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解放戰爭時期的劉伯承內容

欄目: 申報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1.32W

內戰全面爆發後,兼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與鄧小平指揮所部以大踏步的運動戰,於1946年8月—1947年5月先後取得隴海、定陶、鉅野、鄄城、滑縣、巨金魚、豫皖邊、豫北等一系列戰役的勝利,殲敵數十萬,解放大片地區,挫敗國民黨軍的戰略進攻,有力配合了其他戰場的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的劉伯承內容

1947年6月30日,根據中共中央、毛澤東關於“大舉出擊,經略中原”的戰略決策,與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人在300里正面上一舉突破國民黨軍“黃河防線”,發起魯西南戰役。他採取“攻其一點,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戰法,指揮部隊經過28天連續作戰,取得殲敵4個整編師6萬餘人的重大勝利,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8月,劉鄧大軍分三路揮師南下,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搗國民黨統治腹心的壯舉。途經汝河時,在前有阻敵、後有追兵的緊急關頭,提出“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響亮口號,並和鄧小平親臨前衛團指揮作戰,終於殺開一條血路。隨後,在遠離根據地、無後方作戰的困難條件下,粉碎敵人33個旅對大別山的重點進攻。繼而與出擊隴海線的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挺進豫西的陳謝集團密切協同,在江淮河漢之間大量殲滅敵人,逐步在鄂豫皖邊地區完成戰略展開,實現了中央和毛澤東設想的最好前途——站穩腳跟,建立鞏固的根據地。經過10個多月的艱苦作戰,殲敵30餘萬人,解放縣城100餘座,開闢並擴大了中原解放區,形成三路大軍互為犄角、機動殲敵、逐鹿中原的大好局面,迫使國民黨軍陷於被動防禦地位,對扭轉全國戰局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毛澤東把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為起點的戰略進攻稱作中國革命“歷史的轉折點”。

1948年5月起任中原軍區、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11月,根據xx決定,與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統一指揮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同徐淮地區的國民黨軍主力進行戰略決戰。他戰前提出:“我們的打法是夾其額、揪其尾、斷其腰,置之於死地而後已。”戰役第一階段,在殲滅黃百韜兵團的同時,他和鄧小平、陳毅根據戰場實際情況,果斷地指揮部隊截斷徐蚌鐵路,使徐州之敵完全陷入孤立。接著他和鄧小平指揮中原野戰軍主力在雙堆集地區圍殲黃維兵團,成為準海戰役承前啟後的關鍵一仗。整個淮海戰役以殲敵55萬餘人的巨大勝利而告終,大大地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程序。