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名著讀後感800字

欄目: 名著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1.91W

名著就是指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恆主題和經典的人物形象,能夠經過時間考驗經久不衰,讀名著當然要寫讀後感啦,下面給大家分享名著讀後感範文,歡迎借鑑!

名著讀後感800字
名著讀後感1

看了追風箏的人,感人至深,讓人沉重,勾起了我很多回憶,也暢想了很多。

想起了童年,我也曾經第一次撒把騎車,那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更想起了犯下的現在看似微不足道,但曾經害怕得不得了的小錯誤。像阿米爾一樣,有很多我隱瞞了,即使很小的事情,可一定會有類似的心理活動,恐懼,懦弱。

想起了弟弟,我也有個弟弟,雖不是親生,但一起長大,一起玩遊戲機,一起踢球,一起打鬧。我也曾經欺負過他,但不一樣的是,有誰欺負我的弟弟我還是會挺身而出的。

想起了童年時眼裡的那個爸爸。嚴厲,甚至是專制。曾經抱怨,捱打,甚至是恨過他,我很少會聽到他的表揚,如同書中的阿米爾。不過,很幸運,爸爸是一個很有男子漢氣質的人,也是個大好人,同樣如書中阿米爾的爸爸。作為兒子,我總是不斷地模仿,追逐,然後超越。於是我長大了。在長大之後,爸爸不再是那個嚴厲的爸爸,變成了我的朋友,也會不斷的給我信心,還是如同書中阿米爾的爸爸。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父子關係都是這樣發展的。

哈桑,那個追風箏的人,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正直,單純,忠誠。它可以為了別人犧牲自己,為了別人隱瞞真相,沒有一點自私。他不會要求你為他做任何事,無言的付出,付出。正如書中他所說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我希望這樣的一個人出現在我身邊,也許我是自私的,我一定會以哈桑的方式對待那個人。或者說,我也想做哈桑那樣的人,只是我在尋找一個,我可以為之奉獻一切的人。

阿米爾,書中的主人公,在不斷的抉擇中長大。就好比我自己,生活中的主人公。不斷的遇到情況,抉擇,走自己的路,其中會有恐懼,猶豫,逃避,很多很多,只希望我的選擇不會讓我在事發以後感到後悔。實際上,很多時候很多事我會後悔,我相信很多人也會這樣。於是,一個善良的人,會走上自我救贖的道路,為了心靈的釋放。

風箏,是人生的目標嗎?是我們想要追逐的東西,是我們想要拿來炫耀的東西,是我們想要用它改變一切的東西。然而,是不是為了這風箏,我們的一切都會改變,而改變成什麼呢,一個原本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自我被釋放出來,還是本身自己已經變了味兒,這一切值得麼?還是有時候目標本身就會出些問題?

好像是有什麼沒寫完,或者有些東西我寫不出來,這本書給我帶來了足夠的震撼,很多次我必須停下來,等內心平靜下來再看,這是一本能夠讓內心強大起來的書。

名著讀後感2

紅與黑,每個人身上都有兩個自我。一個堅守著性格里的剛毅和自尊,執著於生命的高傲,一個虛偽地為了生存強顏歡笑,諂媚逢迎。在我看來。紅與黑,就是關於人的性格與人的前途碰撞衝突的故事。

於連,是一個拿破崙的瘋狂崇拜者,卻遺憾地降生於世俗繁文縟節復甦的時代,他很想拜託階層與出身的束縛,一直掙扎著往上爬,卻又因為自己個性而湮滅。這其實很真實。只是我們都在無視,於連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上。每個人生而就在嘗試融入社會,吸收主流價值觀,或許我們沒有於連那樣子的野心,但一定曾經有過自我與社會衝突的無奈,法國尚且如此,在傳統宗法觀念根深蒂固、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的中國社會,多少傑出的靈魂自甘墮落,卻又毫不自知?於連的偉大便在於,他力爭上游的同時,遵循著自己的性格,或許他始終在做偽君子,但那也是在虛偽地對待世人,他始終都真誠地面對著自己的內心。

一開始我看到,於連對雷納爾夫人、瑪蒂爾德小姐的愛情只是出於一種滿足自尊和彌補人格價值的需要,這讓我很驚訝和憤怒,因為這和我篤信的愛情觀相悖。但都後來作者的意圖逐漸浮出水面,他只是想塑造這樣一個人(當然也和他自己本人的經歷有很大關係),他試圖服從和跟隨自己的心,可黑暗的社會依舊俘虜了他,至少在生理上,讓他死亡。在紅與黑裡,所有的人物都很虛偽,或者說都有著大部分的虛偽時光。上流貴族一個個談天論地,卻只是在拙劣地模仿前人的觀點,沒有人活出了自己,沒有人理解自己性格的祕密。真正可談得上真誠的只有於連和瑪蒂爾德,或許還有雷納爾夫人,他們在追求,他們至少是在為自己的內心而追求,不管這理由是否道德,是否符合倫理,但畢竟不是紙醉金迷的傀儡。從人的獨立性角度而言,他們三人是比較偉大的。

當就算這樣,他們也有強烈的內心鬥爭。最吸引我們眼球的,也正是這些內心獨白。多少人,不嘗試和自己的性格坐下來晤談,就默默地低頭認命?

那麼,關於於連的結局呢?我不知道還能再說些什麼。我們窮盡一生去追求,能拼搏、豁出去的,也就只有那幾次。於連至少去做了。於連是有尊嚴的,直到最後他在監獄裡考慮的也是他是否有勇氣去面對死亡,他是否對得起他的尊嚴。

全書讀罷,我掩卷嘆息。於連的死,只是一個符號。只是活在中國,我也嘗試遵循自己的心。但好多責任,好多義務,好多東西,逼著你去俯下身來融入社會的陰暗面。我只能嘗試出淤泥而不染,但,這可能嗎?於連在獄中感嘆這世上似乎沒有一個真誠的上帝……是的,我們只能做虛偽的人,嘗試有真誠的瞬間吧!

紅是血,黑是夜,我願用一生,像於連那樣,以我之血,去染紅這黑夜。

名著讀後感3

每當我開啟一本新書,閱讀一篇新文章,就好像在我眼前展開了一個新的世界。曹文軒的《青銅葵花》就是這樣,它給我啟迪,給我力量,催我向上奮進!

《青銅葵花》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名叫青銅的男孩和一個名叫葵花的女孩,在種種機遇巧合下成為了兄妹,相互扶持著走過了一段艱辛的歲月,但又不得不分離的感人故事。他們的生活並不富裕,各種各樣的苦難圍繞著他們,活下去甚至都是問題,但是他們卻是幸福的。因為生活中的苦難,並沒有磨滅人們心中的美好。生活在“大麥地”美好善良的人們心中始終充滿愛,那種愛不僅給了自己的親人,也給了這個舉目無親的女孩——葵花。這愛正像青銅掛在村口的那盞照亮葵花回家之路的燈籠,照亮了黑暗中行走的大麥地人們,也照亮了更多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們。青銅和葵花雖然最終分開了,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悲劇。的確,他們情同手足,最終卻分離了,這種分離顯得有點殘忍,但是生活就是如此,它總是在不經意間奪走你僅有的那麼一點點的幸福。於是,你又要去重新尋找幸福。這樣反覆著、反覆著。雖然說這樣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有時是無法逃避的。或許,這就是生活吧!

其實,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難,它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出現在你的生活中。當它出現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忽視它。但如果無法忽視它,那就勇敢地去正視它,將苦難變為幸福!可是總是有人畏懼苦難,把苦難想象成魔鬼,把它和罪惡混為一談,我曾多次思考過這個問題。後來,我漸漸明白了,這是一個人的心態,你心中的苦難是怎樣的,它就是怎樣的。或許換一個角度想,苦難也不是那麼苦,它磨練了我們的意志。每個人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難,但是隻要我們調整好心態,勇敢地去面對,去克服,再大的苦難也會煙消雲散的。記住,千萬不要想著一味的逃避,因為逃避是沒有用的,它只會讓你變得脆弱。當面對苦難你逃避時,請你想想青銅和葵花,他們的困難是怎樣去克服的,我想,此時你一定會重新站起來,去戰勝它的!

當你在正視苦難的過程中,你也就可以正視人生,把苦難唱成一首快樂的歌!

名著讀後感4

最近讀了《追風箏的人》,不敢說理解透徹,但是真的頗有感觸。

前言中的最後一句話,願你們的風箏飛得又遠又高。當我讀的過程中發現風箏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義,可以是某種情感,或是不懈追求的珍貴的精神或物質。對於阿米爾來說,風箏代表的是他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目前我還想不出來我人生的風箏到底是什麼,不過不管是什麼,我會勇敢的去追逐,不管前方有多少的坎坷。

哈桑單純,忠誠,純良正直。阿米爾敏感,缺乏安全感,在感情和道德上搖擺不定。在他們脆弱的關係後盡然隱藏著親兄弟的血緣。全文盡展當代的阿富汗與阿富汗文化,作者描述的阿富汗溫馨舒適,可即便是這麼美麗的國度,卻是如此分崩離析。作者安排的情節緊緊扣人心絃,角色的安排和情節的發展令人極度不安。小時候的過於早熟,讓阿米爾做出了錯誤的決定,趕走了哈桑,卻不知與以後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還有命運的因果輪迴。當他為了帶走哈桑的兒子,被阿塞夫打成了兔脣,哈桑的兒子自殺被救活後的空洞,因為風箏終於被填補,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如今又成了阿米爾對哈桑的兒子。冥冥中的安排與救贖實在讓我感受頗豐。好在阿米爾總算追逐到了自己缺少的那部分人性,可是我們呢,真的可以追到我們的風箏嗎?

而阿米爾那受萬人敬仰的父親,盡然隱瞞著那樣的醜聞,還有男人為了養活自己的孩子出售自己的義肢,通姦的情侶在體育場被石頭砸的血肉模糊,而哈桑的兒子盡然也逃不過悲慘的命運,被迫塗著胭脂,帶著鈴鐺跳著猴子表演的舞步,並且和父親一樣被阿塞夫強迫,這些景象給人以很大的衝擊,實在令人回味無窮。

凡夫俗子在歷史狂濤裡的獨立奮鬥,一部非比尋常的小說。

所有的書,每一次閱讀會有不同的感觸,期盼下一次閱讀。

名著讀後感5

我特別嚮往田園牧歌般的鄉村生活。最近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大師筆下那個小小的邊城水鄉讓我迷戀不已。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鎮上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淒涼。小說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朧但沒有結局的愛情,可是愛情不是這本小說的全部。大師用他清淡的筆調娓娓講述了湘西小鎮上純樸的風土人情,原始單純的生活,以及那如詩如畫的景緻。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辛的。大師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後去心疼那背後醉人的風光。讀完全文,我就開始嚮往那個遠在湘西邊境的小鎮。木製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溼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莊上的青炊煙。這一切,構成一幅年代久遠的畫,在我的想象裡千遍萬遍地被描摹。在那片遊離世外的土地上,時間彷彿是靜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樣溫婉清澈,歌聲悠揚清亮,老爺爺慈祥又寬厚,船伕們浪漫又豪爽,就連生活的無奈,在這個地方,都帶著詩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褻瀆。大師用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湘西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助和憂傷,卻也讓我們產生對生命的悲憫,對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嚮往《邊城》裡那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比賽,當地的龍頭大哥順順送他們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很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相比之下,我們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有時候,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遺憾。我希望,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溫暖和諧。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理想,人與人之間沒有私心,愛護著我們生存的環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Tags:讀後感 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