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德育結題報告格式範例

欄目: 報告寫作指導 / 釋出於: / 人氣:2.38W

德育結題報告範文

德育結題報告格式範例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1、問題的提出

國小德育教育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但德育工作常常給人一種落伍的感覺,德育的觀念、內容、方法往往跟不一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變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說:“誰掌握了資訊,控制了網路,誰就擁有了整個世界。”這句話被印在有關國際網際網路絡書籍上的封面上,固然有明顯的商業廣告意味,但是隨著“網路”及其有關概念愈來愈深地進入尋常百姓生活,誰能無視計算機網路所帶來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巨大變革呢?當然,現在我們還不能說:“世界已經進入網路時代”,但是我們可以說世界正在走進“網路時代”。今天的教育如果不從這樣一個時代特徵出發,我們就不能指望獲得什麼積極的成果。

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已進入千家萬戶,被廣大家長和學生廣泛並熟悉。國小《資訊科技》課的開設,又一石激起千層浪,打破了傳統資訊德育教育的一元化的框架。為此,有必要研究網路環境下的德育活動與傳統德育活動的互動關係,形成優勢互補,構成教育效益的化。

網路環境下的德育活動是以網路為背景,以國小生喜聞樂見的德育活動為載體,促進國小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種全新的活動。“在活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成人”是我們課題的觀點。

傳統的一元化德育活動有其本身的優勢和侷限,其優勢表現在,通過德育活動,進行人與人之間最親密最直接的接觸,尤其是周圍的人(包括學生、老師、父母)的以身示範起到教育功能,這是任何先進教育都無法取代的。但這種傳統的德育活動,在大多數情況下,以說教形式呈現,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難以啟用,加上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教育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網路的出現,造就了新的教育環境。拋棄了網路環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種教育缺乏,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鐵定是教育的一大敗筆。資料顯示,已有的網路德育研究在我國鳳毛麟角,且大多數重理論說教,輕實踐行為,難以誘發兒童入情入境的興趣。而本課題融入網路的德育活動研究,無論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了教育的享用,全方位、新視覺調動了活動者參與的積極性。因此網路環境下國小德育活動作為新的德育活動載體,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必然,同時促進了德育跨越式發展。

2、理論依據

《網路環境下的國小德育活動研究》課題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關於活動的觀點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1、馬克思認為,活動是人對於外部世界的一種特殊的對待方式,是個體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特別方式。正是由於活動,個體和社會化與個人才屬真正實現,而教育活動作為一種特殊意義上的人類活動,它屬於主體的實踐活動,是以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塑造主體為目的的活動,具有主動性和能動性。

2、國務院《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他們的思想道德建設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高度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素質,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黨和國家的事業有繼有人的重要保證。切實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和社會環境,廣大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遵循的原則:1、堅持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律,又適應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循序漸進;2、重自學實踐,自主參與,引導未成年人在學習道德知識的同時,遵循道德規範。您正瀏覽的文章由(第一·範·文網)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內容

1、幾個重要概念的界定

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簡稱,現行“德育”諸概念形成了一套金字塔形的概念層級:

①頂層,稱為“德育”,為總稱。②第二層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③第三層為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十餘種教育。④底層:即學校中實施的“德育”。

德育活動:在課題研究中是指學校通過不同途徑和方法達到德育的目的。

網路環境下的國小德育活動:在課題研究中是指通過網路的環境達到德育的昇華。

2、課題研究的目的

網路環境下的國小德育活動是研究國小德育活動在網路環境下的開展。在網路環境下研究國小德育活動,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形式多樣,國小生樂於接受,是德育活動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對現行德育活動模式的挑戰,是德育活動歷的一次偉大變革。網路是一個戰略高地,我們作為教育者,必須搶先佔領這個高地,20xx年以來,開明出版社和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