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十三篇

欄目: 北京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95W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十三篇

大家好!

我是天壇旅遊社的導遊,我姓徐,大家請叫我徐導遊。我們旅遊的地方是北京天壇。

從北天門進去,先映入眼前的是祈谷壇。祈谷壇是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廚、宰牲亭、長廊,祈谷壇的祭壇為壇殿結合的圓形建築,是根據古代“屋下祭帝”的說法建立的。

往前走,過了丹陛橋,就來到皇穹宇。皇穹宇位於圜丘壇以北,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存放祭祀神牌的處所。清乾隆十七年重建,改為鎏金寶頂單簷藍瓦圓攢尖頂。其正殿及東西廡共圍於一平整光滑的圓牆之內,人們在牆的不同位置面牆說話,站在遠處牆邊的人,能十分清晰地聽到,此為迴音壁。如果有不相信的朋友,可以試一試。大家再往下走就是圜丘壇。圜丘壇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始建於嘉靖九年。壇平面呈圓形,共分三層。壇面原來使用藍琉璃磚,乾隆十四年重建後,改用堅硬耐久的艾葉青石鋪設。每層的欄杆頭上都刻有云龍紋,在每一欄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頭,用於壇面排水。圜丘壇有外方內圓兩重矮牆,象徵著天圓地方。

說到圜丘壇,我想起一個故事:中國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叫倪嘯,我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遊,本次我們去的地方是北京天壇!

北京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並且新增了圜丘壇,用於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是三重簷了,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了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有將大享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了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可是這樣一個祭天聖地,卻也曾經在1860年時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繼而在1900年的時候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在1916年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也曾經在天壇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鬧劇。在1918年,天壇最終還是以公園開放。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裡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遊覽。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並且新增了圜丘壇,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在乾隆年間,有將大享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櫺星門,從東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廣利、成貞,每組三門,共有24座,稱為“雲門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櫺星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門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而門外的一座平臺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換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臺。

來到了圜丘壇下,我們馬上要開始登壇了,不過我請您留心每層壇面都要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也就都發現了,壇上所有的臺階數,護板數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數。每登上一層,都要有9層臺階,檯面上的石板中間的叫做天心石,外圍第一圈砌著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塊,依此類推,到了最外邊的第九圈正好是81塊;而大家抬頭就可以看到的圍護板被四面臺階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也都有9塊,而中層的圍護板是18塊,下層的是27塊,這些難道都是巧合麼?當然不是,因為根據陰陽五行來說,9是極陽數,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臺意念上的崇高。

說完了神壇的奇妙,我在給您介紹一下祭天大典的盛況。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這裡祭天。在大典前兩天,皇帝要在故宮裡進行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壇的齋宮進行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現在的凌晨四點多,奏報時辰,皇帝起駕,齋宮東北角的鐘樓開始鳴鐘。到具服臺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檯面相應的位置,也就是七組神位,稱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爐上放一隻牛犢,用松枝燔燒,西南的望燈杆望燈高懸,點燃蟠龍通宵寶蠟,臺南廣場上排列著奏樂隊,配合著中和韶樂,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開始了,皇帝由南櫺星左門登壇,這時鐘聲停止,到了第二層南側拜位站好後,聽候司贊人報儀程,恭讀至皇天上帝的祝文。

現在咱們繼續沿著中軸線行走,面前的建築叫做天庫,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於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為現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壇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這裡也叫圜丘壇寢宮。它是一座建築藝術價值非常高的殿宇,總體呈圓形,下邊是高2。85米的圓形須彌座,為青白石築成,有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出陛,也就是臺階,而在南向出陛還有二龍戲珠的丹陛石。上邊是藍色筒瓦單簷攢尖鎏金寶頂。而在殿內還有八根簷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沒有橫樑承託,全都是靠各類斗拱層層上疊來支撐,步步收縮,從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圓頂。這裡邊還運用了物理學中的槓桿原理。這組建築不僅十分精美,而且還有迴音壁和三音石,這和剛才我們說的天心石合稱天壇三大聲學現象。迴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牆,圍牆建造的磨磚對縫,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聲音載體,可以傳聲,在傳遞途中對聲音損失極小,只要對著牆說話,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見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聽到對方說話。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

在遊覽過了圜丘壇和皇穹宇之後,我們就即將走進祈谷壇了,而現在我們腳下連線兩個祭壇的就是丹陛橋,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壇的唯一通道,長360米,橋面上分為三條道,中間的是神道,東邊是御道,西邊的就是王道。而它作為通道為什麼又要稱為橋呢?這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昇,好像與天相連線的橋;而另一種就是說路面下邊建有進牲門,類似立交橋,所以稱之為橋。說到進牲門,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過橋下的一個券門被趕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殺,製成供品,所以這個通道也被叫做鬼門關,因為一進去就有死無生了。

現在呈現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壇的完整建築群。前面的這個石臺是具服臺,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還是要來到這裡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這裡還有小金殿之稱。

到此,祈谷壇的主體建築祈年殿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層的圓形石臺,而在正面三層石臺階中,分別裝飾著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從下之上內容分別是:瑞雲山海,雙鳳山海,雙龍山海。各層排水孔的圖案和浮雕的內容也是對應的。東西兩旁的配殿個有九間,原來是安放從祀牌位的地方,不過在嘉靖年間,把它們挪到了先農壇,所以現在這裡也就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極具中國特色的獨特建築。圓形三重簷攢尖屋頂向上層層收縮,都是用藍色的琉璃瓦覆蓋,以此來象徵天。頂部是鎏金寶頂,抬頭仰視,便是龍鳳藻井,中心是龍鳳成祥的圖案。而巨大的三層殿頂就是靠殿內的28根落地柱支撐的,中間的四柱名叫龍井柱,東南西北方向分別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龍井柱外圍的12個紅漆金柱所分割出來的12個開間,則分別代表了一年的12個月份;外面兩環的24個開間分別代表了一年的24個節氣;同時,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個星宿。

和每年的祭天一樣,這裡是用來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當天,有樂隊在殿外月臺上奏樂,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誠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禮,祈禱上蒼,然後把供品送到祈年門外東邊的燔柴爐和燎爐焚燒,送上天宮。祈谷禮節和祭天的差不多。

現在我們從祈谷壇的東門出來,可以看到一條連簷通脊的長廊,共有七十二間,俗稱七十二連房,它不僅用來連線神廚神庫,而且也是祭祀時運送祭品的通道,在長廊的東頭,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說過了鬼門關的牲畜要到這裡來屠宰。而在長廊的東南方向,有八塊巨大的青石,稱為七星石,都是風水鎮石。可是這裡命名有八塊石頭為什麼叫七星呢?原來明代在這裡放的的確是七塊石頭,而最小的那一塊則是清代增添上的。關於七星石的說法每個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個道士和皇帝說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於國家,所以就在這裡放了象徵著北斗七星的七塊石頭。而在清代,康熙皇帝為了給滿族愛新覺羅氏尋找從東北如主中原的理論依據,就派人考察山脈,發現泰山是長白山的餘脈,所以就在原來七塊石頭的東北方向放了一小塊兒青石,象徵東北長白山,如果按這種說法,那八塊石頭就應該叫做七峰東嶽。

今天的天壇觀光遊覽就要結束了,在天壇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遊中的永恆記憶。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

大家好!

現在我們來到了皇穹宇。這裡是在祭天大典後存放皇天上帝及其它諸神牌位的地方,即皇天上帝和諸神的寢宮,除大典外,其餘時間,眾神便在這裡休息,即人間的“天堂”。皇穹宇建於公元1530年,位於圜丘壇之北,整組建築由一堵圓形的牆所環繞,院內有三座建築,即存放皇天上帝牌位的正殿---皇穹宇及存放日月星辰、風雲雷電諸神牌位的東西配殿。

正殿皇穹宇象一把巨大的雨傘,其殿頂呈圓形,基座為圓形,院落的圍牆也是圓形,這些“圓”都是敬天禮神的象徵,但也正是這些“圓”及建築,造就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即皇穹宇院內的三大聲學現象。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這院落的圓形圍牆,它就是聞名中外的建築——迴音壁。那麼迴音壁有何神奇之處呢?其現象是這樣的:如果兩人站在兩座配殿後的圍牆下,均面部朝北對牆小聲說話,都能非常清晰地聽到對方所講的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呀,整個圍牆是圓形的,又磨磚對縫,牆面十分光滑,再加上圍牆頂部蓋有簷瓦,聲音不宜散失,於是聲波便沿著圓牆連續反射而產生迴音。各位可以試一試,我們五分鐘後到皇穹宇前集合。

下面請各位看看第二個有趣的現象。請看皇穹宇丹陛下有三塊石頭,如果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會聽到一次迴音;如果站在第二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二次回聲;如果站在第三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三次迴音,故稱此石為三音石。其實據聲學專家測量,如果這裡足夠安靜,在三音石上拍手,其回聲是無限次的,只是我們人類只能聽到三聲。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如果你站在三音石上環顧一下四周,你會發現,噢!原來我站在了整座院落的中心,那裡是回聲產生的最佳位置。

第三個有趣的地方是從丹陛上往南數的第十八塊石頭,它被稱為對話石,其奇特之處是:如果一人站在該石板上,另外兩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的西北角及東北角,那這三個人輕聲說話就象打電話一樣清晰,這是因為他們三人所處的位置恰巧是一個邊長為36米的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尖上,故產生了這種奇特的現象。在這個充滿神奇的小院裡,可能還會有其它的“祕密”等待著我們去發現,也許您就是發現者,好!下面請各位感受一下三音石及對話石的妙趣,5分鐘後我們在門口集合。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來到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天壇。我是你們的導遊丁培爾,大家能夠叫我丁導。

天壇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於明朝,是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9處景觀之一。下面請大家跟著我,一齊去參觀天壇的主體建築——祈年殿。

祈年殿建於1420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也是北京旅遊的標誌。1751年修繕後,改名為祈年殿。數年後按原樣重建,就是我們此刻看到的樣貌。祈年殿四周的圍牆是方方正正的,而祈年殿本身從下至上都是圓形的,這代表了“天圓地方”。

殿中有28根柱子,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最長也是最精美、紅色雕金的四根柱子,位於中央,叫“龍柱”,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第二種是位於中圈硃紅色的十二根柱子,叫“金柱”,代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第三種是位於外圈與殿身成一體的十二根巨柱,叫“簷柱”,代表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第二種加第三種24根柱子代表了一年中的24個節氣,三種總共28根柱子代表了28個星宿。據說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設計建造的。天壇的美景說也說不盡,看也看不完,大家能夠細細欣賞。

天壇公園是文化遺產、名勝古蹟,遊玩時請注意愛護文物,不要亂塗亂抹,並注意環境衛生。兩小時後我們大門口見,祝大家玩得開心!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叫欽宸永,是你們這次天壇之旅的總導遊,大家可以叫我欽導,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

天壇位於北京天橋南大街,永定門內東側。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壇,佔地273萬平方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祭祀性建築群。它規模巨集偉、富麗堂皇,天壇不僅在中國建築史上佔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天壇以五大奇建築而聞名中外:一為祈年殿,俗稱無樑殿;二為迴音壁;三為三音石;四為對話石;五為圓丘壇,即祭天台。

天壇的主要建築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這裡舉行祭天儀式,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它是一座三重簷的圓形大殿,高38米,直徑3272米,寶頂鎏金,碧藍琉璃瓦蓋頂。

迴音壁,是皇穹宇院的四周一道高372米、厚9米、直徑615米的賀形圍牆。牆身為灰城磚砌成,磨磚對縫,光滑嚴密。若兩人分別站在東西內牆根,一人靠牆向北小聲說話,聲音就會沿著牆壁傳到另一端,好像打電話一樣,對方聽得一清二楚,由此又名傳音牆。

圓丘:坊石用九這個陽數來表現天象。同時,它又建築得特別高大,登上圓丘舉目四望,只能望見遠處蔚藍色的天空,四周有白古櫺星門矗立著,腳下一片青白色石面,彷彿置身於太虛之中,更增加了天的感受。

旅客朋友們,我們這次天壇之旅到這裡就要結束了,很希望下次還能和大家見面。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大家好!

今天由我擔任導遊,帶領大家遊覽北京天壇。請愛護一草一木,注意自己的一行一動,不要亂扔垃圾,不要把景區乾淨的土地弄髒。

天壇佔地272萬平方米,比故宮還大些。我們現在來到了長廊,這條長廊不比頤和園的差,跟頤和園的沒什麼兩樣,但這條路的終點卻是天壇的著名建築——祈年殿,我們可以邊休息邊去祈年殿。讓我們一起呼吸新鮮空氣邊去祈年殿吧!

你們看前面就是天壇的著名建築——祈年殿。它處於天壇的北部。祈年殿原名祈谷壇,但在清光緒五年,也就是1889年,被雷擊中而引發大火,後來皇帝重建了祈年殿。雖然是重建的,但也跟明代的祈年殿沒什麼差別。你們現在走的是皇帝走的道,有沒有皇帝上朝的感覺?在微風中,祈年殿卻沒有展示出它的脆弱。現在你們可以自由活動

“啊——”我們這是來到哪兒?當然是迴音壁了。迴音壁十分神奇,可以有回聲,因為牆體堅硬光滑,圓周率精確,所以可以聽見回聲。你們看,迴音壁多麼古樸啊!但它從明代到現在,經過多少滄桑歲月,還是有許多人慕名而來,黃色的牆體,他們也不厭其煩,你們可以試一試,體驗它的神奇。

圜丘景區你們可以自由觀賞,天壇之旅到此結束,歡迎你們再來北京,再來天壇遊玩。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

大家好!

北京天壇地處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這個建築綜合體是帝王祭天的場所,它創造了一個象徵性的聯絡,來加強孔子的社會的等級制度。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築。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20__年,北京天壇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帝祭天建築。

北京天壇佔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垣牆,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上。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祈年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個矩形大殿。

祈年殿高38。2米,直徑24。2米,裡面分別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築僅存的一列,也是天壇的主要建築。圜丘建於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臺上舉行“祀天大典”,欲稱祭天台。迴音壁是天壇的圓形圍牆。因牆體堅硬光滑,所以是聲波的良好反射體,又因圓周曲率精確,聲波可沿牆內面連續反射,向前傳播。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

我要告訴你關於天壇的傳說。現在抬頭一看,這就是美麗的天壇,遠遠望去是一座八角寶塔。

天壇是王宮的主峰。寺峰深而古,峰頂突起,諸峰降伏,是我獨享的。從南到北,中間高,兩邊低,彷彿屋頂像一座王宮,叫做吳王山。天壇原名瓊林臺。因為皇帝在山頂立壇祭天,應該是天壇,供後人紀念。為了紀念皇帝的老師蓋華對皇帝的指導,天壇前的山被稱為蓋華峰。

我們走過天壇,然後來到望京寺,人們可以在那裡欣賞天壇的風景。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禮遇保護單位。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面,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雨、祈福、祝壽的專用祭壇。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祭天古建築群。總面積273平方米。它於1918年作為公園正式開放。

祭壇是一個三層圓形石臺,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所以;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前代的城郊壇有著相同的起源。

天地壇改名天壇。沿著明朝,天壇至今仍在使用。自乾隆八年1743年開始,天壇多次修繕,天壇終於形成南北兩壇,井然有序的盛世風格。

天壇到處都是美景,不能說。希望你有機會認真享受。

各位來賓,我的介紹到此結束。如果您在訪問期間有任何其他問題,請問我,我會再解釋一遍。謝謝大家!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

大家好!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位於正陽門外東側。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四周環築壇牆兩道,把全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總面積273公頃,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

內壇以牆分為南北兩部。北為“祈谷壇”,用於春季祈禱豐年,中心建築是祈年殿。南為“圜丘壇”,專門用於“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築是一巨大的圓形石臺,名“圜丘“。兩壇之間以一長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橋相連,共同形成一條南北長1200米的天壇建築軸線,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

西天門內南側建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西部外壇設有“神樂署”,掌管祭祀樂舞的教習和演奏。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樑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又經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築巨集偉壯麗,環境莊嚴肅穆。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天壇的文物古蹟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歷盡滄桑的天壇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巨集偉的建築風格,成為東方古老文明的寫照。

天壇集明、清建築技藝之大成,是中國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11

各位!現在我們來到了圜丘壇景區,其實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壇”,因為這裡才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壇建於明嘉靖年間,即公元1530年,位於整個院落的南端,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圜丘壇院落中的陳設。請看西邊,那裡有一杆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燈杆,是祭天的時候掛燈籠用的。各位也許要問:祭天掛什麼燈籠呀?當然要掛啦 !因為當年祭天的時間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點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窩裡熟睡的時候,皇帝來祭天,也真是夠辛苦的,掛個燈籠照個亮,不過分吧?不過,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須是“吉燈高照”。那麼現在請大家猜一猜這座燈竿有多高?現在我來宣佈正確答案:燈杆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為什麼不再加點湊夠10丈呢?肯定有原因,不錯,請各位先猜猜看,待會兒我再告訴大家。不僅燈杆不一般,那燈籠也不一般,高有兩米,直徑兩米六,夠氣派吧!但最不一般的還得說那燈籠中的蟠龍通霄寶蠟,長有一米三,直徑三十釐米,可連續燃燒12個小時,既不用剪蠟花,也不流蠟油,是當年皇帝祭天的專用寶蠟。

再看看東邊的這個綠色建築物,它的名字叫燔柴爐,是在祭天大典結束後,焚燒祝板及祭品的地方。這是鐵鐐爐,在進行大典的時候爐內燃燒鬆杆、松柏,同時還燒些檀香木,一時間火光沖天,香菸繚繞,不但增加了神祕莊嚴的氣氛,而且在寒冷的冬夜給皇帝帶來了一絲暖意,真是一舉多得呀!

現在,言歸正傳,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圜丘壇,它是一座三層的圓形石臺,為什麼要將祭天台設計成圓形呢?因為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設計成圓形了。普通人看這座祭天台是用大理石建制的,但設計者們是用數字“九”建成了這座神祕的祭天台,現在我們一起來找找那些神祕的“九”看它們藏在何處。

(走近圜丘壇,在圜丘壇的近前)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這兒咱們不妨來個腳踏為實,請大家一邊登上這一組臺階,一邊數數這組臺階有多少級(自地面層到底間層,因為這裡人少,面積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正好九級(把客人帶到底層平臺的東側)。往上還有兩組臺階,每組也是九級,整個圜丘壇東、南、西、北各開一口,每個登壇口都有上、中、下三組臺階,每一組臺階都是九級,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12個“九”了。我們再找找看,腳下底層祭壇的壇面直徑21丈,沒有“九”,中層直徑15丈,也沒有“九”,頂層“九”丈,有一個“九”,如果把三層直徑相加,便是四十五,五九四十五,不但有“九”還有“五”,象徵皇帝的“九五”之尊。真是巧奪天工!那麼,別的地方還有“九”嗎?有!請各位更上二層“九”,我們到最上層看一看。

(在圜丘壇頂端,東側無人處)

各位,現在有沒有感到“九”的氣味兒更濃了?大家請看壇面中心,有塊圓形石塊,它叫天心石,被一層一層的扇形石板所環繞,這第一環是九塊,第二環是二“九”一十八塊,第三環是三九二十七塊,直到最邊上一環為九九八十一塊。再看一看中層,它由十個九塊開始至十八個九塊,底層至十九個九塊至二十七個九塊,即三層壇面,每層鋪九環石板,每環石塊又都是九的倍數,自一倍至二十七倍,這樣,上、中、下三層壇面共鋪石板3402塊,即378個“九”。

還記得嗎?剛才我們看到的望燈杆高九丈九尺九寸,燔柴爐兩側臺階各九級,皇帝還嫌不夠,祭天時還要向皇天上帝敬酒,可見皇帝對九的崇敬,為什麼?咱們下壇再說。

(天心石講解)

各位請看,在祭天台中心有一塊突起的圓形石塊,它叫“天心石”,又叫“億兆景從石”,為何叫天心石呢?據說這塊石頭是宇宙的中心,是皇帝與天上諸神們相互交流的“天界”,故心有靈犀者,便可在此與“神”交流一番。那為什麼又叫“億兆景從石”呢?“億兆”是多的意思,“景從”是象影子一樣隨從,所以說白了“億兆景從石”就是“一呼百應石”,這是一組奇妙的聲學現象,即當你站在圓心石上,輕聲說話時,聲音不僅巨集大,而且有共鳴及迴音。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現象呢?請看,由於壇面十分光潔平整,聲波傳到周圍的石欄杆後能迅速地被反射回來,據聲學專家測驗,從發音到聲波再回到圓心石的時間僅為0.07秒,說話者根本無法分清它是原音還是回聲,所以有一呼百應的感覺。 當皇帝站在天心石上說話的時候,感到不僅有神助——聲音巨集亮,又有人助——一呼百應,身為人君者便把這一呼百應的回聲當成是天下萬民對自己的無限忠心及一致響應。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站在這裡說話,現在我們也可以蹬上天心石許下一個美好的願望。不過,別貪心,每人只能許下一個心願,現在我們推舉一名德高望眾的朋友為我們大家許個願吧!

(九的揭密,在走下圜丘壇後的東北側講解)

各位朋友,現在是我們解開“九”的祕密的時候了,我問問大家,自然界最大的東西是什麼?對了,是天;自然數裡最大的數字是什麼?是“九”。根據陰陽學說,在天地間,天為陽,地為陰;在數字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在方向上南為陽,北為陰,所以“九”與“天”都屬陽,都是老大,所以古代用“九”象徵天,於是用“九”來築祭天台便是天經地義的事了。

祭祀完畢,皇帝回宮,那麼皇天上帝的牌位何去何從?當然,也要回宮,不過它可不回人間的宮殿,而是人間的天宮,在哪裡呢?那就是我們前面的那座建築---皇穹宇,好!我們現在便去天宮拜訪一下皇天上帝。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曹宇翔。

下面我要給大家講講天壇的傳說,現在大家抬頭看一下這就是美麗的天壇,從遠出看是個八角形寶塔。

天壇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聳寺深古縱橫,一峰突起,萬峰臣伏,唯我獨尊,從南向北看中間高,兩邊低,好似屋頂像王者之屋,稱王屋山。天壇原名叫瓊林臺,因皇帝在山頂設壇祭天,後人為了紀念,該為天壇。為了紀念皇帝老師華蓋對皇帝指點,把天壇峰前的山叫華蓋峰。

我們走過天壇,又來到了望景寺,這裡可以這人觀賞天壇的風景。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明保護單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自,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壽年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在規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群。總面積273平方米年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壇為三層圓形石臺,壇區佔地20萬餘平方米。因此;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歷朝代郊壇有一脈相承的淵源。

天地壇遂改稱為天壇。消沿明制,天壇一稱沿用至今。從乾隆八年1743年起,對天壇建築進行了多次修理,天壇終於形成了南北兩壇,規制嚴謹的盛郎風貌。

天壇到處有美麗的風景,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細細遊賞。

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 篇13

大家今天好!我是今天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天壇,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遺產之一。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共同欣賞它美麗的景色和建築,共度這段美好的時光,預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以後經過不斷的擴建,至清乾隆年間建成。它從建成開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專用祭壇,一直延續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結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闢為公園,從此後“任人遊覽”。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築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壇公園現有面積為205萬平方米,儲存有祈谷壇、圜丘壇、齋宮、神樂四組古建築群,有古建築92座600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天建築群。天壇有3500餘株古松柏、古槐,樹齡逾數百年。

天壇不僅是中國古代皇帝的祭壇,也是中國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結晶,其巨集偉的建築、蒼翠的古樹、豐富的文物收藏既記載了中國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記載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的遊覽就要結束了。非常高興能與大家共同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對我今天的導遊有什麼不滿意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