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河北省導遊詞(精選8篇)

欄目: 河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23W

河北省導遊詞(精選8篇)

河北省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野三坡民族園度假村遊覽。我是民族園區內的導遊員,今天由我來為大家做導遊服務,希望我的導遊能給大家帶來一份好的心情,並預祝大家玩得開心,愉快。

首先,我把野三坡給大家做個簡要介紹:

野三坡地處河北省淶水縣境內,總面積600平方公里,距北京中心僅120餘公里,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首都市民形象地稱為“北京的後花園”。這裡不僅風光秀麗,而且交通條件也非常便利。京原鐵路在野三坡有三座中間站,分別是野三坡站、苟各莊站和福山口站。其中前兩站分別位於拒馬河和百里峽的兩個重點景區。108國道及省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東可至北京、天津;南可到保定、石家莊;西可去太原;北可去門頭溝、張家口和呼和浩特等。所以說野三坡是太行山北段的重要交通樞紐,可謂是“條條大路通三坡”。

野三坡自古就有“世外桃園”之稱,那“三坡”之名是怎麼來的呢?原來這裡的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增高,分為上、中、下三坡,上坡和下坡的氣候相差半月有餘,山下的核桃已結果,山上的核桃樹才開花,可見三坡之名是由地勢變化,氣候不同而產生的。那麼“野”字是怎麼回事呢?據《涿洲志》載,明初燕王朱棣興師掃北行至野三坡境內的奴才嶺時,見一隻松鼠在那裡捧食松果,燕王以為在對他拱手施禮,就對左右曰:“獸且如此,況人民乎!”於頒恩詔免除丁糧。三坡人民也免除了一場災難。“松鼠討封”的故事至今在三坡廣為流傳。時至清兵入關推翻明朝後,清政府對三坡地區實行重賦,不許三坡人民加入科舉考試的行列,還經常騷擾三坡人民。三坡人民就組織了家道殷實,素孚眾望的“老人官”來管理坡內的一切事務。這也許就是有記載的中國最早的民主選舉制度。後來康熙皇帝上五臺山尋父路經三坡,三坡人民奮力抵抗。康熙皇帝稱三坡人民為“窮山惡水,野夫刁民”強給三坡人民加個“野”字,這就是野三坡的來歷。

野三坡由七大風景區組成,分別是百里峽自然風景遊覽區、佛洞塔奇泉怪洞遊覽區、龍門峽長城文物保護區、金華山尋奇狩獵遊覽區、百草畔原始森林開發區、拒馬河避暑療養遊樂區以及新開發的三皇山景區。在這七大景區內分佈著數百個風景點,是山水泉洞、林木花草、鳥獸魚蟲、文物名勝無所不包、無所不奇的綜合性自然美整體。

現在請大家隨著我由前寨門去民族園內瞭解一下六個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民族園的前身是野三坡度假村。於1986年對外開放接待遊客。為落實全國政協22位少數民族委員關於在北京周邊興建56個少數民族村寨的提案。於1992年在度假村建成了北方地區最大的少數民族村寨—苗寨。1995年又進行升級改造,形成了吃、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少數民族文化村寨。為了豐富民族文化,今年春天,旅遊集團公司又改建了侗寨、摩梭寨,並新建了傈僳寨、獨龍寨、愛伲寨,組成六個少數民族村寨,形成“民族園”。

前面這個木質牌樓式建築便是苗族“寨門”了。說起苗族,它是一個具有歷史悠久的跨境民族,主要分佈在數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是苗族的發祥地,其悠久的歷史造就了該民族獨具特色的建築、飲食、服裝、文化藝術。.請大家繼續看一下這個寨門,雖叫寨門卻無門板,不能關閉,在真正的苗鄉,有時用兩棵翠竹的頂端擰在一起來作為“寨門”。在苗族同胞看來寨門的防衛作用是信念上的,不在乎它的實際安全功能,只是用來作為寨子內外的一種標誌而已。寨門是苗族同胞們迎來送往賓客的公共場所,遇到賓客進寨,男女老少便群集在門外設定攔路酒,而兩側的苗家的姑娘小夥們一邊吹著蘆笙,一邊唱著攔路歌,一邊跳著歡快的舞蹈,隆重地為賓客舉行歡迎儀式,表現了苗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寨前坡後的這些鬱鬱蔥蔥的樹木是保寨樹,它象徵著苗族同胞的生生不息,深受著苗族同胞的垂青。在苗族同胞的心目中,不管是人工種植的還是天然生成的,只要被視為能使其風調雨順、寨泰民安的“保寨樹”一概不能砍伐,甚至枯枝敗葉都不能帶回家燒,如果哪家淘氣的孩子,不小心折了一棵,母親便會帶上孩子來到這棵樹前焚香禱告,祈求老天的饒恕。苗族同胞如此敬重樹木,可能是經歷了濫砍亂伐,生態平衡被破壞而造成災難的過程,他們不懂得環境保護的科學道理便以樹木有靈作解釋了。

大家看到的這些吊腳樓便是苗族同胞的民居了。度假村苗居是根據貴州苗居修建成的,它的吊腳樓的基本特點是樓角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造成一種高低錯落,虛實相同的藝術效果,而民居的建築特點是在二樓寬敞明亮的走廊上設定的這種“美人靠”,美人靠是苗族姑娘做針線活和梳妝打扮的地方,據說在“美人靠”上靠一靠會越來越年輕漂亮,您不防也來試試看,看是否真的越靠越漂亮呢?

苗族的服裝多為自紡、自織、自染、自繡的,款式多過一百餘種,頭飾以銀飾為主。每到演出時間,苗家姑娘會身著盛裝出場,重點推出“上刀梯”、“下火海”等扣人心絃的精彩節目。

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苗侗茶園,到了這裡您可以品嚐到來自苗鄉侗寨獨特的苦丁茶。苦丁茶是一種生長在我國雲貴高原的喬木,樹高七、八米,枝葉茂盛。用它的葉子加工成茶,其味道相當獨特。泡出來的茶色淡黃、柔和,品其味道不但有咖啡的苦香,又有薄荷的清涼,且有甘草的香甜,若在炎炎夏日品上一道苦丁茶,會使您頓感全身涼爽、精神百倍,品其茶,思其道。一杯苦丁茶,卻蘊含著人生大道理——先苦後甜,真是其味無窮。

品完了苦丁茶再帶您到侗族民居展廳···

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和廣西三省交界區,人口共28萬,語言屬漢藏語系布水語支。他們的村寨沿口而建,依山傍水而居,居住的是木板吊腳樓,建築上最具代表的是鼓樓和風雨橋。侗族又分為南侗和北侗兩大方言區和文化區,侗族的文化藝術主要以南侗為主。是一個民俗眾多的古老民族,禮儀習俗更是形形色色,這裡的人個個能歌善舞,熱情好客,人們稱讚她們為“詩人的故鄉”、“歌的海洋”。侗族的文化更是豐富多彩、色彩斑斕,服裝款式別具一格,樂器造型獨特,聲音奇異。最擅長的樂器是牛腳琴,琵琶和蘆笙。舞蹈古樸而豪放,最典型的是多耶舞。侗族多耶舞是團結友愛的意思,也是侗族地區傳統節目必須舉行的集體性舞蹈,由一個人領唱,姑娘、小夥兒身著盛裝,在月光下的篝火旁手牽手同歌共舞,老人小孩和賓朋也隨後加入,優美的歌曲伴著輕柔的舞姿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侗族的板鞋舞幽默風趣,等表演時大家可以去積極參與。另外,還有節奏明快竹杆舞,在侗族的原始部落中,人們常以竹棍為武器,驅趕牲畜。每當狩獵勝利歸來,人們常以竹杆棍棒相互敲打,以之歡慶,無意中發現敲打時,能發生清脆的響聲,於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加工整理,發展成了今天的侗族竹杆舞。侗族的節日特別多,最大、最熱鬧的節日主要是正月十五的歌堂令。二月十八的山歌令,三月三的花炮節,六月的粽粑節以及九月九的蘆笙節等。今年的民族園要在九月九舉辦此節,請各位有興趣的前來參加。而侗族的風俗場面最大的恐怕要數接親了。男方在接親時必須以歌贏得對方,否則以酒相罰,喝酒時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侗族小姑娘邊唱歌邊揪對方的耳朵把酒喝下以示尊重客人,好比咱們見了客人面首先要握手一樣。在接親途中如遇到橋,新郎必須背新娘過橋,途中不許休息、不許摔下橋,否則婚姻不成。到男方家後,拜天地交換接親之物,然後新娘當日返回孃家,住3個月後再被接回才算正式結束,男女雙方才能生活在一起。

前面是摩梭寨,摩梭人屬於納西族的一個支系,主要居住在金沙江東部的雲南省寧蒗縣以及四川鹽源,木裡等縣,人口約四萬餘人。摩梭人喜歡依山而居,房屋是用木材壘蓋起來的,當地稱“木楞房”。摩梭人的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朝山節、祭祖節等。其中以春節、朝山節最為隆重。朝山節是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永寧的摩梭人都要舉行朝拜格姆山的活動,這叫轉女神山。傳說在遠古以前,永寧村有一位美麗漂亮的姑娘叫格姆,她不僅有出眾的容貌,還能吹奏悅耳的竹笛,她的美名遠揚,九村十八寨的小夥子們都慕名前來向她求婚,不料天上的一位男神看中了她,便用一陣旋風將格姆捲上了天。整個寨子裡的人都傾寨而出齊聲呼叫追趕,男神在慌亂中失了手,格姆則重重地摔在地上,她死了之後,身體化成了一座山,靈魂卻變成了一個女神。常常騎著一匹白馬,巡遊在永寧上空,主管著當地摩梭婦女的生育和疾病,並能保佑當地人畜繁衍,穀物豐產,風調雨順。大家為了紀念格姆,於是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五日都要舉行盛大的朝山活動,今年我們也將增設這個節日,歡迎大家來參予我們的活動。摩梭人在13歲以前,不論男女都穿長衫,少男剃光頭,少女留小辮,直到13歲時,家人要為之舉行成年禮,女孩叫“穿裙禮”男孩叫“穿褲禮”。成年禮在農曆正月七年級清晨舉行,舉行成年禮後,便開始改變服飾。

摩梭人的婚姻與家庭習俗非常與眾不同,現行的婚姻形態主要是阿夏異居婚。“阿夏”是摩梭語,意為親密的伴侶。所謂“阿夏”異居婚就是男不娶妻,女不嫁人,男女雙方各居母家,男子只是夜晚到女阿夏家居住,清晨返回母親家裡參加生產、勞動,這叫“走婚”。阿夏異居婚子女,屬女方家庭成員,姓氏隨母,由女方家共同承擔撫養義務,生父與子女不在一個家庭生活,男方沒有法定的撫養子女的義務。男女雙方一生可結交多個阿夏,但不可同時結交兩個,只有跟一個終止了阿夏關係後,才能結交另一個。男女雙方建立阿夏關係完全以情愛作基礎,不受家庭,地位的影響,所以從未發生過情殺、自殺,更不會牽涉到家庭和社會的紛爭。另一咱婚姻形態是阿夏同居婚,這種婚姻形態是在阿夏異居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男女雙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同居一家,或者男到女家,或者女到男家,共同生產,養育子女。這種婚姻是在男女雙方經過長期異居走婚,感情較為牢靠,且年紀已近中年後組合的。除了上述的兩種婚姻形式外,還有一部分人實行一夫一妻制。

摩梭人的家族多屬母系大家庭,一般都在一二十人左右。在家族飲食上,不論男女老幼都是平等的,他們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分菜時先敬長輩,後給晚輩,以示禮貌。摩梭人能歌善舞,較為流行的是“甲磋舞”俗稱“打跳”,“甲”為美好之意,“磋”為跳舞的意思,即為美好時辰而舞蹈,“打跳”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男女老少均可參加。舊時“打跳”據傳說有72種,可惜相傳至今只有13個調了。

出了摩梭寨,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樓是愛伲保健樓,愛伲人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在西雙版納分佈很廣,她們的房子主要居住在半山坡上。在愛伲保健樓上,愛伲小姑娘會用她們祖傳的“捏手背法”為旅途勞累的客人消除疲勞。捏手捏背是每個愛伲小姑娘長到十歲以後,請教長輩傳授得來的,這也是尊重老人的一種美德。成年以後的愛伲小姑娘的“捏手捏背”也是生產勞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它可以使人解除疲勞,增強體質,活血養顏。我建議未婚的男士一定要娶一位溫柔嫻慧的愛伲姑娘來做您的新娘。另外,勤勞樸實的愛伲人總是赤腳上山勞動(愛伲習俗),但他們都擁有健康的體質,為什麼呢?原來愛伲人有一種神奇的中草藥足療法,從醫學角度分析,足是判斷一個人衰老程度的標誌,運用西雙版納特有的薑黃、防蜂、穿心蓮、金銀花等數十種名貴草藥足療可起到活血化淤、消炎止痛、消除疲勞、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氣血通暢,從而延緩衰老的功效。休閒之餘,勸您不防上去泡泡腳,感受一下雲南中草藥其獨特的中醫療效。

愛伲人不僅善良、熱情而且好客,不管誰家來了客人,進門先要幹三碗酒,酒是愛伲人的生命,上至老人,下至兒童,對酒都情有獨鍾。他們的酒都是自制的玉米酒,香而烈,酒精度相當於白酒的50度。愛伲人的生活習俗是富有詩意的,婚姻習俗又是愛伲人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這裡的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會自由,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並且嚴禁近親通婚。“搶親”和“大嫂當家”是愛伲人婚戀習俗的主要表現形式。這裡的“搶親”不是真搶,只是一種形式和風俗。通過種種形式的接觸和交往,彼此情投意合,男方就備彩禮到女方家求婚,女方父母故意提出異國異議,由此引起搶親,在此事前雙方父母經過密謀策劃,在約定的時間和路口小夥子帶領村寨的男青年一擁而出,挾持姑娘,把姑娘搶走後的第二天再次去女家說親,女方父母見生米煮成熟飯,不宜再幹涉,只得表示同意,正式舉行婚禮。“大嫂當家”是氏族大家庭的生產由父親和大兒子管理,生活由母親和大兒媳管理.實際上大兒媳在大家庭中負擔最重,因為婆婆年紀大了,全家人吃、穿、用全由大兒媳管理,起到了婆婆的作用。愛伲人的家族,實際上是大嫂當家。

在服飾上愛伲人喜歡用自己染織的藏青色土布做衣服。未婚的女孩兒極愛打扮,衣服上經常鑲著許許多多圓形和扁形的銀飾品,這種服飾一直保持到壯年。進入晚年後衣服和帽子上的圓形和扁形的銀飾品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去掉,穿一身毫無飾品的黑色衣裙。愛伲人信仰“萬物有靈”,主要祭祀活動有祭天、祭山和祭龍。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這個繪著圖案的大門,這便是愛伲人的寨門了。她們的寨門也是區分寨子內外的一種標誌。大家仔細看會看見兩隻展翅欲飛的鷹。鷹是愛伲族的象徵,牛則是祖先們崇敬的一種動物,一直留傳至今,所以在寨門上看見牛就不足為奇了。再看兩根立柱上各有一人頭影象,男左女右,象徵著愛伲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更代表著家庭合合美美。寨門的名稱是根據地形、地貌和環境而定的。

前面我們便看到了由愛伲人讓營的愛伲餐廳,餐廳菜的特點聚集了南北方的傳統風味,使大家不但能嚐到雲南地區獨特風味的燒烤,還能吃到北方的特色菜。在愛伲餐廳用餐,在您品嚐著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能欣賞到愛伲小姑娘精彩的的歌舞表演。餐廳還有一個展示功能,在愛伲餐廳的牆壁上,掛著愛伲人的生產、生活用具和自織的民族服裝,這也是他們民族文化發展的一個象徵。來到了愛伲餐廳,您不僅可吃到具有愛伲風味的可口飯菜,還可喝到愛伲小姑娘敬的玉米酒,同時還能瞭解到愛伲豐富的民族文化,真是一舉數得,真誠的歡迎各位朋友在愛伲餐廳用餐。獨特風味的飯菜、賞心悅目的表演一定會讓您留戀忘返。

繼續往上走,便看見了兩幢愛伲民居樓,民居的特點是石板、磚木混合結構。在西雙版納的愛伲寨其上層住人,下層則儲糧或栓牲畜,每幢居民樓都有兩個樓梯,正門走男子和客人,女子走側門,並且女子不能和客人同餐。

大家在半山腰看到的這尊塑像是葫蘆媽祖像,葫蘆媽祖是愛伲人的祖先。傳說在遠古時有一對母女倆種了一顆葫蘆,這個葫蘆越長越大,十餘人都圍不過來。有一天發洪水,母女倆從葫蘆上挖了個洞躲在了裡面,一直到洪水退後才出來,結果發現所有的人都葬生在了這場洪水中。她們知道人類不能就此滅絕,於是向上天禱告,想要老天來幫助她們能繁衍後代。在她們誠意的感召下,天上刮來一陣巨風,身上頓時奇癢難忍,一會兒的功夫,她們身上的汗毛變成許多小孩及飛禽走獸,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到媽祖像前祭拜媽祖,留影留念。

前面的少數民族村寨是獨龍寨。“獨龍”一詞因獨龍江而命名,是該民族的自稱。居住區位於緬旬北部和中國雲南、西藏以四川交界,總人口近萬人,是人口最少的一個少數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歷史上稱獨龍族為“俅人”。獨龍族歷史上也沒有本民族文字。獨龍族習慣選擇較高難行的山坡上造屋,由於地勢條件限制,發展非常緩慢,原來的男女服飾只披一塊麻布遮羞。獨龍族信仰世間萬物皆有靈魂,所以靈魂觀念、鬼的觀念、天的觀念一直是獨龍族原始信仰的核心。靈魂觀念的具體表現形式即婦女的紋面,獨龍族人認為,人死後其靈魂會變成一種色彩豔麗的蝴蝶,所以就在整個臉盤上紋一隻似張開翅膀的蝴蝶。獨龍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為“卡雀娃”,時間一般在臘月。十二月二十九日為除夕,三十日為歲首。節日期間,要舉行射獵大、祭山神,最為隆重的就是傳統的剽牛祭天,以求同福,剽牛祭天是典型的原始遺風。剽牛前,婦女把珠鏈掛在牛角上,為牛披上美麗的獨龍毯之後,由主持年祭的家族長把牛拴在廣場當中的木樁上。祭司點然松明,唸誦祝詞,祈求天神為獨龍人帶來好年景。人們圍成圓圈,敲起銅鑼,跳起牛鍋樁舞。此時,勇敢的獵手持鋒利竹矛剽牛,牛被剽倒後,倒臥及牛舌吐出的方向,成為祭司占卜的祈年的重要依據,看過牛舌後,祭司說:“吉”。剽牛的獵手便開始豪邁的飲酒,牛的主人揹著割下的牛頭,和全村人一起跳牛鍋莊舞。凡參加聚會的大人、小孩,每人分一份牛肉,當場燒食、歌舞歡慶、通霄達旦,祈禱來年糧食豐收,人丁發達,六畜興旺。

在愛伲餐廳的對面是傈僳展廳。傈僳族人口有57.8萬。大部分聚居在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傈僳族多居高山緩坡地帶,村寨之間相距較遠,住房以木楞房和木板房為主。傈僳族純樸善良,素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美譽。傈僳族歷史悠久,從語言系屬和地理分佈考察,可推斷是古代羌族群的後裔。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葬語支。傈僳族過去信仰原始宗教,相信萬物有靈,凡喪葬、節慶、疾痛都要請巫師“尼扒”殺牲祭鬼,尊神卜卦。

傈僳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戀愛自由,但在過去戀愛往往由父母包辦。解放後,傈僳族的婚俗逐步得到了改變,包辦婚姻,買賣婚姻逐漸減少。各地的結婚儀式大同小異,結婚那天女方備好酒肉,帶上女兒穿的衣服和織麻布用的工具,請親友將女兒送到男家,伴送的人越多越好。新娘到男方家時,新郎站在門前,由守門司把門推開,支客司即端來兩碗酒堵在門口,新娘和新郎必須各碗喝一口,人們送新娘進屋後即算正式成婚,沒有拜天地習俗。傈僳族的傳統節日有闊時節和趕山節等,“闊時”意為新伴,且為傈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喜慶節日。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日舉行。趕山節是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是傈僳人登高聚會的日子。傈僳族能歌善舞,舞蹈動作主要在腳上,基本步伐有“單腳跳、雙腳跳、踏步、蹲步”等,時而激烈,時而悠緩,形成山區民族特有的舞蹈風格。

順著這條通路往下走,我們又看到了民族園內的又一個餐廳——十八怪餐廳。它是一個具有云南民族風味的餐廳。一聽“十八怪”這個名字覺得就很有意思。那“十八怪”都有哪十八怪呢?1、竹桷當菸袋,2、草帽當鍋蓋,3、這邊下雨那邊晒,4、四季服裝同穿戴,5、火車沒有汽車快,6、不通國內通國外,7、老奶上山比猴快,8、鞋子後面多一塊,9、腳趾四季露在外,10、雞蛋拴著賣,11、粘粑叫餌塊,12、小和尚談戀愛,13、花生蠶豆數著賣,14、三個蚊子一盤菜,15、四個竹鼠一麻袋,16、少婦比小姑娘可愛,17、姑娘叫老太,18、揹著娃談戀愛。現在您明白什麼是雲南十八怪了吧!它不僅僅名字起的怪,裡邊的特色菜也是一流的。最有名的是雲南的過橋米線和汽鍋雞。裡邊的工作人員也是少數民族演員兼職的。用餐的同時,你可欣賞到傈僳、摩梭演員精心為您準備的一臺帶有民族特色的表演、以及體驗到傈僳、摩梭姑娘獨特的敬酒方式。由為介紹的是傈僳族的同心酒,主客兩人共捧一大碗酒,互相摟著脖子或肩膀,手拉手,臉貼臉,同時共飲,表示兩人同心之意,這就是傈僳人民待客最高的祠節。

現在映入視線的舞臺,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場表演都將在這裡舉行,由其是晚上的民族大聯歡,各個民族都會拿出“絕活”來登臺獻藝,再配上先進燈光裝置及音響一定讓您大飽眼神福。

從民族園後寨門出來,我們順著公路往下走,會看到一條與青山相繞,遊路交錯的河流,叫拒馬河,也是我們的七大景區之一。下面我們就把七大景區給大家作個簡要介紹。

據《涿州志》載,公元前320xx年到公元前320xx年,羯族將領石勒率十萬大軍從太行山北段攻入河北境內晉朝大將劉琨在這個山河險要之地抗拒入侵兵馬,顧此稱為拒馬河。拒馬河起源於淶源縣,匯入海河,拒馬河流經野三坡70餘華里,在每年七、八月份,拒馬河的平均水溫在20度到22度。拒馬河水水質優良。清澈見底,常年不幹枯,冬天不結冰,成了人們消夏避署,休閒度假的旅遊聖地。

佛洞塔景區:佛洞塔是一座山峰的名字,因山形似塔,峰上有洞,洞中有佛而得名。遠在遼金以前,峰頂就有大量的寺廟建築,後來在戰亂中被毀,在佛洞塔山麓,有一被列為河北省“八大怪泉”之一的魚古洞泉,怪就怪在此泉每年的農曆穀雨時節前後都要往外噴一種魚,這種魚黑脊白肚皮,魚香肉美,魚骨堅硬,最多時可達兩千餘斤,當地人稱它為“石口魚”,學名“多磷礦頜魚”,每到捕魚季節。這裡的老鄉便會攜筐揹簍,前去捕撈,熱鬧非凡,此泉被列為世界奇泉。在距魚古洞泉300米處,有一天然溶洞,洞中有類似石人石馬的鐘乳石像和石幔組成,裡面分為龍王洞、龍女洞和仙女洞,在那裡可以聽到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動人故事。

龍門峽景區:位於野三坡的西北,與涿鹿交界,由大龍門城堡、龍門峽摩崖石刻、蔡樹庵長城三部分組成。這三處均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峽是古時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大龍門城堡便成了這一咽喉要道上的重要關隘。明、清曾有許多將土在這裡守邊,在距離城堡西北一華里的峽谷一側的石壁上,曾有歷代守關將士的20餘處石刻,有的描寫山河壯美,有的描寫地勢險要,抒發了將士的愛國之情,最大的一幅高為2.15米,這些石刻運筆自如,筆力遒勁,是難得的書法珍品,許多文人墨客都形象的稱龍門峽為“文化長廊。”

金華山景區:有一望無際的林海,而最出名的就要屬拉拉湖瀑布了。這種瀑布在景區內隨外可見,很是壯觀,在該景區內,還有被稱為“活化石”的千年銀杏,以及古建生輝的清禪寺,寺內壁畫栩栩如生,畫技和工藝都堪稱一絕,據說金華山頂每六十年還會發出閃閃放光的景象。

白草畔景區:白草畔是野三坡的至高峰,主峰海拔1983米,是京西四大高峰之一,這裡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據專家調查,僅脊椎動物多達184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就有15種。而植物資源就多達92種,713種。白草畔被有關人士稱為太行山的“綠色明珠”。

百里峽景區:百里峽全長105華里(52.5公里)。故此稱為白裡峽。百里峽由3條峽谷組成,分別是蠍子溝,海堂峪,十懸峽,這三條峽谷形如鹿角,迂迴曲折。蠍子溝全長12.5公里,因溝內遍佈蠍子草而得名。主要景點有“摩耳崖”“鐵索崖”等。十懸峽全長22.5公里,是由峽谷內分佈著數十個造型各異的懸崖而得名。裡面的景點由“抻牛湖”、“靈芝洞”、“不見天”等組成。海棠峪全長17.5公里,是由溝內生長一種海棠花而得名,說起海棠花還留傳著海棠女大義救父的故事。著名的景點有:“老虎嘴”、“一線天”、“回首觀音”、“天橋”等,是精華中的精華。

三皇山景區:是一處新開發的景區,總面積9.9平方公里,是一處集田園風光,人文古蹟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三皇山由天皇、地皇、人皇三皇組成,還有著名的“珍珠庵”據說貴妃沈珍珠曾在這裡帶發出過家。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座仿古建築——“祭壇”是《三國演藝》的一個外景基地。“劉備登基”及大多數祭祀活動場景都是在此拍攝的,祭壇的下面,是一處酒吧娛樂城。對面這位神態安祥的老夫子是祖籍淶水縣南朝著名數學家祖沖之,他在當時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比歐州整整早了1100多年,而且他在天文、曆法、機械製造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深受人們的敬仰。大家再抬頭看一下,對面的這座山峰叫如意嶺,顧名思義是因為它的形狀像一塊玉如意,才起的這麼好聽的名字。

半天來,我帶大家遊覽了整個民族園度假村,我的導遊服務即將要結束了,真誠的感謝大家在我工作中給予的幫助和支援,我們的民族園度假村是一個年輕的企業,屬集團公司的一個分公司,並且今年秋季我們打算還要在民族園招商、投資多個專案,其中準備興建一座三星級的酒店,集吃、住、娛樂、會議於一體,總床位達到四百多個。再有是準備與北京的投資商合作開發拒馬娛樂廣場,準備投入資金一千萬元興建拒馬娛樂城,還有準備到明年開春時,擴建民族園達數十個少數民族。

我謹代表野三坡族遊集團公司真誠的歡迎有識之士來三坡投資置業、旅遊觀光,有時間再來野三坡民族園做客。謝謝合作!

河北省導遊詞 篇2

前方低矮的山丘叫做“影壁山”是清東陵的案山,就像是皇帝辦公桌一樣,雖然不大,卻是天然形成,是清東陵風水學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清東陵遊覽可以涉及到很多領域,建築學,哲學,美學,風水學,天文地理。佛教道教儒教,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前方出現的就是一系列的石像生。石像生在漢代叫做“翁仲”秦朝大將,當年抗擊匈奴,用來看門戶的,明清兩代增加石獸。這18對石像生由北向南分別是:文官,武將,馬,麒麟,大象,駱駝,狻猊(suanni)獅子,和望柱.獅子是百獸之王,給皇帝看守門戶,外面的遊魂野鬼是不能夠進入的,也就相當於現在的警衛員,狻猊區別於獅子的是毛髮,狻猊的是直髮並且在頭上有獨角,也叫獨角獸,官方成為獬豸(xiezhi)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在他面前就可以說明白了!沒理的人當時就被吃掉了,所以清朝有一級官員的官服上就是繡的獬豸,相當於想在的檢察院院長。然後就是駱駝,被喻為沙漠之舟,性格比較溫順,代表皇帝擁有忠臣良將。大象代表和平,取“和平有象,天下太平”之意。麒麟,有麒麟送子之說,保佑皇家子孫興旺之意,然後就是馬了,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馬至今都是滿族圖騰,所以馬肉,狗肉滿族人都是不吃的文臣武將的品級大小按照胸前補服判斷。龍是親王等級。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燕、五品鴻、六品白鷳、七品鴛鴦,八品鵪鶉,九品麻雀

然後就是龍鳳門了!像是西遊記的南天門,這裡曾經是西遊記的外景地,據說皇帝的棺木穿過此門就可以進入到極樂世界了!

河北省導遊詞 篇3

東陵目前開放的景點有裕陵、裕妃園寢、慈禧陵、慈安陵、展覽館、孝陵、景陵、昭西陵、二郎廟等9處景點。

在清東陵14座陵寢之中,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得體的當數座落在昌瑞山主峰下的順治皇帝的陵寢——孝陵。

孝陵神道

孝陵神道長達5600多米、寬12米、用磚石鋪成。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寶城、寶頂,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連線,將孝陵的數十座形制各異、多彩多姿的建築相貫串,形成一條氣勢巨集偉、序列層次豐富、極為壯觀的陵區建築中軸線。它雖然因勢隨形,多有曲折,但曲不離直,明確顯現了南北山向的一貫,配合了山川形勢,強化了主賓朝揖的天然秩序,產生了極富感染力的空間藝術效果。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長的神路,也是最壯觀、最富藝術性的神路。由於其他各陵的神道都與孝陵神道相連,所以孝陵神道也稱為清東陵的主神道。

孝陵石牌坊

孝陵石牌坊是進入清東陵的標誌性建築,採用仿木結構形式,五間六柱十一樓,面闊31.35米,高12.48米,是全國現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構築而成。石牌坊雖然歷經了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兩次劫難,但依然巋然屹立,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更顯得雄偉壯觀。石牌坊南有天台山和煙墩山東西對峙,形成陵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龍門口”,常年水流不斷,當年皇帝來謁陵要臨時搭建浮橋通行。“龍門躍鯉”歷來被譽為東陵八景之一。正南方的這作山峰因為它的形狀象漢字的金字,所以叫金星山,此山在清東陵的風水中,是清東陵的前朝山。

大紅門

石牌坊以北是大紅門,它既是孝陵的大門,也是整個清東陵的總門戶。面闊58米,進深11.15米,單簷廡殿頂式建築,是整個清東陵內等級最高的建築。

大紅門是陵園的正門,是謁陵者和帝、後、妃棺槨的必經之處。大紅門前左右各設一座下馬牌,上面用漢、滿、蒙三種文字雕刻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謁陵者在進入大紅門前必須提前下馬、降輿,步行通過。

具服殿

大紅門北側路東的這座建築叫具服殿,也稱更衣殿,是供前來謁陵的帝、後更衣、休息、方便的地方。整個陵園只有一座具服殿。

神功聖德碑亭

再往北,迎面的這座重簷歇山頂的高大建築,是孝陵的神功聖德碑亭,簡稱大碑樓。

大碑樓建在正方形的青白石須彌座上,通高約33米,每面簷牆面闊25米多。每面牆各有一個拱券式門洞。樓內正中有一個巨大的形似海龜的神獸,叫贔屓。傳說龍生九子,皆不成龍,各有所好。贔屓是其中一子,因它天生喜文、善負重、長壽,故讓它馱著巨大的石碑,以示萬古長青,永垂不朽之意。

河北省導遊詞 篇4

野三坡地處河北省淶水縣境內,總面積600平方公里,距北京中心僅120餘公里,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首都市民形象地稱為“北京的後花園”。這裡不僅風光秀麗,而且交通條件也非常便利。京原鐵路在野三坡有三座中間站,分別是野三坡站、苟各莊站和福山口站。其中前兩站分別位於拒馬河和百里峽的兩個重點景區。108國道及省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東可至北京、天津;南可到保定、石家莊;西可去太原;北可去門頭溝、張家口和呼和浩特等。所以說野三坡是太行山北段的重要交通樞紐,可謂是“條條大路通三坡”。

野三坡自古就有“世外桃園”之稱,那“三坡”之名是怎麼來的呢?原來這裡的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增高,分為上、中、下三坡,上坡和下坡的氣候相差半月有餘,山下的核桃已結果,山上的核桃樹才開花,可見三坡之名是由地勢變化,氣候不同而產生的。那麼“野”字是怎麼回事呢?據《涿洲志》載,明初燕王朱棣興師掃北行至野三坡境內的奴才嶺時,見一隻松鼠在那裡捧食松果,燕王以為在對他拱手施禮,就對左右曰:“獸且如此,況人民乎!”於頒恩詔免除丁糧。三坡人民也免除了一場災難。“松鼠討封”的故事至今在三坡廣為流傳。時至清兵入關推翻明朝後,清政府對三坡地區實行重賦,不許三坡人民加入科舉考試的行列,還經常騷擾三坡人民。三坡人民就組織了家道殷實,素孚眾望的“老人官”來管理坡內的一切事務。這也許就是有記載的中國最早的民主選舉制度。後來康熙皇帝上五臺山尋父路經三坡,三坡人民奮力抵抗。康熙皇帝稱三坡人民為“窮山惡水,野夫刁民”強給三坡人民加個“野”字,這就是野三坡的來歷。

野三坡由七大風景區組成,分別是百里峽自然風景遊覽區、佛洞塔奇泉怪洞遊覽區、龍門峽長城文物保護區、金華山尋奇狩獵遊覽區、百草畔原始森林開發區、拒馬河避暑療養遊樂區以及新開發的三皇山景區。在這七大景區內分佈著數百個風景點,是山水泉洞、林木花草、鳥獸魚蟲、文物名勝無所不包、無所不奇的綜合性自然美整體。

河北省導遊詞 篇5

那麼,清東陵到底有什麼好風水呢。我們先看一下前方特別尖的這座山,就是剛才我們看到的金星山。它是清東陵的朝山,相當於一位大臣手持護板向北朝拜;前方特別平坦的山叫影壁山,也稱案山,相等於皇帝批閱奏章的龍書案;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正北方向的這座高大雄偉的山峰叫昌瑞山,是清東陵的後靠山,相等於皇帝所坐的龍椅,這三座山天然形成一條直線,構成清東陵的風水線。西側的山峰叫黃花山如白虎雄踞,東側的山峰叫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這兩列山峰如同兩列文武大臣侍立兩側。整個陵區的山川形勢如同天子臨朝的壯觀場面。另外在陵區的東側有一條馬蘭河,西側有一條西大河,這兩條河似兩條玉帶自北向南緩緩流淌。清代詩人張從孔曾作詩一首:

萬載隆興地,雙峰鎖口齊。

金星高拱北,玉水曲流西,

鳥語崖間樹,魚遊石畔溪,

舉頭陵上望,常有彩雲棲。

那麼,清東陵的陵址到底是誰選定的呢?據史料記載,清東陵這塊風水寶地是由順治皇帝親自選定的。後又經欽天監杜如預,楊巨集量等人進一步踏勘卜定。

順治八年(1652)十二月,14歲的少年天子愛新覺羅·福臨來到京東一帶巡幸。他來到昌瑞山上,向南望,平川似毯,盡收眼底;朝北看,重巒如湧,萬綠無際。日照闊野,紫霧靄靄;風吹海樹,碧影森森,真是山川壯美,景物天成。順治帝心念閃動,遂宣諭曰:“此山王氣蔥鬱,可為朕壽宮。”於是從身上取下佩韘,向下一扔,對侍衛們說:“韘落處定為穴”,後來,清王朝在這裡建造了清東陵的第一座陵寢,即順治皇帝的孝陵。

龍鳳門

石像生以北的這座建築叫龍鳳門。龍和鳳分別是皇帝、皇后的化身。據說龍鳳門是按神話中的南天門修建的,皇帝、皇后之靈經過此門即可進入天堂。龍鳳門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築,由三門六柱和四段琉璃牆組成,龍鳳門是橫向建築,而石像生則為縱向建築,與石象生形成縱橫交錯之勢,起到收攏視線,突出石象生的作用。當人們從南面進入石像生範圍時,由於龍鳳門橫置石像生北端,頓時會使視線收攏住,目光集中在石像生上,從而突出了石像生形象。

孝陵的石橋

穿過龍鳳門,沿神道北行,依次有一孔拱橋、七孔拱橋、五孔拱橋和三路三孔拱橋。這些橋座有一個奇特之處,就是敲擊這些橋的石欄杆,會發出像打擊鐘磬般的悅耳之聲,或清脆悠揚,或低沉雄渾。因為這些聲音與我國古代的宮、商、角、徵、羽五音相似,故稱之為“五音橋”。其中以七孔橋和五孔橋最為著名。

神道碑亭

三路三孔拱橋北面就是神道碑亭。因其建築形制與神功聖德碑亭一樣,只是體量收小,故又稱為小碑樓。樓內巨大的贔屓背上馱著一統高5.1米、寬1.77米、厚0.71米的石碑。碑額題“大清”兩字,碑身陽面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鐫刻“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之陵”字樣,滿文居中,蒙文在左,漢字在右。

東西朝房

東西朝房在神道碑亭以北,神道兩側相向而建。單簷硬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有前廊,黃色琉璃瓦頂。皇陵祭祀需要大量祭品,主要分膳品桌和餑餑桌兩大類。東朝房是內務府差役製作膳品、熬製奶茶的所在,所以東朝房又叫茶膳房。西朝房是內務府差役們製備餑餑供品的地方,所以西朝房又叫餑餑房,餑餑是滿族平時和節日的主要食品。餑餑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麵餑餑、蘇葉餑餑和粘糕餑餑等。滿族的餑餑很耐餓,攜帶方便,風味獨具,至到今天仍是頗為風行的食品。

河北省導遊詞 篇6

孝陵的功德碑,高6.72米,寬2.17米,厚0.73米,屓頭刻6條蛟龍,碑額篆刻“大清孝陵神功聖德碑”。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滿文在右(西),漢字在左(東)。碑文內容主要記載了順治皇帝一生的功德,故此碑叫神功聖德碑。按明、清制度,大碑樓要在先帝入葬後由嗣皇帝營建,碑文由嗣皇帝撰寫。孝陵大碑樓始建於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碑文由康熙皇帝撰寫。這篇碑文長達1700多字。在大碑樓外周圍是磚墁地,俗稱海墁。海墁四角各有一根華表,亦稱擎天柱。大碑樓在四根華表的襯托下,更顯得氣勢恢巨集。

據傳,清朝皇室家法規定:凡後世皇帝有失國土尺寸者,不得立“神功聖德碑”。可是,1840年,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道光皇帝對此隻字不提,卻以自謙的口吻說自己治理國家的功績不能和列祖、列宗的功德相提並論,於是下了一道諭旨,“自本朝起不再修建神功聖德碑”。所以自道光以後,清代的皇帝陵前不再修建神功聖德碑,成為定製。

石像生

我們眼前的這座山是天然形成的影壁山,為清東陵的案山。過了影壁山就是孝陵的石象生。石像生是陵墓前神道兩側設定的石人、石獸的總稱。石象生放置在神道兩側,象徵帝王生前的儀帳和護衛。石象生一般有兩種,即石人和石獸。石人又稱翁仲。據說,在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身長一丈三尺,異於常人,力大無比。曾駐守臨洮,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後,秦始皇懷念他,特製翁仲銅像立於咸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咸陽,見到銅人,竟以為是活著的阮翁仲,嚇得望風而逃。從此,人們便把宮闕或陵墓前的銅人、石人稱為翁仲。

清代陵制,只有皇帝陵設石像生,皇后陵和妃園寢不設石像生。清陵石像生以孝陵的規模為最大,共有18對,從北往南依次為:文臣3對、武士3對,馬立、臥各1對,麒麟立、臥各1對,象立、臥各1對,駱駝立、臥各一對,狻猊立、坐各1對,獅子立、坐各1對,最南端為一對石望柱。孝陵石像生從北到南長達870米,猶如兩列威武雄壯的儀仗隊,在迎接著謁陵者的到來。孝陵石像生不僅石雕像多,序列長,有立、有臥、有坐,而且雕刻手法古樸粗獷,突出寫意的風格,刻意追求神似,而不追求形似,表現出清初八旗子弟以弓馬征服天下,朝氣蓬勃,不可戰勝的氣勢。它們與蒼松翠柏相互映襯,使神道聖潔、莊嚴、肅穆,氣勢非凡。

清東陵的風水和選址

風水一詞最早出於伏羲時代,伏羲根據自己研創的簡易圖,推理出地球有過一段是風與水的時期。晉人郭璞傳古本《葬經》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風水,又稱堪輿、圖宅、青囊、山水之術等,是東方神祕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河北省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皇家風水寶地清東陵參觀遊覽:

我是導遊員___,接下來將由我為大家介紹清東陵的歷史、建築以及這裡埋葬的歷史人物和有關傳說,希望大家在清東陵能夠感受皇家山水福祉,並給大家帶來好運和快樂!

位於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的清東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20__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10月15日,全國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公佈,清東陵景區成為唐山市首家5A級景區。

清東陵西距北京125公里,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承德五大城市腹地,交通便利,每年吸引大批中外遊客旅遊觀光。20__年,清東陵景區被北京市奧組委確定為唯一的一處京外景點,成功地接待了前來參觀的奧運賓客,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清王朝統治時期,東陵分“後龍”和“前圈”兩部分,陵區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20公里,佔地面積達2500平方公里。“後龍”為“風水來龍”之地,從陵後長城開始向北延至承德,西接密雲,東達遵化,層巒疊翠,山秀石奇,氣象萬千。當時,“後龍”禁地派重兵駐守,負責安全保衛。“前圈”是陵寢分佈的地方,四周群山環繞,中間野闊川平,東、西各有一泓碧水緩緩流淌,形似一隻完美無缺的金甌,可謂景物天成。一座座陵寢依山面野,井然佈列在這80平方公里的盆地之內,其間蒼松翠柏、樓殿亭閣、門坊城垣、橋柱碑雕,無一不精,無一不美。

清東陵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北有昌瑞山做後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浹流似兩條玉帶。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共建有五座皇帝陵、四座皇后陵、五座妃園寢和一座公主園寢。全部陵寢以順治帝的孝陵為中心,東側有康熙帝的景陵,同治皇帝的惠陵,西側有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以及孝莊、孝惠、孝貞(慈安)、孝欽(慈禧)四座皇后陵,還有景妃、景雙妃、裕妃、定妃、惠妃五座妃嬪園寢。

河北省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野三坡民族園度假村遊覽。我是民族園區內的導遊員,今天由我來為大家做導遊服務,希望我的導遊能給大家帶來一份好的心情,並預祝大家玩得開心,愉快。

首先,我把野三坡給大家做個簡要介紹:

野三坡地處河北省淶水縣境內,總面積600平方公里,距北京中心僅120餘公里,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首都市民形象地稱為“北京的後花園”。這裡不僅風光秀麗,而且交通條件也非常便利。京原鐵路在野三坡有三座中間站,分別是野三坡站、苟各莊站和福山口站。其中前兩站分別位於拒馬河和百里峽的兩個重點景區。108國道及省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東可至北京、天津;南可到保定、石家莊;西可去太原;北可去門頭溝、張家口和呼和浩特等。所以說野三坡是太行山北段的重要交通樞紐,可謂是“條條大路通三坡”。

野三坡自古就有“世外桃園”之稱,那“三坡”之名是怎麼來的呢?原來這裡的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增高,分為上、中、下三坡,上坡和下坡的氣候相差半月有餘,山下的核桃已結果,山上的核桃樹才開花,可見三坡之名是由地勢變化,氣候不同而產生的。那麼“野”字是怎麼回事呢?據《涿洲志》載,明初燕王朱棣興師掃北行至野三坡境內的奴才嶺時,見一隻松鼠在那裡捧食松果,燕王以為在對他拱手施禮,就對左右曰:“獸且如此,況人民乎!”於頒恩詔免除丁糧。三坡人民也免除了一場災難。“松鼠討封”的故事至今在三坡廣為流傳。時至清兵入關推翻明朝後,清政府對三坡地區實行重賦,不許三坡人民加入科舉考試的行列,還經常騷擾三坡人民。三坡人民就組織了家道殷實,素孚眾望的“老人官”來管理坡內的一切事務。這也許就是有記載的中國最早的民主選舉制度。後來康熙皇帝上五臺山尋父路經三坡,三坡人民奮力抵抗。康熙皇帝稱三坡人民為“窮山惡水,野夫刁民”強給三坡人民加個“野”字,這就是野三坡的來歷。

野三坡由七大風景區組成,分別是百里峽自然風景遊覽區、佛洞塔奇泉怪洞遊覽區、龍門峽長城文物保護區、金華山尋奇狩獵遊覽區、百草畔原始森林開發區、拒馬河避暑療養遊樂區以及新開發的三皇山景區。在這七大景區內分佈著數百個風景點,是山水泉洞、林木花草、鳥獸魚蟲、文物名勝無所不包、無所不奇的綜合性自然美整體。

現在請大家隨著我由前寨門去民族園內瞭解一下六個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民族園的前身是野三坡度假村。於1986年對外開放接待遊客。為落實全國政協22位少數民族委員關於在北京周邊興建56個少數民族村寨的提案。於1992年在度假村建成了北方地區最大的少數民族村寨—苗寨。1995年又進行升級改造,形成了吃、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少數民族文化村寨。為了豐富民族文化,今年春天,旅遊集團公司又改建了侗寨、摩梭寨,並新建了傈僳寨、獨龍寨、愛伲寨,組成六個少數民族村寨,形成“民族園”。

前面這個木質牌樓式建築便是苗族“寨門”了。說起苗族,它是一個具有歷史悠久的跨境民族,主要分佈在數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是苗族的發祥地,其悠久的歷史造就了該民族獨具特色的建築、飲食、服裝、文化藝術。.請大家繼續看一下這個寨門,雖叫寨門卻無門板,不能關閉,在真正的苗鄉,有時用兩棵翠竹的頂端擰在一起來作為“寨門”。在苗族同胞看來寨門的防衛作用是信念上的,不在乎它的實際安全功能,只是用來作為寨子內外的一種標誌而已。寨門是苗族同胞們迎來送往賓客的公共場所,遇到賓客進寨,男女老少便群集在門外設定攔路酒,而兩側的苗家的姑娘小夥們一邊吹著蘆笙,一邊唱著攔路歌,一邊跳著歡快的舞蹈,隆重地為賓客舉行歡迎儀式,表現了苗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寨前坡後的這些鬱鬱蔥蔥的樹木是保寨樹,它象徵著苗族同胞的生生不息,深受著苗族同胞的垂青。在苗族同胞的心目中,不管是人工種植的還是天然生成的,只要被視為能使其風調雨順、寨泰民安的“保寨樹”一概不能砍伐,甚至枯枝敗葉都不能帶回家燒,如果哪家淘氣的孩子,不小心折了一棵,母親便會帶上孩子來到這棵樹前焚香禱告,祈求老天的饒恕。苗族同胞如此敬重樹木,可能是經歷了濫砍亂伐,生態平衡被破壞而造成災難的過程,他們不懂得環境保護的科學道理便以樹木有靈作解釋了。

大家看到的這些吊腳樓便是苗族同胞的民居了。度假村苗居是根據貴州苗居修建成的,它的吊腳樓的基本特點是樓角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造成一種高低錯落,虛實相同的藝術效果,而民居的建築特點是在二樓寬敞明亮的走廊上設定的這種“美人靠”,美人靠是苗族姑娘做針線活和梳妝打扮的地方,據說在“美人靠”上靠一靠會越來越年輕漂亮,您不防也來試試看,看是否真的越靠越漂亮呢?

苗族的服裝多為自紡、自織、自染、自繡的,款式多過一百餘種,頭飾以銀飾為主。每到演出時間,苗家姑娘會身著盛裝出場,重點推出“上刀梯”、“下火海”等扣人心絃的精彩節目。

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苗侗茶園,到了這裡您可以品嚐到來自苗鄉侗寨獨特的苦丁茶。苦丁茶是一種生長在我國雲貴高原的喬木,樹高七、八米,枝葉茂盛。用它的葉子加工成茶,其味道相當獨特。泡出來的茶色淡黃、柔和,品其味道不但有咖啡的苦香,又有薄荷的清涼,且有甘草的香甜,若在炎炎夏日品上一道苦丁茶,會使您頓感全身涼爽、精神百倍,品其茶,思其道。一杯苦丁茶,卻蘊含著人生大道理——先苦後甜,真是其味無窮。

品完了苦丁茶再帶您到侗族民居展廳···

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和廣西三省交界區,人口共28萬,語言屬漢藏語系布水語支。他們的村寨沿口而建,依山傍水而居,居住的是木板吊腳樓,建築上最具代表的是鼓樓和風雨橋。侗族又分為南侗和北侗兩大方言區和文化區,侗族的文化藝術主要以南侗為主。是一個民俗眾多的古老民族,禮儀習俗更是形形色色,這裡的人個個能歌善舞,熱情好客,人們稱讚她們為“詩人的故鄉”、“歌的海洋”。侗族的文化更是豐富多彩、色彩斑斕,服裝款式別具一格,樂器造型獨特,聲音奇異。最擅長的樂器是牛腳琴,琵琶和蘆笙。舞蹈古樸而豪放,最典型的是多耶舞。侗族多耶舞是團結友愛的意思,也是侗族地區傳統節目必須舉行的集體性舞蹈,由一個人領唱,姑娘、小夥兒身著盛裝,在月光下的篝火旁手牽手同歌共舞,老人小孩和賓朋也隨後加入,優美的歌曲伴著輕柔的舞姿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侗族的板鞋舞幽默風趣,等表演時大家可以去積極參與。另外,還有節奏明快竹杆舞,在侗族的原始部落中,人們常以竹棍為武器,驅趕牲畜。每當狩獵勝利歸來,人們常以竹杆棍棒相互敲打,以之歡慶,無意中發現敲打時,能發生清脆的響聲,於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加工整理,發展成了今天的侗族竹杆舞。侗族的節日特別多,最大、最熱鬧的節日主要是正月十五的歌堂令。二月十八的山歌令,三月三的花炮節,六月的粽粑節以及九月九的蘆笙節等。今年的民族園要在九月九舉辦此節,請各位有興趣的前來參加。而侗族的風俗場面最大的恐怕要數接親了。男方在接親時必須以歌贏得對方,否則以酒相罰,喝酒時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侗族小姑娘邊唱歌邊揪對方的耳朵把酒喝下以示尊重客人,好比咱們見了客人面首先要握手一樣。在接親途中如遇到橋,新郎必須背新娘過橋,途中不許休息、不許摔下橋,否則婚姻不成。到男方家後,拜天地交換接親之物,然後新娘當日返回孃家,住3個月後再被接回才算正式結束,男女雙方才能生活在一起。

前面是摩梭寨,摩梭人屬於納西族的一個支系,主要居住在金沙江東部的雲南省寧蒗縣以及四川鹽源,木裡等縣,人口約四萬餘人。摩梭人喜歡依山而居,房屋是用木材壘蓋起來的,當地稱“木楞房”。摩梭人的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朝山節、祭祖節等。其中以春節、朝山節最為隆重。朝山節是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永寧的摩梭人都要舉行朝拜格姆山的活動,這叫轉女神山。傳說在遠古以前,永寧村有一位美麗漂亮的姑娘叫格姆,她不僅有出眾的容貌,還能吹奏悅耳的竹笛,她的美名遠揚,九村十八寨的小夥子們都慕名前來向她求婚,不料天上的一位男神看中了她,便用一陣旋風將格姆捲上了天。整個寨子裡的人都傾寨而出齊聲呼叫追趕,男神在慌亂中失了手,格姆則重重地摔在地上,她死了之後,身體化成了一座山,靈魂卻變成了一個女神。常常騎著一匹白馬,巡遊在永寧上空,主管著當地摩梭婦女的生育和疾病,並能保佑當地人畜繁衍,穀物豐產,風調雨順。大家為了紀念格姆,於是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五日都要舉行盛大的朝山活動,今年我們也將增設這個節日,歡迎大家來參予我們的活動。摩梭人在13歲以前,不論男女都穿長衫,少男剃光頭,少女留小辮,直到13歲時,家人要為之舉行成年禮,女孩叫“穿裙禮”男孩叫“穿褲禮”。成年禮在農曆正月七年級清晨舉行,舉行成年禮後,便開始改變服飾。

摩梭人的婚姻與家庭習俗非常與眾不同,現行的婚姻形態主要是阿夏異居婚。“阿夏”是摩梭語,意為親密的伴侶。所謂“阿夏”異居婚就是男不娶妻,女不嫁人,男女雙方各居母家,男子只是夜晚到女阿夏家居住,清晨返回母親家裡參加生產、勞動,這叫“走婚”。阿夏異居婚子女,屬女方家庭成員,姓氏隨母,由女方家共同承擔撫養義務,生父與子女不在一個家庭生活,男方沒有法定的撫養子女的義務。男女雙方一生可結交多個阿夏,但不可同時結交兩個,只有跟一個終止了阿夏關係後,才能結交另一個。男女雙方建立阿夏關係完全以情愛作基礎,不受家庭,地位的影響,所以從未發生過情殺、自殺,更不會牽涉到家庭和社會的紛爭。另一咱婚姻形態是阿夏同居婚,這種婚姻形態是在阿夏異居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男女雙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同居一家,或者男到女家,或者女到男家,共同生產,養育子女。這種婚姻是在男女雙方經過長期異居走婚,感情較為牢靠,且年紀已近中年後組合的。除了上述的兩種婚姻形式外,還有一部分人實行一夫一妻制。

摩梭人的家族多屬母系大家庭,一般都在一二十人左右。在家族飲食上,不論男女老幼都是平等的,他們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分菜時先敬長輩,後給晚輩,以示禮貌。摩梭人能歌善舞,較為流行的是“甲磋舞”俗稱“打跳”,“甲”為美好之意,“磋”為跳舞的意思,即為美好時辰而舞蹈,“打跳”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男女老少均可參加。舊時“打跳”據傳說有72種,可惜相傳至今只有13個調了。

出了摩梭寨,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樓是愛伲保健樓,愛伲人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在西雙版納分佈很廣,她們的房子主要居住在半山坡上。在愛伲保健樓上,愛伲小姑娘會用她們祖傳的“捏手背法”為旅途勞累的客人消除疲勞。捏手捏背是每個愛伲小姑娘長到十歲以後,請教長輩傳授得來的,這也是尊重老人的一種美德。成年以後的愛伲小姑娘的“捏手捏背”也是生產勞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它可以使人解除疲勞,增強體質,活血養顏。我建議未婚的男士一定要娶一位溫柔嫻慧的愛伲姑娘來做您的新娘。另外,勤勞樸實的愛伲人總是赤腳上山勞動(愛伲習俗),但他們都擁有健康的體質,為什麼呢?原來愛伲人有一種神奇的中草藥足療法,從醫學角度分析,足是判斷一個人衰老程度的標誌,運用西雙版納特有的薑黃、防蜂、穿心蓮、金銀花等數十種名貴草藥足療可起到活血化淤、消炎止痛、消除疲勞、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氣血通暢,從而延緩衰老的功效。休閒之餘,勸您不防上去泡泡腳,感受一下雲南中草藥其獨特的中醫療效。

愛伲人不僅善良、熱情而且好客,不管誰家來了客人,進門先要幹三碗酒,酒是愛伲人的生命,上至老人,下至兒童,對酒都情有獨鍾。他們的酒都是自制的玉米酒,香而烈,酒精度相當於白酒的50度。愛伲人的生活習俗是富有詩意的,婚姻習俗又是愛伲人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這裡的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會自由,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並且嚴禁近親通婚。“搶親”和“大嫂當家”是愛伲人婚戀習俗的主要表現形式。這裡的“搶親”不是真搶,只是一種形式和風俗。通過種種形式的接觸和交往,彼此情投意合,男方就備彩禮到女方家求婚,女方父母故意提出異國異議,由此引起搶親,在此事前雙方父母經過密謀策劃,在約定的時間和路口小夥子帶領村寨的男青年一擁而出,挾持姑娘,把姑娘搶走後的第二天再次去女家說親,女方父母見生米煮成熟飯,不宜再幹涉,只得表示同意,正式舉行婚禮。 “大嫂當家”是氏族大家庭的生產由父親和大兒子管理,生活由母親和大兒媳管理.實際上大兒媳在大家庭中負擔最重,因為婆婆年紀大了,全家人吃、穿、用全由大兒媳管理,起到了婆婆的作用。愛伲人的家族,實際上是大嫂當家。

在服飾上愛伲人喜歡用自己染織的藏青色土布做衣服。未婚的女孩兒極愛打扮,衣服上經常鑲著許許多多圓形和扁形的銀飾品,這種服飾一直保持到壯年。進入晚年後衣服和帽子上的圓形和扁形的銀飾品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去掉,穿一身毫無飾品的黑色衣裙。愛伲人信仰“萬物有靈”,主要祭祀活動有祭天、祭山和祭龍。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這個繪著圖案的大門,這便是愛伲人的寨門了。她們的寨門也是區分寨子內外的一種標誌。大家仔細看會看見兩隻展翅欲飛的鷹。鷹是愛伲族的象徵,牛則是祖先們崇敬的一種動物,一直留傳至今,所以在寨門上看見牛就不足為奇了。再看兩根立柱上各有一人頭影象,男左女右,象徵著愛伲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更代表著家庭合合美美。寨門的名稱是根據地形、地貌和環境而定的。

前面我們便看到了由愛伲人讓營的愛伲餐廳,餐廳菜的特點聚集了南北方的傳統風味,使大家不但能嚐到雲南地區獨特風味的燒烤,還能吃到北方的特色菜。在愛伲餐廳用餐,在您品嚐著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能欣賞到愛伲小姑娘精彩的的歌舞表演。餐廳還有一個展示功能,在愛伲餐廳的牆壁上,掛著愛伲人的生產、生活用具和自織的民族服裝,這也是他們民族文化發展的一個象徵。來到了愛伲餐廳,您不僅可吃到具有愛伲風味的可口飯菜,還可喝到愛伲小姑娘敬的玉米酒,同時還能瞭解到愛伲豐富的民族文化,真是一舉數得,真誠的歡迎各位朋友在愛伲餐廳用餐。獨特風味的飯菜、賞心悅目的表演一定會讓您留戀忘返。

繼續往上走,便看見了兩幢愛伲民居樓,民居的特點是石板、磚木混合結構。在西雙版納的愛伲寨其上層住人,下層則儲糧或栓牲畜,每幢居民樓都有兩個樓梯,正門走男子和客人,女子走側門,並且女子不能和客人同餐。

大家在半山腰看到的這尊塑像是葫蘆媽祖像,葫蘆媽祖是愛伲人的祖先。傳說在遠古時有一對母女倆種了一顆葫蘆,這個葫蘆越長越大,十餘人都圍不過來。有一天發洪水,母女倆從葫蘆上挖了個洞躲在了裡面,一直到洪水退後才出來,結果發現所有的人都葬生在了這場洪水中。她們知道人類不能就此滅絕,於是向上天禱告,想要老天來幫助她們能繁衍後代。在她們誠意的感召下,天上刮來一陣巨風,身上頓時奇癢難忍,一會兒的功夫,她們身上的汗毛變成許多小孩及飛禽走獸,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到媽祖像前祭拜媽祖,留影留念。

前面的少數民族村寨是獨龍寨。“獨龍”一詞因獨龍江而命名,是該民族的自稱。居住區位於緬旬北部和中國雲南、西藏以四川交界,總人口近萬人,是人口最少的一個少數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歷史上稱獨龍族為“俅人”。獨龍族歷史上也沒有本民族文字。獨龍族習慣選擇較高難行的山坡上造屋,由於地勢條件限制,發展非常緩慢,原來的男女服飾只披一塊麻布遮羞。獨龍族信仰世間萬物皆有靈魂,所以靈魂觀念、鬼的觀念、天的觀念一直是獨龍族原始信仰的核心。靈魂觀念的具體表現形式即婦女的紋面,獨龍族人認為,人死後其靈魂會變成一種色彩豔麗的蝴蝶,所以就在整個臉盤上紋一隻似張開翅膀的蝴蝶。獨龍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為“卡雀娃”,時間一般在臘月。十二月二十九日為除夕,三十日為歲首。節日期間,要舉行射獵大、祭山神,最為隆重的就是傳統的剽牛祭天,以求同福,剽牛祭天是典型的原始遺風。剽牛前,婦女把珠鏈掛在牛角上,為牛披上美麗的獨龍毯之後,由主持年祭的家族長把牛拴在廣場當中的木樁上。祭司點然松明,唸誦祝詞,祈求天神為獨龍人帶來好年景。人們圍成圓圈,敲起銅鑼,跳起牛鍋樁舞。此時,勇敢的獵手持鋒利竹矛剽牛,牛被剽倒後,倒臥及牛舌吐出的方向,成為祭司占卜的祈年的重要依據,看過牛舌後,祭司說:“吉”。剽牛的獵手便開始豪邁的飲酒,牛的主人揹著割下的牛頭,和全村人一起跳牛鍋莊舞。凡參加聚會的大人、小孩,每人分一份牛肉,當場燒食、歌舞歡慶、通霄達旦,祈禱來年糧食豐收,人丁發達,六畜興旺。

在愛伲餐廳的對面是傈僳展廳。傈僳族人口有57.8萬。大部分聚居在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傈僳族多居高山緩坡地帶,村寨之間相距較遠,住房以木楞房和木板房為主。傈僳族純樸善良,素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美譽。傈僳族歷史悠久,從語言系屬和地理分佈考察,可推斷是古代羌族群的後裔。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葬語支。傈僳族過去信仰原始宗教,相信萬物有靈,凡喪葬、節慶、疾痛都要請巫師“尼扒”殺牲祭鬼,尊神卜卦。

傈僳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戀愛自由,但在過去戀愛往往由父母包辦。解放後,傈僳族的婚俗逐步得到了改變,包辦婚姻,買賣婚姻逐漸減少。各地的結婚儀式大同小異,結婚那天女方備好酒肉,帶上女兒穿的衣服和織麻布用的工具,請親友將女兒送到男家,伴送的人越多越好。新娘到男方家時,新郎站在門前,由守門司把門推開,支客司即端來兩碗酒堵在門口,新娘和新郎必須各碗喝一口,人們送新娘進屋後即算正式成婚,沒有拜天地習俗。傈僳族的傳統節日有闊時節和趕山節等,“闊時”意為新伴,且為傈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喜慶節日。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日舉行。趕山節是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是傈僳人登高聚會的日子。傈僳族能歌善舞,舞蹈動作主要在腳上,基本步伐有“單腳跳、雙腳跳、踏步、蹲步”等,時而激烈,時而悠緩,形成山區民族特有的舞蹈風格。

順著這條通路往下走,我們又看到了民族園內的又一個餐廳——十八怪餐廳。它是一個具有云南民族風味的餐廳。一聽“十八怪”這個名字覺得就很有意思。那“十八怪”都有哪十八怪呢?1、竹桷當菸袋,2、草帽當鍋蓋,3、這邊下雨那邊晒,4、四季服裝同穿戴,5、火車沒有汽車快,6、不通國內通國外,7、老奶上山比猴快,8、鞋子後面多一塊,9、腳趾四季露在外,10、雞蛋拴著賣,11、粘粑叫餌塊,12、小和尚談戀愛,13、花生蠶豆數著賣,14、三個蚊子一盤菜,15、四個竹鼠一麻袋,16、少婦比小姑娘可愛,17、姑娘叫老太,18、揹著娃談戀愛。現在您明白什麼是雲南十八怪了吧!它不僅僅名字起的怪,裡邊的特色菜也是一流的。最有名的是雲南的過橋米線和汽鍋雞。裡邊的工作人員也是少數民族演員兼職的。用餐的同時,你可欣賞到傈僳、摩梭演員精心為您準備的一臺帶有民族特色的表演、以及體驗到傈僳、摩梭姑娘獨特的敬酒方式。由為介紹的是傈僳族的同心酒,主客兩人共捧一大碗酒,互相摟著脖子或肩膀,手拉手,臉貼臉,同時共飲,表示兩人同心之意,這就是傈僳人民待客最高的祠節。

現在映入視線的舞臺,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場表演都將在這裡舉行,由其是晚上的民族大聯歡,各個民族都會拿出“絕活”來登臺獻藝,再配上先進燈光裝置及音響一定讓您大飽眼神福。

從民族園後寨門出來,我們順著公路往下走,會看到一條與青山相繞,遊路交錯的河流,叫拒馬河,也是我們的七大景區之一。下面我們就把七大景區給大家作個簡要介紹。

據《涿州志》載,公元前320xx年到公元前320xx年,羯族將領石勒率十萬大軍從太行山北段攻入河北境內晉朝大將劉琨在這個山河險要之地抗拒入侵兵馬,顧此稱為拒馬河。拒馬河起源於淶源縣,匯入海河,拒馬河流經野三坡70餘華里,在每年七、八月份,拒馬河的平均水溫在20度到22度。拒馬河水水質優良。清澈見底,常年不幹枯,冬天不結冰,成了人們消夏避署,休閒度假的旅遊聖地。

佛洞塔景區:佛洞塔是一座山峰的名字,因山形似塔,峰上有洞,洞中有佛而得名。遠在遼金以前,峰頂就有大量的寺廟建築,後來在戰亂中被毀,在佛洞塔山麓,有一被列為河北省“八大怪泉”之一的魚古洞泉,怪就怪在此泉每年的農曆穀雨時節前後都要往外噴一種魚,這種魚黑脊白肚皮,魚香肉美,魚骨堅硬,最多時可達兩千餘斤,當地人稱它為“石口魚”,學名“多磷礦頜魚”,每到捕魚季節。這裡的老鄉便會攜筐揹簍,前去捕撈,熱鬧非凡,此泉被列為世界奇泉。在距魚古洞泉 300米處,有一天然溶洞,洞中有類似石人石馬的鐘乳石像和石幔組成,裡面分為龍王洞、龍女洞和仙女洞,在那裡可以聽到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動人故事。

龍門峽景區:位於野三坡的西北,與涿鹿交界,由大龍門城堡、龍門峽摩崖石刻、蔡樹庵長城三部分組成。這三處均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峽是古時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大龍門城堡便成了這一咽喉要道上的重要關隘。明、清曾有許多將土在這裡守邊,在距離城堡西北一華里的峽谷一側的石壁上,曾有歷代守關將士的20餘處石刻,有的描寫山河壯美,有的描寫地勢險要,抒發了將士的愛國之情,最大的一幅高為2.15米,這些石刻運筆自如,筆力遒勁,是難得的書法珍品,許多文人墨客都形象的稱龍門峽為“文化長廊。”

金華山景區:有一望無際的林海,而最出名的就要屬拉拉湖瀑布了。這種瀑布在景區內隨外可見,很是壯觀,在該景區內,還有被稱為“活化石”的千年銀杏,以及古建生輝的清禪寺,寺內壁畫栩栩如生,畫技和工藝都堪稱一絕,據說金華山頂每六十年還會發出閃閃放光的景象。

白草畔景區:白草畔是野三坡的至高峰,主峰海拔1983米,是京西四大高峰之一,這裡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據專家調查,僅脊椎動物多達184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就有15種。而植物資源就多達92種,713種。白草畔被有關人士稱為太行山的“綠色明珠”。

百里峽景區:百里峽全長105華里(52.5公里)。故此稱為白裡峽。百里峽由3條峽谷組成,分別是蠍子溝,海堂峪,十懸峽,這三條峽谷形如鹿角,迂迴曲折。蠍子溝全長12.5公里,因溝內遍佈蠍子草而得名。主要景點有“摩耳崖”“鐵索崖”等。十懸峽全長22.5公里,是由峽谷內分佈著數十個造型各異的懸崖而得名。裡面的景點由“抻牛湖”、“靈芝洞”、“不見天”等組成。海棠峪全長17.5公里,是由溝內生長一種海棠花而得名,說起海棠花還留傳著海棠女大義救父的故事。著名的景點有:“老虎嘴”、“一線天”、“回首觀音”、“天橋”等,是精華中的精華。

三皇山景區:是一處新開發的景區,總面積9.9平方公里,是一處集田園風光,人文古蹟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三皇山由天皇、地皇、人皇三皇組成,還有著名的“珍珠庵”據說貴妃沈珍珠曾在這裡帶發出過家。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座仿古建築——“祭壇”是《三國演藝》的一個外景基地。“劉備登基”及大多數祭祀活動場景都是在此拍攝的,祭壇的下面,是一處酒吧娛樂城。對面這位神態安祥的老夫子是祖籍淶水縣南朝著名數學家祖沖之,他在當時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比歐州整整早了1100多年,而且他在天文、曆法、機械製造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深受人們的敬仰。大家再抬頭看一下,對面的這座山峰叫如意嶺,顧名思義是因為它的形狀像一塊玉如意,才起的這麼好聽的名字。

半天來,我帶大家遊覽了整個民族園度假村,我的導遊服務即將要結束了,真誠的感謝大家在我工作中給予的幫助和支援,我們的民族園度假村是一個年輕的企業,屬集團公司的一個分公司,並且今年秋季我們打算還要在民族園招商、投資多個專案,其中準備興建一座三星級的酒店,集吃、住、娛樂、會議於一體,總床位達到四百多個。再有是準備與北京的投資商合作開發拒馬娛樂廣場,準備投入資金一千萬元興建拒馬娛樂城,還有準備到明年開春時,擴建民族園達數十個少數民族。

歡迎有識之士來三坡投資置業、旅遊觀光,有時間再來野三坡民族園做客。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