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讀後感 > 讀後感

讀後感1500

欄目: 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1.56W

篇一

讀後感1500

軍旅作家王樹增創作的《解放戰爭》,與其說是一幅軍事戰爭的歷史畫卷,不如說是一篇記錄著我們前輩們精神歷程的壯麗史詩。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讓我們又有了一份新的感動和體驗。感動的,不僅僅是書中對戰爭細節的揭祕或革命浪漫主義精神宣示,更多的是體驗到了書中所揭示的一個人類歷史發展永恆不變的規律——人民是決定歷史走向的最終力量!

《解放戰爭》讓我感到:一是比較系統地掌握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如何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用短短的四年時間,以銳不可當、摧枯拉朽之勢,如何成功演繹了人類歷史上的最富盛名的戰爭傳奇。二是比較全面的瞭解到參與這場戰爭的無數風流英勇的歷史人物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偉大戰中的真正的作為、地位和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三是將自己以往零敲碎打中所獲得的關於這段歷史的許多知識從一個個時間節點全面的進行了梳理和歸類,也從大量真實的歷史事件之中和傑出人物的身上,又一次感受到了解放戰爭的殘酷性、發生事件的必然性和各種人物的真實性。四是尤其從作品中獲得了諸多的思考。

民心的力量最巨大。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為什麼能夠勝利?我們主力兵團不佔優勢,但是我們背後有500萬老百姓。國民黨軍隊一律靠空投,從一顆子彈到一塊大餅都是靠空投,我們不是。我們是幾百萬輛小推車,往上推糧食、推子彈、推彈藥,往後拉傷員,我們沒有野戰醫院,野戰醫院就是老百姓家,所以我們才能夠打勝。陳毅自豪地說淮海戰役是小車推出來的。“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群眾心裡有桿秤,群眾在我們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我們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的分量。我們黨員幹部不論是在機關還是在基層工作,不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幹部,都必須牢固樹立“人民至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不斷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更貼心地為群眾服務,想方設法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這是衡量黨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軟實力”。

儉樸的傳統不過時。《解放戰爭》書中寫到國民黨有一個高階將領,被我軍西北野戰軍抓住以後,彭德懷款待他,做了一盆麵條。那時彭德懷是副總司令,國民黨的將領就說副總司令這麼艱苦,你們吃這樣的東西,真是敬佩敬佩。彭德懷當時拍著桌子火了,說全國的窮苦百姓有幾個吃上的?我吃上面條算我享福了,你們這幫人認為不能下嚥,這就是你們失敗的根源。這是最令後人感動的,亦為今天我們的生活留下了有益的啟迪。“戒奢以儉,艱苦創業”、“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目前,我市的經濟仍欠發達,人民群眾總體生活水平還不高,各項建設和發展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自覺抵制貪圖享樂、奢侈浪費、大手大腳的不良思想和作風,勤儉辦一切事業。

這次參加活動,再次感受了書籍給我們帶來的力量,我們或許會發現,書籍依然是征服人們心靈的力量,永不褪色。xx總理在今年初與網民交流時指出:“讀書關係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在當今豐衣足食的和平年代,我們要善於讀書學習,善於將讀書成果轉化為學習的推動力,學以致用,要牢固樹立終身讀書,工作到老、讀書到老,把興趣閱讀當成一種休閒生活方式。選擇讀書就是選擇了進步,放棄讀書就是放棄了明天。

篇二

“我的家住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住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我的同胞,還有我那衰老的爹孃。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這一曲悽愴的《松花江》,當年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處傳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國人民對日寇野蠻侵佔我國東北的憤懣。

那哀怨、沉痛的歌聲控訴著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的累行。

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瀋陽北郊上空彎月高懸,疏星點點。突然,一聲巨響,南蠻鐵路柳條湖一小段鐵軌被炸,打破了東北大地的寧靜……日本侵略軍有預謀地製造了柳條湖事件,卻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以此為藉口,進攻中國東北駐地北大營,炮轟瀋陽城。因此,九一八事變爆發了。

這次事變雖說是日本侵略軍策劃的,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九一八事變爆發時駐守瀋陽的東北軍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蔣介石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清晨,日本便侵佔了瀋陽城。隨後,日軍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東北軍十幾萬人撤入關內。只有四個多月,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全部淪於敵手。

當時,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可是蔣介石根本就是抱著“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態,給張學良發了一份密電: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

雖然蔣介石不抵抗日本侵略軍,但東北同胞們不甘心做亡國奴,紛紛向關內逃難。成千上萬的東北人背井離鄉,踏上了漫長的流亡之路。日軍竟派遣飛機轟炸鐵路,攔截、屠殺逃亡的中國難民,東北人民的鮮血染紅了長城內外。說到這裡,我現在的內心很激動、憎恨、不平,心想:為什麼我不生在那個時候,現在,我真的很想親手把他們千刀萬剮。據統計,由“九一八”事變開始的侵華戰爭,對中國造成了極大的破害:中國人民傷亡3500餘萬人,中國軍隊傷亡38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中國人民創鉅痛深。

但是,中國人民不可辱。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日本軍國主義,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相互團結,同仇敵愾,全民抗戰,與侵略者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鬥爭,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軍,取得了勝利。也正是抗日戰爭的勝利,洗刷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百年屈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要歷史轉折點。

自建國以後,我國就開始積極的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尤其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現在,中日兩國關係友好,就在這次的日本大地震中,我們的xx總理在發生地震之後也迅速趕往日本去慰問受傷的日本子民。試問:還有誰能像我們國家在這樣被敵國這般侵略後,以這般寬容的心態去幫助他們的子民?拯救他們的國家?

可是多年來,日本政客和左翼勢力不僅沒有正視歷史,反而肆意歪曲和篡改歷史,否認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和對中國人民的慘無人道的大規模血腥屠殺 。他們沒有從日本的戰敗中吸取教訓,還妄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讓日本的侵略史重演。作為深受其害的中國人民,難道能忘記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嗎?難道能抹去這歷史上極其慘痛的一頁嗎?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一個民族,既不應忘記歷史上的光榮,也不應忘記歷史上的恥辱。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必將為此而付出沉痛代價。日本侵華歷史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老一輩人歷歷在目,記憶猶新;我們青少年更應當牢牢記在心裡,永世不能忘!

‘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那悲涼的歌聲唱遍了中國。“……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無盡的寶藏?爹孃啊,爹孃啊,什麼時候才能歡聚一堂?!”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