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江蘇大明寺導遊詞(精選5篇)

欄目: 江蘇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29W

江蘇大明寺導遊詞 篇1

大明寺位於揚州西北郊的蜀岡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廟宇,也是一方風景名勝,由大雄寶殿、平遠樓、平山堂、御園、鑑真紀念堂、棲靈塔、天下第五泉等組成。

江蘇大明寺導遊詞(精選5篇)

大明寺殿內迎面坐著釋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為海島,上有觀音腳踏鰲頭的立像。殿內東西兩側分列著十八羅漢,這裡常年香菸繚繞,經聲不斷,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來此撞鐘,以求幸福。

棲靈塔

西隋朝時,隋文帝楊堅篤信佛教,仁壽元年(601)他過生日,曾下詔在全國建立三十座供養佛舍利的塔,揚州棲靈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登臨此塔,讚歎道:“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稱讚寶塔氣勢磅礴。

白居易、劉禹錫同遊該塔,兩人同齡,都是55歲的人了,但精神很好,興致很高,在揚州玩了半個月,登棲靈塔是他們這次遊覽的高潮,白居易寫詩道:“半月騰騰在廣陵,何樓何塔不同登。共憐筋力尤堪任,上到棲靈第九層”。劉禹錫寫詩道:“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雲外倚闌干。忽然笑語半天上,無數遊人舉眼看”。

他們是以登上棲靈塔為自豪的,現在該塔修復,塔身方形,總高度為70米,共9層。塔為仿唐式塔,東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間,一門二窗,平座腰簷,出簷深遠,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櫺形窗。塔雄踞蜀崗之上,氣勢雄偉,古樸典雅,遠觀似孤峰聳秀,矗入雲霄;登臨則眼界頓開,胸襟曠達。

鑑真紀念堂

揚州鑑真紀念堂是為紀念唐朝律學高僧鑑真而建。鑑真是當時淮南地區極有名望的佛教首領,他拜唐代律宗祖師道岸為師,受請東渡日本傳法,於奈良東大寺設壇傳戒,又建立唐招提寺,成為日本律宗初祖。鑑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東渡,歷時十年,雖雙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僅辛勤傳法,而且把唐代繪畫、書法、雕塑、醫藥、工藝、印刷、建築等成就的文化帶至日本,實際上是一僧團形式的文化代表團。他使魏晉以來中日兩國人民互相友好的夙願和以圓滿的實現。1963年鑑真圓寂1200週年,中日雙方商定,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我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和日本佛教首領大谷瑩潤分別代表兩國鑑真紀念委員會,商定在此建造紀念堂,1973年動工,1974年竣工

紀念堂由我國著名建築專家樑思成先生設計,他接受任務後專程赴日,參觀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築,回國後,又對我唐代廟宇建造風格進行研究,精心設計這座紀念堂,體現了1963年中日兩國商定的精神:不僅從意義上,而且建築物本身也要成為中日友好的象徵。紀念堂分為兩組,一組為四鬆堂構成的清式四合院,南為紀念館,北為門廳,由遊廊周接,天井內有四棵古鬆,廊懸雲板、木魚,精舍巧建,清幽雅潔。另一組為仿唐式四合院,由紀念碑亭、紀念堂,再由超手遊廊將兩建築周接,園內植佳蘭芳卉,其中櫻花為1980年鑑真大師像回故里探親時,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所贈。這兩組紀念堂一為清式,一為唐式,分之為二,但同處一條中軸線上,又合之為一。

紀念碑是樑思成一夜之間設計而成的,他設計成功後,高興地告訴陳從周教授,說是我國傳統的紀念碑以豎碑為多,碑面光滑,天花飾邊框,而鑑真紀念碑採用橫式,周圍邊框突出,中間陰文鐫字,正面為郭沫若題“唐鑑真大和尚紀念碑”,背面刻趙樸初在紀念堂奠基典禮上寫的文章。這就打破傳統格局,在傳統基礎上創新,有了時代感。底座的花飾採用蓮花座作底,蓮花座託碑,因蓮花獨具神聖,“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蓮的絲長(思長),象徵佛教思想天下眾生,所以蓮花一直成為佛教的象徵。蓮花座之上有卷葉草為主題的紋樣花飾,原來樑思成在快設計完畢時感到“唐”這個字不好體現,陳從周立刻提議用該草為紋飾,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徵鑑真生活的年代。正堂完全仿照日本招提寺主體建築金堂樣式,只是型制由七楹變為五楹,金堂是鑑真當年親自設計,保持了中國盛唐的建築風格,又揉和了日本當時建築的特點,現在紀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意當然是體現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特點。

紀念堂座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四周高大的臺基上粗可兩人合抱的簷柱,柱為腰鼓狀,柱頭斗拱三重,線條渾圓飛動,正殿中央坐像為鑑真乾漆夾像,是我市雕塑藝術家劉豫按照日本招提寺“模大和尚之影”而造,結跏趺坐,合閉雙目,神態安祥。殿前石燈籠是鑑真大師象回故里時,現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順長老所贈,已經十多年,長明不滅,站在燈前,不由使我們想起郭沫若先生對鑑真的讚譽:“鑑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捨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平山堂

平山堂是遊目騁懷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錯節,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廳之上,“平山堂”三個大字的匾額高懸,這是名聞遐邇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貶謫揚州太守時所建。可敬的是歐公不為世俗所羈,一到揚州,就愛上了蜀崗,於是在此建堂。史載,每到暑天,公餘之暇,他常攜朋友來此飲酒賦詩,他們飲酒方式頗為特別,常叫從人去不遠處的邵伯湖取荷花千餘朵,分插百許盆,放在客人之間,然後讓歌*取一花傳客,依次摘其瓣,誰輪到最後一片則飲酒一杯,賦詩一首,往往到夜,載月而歸,這就是當時的擊鼓傳花。如今懸在堂上的“坐花載月”、“風流宛在”的匾額正是追懷歐公的軼事。

歐陽修最愛蓮花,其後調任安徽阜陽,到任第二天,他就來到該城的西湖之濱,見湖面開闊,但雜草叢生,於是遍植瑞蓮和黃楊,使西湖頓改舊觀,夏日時接天蓮葉,映日荷花,於是他寫詩道:“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不復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可見他是按照揚州瘦西湖的景緻安排阜陽的山水。堂前朱漆紅柱上的楹聯:“過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賓歡”,是清太守伊秉綬所作,上聯以山喻人,顯現當年高朋慕名而至,談古論今的盛景;下聯借歐公《醉翁亭記》中句,表現歐公無法施展抱負的鬱悶和樂觀自適的落宕情懷。造句既佳,書法古樸,為平山堂楹聯之冠。

天下第五泉

揚州人愛喝茶。喝茶先得種茶。揚州種茶歷史悠久。

五代毛文錫《茶譜》中稱“揚州禪智寺,隋之故宮,寺旁蜀崗有茶園,其茶甘香,味如蒙頂。”(蒙頂,是四川峨嵋蒙山之頂,山頂之茶是唐珍品,白居易曾作詩云“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當時蜀崗茶還作為貢品進貢,至今蜀崗有茶樹五百畝,其茶以芽尖鮮嫩,條索緊密,湯色明亮,清香濃重為宇內稱道。揚州不僅茶葉好,而且講究泡製,首先是水,最好的沖茶水當為五泉水。唐代狀元張又新寫《煎茶水記》,說唐代宗時李秀卿出任湖州刺史路經維揚,逢陸羽,李早聞陸之大名,十分傾慕,相聚甚歡。當他們的船泊於揚子江邊準備吃飯時,李秀卿說,“陸君善於別茶天下聞名,而揚子江南零水又殊絕,難得今日二妙千載一遇,豈能錯過?”陸羽欣然應允,於是李秀卿令謹慎可靠的軍士攜瓶操舟,深入揚子江南零取水,陸羽準備好茶具相候。不一會,水取來了,陸羽以杓揚其水,說:“這是揚子江中水不假,但不是南零水,而是近岸之水。”軍士說“我划船深入,而且有百人做證”。陸羽不言語,讓他端起盆,把水倒入另一盆中,倒及一半時,又以杓揚之,說“以下都是南零水了”。兵士驚嚇不已,跪地請罪。原來他最初確實是在南零取的水,可惜近岸時,舟蕩水潑了一半,於是就近以江水加滿。李秀卿和賓客都大為驚歎,懇請陸羽口授天下之水的優劣,陸羽說:揚子江江南零水第七,惠山水第二,虎丘水第五,丹陽水第十一,揚州大明寺水第十二。陸羽之後的劉伯芻也是位學識淵博者,把江淮最宜於烹茶的水分為七等,揚子江南零水第一,無錫惠山寺石水第二,蘇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四,吳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

揚州蜀崗中峰大明寺水名列第五。北宋歐陽修守揚州時,曾品嚐該泉水,並在井上建“美泉亭”,還撰《大明寺泉水記》,稱讚泉水之美。蘇東坡守揚州時曾記道:“大明寺塔院西廊井與下院蜀井的水,以塔院為勝。”真是: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過去此處一直有塔井和下院井之說,明代大明寺僧滄溟曾掘地得井,嘉靖中葉,巡鹽御史徐九皋書“第五泉”三字,青石紅字,字形豐腴壯麗,人稱此為下院井。水島上一井,是乾隆二年汪應庚開鑿山池種蓮花而得,並於井上建環亭,著名書法家,吏部王澍書“天下第五泉”。

江蘇大明寺導遊詞 篇2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揚州城區至今已有近 2500 年的建城史。現轄廣陵、維揚區、邗江 3 個區,江都、高郵、儀徵 3 個市和寶應縣。全市共有 87 個鄉鎮, 11 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 6634 平方公里,市區總面積 988.81 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 453.61 萬,其中市區人口 112.52 萬人。現轄區域在東經 119 度 01 分(儀徵市移居、青山一線)至 119 度 54 分、北岸 31 度 56 分至 33 度 25 分(寶應縣西安豐、涇河一線)之間。南部瀕臨長江,北與淮安、鹽城接攘,東和鹽城、泰州毗聯,西與天長(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內有長江岸線 80.5 公里,沿岸有儀徵、邗江、江都;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全長 143.3 公里,由北向南溝通白馬、寶應、高郵、邵伯 4 湖,匯入長江。揚州市城區位於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匯處,東經 119 度 26 分、北緯 32 度 24 分。

揚州全市共有 49 個民族,漢族佔總數的 99.57% 。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 65% 。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揚州既是風景秀麗的風景城,又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城、歷史悠久的博物城。這裡有中國最古老的運河,漢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遺址,明清私家園林,眾多的人文景觀,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旅遊資源,多少年來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

1998 年,揚州榮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中國最著名的湖上園林瘦西湖和千年古剎大明寺是中國 4A 級風景區(點);何園、個園、唐城遺址、高郵盂城驛、普哈丁墓、龍虯莊古人類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是國家旅遊局向海內外推出的國家級旅遊線;揚州的穆斯林旅遊產品正日漸成為我國穆斯林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20xx 年,揚州獲得“全國最佳人居環境獎”稱號。多年來,揚州市利用名城優勢和景觀特色,在“古、文、水、綠、秀”上做文章,成功地開發了一大批旅遊“新品、名品、精品”,並進一步開發和完善了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高郵湖漁家樂休閒遊、儀徵生態旅遊等民俗觀光系列產品,此外,汪氏小苑、漢廣陵王墓博物館二號墓、高旻寺、普哈丁墓園、市區古運河風光帶、隋煬帝陵、玉器廠工藝美術景區、西郊森林公園、儀徵登月湖旅遊度假區、江都龍川廣場等一批旅遊新景點也正式對外開放。

揚州是國務院 1982 年首批公佈的 24 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景觀豐富,名勝古蹟眾多,古典園林兼具“南秀北雄”藝術風格。全市現有各類旅行社 50 家,星級飯店 36 家。從 20xx 年開始揚州每年定期舉辦“煙花三月”旅遊節和“二分明月”文化節,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20xx 年接待境外遊客 12.8 萬人次,創匯 5200 萬美元;接待國內遊客 725 萬人次,旅遊收入 62.3 億元。

江蘇大明寺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去參觀大明寺。一聽到大明寺這個名字,人們一定會認為它是一個單純的佛教寺廟,其實不然,大明寺是國內罕見的一處集園林風光、文物古蹟和宗教建築於一體的遊覽勝地。

大明寺位於揚州城區西北郊蜀岡風景區的中峰,從停車場到寺廟門口有一小段路程,讓我們沿著這條平緩的石坡拾級而上,在這段時間裡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大明寺的概況:大明寺始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故稱“大明寺”。後來乾隆帝巡遊揚州,見“大明”兩字,很不高興,便親筆將“大明寺”改成“法淨寺”。直至1980年,為迎接鑑真大師像從日本回揚州探親,又複名“大明寺”。

各位遊客:現在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莊重典雅的牌樓,正面橫匾上篆刻著“棲靈遺址”4個字。再看背面有篆書“豐樂名區”4字,這是因過去這裡屬大儀鄉豐樂區。

牌樓東側的牆上,石刻“淮東第一觀”,這個“觀”可不是道教的觀,這是北宋詩人秦少游的詩句,是對這裡的讚美。西側的牆上有“天下第五泉”,全國號稱第一的可多了,但像這麼說自己是第五的倒不多見。牌樓前兩隻石獅按皇家御用規格雕刻,說明大明寺的赫赫身份——皇上行宮舊址。

遊客們:同一般寺廟有所不同的是大明寺的山門殿同時也兼作“天王殿”。請大家進殿內參觀,進門首先看到正面供奉著彌勒佛坐像,兩側有一副對聯:“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此聯為明太祖朱元璋所撰。彌勒的後面站像是護法神韋馱。在大殿的東西兩側排列著四大天王。

在山門殿的後面自然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清代重建的,為重簷歇山頂建築。

各位請隨我進入殿內,大家看,坐在正中蓮花高臺上的是釋迦牟尼。站在大佛東側的是迦葉,西側是阿難,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得力弟子。大佛東面是藥師佛,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西面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

各位遊客:唐朝著名高僧鑑真是中日交往的友好使者。為了紀念鑑真在中日友好史上的歷史功績,1973年在大明寺內建造了鑑真紀念堂。紀念堂按唐代建築風格並參照日本招提寺“金堂”的風格設計,由正殿、碑亭和迴廊組成。著名建築學 家樑思成教授主持了設計方案,這是他生前設計的最後作品。

鑑真生於揚州,14歲出家揚州大雲寺,20歲時遊歷於長安、洛陽等地,26歲返回揚州,55歲當了大明寺住持,成為一位博學多才的佛學大師。唐朝天寶元年在中國留學的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從長安專程來到揚州,邀請德高望重的鑑真大師東渡日本弘揚佛法。鑑真欣然同意,經過一番準備,他率領弟子和工匠於第二年啟程東渡。先後十年,五次失敗,雙目失明,但是他決心不變,終於在753年東渡成功。這年鑑真已是66歲高齡了。鑑真在日本生活了20xx年,76歲病逝於日本。日本人民稱鑑真為“日本醫學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他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和他圓寂前弟子為他塑造的乾漆夾紵坐像都已成了日本國寶。紀念堂前碑亭內橫臥一方漢白玉巨碑,上鐫“唐鑑真大和尚紀念碑”9個大宇,為郭沫若手書。郭沫若題詞、趙樸初撰文、樑思成設計,被稱為當代三絕碑。庭院裡的石燈籠和櫻花樹都是日本唐招提寺長老贈送,石燈籠裡的燈火由森本孝順長老親自點燃。溫總理在日本國會演講時,特別提到這盞燈與唐招提寺的另一盞燈是一對,至今仍在燃燒,長明不滅。

各位遊客,剛才我們參觀的是大明寺佛教建築,下面我們將要參觀的是文化古蹟和園林風光。“文章太守”是歐陽修的名言,這句話是他當揚州市長時說的,古代的市長叫“太守”、知州。清代光緒五年,有一位叫歐陽正墉的人在揚州擔任兩淮鹽運使,深有文章太守的自豪感,就為歐陽修建造了祠堂——歐陽文忠公祠,祠內有歐陽修石刻像,由於反光原理,遠看白鬍須,近看黑鬍鬚,吸引了許多遊人。而更精彩的是無論我們從任何角度去看,歐陽修的兩眼都對著我們,神態關切,這是石工點睛技術出色,被稱為石刻的神品。堂上懸掛的“六一宗風”橫匾,原為歐陽正墉所題,後遭損壞,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補書。“六一”是取自歐陽修的別號“六一居士”,歐陽修對“六一”有自解:吾藏書一萬卷,集取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所到的地方是西園。我們腳下這段是清代的石鋪路面,據說乾隆皇帝曾經走過,所以有個很有趣的名字,叫乾隆漫步小道。各位遊客,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碑刻是乾隆的遊平山堂詩;另一碑刻在南邊,摹刻的是康熙帝題杭州靈隱寺詩。也許有朋友會問,康熙所題杭州靈隱寺的詩,為什麼會立於揚州?這裡有一段典故,康熙第二次南巡途經揚州,當時的揚州知府是滿洲正白旗人,其兄高承爵與皇帝關係密切。高承爵奉旨先到杭州考察,然後又趕回揚州伴駕前往杭州。後來康熙回京時,高承爵又送皇帝至山東,在御舟中皇帝大悅,賜《靈隱》詩一首,並欽升高承爵為江南江蘇按察使。為了顯示自己的榮耀,高承爵於這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將此碑立在大明寺內。

遊客們:這裡有兩口“第五泉”,一在東岸上,碑石上刻著“第五泉”三個大字;另一個在西側池中,為雍正年間鑿池時發現的,當時的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第五泉,所以建亭於其上。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被稱作“天下第一泉”的有四個:江蘇鎮江中冷泉、江西廬山谷簾泉、北京玉泉、濟南的趵突泉,而被稱作天下第五泉的只有揚州一個。

在第五泉東面依牆築著一塊石碑,上刻“鶴冢”二字,顧名思義,這就是鶴的墳墓。大家對北宋詩人林和靖的逸事可能略知一二,傳說他一生孤高自好,不娶不仕,隱居杭州孤山,喜歡種梅養鶴,有“梅妻鶴子”之說。光緒十九年,住持和尚星悟禪師在平山堂也養有兩隻鶴,極為珍愛,任憑雙鶴戲耍自如。後來一隻仙鶴患足疾而死,另一鶴悲痛欲絕,最後絕食而亡。星悟禪師深為感動,將雙鶴埋葬在此,並立一石碑,上刻“鶴冢”。

各位遊客,平山堂是歐陽修貶謫揚州太守時所建。可敬的是歐公不為世俗所羈,一到揚州,就愛上了蜀崗,於是在此建堂。史載,每到夏天,公務之餘,他常帶朋友來此飲酒賦詩,他們飲酒方式頗為特別,常叫從人去不遠處的邵伯湖取荷花千餘朵,分插百許盆,放在客人之間,然後讓歌女取一花傳客,依次摘其瓣,誰輪到最後一片則飲酒一杯,賦詩一首,往往到夜,載月而歸,這就是當時的擊鼓傳花。大家注意看“風流宛在”的匾額,“流”字少了一點,“在”字又多了一點,大概是提醒大家做事要少一點風流,多一點實在吧。

當人們提起歐陽修時,必然會想到他的學生蘇軾(蘇東坡)。從平山堂往後走數米便是“谷林堂”,這是蘇東坡56歲任揚州知府時為紀念歐陽修而建的,堂名取自他自己的詩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以詩的第一、二句的第二個字“谷”、“林”為堂名。

遊客們:現在我們最後再去瞻仰棲靈塔。有寺廟的地方必有塔,人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是印度梵文中塔的別稱。棲靈塔初建於隋文帝時,塔高九層,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劉長卿、劉禹錫、白居易等均曾登塔賦詩讚頌。可惜原塔在唐武宗時化為焦土。1980年鑑真大師塑像回揚州“探親”,各界人士倡議重建棲靈塔。新建後的棲靈塔氣勢雄偉,成為大明寺的標誌性景觀。登上塔頂,揚州景觀盡收眼底。

各位遊客:大明寺從初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這段歷史飽經憂患,歷盡滄桑,多次修葺,才有今日新貌,來之十分不易。大明寺既有美麗的湖光山色,又有古老的宗教寺廟,更有鑑真、歐陽修、蘇東坡在此留下的歷史印跡,觀物賞景,融為一體,令人流連忘返。

江蘇大明寺導遊詞 篇4

揚州,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東端,江蘇省中部,東近黃海,與南通、鹽城市交界;西通南京,與六合、天長縣接壤;南臨長江,與鎮江、無錫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與淮陰市毗鄰,中有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四周被邗江縣所圍,歷來是水陸交通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蘇北的重要門戶。

揚州瀕江近海,交通發達,物產豐盛,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設廣陵區、郊區、轄寶應、邗江2個縣,代管儀徵、江都、高郵3個縣級市。面積6638平方公里,440萬人。市地勢平坦,海拔在4-8米之間,常年氣候溫和。

揚州地處長江和淮河之間,在遠古時期這裡就有古生物和古人類活動。自公元前486處吳王夫差開邗溝、築邗城至今,揚州建城已經2484年。隋代開通大運河後,揚州成為中國東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和國際交往、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埠。唐代揚州長,富甲天下,"四方豪商巨賈僑寄居者,不下數十萬"。唐以後,曾幾度興衰。清代再度出現"廣陵繁華今倍昔"的興旺景象。19世紀中葉起,由於多種原因,揚州逐步衰落。新中國成立以後,古城揚州煥發青春。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其境。這裡風光秀麗,人文薈萃,是政府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市工業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努力壯大優勢產業和重點骨幹企業,經濟結構逐步優化,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從而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順應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通過實施市場多元化、以質取勝和大經貿戰略,加快調整外貿市場結構,擴大工業品出口,鼓勵企業利用比較優勢,推進跨國經營,發展境外加工貿易,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揚州城,是江書記的故鄉,至今已有2480年的歷史了。揚州還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有眾多的名勝古蹟和雅緻園林。

揚州的“瘦西湖”歷史悠久,受歷代造園專家的青睞,在十里長的湖區兩岸,營造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湖區勝境;觀音山上寺院遍佈,有“江南第一靈山”之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自古是賞月的絕佳處;揚州還有歷史悠久的古剎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譽的何園,四季假山著稱的個園,有隋煬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宮遺址等等,美景數不勝數,實是江南瑰寶。

悠悠千古,經過無數王朝的興衰更迭,揚州人民在這裡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今日的揚州,不僅是名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也是蘇北地區的文化教育中心,自古就“人傑地靈”的揚州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奮進雄起,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當越來越多的中外遊人到這裡駐足時,他們最希望能在這座已經高度現代化的城市裡追尋到當年“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嫻靜和幽遠。

江蘇大明寺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您來江蘇大明寺遊覽,我是導遊員小萌。今天有幸陪同大家遊覽江蘇大明寺,共度美好時光,我感到十分榮幸。

大明寺位於揚州西北郊的蜀岡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廟宇,也是一方風景名勝,由大雄寶殿、平遠樓、平山堂、御園、鑑真紀念堂、棲靈塔、天下第五泉等組成。

大明寺殿內迎面坐著釋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為海島,上有觀音腳踏鰲頭的立像。殿內東西兩側分列著十八羅漢,這裡常年香菸繚繞,經聲不斷,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來此撞鐘,以求幸福。

棲靈塔

西隋朝時,隋文帝楊堅篤信佛教,仁壽元年(601)他過生日,曾下詔在全國建立三十座供養佛舍利的塔,揚州棲靈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登臨此塔,讚歎道:“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稱讚寶塔氣勢磅礴。

白居易、劉禹錫同遊該塔,兩人同齡,都是55歲的人了,但精神很好,興致很高,在揚州玩了半個月,登棲靈塔是他們這次遊覽的高潮,白居易寫詩道:“半月騰騰在廣陵,何樓何塔不同登。共憐筋力尤堪任,上到棲靈第九層”。劉禹錫寫詩道:“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雲外倚闌干。忽然笑語半天上,無數遊人舉眼看”。

他們是以登上棲靈塔為自豪的,現在該塔修復,塔身方形,總高度為70米,共9層。塔為仿唐式塔,東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間,一門二窗,平座腰簷,出簷深遠,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櫺形窗。塔雄踞蜀崗之上,氣勢雄偉,古樸典雅,遠觀似孤峰聳秀,矗入雲霄;登臨則眼界頓開,胸襟曠達。

鑑真紀念堂

揚州鑑真紀念堂是為紀念唐朝律學高僧鑑真而建。鑑真是當時淮南地區極有名望的佛教首領,他拜唐代律宗祖師道岸為師,受請東渡日本傳法,於奈良東大寺設壇傳戒,又建立唐招提寺,成為日本律宗初祖。鑑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東渡,歷時十年,雖雙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僅辛勤傳法,而且把唐代繪畫、書法、雕塑、醫藥、工藝、印刷、建築等成就的文化帶至日本,實際上是一僧團形式的文化代表團。他使魏晉以來中日兩國人民互相友好的夙願和以圓滿的實現。1963年鑑真圓寂1200週年,中日雙方商定,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我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和日本佛教首領大谷瑩潤分別代表兩國鑑真紀念委員會,商定在此建造紀念堂,1973年動工,1974年竣工。

紀念堂由我國著名建築專家樑思成先生設計,他接受任務後專程赴日,參觀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築,回國後,又對我唐代廟宇建造風格進行研究,精心設計這座紀念堂,體現了1963年中日兩國商定的精神:不僅從意義上,而且建築物本身也要成為中日友好的象徵。紀念堂分為兩組,一組為四鬆堂構成的清式四合院,南為紀念館,北為門廳,由遊廊周接,天井內有四棵古鬆,廊懸雲板、木魚,精舍巧建,清幽雅潔。另一組為仿唐式四合院,由紀念碑亭、紀念堂,再由超手遊廊將兩建築周接,園內植佳蘭芳卉,其中櫻花為1980年鑑真大師像回故里探親時,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所贈。這兩組紀念堂一為清式,一為唐式,分之為二,但同處一條中軸線上,又合之為一。

紀念碑是樑思成一夜之間設計而成的,他設計成功後,高興地告訴陳從周教授,說是我國傳統的紀念碑以豎碑為多,碑面光滑,天花飾邊框,而鑑真紀念碑採用橫式,周圍邊框突出,中間陰文鐫字,正面為郭沫若題“唐鑑真大和尚紀念碑”,背面刻趙樸初在紀念堂奠基典禮上寫的文章。這就打破傳統格局,在傳統基礎上創新,有了時代感。底座的花飾採用蓮花座作底,蓮花座託碑,因蓮花獨具神聖,“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蓮的絲長(思長),象徵佛教思想天下眾生,所以蓮花一直成為佛教的象徵。蓮花座之上有卷葉草為主題的紋樣花飾,原來樑思成在快設計完畢時感到“唐”這個字不好體現,陳從周立刻提議用該草為紋飾,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徵鑑真生活的年代。正堂完全仿照日本招提寺主體建築金堂樣式,只是型制由七楹變為五楹,金堂是鑑真當年親自設計,保持了中國盛唐的建築風格,又揉和了日本當時建築的特點,現在紀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意當然是體現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特點。

紀念堂座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四周高大的臺基上粗可兩人合抱的簷柱,柱為腰鼓狀,柱頭斗拱三重,線條渾圓飛動,正殿中央坐像為鑑真乾漆夾像,是我市雕塑藝術家劉豫按照日本招提寺“模大和尚之影”而造,結跏趺坐,合閉雙目,神態安祥。殿前石燈籠是鑑真大師象回故里時,現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順長老所贈,已經十多年,長明不滅,站在燈前,不由使我們想起郭沫若先生對鑑真的讚譽:“鑑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捨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平山堂

平山堂是遊目騁懷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錯節,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廳之上,“平山堂”三個大字的匾額高懸,這是名聞遐邇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貶謫揚州太守時所建。可敬的是歐公不為世俗所羈,一到揚州,就愛上了蜀崗,於是在此建堂。史載,每到暑天,公餘之暇,他常攜朋友來此飲酒賦詩,他們飲酒方式頗為特別,常叫從人去不遠處的邵伯湖取荷花千餘朵,分插百許盆,放在客人之間,然後讓歌*取一花傳客,依次摘其瓣,誰輪到最後一片則飲酒一杯,賦詩一首,往往到夜,載月而歸,這就是當時的擊鼓傳花。如今懸在堂上的“坐花載月”、“風流宛在”的匾額正是追懷歐公的軼事。

歐陽修最愛蓮花,其後調任安徽阜陽,到任第二天,他就來到該城的西湖之濱,見湖面開闊,但雜草叢生,於是遍植瑞蓮和黃楊,使西湖頓改舊觀,夏日時接天蓮葉,映日荷花,於是他寫詩道:“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不復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可見他是按照揚州瘦西湖的景緻安排阜陽的山水。堂前朱漆紅柱上的楹聯:“過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賓歡”,是清太守伊秉綬所作,上聯以山喻人,顯現當年高朋慕名而至,談古論今的盛景;下聯借歐公《醉翁亭記》中句,表現歐公無法施展抱負的鬱悶和樂觀自適的落宕情懷。造句既佳,書法古樸,為平山堂楹聯之冠。

天下第五泉

揚州人愛喝茶。喝茶先得種茶。揚州種茶歷史悠久。

五代毛文錫《茶譜》中稱“揚州禪智寺,隋之故宮,寺旁蜀崗有茶園,其茶甘香,味如蒙頂。”(蒙頂,是四川峨嵋蒙山之頂,山頂之茶是唐珍品,白居易曾作詩云“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當時蜀崗茶還作為貢品進貢,至今蜀崗有茶樹五百畝,其茶以芽尖鮮嫩,條索緊密,湯色明亮,清香濃重為宇內稱道。揚州不僅茶葉好,而且講究泡製,首先是水,最好的沖茶水當為五泉水。唐代狀元張又新寫《煎茶水記》,說唐代宗時李秀卿出任湖州刺史路經維揚,逢陸羽,李早聞陸之大名,十分傾慕,相聚甚歡。當他們的船泊於揚子江邊準備吃飯時,李秀卿說,“陸君善於別茶天下聞名,而揚子江南零水又殊絕,難得今日二妙千載一遇,豈能錯過?”陸羽欣然應允,於是李秀卿令謹慎可靠的軍士攜瓶操舟,深入揚子江南零取水,陸羽準備好茶具相候。不一會,水取來了,陸羽以杓揚其水,說:“這是揚子江中水不假,但不是南零水,而是近岸之水。”軍士說“我划船深入,而且有百人做證”。陸羽不言語,讓他端起盆,把水倒入另一盆中,倒及一半時,又以杓揚之,說“以下都是南零水了”。兵士驚嚇不已,跪地請罪。原來他最初確實是在南零取的水,可惜近岸時,舟蕩水潑了一半,於是就近以江水加滿。李秀卿和賓客都大為驚歎,懇請陸羽口授天下之水的優劣,陸羽說:揚子江江南零水第七,惠山水第二,虎丘水第五,丹陽水第十一,揚州大明寺水第十二。陸羽之後的劉伯芻也是位學識淵博者,把江淮最宜於烹茶的水分為七等,揚子江南零水第一,無錫惠山寺石水第二,蘇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四,吳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  揚州蜀崗中峰大明寺水名列第五。北宋歐陽修守揚州時,曾品嚐該泉水,並在井上建“美泉亭”,還撰《大明寺泉水記》,稱讚泉水之美。蘇東坡守揚州時曾記道:“大明寺塔院西廊井與下院蜀井的水,以塔院為勝。”真是: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過去此處一直有塔井和下院井之說,明代大明寺僧滄溟曾掘地得井,嘉靖中葉,巡鹽御史徐九皋書“第五泉”三字,青石紅字,字形豐腴壯麗,人稱此為下院井。水島上一井,是乾隆二年汪應庚開鑿山池種蓮花而得,並於井上建環亭,著名書法家,吏部王澍書“天下第五泉”。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我的講解到此結束。祝願大家遊玩愉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