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4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6.01K
本文目錄幼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教師怎樣進行反思與案例和論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有話慢慢說》

1、教育的藝術——做父母的準備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4篇

人們為了謀生可以去做相當複雜的準備工作,而很少為了子女的教育去做一點準備。

無論從父母本身的幸福還是孩子以後生活的幸福來看,我們必須承認,教育的藝術,也就是兒童智力、身體和道德的正確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知識。

如果說能生兒育女是身體上成熟的標誌,那麼會教養這些子女則是心智上成熟的標誌。

2、自然懲罰——讓孩子承擔行為的後果

在孩子道德和品質教育中,應更多地採用自然懲罰的辦法,而儘量少地使用人為懲罰。

3、避免人為的懲罰和放大的懲罰

關於如何避免人為懲罰和放大的懲罰的問題,我希望給父母這樣一些建議:(1)在智力培養方面,無論是什麼原因,都不應該使用體罰,因為它已被所有的事實和研究證明是無益而且是有害的。

(2)只有在道德、倫理、品質上出現重大過失時,才可以謹慎地使用體罰。而且教育者在決定對孩子施予體罰時一定要明確告訴自己和孩子,教育者也是有責任的,也應該公開地採取一些自罰的行為。因為出現重大過失,一定與教育者平時的施教有關。

(3)必須冷靜地區分,哪些對孩子的處罰是出於自己憤怒情緒的發洩,哪些是真正為了教育孩子,是否還有除懲罰外的其他方式可以達到目的。

(4)需要明白,如果自己從來沒有給孩子講一些道德原則,比如尊老愛幼、尊重他人權利、基本倫理等等,那麼孩子出現這種過失行為時所給予的懲罰應該減輕。

(5)需要明白,為人懲罰的程度以不對孩子身心構成極大傷害為原則,並應之後及時給予愛撫、安慰和分析。

(6)需要明白,頻繁的懲罰會影響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有導致反叛、厭惡、恐懼等負面影響的可能。

(7)允許孩子申辯,以弄清楚行為的真正動機和原因。

(8)人為懲罰,由於完全是一個強者對另一個弱者所施加的行為,一定要注意不傷害孩子的尊嚴。

4、自然懲罰比人為懲罰更有效

自然懲罰的方式有利於產生正確的因果觀念。

比如拖沓使他得不到滿足,粗心大意使他沒有了心愛的東西,他就不只能深刻感受到那些後果,還能明白因果關係。

自然懲罰的另一個好處在於它是完全公正的。

幾乎每個兒童都能理解和承認,當他在受到自然懲罰時,一般不會感到委屈;而受到人為懲罰時,則多少會有委屈感,因為人為懲罰常常會被放大。一個慣於不愛護衣服,總是把衣服弄破、弄髒的孩子,按自然懲罰的原則,只是讓他去吃洗衣、縫衣的苦頭,以及體會因為衣服髒破而無法參加旅行、作客的遺憾。他一般地把這些苦頭的原因歸結到自己的粗心大意上。相反,如果責罵、體罰,他則會認為不公。

自然懲罰的方,可以使父母和孩子都不易憤怒。

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為任何原因發怒都是有害的。因為父母在樹立威嚴的同時損害了同情,而同情是管教孩子所必需的。家長如果經常打罵兒童,勢必使親子之間產生隔閡,兒童的孤獨感或怨恨感也會增加。

5、如何教育“有嚴重過失”的孩子

用自然懲罰的方式,就可以避免他們因衝動而犯更嚴重的錯誤。

6、壞環境毀掉孩子,好環境成就孩子

7、父母、老師是最好的榜樣

父母的每一點善良、寬容、積極樂觀、同情心、公正、民主的德行以及整潔、勤勞、節儉的習慣,都會從孩子身上反映出來。這些德行和習慣無論多麼微小,都會像星光一樣永遠留在孩子的記憶裡。

8、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並記錄下來

儘管孩子認知世界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複雜,但我仍認為在道德和品質方面,需要採取明確告知的方式。你和所有愛他的人究竟希望他怎樣做,一旦他這樣做了,你是否會把它記錄下來,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

9、不要期望孩子有太多的美德

給孩子提出一個善良行為的標準是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去施加影響和通過自然懲罰的方式去教育也是必要的。但不要太急於求成,美好的道德品質總是隨著孩子心智、經驗以及心理的成長而慢慢形成的。

想要有效地執行一個理智和文明的教育,你就必須準備做些心智努力:要點鑽研,要點機智,要點忍耐,要點自制。

10、我從不希望孩子成為道德的楷模

11、道德管教的建議

(1)儘可能採用自然懲罰的方式

(2)人為的懲罰可以作為自然懲罰的補充

(3)要少發命令

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失敗的情況下才使用。

在一般情況下,命令會考慮得多的,大多是對父母的好處,而不是對兒童的好處,有的是為了給父母帶來方便,有的是發洩父母的怨氣。

命令只有在重大的、可能對孩子自己或其他人造成危害時才使用。而如果真的發出了,則不應該輕易變動,不要朝令夕改。

(4)管教的目的在於不管

教育的最高目標,應該是培養一個能夠自治、自省、自我教育的人。

(5)不要抱怨兒童逐漸表現出的自我意志

孩子如果沒有自我意志的表現,就意味著停止了成長。這是一種值得關注,也值得欣慰的力量。只要保持必要的觀察和引導,這種力量會使他成長為一個成功的人。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幼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2) | 返回目錄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是一本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讀完之後,我深深地感到教師這一職業不只是“育人”,從發展的角度講,教師如何“育已”才是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可以說,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教育創造,因此,只有教師,真正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教師,樹立起發展意識,才能將課程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迫切呼喚著教師的角色轉換,我們應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職能,使自己逐步從“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向與新課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對話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由課程知識體系的傳授轉換為教育意義上的對話者。

目前,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要由原來的單純的被動式的接受轉變為積極的、主動的探究性學習。這樣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就發生了變化。雖然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師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尊重學生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認識。教師就應充分考慮“人本意識”,以人的發展為本,讓學生積極開動思維,在膽猜想,大膽懷疑,去探求科學的真知。

二、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轉換為新課程的創造者。

由於過去的課程編制的特點,教師只能是消極、被動地忠實執行教科書的內容,對教科書內容的自主選擇和重組的可能性極小。而今,在新課程的引導下,教師的創新精神將沿著新課程的成長而得到充分釋放,從而昇華為與學生共建課程的主體,教學過程不再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三、由課程成績的評價者轉換為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

過去的教學評價,比較注重其區別和選拔功能,教師扮演著課程評價者的角色,學生始終處在一種被評價和被測試的消極位置。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關注人”的發展著眼,重視課程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從而促進教師由評價角色轉向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嫻熟的駕馭課程評價的藝術。

總之,今天的教育是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課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們教師攜起手來共同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在新課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觀念,加強反思,實現由現有教師向新型教師的轉化。

(1).把教師看成是知識的搬運工;

(2).把教師的工作看成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3).把教師職業當做尋找“更好”職業之前的跳板

之二,“享受型”的教師――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學生的成長當成教師最大的快樂;

(2).對平凡的工作充滿熱愛;

(3).在付出和給予中獲得內心滿足

之三,“發展型”的教師――創造的幸福

(1).把教師看成是教育活動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2).以終身自我教育作為教師生涯的推動力;

(3).視教師職業為不僅給予也在收穫的有意義的活動

10、教師崇高的精神人格

教師職業的崇高主要是一種精神人格的崇高。教師的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博大的胸懷、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意志、進取的銳氣等,都具有精神超越性。這是人性之美、力量之美,是教師職業生命的流淌,是教師內在精神的顯現。它既反映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特性,又體現了教師自我完善的崇高追求。

11、教師的神聖的職業使命

教師以自己的青春譜寫著輝煌的教育詩篇,以自己的忠誠和執著維繫著綿長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繪著斑斕的成長手記,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鑄造著堅強的未來人傑。……教師職業之美不在於教師什麼都會、什麼都行,而在於教師對自己所負擔使命的意義的認識,進而激起的莊嚴之感和責任意識,並自覺地在職業活動中所進行的創造性工作。

12、教師職業的平凡與偉大

教師職業的“平凡”會帶給教師均衡、秩序、穩定而又平和、靜謐、舒心的感受,激起教師對職業的親近和怡和,沉浸在“完整的,單純的,靜穆的,歡喜的”光輝之中,於是,“他得到滋潤,得到溫暖,痛苦全消,覺得非常快樂”。

教師職業的“偉大”則帶給教師肅穆、震撼、感奮、驚喜的感受,激起教師對職業的神往和進取,於是,他得到鞭策,得到發展,一切勞累都是為學生成長和自我提升而自找的,他非但不覺得辛苦反覺得甜蜜。

由職業所賦予的“平凡”與“偉大”的特質無疑對教師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誰如果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誰如果願意把自己的生命獻給這一偉大而崇高的事業,那麼,誰就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為富有歷史感和時代感的人,成為熱愛人、理解人、善於研究人的人,成為深刻地瞭解社會與教育相關的一切,並對人類社會未來充滿信心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為使人類與社會變得更美好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智慧、力量和生命的同時,使自己也變得更美好。”(葉瀾)這種要求一旦轉化為教師自身的信念,就會激勵著教師不斷錘鍊自己的人格、昇華自己的精神,於是,教師個體就成為教師職業美的一部分,教師本人也從平凡而偉大的職業活動中獲得了新生。

13、要樹立教師職業的信念

教師職業信念是使教師擺脫純粹物質功利的誘惑、教書匠的困惑、漂浮無根的惶惑,使平凡工作得以昇華,變得更有意義的關鍵所在。其實,教師職業的內涵非常廣闊,生存與生計當然是教師的第一需要,但僅是低層次的需要;它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基礎,但卻不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全部。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存與生計需要的滿足為教師提供了職業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段,使教師得以擺脫“半飢半飽”的寒酸窘境。但是,這一切只是教師更好地從事職業生活的手段。如果錯把手段當成了目的,以為生存與生計就是教師職業的全部,那就大錯特錯了。

教師還有從職業中獲得快樂、充實人生、實現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當教師超越了純粹物質慾望的追求,而把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與新的一代的成長、人類生命的延續聯絡在一起,與個人收穫的快樂、自我價值的實現聯絡在一起,他就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一旦教師從職業中體驗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是陌生於人的外在的世界轉換成了屬我的生活的世界,他與職業之間就建立起活潑、豐富的聯絡,他就會感受到生活的完滿和意義的充盈,激情在他胸中澎湃,詩意在他心底流淌,在不經意間,他成為校園優美環境的欣賞者、學生良好舉止的讚賞者、教師職業神聖的吟誦者、課堂生命活力的激發者。

14、教師是特殊形式的藝術家

由於教師所面臨的教育物件千差萬別,教師所面臨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態、教師所面向的教育內容千變萬化,因而教師成為特殊形式的藝術家。他必根據具體的教育物件、教育情境和教育內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時而宜,創造出適宜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是創造,教育機智是創造,推陳出新也是創造。它表明,教師在教育中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可以照搬,它需要每一位教師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工作。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師形象生動、深入淺出的教學形式,還是教師把握教學情境、把握學生心理的教育能力;無論是教師駕馭自如、出神入化的教學藝術,還是教師自成一體、獨具特色的教育風格,都體現出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和不斷創新的追求。

15、教師的意義

教師絕不是照亮別人卻毀滅自己的“蠟燭”,而是在照亮別人的過程中也照亮自己前進道路的“火炬”――教師從職業中體驗創造性的工作所帶來的充實與幸福,獲取人生價值的永存和人格的昇華。

教師也不是“苦行僧”,而是安貧樂道的積極進取者,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教師從職業活動中創造出知道怎樣生活和怎樣享受人生的年輕一代。教師就在創造精神生命的工作中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年輕一代的生命,在塑造心靈的勞動中用自己的心靈造就了年輕一代的心靈。教師職業為人們創造了美,也貢獻了美。

16、審美感知是教師職業活動的門戶

教師具有了敏銳的審美感知,善於從最不顯眼最細微的小事中感受美的魅力,才能進入美的殿堂。這種敏銳的審美感知首先表現為教師對教育物件美的感知。教育物件構成了教師職業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們身上流露出的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對探索世界的熱望、對教師由衷的信賴、對同學交往的渴求等,都是童稚之美、成長之美。甚至講臺上學生細心擦抹過的潔淨檯面,孩子們凝神聽課的明媚笑臉,都在感性的狀貌中有著靈動的美。

其次,表現為教師對學科教學美的感知。學科教學是教師職業的落腳點,其中所蘊含的真善美和各個不同學科所呈現的五彩繽紛的美,是人類智慧的美、思想的美。

再者,表現為教師對教育過程美的感知。教育過程是教師職業生命經歷的展開,教育過程對知識的活化、教育過程中師生經驗的分享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逐漸成熟、學生的日益進步,都顯現出一種生成的美、動態的美。

審美感知一方面幫助教師從雜多紛亂的事務中辨識出美的因素,喚起教師的愉悅感和清新感,使教師在職業生活中時時都可能有美的發現,從而這一職業對教師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這不僅向教師敞開了美的視界,也為教師審美活動的進行開啟可門戶。另一方面使教師將眾多美的現象歸結到教師職業美的總體當中,激盪起教師的職業熱情,使教師在職業生活中充滿創造的活力,而教師職業則由於教師的創造煥發異彩。這不僅為教師的審美活動開闢了廣闊的領域,也為教師職業的審美實踐拓展了創造的空間。

17、最可怕的是教師的冷漠、毫無情趣

最可怕的是教師的冷漠、麻木、僵化、教條。毫無情趣的教師不僅令學生乏味,也會導致自身的倦怠乃至生命之火的黯淡。而在教育中,美醜不分、是非不辨、好壞不明、良莠不清的教師甚至可能成為學生情感發育的“毒化器”、品行成長的“劊子手”。

四、讀書感悟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是一本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讀完之後,我深深地感到教師這一職業不只是“育人”,從發展的角度講,教師如何“育已”才是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可以說,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教育創造,因此,只有教師,真正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教師,樹立起發展意識,才能將課程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迫切呼喚著教師的角色轉換,我們應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職能,使自己逐步從“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向與新課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對話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課程知識體系的傳授轉換為教育意義上的對話者。

目前,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要由原來的單純的被動式的接受轉變為積極的、主動的探究性學習。這樣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就發生了變化。雖然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師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尊重學生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認識。教師就應充分考慮“人本意識”,以人的發展為本,讓學生積極開動思維,在膽猜想,大膽懷疑,去探求科學的真知。

(二)、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轉換為新課程的創造者。

由於過去的課程編制的特點,教師只能是消極、被動地忠實執行教科書的內容,對教科書內容的自主選擇和重組的可能性極小。而今,在新課程的引導下,教師的創新精神將沿著新課程的成長而得到充分釋放,從而昇華為與學生共建課程的主體,教學過程不再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三)、由課程成績的評價者轉換為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

過去的教學評價,比較注重其區別和選拔功能,教師扮演著課程評價者的角色,學生始終處在一種被評價和被測試的消極位置。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關注人”的發展著眼,重視課程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從而促進教師由評價角色轉向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嫻熟的駕馭課程評價的藝術。

總之,今天的教育是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課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們教師攜起手來共同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在新課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觀念,加強反思,實現由現有教師向新型教師的轉化。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教師怎樣進行反思與案例和論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3) | 返回目錄

作為一個一線工作的老師,上課是我們每天需要做的基本工作,有時會為自己一節很順利並且和孩子互動很熱烈的課而感到興奮不已,有時又會為一節認為自己精心設計的活動沒有很好的完成而感到懊惱不已。其實一個失敗的活動對老師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緒氣餒、低落只是一時的情緒,可是在過後老師應該靜下心來問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自己活動的設計是否是站在幼兒的角度出發,是否結合了幼兒的實際的經驗水平。《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由此可見幼兒的經驗是老師來選擇活動內容的前提,一個好活動應該來自於幼兒現有的只是經驗,並且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提升的空間和價值,對幼兒的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

第二、教學策略的運用是否適合,是否給幼兒有思考的空間,是否有利於幼兒的自主學習。有時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的教學策略也有所不同。如教學圖譜這一形式在教學活動的運用,在音樂《小青蛙找媽媽》的活動中,有效的運用圖譜可以幫助幼兒來理解歌詞,把抽象的節奏型轉換為形象的圖譜讓幼兒視聽結合,降低了在學習中的難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同樣是在音樂活動《胖小鴨子捉迷藏》因為內容是圍繞鴨子這一形象展開,歌詞是圍繞鴨子的一些基本動作的,所以在這個活動中圖譜的運用顯得有些牽強,而最有效的策略只要是用動作的引導來幫助幼兒熟悉音樂理解歌詞。可見,同樣是音樂活動,不同的內容對適合的教學策略也是不同的,所以老師在選擇是應本著有效的原則來進行,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達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這也是應該所思考的。

正如《教師怎樣進行反思與案例和論文》一文中提到,即使一個教學經驗豐富,課堂教學近乎完美的教師,在一節課的某些環節上還是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敗筆之處,能認真冷靜地對整個教學過程加以剖析、回顧、探究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略,對今後的再教學積累深層次經驗,無疑會有錦上添花之妙用。所以失敗並不可怕,關鍵是如何從失敗之處去尋找成功的可能。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有話慢慢說》幼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4) | 返回目錄

去於老師辦公室打電話,看見桌上放著一本書《有話慢慢說》本來以為是對幼兒園孩子的說話方式,開啟一看,是父母如何與青少年溝通的書。

為了讓自己有緊迫感,能積極的去看,我跟於老師說,今天晚上看,明天早上還回來。回到家,吃著飯我就翻閱著,吃了飯就趕快看。是一本很好的適合我這個年齡的媽媽看的書。

孩子進入青春期,我知道適當的買青春期的書給孩子看。從來沒有想過孩子到了青春期做媽媽的應該找什麼書看看,但是看了這本書,突然感覺,是應該在生活中計劃著,到什麼時候應該看看什麼書,而不是隨手拈來就看。因為我感覺這本書我已經看晚點了。當我看著目錄翻閱的時候,我看著書裡面那麼多生活例子,我感覺有的就像在寫我的兒子。

可以說,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有叛逆期。我慶幸在我兒子叛逆期之前,和一個好朋友交流過,她跟我講了很多他兒子叛逆期的事情,講她的無奈,她的憤怒。然後教給我很多方法。寫到這裡,想到和叢老師在一起的時候,她講她兒子的一些事情,現在她兒子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叛逆期都已經過去了,叢老師也給了我很多建議,很多她親身經歷之後的感悟。讓我受益匪淺。

在我的生活中,我一直認為,留心處處是學問,只要有交流就一定有收穫。所以,我很感激我生活中的同事和朋友。

再來說這本書,讀完這本書,和譯書者許麗美有著共同的感觸:就是這本書最令人深思的地方是,作者提到當孩子來到叛逆的青春期時,父母應該繼續革職盡責,要如碼頭般佇立,靜候旅人歸來,當小孩子鬧青春期毛病,大人不要氣的再也不聞不問,造成親子關係疏遠。是的,孩子已經長大,他們有他們想要翱翔的天空,父母應該在這個時期開始逐漸放手與靜候,也唯有開朗的父母才做得到這樣偉大。

書中第八章中“邏輯的極限”所述:每個身為父母的人都有山窮水盡、萬念俱灰的時候,父母不能用打罵的方式制勝,制勝的辦法只有一個,這個辦法就是贏回自己的孩子。至於如何贏回自己的孩子?作者指出猶太賢哲曾說過:“智慧的開端是沉默,第二個步驟是傾聽。”但願這些忠告不但但 是知識的傳達,更主要的是能使為人父母者更有信心地去善盡為人父母的責任。

我們都有被孩子氣的不行了,很憤怒的時候,書中第六章告訴我們“憤怒卻不羞辱”表達憤怒的情緒卻不帶辱罵詞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這樣做違背自然的傾向與根深蒂固的習慣,可是,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新的說話方式,使得我們能夠發洩怒氣卻不至於傷害到我們所愛的人。

我覺得書中一位母親的一段話很值得我們學習,她說:生氣卻不辱罵是一個最有用的辦法,這樣做證明我是個心智成熟的人,而且也節省時間與力氣,老實說,人生苦短,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耗在敵對的言辭中,何況撫平傷害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驅除罪惡感也需要花費許多精力。所以,在面對困難時,我會捫心自問:重點在哪裡?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弄清楚下一步該怎麼做,不要猶豫不定。

最後祝願青春期的孩子們都能輕鬆走過叛逆期。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