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童年的讀書筆記範文4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2.39K
本文目錄童年的讀書筆記範文《童年的影子》讀書筆記關於童年的讀書筆記幼兒教師讀書筆記《童年的祕密》

1、“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

童年的讀書筆記範文4篇

2、兒童心理髮展具有“潛在生命力”“精神胚胎期”“肉體化過程”“吸收性心智”

3、兒童心理髮展存在敏感期。

4、相當多的成年人都存在“漏了一針”或“漏了幾針”的現象,他們可能動作笨拙,不解音樂,缺乏色彩感,不懂藝術,計算遲緩,發音嘶啞,書寫凌亂, 怯於社交,依賴他人,缺乏決斷力,但由於此時已經錯過了敏感期,所以任憑成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5、“工作”兒童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

6、“兒童是成人之父”

在蒙臺梭利看來,兒童並不是成人的“天敵”,或成人世界的麻煩製造者,也不是等待我們“修剪”或“修理”的“花園裡的花朵”。

7、精神分析揭示齣兒童所遭受的痛苦源於成人權威對兒童自發性活動的壓抑。但精神分析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此,蒙臺梭利倡導通過系統的科學觀察來開創一個科學研究兒童的新領域,關注兒童身心發展,幫助兒童建立正常的心理生活。

8、成人不理解兒童,總是在與愛與犧牲等名義或偽裝下潛意識地壓抑兒童,阻礙兒童的成長與發展,而且總是與兒童處於矛盾衝突之下。

9、這些痛苦騷擾了兒童完整而又脆弱的心靈,導致兒童在潛意識中把自己看作低等的人,而這和自然的本意是截然不同的。

10、弗洛伊德使用“壓抑”一詞來說明成人心裡紊亂根深蒂固的起源。

**弗洛伊德認為,為了減輕或消除個性內部的衝突,降低或避免焦慮,以保持個性的完整和統一,自我發展了許多保護性的機制--自我防禦機制。

**自我防禦機制

特點:它們是潛意識的;它們往往否定、歪曲或虛構實際情況,具有與現實脫離的特性。

內容:1.壓抑,是自我防止引起焦慮的思想觀念進入意識領域的一種方法。

2.否定,伴隨著痛苦感情一起產生,是一種為了減輕痛苦的保護性機制。通過這種機制,人不相信,不承認對自己不利,給自己帶來痛苦的現實狀況。這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消極方法。

3.投射,利用這種方法的人,不承認自己身上有某種不良品質和思想感情,而把這些不良品質、思想或感情投射給別人,看成是別人具有的東西。

4.反向作用,使人努力表現出自己不良品質和情感的對立面來減輕焦慮的方法。

5.合理化,文飾作用。通過這種機制,人對自己的不良行為或內心想要卻未能得到等痛苦經歷編造出一個似乎合理的、自己能接受的解釋。

6.替代和昇華,替代:將一種引起焦慮的衝動投注轉換為另一種不引起焦慮的衝動投注。

昇華:將本能的衝動或慾望轉移到社會許可的目標或物件上去。

7.退化作用,個人遇到挫折時以顯示較為幼稚的行為的方式來應付現實的困境。

8.固著作用,指行為方式發展的停滯和反映方式的刻板化。

9.認同作用或自居作用,指個體潛意識的向別人模仿的過程。

11、人類精神的整個發展就是一個獲得意識的過程,即意識之外的東西自我呈現的過程。

12、成人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影響兒童心理的一切,所以才會誤解兒童。正是這種看法導致成人把兒童看成必須通過成人的努力去填滿的“白板”,看作一切事情都必須由成人代勞的“沒有生機而且無能的人”,看作成人必須寸步不離地加以指導的沒有“內在指引”的人。最後,成人還充當兒童的締造者,從自己的角度來判斷兒童的行為的善惡。

《童年的影子》讀書筆記童年的讀書筆記範文(2) | 返回目錄

邂逅一本書,就像走進一個世界。路過書店,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封面上的小女孩是那麼憂傷,她在幹什麼,是通過那條小路來尋找她的影子嗎?

整本書都被淡淡的憂傷環繞著,故事中那個古靈精怪的小女孩和同伴發生了一些誤會,在她最傷心的時候,她發現了一個園子,夢幻般的童話園,於是,她天天呆在園子裡,和院子的主人,老爺爺說話,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她發現她的生活與爺爺的院子已經分不開了。直到有一天,老爺爺去世了,一切結束了,她回憶著與老爺爺的種種,傷心的落下了眼淚,她把老爺爺和那純潔的童話園種在了心中。

讀了《童年的影子》這本書,體會到了故事中小女孩的純真善良,她簡直就像一張白紙,乾乾淨淨,沒有任何的汙點。老爺爺也是調皮可愛,老頑童一個。她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笑,女孩的笑聲如蝴蝶,蹁躚於花草樹木之間。爺爺的笑聲如大山,泰然守護在一邊。多美的笑聲啊,只有善良純潔的人才能笑出這樣美的聲音。這是一本真善美的書。

回憶童年,有多少人會有這樣的機緣,遇到一個十分善良的老爺爺和純潔的童話園,度過這樣美好的童年?可是善良的老爺爺卻被殺害了,那麼美好的園子被壞人踐踏了。世界上善太多,惡也容易肆行。那善良不是軟弱,而是領悟了太多惡,把那些惡全都匯聚成善。

我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他被父母拋棄了,在他又累又餓的時候,他敲開了一扇門,沒想到,這扇門裡的主人不但沒嫌棄他,還給了他滿滿一大杯牛奶。男孩覺得他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考上了一座醫科大學,還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診所,儘可能地幫助有困難的人。有一天,他遇上一位女病人,她患了絕症。他驚奇的發現,她就是給了他滿滿一大杯牛奶的女孩,於是他拼盡全力治好了她。我覺得善良不只是在別人最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還是回報,幫助任何有困難的人。

無論怎樣,人都應該保持自己的純真善良,才能構建一個美好的世界。

關於童年的讀書筆記童年的讀書筆記範文(3) | 返回目錄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裡,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童年的祕密》童年的讀書筆記範文(4) | 返回目錄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現代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1936年7月在英國牛津召開第五次國際蒙臺梭利會議之際出版的。

在這本書中,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的著作。

在“節奏”一節裡,蒙臺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為的外在目的,並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確定採用何種方法。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引導他運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沒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間就可以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這時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這是因為成人不理解兒童在活動中需要運用他的手,不把手的運動看成是兒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現,就可能成為兒童工作的障礙。

無論是做為家長還是老師,我都曾因為看到兒童試圖去做一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是毫無必要的活動而去阻止他,甚至變得惱怒,如果兒童企圖反抗,結果往往是以兒童“不聽話”而告終。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使自己的內心作好準備。必須系統地研究自我,以便發現自己身上某些具體的缺點。而不要只注意兒童的壞脾性和如何糾正童錯誤的行為。教師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後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