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精選30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7.4K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1

大家好,我是這班車的導遊,我叫___可以叫我_,今天,我們要去龍門石窟遊玩,龍門石窟建於公元493~907年,批准時間為20__年11月,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石窟南北長大約1000多米,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四大石刻藝術寶庫。它們分別為甘肅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雲岡石窟甘肅天水得麥積山石窟,而另一個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去參觀得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3公里處,行車約40分鐘,那裡不僅是著名得歷史名勝,而且是自然風光很迷人得地方。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為香山,因古代得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就長眠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18年之久,名號為香山居士,逝世之後就葬在這座山得山腳下。另一座為西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得主要景點。大多得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得。相傳兩山本為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於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像一個天然得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稱伊闕。可謂兩山對峙,伊水中流。龍門山色,自古就被喻為洛陽八大景之首,是洛陽地區最好得風景區。自唐代以來,皇帝被喻為真龍天子,凡是與皇帝有關得東西統統用龍來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龍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龍庭等等。那麼,位於皇宮龍庭南面得門,就得名龍門。我們常常說一句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看景點也是如此,不管多著名得景點,如果你不瞭解它,不懂得它得背景,歷史,意義,你就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甚至沒什麼好看得,僅僅只是到此一遊而已。但是如果你掌握這些情況以後,你就會覺得你所看得東西是非常有價值得,是值得一看得,所以,在看龍門前,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一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精選30篇)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2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姓薛,大家就叫我薛導好了。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座繁華的城市就是素有“十五朝古都之稱”的洛陽,雖然洛陽的牡丹甲天下,但今天我可不是帶大家千里迢迢的來看洛陽的牡丹花,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洛陽最有名的一處名勝古蹟,大家猜猜是那裡,哈哈!這位遊客猜對了,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就是美麗的龍門石窟,下面我就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吧!

龍門石窟於20xx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與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那裡風景優美,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像一座天然大門,簡直無與倫比,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米呢!最小的卻小得可憐,僅有2釐米長,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到龍門石窟,奉先寺是一定要去的,它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洞中的佛像個個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雖然看著有些可笑,卻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

遊覽完奉先寺,就可以去賓陽洞,洞內有11尊大佛像。佛和菩薩面相清瘦,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很值得一覽。

參觀過了賓陽洞,就去賓陽洞南邊的萬佛洞看看,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0多尊,洞中的佛像姿態不一,神態各異,十分傳神……

哦!龍門石窟不知不覺就到了,我也不多說了,請大家下車,跟我一起去細細遊覽吧!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各位到我們美麗的古都洛陽觀光旅遊。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請允許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道一聲大家一路辛苦了。我是咱們這次洛陽之旅的導遊,我叫某某,大家叫我小某就可以了。在我身邊的是某師傅,他有多年的駕駛經驗,所以大家在行車過程中可以完全放心。在洛陽的這兩天裡,將由我和某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我們衷心的希望成為大家的朋友,如果在旅行當中大家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全力去解決。我們中國有句俗話“百年修得同船渡”,今天我們能相聚在這個車上,是我們的緣分,希望大家珍惜這點緣分,相互照顧,並請大家配合我的工作和注意車內衛生。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們的這次旅行圓滿成功!

好了,下面我簡單說一下我們這兩天的行程安排,大家也好作到心中有數。今天上午我們參觀著名的龍門石窟,中午在真不同用餐,品嚐洛陽水席。然後下午去參觀天下第一古剎——白馬寺。明天,到洛陽神州牡丹園欣賞國色天香的牡丹花,欣賞完之後,結束我們的洛陽之旅。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蹟。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進一步的瞭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向大家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的南岸,伊落盆地的北緣。它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根據考古發掘和歷史文獻驗證,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餘年。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安陽、西安、洛陽、北京、開封、南京和杭州)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於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許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裡;因此,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XX年的中國,那必須來看洛陽。看來大家今天是來對地方了呀!

洛陽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和名勝古蹟,如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龍門石窟、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剎的白馬寺等等。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是舉足輕重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如第一拖拉機廠,軸承廠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大企業;還有聞名中外的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陽水席;還有國色天香的牡丹等。

龍門石窟快要到了,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龍門石窟的情況:

[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四大石刻藝術寶庫。它們分別為甘肅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和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而另一個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去參觀得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3公里處,那裡不僅是著名得歷史名勝,而且是自然風光很迷人的地方。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為東山(也叫香山),因古代得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就長眠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20xx年之久,名號為香山居士,逝世之後就葬在這座山的山腳下。龍門山色,自古就被喻為洛陽八大景之首,是洛陽地區最好的風景。

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佳句:“洛都四郊山水之盛,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盛,香山首焉。”,聲名遠揚,近誦尤新。另一座為西山(又名龍門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的主要景點。大多數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傳東西兩山原本為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於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像一個天然的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稱伊闕。可謂兩山對峙,伊水中流。自唐代以來,皇帝被喻為真龍天子,凡是與皇帝有關的東西統統用龍來命名。比如皇帝穿的衣服叫龍袍,皇帝住的地方叫龍庭等等。那麼,位於皇宮龍庭南面的門,就得名龍門了。]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4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聞名於世的龍門石窟就坐落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它始建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營造時長達400餘年,在這裡您不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風秀骨、還可以看到唐朝的豐腴之美,龍門石窟不僅是中國佛教藝術的體現,同時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風尚,堪稱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現有佛龕2300多個,佛塔70餘座,佛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其中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和唐朝諸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都是書法藝術的珍品。我國著名的作家餘秋雨曾這樣描繪過石窟藝術: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藝術,一千年始終活著,脈絡相通,呼吸均勻,這是一種何種狀闊的生活。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龍門石窟中其實最為磅礴,藝術最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尊大佛呢就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梵文音譯,意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您有可能會問,為什麼不零不整剛好是17.14米呢?這是因為7是佛的數字,天的數字,佛語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級佛徒”那麼再讓我們我們來看看17.14,它有一個十,意為十全十美;14含有2個七在加上第一個七,就是3個七,擁有3個7的盧舍那大佛是無限大,無限寬大,功德圓滿的。

有人說盧舍那大佛是“東方的蒙娜麗莎”是集善良與美貌於一身的,的確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翹,目光下垂,略做俯視態,兩道彎眉如鉤如月,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風之感,無論您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詢問,長者的關切,母親的慈愛,這種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從虛幻到現實的轉變不正是中國儒家思想在佛教藝術上的折射嗎?這是藝術的覺醒,人性的覺醒,中國佛教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唐代終於完成了漢化的過程,因此中國的佛教藝術在洛陽的龍門石窟也達到了一個光輝的頂點,所以李澤厚先生才會說:“盧舍那大佛是中國佛教藝術的最高典範。”

另外大家請看盧舍那兩側的是二弟子,左為迦葉飽經風霜,莊重嚴謹,有為阿難聰敏溫順,擅長記憶,他們兩側站的是菩薩、天王、力士及供養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線條,高超的技藝,玄密的宗教幻化出了一首壯麗無比的交響樂動人心魄。

扶今追昔,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如此寶貴的珍品,伴隨著光榮和驕傲,將被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思之、思之、再思之……

朋友們參觀完這麼雄偉的雕塑,您難道不為之震撼嗎?那麼就請您拿出手中的相機把他拍攝下來,留住這份心情,本次的景區講解到這裡就結束了,下面給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11點在這裡集合,由於剛下過雪,地面比較滑,大家在自由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5

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四大石刻藝術寶庫。它們分別為甘肅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雲岡石窟,甘肅天水得麥積山石窟,而另一個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去參觀得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3公里處,行車約40分鐘,那裡不僅是著名得歷史名勝,而且是自然風光很迷人得地方。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為香山,因古代得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就長眠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18年之久,名號為香山居士,逝世之後就葬在這座山得山腳下。另一座為西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得主要景點。大多得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得。相傳兩山本為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於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像一個天然得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稱伊闕。可謂兩山對峙,伊水中流。龍門山色,自古就被喻為洛陽八大景之首,是洛陽地區最好得風景區。自唐代以來,皇帝被喻為真龍天子,凡是與皇帝有關得東西統統用龍來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龍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龍庭等等。那麼,位於皇宮龍庭南面得門,就得名龍門。我們常常說一句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看景點也是如此,不管多著名得景點,如果你不瞭解它,不懂得它得背景,歷史,意義,你就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甚至沒什麼好看得,僅僅只是到此一遊而已。但是如果你掌握這些情況以後,你就會覺得你所看得東西是非常有價值得,是值得一看得,所以,在看龍門前,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一個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在北魏太和年間(447-499)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就在此營建,它不是一個朝代某一個時期興建而成得,而是陸續開鑿,經歷了眾多得朝代,相繼大規模營建得。開鑿時間長達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歷史了,我們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點,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後來重建得,而龍門石窟確實從1500年前遺留下來得。現有佛像十萬餘尊,佛窟,佛龕2100多個,碑刻題記3600多塊,洞內造像多為唐代河北魏時期開鑿得、其中唐代佔三分之二,北魏佔三分之一,大家可能會問,朝代不同,我們要怎麼區分哪個朝代得呢?洞窟中雖然都是佛或菩薩,但它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跟當時得世俗相結合得,唐代呢,有一個眾所周知得審美觀點,就是以肥為美,當時人們認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則天啊,楊貴妃楊玉環啊,她們都是除了漂亮以為,都有一個共同得特徵,就是豐滿。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圓潤豐滿這樣一個特點。等一下到龍門石窟以後,大家可以找一下,臉龐,肩膀,身材渾厚,圓潤得那種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則以瘦為美,北魏造像得特別是:瘦骨清風。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種就是北魏得造像。在這裡,我已經清楚得講過了,所以到了龍門以後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們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龍門石窟是我國古代莫北人民智慧得結晶,藝術實踐得結果,堪稱我國雕刻藝術寶庫,為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飾提供了極為豐富得資料,它是佛教流傳到我國後,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得典範。第一┆範文網整理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那麼,千千萬萬佛像是何人所謂呢?他們又為什麼要雕像造佛呢?事實上,絕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為自己營造得功德窟,龍門石窟大規模營建於北魏和唐代,那時佛教興盛,帝王將相們深信“輪迴報應”,“造佛得佛報”。於是他們不惜花費大量得人力,物力,財力,黨團範文,為自己,父母,親朋好友營造公德窟,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統治者出於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從思想意識上統治人民。通過開鑿擴大石窟來宣揚佛教。第三個原因,開鑿石窟得風尚是沿襲佛教發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來得。在中國北方,石窟得開鑿路線基本上是沿絲綢之路而來得。這也是佛教傳入中國得一跳主要路線。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6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所處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景色優美,更是許多石窟難以比擬的。 來龍門遊玩,與其說是視覺的盛宴,不如說是一次心靈的朝拜。充滿靈性的石窟靜臥在古老的河畔,沐浴在蔚藍的天空下,歷史的滄桑凝重與藝術的感官衝擊,讓人在感嘆先人的智慧創造的同時,對宗教的信仰與藝術的震撼,也油然而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洛陽市,可通過飛機、火車、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到達景區。 最為便捷的方式是乘坐火車到洛陽站,再轉乘公交到達景區。 乘坐飛機到達洛陽北郊機場,再轉乘公交,也較為方便。 龍門石窟景區內以電瓶車為主要交通工具,也可乘坐遊船代步。

春季乾旱,夏熱多雨,秋季溫和,冬季寒冷。 春天雖然天氣有些乾燥,但可欣賞到爭奇鬥豔的牡丹花。每年4月15—25日,是洛陽牡丹花會和節日,遊客眾多,物價會上漲。酒店、賓館需要提前預定。 對於不湊牡丹熱鬧的遊客,龍門石窟的最佳旅遊季節無疑是秋天,秋高氣爽,登山而遊,實為快事。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7

各位遊客們: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龍門石窟風景區。我叫薛明千,大家可以叫我小薛,今天我來做大家的導遊,我來自雛鷹旅行社。希望在我的帶領下你們會旅途快樂。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洞窟之一,它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裡青山綠水,萬像生輝,作為佛教藝術寶庫早在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xx年11月30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家請往前看,這就是開鑿最早的古陽洞,它開鑿於公元493年,所供奉的是佛祖釋加牟尼。(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裡。)

前面有那個洞便是奉先寺了。它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石窟。石窟正中的那尊佛像是石窟中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被賦予了女子形象,形態圓滿、安祥、溫存、親切,傳說是武則天的化身。

萬佛洞中佛像最多,裡面的佛像很多僅有一寸,計有15000多尊。前面的藥方洞中,刻有140外藥方。

由於時間關係,龍門石窟的主要洞窟的講解到此結束。現在給穩中有各位留一點時間照像。

歡迎大家參與這次旅行,但是旅行馬上就要結束了,在我們最後的一些時間,我邀請大家記住一首有我們洛陽特色的兒歌

你拍一,我拍一,洛陽牡丹屬第一 ;

你拍二,我拍二,洛陽水中有魚兒;

你拍三,我拍三,洛陽美景白雲山;

你拍四,我拍四,洛陽境地白馬寺;

你拍五,我拍五,洛陽龍門有石窟;

你拍六,我拍六,洛陽天子能駕六;

你拍七,我拍七,洛陽美味是水席;

你拍八,我拍八,洛陽歡迎您來吧;

你拍九,我拍九,洛陽家家有美酒;

你拍十,我拍十,洛陽家家有美食。

好了,我在此感謝大家來到我們洛陽,我希望大家會記住我,記住龍門石窟,記住洛陽,我也希望大家回去後在親朋好友中多多誇誇我們洛陽,讚美我們的洛陽。拜拜!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8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這美麗的古都—洛陽觀光旅遊。我叫劉溫馨,你們可以叫我劉導遊。這次由我帶領大家來遊覽世界遺產—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洛陽城南12公里。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為東山(也叫香山),因古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詩人白居易就葬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20xx年之久,名號為香山居士,逝世之後就葬在這座山的山腳下。

另一座為西山(又名龍門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的主要景點。大多數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傳東西兩山原本為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於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象一個天然的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你伊闕。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餘年間,古代匠師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裡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的寶庫。

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

首先,我帶大家去參觀觀奉先寺,它是龍門唐代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大家請看石窟裡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盧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頭高4米,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大家請看旁邊的金剛力士,它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著,我帶你們去萬佛洞。萬佛洞的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還有一個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十分傳神。

現在,我帶你們去今天參觀的最後一站—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0xx年才完成。洞內有11尊大佛像,請大家細細欣賞。

好了,關於龍門石窟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期待與您的下次相逢,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9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導遊:張紫菲,大家也可以叫我:小張。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參加洛陽龍門石窟一日遊的活動。

洛陽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儲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據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餘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佈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兩千六百多種,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裡。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洛陽龍門石窟一日遊結束了,明天我們將要旅遊的地方更美。明天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10

大家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今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蹟之一。

先為大家大概地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儲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餘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達目的地了,請大家跟我來。看,這裡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這個石窟好大,讓我們近距離看看。瞧,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於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託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大家會看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那樣子生動極了。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的,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那樣子你看了也會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剛力士在怒視著偷盜他的賊人,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龍門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這是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緻,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而洞口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在賓陽洞南邊的是萬佛洞。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託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裡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裡。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讚這裡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

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佈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2600多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裡。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琅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由於時間關係,龍門石窟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現在給各位留一點時間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蘭貌。謝謝各位!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11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導遊:胡妍。很高興大家參加龍門石窟一日遊的活動。先為大家大概地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儲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餘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達目的地了,請大家跟我來。看,這裡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這個石窟好大,讓我們近距離看看。瞧,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於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託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大家會看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那樣子生動極了.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的,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那樣子你看了也會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剛力士在怒視著偷盜他的賊人,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龍門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這是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0xx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緻,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而洞口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在賓陽洞南邊的是萬佛洞.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託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裡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裡。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讚這裡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

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佈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2600多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裡。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琅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龍門石窟一日遊結束了,請大家回去養精蓄銳,準備參加明天的雲岡石窟一日遊.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12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鞏宇翔導遊,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旅行社,祝大家今天玩得開心。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南郊,龍門峽谷東西兩岸的峭壁間,因為這裡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闕”,多稱為“龍門”。這裡地處交通要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觀遊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巖體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所以古人選擇開鑿石窟。

龍門石窟南北長約一公里,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塔50餘座,佛像9700餘尊。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20xx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0xx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還有雕啃薩,栩栩如生。窟頂飛天仙子刻畫的也十分傳神。

介紹完賓陽中洞,我們接著瀏覽奉先寺,這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長寬各30餘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於中間那尊巨大的盧舍雕像。盧舍雕像總高17.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這尊雕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稍低,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

聽我介紹完,大家一定很想去參觀吧!好,我這就帶大家去。不過,要能亂扔垃圾、不能隨地吐痰,不要損壞這裡的公共財物,還要注意安全啊!

今天,大家玩的高興嗎?歡迎大家下次再來。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13

各位遊客:

大家好!今天有幸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龍門石窟,我姓鄭,大家可以叫我鄭導,希望我的服務能讓大家滿意。為方便大家遊玩,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1000多米,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另有歷代造像題記和碑刻3600多品,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賓陽洞有三窟,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2019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

龍門石窟規模巨集大,氣勢磅礴,窟內造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 我給大家四個小時地遊覽時間,請大家愛護這具有一千五百年曆史的文化遺產,謝謝合作!祝大家旅行愉快。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14

中洞窟門內前壁兩側下層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為孝文帝及侍從禮佛圖,南為文昭皇太后及嬪妃禮佛圖。這兩幅作品,精美絕倫,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而去,現分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1978年,當人們拆除賓陽中洞的清代所建磚券門時,雕鑿於北魏時期造型鮮為人知的天王造像顯現在人們面前。朋友們請看,當時在窟門過道兩壁上發現的就是三頭四臂的帝釋天王和四頭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賓陽中洞完成於六世紀中葉,它顯示了當時我國石窟藝術發展的高超水平。

伊闕佛龕之碑-----李泰與賓陽南洞朋友們,我們現在所看的這塊大碑,名為“伊闕佛龕之碑”,由唐太宗時中書侍郎岑文字撰文,中央令、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這通碑為目前國內所見褚遂良楷書之最大者,字形奇偉秀美,是唐楷書法藝術的珍品。碑文主要記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母文德皇后長孫氏死後做功德而開鑿,碑文中並有大量粉飾、美化李泰之語。因此,結合太宗末年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爭奪太子位的史實可知,李泰借為母親開窟造像做功德,實有獲得太宗好感,為自已撈取政治資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說明的是,這通碑原應為此魏所雕的賓陽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為節省費用,竟就勢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賓陽南洞下面我們參觀賓陽南洞。賓陽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礎上,為唐代早期又繼續開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藝術上承北魏剛健之遺風,下開盛唐活潑生動之氣象。主尊像阿彌託佛面部豐潤,嘴脣厚大,衣紋自然、流暢。這一期間的寶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趨向於蓮花束腰須彌座的形式。

洞內龕像密佈,其中太宗貞觀年間的題記達19處,為中國石窟中貞觀題記最多的一窟。眾多的造像題記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藝術提供了珍貴的文字資料。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15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生了不同於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由最高統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願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們,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稱為賓陽三洞。賓陽三洞因統一規劃、有計劃開鑿且並排佈局而得名。這三座洞窟從公元500年開鑿直到523年停工,歷時長達24年還未完工,史書記載用工多達80多萬。中間的為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從南向茲依次為過去世燃燈佛、現在世佛釋迦牟尼和未來世佛彌勒佛。

賓陽中洞的窟頂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著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和其它裝飾圖案,如同鮮豔美麗的地毯式樣子。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想起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釋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鮮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獷敦厚之風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區漢民族文化的成分和當時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風尚,形成了遷都洛陽後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藝術形式。主佛體態修長,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翹,表情溫和,神采飄逸。服飾已脫去了雲岡石窟中雙領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為中原地區褒衣博帶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腸紋拖在基座前部,一層一層摺疊著。這種雕造風格迅速在全國流行開,成為北魏時期佛教藝術中國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16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就讓我給大家當一次導遊,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導遊,下面讓我給大家說一說龍門石窟的美景吧!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以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一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僅有2釐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這邊的椅子上座下歇會,我給大家講一個龍門的傳說吧!

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裡打魚,過著平靜的生活。村裡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她,如過在聽到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末了,山崩地裂,龍門山立刻從中間裂開,洶湧的湖水從中傾出,奔騰咆哮地流過洛陽城,一瀉千流向東海,水流之後無數清泉從山崖石中迸出,為芳池瀉為飛瀑。兩山的崖壁上出現無數蜂窩似的窟窿,窟窿內影影綽綽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輪廓不清,千姿百態蔚為奇觀,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

遊客們,湖的那邊有很多景觀比如白園、白居易、武則天、萬佛洞,蓮花洞等景觀。

謝謝大家!今天游龍門石窟結束了好好休息,明天還有更精彩的旅遊,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17

大家好!

今天,我很榮幸能陪同大家遊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20xx年11月洛陽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從北魏孝文帝(公元494年)開始開鑿,歷經六、七個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了400餘年才完成的。石窟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造像10萬餘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很高的藝術造詣。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現在從我們眼前流過的是奔騰的伊水。橋上有陳毅同志親筆所題的剛勁有力的“龍門”兩字,它標誌著龍門已回到了勤勞勇敢的人民手中。

沿壁而走,我們現在已經進了千佛洞。洞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論四壁還是洞頂,滿是高約二十釐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頭腳相連,左右並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態安詳。抬頭望洞頂,那一個個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繚亂。

千佛洞已參觀完,我們現在走出洞。大家看,那穿著各色服裝的遊人洞順水勢修築的石梯上下穿行,遠遠望去,猶如一條伏在山間小道上磷光斑斕的巨龍在蜿蜒蠕動。“巨龍”給這純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由於時間的關係,龍門石窟西山的講解到處結束,給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時間,龍門石窟還有更多的美景:東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園大家可以再去細細遊賞!希望大家玩得開心、不虛此行。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18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親愛的小朋友,大家好!

歡迎大家光臨龍門石窟,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我是青春旅行社的導遊,姓王,大家叫我小王就行了。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非常高興能陪同各位欣賞它精美絕倫的雕刻藝術,共度這段美好時光。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3公里處的伊水河畔。這裡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壯若門闕,因而古稱“伊闕”。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是洛陽最好的風景區,20xx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家請往前走,現在就來到了賓陽三洞。賓陽三洞分三個洞:賓陽中洞、賓陽北洞和賓陽南洞。我們先看賓陽中洞:賓陽中洞原為北魏雕鑿,由於宮廷發生內亂而止。故半途而廢,該洞是北魏至淌初的過渡洞。該洞高9米、寬8米多、進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彌陀佛,高8米多,臉型稍長、嘴脣厚大、頸有橫紋、胸部隆起。木尊兩側侍立二弟子,其中左側的迪葉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滿臉皺紋、目不斜視、嚴謹持重、深諳世故。左右弟子外側侍立的菩薩,披巾、瓔珞厚重,造型古樸、典雅,具有北魏的風格。在動內的四壁上佈滿大小50餘個佛龕,其中有隋大業和唐貞觀年的佛龕多個。

再往北走,就來到了賓陽北洞,此洞完工於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高進10米,結痂跌坐,雙手平分指天、地。稱作“施無畏印”即天地之間惟我獨尊。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後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左右兩側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剛強有力。

再往南走,就來到了賓陽南洞。賓陽南洞體現的藝術風格,上承北魏時期的剛健雄偉,下啟盛唐時期生動活潑。

各位遊客,我們今天的遊覽就要結束了。非常高興能與大家度過這美好的時光。對我今天的導遊有什麼不滿意,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祝你們玩得愉快,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19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遊,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龍門石窟。很高興為大家講解龍門石窟。

現在呢,我們已經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上,途經新密、登封和伊川就會到達咱們今天的目地地——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呢位於洛陽市南12公里的伊河兩岸,這裡的地行為兩山夾一水,河以東是香山,河以西則是龍門山,遠遠望去,龍門山就像一座天然的門闕,故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後,因宮城門正對伊闕,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時改伊闕為“龍門”,沿用至今。

龍門石窟是我國的重點觀賞風景區,大家來看這的龍門石窟的門上有一位佛和兩條長龍,我們進來時,大家看這些洞裡都有一個不同的姿態,小佛在兩旁,中間有大佛。從前有個傳說,古時代有一個長的像佛的小男孩,他常常聽到地下有聲音,於是他挖地,忽然地咧開了一個大洞,裡面出來一個大佛,所以就形成了龍門石窟的稱號。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20xx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進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 %,唐代洞窟約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

大家接著看,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龍,這個龍是守護佛的龍,一但佛被破壞,這個龍就會震一下。提醒我們要保護好祖國是文化遺產。

好了,龍門石窟的歷史講解就先到這裡,下面是觀賞的時間,注意不要亂畫,影響美觀。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20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神奇的龍門石窟。我叫何懿,我會陪伴大家一起遊覽龍門石窟,一起體驗遊覽的樂趣。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2。5公里處。那裡青山聳翠,東西對峙,伊水汪洋,造像密佈在伊水兩岸、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就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龍門石窟,始創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4年)年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諸朝500餘年大規模營造。使大大小小的窟龕像蜂窩一樣,密佈在伊水兩岸峭壁上,南北長達 1公里餘。據1962年龍門石窟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最大的造像高達17米多,最小的僅2釐米;造像題記和碑碣2600塊左右,佛塔40餘座。真是讓人大吃一驚!

龍門石窟在雕刻藝術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巨大的造像是東方雕塑的典型。特別是石窟中的飛天,或在流雲中自由翱翔,或手捧聖果凌空飛舞,或奏樂高歌,或布撒花雨,姿態輕盈,神情優雅,令人歎為觀止。

龍門石窟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們遊覽的勝地。歷代文人學士關於描寫龍門石窟風光的詩詞有千百篇,李白、白居易、歐陽修等許多著名詩人都有題詠。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陽四塞山水之勝,龍門石窟首焉。”所以龍門石窟每年都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遊覽。他們都流連忘返,如痴如醉。

大家到了龍門石窟以後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請遊客們不要亂丟垃圾、隨地吐痰。2、不能到危險的地方去玩。3、為了保護文化遺產,請大家不要在牆上亂畫亂塗。

希望你們到了龍門石窟可以細細遊賞。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21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姓孫,大家就叫我孫導好了。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座繁華的城市就是素有“十五朝古都之稱”的洛陽,雖然洛陽的牡丹甲天下,但今天我可不是帶大家千里迢迢的來看洛陽的牡丹花,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洛陽最有名的一處名勝古蹟,大家猜猜是那裡,哈哈!這位遊客猜對了,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就是美麗的龍門石窟,下面我就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吧!

龍門石窟於2019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與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那裡風景優美,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像一座天然大門,簡直無與倫比,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米呢!最小的卻小得可憐,僅有2釐米長,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到龍門石窟,奉先寺是一定要去的,它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洞中的佛像個個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雖然看著有些可笑,卻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

遊覽完奉先寺,就可以去賓陽洞,洞內有11尊大佛像。佛和菩薩面相清瘦,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很值得一覽。

參觀過了賓陽洞,就去賓陽洞南邊的萬佛洞看看,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0多尊,洞中的佛像姿態不一,神態各異,十分傳神……

哦!龍門石窟不知不覺就到了,我也不多說了,請大家下車,跟我一起去細細遊覽吧!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2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王心怡。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聞名中外的龍門石窟。請聽好這次旅遊的注意事項:1、為了保持景區優美的環境,請不要在景區內亂丟垃圾和隨地吐痰。2、請不要在景區的牆上、樹上刻字或寫字。3、請記住: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希望大家在我的帶領下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一處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因為這裡環境清幽、氣候宜人,所以還被列入了洛陽八大景之冠。

下面,就讓我來講一講龍門石窟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裡打漁,過著平靜的生活。村裡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給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他,如果再聽到的話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山崩地裂,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湧的湖水從裂口傾出,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流向東海。水流之後,兩山的崖壁上出現了無數蜂窩似的窟隆,窟窿內影影綽綽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輪廓不清、千姿百態、蔚為奇觀。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聽了龍門石窟的傳說,大家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呢?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去遊覽一下龍門石窟內部的美麗景色。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它高、寬各9米多,深近7米。大約建於1300多年前的唐代初期,你們相信嗎?看!阿彌陀佛正端坐在須彌臺上呢!看起來慈祥極了!

現在我們來到了蓮花洞,它因為窟頂有一朵大蓮花而得名。蓮花是佛教的象徵物,意為出汙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為裝飾,不過,像蓮花洞裡這種精美的大蓮花,在龍門石窟一點兒也不多見。

龍門石窟中的景色就介紹到這裡,剩下的需要遊客們自己去細細遊賞,謝謝大家!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23

尊敬的各位遊客們:

大家好!

今天,我很榮幸能陪同大家遊覽龍門石窟。

為使各位遊客能對洛陽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初步的瞭解,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途中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龍門石窟距市區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裡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模開鑿約四百餘年,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70餘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龍門石窟腳下,我們下車,首先沿著伊水西岸遊覽西山。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千佛窟。千佛窟只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兩旁石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無數個小佛像,說他是千佛庫真是名副其實。這些小佛像大的有三四釐米,小的卻只有兩釐米,可別看它們的個頭兒像個小不點兒,但都雕刻的很精細,雖然數目眾多,但是排列的卻非常整齊。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龍門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這裡共有九尊佛像,其中中間的佛像最大。這尊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它的雕工極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雙耳垂肩,就連衣服的褶皺,面板的紋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見。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態各異。總體看來,奉先寺洞穴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再加上週圍淡淡的薄霧,更是顯得神祕莫測,真不愧是神來之筆呀!

由於時間的關係,龍門石窟西山的講解到處結束,給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時間,龍門石窟還有更多的美景:東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園大家可以再去細細遊賞!希望大家玩得開心、不虛此行。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24

在北魏太和年間(447-499)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就在此營建,它不是一個朝代某一個時期興建而成得,而是陸續開鑿,經歷了眾多得朝代,相繼大規模營建得。開鑿時間長達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歷史了,我們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點,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後來重建得,而龍門石窟確實從1500年前遺留下來得。現有佛像十萬餘尊,佛窟,佛龕2100多個,碑刻題記3600多塊,洞內造像多為唐代河北魏時期開鑿得、其中唐代佔三分之二,北魏佔三分之一,大家可能會問,朝代不同,我們要怎麼區分哪個朝代得呢?洞窟中雖然都是佛或菩薩,但它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跟當時得世俗相結合得,唐代呢,有一個眾所周知得審美觀點,就是以肥為美,當時人們認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則天啊,楊貴妃楊玉環啊,她們都是除了漂亮以為,都有一個共同得特徵,就是豐滿。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圓潤豐滿這樣一個特點。等一下到龍門石窟以後,大家可以找一下,臉龐,肩膀,身材渾厚,圓潤得那種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則以瘦為美,北魏造像>得特別是:瘦骨清風。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種就是北魏得造像。在這裡,我已經清楚得講過了,所以到了龍門以後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們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於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於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範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係。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裡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盪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蔥蘢,。鍾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於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潛溪寺朋友們,下面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於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是佛教淨土宗供奉的偶像。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25

尊敬的旅客同志們,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龍門石窟旅遊。我叫李益暢,是大家這一次的導遊員,希望大家能玩得開心,不過提醒大家活動時要注意安全呦!

龍門石窟是在唐朝的時候建成的,距今應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但至今仍舊遠近聞名,無人不曉。

來到龍門石窟,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石橋,因為這座石橋有三個橋洞,所以大家都叫這座石橋為三孔橋。站在這座橋上,低頭一看,下面是一條大江,大江波濤洶湧,浪花擊打著海邊的岩石,看著看著,很自然地想起了雄偉壯觀的錢塘江。

進了龍門石窟,向四周一望,使人情不自禁地想:這真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接著,我們來到了幾個大佛身旁,越往前越多,我不由發出了感嘆:這真是名不虛傳的佛像天地。這裡的大佛需仰望才能看清,而小佛像只有幾十釐米大小。這些佛像姿態不一,有的拿著大刀,擺出迎敵的架勢;有的躺著,好似一位生病的將軍;還有的筆直地站著,似乎是守衛在祖國邊疆的士兵,正在站崗放哨,決不讓敵人入侵祖國。。。。。。站在這裡,抬頭往上一望,你就會看到蔥鬱的樹叢,望著那綠綠的顏色,你就會覺得心曠神怡。

隨後,我們來到了白堂門旁,這可是專門為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修建的。走吧,我這就帶你們去裡面大開眼界。進了白堂,我們首先來到了一個小溪旁,溪水清澈見底,還有小金魚在這裡游來游去,棒吧?這還不算什麼。然後我們來到了樂天堂,這裡面有白居易的雕像和古代的一些器具,說到這裡了,你恐怕要有些疑問,為什麼這裡叫樂天堂呢?不懂了吧,這是因為白居易字樂天,所以才有了樂天堂之稱。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數後花園了,那裡百花齊放,爭奇鬥豔,還有白居易的詩集。在這花的海洋、詩的世界中走著,時刻可以聞見淡淡清香,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中,讓人神清氣爽,流連忘返。

由於時間關係,這一次的活動就到這裡,大家對我有什麼意見儘管提出來我會在以後儘量改正。最後,我衷心祝大家吉祥如意、萬事順心,拜拜!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26

你們好,我是紅領巾旅行社的劉世元,大家可以叫我小劉。現在,登上大巴,我們要去龍門石窟。離龍門石窟還很遠,所以我先介紹 上龍門石窟。龍門石窟20xx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被國家旅局評為了4A級旅遊區。它創於北魏(約公元3年)。歷經東魏、西魏、北齊等朝代,開鑿時間達400餘年。據不完全統計,現有佛龕2300多個

——真巧呀!我說完就下車了!

這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石窟、山西雲岡石窟共稱“三大石窟”。石窟始於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77年,歷經400餘年才建成,至今已有1520xx年的歷史。其中以賓陽中洞、豐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請細細欣賞。龍門也有一個小故事。我講給你們聽:“相傳遠古時期,洛陽有個村,村裡有個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後告訴他,如果再聽到問話就說:‘開’。誰知一聲未了,山崩地裂後,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湧的湖水從裂口傾出;水流之後,兩山崖壁上則出現了無數蜂窩似的窟窿,窟窿內人影綽綽全是石像。”

好了,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可以拍照,但要注意,首先不能亂寫亂畫,其次如有迷失要及時給我電話聯絡;我們五點半再在此集合。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27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遊,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龍門石窟。很高興為大家講解龍門石窟。

現在呢,我們已經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上,途經新密、登封和伊川就會到達咱們今天的目地地——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呢位於洛陽市南12公里的伊河兩岸,這裡的地行為兩山夾一水,河以東是香山,河以西則是龍門山,遠遠望去,龍門山就像一座天然的門闕,故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後,因宮城門正對伊闕,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時改伊闕為“龍門”,沿用至今。

龍門石窟是我國的重點觀賞風景區,大家來看這的龍門石窟的門上有一位佛和兩條長龍,我們進來時,大家看這些洞裡都有一個不同的姿態,小佛在兩旁,中間有大佛。從前有個傳說,古時代有一個長的像佛的小男孩,他常常聽到地下有聲音,於是他挖地,忽然地咧開了一個大洞,裡面出來一個大佛,所以就形成了龍門石窟的稱號。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2019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進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 %,唐代洞窟約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

大家接著看,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龍,這個龍是守護佛的龍,一但佛被破壞,這個龍就會震一下。提醒我們要保護好祖國是文化遺產。

好了,龍門石窟的歷史講解就先到這裡,下面是觀賞的時間,注意不要亂畫,影響美觀。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28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鞏宇翔導遊,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旅行社,祝大家今天玩得開心。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南郊,龍門峽谷東西兩岸的峭壁間,因為這裡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闕”,多稱為“龍門”。這裡地處交通要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觀遊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巖體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所以古人選擇開鑿石窟。

龍門石窟南北長約一公里,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塔50餘座,佛像9700餘尊。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20xx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0xx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還有雕刻著菩薩,栩栩如生。窟頂飛天仙子刻畫的也十分傳神。

介紹完賓陽中洞,我們接著瀏覽奉先寺,這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長寬各30餘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於中間那尊巨大的盧舍雕像。盧舍雕像總高17.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這尊雕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稍低,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

聽我介紹完,大家一定很想去參觀吧!好,我這就帶大家去。不過,要能亂扔垃圾、不能隨地吐痰,不要損壞這裡的公共財物,還要注意安全啊!

今天,大家玩的高興嗎?歡迎大家下次再來。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29

尊敬的各位遊客們:

大家好!

今天,我很榮幸能陪同大家遊覽龍門石窟。

為使各位遊客能對洛陽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初步的瞭解,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途中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龍門石窟距市區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裡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模開鑿約四百餘年,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70餘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龍門石窟腳下,我們下車,首先沿著伊水西岸遊覽西山。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千佛窟。千佛窟只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兩旁石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無數個小佛像,說他是千佛庫真是名副其實。這些小佛像大的有三四釐米,小的卻只有兩釐米,可別看它們的個頭兒像個小不點兒,但都雕刻的很精細,雖然數目眾多,但是排列的卻非常整齊。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龍門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這裡共有九尊佛像,其中中間的佛像最大。這尊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它的雕工極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雙耳垂肩,就連衣服的褶皺,面板的紋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見。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態各異。總體看來,奉先寺洞穴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再加上週圍淡淡的薄霧,更是顯得神祕莫測,真不愧是神來之筆呀!

由於時間的關係,龍門石窟西山的講解到處結束,給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時間,龍門石窟還有更多的美景:東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園大家可以再去細細遊賞!希望大家玩得開心、不虛此行。

五年級:孫子玄

龍門石窟導遊詞1000字 篇30

安徽的朋友這邊來!大家好,我是本次帶你們遊玩洛陽龍門石窟的導遊,你們就叫我焦導吧。現在我們正在前往龍門石窟的路上。龍門石窟在20xx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接下來我帶你們去欣賞它的真面目。

龍門石窟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位於龍門山系的熊耳山上,那兒有許多斷裂的巨大石塊,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創造出這麼多尊佛像。龍門石窟現在有窟龕2345個,佛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多塊,就連佛塔都有60多座,可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哦。自古以來,龍門石窟都為帝王遊幸、文人薈萃之地,這在雕刻史上很了不起的哦!但是現在很多尊佛像的面目已經被破壞的殘缺不堪,所以請大家愛護文物,不要往護欄裡鑽。

好,現在我們已經到了萬佛洞。我身後的這個洞裡面一共有幾尊大佛和數萬尊小佛像,所以被稱作萬佛洞,它居今天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這種雕刻在古代可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啊!它和修長城一樣,也累死餓死了許多人。你們看,正中央的大佛像頭上那盞蓮花燈上面也有許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兩釐米呢!可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們知道嗎?在這萬佛洞裡面,沒有哪兩尊佛像的姿態是一模一樣的。據說,這裡面的佛像都是先畫在紙上,再由皇上修改和批准,才開始造的,先後用了整整五年時間呢!

在龍門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身後的奉先寺。你們知道嗎?它是劈山而造,其中九尊大型佛像的身高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盧舍那大佛更是高達17米多,僅頭部就有4米,耳長1。9米,現在中學的歷史書的首頁就是盧舍那大佛!

龍門石窟見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毅力和智慧。這裡精美的石像非常多,我說也說不盡,還是請你們細細遊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