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錦屏隆裡古城導遊詞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07W

隆裡古城是中國與挪威王國國際合作“貴州生態博物館群”之一和貴州省重點建設的文化古村鎮之一,是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本章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錦屏隆裡古城導遊詞,供大家參考。

錦屏隆裡古城導遊詞
錦屏隆裡古城導遊詞(一)

隆裡古城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南部,距省會貴陽480公里,距離州府凱里300公里,距縣城45公里,距黎平機場21公里。古城遠遠望去,稻田芬芳,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色。因為古城地處山間盆地,四周群山環抱,城外綠水相擁,小橋流水,是貴州高原地區不可多得的江南水鄉景色。

隆裡古城是古時通往黎平的重要通道,隆裡古城原名龍裡,因當地龍溪河蜿蜒如游龍而得名。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朱元璋為鎮壓苗、侗等民族的起義在此地修築城堡——隆裡守護千戶所,明朝屯邊軍士的後裔便一直居住其中,成為今年人們所看見的隆裡古城。

古城經歷了600多年的風雨,至今仍然完整的儲存明清時期的規劃佈局和建築群。這裡的古民居建築精良,古街道佈局精巧,是全國儲存最完好的古軍事城堡之一,它是明代以來中央政府對邊遠地區統治和中原文化對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滲透的產物,是湖南和貴州地區少數民族密集地區唯一的漢文化軍事古城。

軍事屯堡中的“三街六項九院”

走進隆裡古城,猶如走進歷史,隆里居民的祖先大多來自江南,以安徽居多,其建築形式、藝術手法均具有明顯的徽派特色。現存的古民居以陶家大院、科甲第、武舉第和兩座王氏宗祠最為完整和最具典型,是體驗中原地區已經消失古代漢文化一個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隆裡古城從設計到施工都嚴格地遵循當時的作戰需要,是一座亦兵亦農,能戰能防的軍事屯堡,其防禦體系設計十分精密。未進城門,還在猶豫怎麼沒有前進的路的時候,卻發現旁邊轉角處有另外一個門,這就是至今仍然儲存比較完好的勒馬回頭式城門,明通暗塞,暗通明阻,虛虛實實,軍事作用可見一斑。穿過城門,我就被這裡的古街古巷迷惑住了,古城的街巷交叉均不成“十”字型而以“丁”相連,據說是因為“十”字與“失”諧音,為軍事城池所忌諱。“丁”字型寄寓了人丁興旺,城池永固的含義,表達了當時人們對於繁榮生活的嚮往,同時“丁”字路口令街巷錯綜複雜,有利於巷戰。

城內以當地一個觀音廟舊址為中心,往東、西、南開三條主街,為古城的主要骨架,三條大街分出六條巷道,街巷又把整個城區劃分成為相對獨立的九個居住區域,即當地俗稱的“三街六項九院子”。每條街道和九個居住區域都有自己的名字,街道均用鵝卵石鋪成龜背型花街路面,鑲嵌出各種圖案,以蜈蚣和古錢幣圖案居多。

古城裡鋪的花街路面,經過數百年人們的踩磨,已經相當光滑。儘管來時天上還晒著太陽,這樣的街道卻沒有多少灰塵,不時的,還有趕著馬車歸來的鄉親,在牌樓的襯托下,一派依然自得的天然景色。據當地人說,如果是在下雨天后進入古城,街道就會被雨水沖刷得乾乾淨淨,光著腳丫走在鵝卵石上面,石頭清涼潤滑,還有按摩腳底的功能。

精神家園——宗祠與書院

宗祠作為古城政治文化類建築,它是屬於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一類,最初起源於宗教祭祀作用,後來逐漸被封建文化所利用,而成為一種兼具宗教和世俗意義的多功能的公共性建築,記述了祖先遷移的歷史和對子孫的訓導,點綴在古城裡,成為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在古城裡面,儲存比較完好的有江氏宗祠、陳氏宗祠、所王宗祠、西王宗祠、龍王宗祠、龍標書院等等,以它們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宗祠在修建上,因家族的背景不同而設計樣式不同。如陳氏,宗祠大門的左右兩側,從上而下分別繪有士人、虎、麒麟圖案,中間以山石相隔。大門頂上飛簷翹角凌空,中間繪二龍戲珠,門上方繪“德星堂”匾額,左右以石山花相稱,彰顯了陳氏家族的郡望和家風。

相傳,隆裡是古代詩人王昌齡的貶謫地之一,他到隆裡後創辦書院講學,傳道授業,當地人尊稱他為狀元,後人追慕其精神,建有狀元橋、狀元墓和龍標書院以表懷念,一座龍標書院使隆里人文蔚起,風開百代。明代以來,黎平所第一個考中舉人的便是隆裡的王大臣,以後又有八人考中舉人,清代還有江有本、王之幹考中進士,在整個貴州34名進士中,隆裡就佔了兩名。隆裡至今仍為禮儀之鄉,重教好學,文化氣息十分濃厚。

古樸典雅——民居

由於當地居多大多來自江西、安徽和河南等漢族地區,其中最大王胡二姓均來自安徽和江西,故其建築形式均具有明顯的徽派特點。由於隆裡氣候溼潤,雨水較多,為適應生活的需要,在區域性有所改造。

民居建築結構採用穿鬥式人字型坡頂,蓋小青瓦,外圍磚牆或泥土牆,天井用青石鋪地,底部用當地青石條作基礎,頂部做成跌落型,端部做成馬頭狀,俗稱馬頭牆。門前為三步青石臺階,兩側設護座石,大門軍開八字,大門上下檻及石柱用料石做成,門框上方式匾額,用以彰顯主人的郡望或家風,如“三槐地”、“科甲第”、 “指揮第”、“關西第”、“濟陽第”等,據當地人說,堂名題字十分講究,都是請書法上乘的先生書寫。現在以陶家大院、科甲第、武舉第和兩座王氏宗祠(所王和西王)最為完整和典型。

軍事功能在民居的建造上也得到體現,許多房舍後側的左院牆上開有小後門,通入鄰舍,以便戰亂使逃避和通風報信。

在裝飾上,民居和祠堂一律用當地優質木料建成,不用一釘一鉚,結構縝密,工藝精良,頗具講究。大門內外用青石鋪地,一色青石三步臺階,堂屋正面上下兩層窗閣,系雕鳥獸或花卉,三間兩搭型四合院建築則木雕花窗,榫頭、樑等木質構件雕各式各樣圖案,以象鼻最為普遍。室內傢俱裝修典雅,設有神龕,桌椅,餐凳等。

那些歷經劫難得以倖存的房頂造型相同,風格一致,佈局劃一,遠看凌次櫛比,互為相銜,近觀錯落有致,前門萬戶,平成一線的屋子似斷似連,展示了古老的意蘊。深深的高牆將院落與街道隔離,只留下臨街入口的門樓,小巷牽連萬戶門,許許多多的建築精華就深藏在這一個個其貌不揚的小巷裡。

活生生的古城

走進隆裡,如同走進歷史,在懸窗掩映,相稱得體,和諧自然的古老庭院裡,並沒有蕭條庭院斜風細雨,蟲門虛壁的冷清。相反,全村760戶人家,3280多的居民依然和諧的在這裡居家過日,而且過的紅紅火火,有滋有味。

因為古城居民為明代來自江西、安徽、河南等九省籍漢族士兵的後裔,他們長期生活在城牆之內,很少與城外少數民族通婚,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結束不與外人通婚的歷史。固守祖先傳統的隆里人民,不僅奇蹟般地儲存了部分中原地區的古漢族文化,並與這裡的苗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支獨特的傳統文化,迄今仍保留著玩龍燈、演漢戲、迎故事等充滿漢文化色彩的習俗。

每年春節耍龍燈是古城中一年最為熱鬧的日子,方圓幾十裡的人們都要趕來觀看,與其他地方龍燈節不同的是,每個舞龍的人都要花花臉,當地人稱之為花臉龍,它取材於宋朝初年南季子會趙匡胤的故事,舞龍的人分別以生、旦、淨、醜等角色著裝花臉,無論男女都可以參加。

以民間載體留傳下來的漢戲,也是當地每年正月要演出的傳統戲劇節目,它類似於北方的京劇,表演時鑼鼓助興,京鼓伴奏,生、旦、淨、醜俱全,傳統劇目有《岳飛傳》、《斬美案》等。

三槐第

隆裡古城中有龍王、所王、西王、魏王四支王姓,分別來自江西、安徽、山西,郡口均稱“三槐”王氏。龍王位於東門;所王居住南門上小街和西門張所街;西王居住人壽街和桂花街;魏王主要居住在赫門樓。其先祖王佑官至監察使員外郎。因其在庭中植三株槐樹,遂稱“三槐”王氏,明初“四王”到隆裡所繁衍至今已24代,計600多年。三槐王氏乃隆裡第一大姓。舊時,王姓居住的宅院多為徽派建築風格的“窨子屋”現僅存10餘棟。

錦屏隆裡古城導遊詞(二)

立夏以來,貴州錦屏縣有著600餘年歷史的隆裡古城旅遊熱度不斷升溫,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外的遊客。週末,伴著涼爽清風,筆者步入這座藏在貴州青山綠水中的最美鄉間古城,只見城外青山連綿,城內三三兩兩的遊人揹著包、挎著相機行走在幽深的街巷裡,悠然、閒適。

隆裡古城位於錦屏縣西南部,始建於明洪武十八年,至今仍完整地儲存著明清時期的規劃佈局和民居建築群,古城居民大多為明代調北征南時屯軍的後裔,其流傳下來的文化以漢文化為主,同時糅雜當地苗、侗文化內容,形成有別於中原文化和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亞文化群體,被專家學者稱為“貴州生態博物館”和“無法複製的漢文化古城”。

據當地居民介紹,每到週末或節假日,古城的遊客都會迎來一次小爆發。“入春以來,我的酒店已經接待遊客上萬人了,每月最高收入能達到近4萬元。”隆裡古城酒店的老闆吳大英說道。

吳大英經營農家樂已有10多年,在他印象中,前10年的收入基本是養家餬口而已,收入猛漲是近3年才開始的。“這還得感謝政府的大力開發跟宣傳,正是政府完善道路、水電、通訊管網等基礎設施,修繕恢復景觀設施,遊客才能源源不斷地來我們隆裡玩耍,我們才有好日子過啊!”

遊客也是好評如潮。來自山城重慶的程輝躍先生讚不絕口:“隆裡古城很不錯!建築群保持得很好很特別,進去之後就感覺像走進了明代的古城一樣,人也淳樸熱情,不像那些開發過度的景區,一股濃濃的商業味道。”

程先生今年65歲,退休之後寄情于山水,熱愛各種古雅小鎮和原始村落。到隆裡之前,他跟團裡的其他旅伴一起去過從江岜沙、黎平肇興等旅遊景點,感受都很不錯。“黔東南的旅遊資源特別棒,有很多傳統的原生態的東西,希望它們能被保護起來,保持原貌,不要被破壞。”程先生建議。

為保住隆裡古城的原風原貌,從1999年開始,錦屏縣政府陸續加大對古城的保護和修繕力度,將古城的自然環境、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周邊的山體植被、河流、田園農耕等)整體保護起來,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範本,為旅遊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空間。近年來,錦屏縣更是在如何推進農文旅一體化融合發展上下了狠工夫,共投入專案資金2.3億元打造景區,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遵守“保持歷史風貌,整治古城環境,提高旅遊質量,改善生活條件”的要求,保護古城傳統格局和空間形態。同時,為拉長旅遊產業發展鏈條,形成旅遊文化圈,錦屏縣還將古城周邊的敦寨鎮、新化鄉、龍池高效生態農業觀光園、春蕾森林公園等景點,打造為集文化體驗、康體養生、休閒度假、森林遊憩、農業觀光、科普考察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旅遊產業聚集區。

今年初,該縣與湖南華旅集團簽約,將隆裡古城委託運營,期限為40年,計劃通過政企合作的方式,建設“省內一級、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5A級景區和“中國最美鄉間古城”,通過景區打造帶動就業、旅遊帶動發展農業、旅遊帶動發展文化產業和服務業,豐富並升級隆裡古城鄉趣、野趣的景觀品質,旅遊熱度不斷升溫。

據瞭解,去年,隆裡古城共接待遊客近40萬人次,帶動就業1500餘人,古城居民戶均收入1.5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