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精選19篇)

欄目: 廣西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41W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

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碑約50米,離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約208公里。主體瀑布寬100米,縱深60米,落差70米,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瀑布總寬208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精選19篇)

遊德天景區,首數德天瀑布。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界碑約50米。清澈的歸春河是左江的支流,也是中越邊境的國界河,德天瀑布則是它流經浦湯島時的傑作。浩浩蕩蕩的歸春河水,從北面奔湧而來,高崖三疊的浦湯島,巍然聳峙,橫阻江流,江水從高達50餘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堅石上,水花四濺,水霧迷朦,遠望似縞絹垂天,近觀如飛珠濺玉,透過陽光的折射,五彩繽紛,那嘩嘩的水聲,振盪河谷,氣勢十分雄壯。瀑布寬100多米,縱深60多米,落差近50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被國家定為特級景點。它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就像章一對親密的姐妹。中越邊民在瀑布的下游,進行著邊貿往來,以前是肩挑人扛,現在已用車船運載了。

德天瀑布位於廣西南寧地區邊陲大新縣,在中越邊境交界處,歸春河上游,瀑布寬100米,高40米,氣勢磅礴、銀瀑飛瀉、三級跌落,蔚為壯觀。若與緊鄰的越南板約瀑布相連,堪稱為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瀑布上游,河水時急時緩,時分時合,迂迴曲折,於參天古木間,花草掩映,百鳥低徊,江水忽遇斷崖,飛瀉而下。恰似一巨大銀練,高懸於峽谷之上。站在瀑布之下,水氣蒸騰,上接雲漢,其滾滾洪流,折而復聚,飛瀉而下,連衝三關。濤聲迴盪于山間,聲若巨雷,數裡可聞,仰望瀑頂,群峰若浮動,巨瀑如海傾,水沫飛濺,如萬斛明珠,若遇晴日,彩虹橫跨瀑布,為雄奇的瀑布增加了幾分嬌媚。其魄力,其氣勢,其風采,震魂攝魄,搖動心旌。

德天瀑布雄奇瑰麗,變幻多姿,碧水長流,永不涸歇。瀑布四季景色不同,春天凌草泛青,山花吐豔,瀑布四周被鑲起五彩繽紛的花邊;秋天梯田鋪金,層林盡染,高掛的銀簾霧氣沖天;冬天瓊珠閃閃,玉液潺瀑,山風把細流吹得飄飄灑灑;夏天激流如龍,排山倒海,似萬馬奔騰而來。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2

潿洲島位於北海市東南面的0大海中,距北海市36海里,由南至北長65公里,由東至西寬6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島的最高海拔79米,島上住有20xx多戶人家,16000多人口,85%以上都是客家人,島上不但氣候宜人,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氣候溫暖溼潤,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清新宜人,具備世界旅遊界向注的“三S(海水sea、陽光sun、沙灘sand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的島嶼;故素有“大蓬萊”仙島之稱。

潿洲島與北海銀灘隔海相望,為人山噴發堆凝而成,是中國最大的、最年青的火山島,潿洲島海蝕、海積及溶岩景觀奇特,其沿海海水碧藍見底,海底活珊瑚、名貴海產瑰麗神奇,種類繁多;南部海蝕火山港灣奇特優美,沙灘迷人,邊漫步邊拾海螺、撿貝殼。其龜豕拱碧、滴水丹屏為北海景中二景。島上濃廕庇日,四季飄香。三婆廟、聖母廟和天主等建築各具特色。島民熱情好客,勤勞淳樸,古風可擷。1994年被闢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斜陽島位於潿洲島東南海面上,亦由火山噴發堆積形成,距潿洲島9海里,距北海市區44海里,面積1.89平方公里。因從潿洲島可觀太陽斜照此島全景,又因該島橫亙在潿洲島東南面,南面為陽,故稱斜陽島。狀似一朵盛開的蓮花,中部凹陷,四周凸出。沿岸陵巖壁立下臨深淵,飛鯊怪魚,貝類珊瑚清晰可見。島上冬暖夏涼,野花繁多,森林原始,山徑迷離,海蝕、海積及溶岩景觀奇特,是尋幽探險的樂園。

斜陽島上住著20xx多客家人,島民熱情好客,民風民俗淳樸。島上目前沒設菜市場,沒有小偷,各家各戶捕撈回來的魚,吃不完,就放在岸邊海水裡,隨用隨取。到斜陽島來旅遊,可欣賞到形似原始生活的情調。

漫步島上,那濃郁的宗教氣氛,原始古樸的海島風情令人流連忘返。比較著名的景點有青蟹抱甌、龜豕拱碧、天主教堂、海底綵帶、島上觀日出、滴水丹屏及三婆廟和湯顯祖觀海處等。

目前,潿洲島上有為旅遊者提供的配套服務設施,北海至潿洲島每天有往返輪班。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3

陽朔西街位於廣西陽朔縣城中心,全長517米,寬8米,大理石路面,呈彎曲的S形,房屋建築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濃厚。薈萃各種旅遊紀念品、小吃於街市。其充滿了異國情調的夜景更是風情萬種,風俗濃郁。

陽朔西街又被戲稱洋人街,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西街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鎮建築規模,但卻顯現著國際情調的人文景觀。

這裡的酒吧、飯店、網咖、工藝品書畫店等裝修風格大多中西合璧,有外語招牌,工藝品書畫店、飯店、酒吧的服務員、普通居民以至於街上賣水果的老太太,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就給西街染上了一筆異域色彩。在西街的每一個角落,您會經常看到三五成群不同膚色的旅遊者臨街圍坐在一起喝啤酒、品咖啡、嬉戲聊天,還有那不受當地計劃生育限制的中國母親和西歐國家的父親,領著混血兒在街上玩耍。

西街東頭是灕江的重要口岸——灕江碼頭,旅客遊完灕江後均從此處上岸。

上世紀80年代初,便有被當地人稱為“揹包老外”的外國自助旅遊者陸續來到陽朔。他們逗留的時間短則三五天,長則一年半載,一般住三五個星期。 住的時間最長的是荷蘭的麥克先生,他1991年來到陽朔,除了辦簽證以外,一直住在這裡寫作。美國的傑米先生5年間來過8次,同是美國人的特里先生則一家4口住了10個星期。他們到居民家租房住,自己買菜做飯,學做中國菜、學習中文,回國時還帶走了全套的中國炊具、餐具,說是要經常做中餐。美國人雷達先生說,陽朔風景優美、空氣新鮮,又具城鄉結合的特點,人們樸實友好,物價低廉,且當地會說英語的人很多,使我們這些“老外”在這裡生活沒有異域感。雷達先生也一下住了半年。

近些年,來陽朔旅遊的“揹包老外”迅速增加,每年都在6萬人之多。他們大都是學生、學者或打工族,多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遊人的增加刺激了陽朔旅遊服務、旅遊工藝業的繁榮,特別是西街、濱江路,仿西方旅遊餐館的旅店、咖啡館、西餐館就有幾十家,專賣旅遊工藝 陽朔西街

品的店鋪、攤點近千家。西街成了在陽朔逗留的西方自助旅遊者們的主要活動區域,街上的洋人甚至比當地的人還多,“洋人街”由此成名。 要和洋人做生意,就得與洋人有語言交流,學外語就成為陽朔人的熱點。據統計,陽朔全縣懂外語的生意人就有幾千人。縣裡辦的兩所旅遊職業學校和一些社會辦的外語學校大受人們的歡迎,一些居民、老人甚至農民也通過各種形式學習外語。 “揹包老外”多了,住的時間長了,也就衍生出一些愛情故事。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就有七八十個“揹包老外”與陽朔青年男女成婚。一個小小的縣城有如此多的異國情緣,在廣西是少有。 每當夜幕降臨,“洋人街”上的西餐館、咖啡館及街道兩旁一張張小桌邊,都圍坐著老外們,或三五成群,或兩人對坐,或放單獨處,悠悠飲著啤酒,細聲閒談,享受一份寧靜。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4

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離海口市區約20公里,園內及附近有距今2.7萬年至100萬年間火山爆發所形成的休眠火山口群。其中最大者海拔222.2米,深90米,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因形似馬鞍,又名馬鞍嶺,是瓊北地區至高點。周圍還有幾十個小的死火山口或死火山眼。

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是海南獨一的火山奇觀,位於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距海口市區約20公里。火山遺蹟天然壯觀,乃世界上儲存最完整的火山口之一。方圓10裡由36座火山口形成的火山群帶,其中馬鞍嶺尤為突出,山高海拔222.6米,乃瓊北最高峰。地下熔洞72個,尤其臥龍洞、仙人洞盛名悠久。這裡熱帶果林和原始植被漫落叢生,自然完美。人類不可復現的火山仙景與建築大師精心設計的六角形蜂房園林體系巧妙結合,氣勢巨集宇,值得一看。

自然景觀

火山口巖洞群

地下有火山岩洞群,是火山噴發的產物,被地質專家譽為頗具規模的火山岩洞博物館。其中仙人、臥龍二洞最為壯觀,雖未開發,但可以進入探觀。仙人洞距馬鞍嶺火山口4公里,洞口玄武岩上有“石室仙蹤”石刻引人注目,該洞中又有洞,人們在50年代清理洞中泥沙時,發現類似斧鑿的磨光石器,可能曾經是人類祖先穴居的遺址。臥龍洞距仙人洞不到1公里,洞長3公里,高7米,寬10米,可容萬人。火山口公園為中國’96世界旅遊日(海南)主會場,已經按照火山岩漿流向修建了登山道。

火山口馬鞍嶺

關於火山口公園的馬鞍嶺,流傳著一個美妙動人的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降凡,

與勤勞樸實的農夫春騰結為夫妻。凶惡的火妖知道了

將仙女劫禁在火山洞裡,春騰決心同火妖決鬥,滅火救妻。他天天在山谷裡苦練功夫,呼風喚雨,聲音響徹雲霄。春騰的行動感動了玉帝和眾神仙。玉帝派個神仙教給他對付火神的法術。山嶺神把兩座大山煉成兩個水缸,把一棵參天寶樹煉成一條扁擔,一起送給春騰;風雨神給春騰指引水源。春騰挑回兩潭四池的水,來到馬鞍嶺時,火妖發覺了,作起法術,使春騰怎麼也挑不起兩缸水。春騰急中生智,飛腳把扁擔踢開,扁擔平穩落地,變成象“一”字的一條山嶺,正好壓住火妖的脖子,另一隻腳踢破水缸,頓時風雨大作,降服了火妖,救出了仙女。從此,這塊地方百里平安,萬物生長。後來,兩個水缸變成兩個山嶺,這就是今天的馬鞍嶺。

景區特色

石山火山口已建造成一座具有火山文化、生態園林、特色建築的主題公園。這裡的火山生態廣場、氣勢恢巨集的登山道、千姿百態的古樹長廊、萬年前的火山噴發口遺蹟,還有那純樸的鄉土風情、特色的手工藝品、山鄉美食等,已成為省城近郊的旅遊熱點,是海南省優秀旅遊景點之一。 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迎合了當代人們的生活需求,充分利用寶貴的火山資源,科學規劃,合理開發。該公園六角形蜂房組織的園林規劃,體現出現代氣魄,火山石臺階,蜂窩火山石鋪設的路臺具有地方特色。已建好精美的火山門、優雅的花園路,美麗開闊的中央廣場,特色火山風情區;有清朝道光建造的山神廟,罕見的野菠蘿群,山頂觀景道,景臺,可瀏覽海口市高樓林立的雄姿,遠眺波濤洶湧的瓊州海峽,遙望海南中部的五指山,探險萬年火山洞等。當今的火山口公園象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眼前,任君欣賞。 公園附近有荔灣酒鄉等著名餐飲點,可品嚐風味獨特的石山羊宴。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5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後,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將此園命名為拙政園。王獻臣在建園之期,曾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為其設計藍圖,形成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王獻臣死後,其子一夜豪賭,將園輸給徐氏,其子孫後亦衰落。明崇禎四年(1631)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名“歸田園居”。

園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換頻繁,乾隆初,中部復園歸太守蔣棨所有。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進駐蘇州,拙政園為忠王府,相傳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見山樓為其治事之所。光緒三年(1877)西部歸富商張履謙,名“補園”。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進行搶修,一代名園得到了保護,並於1952年正式對外開放中、西部部分,1960年東部整修完畢,東、西、中三部分完整開放,1961年3月4日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拙政園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佔地面積520xx平方米,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佈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東部明快開朗,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主要景點有:蘭雪堂、綴雲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館等。中部為拙政園精華所在,池水面積佔1/3,以水為主,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佈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築,主次分明。主要景點有: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面亭、見山樓、小飛虹、枇杷園等。西部主體建築為靠近住宅一側的卅六鴛鴦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臺館分峙、迴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裝飾華麗精美。主要景點有:卅六鴛鴦館、倒影樓、與誰同坐軒、水廊等。

拙政園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同時和蘇州留園、北京頤和園、熱河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與蘇州留園、蘇州網師園、蘇州環秀山莊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蘇州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20xx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拙政園的園名是根據西晉潘岳的《閒居賦》中的“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縮寫而成的。

“拙”實指不善在官場中周旋之意,是陶潛“守拙歸田園”中的“拙”全園約五分之三為水,足可表現園主這種江湖之志。惲格在題他所作的拙政園圖時,寫出了園景所寓的主題:“秋水長林,致有爽氣。獨坐南軒,望隔岸橫崗……使人悠然濠濮間趣。”

王獻臣之後,屢更園主,王心一、葉士寬、張履謙等二十多人先後為園主,因曾有“復園”“將園”“吳園”“書園”“補園”等名園。現全園包括中部(拙政園)西部(舊補園)東部(歸田園居)三部分。

東部景區明快開朗,以平岡遠山、竹塢曲水等田園風光為主,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建築點綴於池水、山石、草木之間。拙政園東部和中部,是用一條長長的復廊隔開的。走廊的牆壁上開有25扇花窗,使東部和中部隔而不斷。池島假山取勝,這是全園的精華部分,池水面積佔三分之一,以水為主,池廣樹茂,景色自然,主次分明。主要景點有: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面亭、小滄浪和枇杷園等。西部園內建築大都建成於清代,其建築風格明顯有別於東部和中部。西部臺館分峙,迴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裝飾華麗精美。主要景點有: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留聽閣、倒影樓等。

拙政園之所以有這麼高的知名度,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拙政園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其佈局設計、建築造型、書畫雕刻、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另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曾為許多在歷史舞臺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其中有:錢牧齋和柳如是,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洞等。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6

馬步芳公館始建於1942年6月(民國31年),耗資3000萬大洋,次年6月建成,為馬步芳私邸,取名為“馨廬”。 在馬公館裡許多建築的牆面鑲有玉石,故人們亦稱為“玉石公館”。公館由多個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園組成,各個院落的房舍佈置有序,結構嚴謹。構成了統一和諧的整體。位於公館南端的後花園栽種了名貴的花卉和樹木,還有亭榭,著名的“曉泉”也在其內。

馬步芳公館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為民巷13號,省醫院附近。

最為完整的民國時的建築

“馬步芳公館”是青海省儲存最為完整的民國時的建築,也是全國唯一一座選用玉石建造的官邸,具有 公館正門

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濃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館”保留下來的院落佔地近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800餘平方米,共有房屋298間,分別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號院、西二號院、西三號院以及後花園等7個獨立而又聯絡的院落組成,各院和重要廳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設計精巧,建築古樸典雅,整個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莊嚴和神祕的氣息。景區20xx年已經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公館的六個院落

前院

第一個即前院,是辦公和接待賓客的院子,這個院子裡有玉石廳、貴賓廳和東西兩廳。院子正中,擺放 玉石廳

著一臺1942年的美式悍馬小吉普。

貴賓廳又稱為北房,是接待少數民族賓客的處所,面積139平方米,由中廳和左右廂房組成。左廂房內鋪設地毯,中間有一排低矮的小方桌。右廂房中,有一座仿俄式方形壁爐,壁爐表面由玉石鑲嵌,周圍飾有花紋圖案,做工精緻,別具一格。右廂房還有兩幅對聯,一幅是蔣中正的:一路沿溪花覆水,幾家深處碧藏樓。一幅則是紀曉嵐的真跡,錄姚步瀛詠梅詩: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

玉石廳因內外牆面均用玉石砌成而得名,面積96平方米,該廳和公館其他建築所用的玉石,產於青海興 絕版珍貴照片,張學良和蔣介石唯一的合影!

海、互助等地,當地人稱“羊腦石”,其硬度不高,但質地細膩,做建築材料裝飾房屋,顯得雅緻、美觀。玉石廳是公館的客廳,用於接待來公館的貴賓。走進玉石廳,迎面是老式桌椅,牆上掛著許多當年的老照片,還有孫中山的畫像和-黨旗。

正院

第二個院落是正院,是馬步芳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這裡是當年青海省的政治、軍事中心,這個院子裡有馬步芳居室,他兒子馬繼援居室;馬繼援夫人張訓芬居住的小樓;另外還有副官、參謀樓及北會議廳和南接待廳。 “馨廬”

正院正中,立著一塊大理石,上面是當年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馨廬”二字,“馨廬”取意是按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詞句“惟吾德馨”中的“馨”,“馨”字下是香,暗合馬家父子的名號“子香、少香”,“廬”取《陋室銘》中“諸葛武侯廬”的“廬”。

正院南北房和東北角小樓均為客房。南面是展銷玉石的玉石宮,門前擺放著一把太師椅,是用上百年的老樹根雕成的,寓意根成百年,添壽添福,時常有人到上面坐一坐。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7

《清明上河圖》是著名畫家張擇端傑作。畫中的主題是北宋時期東京汴河兩岸及城內外的民俗風情。一部《東京夢華錄》和一幅《清明上河圖》可以互相印證,被稱為了解北宋東京(開封)的鑰匙。

1992年,開封市為再現北宋東京的風情,擇取《清明上河圖》中的精髓,於城內西北隅創立清明上河園,佔地33公頃,營建房屋400餘間,整個建築,悉依宋代《營造法式》,是開封繼宋都御街後又一個仿宋建築群。又因水面遼闊,運用造園手法,將水面析為港汊交錯的河網,河港內有大小船舶50多艘,均按宋代"汴河船"的形制而特製,悠遊水中,動靜結合,更添流光曳彩的宋韻。從而再現《清明上河圖》所展示的宋都東京的繁榮景象,薈萃流傳至今的宋代民間藝術、民俗風情等歷史文化於世人面前。

清明上河園設綜合服務、休閒購物、驛棧、民俗風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鳥蟲魚、繁華京城等8個功能區,並設有校場、虹橋、民俗、宋都等4個文化廣場,總投資1.1億元人民幣。

《清明上河圖》中的標誌建築為虹橋。因汴河水勢湍急,行駛稍有不慎,船觸橋墩即致舟覆人亡,宋人創無腳(墩)橋於汴河沿岸,因狀如彩虹,故名虹橋。入園不遠,即見虹橋橫架於園中,此種橋式為宋代的優秀創造,也是橋樑建築史上光輝的範例,仰觀此橋,可以體驗宋人的智慧。

城樓是《清明上河圖》中的最高建築,移植於園中,高高的臺基,寬敞的城樓,碩大的斗拱托起廡殿式的屋頂。登臨城樓可以俯瞰全園。

綵樓歡門,是東京特色。《東京夢華錄》稱:"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綵樓歡門。"據文獻記載,這種裝飾起於五代,是為歡迎後周的創業皇帝郭威遊幸東京潘樓酒店而設。《清明上河圖》中有幾處綵樓歡門,證實了這種僅用於酒店的專用裝飾建築,確實存在於宋代,是東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東京的酒店有"正店""腳店"之分,在宋代分工是非常明確的。"正店"是規模較大,有權向政府購買酒劾自行釀製有特色佳酒者。這種"正店"在北宋末年東京城內即有72家之多。"腳店"是自己不能釀酒,只能向"正店"酤酒出售,同時販賣或自制下酒菜的店鋪。清明上河園的"孫羊正店"和"十千腳店"都見於《清明上河圖》中。

園中其它建築,都可一一在《清明上河圖》中覓得,園中不時出現宋代民俗風情的表演及以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為內容的文藝表演,置身園中可以領略宋都東京的風韻。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8

《清明上河圖》是著名畫家張擇端傑作。畫中的主題是北宋時期東京汴河兩岸及城內外的民俗風情。一部《東京夢華錄》和一幅《清明上河圖》可以互相印證,被稱為了解北宋東京(開封)的鑰匙。

1992年,開封市為再現北宋東京的風情,擇取《清明上河圖》中的精髓,於城內西北隅創立清明上河園,佔地33公頃,營建房屋400餘間,整個建築,悉依宋代《營造法式》,是開封繼宋都御街後又一個仿宋建築群。又因水面遼闊,運用造園手法,將水面析為港汊交錯的河網,河港內有大小船舶50多艘,均按宋代"汴河船"的形制而特製,悠遊水中,動靜結合,更添流光曳彩的宋韻。從而再現《清明上河圖》所展示的宋都東京的繁榮景象,薈萃流傳至今的宋代民間藝術、民俗風情等歷史文化於世人面前。

清明上河園設綜合服務、休閒購物、驛棧、民俗風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鳥蟲魚、繁華京城等8個功能區,並設有校場、虹橋、民俗、宋都等4個文化廣場,總投資1.1億元人民幣。

《清明上河圖》中的標誌建築為虹橋。因汴河水勢湍急,行駛稍有不慎,船觸橋墩即致舟覆人亡,宋人創無腳(墩)橋於汴河沿岸,因狀如彩虹,故名虹橋。入園不遠,即見虹橋橫架於園中,此種橋式為宋代的優秀創造,也是橋樑建築史上光輝的範例,仰觀此橋,可以體驗宋人的智慧。

城樓是《清明上河圖》中的最高建築,移植於園中,高高的臺基,寬敞的城樓,碩大的斗拱托起廡殿式的屋頂。登臨城樓可以俯瞰全園。

綵樓歡門,是東京特色。《東京夢華錄》稱:"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綵樓歡門。"據文獻記載,這種裝飾起於五代,是為歡迎後周的創業皇帝郭威遊幸東京潘樓酒店而設。《清明上河圖》中有幾處綵樓歡門,證實了這種僅用於酒店的專用裝飾建築,確實存在於宋代,是東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東京的酒店有"正店""腳店"之分,在宋代分工是非常明確的。"正店"是規模較大,有權向政府購買酒劾自行釀製有特色佳酒者。這種"正店"在北宋末年東京城內即有72家之多。"腳店"是自己不能釀酒,只能向"正店"酤酒出售,同時販賣或自制下酒菜的店鋪。清明上河園的"孫羊正店"和"十千腳店"都見於《清明上河圖》中。

園中其它建築,都可一一在《清明上河圖》中覓得,園中不時出現宋代民俗風情的表演及以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為內容的文藝表演,置身園中可以領略宋都東京的風韻。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9

鎮北堡西部影城地處雄渾的賀蘭山東麓,距銀川市火車站25公里,河東機場60公里,110國道和銀川北環高速直達影城,是賀蘭山東麓旅遊景區的亮點。鎮北堡西部影城自成立以來,董事長張賢亮率領全體員工在保護文物的基礎上,通過智力策劃,設計、創意,運用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將一片荒涼、兩座廢墟打造成銀川首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國務院和文化部評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專案保護性開發綜合實驗基地” ,20xx年榮獲“中國十大影視基地”、“亞洲金旅獎•最具特色魅力風景名勝區”,並被評為“中國品牌100強”和“亞洲品牌500強”,在全國絕無僅有,創造了中國旅遊產業的奇蹟,堪稱“中國一絕”。被遊客評為“中國最受歡迎旅遊目的地”和“中國最佳旅遊景區”,並被寧夏回漢鄉親譽為“寧夏之寶”。

鎮北堡西部影城富含影視文化,在此拍攝了《牧馬人》、《紅高粱》、《黃河謠》等獲得國際大獎的電影及《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錦衣衛》、《刺陵》等200部膾炙人口的影視片,許多蜚聲國際影壇的中國影星由此一舉成名故而鎮北堡西部影城享有“中國電影從這裡走向世界”的美譽。如今影城保留著各類影視片重要場景200餘處,能讓您進入銀屏的夢境,全程提供免費講解服務。如今又更上一層樓,以“繼承中華傳統,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為主線,逐步實現了從“出賣荒涼”向“出賣文化及歷史”的跨越,成為中國古代北方小城鎮的縮影,鎮北堡西部影城“借影視藝術之體,還民俗文化之魂”,集中了大量中華傳統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再現了我們祖先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戰爭方式和娛樂方式。廣大遊客朋友來到這裡就像穿過了一條“時光隧道”,回到我們已經消逝了的過去,以此喚起我們民族的記憶,您在此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有道是:“在遊樂中增長曆史知識,在玩耍中體驗古人生活”。

20xx年,鎮北堡西部影城著力打造老銀川一條街,同時推出旅遊新概念——“養生休閒遊”。不僅如此,遊客朋友來到這裡可以參與最具個性時尚的影視短劇、MTV等娛樂專案,讓您真正感受到“來時是遊客,走時成明星”。並有提供餐飲、住宿、休閒、娛樂的馬纓花養生休閒中心和旅遊商品超市,是一處服務優良的集旅遊觀光、娛樂、餐飲、住宿、購物為一體的體驗型旅遊景區,故有“寧夏之旅 必遊影城”的讚譽。

鎮北堡西部影城和“老銀川一條街”都是張賢亮的立體文學作品,他將文學的想象力和構思鋪寫在大地上,可謂是“步步呈勝景,處處有文化”,您可以在移步換景中深刻體會到“旅遊長見識,行走即讀書”的奧妙。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0

雞公山是塊風水寶地,它位於大別山西端與桐柏山緊密相連,如果把蜿蜒千里的大別山和桐柏山比喻成兩條巨龍的話,那麼雞公山就是這兩條巨龍口中璀璨的寶珠,“二龍戲珠”自古就是中國民族象徵吉祥的神話,希望雞公山之旅給你帶來吉祥、帶來萬福。雞公山有“青分楚豫、氣壓嵩衡”之美譽,歷史上與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北魏時期,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文字記載,其後眾多名人騷客、達官顯貴、富商巨賈也來山遊玩,文人們留下了大量的讚美詩篇。上世紀初,平漢鐵路通車以後,洋人蜂擁而至,二、三十年代達到鼎盛,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供人們旅遊度假的風景區。1978年國務院首批批准的對外開放的八大景區之一,1982年列入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成為集自然景觀為主、人文景觀為輔,兼有療養、避暑、旅遊、觀光、科研、實習、自然生態保護價值的山嶽型風景名勝。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現成為“中國少兒手拉手活動營地”、“中國老年協會療養基地”和“中國文聯藝術家採風基地”。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和開發景區資源,加快雞公山各項事業的發展,20__年雞公山管理區成立,使原來景區面積的27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287平方公里,對整個景區及周邊保護地帶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開發,旅遊資源統一利用。雞公山管理區給予許多優惠政策歡迎各界朋友來山投資,共建旅遊大業。今後,雞公山人將以“國內著名、世界知名”為目標,把雞公山發展成為全國一流的觀光休閒、商務會議、科研考察、培訓學習、避暑療養的勝地。

雞公山有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佛光、雲海、霧淞、雨淞、霞光、異國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稱為雞公山的八大自然景觀。雞公山海拔並不是很高,只有七、八百米,但地理位置獨特,兩邊峽谷深平,長年風生風息,雞公山有高山氣候,卻無高山反應,特別適宜療養避暑,對某些疾病如肺病、腳氣病、心臟病、氣管炎、高血壓都有特殊療效。再者有奇峰怪石,泉溪瀑布,珍花異草,山村田園和風韻殊異的樓臺亭榭等諸多因素構成優美的自然風景區,雞公山長年又被雲霧所籠罩,被譽為“雲中公園”。雞公山盛夏無暑,氣候涼爽,夏季平均氣溫僅有23℃,同信陽市和“火爐”武漢溫差居然達到4—7℃,“午前如春,午後如秋,夜如初冬”,可謂“三伏炎蒸人慾死,清涼到此頓疑仙”。遊客朋友,即使在炎熱夏季你也得準備好春秋裝喲,不僅如此,雞公山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態,嶙峋聳峙,造化精靈,房在石上建,樹在石旁生,草在石中長,花在石邊開,泉在石下流,皆具怪、巧、奇、美的特點,與其它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雞公山四季景色,變幻動人,春夏秋冬,時移景異,神奇莫測。雞公山東溝瀑布群是以水景為主體的風景長廊,全長約二十里,姿色天成,野趣極濃,乘坐空中索道可前往。古往今來,雞公山以其雄偉秀麗的景色和特定的地理環境,還招來了許多歷史名人,有明太祖朱元璋、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以及紅花女那富有傳奇的故事……,這些都給雞公山增添了許多美麗的色彩,也給雞公山蒙上神祕面紗。

雞公山不但南北文化交融十分明顯,而且更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內涵。早在上世紀初,雞公山先後有二十三個國家的近千名外交官和傳教士以及國內的軍閥巨賈,曾來此興建了300幢風韻殊異的度假別墅和園林。這些多民族、多國別的建築群落,依山就勢,交相輝映,儼然是“萬國建築博覽會”。在全國山嶽型風景區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雞公山是南北方的分界線,還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南北植物均可在這裡安家落戶,植被覆蓋率高達87%。有各類植物20__多種,其中僅中草藥就佔600多種,被稱為“天然植物園”和“天然中草藥園”。當年李時珍千里迢迢來雞公山採藥,為《本草綱目》增添了豐富的內容。上世紀初,英美植物學家也曾在雞公山研究培育植物,這裡是生物工作者理想的科研和教學基地,是天然的綠色基因寶庫。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1

周莊鎮位於蘇州城東南38公里,著名古畫家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則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周莊有著近九百年的歷史,有豐富的文化蘊涵。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曾居周莊。周莊也是元末明初江南鉅富沈萬三的故鄉;周莊也曾留下柳亞子、陳去病等人的足跡。

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若要在中國選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水鄉古鎮,毫無疑問,她就是“中國第一水鄉”周莊。難怪20xx年APEC會議也特別青睞周莊,把她定為上海以外的舉辦地之一。

若要選中國最熱門的水鄉古鎮,周莊想必名列前茅。周莊是水的世界,自然有它獨特的生活形態和風味。那絕不是一兩幢古建築、三四座老石橋,就能反映出來的。那是一種活生生的生活氣息。你可憑個人的觀察力去發覺它,也可毫不在意便感受到:沿水巷而建的石駁岸和穿竹石欄;鑲嵌在岸邊,變化多端的纜船石;商店出售的草鞋;河畔洗菜、淘米的婦女;圍坐一起繡花聊天的老婦;街角的裁縫店;享受日光浴的馬桶;甚至民居洗滌後的流水聲……。畢竟,它無處不在,而且常常成為攝影師最愛捕捉的鏡頭。很難想象這麼一個小鎮,旺季一天內的最高遊覽人次竟可以達一萬以上。難怪有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有一個周莊)。

周莊舊名貞體裡。北宋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13公頃捐給全福寺作為廟產。老百姓感其恩德,遂將貞體裡該名為周莊。

周莊鎮位於蘇州城東南38公里、崑山市境內西南33公里,是個具有九百餘年曆史的水鄉古鎮,被澄湖、澱山湖和南湖所環抱。由於有河湖阻隔,使它避開了歷代兵焚戰亂,至今仍完整的儲存著原有的水鎮建築物及其獨特的格局,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為明清建築;如元末明初鉅富沈萬三後裔所建的沈廳、明國中山王徐達後裔所建的張廳,都是明清住宅的典範。

周莊四面環水,為澤國,南北市河、後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居民傍河築屋,依山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古橋,還有那份敦厚純樸的古鎮民風,呈現一派古樸、明靜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難怪周莊一直成為攝影師、作家、藝術家、甚至電視電影的取景最佳地點。

周莊的魅力在於她的文化蘊涵,沈廳、張廳、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名勝古蹟,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觀賞價值。有河有街必有橋。周莊古橋多,極具特色。著名的有雙橋、富安橋等。

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崇尚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遊。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2

織金古建築群位於貴州省織金縣。

織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澗縱橫,古蹟眾多,門類齊全,包括佛寺、道觀、文廟、書院、會館、祠堂、衙署、寶塔、泉井、津樑、古道、民居、店鋪、作坊等方方面面,分佈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經城內的貫城河畔。

織金古建築多為倚崖傍洞或瀕水臨泉建造的幹欄式吊腳樓。大部建於“改土歸流”之後,僅從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廟、文廟、鬥姥閣、隆興寺、東山寺、財神廟、城隍廟、馬王廟、黑神廟、炎帝廟、地藏寺等10餘座。其後屢有修建,形成現在的“四庵”、“四閣”、“四祠”、“八大廟”。

華橋位於城關鎮貫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橋”。始建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順治十八年(1661)整修。東西向,跨貫城河。三孔石拱橋,長18米許,寬4.7米,主孔淨跨15.7米,矢高約10米。

東山寺位於城關鎮工業路東端。建於康熙八年(1669),光緒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東向西。依山就勢而建,由山門、前殿、正殿、鐘鼓樓、觀音閣組成。佔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xx平方米。現存山門、前殿、正殿、鐘鼓樓。前殿坐東西向,面闊五間,通闊21.5米,進深三間,通進深8.7米,穿鬥式木結構懸山青頂。前帶廊,深2.1米,置斜靠背欄杆。正殿又名梵帝宮。坐東西向,面闊五間,通面闊16.7米,進深三間,通進深7.8米,穿鬥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正殿前左廂為鐘樓,右廂為鼓樓。

回龍庵位於城關鎮清泉路東段南側。建於康熙八年(1669),光緒十三年(1887)擴建、維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後殿、右禪房、左山門、得月樓組成。佔地面積約36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40平方米。後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0.84米,進深四間,通進深8.51米,前後帶廊,抬樑穿鬥混合式懸山青瓦頂。殿內設須彌座神龕。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0.8米,進深四間,通進深8.5米,前後帶廊,抬樑穿鬥混合結構懸山青瓦頂。得月樓面闊三間,通面闊8.36米,進深五間,通進深6.24米,帶周圍廊,深約1米。穿鬥式木結構重簷歇山頂。

炎帝廟位於城關鎮城南路中段東北側。建於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由大殿、戲樓組成。大殿面闊五間,通面闊19米許,通進深19.5米,穿鬥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前後帶雙步廊,深1.9米。戲樓二層,通面闊9.12米,通進深7.12米,穿鬥式木結構歇山青瓦頂。

太平橋位於城關鎮沿河路中段西側。建於康熙年間。東西向,跨貫城河。二孔石拱橋。長28米許,寬13米許,西側主孔淨跨23米許,東側洩洪孔小,上為引橋,矢高8米許。1976年增設大理石浮雕望柱、欄板。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3

洛陽白雲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中國十佳休閒勝地。景區總面積168平方公路,現已開發白雲峰、玉皇頂、雞角曼(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和白雲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園、留侯祠、蘆花谷無大休閒區。

白雲山景區地跨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於一峰,集三河之靈於一山,為中原獨有,堪稱“中原山水大觀”之絕品。

白雲山地處暖溫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6℃,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有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被專家學者譽為“自然博物館”。境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37座,其中玉皇頂海拔2216米,為中原第一峰,是看日出觀雲海的最佳處。

這裡奇峰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主要景觀有:

有以中原第一峰玉皇頂、雞角曼、仙人橋為代表的奇石險峰景觀;以高山杜鵑林、萬畝原始森林、唐代銀杏林為代表的森林景觀;以九龍瀑布、珍珠潭、黃龍井為代表的瀑潭景觀;以留侯祠、玉皇閣、烏曼寺、雲巖寺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雲海日出、雞角晚霞、金秋紅葉為代表的物候景觀。

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現已成為中原地區集觀光旅遊、度假避暑、科研實習、尋古探幽為一體的複合型旅遊區。

洛陽白雲山景區內林深谷幽,奇峰俊秀,白雲悠悠,置身白雲仙境,總有“人在畫中游,雲在樹上飄,水在空中舞”的美感。-視察洛陽白雲山景區時題詞“中原名山”。穆青題詞“白雲天下秀”,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揮毫“人間仙境白雲山”。

出行時間

鄭州—洛陽的火車特別多,隨時都可以出發。鄭州火車站對面就是中心汽車站到洛陽的大巴很方便。 從洛陽到白雲山有很多選擇: 1、直接從洛陽一運站(火車站對面)到白雲山上,票價46元/人。早晨6:30分發車,而一個小時還有一班(但是週一到週五第二班不一定發車)大下午1:30還有一班,大概行程3個小時。 2、先從洛陽到嵩縣,而後從嵩縣坐車到白雲山。洛陽到嵩縣70公里。嵩縣有很多車到白雲山,到山上大概每人30元左右,但是一定要事先講好,到山上白雲山賓館門口不是山門(山門到山上還有很遠很遠!), 建議用第一種方法,比較快,車子也不錯,車老闆水平也很好,而且時間上也好,可以中午休息一下然後就到九龍瀑布去玩。 從白雲山上到洛陽可以還坐豪華大巴,每天早上7:30,中午1:30分從中心廣場場發車。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4

太行大峽谷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林州市西側,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5華里,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臺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峰、巒、臺、壁、峽、瀑、嶂、泉姿態萬千,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號稱“太行大峽谷”。

這裡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雄壯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黃子孫,特別淳樸厚道,真誠善良。民宅建築,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牆、石柱、石梯、石樓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古色古香,令人尋味。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其植被覆蓋率為90%,森林覆蓋率80%,其中原始植被約佔60%,退耕還林,人工造林約佔30%,森林茂密,自然生態保持良好,植被完美,旅遊資源豐富,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境內有三九嚴寒桃花開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結冰的太極冰山,千古之謎豬叫石三大奇觀。有太行之魂王相巖,潭深谷幽仙霞谷,晉普龍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極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魯班門,華夏—絕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劉秀湖)八大景觀。國家重點風景區評審委員會專家朱暢中先生高度評價太行大峽谷景區是“步隨景移,百里畫廊,人間仙境。”

此外還有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國際滑翔基地魯班村南教場。舊志曰:“青崖如點黛,赤壁若朝霞,樹翳文禽,潭泓綠水,景物奇秀,為世所稱”。陽春,風和日麗,萬木崢嶸,鳥語花香;盛夏,青山綠水,林樹青蔥,葉茂蔭深;金秋,紅葉似火,菽谷飄香,山果累累,惹人陶醉;隆冬,群山披素,白雪皚皚,垂冰百丈。

太行大峽谷東距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72Km,境內旅遊專線水泥公路直達景點,標準化臺階登山道繞遍景區,星級賓館遍佈景點,手機電話通訊方便,是休療養生、滑翔攀巖、避暑度假、繪畫寫生、尋古探幽、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太行大峽谷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是全國農村商業戰線上的一面旗——石板巖供銷社“扁擔精神”的發祥地,是太行山的兒子—谷文昌同志的故鄉,是中國文聯書畫中心的創作培訓基地。國家旅遊局孫鋼副局長在太行大峽谷景區考察是讚歎說,就太行大峽谷雄偉氣勢和可觀賞性而言在世界大峽谷中也是一流的,這裡有條件成為河南乃至全國的旅遊熱點。他囑咐當地領導要搞好重點開發、提高綜合接待能力,注意保護生態及加強安全設施等,努力把這條大峽谷建成全國一流的、適應人們迴歸自然、休閒度假的綠色生態長廊。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5

武侯祠位於四川成都南郊,佔地56畝,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蹟,也是成都市個主要的旅遊參觀點。初與劉備昭烈廟相鄰,明初武侯祠併入昭烈廟。1672年重建,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

武侯祠建於唐,唐朝大詩人杜甫曾有詩寫到它:“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現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間重建的。它同先主廟、劉備莫相毗連。武侯祠主體建築分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

一進大門,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被稱為“三絕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稱為三絕碑。碑文對諸葛亮短暫而悲壯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讚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

碑文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馬謖因失街亭被諸葛亮依法處斬,臨刑,馬謖哭著表示自己死而無怨。李嚴與廖立,兩人都是被諸葛亮削職流放的罪人,但他們也自甘服罪。當他們得知諸葛亮病逝,“聞之痛之,或泣或絕”。這些均屬史實,裴度據史褒評,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諸葛亮之所以為後人所敬仰,還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思想和作風,不利用職權謀私。他死後葬在陝西勉縣定軍山下。他在遺囑裡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了,入殮時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隨葬器物。步入二門,一座氣勢雄偉、寬敞的劉備殿呈現眼前。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為什麼兒子劉禪在這裡沒有位置?據說,由於劉禪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他的像在宋、明兩代幾次被毀,後來就沒有再塑。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

出劉備殿,穿過掛有“武侯祠”匾額的過廳,便到了諸葛亮殿。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製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緻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出諸葛亮殿往西可到劉備墓,史稱“惠陵”。

出“惠陵”是“武侯祠文物陳列室”,由郭沫若書題。陳列有出土的蜀漢文物複製品和三國曆史圖片。武侯祠的字畫、對聯甚多,其中以宋代愛國名將岳飛書寫的《出師表》,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隆中對》最引人注目。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6

六盤山又稱隴山,地處寧夏南部,位於西安、銀川、蘭州三省會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帶中心。主峰在寧夏固原隆德縣境內,海撥2928米。山體大致為南北走向,長約240公里,是陝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曲折險峻。古代盤道六重始達山頂,故名。山的東南垂有老龍潭勝蹟,為涇水源頭之一。     介 紹 六盤山歷來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登上主峰米缸山遠眺,朝霧迷漫,雲海蒼茫。日出雲開,只見重巒疊嶂,層出不窮,春來綠樹雜花,天地清澄;夏時涼爽宜人,風光獨特;秋時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時雪盡窮野,銀裝素裹。1935年毛澤東同志曾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達此地,寫下了光輝詩篇《清平樂·六盤山》。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有野荷谷、小南川、涼殿峽、植物園、二龍河等。

野荷谷,又名荷花苑,是條南北走向的峽谷,雖長不過6千米,寬不過六七米,但景色奇異,風光佳秀。幽幽曲谷,峰峰對峙,蒼松蔽天,野荷掩道。叢叢松柏貼身竄於絕壁,紅白樺木裸體懸于山崖。谷底水面清泓,綠葉黃花,蒼翠芳菲。崎嶇小道在野荷中延伸。長長峽谷猶如碧翠長廊,彩色畫屏,滿峽的陶醉,滿峽的清香。

小南川,被譽為小九寨,景色秀美迷人,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二龍河,傳說老龍王盤踞龍潭時,派他的兩個兒子在這裡的河邊安營紮寨、鎮扼咽喉,故名二龍河。兩側奇峰幽谷,間有松林華蓋,綠草如茵,鳥語花香,流水潺潺。

涼殿峽,為六盤山腹地,氣候溼潤,環境幽雅,景色優美,自古就是避暑勝地。史載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時曾在此避暑蓄銳,並建有亭臺樓閣。至今尚有勒馬石、柱墩、馬槽、插旗座等遺址。

植物園,主要以生態植物為主。由0苑、夏芳苑、秋怡園、佳木園、薔薇園、野果園、鳥語林、三友園、芳香園、本鵑園、常青園、虯龍展姿、山野水磨、野葆枕流、秋色園、引種馴化園、藤本園、珍稀動植物園、溼生動植物園、本草園等24個園區組成。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7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裡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餘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簷,四望如一。底層外簷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築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湧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岩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黃鶴樓得名,有“因山”、“因仙”兩說。唐《元和郡縣圖志》稱,“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而唐《圖經》則有“昔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因以名樓典故。與此相類似的還流傳著仙人子安乘鶴、呂洞賓“跨鶴登仙”等故事。昔之論者曾為二說聚訟不決。餘以為,就得名時序言之,實證性的“因山”名樓說似在前頭,三國東吳於黃鵠磯初建戍樓之際,“鵠”、“鶴”音轉,成“黃鶴樓”之名;而“因仙”說大約興起於道教仙話盛行的南朝時期,至唐代則因文人題詠而播揚廣遠。“因山”說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說卻令賞樓者插上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說各具功能,以往並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後也必將彼此映照,共存於永遠。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8

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通過保護性改造和功能重塑,將一座曾經十分輝煌而今不再使用的老廠房打造成一座既體現城市藝術活力和時代精神,又延續了城市歷史文脈的公共藝術殿堂。

為推動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的建設,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規劃建設了一個開放性、公益性、國際性的雕塑藝術平臺,為上海搭建起一個集展示交流、製作孵化、雕塑儲備、藝術教育四位一體的具有國際水準的城市雕塑藝術中心。

借鑑國際上利用廢棄工業建築在市政建設中改建為公共藝術中心的成功經驗,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的選址也立足於積極推動上海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經過多方案比選論證,最終選址於淮海西路570號原上鋼十廠內廢棄的冷軋帶鋼廠。

該廠房建於1956年,主體建築長180米,寬18-35米,佔地面積6280平方米,建築結構高大、空間開闊、粗曠雄健,為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提供了理想的發展空間。

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區域佔地面積約50000平方米,由城市雕塑藝術中心、雕塑廣場以及相關配套設施構成。目前已建成開放的建築總面積為10000平方米,其中室內公共藝術展示空間為6000平方米;雕塑廣場面積為15000萬平方米,含室外公共展示空間約10000平方米。按照規劃,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的建成將帶動該地區逐步發展成為上海城市中心區最具活力的公共藝術中心。

廣西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9

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720xx年)出生於河南鞏縣,代宗大曆五年(770年)病死在湘江船上,因其曾任工部之官,所以後世亦稱“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至衰的交替時代,經歷了唐中期的“安史之亂”,他的許多詩篇,真實反映了這一時代的種種社會現象,被譽為“詩史”。杜甫的詩對中國文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後世尊他為“詩聖”。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築起茅屋,在此居住歷時近四年,在這四年之中,他著作了大量的詩文達240篇,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居草堂時作出的。

從北宋開始,後人在詩人的故居建園立祠,並多次修葺,現在的建築規模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20xx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20xx年)的兩次較大規模的修建中確立的,現存主要建築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等。

步入草堂的正門,兩株大榕樹聳立在古石橋旁,大樹枝繁葉茂,濃郁遮天。跨越石橋,穿過梅林就來到了“大廨”,大廨後是“詩史堂”,堂中陳列杜甫塑像,壁柱間懸掛著歷代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還有名人題寫的對聯。穿堂後過小橋,就來到了“工部祠”。祠內有明、清石刻和清代的泥塑,供奉有杜甫的塑像,塑像的兩側是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陸游的塑像和石刻像。

“大廨”與“工部祠”的東西兩側,是杜甫紀念館陳列室。“工部祠”左邊的“草堂書屋”,展出了各種版本的杜詩。右邊的“恰受航軒”是杜甫詩歌選譯展覽室。“詩史堂”左右兩邊的陳列室,展出了與杜詩有關的書畫。

繞過“工部祠”後側的假山,便到了解放後擴建的園亭。這裡有水池、荷花、玉蘭、海棠、月桂、山茶等,名花貴木,枝葉繁茂,水波瀲灩,臺、亭、水榭點綴其間,景色十分優美,頗有江南園林的風韻。

1961年3月,杜甫草堂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20xx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別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自號少陵野老,有“詩聖”之稱。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別》等。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對後世影響甚大。杜甫的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運用的藝術手法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