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湘西鳳凰導遊詞

欄目: 湖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77W

各位女士、先生,各位朋友:

湘西鳳凰導遊詞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我很榮幸能當大家的導遊,希望我的導遊服務能給大家"湘西之旅"留下美好的印象。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與我省的張家界市、懷化市、貴州銅仁地區、重慶黔江開發區和湖北的鄂西州接壤。總面積1.5完多平方公里,約佔全省的10%。總人口260多萬,人口以少數民族為主,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70.1%,其中土家族戰70.1%,苗族佔32.5%。湘西是我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也是我省唯一被列人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地區。歷史上,這裡交通閉塞,偏僻落後,與世隔絕,給世人的印象是非常神祕的。

湘西州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民風純樸,州內山巒疊嶂,林谷深幽,溝壑縱橫,溪河交錯,自然風光奇特,歷史遺存眾多,是一處集山水風光、民俗風情、古城風貌、歷史文化、名人故里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湘西州歷史悠久。秦屬黔中道,宋為湖南路辰、澧地,元為湖廣行省辰州路、澧州路,明置永順宣慰司、保靖宣慰司,清置永順和鳳凰、乾州、永綏直隸廳。民國時,1938年前為湘西軍政府,1938--1949年為第八、九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初,為沅陵、永順專區。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轄吉首、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6縣,代管永順、大庸、桑植、龍山4縣。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上述10縣。1988年大庸、桑植劃歸新成立的張家界市。現轄7縣1市,從北往南,依次為龍山縣、永順縣、保靖縣、古丈縣、花垣縣、吉首市、鳳凰縣、瀘溪縣。龍山縣是湖南省委書記楊正武的家鄉,有皮渡河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太平山宗教旅遊區。永順縣是我州旅遊大縣,山水風光奇特,名勝古蹟眾多,有被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社會活動家費孝通譽為"天下第一漂"的猛動河、千年古鎮芙蓉鎮、把五百年土司王朝故都老司城、國家自然保護區小溪原始次森林生態旅遊區等,保靖縣是奧運舉重冠軍楊霞的家鄉,有國家重點工程碗米坡水電站、毛澤東同志國文老師袁吉六先生墓和酉溪園風景區等。古丈縣為我省十大林業縣直一和茶葉之鄉,同時也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家鄉,有棲鳳湖省級風景名勝區、高望界原始次生林生態旅遊區、坐龍溪"中南第一大峽谷"。花垣縣是我省的猛礦、鉛鋅礦之鄉,錳礦儲藏量居全國第一、全國第二,花垣縣民族中學是國務院總理朱總理少年就讀的學校,有古苗河風景區和一腳踏三省,即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吉首市是州府所在地,是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重鎮和中西部地區接合部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也是湘西州旅遊集散中心。鳳凰縣是全國百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文化豐厚,人傑地靈,名人輩出,中華民國首任民選總理熊希齡,鴉片戰爭中犧牲於定海保衛戰的民族英雄鄭國鴻,一代文豪、鄉士文學巨匠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均出生在這裡,中國南方長城主體部分也在鳳凰。瀘溪縣有沅水風光帶和盤瓠洞、辛女巖等。

改革開放以來,湘西州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群進步。特別是州委州政府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和落實國務院朱總理關於"發展旅遊業是湘西最大門路"的重要指示,將旅遊業作為全州經濟發展的六大帶動戰略之一,旅遊業已成為全州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州目前擁有旅行社11家,星級賓館13家,旅遊車隊4家。有枝柳鐵路、209、319國道和1801、1828省道高等級公路橫貫州域,南有距鳳凰28公里的貴州銅仁機場,北有距猛洞河60公里的張家界荷花機場,陸空交通便捷,形成北依張家界,南連梵淨山,猛洞河--吉首--鳳凰"三點一線",以名水、名情、名城為特色的旅遊業發展格局。大家來湘西旅遊,若 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點,那都不是完整的"湘西之旅"。這三大景區特色各異,猛洞河景區以山水風光、土家族歷史文化為主,它的主題是與水對話,演繹激情,釋放自我。德夯景區以情見長,是一個以奇特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原始古樸的苗族風情溶為一體的民俗旅遊勝地,這裡濃郁的民族風情在省內"唯我獨有"。鳳凰竟區側以歷史文化厚重,被稱之為"夢裡水鄉,遠去的家園"。三者共同組成內涵豐富的"湘西之旅",與張家界優勢互補,構成"大湘西之旅",形成"張家界-猛洞河-吉首-鳳凰-銅仁"黃金旅遊線。"大湘西"的旅遊資源有著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這次大家來到湘西,我們給大家提供的服務是完整的"湘西之旅"。今天前往鳳凰遊覽,宿吉首市內。明天遊德夯,再乘車去猛洞河,後天遊猛洞河,晚餐後返程。 衡山導遊詞 ·張家界導遊詞 ·南嶽大廟導遊詞 ·天心閣導遊詞

現在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湘西獨特的地域文化。年代久遠的土司制度,造就演繹了土司文化,使湘西這塊地方至今保持了古樸的民風和古老的習俗。清雍正七年(1729年)實行"改土歸流",結束了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特殊歷史和特殊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特殊環境和特殊文化的派生與衍化。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始祖崇尚的固我性和獨尊自賞的排他性。所謂土司制度就是酋長制。"改土歸流"就是"改土官"為"流官",即朝庭委派官員來統治。"改土歸流"對湘西的文化和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湘西的巫儺文化又是土司專制統治的強大精神支柱,他的實質就是自始至終保持著初蒙性和原生性。因上述原因,湘西的很多神祕現象,奇異習俗深深地烙上了湘西地域文化的痕跡。

說起湘西,大家的第一反映恐怕就是(湘西剿匪記)與(烏龍山剿匪記),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恐怕土匪就是湘西的"特產"。湘西曆史上貧窮落後,匪患不斷,這是歷史事實。以致於有些人來湘西之前還打聽,是否現今還有土匪?其實湘西土匪只是湘西土司文化的派出生物。《湘西剿匪記》與《烏龍山剿匪記》是新中國成立後才拍攝的。文學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兩部影視所描寫的是民國年間,官、匪、霸勾結,魚肉百姓的一個畫面。土匪並非湘西"特產"歷史上許多地方比比皆是,湘西這種土匪只是他們的縮影罷了。作為湘西的土匪有兼職和專職之分。專職土匪是地方惡霸豪強與舊軍隊散兵遊勇的混合物。兼職土匪則是一些貧困農民或一些遊手好閒之徒。當土匪的農民農忙時忙農活,農閒時上山為匪。就像自然界裡一樣,"土匪"。"土匪"這種行為實質上是湘西人受土司文化固我性和排他性的影響的典型代表,是土司制由族系族姓聚合的酋長制的體現。就如沈從文所說,他們只要領導很好,就能在國家或民族需要時,衝鋒陷陣,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大家可知道?在明朝的抗倭鬥爭中,由湘西"土匪"組建的抗倭軍隊就立下了汗馬功勞。

大家看過沈從文《大山裡的人生》嗎?看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沈從文描寫了很多湘西神奇的現象如:趕屍、放蠱、落花洞女等。這些現象是沈從文耳聞目睹的,並非捏造。它是巫儺文化的體現。趕屍、放蠱、落花洞女是至今未解的湘西三大之迷。趕屍即人死在外地後,請巫師唸咒語,鞭趕殭屍回家的現象。說起來大家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人死了豈能走路?確實能走,這種現象與泰國的"降頭術"差不多。據說殭屍在巫師的咒語控制下能從外地走回湘西,走十天半個月,走斷幾個腳趾頭呢。趕屍一般在夜間進行,若途中見人,巫師則念"大家讓路、牲口來了"。這究竟是何祕訣?至今無從考證。據說這是將殭屍原生化,將其化成牲口行走。放蠱是怎麼回事呢?當地人稱放蠱人為蠱婆或草鬼婆。飛禽走獸,植物人類,一旦被放蠱,就會生病,若不請放蠱人取蠱就會死去。蠱婆放蠱並非所願,是她自己身上有蠱,必須放掉,才能免其痛苦。人被放蠱之後,數日內,受害人會找蠱婆取蠱,蠱婆取蠱後,病人痊癒。

落花洞女則是大齡未婚女青年一種變態現象。由於愚昧落後,人們認為萬物間一草一木、一山一洞都有神附身,並且大齡未婚女有可能被某種神物看中,娶去為妻。如某一天,一大齡未婚女,路過一棵大樹或一個山洞或一塊不尋常的石頭等,回家後就生病發癲,家人就以為她是被樹神或洞神或石頭神看中了,所以也不給她找醫生治病,更不會把她嫁人。病久之後,大齡未婚女就會含笑死去,家人不哭,認為她是歡歡喜喜地嫁給了樹神等。實際上此女(有人稱這種病態叫"花癲"),只要嫁人,就會痊癒,更不會致死。

一個作家的文學創作離不開他初蒙人世生存的載體,作家品性的形成和作品的風格又與這個生存載體的特異環境和地域俗趣有著極重要的聯絡。著名鄉土文學作家沈從文,是專門從事鄉土文學創作的大師,他的大量作品凝結著濃郁純樸的民風和散著鄉土氣息,無不取材於他出生的土地和生長的故鄉。沈從文及其作品享譽全球,特別是在國外,美、日、法、英、德等國還成立了沈從文鄉土文學創作的專門研究機構。之所以給沈從文鄉土文學創作大師的稱號,是因為他的作品風格有別於其他作品,打破了當時文學作品專寫城市紳士階層的創作格局,為文學作品多渠道、多品位、多形式的創作風格開創了一代新風。他筆下所表現的都是原始的美、樸實的美,他所寫的現象未摻有任何政治色彩。當然他之所以的影響所致。所以很多人說要了解湘西,先得讀沈從文的作品,先得了解沈從文,這樣你所瞭解的湘西將是客觀的不帶任何偏見的原本就很美麗的湘西。為了更好的瞭解沈從文,現我們前往住他的家鄉--鳳凰。

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以此而得名,鳳凰古稱鎮竿,位於我州的西南邊,總面積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萬,是以一個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鳳凰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地,秦屬黔中郡,唐設渭陽縣,元、明設五寨長官司,清舌廳、鎮、道府,成為湘西軍事政治中心。鳳凰的旅遊資源主要是厚重的歷史文化。這裡特殊的歷史留下了眾多的古蹟,特殊歷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歷來是人們遊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暉、南華疊翠、龍潭漁火、山寺晨鐘、奇峰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有譽滿天下的古城風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頭城--黃絲橋、苗漢隔絕的歷史見證苗疆邊牆--中國南方長城有被譽為華夏洞王的奇樑洞等。

鳳凰古城,位於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熊奇。碧綠的沱江從古城牆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舟遊船點點,懸崖上吊腳樓,鱗次櫛比,碼頭邊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聲朗朗。沱江河畔的東門和北門古城樓雄偉壯觀。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四通八達。明清時代木質結構的房屋,錯落有致。這一切使得古城猶如一副濃墨淡彩的中國山水畫。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遊鳳凰之後說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長汀,一是湖南的鳳凰。

鳳凰的美不僅在於它的自然景觀,它的風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蹟和它的美麗傳說,而且還在於它的光榮傳統,它的鬥爭精神。用沈從文先生的話說,即個人的浪漫情緒與歷史的宗教情緒結合為一的遊俠精神,鑄成了這地方人格與道德的另一種典範。這種遊俠精神一旦與愛國主義相結合,只要領導得當,就能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衝鋒陷陣,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確實如此,試看我國近代發生的一些大事,無不有鳳凰人蔘加,而且往往總是站在鬥爭最前列。第一次鴉片戰爭捨身報國的定海三總兵鄭國鴻,第二次鴉片戰爭青巖、開州教案中正氣凜然的貴州提督田興恕,辛亥革命光復南京組織敢死對血戰雨花臺被孫中山先生授予陸軍中將的田應昭,抗日戰爭中血戰嘉善、會站長沙衝鋒陷陣的都有鳳凰"竿軍"。這裡地方雖小,卻出過中華民國的第一人民選總理熊希齡,出了被稱為鄉土文學之父、影響遍於世界的沈從文,還有著名畫家黃永玉等等。

現在我們沿著石板路,來到中營街10號,這裡就是我國著名作家沈從問2先生的故居。這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兩間,前庭三間。這座古員雖然沒有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特別是那些帶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裡,並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1917年,沈先生15歲,因家道中落,參加湘西土著部隊,離開了家鄉,展轉於沅、酉水流域,幾年的部隊經歷,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熱的生活,親歷瞭如火如荼的戰爭,從而激發了沈先生的創作慾望。1922年,沈先生隻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1928--1930年,沈先生在傷害中學任教師,兼《大公報》、《益世報》文藝副刊主編。1930--1933年,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1939年,在被獎主編全國中國小國文教科書。1939--1949年,在被獎大學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創作生涯裡,沈先生先後用嶽煥、上官碧、甲辰、小兵、窄而黴齋主任等筆名,創作了《邊城》、《鴨子》、《神巫之愛》、《一個女演員的生活》、《湘西散記》、《湘西》、《沈從文自傳》、《黑鳳集》、《長河》、《八駿圖》、《沈從文散文集》、《沈從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學作品,鑾聲中國文壇,幾乎與比他年長20多歲的魯訊先生齊名。五十年代之後,沈先生就任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潛心於中國文物的研究,寫出了填撲我國空白的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以及《唐宋銅鏡》、《明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論著。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

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也給後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1982年,沈先生和夫人張兆和重返故鄉,看望家鄉的父老鄉親,隨知竟是與故鄉永遠的告別。1988年5月10日晚8時35分,這位世界文學巨匠在京逝世,享年86歲。

我們現在到達的地方是朝陽宮,又叫陳家祠堂,是鳳凰24家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在古城區的西門坡,民國4年(1915年)由鄉紳陳氏發動族人所建。民國12年(1923年),湘西王陳渠珍又率族人擴建。那時,每年的祭祖族儀均在此舉行,當然也議過集資修路架橋以及處理家族中違規之事。

陳家祠堂分正殿、戲臺、左右包廂等,組成具有濃烈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進門處的古戲臺,更是別具特色。一幅"數尺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賢有愚有神仙"的對聯和戲臺上的八幅戲曲壁畫,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絲半懷古之情呢?鳳凰有名的地方戲叫儺堂戲,古老而濃郁,具有神祕色彩,表演細膩,純樸逼真,人們稱讚有"土、俗、純、細"四大特色。代表劇種主要是"三女",即《孟姜女》、《龍王女》、《龐氏女》,演出時以鑼鼓伴奏,節奏明快,曲調優美流暢,內容原始古樸,情節簡潔有趣。

順著小巷紫紗石板小道,我們從大成殿--孔廟的桃簷下經過,有到了文星街10號,這裡是中華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熊希齡先生的故居。

熊希齡,號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這裡,熊希齡少年時代就有湖南神童之名,15歲中秀才,21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蔗吉士(俗稱點翰林)。

熊先生少年時就具有憂國憂民之心。9歲時,他的私塾老師出了一幅上聯:"載數盆花,探春秋訊息",熊先生立即對出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一時傳為佳話。中舉之後,新科舉人作畫以言志,一時間,牡丹、芙蓉、金菊等紛爭鬥豔,而熊先生只畫了一幅不起眼的棉花,但熊先生"此君一出天下暖"的題詞,卻使四座皆驚。

熊先生成名之後,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開辦《湘報》,時務學堂,常德西路師範學堂,是湖南與譚嗣同齊名的唯新派中堅。我國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林伯渠、滕代遠,國民黨左派宋教仁,武漢起義總指揮將翌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學生。熊先生後出任過東三省理財官、熱河都統、財政總長等職。民國二年(1913年)就任民國內閣總理,當時的這一任政府被輿論界稱為"才子內閣"。後來,因熊先生反對袁世凱獨裁,被袁世凱逼迫解散內閣,辭去總理職務。從此,熊先生的慈幼院收養了一大批孤兒,現任我國人大副委員長的雷潔瓊就是慈幼院收養長大的。我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就義後,其妻兒也被隱藏在該院。民國14年(1925年),鳳凰縣遭大旱,絕大部分田土無收,熊先生知道訊息後,送來賑災款大洋10萬元(其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捐款大洋4萬元),救助了很多災民。

晚年,熊先生就任我國紅十字會會長,積極投身抗日戰場戰地救護,其功德可昭日月。

1937年12月5日,熊希齡先生病故於香港,享年67歲。

鳳凰縣城元明兩朝為五寨長官司所在地,當時建有土城,1556年改土城為磚城,清康熙年間,設鳳凰直隸廳,廳通判、總兵和辰沅永靖兵備道衙門都設在這裡。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建石城。石城周長2公里有餘,開設四個城門,東門叫升恆門,南門叫靜瀾門,西門叫卓城門,北門叫壁輝門。各有巍峨的城樓。1940年,國民黨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以"城堡一旦落入敵手,反攻不易,且不利於空襲疏散"為由,通令所屬各縣將所有城牆拆除。鳳凰縣東、北二門因防水需要,僅拆除城垛碉樓,其它城門全部拆除。現在我們只能看到東、北二門和連線其間的半壁城牆。

現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門,北門也叫壁輝門。城門樓上有一幅石雕畫,畫上有三位人物,這畫取自"三國演義"中的"古城會"。上面擂鼓的是張飛,下面是關羽揮刀斬蔡陽,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和張飛、劉備古城相會。這幅雕畫?取的是百戰百勝、凱旋而歸的意思。出了北門,便是北門碼頭,這是鳳凰以前出城的主要通道。

電影《湘西剿匪記》中土匪進攻鳳凰縣城的鏡頭,土匪就是從河對面衝過來,解放軍在這裡阻擊土匪的。這條河叫沱江,一路奔來彎彎曲曲,像蛇一樣,古人稱蛇為"沱",故稱其為沱江。跳巖為元朝以前當地人過河之用,木板橋是明朝以後當地人過河之唨。

我們現在到達東門。東門街,是旅遊商品一條街,這裡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間藝術品和工藝品供大家選購和參觀,聯合國頒證的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吳景蓮(吳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藝品和東門內熊氏的蠟染國畫更是別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畫家張汀先生的好評。扎染、蠟染堪稱鳳凰民間工藝的一枝奇葩。蠟染又分土家族蠟染印花布,苗族蠟染土布,前者注重配色純淨,講究立意構圖,藝樣風格特異純美,突出的工藝特點是為熱色:後者注重染色純,不講究華美雕飾,給人一種自然純淨的藝術感,突出的工藝特點是為冷色。兩者共同特點是純樸、典雅,而且原始 古樸,制伜講究。扎染與蠟染相比,又是另一種特殊的工藝,也稱為蠟染的姊妹藝術。它的特殊工藝效能突出表現在手扎製作方面。由於扎染的工藝精細,製作特殊,在民間流傳極為稀少。現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扎染在制扎構圖,利益造型方面進行了大膽變革和創新,使之更具實用性和時代感。近年來,鳳凰的扎染藝術異軍突起,在首都市場展出時備受海內外客商歡迎,享譽甚高。鳳凰蠟染與扎染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地方風味,遠銷日本、香港等地,有較好的收藏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旅遊商品一條街,有叫民族商業街,兩旁盡是店鋪、染坊、製作銀器首飾的作坊和工藝美術店、各種小吃等。鳳凰有名的地方小吃便是"醃羅卜"。這種羅卜酸味濃度適中,佐料豐盛,酸中帶甜,甜中有香,香中有濃,來到鳳凰,大家可別忘了一飽口福吆。

現在我們來到虹橋,這座橋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清康熙九年(1670年)加修。現在是後來恢復的橋下,可以看見一排有百年曆史的吊腳樓,沈從問2先生的書中也裝滿了吊腳樓,裝滿了沱江沅水流域兩岸吊腳樓裡演過的一幕幕人間喜悲劇。吊腳樓的人和事成立沈先生作品的一大風景。這個河灣是每年端午節賽龍船的地方。沈先生每遇家鄉人就會問及這裡的吊腳樓,還講述他當年在吊腳樓上看龍舟的故事。沈先生作品裡翠翠就作站在吊腳樓上看賽龍船的。沈先生解放後兩次還鄉,都抽空來這裡看吊腳樓,跟吊腳樓人家拉家常,尋找他的少年足跡,或立於臨江的吊腳窗前,憑悼吊腳樓的滄桑歲月和東逝之水,重溫那遺落在吊腳樓中的迷人夢幻。

下了橋,我們步人沙灣,鳳凰縣舊時的八大景在這裡就有"溪橋月夜"、"龍潭漁火"、"梵閣回濤"和"奇峰挺秀"四大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萬壽宮,有叫水府廟,因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習慣叫江西會館。萬壽宮佔地4000多平方米,是鳳凰縣最大的民間建築物,宮內的遐昌閣仍然保留完整。

相傳江西商人在鳳凰發財之後,修建了這座萬壽宮,有人不服,就在河對面修建了一座準提庵,並在準提庵的牆壁上留下了兩隻大眼睛(窗戶),想看看江西人是如何發財的?江西商人不高興了,於是在沱江邊上修了一座塔,擋住那一雙眼睛。

相傳這裡本無塔,傳說江邊的鸕鶿巖下的水中有一對金鴨子,不時興風作浪。清嘉慶年間,人們就在詞建造了一座塔以鎮之。又傳,鳳凰古城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擴建為筆架城,為配風景,便在沙灣鸕鶿巖上修建字紙爐一座,有如一支巨筆,與筆架城遙相呼應,意思是鳳凰人文慰起。1985年,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捐畫義賣,集資重修,故定名為萬名塔。

現在我們到達的地方是三王廟,又叫天王廟、三候祠。相傳北宋時有楊氏三兄弟,武藝超群,在湘鄂西一帶保邊衛民,立下"郝郝戰功",所以被皇上封候並立廟祭奠。三王廟建成後,人們常來此地祭奠,求子乞福,一些墨客騷人也常來此吟詩作畫,作文聚會。清宣統三年(1911年)11月,鳳凰紳士田應全、唐力臣等人在此召開大會,響應辛亥革命,舉行鳳凰起義,還在此慶祝辛亥革命的勝利。三王廟正殿供奉的就是王,後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儺娘。相傳在原始洪荒時期,一場特大洪水,只有一對苗族兄妹倖存。為了繁衍苗家後代,兄長提出與妹妹成親,妹妹認為兄妹不可成親,於是二人從高山上各甩一葉磨盤,求天地作公斷,兩葉磨盤滾下山後,合成了一副,於是兄妹二人不敢違天命而拜堂成了親。因此,在我們千里廟山,流傳著一句歇後語:兄妹拜堂--地久天長。這對兄妹被稱為儺公儺娘,湘西現在還流傳的儺堂戲和儺舞,就是從祭奠儺公儺孃的儀式中發展起來的。

我們沿著當年的官道,即將到達沈從文墓地。這條官道,是明清時期通向外界的大道,當時還有接官亭。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湖廣總督林則徐曾從這條官道來鳳凰視察。到了沈從文墓地,上幾步石級,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幅鬥放大字:"興廢周知"。這是民國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的手跡。1911年11月,鳳凰紳士田應全、唐力臣等人受辛亥革命的影響,集結了鳳凰、乾州、花垣、鬆桃四廳苗、漢、土家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迫使駐鳳凰、的清朝命官辰沅永靖兵備道朱益浚引退,並在鳳凰成立了新政權--湘西軍政府。黎元烘知道後,欣然命筆,為鳳凰提寫了這幅大字。我們再上幾步,看到的是黃永玉先生為紀念表叔沈從文而題寫的銘文:"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是的,沈先生17歲時從湘西的莽莽大山中走出,1982年,清明節,沈先生又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故鄉。沈先生的目的沒有隆起的墳包,只有一塊五彩石聳立青山綠水之間,成為與眾不同的墓被,這裡沒有雕欄玉砌的裝飾物,只有一條放牧、打柴的石徑,使沈先生永遠與普通民眾在一起。沈先生的骨灰一部分撒在沱江裡,一部分撒在這快五彩石下,他就象面前這條沱江,發源於大地迴歸大地,他就像陪伴他的這塊五彩石,來源於大地又迴歸大地!

作為墓碑的五彩石正面,刻寫著沈先生的手跡: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是的,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捨棄升官發財的道路,選擇了清苦的從文生涯;正是這樣的一種信念,使伸先生揮動他那巨筆,將他認識的湘西介紹給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寫著沈先生妻妹張充和女士的銘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這四句話,簡明扼要地總結了沈先生的一生。沈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在逆境裡不屈服,不盲從;沈先生的一生是清苦的,但他在世界文壇的名望猶如燦爛的星斗。

這四句話每句的最後一個字,聯起來是沈先生一生的寫照:

從文讓人!

是的,沈先生是十分謙讓的,他不爭利,在文壇上默默耕耘著。但是,沈先生在做文學時又是從來不肯讓人的,他用"一切只是一個起始"鼓勵自己,上下求索,永不滿足,終於成為世界著名的鄉土文學大師。

沈先生屬於中國,屬於世界,但首先屬於莽莽大湘西。

現在我們去吃飯,午飯後前往城外的兩個點;中國南方長城和黃絲橋古城。提到吃飯,先給大家介紹鳳凰特殊的"社飯",吃"社飯"是鳳凰一種流傳很久的民間習俗。按鳳凰的土語來說叫"傻飯"。吃社飯與平常吃的家常飯不同,它含有一種新意,而且十分講究。"社飯"採用的米是農家自產的香糯,一般用四斤八兩,取四季發財之意。"社飯"開煮時必須配備臘肉、社菜。擔任煮"社飯"的重任必須由家庭主婦承擔,用臘肉、社菜、香糯拌合,一起煮熟的飯便成了社飯,香味撲鼻、味道可口。吃社飯一般在春季,社飯煮好後,先在堂前敬祖,祭奠五穀神,祭奠完畢後,一家人就團集在一起吃"社飯"。吃過"社飯",一家人就分工,開始新一年的春耕生產。今天中午大家可以當一次鳳凰人了,大家吃完社飯,我們開始新的旅程。

現在到達的地方叫黃絲橋古城,這座古城建於唐朝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當時這裡不叫鳳凰縣,叫渭陽縣,這裡就是渭陽縣的縣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少數民族,在這裡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辰沅永靖兵備道。因這裡沒有大河,廳城和道臺衙門後來搬到現在的縣城所在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這裡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也就是歷史學家所說的乾嘉苗民起義,沉重地打擊裡滿清王朝,歷史學家稱這次起義是清朝中衰之戰,從此清朝走向衰落。在鳳凰、永綏、乾州三廳,死於這次苗民起義的清朝總督、提督、總兵、副將、參將等高官達200餘人。大家可能看過香港小說金庸的《書劍恩仇錄》,書中說乾隆皇帝有個弟弟叫福康安,傳說是康熙皇帝的私生子,就是這個雲貴總督福康安,他奉命率領十八萬人馬來鳳凰征剿苗族起義軍,結果被起義軍射傷,病死軍中。清朝本來是不修長城的,為,了防止苗族人民起義造反,效仿明朝,從這裡到花垣吉衛、吉首喜雀營,修了一條長380餘里的"苗疆邊牆",並駐紮大批營兵。黃絲橋古城因此改為駐兵的鳳凰營,成了湘黔邊境千里"邊牆"線上最大的屯兵城堡、戰略要地。

我們現在從東門往前走,走到拐彎出有一個突出部位,大家知道這是幹什麼嗎?這是為了防止敵人偷襲爬牆而設立的撩望臺。黃絲橋古城是一座青石結構的石城,建於公元686年,城牆周長686米(請注意:古城建於貢院86年,古城牆的周長為686米,一種驚人的巧合),東西寬153米,南北長190米,總面積為2.9萬平方米,城牆高 5.6米,牆上走道寬2.4米,可以走馬;城牆上有大小箭垛300個,開有東、西、北三座城門並建有城樓,是我國儲存最完好的的唐代石頭城之一。可能有的人要問:為十麼沒有南門?根據四像八卦學說:南方丙丁火,這裡沒有大河,為了不將南方的火引進城,所以沒有南門。沒有南門,是不是就不會失火了呢?沒有天火,人為的戰火是難以避免的,我們千年古城,每經歷一次大的戰亂,這三座城樓都要毀於戰火。請看,我們的北門城樓裡,就保留了一塊石碑,記載了清朝咸豐九年(1849年)維修城樓的史實。現在我們看到的城樓,是1986年由鳳凰縣人民政府重新維修的。

我們現在通過北門,看到很多牛頭,是這裡的特色旅遊紀念品,各位如果感興趣,可以帶一個回去作紀念。

黃絲橋古城1983年10月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申報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近年來中外遊客不斷,同時也引來了大批藝術家和專家學者。每年,都有不少畫家和美術院校的學生前來寫生作畫,《邊城》、《湘女蕭蕭》、《湘西剿匪記》、《風滿蕭湘》、《烏龍山剿匪記》、《血鼓》、《慄裕大將》等十多部影視劇都在這裡拍攝過外景。

我們現在到達西門,這是黃絲橋古城樓中最高的一座,有兩層,我們可以登上最高一層,從箭孔中朝西望去,城外是連綿不斷的群山。鳳凰有兩座古城,如果說鳳凰古城美在山清水秀,那麼黃絲橋古城美在古樸壯觀;如果說鳳凰古城象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黃絲橋古城就是一個鬍子裡裝滿故事的老人。

斑斑剝剝的石頭城牆,是鳳凰人民智慧的結晶,它記錄了鳳凰前年曆史,也記載了苗族人民反抗統治者的鬥爭歷程。我們現前往苗疆邊牆即中國南方長城。

苗疆邊牆,始建於明朝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竣工於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前後花了八年時間。苗疆邊牆分兩期完成;第一期工程於萬曆四十三年動工,至萬曆四十四年完工,全長320華里,歷時一年。第二期工程於明天啟二年動工,是在萬曆四十三年修建的長城基礎上繼續興工修建。長60華里,兩期工程耗銀4.2完兩,歷時八年。苗疆邊牆西起與銅仁接界的亭子關、北到吉首的喜雀營,全長382華里。苗疆邊牆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築之一。它穿山越嶺,盤繞在湘黔邊境的叢山竣嶺之中,象一條昂首騰飛的巨龍。2000年4月22日,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派出專家組在考察鳳凰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過程中,發現此邊牆。參加考察的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羅哲文先生認定,這就是中國南方長城!他曾經給長城下過定義,就是長城與一般城牆有三個明顯區別:第一,長度在數百里以上;第二,不封閉;第三,是由許多城堡、關門、敵臺、敵樓等組成的軍事防禦體系。從這三點來看,苗疆邊牆實屬長城。北方明長城,也稱邊牆,每一"鎮"(軍防區)的邊牆,有長有短。明長城最重要的一鎮"昌鎮",是保衛十三陵的,也才200餘里,與這裡的邊牆差不多。所以說苗疆邊牆不僅防禦工程體系與北方明長城一樣,而且軍事機構設定也都相同,當為明長城增添一"鎮,"增加長度380多裡。一條南方長城是一部湘西沉重的歷史。有了南方長城,湘西的苗族有了生苗和熟苗之分。明、清王朝為了鞏固其專制統治,對苗民不是實施親緣政策減少苛捐雜稅,而是採取高壓政策鎮壓凌辱敲詐,這就激化了統治者與苗民之間的矛盾,苗民反抗起義年年不斷,於是統治者效仿修長城抵禦北疆少數民族侵入的做法,也築長城以御苗叛。長城以內的少數苗民被同化,稱為熟苗區。而長城以外卻為統治者的眼中盯,稱為生苗區。苗疆邊牆成了一道嚴密的軍事封鎖線,也成了生苗區與熟苗區的一道黑色屏障,它的存在嚴重地阻礙了苗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苗疆邊牆今猶在,當年的刀光劍影、醒風血雨已成歷史。如今苗疆邊牆已成為一處旅遊勝景,成了極具開發價值的寶貴資源。苗疆邊牆,是個實實在在的歷史文化實體遺存,它代表了一個朝代的特徵,涵溶了那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現象,構架了那個朝代治國方略的精神實質,是研究明請兩代對邊遠少數民族征服統治鮮活的歷史史料。今天我們所見的南方長城是鳳凰縣在"旅遊帶動戰略"指導下於2000年12月28日復修的,耗資800萬元。復修部分長1.78公里,於2001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如今的苗疆邊牆用它深刻的文化內涵和久遠凝重的歷史繪製了鳳凰光輝美好的明天。

今天我們前往吉首德夯風景區,現在我們所到的地方是吉首市。吉首市是我國西南門戶重鎮,州府所在地,是湘西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湘、鄂、黔、渝四省邊去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也是我州旅遊集散中心。這裡有我省最大的農貿市場--乾州農貿市場,有著名的湘泉酒、酒鬼酒、老爹酒等,有湘、鄂、黔、渝四省邊區唯一的一所實力雄厚的全國百所綜合性大學之一--吉首大學,有全省聞名的民族風情旅遊區德夯。

吉首市總面積1054平方公里,總人口26萬多,其中苗族佔 40%,土家族佔32%。民俗風情旅遊資源成為吉首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德夯民族風情旅遊景區位於吉首市西郊24公里處,是一個以奇特優美的自然風光為陪襯,古老純樸的苗族風情為重點的民俗旅遊勝地。今天我們將去欣賞由筒車、水碾、苗寨組成的田園風光,目睹全國公里奇觀,體驗湘西交通天險,去苗家做客,體驗正宗的苗胞生活,領略苗族古老的文明。

我們路邊的這條河叫洞河,全長120公里,匯人沅江注人洞庭。現我們正在湘川公里上沿著洞河行車,大家看著這條河,不知能否領略到"青山簇簇水中生","車在清江裡穿行"的景象呢?本站 網整理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前面的小鎮叫矮寨,是一個苗族集鎮,一年一度富有民族特色的"百獅會"、"四月八"、"趕秋"等傳統節日在此舉行。每逢場日,邊區山寨苗胞在此匯聚,相互交流花帶、蠟染、花邊、剪紙、絲線、竹器、藥材和各種農副產品。青年男女常在這裡,留步路旁,約會場邊,尋侶結伴,濃情密語,可謂是"山青水秀人歡笑,輕歌細語甜似蜜",這就是常講的苗族青年男女"趕邊邊場",實際上也就是苗家青年男女一種獨特的談戀愛的方式。

現在車正在爬坡,這裡就是湘川公里的咽喉--矮寨公里,又稱矮寨天險,為湘川公里最險處,是209國道與319國道的重合段。坡的垂直高度440米,坡度為80讀,被譽為全國公里奇觀,此路與1935年動工,1937年通車,蔣介石在抗戰時期為了退守重慶,運輸物資,親自擔任總指揮修築這條路。此路以其地勢奇險,設計獨特而馳名中外。從坡頂到坡底轉13道灣,全長6公里,路中巧修"8"字形路面,將急彎險道化為坦途。兩山石壁陡峭,天橋如彩虹橫空飛架其間。橋下有路,路上有橋,可謂我國最早的公路立交橋。大家乘車一路上來是否都捏了一把汗?現在我們坐在車上就如行在雲中,看山下死寨鎮,現真正成了矮寨了。大家可知,當年修這段路時 死了200多人,為了紀念這些"開路先鋒",在山頂上立了"開路先鋒"巨型銅像,此銅像高5.7米,重0.9噸,屬我國首座開路先鋒銅像,再現了當年築路工人的不屈精神和風貌,令人肅然起敬。

現在我們的右下方有一條瀑布,飄若天仙的玉帶,故名玉帶瀑布。在我們前方的峽谷中有一個石門高350多米,那就是玉泉門。我們下面的這個平臺大家是不是很眼熟呀?電視劇《六個夢》裡的婉君有一出吹木葉的戲就是在這裡拍的,所以此平臺又叫婉君臺,這裡也是苗家男女青年經常對歌的地方。

大家看那個山寨,那便是吉鬥寨。吉鬥是苗語,意為騎在雄鷹背上的寨子。它是一個古老的苗家村寨,座落在懸崖絕壁頂上白雲深處,屋前梯田層層,視野開闊,屋後古木參天,寨牆屹立。是一個獨特的地方。

現在我們前往德夯苗寨。德夯是苗語,即美麗的峽谷。那裡周圍山勢奇偉,絕壁夾天,我們可以欣賞到美麗的峽谷風光,沿途還能看見石碾、筒車、渡槽。德夯是純苗區,苗家習俗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在進入德夯之前,先讓大家瞭解瞭解苗族的概況及習俗,特別是一些禁忌,大家可一定得記住喲!我們進入苗寨後可一定得入鄉隨俗。

苗族的祖先生活在黃河流域,始祖蚩尤與炎黃部落作戰,失敗後退居江漢、洞庭湖一帶,建立起三苗國。商周時三苗國被破,苗族向西遷徙,即現在的湘西、黔東等地。苗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他們的歷史和文化通過苗歌的形式流傳下來。所以苗族人都愛唱歌,歌詞內容廣泛。苗族是一個喜歡以銀器裝飾自己的民族。因為銀子在他們眼裡是很純潔的東西,是聖潔的象徵,銀飾是苗家人愛美的象徵。特別是苗家姑娘身上佩帶的銀飾,玲瓏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無論走到哪裡都是清脆的叮噹聲。他們主要的銀飾有銀冠、銀珈、項圈、披肩、胸練、針筒、手圈、耳環、牙籤、髻簪等。按服飾色彩苗族可分為五大類:紅苗、白苗、青苗、花苗、黑苗。紅苗服飾圖案以龍鳳紋樣為主,色彩偏紅。花苗服飾則以花蝶為主,色彩五彩繽紛。白苗以蝶科類、白色為主。青苗的圖案是麒麟,色彩以青色為主。黑苗的圖案以狗為主,色彩以黑色為主。湘西主要是紅苗和花苗,服飾上一般都有龍鳳花鳥的刺繡。

苗族是一個開放的民族,青年男女通過"趕邊邊場"或在隆重節日裡對歌談戀愛,自主定姻緣。他們傳統的節日有"四月八"、"六月六"、趕秋等。在這些日子裡,苗家山寨,歌舞昇平,熱鬧非凡,他們舉行隆重的白獅會、打苗鼓、上刀梯、八人秋和圍著篝火跳舞唱歌,舉行各種競技比賽。苗家人熱情好客,一旦有客人進寨做客,將舉行攔門禮,給客人喝陰米茶、放三眼炮,拿出他們自做的酸魚、酸肉、桃花蝦、酸湯豆腐和包穀燒酒熱情款待。晚上還舉行隆重的跳歌晚會。客人離走時還用火把送客。今天我們去德夯苗寨就要去體驗這些禮儀,大家可得做好準備。首先一定得準備唱歌,推薦幾位歌手。苗家人喜愛唱歌對歌,他們從小就練就了一副好歌喉。而且他們的婚嫁都是以歌為媒。女的若不會唱歌將嫁不出去,男的不會唱歌,將打一輩子光棍。客人在與他們對歌時可不能認輸,否則臉上是要被摸黑鍋灰的喲,或者就要被榨油。當然表現好的,苗家姑娘小夥子將拿出他們表達友情的信物--苗家花帶送給您。苗家花帶是彩色絲線織成的,色彩鮮豔,五彩斑斕,可用作巴裙揹帶、圍裙帶、扎要帶、手機帶、照相機帶等,第二,大家要習慣吃酸,苗族最大的飲食特點就是吃酸,當地有一句話說:"三天不酸,走路打踉蹌"。他們最熱情的待客菜就是酸魚、酸肉、酸湯豆腐,且這些菜也是大家在其它地方吃不著的。第三,大家要注意入座時忌坐"杭果",即堂屋神堂下那個正位。這個位子是主人的位置,若入坐此位或踩火坑內的三腳架,都意味著對苗家不敬。第四,主人敬給您的酒必須喝完,不能倒掉,否則被認為看不起主人。第五,忌在村寨中,尤其是在房子裡打口哨,苗家人認為萬物有靈,信奉多神崇拜。而吹口哨,被認為容易招來害人的鬼神。第六,我們的男嘉賓一定得記住遇見漂亮的苗家姑娘,可以用唱歌或扯對方衣角的形式表達您的意思,但不要招惹別人家的媳婦,否則,有人會和你拼命的。姑娘和媳婦的區別:已婚婦女眉毛修得細細的,彎彎的。第七,各位稱苗家人千萬不能說"苗子",這是對他們的不敬。現在到達的是位於峽谷深處的德夯村,是風景區的中心。大家看"姊妹峰"含情脈脈,那邊的"駟馬峰"昂首奮蹄、孔雀開屏更是惟秒惟俏,再看溪邊的碾坊石盤飛轉。我們對面的山峰為古峰。盤古峰海拔700餘,四周絕壁,是一座人跡罕至的獨秀峰。相傳峰頂有沉香木,洞庭君山寺方丈聞訊後,千里迢迢專程尋找,來到峰下,無法攀越,拱手謁拜:"此乃盤古峰也"。遠看,翠峰浮於霧海之中,猶如逢萊仙島,人們贊其為:"大山之驕子"。峰頂地形成葫蘆狀,分大小兩峰,主峰地表由五層臺形地迭起,覆蓋著蔥蘢的原始次生林,落葉積成海綿狀,樹木多同蔸蔟生、高而且直,密如竹林,枝幹連理,遮天蔽日。沿著登峰"之"字形石級,穿密林,上階梯,進水隧洞,轉石灣,出斜徑,過仙橋,達峰頂,妙趣橫生。立於峰頂,縱覽周圍百餘里錦繡河山,心曠神怡。清晨,旭日從霧海中噴薄而出,冉冉升起;傍晚,夕陽西沉,紅似火輪,霞光萬道,給人一種若夢若仙的感受。

現在我們先去流紗瀑布,再到苗家做客。在路上大家可要注意途中的"草標"喲。"草標"是苗家青年人傳送友情最奇特的無言情書。相傳遠古時候,有個苗家小夥阿來同聰明伶俐的姑娘阿貝相愛。不久阿貝被寨主搶去,她便在他們原來經常幽會的地方用茅草結了一個草標。阿來看見草標便明白了一切,他設法殺死寨主,救出了阿貝。此後,"草標"就成了苗鄉情男戀女"幽會"的"密碼"。雙方只要看到草標,各嚲就明白了情人行蹤。女的如果先到約會地點,必在約會地點的路上瑙下一個草標。草標朝籲幽?的唐悹,撗栚?料?刪,示意嘆方忋來。後來者朊到草標,也留下一個草標,疙琩結在茅草中部,橫放在第一個茉標上。這後一個草標暗示過路者,山中有情人幽會,菷勻打擾,行人見了?標,報會自覺回?。大家可一定要留神路上?草標喲,不要誤?"禁?"。

"草標"在苗鄉還?作別的琨?。如苗?人外凪?薀到攉搰井犄地方,總褁喝上一口清光的泉水。然後用茅草結成草?放在井水釄,以示對"水井?"的崇?。也有在封山育林的地帶?在樹幹上繫上草標,?示嚴禁人畜入內。

現?我?前面的瀑布便是流紗瀑布,它高達216籲,是全國最高璄們娃。豐水期?滾???落入深洍?猶如?龑?波,?雲吐霧,聲若巨雷,振憾山谷,搔勢磅礴,雄奇壯觀;每當?水時節,水下懸唖,時而象雨絲飄落,宛如白紗盪滌綠潭,漾?層層漣猗,婀娜多姿?溫柔燀雅。傳說很早以前?有位苗家少女在叨前水邊浣紗,被九龍潭的龍子看不,隨即?風喚蛨,推波?,吆少女卷?龍宣?蓶媱蔣倎郘流不斬?落入九龍漭中,楁沙們布由此而得名。

湘西是一個以土家族、苗旍為主的向數?族?治州,土家旋與苗族生活在?片熱土上,世代和睦相處,關係融洽,正如當地的《溜溜歌》:"苗家山寨溜溜,土家溜溜的村,同一棵大樹溜溜,共一道溜溜的坡,砍柴同上溜溜,一座溜溜的山,撐船同上溜溜,一條溜溜的河;苗族妹子溜溜,土家溜溜的哥,同伴那日出溜溜,同伴月亮溜溜的落,趕場同撐溜溜,一把溜溜的傘,唱歌同唱溜溜,一曲溜溜的歌"。苗族、土家族分佈,從全州總體來看,苗族多分佈在花垣、吉首、鳳凰、瀘溪南四縣市,土家族多分佈在龍山、永順、保靖、古丈北四縣。今天我們要前往以土家族為主的一個大縣--永順,即猛洞河風景區,去欣賞那裡美麗的山水風光,探索那裡的土家族文化。

永順縣東鄰張家界,面積為3810平方公里,人口48.26萬,其中土家族佔總人口的73.6%。有關專家認為永順是土家族的發源地之一。縣內文物古蹟眾多,國家級保護文物就是有三處,即溪州銅柱、老司城、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舊址。縣內經濟以旅遊業、林果業和畜牧業為主。縣城南部的猛洞河景區為全州最先開發的旅遊區,為全省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湖南省新培植的國際精品線路"張家界--猛洞河--吉首--鳳凰--銅仁"的中軸線上,距張家界、吉首各約50餘公里,是湘西的一顆旅遊明珠。景區面積387平方公里,由猛洞河、不二門、芙蓉鎮、老司城、小溪原始次生林、塔臥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等組成。猛洞河為永順縣的主要河流,是土家族的母親河,也是猛洞河景區的軸心,其他景點均沿河分佈。整個景區以山為主,土家族歷史文化為主,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溶為一體。現景區內已經開發的有猛洞河 漂流、平湖遊覽、芙蓉鎮,故我們今天重點遊覽這幾個點。其他的點給大家作個簡單的介紹:

不二門:在縣城南1.5公里處,是一座國家森林公園,以石奇、溫泉、石刻、觀音朝拜為特色。石灰岩溶蝕而成的不二門、熱水坑、洗心池、八陣圖被視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筆呵成的"山青海岸"四個字合成一個整體"岸"字石刻、有迷魂鎮之稱的八陣圖令人驚歎不已。這裡四季蒼翠蔥蘢、梵聲繚繞,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烏龍山剿匪記》與《湘西剿匪記》均在此拍攝。

小溪原始次生林,位於猛洞河下游,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3萬多畝,是天然的動、植物園。這裡山巒疊嶂,林海浩渺,古木藤蔓,珍禽異獸出沒其間。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26種,珍稀動物31種。中國科學院專家稱之為"中南十三省亞熱帶低海拔常綠闊葉原始次生林免遭第四記冰川侵襲而唯一倖存的天然綠色基因庫"。現正開發為生態旅遊區將於2002年國慶黃金週正式對外開放。

塔臥: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肖克、任弼時、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的紅二、六軍團會師湘西,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開闢了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當時的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就在塔臥,故塔臥有江南延安之稱。

老司城:又叫福石城,位於永順縣城東17公里,猛洞河漂流起點哈妮官上游。據《永順縣誌》載,從五代起,這裡是溪州彭氏土司政權的故都,土司政權延續27代,至"改土歸流"止,達八百年之久,在中原腹地其他少數民族中實屬罕見。昌盛時期曾是"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清代土家族詩人彭旋鐸作詩云: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歸流",這裡才逐漸冷落蕭條。現在這裡文物古蹟如祖師殿、彭氏宗詞、紫金山土司王室古墓群、古坊、石碑等有數百處,有土家族"露天博物館"之譽。是尋幽訪古攬勝的最好去處。

土家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其祖先就居住在湘鄂川黔四省邊區,沒有多大變遷,跟苗族一樣,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猛洞河景區的王村鎮因位於酉水之陽,秦漢時就酉陽縣所在地,因舟輯之便,成為湘西曆代土司王的盤踞之地,故名王村。土家族過去深受漢人的欺壓凌辱,土司王的盤踞地點多次受到襲擊,四處搬遷。公元939年土司王即溪州刺客使彭士愁與楚王馬希範發生溪州之戰。940年雙方議和,在轄區邊緣會溪坪立銅柱,將盟約刻於上,至今字跡清晰可辯。此銅柱現陳列於王村風光館內,是研究土家族歷史的重要文獻。土司王后來遷都到老司城。王村雖不再是土司王府所在地,因其位於交通的咽喉處,成為湘西四大名鎮之一,湘西北的物質集散地。土司王遷都後一直實行"蠻不出洞,漢不入境"的禁令,使得溪州長期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延緩了該地區的發展程序。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王村,這條河是猛洞河的下游酉水河在沈從文的書裡又叫白河,王村有"楚蜀通津"之譽,通過這條河上可達川黔,下可抵鄂瀘。

王村是進入猛洞河的南大門,早在2000多年前,漢高所在地。後來一直是土司古都所在。因得酉樣水之便,也是永順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改土歸流"以後,王村是永順對外交通的唯一碼頭,是全縣乃至湘西大部分地區進口貨物的集散地。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王村的繁華達到鼎盛時期。街道上有大小鋪面三百多家、飲食和客棧一百餘戶,每日往來客商二千多人,真是商賈雲集、騾馬成群,人稱"小南京"。由河岸到五里牌的這條青石板路都是這段時期內由商家們出資陸續建成的。5裡青石板街,臨水依依的土家吊腳樓,飛簷翹角的宅院,成為謝晉拍攝《芙蓉鎮》電影的理想之地。隨著此電影的出名,王村也被譽為"芙蓉鎮"。

這裡是湘西民俗風光館,前面提到的溪州銅柱便在這裡。館名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先生題寫。館內的展品介紹了土家族的信仰、婚俗、狩獵等古樸的民俗,以及體現民俗特色的各種雕刻品及傢俱實物,還有土司王塑像、土家崇拜的神像等等。還有"擺手舞"、"哭嫁"、"咚咚喹"、"土家溜子"、"情歌對唱"等民俗歌舞現場表演,大家若有興趣,不妨進去看看。

一路走來大家可能發覺,這條街跟鳳凰城的旅遊商品一條街差不多,也是旅遊商品一條街。街邊酒店門前幾乎每家都養有竄來竄去的魚,這是猛洞河的特產桂花魚,這種魚嬌得很,必須在清水河裡才能生存,看這水龍頭,這水都是從河裡引來的,若是用灑了漂白粉的自來水,不過五分鐘,它們就會死掉。正因為它們生長在清水河裡,所以特別好吃,魚肉細嫩,在大城市裡很難吃著。旁邊是田螺,王村的田螺可稱上是天下第一螺,因王村附近沒有工業區,環境汙染少,所以這裡的田螺又大又幹淨,大家可以放心去吃。

走到這裡,大家可能要問:怎麼有這麼多劉嘵慶米豆腐店?米豆腐是王村最有名的小吃,鮮潔如玉,柔嫩鬆軟,具有獨特的色香味。王村是電影《芙蓉鎮》的外景拍攝地,影星劉曉慶在片中扮演了一位風姿綽綽的豆腐西施胡玉音.這樣一來.王村的米豆腐和我們現在所見的芙蓉鎮113號米豆腐店更是聲名鵲起了。

王村最有名的工藝品便是織錦,大家看,這些土家姑娘正在作坊裡用古老織機編織花團綿簇的織錦呢!土家織錦我們稱"西蘭卡普"。卡普是土家語,即"打花鋪蓋",因為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土家姑娘叫西蘭,擅長織卡普,所以現在稱土家織錦為西蘭卡普。大家來到王村,可別忘了給親朋好友捎上一段西蘭卡普。

居住在王村的百姓幾乎都是土家族。土家人自稱"畢茲卡",本地人的意思。稱苗族為"白卡",鄰居的意思。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美麗的猛洞河哺育了勤勞善良的土家族兒女,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古溪州大地孕育了絢麗多彩的土家風情。這一地區的土家族文化有別於鄂西州、潛江地區等地土家文化,是原汁原味的土家文化。現土家族傳統的節日有社巴節、調年節、六月六(麻媽節)、七月半等,歌舞有毛古斯舞、擺手舞和打溜子、咚咚喹、挖土歌、哭嫁歌等。哭嫁歌是"改土歸流"後,土家族原有的男女自主婚姻倒退到了包辦婚姻,婦女失去了自主的地位,所以在出嫁前哭訴。流傳下來的哭嫁歌唱得如何便成了評價女子的標準,女孩一般在12--13歲便開始學哭嫁,如同苗族姑娘學對歌一樣,如不會哭,是嫁不出去的,父母會很著急的,到處找會哭的人教。哭嫁一般要哭半個月,有的要哭兩個月。歌詞主要有 《哭爹孃》、《罵媒人》、《別祖宗》、《哭上轎》等。歌詞講究押韻,如:"我一哭天來天地不平,三哭黃河水不清,四哭爹媽養空人"。地方上有句話叫做"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按土司舊司俗,女的出嫁以後,除了每年的六月六"麻媽節"(即故故節)方可回孃家,其餘時間一概不得回孃家這能叫人不哭嗎?

土家族的傳統服飾男女一般都用2-3米青絲帕或青布帕包頭,男的纏人字門,女的則不纏人字門,未婚女不包頭帕。衣服與苗族的差不多,顯著標志就是苗族衣服無領,而土家族衣服有領。

土家族的房子多為木結構,一般為正屋三大間,然後在兩廂配建吊腳樓。正屋中間那頂上的橫樑,在土家族建屋時是很講究的。它必須是大而直的樹加工而成。更有趣的是,這一根樑還必須是偷來的。大家可能想到了"偷樑換柱"這個成語,說不準,這個成語還是出於此呢!主人派建屋木匠到山裡選樑,他在樹上系一條紅布,以示此樹被選中了。若選了別人家的樹,樹主可不能生氣,更不能阻止其來偷,應為此而感到自豪,因為此意味著家裡人丁興旺,兒孫都能成大氣,即成為棟樑之才。所以當木匠派人夜裡來偷時,樹主卻又破口大罵,且罵得越?建屋主越高興,此事至今在土家山寨仍很流行。上樑時,要唱上樑歌,樑上掛彩和從屋頂上扔餈粑等。

現我們前往猛洞河,到那裡與水對話,尋求大自然的神韻。猛洞河因"山猛似虎,水急如龍,洞穴奇多"而得名。"張家界看山,猛洞河玩水"已是湖南湘西旅遊的精品。這裡地層古老,地貌奇特,大多數是石灰岩和白雲岩,具有遇水易溶解的特點,也就是哈斯特地貌。大約在7億年前這裡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造山運動,長期的流水沖蝕,形成了深谷、溶洞、陰河、瀑布等美麗的自然風光。此河處於幼年階段,水量豐富,河流坡降大,水急灘多浪奇,高大的峭壁直插水面,兩岸相靠攏,形成幽深的百里峽谷景觀。沿河兩岸古木參天,蒼翠欲滴,奇石錯落,流泉飛瀑隨處可見,下游一路水碧山青,風光秀麗,野猴成群,溶洞奇特。現在開展了上游的"天下第一漂"和下游的靈溪生態遊兩個專案。

"天下第一漂"的起點哈尼宮距王村約40公里,行車1小時,終點牛路河距王村30分鐘的車程,漂流兩個半小時。從哈尼宮放舟而下,一路是古老的河道,絕壁百里,怪石嶙峋,灘奇水異,兩岸蒼翠的林木,雲霧繚繞,飛瀑流泉 與溶岩峰林交相輝映。拐155道彎,闖133個灘,劈波斬浪,馳魂奔魄,心曠神怡。此段漂流被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譽為"天下第一漂",也被國旅總社評為中國僅有的兩家四星漂流專案之一,是猛洞河景區旅遊專案中的重頭戲。自1992年以來,每年的八月都要在這裡舉辦國際旅遊漂流月。

靈溪生態遊,從王村碼頭到猴兒跳,全程40多公里,遊船往返4.5小時。一路上欣賞酉水秀色,猛洞河奇觀,司河絕景,品嚐河水煮活魚,看彌猴跳水,進小龍洞探險。幽清縈迴的河水、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刀劈斧削的猴兒跳峽,還有寧靜的河彎裡成雙成對的鴛鴦,群群猿猴攀枝嬉戲,令人留戀往返。

今天我們遊玩的專案是"天下第一漂"。這裡的漂流有驚無險,魅力無窮。在此還得提醒大家漂流注意事項:貴重物品不能帶上漂流船,大家要有"溼身"的心裡準備,我們的橡皮艇上有專門的艄工,大家穿好救身衣,坐在艇上要聽從艄工的招呼,下灘時抓緊安全帶,雙腳夾緊船體,千萬不能隨便搞"顛覆活動"喲。至於打水仗嘛,大家可一定要講究戰略戰術,該出手時就出手。途中萬一船翻了,大家雙手放開安全帶,千萬別慌張,我們的救身衣可栽重250多斤,一旦落水,你想沉還沉不下去呢!如果被覆在船下,則用手推船,就會浮出水面。錳洞河的水清澈見底,上游無城鎮,沒有任何汙染,是國家一級飲用標準的水,大家不用擔心喝猛洞河的水鬧病。

現在我們所在地方就是哈尼宮,這裡河水幽清澄碧,兩岸石壁嶙峋。前方有一束似白沙的小瀑從斷崖直掛下來,吊在綠茵茵的斜坡上,那是哈尼宮瀑布。在左邊筆直的石壁上有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提寫的"天下第一漂"幾個大字,這是他漂猛洞河後感慨萬千,揮筆寫下的。哈尼宮的得名源於一個傳說,古時當地出了個叫"科洞毛人"的土家漢子。他力大無比,勇敢好鬥,而且極有心計,因此成了土司王麾下的"鎮亂大將軍"。毛人有個女兒叫哈尼,生得活潑靈巧,長的聰明過人。毛人視她作掌上明珠,在這畫山秀水之中修了座宮殿,請來先生教哈尼呤詩作畫。詩中寫道"綠水依青山,竹木掩瀑泉,清風拂鳥脆,魚躍合水歡"。哈尼姑娘的宮殿已不存在,但她的美名卻永遠留在這裡。

嗬,這裡又是一處美景,這裡水明石美,如一灣天然盆景,美石堆堆,水波搖影,有的像野馬賓士,有的如綿羊吃草,有的如猴兒撈月,有的似玉兔臨空飄搖。這裡岸邊的岩石就如溶洞裡的一個樣,琳琅滿目,無奇不有。所不同的是鐘乳石長期裸露,都蒙上了苔鮮的綠色,一些綠草和灌木穿插其間,使自然光照的美與溶洞之美融為一體。這裡傳說是古時候科洞毛人征戰凱旋返回司城途中,百姓唱山歌,跳擺手舞,慶賀戰鬥勝利的場所。現逢節日,附近的男女青年便彙集一堂,洗衣、撒網、談笑、嬉鬧,更多的是對歌談戀愛,因此此地叫山歌臺,也叫山腳巖,這兒還留下了古時候的一首山歌;"鸚歌燕舞情滿山,鑼鼓聲聲落水天,極樂仙境在何處,借問此地山歌郎"。

這裡是捏土瀑布,此瀑布高達30多米,寬50多米。瀑布上面飛雲走霧,下面一派煙雨,綠樹蔥蘢,怪石嶙峋。捏土的奇妙在於水潭中的這兩塊石頭。這石頭嵌在水中,宛若沉舟,又似石屏本為一體,後來有位神仙在石屏上題詩一首,並說有誰能通讀此詩將獲金船一艘。說來也怪,一晃不知過了多少年,從此過舟千萬,無人通讀,有一天"魯力哈巴"乘舟經過此地,也想破石屏之詩,讀出26字時,見遠遠的水潭中浮現一金船,高興不已,心想再破一字,字出船到。眼見金船已到眼前,驚喜若狂,不覺最後一字讀錯。隨著錯字一出,金船忽然離去,慢慢欲沉,"魯力哈巴"見勢不妙,忙撥劍去挑,不料金船斷成兩截,沉落潭中,變成兩具彩石。後人又留下一詩"莫笑古人莫罵天,天財地寶在眼前。待到天地人和時,金船總要來人間"。如今已是天地人和時,金船(漂流船)也確實來到了人間。

大家作好準備,我們要到閻王灘了。閻王灘狹窄且凶險,是一處易進難出的天然峽關。舟行其中一沉一浮、左右猛拐、浪花襲人、驚險刺激、遊人驚呼,可謂有"舟沉舟浮浪花裡,人歌人笑煙雨中"。此峽原無旱道,又無棧橋,不知水情的人,往往望峽嘆息,撥船回首而歸。相傳,玉皇大帝的真經只有三部書,其中一部在祖師殿皇經臺內五彩花轎裡。一天,有夥強盜,盜了真經乘船沿司河下游潛逃,船行至此處,突然風雲怒號,飛沙走石,接著雷雨大作,天昏地暗,攀天立地的石壁,頃刻墜落,堵住了河谷,強盜知是天兵來了。只好返回祖師殿還書謝罪,從此這裡有了回首峽這個名字。

經過幾番上下拋跌,左右猛拐,現在我們全船"溼身",這正是猛洞河漂流的一大快事。接下來的第二大快事便是淋瀑布。大家看,那就是落水坑瀑布,它高200多米,上窄下寬,活似從天邊撒下的一具銀網。是猛洞河最大的瀑布。它上面是一條水量豐富的小河,在此處突然失去河床的依託,飛流直下,臨空跌落在底下的陡坡上,然後呈弧形展開,直飛到司河。此瀑布近觀滔滔、煙霧朦朧、凌空飛墜、漫天飛珠、奔騰直下。傳說,這裡原來沒有瀑布,只是一山石壁高聳藍天。壁下只有黑咕嚨咚的深潭。古時候,據說在這裡翻船破筏的人落水後沒有一個人能出來,人們叫這裡為落水坑。後來玉皇大帝派觀音下凡明查,查知黑魚作崇便揮手出線,招手成網,一念咒語,黑魚掛在石壁之上,遺臭萬年。觀音走後,白色魚網變成了瀑布。現遠觀瀑布還可看到留在瀑內的黑魚,隱隱約約在流水下閃動,那情景象是在緩緩向上遊呢。

咱們從落水坑瀑布下來,總算可以緩口氣了,這可是難得的平靜水面。此峽谷長100米,寬7米,高200多米。無數細流從絕壁上簷直垂河面,掛滿了峽谷,形成一條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