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通用20篇)

欄目: 安徽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8W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1

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我們要遊覽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它在黃山市境內,南鄰歙縣、徽州區、休寧縣和黟縣,北連黃山區;這五個縣、區也都屬於黃山市管轄。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說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後,來到這裡採藥煉丹,在溫泉裡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說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後,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在。

朋友們,你們不遠千,甚至萬里到這裡,就要親眼看一看黃山的美嗎?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樂嗎?是的,黃山是絕美絕美的,可說天第奇山,能夠登臨它,親眼看看它,確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長地質歷史代,大自然的無窮力,塑造了黃山那絕美的風采和種.種奇特的景觀,令人傾倒,令人心醉。

黃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這裡競秀,峰峰稱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韻。黃山奇峰到底有多少,還沒有一個確切數字。歷史上先後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選《黃山志》。這80多座山峰的高絕大多數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蓮花峰(1864米),光明頂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這三大峰和風姿獨秀始信峰(1683米),是黃山的朋友,哪怕登上這四座奇峰中的一個,也算不虛此行了。

下面,我再把黃山“四絕”分別作個介紹。

說起黃山“四絕”,排在的當是奇鬆。黃山鬆奇在什麼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你見了不能不稱奇。一般說,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莊稼,而黃鬆則是從堅硬的黃崗岩石里長出來的。黃山到處都生長著松樹,它們長峰頂,長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千百年來,它們就是這樣從岩石迸裂出來,根兒深深扎進岩石縫裡,不怕貧瘠乾旱,不怕風雷雨雪,瀟瀟灑灑,鐵骨錚錚。

你能說不奇嗎?其次是,黃山鬆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從總體來說,黃山鬆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鬆、黑虎鬆、臥龍鬆、龍爪鬆、探海松、團結鬆等等。它們是黃山奇鬆的代表。

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岩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晒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瓏;有的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或同奇鬆巧妙結合成景。還些怪石因為觀賞位置和角度變了,模樣兒也就有了變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雞叫天門”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鵲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換景的緣故。也還有些怪廠,在不同條件下看,會產生不能的聯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觀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說雲海。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雲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雲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這可不是妄稱,是有歷史為證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恆,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黃山的一些景區、賓館和眾多景觀的命名,都同這個特殊的“海”有關聯,有些景觀若在雲海中觀賞,就會顯得更加真切,韻味也更足了。這些也都證明,“黃海”這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

後,介紹一下溫泉。我們常講的和遊覽的溫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溫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峰湧出。用它命名的溫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後先到達的景區。溫泉水量充足,水溫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並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對面板病,風溼病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但是隻能浴,不能飲;過雲說它可以飲用,是不科學的。

其實,黃山溫泉不止一處。在黃山北坡疊嶂峰下,還有一個溫泉,叫鬆谷庵,古稱錫泉。它與山南的賓館溫泉水平距離7.5公里,標高也近,南北對稱,遙相呼應。這也夠奇的了。不過因為它地處偏僻目前還未開發利用。

除了“四絕”之外,黃山的瀑布、曰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壯觀和奇麗的。

黃山,山高陂陡,溪流從高山峽谷中奔湧出來,從陡谷懸巖上飛落下來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就是黃山溫存的生動寫照。黃山瀑布很多,壯觀的有“九龍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黃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爛漫;夏季清涼一片,處處飛瀑;秋天天高氣爽,紅葉如霞;寒冬則是銀裝素裹,冰雕玉砌。黃山確實是一個旅遊、避暑、賞雪的絕好去處。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2

安徽省導遊詞:桐城文廟導遊詞資料來源:考試大 【考試大:你值得信賴的考試顧問】20__年12月12日

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遠古祖先曾在這裡留下各種歷史見證的,歷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豐富的遺存。古建築更加燦燦明珠,烘初這座古城的風采。在眾多的古建築中,桐城文廟超群絕倫,光彩奪目。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據《安慶府志》、《桐城縣誌》,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文廟建築群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主要建築有門樓、宮牆、泮池、泮橋(又名狀元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東西長廡等。佔地總面積達3200平方米。主次建築,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好似一組凝固的優美樂章。門樓正鎏金“文廟”二字,系趙樸初先生題書。

主體建築大成殿,面對月臺,前眺大成門和門樓,兩側接東西長廡,簷廊迴繞,院落開闊,中鋪石板,為晉謁通道。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建築風格具明清特色,兼有遼金遺風,是古建築研究的珍貴立體資料。考試大編輯整理

通觀文廟建築群,不僅石坊沖天,飛簷凌空,氣勢巨集偉,還有許多造型優美、精巧細緻的磚刻、木雕、漢白玉雕,僅文廟門樓就有鏤空木雕、浮雕60多處,“孔子生平故事”、“漁樵耕讀”、“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等圖案,逼真傳神,生動有趣。

文廟內設有桐城縣博物館,館藏文物從新石器到宋瓷,從李公麟的畫到方以智的書,從雍正御賜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虎銅印到乾隆御題碧玉銘文板指,總計1245件,其中一級文物24件,二級文物125件,還有多件難得的稀世珍寶。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3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峰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裡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儲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裡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裡,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裡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裡住宿,並以此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裡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充套件,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裡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群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山是令人神往的蓮花佛國。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奇麗的自然景觀為特色,是遊覽、觀賞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新姿煥發,活力再現,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九華山坐落在池州市東南境,她是池州旅遊業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驕傲,是安徽”兩山一湖”風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使名山披錦繡,更快地躋身於國際旅遊先進行列,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指導、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了這本九華山導遊詞。

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同志,尤其是幾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筆耕,在很短時間就完成了編撰任務。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敬意。這本書資訊量大,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圖文並茂,以模擬導遊撰文,準確、鮮明、生動,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頗適合導遊人員學習和使用,也可供廣大遊客閱讀和欣賞。我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將會把你帶進九華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熱愛九華山。我衷心祝賀此書的出版,並樂之為序。

“九華天下神”,這是當代詩人嚴陣今年7月重遊九華山時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歷史,秀麗的自然風光,神祕的肉身現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異彩紛呈,獨具魅力。

導遊詞與名山勝景,猶如畫龍的點睛之筆,面對九華山這樣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導遊詞可以幫助你傾聽它歷史的迴音,追尋它文化的源流,聆聽它美妙的傳說;可以引領你尋訪名士的蹤跡,體味佛門的幽深,感受肉身的傳奇、。總之,,好的導遊詞就像視窗和橋樑,通過它,可以增強你的遊興,引導你走進九華山去觀光、探勝。

然而,長期以來,九華山的導遊詞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有時關於同一個景點的介紹出現幾種不同的“版本”,弄得遊人、香客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對九華山的歷史掌故信手拈來,隨意“發揮”,以訛傳誤,以致於影響了九華山的形象。為正本清源,兩年前,在我上九華山工作之初,省旅遊局高蔚青局長囑我組織編寫一本規範化的導遊詞。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幾位同志,特別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辭辛勞,筆耕不筆耕不輟,終於使《九華山導遊詞》得以問世。在此,我謹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九華山導遊詞》約14萬字,旁徵博引,史料翔實,既闡幽發微,又淺顯易懂,同時模擬導遊,琅琅上口,引人入勝,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是一篇創新之作。相信此書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蕪存菁,將會推動九華山導遊講解的統一和規範,為九華山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影響力發揮作用。

九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導遊詞所能概括的,有待於世人共同發掘整理。組織編寫導遊詞,是我們在景區文化建設上的一次嘗試,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大家指教。

朋友們,你們好!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黃山風景區南邊重鎮湯口。在這裡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黃山風景的概況。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4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峰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裡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儲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裡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裡,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裡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裡住宿,並以此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裡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充套件,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裡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群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山是令人神往的蓮花佛國。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奇麗的自然景觀為特色,是遊覽、觀賞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新姿煥發,活力再現,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九華山坐落在池州市東南境,她是池州旅遊業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驕傲,是安徽”兩山一湖”風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使名山披錦繡,更快地躋身於國際旅遊先進行列,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指導、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了這本九華山導遊詞。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同志,尤其是幾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筆耕,在很短時間就完成了編撰任務。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敬意。這本書資訊量大,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圖文並茂,以模擬導遊撰文,準確、鮮明、生動,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頗適合導遊人員學習和使用,也可供廣大遊客閱讀和欣賞。我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將會把你帶進九華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熱愛九華山。我衷心祝賀此書的出版,並樂之為序。

“九華天下神”,這是當代詩人嚴陣今年7月重遊九華山時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歷史,秀麗的自然風光,神祕的肉身現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異彩紛呈,獨具魅力。

導遊詞與名山勝景,猶如畫龍的點睛之筆,面對九華山這樣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導遊詞可以幫助你傾聽它歷史的迴音,追尋它文化的源流,聆聽它美妙的傳說;可以引領你尋訪名士的蹤跡,體味佛門的幽深,感受肉身的傳奇、。總之,,好的導遊詞就像視窗和橋樑,通過它,可以增強你的遊興,引導你走進九華山去觀光、探勝。

然而,長期以來,九華山的導遊詞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有時關於同一個景點的介紹出現幾種不同的“版本”,弄得遊人、香客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對九華山的歷史掌故信手拈來,隨意“發揮”,以訛傳誤,以致於影響了九華山的形象。為正本清源,兩年前,在我上九華山工作之初,省旅遊局高蔚青局長囑我組織編寫一本規範化的導遊詞。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幾位同志,特別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辭辛勞,筆耕不筆耕不輟,終於使《九華山導遊詞》得以問世。在此,我謹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九華山導遊詞》約14萬字,旁徵博引,史料翔實,既闡幽發微,又淺顯易懂,同時模擬導遊,琅琅上口,引人入勝,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是一篇創新之作。相信此書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蕪存菁,將會推動九華山導遊講解的統一和規範,為九華山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影響力發揮作用。

九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導遊詞所能概括的,有待於世人共同發掘整理。組織編寫導遊詞,是我們在景區文化建設上的一次嘗試,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大家指教。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5

話說歷史上有劉鄧挺進大別山,在大別山譜寫了血與火的壯麗史詩。那今天就讓我帶領各位踏上這片紅色的土地,抒發我們對這片土壤的情懷。說到大別山,我就想問問大家,知不知道它為什麼叫大別山呢?其實呀這裡面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在洪荒之世,天地渾然一體,億萬生靈被擠壓在昏暗的天地之間。後來有一座山訇然升起,用他的的脊樑把蒼天高高撐起,萬物生靈也得以獲得光明。由於這座山分出了天和地,分出了白天和黑夜,使天地有別,便取名為大別山。當然它只是一個傳說,其實從地理位置上看是因為它分開了長江、淮河兩大水系,隔開了吳國、楚國兩地,使南北兩地的氣候環境和民俗風情有別,所以才叫做大別山。

大別山除了是中國紅色革命的發源地和根據地外,其實它還是一個旅遊、避暑、度假的勝地。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已經被開發為“大別山生態旅遊區”。在這裡不僅可以讓你飽賞奇峰、怪石、雲海之神奇,還可以讓你盡情領略天堂秀水的風韻。1996年5月大別山被正式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分設天堂寨大別雄風自然風光遊覽區、青臺關古關名剎遊覽區、薄刀峰避暑休閒遊覽區、九資河田園風光遊覽區和天堂湖水上樂園五個景區。這些景區各具特色,又渾然一體,盡顯大別山的獨特神韻。

天堂湖山水環繞,風景秀麗,並隨風雲變幻而各得其妙,深得“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意境。青苔關風景區地處大別山主峰之北的鄂皖交界處,佔地106平方公里,是一個以訪古覽勝、觀光休閒為主的風景區。薄刀峰風景區位於天堂寨西側,佔地面積30平方公里,植被蓊鬱,並且歷史文化悠久。九資河田園風光遊覽區則是以古國遺風和農藝景觀為主。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6

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遠古祖先曾在這裡留下各種歷史見證的,歷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豐富的遺存。古建築更加燦燦明珠,烘初這座古城的風采。在眾多的古建築中,桐城文廟超群絕倫,光彩奪目。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據《安慶府志》、《桐城縣誌》,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文廟建築群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主要建築有門樓、宮牆、泮池、泮橋(又名狀元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東西長廡等。佔地總面積達3200平方米。主次建築,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好似一組凝固的優美樂章。門樓正鎏金“文廟”二字,系趙樸初先生題書。

主體建築大成殿,面對月臺,前眺大成門和門樓,兩側接東西長廡,簷廊迴繞,院落開闊,中鋪石板,為晉謁通道。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建築風格具明清特色,兼有遼金遺風,是古建築研究的珍貴立體資料。考試大編輯整理

通觀文廟建築群,不僅石坊沖天,飛簷凌空,氣勢巨集偉,還有許多造型優美、精巧細緻的磚刻、木雕、漢白玉雕,僅文廟門樓就有鏤空木雕、浮雕60多處,“孔子生平故事”、“漁樵耕讀”、“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等圖案,逼真傳神,生動有趣。

文廟內設有桐城縣博物館,館藏文物從新石器到宋瓷,從李公麟的畫到方以智的書,從雍正御賜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虎銅印到乾隆御題碧玉銘文板指,總計1245件,其中一級文物24件,二級文物125件,還有多件難得的稀世珍寶。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7

安徽省簡稱“皖”,地處中國東部,位於東經114°54’—119°37’和北緯29°31’—34°38’之間,緊靠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200萬人。

安徽地貌型別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兼備,並且分佈有廣泛的水面,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和第三大河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和其它眾多湖泊分佈於安徽中部,全省自北向南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崗、沿江平原、皖西山丘和皖南山丘等五個自然區。

安徽地處南暖溫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區,屬季風氣候型別,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且雨熱同季,並具明顯的時空分佈差異,加上多樣的土地型別和豐富的森林、動植物和水產資源,適應農林牧漁業的多樣化發展。

安徽不僅山河秀麗、物產豐富,而且文化璀璨、名人薈萃,曾孕育出老子、莊子、曹操、華陀等一大批傑出的歷史文化名人;近現代也湧現出眾多的文學家、哲學家、企業家及科學家,華人第一位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就出生在安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對安徽的真實寫照。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8

隋唐時期,修閘控制柳溝河水,後被特大洪水沖垮直瀉淮河。

元末明初,戰爭頻繁,洪水氾濫,柳溝河無人問津,洪水衝柳溝鎮和白雀寺,一場大的災難降在柳溝河兩岸。

清朝,改名為八里河。

1938年6月國民黨政府在黃河花園口製造決堤事件,形成黃水南泛,由潁河決堤進入八里河,氾濫成災,河床升高,水面拓寬,良田淹沒,房屋倒塌,周圍群眾外逃求生。

1954年解放初期,八里河未進行改造利用,百年未遇洪水,潁、霍兩縣成澤國,潁淮兩河見面,八里河、戴家湖、邱家湖、姜家湖、城西湖、唐垛湖六大湖泊匯合,成為海洋。

1954年冬至1955年春,政府安排災民北移生產自救。1955年秋,開始淮河堵口和八里河的改道工程。淮河北岸的沿崗大堤破土動工,截流八里河水入淮的通道;開通八里河水入潁河的流徑,建閘截流。八里河成潁河的支流。

1958年,八里河建立漁場,對大湖面沒有實行投放和管理,單一地魚苗生產。三年困難時期,兩岸人民下河摸哈蜊、撈菱角、捕魚蝦、割雜草充飢,八里河幫助兩岸百姓度過難關。

1972年,潁上縣委、縣政府集中常年飄泊在外的全縣漁民定居八里河,成立漁業公社,治理八里河。

1976年,先後開發勝天圩、沖天圩、尤湖圩、稻香圩四個大圩,重建徐橋、馬磚橋,溝通半崗、關屯與潁城的交通。

1978年,對八里河大湖面開始魚苗投放和湖面管理。

1982年,中央水產公司、省水產公司、縣農牧漁業局三家聯合投資193萬元,成立“國營潁上縣八里河聯營漁場”,完成勝天圩1500畝精養魚塘的開挖。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9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歡迎各位來到青陽領略美麗的山水風光和醇樸的風土人情!

青陽縣位於長江南岸,北襟長江,南相黃山,東與涇縣革命老區交界,西有九華山聳立。1180平方公里,山清水秀,有著神奇的歷史文化和美麗卓絕的自然風光。元代詩人薩都剌來到這裡情不自禁地讚道:“相逢橋上無非客,行盡江南都是詩”,南宋詩人王十朋聽到這裡的人文故事,深深感嘆:“江南一嶽佔青陽,多少神仙此地藏”。要想深刻了解青陽和認識青陽,恐怕不是一朝一日的事,但我們走進芙蓉湖景觀區,聽聽這裡的故事,憑著自己的敏銳觀察和細心感受,一定會得到一頓豐盛的遊覽大餐並滿載而歸。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芙蓉湖。芙蓉湖的名稱,來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詩句。傳說古時候這裡有惡龍作怪,民不聊生,有當地一戶財主養了九個兒子,他們齊心協力大戰惡龍,最後一條惡龍沿著青通河往下游逃竄,企圖逃向長江,九子追趕到這裡,將惡龍交戰,因而留下一片水坑,便成了湖。等戰勝惡龍之後,九個兒子各化成一座山峰,將惡龍鎮住,這便是九子山,後來被李白改為九華山。欣逢盛世,青陽縣人民政府將這一片湖水通過治理、疏浚,顯得更加清澈美麗。“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這一湖清水就來自於青通河的上游的九子山。站在這裡環顧湖面,確有“水何澹澹,山島辣峙”感覺。芙蓉湖在四圍青山的陪襯下,風平浪靜,恰似老天爺贈給人間的一面玉鏡。自古以來就有“就著玉鏡照一照,面如芙蓉,美似天仙;就著湖水洗一洗,心如蓮花,益壽延年”之說。還有“心情不好,事業不順的人,照一照,洗一洗,就有洗心革面,萬事如意,一帆風順”之說。

現在我們就站在芙蓉湖公園的入口處--對華覽秀。顧名思義,站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芙蓉湖公園的大概景緻,更遠一點就是九華山,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九華山第一峰--蓮花峰。蓮花峰,是明朝皇帝朱元璋躲避追兵、安營紮寨、屯兵練武之地(山寨石門遺蹟尚存);海拔1048米,若在正面看,峰巔酷似蓮花初舒。雲蒸霞蔚,四時變化,蓮峰雲海為青陽九華山第一壯觀美景。這也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落筆生花的出處。李白路經青陽,看到蓮花峰下的七布泉瀑布從天而降,詩興大發,吟出“天河掛綠水”的千古佳句。從蓮花峰往九華山方向看,依次是達摩面壁石、獨秀峰、天柱峰、翠蓋峰、展旗峰、大鼓嶺、將軍湖等景點或景區。再遠點的那就是著名的“富貴陵陽鎮、風流謝家村”和九華山大峽谷了。這些地方,歷史上不僅有眾多詩人墨客流連忘返,仙家名流也接踵而來,如漢代青陽縣(那時稱陵陽縣)第一任縣令竇子明,在陵陽山中修煉成仙,騎鶴白晝飛昇,成為道教佳話;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芙蓉湖對面的拾寶山留下了毛驢的蹄印,驢糞化為元寶被山民拾得,之後常有人上山尋寶,故名“拾寶山”。據說張果老死後就安葬在陵陽境內。金地藏上九華山之前就在九子巖修行,爾後才上了九華山。他的隨從諦聽為保護金地藏而獻出了生命,後人為紀念它還在九子巖上修建了諦聽塔,至今儲存完好。歷史記載,民間傳說,動人的故事數不勝數。--這些美麗的景點景區和燦爛的歷史文化體現了青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特色。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10

中國是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博大精深。而茶文化也是一支奇葩,太平湖茶文化具有獨特性。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介紹的是採茶習俗

1、看戲:

茶區有采茶前看戲的習俗。20世紀30年代,太平、石埭一些大茶莊,於每年春茶開園前舉辦“財神會”,從蕪湖、南京請來戲班演戲,茶農過足戲癮後,揹簍上山採茶。豐年,還於茶葉採製出售後,請班演戲或自演自娛,以示慶祝。

2、購物:

茶區多為深山區,長期交通閉塞。茶農每年於採茶前,往返數十里路,備足整個茶季必需的生活用品,然後再開園採茶。餛飩挑子,貨郎擔子也於茶季紛紛到茶區趕場做生意。備足生活用品再採茶的習俗一直延續到20世紀70年代。

3、採茶:茶區學校還有放茶假的慣例。從舊時的私塾、學堂,到建國後的公辦學校,每逢茶季放假10—15天,每逢茶季,茶農不僅約請親戚朋友協助採茶,還從皖北、沿江的貴池、青陽、樅陽等地僱傭年輕女子幫助採茶。長此以往,每到茶季,幫工採茶的客籍姑娘結伴來茶區採茶。茶農於開園的第一天,備足酒菜,置辦開園酒,招待採茶人。

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太平湖人的飲茶習俗

1、清飲綠茶:境內居民自古習慣清飲綠茶。史載,三國時縣境屬吳地,境內居民始飲茶,至唐,飲茶之風興起。至宋,飲茶之風盛行,茶,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歷經元、明、清,直至20_年,除戰亂重災年份外,飲茶之風,經久不衰。

舊時貧窮人家飲粗茶,謂之“老瓜片”,富裕人家用細茶。20世紀80年代後,尖茶、細茶、名茶進入平常百姓家。粗茶汁多味濃,慣以壺沏之;細茶味淡香濃,多以杯泡沏,民間謂之“粗茶細吃,細茶粗吃”。

夏季飲茶,以清飲綠茶為主,兼飲菊花、麥冬涼茶,防暑降溫。農民上山下地耕作更離不開茶。農村飲茶大多習慣茶壺沏泡,少數人家沏泡杯茶待客。

冬季飲壺茶者,常以火桶煨之或茶桶焐之,以保持熱量,隨喝隨倒。

20世紀80年代後,城鄉逐步改飲杯茶。鎮境有喝大碗茶的習俗,多見於車站碼頭、田間勞作、施工現場、茶棚茶攤。喝大碗茶,方式雖較粗獷,但它簡便易行,貼近生活,一直受到人們的歡迎與稱道。

境內有以茶代酒習慣,一些因病、因量或忌酒之人,在酒席上為不失禮節,以茶代酒應酬。

2、飲茶健體:境內人有飲“朝茶”、“午茶”、“夜茶”的習慣。清早洗漱後,沏上一杯高山茶,茶香撲鼻,佐以生薑、大蒜、麵食等茶點,細品慢嚥,情趣盎然。此乃健身之妙道,民間故有“朝可不食,不可不飲”之說。有時午飯後,濃茶一杯,可消食健胃,夜幕降臨,一杯香茗飲庭院,一晝勞作的疲倦頓消,取而代之的是逍遙,輕鬆與愜意。冬夜,熱茶伴火爐,融融暖流彌心田。飲夜茶,講究個舒適隨興。

3、施茶行善:唐天寶年間(742~755),境內居民就把施茶作為行善積德之舉而為之。行善之人多在山嶺關隘和路口要津建茶亭,設茶棚,供過往行人休憩解渴。後人一直傳承施茶行善之美德。不論是茶攤、茶棚、小吃、店鋪,還是平常人家,只要有人尋茶解渴,一概施予。

20世紀80後代後,境內旅遊快速發展,旅遊景區施茶賣食的去處隨處可見。

4、逢事必飲:親友聚會聊天要飲茶,家族議事要飲茶。田區插秧要吃開秧開門茶;農村建房要吃上樑茶;喬遷新居要吃“喬遷茶”;舉行婚禮,夫妻要喝“交杯酒”、“和氣茶”;生子添口親朋賀喜要吃口子茶、滿月茶;老人做壽吃麵飲壽茶;老人辭世,都以茶煙敬謝前往悼念者和助事者;酒席前後主人要擺上茶點、茶具,供客人飲茶。

中國是禮儀之邦,黃山人也十分注重茶禮

1、客來敬茶:客氣人家還配以水果、瓜籽、花生等茶點。若是遠客、稀客,主人還要用“雞子茶”(糖水蛋)招待。貴客臨門,正月來客,舉行婚禮,親女婿上門,講究吃“三茶”,即棗慄茶(蜜棗煮板栗下茶)、雞蛋茶(以五香蛋下茶)和清茶。春節期間,親友串門,總要先泡一杯茶,然後端上內盛茶點的“七子盒”、“五子盒”,(均為糕點盒、前者分7格,後者分5格)品茗敘談,相互祝願新年幸福,恭喜發財。大多數人家還給客人端上“茶葉蛋”(又名五香蛋),謂之“端元寶”(祝客人發財意)。

2、以茶納聘:訂婚稱“下定”、“定事”,又稱“吃茶”。古代黃山腳下訂婚叫“納聘”。“吃茶”一語可追溯至元代。男方送往女家聘禮中的茶葉或茶籽,其意為借茶樹不可移植,象徵婚姻堅定不移。所以在彩禮中回送茶葉或茶籽,成為農村訂婚一大習俗流傳下來。建國後,茶納聘的習俗逐步淡化,但還有人稱女子訂婚為“吃茶”、“受茶”。姑娘“受了茶”或“吃了茶”,即言其已訂婚。

3、借茶行禮:舊時,晚輩對長輩往往以茶行禮敬孝。婚嫁新娘,第二天清晨向雙親行跪禮敬茶,表示盡孝的開始。同時,還為住在家中的親戚中的長輩敬茶,先敬舅舅(民間稱“孃舅大似天”),然後按輩份大小、依次進行。長輩受茶後,要掏出紅包放於新娘託的茶盤內。晚輩與長輩之間,發生口角或鬧出矛盾,調和人囑晚輩或欠理方端上一杯賠理茶,跪敬長輩,主動認錯,以求親朋之間,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若長輩接杯飲之或置之,即表示長輩原諒晚輩,重新和好。

4、用茶祭祀:境內以茶祭祀大致有祭祖、祭神兩種形式,以祭祖為多。清明、冬至上墳或除夕吃年夜飯前,祭祀者備以糕點、米飯、菜餚,配以茶水、酒水,上墳或在家祭祀祖宗。有的地區老人辭世設靈堂時,桌上除擺設菜餚、米飯外,還擺上茶水、酒水這類的祭品。用茶作祭大多在茶碗、茶杯中注入茶水,也有的只置茶壺、茶杯作象徵,還有生前嗜茶的忘故者,其後人將他生前用過的茶壺、茶杯作為陪葬品置於壽材中。早在宋時,黃山僧人就開始植茶,用途大體有三,一曰自飲用於提神詠經;二曰創收,用於置辦香火;三曰祭神,用於祭祀佛祖,此習俗一直傳承於世。

5、以茶相贈:兩晉時,江南地區流傳以茶相贈。人際交往,茶屬饋贈佳品。給長輩、師長贈茶,表示敬重;給領導贈茶表示尊敬,無阿諛奉承和行賄受賄之嫌;給同事好友贈茶,表示友好,友誼長存;給晚輩送茶表示關愛;相互贈茶,還能起到宣傳促銷作用。境內人們將茶作為土特產品相贈歷史悠久,且源源流傳。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11

九華山原來並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做九子山,因為九華山山峰秀麗,高出雲層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過此地,先後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華山因此而得名,並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九華山宗教活動歷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華山發展,佛教更加興盛。在唐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航海東來,遍訪名山,最後選在我們的九華山修行。夜間露宿在山上的山洞裡,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餓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最後在他99歲的時候圓寂。佛教界認為他生前苦修,圓寂後與佛經裡所記載的地藏菩薩相合,尊為地藏菩薩應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時候姓金,因此又稱為金地藏。九華山也就自此被闢為地藏菩薩的道場。唐代後,九華山佛教宣告漸著,經過歷朝歷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經有150多座了,只園寺、東崖寺、百歲宮、甘露寺四大叢林,香火之盛甲天下。

下面我們首先進入的是九華街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築。橫額上鐫刻著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過了橋正面就是隻園寺的大殿。只園寺是國家重點寺院,規模是九華山四大叢林裡最大的了,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講堂和藏經樓等十餘座單體建築組成,是典型的組合式建築,它的山門偏離了大殿中軸線,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啊,歪置山門是頗有講究的,一來是為了辟邪,二來是門向朝著開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寶殿琉璃碧瓦,飛簷翹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廟的前院牆上有一條石刻,上面“泰山石敢當”5個大字十分醒目,大家來猜猜這是做什麼用的?其實這個是隻園寺獨有的,是用來辟邪鎮妖的。

進入山門,就是靈官殿,進門登殿,只見神龕裡站立著的卻是赤面紅須、雙目圓睜、高舉鐵鞭的王靈官。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怎麼到此護起佛法了呢?原來傳說佛教的護法韋馱犯了“殺生”的錯誤,被地藏菩薩“解聘”,讓王靈官頂了班,這反映了佛道“合作”的天王殿意思,在全國恐怕是僅此一處了。

從靈官殿過一小庭院,有一座亭閣式的方形重簷殿堂,歇山頂,內供四大天王像,稱天王殿。中間龕內端坐著“笑口常開,大肚包容”的彌勒佛。“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行”,是他的兩句偈語。兩側為四座天王塑像。

靈官殿和天王殿在同一臺基上,而再高一層的臺基上則築有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內,正面立著高約12米的三世佛,座下是碧綠蓮花座,下有須彌座(又叫金剛臺),雕刻精細。供桌正面橫刻著“唐僧取經”故事的大面浮雕。佛像前,為主持法會的和尚禮佛跑拜處。

好,游完只園寺,我們現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佛經有”指地化城”之說。化城寺位於九華山化城峰西南,化城盆地中心,因此得名化城寺。化城寺歷史悠久,它修建於晉代,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古寺歷經興廢,在歲月長河中依然聳立。現存四進民居式殿宇,前三進為清代建築:一進靈官殿,二進天王殿,三進大雄寶殿。二、三進之間有一巨大四落水天井,意為”四水歸明堂”。大雄寶殿全木窗門,門楣上刻有冰紋窗櫺。頂中大藻井”九龍盤珠”浮雕為藝術珍品。四進藏經樓為九華山惟一明代建築,近期按原貌修復。化城寺依地形漸次升高,結構嚴謹,古樸典雅,基本儲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貌。

化城寺石階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前有放生池,月牙形,據傳是金地藏率眾徒修建化城寺時開挖的,既為寺院防火,又為僧侶和香客放生之用。池前是平整、開闊的化城廣場,廣場中有一用石條壘成的”娘娘塔”基,是紀念金地藏母親的。據傳金地藏母親得知金地藏卓錫九華後,萬里跋涉來山尋兒迴歸,長時間思兒心切,加之一路風霜,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廣場邊一口井中泉水為母洗眼,治好了母親眼疾,此井後人稱”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侍候母親,並向她細說佛教因緣,母被感悟,終於留山助兒護佛,後人在廣場建塔紀念,稱”娘娘塔”。但是,九華山也有人稱”娘娘塔”是紀念金地藏出家前的妻子的。不論是母親還是妻子,”娘娘塔”的傳說都是美麗的。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遊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援與配合,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繼續為大家服務,祝大家一路順風!謝謝!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12

大家好!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一起旅遊!今天為大家介紹安徽景點之一露寺。露寺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位於安徽省九華山北路的半山定心石下,是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國師朝禮九華,認為如果在這裡建立寺廟,肯定會有高僧出現。禪居伏虎洞多年的洞安和尚聽到這句話,立即募化建寺。傳說在開工前夕,滿山松針盡掛甘露,故命名為甘露寺。清朝乾隆時擴建,咸豐時毀於兵燹,同治三年(1864)修復。

全寺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主要的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韋馱殿、祖師殿、玉佛樓、禪堂、法堂、客堂及方丈寮等。寺周圍樹林蔥蘢,雨露雲霧,幽靜宜人。寺的正門造得獨出心裁,進門後即見後牆,不與院落相通,到大殿須從兩旁山牆小門進去。整座寺廟依山佈局,共有五層,殿宇完整,樓閣整齊。

背倚青山,淙涼泉水從殿角流來。寺旁有定心石,即是玉琳和尚當年歇息之處。現為全國重點寺院。著名的九華山佛學院,也設在甘露寺內。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13

大家好!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一起旅遊!今天為大家介紹安徽景點之一露寺。露寺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位於安徽省九華山北路的半山定心石下,是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國師朝禮九華,認為如果在這裡建立寺廟,肯定會有高僧出現。禪居伏虎洞多年的洞安和尚聽到這句話,立即募化建寺。傳說在開工前夕,滿山松針盡掛甘露,故命名為甘露寺。清朝乾隆時擴建,咸豐時毀於兵燹,同治三年(1864)修復。全寺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主要的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韋馱殿、祖師殿、玉佛樓、禪堂、法堂、客堂及方丈寮等。寺周圍樹林蔥蘢,雨露雲霧,幽靜宜人。寺的正門造得獨出心裁,進門後即見後牆,不與院落相通,到大殿須從兩旁山牆小門進去。整座寺廟依山佈局,共有五層,殿宇完整,樓閣整齊。背倚青山,淙涼泉水從殿角流來。寺旁有定心石,即是玉琳和尚當年歇息之處。現為全國重點寺院。著名的九華山佛學院,也設在甘露寺內。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14

牯牛降位於祁門與石臺縣交界處,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黃山、清涼峰、牯牛降)之一,最高峰海拔1727.6米。因其峰頂有一黑色巨石,遠看似一頭大牯牛靜臥而得名。

牯牛降是黃山向西延伸的支脈,與黃山有相似的山石結構和地貌地況。境內群山起伏,峰高澗深,森林茂密,怪石嶙峋,溪水常流,風景如畫,堪與黃山媲美。尤為難得的是,牯牛降屬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地帶,保留著十分完整的天然植被。有成片的原始次生林,境內地層古老,溝谷縱橫,氣候優越,植被繁茂,是我國東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的重要典型地區之一。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牯牛降自然保護區成立,成為安徽省第一個國家級的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自然保護區,也是華東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牯牛降群山雄崎,奇峰迭出,主峰海拔都在1727.6米。境內地質特徵明顯,集花崗岩地貌、新構造運動遺蹟、新元古代青白口紀鄧家組、鋪嶺組層型剖面等地質地貌為一體,加以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猶如一座和諧統一、內涵豐富的天然地學博物館,因此,20_年3月牯牛降被授於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由於地質悠久,水資源豐富,加上地形複雜,人為影響極少,原始森林覆蓋率高,造就了牯牛降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奇花瑞草遍佈山上坡邊,珍禽異獸往來其間,當地傳有民諺:“三_大峰,七十二小峰,大汊三十六,小汊七十二,峰峰汊汊都有寶,只剩一處,還出靈芝草”。保護區內僅木本植物就有88科239屬539種,佔全省木本植物科的84.5%,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15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峰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20xx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裡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儲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裡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裡,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裡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裡住宿,並以此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裡苦修了120xx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充套件,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裡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群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山是令人神往的蓮花佛國。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奇麗的自然景觀為特色,是遊覽、觀賞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新姿煥發,活力再現,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九華山坐落在池州市東南境,她是池州旅遊業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驕傲,是安徽”兩山一湖”風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使名山披錦繡,更快地躋身於國際旅遊先進行列,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指導、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了這本九華山導遊詞。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同志,尤其是幾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筆耕,在很短時間就完成了編撰任務。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敬意。這本書資訊量大,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圖文並茂,以模擬導遊撰文,準確、鮮明、生動,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頗適合導遊人員學習和使用,也可供廣大遊客閱讀和欣賞。我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將會把你帶進九華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熱愛九華山。我衷心祝賀此書的出版,並樂之為序。

“九華天下神”,這是當代詩人嚴陣今年7月重遊九華山時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歷史,秀麗的自然風光,神祕的肉身現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異彩紛呈,獨具魅力。

導遊詞與名山勝景,猶如畫龍的點睛之筆,面對九華山這樣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導遊詞可以幫助你傾聽它歷史的迴音,追尋它文化的源流,聆聽它美妙的傳說;可以引領你尋訪名士的蹤跡,體味佛門的幽深,感受肉身的傳奇、。總之,,好的 導遊詞就像視窗和橋樑,通過它,可以增強你的遊興,引導你走進九華山去觀光、探勝。

然而,長期以來,九華山的導遊詞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有時關於同一個景點的介紹出現幾種不同的“版本”,弄得遊人、香客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對九華山的歷史掌故信手拈來,隨意“發揮”,以訛傳誤,以致於影響了九華山的形象。為正本清源,兩年前,在我上九華山工作之初,省旅遊局高蔚青局長囑我組織編寫一本規範化的導遊詞。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幾位同志,特別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辭辛勞,筆耕不筆耕不輟,終於使《九華山導遊詞》得以問世。在此,我謹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九華山導遊詞》約14萬字,旁徵博引,史料翔實,既闡幽發微,又淺顯易懂,同時模擬導遊,琅琅上口,引人入勝,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是一篇創新之作。相信此書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蕪存菁,將會推動九華山導遊講解的統一和規範,為九華山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影響力發揮作用。

九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導遊詞所能概括的,有待於世人共同發掘整理。組織編寫導遊詞,是我們在景區文化建設上的一次嘗試,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大家指教。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16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我是小導遊鄭晗,我會給大家帶來旅途的快樂,讓您無怨無悔!準備好了嗎?請隨我來吧!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歙縣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物產豐富,在歷史上有“東南鄒魯”的美譽,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和藝術之鄉。

現在,我們走在古城的西門,你們看到的是儲存完整的甕城。古城有內外城門

和護城牆,兩旁原有徽式的小肆,現在我們還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走完甕城,出現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樓,俗稱二十四根柱。傳說古時候,有位知府,為了鎮制不吉利的山勢,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造了這幢皇式樓閣。為了區別於皇城城樓,特地少造了兩根柱子,只豎立二十六根。誰知被人告狀說是與皇帝分庭抗禮,結果以欺君之罪受酷刑而死。如今,這幢構造獨特的古譙樓是歙縣博物館的館址。

再往前走就是徽州府府堂,你們現在看到的也許是一些廢墟。這是歙縣為保護徽州文化生態而開發的一個重要工程,就是在原來府衙地址上進行修復,恢復徽州文化古貌。這裡將會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又一個旅遊亮點。

你們看!徽州府府堂的右方矗立著一座譙樓,叫陽和門,紅石城牆,古樸典雅。走過陽和門,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氣勢磅礴的許國石坊,許國石坊建於明朝,南北長11.54米,東西寬6.77米,高11.4米。如此規模巨集大、呈八腳結構的牌坊舉世無雙。

坊主許國是三朝重臣。因平定雲南邊境叛亂有功,受到了“加恩眷酬”,回到老家歙縣,建造了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據說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腳牌樓,否則就是犯上。當時徽州四腳牌樓林立,許國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腳牌坊,無法體現他的官

重威顯。怎樣才能與眾不同呢?許國想了個“先斬後奏”的點子,許國建這座牌坊前後共拖了七、八個月才回朝覆命。由於超假,許國久默無聲,皇上迷惑,責備說:“建坊這麼久,不要說是四腳,就是八腳也早就造好了”。許國聽了,頓時口呼萬歲,奏稱“謝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腳牌樓。”皇帝聽了哭笑不得。

許國石坊左邊是徽園,素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是在歙縣新建的仿古旅遊城。再現了徽州明清時期的風貌,氣勢巨集大,鱗次錯落,脈傳徽州文化之神韻,新創徽派建築之精華。走進徽園,就如走進了婉約的江南,走進了古樸典雅的徽州古城。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繼續往前走,不遠處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讀書的崇一學堂了,後修建為陶行知紀念館。新建部分與老館銜接,仿徽派建築,給人以情

的薰陶,美的享受,行的啟迪,力的源泉。一進大門,巨集偉典雅,風格獨特的瞻仰廳展現在你的眼前。“萬世師表”匾額,金光燦燦,系宋慶齡手跡。陶行知書寫的對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終生恪守的人生真諦。正中照壁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金色大字,瀟灑飄逸,剛勁有力,是一代領袖_同志對陶行知先生的譽稱。紀念館裡面陳列著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和他生平事蹟的圖片、報刊以及世界著名人士的題字,陳設皆存故貌,令人肅然起敬。接下來,我們將要去的是古民居斗山街。斗山街位於歙縣城內,因依靠斗山得

名,為文化歷史名城一級保護區。斗山街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的旅遊文化景點。建於明清時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大院,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向你娓娓講述著古老而又悽美的故事。

名城歙縣不僅風景如畫,人文深厚,而且明清建築,新安醫學,徽州雕刻等也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今天的歙縣古城一日遊到此結束了!歡迎大家繼續走進歙縣,祝你們旅途快樂!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17

各位朋友們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安徽省,我是安徽旅行社導遊王萍,很高興能和大家見面。我會用我的真誠去服務各位,用我的笑容去感染大家,希望大家在這裡玩的愉快。

在到達景區之前,問問大家,大家去過天堂嗎?估計大家都沒去過,沒關係,小王今天就帶大家去。雖然這個天堂呢是山寨版的,但是它也是全球唯一,如假包換。天堂寨風景區

位於安徽省金寨縣西南部,大別山北麓,它的南邊與湖北省英山縣、湖北羅田縣接壤。景區總面積有120平方公里,整個山勢呈南高北低分部,千米以上山峰有數十座,主峰天極峰海拔1729.13米,為大別山的第二高峰。天堂寨不僅是安徽和湖北的交界山,也是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因其良好的生態環境被譽為植物的領地,動物的王國,淨水的世界,雲霧的海洋,娃娃魚的故鄉,杜鵑花的領地。景區現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都等不及了吧,別急,在下車之前呢,首先,我要與各位約法三章:在遊覽風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同時保護好景區的環境衛生,不亂扔垃圾和菸頭,更不要學習孫悟空刻字哦,實踐證明,“名人”可不那麼好當啊。進入景區,我們還要換乘景區公交車。請大家跟我來,排隊上車。我們前方的目的地是虎形地。現在我們走在景區的盤山公路上,大家看你們的左手邊的山峰,它叫白馬峰,海拔1488米,因山形像一匹駿馬而得名,它由馬鞍、馬背、馬尾組成,那麼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馬的臀部。白馬峰千米絕壁,萬丈深淵;山脊上岩石裸露,雄奇險峻。每當暴雨過後,山谷中雲霧升騰,就像一匹白馬賓士在雲海裡,引發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晴日時,陽光照射在白色的巖壁上,就像山峰上披著一層白色的雪。形成馬尾晴雪、鞍韉夕照等獨特景觀,十分壯美。看,那是白馬峰棧道,遊人可以通過棧道直達白馬峰峰頂,棧道倚絕壁而建,讓人望而生畏。如果有機會,有膽量的都可以嘗試攀登,練練膽量。

這裡就是虎形地停車場,下面我們要用徒步攀登了

相信大家已經隱約聽到隆隆水聲。沒錯,前方正是天堂寨的第一道瀑布了,這第一道瀑布叫九影瀑,山泉水從70米的高空落下,如同一條白練,落入深潭之中,非常的幽靜秀美。瀑布後巖壁上的白色岩脈蜿蜒曲折,像一隻老鷹,又像一條盤龍,有句名言道:山不在深,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此地也是靈氣聚集之地,這裡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非常高,是天然的氧吧。大家在這裡一定要做幾次深呼吸,沾沾仙靈之氣。

我們從右邊木棧道繼續前進,大家加油。好,上來以後我們就來到了第二道瀑布,第二道瀑布叫情人瀑、也叫垂簾瀑。她高44米,水勢柔和,幾度曲折,就像一個少女在撥弄她的秀髮,多麼動人嫵媚。在第二道瀑布這裡,還有一個亮點,請大家抬頭,這是一棵巨大的茅慄樹,大家來找一找亮點在哪裡?沒錯,在毛慄樹樹幹中間長出了一支小松樹。在這個拼爹的年代,毛慄樹就是小松樹的乾爹了,開個玩笑。這是山裡獨特的飛籽成林的現象,是山區植物繁衍的通常方法。這就是傳說中的節外生枝了。

繼續向前,到達第三道瀑布,它是瀉玉瀑。瀉玉瀑兼具了九影瀑的壯美與情人瀑的柔和,流水貼崖壁而下,捲起白色水花,好似滾珠瀉玉。瀉玉瀑名字由此而來。我們將從這裡乘坐索道上山。索道兩人一組,請大家自由組合。在坐索道的時候注意看你們的左手邊,你們將從空中看到剩下的兩個瀑布,淑女瀑和銀弓瀑。

經過20分鐘的空中漫步,大家就來到了海拔1660米的天屏峰了,從這裡俯瞰,荊楚大地盡收眼底。往右手邊方向走一點便是一個石碑,上面刻著“皖鄂交界地”。現在我們走的這條路就已經是安徽省與湖北省的交界處了。毫不誇張的說,您的左腳在湖北,右腳在安徽。正所謂一腳跨兩省,放眼望江淮。在這塊碑的背後還有5個字,刻著江淮分水嶺。沒錯,這裡便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您上山時看到的瀑布山泉都屬於淮河水系,過了這裡,在山的另一側,這邊都是長江水系了,這就好比人的一生,出生時大家都在原點,選擇不同的路,就會擁有完全不一樣的風景,因此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選擇的背後都是一個機會,這告訴我們,大家要把握住人生的每一次選擇。再往前走,眼前的山峰就是馬頭峰,大家看像不像一匹正在低頭吃草的駿馬呢,這是馬嘴,背上的松樹就像馬的鬃毛,非常的形象。其實這座山峰還暗藏玄機呢,如果大家從右往左看,像不像一隻駱駝?那邊是兩個駝峰。這邊是駱駝頭。古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這個道理。

好,翻過一個小山頭,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就是天堂寨的標誌性景點——將軍巖,也就是各位門票上印的風景,大家看,站在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對面崖壁上,斜靠著一尊人面側身像,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額頭,眼睛,鼻子,下巴,胸脯還有微挺的將軍肚。就像一個氣度不凡的常勝將軍,他眼神堅定,仰望藍天。多麼驕傲,多麼英武。大家都知道,咱們金寨縣是紅軍搖籃,將軍故里,全縣共產生了59位開國將軍,其數量之多位居全國第二。革命年代,我們的先輩摸爬滾打,在槍林彈雨中打下了江山,建立了新中國。他們的犧牲與奉獻值得永遠銘記,我們更應該知道和平來之不易,應該倍加珍惜。

到這裡,今天天堂寨之旅就全部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的一路配合和理解,如果小王有什麼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含。再次感謝大家。最後祝各位在今後的生活裡,六六大順,安康和美。謝謝。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18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和我一起去黃山觀光旅遊。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觀賞,我很高興,希望大家能夠在黃山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黃山是中國風景區之一,世界遊覽勝地,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秦時稱黟山,唐天寶六載(747)敕名黃山。黃山山脈東起績溪縣的大嶂山,西接黟縣的羊棧嶺,北起太平湖,南臨徽州山區,總面積1000餘平方千米。氣候溫和,年均溫16.3℃,四季都有奇麗的景色。黃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故有“黃山歸來不看嶽”之譽。

黃山景觀集中在東到黃獅黨、西至小嶺腳 、北起二龍橋 、南及湯口鎮的面積154平方千米的範圍內。著名勝景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溪、三瀑、二湖。主要旅遊區有溫泉、玉屏樓、北海、雲谷寺、鬆谷庵、釣橋庵六個風景區。 黃山山峰劈地摩天,雲凝碧漢,氣象萬千。七十二山峰以奇、險、深、幽著稱。其中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 。在黃山市東南部的天都峰 ,海拔1810米,是三大山峰中最險峰。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神仙的都會。峰頂的“鯽魚背”是遊黃山最險處,一段石級鑿在幾乎垂直的石壁上,兩邊峭壁千仞。峰頂平如掌,登峰可見雲海翻滾,群山聳立。位於黃山中部玉屏樓風景區內的蓮花峰為黃山最高峰,也是安徽省最高峰,海拔1873米。以主峰突兀、群峰簇擁,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仰天怒放而得名。在黃山中部的光明頂,海拔1841米,為三大主峰的第二峰。光明頂雄渾開闊,是觀雲海、看日出的最佳處。在頂上還設有華東地區海拔最高的黃山氣象站。

除三大主峰外,還有煉丹峰、獅子峰、始信峰、鰲魚峰、西海群峰、筆峰、筆架峰等著名山峰,它們景色各異,奇麗雄偉。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在懸崖峭壁上儀態萬千的古鬆,使黃山贏得“無石不鬆,無鬆不奇”的美譽。著名的有迎客鬆、送客鬆等十大名鬆。黃山怪石遍佈,形態各異,造型生動,惟妙惟肖。著名的有蓬萊三島、松鼠跳天都、猴子觀海、仙人採藥、夢筆生花、醉石、飛來石、龍頭石等。猴子觀海是黃山著名怪石,在獅子峰頂上,酷似端坐的猴子凝神遠眺。每當雲海漫過天際時,便出現猴子觀海的景象。在飛來峰上,有高12米,重約360噸的巨石,孤聳在峰頂的天然平臺上,如天外飛來,得名飛來石。黃山因山高谷深,雨水充沛,在低溫和高壓的影響下,低層水氣凝結成雲霧,形成黃山雲海。雲海按地域可分成北海、西海、東海、天海、前海等,在黃山常出現人在雲層上,雲在峽谷中的奇觀。黃山溫泉清澄潔淨,可飲可浴,常年保持在42℃左右,屬於碳酸鹽型,可治療多種疾病。尤以湯泉最馳名。九龍瀑、人字瀑、百丈瀑。在羅漢峰和香爐峰之間的九龍瀑,是黃山最為壯麗的瀑布,瀑布懸於千仞青壁之上,飛流九折而下。人字瀑在紫雲、硃砂兩峰之間,危巖百丈,石挺巖腹,清泉分左右走壁下瀉,成“人”字型瀑布,

聲震如雷。百丈瀑在黃山青潭、紫雲峰之間,順千尺懸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近有百丈臺,臺前建有觀瀑亭。黃山奇花異草,珍禽異獸種類繁多。植物種類20_多種,屬於中國國家一類保護樹種的有:香果樹、金錢松、黃山鬆、黃山杜鵑、望春花、小果青錢柳等。黃山動物種類300多種,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蘇門羚 、長尾雉等14種中國國家級保護的珍貴動物。特產黃山毛峰茶。

黃山自古聞名,許多文人前來遊歷並留下名詩吟誦。另外還有寺廟亭臺,為黃山增色。在黃山南部硃砂峰下的慈光閣,明嘉靖年間,玄陽道士居此。明萬曆年間曾盛極一時。原址尚存部分樓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建為賓館。1965年董必武筆書“慈光閣” 。海拔 1340米的半山寺在黃山南部的老人峰與硃砂峰間,原寺已圮,1957年重修,有劉伯承所題匾額。上下山遊人多在此憩息,觀賞風光。另外還有玉屏樓、雲谷寺、鬆谷庵、翠微寺等。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各位遊客,我已經介紹完了,聽完我的介紹你們對黃山也有所瞭解,希望下一次又能和大家一起去觀賞更美的旅遊勝地。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19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記的就是此亭。

宋仁守慶曆年間,朝政腐敗,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慶曆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 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 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於客來飲於 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幫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 公。有詩讚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為配詞。現在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說的這件事。事隔數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是遊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佈局緊湊別緻,亭臺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築、景緻。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臺,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底。亭中有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臺,曰"玄帝宮",登臺環視,但見亭前群山湧翠,橫葉眼底;亭後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動,但終不為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裡,亭影不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如今,此處千載勝境,更加壯觀誘人。

安徽景點導遊詞整理 篇20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員_X,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導。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司機張師傅及本人向各位致以最真誠的問候,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如果你們有什麼問題儘管提出來,小王一定全力為大家解決,同時我也希望大家能多多配合我的工作。在此,預祝我們的行程圓滿順利。在揭開齊雲山神祕面紗之前,請允許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齊雲山。

齊雲山坐落於休寧城西15公里處,景區面積110平方公里分為橫江、月華街、樓上樓、南山、雲巖湖等五個景區,是安徽省境內集丹霞地貌、摩崖石刻、道教文化、山光水色於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4A級景區。齊雲山又名白嶽,因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謂之齊雲。齊雲山與黃山、九華山並稱皖南三大名山,更是著名的道教聖地。與湖北的武當山、江西的龍虎山、四川的鵠鳴山並稱四大道教名山。在遊覽之前,我先向各位簡單地介紹一下道教這一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末年,即東漢順帝中在四川鵠鳴山,張陵倡導五斗米教,因信徒入教必須交五斗米故名。張陵的孫子張魯繼續弘揚其教,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並親自作《老子想爾注》解釋《老子五千文》。因老子宣揚道,所以五斗米教即為早期的道教,因此張陵被認為是道教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張天師。在中國幾千年尊崇儒家思想的封建社會中,唯有道教能夠與之並存,不能不說它的理論博大精深。齊雲山為典型的丹霞地貌,以幽、麗、奇、險著稱,被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作為道教名山,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早在唐代乾元年間,就有道士龔棲霞在此隱居。宋寶慶二年建真武觀,立玄宗像。相傳玄宗像為百鳥銜泥塑立,特別靈驗,因而香火日盛。至明嘉靖萬曆年間達到頂峰。這時齊雲山道教受武當全真道影響很深,不僅齊雲山道士頻繁去武當訪師求學,而且齊雲的宮殿建築、道規道制亦仿效武當山,故有江南小武當之稱。明朝嘉靖二年江西龍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師入京,被封為正一嗣教真人,後又奉聖命到齊雲山建醮祈嗣(代帝求子),果然靈驗,於是齊雲山得到皇上的青睞,欽賜建立玄天太素宮。齊雲山道教大興,名噪東南。齊雲山在宋、明時已成為旅遊勝地,文人墨客競相題詠,留下了大量的詩文碑刻,主要為明清時期作品。著名的有齊雲山太素宮碑和紫宵宮玄帝碑銘。紫宵宮玄帝碑銘高7.6米,寬1.4米,全文980字,為明代唐寅所作,又稱唐寅碑,堪稱一絕。摩崖石刻中的天開神秀、奇峰獨拔、亙古奇觀等更是以遒勁的筆法,巨集偉的氣魄,令人歎為觀止。

各位朋友們,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登封橋,橫跨在橫江之上,有9個孔,長147米,寬8米,建於明萬曆十六年,為徽州知府古知賢倡議興建的,已有四百多年曆史了。據史料記載,大橋完工舉行慶典那天,朝廷使者送驛書過來提升古知賢。當地百姓把大橋完工和知府提升看作是兩大喜訊,為了褒揚知府的功德,在橋頭樹立華表,署名登封二字,祝賀古知府步步登高,封官拜爵。

親愛的朋友們,現在我們已來到望仙台,位於望仙亭北面,是齊雲山仙關第一景。這個望仙台的由來有一個傳說故事,相傳很久以前,八仙之一的鐵柺李得知洞天福地住持靈乙老道潛心修煉幾十年,想超度他昇天。於是,鐵柺李便化作一名乞丐,來到洞天福地內,慈悲為懷的老道收留了他,替他治病調養。但是他的小道徒卻重錢輕義,十分討厭這個乞丐,並且偷偷拿走了乞丐遺落的銀子和寶石。七七四十九天後,當師父和鐵柺李漫步望仙石這個位置時,鐵柺李搖身一變,現出原形,說靈乙老道已修成正果,可以成仙,只要閉上雙眼,拽緊他的衣角,即可昇天。而那個小道徒既想同赴天庭,又捨不得藏在觀中的紋銀寶石,便藉口回觀給長明燈加油,要求師父稍等,但等小道徒帶著財寶再回頭時,鐵柺李與師父卻早已駕起祥雲,升至高空。小道徒這下急了,要求師父把他帶去,只聽得鐵柺李從空中拋下一句話來:你六根未淨,凡胎未脫,修煉九九八十一年再說吧。後來,小道徒盼望成仙,天天在這裡翹首以待。後人便把這個地方取名為望仙台。

好了,我們過了桃源洞天,夢真橋,大家看前面那個壽字崖,壽字直徑230釐米,相傳為慈禧太后手筆。現在我們到了齊雲山腹地月華街,月華街在齊雲山中部,由宮觀、院房、民居組成的月牙形建築群,街心有一彎月牙形水池,故得名。月華街是齊雲山道教活動中心,現存有太素宮遺址、蘭穀道房、胡伯陽房、鏡臺道院、梅軒道院以及後來重修的太素宮內宮、玉虛宮、真武殿等。玉虛宮是參拜玄天上帝的一個重要宮觀。真武殿是齊雲山道教協會接待香客、設壇佈道、做道場的主要場所之一。廓巖為齊雲山最高峰,海拔585米。自其下仰視,巖作45度傾斜,形似摩天大樓,巖壁上現有大小題字20多處。峰巖下有一臺,名思恥臺,為道眾犯了清規戒律思過場所。獨聳巖因孤峰聳立與諸峰均不相連而得名。頂上有池,水清澈可鑑。巖西面懸崖絕壁,旁有可容納百人的石洞,相傳方臘起義曾領兵駐紮於此,又名方臘洞。此處又名方臘寨。這裡方臘寨三字出自當代書畫家賴少其之手。

各位朋友,遊覽了齊雲山第一景區,下面我們到第二景區雲巖湖去看一看。雲巖湖又名巖坑水庫,位於天柱峰下。60年代初始建,1975年峻工,壩高26米,寬90米,水面180萬平方米,主航道4公里,為水上游樂佳境。湖畔有燈籠峰,高300多米,狀如城牆,上部峭壁間突起9個秀石,如同九盞燈籠,並排懸掛城門。與燈籠隔水相望的是詹東圖讀書檯遺址。詹東圖,明隆慶9年(1967年)進士,一生無意仕途,寄情山水,被齊雲山旖旎風光

所陶醉,自號白嶽山人。齊雲山多處留有他的石刻鐫題。第三景區樓上樓景區到了。樓上樓又稱第十三樓,建於明嘉靖七年(1528年)。先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上下二層石窟中順勢建起一座雄奇的閣樓。如今上層建築俱毀,但石牆完好。巖上有白雲道人題寫的第十三樓石刻。各位朋友,參觀完了齊雲山的這些景點,我再給大家介紹一項新增的旅遊專案橫江泛筏。古人說:智者樂山,仁者樂水。登山之後再乘竹筏,自然是皆大歡喜了。竹筏從南坑壩出發到登封橋,水路全程3華里。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白嶽峰巒,倒映水底,山村農舍,江畔相迎。這種既有鄉情、又有古趣的江流竹筏,是很受歡迎的。

到此我們的齊雲山之旅也就要畫上圓滿句點了這一路上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援,很高興能夠和大家成為朋友,相聚雖短暫,但真情永長留。安徽山水很美,人情更濃,我們隨時歡迎大家再次光臨,到時定會把酒話桑麻。好的,朋友們,火車站就要到了,請大家仔細檢查隨身攜帶的物品。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