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魅力北京城導遊詞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87W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它有 3 千多年的歷史,周武王封堯的後代於此,當時叫薊丘,後來成為燕國的國都。遼代以北京為陪都,稱燕京或南京。金代於 1153 年遷都北京,改名為中都,從此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元代以北京為大都,以“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原則建設北京,奠定了北京城的規模。明初定都應天(今南京),為了殺元代的王氣,拆除了元朝的宮殿,把北城牆向南推移。明成祖遷都北京,為了體現皇權的核心地位,把全城的中軸線向東推移了 150 米,新建的宮殿都在中軸線上,又線上北堆築了一座景山,用以鎮元代殘餘的王氣,以便明代長治久安。清代仍以北京為都城,增建了地壇、日壇、月壇,用以祭祀。北京城南面有天壇,北面有地壇,東面有日壇,西面有月壇,分別表示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

魅力北京城導遊詞

北京之所以歷來成為軍事重鎮、政治中心,這與其地理形勢有關。它地處華北平原與西北蒙古高原、東北松遼平原之間,西北是燕山山脈,西南是太行山脈,南面是華北平原,東面是渤海灣。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環抱渤海,成為拱衛北京的屏障。北京北依山險,南控平原,處於北京小平原、南方大平原、北方山地之間,必然引起歷代先哲的重視。

元代蒙古貴族巴圖南曾對忽必烈極力推薦北京,《元史·巴圖魯》記載巴圖南語:“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蹕之所,非燕不可。”於是,忽必烈決定定都於燕。

元代的士人都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重要。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描述北京“右擁太行,左注滄海,撫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

明初,朱元璋攻下北平(北京),詢問大臣可否在此建都。臣僚們認為這是元代亡國之地,王氣已盡,不宜建都。翰林修撰鮑頻說:胡主起自沙漠,立國在燕,及是百年,地氣已盡。南京興王之地,不必改圖。

明成祖在靖難之役趕走明惠帝后,他不願意到南京雲當皇帝,有意留在北京。因為北京是他的封地(時稱燕京),龍潛於此,多有經營。上有所好,下必應之,他的臣僚紛紛表示贊同。《明實錄·太宗實錄》記載群臣上疏:“伏惟北京,聖上龍興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俯視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勢,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萬世之都也。”

明人普遍認為定都北京是明智之舉。萬曆年間修撰的《順天府志》卷一雲:“燕環滄海以為池,擁太行以為險,枕居庸而居中以制外,襟河濟而舉重以馭輕,東西貢道來萬國之朝宗,西北諸關壯九邊之雉堞,萬年強御,百世治安。”

明末,朱明政權江河日下,大廈將傾。有些風水先生認為應歸罪於明成祖遷都北京,明代都燕 200 年,英宗被俘,武宗被圍陽和、李自成圍京師,多災多難,政局一直不穩。

北京離北邊的邊界太近,確實造成明政權時有不安。但是,明政權衰敗的原因不在地理,而在封建統治者。如果不是這樣,清朝怎麼能繼續在北京建都二百多年?

現在,北京正在全國、全世界發揮它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