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走進雲南因遠關愛古鎮”

欄目: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19W

引言:“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上,絕妙的音樂華章層出不窮。這其中,祖國大家庭中的少數民族,更是表現出了偉大的音樂天賦,在雲南省白族地區遺留下來的白族“洞經古樂”就是傑出的民樂瑰寶之一。自雲南省政府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發展戰略以來,各少數名族的歷史和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傳承,尤其是“洞涇音樂”,它不僅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發展,而且還為雲南的旅遊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因遠鎮地處偏遠的山區,交通不便利,“因遠洞涇古樂”受到的保護和關注還不夠,為了更好的保護和發掘這一優秀的少數名族傳統文化,7月25日至7月31日,我們實踐小組一行來到雲南省因遠鎮,就此地的白族“洞經古樂”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做了調研。 我們此次實踐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利用我們的熱情、知識為民族文化保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尤其是針對當地面臨消失的白族洞經古樂文化的搶救工作,宣傳這些寶貴的民族文化,引起當地政府、人民及社會各界的重視;二是,通過深入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向社會展示當代大學生的健康風采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有利於喚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在出發到因遠之前,我們在玉溪市聶耳文化廣場進行了簡單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有這樣一種音樂,不到15%的人聽說過,只有一位年長的老人熟悉和了解。調查結束後,玉溪日報的記者對我們進行了採訪。 7月26日,我們調查小組到達元江,與當地電視臺取得聯絡,並對如何宣傳“洞涇古樂”進行了商談。我們計劃在因遠舉辦一場“洞涇古樂”的表演,當地電視臺答應我們,他們可以在舉辦那天給我們派記者過去錄製,並幫助我們在電視上幫我們宣傳。當天下午,我們乘車趕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因遠。 7月27日,按照我們的計劃,今天我們要對演奏洞經音樂的老藝人進行採訪。在當地宣傳幹事的指引下,我們對幾位老藝人進行了採訪。 採訪時老藝人為我們演奏洞涇 從採訪中我們瞭解到,因遠洞經大概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起初,洞經音樂作為一種皇族音樂,只能在宮廷上或是皇家祭祖的時候才能進行演奏。但是它很快的流傳到了民間,經過民間藝人的豐富及傳播下,在明末清初,它的發展以及影響達到頂峰。在其發展的最高峰,每一個居住在這的白族的人民,或會唱一首洞經,或會演奏一種樂器,更有勝者兩者皆會,而那些什麼都不會的就可能找不到玩伴,只能當一個看客,因為在農耕之餘,白族人民便會聚在一起演奏洞經音樂,把它當作一項娛樂活動。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特別是清末以來,因遠洞經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礙,外來文化的衝擊、戰火的毀壞、認為的故意破壞,使得洞經的發展幾乎陷入停滯的狀態。文化大革命時期,與洞經有關的建築物和書籍,幾乎都被毀壞了。 近年來,隨著一些老藝人及社會人士的努力推動,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對發掘和傳承民族文化日益重視,並準備把洞經古樂作為一項文化產業來進行深入挖掘和開發,洞經古樂又重新煥發了生機。如今的因遠鎮已有四個自然村成立了洞經古樂表演隊,洞經古樂表演在當地已初具規模,而且鎮政府也在每年有限的財政預算中撥出部分資金予以扶持,並每年舉行“三月街·米幹節”等旅遊文化活動,推動洞經音樂的發展。但是,洞經古樂現在依然面臨著傳承、宣傳、資金等方面的困難。 7月28日,我們對昨天進行採訪的筆記進行了整理,寫了一份相關的報告,並擬定了一份明天演出的具體安排。我們聯絡了電視臺的記者,跟他們講述了明天的演出活動的具體事宜。 7月29日,我們利用上午和中午的時間,對演出場地進行了打掃,並進行了佈置:貼上了橫幅,更換了老化的電線和燈泡。下午,記者們終於趕到了,匆匆吃完晚飯後,我們就開始了今天的表演。 活動總結: 經過這次活動,我們對白族的文化以及歷史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及認識,我們也從這次活動中得到了應有的鍛鍊,加深了我們對歷史文化的保護意識,我們也從那些美妙的音樂中感受到了,白族人民偉大的創造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激發了我們對洞經的熱愛,增強了我們把它宣傳出去的決心。對於今後的宣傳工作,我們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尋求各方的幫助,讓因遠洞經更好的傳承下去。 特別感謝: 玉溪市大眾電視臺 玉溪日報社 元江縣因遠鎮政府 實踐人: 機械學院陳濤 龍臻旎 蔣信 馬兆吉 段夢 趙勇 邱月 於然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走進雲南因遠關愛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