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村幹部事蹟材料3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1.72W
本文目錄村幹部事蹟材料優秀村幹部事蹟材料: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村幹部先進事蹟材料

xxx是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他沒有感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但他卻有著農民的質樸和年輕人的膽識。1984年,他以幾分之差大學聯考落榜,畢業後,本想出外準備大幹一場之時,因當時全村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很少,老支書和村長便找上門來,說他有文化,提出要他當村會計。就這樣從會計到副主任、副書記、村主任、村支部書記,他已當了25年的村幹部。在過去每次選舉的每一張選票中,他看到了全村廣大黨員群眾對自己的信任和支援,更感到了肩負的責任和壓力。25年的滄桑歲月,他從一個年輕小夥子鑄煉成一名優秀的村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村支部一班人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求真務實,負責拼搏,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著人生道路上優美的旋律。

村幹部事蹟材料3篇

解民憂,勤勤懇懇為民辦實事

“農村工作不能光說不幹,要幹就幹出個名堂,要讓群眾信任你”,這是xx任職以來對班子成員說過最多的一句話。面對一個有2900多人、1萬多畝耕地的一個農業大村,加之,由於過去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後,行路難、灌溉難、吃水難等問題日益突出,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積累了許多矛盾。作為村支部書記的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並帶領支部一班人東家進西家出,把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充分發動群眾的同時,想方設法跑專案,千方百計爭資金,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使全村基礎設施和整體面貌都有了很大改觀。一是圍繞群眾“行路難”的問題,先後共爭取專案資金50多萬元,修建水泥硬化路11公里,打通了8個自然村所有巷道,對2個自然村莊點內道路全部進行硬化,使陶家圈村成為全鄉最早隊隊通水泥硬化路的村。二是圍繞農業“灌溉難”的問題,他在積極爭取市水務局專案支援的基礎上,用足用活“一事一議”政策,發動群眾自籌,先後投入資金20萬元,共砌護各類渠道8公里,清淤擴整各類溝道13公里,改造中低產田4000多畝;配合市鄉兩級組織積極爭取到了“小農水”改造專案,解決了全村8個生產隊6000多畝的基本農田灌溉難問題。三是圍繞群眾“吃水難”的問題,他主動爭取上級支援,發動群眾集資,認真做好改水工程,為了能儘快解決全村2900多口人飲水安全問題,他起早貪黑的奔走在各生產隊施工地點,就在這期間,他既要保證工程正常建設,又要照顧長期患類風溼的妻子,還要考慮臨近大學聯考的女兒,他幾頭子操心,老百姓的事解決了,而他整個瘦掉了十幾斤,他也從來沒有絲毫怨氣,他心裡想得是:既然當了公家人,就得辦好公家的事。

秋去冬來,春華秋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今,陶家圈村的村民再不會踏著泥濘出門了,因灌溉難發生的群體上訪沒有了,使全村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這也充分印證了xx當選支部書記時“要千方百計為民辦實事、解難題,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的一句話。

抓發展,帶領群眾走上富裕路

發展才是硬道理。自xx當上村“兩委”一把手,更感覺肩上的擔子與以往不同了。他認為,新時期的村支書,最關鍵的任務是要發展經濟,只有經濟上去了,實力增強了,村民富裕了,黨支部說話才有分量,辦事才有根基。為了找準促農增收的路子,他充分發動黨員群眾依據村情、民情和所處的地理優勢,討論分析全村經濟發展的形勢,為村裡的發展出主意、想辦法。通過認真分析、深入調研和廣泛的徵求意見,他決定要帶領全村群眾走“三步棋”。第一步棋——開發河灘地。陶家圈村緊靠黃河,早在20年前,陶家圈村曾因無情的黃河塌方而導致幾千畝土地流入黃河,全村的人均耕地面積不足2畝,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經濟收入。就在1994年黃河西移時,他結合全鄉河灘地復徵專案的實施大膽的提出了“河灘地開發”這個驚人的想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努力,5000畝的河灘地變了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塊“寶地”。目前,僅河灘地年實現總收入400多萬元,一年全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就增加了近800元,可謂是“棋”開得勝。第二步棋——調整產業結構。過去全村群眾多以種植小麥、玉米、水稻這“老三樣”為主,對瓜菜等經濟作物基本不接受,為打破過去的傳統種植模式,他曾多次組織黨員群眾代表學習外縣市瓜菜產業發展,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發展瓜菜種植的積極性。近年來,在黨員群眾的帶動下,全村種植業結構有了大幅度調整,全村年均種植瓜菜面積在3000畝以上,畝均增收XX元以上。同時,他積極引導群眾,把生豬養殖作為優勢產業來培育,向規模要效益。在市畜牧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在全村推廣生豬舍飼養殖和三元雜交養殖技術,積極引導群眾規模發展,目前,全村已建成生豬養殖場16多個,年飼養量達1萬多頭,實現產值近100萬元。第三步棋是——發展勞務產業。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全村富餘勞動力也逐年增加,為了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他在組織好技能培訓的基礎上,積極與各大企業聯絡,建立長期用工合作機制。近年來,每年向企業組織輸出勞動力300多人次,年均實現勞務收入300多萬元,使勞務輸出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鐵桿莊稼”。

建新村,引導村民走向新生活

XX年,陶家圈村被市上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xx圍繞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與班子成員形成共識。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全體同志在發展生產的同時,以陶家圈村五、六、七隊舊莊點改造為起點,以改善農村環境為目標,努力營造村莊綠化、道路硬化、庭院淨化、環境美化的村居環境,確保村容村貌明顯改觀。近兩年共投入資金41萬元,一是對梧乾渠邊路4公里的路面進行清理,硬化村道3條3.2公里,鋪設礫石路4條2.5公里;二是對2條共1.8公里的支渠進行砌護,清挖排水溝2公里,改善了農田水利設施條件;三是引導農民發展庭院經濟,發展長紅棗產業,種植棗樹600株;四是將自來水通到每家每戶,解決600多戶群眾的飲水問題;五是新建沼氣池340座,並全部實現“三改”;六是修建佔地3畝的休閒廣場一處,安裝了健身器材,同時結合民風民俗教育活動的開展,建設文化長廊,製作接近農民生活實際的宣傳畫28幅,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

抓服務,為重大專案掃清障礙

xx經常給班子成員和黨員群眾講:“對國家的重點建設專案,我們要主動靠前搞好服務,決不當發展的絆腳石”。近年來,隨著xx電廠、太中銀鐵路、濱河大道等一批重點專案的相繼開工建設,為保證專案順利推進,他帶領班子成員,圍繞大局,積極協調專案徵地、拆遷和服務工作。尤其是在濱河大道專案建設期間,由於涉及大面積的徵地,部分群眾經常性地出現阻擋工程現象,嚴重影響了工程的整體推進。針對這一實際,他認真分析並找準矛盾了的焦點,深入群眾家中做大量細緻的工作,確保了濱河大道建設專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土方填築工程。同時,在建設濱河大道期間,他在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決好的發展機遇,就是利用專案料場開挖出的1000多畝水域面積,依託黃河優勢,引導群眾發展起了集觀光、休閒、垂釣於一體的“四水產業”,既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又成為了群眾增加收入的優勢產業。

夯基礎,村支部公信力明顯提高

村黨支部有沒有戰鬥力,村幹部在群眾心裡有沒有威信,關鍵在於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團結,在處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為了搞好支部團結,他始終堅持以大局為重,做到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幹,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尤其是走上村黨支部書記後,他更是把團結作為凝聚力量的前提,堅信團結出戰鬥力,團結出政績,日常生活工作中盡力維護班子團結,遇到事情都會徵求每個支委成員以及群眾代表的意見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個人說了算,對於村內重大事項的決策,和群眾關心的重大事情,堅持做到辦事公正,處事公平,要事公開,在他的倡導下,村裡實行了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閡和疑慮,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多年來,村裡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因村裡辦事不公引發的上訪事件。

風雨歷程二十載,赤膽忠心話桑麻。多年來,xx憑著一顆火熱的心,一股“為群眾謀利益”的幹勁,無怨無悔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辛勤工作,無私奉獻,取得了累累碩果。陶家圈村黨支部先後被自治區、銀川市和xx市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個好”和“兩強村”村黨支部。xx本人也先後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和“兩強”村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

優秀村幹部事蹟材料: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村幹部事蹟材料(2) | 返回目錄

xx是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他沒有感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但他卻有著農民的質樸和年輕人的膽識。1984年,他以幾分之差大學聯考落榜,畢業後,本想出外準備大幹一場之時,因當時全村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很少,老支書和村長便找上門來,說他有文化,提出要他當村會計。就這樣從會計到副主任、副書記、村主任、村支部書記,他已當了25年的村幹部。在過去每次選舉的每一張選票中,他看到了全村廣大黨員群眾對自己的信任和支援,更感到了肩負的責任和壓力。25年的滄桑歲月,他從一個年輕小夥子鑄煉成一名優秀的村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村支部一班人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求真務實,負責拼搏,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著人生道路上優美的旋律。

解民憂,勤勤懇懇為民辦實事

“農村工作不能光說不幹,要幹就幹出個名堂,要讓群眾信任你”,這是xx任職以來對班子成員說過最多的一句話。面對一個有2900多人、1萬多畝耕地的一個農業大村,加之,由於過去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後,行路難、灌溉難、吃水難等問題日益突出,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積累了許多矛盾。作為村支部書記的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並帶領支部一班人東家進西家出,把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充分發動群眾的同時,想方設法跑專案,千方百計爭資金,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使全村基礎設施和整體面貌都有了很大改觀。一是圍繞群眾“行路難”的問題,先後共爭取專案資金50多萬元,修建水泥硬化路11公里,打通了8個自然村所有巷道,對2個自然村莊點內道路全部進行硬化,使陶家圈村成為全鄉最早隊隊通水泥硬化路的村。二是圍繞農業“灌溉難”的問題,他在積極爭取市水務局專案支援的基礎上,用足用活“一事一議”政策,發動群眾自籌,先後投入資金20萬元,共砌護各類渠道8公里,清淤擴整各類溝道13公里,改造中低產田4000多畝;配合市鄉兩級組織積極爭取到了“小農水”改造專案,解決了全村8個生產隊6000多畝的基本農田灌溉難問題。三是圍繞群眾“吃水難”的問題,他主動爭取上級支援,發動群眾集資,認真做好改水工程,為了能儘快解決全村2900多口人飲水安全問題,他起早貪黑的奔走在各生產隊施工地點,就在這期間,他既要保證工程正常建設,又要照顧長期患類風溼的妻子,還要考慮臨近大學聯考的女兒,他幾頭子操心,老百姓的事解決了,而他整個瘦掉了十幾斤,他也從來沒有絲毫怨氣,他心裡想得是:既然當了公家人,就得辦好公家的事。

秋去冬來,春華秋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今,陶家圈村的村民再不會踏著泥濘出門了,因灌溉難發生的群體上訪沒有了,使全村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這也充分印證了xx當選支部書記時“要千方百計為民辦實事、解難題,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的一句話。

抓發展,帶領群眾走上富裕路

發展才是硬道理。自xx當上村“兩委”一把手,更感覺肩上的擔子與以往不同了。他認為,新時期的村支書,最關鍵的任務是要發展經濟,只有經濟上去了,實力增強了,村民富裕了,黨支部說話才有分量,辦事才有根基。為了找準促農增收的路子,他充分發動黨員群眾依據村情、民情和所處的地理優勢,討論分析全村經濟發展的形勢,為村裡的發展出主意、想辦法。通過認真分析、深入調研和廣泛的徵求意見,他決定要帶領全村群眾走“三步棋”。第一步棋——開發河灘地。陶家圈村緊靠黃河,早在20年前,陶家圈村曾因無情的黃河塌方而導致幾千畝土地流入黃河,全村的人均耕地面積不足2畝,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經濟收入。就在1994年黃河西移時,他結合全鄉河灘地復徵專案的實施大膽的提出了“河灘地開發”這個驚人的想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努力,5000畝的河灘地變了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塊“寶地”。目前,僅河灘地年實現總收入400多萬元,一年全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就增加了近800元,可謂是“棋”開得勝。第二步棋——調整產業結構。過去全村群眾多以種植小麥、玉米、水稻這“老三樣”為主,對瓜菜等經濟作物基本不接受,為打破過去的傳統種植模式,他曾多次組織黨員群眾代表學習外縣市瓜菜產業發展,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發展瓜菜種植的積極性。近年來,在黨員群眾的帶動下,全村種植業結構有了大幅度調整,全村年均種植瓜菜面積在3000畝以上,畝均增收xx元以上。同時,他積極引導群眾,把生豬養殖作為優勢產業來培育,向規模要效益。在市畜牧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在全村推廣生豬舍飼養殖和三元雜交養殖技術,積極引導群眾規模發展,目前,全村已建成生豬養殖場16多個,年飼養量達1萬多頭,實現產值近100萬元。第三步棋是——發展勞務產業。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全村富餘勞動力也逐年增加,為了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他在組織好技能培訓的基礎上,積極與各大企業聯絡,建立長期用工合作機制。近年來,每年向企業組織輸出勞動力300多人次,年均實現勞務收入300多萬元,使勞務輸出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鐵桿莊稼”。

建新村,引導村民走向新生活

xx年,陶家圈村被市上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xx圍繞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與班子成員形成共識。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全體同志在發展生產的同時,以陶家圈村五、六、七隊舊莊點改造為起點,以改善農村環境為目標,努力營造村莊綠化、道路硬化、庭院淨化、環境美化的村居環境,確保村容村貌明顯改觀。近兩年共投入資金41萬元,一是對梧乾渠邊路4公里的路面進行清理,硬化村道3條3.2公里,鋪設礫石路4條2.5公里;二是對2條共1.8公里的支渠進行砌護,清挖排水溝2公里,改善了農田水利設施條件;三是引導農民發展庭院經濟,發展長紅棗產業,種植棗樹600株;四是將自來水通到每家每戶,解決600多戶群眾的飲水問題;五是新建沼氣池340座,並全部實現“三改”;六是修建佔地3畝的休閒廣場一處,安裝了健身器材,同時結合民風民俗教育活動的開展,建設文化長廊,製作接近農民生活實際的宣傳畫28幅,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

抓服務,為重大專案掃清障礙

xx經常給班子成員和黨員群眾講:“對國家的重點建設專案,我們要主動靠前搞好服務,決不當發展的絆腳石”。近年來,隨著xx電廠、太中銀鐵路、濱河大道等一批重點專案的相繼開工建設,為保證專案順利推進,他帶領班子成員,圍繞大局,積極協調專案徵地、拆遷和服務工作。尤其是在濱河大道專案建設期間,由於涉及大面積的徵地,部分群眾經常性地出現阻擋工程現象,嚴重影響了工程的整體推進。針對這一實際,他認真分析並找準矛盾了的焦點,深入群眾家中做大量細緻的工作,確保了濱河大道建設專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土方填築工程。同時,在建設濱河大道期間,他在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決好的發展機遇,就是利用專案料場開挖出的1000多畝水域面積,依託黃河優勢,引導群眾發展起了集觀光、休閒、垂釣於一體的“四水產業”,既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又成為了群眾增加收入的優勢產業。

夯基礎,村支部公信力明顯提高

村黨支部有沒有戰鬥力,村幹部在群眾心裡有沒有威信,關鍵在於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團結,在處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為了搞好支部團結,他始終堅持以大局為重,做到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幹,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尤其是走上村黨支部書記後,他更是把團結作為凝聚力量的前提,堅信團結出戰鬥力,團結出政績,日常生活工作中盡力維護班子團結,遇到事情都會徵求每個支委成員以及群眾代表的意見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個人說了算,對於村內重大事項的決策,和群眾關心的重大事情,堅持做到辦事公正,處事公平,要事公開,在他的倡導下,村裡實行了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閡和疑慮,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多年來,村裡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因村裡辦事不公引發的上訪事件。

風雨歷程二十載,赤膽忠心話桑麻。多年來,xx憑著一顆火熱的心,一股“為群眾謀利益”的幹勁,無怨無悔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辛勤工作,無私奉獻,取得了累累碩果。陶家圈村黨支部先後被自治區、銀川市和xx市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個好”和“兩強村”村黨支部。xx本人也先後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和“兩強”村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

村幹部先進事蹟材料村幹部事蹟材料(3) | 返回目錄

我叫孟步高,現任祁縣城趙鎮常家堡村村委主任助理,參加工作已經17個月了,時間過得很快也很充實,在工作的快樂中我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全身心地投入農村工作。鎮領導也對我們這批大學生村幹部格外關懷,經常組織我們學習有關農村的各項政策法規,和如何做好遠端教育工作。更體會到了父老鄉親的熱情和淳樸,讓我在這片土地上有了牽掛,更有了信心。

剛開始,從瞭解掌握村裡的基本情況,到制定工作計劃,詳細記錄工作筆記,會議記錄,學習記錄,心得體會,工作一步步得以開展。

我們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平日裡村裡事情不算多,但是1年來一直保持著每天都上班的優良傳統。一到村裡我就被村幹部們昂揚的鬥志和團結的氛圍深深打動了,我想了解這個集體,融入這個集體,但是要開展工作,必須從我村實際出發,都說只有溝通才能瞭解,因此,我經常走街串巷,跟鄉親們聊聊家常,談談村裡的瑣事,看看他們的生活,聽聽他們的聲音,跟他們一同清掃巷道,清除雜草,一同栽下了那充滿希望的小樹苗,接觸多了,他們對我的瞭解自然也深了,大多數人都叫我“村官”儘管我一再向他們介紹我的名。現在他們眼中這個大學生村官不是遙不可及的“領導幹部”,而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在他們身邊的朋友、小輩,距離短了,感情也就加深了。老遠見到我就打招呼,攔住你說咱們村應聘招工的有好多人,咱們的梨花快開了,氣候不穩你給學點防凍技術回來,咱們的村委辦公服務樓一定要實用……看看我們像不像一家人?這樣一來,工作起來就更得心應手了,現在經過我們的講解勸說,從前有個別因計較個人得失而不支援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聲音現在已經叫停,讓我更為感動的是,那些曾經甚至有些頑固的村民現在居然全心全意地配合村裡的各項工作,成了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分子了。現在你要是到我們常家堡村,肯定會被一派熱火朝天的全民勞動場景所感染,說不定也會忍不住抄起鐵鍬挖幾鏟子呢。

村委的辦公條件差無論是幹部還是群眾誰都不去,因而我不用每天打掃、倒水、倒菸灰缸。倒是經常坐大街,跟村民們聊天。原因簡單得很,大街上人最多。閒談中漸漸的混熟了,慢慢的也就知道了村裡的大大小小事情,有的還能知道來龍去脈。不是閒的沒事幹而是想要知道村情民意,這得從家長理短中一點點積累。 在感受農民熱情的同時,總結出農民有“五怕”與“五盼”:怕生病無錢治、災害突降臨、在家無工作、生意老虧本、子女不成才;盼全家身體好、有人進社保、家人都工作、村裡多關照、子女有能耐。我也壯志滿懷,想幹大事,如果不去了解實際情況,不去埋頭苦幹,而是傻坐著憧憬自己的理想,就會造成小事不想幹,大事又不能幹的情況,弄不好還會挑起事端。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點一滴做,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所以在我們規劃好的綠化帶上,種樹,澆水哪裡我都要插一手,雖然渾身很累,但是心情很愉快,“勞動使人快樂”真是一句至理明言。

農村工作,既要懂得融合又要做到獨立,融合就是真正融入到村幹部的隊伍裡,真正領會一名合格的村幹部的含義,真正做好自己的職責,還要和群眾融合,減少陌生,縮短距離,真心實意地為大夥兒辦實事、辦好事。但是也要保持獨立,我經常思考一些現象和問題,閱讀報紙雜誌,學習先進的理論,用新的觀點去分析農村問題,以便找到更優的解決方法,我很喜歡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只有思考生命才會有活力,思考我能為農村做什麼,怎麼做?群眾對政府在政策、資金、技術、市場、資訊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增多,造成需求與供給相脫節。現在村民不僅要會種田、施肥的村幹部,還要有使農民致富的本領能力,為農民提供致富資訊,致富門路、致富技術,引導農民走富裕之路的幹部。我抱著“動真情、幹實事、求實效”的態度去工作,還虛心向農民請教農業知識,我逐漸體會到要想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就不能總以書生的形象出現,要逐漸讓他們對讀書人的尊敬轉變成對“學科學、用科學”的渴望 。讓更多的村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只有這樣,才能用實用科技換回農民收入的增加。 例如.利用網路在網上釋出了招商資訊,讓一些外地商人知道了常家堡村的地熱資源情況。還要時刻關注最新的新聞,知道種什麼賺錢,做什麼賺錢,給老百姓提供最有價值的資訊。現在我們的村幹部也利用遠端教育積極“充電”,為更好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是醫學專業畢業的。時不時的為育齡群眾講解生殖保健康避孕節育及計劃生育政策法規,育齡婦女自覺參加“三查”工作,群眾婚育觀念有了很大改觀。

農民最關心醫療。剛進村時,我覺得自己這樣的官真沒什麼用,不能給農民幫忙,對村裡的事沒任何作用。 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和下一年度參合費用的收繳,我體會到村民對國家政策的讚揚,村民很配合工作,並且對宣傳中不明白的地方還積極提出問題,我都一個一個認真答覆,不明白的我就上網查質料或請教相關負責人,把村民的疑惑一一解開。

換屆選舉是村中的一件大事,作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還查閱了關於選舉的相關資料,學習了選舉法,認真配合鎮、村領導搞好選舉前的預備工作,選舉是按照上級領導的要求以及選舉法的要求,合法、合理的選出了新一屆的村民委員會,而這也是全體村民一致的意見;

我計劃等村委會辦公樓 、廣場二期工程完工,為我們村拍一部宣傳片,在參與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破舊的房子不見了,泥水路變成了水泥路,隨處堆放的垃圾消失了。香菸盒,菸頭不再亂扔隨地吐痰也漸漸的減少,一些雜草樹枝什麼的也都定點堆漚,我們的外在面貌新了,內在素質也提高了這都歸功於兩委幹部和群眾團結一心共建生態家園,歸功於擰在一起搞好四城聯創,歸功於狠下決心創三優。感謝村官這個角色給了我深入群眾當中學習、鍛鍊、長見識、豐富經驗的機會,給了我瞭解了農村工作的重要性、複雜性、困難性的機會。給了我零距離接觸農民知道他們想什麼、需要什麼的機會。組織上選派我到農村工作,不 僅 是為了鍛鍊自己,更重要的是要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為此,如何讓農民因為我的到來而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是我想的最多的事情。農村工作忙碌而充實,大到整治村容村貌、推廣合作醫療、組織換屆選舉,小到化解村民矛盾,撰寫彙報材料……雖然不敢奢談成績,但學到的東西很多,體會也很多,收穫很深。農村工作雖然煩瑣,農村形形色色人基本都有,學會和更多人接觸,是對我社會交際的一個培養或者說是一個考驗。在村裡經受鍛鍊,瞭解配合村支部、村委會在農村進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工作基礎,平凡的工作,讓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讓我在實踐中領悟到“為什麼三農問題是重中之重”的真諦。這對我今後的成長,都將是影響深遠的。我相信在鎮政府領導的指導下,加上我虛心學習、勤奮努力,我一定能夠不斷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村幹部,切實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但我深刻明白這才是個開始,以後的路還很長,既然我已經來到了這片土地上,我就應該為新農村建設揮灑自己的青春與汗水。

工作感悟:

在農村工作,要多聽、多問、多看、多做、少表態、不怕吃虧,把自己當成農民要學會幹農活,學會說土話不要文鄒鄒的,更不要打官腔,做到這點你會和他們打成一片。做事要公道,做到它我從此受到了尊重。要了解農民需要什麼,想要你如何做。凡事都替農民考慮切身利益。做到這些就會受到擁護和愛戴。我正努力著,努力著,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