慶!

朝天門廣場朝天門廣場是新重慶的一大標誌性建築。各位剛才上船經過廣場時已經看到,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重慶朝天門廣場”七個閃閃發亮的鎏金大字。朝天門廣場工程總投資3億元,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由觀景廣場、護岸梯道、交通廣場和周邊環境配套四大部分組成。觀景廣場是朝天門廣場核心部分,面積1.7萬平方米,以壯觀、亮麗、偉岸立意,取兩江環抱、自然地形之勢。廣場地面典雅大方,植物四季常青,燈飾噴泉動如流雲,藝術小品形態各異,並建置有殘疾人通道和旅遊停車場;整個廣場造型如一艘已經啟航的巨輪,蘊含著具有3000年悠久歷史文化、孕育巨大生機活力的新重慶,滿載3100萬各族人民的希望,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護岸梯道是朝天門觀景廣場的基礎部分,呈圓弧形狀,瀕臨長江、嘉陵江,寬48米,外弧長度400米,高18米,由4萬塊梯道板砌築而成。整個梯道如江邊長城,既護衛著朝天門廣場,又為廣場平添了一道壯麗的風景線,是目前國內最壯觀和最大規模的江岸大梯道。還要告訴大家的是,朝天門廣場出現的一個新的亮點。那就是一個35000平方米的重慶規劃陳列館落。館內除了將陳列重慶的遠景規劃外,還有大量的諸如重慶特有的吊角樓之類的民俗名居展示,給你一個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完整的巴渝概念。

重慶的朝天門導遊詞 篇2

如今大家看到的朝天門廣場由觀景廣場、護岸梯道、交通廣場、周邊環境配套4個部分組成.

大家看剛才我們下車的地方就是交通廣場,它是5.6萬平方米的多層廣場,可停泊270輛車.

觀 景廣場的主體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高21.8米,逐層跌落共有4層.層頂廣場,就是我們所站的這個廣場,它的面積1.7萬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層頂公共廣場.廣場地面鋪著紅、黑大理石和錯色鑲嵌的紅、白、藍廣場磚.廣場上有燈柱、音樂、噴泉、草坪及小葉榕、假檳榔 金橘等.廣場還設有專門的殘疾人道,還保留著重慶城區僅存的一座纜車.

請大家再跟我沿江邊石梯走到廣場最底層.好了,大家看這裡有一大兩小3個“城門洞”,可直通朝天門觀景廣場頂層.以前的朝天門屬磚石結構,城高10丈.城門外,依附於正門的甕城上有“朝天門”三個大字,大家看就是現今大“城門洞”上這三個字.,再登石階進入大城門,門額上有“古渝雄關”四個威嚴大字.城樓側,有元代文宗皇帝御筆題寫的題刻“萬里歸程”.好,大家再回頭看這排護岸梯道,它的長為700米,有128梯,由8萬塊混泥土磚鋪砌,整個梯道呈環江扇形,與廣場相互襯托,顯得極有氣派.

大家看整個碼頭,朝天門就如艘乘風破浪的艦船停泊在江邊,寬闊的江面上停泊著幾十艘船隻,或緩緩靠岸,或正待啟航.(停頓)大家看得這麼聚精會神,不知有沒有注意這兩江之水.對了,大家看這邊的嘉陵江水是綠色,而長江水為黃色,這一綠一黃,顯得格外分明.

大 家再注意看長江水,當江水極枯時會露出一塊長約200米的如鯨魚脊背的石樑.中間刻著12塊水文碑.相傳石樑的出現預示著豐收之年,因此枯水碑又被稱為豐年碑.但並非代代都能見到,有記載的1700多年來,每620_年才露一次面,最後一次露面是1937年盛夏.當然了,這只是古時人們的一個傳說,如今我們的生活可說是年年豐收.這個石樑還有一個“烏龜石”的故事.大家看那石頭像烏龜嗎?(停頓)其實它只是重慶人的一個誤傳,因為重慶口音中“wu”跟“hu”不分,它本來的名字是“呼歸石”.這個傳說故事講的是大禹之妻塗山女,自丈夫新婚三日離家治水去後,天天站在與丈夫別離的這塊大石上呼喚丈夫的歸來.此舉感動了龍王,並派神龜把石頭拱高,使她看得更遠.日久天長,塗山女的身子與石頭化為一體,變成了江中這塊“呼歸石”

古時遊人就倚立在港口沿江石欄觀賞“朝天匯流”勝景.居高臨下,俯視江流,長江從城右湧來,嘉陵江水從左邊千斯門流來,雙江在城門下交匯,形成奇特的“夾馬水”風景.為此還留有不少詩文.如:清代詩人周開豐的《城樓觀漲》;郭沫若先生1960年重返山城重慶時也作詩一首.

直到今日,當重慶人提起朝天門這一具有悠久文化的古城門、古碼頭,仍然有著無限的感慨.“畢竟是重慶的一扇門戶”這句簡單的話,再次道出了朝天門在重慶曆史中和重慶人心目中的地位。

重慶的朝天門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渝中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重慶水上門戶朝天門,襟帶兩江,壁壘三面,氣勢雄壯。石壁上,藤蘿垂青,黃角樹穿巖抱石,綠茵融融。崖邊古亭,飛閣臨江。兩排石階,比肩而降,至抵下水。據說無論江水怎樣枯竭,石級而下,無有窮盡,可通神祕的金竹宮。每值初夏仲秋,嘉陵江水綠,揚至江水黃,兩水相交朝天門,撕咬翻卷,流急渦旋,向稱“夾馬水”,似如野馬奔騰。江心有石磯沉浮,相傳大禹在古渝州娶塗山氏女,此後治水20_年不入家門。"朝天門碼頭-兩江交匯"塗山氏女佇立磯上,望夫歸來,因名“夫歸石”。朝天門地扼黃金水道要衝,為重慶主要交通樞紐之一。1949年後,碼頭一再擴建,沿兩江縱深排開。客運大樓拔地而起,客貨纜車分道直通江邊。兩江索道,凌空飛渡,左右穿梭;江面客船貨輪,鐵駁木舟,鱗次櫛比,此靜彼動。重慶的繁榮昌盛,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表現在水上門戶朝天門。

朝天門是中、外遊人觀賞兩江環抱重慶半島,山水相映、百舸爭流的好地方。

朝天門為重慶沿江九門之一,位於重慶半島的東南尖端,低水位沙嘴海拔為160米,是市區最低海拔處。長江的九大主要支流之一的嘉陵江在此與長江匯流,一瀉數千裡注入東海。重慶是素稱“黃金水道”的長江的重要港口之一,是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城市。在這裡,每天運送數千客人遊覽壯觀的長江三峽,吞吐著萬噸貨物。

朝天門是公元前320_年,秦將張儀滅亡巴國後修築巴郡城池時所建,為歷代官接皇帝聖旨的地方。因古代稱皇帝為天子,故此而得名。歷代古都多建在洛陽,長安(今西安),開封,燕京(今北京),到重慶的最近線路,應該是川陝路,只因當時由四川劍閣、廣無至陝西沔縣(今成鐵路中段,全長710公里)的蜀道,只有鳥道,難於行人。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所以,歷代帝王派出的使臣才捨近求遠,經陝西或河北,河南,再經湖北,在宜昌逆水乘船約需一個月時間到重慶"朝天門廣場"。

重慶市轄9區9縣3個市轄市,長江流經5區2縣2市,流經水域248公里,嘉陵江穿過3區2縣1市,流經水域137公里,市區三面環水,一面靠陸,長江全長為6380公里,但通航段只有3194公里,逆水而上通航段為795公里,只能行駛小型船隻,順水而下到上海2399公里,到武漢1274公里,到宜賓648公里。著名的長江三峽就在重慶至宜昌航段,所以,人們把重慶作為遊覽壯麗的長江三峽的最好起點。

長江相隔的南崖區,日機轟炸重慶時期,為各國駐華領館區。據有關史料記載,日本首相東條英機曾密令日機不轟炸該區的海棠溪至彈子石一段。當年這段沿岸江邊停靠了不少美、英、法、意的軍般及商船。

南岸玄壇廟獅子出的慈雲寺,原為觀音廟,始建於唐代,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重修,1920_年改為現在的寺名。整個寺廟已有詳細介紹,這裡只著重介紹兩點:

一、為廣結善緣,寺院住持雲巖法師打破舊例,適應各地僧尼和男女居士上朝峨眉,下朝九華、普陀的需要,成了當時全國唯一的僧尼合廟寺院,沿襲至今。

二、寺內大雄寶殿正中,供奉有釋迦牟尼大玉佛一尊,系由緬甸迎來,1931年抵重慶。佛高1。87米,寬1。34米重1500公斤,是我國寺廟中現有的四大玉佛之一,另三尊,一在上海玉佛寺,一在北京北海團城,一在武漢歸元寺。

在慈雲寺左上角山巔,是抗戰時期蔣介石躲避日機轟炸的黃山官邸。緊靠南岸彈子石的王家沱,早在抗戰前就是日租界地。

重慶的朝天門導遊詞 篇4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位於重慶城東北,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的朝天門廣場了。到過德國或聽說過“德意志之角”的朋友都知道,在萊茵河和美茵河交匯處的“德意志之角”與我們今天看到的朝天門有異曲同工之妙.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朝天門的正面,大家請抬頭看,這是一塊純黑的花崗石碑,碑上雕刻著金色的__的題詞:“重慶朝天門廣場”幾個大字.請大家跟我沿石梯向上走.這是碑的背面,它的正中為重慶古城圖,在我的左手邊為朝天門建設記事,右手邊為《重慶朝天門廣場賦》.

大家請注意看正中的這個古城圖,那麼現在我想請問下大家,為什麼這個地方叫“朝天門”?據專家考證,朝天門是在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外交家張儀和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大將李嚴駐守時所築土城的基礎上,再由明朝朱元璋的大將戴鼎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擴建大城時建造命名的.因為當時(明代)築城開門,九開八閉共十七門,只有八門發展為商業碼頭,以這裡(朝天門)為最繁榮.朝天,是朝向天子和京師,迎接皇帝的意思.當年傳遞聖旨和重要公文的驛站,重慶的起點站“朝天驛”就設在這裡.當朝廷派來重慶上任的命官、御差,都要齊集朝天門拜謝;離任的命官在離開重慶時,也在此恭請聖安,後啟程上船.

朝天門因其地勢險要,是重慶曆史上最早的一個古碼頭,而且商務活動興盛,就有人稱朝天門為“天字第一號碼頭”.在1891年重慶闢立為商埠,朝天門始設海關,1920_年因修建朝天門碼頭,就將舊城門撤除.但是在1949年的“九二”火災使朝天門附近2千米的區域化為廢墟.近年來,隨著重慶的對外開放,三峽工程的上馬和重慶的直轄,這塊不足1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卻越來越令重慶人汗顏,舊模樣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

於是,順應民意,1998年元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再現朝天門的恢巨集氣勢,展示新重慶的開放精神.3月28日朝天門廣場建設工程奠基,12月31日就正式向遊人開放.

重慶的朝天門導遊詞 篇5

朝天門東邊,長江以北,距離五華里的江北區溉瀾溪處,有一座白塔,乘船東下,沿江可見。這類塔,或白色、或黑色,這是古代先民渴望生活安定的一種吉祥物,取名“鎮妖塔”,都建在入城的必經之道上,意思是好人入城,一切妖魔怪不能經過。在古代,它還起民一個路標的作用,不僅告知行人前面有城池,還說明只距離五里路程了。距離白塔不遠的人頭山。高高的土山堆上一巨石酷似一顆人頭,面向東去的長江,好象被鎮壓妖塔壓住無法脫身一般。

朝天門左邊是嘉陵江,發源於陝西秦嶺山的脈和甘肅的南部,流經陝西、甘肅、四川省,全長1119公里,嘉陵江上空來回穿梭的嘉陵客運索道,1980年12月動工,一年建成,全長740米,慢速為每秒2。5米,快速每秒8米,兩臺吊車對開,每臺載客46人。索道下面低水位露出的沙州,是重慶早年的練兵場,也是抗戰爆發後日機轟炸重慶投第一次炸彈的地方。

朝天門纜車,是山城重慶獨有的短途交通工具之一,主要是為乘船客人解決登石級之苦而設,建於1984年。重慶纜車最早建於1945年,在望龍門。

朝天門洪水標誌,記載了1981年7月16日百年難遇的特大洪水,高度為海拔193.38米,與低水位相比,淨增高度33.38米。由於洪峰24小時回落,內河無風浪加害,洪災時政府、軍隊、市民的奮力搶救,因比受災較小,重慶8區4縣3個市轄市境內只死亡28人,其中3人還是因貪小利,游到江心撈取飄流木材而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