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精選23篇)

欄目: 北京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78W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1

大家好!今天咱們一起來到了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天壇。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祭祀建築,建於明代永樂十八年,也就是1420xx年。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精選23篇)

現在請大家跟隨我從北門進入。一進門大家就可以看見四排整整齊齊的綠松樹,中間這兩排是龍柏,兩旁則是高大的松柏。走過門洞,走上臺階,就是著名的祈年殿。祈年殿四周的圍牆是方方正正的,而祈年殿本身從下至上都是圓形的,這代表了“天圓地方”。殿中有28根柱子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最長也是最精美、紅色雕金的四根柱子,位於中央,叫“龍柱”,又叫“通天柱”,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第二種是位於中圈硃紅色的十二根柱子,叫“金柱”,代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第三種是位於外圈與殿身成一體的十二根巨柱,叫“簷柱”,代表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第二種加第三種24根柱子代表了一年中的24個節氣,三種總共28根柱子代表了28個星宿。殿裡有八把椅子意味著有八個皇帝,前面放著他們的牌位。殿中有上貢的牛,桌上還有許多食物,都是用來祭祀的。等祭祀完成後就要把牛羊等動物放到殿外的燔柴爐裡燒掉。

接下來我們要從祈年殿南門直走先去皇穹宇和迴音壁,不過遺憾地告訴大家,由於以前有人不愛惜公物遺產,在迴音壁上亂塗亂刻,現在已經用鐵柵欄封上了,希望大家參觀遊覽時要愛護公物遺產。之後我們再去圜丘,大家可以站在天心石上吼兩嗓子,聲音可非同一般呀,一定是又濃厚又洪亮。

現在我們就出發了……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2

親愛的遊客們,你們好嗎?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說的檯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裡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裡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請大家不要攀爬樹木,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寧靜的心態,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裡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遊覽結束了,希望這次遊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裡留下深刻的回憶。

希望大家下次再來哦。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遊覽天壇公園。我叫張熙芃,大家可以叫我張導。今天由我帶領各位朋友遊覽天壇公園裡的祈年殿、圜丘和迴音壁。下面我們先遊賞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建於1420xx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也是北京旅遊的標誌。1751年修繕後,改名為祈年殿。1889年毀於雷火,數年後按原樣重建,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祈年殿直徑達32。72米,頂部為鎏金寶頂藍瓦三重簷攢,層層收進,總高38米。因為天是藍色的,所以殿簷用藍色琉璃瓦鋪砌而成,以此來象徵天。

這座圓形石壇就是圜丘,是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壇周長534米,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層。如果大家數數就會發現,每層臺階的數目都是“9”的倍數。因為我國古代把單數稱為陽數,“9”是“陽數之極”,象徵著皇帝的權威。頂層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太陽石,也叫天心石,站在上面呼喊或拍手,聲波會被近旁的欄板反射,形成明顯的迴音。

大家跟著我的腳步,我們繼續向前走,待會給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可以自己觀賞一下,拍照留戀,但是一定要注意要文明觀賞。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4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是帶領你們去北京天壇遊玩的導遊小章,很榮幸能在這裡為你們服務,有什麼做的不周的地方請多多指教。

我們現在來到了精緻、漂亮的北京天壇。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清、明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結構,魅力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可是有極大的聲譽呢!

進了天壇,我們知道了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也就是一四二零年,與故宮是同時修建的,天壇的總面積約二百七十萬平方米,可大啦!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物全都在內壇。南邊有圓丘壇、皇穹宇,北邊有祈年殿、皇乾殿,是由一座高2米半,寬28米,長360米的甬道把這兩組建築連線起來。天壇的總體設計,從它的建築佈局到每一個細部處理,都強調了“天”。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我們登臨其上,環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廣闊的天空和那像徵天的祈年殿,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油然而生。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於上天,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的遊程到此結束,謝謝你們的光臨,再見!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5

親愛的遊客們,你們好嗎?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說的檯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裡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裡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請大家不要攀爬樹木,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寧靜的心態,

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裡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遊覽結束了,希望這次遊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裡留下深刻的回憶。

希望大家下次再來哦。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6

親愛的遊客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天壇。我是你們的導遊丁培爾,大家可以叫我丁導。

天壇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於明朝,是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9處景觀之一。下面請大家跟著我,一起去參觀天壇的主體建築——祈年殿。

祈年殿建於1420xx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也是北京旅遊的標誌。1751年修繕後,改名為祈年殿。1889年毀於雷火,數年後按原樣重建,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祈年殿四周的圍牆是方方正正的,而祈年殿本身從下至上都是圓形的,這代表了“天圓地方”。殿中有28根柱子,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最長也是最精美、紅色雕金的四根柱子,位於中央,叫“龍柱”,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第二種是位於中圈硃紅色的十二根柱子,叫“金柱”,代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第三種是位於外圈與殿身成一體的十二根巨柱,叫“簷柱”,代表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第二種加第三種24根柱子代表了一年中的24個節氣,三種總共28根柱子代表了28個星宿。據說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設計建造的。天壇的美景說也說不盡,看也看不完,大家可以細細欣賞。

天壇公園是文化遺產、名勝古蹟,遊玩時請注意愛護文物,不要亂塗亂抹,並注意環境衛生。兩小時後我們大門口見,祝大家玩得開心!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7

你們好!我是天馬行空公司的導遊,我叫鄭梓濠。今天,我就帶你們遊覽我國偉大的建築工程——長城。大家和我一起登上長城吧!

你們遠看,長城就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萬蜿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一共有一萬三千公里,多雄偉啊!

現在,我們就在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輔著的方磚,十分平整,像寬大的馬路,城牆外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嘹望臺和射口,是屯兵使用的,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個城臺,打仗時,屯兵就可以互相呼應了。

大家現在來到了長城上了。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很自然的就想起了古代人們建造長城的艱辛吧!大家看看這些條石,一塊就有三千多斤重。那時候,什麼車也沒有,就靠這無數的肩膀,無數隻手,一步一個腳印地抬上那個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啊。

好啦,你登上長城就是做了一回好漢啦!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參觀、拍照!半小時後集中,請大家在遊覽時注意安全,謝謝合作!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8

各位尊敬女士們、先生們、小朋友們:

大家今天好!

我是今天的導遊__X,大家可以叫我__。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天壇,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遺產之一。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共同欣賞它美麗的景色和建築,共度這段美好的時光,預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以後經過不斷的擴建,至清乾隆年間建成。它從建成開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專用祭壇,一直延續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結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闢為公園,從此後“任人遊覽”。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築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壇公園現有面積為205萬平方米,儲存有祈谷壇、圜丘壇、齋宮、神樂四組古建築群,有古建築92座600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天建築群。天壇有3500餘株古松柏、古槐,樹齡逾數百年。

天壇不僅是中國古代皇帝的祭壇,也是中國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結晶,其巨集偉的建築、蒼翠的古樹、豐富的文物收藏既記載了中國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記載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9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叫任恬,是你們這次天壇之旅的導遊。此刻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去天壇的路上,在那裡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天壇:

天壇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登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天壇不僅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好了,我們已經到了天壇公園,請大家跟我出發吧!此刻我們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徑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築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換藍瓦金頂。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擊中,焚燒。因楹柱為檀香木,香飄數裡!

下面我們來到天壇南半部的圓丘壇,它始建於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以紅色宮牆。子牆內部各有一大門,每座門上題有滿漢合壁門額。內中央處,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圓丘臺。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從我們進入天壇,到處樹木蔥鬱,尤其在南北軸線和建築群附近,更是古柏參天,樹冠相接,把祭壇烘托得十分肅穆。

好了,我的介紹到那裡就結束了,下面大家能夠自由參觀。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10

旅客們,大家好!我叫倪嘯,我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遊,本次我們去的地方是北京天壇!

北京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並且新增了圜丘壇,用於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是三重簷了,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了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有將大享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了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可是這樣一個祭天聖地,卻也曾經在1860年時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繼而在1920xx年的時候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在1920xx年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也曾經在天壇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鬧劇。在1920xx年,天壇最終還是以公園開放。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裡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遊覽。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11

各位遊客,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並且新增了圜丘壇,用於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是三重簷了,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了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有將大享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了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可是這樣一個祭天聖地,卻也曾經在1860年時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繼而在1920xx年的時候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在1920xx年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也曾經在天壇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鬧劇。在1920xx年,天壇最終還是以公園開放。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裡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遊覽。

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櫺星門,從東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廣利、成貞,每組三門,共有24座,稱為“雲門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櫺星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門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而門外的一座平臺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換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臺。來到了圜丘壇下,我們馬上要開始登壇了,不過我請您留心每層壇面都要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也就都發現了,壇上所有的臺階數,護板數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數。每登上一層,都要有9層臺階,檯面上的石板中間的叫做天心石,外圍第一圈砌著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塊,以此類推,到了最外邊的第九圈正好是81塊;而大家抬頭就可以看到的圍護板被四面臺階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也都有9塊,而中層的圍護板是18塊,下層的是27塊,這些難道都是巧合麼?當然不是,因為根據陰陽五行來說,9是極陽數,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臺意念上的崇高。

說完了神壇的奇妙,我在給您介紹一下祭天大典的盛況。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這裡祭天。在大典前兩天,皇帝要在故宮裡進行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壇的齋宮進行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現在的凌晨四點多,奏報時辰,皇帝起駕,齋宮東北角的鐘樓開始鳴鐘。到具服臺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檯面相應的位置,也就是七組神位,稱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爐上放一隻牛犢,用松枝燔燒,西南的望燈杆望燈高懸,點燃蟠龍通宵寶蠟,臺南廣場上排列著奏樂隊,配合著中和韶樂,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開始了,皇帝由南櫺星左門登壇,這時鐘聲停止,到了第二層南側拜位站好後,聽候司贊人報儀程。恭讀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禮儀結束以後,要將神位前的貢品分別送到燔柴爐(從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燒,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視,稱為望燎)和燎爐(圜丘壇共有12座燎爐,在瘞坎北側,從東向西排列著8個;內圍護牆東西櫺星門外各有一對。從配位幄次車下的祭品分別送到8個燎爐內焚燒,而四個從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櫺星門處)焚燒,煙霧騰空,象徵著送到天庭。而後還要將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瘞坎掩埋,象徵不忘祖先茹毛飲血之意。在這個典禮上,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說的檯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裡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裡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現在咱們繼續沿著中軸線行走,面前的建築叫做天庫,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於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為現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壇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這裡也叫圜丘壇寢宮。殿內正面的圓形石臺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邊兩側的四個方形石臺上安放的則是八位祖先神主,還有東西配殿用來存放從祀神位。而皇穹宇三個字也分別代表了至高無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顯示出它的神聖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築藝術價值非常高的殿宇,總體呈圓形,下邊是高2.85米的圓形須彌座,為青白石築成,有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出陛,也就是臺階,而在南向出陛還有二龍戲珠的丹陛石。上邊是藍色筒瓦單簷攢尖鎏金寶頂。而在殿內還有八根簷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沒有橫樑承託,全都是靠各類斗拱層層上疊來支撐,步步收縮,從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圓頂。這裡邊還運用了物理學中的槓桿原理。這組建築不僅十分精美,而且還有迴音壁和三音石,這和剛才我們說的天心石合稱天壇三大聲學現象。迴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牆,圍牆建造的磨磚對縫,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聲音載體,可以傳聲,在傳遞途中對聲音損失極小,只要對著牆說話,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見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聽到對方說話。而三音石則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塊石頭,您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一次迴音,第二塊石頭可以聽到兩次,而第三塊就可以聽到三次迴音,所以稱為三音石。在後來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

在遊覽過了圜丘壇和皇穹宇之後,我們就即將走進祈谷壇了,而現在我們腳下連線兩個祭壇的就是丹陛橋,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壇的唯一通道,長360米,橋面上分為三條道,中間的是神道,東邊是御道,西邊的就是王道。而它作為通道為什麼又要稱為橋呢?這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昇,好像與天相連線的橋;而另一種就是說路面下邊建有進牲門,類似立交橋,所以稱之為橋。說到進牲門,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過橋下的一個券門被趕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殺,製成供品,所以這個通道也被叫做鬼門關,因為一進去就有死無生了。

好,回到正題,現在呈現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壇的完整建築群。前面的這個石臺是具服臺,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還是要來到這裡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這裡還有小金殿之稱。

到此,祈谷壇的主體建築祈年殿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層的圓形石臺,而在正面三層石臺階中,分別裝飾著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從下之上內容分別是:瑞雲山海,雙鳳山海,雙龍山海。各層排水孔的圖案和浮雕的內容也是對應的。東西兩旁的配殿個有九間,原來是安放從祀牌位的地方,不過在家靖年間,把它們挪到了先農壇,所以現在這裡也就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極具中國特色的獨特建築。圓形三重簷攢尖屋頂向上層層收縮,都是用藍色的琉璃瓦覆蓋,以此來象徵天。頂部是鎏金寶頂,抬頭仰視,便是龍鳳藻井,中心是龍鳳成祥的圖案。而巨大的三層殿頂就是靠殿內的28根落地柱支撐的,中間的四柱名叫龍井柱,東南西北方向分別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龍井柱外圍的12個紅漆金柱所分割出來的12個開間,則分別代表了一年的12個月份;外面兩環的24個開間有分別代表了一年的24個節氣;同時,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個星宿。據說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設計建造的。在感嘆殿內建築的同時,也讓我們把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殿內的陳設上來。這裡的陳設是按照清朝咸豐年間原狀恢復的,正面的雕龍寶座上供奉著的是滿漢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兩側的石臺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樣,這裡是用來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當天,有樂隊在殿外月臺上奏樂,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誠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禮,祈禱上蒼,然後把供品送到祈年門外東邊的燔柴爐和燎爐焚燒,送上天宮。祈谷禮節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這裡,祈年殿也差不多講完了,而它還有一個附屬建築,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壇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側的皇乾殿。

現在我們從祈谷壇的東門出來,可以看到一條連簷通脊的長廊,共有七十二間,俗稱七十二連房,它不僅用來連線神廚神庫,而且也是祭祀時運送祭品的通道,在長廊的東頭,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說過了鬼門關的牲畜要道這裡來屠宰。而在長廊的東南方向,有八塊巨大的青石,稱為七星石,都是風水鎮石。可是這裡命名有八塊石頭為什麼叫七星呢?原來明代在這裡放的的確是七塊石頭,而最小的那一塊則是清代增添上的。關於七星石的說法每個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個道士和皇帝說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於國家,所以就在這裡放了象徵著北斗七星的七塊石頭。而在清代,康熙皇帝為了給滿族愛新覺羅氏尋找從東北如主中原的理論依據,就派人考察山脈,發現泰山是長白山的餘脈,所以就在原來七塊石頭的東北方有放了一小塊兒青石,象徵東北長白山,如果按這種說法,那八塊石頭就應該叫做七峰東嶽。

暫且不管他們怎麼定論了。今天的觀光遊覽就要結束了,在天壇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遊中的永恆記憶。同時也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朋友。

北京導遊詞相關文章: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12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殿,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為現在祈年殿,將屋頂改為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這一祭天聖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聯軍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線路開始遊覽。

現在我們是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在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壇有兩道圍護牆,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門,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來到圜丘壇下,我們馬上就要開始登壇了,不過要請您留心數一數,每一層壇面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都會發現,壇上所有的階數,都是九或九的倍數。這些難道都是巧合麼?當然不是,因為古人認為九的極陽數。所以工匠們變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壇的“崇高”之意。

謝謝你們來北京天壇,歡迎下次再來啦!

北京天壇導遊詞範文5 

我們現在來到了精緻、漂亮的北京天壇。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清、明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結構,魅力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可是有極大的聲譽呢!

進了天壇,我們知道了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也就是一四二零年,與故宮是同時修建的,天壇的總面積約二百七十萬平方米,可大啦!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物全都在內壇。南邊有圓丘壇、皇穹宇,北邊有祈年殿、皇乾殿,是由一座高2米半,寬28米,長360米的甬道把這兩組建築連線起來。天壇的總體設計,從它的建築佈局到每一個細部處理,都強調了“天”。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我們登臨其上,環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廣闊的天空和那像徵天的祈年殿,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油然而生。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於上天,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的遊程到此結束,謝謝你們的光臨,再見!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13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天壇。我叫“湯採璇”,你們可以叫我“湯導遊”。希望大家玩得開心,玩得愉快!

朋友們,現在到的地方就是北京天壇。大家往上看,有三個像似ufo的天壇。這麼大,真是氣魄雄偉!

天壇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築。天壇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佔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坦牆,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門等。

“各位遊客,今天的行程就到這裡,歡迎大家有時間再來細細遊賞。”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14

各位遊客:

一路辛苦了,我代表藍天旅行社歡迎你們!我的名字叫剛力,是這次旅行的導遊,

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問我。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天壇吧!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修建了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273 萬平方米,主建築是祈年殿,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一會兒,大家進去的時沿著中線走,將看到古代皇帝祭天的圈丘,它有兩道護牆,大家登壇的時候會發現,所有的臺階數相同,都是九級或九級的倍數。檯面上的石級中心叫天心石,是皇帝恭讀祈天所站立的地方,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裡朗讀聲音特別洪亮。稍後各位遊客不妨體驗一下這奇特的效果。

好了,後面的兩個景點就有各位自己去觀光體會了,由於年代久遠,很多石階很滑請大家一定注意安全。我們六點鐘還在這裡集合。

今天的旅遊觀光就要結束了,希望天壇之旅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也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寧的家人和朋友!

北京導遊詞相關文章: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15

各位遊客,我的介紹就到那裡,如在參觀遊覽的過程中有其他問題,請向我詢問,我會再進行講解。謝謝大家!

遊客們,大家好!此刻我們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天壇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經猜到了,我們的下一個景點就是美麗的天壇。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光彩奪目。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的場所。

同時,它也是中國木結構建築的頂峰,全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傑作。天壇另一美妙之處,是奇妙的回聲。站在中心叫一聲,你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迴響,這聲音彷彿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天空,所以人們為它取了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約0。9米的圍牆,你站在一端貼著牆小聲說話,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貼牆面就能聽得異常清晰,並且還有立體聲效果哦!這就是神奇的“迴音壁”。這證明520xx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原理。

遊客們,此刻請大家參觀一小時,然後到門廳集合。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16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天壇遊玩。今天由我為大家介紹天壇的歷史,我叫尤思媛,大家叫我尤導就可以了。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天壇的正前方。天壇,是古代皇帝祭祀求佛的地方。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xx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公頃。天壇(Temtple of Heaven 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請大家不要掉隊,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圖丘。圓丘,在天雲南半部,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著紅色的宮牆,上面裝飾著綠色的琉璃瓦,俗都子牆。子牆四周各有一扇大門。北門叫成貞門,也稱北天門;東門叫泰元門,西門叫廣利門;南面正門叫昭亨門。每座門上題有滿漢合璧門。將各門名稱的第一個字順序排為元、亨、利、貞、元,代表始生萬物。

謝謝大家,今天我的天壇一小時講解結束,感謝大家的支援和信任,請大家不要破壞文物,大聲喧譁,希望給找打五星好評喲!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17

各位遊客,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並且新增了圜丘壇,用於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是三重簷了,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了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有將大享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了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可是這樣一個祭天聖地,卻也曾經在1860年時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繼而在1920xx年的時候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在1920xx年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也曾經在天壇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鬧劇。在1920xx年,天壇最終還是以公園開放。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裡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遊覽。

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櫺星門,從東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廣利、成貞,每組三門,共有24座,稱為“雲門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櫺星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門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而門外的一座平臺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換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臺。來到了圜丘壇下,我們馬上要開始登壇了,不過我請您留心每層壇面都要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也就都發現了,壇上所有的臺階數,護板數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數。每登上一層,都要有9層臺階,檯面上的石板中間的叫做天心石,外圍第一圈砌著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塊,以此類推,到了最外邊的第九圈正好是81塊;而大家抬頭就可以看到的圍護板被四面臺階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也都有9塊,而中層的圍護板是18塊,下層的是27塊,這些難道都是巧合麼?當然不是,因為根據陰陽五行來說,9是極陽數,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臺意念上的崇高。

說完了神壇的奇妙,我在給您介紹一下祭天大典的盛況。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這裡祭天。在大典前兩天,皇帝要在故宮裡進行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壇的齋宮進行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現在的凌晨四點多,奏報時辰,皇帝起駕,齋宮東北角的鐘樓開始鳴鐘。到具服臺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檯面相應的位置,也就是七組神位,稱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爐上放一隻牛犢,用松枝燔燒,西南的望燈杆望燈高懸,點燃蟠龍通宵寶蠟,臺南廣場上排列著奏樂隊,配合著中和韶樂,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開始了,皇帝由南櫺星左門登壇,這時鐘聲停止,到了第二層南側拜位站好後,聽候司贊人報儀程。恭讀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禮儀結束以後,要將神位前的貢品分別送到燔柴爐(從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燒,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視,稱為望燎)和燎爐(圜丘壇共有12座燎爐,在瘞坎北側,從東向西排列著8個;內圍護牆東西櫺星門外各有一對。從配位幄次車下的祭品分別送到8個燎爐內焚燒,而四個從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櫺星門處)焚燒,煙霧騰空,象徵著送到天庭。而後還要將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瘞坎掩埋,象徵不忘祖先茹毛飲血之意。在這個典禮上,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說的檯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裡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裡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現在咱們繼續沿著中軸線行走,面前的建築叫做天庫,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於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為現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壇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這裡也叫圜丘壇寢宮。殿內正面的圓形石臺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邊兩側的四個方形石臺上安放的則是八位祖先神主,還有東西配殿用來存放從祀神位。而皇穹宇三個字也分別代表了至高無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顯示出它的神聖和至尊。 您正瀏覽的文章由(第一·範·文網)整理...

它是一座建築藝術價值非常高的殿宇,總體呈圓形,下邊是高2.85米的圓形須彌座,為青白石築成,有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出陛,也就是臺階,而在南向出陛還有二龍戲珠的丹陛石。上邊是藍色筒瓦單簷攢尖鎏金寶頂。而在殿內還有八根簷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沒有橫樑承託,全都是靠各類斗拱層層上疊來支撐,步步收縮,從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圓頂。這裡邊還運用了物理學中的槓桿原理。這組建築不僅十分精美,而且還有迴音壁和三音石,這和剛才我們說的天心石合稱天壇三大聲學現象。迴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牆,圍牆建造的磨磚對縫,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聲音載體,可以傳聲,在傳遞途中對聲音損失極小,只要對著牆說話,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見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聽到對方說話。而三音石則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塊石頭,您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一次迴音,第二塊石頭可以聽到兩次,而第三塊就可以聽到三次迴音,所以稱為三音石。在後來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

在遊覽過了圜丘壇和皇穹宇之後,我們就即將走進祈谷壇了,而現在我們腳下連線兩個祭壇的就是丹陛橋,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壇的唯一通道,長360米,橋面上分為三條道,中間的是神道,東邊是御道,西邊的就是王道。而它作為通道為什麼又要稱為橋呢?這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昇,好像與天相連線的橋;而另一種就是說路面下邊建有進牲門,類似立交橋,所以稱之為橋。說到進牲門,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過橋下的一個券門被趕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殺,製成供品,所以這個通道也被叫做鬼門關,因為一進去就有死無生了。

好,回到正題,現在呈現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壇的完整建築群。前面的這個石臺是具服臺,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還是要來到這裡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這裡還有小金殿之稱。

到此,祈谷壇的主體建築祈年殿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層的圓形石臺,而在正面三層石臺階中,分別裝飾著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從下之上內容分別是:瑞雲山海,雙鳳山海,雙龍山海。各層排水孔的圖案和浮雕的內容也是對應的。東西兩旁的配殿個有九間,原來是安放從祀牌位的地方,不過在家靖年間,把它們挪到了先農壇,所以現在這裡也就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極具中國特色的獨特建築。圓形三重簷攢尖屋頂向上層層收縮,都是用藍色的琉璃瓦覆蓋,以此來象徵天。頂部是鎏金寶頂,抬頭仰視,便是龍鳳藻井,中心是龍鳳成祥的圖案。而巨大的三層殿頂就是靠殿內的28根落地柱支撐的,中間的四柱名叫龍井柱,東南西北方向分別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龍井柱外圍的12個紅漆金柱所分割出來的12個開間,則分別代表了一年的12個月份;外面兩環的24個開間有分別代表了一年的24個節氣;同時,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個星宿。據說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設計建造的。在感嘆殿內建築的同時,也讓我們把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殿內的陳設上來。這裡的陳設是按照清朝咸豐年間原狀恢復的,正面的雕龍寶座上供奉著的是滿漢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兩側的石臺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樣,這裡是用來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當天,有樂隊在殿外月臺上奏樂,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誠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禮,祈禱上蒼,然後把供品送到祈年門外東邊的燔柴爐和燎爐焚燒,送上天宮。祈谷禮節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這裡,祈年殿也差不多講完了,而它還有一個附屬建築,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壇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側的皇乾殿。

現在我們從祈谷壇的東門出來,可以看到一條連簷通脊的長廊,共有七十二間,俗稱七十二連房,它不僅用來連線神廚神庫,而且也是祭祀時運送祭品的通道,在長廊的東頭,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說過了鬼門關的牲畜要道這裡來屠宰。而在長廊的東南方向,有八塊巨大的青石,稱為七星石,都是風水鎮石。可是這裡命名有八塊石頭為什麼叫七星呢?原來明代在這裡放的的確是七塊石頭,而最小的那一塊則是清代增添上的。關於七星石的說法每個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個道士和皇帝說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於國家,所以就在這裡放了象徵著北斗七星的七塊石頭。而在清代,康熙皇帝為了給滿族愛新覺羅氏尋找從東北如主中原的理論依據,就派人考察山脈,發現泰山是長白山的餘脈,所以就在原來七塊石頭的東北方有放了一小塊兒青石,象徵東北長白山,如果按這種說法,那八塊石頭就應該叫做七峰東嶽。

暫且不管他們怎麼定論了。今天的觀光遊覽就要結束了,在天壇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遊中的永恆記憶。同時也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朋友。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18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首先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天壇是世a686964616fe58685e5aeb界上現存的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築群,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壇完工於公元1420年,位於紫禁城的東南方向,全園佔地273公頃,是紫禁城面積的4倍。在中軸線上有三組非常重要的建築,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壇、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園中西側有齋宮等建築,全園遍植古鬆、莊嚴肅穆,是一處非常理想的祭祀場所。

在明代,天壇初建之時,實行天地合祭,不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壇上。後來,在京城的北面設地壇,專門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側修建了圜丘壇及皇穹宇,專門祭天,從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規模。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天壇也未能倖免於難。侵略者在此胡作非為,盜走並破壞無數珍貴文物,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

最後一個在這裡祭天的人是竊國大盜袁世凱,但天不隨人願,袁某隻做了83天皇帝癮便一命歸西了。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重修天壇,但不再是為了祭天,而是為了給世人、給世界留下一份遺產。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19

各位遊客:你們好,我叫牛牛,今天由我來做你們的導遊!

今天我們旅遊的景點是天壇,現在,讓我們一起上車,請注意繫好安全帶。現在,我們已經到達天壇,請各位遊客下車。

遊客們,當一進正門,我們將會看到許多個形狀像罈子似的建築,據說這個景點在一八六零年曾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一九零零年還遭受到八國聯軍的蹂躪。然而,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現在我們就以皇帝登壇的路線進行遊覽。

首先我們觀賞第一個壇,它叫“圓丘壇”,它有兩個防護牆,還有一些階梯和古人的雕像。現在我們要登壇了,遊客們,請你們最好數一下腳下的階梯,到了二樓,你們會看到許多各種各樣的雕像,他們都是古代的名人。遊客們,現在你們可以自由觀賞,但請注意,不要亂塗亂畫,帶小孩的遊客請管理好自己的小孩,一小時後,我們將會前往“天庫”。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天庫”了,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上面有三個石頭,它們被稱為“三音石”。只要你們在第一塊石頭拍手一下,它就回聲一下,在第二塊石頭拍手一下,它就回聲兩下,在第三塊石頭拍手一下,它就回聲三下,所以,它們才被稱之為“三音石”。

現在,是遊客們自由活動時間,三小時後,我們在天壇正門集合,謝謝大家!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20

今天我蘇彪,帶你們來遊覽一下我國著名的天壇。

我國天壇建於公元15世紀上半葉,坐落在皇家園林當中,四周杏鬆環保,是儲存完好的壇廟建築群,無論再整體佈局還是單一建築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間的關係,而這一關係在中國古代宇宙觀中佔著核心位置。同是,這些建築還體現出帝王將相在這一關係中所起的獨特作用。

天壇位於北京市崇文區永定門內大街左側,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雪的聖地。

天壇主要建築均位於內壇,從南到北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全部宮殿、壇基都朝南呈圓形,以象徵天。整個佈局和建築結構,都具有獨特的風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禱五穀豐收的場所,是一座三重簷的圓形大殿,高38米,直徑32.72米,藍色琉璃瓦屋頂,全磚木結構,沒有大梁長檁,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撐,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藝術價格。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21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遊的導遊,我姓方,大家可以叫我方導!

現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衛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塗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遊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這裡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就讓我一一地為大家介紹吧!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為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為孤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以上就是天壇的故事,時間不早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拍照吧!——轉眼間,我們的北京天壇一日遊又結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車回家吧!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22

各位遊客,你們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將屋頂瓦片改成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這一祭天聖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聯軍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國聯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來這裡的除了旅遊者,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遊覽。

現在我們是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在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門,大家可以注意到,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門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

來到圜丘壇下,我們馬上要開始登壇了,不過要請您留心數一數,每層壇面都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會發現,壇上所有的臺階數,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數。這些難道都是巧合麼?當然不是,因為古人認為九是極陽數,所以工匠們便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壇“崇高”之意。

說完了神壇的奇妙,我再給您介紹一下祭天大典的盛況。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這裡祭天。在這個典禮上,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這塊天心石。它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裡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各位遊客不妨體驗一下,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現在咱們繼續沿著中軸線行走,面前的建築叫做天庫,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個字也分別代表了“至高無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顯示出它的神聖和至尊。這組建築不僅十分精美,而且還有迴音壁和三音石,這和剛才我們說的“天心石”合稱天壇三大聲學現象。

迴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牆,圍牆十分平滑,可以傳聲,在傳遞途中對聲音損失極小,只要對著牆說話,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見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聽到對方說話。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塊石頭,您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一次迴音,站在第二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兩次,而站在第三塊石頭上拍手就可以聽到三次迴音,所以稱為三音石。

在遊覽過了圜丘壇和皇穹宇之後,我們即將走進祈谷壇了,祈谷壇的主體建築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極具中國特色的獨特建築。

圓形尖屋頂是用藍色的琉璃瓦覆蓋,以此來象徵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樣,這裡是用來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當天,有樂隊在殿外月臺上奏樂,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誠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禮,祈禱上蒼,然後把供品送到祈年門外焚燒,送上天宮。

現在我們從祈谷壇的東門出來,可以看到一條長廊,是祭祀時運送祭品的通道。

今天的觀光遊覽就要結束了,在天壇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遊中的永恆記憶。同時也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朋友。

北京天壇導遊詞作文 篇23

各位遊客,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座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要有五組建築群,分別是圜丘壇建築群、祈谷壇建築群、齋宮建築群、神樂署和犧牲所建築群。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並且新增了圜丘壇,用於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是三重簷了,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了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將大享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了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天建築群。

今日的天壇是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古都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壇內的祈年殿已經成為古都北京的象徵。

下面就由我帶領大家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遊覽。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外圍有兩道壇牆,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兩道壇牆的四個正位設櫺星門。從東面依次是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成貞門,每組三門,共有24座,稱為“雲門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櫺星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皇天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門進入,這是因為古代以左為尊;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這四門的名稱出自《易經·乾卦》的卦辭“元亨利貞”。“元”為元始本原,“亨”為無不亨通,“利”為和諧有利,“貞”為正固持久。這四個字本用來讚美天的本質,也稱為天之“四德”。而門外的一座平臺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換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臺。

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這裡祭天。在大典前兩天,皇帝要在故宮裡進行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壇的齋宮進行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現在的凌晨四點多,奏報時辰,皇帝起駕,齋宮東北角的鐘樓開始鳴鐘。到具服臺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檯面相應的位置,也就是七組神位,稱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爐上放一隻牛犢,用松枝燔燒,西南的望燈杆望燈高懸,點燃蟠龍通宵寶蠟,臺南廣場上排列著奏樂隊,配合著中和韶樂,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開始了,皇帝由南櫺星左門登壇,這時鐘聲停止,到了第二層南側拜位站好後,聽候司贊人報儀程。恭讀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禮儀結束以後,要將神位前的貢品分別送到燔柴爐和燎爐焚燒,煙霧騰空,象徵著送到天庭。而後還要將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瘞坎掩埋,象徵不忘祖先茹毛飲血之意。在這個典禮上,皇帝站在臺面中心的天心石上恭讀祝文。天心石又叫億兆景從石,人間偶語,天聞若雷,說的就是站在天心石上說話,皇天上帝就能清楚的聽到,所以皇帝會站在天心石上恭讀祝文。天心石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

面前的建築叫做天庫,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於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為現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壇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這裡也叫圜丘壇寢宮。殿內正面的圓形石臺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邊兩側的四個方形石臺上安放的則是八位祖先神主,還有東西配殿用來存放從祀神位。而皇穹宇三個字也分別代表了至高無上,天,殿宇的意思,更加顯示出它的神聖和至尊。它是一座建築藝術價值非常高的殿宇,總體呈圓形,下邊是高2.85米的圓形須彌座,為青白石築成,東南西三個方向各一出陛,在南向有二龍戲珠的丹陛石。殿頂是藍色筒瓦單簷攢尖鎏金寶頂。而在殿內還有八根簷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沒有橫樑承託,全都是靠各類斗拱層層上疊來支撐,步步收縮,從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圓頂。這組建築不僅十分精美,而且還有迴音壁和三音石,這和剛才我們說的天心石合稱天壇三大聲學現象。迴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牆,圍牆建造的磨磚對縫,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聲音載體,可以傳聲,在傳遞途中對聲音損失極小,只要對著牆說話,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見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聽到對方說話。而三音石則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塊石頭,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一次迴音,第二塊石頭可以聽到兩次,而第三塊就可以聽到三次迴音,所以稱為三音石。在後來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故稱之為九龍柏。在遊覽過了圜丘壇和皇穹宇之後,我們就即將走進祈谷壇了,而現在我們腳下連線兩個祭壇的就是丹陛橋,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壇的唯一通道,長360米,橋面上分為三條道,中間的是神道,東邊是御道,西邊的就是王道。

現在的我們已經走過了中軸線,接下來我們往西走,去看神樂署建築群和齋宮建築群。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齋宮。齋宮佔地四公頃,建成於永樂十八年,現在我們看到的齋宮是清乾隆年間改建後的規制。皇帝祭天之前,要到天壇齋宮齋戒三天,三天以內不能做任何事。應為齋宮是皇帝的住所,所以建築等級較高,建築物精美,素有“小故宮”之稱。

再向前走就是神樂署了。神樂署於明永樂十八年建成,原名“神樂觀”,清乾隆八年改為“神樂所”,乾隆二十年又改為“神樂署”。神樂署是專門演習神樂舞的場所,最重要的曲子是中和韶樂和丹陛大樂。

我們已經看完了五大建築群中的四組,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最後一組——犧牲所。犧牲所是用來飼養祭祀犧牲的場所。犧牲所坐北朝南,有北方十一間,中間三間供奉犧牲之神。

中國封建統治延續了兩千多年,天壇的規劃、設計思想,體現了它的合理性。祭天已成為歷史的過去,但凝結了古代匠師智慧和血汗的神壇將作為世界遺產永久保護傳世。它將為人類文明的進步永遠發揮著史料、借鑑和教育三大作用。今天我就為大家講解這麼多了,現在大家可以自由的去公園裡看看,請大家注意安全,半個小時後我們在東門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