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廣州旅遊導遊詞(精選8篇)

欄目: 廣東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66W

廣州旅遊導遊詞 篇1

我的家鄉在廣州,那是一座古老而又美麗的城市。廣州有許多值得中外遊人觀賞的景點:西關大屋、上下九商業街、廣州塔、海心沙、花城廣場等等的地方。

廣州旅遊導遊詞(精選8篇)

個人認為廣州塔是最令我讚歎汪已的啊!它座落在珠江邊!從遠處看,它好象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珠江邊迎風翩翩起舞,傲氣極了,象對人高調地說:“你們誰有我這高貴的身段!誰有我這麼美!”我心裡想:你漂亮也不用這麼驕傲嘛,我們知道你美,你要低調一點嘛。嘿,她好象猜到我的心思一樣,收起了那傲氣。對嘛,這就是你本來的性格嘛,漂亮而不張揚。

來到廣州塔的腳下,我抬頭往上看,噢,根本就看不到廣州塔的最頂,它就象一位高大威猛的巨人一樣守護著---廣州。我突然,感覺到自己好渺小,好渺小的,就象在馬路上的一隻小螞蟻一樣。它還有一個美稱“小蠻腰”。廣州塔海拔六百米,大概到了中間部分六十六層左右那個位置,它變得象少女的腰一樣纖細。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它身上千千萬萬的霓虹燈就會發出色彩斑斕的燈光,美極了!它一會兒變成綠色,一會兒變成紫色,一會兒又就成藍色,一會兒變成七彩色。五光十色令人有點應接不暇,眼花瞭亂。你看那輝煌的燈光一閃一閃的,就象在說:“遊客們,歡迎你們來到廣州塔,你們覺我夠美,夠雄偉嗎?”我真想大聲地叫起來,你是我見過的建築物最高大威猛的,你是好樣的,你是我們廣州人的驕傲。

我登上廣州塔,站在一百零八層懸空走廊,那裡的玻璃一塵不染,但看到外面迷迷朦朦的一片,我彷彿置位在雲端之中,向下一看,嘿,那高樓大廈都跑那去啦,只看見一個個象小小的火柴盒一樣的東西,細心看了看,噢,這不是火柴盒來的呀,是我們的高樓大廈哦!廣州塔,你真的好高大威武呀!

我離開了廣州塔,可我依然依然地回過頭來看著廣州塔,一不留神摔了個腳朝天,喲,我只能下次最來跟你相聚啦,再見了,廣州塔!

廣州旅遊導遊詞 篇2

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聯合建造的,是廣東省著名的宗祠建築。陳家祠堂的建築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進之間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廡巧妙地聯接起來,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祠堂的整體佈局上下對稱,殿堂樓閣,虛實相間,氣勢雄偉。“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建築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寬闊的石露臺,周圍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繞。祠堂建成之初時的聚賢堂是供族人-之用,後來改作宗祠,兩邊的側房供書院使用。

建築風格

陳家祠的建築以裝飾精巧、堂皇富麗而著稱於世。木雕、石雕、磚雕、泥塑、陶塑、鐵鑄工藝等各種各樣的裝飾,遍佈在洞內外的頂簷、廳堂、院落、廊廡之間。既有大型的製作,也有玲瓏的小作品,裝飾風格或粗獷豪放,或精緻纖巧,各具特色,特別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廣羅古典故事,蒐集地方風物,琳琅滿目,美不勝收,風格獨具。祠前的壁間有六幅畫卷式的大型磚雕,每幅磚雕長達4米,是用一塊一塊的青磚雕刻好了以後再連線成一體的,立體、多層次的畫面裡有神話傳說、山水園林、花果禽獸、鐘鼎彝銘等等,就像是民間的藝院一般。陳家祠堂在1958年修繕后辟為廣東民間工藝館。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參觀後留有一首五言詩:“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陳家祠的建築裝飾工藝早在20世紀20年代已為國內外建築專家和學者所重視,德國和日本的建築藝術專著中已有專題介紹。1959年闢建為廣東民間工藝館(後於1994年更名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至今)陳氏書院。

1980年國家撥專款再次重修。

在陳家祠各廳堂、廊、院、門、窗、欄杆、屋脊、磚牆、樑架、神龕等處,隨處可見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等傳統建築裝飾以及鐵鑄工藝,琳琅滿目。陶塑工藝集中在19座廳堂屋頂上的瓦脊;磚雕以東、西倒座外牆的最具規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藝人所作;木雕除樑架與大門及聚賢堂的屏風外,後座的11座雙層透雕神龕,體型高大,有“光緒十六年”、“回瀾橋劉德昌造”“源昌街時泰造”等題款。祠堂中的各種裝飾,豐富多彩,題材廣泛。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氏書院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人氏合資興建。目的為本族各地讀書人來廣州參加科舉考試時提供住處。陳家祠它的建築裝飾集中體現了廣東民間裝飾藝術的精華,巧妙地採用了木雕、磚雕、陶塑、銅鐵鑄等工藝進行裝飾,建築中的各種雕刻裝飾,主要由建築商到省內縣組織聘請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廣州製作。根據現有的資料,參加磚雕制的藝人有番禺的黃南山、楊鑑庭、黎壁竹,南海縣的陳兆南、樑澄、樑進等。其中以黃南山雕刻的數量最多,雕式也極為精巧,技藝巧奪天工,十分有名。陳氏書院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古代藝術建築,現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佈局

陳氏書院坐北朝南,為中國“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院落式佈局,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院東新闢有1.7萬多平方米的綠化廣場。其整體結構佈局嚴謹、虛實相間,廳堂軒昂,庭院寬敞幽雅。中進大廳聚賢堂為書院建築的中心,是當年族人舉行春秋祭祀或議事聚會的地方。堂宇軒昂,庭院寬敞。樑架雕鏤精細,堂中橫列的巨大屏風,玲瓏剔透,為木刻精品。屋頂上的陶塑瓦脊長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廣東石灣陶塑商號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臺,石雕欄杆嵌以鐵鑄的花卉等圖幅。堂寬五間,27米,進深五間,16.70米。用柁墩抬樑,設斗拱,21架6住出前後廊,屬通堂木框架。後金柱正中三間裝有12

扇雙面鏤雕屏門擋中,兩側裝設花罩。堂前有月臺,石雕欄杆及望柱均以嶺南佳果為裝飾,鑲嵌鐵鑄通花欄板,色調對比鮮明,裝飾華美,突出了聚賢堂的中心地位。中進東西廳面寬三間,14.05米,進深五間,16.70米。用柁墩抬樑,設斗拱,21架6柱山牆承檁,出前後廊。後金柱正間裝設4扇雙面鏤雕隔扇,後金柱次間和廳前後設通花隔扇。後進大廳三間是安設陳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廳堂。大廳面寬五間,27米,進深五間,16.40米。用瓜柱抬樑,21架5柱後牆承重,前出捲棚式廊。廳後老簷柱之間裝有5米高達7米多的木鏤雕龕罩。東西廳面寬三間,14.05米,進深五間,16.40米。用瓜柱抬樑,21架5柱山牆承檁,前出捲棚廊。廳門為14扇通花隔扇。廳後亦裝設木雕龕罩,但規模比大廳略小。東西齋和廂房略為低矮,是當年書院教學讀書的主要用房。東西齋為單間,人字形封火山牆承檁。齋內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組合裝飾。後窗採用套色蝕花玻璃窗,齋前有一小天井,顯得室內外格外清朗。東西廂房均用瓜柱抬樑捲棚式瓦面,出前廊。廂房用通花格巢狀色蝕花玻璃上落窗裝飾,光線柔和,顯得十分清新幽雅。這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築裝飾工藝,集中體現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精華。其內外建築構件上巧妙地採用了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銅鐵鑄等工藝裝飾。圖案題材廣泛,造型生動逼真,雕刻技藝精湛,用筆簡煉粗放卻又精雕細琢,與雄偉的廳堂渾然一體,令整座書院堪稱一座巨集偉瑰麗的民間工藝建築寶庫。

廣州旅遊導遊詞 篇3

在廣州百萬葵園一望無際的藍天下,你可以看到歌兒“朵朵葵花向太陽……”的美麗情景。百萬葵園佔地26萬平方米,100多萬朵金黃色的向日葵迎著太陽競相怒放,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田園美景。

“百萬葵園”這個以向日葵為主題的生態公園,同時名列兩項世界第一:規模最大達66.7公頃,榮獲“全國規模最大的葵花園”——“吉尼斯之最”記錄;葵花常年開放,世界唯一。葵園共引進了來自18個歐洲、日本等觀賞性向日葵品種,並優選培育出一批適宜亞熱帶種植生長的品種。通過基因的匯入,培育出紅色、紫色等特殊顏色及具有濃郁香味的向日葵,且經過科學規劃種植,使葵園保持10 0萬朵葵花常年盛放。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人們對生態旅遊的偏愛,葵園已從單一葵花園發展成擁有世界各國名花的主題花城,法國羽葉薰衣草、日本北海道薰衣草、日本浪漫櫻花、歐洲樹型玫瑰花、韓國孔雀花、觀賞“罌粟”以及我國芳香淡雅的茉莉花,都已成為葵園著名景點,也是入園遊客流連忘返之地。

“百萬葵園”的吸引人之處,除了擁有世界各國的名花之外,園內還建起了全國首個松鼠樂園和螞蟻王國以及麥兜豬樂園 、松鼠狗樂園、小白鼠樂園、白鴿廣場、西瓜蟹園、蝴蝶園、金魚水中王國,構成一個充滿溫馨與情趣的童話世界。

廣州旅遊導遊詞 篇4

寶墨園位於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建於清末,佔地五畝,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一九xx年重建,歷時六載,擴至一百多畝,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建築、園林、山水、石橋等佈局合理,和諧自然,構成一幅幅美麗壯觀的景色。

正門的白石仿古牌坊,雄偉巍峨,巧奪天工。園中陶塑、瓷塑、磚雕、灰塑、石刻、木雕等藝術精品琳琅滿目。驚世之作,當數已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瓷逆浮雕《清明上河圖》。巨幅磚雕《吐豔和鳴壁》工藝精湛。荔島中的聚寶閣金碧輝煌,雍容華麗,閣內供奉萬世師表孔子銅像,供遊人瞻仰。此閣與寶墨藏珍、龍圖館、趙泰來藏品館等珍藏的古今名畫、書法、陶瓷、銅器、玉器等,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簡直是一座園林藝術館。

全園水景,堪稱一絕。荔景灣、清平湖、寶墨湖與一千多米長河貫通,水清如鏡,長流不息,三十多座石橋,橫跨旖旎河湖之上。若駕畫舫輕舟,逍遙放棹,仿似置身蓬瀛。清平湖上的紫洞舫有如一座水上藝術宮殿。湖面上,虹飛紫帶;湖周圍,綠柳侵煙;喜看錦鯉千千紅浪湧,遊人個個笑顏開。紫竹園裡的紫竹溪,專供小孩玩水觀魚,更是兒童的歡樂天地。

寶墨園四時青翠,百卉叢開,園林花卉景點,有聚有散,步移景換,美不勝收。諸如荔島凝丹、玉堂春瑞、柳剪春風、千年羅漢、桂苑浮春、群芳競秀、古榕長蔭、茶王雙壁,令人百看不厭。萬紫千紅的-,沁人心脾的荷花池,清幽高雅的蘭圃,惠風和暢的紫竹林,使人賞心悅目,尤是避暑勝地。

廣州旅遊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歡迎來到廣州光孝寺,我是你們的導遊小玲。

光孝寺是廣州眾多古蹟中歷史最長、文物最多的一處景點。光孝寺與潮州開元寺、韶關南華寺、肇慶鼎湖慶雲寺並稱廣東四大名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所以廣州人常說未有羊城,現有光孝,可見其歷史之悠久。光孝寺位於廣州光孝路,以歷史悠久,規模巨集偉為嶺南佛教叢林之冠。光孝寺的寺址初為南越王趙佗的玄孫,五代南越王趙建德的王府。在三國時代,東吳的騎都尉虞翻被貶到廣州,他不甘寂寞,在此開闢苑圃、講學授徒,並種下了許多的柯子樹,所以當時的人們都稱這裡為柯林。虞翻死後,他的家人將苑圃捐為寺廟,取名制止寺。後來又多次改名,直到南宋1151年,才正式定名為報恩光孝禪寺,簡稱光孝寺。不少南亞、印度高僧曾來寺院傳教譯經,對中外文化交流有很大的影響。清代以來,寺院逐漸縮小,但迄今為止,面積仍達到3。1萬多平方米。光孝寺中軸線起由南往北的建築計有山門、天王殿、瘞發塔;西面有大悲幢、西鐵塔、墨廊;東面有六祖殿、迦藍殿、洗缽泉、碑廊;再往東有睡佛閣、洗硯和東鐵塔等。

光孝寺不但歷史長、文物多,而且不少文化名人和佛教高僧都曾在此停駐過,使光孝寺成為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以及嶺南佛教的傳播地。這些人物,除了我剛才提到過的虞翻外,早在東晉時期,就有西域的名僧曇摩耶舍來到廣州傳教,並在這裡建了大雄寶殿。樑朝時,印度僧人智藥禪師也來到這裡,還帶來了一株菩提樹苗種在了寺廟。從此菩提樹就在中國紮下了根。據說,全國的菩提樹都是從光孝寺裡引種出去的,當時,大名鼎鼎的菩提達摩也帶著釋迦佛的衣缽來到光孝寺傳播佛教。在眾多的名人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佛教禪宗南派創始人六祖慧能大師了。一提起他,大家都可能想起他那著名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又有哪位遊客知道慧能是在哪裡削髮剃度的呢?就是在光孝寺的菩提樹下。

【光孝寺門前】

遊客們有沒有看到光孝寺門前的這副對聯五羊論古樹,初地訪柯林,其實講的就是光孝寺的沿革。這古樹指的就是當年智藥禪師種下的菩提樹;初地就是指達摩東渡到了廣州登岸的地方,被稱為西來初地,當年虞翻在此種下的柯子樹,所以光孝寺又叫做柯林。

【天王殿】

這裡就是天王殿了。中間這位笑呵呵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彌勒佛了。彌勒佛也叫笑佛、大肚佛,又叫布袋和尚。在彌勒佛的兩邊,是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他們手執法器,各司其職,分別是劍鋒、琵琶、雨傘、龍蛇,合起來正好是風調雨順的意思,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大雄寶殿裡坐在正中間的這一位就是釋迦牟尼了。只見他結跏趺坐,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右手舉起,曲指作環形,正在向眾生說法。侍立在兩旁的,是迦葉苦者和阿難苦者。迦葉年長,在左抱拳,阿難年輕,在右合掌。在釋迦牟尼的兩邊還有兩位菩薩,左邊的是文殊師利,又叫大智菩薩,右邊是普賢,這三尊佛像合起來便稱作華嚴三聖。大家看,釋迦牟尼像的後面還有一座千手千眼觀音像,有哪位遊客知道千眼觀音的來歷呢?據佛經上講,觀音在千光令表如來說法,就立下大誓,要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於是身上就長出了千眼;千手錶示遍護眾生,千眼表示遍觀世間,那都是大慈大悲,法力無邊的表現。

睡佛殿裡的漢白玉佛是緬甸漢白玉雕成,長4米,重6噸多,刻的是釋迦牟尼的涅槃像。整座睡佛顯得神態安詳,體態自然。傳說當年釋迦牟尼為了傳播佛教,幾乎走遍了印度半島,當他來到拘屍那伽時,已是重病纏身,生命垂危了。於是佛就在四株娑樹中間枕著手,側身臥著圓寂了。後來所有的臥佛像都雕成了這樣的姿勢。

【大雄寶殿後的瘞(yi)發塔】

瘞發塔共有七層,高7。8米,塔的每層都有8個小佛像。塔的基座是以紅砂岩所建。整座塔塔形秀麗,是我省乃至我國都極為少見的唐代佛塔。這座塔和塔右邊的那株菩提樹見證了我國佛教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幕。當年六祖慧能大師在湖北黃梅東山寺得到禪宗弘忍法師的衣缽真傳後,因為被其他人迫害,逃回嶺南。676年,慧能來到光孝寺來,正好光孝寺的主持印宗法師在此講經。這時清風徐來,吹動了佛幡,下面的僧人就爭論起來,有的說是風動,有的說是幡動。正在爭論不休時,慧能站出來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心動,眾僧人大為佩服。最後在印宗法師的一再追問下,慧能終於道出自己的真實身份。於是印宗法師就在菩提樹下為慧能落髮受戒,並拜慧能為師,又建造了瘞發塔,將慧能的頭髮埋在了塔下,從此,慧能成了禪宗南派的領袖,光孝寺因此而揚名海內外。

【菩提樹】

這棵枝葉繁茂的大樹就是菩提樹了,可惜的是,當年智藥禪師所種的菩提樹已在清嘉慶年間被颱風吹折,這棵菩提樹是從韶關的南華寺分植過來的,有180多年的樹齡了。南華寺的菩提樹是當年從光孝寺中移植去的。

【六祖堂】

現在我們來到六祖堂。這是為了紀念六祖惠能而建的。六祖堂建於北宋真中年間,後來又經多次維護。大家請看,這位神態安詳,充滿智慧的雕像就是慧能了。那麼請問,前五祖是誰呢?現在我來告訴大家,他們分別是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惠能就是六祖了。說到六祖,我給大家講一段有趣的故事。這段故事在佛教界非常有名。當年五祖弘忍再湖北黃梅東山寺傳法,感到自己年老體衰,想把衣缽,也就是自己的位置傳給一位有慧性的徒弟。為了給大家一個平等的機會,吩咐他們每人做一首詩來顯示自己的慧性,感覺自己有能力接受衣缽,就把這首詩寫在寺院粉牆上。他的大弟子神秀就寫了這樣一首詩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我們知道,佛教講的是一切皆空,越是能體味空的含義,悟性就越高。五祖看了以後說,還可以,但還沒有真正悟透。後來一個小和尚知道這件事也想試一試,但他不識字,就口授一首詩,請人幫他寫在牆上。這就是前面提到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詩比神秀空得更徹底了。五祖看到以後,非常讚賞,找到小和尚,在他頭上敲了三下就走了。小和尚悟性很高,當晚三更到五祖房裡去了,五祖傳給他衣缽法器,賜名惠能,成為禪宗六祖,讓他連夜往南方去了。後來惠能就在六祖堂前面的菩提樹下落髮受戒傳授禪宗南派。

【東鐵塔】

在大雄寶殿後面的兩側,還有兩座鐵塔,這是南漢國在廣州遺留下來的古蹟。東面的鐵塔,是南漢後主劉錶在大寶十年(967年)捐造的,4角7層連石雕須座塔上鑄有900多個精細的佛像,高7。69米,共有七層,在塔的基座上有盤龍的圖案和蓮花寶座,鑄造很精細,這可算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大、最古老、最完整的鐵塔了。據史書介紹,在乾隆年間,這座佛塔上海曾有千個貼金小佛像。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年這座佛像是何等的金碧輝煌!西面鐵塔建於南漢大寶六年(963年),後因鐵塔殿倒塌,把鐵塔壓斷為兩截。

好了,我們的旅程馬上要結束了,_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麼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麼和大家7天的共處,算算也有千年的緣分了!接下來這個字是原諒的原,_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裡說聲對不起了!再一個自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圓滿的結束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_說聲謝謝了!最後一個字還是源字,財源的源,祝大家的財源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也祝大家工作好,身體好,今天好,明天好,現在好,將來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給點掌聲好不好!

廣州旅遊導遊詞 篇6

寶墨園位於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建於清末,佔地五畝,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歷時六載,擴至一百多畝,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建築、園林、山水、石橋等佈局合理,和諧自然,構成一幅幅美麗壯觀的景色。

正門的白石仿古牌坊,雄偉巍峨,巧奪天工。園中陶塑、瓷塑、磚雕、灰塑、石刻、木雕等藝術精品琳琅滿目。驚世之作,當數已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瓷逆浮雕《清明上河圖》。巨幅磚雕《吐豔和鳴壁》工藝精湛。荔島中的聚寶閣金碧輝煌,雍容華麗,閣內供奉萬世師表孔子銅像,供遊人瞻仰。此閣與寶墨藏珍、龍圖館、趙泰來藏品館等珍藏的古今名畫、書法、陶瓷、銅器、玉器等,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簡直是一座園林藝術館。

全園水景,堪稱一絕。荔景灣、清平湖、寶墨湖與一千多米長河貫通,水清如鏡,長流不息,三十多座石橋,橫跨旖旎河湖之上。若駕畫舫輕舟,逍遙放棹,仿似置身蓬瀛。清平湖上的紫洞舫有如一座水上藝術宮殿。湖面上,虹飛紫帶;湖周圍,綠柳侵煙;喜看錦鯉千千紅浪湧,遊人個個笑顏開。紫竹園裡的紫竹溪,專供小孩玩水觀魚,更是兒童的歡樂天地。

寶墨園四時青翠,百卉叢開,園林花卉景點,有聚有散,步移景換,美不勝收。諸如荔島凝丹、玉堂春瑞、柳剪春風、千年羅漢、桂苑浮春、群芳競秀、古榕長蔭、茶王雙壁,令人百看不厭。萬紫千紅的-,沁人心脾的荷花池,清幽高雅的蘭圃,惠風和暢的紫竹林,使人賞心悅目,尤是避暑勝地。

廣州旅遊導遊詞 篇7

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聯合建造的,是廣東省著名的宗祠建築。陳家祠堂的建築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進之間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廡巧妙地聯接起來,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祠堂的整體佈局上下對稱,殿堂樓閣,虛實相間,氣勢雄偉。“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建築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寬闊的石露臺,周圍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繞。祠堂建成之初時的聚賢堂是供族人-之用,後來改作宗祠,兩邊的側房供書院使用。

建築風格

陳家祠的建築以裝飾精巧、堂皇富麗而著稱於世。木雕、石雕、磚雕、泥塑、陶塑、鐵鑄工藝等各種各樣的裝飾,遍佈在洞內外的頂簷、廳堂、院落、廊廡之間。既有大型的製作,也有玲瓏的小作品,裝飾風格或粗獷豪放,或精緻纖巧,各具特色,特別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廣羅古典故事,蒐集地方風物,琳琅滿目,美不勝收,風格獨具。祠前的壁間有六幅畫卷式的大型磚雕,每幅磚雕長達4米,是用一塊一塊的青磚雕刻好了以後再連線成一體的,立體、多層次的畫面裡有神話傳說、山水園林、花果禽獸、鐘鼎彝銘等等,就像是民間的藝院一般。陳家祠堂在1958年修繕后辟為廣東民間工藝館。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參觀後留有一首五言詩:“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陳家祠的建築裝飾工藝早在20世紀20xx年代已為國內外建築專家和學者所重視,德國和日本的建築藝術專著中已有專題介紹。1959年闢建為廣東民間工藝館(後於1994年更名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至今)陳氏書院。

1980年國家撥專款再次重修。

在陳家祠各廳堂、廊、院、門、窗、欄杆、屋脊、磚牆、樑架、神龕等處,隨處可見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等傳統建築裝飾以及鐵鑄工藝,琳琅滿目。陶塑工藝集中在19座廳堂屋頂上的瓦脊;磚雕以東、西倒座外牆的最具規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藝人所作;木雕除樑架與大門及聚賢堂的屏風外,後座的11座雙層透雕神龕,體型高大,有“光緒十六年”、“回瀾橋劉德昌造”“源昌街時泰造”等題款。祠堂中的各種裝飾,豐富多彩,題材廣泛。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氏書院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人氏合資興建。目的為本族各地讀書人來廣州參加科舉考試時提供住處。陳家祠它的建築裝飾集中體現了廣東民間裝飾藝術的精華,巧妙地採用了木雕、磚雕、陶塑、銅鐵鑄等工藝進行裝飾,建築中的各種雕刻裝飾,主要由建築商到省內縣組織聘請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廣州製作。根據現有的資料,參加磚雕制的藝人有番禺的黃南山、楊鑑庭、黎壁竹,南海縣的陳兆南、樑澄、樑進等。其中以黃南山雕刻的數量最多,雕式也極為精巧,技藝巧奪天工,十分有名。陳氏書院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古代藝術建築,現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佈局

陳氏書院坐北朝南,為中國“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院落式佈局,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院東新闢有1.7萬多平方米的綠化廣場。其整體結構佈局嚴謹、虛實相間,廳堂軒昂,庭院寬敞幽雅。中進大廳聚賢堂為書院建築的中心,是當年族人舉行春秋祭祀或議事聚會的地方。堂宇軒昂,庭院寬敞。樑架雕鏤精細,堂中橫列的巨大屏風,玲瓏剔透,為木刻精品。屋頂上的陶塑瓦脊長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廣東石灣陶塑商號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臺,石雕欄杆嵌以鐵鑄的花卉等圖幅。堂寬五間,27米,進深五間,16.70米。用柁墩抬樑,設斗拱,21架6住出前後廊,屬通堂木框架。後金柱正中三間裝有12

扇雙面鏤雕屏門擋中,兩側裝設花罩。堂前有月臺,石雕欄杆及望柱均以嶺南佳果為裝飾,鑲嵌鐵鑄通花欄板,色調對比鮮明,裝飾華美,突出了聚賢堂的中心地位。中進東西廳面寬三間,14.05米,進深五間,16.70米。用柁墩抬樑,設斗拱,21架6柱山牆承檁,出前後廊。後金柱正間裝設4扇雙面鏤雕隔扇,後金柱次間和廳前後設通花隔扇。後進大廳三間是安設陳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廳堂。大廳面寬五間,27米,進深五間,16.40米。用瓜柱抬樑,21架5柱後牆承重,前出捲棚式廊。廳後老簷柱之間裝有5米高達7米多的木鏤雕龕罩。東西廳面寬三間,14.05米,進深五間,16.40米。用瓜柱抬樑,21架5柱山牆承檁,前出捲棚廊。廳門為14扇通花隔扇。廳後亦裝設木雕龕罩,但規模比大廳略小。東西齋和廂房略為低矮,是當年書院教學讀書的主要用房。東西齋為單間,人字形封火山牆承檁。齋內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組合裝飾。後窗採用套色蝕花玻璃窗,齋前有一小天井,顯得室內外格外清朗。東西廂房均用瓜柱抬樑捲棚式瓦面,出前廊。廂房用通花格巢狀色蝕花玻璃上落窗裝飾,光線柔和,顯得十分清新幽雅。這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築裝飾工藝,集中體現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精華。其內外建築構件上巧妙地採用了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銅鐵鑄等工藝裝飾。圖案題材廣泛,造型生動逼真,雕刻技藝精湛,用筆簡煉粗放卻又精雕細琢,與雄偉的廳堂渾然一體,令整座書院堪稱一座巨集偉瑰麗的民間工藝建築寶庫。

廣州旅遊導遊詞 篇8

我的家鄉在廣州,那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好地方。還有美麗的小蠻腰,珠江夜景呢!大家聽我的介紹吧。

我先介紹傳說吧。那傳說可神奇了。據說,廣州在公元前887年,遇見了連年災荒,農業失收。一天,南海上方忽然出現了五位身穿五彩衣,騎著五色羊的五位仙人。那些羊每隻嘴裡都銜著優良的稻穀。五位仙人把稻穀送給了廣州人,而五隻羊化為石頭留在廣州。這就是廣州被稱為“五羊城“的原因了。

每當夜幕降臨,珠江兩岸就會金碧輝煌,猶如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像給高樓套上了新衣。那珠江上的景色是更不用說了,整條珠江都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人民橋、解放橋、海珠橋、江灣橋、海印橋、廣州橋這六大橋橫跨在寬闊的珠江江面上,如同道道彩虹。橋上也是燈火輝煌,汽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燈光閃爍。橋底呢,也被橋上的景物映襯得更加雄偉。橋上閃耀的燈光,猶如五顏六色的焰火,灑落在人間。我覺得,廣州是名副其實的“不夜城”。

聽完我的'介紹,你們覺得我有家鄉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