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感人事蹟材料4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2.85W
本文目錄感人事蹟材料模範夫妻感人事蹟材料感人好人好事事蹟材料部隊感人事蹟材料

最美老師感人事蹟材料一

感人事蹟材料4篇

山西以支教的身份來到海南省五指山深處的海南瓊中。他要在這裡組建一支女子足球隊。在選拔隊員時,肖山問一群10來歲的女孩子:你們知道什麼是足球嗎?女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知道!那我問你什麼是足球呢?一個女孩子回答道:足球就是排球用腳踢!這就是8年前,肖山挑選女足隊員時的情景。孩子們完全不懂什麼是足球。又錯過了最佳訓練期。肖山一度猶豫過。但專業足球運動員出身的他,看出了這些赤腳在山裡跑的姑娘們的潛力。你別看海南女孩子都很精瘦精瘦的,她力量很足的。我就說你們奔跑真的像羚羊一樣。在肖山看來,一塊塊璞玉在風雨中才能打磨成型。從此每天清晨五點,在瓊中中學的操場上肖山帶領隊員們訓練,風雨無阻。從不間斷。你們倆重來!不管下多大的雨,刮多大的風,太陽有多麼烈,我們到點準時站在訓練場上,肖山說。天天如此。女足加油!在雨中講評時肖山說:雨球打多了,你們慢慢就會掌握的。儘管打高起來,空中球打起來,停球一定要槍點,搶不住點就完了。回去趕緊洗澡換衣服,不要感冒!比體能訓練更艱苦的是,球隊的經費嚴重不足。高強度的訓練,每人每天只有五元錢餐費。孩子們根本吃不飽。於是肖山帶著孩子們開荒種菜,檢拾廢品賣錢,給孩子們補充營養。裝備不足,球鞋襪子補了又補。肖山把自己的支教工資拿了出來,補貼給孩子們。6年時間,為了這隻隊伍,肖山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的精力和激情。滿頭青絲已變成白髮,瘦了整整40斤。他的妻子吳小莉一直是足球隊的免費隊醫,廚師和宿舍管理員。倆人至今也沒有自己的孩子。風雨彩虹鏗鏘玫瑰。

瓊中女足像一顆小草,在夾縫中頑強生長。姑娘們的12分耐力跑,甚至達到了中超男子職業運動員的水平。她們還被對手稱之為“橡皮糖”球隊。肖山說:“技術不是最棒,卻最堅韌最頑強。最起碼我的速度比你快。我的拼搶比你足。這是我們的精髓。我看出一種精神,磨練意志,磨練體能,磨練精神。”肖山帶著姑娘們一路踢進全國錦標賽,並獲得季軍,兩名男女隊員被選進國家青年隊集訓。13名隊員全部被保送上大學。而肖山教會這些女孩,不僅是踢足球,不僅是在綠茵場上獲得勝利,更是同意志信念和拼搏去改變自己的命運。肖山說:現在我希望孩子們飛的更高,去國家隊,能夠為中國足球做點事情。

最美老師感人事蹟材料二

每到開學,都是於貴勤最高興的日子。因為又能看到這些孩子,和他們朝夕相伴了。眼前的孩子們,遲早要走出大山。可56歲的於貴勤卻在北大山腳下的孤山國小守了22年。1990年,因為責任性強,教學成績突出,於貴勤從縣重點國小分配到這所入學率合格率都只有10%的孤山國小。那一年她34歲。來時,於貴勤看到學校這個樣子,心裡哇涼哇涼的。學校破破爛爛的連個院牆都沒有,凳子三條腿,有的二條腿之後,看著孩子那個穿的破衣爛衫的,有的都露著屁股。北大山地勢高寒,年平均氣溫只有5.9度。因為缺門燒窗,於貴勤把自己家作為課堂,沒有黑板就用面板,沒有板擦就用毛巾代替。第二年她所帶的畢業班在全市考試中取得合格率升學率100%的優異成績。也是這一年於貴勤被任命為孤山國小的校長。她下決心為孩子們建一座新校舍,於貴勤說:一是看著孩子們那麼可憐,再看著學校這個樣,又想到我媽小時候囑咐我的話,我媽說:將來有一天當官了,一定要為人民做點事。孤山國小距離縣城120公里,一天只有一趟班車。於貴勤頂風冒雪,寒來暑往,一趟趟,一回回,跑遍了市縣鄉的20多個部門和企業,籌集到資金物資共計200多萬元。XX年孩子們有了一座兩層的新教學樓,接通了自來水,建起了圖書室。那一年於貴勤46歲。為了解決山區孩子道遠上學難的問題,於貴勤在學校設立了寄宿制,用鍋爐為教學樓和宿舍樓燒起了“土暖氣”。24小時 裡每隔40分鐘就得添一次煤。村民說:我說你顧個人,她說:不行,她省點錢是點錢。省錢幹什麼呢?於貴勤說:都留給學生。於貴勤每天深夜入睡。臨晨四點鐘起床。而她的學生們可以踏踏實實的睡上一整夜。XX年過去了,孤山國小的鍋爐工還是於貴勤。今年她56歲。學生們說:於老師就那樣彎著腰在那裡燒鍋爐。而且在我們面前從來沒表示出那種疲勞的感覺,都是非常精神,我感覺那不是真的,我感覺她真的非常累。22年,孤山國小從一個只有12間破舊教室,幾十名學生的落後鄉村國小,發展成為佔地1.3萬平方米能容納200多名學生,硬體優良的國小,從教學成績全縣倒數第一,變成聞名全縣的優秀國小。於貴勤說起這所國小的孩子們時動情地說:捨不得我這個家。於貴勤希望無論孩子們走的有多遠,都會記得這樣一個家,曾經給過他們溫暖和力量。

最美老師感人事蹟材料三

遠離拉薩市120多公里外,米拉山腳下的日多鄉,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海拔4600米。夏季這裡暴風裹挾冰雹,鋪天蓋地,經常下雨,所有的房屋都是土木結構,漏雨。冬季風雪交加,零下30多度的極寒,有時我們都不敢出去。(日多鄉黨委副書記巴桑說)。在這樣的惡劣懷境下,有一所牧區國小,很多人都望而卻步,可XX年前,一個漢族小夥子宋玉剛從拉薩市師範學校畢業後卻主動寫下志願。當時學校沒水沒電,住的是土坯房,夜晚漆黑一片。當時一起來的老師一個一個的都走了。但宋玉剛卻選擇了留下。可當他走進都是藏族孩子的課堂時,卻面對了真正的困難。到教室我先說:請同學們把書開啟第幾頁。那些同學卻以為叫他們讀課文似的。我一下楞了。腦筋裡全部是空白了。語言不通,漢族老師宋玉剛就無法走進藏族孩子的內心。為了孩子他開始苦學藏語,他跟其他藏語老師說:從今天晚上開始,我到你這來,教我兩句,教會了,我回去睡覺,教不會,你不能睡覺,我也不能睡覺。整整四年,從一個單詞到一句問候,從簡單地與人交流到熟練自如地給學生上課,宋玉剛不僅完全掌握了藏語,而且把自己全部的愛,都交付給了海拔4600米的藏族孩子們。冬天的時候,有些孩子沒襪子穿,他就帶上班長給全班每個孩子都買上襪子。鞋子壞了,他就用自己的錢買。一個孩子說:我生病了,他就帶我去醫院。那時學校沒水沒電,宋玉剛就用罐頭盒做燭臺,點起蠟燭給孩子們輔導。一盞燭臺相伴,這樣的日子,他整整過了九年。為了不讓一個孩子失學,假期別人休息,宋玉剛老師卻走遍了高原,把牧場上放牛的放羊的孩子們帶回校園。同事說:宋老師熱愛這塊土地,還有孩子。宋玉剛老師的學生對宋老師說謝謝!XX年,在宋玉剛的努力下,日多鄉國小第一次建起了電教室,第一次開設了計算機課。讓海拔4600米的高原國小與大千世界緊緊相連。一年後,宋老師結識了剛分配來的老師藏族姑娘德吉措姆,德吉措姆說:他第一次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藏族人。我剛開始還以為這裡有個康巴小夥子呢。XX年倆人結婚,婚後這對藏漢夫妻,把家安在校園裡。這間不到20多平米的房子,讓寄宿在學校半年都看不到父母的孩子多了一個溫暖的家,他們也成為孩子們血肉相連的藏族阿媽,漢族阿爸。日多鄉國小老師巴桑曲扎說:我們的宋老師的付出,也好,我們的德措老師付出也好,都是特別讓人感動。都是付出了自己的愛,宋玉剛的學生說:宋老師不僅是我們的老師。

校園的門前就是著名的川藏線。這正是宋玉剛的父親60年前進藏時參與修通的。60年,一個甲子,一條路,兩代人。60年父親把血脈留在了這裡。60年後宋玉剛也把根紮在了雪域高原。

最美老師感人事蹟材料四

他叫馬復興,今年53歲。是青海省湟中縣漢東回族鄉下麻爾國小的一名老師。出生四個月時,他摔到火炕裡,近一半的臂被燒掉了。但這個沒有雙手的老師,卻是全校師生最佩服的人。32年前,高中畢業的馬復興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在別的老師看來,稀鬆平常的板書,對馬復興卻是巨大的挑戰。一根小小的粉筆夾在斷臂之間,卻需要用全身的力氣去板書。夾緊了就斷,夾鬆了就掉。一節課下來,和粉筆一齊落下的,還有無數的汗滴。學生馬海紅,馬老師的女兒說;粉筆很尖,有的時候就直接,就出血了那種。馬老師的同事向傑說;他的肉皮就在黑板上,都按爛了。大家都很心疼,有的時候你可以直接念,我們聽啊。看著粉筆上的斑斑血跡,學生們請求馬老師不要再寫了。但是他還是堅持板書,他說: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杆,這標杆立的多高,學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遠。通過親自操作,也能讓學生知道老師是怎樣克服困難的,他們遇到比這個更困難的時候,應該怎樣去解決。53年的人生,馬復興正是這樣,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才從一個生活難以自理的孩子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老師。而這背後一直有一個人給他信心和勇氣。那就是媽媽。媽媽給每一個人,來一個人說一句話,來十個人還是說一句話,來一百個人還是一句話:“我這個孩子將來肯定他會有出息”。馬復興說。然而母親在XX年去世了。馬復興最大的遺憾是不能像一個正常人那樣,用雙手去擁抱母親。在這堂課上。一向樂觀的馬老師,忍不住傷心落淚。課文裡說的是:“媽媽下班回來,看見畫,笑著說:這胖乎乎的手,幫我撓過癢癢呢”。也許是感受到了馬老師的那份遺憾。也許是被馬老師的淚水所感染,一時間這些7-8歲的孩子們也流淚了。馬老師說:“希望把這篇課文講完後,用你們的雙手,幫你們的父母幹一些家裡面,你們能做的事情。請不要哭”。32年來,書本是下麻爾國小孩子們學習知識的教科書,而馬老師是孩子們心靈成長的教科書,他讓孩子們懂的苦難或許無法避免,卻可以超越。

模範夫妻感人事蹟材料感人事蹟材料(2) | 返回目錄

走進綏濱,提起李佰金,人們無不豎起大拇指誇他是個:“好丈夫”、“科技能手”。

李佰金同志,省級勞動模範、縣人大代表。1973年8月入黨,1974年8月參加工作。33年來,堅持戰鬥在農業科技推廣第一線,在長期從事農技推廣工作中,鑄就了他樂觀豁達、健康向上的性格,多年來,他與老伴相親相愛,相濡以沫,相敬如賓,在這個家庭中,父母關愛子女,兒孫孝順父母,期間雖然經歷了病魔侵擾等波折,但始終保持著濃濃親情與和諧氛圍。

心相守 戰病魔 誓做好丈夫

李佰金的妻子李淑鳳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1993年她得了突發性患腦梗塞,導致身體癱瘓,讓本來就堅難的家庭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妻子生活不能自理,李佰金要照顧妻子又要照顧年幼的兒子,生活十分堅難。由於病情嚴重,需要一大筆錢治病,李佰金為給妻子看病,四處籌錢,借遍了親友、同事,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經過14年的積極治療悉心呵護,病情終於有所好轉,如今妻子生活雖然能夠簡單自理,但仍離不開他的照顧。

14年來,李佰金對患病的妻子不離不棄,在生活上關心照顧,每天下班後,李佰金為孩子做完飯送上學後,再為妻子準備一些可口的飯菜,為了防止癱瘓的妻子肌肉萎縮,他每天堅持為妻子按摩二個多小時,為了緩解妻子精神上的壓力,他一有時間就陪妻子聊天安慰她。每 3天洗為她洗一次澡,妻子想吃什麼,他就去買去做,在春暖花開季節總能看到他揹著妻子到院子裡晒太陽,扶著她做運動。雖然他家經濟條件十分拮据,但在為妻子治病上他從不心疼錢,只要有治腦梗塞的新藥他就想方設法買到給妻子服用。冬天他盡力地使室內保持暖和,不讓妻子再患感冒,以防止病情加重。

妻子患病前身體很好,很能幹,家裡料理非常有序,患病後思想和精神達到崩潰,時常想一死了之解脫痛苦,不讓家裡再花錢治病,怕花錢吃藥不見效,家裡欠債太多還不起,思想負擔非常嚴重。為了解除妻子的心理負擔,李佰金經常做妻子的思想工作,讓她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治療,安心養病,多年來對家裡舉債治病的情況守口如瓶,天天面帶笑臉的細心照顧,不讓妻子看到他的愁眉苦臉。在精神上給予安慰和鼓勵,給她講與病魔鬥爭的人和事,這些年來他與妻子不離不棄,相濡以沫,共度難關,所有的苦都有他自己揹著,所有的淚都往肚子裡咽,讓妻子思想沒有負擔,早日康復是他最大的心願。李佰金用自身的行動,譜寫了一曲感人之歌!

勤鑽研 攻難關 當好領頭雁

雖然妻子有病,但李佰金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老黨員,一名老科技工作者,他對農技推廣事業的赤子之心依然沒改變,他仍堅持長年搞技術指導與諮詢,試驗、示範、推廣先進的農業實用技術,在農民家中和田間地頭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並當好農民的技術參謀。李佰金常說:我和老伴小時候生活很苦,是黨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好生活,從心裡感謝黨的恩情,現在我遇到暫時的困難,但是為農服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援下,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突出抓好農業科技培訓、科技包鄉、新技術試驗、示範推廣工作、科技專案等工作。10多年來,共引進、推廣水稻旱育稀植、玉米育苗移栽、玉米大壠雙行覆膜、大豆根瘤菌推廣、大豆深鬆窄行密植、大豆大壠密植、玉米通透栽培、玉米密植栽培等20多個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引進和推廣,都給我縣農業生產發展帶來優勢,提高了單產和增加了總產,提高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貢獻率。先後榮獲各種表彰獎勵,縣級模範工作者和先進個人13次,省廳級推廣系統先進個人2次,市級7次,全國農技推廣中心1次,省政府勞動模範1次,第二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次。獲得縣級科技成果14項,省廳級9項,市級科技進步獎6項,國家農業部豐收獎3項。看到獲得的榮譽,李佰金和妻子哭了,這裡飽含著他們的艱辛和汗水,是常人無法知道的。

敬事業 重實幹 甘為孺子牛

多年來,李佰金一邊照顧多病的妻子,一邊堅持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在工作中,他頂風冒雨,不辭辛苦的深入各村屯,到農戶家中,到田間,幫助農民分析生產形勢和市場行情,為他們提供及時準確的科技與市場資訊,引導農民搞結構調整闖市場。同時他還積極搞好農民科技綜合素質培訓,將大豆深窄密植、水稻缽育壟作、高油大豆高產技術、食用菌栽培、蔬菜園藝生產等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實用科技傳授給農民,提高他們的科技種田水平,提高適應市場的能力。農民每次看到他下鄉來,都會歡呼著迎上前把他團團圍住,爭著向他請教。

多年來李佰金對妻子的愛、對工作的敬業精神、對農民的服務熱情卻從來沒有改變。他說,無論我有多難,我都要將農技推廣事業繼續下去,我是一名老黨員,一名農業科技人員,這是我的職責所在。

他是農技推廣戰線上一面飄揚的旗幟,向世人昭示一名老黨員,一位農技人員,一位人大代表對妻子和事業的真誠和摯愛。在各種榮譽面前,在一道道光環下,他有著一顆榮辱不驚的平常心,追求的是一種不斷進取的精神。現在,妻子病情有所好轉了,他可以專心工作了,他有決心在一個全新的工作起點上,奮力把農技推廣事業推向更高境界。

這麼多年來,李佰金的家,一直充滿了溫馨和諧,一對平凡的夫妻,一個極其平凡的家庭,一段純樸的事蹟,正是這樣卻感動著我們。人們常說患難時刻見真情,無論是艱辛還是幸福,李佰金不離不棄成為新時期的楷模。

感人好人好事事蹟材料感人事蹟材料(3) | 返回目錄

(1)稚子真心,愛的傳遞

宋年忠家住新閘路568弄,自幼患小兒麻痺症,不能行走,父母相繼去世後,一日三餐成了她生活中最大的困難。1993年,靜安區第三中心小師生得知社群裡有這樣一名殘疾人需要照顧後,決定每天免費為宋年忠提供一頓午餐。自此,學校高年級學生組成了一支送飯隊伍,每天為宋阿姨送飯成為他們學習之外的一項重要任務,無論颳風下雨,送飯從沒有間斷過。每到中午時分,同學們下課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食堂去拿飯,他們端著飯盒、拎著湯,趕往宋阿姨家,讓宋阿姨吃上熱乎乎的飯菜,自己再返回學校用餐,天冷時自己的飯菜都涼了,可同學們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學校校長換了一任又一任,學生送走一屆又一屆。領導層變了,送飯的人也變了。唯有送飯的路沒有變,送飯的責任更沒有變。愛心接力棒在學生手中屆屆相傳,愛心的種子在校園裡年年播撒。為了堅守承諾,靜安區第三中心小的學生們18年如一日,成千上萬人次的學生,擔起愛心小使者的重任,風雨無阻地走過那條送飯的小路。(靜安區選送)

(2)一位上海知青的黑土眷戀

徐桔桔是上影集團的一名退休職工,有著35年黨齡的老黨員。為了讓40多年前她插隊落戶的鄉村百姓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年屆六旬的她放棄高薪返聘的外企工作,告別九旬高齡的雙親和出生不到百日的孫女,遠赴黑龍江黑河市山河村當起村支書,帶領村民搞新型種植合作社,走現代農業致富路。徐桔桔上任後,日夜忙碌。成立種植合作社,修建健身設施,為全村老鄉家換上白色塑鋼窗,為道路擴建白色路面、安裝鐵柵欄,組建村籃球隊、舞蹈隊,與駐軍部隊結對子、與相鄰村搞聯誼,建立農家書屋,發展年輕黨員,還為村裡國中生聯絡上海船廠技工學校……短短一年時間,山河村有了很大變化。村民們都說:“為改變山河村的面貌,徐書記積極爭取新農村建設資金,她真的很辛苦,我們感謝她!”徐桔桔的事蹟感動了許多人。曾一同與她在山河村插隊過的幾名上海知青也決定退休後重回山河村作貢獻。《新民晚報》也特地報道了徐桔桔的感人事蹟。中共上海市委原書記俞正聲同志閱讀了介紹徐桔桔事蹟的全文後,親筆批示:“讀完此文,既敬佩又感動,使我增強了信心和力量。” (市文廣集團選送)

(3)最美遊客

XX年7月5日,一輛載有34名中國遊客的旅遊巴士在紐西蘭南島小鎮莫斯本附近因道路結冰翻車,情況萬分危急。千鈞一髮之際,行駛在事故車輛前方的一輛載有上海國旅遊客的大巴車及時發現了險情,領隊胡蓉第一時間決定暫緩行程,調頭回去救人,這得到全體遊客支援。戴麗萍等遊客紛紛下車,將被困乘客轉移到安全地帶,並把受傷乘客帶到自己車上休息取暖。當地救援人員到達後,他們還主動放棄自己的行程,陪同翻譯,直到所有人安全就醫。來自上海的“救命恩人”使被困遊客轉危為安,得到妥善救治,讓遭遇事故的同胞們感激不已。這一事件引起紐西蘭當地和上海各界的廣泛關注並獲得好評,大家紛紛讚歎他們是中國“最美遊客”(市國資委黨委選送)

(4)打工青年見義勇為感動中國

XX年8月29日中午,周傳金在上海地鐵站遇見偷竊一幕,為抓小偷不幸身中數刀,這一英雄事蹟引發新聞媒體廣泛關注,引起全國普遍熱議。當時,周傳金看到一陌生男子伸手從前面女孩包裡偷出了一部高檔手機,他就立即向前制止。小偷見事情已敗露,為逃離現場,竟掏出一把刀刺向周傳金。小周為抓獲小偷未能及時躲開,被刺中兩刀,右手血流不止。事後,失主南京女孩徐佳和軌交民警將周傳金送至海軍411醫院急診治療,失主為其墊付1萬元住院押金後悄然離開。經醫院診斷,周右手虎口大拇指處傷口6-8釐米長,手腕伸腕肌腱被割斷。瞭解到周傳金因見義勇為負傷,醫院為其開闢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組織實施搶救,並承諾免去小周所有的醫藥費用。周傳金所在公司承諾治療期間發放全額工資,並聘用其為公司終身員工。周傳金見義勇為,江蘇姑娘知恩圖報,滬皖兩地愛心接力,軍民多方攜手救護,完美闡釋了“好人好報”,互為呼應的善行義舉迅速傳遍全國。(浦東新區選送)

(5)法國太太愛心溫暖陽光之家

走進北新涇社群陽光之家活動室,很多人都會被牆壁四周琳琅滿目,創意頻出的手工作品吸引住。紙燈籠上的蝴蝶翩翩起舞,十二生肖畫惟妙惟肖,手印畫五彩繽紛,樹葉畫更是融入了自然元素。此時,如果旁邊有陽光之家的學員,他們便會從展示櫥中拿出更多“得意之作”,雞蛋殼畫、石頭畫、彩泥項鍊、布藝老虎、塑料杯墊、毛線球……這些統統都出自他們之手。當你問到是誰教會了他們這些時,學員們會異口同聲地說:法國志願者太太。學員們說的法國志願者太太,每週四上午都會來到陽光之家,教學員們做手工,為他們帶來快樂。自從XX年第一位法國志願者米歇爾太太來到這裡之後,陸續有30位法國女性成為志願者。她們跨越地域界限,為中國的孩子灑滿愛的陽光,陽光之家的學員們的整體素質有了顯著的進步。(長寧區選送)

(6)低調“救人哥”姜一誠

XX年8月24日中午,上海浦東新區上南八村小區內,一位七旬老人突然暈倒在地,臉朝下、背朝上,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生命危急,現場聚集了大量的圍觀者,但他們或沒有技巧或缺乏勇氣或怕惹事上身,誰都不敢靠近老人。這時,上海紐荷蘭農業機械有限公司青年職工的80後姜一誠正好經過事發地,他停下腳步一問究竟之後,迅速衝開人群來到老人身旁,立馬蹲下身子抱起老人,讓老人側臥並微微托起老人頭部,使其呼吸順暢,一直到120急救車趕到後才放心離去。施救過程中,不斷有人向他喊話:“小夥子,你要當心啊,會有麻煩的”,但姜一誠毅然決然地說:“你們不要這樣,做人要有點良心,好嗎”,他不動搖、不放棄,用善心、果敢和智慧使老人轉危為安。8月28日,央視新聞聯播節目黃金時段長時間報道了姜一誠的救人義舉,他的高尚品行為我們全社會傳播了精神文明的“正能量”。(市國資委黨委選送)

(7)古稀老人勇救落水兒童

XX年3月19日上午9時許,羅店鎮張士村村民徐秀珍跟往常一樣,到自家的自留地裡弄了點蔬菜後,準備到家附近的南涇河邊清洗一下。當她走近河旁的水橋時,眼前的一幕讓她驚呆了:離水橋外2米處,有個幼童溺水了。只見小孩面向水裡、背朝天半沉半浮在河水中,已無力掙扎。在這命懸一線的危難時刻,徐秀珍沒有多想,扔掉手中的菜籃子,顧不上脫下身上厚厚的棉衣,就跳進了河水中。她一隻手抓住水橋邊的面板,另一隻手向孩子的方向伸去,希望能夠拉到小孩,但由於離小孩較遠還是無法抓到孩子。3月的河水,依然冰冷刺骨,水又比較深,而且身上厚厚的棉衣,被水一浸變得重起來,73歲的徐秀珍老人每挪動一步都很艱難,但她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此時耽誤一分鐘,孩子就可能沒命了。她奮力用手划著水面,向孩子的方向挪去,冒著生命危險挽救了一個幼小的生命。當週圍的鄰居、村民問徐秀珍:“你都73歲了,當時哪來的這麼大勇氣跳入河中?”她笑呵呵地回答道:“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當你看見一個孩子在水中奄奄一息時,能忍心不救嗎?換作誰都會這樣做的。”幾十年來,徐秀珍幫助的人、做過的好事,沒人數得清,她的高尚品格已根植在街坊鄰居的心中。(寶山區選送)

(8)跨越海峽的“父子”情

XX年10月10日,工商銀行上海分行收到了一封自於寶島臺灣《大愛工行,仁義之師》的表揚信,隨後,新民晚報、僑報、新華網等各大媒體紛紛刊登《“上海兒子”XX年照顧“臺灣爸”》的文章,詳盡描述了從XX年到XX年整整十年工行員工朱捷的無私關懷與幫助臺胞楊銀嶽先生的事蹟。XX年73歲的楊先生來到了工商銀行普陀支行尋求幫助,兩個人長達十年的忘年交就此開始。在後來的服務中,朱捷得知老人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就買了測量儀,利用自己曾在部隊從事專業醫護的技術主動承擔了老人的血糖測試和胰島素注射。老人家境富裕時,朱捷婉拒了楊先生提出的義子身份,“君子之交淡如水,您不用感謝我,這是我一個工行員工應該做的。”楊老先生於XX年投奔寧波老家親戚,直至XX年一直定居慈溪,此間經歷了巨大人生變故,喪偶、被詐騙等悲慘的境遇讓楊老先生的健康與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孤苦不堪中再次撥通了小朱的電話。在得知老人的變故後,朱捷毅然將楊老先生接到家中照顧,為能讓老人多走動,朱捷與同棟的一樓住戶進行了多次溝通,將六樓房屋進行置換,不知不覺中,楊老已經成為小朱一家的新成員,在楊老心中,小朱早就成為他至親至愛的“好兒子”。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他的生活費用都是由小朱提供的。XX年8月26日,老人安詳地辭世,享年83歲。由於無法找到老人的親屬,朱捷承擔了楊老先生的後事。最後。通過與臺灣的海基會與民政部門多次聯絡,找到老人失散的女兒,完成了老人畢生的心願。(市金融工作黨委選送)

(9)無聲的燈盞

復旦大學護理學院mda(muscular disease association神經肌肉疾病協會)青年志願者團隊組建於XX年,始終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的精神,通過點滴關愛讓廣大神經肌肉疾病患者體悟生活的溫暖。為了提高志願者的服務質量,志願者向神經內科、康復科專家求教,自編自印《神經肌肉疾病治療保健手冊》,訪視時為患者講解;建立“mdachina-fudan”qq群,邀請醫生線上答疑。還將年過六旬無法到醫院就醫的孤寡老人的化驗結果帶到醫院,請專家給出診療方案和處方;為四肢肌肉逐漸萎縮、手已變形的高中生進行功能鍛鍊,同時輔導學業,幫他圓了大學夢;瞭解到一位患者有開網店的心願,志願者教他辦理網上實名認證、陪同出門辦手續……6年來,團隊成員由20人發展到200餘人,風雨無阻上門傾聽患者心聲,為患者排憂解難,訪視家庭從最初的4戶增加到25戶,累計訪視1000餘次。該團隊已連續6年獲得上海市肢殘人協會頒發的“智力助殘”優秀集體稱號,還獲得“XX年復旦大學優秀青年志願服務集體”、“XX年復旦大學‘光華自立獎’實踐公益類一等獎”等榮譽。(市教衛黨委選送)

(10)奉獻的青春最美麗

武警上海總隊五支隊十一中隊戰士葉乃陽,入伍5年來堅持把愛心獻給社會、忠心獻給使命、恆心獻給崗位,出色完成世博、大運、涉日維穩等重大任務。個人榮記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表彰為總隊標兵士官、武警部隊學習成才先進個人。XX年12月至今,他堅持用愛心幫助“植物人”方祖俊一家,每月從士兵津貼中拿出200元、士官工資中拿出800元予以捐助,“一定要讓方祖俊醒過來!”抱著這個樸素的信念,在首次探親休假的20天裡,葉乃陽17天住在方家,四處打探喚醒“植物人”的辦法,為之購買輪椅、mp3等康復用具,每天幫其洗澡按摩、注射營養劑,不停的呼喚著他的名,經過十多天的精心照料,方祖俊奇蹟般地醒了過來。先進事蹟被安徽省委宣傳部、文明辦、上海市委宣傳部以及上海電視臺、安徽省廣播電臺、上海廣播電視臺、武警新聞臺、文匯報等國家和地方80餘家新聞網路媒體宣傳報道,個人被安徽省六安市評為“六安好人”,第三屆六安市道德模範提名獎,榮登安徽省“好人榜”。

部隊感人事蹟材料感人事蹟材料(4) | 返回目錄

那是11月末的一個星期天,我開啟軍事頻道,正好趕上一個軍事節目《中國武警》講述的是一個軍事攝製組跟隨一個武警邊防連進行野外勘探工作的攝製錄象(地點應該在新疆)。這個武警邊防連根據上方指示要對羅布坡附近一塊沙漠區域的礦石進行採集。那可是沙漠區域,一眼望不到邊的沙漠,只有孤零的沙丘,瑟瑟的立在沙漠裡。戰士們分組,去收集礦石。在艱苦的環境下戰士門進行著艱難的作業。

正當快要完成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一個戰士走丟了,當時整個連隊都炸了,大家都很焦急,連長斥責了帶隊的那個組長,但是很快就部署了尋找的方案。分兩組開始了搜尋工作。大家都玩了命的找,很多戰士都是含著淚進行著搜尋,可想而知在部隊裡,大家感情是多麼的深厚。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每過一小時,那個戰士就多了一分死亡的危險。在沙漠里根本分不清方向,一旦走失了,很可能就意味著死亡。並且連長也說出,這裡曾經有幾位科學家走丟過,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永遠的埋在了這裡。20幾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大傢什麼也沒發現。在此期間戰士們吃的是從編織袋裡取出的幹餅,只能喝少量的水,根本沒有想象中的軍用罐頭和餅乾。晚上,戰士們很疲憊,只能暫時休息了,大家把一些簡易的軍被往地下一鋪,十幾個人擠在一起,蓋上軍被就這樣睡著。我的天呀,那可是沙漠,每天最高溫度零上40度,最低零下十幾度。戰士們就那樣睡了。可想而知我們的基層邊防連的生活多麼艱苦。

第二天大家早早起來繼續,這時已經過去30幾個小時了,丟失的戰士離死亡越來越近。連長的心裡負擔最重,如果這名戰士真的找不到,或找到的是.....,連長喊著淚說:我會無法在每天清晨起操時站在隊友的前面,我只能復員,結束我的軍旅生活,離開我最愛的部隊。

連長讓大部隊乘軍車,跟在後面,他先坐採訪車(採訪車是三菱越野,好點)往前趕,去前面的標誌點看看,標誌點整個地區只有三個。是分辨位置的最好標誌。當來到標誌點時,終於有了新的發現,發現了丟失戰士的軍用揹包,裡面有水壺,裡面居然還有一點點水。這說明戰士還活著。部隊趕忙朝著揹包的方向追去,但很久還是不見人影,大家都很著急。這時大部隊的軍車也趕上了,軍車在前面帶路,繼續尋找著。正在大家焦慮中,軍車突然停下了,司機小聲的說,左面遠處好象有個小黑點動了一下。但當連長詢問其他戰士時,大家卻什麼也沒看到。這時任何失誤的報告都是危險的,可能會換來斥責與批評。但司機說:我寧可因為失誤受到批評,也不能因不敢報告而失去一次使戰友獲救的機會。“好吧,大家往那個方向去”,連長下了命令。果然幾公里後大家在一個沙丘旁發現了丟失的戰士,這名戰士已經嚴重缺水和食物,瀕臨死亡的邊緣,已經昏迷。當大家往戰士的身邊一看,他身上居然還揹著採集來的63塊礦石。天呀,一個戰士揹著63塊礦石,在沙漠裡走了50多個小時,他寧可把身上的有水的被包扔掉,也不丟下一塊礦石;他哪怕將礦石沿途撒下,也可增加隊友找到他的概率。他是他卻沒有那麼做。這是什麼:這是生命與任務的選擇,我們的戰士為了完成任務,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而這只是個普通的戰士。家庭條件在連隊裡是最好的,還是個獨生子。當找到他的時候,戰友們瘋了一樣跑的把他往車上背。所有的戰友都哭了,那種情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他們大部分都是農民的兒子,那一張張純樸的臉。讓我們可以充分感覺到,戰友們之間那種兄弟般的情義。

看到這裡我也哭了,淚流不止。有人可能會說那是中央臺編出來的,根本不是幾個農民的兒子可以偽裝出來的。更何況採訪是隨機的,更是實況錄象。

請大家相信我們的戰士,相信我們的部隊。他們沒有丟掉在朝鮮戰場上的那種精神。在他們心中士兵的使命和民族的尊嚴高於他們的生命!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