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怎樣做讀書筆記4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2.54W
本文目錄怎樣做讀書筆記幼兒教師讀書筆記《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怎樣做讀書筆記《今天怎樣做老師》讀書筆記

偶然的一次機會得到了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們應該怎樣做教師》一書,該書雖由兩位中學校長所著,但其中許多教育教學案例隱含的意義使我們幼兒園教師也深受啟發。書中的言語親切自然,發人深省,故此書令人愛不釋手,其中有些句子引起了我的共鳴。

怎樣做讀書筆記4篇

為了建立積極的紀律,孩子們首先應具備的思想是分清好壞;教師的任務在於使孩子不要混淆好和不動,也不要混淆壞與活動,然而舊的紀律常常把它們混淆„„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積極的紀律、工作的紀律、良好的紀律.而不是建立靜止不動的紀律、被動的紀律、屈從的紀律。

反思目前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大多希望孩子安靜地坐著、聽著,認為那樣才是好孩子,才叫守紀律。我曾觀摩過一次音樂活動,教師通過巧妙的圖譜設計,專業的音樂技能引領,使幼兒完全浸潤在唯美的“山谷回聲”中,幼兒的活動興趣和能力完全被調動起來,大家手舞足蹈。可當個別幼兒忍不住站起來配合教師進行和聲部分練習時,教師立刻加以制止。這種現象在幼兒園裡並不少見。表面看來,教師似乎維持了良好的課堂紀律,但實質上混淆了“好和不動”,從而扼殺了幼兒靈動的表現力。我想,讓幼兒靜而靈動、動而有序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為此,我們要摒棄“好是不動,動是不好”的思想,用好的教學內容與形式吸引孩子,讓愛“動”與愛“靜”的孩子均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是靜止不動或遊離在外。 真正有個性的思考常常跳出習慣思維,在美好的教育情境中,教師應該認可與欣賞學生思考中那些建設性的、創造性的甚至與標準答案激烈衝突的想法——教師應該相信,所有思維火花都是值得談論的,而值得談論的問題當然是有益的,只有思與思的碰撞加之心與心的接納與寬容,才會有教育的超越。在教育教學中,奇思異想是創造的火苗,萬不可輕易掐滅!

這段話給我們的感觸特別深,很多教師能夠欣賞學生建設性的、創造性的想法,但很難接受學生與標準答案存在激烈衝突的、有悖常理或道德的想法。筆者曾觀摩過一個活動“忙忙碌碌的夜晚”,它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瞭解夜晚有許多人在辛勤工作,以引發幼兒的感激與敬佩之情。活動中,教師問:什麼人在晚上工作?大多數幼兒說保安、醫生等,其中一個幼兒的回答出乎意料:小偷。這當即引起了其他幼兒的鬨笑,而教師也馬上給予否定。如果當時教師能認識到“另類”答案很可能說明該孩子有與別人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並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引導幼兒談論“小偷這樣做對嗎?‘偷’是工作嗎”,那麼就有可能瞭解他已有的經驗,保護他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促使他進一步思考。

學生不是橡皮泥,而是剛剛挖掘出來的樹根。在雕塑家的眼中,橡皮泥是可以按著自己的意志任意揉捏成想要的形象的。但“根雕”的原則正好相反,你必須尊重那樹根的原始形狀,尊重它的本質特徵,然後因勢象形,裝飾它的優點,誇張它的造型,才能將它塑造成完美的工藝品。

縱觀我們的學校教育,確實有不少教師把學生當作橡皮泥。教師將一切預設得相當周全,在活動實施過程中,一旦節外生枝,教師便會及時制止。或採用“巧妙的方法”把他們硬拉到預設的框架中。如,在一次大班科學活動中,在講菱角的外形特徵時,教師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請你們看看菱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摸摸有什麼感覺,聞聞有什麼味道。於是,幼兒開始觀察、觸控菱角。有一幼兒叫道:“老師,某某小朋友在掐菱!”教師馬上制止幼兒的“掐菱”動作,強調是看看摸摸聞聞。在這裡,教師把幼兒當成了橡皮泥,不顧幼兒的實際表現,按自己的意志揉捏。其實,教師讓幼兒摸菱的目的是感知菱的軟硬,難道“掐一下”就遠離教育目標了嗎?我們認為教師應把幼兒看成有待雕塑的“樹根”,尊重他原有的探索方法,因勢利導,如:“你掐了一下發現了什麼?你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以引導幼兒圍繞教育目標積極思維,促進幼兒獲得新的發展。

書中像這樣值得我們回味和深思的句段隨處可拾。輕輕地掩上書本,等待下一次的重讀……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怎樣做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最近,在我們學校教師圈裡掀起了一股讀書熱潮,全校開展了同讀一本《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一書的活動。全書分為6輯,精選了其中67篇文章彙集成冊,由於我剛剛生完小孩,迫於時間的壓力,只是細細品讀了其中幾篇,但足以讓我對教師這項職業改變了看法。我始終覺得,我選擇教師這項職業是因為喜歡和熱愛。我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熱愛我所教學的課程。但也許詩意的生活,是源於靈魂,更是源於我對生活的熱愛,懂得怎麼樣享受人生,享受職業帶給我的存在感與幸福感。

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期待所有學生都達到自己理想的高度,也不能過於急功近利。讀完其中一篇《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後,突然不知道我之前都是怎麼做的。是啊,我要如何做一名教師,並且是一名快樂的教師?

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人生的全部意義就在於付出自己的愛”。成功學中有一句話是:“愛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祕密”。那麼就是說對學生應該包含滿滿的愛,學生就會快樂,反正我也會快樂,這樣,做起教師來不是更加輕鬆。我們身邊不是沒有美,而是我們眼睛缺少發現。我們能夠拿這樣的話來勸慰我們的學生,但我們自己有沒有做到呢?我們要對學生的過錯多一份寬容,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對我們的學生只要犯了錯誤,對有些慣犯那更是深惡痛絕,只要一犯錯,我們馬上就把他們的老底給抖落出來,批評後,學生表面溫順了,但心裡也是鼓鼓的。那麼我們快樂了嗎,動了肝火還不是要老幾歲?想想我們班四十幾個學生,每天都有人犯錯,那做教師的不是要累死。想想吧,我們把眼睛看往何處,我們的心態就會是什麼樣的,看到鮮花我們會心曠神怡,看到垃圾我們會噁心嘔吐。每個學生都有優缺點,多看看學生的優點會讓我們更公正的看待我們的每一個學生,也同樣會使我們更樂。

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天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天發生巨大的變化——只要你願意。如果有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你可以去嘗試的話,你會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詩意的生活著,會獲得健康、財富、幸福和快樂!

怎樣做讀書筆記怎樣做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福州二十中學 馮煒

積累資料的方法人各有異。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過於做筆記。筆記可不拘體例。不限長短內容龐雜形式多樣。然而主要是這樣四種方式:

摘錄式。這是使用最多的一種方式。主要摘錄書籍、報刊、雜記、調查報告、文書檔案中與自己學習鑽研內容有關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錄有關的學習資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詞語典故等。如果學理工科就得摘錄有關文獻、重要的結論與證明、獨特的技巧等等。這樣便可備你不時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對文中的某一觀點、事件、情節或某一章節、定理等進行分析、歸納用自己的話把其內容、要點寫出來。這不僅可備忘、備查而且可訓練你的綜合、概括能力。列寧的哲學筆記有很多就是採用的這種形式。如《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亞里士多德 <形而上學>一書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對摘錄內容還往往寫出自己的意見、批評或註釋以及自己獨創的符號和評註。比如“注意”“說得對”“辯證的精華”等提示性簡明樣。明確地表明瞭列寧對某段論述的意見或批評。提要應力求簡明扼要、脈絡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線展開。如歷奧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響。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內容一目瞭然。

心得式。記下的是對某一問題思考的心得。如李賀的《史綱評要》脂硯齋的《重評石頭記》皆是這樣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禮記、體會。札記多為旁徵博引辯證考訂;體會多為引申闡發、借題發揮。沈括的《夢溪筆談》茅盾的《讀書札記》馬克思的《數學手稿》就是用的這種方式。這是寫筆記的一種高階形式要求有更多的個人創見難度也較大。但它卻是創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製短篇一旦需要時就可組織起來使之成為有價值的作品。

寫這類筆記要特別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則應注意抓住學習研究中所碰到的難點和問題。有些重大發現往往是由一個簡單的疑問開始經過冥思苦想或從某一點上受到啟示的。對任何一點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點都不應放過並把它及時記下來很可能成為你作出成就的關鍵。

索引式、即寫下有關的論文題目或書名等。在陣習中可能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看到某些東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內容卻太多上述三種筆記法又都不易採用.或者是這個內容你本身就有這本書所以也不必採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這個內容時你卻忘記了或找不到了。諸如此類問題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順手拈來。自學成名的史學家陳垣曾說:“教學和研究要從目錄學入手”“目錄學就好象一個賬本開啟賬本前人留給我們的歷史著作概況可以瞭然”。所以平時應把所有的資料按照內容本身的性質搞出一個索引來以備查用之便。

上述四種與筆記的方法可視各人的愛好、條件而定。至於書與格式記在筆記本、活頁張、卡片、紙條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課本、書刊那麼寫在天頭、地腳、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書中作些符號或標記。總之各種方式均有所長。但從使用價值來看採取做資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請你注意幾點:

一是每張卡片最好只寫一個問題一個事例。這樣既靈活又不亂便於分類整理裝訂成冊。

二是每張卡片須註明資料來源、書名、篇名、版本、卷首、頁碼等便於查詢。

三是隨著學習水平的提高應注意積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統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養成定期整理的習慣按性質或需要把卡片編上頁碼分類插放。既為查詢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過程中使自己平時分散、零碎的知識系統、條理起來。

《今天怎樣做老師》讀書筆記怎樣做讀書筆記(4) | 返回目錄

今天怎樣做教師?我們很多老師感覺實在太難了,現在學生越來越不好教了。王曉春老師在《今天怎樣做教師》一書中,結合100個教育案例進行了點評。書中的案例都是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王老師從案例出發,就事論理,告訴了我們許多新的思維方式和教育方法: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

以前聽過一些優秀教師的師德報告,他們都是成功教師的典範,可他們的家庭生活大多談不上美滿。有的公婆臥病在床,卻不能侍奉左右;有的兒子活潑可愛,卻只能反鎖在家中;有的父親病逝,卻不能趕回去見最後一面。現在看來,這樣的師德是不提倡的,因為它體現的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完成任務、創造業績為本。

一直以來,我們的頭腦中認為師德高尚就是關愛學生,很多老師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都想用“關愛”換來學生的“感激”。王曉春老師的案例分析告訴我們,這實際上是老師的一廂情願,原以為學生一感激,就會改正缺點,可是有些孩子由於家庭的溺愛,感恩心態越來越淡薄,你關愛的再多在這些學生身上也不靈驗。再說,老師的愛即使感動了學生,但學生答應老師改正自己的缺點也未必能做到。特別一提的是,現在很多問題學生的根源在家庭,老師不學會具體地指導家長,也很難解決問題。所以說,解決學生的問題,光有關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進行科學的研究、專業的視角和“對症下藥”。

書中點評的兩個“較量”的故事,就給我們很多啟發。

第一個故事:田老師上英語課看見一學生拿一本課外書津津有味地看,田老師要求學生把書拿出來,連說幾遍,學生無動於衷。田老師就說請班主任來拿,學生依然不動聲色,老師又說打電話找家長來拿,可學生還是默不作聲。最後老師假裝撥打電話,學生才很不情願地拿出了書。表面看來田老師勝利了,實際上這不算什麼教育成績,反而個人威信也沒保住。在學生看來,老師不過是“狐假虎威”,遇事用家長和班主任當王牌。像這樣的小事我們沒必要跟學生沒完沒了,為什麼那個學生死也不肯交課外書?如果老師不收反而能使他今後課堂更守紀律。

第二個故事:孫老師發現自習課上有四個學生耳朵塞著耳機,按學校規定,將隨身聽帶進教室是要沒收的。孫老師請四位同學將隨身聽交出來,開始四人互相張望,後來有兩人交了出來,另外兩人就是不動。孫老師緩了一步:“行,不交可以。明天如果我在班級,你們就不用在了。”第二天這兩名學生依然沒交,孫老師就調查了他們不交的原因,原來隨身聽是別人的,並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最後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

兩個事例同樣是在課上沒收學生東西,田老師處理學生看課外書事件時,差不多是完全的教師中心,幾乎毫不考慮學生的感覺;而孫老師則說“其實我能夠理解她們,學習累了聽聽音樂放鬆點,調節一下情緒”。孫老師能換位思考,作為教師,這是很重要的思維品質。所以,老師在和學生髮生衝突時,不要一股勁往前衝,要有科學地思維方式、靈活地“敵進我退”的意識,以免出現尷尬局面。遇上這樣的事,最好也不要當眾讓學生交出來,可以當場要求學生收起來,課下再找學生談。

我們還經常遇到有些學生無端地找事,或者是別人無意碰了他一下,他就非拳打腳踢還回來不可。對於這一類學生很明顯是他的不對,所以我們通常的做法是進行一番批評教育,讓該生認錯,或者讓他寫保證書。這種認錯教育是以老師為中心的,注重的是老師的自我感覺:你認錯了,我就消氣了,誤認為學生只要承認了錯誤就能改正錯誤。我們教育學生關鍵是弄清學生犯錯的原因,幫助他改正錯誤,注重學生的感覺,注重的是溝通和理解,是以學生為本的研究型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使學生“讓我滿意”,而是使學生得到真實的提高。

教育需要科學。教師對學生深沉的愛,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都對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也是王曉春老師特別肯定的。但是科學精神與研究態度,在當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要不斷地研究教育現象,不斷地反省自己的思維方式,只有抱著研究的眼光,才能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學含量”,才能做一名陽光老師,才能成為一名專業化教師,真正享受教育的成功與快樂!

Tags: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