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江的導遊詞(精選15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7.47K

江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江的導遊詞(精選15篇)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湛江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DAVID。

萬世文殿位於廣東徐聞縣一中的校園,是雷州半島儲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殿。萬世文殿又稱孔廟、文廟、學宮,始建於討網村,後隨縣城。

現存的建於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歷代均有修葺,殿規模很大,有櫺星門、戟門、魁星閣、尊經閣、明倫堂、鄉賢名宦詞、燕居亭、泮池、大成殿,現僅存大成殿一座三開間,面寬24米,進深13米,重簷歇山頂,九架樑結構,方石金柱16條,圓木金柱8條,柱基全系青石,上層系封火式山牆,殿前有月臺,長15米、寬17.1米、高0.58米,兩側有石欄杆。1986年縣政府撥款重修大成殿。1990年徐聞一中自籌資金修復泮池。殿內古碑石刻很多,但大部分散失,現存較好的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司寇真像碑》、《鎮石泰山石敢當》、《署邑侯陸公修建文廟碑》、《義學芳名碑》,還有一道學宮題名碑,現失落在西門村委會。抱鼓石一對儲存完好。兩株古枇杷,長勢盎然,枝葉繁茂,被譽為"甘棠雨露"。

為了弄清這所歷史悠久的建築物的來歷,先後多方查閱了《廣東通志》、《雷州府志》和《徐聞縣誌》等有關史籍資料。幾經輾轉終於在清朝宣統三年的《徐聞縣誌》上找到了有關徐聞孔廟最真實、確切的記載:徐聞孔廟創建於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由於倭寇入侵,徐聞縣城被攻佔和燒燬,孔廟(縣學)曾一度被迫隨縣治一併遷至海安千戶防禦所城安置,學宮的童生們也全部暫時由縣城轉到海安所去入學。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隨著賓樸城(徐城)的重新建成又隨縣治從海安遷回徐城現址一直至今。徐聞孔廟歷代均有修葺,原先徐聞孔廟的規模很大,據有關地方史料所記載,至清末單學宮原佔地面積就有1萬平方米以上,沿中軸線依次為櫺星門、啟聖祠、戟門、泮池、敬一箴亭、謝圃亭、大成殿、魁星閣、尊經閣、文武閣、燕居亭、明倫堂、鄉賢祠、名宦祠、文明坊等等附屬建築。古時每三年都要舉行一次隆重祭祀先師孔子的大典,是時舉縣轟動,人們都從四面八方來觀禮。

近年來有學者研究將徐聞縣古代時的教育認為是始源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湯顯祖謫任徐聞典史時與知縣熊敏捐資建立的貴生書院,還認為在湯顯祖建立貴生書院之前,徐聞縣民風好鬥人皆輕生,為荒野夷蠻之地。但這一點說法有點牽強附會了,因為很顯然,在湯顯祖的貴生書院之前,徐聞縣學宮(孔廟)在元朝大德年間就已經存在了,而當時在海安和錦囊等衛所也有供駐軍子弟和當地群眾入讀的社學,且另據清朝宣統三年《徐聞縣誌》上的記載,早在北宋年間,徐聞縣城就有一所官方半官方性質的夢槎書院在開辦,只是由於年代久遠,夢槎書院的規模和辦學內容也已不可考。 據深入考證後我們還了解到,清末徐聞孔廟裡祭有鄉賢祠,內供奉的人物計有徐聞籍的鄉賢十人,其中有南北朝大司馬、江州刺史、奮威將軍阮謙之,元國子監學祿、大理寺丞陳偉淵,明賜進士、鬱林知州、崇榮左史中憲大夫駱效忠,明永樂進士、上猶知縣、山西道御史吳謙,明江蘇按察司、大總戍欽賜殿前大將軍、授光祿大夫駱鳴肅,明嘉靖舉人、興化通判、戶部員外郎鄧邦基,明靖州、澧州、泗州三州知州鄧邦髦,明萬曆癸末科朱國祚榜殿試名列第二十四名的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編檢鄧宗齡等人,這些邑人鄉賢的活動年代清一色都是在湯顯祖建立貴生書院之前的,而貴生書院建立後僅有兩人被選入孔廟鄉賢祠供奉,從孔廟的遺蹟足可見徐聞地在修建貴生書院之前就已就人文鼎盛、英才輩出了!怎麼能說湯顯祖建立貴生書院以前位於雷州半島南端的徐聞縣就還是蠻荒之地呢!

從辦學模式上看,不同的是縣學宮是全官方性質辦學的,而貴生書院是半官方性質辦學的:明清兩代,縣學宮的經費大多由官銀撥付,小部分由當地富紳資助。而貴生書院除了鄉紳贊助和學生繳費之外則有"賓興田",以田租收入為在學與赴考者發"膏火"(原指燈油費,泛指學習生活補助費)。相同的點是縣學和貴生書院的教學語言和教學內容:縣學和貴生書院師生均要用官話(普通話)進行教學。而且學生剛開始是啟蒙學塾,教材是《三字經》、《千字文》、《雜字》、《聲律啟蒙》、《故事瓊林》、"四書"等等,往往是幾人一組,分組教學,對習字、對對相當重視。進入縣學或貴生書院後則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書經》、《禮記》、《左傳》,熟讀後還要能夠背誦,可以想像當時單單這幾本教材就已經共40多萬字,這麼多本象磚頭那麼厚的書籍要全部背熟了又要靈活運用,還要撰寫八股文,試帖詩等等,所以很是辛苦的,久而久之人的思維都僵化了,只會整天背這些八股和四書五經。學生不管年齡大小,通稱"童生",每三年要參加一次"童試",又叫"縣試",由縣知事主持。應試的童生首先要向衙暑的禮房報名,要如實地填寫姓名、籍貫、年齡,三代履歷,必須身家清白,三代人中沒有賣淫的"娼",沒有唱戲的"優",沒有當過差役的"皁隸",才有資格報名參考。"政審"工作搞了之後,還要以同時參加考試的五個人互相連保,又要請本縣的一名廩生出具書面證明,擔保該童生確係本地籍貫,確係身家清白,祖宗三代都沒有人當過"娼優皁隸",並且不是在為父母的守喪之期,才允許進入考場。廩生是學宮裡面資歷很深的生員,他也在讀書,但每一年國庫要補貼四兩銀子的"廩餼銀",是屬於"帶薪學習"的尖子生。後來隨著科舉制度的終結,清光緒三十年將縣學改革為縣高等國小堂,全面實行新式教育,其後縣高等國小堂在一九三八年又沿襲為現徐聞縣第一中學一直至今,可以說徐聞孔廟七百餘年間讀書聲不絕!日 從明清至近代,徐聞地也屢經劫難,孔廟也不例外。清末民初,徐聞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匪亂,導致全縣焦土、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孔廟由於位於縣中心部位未能倖免,毀遭催殘,孔廟的櫺星門、啟聖祠、戟門、敬一箴亭、謝圃亭、鄉賢祠、名宦祠等悉數被毀!但更大的浩劫則是時期的"破四舊、批林批孔"運動,當時徐聞孔廟的魁星閣、尊經閣、文武閣、燕居亭、明倫堂、文明坊也被盡數拆除,裡面的物品被全部搬出來當眾焚燒燬掉,且孔廟內物品被焚燒後化成的灰還要被撒在大街上任人踩踏,大成殿則淪為堆放各類雜物的倉庫,徐聞縣第一中學在這種政治環境下也被迫暫時停辦。由於歲月的變遷,徐聞孔廟現僅存大成殿和泮池,大成殿為一座三開間,面寬24米,進深13米,重簷歇山頂,九架樑結構,方石金柱16條,圓木金柱8條,柱基全系青石,上層系封火式山牆,殿前有月臺,長15米、寬17.1米、高0.58米,兩側有石欄杆。大成殿是取孔子集歷代聖人之大成之意,是孔廟的主體建築,位於全廟的中心,以前徐聞孔廟大成殿內正中供奉的是先師孔子塑像及孔子旁邊則立著孟軻、顏回等人的塑像,而大成殿東西廡有孔子弟子七十二賢畫像,但中這些塑像和畫像已全部被毀。1986年徐聞縣人民政府曾撥款重修大成殿。孔廟的"泮池",來源於《周禮》中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設定的四面環水的大學堂。人們踏上泮池,就好像進入了最高學府。徐聞孔廟的泮池是一座架著石橋的圓形的水池,由於太於過陳舊和在中池被填埋部分和橋體破壞嚴重,1990年徐聞一中自籌資金修復泮池。

徐聞縣孔廟古碑石刻很多,但大部分散佚了,現存較好的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司寇真像碑》、《鎮石泰山石敢當》、《署邑侯陸公修建文廟碑》、《義學芳名碑》,還有一道學宮題名碑,現失落在徐聞縣徐城街道辦西門村委會附近。抱鼓石一對儲存玩好。兩株古枇杷,長勢盎然,枝葉繁茂,被譽為"甘棠雨露"。 古人對孔廟非同小可,過去孔廟左右兩側牆外,都豎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碑。不論是多大的官,來孔廟都不能躍馬揚威,只能畢恭畢敬,乖乖下馬步行,否則不可開交,因為依照明清例律,輕者上奏朝廷革職查問,重者按藐視先賢例法治罪入獄。

1983年徐聞縣人民政府正式公佈徐聞孔廟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元朝大德年間始建至今,悠悠七百年,彈指一揮間,歷經七百餘年風霜的徐聞縣學宮有幸成為少有的原汁原味的歷史遺蹟,它既是封建社會雷州半島教育的一個"縮影",也是湛江教育史上的一處寶貴的文化遺產。

古人崇孔成風,因此縣縣均建有孔廟,雅稱:萬世文殿。徐聞一中的校園便是徐聞縣孔廟舊址,且是雷州半島儲存最完好的一座孔廟。

徐聞的孔廟,又稱文廟,學宮始建於討網村,後隨縣城變遷。現存的孔廟建於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歷代均有修葺.孔廟規模很大,有櫺星門、戟門、魁星閣、尊經閣、明倫堂、鄉賢名宦詞、燕居亭、泮池、大成殿,現僅存大成殿一座三開間,面寬24米,進深13米,重簷歇山頂,九架樑結構,方石金柱16條,圓木金柱8條,柱基全系青石,上層系封火式山牆,殿前有月臺,長15米、寬17.1米、高0.58米,兩側有石欄杆。1986年縣政府撥款重修大成殿。1990年一中自籌資金修復泮池。孔廟古碑石刻很多,但大部分散失,現存較好的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司寇真像碑》、《鎮石泰山石敢當》、《署邑侯陸公修建文廟碑》、《義學芳名碑》,還有一道學宮題名碑,現失落在西門村委會。抱鼓石一對儲存完好。兩株古枇杷,長勢盎然,枝葉繁茂,被譽為“甘棠雨露”。

古人對孔廟非同小可,過去孔廟左右兩側牆外,都豎有“文武-到此下馬”碑。不論是多大的官,來孔廟都不能躍馬揚威,只能畢恭畢敬,乖乖下馬步行,否則不可開交。

江的導遊詞 篇2

珠江,是流經廣州市區的一條大江,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珠江是西江、北江和東江三條河流的總稱。西江的上游為南盤江、源頭在雲南省益縣馬友鄰山,流經桂之後,主流從廣東磨石門(在珠海斗門)注入南海,全長2129公里;北江西源武水出湖南臨武縣,東源湞水出江西信豐縣,長582公里;東江江源尋烏水,西源九曲江,均出江西省安遠、尋烏兩縣間,長503公里。西、北、東三江分別於廣州附近匯入珠江,流域總面積為42.57萬平方公里(不領導越南境內部分)。珠江河口的巨大沖積平原稱珠江三角洲,三角洲一帶港汊密佈,主要入海口有虎門、洪奇瀝、磨刀門、崖門等處。狹義的珠江僅指從廣州市區北面的石門(流溪河)到東面的黃埔港這一段經市區北面的石門(流溪河)到東面到黃埔港這一段經市區的河道,全長約70公里。歷史上廣州城南河面上有一塊形如巨珠的礁石,被稱為海珠石,珠江因此而得名。

隨著廣州市政府“三年一中變”取得越來越多的驕人成果,珠江水變清了、變美了,現在的珠江兩岸23公里長的“觀景長廊”風景更加旎迷人,堤兩岸種上了別具嶺南特色的榕樹、木棉書和耐陰的地被植物,花崗岩欄杆與地面的天然開採石面相輔相成,實現了傳統與現代、自然與人工的完美結合。

珠江夜遊

“珠江”的得名有這樣一則傳說:相傳古羊城在愛群大廈、省總工會附近的江中有一塊方圓90丈的礁石,是一顆摩黎珠的寶珠變成的,人們稱之為海珠石,這條江就是現在的珠江。

珠江包括東江、西江、北江及其支流,流經過雲南、貴州、廣西、江西、湖南、廣東六省。幹六西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馬雄山,全長2214公里,它的長度和流域面積在全國江河中居第三位,年流量居全國第二位。

剛才登船的西碼頭可以乘船到蓮花山、金沙度假村、黃埔軍校、南沙天后宮、橫檔島、半月島等地,客輪旅遊分公司也沒設在這裡。

現在河北面是著名的南方大廈,它是廣州目前規模最大的百貨商場之一,前身是大新公司,享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是市民消費的理想場所。

在河的北岸,是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橋,全長約有7600多米。是我國第一條城市高架路系統,一小時可通車2500輛,成為貫通廣州西、南、北的快速幹道。

江的導遊詞 篇3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美麗的麗江古城。我代表我們“神遊”旅行社誠摯地歡迎你們家到來。我是今天的導遊員,我的名字非常好記,徐悲鴻的“徐”,大家叫我小徐就行了。在今天的行程中如果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對小徐講,小徐時刻待命為大家服務。

大家是不是第一次到麗江來啊?(是!)好,我們現在就去揭開麗江神祕的面紗。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與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儲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位於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闊野。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自然環境雄偉,是古代羌人的後裔、納西族的故鄉。

親愛的遊客們看來今天我們這個團隊身體素質都非常棒啊,大家知不知我們現在所處的位臵海拔有多高?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在海拔2400米的地方。大家都沒有出現高原反應,非常好。走進大研鎮,大家有沒有發現大研鎮沒有城牆,據說因為古代麗江世襲的統治者均姓木,若築城牆、木字加上框便成了“困”字、因而古城沒有城牆。我們走在麗江彩石鋪成的街道上可以看見一座座古樸的民居,當地的居民以木石與泥土構築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白、藏民居的傳統,我們現在看見的就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廂房與壁圍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間兩層,朝南的正房供長輩居住,東西廂房一般由下輩住用。房屋多簷下,裝飾一塊魚形或葉狀木片,名曰“懸魚”,以祈“吉慶有餘”。但在這樸素的民居中,也隱藏著一座宮殿,那就是木府大院,木府大院是一座仿紫禁城的納西宮廷式建築,可以說得上是氣勢恢巨集,然而這裡面住的不是慈禧,而是納西族的世襲統治者木府家族。城內早年依地下湧泉修建的白馬龍潭和多處井泉至今尚存,人們創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頭塘飲水、

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順序而下,既科學又衛生。居民還以水洗街,只要放閘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順勢下洩,便可滌盡汙穢,保持街市清。

古城,以江南水鄉般的美景,別具風貌的佈局及建築風格特色,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等稱號。但古城沒有寒山寺的鐘聲,卻有著動聽優美的音樂。麗江納西人歷來重教尚文,許多人擅長詩琴書畫。在古城多彩的節慶活動中,除了民族歌舞和鄉土戲曲,業餘演奏的“納西古樂”最為著名。我們一路走來都聽到了優美的音樂,大家肯定想不到這些樂曲都是由七八十歲的老人彈奏出來的吧?他們有“納西壽星樂團”的美譽。納西古樂中,最著名的是大型組曲“北石細裡”,據諧音俗稱“別時謝禮”,漢譯“白沙細樂”。白沙細樂相傳忽必烈當年南征過麗江,納西酋長麥良到渡口相迎,二人結為知交。臨別時,忽必烈留下半支樂隊,他們與納西樂工共同創作的。

聞名於世的麗江壁畫,分佈在古城及周圍15座寺廟內,這些明清壁畫,具有多種宗教及各教派內容融合並存的突出特點。遺存於麗江白沙村大寶積宮的大型壁畫《無量壽如來會》,把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繪在一起,反映了納西族宗教文化的特點。

請大家往麗江城的西北看,我們可以看到一座雄偉的雪山,這座山叫做“玉龍山。”主峰海撥5596米,雪山終年積雪,至今尚未被人類征服,還是一座處女峰。在納西族的傳說中,玉龍山是“三朵神”的化身,所以在納西人心目中玉龍山是一座神山。玉龍山上不僅有奇特的雪景,因其山體氣候的垂直分佈,植被和自然景觀也極其豐富。雪山下有草甸,犛牛在廣闊的原始森林旁悠然散步,遠處的木屋裡不時傳出納西姑娘的歌聲,冰川,峽谷,瀑布,還有漫山的杜鵑花,玉龍山可以被稱為世外桃源啊!

但是,玉龍雪山不輕易被人看到她白雪皚皚的頂峰,因為她很容易被雲霧遮住,只有當太陽出來時,才會開啟讓您一睹芳容,但很快又沒有了。

在玉龍雪山景區內,從雲杉坪索道處往下步行幾百米便可以到白水河。白水河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犛牛,遊客朋友們注意這些犛牛不是免費的,同它合影或騎行,每次收費10元。白水河的對面有一塊草坪,它叫做雲杉坪。杉坪納西語稱“吾魯遊翠閣”,意為“玉龍山中的殉情之地”。

玉龍山的一側有一個巨大的峽谷,虎跳峽,又稱“金沙劈流”。 金沙江穿峽而過,江面險窄,最窄處僅有30米,相傳老虎能一躍過江,故稱“虎跳峽”。全峽長約16公里,高差3900米,全長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有18個險灘錯落排列在峽谷中,平均不到一里就有一個。浪濤翻卷,勝過著名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為世界最深的峽谷之一。此外在虎跳峽沿江的巖壁上,有12個珍貴的古巖畫魚,使這條世界大峽谷又添奇觀。如果能穿夠越這樣一條峽谷,所有的驚險,壯闊,山川的秀美及困難都經歷了,那麼世界上就沒有什麼好畏懼的了。

好了,我們現在去下一個景點。位於麗江城西8千米處有一個高原湖泊,也是麗江縣境內最大的湖泊,“拉什海”。山水相映,碧翠環抱是它的特徵,拉市海每年都引來越冬的水鳥,有調查顯示,這片水域每年有3萬隻左右的水鳥來此越冬,其中包括斑頭雁、中華秋沙鴨、黑頸鶴、天鵝、白鷺等57種鳥類和珍稀瀕危鳥類。這裡已建立了包括拉市海在內的4個高原溼地自然保護區。這裡是候鳥的樂園。

拉什海旁邊的這條古路叫做啊“茶馬古道”,是過去交通不便時,商人販運茶葉鹽巴去藏區換毛皮等物的地方。走在茶馬古道上必須經過一個古鎮,束河古鎮,它是“茶馬古道”上儲存完好的重要集鎮,是納西族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活標本,古鎮核心保護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有1000多戶人家,3000多人。束河,即是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依山傍水,建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大石橋,大覺宮,至今還儲存完好,這些多元的文化景觀,都是麗江古城的補充與延伸。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我們的旅程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大家對小徐本次工作的支援。小徐有什麼不足之處還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預祝大家歸途愉快。

江的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各位來賓: 歡迎大家乘船遊覽美麗的灕江。

灕江屬於珠江水系,發源地在桂林北面興安縣境內的貓兒山。貓兒山是史稱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海拔2238米,號稱中南最高峰,灕江由貓兒山下的涓涓細流彙集而成興安縣境內至今還保留著秦始皇時期修建的“靈渠”,它是中國第一條人工運河,史稱“興安靈渠”,它把灕江的水和湘江的水連線起來。湘江在湖南境內,屬於長江水系。大自然賦予了它特定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世上無水不東流”是因為地球西部地形高,東部地形低所造成的,但惟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而去,灕江的水由北向南而下,所謂“湘漓分流”、“相離而去”,灕江故此得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另外灕江的“漓”字,在字典裡面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大概也是灕江名稱最佳的含義。灕江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起過重大作用,靈渠開鑿之後,它溝通了嶺南與中原的聯絡,對秦王朝統一中國的大業,以及對桂林乃至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有深刻的影響。

竹江景區

(群龍戲水) 在前面右側臨水的山壁,有幾根懸垂倒掛的鐘乳石柱,它們形態嵯峨,形神兼備,彷彿像幾條飲江的巨龍,它們的身子,隱藏在山壁內,只有龍頭向著水面。第當春夏水漲,龍頭便會吐出雨露。傳說這幾條龍是天帝派它們到灕江邊來採集桂花香精的。很久以前這些山坡上長滿了桂花,那沖天的香氣直貫天宮,引得嫦娥也想偷偷下凡,天帝為之震怒,於是派來了這幾條神龍,要把這桂花的香氣全部吸盡帶回了天宮。誰知道神龍到了這時原形被這裡的景色迷住了,它們不僅沒有帶走人間的桂花,反而引來了天庭的雨露,它們把雨露傾注在崖壁下的潭裡,從此這個潭就叫沉香潭。沉香潭的水灌溉了灕江兩崖的四方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的桂花樹枝葉長得更加繁茂了,灕江八月兩岸到處都是桂花香,怪不得人們都把這片地方叫桂林呢!

草坪景區

(鑼鼓鴛鴦灘) 彎彎曲曲的灕江,有一個灣就有一個灘,有人數了一下,從桂林到陽朔,83公里的水程,共360.5個灘。灘頭灘尾水比較淺,灕江從灘頭上流過,發出淙淙的響聲,這響聲彷彿是天宮中的仙樂,聽了叫人飄飄欲仙。其實這哪裡是仙樂,這是灕江的音樂,請大家看,左岸邊有兩塊大石頭,一個像圓鼓,一個像金鑼,當地的村民們都叫它們鑼鼓石。右岸邊兩座拔秀的小山柱,彷彿是一對鑼錘和鼓棍,大家仔細聽,彷彿還有一對鴛鴦在唱歌呢。

楊堤景區

(八仙遊江) 右前方,山到了這裡突兀而起,雲到了這裡虛無縹緲,給人以幻境的感覺。這一帶山巒疊嶂,氣勢雄偉,前面一組8個山頭,很像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8個仙人,靠近江邊頭光光的是鐵柺李,旁邊的是曹國舅,下面戴帽子的是河仙姑,接下來的是張果老、韓湘子、呂洞賓、藍采和、鍾漢離,正好8個。據說有一天,8位仙人各顯神通,飄洋過海,結伴而行,他們來到了灕江邊上,看到了美麗的灕江風光,這裡碧水青峰,田園似錦,於是他們決定留下來,這個景點取名叫“八仙遊江”。

興坪景區

(溯江鯉魚) 前邊有一個山峰又長又大,橫亙在灕江邊,整個山形很像鯉魚,魚頭朝右,魚尾朝左,魚嘴跟右邊的這座山峰相連,在高高的魚背上有一組小山峰構成了魚鰭,真是一條活靈活現的大鯉魚,那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條鯉魚,誰也沒有辦法稱它的重量。那鰭魚又像一隻小哈巴狗,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獅子狗,它的頭部、眼睛、四肢都很清楚,真是可愛極了。

桂林山水有四大特點: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那麼灕江除此之外還有瀑布、流泉、險灘、竹林四絕。有人說:灕江不僅僅有這睦,而且還有怪、迷、奇、絕四大特點,那就是古榕之怪,畫山之奇,冠巖之迷,半邊渡之絕。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陽塑景區

(“帶”字石刻) 碧蓮峰上碑文石刻很多,特別是山腰石壁上刻有清代光緒年間一個草書“帶”子更是令碧蓮生逃。其字形結構意味深長,人稱一字詩,竟包含了“一帶山河,少年努力”八個字的韻味和筆意。從欣賞這個“帶”字,最後我們應該總結灕江的精神就是一個“妙”字,灕江風景的自然美,妙不可言。

各位朋友,今天的灕江遊即將結束,歡迎您及您的朋友下次再來遊覽灕江。

江的導遊詞 篇5

灕江發源於興安縣貓兒山,從桂林到陽朔83公里水程,灕江像蜿蜒的玉帶,纏繞在蒼翠的奇峰中,造化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景色最為優美的岩溶景區。乘舟泛遊灕江,可觀奇峰倒影、碧水青山、牧童悠歌、漁翁閒吊、古樸的田園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麼詩情畫意。

灕江流經此處,方向陡轉,流分為二,將山前的江灘分為三個小洲,江水拍擊三個洲頭,洲上綠草如茵,蘆竹交錯,偶見牧童悠閒。江中有九塊石頭,傳說為九頭牛所化,故稱“九牛戲水”。

過黃牛峽後,在灕江西岸即見望夫山。山巔上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裝的人正向北而望;山腰處一石如揹著嬰兒凝望遠方的婦女。關於望夫山有多種傳說。

半邊渡離繡山約2公里處,江左岸有一駝形石山。這裡石壁險峻,峰巒如朵朵出水芙蓉,倒映於綠波碧水之中,正是“此地江山成一絕,削壁成河渡半邊。”

位於灕江東岸,距桂林市南29公里,古時為水路驛站。這裡群峰屏立,中有一平塢。如果沿著西岸如屏似障的削崖繞塢而行,您會看見奇特的風景。

在灕江西岸的鴛鴦灘下,距桂林約46公里處。楊堤兩岸翠竹成林,連成十里的綠色翠屏,搖曳在青山、秀水、飛瀑、淺灘之間,給人以清幽、寧靜之感。

從楊堤村後的人仔山眺望楊堤,映入眼簾的更是一幅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洲上阡陌縱橫,莊稼如茵;山村竹樹蔥蘢,炊煙裊裊;水上漁筏搖曳,鸕鶿鬥水;山澗牛羊歡叫,牧笛悠揚。如果遇到陰雨天氣,就能目睹灕江著名的“楊堤煙雨”景觀——就像中國山水畫,群峰綠水之間,景物隱約迷離。

在灕江左岸林茵翠海中,可見青磚黛瓦村舍依江而立,叫浪石村。到此,就進入灕江景區的山水精華所在,兩岸奇峰羅列,水曲天窄,右岸有大黃山、文筆峰、筆架山、獅子山等,高低錯落;左岸有觀音山、白兔山、金雞嶺等,千姿百態。遊覽至此,但知船伴山行,不覺山回浪轉,前望水穿江峽,旁視峽襯帆影;或則雲遮霧繞,煙波渺渺,山川隱約,幻景天成。

九馬畫山在灕江東岸畫山村附近,距桂林約60公里處。它五峰連屬,臨江石壁上,青綠黃白,眾彩紛呈,濃淡相間,班駁有致,宛如一幅神駿圖,因有九馬畫山之名,簡稱畫山。九馬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或立或臥,或奔或躍,或飲江河,或嘶雲天,正是“馬圖呈九道,奇物在人間”。關於此景,清代詩人徐沄曾賦詩讚嘆:自古山如畫,而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

黃布灘因灘底有一塊米黃色的大石板,似一匹“黃布”而得名。灕江山色美,美在倒影中。灕江倒影要數黃布灘最美麗、最醉人了。這裡水平如鏡,清澈澄碧,綠竹護堤,倩影婆娑,山巒、翠竹、藍天、白雲倒影在碧水之中,山水一體,水天一色。最能概括此景的是清朝詩人袁枚的名句: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

興坪古鎮,依山傍水,為灕江風景薈萃之地。四周山巒奇秀,景觀豐富;東有僧尼相會、獅子望天、羅漢晒肚諸景;北有壽星騎驢、駱駝過江等山;西有筆架山和美女峰;南面地勢開闊,螺螄山、鯉魚山和遠出群峰相襯,高低錯落,疏密相間。

灕江在這裡迴旋曲流,幽深澄碧,把江兩岸的景色,皆潑墨於水面。疏林、新簧、紅帆、農舍則好像鑲嵌在山水畫中。景色之妙,難以彩繪筆錄。興坪的風光甚至搬上了中國貨幣“人民幣”--1999年版人民幣20元券背面的風光即取材於興坪段灕江風光,乘遊船遊覽灕江在興坪附近的左岸即可見。

江的導遊詞 篇6

荔波樟江位於貴州南部的荔波縣境內, 總面積273.1平方公里,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和浩瀚蒼茫的森林為主體,由小七孔鴛鴦湖景區、大七孔地峨宮景區、水春河峽谷景區及樟江沿江風光帶等構成,呈現出喀斯特森林生態環境的完美統一和神奇的特色。主要景點有58個。景色以野、 奇、秀為特色,集中於小七孔景區內,是開展生態 旅遊,迴歸大自然旅遊之勝地。

荔波樟江內人文景觀也頗具特色,有*“一大”的少數民族代表鄧恩銘烈士的故居,還有瑤麓流傳至今的洞葬以及粗獷古樸、個性鮮明的民俗風情,極富吸引力。

荔波樟江位於荔波縣境內,距貴陽市314公里,它以喀斯特地貌所造就的奇山秀水,吸引萬千遊人,主要景觀分佈在大七孔、小七孔、水春河峽谷3個景區。七孔景區以峽谷為奇。遊人在大七孔橋旁登舟,溯流而上便進入天神峽谷。但見兩岸峭壁聳立、危崖層疊,絕壁上附著朵朵鍾乳、層層翠林,宛若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舟行約2公里,有高60米、孔寬20米的天生橋矗立於花草樹木叢中,一道奔騰不息的瀑布映襯上面的橋身,靜中生動,靜內出聲。過天生橋,地下湖又是一番神祕,使遊人驚喜不已。

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和世界人與生物圈網路保護區、自然保護區——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南部邊陲的荔 波縣境內,毗鄰廣西環江、南丹縣,處在桂林——貴陽——昆明的三角旅遊空白區內。荔波樟江風景區總面積273.1平方公里,由小七孔景區、大七孔景區、水春河景區和樟江風光帶組成。茂蘭喀斯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生態科普教育和生態旅遊的重要基地。

荔波樟江區風景名勝區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和浩瀚蒼茫的喀斯特森林景觀為主體,景區內峰巒疊嶂,溪流縱橫,景物景觀動靜相間,剛柔相濟,是既有奇、幽、俊、秀、古、野、險、雄的自然美,又有濃郁的布依、水、瑤、苗等民族風情融為一體。同時,荔波是*一大代表鄧恩銘烈士的故鄉和有鄧小平領導的紅七軍革命活動舊址及古井、古墓群。

小七孔景區在響水河周圍,以瀑布、原始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觀讓人心醉神迷。1公里長的響水河,上下落差40多米,形成了70餘級的瀑布飛迭。沿河漫步,滿目飛泉,滿耳淙淙。再往前走,不知不覺中踱入龜背山原始森林。林中,各種樹木盤根錯節,百多種飛禽棲息其間,五顏六色的奇花異卉俯拾即是。穿越森林,絢麗多彩的一大片湖面呈現在遊人眼前。多彩的湖面是多彩的樹木反射形成的美景,瞬息多變,百看不厭。

漳江上游的水春河實際上是一條峽谷,兩岸險峰對峙,濃廕庇日。喜愛寧靜的遊人往往都在水春河上游盪舟觀賞美景,感受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裡的意境。喜歡追求刺激的遊人,則往往在下游衝浪、漂流。因為上游水平如鏡,清幽寧靜;下游則湍流翻卷,急灘相連,奔流咆哮百下。

茂蘭喀斯特森林是以原始性強,集中連片的森林為特色,被中外專家譽為全球喀斯特地貌上儲存完好的綠色寶石。神祕奇特的喀斯特森林,將樹、石、水、藤、喬、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神奇。

江的導遊詞 篇7

桃花江河道狹窄,迂迴曲折,大彎數十,小彎數百,素有九曲十八灣之譽。在桂林地段的河道更是形成了一大“S”形和兩小“S”形,如綠色飄帶縈迴於桂北岩溶盆地之中。

桃花江流經的地區是石灰岩地區,江水澄澈,江流平緩,沿岸山峰倒映如畫,歷代在江上盛行遊船泛舟。飛鸞橋至勝利橋一帶,水流平緩,明淨如鏡。桃花江兩岸,夾竹桃如火,田疇如繡,中隱、獅子、清秀、甲山矗。

月夜景色更美,自唐宋以來,騷人墨客,名媛顯宦,抵溯陽江放棹觀景,逐波戲水傳為佳話。“陽江秋月”是古代桂林八景之一。有詩讚桃花江:“不似灕江,勝似灕江。”而今桂林市的兩江四湖二期工程,開通了桃花江至芳蓮池的水道,進一步開發了桃花江。原來的堤岸改建了生態護岸,種植了大量的喬木、地被植物,設定了疊石、人工瀑布、湧泉、小橋、棧道、步行道、浮雕。

江的導遊詞 篇8

我叫,是本船的導遊員,我的左邊是我們的船長,右邊是乘務長。我們在此,對各位遊客,表示熱烈的歡迎!

灕江是全國文明的示範景區,大家如果有什麼困難和要求,可以隨時向我們提出來,我們一定會認真處理。好了,我們的船就要開了,我在此預祝大家一路順風,一切如意。

灕江綠的像一塊巨大的碧玉,靜得像一面鏡子。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這美麗的灕江,去欣賞這美麗的景色。船上不能吸菸,小孩不能到船邊上去。

各位遊客,我們的船順江而下,不久就會看到黃牛巖景觀,這是中國第一批AAAA級景區。黃牛巖在灕江兩岸,磨盤山南,與碧崖隔江相峙,距離桂林約30公里。峽上多奇石,如碧蓮、獅虎、蝙蝠、黃牛群,因得名。灕江清流至此,急轉90度大彎,水流分為二,拍擊了各州渚,滾滾南去,民謠謂:“九牛對三洲,河水兩連流;五馬攔江過,雙獅滾繡球。”

現在請大家看我左手邊,這就是“大拇指山”,傳說是如來佛祖的大拇指變成的,大家可以在此隨意拍照。我們的船再走一會兒,就到了名不虛傳的“猴子吃仙桃”山了。好了,現在你們都看到前方有一塊巨石了嗎?是不是像一隻小猴子,巨石旁邊還有一塊比較小的石頭,是不是像個桃子呀?這個猴子就是孫悟空,桃子就是王母娘娘的仙桃,所以這座山叫做“猴子吃仙桃山”。

灕江的景色也特別優美。春天,冰雪融化,山泉叮咚,夏天樹木茂盛,秋天瓜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現在我們到了駱駝山,大家看到我的右手邊,遠處的山峰像一排排駱駝,大家可以到船頂上拍照,小孩注意,小心別掉進水裡。

終點站到了,謝謝你們的合作。讓我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一天。灕江隨時歡迎你們,再見!

江的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各位到荔波旅遊觀光,很高興那能夠陪同大家一起領略荔波的山水風光和民族風情。現在我們的汽車從荔波縣城出發,前往小七孔景區,藉此機會,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荔波的基本情況。

初到荔波,我想每一位朋友都想知道荔波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在此,我告訴大家,荔波的得名源於布依族語言的音譯。在布依話裡,美麗、漂亮叫做“lijie”,“波”則是山坡的坡的諧音,所以組合起來。就是美麗的山坡,美麗的地方之意。

荔波地處貴州省最南部。自古以來,就是西南內陸通往南部沿海古驛道上的重鎮,全縣總面積2431.8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人,有布依、水、漢、苗、瑤、侗、壯等世居民族22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2%。因為地處貴州高原南部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所以荔波的平均海拔只有758.8米,氣候也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18.3℃,非常適宜居住和旅遊。

因為資源的獨特性和豐富性,荔波曾先後獲得了許多誘人的光環和稱號,如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成員、國際王牌旅遊目的地、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最佳山水文化旅遊名縣、全國科普示範縣等。特別要告訴大家的,是“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這個美譽,如果我們從地球北緯25度的上空從西向東俯瞰地球,您會驚奇地發現,自撒哈拉沙漠,經阿拉伯半島,到墨西哥灣,都已經或正在沙漠化,幾乎見不到綠色。只有中國華南貴州荔波這方圓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鬱鬱蔥蔥的森林,猶如一顆璀璨奪目的綠色寶石,彌足珍貴。所以,“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也就由此而來了。

此外,在《國家地理雜誌社》20xx年組織的“中國最美的地方“選美活動中,荔波還以較大的優勢獲得了首屆“全國網路手機人氣獎”第二名及單項獎“最美的森林”,與此同時,荔波還是全省首批優先發展重點旅遊區,是貴州省打造100個旅遊景區中的21個重點示範景區之一。

荔波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可以用“綠色、紅色、特色”六個字來概述,堪稱“三色級”旅遊天堂。

走進荔波就是走進了綠色王國,全縣森林覆蓋率64%,景區和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2%。風景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近四分之一,可以說山清水秀,步步是景。綠色資源主要包括兩大塊:一個是樟江景區,另一個就是茂蘭保護區。

樟江景區是國務院1994年公佈的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18.8平方公里,由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和樟江風光帶組成,有代表性景源48處,其中特級和一級景源就有10處之多,20xx年正式獲批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現在,正在舉全縣之力建立5A。20xx年,還在縣城樟江河段成功開發了竹筏漫遊樟江、舢板船體驗旅遊及樟江經典文化遊旅遊專案,深受遊客歡迎。

荔波綠色資源的另外一大塊是茂蘭保護區,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285公頃,是地球同緯度唯一僅存、集中連片、保護完整、原始生態性強的喀斯特生態系統。1996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納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並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

正是由於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與顯著的生物多樣性,包含眾多特有和瀕危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唯一性和獨特性,具有突出的世界價值。荔波於20xx年6月27日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六個、貴州省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成為多彩貴州的典型代表。

特色資源上,荔波民族風情濃郁,以布、水、苗、瑤為主體的每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絢麗多姿的民族服飾、傳統文化和嫁娶習俗,別具情趣,形成了一道道迷人的風景線。在此我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晚上可以從大型實景演藝《水韻樟江》中慢慢體會。

荔波還是一方孕育了中國革命的紅色寶地,革命老區,有著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和眾多的革命遺蹟。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的故鄉,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戰鬥過的地方。綠色資源、特色資源和紅色資源相互交織,交相輝映,堪稱“三色級”旅遊天堂。

就讓我們從這裡開始,慢慢探尋,細細品味荔波帶給我們的美麗和思考。祝各位在荔波旅途愉快!

江的導遊詞 篇10

國家級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和世界人與生物圈網路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南部邊陲的荔 波縣境內,毗鄰廣西環江、南丹縣,處在桂林——貴陽——昆明的三角旅遊空白區內。荔波樟江風景區總面積273.1平方公里,由小七孔景區、大七孔景區、水春河景區和樟江風光帶組成。茂蘭喀斯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生態科普教育和生態旅遊的重要基地。

荔波樟江區風景名勝區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和浩瀚蒼茫的喀斯特森林景觀為主體,景區內峰巒疊嶂,溪流縱橫,景物景觀動靜相間,剛柔相濟,是既有奇、幽、俊、秀、古、野、險、雄的自然美,又有濃郁的布依、水、瑤、苗等民族風情融為一體。同時,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烈士的故鄉和有鄧小平領導的紅七軍革命活動舊址及古井、古墓群。

茂蘭喀斯特森林是以原始性強,集中連片的森林為特色,被中外專家譽為全球喀斯特地貌上儲存完好絕無僅有的綠色寶石。神祕奇特的喀斯特森林,將樹、石、水、藤、喬、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神奇。

目前風景區內有公路可通往廣西南丹、環江、金城江和貴州的麻尾、三都、獨山、都勻、貴陽,延伸可達廣西柳州、桂林、南寧。黔桂鐵路的咽喉站麻尾火車站距小七孔景區僅36公里,在建的荔波機場距縣城9公里。從縣城乘車15公里可直抵水春河起漂點,到各景區旅遊交通十分便利。

江的導遊詞 篇11

各位團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貴州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遊玩。我是你們的導遊小劉。現在我們的旅程即將開始,大家跟我來吧!

荔波樟江風景區呢位於貴州南部的荔波縣境內, 由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峽谷景區及樟江沿江風光帶等構成,呈現出喀斯特森林生態環境的完美統一和神奇的特色,是開展生態旅遊,迴歸大自然旅遊之勝地。有著古樸濃郁、各具特色的多種民族文化。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小七孔景區,小七孔橋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A級景區,中國最美麗的地方之一,是世界遺產。它建於道光20xx年的,同時小七孔古橋,是清代和民國時期荔波通往廣西南丹的交通要道。橋畔上有一塊萬古興橋的石碑刻有:群山岩浪千千歲,響水河橋萬萬年。大家有興趣的就去拍張照,留個紀念。

現在我們看見的是68級跌水瀑布,具專家們考證,多且密的瀑布、跌水,實屬全國罕見。層層疊疊的瀑布,傾瀉而下,千姿百態的瀑布跌水競領風騷,構成風情萬種的動態水景,令人目不暇接。在往上走,迎來我們的是拉雅瀑布,瀑勢如山倒,吼聲狀雷,頗為壯觀。瀑布濺噴的水霧飄飄灑灑,紛紛揚揚,給我們撲面涼爽和美的享受。

現在我們來到了龜背山原始森林,是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奇觀的縮景。景區內古木參天,林中珍稀樹種較多,奇花異草遍佈,如翅莢木、龜背竹等盤結而生。看,我們走到了水上森林。河谷里長著茂密的喬木和灌木,河水從河床的雜木林中穿湧而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衝涮,河床已沒有了一粒泥沙,連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稜角而變得“圓滑”起來,但樹木死死紮根在河床裡,紋絲不動。這種“水在石上淌,樹在水中長”的奇景,真是壯觀啊。大家小心路滑,別弄溼鞋子喔。大家盡情地遊玩、照相吧。

好了,現在在我們眼前的是盲谷湖,它由兩個湖泊組成,布依語稱其中的一個叫“王盤”,另一個叫“王瑪”,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鴛鴦湖”了。這鴛鴦湖名副其實,確實有鴛鴦在嬉戲。鴛鴦湖當然和愛情有關了,相傳很久以前,一個漢族小夥子愛上了美麗溫柔的布依姑娘,但是當時禁止漢族和少數民族通婚,他們的愛情遭到反對,小夥子和姑娘絕望了。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他們攀上了一座高峰,小夥子含淚吹起了笛子,姑娘唱起了悲傷的情歌。天快亮的時候,兩人用長長的土花布纏在一起,跳下了懸崖。從此,這對戀人變成了兩個美麗的湖泊相依相偎。現在我們看見的便是臥龍潭了。現在,臥龍潭水已經被引來發電,築起了一堵高壩,形成了一個高原平湖,也成為一處勝景。

現在,我們到了距小七孔景區約5公里的大七孔景區。大七孔也是景區的一座大七孔古橋而得名。從大七孔橋溯流而上,我們來到恐怖峽。請大家看崖壁上的三個自下而上的大小洞穴,洞口綠樹叢生。團友們,我們在這裡是不能大聲呼叫,否則絕壁上的大小石塊會飛下來的,這裡百姓說是天神惱怒,所以這裡叫做恐怖峽。 我們沿著方村河繼續往前走,大家說我們面前看見的像不像一道門啊?這被稱作東方凱旋門,是喀斯特是貌奇觀之一,又叫做天生橋。

江的導遊詞 篇12

鴨綠江大橋其實有兩座,相隔不足百米。第一座橋於1920xx年5月動工,1920xx年10月竣工,由當時的日本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所建,始為鐵路橋,十二孔,長944.2米,寬11米,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樑,可旋轉90度,便於往來船隻航行。第二座橋始建於1937年4月,1943年啟用,距第一座橋上游不足百米。1950年11月——1951年2月,經美國飛機多次轟炸,第一座橋毀為廢橋,只剩下半截,朝鮮一側只留下光禿禿的幾個橋墩。

第二座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鴨綠江大橋還在使用中,是聯絡中朝兩國的紐帶。這座橋於一九三七年開工建設,一九四三年交付使用。大橋上行鐵路,下行公路。當時公路橋面鋪設木板,一九七七年換鋪水泥板後就再沒有修過。多年沒有大修過的鴨綠江大橋鋼樑已鏽蝕斑斑,路面破損多達三百餘處,有的橋面板移位、斷裂,致使大橋承重能力減弱。

鴨綠江大橋全長九百四十六點二米,其中中方橋長五百六十九點九米。新聞報道中說,這次大橋橋面大修工程投資二百多萬元人民幣,由瀋陽鐵路局投資,瀋陽鐵路局丹東工務段承建。工程每週四四時至週日二十三時閉關晝夜施工,其餘時間正常通關。這一工程將於今年十月下旬完工。這次修整後,大橋橋面的承重能力將由原來的十噸提升至二十噸。

在大橋維修的時候,週一至週三只允許旅遊和貿易車輛往來,而週四至週日封閉公路路段,鐵路運輸正常不變。

隨著大橋的竣工和朝鮮旅遊的恢復,為了滿足遊客的需要,丹東市政府和丹東邊檢站報請公安部批准,允許遊客步行上橋進入朝鮮境內。

公安部批覆:允許徒步過橋旅遊,但必須保證遊客人身安全和大橋安全。同時規定:遊客不準在橋上拍照留影,只准並排排隊行走。

江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今年是農曆八月十八,也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感受一下錢塘江大潮。

我們現在是在錢塘江的前方。大家往後看,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非常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關下,籠罩一層濛濛的薄霧。大家都在等待著江潮的來臨。

現在是午後一點左右,遠處傳來了一陣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現在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瞧,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看!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哎呀,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了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浪潮越來越近了,如同千萬頭雄獅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好像山崩地裂,似乎大地都被震得顫起來。現在,潮頭已經奔騰西去,但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湧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錢塘江已經恢復了平靜,江水也已經長了兩丈來高了。

江的導遊詞 篇14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長江三峽旅遊觀光。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它發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脈的西南側,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市。納百川千流,自西向東,橫貫中國腹地,最後注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是僅次於南美亞馬遜和剛果河的世界第三大河流,它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更與山融合而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峽谷——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由雄偉壯觀的瞿塘峽、幽深秀麗的巫峽和灘多水急的西陵峽組成,全長193公里。瞿塘峽以雄著稱,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大溪鎮,峽長雖然只有短短的8千米,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卻有著“西控巴蜀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之勢。接著就是以秀出名的巫峽,巫峽因巫山而出名,西起重慶巫山城東的大寧河口,東至湖北巴東縣的官渡口,是三峽中的唯一一個地跨兩省市的峽谷,全長45公里。船在巫峽中行,時而大山當前,時而峰迴路轉,“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無疑是它最好的寫照。所以有人把巫峽比喻作一條“迂迴曲折的山水畫廊”。最後經過一段山舒水緩的寬谷地帶,我們便來到西陵峽。風光綺麗的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位於“楚之西塞”和夷陵也就是現在的宜昌市的西邊,故稱西陵峽。西陵峽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

相信大家必定聽說過這幾句詩:“朝發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膾炙人口的詩句,正是來源於詩仙李白的名作《朝發白帝城》,而這裡所說的白帝城,正是我們今天所參觀第一個景點。位於長江北岸的白帝城,原名紫陽城,它是新莽時期公孫述割據四川之際建築的,因為傳說城中有井,井中白霧騰空,其形狀宛如一條白龍,直衝九霄,於是公孫述自稱白帝,城也改名白帝城。三峽工程蓄水後,水將淹沒至半山腰,形成水霧繚繞,仙山瓊閣搬的仙境。

說到這個三峽工程,全名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一座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具有防洪,發電和航運等綜合效益。建成的三峽大壩壩高185米,蓄水位為175米,年發電量達847億千瓦時,是新中國最偉大的工程。

好了,我們即將靠岸了,請大家跟我一起去近距離欣賞白帝城的美。

江的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穿過大嶺埂隧道,就是閘坡鎮了。

關於閘坡名字來歷,有人說是從前男人出海了,家裡的婦女常站在高坡上眺望,等待丈夫回來,所以叫“站坡”;陽江淦民發音“站”、“閘”不分,所以又叫“閘坡”;又有人說,閘坡原來是建立在一個很雜亂的山坡上,所以叫“雜坡”……凡此種.種都是望文生義,其實閘坡名字的來歷,源於馬援廟門的楹聯。

古時候,陽江沿海的島上,漁民樂天知命,過著祥和的日子。

傳說不知什麼時候起,海上游來了一條孽龍,經常興風作浪,漁家的日子從此就不太平了。

海嘯一來,家破人亡,滿目瘡痍。

後來東漢的伏波將軍馬援途徑陽江,知道這種情況,就從海上吆喝調來一塊大石頭,把波浪鎮住。

這塊大石頭就是現在閘坡鎮前面的“蝴蝶洲”。

從此,海不揚波,漁民也紛紛遷來,便成了一個新漁港。

為了紀念這位伏波將軍馬援,人們就在海邊山上建了一座馬援廟,廟門口撰寫這樣一副對聯:“叱石默佑舳艫穩,閘波維持海陵平”意思是:馬援將軍把大石頭移到這裡,保佑了漁船的安全;大石把波濤閘住了,從此風平浪靜,維持了海陵島的安寧。

後來,當地漁民感激、懷念馬援將軍“叱石閘坡”之恩,便把這新港命名為“閘坡”。

Tags:導遊詞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