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敬業奉獻榜樣人物事蹟材料範文(精選3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2.41W

敬業奉獻榜樣人物事蹟材料範文 篇1

小宣,男,彝族,現年41歲,現任尖山鄉仁厚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__年初,他帶著改變家鄉落後面貌的心願,當選為仁厚村新一任黨支部書記。十年間,在他的帶領下,仁厚村的面貌煥然一新,從一個貧窮落後的村,變成如今欣欣向榮的脫貧致富示範村。

敬業奉獻榜樣人物事蹟材料範文(精選3篇)

仁厚村是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尖山鄉的一個行政村,地處尖山鄉東北面,距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鎮雄縣城39公里。東面鄰果珠,西面鄰芒部,北面鄰大灣。轄先峰、大山等2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580戶,共6241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5993人,勞動力2355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23550畝,海拔1340米,年平均氣溫23.5℃,適合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079畝,林地8748畝,人均耕地0.68畝。全村農民收入以種植和養殖收入為主,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全村20個村民小組,有4個村民小組在壩子裡,3個村民小組部分在壩子裡,其餘13個村民小組全部隱藏在大山裡。全村有近6000畝耕地,壩子地只有1700畝,其餘4000多畝全是山地。

仁厚村從過去貧窮、破舊、村情渙散的落後村,如今一下子成為了欣欣向榮的脫貧致富示範村。村支部書記小宣用他一心為民的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一個基層黨員的本色。

要致富先修路

多年來由於路的困擾,仁厚村一直沒有繞出發展的彎子,小宣當選為村主任後,把修路作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他深知群眾雨天一腳泥,晴天一身土的實際困難,水果摘下了,路不好運不走,賣不上好價錢;糧食收割時,路不好,不能及時顆粒歸倉;孩子們要上學,路不好,需要家長接送。20__年農村通村公路專案實施以後,他四處奔走,跑專案、爭資金,在上級政府及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經過一事一議、農民籌工集勞相結合的辦法,不顧自己身體正生著病,帶領全村百姓,修成了全村29.7公里的村組公路,覆蓋了16個村民組、1020戶、4498人。

抓產業促增收鼓起群眾“錢袋子”

過去,仁厚村由於產業發展思路不對,群眾單靠傳統的種畜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群眾收入低,生活普遍困難。小宣自20__年擔任村幹部以來,一直就把發展產業視為富民強村的唯一出路,小宣當選為仁厚村支部書記後,多年村幹部的工作經驗使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村裡產業要怎麼發展?群眾增收渠道該怎麼拓寬?上任伊始的他就確立了“優果興牧抓建設,勞務輸出促增收”的產業發展思路。在正確思路的引導下,仁厚村產業發展從果業開始,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20__年,國家投資280萬元的仁厚村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在市農科所和縣蠶繭辦有關負責人的指導下,全村進行了1380畝的科學栽桑養蠶規劃,共栽種了138000株桑苗,請了市農技中心高階農藝師凌英、胡明成向農民們講解了科學栽桑養蠶技術和科學種植玉米、油菜技術,並針對仁厚村的生產實際情況,提出了當前應加強桑樹樹型培養、科學修剪、合理施肥等田間管理。向農民們講授了栽桑新技術、養蠶新技術、無公害玉米生產技術、油菜種植新技術,共發放宣傳資料、實用手冊700餘份。培訓結束後,他立即組織農民剷除桑園雜草和實施追肥工作,使當年種桑戶每戶就養上一張蠶繭,戶均增收400-800元。並帶領大家搞好玉米的田間管理,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增加了農民收入。敬業奉獻模範事蹟材料除此之外,小宣還積極探索新產業,20__年該村引進了大棚蔬菜種植,去外面學習取經,聘請專家,新建了大棚蔬菜4畝。20__年以來,全村配套種植了板栗1600畝,水保林1468畝,改變了人居生態環境。此外,還積極鼓勵剩餘勞動力轉移,把勞務輸出當做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來抓,近年來,仁厚村每年勞務輸出均在900人以上,年增收近1000萬元。正是有了小宣和村兩委一班人的艱辛努力,20__年仁厚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900元。

抓基礎強建設群眾建起新房子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的熱潮中,作為村支書的小宣更是敢於創新,他從長遠出發,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在新農村示範建設中,敢出新招。為了解決石筍泥石流滑坡地帶農民的居住問題,經爭取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援,石筍涉及45戶百姓的異地搬遷工程於20__年10月正式啟動,黨總支部的成員們深入群眾中調查研究,制定方案。從工程計劃到選址到方案實施,全程參與。該工程總建築6120平方米,現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並硬化了院壩1870米,修建了連戶路,修建了30立方米的水池一個,安裝PE管道6662米;安裝了10千伏的變電器一臺,架設了輸電線路3000多米,使該居民點成為尖山鄉第一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20__年,得到縣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援,投資42萬元,新建了一幢376平方米的村委會辦公樓,20平方米的食堂,另外修建了圍牆160米,硬化院壩200平方米,並配備了價值兩萬多元的村級活動場所辦公裝置,進一步改善了村委會的辦公條件。在20__年抗旱救災期間,他帶領全村幹部群眾,抗旱救災,身先士卒,共投入抗旱救災的黨員幹部550人,搞好生產自救,積極尋找水源,在祁家灣涼風洞內勘測到水源,修建了20立方米的水池一個,安裝管道20__米,修建了愛心水窖34個,蓄水2740立方米,鋪設PE管道55662米,覆蓋16個村民組,解決了939戶,3965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為了豐富全村百姓精神生活,20__年在縣委宣傳部得支援下,該村又修建了120平方米的農家文化大院一個,設定了書櫃、書桌、音響裝置等。自行編排的文藝節目《彝族舞蹈》、《仁厚新貌》等得到了縣領導的好評。正是小宣支書的辛勤付出,全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保持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如何謀劃發展,帶領百姓脫貧致富,這位村支書時刻都在思考著,對於“十二五”期間的工作,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結合村情,與全村百姓一道制定出了仁厚村“十二五”規劃和經濟發展目標: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計劃生育率達100%,糧食生產達219.65萬斤,人均純收入1900元;發展經濟林果(板栗1600畝、核桃1400畝、蠶桑500畝)3500畝,搞好仁厚村集鎮道路硬化,繼續招商引資,開發5平方公里的硫鐵礦,完成全村20個村民組的通組公路,勞務輸出產業產值達20__萬元。

辛勤的付出換來了無數的鮮花和掌聲,小宣連續三年被評為全鄉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在當地老百姓口中,更是這樣評價他們的當家人:我村社社通公路,菜地即將修大棚;村道條條將硬化,來年運菜更舒心。“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位一心為民的村支書將本著一心為民的宗旨為全村的老百姓的幸福繼續忘我工作。

敬業奉獻榜樣人物事蹟材料範文 篇2

,男,漢族,19xx年出生,19xx年畢業於窯街煤電集團公司技工學校,19xx年參加工作,分配到窯街煤電集團公司雙氰胺廠,xx年8月調入窯街煤電集團公司海石灣煤礦。

該同志現在是窯街煤電集團公司海石灣煤礦機電隊的一名普通電工,他始終以高昂的工作熱情和積極的工作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到熱愛的電工事業中,為海礦的開展傾注了滿腔熱血。屢次被評為海礦“雙文明先進”、“優秀團員”等榮譽稱號。由於工作出色,海礦破例提升他享受副隊長級工資待遇。xx年參加了公司舉辦的青工技術比武大賽,獲得了電工組第一名。同年又被評為集團公司平安質量標準化和創立平安高效型礦井活動“最正確崗位能手”。xx年授予集團公司“十佳崗位技術能手”和“甘肅省技術標兵”榮譽稱號。同年被評為集團公司“十大優秀青年”等。

該同志對工作能夠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勤於,刻苦鑽研。煤礦井下的工作環境特別惡劣,工作條件特殊,工作量巨大,要求電工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尤其海石灣煤礦是剛剛建成的新礦井,所有投入使用的機電裝置都是新生產的,技術含量較高,對維護電工的技術水平要求也很高。他帶著機電隊全體電工參加了6111、6121、6212、6213等多個綜採工作面和掘進工作面的安裝,回收,除錯等任務,圓滿高效的完成各項安裝任務,受到了礦領導的高度評價。

井下的急、難、險、重、的工作,他經常知難而上,加班延點,有時候一連幾天都在礦上,想家人了,就給家裡打個,天天都是起早貪黑,忘記了照顧父母、孩子,忘記了多陪一會兒妻子。由於他的業務水平突出,所以他不但負責井下的電氣裝置維修,還擔負著海礦上工業廣場“五大運轉”這個重要機電環節的維修與日常維護工作,經常是井下電器故障剛剛處理完,又跑到山上處理電氣故障。而且在其它連隊有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題需要他幫助時,他總是以謙虛謹慎的態度去對待,盡其所能去幫助他人,受到了其他連隊幹部職工的一致好評。

作為一名青年崗位技術能手,光有吃苦精神和十足幹勁還遠遠不夠,還要具備幹好工作的過硬本領,要向實踐學,象他人學習,走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面對新型電氣裝置的自動化程度高,技術精密度高的要求。而機電隊的電氣裝置種類最多,技術含量最高,深深感到他身上擔子的沉重。身為一名技校畢業生,文化水平遠遠適應不了新技術的要求。他堅持學中幹、幹中學,遇到不懂的問題,打破沙鍋問到底,非弄個水落石出不可。在工作之餘該同志閱讀了大量的有關與本崗位相關的理論知識。他先後自學了電腦操作、微電子技術、plc程式語言、vb程式語言、cad製圖等多種專業知識,而且還報考了大專班。為自己的工作墊定了堅實的根底,決不讓自己在技術上落伍。

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工作講求實效是x海同志的一貫作風。俗話說:失之毫釐,繆之千里。在技術上一線之差就可能造成幾萬、十幾萬、乃至無法估量的損失。所以,他始終在平安的前提下,把提高經濟效益放在首位,並勇於創新、大膽改革。在不斷的技術學習過程中,他結合公司打造“兩型三化”的要求,不斷總結創新,做到學以致用,改造和設計了很多礦井中不合理或不平安的裝置。

海礦上工業廣場的山上有個蓄水池,擔負著整個上廣場五大運轉機房的用水。原有的水位計由於設計時間早,採用繼電器控制線路,報警用的是電笛,工作很不可靠,報警聲刺耳,經常是派工人去到山上看水位。由其是冬季下雪天,山路非常滑,職工手看水位的時候很危險,因此他用自己所學到的電子技術專長設計製作了電子水位報警器,由於採用全電子控制,可靠效能高,再也不用職工親自上山看水位了,大大的減輕了職工的勞動強度。

由於他平時上大班,工作很忙,幾乎都要天天下井,所以他利用下班的業餘時間設計製作,連續用七天晚上才製作除錯成功,每天晚上都幹到一兩點鐘,吵的妻子那幾天晚上都睡不著覺。電子水位計剛做出來後,在除錯時經常出現誤報警的現象,使用時很不可靠,他查閱了大量的有關方面的專業書籍,有問題虛心向老師傅請教,缺配件懇請朋友幫助到蘭州購置,經過自己一遍又一遍的製作,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最終解決了問題。這樣的小改革還有很多,上廣場副井絞車房的訊號系統紊亂、壓風機房的斷水保護裝置改造、絞車道聲光指示裝置等等,極大的杜絕了平安事故,提高了平安效能,受到了礦領導的高度評價。

x海同志在維修裝置的過程中,始終是把“節約”放在第一位。在保證平安的前提下他總是把能修復的裝置儘量修復,不能修復的裝置拆了當配件使用。做到“修舊利廢”,“節材降耗”。利用自己所到的電子技術專長,修復了許多被認為報廢的電子線路板、開關電子外掛、各類開關綜合保護裝置等等,僅此一項就給海礦節約了數萬元資金。

“求真務實,做一個銳意進取的實幹家”,他常用這句話勉勵自己。工作中思維活潑,愛好廣泛,接受新事物比擬快,朝氣蓬勃,精力旺盛,工作熱情高、幹勁足,開拓意識強。同時,他謙虛好學、為人隨和、性格活潑、善於思考、處事穩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平時團結同志、尊重領導,在同事當中樹立了一定威信,相信他將在以後的工作當中表現會更出色。

敬業奉獻榜樣人物事蹟材料範文 篇3

小周,男,29歲,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任馬杜橋鄉林業站長、統計站長、黨政辦副主任,兼任鄉安監員、宣傳資訊員和回龍村支部書記。參加工作9年來,小週一頭扎進馬杜橋鄉大山溝裡,用真情和汗水踐行著“服務山區、造福鄉親”的人生諾言。小周同志參加工作9年來,共榮獲縣級獎勵17次,他所負責的馬杜橋鄉林業站連續7年評為縣級先進單位,馬杜橋鄉林業站在荒山造林工程迎省檢活動中榮獲“模範造林單位”。

一、在危險面前,他是挺身而出的血性男兒

馬杜橋是典型的山區,一片片蒼翠的森林,既是大自然賜與馬杜橋人繁衍生息的載體,也是馬杜橋鄉最重要的傳統支柱產業,更是世代山民賴以生存的命根。長期以來,老百姓把她當作自己的.金缽缽和搖錢樹。然而由於山區地廣人稀,加之管理手段滯後,一旦發生意外,很容易誘發山火。9年前,小周來到馬杜橋鄉林業站工作。

在他的印象中已記不清接過多少次火警,撲過多少次山火。但只要有火警,他總是一馬當先,衝鋒在前。擔任林業站長後,他迅速組建了全縣實力最強的義務撲火隊。就是這支能征善戰的隊伍,在他的帶領下,先後撲滅一百多次大小森林火災,保護了全鄉6萬多畝森林,為群眾減少經濟損失上千萬元。然而他自己卻常常摔得遍體鱗傷,曾好幾次生死懸於一線。提起這些,當地群眾記憶猶新的是20xx年9月的一天,風烈氣燥,一場突如其來的山火,瘋狂地吞噬著回龍村上百畝山林。

接到火警的小周,一邊緊急通知救火隊和鄰近村民,一邊率先趕撲火災現常稍作分析和部署後,他第一個衝入火陣,面對一條條張牙舞爪的火龍,他面無懼色,奮力搏擊。衣服掛破了,胳膊摔傷了,頭髮被火苗舔焦了,小周幾乎成了一個血人火人,村民懇求他退下來,隊友們想把他拉下來,他瞪著血紅的眼,象獅子般怒吼起來:“都給我讓開!現在的任務是撲滅山火”。終於在他的組織和帶領下,一場來勢凶猛的山火撲滅了,大地歸於最後的平靜。但當人們在煙霧彌矇中集合隊伍時,卻突然發現少了一個清點人數的人。最後在淡淡的月色映照下,村民們在山巔的左側找到了昏迷過去的他。

二、在事業面前,他是百折不撓的拼命三郎

身處邊遠山區的小周,沒有同齡人常犯的自暴自棄和怨天尤人。他常說:“職位有高低,事業無尊卑,只要有利於地方發展,有益於山區百姓,再苦再累再具體的工作也是大事業”。開發馬杜橋鐵礦資源,發展現代礦業經濟是祁東建設經濟強縣,打造中南“鐵都”的重大戰略,更是馬杜橋鄉發展產業經濟,實現世紀騰飛的歷史契機。20xx年,全鄉4大鐵礦均進入穩產、臨試產期,但由於負責供電的110kv變電站建設因矛盾太多久議未果,成為嚴重製約企業生產的唯一“瓶頸”。

山區群眾盼望熱切,鐵礦企業心急如焚,在縣黨政聯席會上,書記、縣長給馬杜橋鄉和相關單位下達了“限期啟動,剋期竣工”的死命令。軍令如山,馬杜橋鄉黨委政府迅速調整工作班子,指定“群眾基礎好、工作捨命幹”的小周具體負責。責任重於泰山,信任就是動力。小週二話沒說,背上一個大挎包出發了。徵地、遷墳、賠損,他不知多少次走訪沿線村民,不知多少次組織群眾深夜開會討論,也不知多少次點著蠟燭讓群眾在協議上簽字。特別是奇源、神龍鐵礦兩組高壓專線同時啟動建設,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小周硬是頂著遺留問題雜、線路里程長、損毀數量大、上訪人員多的巨大壓力,有條不紊,風雨無阻,無視恐嚇,不怕糾纏。線路所經的8個村42個山頭,他無數次攀爬,每一個鐵塔、每一個電杆在什麼位置,屬哪個村哪個組哪家農戶,他閉目能詳。短短37天,他多次走訪360多個農戶,協調矛盾216起,清點賠損2873處,所負責的兩條高壓專線迅速竣工,110kv變電站的龐大機組、高杆鐵架全部安裝到位,創造了全縣鐵礦專案建設優質高效的嶄新紀錄。

三、在群眾面前,他是赤膽忠心的至愛親人

小周的日記裡有一段話:“農民最善良、最樸實,也最講感情,但是山區農民絕大多數都比較貧困,只要我們真心實意為群眾著想,幫群眾脫困,推心置腹與群眾溝通,群眾一定會歡迎我們”。他為了幫助駐點村的村民脫貧致富,積極引導群眾利用山區資源和環境優勢,興辦農產品加工廠,建設黃牛養殖場,種香菇、栽油茶,創辦特色種養基地。不少群眾在他的精心指導和傾力扶持下逐步走上了致富創業的道路。為了鞏固發展全鄉傳統主導產業――林業生產,他積極奔走呼籲,得到了上級的重視和支援,每年為群眾爭取退耕還林和公益林建設國撥資金90多萬元,馬杜橋鄉連續3年獲得縣市荒山造林、長防林等工程專案重點安排。成功培育蘑菇生產基地1處、漁牧林一體化基地2處,基地農民人平年增收682元。對於個別特困群眾,他更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XX年的洪災,使羅江村不少村民損失慘重,村民肖來德一家更是慘不忍睹:房屋倒了,家裡的一切被大水衝了。面對陷入絕望的一家,小周兩眼閃動著淚花,一邊組織村民開展抗災自救,一邊帶頭捐款捐物,並迅速挪出房子安置。XX年,2位參與撲救山火的村民不幸犧牲,失去了頂樑柱的一家,個個哭得死去活來,村民們急得手足無措,小周內心翻江倒海,表面卻顯得特別平靜,他千方百計穩定了大家的情緒,並帶頭捐出自己剛剛領到的800多元工資,組織群眾幫助這家人幹農活,抓經營,使他們一家漸漸恢復了生機和活力。多年來,他走遍了馬杜橋的村村寨寨,幾乎喝過每家每戶的茶水或米酒,群眾拿他當親人,他拿自己當群眾,他已完全融入了馬杜橋的山山水水。

四、在利益面前,他是潔身自愛的坦蕩君子

小周很有人緣。有人說他特別擅長協調,有人說他從來不怕吃虧,有人說他待人真誠。這些都對,但漏了一點,他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首先,在原則面前,他是寸步不讓的吝嗇鬼。在鄉鎮9年,從不接受自己工作物件的吃請,沒有收過一分錢紅包禮金。特別是在林業砍伐、退耕還林、拆遷、賠損等重大問題上從不違背政策,亂開口子,從不為自己的親友開綠燈、行方便,也不怕威脅利誘。其次,在修養方面,他是積極積極的多能手。正如他身兼數職一樣,他多才多藝,刻苦自勵。沒上過大學的他,通過發憤自學,用3年時間,拿到了大專學歷;工作之餘他堅持寫作,在《衡陽日報》、《南方都市報》等10餘種報刊雜誌上發表過一系列有見地有特色的調研文章,累計完成各類創作40多萬字,成為全縣小有名氣的“筆桿子”。再次,在自律方面,他是貨真價實“放心牌”。他每年包村都撿大家推掉的窮村、爛村、邊遠村,下鄉總是掏腰包租摩的或乾脆步行,上縣開會出差,從不多報一分錢。自己管著林業站,從不用公款吃喝,也不用公款招待自己的親友。小周的親戚和家人疑惑不解地責問他:你一個芝麻大的官都不算,一門心思地想工作,這樣做圖個啥?小周深情地說:“我圖的就是馬杜橋面貌早日改觀,我期待是馬杜橋村民早日致富”。

小周,紮根山區,服務基層,任勞任怨,一干就是9年;小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赤膽忠誠和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