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企業讀書筆記3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2.74W
本文目錄企業讀書筆記《基於資源的企業》讀書筆記關於企業形象的讀書筆記

會計準則體系有三大塊:其一是基本準則,其二是具體準則,其三是應用指南

企業讀書筆記3篇

基本準則包括幾大部份:

其一是會計假設和前提,其二是會計原則,其三是會計六要素,這些都是構成會計這個行當最基本的東東,相當於房子的柱子,沒有這些東東,具體準則無異於空中樓閣,是講不通的。

首先,會計假設。任何經濟學的東東都有假設,都是在符合假設的前提下結論才成立。會計也不例外。

三個假設

其一,會計主體假設,基本含義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是用來說明特定企業個體所發生交易或事項,對該特定個體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記錄和反映應當與其所有者的活動,債權人的活動以及交易對方的活動相分離。也就是要搞清楚,我們假設會計這個活動是為了一個主體而存在的,為了記錄這個主體,非而其他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資料。實際上劃定了會計報告的涉及範圍。

其二,持繼經營假設,也就是所記錄報告聽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是可以無限期持繼下去的。有點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的意思。雖然我們明明曉得他老人家不可能萬萬歲,但是我們可以假設。這個假設是權責發生制賴以建立的基礎。所以我們不論在那個爛企業作會計,我們都要假設它不會破產,永保青春。因為這個假設不存在,那破產清算的操作與後面所有講的具體準則都相背離,這些東東也就沒有現實意義了。所以,我們還是假設它萬萬歲吧。

其三,會計分期假設,生產經營活動不可能到會計期末就停下來,來一個如同電影中的定格,等到起你出了報表再繼續。所以,我們就假設,它可以劃分成一個一個的期間,好比一段江面,我們一段一段的建起大壩,用這樣的方式來把江面分成一段一段的。所以會計報告吸年報,中期報等,這些報告的前提就是會計分期假設,沒有分期假設,你憑啥子中以在年末說這個公司就是這個資產狀況呢?

三個前提

其一,貨幣計量

會計準則可以說成唯錢是圖,以貸幣為尺度,無論實物、勞動都要以貸幣來表示。所以會計資訊充滿了銅臭味兒。

其二,權責發生製為基礎進行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

權責發生制是相對於收付實現制來說的,即會計上對收入和費用應將其在發實際發生影響的期間,而不是其發生現金收付的期間來確認。比如保險費,可能一次性交了全年的保險費,但是你不能在交錢的當期就全部確認成費用,當然有時為簡化在價值很低時也可以胡弄。而要先記成待攤費用,然後每個月來攤銷。因為從理論上來說,保險費對企業產生的影響並不僅限於交錢的當期,而會持續一年。

其三,借貸記賬法記賬。

借與貸,莫名其妙的兩個,為什麼一定要叫借方和貸方,其實沒有道理可說,反正代表會計分錄的兩個不同方向,兩個方向之間有一定的關係。而這兩個是可有換成任何兩個來代替的,叫屁方和股方都是可以的,只不過沒有換而已。

原來的會計準則有一個歷史成本原則,現在不提了,現在會計計量可以按歷史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等等。

基本準則的第二大部份,即會計資訊記錄報告的一些原則,

八個原則,大部分是作不到的空話,供考試用,現實意義不大

其一,真實可靠內容完整,這個基本上是屁話。朱總理給國家會計學院題,不作假賬,他老人家到是英切希望,但是,有那個會計敢拍著胸脯說,自已從來沒有作過假賬?

其二,相關性,這個有用,會計報告要跟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有助於對企業評價和預測。但根據我的經驗,會計作的事情與經營活動大多不相關,記錄的這些資料,多數無法用來預測未來。隨著技術進步,連會計方法上都存在與相關性相背離的事情,比如以前按人工工時來分配製造費用。

其三,清晰明瞭,要偷稅這個原則一定不要尊守。

其四,可以性。沒有啥子說頭,經一口徑就行了。

其五,實質得於形式,這個有意思,也就是應當按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不過有點麻煩,法律形式,比如發票,都不能說明其實質的事情,雜個又可能明明白白的記錄在案?比如出差搞點發票報假賬,呵呵。開個玩笑,實際上這個原則是很有用的。比如稅法規定了壞賬準備的比例,但是企業會計如果尊重這一原則,就不一定完全按稅法規定的比例來提壞賬準備(至於到交稅時再重新算按稅法規定的比例計提來算要交的稅,這是可以分開的兩回事情),這對會計的功能定位有了理念上的改變。也就是說即然會計是為特定主體服務的,那它的記錄報告要符合特定主體的經濟實質,比如這個公司的壞賬率可能達到20%,那就完全可以按20%來計提壞賬準備,公司花錢讓會計作賬是為了公司經營的需求,又不是為了跟稅務部門當計算器。

其六,重要性,不要隨便啥子都當寶貝,揀重要的整,芝麻西瓜都想要,是要累死人的。

其七,謹慎性,持謹慎態度,不應高估資產或收入也不應低估負債和負用。所以找會計要找悲觀主義者來當,林妹妹要活到今天,一定是個好會計。

基本準則的第三部份,會計六大要素。也就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會計的工作實際上就是成天伺侯這幾爺子。

首先,資產。啥子叫資產呢,資產是一項由過去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前頭定語一大串,分成三個部份來看。其一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資源,不是未來的。也就是資產必須是現實存在的,而不是預期的資產。其二,擁有或控制,擁有是有所有權,這個好說,控制一般是特殊情況,如融資租入固定資產雖然沒有所有權但可以控制也算企業資產。其三,會帶來經濟利益。

資產確認,兩個要點,其一,能帶來經濟利益,這有個問題,以前準則中規定的遞延資產和待攤費用看來就不算資產了?其二,其價值可以準確計量。

《基於資源的企業》讀書筆記企業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一 關於作者

wernerfelt 現任麻省斯隆商學院管理科學系教授 博士管理委員會的主席。

1 所受教育:

哈佛大學管理經濟學博士學位

哥本哈根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哥本哈根大學哲學學士學位

2 工作經歷:

西北大學戰略管理的助理教授

密歇根大學管理與政策控制的助理教授

哥本哈根大學經濟系研究員

《營銷科學》的地區主編

《管理科學》的副主編

一系列營銷、戰略管理和經濟學雜誌的編委

3 頭銜:

美國經濟協會的會員

戰略管理協會的會員

國際管理協會的會員

4 著作:

營銷方向 32篇以下面兩篇最為著名:

1“implementing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s designed to enhance customer satisfaction: quasi-experi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ai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7 no.1 february pp. 102-112 XX.

2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sed incentive systems” (with john r. hauser and duncan i. simester) marketing science 13 no. 4 winter pp. 327-50 1994. finalist 1994 j.d.c. little best paper award informs college of marketing.

經濟學方向 16篇以下面兩篇最為著名:

1 “why should the boss own the asset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11 no. 3 fall pp. 473-85 XX.

2 “general equilibrium with real time search in labor and product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6 no. 3 august pp. 821-31 1988.

戰略管理方向 17篇以下面兩篇最為著名:

1 “strategy 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reply” (with cynthia a. montgomery and srinivasan balakrishna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 no. 1 january pp. 83-84 1991.

2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 no. 2 april-june pp. 171-80 1984.

5 獎項:

1994年戰略管理協會獎就是這篇文章。

6 目前的研究領域

企業理論

營銷設計

組織資訊處理

營銷實施

二 關於文章

一 引 言

對一個公司來說資源和產品都很重要。在戰略管理的學術界對這兩者都有論述。傳統的戰略的概念指的就是一個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優勢和不足)同時我們使用規範的經濟學的工具來分析產品市場。儘管視角不同著眼點會不同但最終兩者將會產生對企業戰略一致的理解。

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使用一些簡單的經濟工具來分析一個企業所擁有的資源並看看這些分析所提供的戰略建議。這樣一來企業就可以認識到盈利性和資源之間的關係使企業通過對企業的資源的管理來獲得利潤。

這篇文章將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1 以資源的視角來討論企業的戰略會產生與過去那種產品視角完全不同的理解。對多樣化的公司來說尤其是這樣。

2 我們可以區分導致較高利潤的各種各樣的資源。在分析行業的進入壁壘時我們就將它們稱之為資源進入壁壘。

3 戰略對於一個比較大的公司而言存在一個利用現有的資源和開發新的資源之間尋找平衡。在分析增長—份額矩陣時這個問題可以從我們的資源—產品矩陣中看出來。

4 兼併可以被看作在一個沒有高度有效的市場上購買一攬子資源通過購買稀有資源企業可以付出較少的資金而獲得較高的回報。

二 資源和利潤

資源可以定義為與企業聯絡的比較緊密基本可以同時存在的有型或無型的資產。例如:品牌專有技術特殊技能的員工貿易合同有效的生產過程和資金等等。這裡我們將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怎樣的情況下資源可以在長期內給企業帶來高額回報?為了回答這個問題wernerfelt使用了porter的“五力模型”。

(一) 一般效果。主要討論供給方和需求方的議價能力和替代性資源的威脅。

1 如果資源本身或用資源生產的產品被一個壟斷供給者所有資源的使用方和需求方的利潤便會被降低。

2 同理如果以資源生產的產品只能在一個壟斷市場上銷售資源的供給方將獲得較少的利潤。

3 替代資源的可獲得性會降低原有資源持有者的回報。

(二) 資源壁壘。資源壁壘只是部分等同與porter 的進入壁壘。因為它們都可以使壁壘內的企業對於外面的企業來說擁有優勢。但wernerfelt認為資源壁壘的概念超越了進入壁壘的概念原因如下:

1 如果一個公司在市場a上對新進入者具有進入壁壘而這個公司的產品要使用b市場的資源那麼在b市場上擁有更多b資源的企業在進入a市場時就具有成本優勢。

2 如果一個公司在資源a上擁有資源優勢a將在市場a上使用那麼即使a可以在別的市場上使用那麼無論如何在a市場上公司仍具有優勢。

(三) 吸引人的資源。資源壁壘是可以自我增強的。即企業可以通過已有的資源壁壘去鞏固自己的資源優勢。一個在資源方面處於強勢的公司對於一個相對較弱的公司來說可以獲得潛在的高回報也可以影響併購的成本。

1 生產能力。 資源使用的規模經濟是產品進入壁壘的主要表現形式。從資源視角而言產品進入壁壘就是資源壁壘。如果有這樣一個市場過量的生產能力會導致激烈的競爭和低的回報理性的潛在進入者就會考慮收益過低而不去購買在此市場上產品相關的資源。

2 消費者忠誠。 是資源產生了資源壁壘在一個市場上建立一個位置比取代它要容易的多。這樣一來後來的進入者比先入的進入者支付要更多的費用。兩個超市競爭的例子。

3 生產經驗。如果先入者實施了正確的經驗曲線戰略後進入者的經驗曲線就會比先進入者高即他要為經驗不足付出代價還要忍受低迴報。但如果經驗被後者得到情況會大不一樣先進入者就無法維持自己的競爭優勢。

4 專有技術。一方面專有技術可以使企業獲得更高的回報這樣他們可以比跟隨者有更好的條件和環境提出更先進的思想。而跟隨者會發現模仿先入者的技術比自己發明方便的多所以先入者要一直做到技術領先保持自己的位置。例如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力度。

一般來說資源可以用於好幾個產品所以資源壁壘可以對幾個產品產生影響管理技巧就是一例。只將吸引力的資源理解為資源壁壘的基礎是不夠的所以企業首先要尋找可持續的資源所構成的資源壁壘而不是它目前所擁有的。如果一個企業已經建立了資源壁壘他們就要尋找能夠與他們目前的壁壘結合的好的資源和企業戰略目標需要的資源。

(四)收購與兼併。兼併與收購可以得到一般情況下市場上得不到的資源或一系列資源。但由於只有少量的購買者和標的公司存在而且對於不同的購買者來說同一個標的公司具有不同的價值所以這個市場非常的不完備。由於以下四個方面根本調查不到:

1 目標公司有什麼樣的資源

2 本公司是否可以充分運用這些資源

3 調查這些資源的成本是多少

4 企業購買這些資源要支付多少

所以潛在的購買者一般只有標的公司滿足一些簡單的標準便不在調研。所以基於資源的併購戰略是這樣的:

1 得到更多你已有的資源

2 得到那些與你所有資源可以有效結合的資源

考慮到資源的一攬子交易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市場的不完備而便宜的購買資源以建立和鞏固其的資源壁壘。這時有一系列目標公司只有一個購買者是最好的。最差的就是有多個目標公司和多個購買者後者會導致在併購的同時發生建築資源壁壘的激烈競爭。

三 動態資源管理:一個例子

一般來說第一個進入有吸引力資源市場的人會獲得高的回報這裡我們將重點考慮“經驗”這種資源並研究一個公司如何增加其所擁有的資源。

資源—產品矩陣

資源

產品

1

2

3

4

5

a

#

#

b

#

#

c

#

#

d

#

#

#表示資源和產品的密切關係此圖表示一個企業既定的資源在企業內部的配置情況。

(一)順序進入戰略。bic公司用大規模的生產技巧對它生產的鋼筆、打火機和剃鬚刀的生產提供支援但水管的生產不是很好。利用你的資源同時在所有可能的市場上擴張並不是一個好方法。正確的應該是先在一個市場上利用資源在取得優勢之後在利用這個優勢進入另一個市場。bic就是按順序進入鋼筆、打火機和剃鬚刀市場並且取得成功的。一個公司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一般也使用順序進入戰略。

資源

產品

生產技能

國際訂單

3

4

國內訂單

國內

#

#

國際

#

#

c

#

#

d

#

#

bic依靠國內訂單這種資源獲得了生產技能這種資源再依靠生產技能這種資源從國內市場進入國際市場。

數學公式的結論:對於bic公司而言下列三種情況會更有利於企業擴張。

1 國內市場比國際市場大。

2 國內市場用到較多的國內訂單的資源。

3 國際市場較少的用到國內訂單的資源。

(二)研究與開發戰略。

公司的有效增長包括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開發新資源之間尋找平衡。資源優化管理與產品的優化管理是一致的。即使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下多樣化的資源並不一定比專業化的資源更具有吸引力因為儘管多樣化的資源有更多的選擇但也會遇到更激烈的競爭。

資源

產品

生產技能

國際訂單

3

4

國內訂單

國內

#

#

國際

#

#

c

#

#

d

#

#

國內訂單這種資源支援了國內市場上生產技能資源的產生而國際市場同樣需要這種資源運用它可以得到國際訂單。

(三)拾級戰略。在管理資源組合的時候資源的多樣化必須同時考慮短期的平衡和長期的擴張。例如日本如果想進入計算機業它首先必須掌握與晶片相關的技術一方面他們已經有了一些這樣的技術另一方面從長期而言他們也會更容易進入這個產業。

資源

產品

大規模

生產

消費者

市場

3

4

電子

技術

晶片

#

#

半導體

#

#

c

#

#

計算機

#

#

即日本已經掌握了半導體技術由半導體技術發展晶片技術再由晶片技術進入計算機產業。

四 結 論

這篇文章是從資源的角度對企業的思考最後一節指的資源是與生產相關的資源其它資源的增長戰略這裡並沒有研究。這篇文章是拋磚引玉之作最重要的是企業按照文章所指出的戰略實施實踐中會遇到辨別資源制定並實施戰略等一系列問題。

現在新的趨勢是考查技術戰略企業傾向性按照技術對自己分類並設計相應的戰略組織不少公司在這方面都做了努力。

三 關於評論

這篇文章使wernerfelt獲得了1994年smj的最佳論文獎.繼wernerfelt之後許多學者將這一觀點應用於企業戰略所涉及的各個方面根據這篇文章戰略的概念開始被視為“對公司收益連續的搜尋和維護”資源成為戰略分析的最基本單位。

學者們開始認為企業的收益來自企業有價值的資源而判斷資源是否具有價值的主要標誌是這些資源是否是稀缺的難以替代的和可持續擁有的.一旦擁有這樣的資源企業即可建立起有效的進入障礙阻止新競爭者的侵入.同時可降低企業的資源使用成本以降低產品成本從而獲得競爭優勢.特別是通過對企業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後還可加快新產品和新工藝的創新並提高創新質量從而提高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因此該理論觀點被一些人看成是聯絡企業能力和外部環境的橋樑.總的來說資源能力是通過提高企業資源的擁有量及資源的使用效率來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然而這一理論觀點也有其自身的侷限性.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一理論忽視了資源轉換的作用而這一轉換過程恰恰是企業的一種核心能力.不可否認企業所擁有的資源是企業戰略制定、實施的重要基礎.但是隨著環境變化的加速靜態的資源價值判斷標準已不能適應企業動態競爭的需要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已不在總是能保證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因為產品替代的速度已大大加快產品的壽命週期越來越短.當一種產品從市場上被消費者拋棄時構成該類產品的資源往往失去其價值.另外動態的環境要求企業能及時調整資源的配置在這一調節過程中往往原有可持繼使用的資源價值大大降低.許多企業因不願承擔這種調整給企業帶來的損失而拒絕改變原有資源的使用模式從而使企業的經營慣性加大逐步失去競爭優勢。

關於企業形象的讀書筆記企業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一:進行企業形象建設工程設計時應注意的三個效應:

1:組織抉擇的垃圾桶模型:“單邊政治”指有些人,集團其注意力總是集中在單一問題上,他們的好惡判斷總是在那一問題上打轉轉。

2:“無賴原則”人們在考慮制度案排時必須持定“人人應當被假定為無賴”這樣一種假設。制度設計要求達到的目的,就是不論人多麼利慾薰心,必須通過完善的制度機制的鉗制功能,使人“規規矩矩”地服務公益。

3:“霍母斯馬車”法則:堪稱世上最理想的設計。

二:啟動企業形象建設工程時應明確的三個“效應”

1:“破窗理論”被打破的窗戶,威爾遜認為:“一扇沒有人去修理的被打破了的窗戶是一個明顯的訊號,它說明沒有人在乎它,於是這便會招來新的,更大規模的破壞行動,並且很快便會引來一系列其它形式的犯罪。”

2:“150人定律”不要忽視企業中的各種正式群體,非正式群體的作用發揮。如有可能將相關正式群體的人員控制在150人左右,人們在多出這個數值的團體中合作的效率就會有所降低,當個體的生活圈子過於狹小時就會感到孤獨。

3:拉繩實驗:二人只是單獨總和的95%拉力,三人只是三人拉力總和的85%,八人則為49%,針對群體可能會降低個體的效率,特別是那些非常優秀的個體在群體中效率會大大降低的情況,企業決策者應考慮對特殊人才給予特殊政策,給這些優秀人才以寬鬆的個人空間。

三:實施企業形象建設工程應注意的四個“效應”

1:“80比20”法則:維弗列多.巴瑞多(義大利經濟學家),20%的時間和精力,產生80%的效果;20%的員工,為公司帶來80%的效益。

2:“海恩法則”,一起重大的飛機安全事故,背後有29起事故徵兆,而每個徵兆背後還會有300起事故苗頭。“防微杜漸”

3:姆佩姆巴效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好的及時推薦,一時拿不準的不輕易否定;熱牛奶在冰箱裡比冷牛奶凍得快!

4:“蘇步青效應”,企業要注重培養人才,營造人才成長的優良氛圍,使企業成為“學習型企業”,將企業變為“人才孵化器”;“我已經培養出你們這一代數學家,你們超過了我,而你們還沒有培養出超過你們的數學家,這一點你們還不如我”

培養超過自己的學生——蘇步青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