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不斷增強黨的意識

欄目: 黨委黨建工作 / 釋出於: / 人氣:1.81W

黨的意識是黨員的政治覺悟和黨性的集中體現,是執政黨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共產黨員只有具備了黨的意識,才能以黨的事業為自己的事業,與黨同呼吸、共命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不斷增強黨的意識的相關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不斷增強黨的意識

黨的意識的內涵

黨員意識屬於人文意識的一種,是黨員在社會生活多種角色中最重要的政治角色意識,是黨員對黨組織的一種認同感、從屬感、責任感,是黨員關於黨的思想觀念、工作觀念、組織觀念、紀律觀念的綜合反映,是共產黨員獨特的社會身份、社會地位和社會作用在觀念上的反映。黨員意識是在對黨的綱領與任務的認同、對自己所承擔的責任與紀律的認同基礎上形成的,是每個黨員的必備素質,黨員意識的強弱,是判斷、衡量黨員對黨組織和黨的事業忠誠度的重要標杆,也是判斷、衡量黨員素質高低和先進性程度的重要要素。

黨員意識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具有自覺性。它是內在的自覺認知,不是依靠外力所能夠強加的,也不是靠違心表白所能夠獲取的;

二、具有具體性。它儘管是一種主觀內在的東西,但總是要通過具體的語言和行為外化出來,或者說在實踐行為中得到具體的事物化,因此,它決非是不可捉摸的抽象虛幻的東西。

三、具有客觀性。由於它是具體的,因此,它也就有了客觀的衡量尺度。人們可以通過具體的言行而非自我的標榜進行客觀地評價和判斷。

四、具有時代性。黨員意識是時代的產物,不同的歷史時期,總是賦予黨員意識不同的時代內涵和特點。

黨員意識的內涵:

重溫黨章關於黨員的條件和黨員的義務權利和黨員行為規範的規定,我體會,黨員意識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理想與信念意識。黨章指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因此黨員必須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信念,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在當前,為共產主義而奮鬥,就是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

二是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就要始終不渝的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於黨和人民的利益。

三是科學民主意識。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堅持民主集中制,發揚黨內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四是道德法紀意識。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倡共產主義道德;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廉潔自律,堅決同消極、腐敗現象作鬥爭。

五是先鋒模範意識。立足本職崗位,勤奮工作,努力創造一流業績,在學習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先鋒模範作用具體表現為:帶頭作用、骨幹作用、黨組織和群眾之間的橋樑作用。

黨員意識是從哪裡來,黨員意識來源於我們與黨的天然聯絡

毛主席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一文中指出:“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人的頭腦中固有的嗎?也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同樣的道理,對我們每個黨員來說,黨員意識也只能來源於社會實踐。我們每個黨員,在黨的教育下,都經歷了從萌發入黨的願望到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社會實踐的過程。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黨員意識逐漸萌芽、培養和形成。 我們的黨員意識,正是在我們認同黨、進而要求入黨的願望中開始萌發的。 我們為什麼會認同黨、要求入黨呢?

首先,是因為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認識到了我們與黨的天然聯絡。

對每一個要求入黨的人來說,當我們認識到了我們自身與黨的天然聯絡,萌發了入黨的願望時,這個入黨的願望,就是黨員意識產生的前提或者說是基礎之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黨員意識來源於我們與黨的天然聯絡。

當我們每個人產生了入黨的念頭時候,我們就會想,中國共產黨是個什麼樣的政黨呢?我們個人和黨有什麼關係或者說聯絡呢?什麼人有資格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呢?我有這個資格嗎?

中國共產黨黨章的總綱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黨章第一章第一條規定:“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階層的先進分子……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我們每個中國人,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一分子、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具體地說,作為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階層的一分子,和黨有著天然的千絲萬縷的聯絡:

聯絡之一,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我們作為其中一員的工人階級,是黨的階級基礎。

聯絡之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我們作為其中一員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是黨的群眾基礎。

聯絡之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偉大事業的建設者隊伍中的一員。

聯絡之四,中國共產黨正是由“我們”之中的先進分子組成的。在我們的家裡,在我們的親戚、同學、朋友、同事中,也有不少人就是共產黨員。

增強黨的意識的意義

增強黨的意識是執政黨帶有根本性的問題。這是新時期執政黨有效施政、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也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不辱施政使命的需要。黨的意識,是共產黨員對黨的性質、宗旨、歷史使命,以及黨的綱領和任務的自覺性認識,是黨員政治覺悟和黨性的集中體現。xx同志強調:“要引導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增強黨的意識,提高黨性修養,不斷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自覺做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模範”。 增強黨的意識,要求每一個黨員切實負起執政的責任。增強黨的意識,要求我們每一個黨員在思想與行動上與黨休慼與共、風雨同舟。自從舉手宣誓入黨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禍福榮辱就和黨的命運緊緊相聯。人們公認,改革開放以來,是中國歷史上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國際影響顯著擴大、人民得到實惠最多、海內外中華兒女揚眉吐氣的時期。“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歷史上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都遠遠不能和今天相提並論。這是中國人的驕傲,更是每呈執政黨成員的驕傲。但是越是形勢好,越要看到挑戰。歷史給中國這條大船疾駛前行的戰略機遇稍縱即逝,前方急流、險灘、暗礁婁不勝數。我們沒有理由不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

增強黨的意識,要求每一個黨員切實負起執政的責任

為人民掌好權、執好政,不僅是領導幹部的重要責任,而且是全體黨員的共同使命。xx同志曾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我們黨領導和執政的重要基礎,是黨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礎,並形象地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警示全黨要高度重視每一位黨員都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因此無論是身處重要崗位,還是從事平凡職業,每一位黨員都肩負一份沉甸甸的執政使命。負起執政的責任,關鍵在於牢記黨的宗旨,立足崗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想問題、辦事情,始終不忘人民的利益、人民的關切。負起執政的責任,人人都要努力增強執政本領。

成就大業要擺正“我”與“黨”的位置

增強黨的意識,要求我們每一個黨員處理好自我與黨的事業的關係。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只為家庭活著,這是禽獸的私心;只為自己活著,這是恥辱。”董必武老人指出:一個自覺的革命家和一個普通人不同之處雖然很多,但最重要在一條區別,就在於他們對於“我”的態度不同。心胸是事業的容器,公心是境界的標誌。只有那些捨棄“小我”而成就“大我”的人,才能最終成就自我,造福他人與社會,這才是真正的有意義的人生。

增強黨的意識,要求我們每一個黨員處理好自我與黨的事業的關係。共產黨人從事的是人類最壯麗的事業,斤斤計較於個人的名利得失,與黨的事業格格不入;心胸是事業的容器,公心是境界的標誌。一個時時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是註定不可能有大作為的。擺正“我”與黨的位置,就要處理好自我形象與黨的形象的關係。就要處理好個人意志與黨的紀律的關係。有位領導同志說得好,人生有三難,實事求是難,有自知之明難,淡泊名利難,克服了小“我”就都不難。這是我們應當謹記的金玉良言。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願我們每一位黨員同志都自覺增強黨的意識,並轉化做好本職工作的熱情和幹勁,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迎接黨的“xx大”的召開做出應有的貢獻。

如何增強黨的意識

xx在黨的xx大政治報告中提出了“認真學習和遵守黨章,增強黨員意識”的問題。所謂黨員意識,就是黨員在思想上對黨的性質、綱領、宗旨和歷史使命的認同,在行動上對黨員權利義務的履行,在工作上對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黨員意識內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增強自己的角色意識。

一、共產黨員要有正確的角色定位

共產黨員和黨的幹部在人民群眾中到底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而不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xx說:“中央反覆強調領導幹部要保持清醒頭腦,其中一個基本要求,就是時刻擺正自己同人民群眾的位置,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警惕脫離群眾的傾向。”

1.共產黨員不能把自己混同於普通群眾。現在的問題是有些黨員常常忘記了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在政治原則、思想覺悟、工作表現和組織紀律等方面混同於一般群眾。如果黨員與普通群眾沒有區別,那就不需要黨員了。黨章第一章第二條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這就把共產黨員與普通群眾作了三個方面的區別:一是共產黨員是最先進的階級即工人階級中的一員,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而不僅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二是中國共產黨員是有共產主義覺悟的人。所謂共產主義覺悟,就是在公與私、自己與他人利益矛盾時能夠自覺地做到“先公後私”、“先人後已”,必要時“克已奉公”、“舍已為人”;二是共產黨員是“先鋒戰士”不是普通戰士,所以工作表現要比普通群眾更好一些,組織性紀律性更強一些、政治覺悟和思想境界要比普通群眾更高一些等。

2.共產黨員不要去扮演什麼“救世主”的角色。《東方紅》說毛澤東是人民“大救星”,這是對黨的領導人的不正確角色定位;所謂的“舊社會勞動人民身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受苦受難”,是共產黨把老百姓“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來”,也是這種思想的表現。如果把這僅僅理解為人民群眾樸素的階級感情倒也無可厚非,但我們共產黨人千萬不能因此而自我陶醉。“救世主”之說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其思想觀點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試想,這與封建社會“明君”、“清官”所謂的“解民於倒懸”,“拯民於水火”有什麼兩樣?這樣說無異於把共產黨人看成了救苦求難的“觀世音菩薩”,因為只有宗教才有“救世主”之說。《國際歌》早就教導我們,“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中國共產黨黨章》第一章第二條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也就是說共產黨員在政治地位、經濟地位、法律地位與社會地位上與人民群眾是完全平等的,是勞動人民的一員,而且是普通的一員,不是特殊公民。劉少奇早在1945年的《論黨》中提出:“但是人民群眾並不需要代替他們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漢’,因為這種脫離群眾的‘英雄好漢’不能完成任何人民群眾的解放事業”。

3.共產黨員正確的角色定位是群眾的“嚮導”。建黨國中共中央的機關刊物就叫《嚮導》,這就明確無誤地把共產黨員的角色定位於群眾的“領路人”、“帶路人”或“嚮導”。“嚮導”的全部功能只有兩條:一是通過卓有成效的宣傳發動和思想政治工作及其他工作,把分散的群眾組織成為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二是帶領這支隊伍走上一條翻身解放與追求富裕幸福的正確道路。為什麼把共產黨員的角色定位於“嚮導”呢?

第一、1945年劉少奇在《論黨》一文中指出:“共產黨人在人民群眾的解放事業中,應該到處是、也只能是人民群眾的引導者和嚮導,而不應該是、也不可能是代替人民群眾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漢’。“我們的責任,就是去指導群眾的行動,指導群眾組織起來,鬥爭起來;在群眾組織起來,鬥爭起來以後,我們再從群眾的行動中去啟發群眾的再自覺。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群眾為黨提出的人民群眾的基本口號而鬥爭,我們共產黨人,以及一切任何群眾中的先進分子和偉大人物,在一切人民群眾事業所起的全部作用,就只有這些。除開這些以外,不能再多一點。”

第二、鄧小平同志在1956年黨的八大《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指出:“因此,同資產階級的政黨相反,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

第三、李瑞環同志在最近的一次座談會上講到,我們共產黨所說的“解放全人類”,不是“恩賜”給人民什麼,而是作為人民中間比較先進的一部分,去啟發、引導、帶領人民為自己的解放而鬥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民自己解放自己。我們共產黨人的基本原則,就是使人民認識自己的利益,並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鬥爭。

第四、xx說:“善於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提高群眾的覺悟,激勵群眾為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奮鬥,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第五、黨章第一章第三條“黨員義務”第二條黨員應該“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動群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鬥,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範作用。”其中的關鍵詞是“帶頭”和“帶動”,說的無非都是“嚮導”的作用。

二、共產黨員要積極發揮好“嚮導”的作用

把共產黨員的角色定位為群眾的“嚮導”,決不是降低了黨員的地位與作用,須知,要扮演好“嚮導”的角色是不容易的。鄧小平說,“能夠成為群眾模範的共產黨員才算合格的黨員,不能成為群眾模範的黨員則不算合格的黨員。”

1.“嚮導”必須是走在群眾前面的人而不能是落在群眾後面的人,落在群眾後面的人是“尾巴”而不是“嚮導”。 所以,凡是對黨和人民有利的事,共產黨人要帶頭做好,凡不利於黨和人民的事堅決不做,還要帶頭阻止。所以,首先,在日常工作中,群眾能做的事黨員必須做得更好,比如說“依法納稅”、“完成本職工作”、“遵紀守法”等,是每一個公民或職工都必須做的事。共產黨員就應該“帶頭依法納稅”,“出色的完成本職工作”,“模範地遵紀守法”等。黨章第一章第三條“黨員義務”第四條黨員應該“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其次,在困難面前與危急關頭,共產黨員要挺身而出,做群眾的中流砥柱、主心骨和頂樑柱。黨章第一章第三條“黨員義務”第八條黨員“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在一切困難和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英勇鬥爭,不怕犧牲。”

2.“嚮導”必須是後面有群眾跟隨的人而不是孤家寡人,如果不能把群眾帶起來,最多隻是一個先進工作者而不是領路人。黨章總綱規定,“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絡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每個黨員都要努力去給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既要盡力而為,即竭盡我們黨員幹部的主觀努力,也要量力而行,根據我們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可能性來辦事,力爭少花錢多辦事,不花錢也辦事。防止把實事辦虛,好事辦歪。

3.“嚮導”必須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與作風贏得群眾的信任,而不能是依靠行政命令強迫群眾前進的人,否則只是一個官僚而不是領路人。共產黨員要去做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幫助教育啟發引導群眾前進。因為群眾也是分層次的,有先進與落後之分,群眾的意見也有是非之別,群眾的情緒也有積極與消極的不同。當我們遇到落後的群眾,不正確的意見,消極的情緒時,共產黨員和黨的幹部不能聽之任之,無動於衷,盲目遷就,而要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啟發引導群眾前進,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

三、共產黨員要增強黨員意識、爭做時代先鋒

斯大林說過,“共產黨員是用特種材料製成的人”,“是有特種性格的人”。這裡用了兩個“特”。那麼到底“特”在何處?xx說,與普通群眾相比,共產黨人“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

1.在革命戰爭年代是“特別能戰鬥”。從建黨到建國(或包含抗美援朝),我們黨處在烽火連天的歲月,時代賦予我們黨的歷史任務是帶領人民用革命戰爭的手段,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統治,實現祖國統一、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血與火的考驗面前,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共產黨人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特別能戰鬥”,所以,那時的共產黨人提出了一句響亮的口號:“衝鋒在前,退卻在後”。所謂“衝鋒在前”,就意味著身先士卒,捨生忘死。葉挺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的蓬山開路,遇水架橋,十八勇士在二萬五千里長徵中的飛奪瀘澱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日戰爭中衝在抗戰第一線,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董存瑞在解放戰爭中捨身炸碉堡,黃繼光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用身體堵槍眼就是這種精神的寫照。“退卻在後”,就意味著把安全讓給群眾,把危險留給自己。比如“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撤退時留在了最後,無路可退時跳下了懸崖。

2.在建國後和平建設年代是“特別能吃苦”。建國以後的50~70年代,時代的主題是恢復與發展國民經濟,當時我們國家面臨著極端嚴重的經濟困難,可以說是“百廢待興”,我們要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建設的資金不能來自剝削,更不能來自掠奪,而只能來自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那時的共產黨人又提出了一句響亮的口號:“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比如人民軍隊的好榜樣“南京路上好八連”,從偏僻落後的農村來到了中國最繁華的大上海南京路,他們沒有像李自成農民軍進北京、太平天國農民軍進南京一樣,熱衷於追求享受,而是“身居鬧市,一塵不染”,保持了共產黨人與人民軍隊的本色,他們的精神被概括為“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農業戰線的好榜樣大寨大隊黨支部,在遭遇洪澇災害面前,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不伸手向國家要救濟,而是帶領人民艱苦奮鬥,生產自救,硬是把一個“七溝八樑一面坡”的窮山溝改造成了“層層梯田綠油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工業戰線的旗幟大慶,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國家面臨三年國民經濟巨大困難的情況下,克服了自然條件的險惡和物質條件的短缺,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和“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無畏氣概,打出了一口又一口的高產油井;“人民的好乾部”焦裕祿,“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很好地實踐了共產黨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先進性。特別是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時處處做到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在全國人民心目中樹立了一座豐碑。如果說北宋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反映了古代的少數仁人志士的高風亮節的話,那麼,到了20世紀50~70年代,“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卻成了共產黨人普遍的行為準則。

3.改革開放時代主要表現為“特別能奉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黨面臨的客觀環境與肩負的歷史任務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共產黨要走在時代前列,戰爭年代的“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的精神並沒有完全過時,比如在抗禦自然災害的鬥爭中,在與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時,共產黨員依然必須“衝鋒在前,退卻在後”;在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過程中,在改善與人民群眾的關係方面,依然必須“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正如xx說:“不論社會怎麼發展,對共產黨員來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不能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這個原則不能變。”

但是,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簡單地重複過去的口號顯然是不夠的。xx說:“戰爭時期我們黨提出過一個口號,叫做‘衝鋒在前,退卻在後’,曾經鼓舞了許多共產黨員英勇奮鬥;建國以後的五六十年代,我們黨也提出過一個口號,叫做‘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也曾經鼓舞了許多共產黨員艱苦創業。這兩個口號當年都是很深入黨心民心的。„„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能不能也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來鼓舞黨的領導幹部和黨員去為人民的利益,為建設和改革建功立業。”

在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我們對共產黨員先進的要求應該響亮地提出:“奉獻在前,名利在後”。xx說:“要宣傳和弘揚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

首先,“奉獻” 與“名利”的矛盾與考驗實實在在而又時時處處地擺在了我們每個共產黨人的面前。如果說“奉獻”是一種付出,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義務,那麼“名利”就是一種報酬,一種所得。我們每個人在想問題、做決策時,總是會遇到熟先熟後、熟輕熟重的抉擇,xx說:“在過去革命戰爭年代,我們共產黨人經常面臨生與死的考驗。在今天和平環境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雖然也會有生與死的考驗,但大量的經常的是權力、地位和利益的考驗。”

其次,共產黨並不是不講名利,就像戰爭年代不是不講退卻,建設年代不是不講享受一樣。過去提出的“寧可前進一步死,不願後退半步生”在特定情況下是對的,但不是絕對的,否則就是匹夫之勇。共產黨人也不是不要享受,提倡艱苦奮鬥也不是為了吃苦而吃苦,過去吃苦是為了今天享受,今天吃苦是為了明天享受。否則我們怎麼帶領人民群眾去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呢?xx說:“我們不是反對生活水平的提高,共產黨人奮鬥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今天,在“奉獻”與“名利”矛盾面前,共產黨人也不是隻講奉獻不講名利。“文化大革命”時期提出的“狠鬥私字一閃念”、“靈魂深入鬧革命”宣揚的是一種道德的虛無主義。

“大公無私”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不能作為當前共產黨人的普遍行為準則。毛澤東就說過:“公和私是對立的統一,不能有公無私,也不能有私無公。我們歷來講公私兼顧,早就說過沒有什麼大公無私,又說過先公後私。” 鄧小平進一步指出:“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富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

再次、我們要擺正次序,戰爭年代把“退卻”放在後面,建設年代把“享受”放在後面,今天把“名利”放在後面。我們現在應該提倡的只能是在利益矛盾面前“先公後私、先人後已”,必要時“克已奉公、捨己為人”。如果是“先私後公、先已後人”,那就不太好了,如果是“損人利己,損公肥私”,那就很危險。xx說:“共產黨人時時刻刻都應該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對個人的名利地位應該看得淡一些。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名位錢財之類,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總要多做些有益於國家、社會、人民的事,這才是人生價值的根本體現。”

Tags: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