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最新的廣東蓮花山導遊詞範文

欄目: 廣東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74W

蓮花山,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是珠江三角洲珠江口獅子洋畔山脈,是獅子洋西岸的制高點;佔地2.3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08米,距廣州市區30公里,距香港60海里,水陸交通十分方便,開發有廣州蓮花山風景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的廣東蓮花山導遊詞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最新的廣東蓮花山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廣東蓮花山導遊詞範文(一)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州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番禺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岩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佔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岩石,所以後人把這座山稱為蓮花山。

蓮花山在古時候是一個石礦場,經幾百年的採礦,蓮花山上或懸崖峭壁,或奇巖異洞,或嵯峨幽邃,或雄偉挺拔,形成了天然與人工相結合的獨特景觀,堪稱嶺南一秀。主要景點有:寬敞而酷似蓮花瓣的蓮花石;氣勢軒昂的燕子巖;洞內怪石遍佈的八仙岩;凌空壯觀、酷似人工石林的飛鷹巖以及落蓮洞天、三棕疊嶂、南天門、雲梯、石廊、石峰、無底洞、白蓮池、觀音巖、神仙橋等。

建於明朝萬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的蓮花塔,則是蓮花塔景區的代表。蓮花塔又名文昌塔,該塔由於雄踞在珠江入口處,是給往來的船隻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座標,故有"省會華表"的美譽。蓮花塔是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高50米,外觀9層,內分11層,紅色的牆,綠色的琉璃瓦,八角攢尖頂。遊人登塔遠眺,可飽覽浩瀚壯麗的珠江景色,觀晨曦夕陽、潮起潮落的。

始建於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蓮花城,面積約1萬平方米。原為清政府在珠江口設防之用。歷史的滄桑點點凝結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間,令人回首百餘年前的那段往事;

蓮花山有"廣東長城"之稱,是重要的軍事要地。鴉片戰爭時,林則徐率兵在城內駐防,設立了防止英軍入侵的第二道防線。現在的蓮花山興建了一座仿清兵營,遊人在這裡可以體會清代兵營的況味,追憶鴉片戰爭時期的歷歷往事。

觀音勝境之內,蓮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觀音像,果然氣魄非凡,令人如入"淨土",頓生敬畏之感。

南越王劈山取石

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割據稱王,派人找尋適合建造宮殿的建築材料。南越國人在獅子洋畔驚喜地發現這一片連綿千米的紅色砂岩,它質地堅硬、均勻,密度高,色澤鮮豔,是建造氣勢恢弘的宮殿的最佳選擇。自此,一場開山劈石的人與自然之戰拉開序幕。

至今,我們看到那高几十米、與地面垂直的赤壁丹崖,依然無法想象它是如何在一鑿一錘中誕生。從蓮花山南的蓮花巖起,折而向北伸延,偏東至蓮花山漁港地基,形成一條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50~200米、開採深度30~40 米的採石帶,開採面積達33萬平方米,大約一共取石料300多萬立方米。

當時,蓮花山不與陸地相接,只是南海中的一個孤島。南越人去採石,必須航海。自古善作舟的南越人,當時造船技術已經很高,採石後,他們行海道抵達當時廣州江岸,將石運至南越國宮署。

除了南越國宮署,1983年廣州象崗山發現的南越王墓,經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新技術研究室鑑定,其建築墓室所用的石料,與蓮花山的砂岩石相似,兩者的石質組織、硬度等完全相同,可以基本確定,該墓石材主要採自蓮花山。

暴利驅動採石興盛

"蓮花山古採石場應是國家所為,因為需要很大財力、人力和技術手段才能辦得到,並且是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期內採石的。這裡採石歷史之古老、開採之規範、技術工藝之高超、規模之巨集大、遺留面之美觀,在我國甚至世界範圍內都具有典型意義。"劉金山說。

西漢以後,蓮花山的採石,在宋代至明末清初之間,繼續進行著。當時,紅色砂岩是使用得最廣泛的建築石料,用於城基、官衙、祠堂、寺廟、民宅等建築。

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中寫道,當時一些"亡命奸徒",在蓮花山"蜂屯 蟻聚",鑿石綱利,牟取暴利,"歲致金以十萬計",可見當時在利益驅動下,蓮花山的採石業進行得如火如荼。根據番禺博物館提供的資料顯示,宋、明之間,在蓮花山的大量採石工,聚居於"石墟",即今天石樓鎮田步頭一帶。

幾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的亭臺樓閣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遺留至今的古城牆卻見證了這段興盛歷史。廣州越華路發現的宋代城基遺址,其城基的紅砂岩石塊,石料規格與蓮花山開採的相似,有的城磚側印有"番禺縣"三字。明代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舊城,修葺了120xx多米長、6米多高的城牆。今天在越秀山還留有明代古城牆遺址,修築城基的紅色砂岩,大部分來自蓮花山古採石場。

開禁之爭曠日持久

私人開採石料,遭到視蓮花山為風水寶地的當地人的強烈反對,一場曠日持久的 開採與禁採之戰,自明代以來不斷進行著。明代萬曆七年,即1579年,因為陳言達私採石料,被"邑侯沈思孝封禁",這是第一次見於史料的禁封。然而,在利益驅動下,明裡暗裡,禁、開之間的鬥爭根本無法平息。

至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蓮花城和番禺學宮(今農講所)分別立碑,永遠禁止開採。兩塊碑至今都已經消失,在當年,這標誌著開禁之爭的結束。

蓮花山古採石場在清代的停採,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建築材料的更替。隨著生產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清代開採花崗岩的技術日益成熟,與紅色砂岩相比,花崗岩更堅硬、更不易被風化,清代的城牆牆基已經開始使用花崗岩。就這樣,漸漸地,蓮花山古採石場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留下鑿痕累累的陡壁峭崖,供後人憑弔。

人工無意奪天工

初夏的一個清早,沐浴在燦爛陽光中,我們來到了蓮花山旅遊區。據蓮花山旅遊區辦公室副主任張發俊介紹,整個蓮花山本身就是一個採石場,不少地方都可以找到當年採石留下的痕跡。其中獅子洋畔集中分佈著15個石場,分別是:燕子岩石場、劍門石場、獅子巖-觀音洞石場、百福圖石場、蓮花山-南天門石場、飛鷹岩石場、海仙池石場、八仙岩石場、無底洞石場、順景岩石場、樹抱石石場、大佛洞石場、碧蓮池石場、四方池石場和洞天波月石場。

南天門邊"蓮花"開

從波光瀲灩的蓮花湖出發,往東南方走約數十米,看到一處古石場留下的坑谷,谷中有水,谷口巖壁最窄處,有一條長約8米、寬約1.5米的石拱橋,美其名曰"神仙橋"。從坑谷邊經過,可以到達一處平地。映入眼簾的是大約10米高、狀如蓮花的巨石,上面刻著"蓮花石"三個大字。只見這裡赤壁丹崖,歷經滄桑,斷面卻如斧砍刀削般平整,垂直而下一條條因流水溶蝕而留下的灰白色水痕。

蓮花山,因蓮花石而得名。蓮花石旁邊便是"南天門",人們認為,穿過這裡便進入一個如詩如畫的南國仙境。事實上,那是在厚層砂岩裡鑿開的寬約10米、門牆厚近10米的城堡式大門。以前,這裡是石工們把石頭運往蓮花山海邊的通道。走在"南天門"裡,兩側整齊有序的釺痕痕跡依然清晰可見,撫摸上面斑駁的砂岩,耳畔彷彿響起鑿石的丁當聲,先民們艱辛勞作的景象仿若在眼前。

張發俊介紹,從蓮花石、南天門一帶,可以眺望到高聳在山端、被喻為"省會華表"的蓮花塔。大約在1785年,英國畫家托馬斯·丹尼爾到訪這裡,被這裡美麗而獨特的景緻所吸引,專門畫了一幅《蓮花塔和蓮花山城》。這幅畫現在被珍藏在香港藝術館,有助於我們瞭解當時這一帶的風物。

穿過南天門,經過順景巖,還有一個以蓮花命名的巖洞:蓮花巖。那是兩座內門相通的巨大巖洞。蓮花巖以前的面貌與今天截然不同,巖洞中間似一個盆地,周圍由九個巖洞組成,因為九個巖洞狀似九瓣蓮花而得名。

雄奇峻險燕子巖

從蓮花巖出來,朝著海邊往下走,不用多久便可以到達古採石場最壯觀的地方之一:燕子崖。腳下是崖頂的觀光亭,憑欄俯瞰,只見比肩而立的三四十米高赤壁紅崖,成大直角,插入谷底由採石坑積水形成的湖泊中,蔚 番禺蓮花山燕子巖為壯觀。有一段懸崖,中間橫空出現一個長方形的洞,裡面還擺放著一些條石。張發俊告訴我們,那是以前沒運走的石料。然而,那裡上不著天、下不挨地,古人們又是如何開採那裡的石頭?百思不得其解。

沿著小路走到巖底,從巖腳抬頭仰望,只見奇峰屹立,有的斷面十分齊整,像被刀削的一樣,巍巍絕壁直插青天,好像隨時都要下墜,令人目眩;有的深陷下去,像個巨大神龕;有的孤柱矗立,直指蒼天。這正合了那壁上的題詞:"開物天工劈巨巖,嵯峨削立倚天南。呢喃燕子安居處,有客長呤意興酣。"

巖底的一塊石壁上,刻著"蓮花山古採石場遺址"九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這個題字出自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之手。1983年,當時蓮花山古採石場的價值還沒有被充分認識,它存在的年代也無法確知。夏老來到這裡,在驚歎它的雄奇壯觀之餘,推斷它"不遲於宋"。夏老的這一看法,引起人們對這個古採石場的廣泛關注。

在這些岩石上,除了整齊的釺痕痕跡,還可以發現整齊排列著的碗口粗的洞,這是當時採石搭腳手架插杆洞眼。橫向的洞眼一般為圓形,縱向的為方形,這樣在採石面搭上腳手架工作臺,便於工作。這與中國古代的棧道技術有點類似,當時採石的主要工具僅僅是錘子和鑿子。這些洞眼後來一度成為燕子們棲息的好地方。

山明水秀八仙岩

離開燕子巖,沿著曲折小徑,在石山穿行,一處一景,常常會給你帶來驚喜。這邊還是連環對峙的四面崖壁,天空被縮成一方天井,轉過一個彎,眼前可能會出現一池碧水,睡蓮點點,令 你豁然開朗。即使同是峭巖,也各有風景:有的爬滿古藤,生機勃勃;有的看起來普通,但一棵松樹不屈不撓地從巖縫中站出來,讓一切都變得生動起來。

經過劍門、一線天、碧蓮池等景點,我們來到浴仙池。以前在採石後,水平的厚砂岩,有許多垂直節理的裂縫,清泉從裂隙中流出,匯流到一堵峭壁前跌下,如一條雪白的絲絹,水流不大,但跌入這池中卻像珍珠落玉盤,泉瀑之水清澈,傳說是神仙沐浴之地,因此也被稱為"浴仙池"。浴仙池旁邊便是蓮花山最大的巖洞:八仙岩。信步走進去,只見這裡最寬處23米,最深20米,是古代石工由表及裡釺鑿而成的人間洞天。

關於八仙岩的來由,又有一個傳說:據說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鐵柺李、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等眾仙,到增城探訪何仙姑回程時,途經蓮花山,見此地峰奇峭陡,便駕祥雲而下,來到這個大巖洞。眾仙見洞內泉水潺潺,涼風習習,且有石桌石椅,別有一番景緻,於是在此休息,圍坐在洞內高談闊論。大佛巖,前面是一雙手正用鑿子採石的雕塑。

守望滄海獅子石

離八仙岩不遠便是獅子石。只見青蔥山林中,矗立著一塊巨石,像一頭威武的雄獅,傲然屹立於山崖,雙目圓瞪,似在遠眺獅子洋萬里碧波,白帆點點,又微微張開嘴,似在吼叫。由於獅子石形象逼真,歷代先民把它神化,每當漂洋船過,都要頂禮膜拜,祈求保佑。

獅子石的形成年代久遠。原來,這裡地勢低,蓮花山不過是海面上的一個島,千萬年過去,地勢逐漸抬升,水位下降。獅子石原來是小島邊上一座岩石,千萬年來受海浪和海風的不斷拍擊、侵蝕而成今天的形狀。它是蓮花山最忠實的衛士,見證著這裡滄海桑田的變遷。蓮花山,以前叫"獅子山",就是以它命名,"獅子洋"這個名字也是由它而起的。

最新的廣東蓮花山導遊詞範文(二)

蓮花山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座名山,位於珠江口獅子洋畔。20xx年3月,蓮花山被廣州市政府評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蓮峰觀海”,名噪一時,其中的觀音聖境規模雄偉是目前箔金觀音銅立像的世界之最。

蓮花山原本是一座採石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百多年的西漢時期,而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蓮花塔和清朝康熙年間的蓮花城,更使得這種歷史沉澱感熠熠生輝。

在蓮花山你不僅能夠領略到青山綠水的自然風光,還能夠盡享出行的歡愉與閒適,無論是生機勃勃的水上樂園,還是河岸邊的燒烤與露營,都會使人有樂不思蜀之感。 近年來,蓮花山風景區又新建了蓮花山望海觀音、度假村、蓮花樓餐廳、商場等旅遊服務設施,成為了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

最新的廣東蓮花山導遊詞範文(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蓮花山旅遊區觀光旅遊,我是景區導遊員***,今天能與大家共遊蓮花山,感到非常高興,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希望今天的蓮花山之行,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走進蓮花山,我們不但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學到了修身養心的知識,聆聽人與自然的交響,更是在一座文化的寶山、智慧的海洋中暢遊。

現在我們來到了蓮花山最具特色的景點——蓮花山碑林,我們的祖先摩崖詠懷,勒石銘記,為中華大地憑添了無數人文勝景。這座吞古納今的碑林,為千秋萬代鐫刻了一部立體的文化鉅著。

蓮花山碑林始建於1994年,於20xx年秋竣工,佔地面積三萬平方米,以整座山為基址,依山就勢興建而成。山是一座碑,碑是一座山,碑林前有三座高高矗立的門碑,山下的圓形碑廊周長360米,8條旋轉上行的碑廊匯通到山頂的碑閣,形成了全國罕見的一組球面建築群。這些錯落有致的仿古式建築,綜合了南北建築風格,造型獨特,氣勢恢巨集。

蓮花山碑林容碑一萬塊,收刻了儒、釋、道、醫、武、諸子百家的經典著作以及各民族文化精華,將歷代藝術珍品、民間收藏品、歷代書法、繪畫代表作、當代名家墨跡、出土文物描圖、著名科學家肖像、科學發明圖解等,包容兼收,分類概括。

蓮花山碑林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碑林,那麼它都有哪些特點呢?

首先,碑林的總體設計以整座白猿山為主體,這樣的構造既富有動態感,又能體現出碑林的雄偉氣勢。

其次,碑林的內容彙集了古今中外文化精粹,既繼承儒釋道醫武的精華,又融匯了時代的特色;既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又體現了時代創新精神,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積極作用。

第三,碑林巧妙地將端莊、高超的書法藝術和精湛的繪畫技巧緊密地結合起來,把碑刻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滿足了不同文化層次的需求。

第四,碑林所徵集組刻的大型系列作品,不僅歷史跨度大,而且內涵極其豐富。比如《論語畫解》刻石53塊,《法界源流圖》95塊,《淳化閣法帖》98塊,《中華名匾》100塊,《浮圖大觀》105塊,《周易畫傳》448塊,《五百羅漢圖》500塊。

碑林的刻碑採用的是陽刻、陰刻相結合的手法,比如臉部和外露的面板全部用陽刻,這種刻法能達到反差效果,使影象變得更生動、逼真。碑刻的不同刀法,還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色調。碑林所刻的人物及書畫,線條流暢,虛實分明,毫髮纖真,受到書畫家一致的高度評價。

碑林的石材選用河南“皇坑”出產的石灰岩青石,這種青石石質細膩,顏色均勻,歷經千年仍能保持完好。其中最難開採和制型的是大碑,蓮花山碑林得到的重9噸以上的大碑都是幾經周折從深山中開採,再千里迢迢運回來,其中,中心閣碑整體高9.1米,重達50噸,碑林外的主門碑中,主碑“蓮花山碑林”高9.8米,重達73噸,兩座副碑高7.8米,重各達40噸。

我們現在看的是一號長廊——儒家文化,主要有《四書》、《茶經》、《論語畫解》等作品。其中《論語畫解》是由臺灣當代著名畫家江逸子在孔子誕辰二千五百週年時精心繪製,從孔子《論語》中選取51則語錄和《大學》、《中庸》的各一則語錄,配以工筆人物畫,繪製而成《論語畫解》,闡發儒學大義,筆法細膩,形象生動,圖文並茂。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傳孫女孔德懋女士稱讚此舉乃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大好事,並欣然題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二號碑廊——釋家文化,主要有《金剛經》、《心經》、《無量壽經》等佛家上乘經文。

三號碑廊——道家文化,主要有《道德經》、《玉皇心印妙經》等。其中《老子出關圖》是我國著名畫家黃迪杞經過三次反覆修改的作品;還有《八仙過海圖》。

四號碑廊——醫學文化,主要有歷代名醫畫像、《神農本草經》、針炙圖、中藥圖譜等。其中歷代名醫圖共有160幅,是我國最全、最多的一套名醫圖。中藥圖譜收刻了常見中藥圖共200餘塊碑。

五號碑廊——武學文化,主要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諸葛兵法》、《三十六計》等古時候有名的兵法,以及我國從商朝時期至清朝時期每個朝代的兵器、士兵服飾,還有我國古代優秀的傳統武術,如少林內廊祕法、李氏太極拳等。

六號碑廊——民族文化,主要有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文化的介紹、曹雪芹的《曹氏風箏圖譜》、日本的《源氏物語畫卷》等。其中,《曹氏風箏圖譜》為清代著名文學家曹雪芹所繪,詳述風箏起放、扎糊、分類、彩繪的訣竅,圖譜圖樣精美,技藝精湛,堪稱藝術珍寶。抗日戰爭期間,這一國寶流落日本,幾經劫難,終得以重見天日。日本的《源氏物語》是日本最早的小說,被譽為日本的《紅樓夢》,是日本的文學瑰寶,日本畫家又將這本書講述的故事描繪成畫,形成了《源氏物語畫卷》。

七號碑廊——吳楚文化,主要有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漢漆器圖案、秦簡、《離騷》、隨州曾乙侯編鐘、古銅鏡系列等。鄂州是古銅鏡之鄉,碑林收刻的124面古銅鏡均是國家一級文物,藝術價值極高。隨州曾乙侯編鐘是我國成組出土編鐘數量最多、重量最大,鑄造最為精美的一組,充分展現先秦楚文化的輝煌,也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大奇蹟。

八號碑廊——科學技術文化,主要有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中國古代科學發展史、四大發明、乾隆御題棉花圖、西昌衛星發射紀念章等。其中,《御題棉花圖》由乾隆年間直隸總督方承觀畫成,他將當時棉花的整個生產過程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表現出來,並由清朝乾隆皇帝親筆為每幅畫題詩、作序,堪稱藝術與古代科技結合的上乘之作。

外圍的篆刻碑廊——主要有《清明上河圖》、中華勝境圖、七十二候印譜、黃庭堅《松風閣》詩卷、毛主席的《水調歌頭·游泳》、蓮花山風景、無錫惠山泥人等。其中《七十二候印譜》為明代著名篆刻家何雪漁所治、清代篆刻家童叔平摹刻,按二十四節氣,每節氣五日為一候,以每候內自然界的典型事物的變化為文,由於原刻石早已無存,這個印譜更為珍貴。《松風閣》長卷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黃庭堅行楷書中的力作,結字內緊外鬆,筆法渾圓,出筆長而蒼勁有力,一波三折,氣勢開張,昂藏有態。《清明上河圖》是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其畫卷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清明時節汴河及其兩岸的風光,以全景式的構圖、嚴謹精細的筆法,展現了十二世紀我國都市各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況和社會風貌。《水調歌頭·游泳》是毛澤東1956年暢遊長江時所寫,詞的巨集大意境和氣吞山河的雄偉氣勢與書法的流暢奔放相得益彰,體現了一代偉人的樂觀、豪邁和睿智,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中心閣是蓮花山碑林的中心建築,也是八條碑廊的匯聚處。中心閣的外側有12根通天柱,上面雕塑著十二生肖,中間八根通天柱,是金猴攀援;裡面四根通天柱,盤繞著四條金龍;上頂外圈凸塑先天八卦,地面用大理石嵌鑲後天八卦。閣內彩繪面積約為1987平方米,將中國傳統的彩繪手法和西洋寫實的油畫工藝結合為一體,畫面真實自然,境界開闊。穹頂正中的九條巨龍,神態各異,翻騰遊動,穿雲破海,九龍四周的穹壁上東邊的太陽和西邊的月亮相對,日月並明。四周深藍天空佈滿星辰,整個內頂為一個浩瀚的宇宙。穹壁的外圈是四幅東春南夏西秋北冬四時的景象;第二圈是以油畫展示八卦內涵:風代表巽卦,雷代表艮卦,電代表震卦,火代表離卦,水代表坎卦,澤代表兌卦,天代表乾卦,地代表坤卦;第一圈與第二圈之間的穹壁和第二圈外與中心閣外圈的穹壁上,以燈飾形成河圖、洛書佈局及星座。

中心閣內最為有名的就是這組《法界源流圖》碑刻了。此圖源於宋代《大理國梵像卷》,歷經宋、元、明、清500餘年,至清乾隆年間入貢皇宮。乾隆皇帝視為珍寶,命宮庭畫師丁觀鵬在“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國師的指導下臨摹而成。原本現藏於吉林省博物館。此畫卷刻石95塊,場面巨集大,描繪精細,色彩絢麗,形象繁多,其人物神態生動,形神特質千變萬化,代表了清代工筆人物畫和佛像畫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佛教繪畫藝術的百科全書,也是我國藝術史上的奇珍。

蓮花山碑林的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情支援,無數書畫家、篆刻家、文史專家、收藏家紛紛獻策獻寶,貢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結晶和家藏的書畫精品。中央電視臺、湖北電視臺、人民日報(海外版)等都相繼報道,在海內外形成了較大影響。徜徉碑林,縱橫慧海,感受傳統文化的濃郁氛圍,得到心靈的調和與思想的充實。

來蓮花山旅遊,既可以飽賞自然風光之美,還可以學習養生之道、處世之理,感悟人生,陶冶性情,在旅遊中感受健康與幸福,豈不悠哉樂哉!

最新的廣東蓮花山導遊詞範文(四)

你說的是深圳的蓮花山公園吧。

深圳蓮花山公園在深圳福田區,位於市中心區,在市民廣場北邊。這裡風景優美,環境清新,是深圳市民的一處休閒勝地。蓮花山海拔只有106米。

山頂廣場建有一座高大的鄧小平雕像,在這裡,人們可以瞻仰這位給深圳乃至全國帶來幸福今天的偉人。所以,蓮花山也就成為了深圳人最嚮往與最崇敬的地方,不僅如此,凡來深的中外領導都會來這裡憑弔、緬懷小平同志。

登頂的道路有多條,東西南北各個方向都有通往山頂的登山道,有車的話,可從北面的登山道登頂。白天登頂,可觀深圳的林立高樓、氣派豪華;山頂夜覽,可賞深圳的燈火輝煌、流光溢彩。

山下有可供觀魚、划船的湖泊,南北都有大面積的休閒草坪,山坡植被茂密,林木品牌繁多。東面還有較大面積的荔枝樹,每當荔枝成熟時節,這裡可以購買品嚐到最新鮮的深圳荔枝。

蓮花山公園與深圳市民中心的連線處,建有一條寬敞氣派的空中通道,漫步其上,仰視兩側摩天高樓,眺望山頂小平雕像,令人神清氣爽,胸懷激盪。市民中心猶如展翅的大鵬,扶搖直上,氣衝霄漢。

深圳蓮花山公園內的主要景點還有“風箏廣場”、“關山月美術館”、“改革開放三十年紀念公園”等;山腳下有深圳圖書館、深圳音樂廳、深圳書城、少年宮等,這裡也是市民文化活動的集中地。

這裡的交通極為便利,已建成運營的深圳地鐵龍崗線、龍華線均途經這裡(少年宮站),公交路線更是四通八達。

最新的廣東蓮花山導遊詞範文(五)

蓮花山風景區一隅蓮花山風景區位於番禺市的東郊,距離廣州市區20千米。蓮花山原名“石獅頭”,是古代石礦場,因採石後留下來的石頭似出水芙蓉(蓮花)狀而得名。遠自西漢時期,先民們在此大規模地開採石料,形成懸崖峭壁、奇巖異洞,如蓮花石、燕子巖、八仙岩、蓮花巖、觀音巖、飛鷹巖、南天門、神仙橋等。既是古代人民一錘一釺開鑿而成,又經歷兩千多年的自然風化,真正是千姿百態,雄偉勁拔,一座偉大的“石雕古蹟”。

山上有明萬曆四十年(1620xx年)建造的被譽為“省會華表”的蓮花塔和清康熙三年(1664年)建造的蓮花城等古蹟,被列為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建成的望海觀音金像,高40.88米,以120噸青銅鑄成,外貼180兩黃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觀音像,是飲譽中外的藝術瑰寶。

蓮花城現已建成一座仿清兵營,遊人在城頭可遠眺壯麗浩瀚的珠江景色。每年這裡還舉辦桃花節、蓮花節,以花節展覽盛會為特色,以觀光性、藝術性、知識性手tk吸引遊客。蓮花山旅遊區有環境優雅、裝置先進的度假賓館與舒適的餐廳、舞廳、燒烤場及購物街;還有水上樂園、文藝表橫廳等大型遊樂專案。

1996年開通的區內上下山穿梭巴上和磁卡電話亭,更使旅遊區服務又上了一個新檔次。

連綿起伏,橫貫粵東的蓮花山脈,主峰位於海豐縣城北郊14公里,海拔1336米,海豐八景中的“蓮峰疊翠”和“銀瓶瀑布”就在這裡。蓮花山主峰方圓5000多公頃,崇山峻嶺,千山萬壑,奇峰異石,青山綠水,構成了著名的蓮花山旅遊風景區。

風景區以雞鳴寺為中心,在五公里半徑範圍內的名勝古蹟有“金雞鳴曉”、“玉龍噴須”、“仙人潛洞”、“如來盤石”、“三井迴音”、“五馬歸槽”、“獼猴奇石”等等,構成一幅幅美麗別緻的風景畫。中外馳名的蓮花山茶,以這裡出產的為正宗,用蓮花山之泉沏蓮花山之茶,別具風味。

明代崇禎六年(公元1633 年)印真和尚化緣至海豐,看到蓮花山山環繞,幽靜秀雅,很有靈氣而擇地始建蓮花山腳庵,庵堂建成後,廟人常聞半嶺村戶的雞鳴聲,便又另取名雞鳴寺,佔地4800平方米,印真大師乃是雞鳴寺的開山始祖。雞鳴寺由於處在蓮花銀瓶雙峰環抱的雞心山半腰,右靠“蓮峰疊翠”,左倚“銀瓶瀑布”,面向東方,居高臨下,氣勢磅薄。人們抵達雞鳴寺時,蓮花山主峰積滿雲翳,煙靄在半山腰繚繞,見不到蓮花山的真面目。需待上午九時左右,太陽悄悄爬上山尖,驅散雲翳,片片雲彩隨風飄向遠方,蓮花主峰象揭去面紗的少女露出蓮花綻放般的笑容,美得叫人讚不絕口。自古蓮花開在荷塘裡,唯有這裡蓮花得自天然開在青山雲間,實為怡情養性之勝景。

今天,蓮花山旅遊風景區重建雞鳴寺,已營造了千畝果木、萬畝松林。雞鳴寺建設規模巨集大壯觀,計劃建造觀音閣、大雄寶殿、四大天王殿、內外山門、禪房、齋房、僧房等,總建築面積逾20xx平方米。全部採用仿古式建築。與此同時,在寺外計劃建設避暑山莊、度假村、娛樂場、天然游泳場、素菜館、車場、商場、賓館、橋廊圓亭、疊廊方亭、八角涼亭、人工湖亭、雞鳴寺開山祖師印真和尚墓塔、金雞出籠雕塑、彭湃烈士紀念亭、萬花圃、動物園、先人功德堂等,還要整修獼猴奇石、三坑匯水等和闢建梅場、菜場。1920xx年彭湃犧牲後,海豐人民曾嚴加警戒在這裡召開彭湃烈士追悼會。這是這個風景區的近期規劃。趙樸初已為之書題寺名“雞鳴寺”三字。蓮花山旅遊風景區的中期規劃準備建埔仔溫泉、廊灣溫泉和紅花地水庫遊艇區;遠期規劃主要是修建環山公路,使遊客可登蓮花山、銀瓶山主峰以縱觀遠近景緻。這個風景區一經建成,即可開設蓮花山一日遊、三日遊和七日遊業務,必令遊人留連忘返。

馳名中外的蓮花本山茶,以此出產的為正宗。用蓮花山之泉,泡蓮花山之茶,風味尤佳,飲之口福不淺,馨甘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