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抗震救災英雄事蹟:讓忠誠在藍天定格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1.85W

這是一支優秀的團隊:成都軍區某陸航團建團21年,填補15項世界航空史空白,連續XX年被評為全軍“甲類戰鬥團”和“軍事練習一級單位”,3次被評為“全面建設先進旅團”,3次榮立集體三等功。抗震救災,他們寫下空前紀錄:出動飛機最多,飛行架次最多,飛行時間最長,飛行空域最廣,飛行航線最複雜……

抗震救災英雄事蹟:讓忠誠在藍天定格

這是一個英雄的機組:該團邱光華機組曾8次飛進西藏、7次飛臨雪山孤島墨脫,數十次出色完成進藏邊防巡邏、搶險救災、衛星迴收、實兵演習、飛機滅蝗等急難險重任務。抗震救災,他們共飛行63架次,運送物資25.8噸,運送救災人員87名,轉移受災群眾234名。5月31日,在汶川縣映秀四周,直升機突遇低雲大霧和強氣流,於14時56分失事,機組人員光榮犧牲。

6月14日,中心軍委xx簽署命令,授予成都軍區某陸航團“抗震救災英雄陸航團”榮譽稱號。

震後5分鐘,全團啟動應急預案

震後半小時,戰鷹做好起飛預備

震後1小時,4架直升機赴災區勘察災情

超常規、超氣象,戰鷹創下一串飛行紀錄

8.0級地震,山崩地裂。

震後災區宛如孤島:通訊中斷、道路癱瘓……

救命、救命、救命!災區成千上萬被掩埋在廢墟中的群眾亟待搶救,數十萬被圍困的災區群眾苦候救命的糧食和水……

人們仰望長空,尋找那帶來希望的戰鷹!

緊急、緊急、緊急!突襲地震震醒了正在午休並預備飛行練習的陸航團官兵。

5分鐘後,值班領導、政委張曉峰在團辦公樓前平地上下達了災後第一道命令:立即停止正常的飛行練習,緊急啟動應急預案。他清楚,地震必然帶來地面公路中斷,這是戰鷹為人民效力的時候!

很快,廣播電視中傳來了確切訊息:汶川發生特大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

在第一時間,沒有預先號令,沒有情況通報,所有飛行人員迅速集結,進入機場指定位置待命。所有人員全部進入臨戰狀態,各機組就地攤開了航線圖,研究可能的航線。

與此同時,數百名機務官兵在大隊長樑晉的帶領下跑步進入機場。

餘震不斷襲來,官兵們手推肩抵,推出了在機庫停放的全部直升機,撤蒙布,查油量,緊急檢查直升機狀態,用最短時間完成了機務預備。

15時整,接到上級命令,出動直升機飛赴重災區勘察災情。28分鐘後,在巨大的轟鳴聲中,4架直升機昂首升空,在副團長李翔、姜廣偉的帶領下直飛災區。

直升機沿著航線一路搜尋,在接近都江堰時,被地震損壞的房屋逐漸出現在眼前。垮塌的房屋歷歷在目,城內廣場、街道都是密密麻麻的避震人群……隨機人員擦掉眼淚,趕緊拍下一張張災區圖片。

16時45分,第一時間請戰到災區的團參謀長楊磊,駕機臨空都江堰觀察災情。在紫坪鋪上空飛行時,能見度不足500米,天空下雨,憑藉高超技術和熟悉地形,他圓滿完成了察看任務。返回途中,天氣更加惡劣。他冒著生命危險,飛抵聚源鎮、幸福鄉,完成拍照攝像,在空中向指揮所通報災情。

震後24小時內,27架次戰鷹騰空飛行,分批分組飛赴災情嚴重的北川、青川、綿竹、平武等縣市勘察受災情況,給災區送去大量藥品、糧食和礦泉水。旋即,第一批災區錄影、圖片送上軍區領導案頭,成為部署抗震救災工作的第一手重要依據。

對塔臺指揮而言,飛行指揮排程是一次嚴重的考驗:飛行密度之大,飛行空域之複雜,在該團歷史上從未有過。震後20多天,他們一切都按照打仗的標準迅速完成。為了保證飛行萬無一失,團機關參謀幹事忙得連軸轉,作訓股8個參謀全上了塔臺,從早上6時一直忙到晚上10時過,天天都要堅持十五六個小時,多數人嗓音早已沙啞。

地勤人員也不輕鬆。團政委張曉峰說,只要有直升機在天空飛上飛下,地勤人員隨時都得處於緊張的保障狀態。他拿出一張紅紙告訴我們,這是今年分到團裡的08級飛行學員寫出的請戰書。15名學員都簽了名。他們果斷要求立時上天,報效祖國。在暫時沒有得到批准的情況下,他們就自覺地參加了往直升機裝載救災物資和護送災區來的傷員的任務,“一個個手腳麻利,都是未來的小神鷹!”張曉峰說。

截至目前,該團緊急飛行1848架次,成功搶運傷員1126人,運送急需物資619噸,轉運被困群眾2171人。其中,超常規、超氣象飛行達1341架次。

七次努力,最終征服震中汶川

單輪迫降,堰塞湖邊技高膽大

親人失蹤,堅強寫在疲憊臉上

死亡谷、堰塞湖,“吉祥鳥”帶去吉祥和如意

14日上午9時04分,某軍用機場。

暴雨初停,3架戰鷹騰空而起,載著軍區9人抗震救災小組應急通訊小分隊直飛震中汶川。這是戰鷹第七次征戰汶川,由於震區氣候惡劣,前6次飛行都功敗垂成。

震後33個小時,震中汶川縣依然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震中情況如何,一直揪著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全國人民的心。軍區領導下達死命令:一定要盡最大努力飛進去,千方百計恢復汶川通訊聯絡,儘快把震中災情傳出來!

汶川縣城地處“v”字形狹長山谷中,河谷與山頂高差懸殊達3000多米,地形複雜,濃霧密佈,能見度不足200米,連最低飛行條件的1/4都不到。陸航團官兵心急如焚,機組人員只有一個念頭:只要有一絲可能,冒死也要進入汶川!

這是一次佈滿荊棘和冒險的航程。從都江堰沿岷江而上,在飛行界被稱為“進山”,如同駕車爬山,直升機幾乎是緊貼著山壁在飛。剛剛進入高原地區,氣象雷達上就反覆告警,前方有對流雲,變化不定的氣流使直升機劇烈顛簸、難以控制。3個機組放慢飛行速度,利用一個互通式峽谷,繞開雲層,拔高飛機,看準一個雲洞鑽下去,進入正常航線。

飛進汶川難,降落更難。“進山”的航路跨江電線多,加上峽谷氣流紊亂,飛行危機四伏。進入映秀後,戰鷹必須下降高度。劉紹良機組在下降500米後忽然發現,3條電線居然就搭在前方不到400米的地方!他使勁拉桿,同時向左轉舵,原先下沉的機頭猛然抬起,幾乎是掠電線而過。機組人員驚出一身冷汗:反應若是慢了1/10秒,就是機毀人亡的大事故!

上午10時20分,戰鷹強降縣城旁一座小山上。這是災後飛抵汶川的第一批直升機。很快,通訊指揮小分隊成功架起軍用衛星通訊系統,在震後48小時內,向軍區領導報告了汶川災情。災民哭著圍了上來。他們拿出紅綢帶盡情揮舞,歡呼:“‘吉祥鳥’來了,我們有救了。”“‘神鷹’來了,我們可以飛離險境了。”

北川唐家山堰塞湖一度危急:湖水水位不斷上漲,隨時危及北川全縣和綿陽大部分地區!由於道路不通,專家很難抵達現場調查,指揮部萬分焦慮。

5月20日,陸航團受命送國家水利部專家前往堰塞湖。姜廣偉駕機搭載7名專家飛抵堰塞湖上空時,在盤旋觀察中發現,湖區四面全是山體崩塌後陡峭的山崖,湖堤上亂石林立,根本找不到一小塊平地可供著陸。機組預備採取索降,可專家們無一受過專門練習,只好放棄。

機長姜廣偉駕機低空盤旋,最終慢慢將戰鷹側身單輪強降在湖堤塌方的小土堆上,成功將專家送上堰塞湖邊。這招“金雞獨立”很快風靡網際網路,引得世人讚歎:這是技藝與忠誠的完美結合!

對所有飛行員來說,這次的飛行強度前所未有。按規定,直升機飛行員天天的飛行強度在6小時以內,可從地震發生開始,藏族飛行員翟先權、南卡爾甲、陳遠康等經常一天要飛10多個小時。眼裡佈滿血絲,還堅持要求再飛。

面對記者,天天轉運傷員的參謀長楊磊道出了官兵共同的心聲:“非凡想不停地去救人。”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些堅強的飛行員,不少人家在汶川、茂縣、理縣等重災區。他們堅持駕機飛行,心裡卻強忍著家庭受災、親人失去聯絡的隱痛――

團長餘志榮是羌族漢子,家就在震中汶川縣龍溪鄉聯合村。地震中,父母和5個弟妹都生死不明。他有五六次從家鄉上空飛過,都不忍也不敢往下看。5月17日18時45分,團裡忽然接到命令,緊急轉運安縣茶坪鄉12名危重傷員。已飛了9個多小時的餘志榮當即決定,親自駕機前往營救。當晚,餘志榮完成任務返回時,張曉峰政委在機場接他。共事9年來,兩位漢子第一次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未語先哽。

藏族飛行員多麼秀的侄女被困茂縣,杳無音信,可他一直堅持飛行。一次,有個地方記者問起他的家鄉和親人,他很冷靜地說了句:我要上飛機了,請不要問這個話題,以免影響我的心情!

專機飛行,運載暖和與力量

搶運傷員,空中通道書寫傳奇

飛報平安,藍天信使傳遞愛心

搶時間、爭速度,呵護生命展開空中接力

災情慘絕人寰,救災任務異常艱鉅!

到一線去,到災區群眾中去,到救災官兵中去,把黨中心、xx的決心和全國人民的關心帶到災區去!災後,溫**總理、回良玉副總理、軍委郭伯雄副主席搭乘陸航團的直升機前往災區,不僅帶去指揮抗震救災的正確決策部署,還以“我們在一起”的實際行動,極大暖和了受災群眾的心,極大鼓舞了救災官兵的勇氣,傳遞著抗震救災必勝的信心!

5月14日,映秀告急:數以千計的傷員亟待轉運救治!這是陸航團第一次受領緊急轉運傷員的任務。時間就是生命!陸航團立即開闢空中急救通道,讓成百上千的傷員跑贏了死神。

受領任務不到半個小時,團長餘志榮親自駕長機,帶著2架“黑鷹”直飛映秀。經過35分鐘的飛行,直升機降落在映秀鎮一塊空曠的平地。由地面部隊搶救出來的18名重傷員早已被抬到起降點等候。每架直升機載著6名傷員迅速飛回。

從此,這一條搶救生命的快速通道,天天都將一批批新傷員從死亡的邊緣搶運出來。

5月23日下午,汶川耿達鄉告急:一批病重傷員急需轉院治療!耿達鄉地處峽谷之中,地形複雜,加之下午河谷風非凡大,飛行降落非常危險。但為了搶救受災群眾的生命,塔臺值班的團領導張曉峰政委,果敢下達起飛的命令。

飛機在河谷中穿行,在風沙中小心尋找降落點,最終順利將8名重傷員安全運回成都,送進四川省人民醫院搶救,從飛機起飛,到傷員送到醫院,僅僅用了不到2個小時。

這條生命通道還成功轉運出大批外國遊客,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國人的博大情懷和偉大愛心。

汶川地震後的第三天。四川省和成都市各電視臺反覆播放著這樣一條非凡的訊息:汶川的張成林向家人報平安、茂縣的趙蘭榮向全家報平安……

在電視臺播出訊息的同時,陸航團政治處的官兵在主任劉雲志的帶領下,利用個人的手機、座機逐個撥打災區群眾留下的報平安電話,一聲問候,一聲祝福,為他們帶去親人平安的資訊。

在交通和通訊尚未恢復的汶川縣,這些外界親人們盼望已久的平安訊息,都是由陸航團的戰鷹帶回來的。14日,當救災直升機降落汶川時,十里八鄉的群眾湧上來,紛紛圍著機組人員打聽外界的情況。有人掏出紙和筆,有人拿出煙盒,把自己平安的訊息和家人的電話寫下來,交給機組人員,再三囑咐,請求與家人聯絡,報一聲平安。

機組帶回的25封平安信和67個電話號碼,讓近80個家庭收到了來自軍營的平安資訊,一位母親聽到兒子在汶川平安的訊息後,激動地連聲說要到部隊感謝親人解放軍。

在救災指揮中心,記者得知,陸航團借運送救災人員和物資的機會,天天還堅持空運報紙到救災一線,將黨中心、中心軍委和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的指示精神送抵一線救災官兵,極大地鼓舞了官兵的鬥志。

每次飛行,都是一次生死穿越

一次次化險為夷,一次次臨危救援

把忠誠寫在藍天,把熱血灑在川西

灑熱血、獻生命,邱光華機組譜寫時代壯歌

每一次發動機轟鳴,都意味著希望來臨;每一次雲中穿梭,都在和死神親密接觸。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直升機在飛機家族中屬於低空飛行器,其安全性在飛機家族中排名最低,一股突襲的氣流,一根高壓線,一根枯樹枝,都可能給直升機帶來致命一擊。

“每一回飛行,都是與死神擦肩而過。”回憶5月12日以來一次次拯救生命的飛行,48歲的陸航團飛行員陳遠康說,拐彎、拉昇、降落,飛行員的每個動作只有一次機會。

從成都到理縣的空中航線,被飛行員們稱為“死亡航線”。在這條航線上,儘管他們一次次化險為夷,把“死亡航線”變成了“生命通道”,但不幸還是發生了……5月31日下午,邱光華機組奉命運送第三軍醫大學衛生防疫專家到理縣。返回途中,在汶川縣映秀四周,直升機突遇低雲大霧和強氣流,於14時56分失事。機長邱光華、副駕駛李月、機械師王懷遠、陳林、士官張鵬5人及14名搭乘人員不幸遇難。

邱光華,是我軍第一代少數民族飛行員。在陸航團年輕飛行員眼中,有著5800小時飛行經歷的他不僅是全大隊最年長者,也是經驗最豐富、技術超一流的飛行員;王懷遠曾經是殲擊機飛行員,一次身體小恙導致停飛。或許只有當過飛行員的人,才能理解他們對於藍天的嚮往。從地面機械師到空勤機械師,不放棄的王懷遠重回藍天,帶出了一批為飛行員護航的年輕機械師;28歲的陳林,XX年從軍校畢業後短短4年就通過考核,從地面機械師成為空勤機械師,是同批技術人員中第一個“提空”的。每一次飛行結束,他都要爬進密不通風的尾樑,仔細檢查每一個部件。他所在的中隊,機務維護水平一直走在全團前列;還有被列為重點人才培養的李月,駕駛技術出色的張鵬……

邱光華原本不在救災人員名單上。按照飛行員治理的有關規定,還有11個月,他就將到齡停飛――而他的老家就在重災區茂縣。

邱光華說,這一帶地形複雜,我經驗比較豐富,應該到最前線去,而且,我還能多帶帶年輕同志,讓他們儘快成長起來。

這次災難中,老家的房屋被毀,年近80歲的父母住進了窩棚――這是地震發生5天之後,邱光華才得知的訊息。通訊中斷的那些天裡,面對同事們的安慰,邱光華總是喃喃低語:“什麼訊息都沒有,估計沒希望了……”

其實,從大地震發生當天起,邱光華就曾多次飛過家鄉上空。一次搶運傷員時,機降點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間隙,他仍然沒有離機回家。

如同此前的63次飛行一樣,當邱光華機組第64次飛向地震災區時,人們安靜地等待著,等待他們帶回傷員和一大堆替災區群眾報平安的紙條。

然而――這一次,雄鷹卻選擇了在他們熱愛的土地上空,永遠地翱翔……

團政委張曉峰說:“我知道,失事地域陡峭的高山峽谷,連一個人站立都非常困難;湍急的岷江,更難尋覓一塊能夠托起生命的平臺;直升機沒有任何逃生裝置,從離地起飛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註定和直升機共命運了。”其實,當天上午邱光華機組已飛了兩個架次,接到運送受傷群眾的任務時,正值午飯時間,邱光華和機組人員匆匆吃了兩口飯,就駕機起飛。從理縣返航約半小時後,直升機進入銀杏至映秀上空。

高山峽谷區域性氣候瞬時變化,直升機進入山谷不久,忽然間,大片的濃雲密霧一下遮蔽了這個狹窄的通道。“不要動,看下航向!”這是邱光華留下的最後聲音,接著就從通訊訊號中消失了,從戰友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在廢墟中被掩埋179個小時後獲救的馬元江,就是被邱光華機組從映秀轉運到成都的。他在病房中得知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後,泣不成聲:“假如不是他們及時用直升機把我送到成都,我根本不可能活過來啊……”

雄鷹一樣的5位勇士,永遠地走了!他們把忠誠寫在了祖國藍天,把熱血灑在了川西大地……歷史將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邱光華、李月、王懷遠、陳林、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