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學生讀書筆記之傅雷家書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1.6W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傅雷與夫人朱梅馥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xx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這是家書,但又不僅僅是家書。傅雷先生早年留學法國,在美術、音樂鑑賞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與兒子通訊時,他也對中外的藝術家及其作品做了深入剖析,其間不乏對貝多芬及莫扎特等音樂家的經典點評。因此,《傅雷家書》也是一部優秀的美學鑑賞作品。

大學生讀書筆記之傅雷家書

由於在傅聰幼年時傅雷先生對他的教育過於嚴格,導致父子二人關係並不親密。面對這樣的父子關係,傅雷先生在通訊伊始就對兒子表達了自己的悔恨,並且在以後的信中也一再提到自己的教育有不適當的地方,並感嘆兒子能夠避開這些不利因素,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藝術家。他的去懊悔的同時也夾雜著自豪:當兒子傅聰在國際鋼琴賽事上獲得大獎時,他會忍不住大讚道:“想不到你有這麼些才華,想不到你的春天來得這麼快,花開得這麼美,開到世界的樂壇上放出你的異香……我做父親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錯誤用你的才能與苦功給點破了,我真高興,我真驕傲,能夠有這麼一個兒子把我錯誤的估計全部推翻!”;當他感到兒子在思想上更加通達更具哲思時,他又這樣寫道:“你分析能力比以前強多了,態度也和平得很。爸爸看文字多麼嚴格,從文字上挑剔思想又多麼認真,不會隨便誇獎你的”;而當他感到兒子在日益成熟時,他絲毫不吝表達自己的愛意與讚美:“孩子,你一天天的在進步,在發展:這兩年來你對人生和藝術的理解又跨了一大步,我愈來愈愛你了,除了因為你是我們身上的血肉所化出來的而愛你以外,還因為你有如此煥發的才華而愛你:正因為我愛一切的才華,愛一切的藝術品,所以我也把你當作一般的才華(離開骨肉關係),當作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而愛你。”這些文字,即便沒有什麼文化的人,也可以輕易領會,因為天下父母皆是如此!

我們常說“嚴父”,而嚴父的“嚴”正是基於對子女前途的憂慮而產生,是一種更悲劇性的付出。因為,當子女們年紀尚小時,往往無法理解這份隱藏在嚴肅外表下的感情,很可能在父輩與子女之間刻下了一道深溝。只有到兒女心智足夠成熟,甚至直到自己也為人父母,才能真正理解父親。傅聰先生即在自己的某封回信中這樣寫到“我一天比一天體會到小時候爸爸說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可見他也漸漸理解了父親的一番苦心。

傅雷先生正是基於對兒子的深情,才藉著書信與筆墨表達出平時未曾出口的關懷。然而,這樣深摯的關懷,又怎會僅僅停留在表情達意的層面上呢?

傳雷在給傳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閒話),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從以上這些文字看來,傅雷先生的確是按照他在信中對傅聰先生提出的“做人,做藝術家,再做鋼琴家”來要求他。

傅雷先生性格嚴謹,對待朋友如此,對待工作更是如此。他苦於自己的文字太“實”而不夠靈活,不能完美地展現某些原著的神采,為此專門閱讀老舍等作家的作品,求得更具活氣的文字。傅聰的弟弟傅敏這樣描述他的父親“爸爸一生工作嚴謹,就是來往書信也整理得有條不紊。每次給哥哥的信都編號,記下發信日期,同時由媽媽抄錄留底;哥哥的來信,也都編號,按內容分門別類,由媽媽整理成冊。”這樣的身教,加之信中的諄諄囑託“提醒你一句:信中把‘自以為是’寫作‘自已為是’,此是筆誤,但也得提一下。”、“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足見他時刻對兒子的做事方法乃至一些生活細節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是凝結了一位智者思慮的筆墨。

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於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與夫人朱梅馥雙雙憤而棄世,悲壯地走完了一生。

他的高潔品德在與傅聰的信中表露無遺,由於傅聰先生一直在外國學習、表演,傅雷先生總是提醒他祖國、民族的重要。某次傅聰想回國探親時他以減輕政府的經濟負擔為由拒絕,而事實上,他內心裡極渴望與兒子團聚。這也許是那一代知識分子的良心——對自己的個人生活不過分要求,可是對工作及祖國的熱愛總是無限度的。

書中展現出的傅雷先生的優秀品德,也許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絕跡,但正如普希金所說: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回憶。所以,正是基於此,這份回憶便更增其可貴。

傅雷的家書,文字精粹優美,是真情的流露,讀來感人至深。我們從他的家書中,不但解到了這對父子之間感人的故事,還能學會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