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洞導遊詞(通用19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18W

導遊詞 篇1

九龍洞風景區重要包含九龍洞、錦江峽谷、錦江庫區等景點,現分述如下:

洞導遊詞(通用19篇)

(1)九龍洞

九龍洞是該景緻區的主體景點,位於風景區中部,洞內空闊寬闊,威風凜凜,風物眾多。(主)洞長2284米,寬100多米,高75-80米,面積7萬多平方米。全洞分為8廳跟一道暗河,廳又分為兩層,上層6廳,下層2廳,高低廳及洞洞之間均有小洞相連,深不可測。洞內有比真物大多少倍的青龍、龍蝦、海螺、海龜、開屏孔雀、獅子、駝隊、猴群、古剎、神佛、仙女以及蜂擁依偎的童翁人群等等,惟妙惟肖;洞內遍佈鐘乳石筍、石柱、石簾、石瀑、石幔、石花、石針等,有的似雲海奔湧,有的似飛禽飛禽,有的似奇花異草,千姿百態,鬼斧神工,神奇綺麗。第三廳的三根擎天巨柱高大雄奇,其中最凸起的是“九龍盤柱”,高達39.9米,周長13.5米,柱身有九條石龍環繞,形體遒勁,栩栩如生。

相傳,六龍山有六條青龍與錦江三條黃龍相約聚於此,見此洞勝似天宮仙境,都想據為已有,相互爭取,不願離去,等到雞鳴天亮時,已經出不了洞,便化作九條石龍盤於洞中石柱之上,九龍洞因而得名。九龍洞左側一公里處,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冷熱二風洞,一洞涼風漸漸,冷氣襲人;一洞暖氣融融,如沐東風,令人驚讚不已,回味無限。

(2)錦江峽谷

位於九龍洞風景區內,綿延十里,孤峰林立,洞洞相聯,甚為壯觀,這裡主要先容峽谷內的集旅遊和佛教於一體的觀音山和蓮臺峰。觀音山,位於九龍洞右側,巍峨雄渾,總面積2平方公里,曾建有蓮花寺、觀音殿、求子祠等古建造,皆畫棟雕樑,憑欄眺望,錦江如帶,峽谷流翠,煙波浩渺,雲江共舞,氣象極為絢麗;蓮臺峰乃觀音山主峰,近可鳥瞰明澈光燦的江水,遠能遠望層層群山,及至梵淨山金頂。在雨後睛天成霧的凌晨,還可趕上浩瀚無垠的霧海和壯麗多彩的“佛光”。

洞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黃龍洞觀光遊覽,很高興能成為您的導遊,我會竭誠為大家服務。

黃龍洞位於棲霞嶺後的山麓上,從岳廟邊上一條山徑上去,左右二山夾峙,路旁有翠竹千竿,景色極為清幽,過劍門關,紫雲洞、白沙泉,全程行約l公里即到黃龍洞。

黃龍洞又名無門洞、飛龍洞。

據傳有和尚名慧開在此建寺修行。

一天,一聲驚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傳說黃龍隨慧開而來,因名黃龍洞。

黃龍洞很有古意,進門但見松篁交翠,山徑幽深。

主景有池,池後有山,水石交融。

其山雖由人作,但卻宛若天開,山崖之上飾有一龍頭,泉水由龍嘴瀉入池中,地中立石,上刻“有龍則靈”,洞邊岩石上刻有“水不在深”,這是一座疊理很好的水假山,池邊有亭有廊,可滿足遊人“常倚曲欄貪看水”的心理。

鶴止亭、香雪亭依山傍水,錯落有致。

池的對面有一組小庭院,植有各種竹類植物,其中以方竹最為著稱,是一種名貴的觀賞竹。

池右假山的半腰有一人工造就的山洞即黃龍古洞,過去洞內有一座石刻的黃龍祖師像,即為慧開和尚。

沿山徑而上可至臥雲洞,洞壑寬敞,常有霧氣瀰漫,因名臥雲洞。

親愛的各位朋友,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來到一座石橋之上,橋下有一條潺潺流淌的溪水,這條溪水的源頭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裡秀美的金鞭溪,蜿蜒流淌數十里,像一根彎彎曲曲的長長的繩索,所以,當地人稱之為“索溪”。

據縣誌記載,因官軍討伐向王天子起義而得名索,古稱索水。

索溪彙集武陵源八百條溪澗之水,然後注入婁水,併入澧水。

當代一位叫蘇葉的女作家,為索溪之美所激動,竟然表示“來生甘作石,嫁與索溪水”,下輩子要作索溪的妻子。

關於武陵源的山水,不知有多少人為之禮讚放歌。

這其中有個美學問題,即畫家筆下山水的藝術佈局。

古代《畫論》說:“山不體,石為骨,林為衣,草為毛髮,水為血脈,雲煙為神影,嵐靄為氣象,寺觀、村落橋樑為裝飾也。

”以此觀點,武陵源佔全了,所以說人家稱武陵源是一幅超級中國畫卷,不無道理。

過嚴格考察驗收,正式將武陵源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上極為稀少的純自然遺產中的一員。

從此,武陵源闊步走向世界。

站在武陵大道把目光投向西部,我們可以看到那群峰綿延的天際線,那是一幅掛在天邊的巨幅山水畫卷。

在西南處,是寶峰湖自然公園,東南處,是名聞中外的黃龍洞。

現在我們前往黃龍洞和寶峰湖。

前者是“中華最佳洞府”,後者譽為“人間瑤池”,相信大家能獲得有別於砂岩大峰林風光的另一番感受。

黃龍洞又名黃龍泉,傳說清代乾隆年間發生百日大旱,著名法師何俊儒率徒兒進洞求雨,全部遇難喪生,何老司臨死前留下一句話:“當門田,莫打黃龍泉”。

從此黃龍洞一直無人問津。

1983年初,當地村民毛金初組織九個民兵,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探明瞭這世界溶洞奇觀的真相。

1984年2月破土開發,同年6月成立黃龍洞管理所,年底正式開放。

1997年,黃龍洞由北京大通公司託管。

1999年11月,由黃龍洞投資有限公司發起運作的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穿越天門的活動,與黃龍洞的名字一齊遠播世界。

黃龍洞是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王牌景點之一,她以規模大、內容全、景色美而被譽為溶洞景觀的“全能冠軍”。

正如許多遊人所說:黃龍洞是詩的結晶,哲學的凝聚,美的雕像。

黃龍洞現已探明的洞底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全長7640米,垂直高度140米,內分兩層旱洞兩層水洞,有1庫、2河、3潭、4瀑、13個廳、98廊以及上千個白玉池,上萬座鐘乳石峰。

整個大洞猶如一株古木,錯節盤根,散發開來,洞中有洞,天外有天,山重水複,峰迴路轉,由天生灰質溶液凝聚而成的洞穴景觀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無所不奇、無所不有。

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神遊黃龍洞。

請注意不要掉隊。

雙門迎賓

雙門,左邊的取名“幸福門”,右邊的取名“長壽門”,您是更看重愛情如意婚姻美滿事業有成,選擇走“幸福門”呢?還是祈盼益壽延年長命百歲,選擇走“長壽門”呢?當然,誰都希望既擁有幸福,又能夠長壽,那麼,記住:現在選擇一道門進去,等遊覽完畢返回的時候,就從另一道門出來,不就魚和熊掌兼得了嗎?

龍舞廳

這裡是傳說中龍的家族舉行舞會的地方。

舞會剛剛結束,只剩下左壁包廂裡的一對情人還在竊竊私語,觀眾漸漸離去了也渾然不覺!

洞中植物

1994年中國第三屆溶洞風景會議在這裡召開期間,本土一位作家偶然間發現洞中居然有野草蔓生!黃龍洞內原先根本看不見任何植物,專家認為億萬年乾燥、黑暗的自然條件,不可能生長植物。

但是,不可思議的是,由於日光燈長期照射,洞中居然萌生出一派春色。

奇怪的是普通白熾燈光下,卻又見不到這種風景。

難道是日光燈的某種力量叩醒了它們的生命之夢?1996年,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攝製的“張家界專題”中,專門為黃龍洞中長草設計了一道“猜猜看”。

這以後,有的人就衝著“洞中長草”這一奇觀,跑來張家界旅遊,說要親眼一辨真假。

那麼,我現在給大家出個題目,解這萬古生命之謎:1、種子哪來?是飛禽走獸帶來?是隨風吹來?還是史前世紀地球在發生多次災難時殘存的物質?2、假設種子是億萬年前地殼變動時裹攜而來,那麼,種子休眠了億萬年,為何不死不生?為何又在日光燈下復甦?那麼日光燈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如果誰能解開這個謎,誰就可以成為黃龍洞的永久貴賓。

我等著各位的答案?

響水河

現在我們上船遊響水河。

夢幻般的情調,神話的氛圍,嘩嘩的水聲,如聞仙樂縹緲。

棲龍島、龍花礁、龍王金盔、藏寶閣、石花柱、插香臺,我們好像來到了安徒生童話中的海底王宮!難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那兩位官員盪舟響水河時說,黃龍洞是他們所看到的世界上最美的溶洞,洞中還有這麼長的陰河,真是不可思議。

據專家研究,黃龍洞發育在三疊系碳酸鹽巖地層中,洞穴系統為遠岸大三層和近岸小六層的立體空間結構,主要通道沿岸層走向延長。

約三億八千萬年前,黃龍洞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了可溶性強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地層。

經過漫長年代開始孕育成喀斯特地貌,直到6500萬年前地殼抬升,出現了幹溶洞,然後經岩溶和水流作用便形成了今日的地下奇觀。

天仙水

天仙水大廳面積為5483平方米。

你們看,那三股瀑水,落差達27.3米,從高高的穹頂化碳瀉下來,落在三座玉池裡,這就是傳說中龍的家族喝的“天仙水”。

天柱街

詩人郭沫若為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寫下了《天上的街市》一詩:想像那縹渺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物品,是世上沒有的珍奇,可以說,詩中的意境在這裡得到了最形象的展示。

你們看,那兩根石柱管它叫“恨難逢”,“喜相逢”,大自然如此充滿人性化的安排,怎不令人叫絕。

據考證,這裡的石鐘乳27萬年才長1米,石筍每百年才長1公分。

120xx年後的今天,這上下兩條咫尺天涯、恨難相逢的小蛟龍就能實現“世紀之吻”了。

到時候歡迎大家前來慶賀!

天柱街全長1公里,以“天上街市”為界的東西街道,由高20米,寬3米,長22米的天龍橋連線。

天龍橋是國內目前遊覽洞穴中最大的石拱橋,漫步橋上,您會不會想起那個銀河鵲橋的古老傳說?

龍宮

龍宮是黃龍洞十三個大廳中最大的一個,也是景色最美的景點之一,底面積15000平方米,平均高40米,兩千餘根石筍拔地而起,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或如飛禽走獸,或如宮廷珍藏,有的像巍巍雪松,有的像火箭升空。

龍宮後園有金銀兩座花池,清水常溢,花簇盛開。

宮頂鍾乳柳垂簾掛,四周壁畫栩栩如生。

溶解著各色各樣的礦物質的水,從岩層中滲透出來,滴落下來。

礦物質在洞頂凝固結晶成倒懸鐘乳石,從鐘乳石滴落的水又把礦物質澆疊、堆壘在洞底,而長成節節向上的石筍。

大家看看這龍宮的造型,領略這磅礴的氣勢。

洞內最大石筍,高12米、直徑10米的漢白玉天然石椅“龍王寶座”居高臨下,眾多石柱石筍似人似物,維妙維肖,圍著寶座朝拜山呼,幾十座珊瑚亭亭玉立,儼然一支龐大的“宮廷樂隊”。

湖南著名教授羊春秋先生作《寄生草》詞對此進行描繪:“百態千姿模樣,三宮六院門巷。

龍王開宴設瓊漿,猴王偷果鬧天堂,君王納寵擁羅帳。

搬演了人間爭攘,彙集了天下奇觀。”

最細處直徑只有10釐米,如果按專家測定的黃龍洞石筍的年平均生長速度僅0.1毫米,那麼依此推算,“定海神針”生長髮育至今已有20萬年曆史了,而且仍在繼續生長,如果再長6萬年,再長6米,就可直抵穹頂而“頂天立地”了!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標誌景點,黃龍洞景區管理部門特地為“定海神針”買下一億元鉅額保險,創全國為世界自然資源性遺產買保險之先河

迷宮

迷宮地處黃龍洞底層,潔白晶瑩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石管、捲曲石、石珍珠、石珊瑚等玲瓏剔透,密密匝匝,潔白、緋紅、紺紫、嫩綠的鈣質晶體,不染塵埃,晶瑩閃爍。

溶洞景觀應有盡有,奧祕無窮,與粗獷巨集偉的龍宮相比,迷宮更顯溫柔秀麗。

黃龍洞以立體的洞穴結構,龐大的洞穴空間,高大的石瀑布,寬闊的龍宮大廳及數以千計的石筍,水陸均備的遊覽線等資源優勢,構成了國內外獨樹一幟的地下洞府。

黃龍洞這樣一座充滿魅力的藝術宮殿,在地下沉睡了億萬年之久,直到1983年那個陽光明媚的春天,以當地民兵毛金初為首的探索者們才將塵封的洞門開啟,黃龍洞從此光耀四海。

各位朋友,黃龍洞之行就要結束了,再次感謝您的支援與合作。

歡迎您下次再來,再見!

洞導遊詞 篇3

走出一線天,豁然開朗,不知您是否有一種成就感呢?世外桃源不僅有優美的景色,更富有人生哲理,生活不也是這樣嗎?面對種.種挑戰,只要有勇氣,持之以恆,成功永遠都伴您左右。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桃源洞景區中最開闊的地方,稱為望象臺”。在這兒可以將木並櫚潭的景色盡收眼底:在對岸,修竹灣的竹子青翠欲滴,木並櫚潭裡綠波盪漾。葛裡景區內綠樹成茵,有一處紅房子若隱若現。那是南宋時期,左正言鄧肅的書院。當年他因為不堪忍受朝廷的黑暗辭官回家,在這裡隱居讀書,並邀請被貶到沙縣任職的宋朝宰相李綱來此地散心。李綱在780年就已經留下了木並櫚百里遠沙溪,水石稱為小武夷”的動人詩篇。作為福建邵武人的李綱將桃源洞和家鄉的武夷相提並論,也表達了他思鄉的心情。古人將桃源洞比武夷山,主要是由於兩者同屬于丹霞地貌,什麼是丹霞地貌呢?最簡單來理解,就是在岩石中含鐵質比較多,而鐵在氧氣中逐漸被氧化,呈鐵鏽紅色,很像晚霞的色彩,所以稱之為丹霞。

下山的路已經在眼前,在途中有三道寨門,是在福建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中遺留下來的。當時,沙縣人鄧茂七號稱剷平王”,揭杆起義,結果起義失敗,不幸遇難。他的侄子帶領著剩下的隊伍,退守到這裡,並修建了三道寨門。前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一線天鎮守上山路,後山有三道寨門重重把守,的確是易守難攻,下山時可以認真看一看。

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我們就要分手了,很高興能和這麼多的新朋友一起分享生命中愉快的時光。這些日子以來,感謝大家對我們工作給予大力的支援與配合,希望您能留下寶貴的意見。若是您感到滿意,就請告訴您的家人與朋友,福建迷人的風光永遠以微笑迎接八方來客,三明市明運旅行社的導遊大紅鷹”在這裡等著他們。朋友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是,不論我們相隔多遠,我真誠地期待下一次的相聚。請允許我將這首《等我回來,永安》送給各位:永安的紡車一直在轉,從阿婆的童年到我的童年,記憶中永安的棉紗為幾輩人擋住了風寒。永安的水車一直在轉,從寂靜的午後到起風的夜晚,記憶中永安的窗外總是一片秋水藍天。永安的唱片一直在轉,從石林的傳說到酣睡的搖籃,永安兩個字剛一說出口,歲月便化作一縷輕煙,一縷輕煙。永安等我回來,我永遠走不出你的視線,永安等我回來,我會回到生命的原點……”

最後,祝各位前程似錦,閤家幸福,再見!

洞導遊詞 篇4

尊敬的各位嘉賓,先生們女士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您們來到煙雨張家界·醉美黃龍洞!我是黃龍洞公司的導遊黃娟娟,今天很榮幸為您們導遊服務。就叫我一聲黃導或者叫阿妹親切一點兒就行。

大約3億8千萬年前,張家界、黃龍洞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她經歷了遠古的滄桑鉅變,慢慢下沉的海水不斷侵濁石英砂、抬升陸地,從而形成橫紋複雜的石英砂岩結構,再經高山流水的切割而形成綠色大自然三千奇峰,造就了地下魔宮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奇觀,使億萬年的黃龍洞啊,塵封於遠古的大地,深鎖於人類的深閨,因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神話:傳說當年海水下沉時,龍的始祖要帶走尖耳山絢麗的海底世界。為了不使這裡的尖耳山斷絕龍脈,龍祖給尖耳山留下了龍種——海龍蛋,深藏於地下。經歷歲月的孕育,海龍蛋轟地一聲炸開了口,躍出一條黃色的小龍,最後神祕消失在一個鴻蒙初始的山洞。因為沒有了海水,黃龍就在洞裡吸日月之精華、集天地之精氣,潛心修煉成呼風喚雨叱吒風雲的龍王了,凝聚龍涎吐出變成石筍築成了美麗的龍宮;也可以用龍涎吐水如柱引發齊天大水。有一年洞外發生乾旱,顆粒無收。百姓請來法師進洞求黃龍王吐出兩滴龍涎給外面降雨抗旱。

因外面的百姓沒有和他配合好,法師施法時把黃龍王惹怒了。黃龍發威吐出大量的龍涎,造成洞外洪水猛漲發生水災。嚇得要命的法師趕緊逃出洞外,臨死時後悔地說:“乾死當門田,莫打黃龍泉。”直到1983年,經過當地的村民勇士毛金初率7位民兵驚險探洞,,才揭開黃龍洞神祕的面紗。因此,黃龍洞終於享有了“世界溶洞奇觀”“世界溶洞全能冠軍”“中國最美旅遊溶洞”頂級榮譽稱號。黃龍洞總面積10萬平方米,分四層洞體,洞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水,水陸兼備,迂迴曲折,洞迴路轉。她包括了地質學家《洞穴學》的全部內容,以其龐大的洞體空間結構最美的溶洞景觀,“穿越天門”獨步天下,成為AAAAA級世界自然遺產,閃耀著璀璨奪目的光芒!

最美黃龍洞,已經敞開迎接四海的大門,架起中外覽勝的橋樑。橋樑下是源遠流長的勝地河流,從神祕的煙雨張家界高山之巔、哈利路亞懸浮山飛流而下,繞過千峰萬壑、容納千川百流,整合美麗的索溪河,從這座橋樑的心中滔滔不絕川流而過,匯入浩瀚洞庭。祝願各位嘉賓朋友就像這座橋樑一樣,用赤誠感恩的情懷普渡別人到達快樂的彼岸,任從醉人的甘泉、青春的血液、火熱的激情,在你們的心中歡快地流淌,日日財源滾滾,年年萬事如意!

洞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你們來到古都洛陽.大家一路走來辛苦了!我是中國旅行社的導遊,我姓柳,名小莉!大家以後可以直接喊我寄柔,在我旁邊的是司機李師傅,在接下來幾天旅行中將由李師傅和我為大家服務,希望我們能愉快的合作也希望大家能玩的開心,吃的順心,住的舒心!

今天上午我們去龍門石窟參觀,中午在洛陽真不同品位洛陽水席,下午去白馬寺參觀遊覽。從洛陽火車站到龍門石窟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大家現在都很累了吧?那就請您一邊休息,一邊聽我賣弄一下我的口才吧!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洛陽!“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是宋代史學家司馬光在完成鉅著《資治通鑑》之後對這座古城輝煌歷史發出的感慨!

洛陽的古老確實值得我們讚歎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國都4000多年以前就建立在這裡,歷史上先後有13個朝代在這裡建都,時間長達1529年,這座城市東西不到20公里的範圍內分佈著夏、商、東周、漢魏、隋唐五大都城遺址“五都薈洛”舉世罕見。考古還證實文明起源的幾點要素如:文字的發明和改進、城市的形成和國家的建立等等,都和洛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道學創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理學根植於此。可以說,中華民族的文明在這裡發祥,中華民族的精髓在這裡傳乘。如果你掬一把這裡的黃土,你能感受到那黃土中蘊含著五千年歲月的滄桑,如果你擷一朵這裡的牡丹,你能體會到那國色天香的豔麗和芬芳,如果你聽一段這裡的故事,你能悟出那故事裡有13朝代的夢想和期待。

洛陽的美麗也值得我們驕傲。每年四月的牡丹花會,四海賓客,八方朋友雲集在這裡,欣賞“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的牡丹,洛陽也借者牡丹花會之機盡展古都靚麗,洽談商貿旅遊,促進發展建設。這裡不僅有國色天香的牡丹為您盛開,還有莊嚴睿智的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向您微笑,更有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的鐘聲為您迎來吉祥和安康。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還有五分鐘就到達龍門石窟了,下面我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佛教石窟藝術寶庫之一。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公佈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20xx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如《世界遺產名錄》。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3公里的伊河兩岸,這裡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形若門闕,故稱“伊闕”。隋朝始稱龍門。龍門石窟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始鑿,歷經400餘年的雕刻,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40餘座,造像達10萬餘尊。兩山窟龕造像以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題材多樣,雕刻精美,蘊涵豐富而蜚聲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達到當時藝術的頂峰及匠心獨具的皇家典範,中原風格而異於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題記數量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譽為“古碑林”。以造像內容廣涉佛教信仰的眾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題材也是石窟藝術中所罕見。龍門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典型的皇家風範。

好了朋友們,龍門石窟已經到了,請大家關好車窗帶好您的物品隨我下車,去參觀河南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蹟。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進一步的瞭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

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曾長時間地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今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蹟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形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後因處於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繪動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現象出現並作為佛教信徒、僧侶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卻是在古印度興起佛教後出現的。

由於山林的幽靜、神祕、石窟的冬暖夏涼,依山雕鑿石窟比用磚石築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現了集建築、繪畫、雕鑿藝術之大成的石窟寺。這種石窟寺藝術,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今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

龍門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說的有利條件外,還有個不可忽視的自然條件。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於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岩層。其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很適合於藝術造像,與其他砂岩石相比,有著宜於儲存的有利條件。

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之後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先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後400多年。其中大規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現在北魏(佔40餘年)和隋唐(約佔110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佈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的時間,在此,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餘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為主。北魏約佔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佔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岩層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

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這些雕刻匠師,承擔著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卻又大膽地突破了宗教和禮教的“儀軌”束縛。在雕刻過程中融進了大量的現實生活,活生生表現了各種人物造像的動人情景。如喜悅、慈祥、威嚴、矜持、苦痛,以至作為至高無量主宰的佛之莊嚴肅穆,脅侍人和供養人的虔誠寧靜,無一不是藝術家們對現實的“人”的深刻觀察,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結果。真可謂是在雕刻藝術上將佛祖和人表現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構思佈局的完整,氣勢的貫注,整體的堅實有力,性格變化的多樣,面部表情的生動逼真,衣紋線條的流暢優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藝術實踐傳統的基礎上,大量借鑑外來文化,在技法、風格上精心創造、大量創新、突破傳統、刻意經營的結果。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面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緻的群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十分落後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龍門石窟象一個豐富多彩、包羅永珍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藥等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現在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種的幾個主要洞窟。

這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近7米,建於唐代初期,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過別墅。清代時洞外修建有木構窟簷等建築物,所以又稱“齋拔(fú)堂”。窟內洞頂漕進為一朵潛刻大蓮花,洞內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兩側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與主佛造像為龍門石窟唐代石雕中最優美的兩尊。洞內前側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階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

(在賓陽洞)

我們通過潛溪寺後,在路旁右側有一敞口石龕,正壁上嵌有一塊宋代陳挎寫的“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草書石匾。這是北宋道士陳傳所書。那末,陳傳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個仕途落魄,以隱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賞識的傳奇式人物,先後在武當山、華山等地修煉。我們看過石匾,南行數十步,進入一座幽靜的院落,院中有並排坐西向東三座石窟,即賓陽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稱)。以中洞為代表,中洞在北魏時稱靈巖寺,明清以後才改稱賓陽洞,傳說是根據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洞賓)和號(純陽)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從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開始雕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歷時達24年之久,用工802366個。賓陽三洞我們還可以理解為“尋為賓陽蓋寅賓日出之義”,即朝陽或向陽之意。雖賓陽洞耗費工時金錢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並未結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15年宣武帝崩。年僅7歲的孝明帝(元詡)即位,其政權實握在他母親胡太后手中,由於宮廷發生內亂,故賓陽的雕刻工作實際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經營的大型洞窟—賓陽三洞,實際上只完成了一個賓陽中洞。而南北兩洞則由以後的隋唐兩朝完成的。賓陽三洞是由三個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那末如何辨別呢?請大家跟我來,我先從賓陽中洞給各位講。

賓陽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於受“法華經”影響較大,除了信仰釋迦、多寶外,還信仰的物件便是三世佛了。在龍門石窟僅此一例。賓陽中洞高9.8米,進深和寬均為11.10米。正面是以釋迦牟尼佛像為主的五尊雕像。釋迦結中國跌坐(為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即:兩腳交結,腳背挨著左右股上),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飽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這種手勢表示說法印,本尊坐前有兩隻昂首挺胸、姿態雄健的石獅。胸毛左右分向後披,這是北魏雕刻獅子的特徵。釋迦左右侍立著二弟子、二菩薩(左文殊、右普賢)。二菩薩含睬若笑、溫雅敦厚,給人以親切感。南北兩壁還各有造像一鑄,都是一佛、二菩薩,著褒衣帶袈裟,立於覆蓮座上。在賓陽洞諸像的後座上,雕飾著眾菩薩、弟子聞法浮雕像。窟頂做瓊隆形,中央雕刻著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有八個伎樂和兩個供養天人。我們稱供養天人為飛天。飛天在佛教藝術中被稱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滿身香氣的美麗仙人。這就是《法華經》中所述的“諸天伎樂,百千萬神,於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的場景。中洞內前壁的南北王側,自上而有四層精美的浮雕。以前遊人可以進去看。現在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壞,所以在洞前加鐵欄杆。希望各位朋友能夠理解。

賓陽中洞外南側,依崖鐫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闕佛龕之碑》,記載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為其死去的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做功德開窟造像的一篇法願文(貞觀15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嚴重腐蝕,難辨其文。

賓樣中洞原為北魏雕鑿,由於宮廷發生內亂而止。故半途而廢。該洞是北魏至淌初的過渡洞。該洞高9米、寬8米多、進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彌陀佛,高8米多,臉型稍長、嘴脣厚大、頸有橫紋、胸部隆起。木尊兩側侍立二弟子,其中左側的迪葉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滿臉皺紋、目不斜視、嚴謹持重、深諳世故。左右弟子外側侍立的菩薩,披巾、瓔珞厚重,造型古樸、典雅,具有北魏的風格。在洞內的四壁上,佈滿大小150餘個佛龕,其中有隋大業和唐貞觀年的佛龕多個。賓陽南洞體現的藝術風格,上承北魏時期的剛健雄偉,下啟盛唐時期的生動活潑。

賓陽北洞,此洞完工於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高近10米,結跏跌坐,雙手平分指天、地。稱作“施無畏印”即天地之間唯我獨尊。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後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左右兩側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剛強有力。

(前往萬佛洞)

我們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即可看到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蓮花藻井周圍刊刻楷書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雲禪師,一萬五千尊佛龕。”洞口過道北側上有“沙門智運,奉皇上太后太子諸王敬造一萬五千尊像一龕”的題記。兩個題記互為補充,說明什末人,為什末發願造像的原因。永隆為高宗李治的年號。太監為宮中的女官。沙門智運和內道場運單師,指比丘尼智運的號。因該洞為智運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運洞”。皇上是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則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萬佛洞”

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這種手勢說明阿彌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說法,故稱“說法印”。束腰蓮花座中間雕刻四個赤膊季節袒胸、筋肌突起、體朵勇猛的力士承託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蓮花,每枝上坐一菩薩,姿態生動、富於變化、造型別致、獨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樂人,分;樂伎和舞伎。樂伎手執樂器有瑟、竺、拔、莖溪、笛子、西腰鼓等,這是唐代宮廷的“坐部”樂隊。舞蹈者或吹、或彈、或撥弄琴絃,彷佛會奏出優美的旋律。將唐朝宮廷中的舞樂場面表現得活靈活現,真可謂工匠們的神工之處。

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還有兩尊石獅,即龍門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盜。現存於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威爾遜藝術博物館內。

(在蓮花洞)

這裡為什末叫“蓮花洞”呢?聽我給大家解釋:蓮花洞是繼賓陽中洞之後開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藻井多以蓮花為飾,但像這樣大型的蓮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這不多見。此洞開鑿於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8年前後,屬於北魏後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釋迦高6米(為立佛)。兩側為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為侍立的伽葉、阿難二弟子。其左的伽葉,身披厚重的袈裟,顯示著艱辛跋涉、風塵僕僕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執錫杖,這是龍門石窟造像中所獨有的。蓮花洞南北兩壁上方各有似為“法華經”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個高度僅有2釐米左右。他們就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堅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細作,確實為龍門一絕。洞口北側上方有一塊平面下凹的碑記,上刻兩個大字“伊闕”,原為唐刻陀羅尼經,後復刻明代河南巡撫的“伊闕”二字,說明龍門的原稱。

(往奉先寺)

在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個寺內,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盧舍那佛(披身佛)左側的《大盧舍那像龕記》記載:大唐高宗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薩高70尺,伽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時間,據有關資料和專家推測,約始建於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後。完工於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費時約21年左右。

請看奉先寺的佈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另外還有兩個供養人。主佛梵名“盧舍那”,按佛教說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來之身;報身即佛經過長期修行而獲得的“佛果”之身;應身即佛為“超度眾生”而顯現之身。盧舍那即所謂報身佛,譯名“淨慚”。主尊像為結跏跌坐中央的盧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雙眼,稍向下俯視,目光恰好和禮佛朝拜者的仰視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顫。由此可見設計者的匠心和藝術魅力所在。兩側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葉形象嚴謹持重,少者阿難形象豐滿圓潤、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薩頭戴寶冠、身掛瓔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長裙有出水之勢。這一鋪雕像刻畫出一種端莊而美麗又動人的風貌。奉先寺的整個佈局,使人感覺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場面。

一般說來,在佛學的教義裡,佛、菩薩均為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主佛卻女性化,這是唐武則天出於政治的需要,而別出心裁,破天荒將盧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婦女特有的形象。傳說武則天集上述美德與盧舍納大佛的形象幾乎完全吻合。可見盧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則天形象的真實寫照。

從藝術上看,奉先寺造像佈局諧調均稱。大佛像五官刻畫合乎比例,這一巧奪天工的輝煌成就,具有永不磨滅的藝術魅力。是唐代宗教藝術的概括,是我國雕刻史上偉大範例之一。

(在古陽洞)

古陽洞開鑿於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之際。洞內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群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馬蹄形,頂似穹隆。由於此洞時北魏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得一窟。由此也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氣氛。洞內兩壁井然有序的雕鑿成三列佛龕。這些小龕都十分精細華麗,龕額裝飾細緻靈巧,圖案花紋豐富多彩,在龍門石窟中堪稱集北魏雕刻、繪畫、書法、建築、圖案造型藝術之大成。

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徵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後北魏後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為清秀、美麗、開始擺脫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溫和,給人以親切之感。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古陽洞四壁及窟頂鐫滿佛龕造像,這些龕像多有造像題記,記錄了當時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藝術及雕刻藝術的最珍貴資料。在金石碑刻藝術中負有盛名的《龍門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結體用筆在隸、楷之間,是隸書向楷書過渡中一種比較成熟的獨特字型。《龍門二十品》可以說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由於時間關係,龍門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現在給各位留一點時間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蘭貌。謝謝各位!

洞導遊詞 篇6

黃龍洞以其高闊的洞天、幽深的暗河、密集的石筍而出名。洞中眾多的石乳、石柱等各種鐘乳石,在燈光的照耀下,多姿多彩。特別是標誌性景點“定海神針”,高達20米的鐘乳石柱,最細處直徑只有10釐米。

黃龍洞面積非常大,全長約7公里,洞中最高處垂直高度約100多米,整個洞內洞中有洞,洞中有河。遊客在洞中游覽時能看到數量眾多石乳、石柱、石筍、石幔、石琴、石花等各種鐘乳石。其中最為獨特是洞中的標誌性景點“定海神針”,一根高約20米,兩端粗,中間細,最細處直徑只有10釐米的鐘乳石柱,據推算已生長了二十萬年,景區為此投保了一億元保險金。

洞中“水陸兼備”的遊覽觀光線路,也非常有意思。遊客進入洞中,先步行遊覽一段,然後在洞中暗河邊的碼頭上船,乘坐遊船(費用包含在門票內),在水中賞沿河美景和石筍奇觀。遊船全程約15分鐘,上岸後繼續步行遊覽,此時能碰到神奇的洞中瀑布。洞中不走回頭路,出口和入口不是一個地方,但相距不遠。

特別提示

1. 遊玩類似的溶洞,一是靠想象,二是靠燈光,這點遊客需要有心理準備。

2. 洞內氣溫較低,特別是河中乘船那段,即使是夏季前往,最好也帶件外套。

3. 洞中部分路段淨空較低,個高的遊客注意以免碰頭。

4. 洞中裝有很多照明用的感應燈,會忽明忽暗,碰到燈滅時遊客不用擔心。

洞導遊詞 篇7

有位詩人寫過:“形勝甲閩山,人間瑤池景。不遊玉華洞,枉為福建人。”今年“十一”黃金週,我們家全部出動,要親眼目睹這玉華洞的風采!

玉華洞位於將樂縣城南七公里的天階山下,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洞十公里,主洞長五公里。因洞內岩石光潔如玉,光華四射而得名。

它形成於二億七千萬年前,由海底沉積的石灰熔岩經過三次地殼運動的抬升和億萬年流水的沖刷、溶蝕、切割而成屬典形的喀斯特地貌景觀。

走到洞外時,在太陽下,天氣是那麼炎熱,我熱得汗流浹背。可當我們剛到洞口,一陣涼風迎面吹來,真爽啊,這真是天然的空調呀!

一進入洞內,我就看見了成千上萬個鐘乳石,它們潔白如玉,閃閃發光,美麗極了!

沿著細窄又潮溼的小路走著,一塊木板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寫著:中國地圖。我低頭一看,有一個凹槽很像中國地圖,我懷疑那是人工的。我抬頭一看,原來有幾個鐘乳石滴水下來,一定是長年累月的傑作。

走了一段蜿蜒盤旋的石階,我們來到了一個叫“碩果累累”的地方。那邊有個很漂亮的大鐘乳石,上面“結著”許許多多肥大的“果實”,在五彩的燈光下顯得更美了。看著這麼美的鐘乳石,我和媽媽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迫不及待地與無比神奇的大自然合影留念。我們帶著期望的心情繼續往下走。

我們竟然走進了龍王宮,那地上的石頭滑滑的,還有像海浪一樣的波紋,只要腳下一不留神,就會滑倒。我們再往上走,到了一個洞頂比較低的地方,我看見地上有一塊木板,唸了出來:“小心碰頭!”話音剛落,身後傳來一聲:“啊!”我轉過身,媽媽說:“我剛才真的碰頭了。”

進入了主洞,主洞高五十多米,我們爬上去往下看,這裡像宇宙的夜晚,一片漆黑,那些發光的就像是流星。

走了一個多小時,不知不覺中到了出口,我看見黑暗中那一縷陽光,我們“棄暗投明”向著陽光飛奔而去。

站在出口,我感慨萬分,如此之大的天然洞,你不能不為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歎服叫絕。

洞導遊詞 篇8

黃龍洞位於棲霞嶺北麓,曙光路南。相傳南宋淳佑年間江西黃龍山高僧慧開來此建寺,後改為道觀,是南宋都城祀龍祈雨之所。

黃龍洞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寺觀園林。它背倚山林,巧妙地利用天然洞景將溪泉、池潭、洞壑、亭軒、寺觀、林木、疊石等和-諧地糅和在一起,形成為一個古木交柯、黃龍吐翠、清淨幽雅的遊覽勝地。

園內叢篁交翠,有方竹、龜竹、琴絲竹等十幾種珍稀品種,是賞竹的一處佳地,“黃龍吐翠”為西湖新十景之一。

近年來,黃龍洞又增設以“緣”文化為主題的“民俗園”,新闢“月下老人祠”、“圓緣臺”、“投緣池”

黃龍洞

位於棲霞嶺後的山麓上,從岳廟邊上一條山徑上去,左右二山夾峙,路旁有翠竹千竿,景色極為清幽,過劍門關,紫雲洞、白沙泉,全程行約l公里即到黃龍洞。黃龍洞又名無門洞、飛龍洞。據傳有和尚名慧開在此建寺修行。一天,一聲驚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傳說黃龍隨慧開而來,因名黃龍洞。

黃龍洞很有古意,進門但見松篁交翠,山徑幽深。主景有池,池後有山,水石交融。其山雖由人作,但卻宛若天開,山崖之上飾有一龍頭,泉水由龍嘴瀉入池中,地中立石,上刻“有龍則靈”,洞邊岩石上刻有“水不在深”,這是一座疊理很好的水假山,池邊有亭有廊,可滿足遊人“常倚曲欄貪看水”的心理。鶴止亭、香雪亭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池的對面有一組小庭院,植有各種竹類植物,其中以方竹最為著稱,是一種名貴的觀賞竹。池右假山的半腰有一人工造就的山洞即黃龍古洞,過去洞內有一座石刻的黃龍祖師像,即為慧開和尚。沿山徑而上可至臥雲洞,洞壑寬敞,常有霧氣瀰漫,因名臥雲洞。

近幾年來,黃龍洞接待人員全部古裝打扮,池邊亭簷上斜掛著"太白遺風"的酒旗,遊人可入內小酌,憑欄觀看前面亭子裡的戲文。也可在黃龍古洞前聆聽國樂古曲,音響經古洞反射十分巨集亮,曲畢大有餘音繞樑的感覺。黃龍洞已成為現代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這裡既有幽奇洞壑,精巧亭臺;又有茂林修竹,怪石清泉,整座園林覆蓋於森森的濃萌之中,顯示出一派"藏龍臥虎"的神幽。跨進山門,沿著園路緩緩上升,道旁松篁交翠,迎面粉牆阻路。透過那九個雕著龍形的花窗向空窺視,可見粉牆內翠竹蕭疏,亭臺隱約,愈益引起人們尋幽探勝的興趣。

轉過粉牆,步入二門,眼前豁然開朗,只見曲檻畫廊環繞之中,涵藏著一泓碧玉似的清池。池畔假山重疊,山石蔓掛,在斑駁的苔蘚裡露出一個頭角崢嶸、威武蒼勁的黃龍頭,龍嘴中一股清泉如珠簾倒掛傾瀉而下,鏗鏗鏘鏘,聲如鳴琴。瀑布兩旁的山石上,分別鐫刻著"小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八個擘窠行草,點出了景點。

黃龍頭是根據一個悲壯的民間故事而塑的。傳說古代離此不遠的紫雲洞裡,住著一老一小兩條黃龍。一天,老黃龍忽然作惡,噴火焚燒杭州城。小黃龍大義滅親,帶領人們把西湖水灌進紫雲洞,淹死了老黃龍,撲滅了大火;而小黃龍也在這場搏鬥中死去。人們流著眼淚把小黃龍安葬,淚水滲進小黃龍的心窩,又從它的嘴裡溢了出來,於是小黃龍的墳上就流出一股小瀑布。人們為了紀念小黃龍,就在瀑布流出的地方塑上這個黃龍頭,並且把這個地方命名為"黃龍洞"。

洞導遊詞 篇9

大家好!我們此次將要參觀的是舉世聞名的金華雙龍洞,我就是你們的導遊,你們也可以叫我小孟。現在我們已經出金華市區,來到了羅店,立刻就要入山了。請大家把頭伸向窗外,山坡上的映山紅多有精神呀,一旁的油桐也不甘示弱,與映山紅爭奇鬥豔。山上的沙石也不同尋常,呈粉紅色,我相信您在別處一定沒有見過。

旅客們,著名的雙龍洞到了,下車吧。雙龍洞是由外洞、內洞及耳洞組成的,而我們面前的就是雙龍洞洞口。這洞口好似橋洞,寬寬的,氣勢雄偉。

我們走進去看看吧。裡面就是寬敞的外洞,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聚會,常年溫度在17℃左右。金華人和遊客們在炎熱的夏季就會來此地乘涼,古人說的好:“上山汗如雨,如洞一身涼。”請大家看靠廳北的盡頭就是“駱駝昂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其中最著名的是巖洞景觀“仙人田”,使人不由地產生來到世外的感覺,美不勝收。

相信大家一定看到一個空隙,這個空隙就是通往內洞的唯一入口,可以讓一隻小船進出。如果有旅客想與我一起去探一探究竟,就和我一起坐船到內洞吧。為了安全起見,請大家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

旅客們,內洞到了,這裡非常暗,請注意安全。內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洞內石鐘乳、石筍、石柱眾多,造型奇特,佈局巧妙,顏色各異,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大家可以天馬行空,盡情發揮你們的想象力。

今天的雙龍洞之旅結束了,大家參觀完後請排隊坐船出洞,再見!

洞導遊詞 篇10

沂源溶洞位於沂源縣城西北12公里處的魯山之陽,以千人洞為中心周圍1.5公里範圍內有天然洞穴40餘個,稱為沂源溶洞群。屬奧陶紀石灰岩溶洞,距今5億多年,是長江以北最為集中的天然溶洞,被專家稱為“北方最大的溶洞群”。現已開發為旅遊景點的有千人洞、養神洞、珊瑚洞、玄雲洞、九天洞等十幾個溶洞。洞內景物美妙奇險,配以魯山的幽谷翠峰,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沂源縣,地處沂蒙山區,因沂河發源地而得名。沂源縣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是山東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沂源東望黃海,西通泰山,西南是孔孟故里,東北是鳶都濰坊,正北側臨齊國故都臨淄。沂源溶洞群風景區,位於沂源縣城西北13公里處,魯山南側。在近五平方公里境內,有大小洞穴四十多個,稱“北國第一洞群”。許多洞穴曾是古代猿人生息、繁衍的場所,曾挖掘出猿人頭蓋骨及數枚牙齒化石,伴隨著大量動物化石,並發現大量猿人石器,故稱為“沂源猿人”溶洞群。近幾年已有多處洞穴開發,正式向遊人開放。“千人洞”以高寬大而得名,地質上稱“山東一號洞”。

洞內有23尊壁雕佛像和三組“佛的故事”淺浮雕,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石龍洞”以洞內數條天然石龍而得名,洞長218米,為廳堂式洞穴,洞內有雙龜把門、龍王宮、銀河相會、雲霞島、龍蛇相鬥等景觀。“養神洞”以各路神仙由玉皇大帝率領雲遊四海在此歇息的傳說而得名,全長800餘米,為分支型洞穴,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內有石林疊瀑、雄獅把門、唐僧取經、王母宮、水族宮等48處景觀。“玄雲洞”為通道式分支型洞穴,總長300米,分為上下兩層,兩層洞穴由一垂直的落水洞相連線,洞內片狀鐘乳石較多,敲之發聲,可彈奏簡單的樂曲,名曰石箏。石箏、石柱林立,多呈寶塔狀,少數似嫦娥、宮女,婷婷玉立;石旗、石帶、石幔、石瀑、石葡萄,多姿多彩。“九天洞”洞內由九個洞廳組成,故名“九天洞”,洞穴全長500餘米,平均寬10米,高8米。洞內石幔、石帷幕、石柱、石筍、石蓮、石冰、捲曲石等景觀奇特,晶瑩剔透。另外還有“珊瑚洞”、“靈芝洞”、“神仙洞”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旅遊區內通訊發達,交通方便,吃、住、遊、購、娛配套服務。乘張店——沂源公交車到沂源土門鎮,步行約2公里即到。

沂源溶洞群位於山東省中部沂河源頭,省第四高峰魯山之陽,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區以洞穴景觀為主體,以山水文化為憑藉,並以穴居沂源猿人,洞腔巨集大、分部集中而著稱於世。早在四五十萬年以前,沂源猿人就在此繁衍生息從而使該洞群籠罩上一層神祕的色彩。沂源猿人溶洞群風景區由千人洞、石龍洞、養神洞、空中索橋及洞外林區組成。它以溶洞集中、洞穴形態各異,洞內洞外景觀奇特秀麗,獨具風采。“千人洞”以高、寬、大得名,地質學上稱“山東一號洞”。洞內景觀由二十三尊神態各異得壁雕佛像和三組“佛的故事”淺浮雕組成,佛組“釋迦牟尼”像高達數十米,“涅磐”像長達十三點八米,是佛像信仰者的遊覽聖地。

“石龍洞”以洞內天然石龍而得名,全長218米,景點43個,主要景觀有“雙龜把門”“龍王宮”“銀河相會”“龍蛇相鬥”“長壽湖”等。“養神洞”以玉皇大帝率各路神仙雲遊四海曾在此歇息的傳說而得名。遊程1800餘祝?暗?8個,主要景點有“石林”“疊瀑”“維納斯”“雄師把門”“唐僧取經”“王母宮”“玉皇大帝”相形景觀等。“神仙洞”由“碧霞元君”“觀音菩薩”“送生娘娘”等雕塑組成,洞外“佛”字高10餘米,寬6米。“石龍渡”鐵索橋橫跨峽谷,長108米,寬2.2米,高38米,被稱為“江北第一橋”。溶洞群內青輝淡淡,仙氣嫋嫋,福地洞天;洞外林木繁茂,花草成蔭,風景秀麗。秋天滿山紅葉勝似香山。

洞導遊詞 篇11

親愛的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你們的到來!今天我很開心能在這做大家的導遊,帶領大家一起去遊玩遼寧省著名的本溪水洞。

大家也許早就聽說遼東山城本溪有一個億萬年的洞穴奇觀:山中藏洞、洞中有水、水潤石生、石揚城名,今天我們終於有機會能在這飽受眼福啦,哈哈~~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遊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遊洞穴。今天參觀遊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遊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結尾:

好了,本溪水洞全程遊覽到此結束,經過今天的遊玩活動,相信大家對遼寧本溪水洞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和見識。感謝各位的參觀遊覽!歡迎各位下次再來,謝謝大家!!

洞導遊詞 篇12

中國是“洞穴之國”,有著成千上萬個洞穴;已開發的有41個,其中夢幻織金洞最為美麗。

夢幻織金洞位於貴州省畢節地區的烏江旁,在三岔河與六沖河之間,氣候潮溼、涼爽。

織金洞全長12.1公里,有四層共五個支洞,每個支洞中還有五至七個小洞。總面積約70萬平方米,比天安門廣場還要大出44萬平方米。這五個支洞中屬“十萬大山”洞最大,其面積相當於10個足球場!巨集偉壯觀便成了織金洞的最大特點。

織金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顏色鮮豔。洞內的“珊瑚瑤池”、“石柱”,五顏六色,而且形態各異。再加上洞中溼度較大,有的地方有刺鼻的氣體,有時在人的眼前就會出現幻覺,因此得名“夢幻織金洞”。

織金洞中還有兩件奇物:“霸王盔”和“銀雨樹”。巧妙的是,這兩件奇物都位於“廣寒宮”中。“廣寒宮”的面積為5萬平方米,其中有許多石筍、石柱,可這些都是與兩件奇物無法相比的。

“霸王盔”是一種特殊的帽狀石筍,十分堅固,因其外表像一頂戰爭時用的頭盔而得名,它有30多米高,5米寬,可謂是“石筍之最”。

“銀雨樹”則是鐘乳石,高5.6米,看似一棵用石片一層層累成的小樹,表面呈淡黃色。據推算,“銀雨樹”還需要15萬年來完成生長。

那麼這個美麗的洞穴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據考古學家調查,120萬年以前,這裡還是一塊平地。但是有一天,地殼發生了變化,烏江水流的一部分流到了現在織金洞的位置並開始沖刷、腐蝕這裡。95萬年後,地殼又開始發生變化,水不再湧到這裡。又過了100年左右,洞內大部分水已經乾涸,並開始逐漸變成現在的樣子。又過了幾十年,一群野豬跑到了這裡,在洞內生活、繁殖,併產生了“石洞野豬”這個種群。約2萬年後,氣候變得潮溼,“石洞野豬”不再適應當時的氣候並滅絕了,但他們的角、牙等卻給人類留下了很有價值的財富。

夢幻織金洞,真是既巨集偉又神祕,不愧為中國的“洞穴之首”!

洞導遊詞 篇13

請看這一對石鐘乳和石筍,按照剛才講的形成原理,兩者對應生長,

相接成石柱,而這一對下邊的石筍可能由於地震,基座發生過位移,形成了這個違背常規的奇特景觀,專家取名叫“陰差陽錯”。這一錯,就把我們帶到了另一個世界——第二個洞廳,也叫“天堂”上來了。

從“人間”到“天堂”不可能“一步登天”,必須經過艱苦的“攀登”。我們現在走的這個洞道,是溝通“人間”洞廳和“天堂”洞廳之間現在,我們正在通過“南天門”,上邊高掛的一片一片的叫石幕它是山上酸水沿洞壁裂隙滲出後形成的片狀沉積,如同帷幕一樣展開,故名石藻。看那個象懸掛的鍘刀,叫“懸天鍘”。

看,右邊這個石鐘乳在生長過程中,由於石鐘乳頂端的毛細水流遇到了阻礙,分成了三小股,三個支叉上又長出了三個小石鐘乳,我們叫它“三叉神箭”,三個小叉不一樣長,說明它們生長速度不同。

過了南天門之後這裡比較潮溼,洞壁的滴水也多了,在特定條件下,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鈣華沉澱造型,人們給它形象的命名。看,那個耳朵還露在外邊的叫“天蓬元帥”;這個石柱芘喻為“擎天玉柱”;那叫“仙鶴欲飛”;這個象小鹿,請看還長著5條腿呢,我們叫它“五腿神鹿”。

這裡是“銀河天降”。請您注意它的光澤,白雲洞中的鈣化物有各種各樣的光澤,赤橙黃綠青藍紫,象瑪瑙,象玻璃,象瓷器,而這麵粉狀的鈣化層是在較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在地質學上稱為“月奶石”,在我國並不多見,它對地質和古氣候的研究有很大的科學價值。看來,我們的溶洞不僅是遊覽者的勝地,也是科學家的殿堂。

這個叫“仙人橋”,它是大洞穴分支管道發生塌陷後殘留的橋形巖體。我們都是“凡胎肉體”,無法通過那裡,還是讓我們沿著人造橋向前走吧!

這個叫“梳妝鏡”,進入天堂前大概要精心打扮一番,請大家照一照。

這叫“洗心池”,實際上是一個溶蝕的凹坑積水。上邊垂下來的小石幕,取名叫“革面巾”。大凡正式進入天堂以前要“洗心革面”吧。

請看,對面這一組景觀叫“極樂世界”。這裡是天堂大廳中發育的一個小型洞廳,由於後期洞頂石塊崩落,滴水在崩石上又沉澱了一層白色的鈣華,又有幾個造型逼真的石筍,加上比較幽靜,故叫“極樂世界”。這個象千年仙蘑,據說,它有特異功能,看一眼可以長壽,因此歡迎大家多來看幾次,祝大家延年益壽。這個象“王母蟠桃”,那個象“萬年靈芝”,旁邊還有“仙翁”、“仙童”看守呢。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奇妙無比!

請看,這裡還有一對“藏頭鴛鴦”,那是“竹節玉柱”。

這裡洞壁上懸掛的形如牛肺狀的石幔,叫“石百葉”,如果用手指輕輕釦擊,就會發出悅耳的響聲,因此,又叫“石琴”。這是洞壁裂隙中的水流滲出時,形成各種幔狀鈣華,由於上面水量較大,分成許多小股水流,沿石幔邊緣向下發育成長,形成上密下疏,半透明狀的百葉狀,這樣典型的百葉石比較罕見,這是白雲洞的第二絕景。那裡還有一盞“寶蓮燈”呢。你瞧,帷幕已經拉開,宮燈已經點亮,歡迎大家到“天堂”內宮遊覽。這個石筍象不象“太白金星”。

這塊巨石的上邊很平,取名叫“點將臺”。

現在我們來到了“觀景臺”上,這是“天堂”洞廳的最高點。站在這裡,整個大廳的美景一覽無餘。這個洞廳是5個洞廳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南北長重20米,東西寬65米,高20米。其特點:一是洞內溼度比第一洞廳要大;二是鈣華沉積型別比較齊全,有鍾乳、石筍、石幕、石幔、石百葉、月奶石和一些石針、石花等;三是有的還在滴水發育,絕景多。這個洞廳與第一洞廳一樣,也是發育在南北向斷裂破碎帶上。請看,這個景觀叫“玉龍鑽天”,這是一個典型的石幔鈣華沉積造型,是裂隙水流順著龍背鈣華沉積的。它昂首擺尾直衝霄漢的雄姿,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振興騰飛的象徵嗎?

看,好一掛飛天瀑布!它高8.5米,寬6米,是整個溶洞中最大的石瀑布,這不由使人想起李白的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種石瀑布,當年真是一個水瀑布,當大管道水流從高處呈地下瀑布或跌水落人下邊的洞穴時,就與地表瀑布一樣,產生瀑布狀的鈣華沉積。

這個透明的小石筍,稱為“吉祥石”,它晶瑩剔透,光潔如玉,說明碳酸鈣晶體比較純,如含不同的雜質,就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大家摸一摸,可以吉祥如意。

這個景觀叫“雪壓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您知道這是誰的詩句嗎?(陳毅)

各位朋友,我們站的這個地方叫“萬壽臺”。這邊有一個石筍高高在上,好象如來佛在講經。看下邊這群粗短不一的石筍,頂部光滑渾圓,恰如一群羅漢在朝拜如來,有人叫這組景觀“靈山仙境”,更象 “五百羅漢朝如來”。

這個景觀叫“玉簪對淨瓶”。這邊這個玉簪是一個大型的石鐘乳,後來洞中一些霧狀、珠狀水附在這個石鐘乳上,析出鈣質晶體,形成了一簇簇潔白的石針、石花,造型有的象金龍戲珠,有的如玉鳳展翅,很象古代婦女頭上插的玉簪。下邊這個則是大型石筍,形如觀音菩薩用的淨瓶。上、下快要接觸了,因此叫“玉簪對淨瓶”。這組景觀,美學觀賞價值很大,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這在其它溶洞中極為罕見,這是我們白雲洞的第三絕景。這些形態奇異,琳琅滿目的精巧造型是怎麼形成的呢?原來,在洞壁上的鈣化沉積物中,有很多細小的孔洞,毛細水滲出後,由於表面張力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便在毛細管外圍形成毛狀、針狀的微小晶體沉積下來。由於洞中溫度、溼度、空氣流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了晶體間孔隙方位不斷變化,使這些石針、石毛形成彎彎曲曲、千變萬化的石花。那裡象是“靈宵寶殿”,有“玉皇大帝”、“文武大臣”。

這裡的美景還不止這些,接下來您們可以自由遊玩,注意安全。

洞導遊詞 篇14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這次旅行的導遊劉朝維。很高興能陪伴你們一起參觀金華的雙龍洞。

雙龍洞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成為自然風景名勝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蘇軾、李清照等歷史名人都曾有佳作讚賞它;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曾為它寫下了近5000多字的遊記並把它列為“金華山八洞”的第一位;還有毛主席、朱德、宋慶齡、彭德懷、陶鑄、彭真等國家著名領導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跡。

那麼雙龍洞到底有什麼魅力令文人墨客們慕名而來?還有它為什麼叫雙龍洞呢?相信有旅客有跟我一樣的疑問,下面就請大家跟我一起去探尋雙龍洞的魅力。

各位遊客,請看,這就是我們本次遊覽的路線。現在我們已經出了金華城,來到羅甸,馬上就要入山了,距離雙龍洞還有半小時的車程。請大家不要著急。前面就是上山的盤山公路,大家可以看到山上長滿了映山紅和油桐。現在大家注意看樹底下的沙土,顏色是不是跟平常看到的不一樣?在平常普通的沙土是黃色的,而這兒的卻是粉紅色的,是不是很特別呢?還有,大家請看,路邊的溪流可是從我們要去雙龍洞裡流出來的。我們這次遊覽的主線就是探尋雙龍洞溪水的源頭。

旅客們,著名的雙龍洞到了,請有序下車,注意帶好隨身攜帶的物品。

現在我們到了雙龍洞的洞口。洞口寬敞高廣、氣勢雄偉,你們看那兩側懸掛的鐘乳石是不是很像龍頭?你找得到嗎?現在我們走進去,就是外洞,讓我們趕緊走進去瞧瞧吧!。

這就雙龍洞的外壁,很寬敞吧,面積有1200平方米,可容納上千人聚集,就像到了個大會堂。這裡常年洞溫為15℃左右,冬暖夏涼。夏天來這裡納涼是個不錯的選擇,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這是:“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大家看到這邊的“雙龍洞”三個字,可是唐人手跡哦。這邊的“洞天”二字,是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那邊“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元老、近代傑出書法家于右任的手筆。如果說雙龍的內洞是“龍宮”的話,那麼外洞就是“龍廳”,雙龍洞的名字也由此而來。大家說是不是很形象?

現在我們就去找尋一路上溪流的源頭吧?請認真找找,找不到?還是聽我說吧!大家往左下方看,泉水就是從這孔隙流出來的。這個孔隙應該比你們想象的要大一些,可以讓一隻小船進出。但是,這隻小船隻能坐兩個人,而且規定要並排仰臥。為了安全起見,請大家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兩人兩人依次排好隊坐船入洞。外洞到內洞的行程有八九米,在行船期間注意千萬不要抬起頭,哪怕是一點點也不行,以免碰破額角或鼻子。

遊客們,內洞到了,這裡光線很暗,請大家注意安全。內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景點很多,大家不要著急,隨著前面的汽油燈參觀。這裡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看這個,像不像個“壽”字。看,蜿蜒在洞頂的黃龍和青龍,多麼神氣!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態各異,五顏六

色,非常美麗。此外、還有景點五彩圖、避水金針、小橋流水,大家可以自由參觀。“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正是這裡的真實寫照。

親愛的朋友們,這次金華雙龍洞之旅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

希望我的介紹能令你們滿意,謝謝大家的支援,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帶大家遊覽。謝謝大家!

洞導遊詞 篇15

官馬溶洞不但是一個神奇的洞、神祕的洞,而且還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據說很多久以前,在官馬山下住著一個樸實憨厚的農民,他有妻子和一雙兒女,還有一個老父親,一家人勤勞耕作,日子非常紅火。農民既愛妻子、兒女,更孝順老人,而且樂善好施,肯幫助別人,受到四鄰的稱讚。一天,老父親病了,四處抓藥不見起色。父親的病使兒女愁眉不展。這種孝敬的心情感動了山洞裡的仙人,仙人就託夢這位農民,告訴他趕快上山取泉水給老父親喝,三天就能病癒。農民上早就進洞取來泉水給老父服用,老父的病果然好了,訊息傳開,附近村民紛紛上山取水,方圓百里的老百姓由於喝了洞中泉水,一個個體格健壯很少患病。從此,人們稱此山洞為“仙人洞”,洞中泉水為“聖水”。由於每天來這裡的人絡繹不絕,進洞必須舉著燈籠、火把照明,久而久之,將洞頂都燻黑了。

在抗日戰爭時期,官馬溶洞曾是抗日英雄楊靖宇戰鬥、學習、辦公的地方。當時,盛傳楊靖宇曾住在仙人洞,受仙人指點,指揮抗日,連續打了不少勝仗。在恢復和整修溶洞時,曾經在淤泥中發現了用彈殼做成的毛筆,經專家考證和史料證實,楊靖宇將軍確實在官馬溶洞住過,而且這支筆就是當年楊靖宇使用過的自制毛筆,是非常珍貴的文物,洞內有當年楊靖宇將軍率領部下開會時用的石桌。幾十年過去了,石桌依然光潤平滑,默默地為後人見證著中國人民不屈的戰鬥歷史。洞外巨大的“將軍壁”依然巍峨聳立,它已經成為無數為了民族的解放而獻身的英雄的紀念碑。

1996年吉林市人民政府正式確定官馬溶洞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抗日英雄楊靖宇在敵人的窮追不捨中躲入了官馬溶洞,因為洞中沒有食物,所以他以吃棉衣中的棉花度日,最終因無法消化與敵人的逼迫而犧牲。最後敵人在洞中找到了他的屍體,並埋葬了他。傳說當時連敵人都被他堅強的精神而感動。

洞導遊詞 篇16

三遊洞位於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面臨下牢溪,洞奇景異,山水秀麗,是湖北省著名名勝古蹟,20xx年5月25日,宜昌市三遊洞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傳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會於夷陵(今湖北宜昌),同遊洞中,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作《三遊洞序》,寫在洞壁上,三遊洞即由此而得名,這是人們稱之為“前三遊”。到了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東坡)、蘇轍父子三人,也來遊洞中,各提詩一首於洞壁之上,人們稱之為“後三遊”。

三遊洞地勢險峻,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呈不規則長方體,深約30米,寬約23米,高約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層巖面不斷溶蝕,並經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層地質年代為寒武紀,距今約五億至六億年,洞中岩石褶皺起伏,斷裂縱橫,千姿百態,有似圓若方的鐘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橫列,將洞隔成相通的前後兩室:前室明曠,詩文滿壁;後室幽奧,旁有耳洞,可通於外。後室頂部空圓若懸鐘,以石投擊,其聲如鍾,石子落地,其響如鼓,故有“天鍾地鼓”之說。

三遊洞景色奇麗,曾被古人喻為“幻境”。歷代途經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遊,並以楷、隸、行、草各種字型和詩歌、散文、壁畫、題記等形式寫景抒懷,鐫刻於石壁之上。至今洞內外尚存有宋代歐陽修題記、明代重刻之《三遊洞序》等各種壁刻和碑文40餘件,留下了寶貴的文化史料。

三遊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水石相擊,飛珠濺玉。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頂的至喜亭, 西眺可見大江雄姿;在那峰巒疊嶂之中,長江像一把利斧,闢開一線通道,直瀉西陵峽口,激流咆哮,破門而出,流經三遊洞旁,則水勢轉平,江面豁然開闊,呈現險夷交替之奇觀。

沿陡危的小道依欄而下,至山腰間的懸崖下有一小潭,細泉涓涓流入,長年不歇,潭邊草茂竹翠,這便是宜昌市的名勝古蹟——陸游泉。宋代詩人陸游於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10月8日來三遊洞時曾在此潭取水煎茶,並賦詩一首,書於石壁上。後人稱之為“陸游泉”。

洞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歡迎光臨金華雙龍洞。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鄭,你們就叫我小鄭導遊吧!我向你們簡單介紹一下雙龍洞的景點:雙龍洞在浙江省,出金華城,再入山五公里的地方,由內洞洞頂蜿蜒著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而得名。雙龍洞由外洞、孔隙、內洞三部分組成,外洞寬敞,孔隙窄小,內洞奇特。百聞不如一見,就讓小鄭帶領各位去親身體驗雙龍洞的奇特美景吧!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正在去金華雙龍洞的山路上。你們看,山上開滿了映山紅和油桐,多漂亮。不知你們注意到了沒有,這裡的沙土是粉紅色的,在別處可見不到。聽,這裡溪流的聲音很動聽,隨著山勢的起伏不同,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在時時變換調子。這溪流是從洞裡出來的,要遊雙龍洞必須迎著溪流前進。

遊客們,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是雙龍洞的洞口。你們抬頭看,山相當高,突兀森鬱,很有氣勢。你們看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讓我們往裡走,這是外洞,非常寬敞,在這裡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遊客們,我們現在要經過孔隙,這是進入內洞的必經之路,這裡非常窄小,請各位遊客不要擁擠,注意安全。上船的遊客必須聽工作人員的指揮,平躺在小船上,不能動,千萬不要把頭往上抬,要不然就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各位遊客,過孔隙的時候是不是很緊張,很刺激呢?我們現在離內洞的距離大約還有二三丈水程,請各位遊客按秩序登陸,現在我們已到了內洞。這裡有點黑,請注意腳下,走穩。請大家通過燈光,抬頭看看洞頂,大家看像什麼呢?對了,它們像兩條龍,一黃一青的兩條龍,這就是雙龍洞名字的由來。大家看,洞頂上還有許多石鐘乳和石筍,你們注意到了沒有,它們的顏色,形狀變化多端,有的像暴布,有的像蓮花,有的像碗,有的像蛋糕……這裡一共有四十多種名目,相信聰明的遊客們,肯定看出了不少吧。我們看到這些景確有鬼斧神工之妙,石鐘乳和石筍它們是經過成千上萬年才長成的,因為它們一百年才長一釐米。遊客們,千萬不要坐在洞裡,看它們成長,這樣你等白了頭也沒有用。

各位遊客,現在請你們自由活動細細觀賞,好好感受洞內的奇麗景色吧!

洞導遊詞 篇18

“千尺橫樑壓水低,輕舟仰臥人回溪”,進入內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龍宮了。內洞更大於外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洞內鐘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石鍾、地下泉水眾多。“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洞內你就可以見到兩龍的龍身、龍爪、龍尾了。其他主要景觀有“晴雨石”等數十多個岩溶景觀,琳琅滿目,惟妙惟肖,遊客至此,都會忘記塵世的喧囂,體驗“洞中方一日,人間已三載”的神奇。

洞口雙龍獨居特色,下面為我們展示下雙龍進洞的標準方式哦,值得你體驗,驚險無限!

外洞寬敞高廣,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會。常年洞溫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熱夏日,金華人和遊客到洞中納涼已成千古風俗,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1)摩崖石刻:外洞洞壁有眾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後由民國交通次長臨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書法家於佑任先生之手筆;*裡邊石壁上還有“水石奇觀”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遊記碑刻;近代合肥遊人的“雙龍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將“龍”字反刻,寓意雙龍洞的兩龍頭,要站在洞廳內往外反過來看,才能看到他們的真面貌。

2)呂先生藏身: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 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裡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廳北盡頭就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 等景觀,特別是洞中的岩溶景觀“仙人田”層層疊疊,使人不由產生來到世外的感覺。.

3)屏石橫亙:內外洞之間有巨大的屏石橫亙相隔,僅有狹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長15 餘米,寬3米多。要想進入內洞,只有屏息仰臥小船中,逆水擦巖而過,不得稍做抬頭,否則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驚險,遊覽方式為世界獨有。古詩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就是描寫歷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20xx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遊進雙龍內洞的。

4)金華山八洞之首:明代的徐霞客根據雙龍洞“外有二門,中懸重幄,水陸兼奇,幽明湊異”的獨特景觀特點和價值,把它列為“金華山八洞”。

金華自古以優越的地理和交通條件為商家倚重,是歷史上商業繁華的地區之一.金華物產豐富,“金華火腿”和“金華酥餅”兩個傳統名產更是名揚海外,其它花茶、藕粉、佛手在全國知名度很高。此外,金華白字酒、壽生酒、佛手酒、義烏南棗、東陽木雕、浦江麥杆畫、草編、剪紙、永康灰鵝、方巖玩具、蘭溪蜜棗、花豬等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改革開放後湧現出的義烏中國小商品城也以逐漸系統化,近年相當活躍,以小見大,以多見長,物廉價美,市場充滿一片繁榮景象。其他如永康中國科技五金城、金華工商城、浦江書畫市場、磐安特產城等20餘個特大型、大中型購物市場,使金華成為輻射國內外的物質集散中心,被譽為“購物天堂”。

浙江武義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有“江南華清池,浙中桃花源”之美譽的浙江省武義縣境內,距武義縣 城60公里,總面積1327.69公頃。公園屬中山地貌,峰巒疊嶂,高聳雲霄,千米以上山峰林立,牛頭山,海拔1560米,不僅由仙而名,更因水而靈。古樹斷崖 相伴的碧湖懸瀑,皮筏漂流、爬坡戲 浪等激情誘惑,讓遊賓在訪仙問道之餘,可擁抱激流而抵達快樂生命的巔峰。牛頭山神牛谷漂流,峰險崖峭,峽 深流急。漂流全程3公里,大小落差有20餘個,*高落差有2.6米,兩岸林密 巖奇,獸躍禽飛,和諧怡然,派原始 景象。良好植被的水源涵養和水質淨化,造就了可與九寨溝媲美的秀水。 河流順山勢而下,千迴百轉,曲徑通幽,大有“山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 一村”的新奇。

洞導遊詞 篇19

不久前,我和爸爸有機會遊覽了位於吉林省磐石縣境內的官馬溶洞。在路上爸爸告訴我這洞是由鐘乳石經過上萬年的變化而形成的。想不到一個小小溶洞的形成競需要那麼漫長的時間,這頓時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正想著,只聽爸爸一聲喊:“到了!”果然,遠遠望去,山上樹叢中隱隱約約露出一個洞口。

我們走了上百米的山路,終於到了洞口。真沒想到,溶洞外陽光燦爛,洞內卻寒氣逼人,冷得我直打哆嗦。但這洞內神奇的景緻緊緊地吸引著我,使我忘卻了寒冷。洞口的鐘乳石奇形怪狀,千姿百態,像是在迎接遊客;往裡走,卻彷彿走進了一個“動物園”:這裡有張著血盆大口的“獅子”,有永遠走不出洞的“駱駝”,有正在奔跑的“馬”,有棲息在枝頭的“蝙蝠”……我正在仰頭觀望,不料腳卻碰到了一塊大石頭上,低頭一看,嗬!這兒竟趴著一隻千年“大烏龜”,那龜頭略略偏了一點,像是正在做漫長的爬行,要去尋找生長它的大海。

再往前走,我看見了石筍、石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綻開在洞內的石花。用手摸一下,它就像平常的石頭,只有仔細觀察,才發現這些石花栩栩如生,裡面似乎有幾根花蕊,花蕊邊上的花瓣沽滿了露珠,幾乎和真花沒什麼兩樣。我正凝神觀察,忽然聽到身後傳來漬漬的讚歎聲,一轉頭,發現我後面有個十多米高的大“瀑布”,站在石瀑布下仰望,彷彿聽到隱隱的水聲,這雄偉的石瀑布讓人想到唐代大詩人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夭”的詩句。最後,我們來到了暗河前,從“嘩嘩”的水聲中可以判斷出,這條河很深。水不知從哪裡流來,又往哪裡流去,讓人一眼望不到頭。河邊停有一個木筏子,似乎在等待著哪一位大膽的遊客去暗河深處探險。

太陽西斜時,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迷人的溶洞,溶洞那神奇的景色將深深印在我的記憶之中。

Tags:導遊詞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