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00同志度的先進事蹟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2.85W

00同志2004年度的先進事蹟

00同志度的先進事蹟

該同志在思想政治方面,能擁護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尤其是能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在政治思想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黨性立場是堅定的;注重不懈地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能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分析處理解決問題;大局觀念牢固,也具較好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政策水平,能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敢說真話實話,堅持真理,勇於自我批評,能團結關心群眾,注意做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黨建和行政教學工作中是取得一定成效的,也受到教職工的好評。

該同志較為注重自身政治理論素質的提高。做到學習有計劃、針對和實效性,注重理論聯絡實際,自覺參加市委黨校和00師大在職研究生班學習,力求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各個時期黨的大政方針,時事政治、法律法規、行政管理、現代科學以及市場經濟等知識有更深認識理解,不斷拓寬視野和知識面,提高政策理論素質,提高領導、管理水平以及業務工作能力。

黨的十六大召開後,該同志能自覺認真學習大會報告和有關檔案,抓住大會的主題、靈魂、精髓、目標等要點全面領會、把握大會精神,增強黨性 ,進一步提高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加深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加深對黨的性質、根本任務和根本宗旨再認識,努力實踐"三個代表"思想。無論在黨的組織生活、學習討論,還是在其任課教學中,都能結合實際發表學習心得和融會貫通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黨的十六大精神的內容,與同事同學們共同提高。

在行政工作方面,該同志在原崗位上有明確工作定位思想,注意維護領導班子團結和威信,執行各項集體決定,做好“助手”角色和協調工作。以民主集中制原則規範自己的工作,注意原教育學院內外縱橫向的團結協作;積極參與學校招生工作;對涉及全校性的活動,均能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援,進行周密組織和努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該同志還具有較好的工作主動性和敢於負責的精神,所分管的原教育學院後勤總務工作,強調以“服務”思想第一,“群眾滿意”至上規範工作,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主張少說多幹、求真務實的作風和踏實工作受到教職工的好評。為整個學校後勤的行政對外協調、各項大小活動、房改房管、校產管理、治安保衛、財務管理、醫療保障理賠、膳食供應、美化環境以及各種採購(包括政府採購的報批招標)、大小修繕的等紛繁複雜瑣碎後勤事務默默忙碌,為學院的正常運轉盡了應有的職責並取得明顯的實績。

該同志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群眾利益為最大利益,以群眾滿意與否作為工作準繩。注意保持勞動人民本色,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經常以普通群眾一員與群眾融為一體,團結、關心群眾,傾聽群眾呼聲,就師生的工作學習環境、安全保衛和膳食問題,能經常深入教師辦公室、學生學習生活區等基層檢查瞭解情況或徵詢意見,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涉及其本職外的群眾問題也能盡力而為,只要能幫上忙的,都樂意為師生們辦實事好事、解決難題。

該同志還注意嚴於律已,廉潔從政。嚴格執行中央關於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帶頭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身作則,從不以權謀私,不違規辦事;凡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從不以付出而向黨和集體索取任何回報;經常的加班加點而也從不算計報酬;有較強的原則性,辦事公道,作風正派,謙虛謹慎,勤奮工作,在教職工、黨員中有著良好的形象。

在教學工作方面,該同志還不忘教師本職,為教學盡力。無條件服從學校教學安排,有牢固的專業服務思想,勤懇踏實、盡職盡責,不計較個人的利益和得失;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切實地做到了學院行政管理和教學工作兩不誤。

一能根據黨在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指導、貫穿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不忘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把教材和實際結合起來,基本做到了教書和育人的同步進行;二也敢於對教材教法有所創新,力求融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以及許多新的形勢情況、新的思想觀點,努力造就一個拓寬視野,開闊思維範圍的教學環境和氣氛,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三是注意講究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按照人的思想行為規範等活動規律,開展有針對性、時效性、目的性的教學,將抽象理論化為較生動的課堂語言,力求使所任課程教學既富於趣味又不失理論的嚴肅性,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教學課時和效果看,其所擔任課程的教學任務,課時總數達150 節以上,完成或超額完成學校規定作為教師的教學、批改作業、考查考試、業務科研、聽課等各項工作量;所任教學班級學生或學員思想狀況良好,成績中上。2004年3月撰寫《黑格爾一個命題的定性》論文,入選第二屆中國教育論壇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評為優秀論文二等獎,並在《中國教育論壇》一書中發表。

200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