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精選15篇)

欄目: 湖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46W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後,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築群。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精選15篇)

武當山以巨集偉的建築規模著稱於世。現有古建築群均採取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佈局。其規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欲揚先抑、前呼後應、玄妙超然的藝術效果。國務院於1982年公佈武當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稱:武當山古建築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為“天下第一山”。

玄嶽門:武當山的玄嶽門是三間四柱五樓式仿木石結構建築,高十二米,寬十二點四米。它代表著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樓”,即這個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場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為“十二重樓”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陰陽交界處,為武當山第一道神門,被稱為仙界第一關。在武當山有“進了玄嶽門,性命交給神”的說法,意思是說,凡人進了這神門仙界後,是生是死,是福是禍,就由不得自己了。

復真觀:又名“太子坡”,相傳是淨樂國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玄武大帝—十五歲入武當山-時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堅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氣元君用“鐵杵磨針”點化,復又上山-,因而得名復真觀的。

坐落在武當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20xx年)。殿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殿內棟樑和藻井都有精細的花紋圖案。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為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

金殿內有“真武”銅像,重達10噸。殿外是白玉石欄杆臺,臺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牆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這座金殿建在武當山群峰中最雄奇險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瑤臺金闕“的效果。紫霄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20xx年),是武當山的主要宮殿,也是儲存最完整的建築之一。共有殿宇、樓閣、廊廡860間,規模巨集偉,氣派非凡。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2

襄樊古隆中位於湖北省襄樊市襄陽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歷史上著名的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和興漢藍圖“隆中對策”都發生在這裡。境內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襄樊學院。

古隆中是三國時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20xx年之久。諸葛亮本是山東琅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17歲隨叔父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謀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區和襄陽、南漳、谷城三縣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裡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主景區古隆中位於襄陽城西十三公里處,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

古隆中 形成文物風景旅遊區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大而澄清;地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聳翠,山亙綿,旗山旋峙。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樑父巖、抱膝石。1949年以後,又先後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臺、長廊、觀星臺、棋盤石、琴臺、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頂標誌性建築——騰龍閣,漢文化景區、龍泉居等既可賞景、又能旅居的旅遊風景點,進一步完善了景區旅遊服務功能,豐富了文化景觀,擴大了景區容量。古隆中形成了一個融觀瞻、度假修養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內群山環抱、松柏參天,景色頗為優美。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點諸葛草廬、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橋、六角井、觀星臺等。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經國務院審定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隆中位於襄樊市襄陽城西隆中山東。從火車站做坐512路巴士,車費1元。在隆中車站停車並折返回城。下車後會有很多“電麻木”拉客去隆中景區,也可步行過去。

牌坊亦稱牌樓,為昔時 旌 表所謂忠貞之紀念建築。襄陽“古隆中”牌坊亦屬此列,為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

“古隆中”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其建造材料為青石開榫組裝而成,依外觀形式為柱不出頭有樓,四柱三牌樓式。“古隆中”牌坊寬三間,中為中間,兩旁為次間,四柱腳深埋土中,四周出土處鋪地平石,柱前後及旁,以十個紋頭砷石支撐。牌坊定盤枋鬥口架正昂板,兩正昂間置花板,並雕流空花紋,以為裝飾。正昂上平鋪脊筒簷板,其簷板叉出發戧,戧角作鴿尾形。牌坊脊板兩端並飾魚龍吻,中央置火焰珠。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3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裡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餘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簷,四望如一。底層外簷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築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湧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岩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黃鶴樓得名,有“因山”、“因仙”兩說。唐《元和郡縣圖志》稱,“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而唐《圖經》則有“昔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因以名樓典故。與此相類似的還流傳著仙人子安乘鶴、呂洞賓“跨鶴登仙”等故事。昔之論者曾為二說聚訟不決。餘以為,就得名時序言之,實證性的“因山”名樓說似在前頭,三國東吳於黃鵠磯初建戍樓之際,“鵠”、“鶴”音轉,成“黃鶴樓”之名;而“因仙”說大約興起於道教仙話盛行的南朝時期,至唐代則因文人題詠而播揚廣遠。“因山”說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說卻令賞樓者插上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說各具功能,以往並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後也必將彼此映照,共存於永遠。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4

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通過保護性改造和功能重塑,將一座曾經十分輝煌而今不再使用的老廠房打造成一座既體現城市藝術活力和時代精神,又延續了城市歷史文脈的公共藝術殿堂。

為推動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的建設,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規劃建設了一個開放性、公益性、國際性的雕塑藝術平臺,為上海搭建起一個集展示交流、製作孵化、雕塑儲備、藝術教育四位一體的具有國際水準的城市雕塑藝術中心。

借鑑國際上利用廢棄工業建築在市政建設中改建為公共藝術中心的成功經驗,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的選址也立足於積極推動上海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經過多方案比選論證,最終選址於淮海西路570號原上鋼十廠內廢棄的冷軋帶鋼廠。

該廠房建於1956年,主體建築長180米,寬18-35米,佔地面積6280平方米,建築結構高大、空間開闊、粗曠雄健,為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提供了理想的發展空間。

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區域佔地面積約50000平方米,由城市雕塑藝術中心、雕塑廣場以及相關配套設施構成。目前已建成開放的建築總面積為10000平方米,其中室內公共藝術展示空間為6000平方米;雕塑廣場面積為15000萬平方米,含室外公共展示空間約10000平方米。按照規劃,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的建成將帶動該地區逐步發展成為上海城市中心區最具活力的公共藝術中心。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5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市,是萬里長城最西邊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關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業城市,城區街道敞整潔,城區西北是著名的嘉峪關長城,西南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外四周則是廣漠無邊的戈壁灘。嘉峪關風光壯美,從嘉峪關到酒泉,中間只有20多公里。

嘉峪關長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南為祁連山,雪峰綿亙千里;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

嘉峪關的神氣之處就在於一個“關”字。整個關城分為外城、甕城和內稱三層,結構巧妙,可以說固若金湯了。

關城外面還在繼續建造新的長城,這些人造景觀多了,讓後人也無從分辨誰真誰假,不知道是福是禍。而一旁的長城博物館值得一看,裡面很多文物和介紹令人耳目一新。

嘉峪關城保留得非常完好,關城建築非常雄渾。

嘉峪關市區有兩條較繁華的美食街,一條是振興市場,一條是鏡鐵市場,各色麵食居多。

嘉峪關旅遊資源以嘉峪關關城、魏晉壁畫墓、萬里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長城博物館、黑山岩畫等最為著名。嘉峪關位於古絲綢之路的中段,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起點。她南依祁連山,北望馬鬃山,長城連線兩山,使嘉峪關雄居東西咽喉要道,成為天下雄關。嘉峪關周圍古蹟眾多,名勝林立,敦煌莫高窟、嘉峪關城樓、懸壁長城、七一冰川、魏晉墓等馳名中外,加之當地的夜光杯、大板瓜子、駝絨等土特工藝產品,使嘉峪關又成為重要的旅遊勝地。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6

周莊鎮位於蘇州城東南38公里,著名古畫家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則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周莊有著近九百年的歷史,有豐富的文化蘊涵。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曾居周莊。周莊也是元末明初江南鉅富沈萬三的故鄉;周莊也曾留下柳亞子、陳去病等人的足跡。

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若要在中國選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水鄉古鎮,毫無疑問,她就是“中國第一水鄉”周莊。難怪20xx年APEC會議也特別青睞周莊,把她定為上海以外的舉辦地之一。

若要選中國最熱門的水鄉古鎮,周莊想必名列前茅。周莊是水的世界,自然有它獨特的生活形態和風味。那絕不是一兩幢古建築、三四座老石橋,就能反映出來的。那是一種活生生的生活氣息。你可憑個人的觀察力去發覺它,也可毫不在意便感受到:沿水巷而建的石駁岸和穿竹石欄;鑲嵌在岸邊,變化多端的纜船石;商店出售的草鞋;河畔洗菜、淘米的婦女;圍坐一起繡花聊天的老婦;街角的裁縫店;享受日光浴的馬桶;甚至民居洗滌後的流水聲……。畢竟,它無處不在,而且常常成為攝影師最愛捕捉的鏡頭。很難想象這麼一個小鎮,旺季一天內的最高遊覽人次竟可以達一萬以上。難怪有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有一個周莊)。

周莊舊名貞體裡。北宋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13公頃捐給全福寺作為廟產。老百姓感其恩德,遂將貞體裡該名為周莊。

周莊鎮位於蘇州城東南38公里、崑山市境內西南33公里,是個具有九百餘年曆史的水鄉古鎮,被澄湖、澱山湖和南湖所環抱。由於有河湖阻隔,使它避開了歷代兵焚戰亂,至今仍完整的儲存著原有的水鎮建築物及其獨特的格局,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為明清建築;如元末明初鉅富沈萬三後裔所建的沈廳、明國中山王徐達後裔所建的張廳,都是明清住宅的典範。

周莊四面環水,為澤國,南北市河、後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居民傍河築屋,依山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古橋,還有那份敦厚純樸的古鎮民風,呈現一派古樸、明靜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難怪周莊一直成為攝影師、作家、藝術家、甚至電視電影的取景最佳地點。

周莊的魅力在於她的文化蘊涵,沈廳、張廳、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名勝古蹟,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觀賞價值。有河有街必有橋。周莊古橋多,極具特色。著名的有雙橋、富安橋等。

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崇尚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遊。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7

上海楓涇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為新滬上八景之一,位於西南方。歷史上,它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它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周圍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20xx年曆史。鎮區規模巨集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儲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區儲存的古建築物),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儲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楓涇鎮成市於宋,建鎮於元,是一個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曆史的文明古鎮,地跨吳越兩界。楓涇鎮為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周圍水網遍佈,區內河道縱橫,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別號“芙蓉鎮”。

文化特色

楓涇文化發達,是蜚聲中外的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楓涇人民熱愛生活,藍印花布、傢俱雕刻、灶壁畫、花燈、剪紙、繡花、編織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濃郁的民間文化藝術,孕育了金山農民畫。以楓涇農民畫家為主的金山農民創作出了鄉土氣息濃郁、藝術風格獨特的金山農民畫,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鎮內的畫館金額名畫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發祖居已經修復開放。北大街的丁聰漫畫陳列館設在二層中西式建築內,樓前一棵古銀杏,一叢大芭。館內陳列了丁聰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畫,幽默地畫畫常讓人駐足流連。南大街聖堂弄的金山農民畫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狀元蔡以臺的讀書樓內,盡得清雅,一副副畫面卻透露出濃郁的鄉土氣息。農民畫與丁聰的漫畫、程十發的國畫和顧水如的圍棋,這些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地影響的“三畫一棋”,集中於楓涇一鎮,是國內罕見的一種地域文化現象。

古代建築

在鎮政府對面西柵河沿河,有一片長達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築面積1.2萬 平方米。古戲臺往西,位於和平街92號的大清郵局舊址,灰牆黑瓦,結構堅實,兩邊的門框都是石頭柱子,高高的門洞上方“郵電局”幾個大字赫然在目,這是上海地區現存不多的一處大清郵局舊址。由於文化發達,經濟繁榮,楓涇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齊全的古鎮。早在南朝梁天監元年(520xx年),楓涇南柵已建有道院,明清時,佛教盛行,街、巷、裡、坊遍置寺廟,全鎮共有3處寺院廟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開始傳入楓化資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覺禪寺、施王廟、鬱家祠堂等人文景觀,可以尋覓到楓涇鎮古代南北分治,半屬吳地半屬越境的歷史陳跡。

淳樸民風

楓涇民風淳厚,崇尚耕讀,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3名狀元、56名進士、125名舉人、235名文化名人(其中:100名知縣、3名六部大臣和2名宰相)人才輩出,自唐代以來有歷史記載的名人639人。古有唐朝宰相陸贄;宋代屯田員外郎陳舜俞,狀元許克昌;明代曾跟隨鄭和下西洋的太醫院御醫陳以誠;清代狀元蔡以臺及官至內閣學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謝墉;民間詞人沈蓉城等。近代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朱學範、圍棋國手顧水如、著名漫畫家丁聰、國畫大師程十發,革命前輩袁世釗、陸龍飛等。他們為楓涇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遺蹟和典故傳說。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8

  南嶽衡山為我國五嶽名山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境內,七十二群峰,層巒迭嶂,氣勢磅礴。素以“中華壽嶽”、“五嶽獨秀”、“文明奧區”著稱於世。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AAA-旅遊區。年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

中華壽嶽 南嶽壽文化源遠流長,《星經》載:南嶽衡山對應星宿28宿之軫星,軫星主管人間蒼生壽命,南嶽故名“壽嶽”。宋徽宗在南嶽御題“壽嶽”巨型石刻,現仍存於南嶽金簡峰皇帝巖。康熙皇帝親撰的《重修南嶽廟碑記》首句即為:“南嶽為天南巨鎮,上應北斗玉衡,亦名壽嶽。”再度御定南嶽為“壽嶽”。歷代史志也常以“比壽之山”、“主壽之山”等敬稱歷代南嶽衡山。《辭源》釋“壽嶽”即“南嶽衡山”, 南嶽因而譽稱“中華壽嶽”。

歷史悠久 南嶽始封於唐虞,是古代帝王巡狩祭祀的地方。相傳堯舜禹來此祭祀社稷、巡疆狩獵;大禹曾在此殺馬祭告天地,得“金簡玉書”,立“治水豐碑”,現留下白馬峰、金簡峰和禹王城等古址。古今往來,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朱熹、王船山、譚嗣同、-、-、郭沫若、田漢、陶鑄、-、-、-等歷代著名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和文人騷客慕名而來,在南嶽留下了3700多首詩、詞、歌、賦和375處摩崖石刻,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寶庫之一。

五嶽獨秀 南嶽古木參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並舉,歷來是人們旅遊、避暑勝地。景區自然植物1200多種,9處原始森林,其中珍貴樹種150多種,有東晉時代的銀杏、明代的古鬆、世界罕見的絨毛藻莢、富有神話色彩的搖錢樹、連理枝。祝融峰、水簾洞、方廣寺、藏經殿、以其高、奇、深、秀”自古讚譽為南嶽“四絕”。南嶽四季景色宜人,春賞奇花、夏觀雲海、秋望日出、冬賞雪景,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9

長白山天池又稱白頭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內。長白山位於中、朝兩國的邊界,氣勢恢巨集,資源豐富,景色非常美麗。在遠古時期,長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據史籍記載,自16世紀以來它又爆發了3次,當火山爆發噴射出大量熔岩之後,火山口處形成盆狀,時間一長,積水成湖,便成了現在的天池。而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岩物質則堆積在火山口周圍,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鮮境內,9座在我國境內。這9座山峰各具特點,形成奇異的景觀。

天池雖然在群峰環抱之中,海拔只有2194米,但卻是我國最高的火口湖。它大體上呈橢圓形,南北長4.85公里,東西寬3.35公里,面積9.82平方公里,周長13.1公里。水很深,平均深度為204米,最深處373米,是我國最深的湖泊,總蓄水量約達20億立方米。

天池的水從一個小缺口上溢位來,流出約1000多米,從懸崖上往下瀉,就成著名的長白山大瀑布。大瀑布高達60餘米,很壯觀,距瀑布200米遠可以聽到它的轟鳴聲。大瀑布流下的水匯入松花江,是松花江的一個源頭。在長白瀑布不遠處不遠還有長白溫泉,這是一個分佈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溫泉群,共有13眼向外噴湧。

史料記載天池水“冬無冰,夏無萍”,夏無萍是真,冬無冰卻不盡然,冬季冰層一般厚1.2米,且結冰期長達六、七個月。不過,天池內還有溫泉多處,形成幾條溫泉帶,長150米,寬30-40米,水溫常保持在42攝氏度,隆冬時節熱氣騰騰,冰消雪融,故有人又將天池叫溫涼泊。

天池除了水之外,就是巨大的岩石。天池水中原本無任何生物,但近幾年,天池0現一種冷水魚——虹鱒魚,此魚生長緩慢,肉質鮮美,來長白山旅遊能品嚐到這種魚,也是一大口福。據說天池中的虹鱒魚是北朝鮮在天池放養的。不時聽到有人說看到有怪獸在池中游水。有關部門在天池邊建立了“天池怪獸觀測站”,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並拍攝到珍貴的資料,證實確有不明生物在水中游弋,但具體是何種生物,目前尚不明朗。

他們對天池的水進行過多次化驗,證明天池水中無任何生物,既然水中沒有生物,若有怪獸,它吃什麼呢?這一連串的疑問使得天池更加神祕美麗,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往觀賞。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0

西遞位於皖南徽州黟縣(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城東8公里處,始建於北宋皇祐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黟縣原屬古徽州,西遞地處徽州府西部,因設驛站“鋪遞所”而得名。巨集村位於黟縣城北10公里處,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汪氏家族在此地建樓、攔河築壩、引水入村,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

西遞的明清古建築群是我國徽派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儲存著120幢明清邸宅。西遞有著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態環境和風情,該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譽。

西遞以其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樸實純美的民俗風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磚雕、石雕,聞名於全國。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惇仁堂、西園、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稱“西遞牌樓”,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遞的標誌。西遞村人傑地靈,培養出了明代荊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贈、鉅富豪商胡貫三等一批國家棟梁之材和儒商。

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

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繡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

“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臺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

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西遞被專家、學者稱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1

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三華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區。

遼、金時代,王府井只是一個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後,人煙逐漸稠密 ,當時稱之丁字街。明代,這裡修起了十座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規模,改 稱十王府街。清代廢十王,改稱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20xx年,北洋政府 繪製《北京四郊詳圖》時,把這條街劃分為三段:北段稱王府大街,中段稱 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與王府合稱,就成了"王府井大街"。1920xx年,東安市場成立,老東安市場是北京人最愛逛的地方,1920xx年出版的《京華百二竹枝詞》中有一首單說它的“新開各處市場寬,買物隨心不費難,若論繁華首一指,請君城內赴東安”。由此足以見得東安的地位。

王府井的日用百貨、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 琳琅滿目,商品進銷量極大,是號稱"日進斗金"的寸金之地。 近年來,王府井發展更快,從南口北京飯店入 街北行,只見牌匾高懸,店鋪森然,人頭攢動,如流水一般,從早到晚,每天進入這條街的中外顧客多達百萬人次。這條大街現在已經擁有了亞洲最大的商業樓宇,密度最大、最集中的大型商場、賓館與專賣店。王府井還是國內商業旅行社聯結最近的大型購物場所,國有品牌、老字號最集中之地。這條充滿現代氣息、高品位、高標準的國際化中心商業街,與法國的香榭麗舍大街結為友好姊妹街,使它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百貨大樓、外文書店、丹耀大廈、工美大樓、王府女子百貨商店、穆斯林大廈、新東安市場與盛錫福、同升和、東來順、 全聚德、四聯美髮、百草藥店構成了這條810米商氣十足的現代化商業街。府井。二十世紀初期,王府井大街的商業活動進入了新時期,並躋身於北京四大商業區。

自1996年開始對王府井進行擴建改造,如今投資10億多元改造的王府井大街已重新亮相,東方廣場成為它的另一大景觀;老北京一條街也從首層移至地下一層,營業面積由500平方米擴大到2700平方米,完全仿照明、清的建築風格設計裝潢,共有自然店鋪40家。這條街的一大特色是集中了一大批中華老字號名店。內聯升、步瀛齋的鞋,盛錫福、馬聚源的帽子,瑞蚨祥的絲綢,王麻子的剪刀,戴月軒的湖筆徽墨,汲古閣的古玩玉器,元長厚的茶葉,稻香春、桂香村、祥聚公的糕點,全聚德的烤鴨,六必居的醬菜和天福號的醬肉以及傳統小吃和紅螺果脯等,在老北京一條街都有店鋪。

王府井就是王府井,老井如同聚寶盆,它在京城商圈的特殊位置,其他商業街無法取代。來北京還是去趟王府井吧!

像埃菲爾鐵塔(景區詳情 )和香榭麗舍大街一樣,北京王府井商業大街早已經名聲在外了。而對於眾多的國人來說,到北京一趟,逛王府井和爬長城一樣,是必不可少的日程。不知從何時起,旅遊、購物都不再擠到擁擠的市中心去了,居住地附近的各種檔次的商場商廈、超市,使人們享受到了物質豐富的商品經濟社會的好處。王府井大街幾乎成了人們談起物質貧乏時代的代名詞,王府井大街在北京人、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變得越來越模糊了。於是,王府井大街決心改變自己的面貌了,自一九九二年起王府井就開始悄悄地改變著自己的面貌,而九九年的八月,在經歷了“八年抗戰”之後終於以嶄新的面貌和世人見面了。

王府井大街的整治規劃,將其定性為“北京商業第一街”,商業風格以“現代”、“新潮”為主,整治改造後的王府井大街,從金魚衚衕到與長安街相界的南口,八百一十米長略呈波浪型的大街兩側分佈著十二個大型商場,除原有的百貨大樓、工藝美術大樓、穆斯林大廈、外文書店、協和商場、新東安商場外,還新建了百貨大樓新樓、東華服裝、明輝大廈、好友世界、丹耀大廈、東方廣場等六個大型購物娛樂商務綜合性商廈,大型商場一條街的格局在北京可謂是獨一無二的。

步行在王府井大街的人們可以看到,八百一十米長的主街寬敞平坦,紅色的花崗岩鋪成的地面乾淨整潔,路面上沒有了馬路牙的隔斷,以前空中密如蜘蛛網的電線也全部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轉入了地下。走在王府井大街上會讓人感到設計者無微不至的關懷,累了,街上有獨立的座椅,可以讓你隨時坐下來休息;想打點話,大街兩側九組十八個的IC卡電話亭會方便你與朋友聯絡;每隔四十米一個的垃圾桶讓你可以隨時處理掉手中的垃圾;想問路,街上的大小指示牌會為你指點迷津。

如今這條充滿現代氣息、高品位、高標準的國際化中心商業街,與法國的香榭麗舍大街結為友好姊妹街,使它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百貨大樓、外文書店、丹耀大廈、工美大樓、王府女子百貨商店、穆斯林大廈、新東安市場與盛錫福、同升和、東來順、 全聚德、四聯美髮、百草藥店構成了這條810米商氣十足的現代化商業街。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2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廣安門外30裡的永定河上。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線,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特別是橋墩造法頗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其作用為抗擊流水的衝擊。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頂刻有眾多的石獅。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石獅子。民間有句歇後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之輒不盡”的記載。許多遊人試圖搞清數目,但數來數去,眼花亂,最後只有作罷。1962年有關部門專門派人搞了一次清點,逐個編號登記,清點出大小石獅子485個,至此,應該說是“迷團冰釋”了。孰料,在1979年的複查中,又發現了17個,這樣,大小石獅子的總數應為502個,今後是否還會發現,誰也不敢來劃這個句號。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曾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有過極為生動的描繪:“……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

永定河原名“盧溝”,又名桑乾河,為古漯水的一支。源出山西省寧武縣的管涔山,至北京西郊東北角,流經蘆師山之西。盧溝之名始自唐代。因其水混濁,又稱作小黃河。其河水經常氾濫,河道遷徒不定,故又稱無定河。清康熙20xx年疏浚後改名永定河,盧溝之名遂廢。

盧溝橋始建於金代大定20xx年(1189年),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連拱石橋。初名廣利橋,後因永定河在清康熙37年(1698年)以前叫盧溝河,故改稱盧溝橋。此橋始建於金世宗大定20xx年(1189年),落成於金章宗明昌33年(1192年)。800多年來,後世雖數度廢興,然其雄風浩氣一仍其舊。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到此遊覽後,驚奇萬分,盛讚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國外稱其為“馬可.波羅橋”。

盧溝橋是一座英雄橋。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郊,因橫跨盧溝而名。盧溝橋一帶,是燕地通往華北平原的要津,重要的古渡口。盧溝橋自古就是戰略要地、交通咽喉,守橋與奪橋之戰不絕於史。在歷史上,這座巨集偉堅固的聯拱石橋還擔負著溝通長城內外、聯絡祖國各地的交通任務。明代趙寬《題盧溝曉月圖》詩曰:“銀河半落長庚明,城高萬戶皆雞聲。長橋臥波鰲背聳,上有車馬蕭蕭行。蒼煙淡接平蕪迥,沙際朦朧見人影。舉頭一望天宇高,殘月蒼蒼在西嶺。”詩中描繪了當年人們在雞聲殘月中,車馬蕭蕭、行人匆匆通過盧溝橋趕往京城的繁忙景象。由此可見,盧溝橋是京南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橋東不遠即為舊宛平城。宛平縣始建於明崇幀20xx年(1638年),曾名拱北城、拱極城,是明清兩代守衛京都的重要門戶。進入20世紀,在盧溝橋以北不遠處又架起一座鐵路橋,1920xx年中國的交通大動脈平漢鐵路經此全線通車。另外,盧溝橋地區還有兩條鐵路支線,一達北平、通縣;一經豐臺與北寧線相接。這樣,盧溝橋地區就成為平漢、平綏、平津3條鐵路線的匯合點,其戰略地位更加重要了。

盧溝橋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橋。它是建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抗日勝利的無字碑。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於此,橋柱上當年日軍的彈痕依稀可見。1937年7月7日,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全面抗戰開始。當地駐軍29軍吉星文團的將士,忍無可忍,奮起抗戰,守一橋而捍天下,點燃了全國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因此,“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既是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攻中國本部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覺醒和復興的開始,它揭開了中國人民抗擊侵略者的偉大斗爭,盧溝橋從此被載入史冊。”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3

太行大峽谷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林州市西側,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5華里,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臺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峰、巒、臺、壁、峽、瀑、嶂、泉姿態萬千,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號稱“太行大峽谷”。

這裡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雄壯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黃子孫,特別淳樸厚道,真誠善良。民宅建築,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牆、石柱、石梯、石樓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古色古香,令人尋味。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其植被覆蓋率為90%,森林覆蓋率80%,其中原始植被約佔60%,退耕還林,人工造林約佔30%,森林茂密,自然生態保持良好,植被完美,旅遊資源豐富,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境內有三九嚴寒桃花開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結冰的太極冰山,千古之謎豬叫石三大奇觀。有太行之魂王相巖,潭深谷幽仙霞谷,晉普龍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極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魯班門,華夏—絕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劉秀湖)八大景觀。國家重點風景區評審委員會專家朱暢中先生高度評價太行大峽谷景區是“步隨景移,百里畫廊,人間仙境。”

此外還有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國際滑翔基地魯班村南教場。舊志曰:“青崖如點黛,赤壁若朝霞,樹翳文禽,潭泓綠水,景物奇秀,為世所稱”。陽春,風和日麗,萬木崢嶸,鳥語花香;盛夏,青山綠水,林樹青蔥,葉茂蔭深;金秋,紅葉似火,菽谷飄香,山果累累,惹人陶醉;隆冬,群山披素,白雪皚皚,垂冰百丈。

太行大峽谷東距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72Km,境內旅遊專線水泥公路直達景點,標準化臺階登山道繞遍景區,星級賓館遍佈景點,手機電話通訊方便,是休療養生、滑翔攀巖、避暑度假、繪畫寫生、尋古探幽、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太行大峽谷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是全國農村商業戰線上的一面旗——石板巖供銷社“扁擔精神”的發祥地,是太行山的兒子—谷文昌同志的故鄉,是中國文聯書畫中心的創作培訓基地。國家旅遊局孫鋼副局長在太行大峽谷景區考察是讚歎說,就太行大峽谷雄偉氣勢和可觀賞性而言在世界大峽谷中也是一流的,這裡有條件成為河南乃至全國的旅遊熱點。他囑咐當地領導要搞好重點開發、提高綜合接待能力,注意保護生態及加強安全設施等,努力把這條大峽谷建成全國一流的、適應人們迴歸自然、休閒度假的綠色生態長廊。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4

位於繁盛的尖沙咀區,鴉片戰爭期間,曾是林則徐督促建造的九龍、官湧炮臺所在地。後成為英軍營房。市政局闢作公園後,公園成為九龍半島的“綠肺”。於1970年正式揭幕。至1989年重建,耗資達三億港元,佔地13.47公頃。  公園為遊客提供全面的動態及靜態康樂設施。由於地形所限,動態康樂場地均集中在公園北面,而靜態康樂場地則主要設於南面。

動靜設施分戶外和戶內。戶外設施方面,公園擁有一戶外歷奇樂園,是在公園山丘上的堡壘和炮臺改裝而成的遊樂場,令遊客如置身軍營的境況;亦設有中國式花園,花園內有一個兩層的荷花池,由石景瀑布連線,池中更建有古色古香的中國式涼亭;公園還設有瞭望臺,這個錐形建築物建於水泵房之上。瞭望臺位於公園最高處,海拔37米,公園遊人登上瞭望臺頂,即可飽覽四周景色。除了以上設施外,公園於戶外還設有健身徑、迷宮花園、天台花園、雕塑廊及雕塑園等,實令人目不暇接。

戶內設施方面,設有室內外游泳池和室內體育館。游泳池位於公園大樓東翼,可容納1530人暢泳,每年的入場人次逾100萬人。九龍公園游泳池不僅是香港裝置最完善的泳池之一,也是九龍區唯一適合舉辦大型或國際游泳賽事的地點。而體育館位於公園大樓西翼。主場的面積達1760平方米,是九龍區其中一個最大的全空氣調節體育館,適合舉辦不同型別的體育活動。  此外,在公園一角有香港較具規模的大寺-香港伊斯蘭教清真寺。公園臨馬路一邊,還建有一列簇新的模仿美國地大商店,稱為“柏麗購物大道”。商店屋頂也闢作花園,與公園連成一體,很有特色。

湖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5

開陽南江大峽谷,距貴陽市六十餘公里,以氣勢巨集大的喀斯特峽谷風光和型別多樣、姿態萬千的瀑布群落為特色,是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都很高的風景區。

峽谷全長四十多公里,最深處達三百九十八米,經科學考察結果顯示:南江峽谷地層古老,河谷深切,為典型的低中山峽谷地貌景觀,十分壯麗優美。峽谷內有自然景觀八十餘處,各種姿態瀑布四十多條,最高落差達二百五十餘米。

景區現已開發十八點四公里,旅遊者可順江在碧玉般的江水中進行驚險刺激的漂流,也可漫步於峭壁棧道,還可穿越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峭壁上有藏酋猴、獼猴,河中鴛鴦、野鴨暢遊,魚兒成群可見,江上魚鷹白鷺小鳥飛翔,野趣盎然。

南江大峽谷已具備了建立生態旅遊示範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每晚的民族歌舞讓你流連忘返,天然泉水游泳池、惟妙惟肖的釋伽牟尼佛彌勒佛以及忽隱忽現眾多佛像構成的萬佛山,戶外燒烤,跨江溜索更讓您心曠神怡,開心盡興.

南江大峽谷,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不僅造就了石上森林、樹抱石等景觀,也使景區落目皆綠、空氣清新,兩岸瀑布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為大峽谷錦上添花。陡峭的大峽谷更讓南江陡添一份豪氣。峽谷深處的千米棧道可謂全國之最,人行其中可謂觀潤眼景,飲山泉水、吸清新氣、沐森林浴、登健身山、聽蟲鳥鳴,心曠神怡,疑是仙人。難怪著名的地理環保專家香港大學吳祖南教授遊後稱之為“貴州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