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小南海導遊詞大綱

欄目: 重慶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32W

各位朋友各位來賓:您們好!歡迎各位的到來,我是導遊XXX,很高興能夠與你們同行,希望我的服務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並祝大家旅途愉快!

小南海導遊詞大綱

現在我們是向國家級地震遺址保護區小南海進發。小南海是一個地震堰塞湖,位於重慶與湖北交界處,距黔江城32公里,行車約一小時即到。

小南海由於其全國獨有、世界罕見的地震遺蹟加上美麗迷人的湖光山色,二020xx年被評為重慶市“十佳”旅遊景區,20xx年被國家地震局批准為“黔江小南海國家級地震遺址保護區”和“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

[路途中]

介紹黔江區面積、人口、民族、經濟、特產等概況。重點介紹民族風情,包括吊腳樓居住習慣,擺手舞、薅秧鑼鼓、木葉情歌等能歌善舞習俗;飲食以綠色食品為主,如綠豆粉、油茶湯、幹豇豆、牛肉脯、珠蘭花茶等;土家人心靈手巧,織錦、蠟染等遠近馳名,最著名的是西南卡普;婚戀喪葬習俗獨具一格。

[同心橋附近]

從這裡開始進入重慶市與湖北省交界地,由於邊界劃分不是以這條河或路為界,而是不規則的犬牙交錯,形成很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插花”之地,因此各位朋友隨時在腳踏兩省之間。兩省市人民友好往來,用同心橋連線起深厚的友誼。

[大路壩及南海集鎮]

黔江的南海鄉和湖北咸豐的大路壩鎮在這裡脣齒相依,我們首先經過的是大路壩鎮,兩個鄉鎮以河為界,跨越這座橋就是黔江小南海鎮政府所在地。這裡有錢的家庭都安兩部電話,大家想想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裡是兩省市交界地段,座機有重慶網和湖北網,為了避免隔壁都要打長話的情況,所以有錢的家庭同時安兩部電話,一部重慶網,一部湖北網。還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就是在兩省市一些交界不遠的地方打行動電話,如果對方的網路訊號比本方強的話,就會被對方搶訊號,哪怕在本省市的地盤上打,也會出現漫遊的情況。

[進大門不遠]

我們現在置身於小南海地震滾石遺址區,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滾石密佈、巨石林立 、形態猙獰的壯觀場景,滾石截斷溪流,形成了一道長1170米、高67.5米,底部寬1040米的天然大壩。這些或臥或立,大的超過萬噸的亂石來源於上面斷崖絕壁的大垮巖 、小垮巖,或者是從地下冒出來的。整個地勢從西北向東南滾落 。身臨其境,朋友們現在是否可以想象當年山崩地裂 、飛沙走石 、驚恐號哭的景象。據清光緒《黔江縣誌》記載:小南海地震發生的時候,聲響如雷,房屋搖晃厲害,好象要傾倒,瓦片紛紛飛落,池塘裡波濤洶湧,居民驚恐號哭走出來,站立不穩,只能爬在地上。這裡溪口有一座山聳起來,忽然如刀截般從中斷裂。地中的石頭也迸出來,橫飛旁擊,壓死居民幾十家千多人,溪口被堙塞,之後成湖,土田房舍全被淹沒。

小南海地震發生於清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農曆5月初8,陽曆6月10日),初步確定震級為61/4級,烈度為8度。小南海處在渝東鄂西褶皺帶內,以震旦系變質岩為基底,最近的構造運動主要表現為大面積的隆起抬升,所以小南海地震的發生,可能與本地區基底短裂活動有關。小南海由於遠離城市,人煙稀少,所以地震遺址得以完好的儲存下來 。

這次地震還另外形成了四個小的堰塞湖泊:一個是掌上蓋小叉塘,長110米,寬80米;另一個是段溪河支流上的汪大海,長1.5公里,最寬60多米;還有一個是離大門不遠的向家灣塘,直徑約30米,水深10米;第四個是蛇盤溪湖,已被河水衝開,但堰塞痕跡仍清晰。

考察過小南海的中科院院士及國家地震局有關專家一致認為,小南海作為地震堰塞湖,其規模之大 、景觀之美 、保護之完整 、地震運動程式之清晰、學術價值之高 ,都是全國獨有 、世界罕見的 。她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珍貴遺產 ,也是世界文化的珍貴遺產 。日本專家則稱之為世界一絕,並譽之為“活的地震博物館” 。

小南海的地震遺址具有極高的學術和社會價值:

首先它有助於研究地震的成因以及活動規律 ,更好的解決地震預報 、地震控制等問題 。

其次這裡保留著歷史地震災害在地面破壞的各種現場要素 ,教育人們防震減災 ,是人們認識自然 、瞭解科學和廣泛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的極好場所。據史料記載 ,這次地震是有預兆的 ,震前數天天氣暗淡,地氣蒸騰 ,井水發紅 、味鹹 ,雞驚飛上樹 ,狗狂叫不止 ,而且馬驚恐不安,有很大的地聲傳來 ,要是當時人們具有地震知識 ,就不至於壓死百餘戶千餘人啦!如今世界上地震頻發 ,但願小南海的悲劇極少發生 。

第三 、遺址所儲存的完整崩滑體 、崩積物 、地震淤壩 、地震堰塞湖等是寶貴的自然遺產 ,為地震災害提供了珍貴的對比研究的自然實體 ,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

第四 、地震遺址有很多標本化石 ,如波紋石 、水下醉漢森林 、水下莊園和農舍民房等極為難得 ,是重要的潛在研究資源 。

最後 ,“大垮巖”和“小垮巖”從形象上與活動斷裂的斷層三角面特徵十分吻合 ,在活動斷層研究領域內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因為架橋樑、打隧洞等工程都要避開斷層地質。

正因為小南海具有儲存完整的地震遺址 ,加上美麗的湖光山色 ,二020xx年被評為重慶市“十佳旅遊景區” ,並於20xx年二月被國家地震局批准為“黔江小南海國家級地震遺址保護區”,列為“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

[防滲工程處]

為了整治小南海病害 ,防止湖水滲漏 ,損毀天然堤壩 ,我們在這裡進行帷幕打孔灌漿,修築了防滲大壩,同時還修建了人工溢洪道。

[海口湖邊]

盪漾的湖水與林立的礁石組成小南海的神韻 ,就這是當年地震山崩堵塞板夾溪而形成的深山明珠——小南海,是全國少有的地震堰塞湖之一,也是重慶市第一大天然湖泊 。

小南海水域面積為2.87平方公里,湖面長5公里,最寬處1公里,平均水深30米,最深處有52.7米,積雨面積達15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7020萬立方米,有板夾溪、白鶴溪、清溪溝、嘯溪溝、白礬溪等五條溪流注入,所以水源是不成問題的。大家通過遊覽可以感覺小南海鑲嵌在群山之中,東有二仙岩,南有八面山,西為雞公山,北為祿井山。

小南海至今仍有許多不解之謎:

首先是震級和烈度至今仍爭議不斷 。因為據巫山 、巴東、吉首史料記載當時這些地方都有震感,有感半徑達200公里以上,而判斷歷史地震如果有感半徑超過200公里一般定為6.8級以上,所以很多專家認為小南海地震震級定為61/4有點保守,烈度為8度也如此,那麼到底應該是多少呢?我們等待更有說服力的判斷 。

其次是大壩區的成因長期以來是“拋灑”假說占主導地位,認為這一片是小垮巖崩塌拋灑出來而形成的(大垮巖是滑塌),那麼是什麼樣的力量把岩石拋灑到1170米之外呢?又成了一大不解之謎。

第三,如今很多人對“拋灑”假說提出質疑,認為壩址區堆積物達4000多萬立方米,現場看周圍山體很難滿足這一點,而且山體高差不夠,因此大壩的形成不僅僅是跨巖,還有其他的因素在裡面,如升降運動等,因為縣誌記載地震時地中的石頭迸出來,中間有山聳起。如此一來,大壩的成因又成了一大不解之謎。

第四,根據現場的斷崖絕壁和地面堆積物,很多人都試圖描繪出地震前的地貌原型,但無一成功。因此大跨巖、小跨巖以及大壩在地震前是什麼樣的,則成了千古之謎。而將在這裡建設的地震博物館電子演示廳用聲、光、電、實物模型等模擬當年地震發生情形,極需知道這裡的地貌原型。

第五,水面下淹沒的羅家祠堂,農舍民房,以及“醉漢森林”是什麼模樣?也等待著我們的探險愛好者去水下探個究竟。就象央視在雲南撫仙湖水下考察一樣。

[礁石區]

對面的山頂形如一乘轎子,被人們稱為轎頂山,加上寸草不生的大跨巖,合稱為“轎頂赤壁”。

轎頂山下,這一片礁石圍成的湖水被人們稱為“綠蔭塘”,它有一個奇特之處,不論外面的湖水有多麼渾濁,但“綠蔭塘”裡的水始終碧綠青翠,譽之為“蔭塘蓄翠”。

[面對朝陽寺島]

面對我們的島嶼是小南海三大島嶼之一——朝陽寺島,得名於島上的朝陽寺,因為形如蝴蝶,也稱“蝴蝶島”,面積為96.9畝。朝陽寺為乾隆二十九年(1764)間的一位黔江知縣楊雲彩積善重建,原有寺宇四合大院,房屋60多間,供奉著南海觀音及二十四諸天神,以及十八羅漢等。小南海就因為供奉南海觀音而得名。可惜朝陽寺在“文革”中被火焚。只留下這些虯勁蒼翠的古鬆,遙對海口,歡迎各位的到來。南海,在佛教中是觀音大士居住的仙境。然而這大自然中的小南海,卻是地震給人類造成的一次浩劫留下的遺址。

黔江庚戌起義的核心組織,溫朝鐘倡儀的“鐵血聯英會”會址也設在朝陽寺島上,後來聯英會的主要首領溫朝鐘、王克明、黃玉山均因起義失敗而遭殺害,辛亥革命後被追認為“烈士”,為他們建立的“三烈士祠”也在“文革”中化為灰燼。自然的浩劫與人為的浩劫在這裡交錯重疊。

溫朝鐘是黔江四大歷史名人(其他三位為西晉丞相範長生、大詩人陳景星、紅三軍政委萬濤)之一,生於1878年,土家族,中國同盟會會員。他從小文才出眾,好打抱不平,1920xx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成都通省師範學校,試官召見時,他大談時政,批評朝廷,雖被錄取也不入學,遊遍川、鄂、湘、黔四省,練習拳術,學造炸彈,以圖變革。後來由同鄉介紹加入同盟會,回到黔江後建立風俗改良會,然後與社會的骨幹王克明、黃玉山組織“鐵血英雄會”,不久改為“川鄂湘黔鐵血聯英會”,提出“義聯英俊、協和萬邦、推翻滿清、復興中華,實現共和”的政治綱領,1920xx年在鳳池山誓師起義後,長驅直入縣城,趕走知縣。然後撤出縣城計劃攻打彭水,由於訊息閉塞不清楚彭水情況,不敢輕易前去。於是調頭再次攻打黔江,在黔江縣城西郊被王昌熾搬來的洋槍隊伏擊,受創嚴重,退兵到咸豐境內破水坪。這次起義震動了朝廷,川鄂湘黔四省清軍先後趕到進行圍剿,使起義失敗,三位領袖被槍殺,溫朝鐘享年32歲。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關嚮應率領的紅三軍於1933年12月22日黎明抵達南海鎮,一舉殲滅盤踞在此的白匪軍一個營,當日就攻下了黔江城。可以說紅三軍是在小南海打響了入川的第一仗。

現在的人們正在變害為利,大家看清溪溝這邊的黃牆建築,它就是小南海大堰進水匣,既供黔江城的飲水,同時還是嘉禾電站的水源,並且灌溉了廣闊的田野。小南海雖隔黔江城32公里,但卻是黔江10餘萬人的生命之源,因此我們必須象愛護自己的母親一樣保護她,請大家手下、嘴下留情,別向湖內亂拋垃圾。

[雞爪亭旁]

這座亭叫雞爪亭,建在突露出水面的雞爪石上,供遊客休憩觀景。

我們現在向小南海最深處前進,前面是小南海最小的島嶼——老鸛坪島,面積為8.6畝。老鸛坪島因為常有一種長嘴、灰白羽毛的老鸛鳥棲息其上而得名。卵石、沙灘、古鬆倒映水中,老鸛坪島宛如萬頃碧波中的一隻青螺。

[老鸛坪島旁]

在那邊湖彎的水下面,有一座被淹沒的羅家祠堂,至今完好的儲存在水下面。說起羅家祠堂,還有一個“紅蛇降大災”的傳說:地震這年在朝陽寺西側的這個埡口下面,羅氏家族請來一些石匠修建羅家祠堂,在開啟基石時,從中開出一條小紅蛇,這條小紅蛇從石中出來後,並不急於逃生,反而搖頭擺尾向著老石匠,若有所求。老石匠見事奇怪,就對它說:“小紅蛇,你如果是龍的話,等我把祠堂修好了,你就來歸位”。話剛說完,只見那小紅蛇點了點頭,一霎時就不見了。時隔不久,祠堂竣工這天早晨,天昏地暗,狂風暴雨,忽然一聲巨響,轎頂山跨巖了,岩石堵住了扳夾溪。不久溪水上漲,淹沒了羅家祠堂。從此羅家祠堂變成了水下龍宮寶殿。

前面這個故事只是反映了人們的美好祝願,還有一個“李少白脫險”的故事則顯得較為真實:相傳在大垮巖下的毀家灣,地震這天有一家財主辦喜事,相隔不遠的李紹白去吃喜酒,騎上馬正準備出發時,馬卻四腳亂踢,高聲長鳴,驚恐不安。李少白的母親說:“坐騎不安,主有不測,你就不要去了吧!”李紹白聽從母親的勸告,拴好馬,才跨進房門,忽然地動山搖,祿井山垮巖了,毀家灣全被淹沒,李紹白倖免於難。無意中這位母親的話與地震常識巧合,冥冥之中保佑了自己的兒子。

小南海地震時,掌上蓋也垮了巖。據說巖下住著一家姓黃的家族,四世同堂,幾十口人,人稱“黃十桌”。地震前,一家人正在吃早飯,他家的女兒回來過端午也在桌。正吃飯時,忽然一隻小狗跑來,銜起飯瓢就往外跑,他家的小丫頭髮現後,急忙去追趕,正當小丫頭追出大朝門時,地震發生了,山岩垮了下來,黃姓一家慘遭劫難,惟獨小丫頭倖免於難。當地人稱之為“小狗救人命”。

[湖心]

這下面有水下“醉漢”森林,木材在水下是越浸越硬的,所以水枯季節船老闆在這一帶特別小心,避免觸上樹樁。在小南海,民間還根據湖面的一些現象來預測天氣變化,如久晴之後,突然有一排短木棍直立著遊動於湖面,則是大雨將至的象徵,大雨一過,這些木棍便橫臥在湖面了;反之,大雨時節,突然出現大量木棍豎著,則是雨止天晴的前兆。

前面就是小南海的第一大島——牛背島,面積為124.9畝。右邊是側臥的頭部,中間如同寬闊的牛背沐浴水中,牛回頭顧盼湖心小島——月亮堡,形成了“犀牛望月”的景觀,島後的倒牽溪窄如綵帶,幽深飄逸,牛背島上松林茂密,曲徑通幽。各位朋友,我們在這裡下船上島,到牛背島上去探奇尋幽、休閒放鬆吧!

[牛背島遊道]

牛背島上四季雜花生樹,一島松風,進入其中恬淡自然,榮辱皆忘,朋友們能否感受這種寧靜自然的氛圍呢!這種松樹叫紅色薄皮馬尾松,是一種珍貴的樹種,它的種子還曾經出口到日本呢。

[回程湖心]

我們已經游完了小南海,右邊是八面山,因為四周懸崖陡坡,象一張圓桌狀而得名,主峰海拔1720米,1956年曾經是四川省的一個勞改農場,後來又在上面興辦青年農莊,開荒種地,如今是國有林場,上面植被蔥鬱,是我們今後旅遊開發的重點之一。

小南海群山植被、樹種繁多,有珙桐、紅豆杉、水杉、銀杉、銀杏、鵝掌秋等珍惜植物;有板栗、山拐棗、枇杷、蘋果、李子、梨子、桃子等果樹;湖內還盛產魚類,如白鰱、鯿魚、紅鯉魚、草魚、團魚和武昌魚等;湖面上經常有白鶴、鸛鳥、水鴨子等飛翔;山間有錦雞、竹雞、貓頭鷹、杜鵑等鳥類;還有金錢豹、麂子、獐子、野豬、毛狗、靈貓等野獸出沒。穿梭往來的打漁船以及湖周垂釣的人們組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返黔車上]

講笑話,智力題,唱《木葉情歌》、山歌等,消除旅客疲勞。

[抵黔下車前]

今天的遊覽就此結束,大家對我的工作和服務有什麼看法,請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